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8:01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1

一、统筹的内容

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是指在市行政区划内,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及其人员,都同属一个统筹区,实行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计发办法、统一经办流程、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的制度。

二、缴费标准

市级统筹后的缴费标准仍统一按《省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筹集。即:用人单位按职工月工资总额的2%、职工个人按本人月工资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对难以确定缴费基数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采取定额征收的办法。

三、失业保险待遇计发办法、标准及申请领取程序

参保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计发办法、标准及申请领取程序按照《省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执行。

在市本级参保缴费的失业人员,其失业保险待遇的申请领取、审核、发放由市本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在各县(市、区)、台商投资区参保缴费的失业人员,其失业保险待遇申请领取、审核、发放由所在县(市、区)、台商投资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

属于本统筹区内参保人员的失业保险关系随劳动关系转移,但不办理失业保险基金转移。跨统筹区转移的按《省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执行。

四、基金征缴

全市失业保险年扩面、征缴、清欠任务由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县(市、区)、台商投资区应参保人数、上年度市平均工资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提出计划,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征求市财政局、市地税局意见后,报市政府批准下达,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工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

失业保险基金由地方税务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征收,按原渠道解缴,缴入市级国库,并由市财政划入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对因未完成当年失业保险费征收任务而形成的年度失业保险基金缺口,由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留存县级财政专户支付,仍不足的再由同级财政资金弥补。

五、基金使用和管理

市本级、县(市、区)、台商投资区统筹前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是市级统筹基金的组成部分。市级统筹后,县级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按40%上解市级财政专户,其余基金暂留存县级财政专户,动用基金滚存结余需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批。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统一编制基金预决算,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基金支出项目按照《省失业保险条例》等规定执行,实行“季度预拨、年度结算”的办法,由市级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拨付县级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失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要根据支出项目、发放人数、发放标准等测算,于每年度12月20日前提出下一年度失业保险基金用款计划,经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后,送市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复核和汇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批,作为办理拨款依据。

市财政局负责按规定上解省级调剂金。

市、县级财政部门要确保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保险待遇支付,原则上县级失业保险支出户应预留不低于支付两个月失业保险待遇的周转金。

六、经办流程

市级统筹后,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统一规范的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待遇支付、档案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具体经办流程仍按照《省失业保险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七、信息系统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规范,结合“劳动99”三版建设的要求,建立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要充分运用信息管理手段做好失业保险业务工作,逐步实现业务经办全程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八、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体制及工作经费

失业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不变,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九、组织领导

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关系到全市广大参保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行市级统筹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服从大局,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机制。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2

关键字:第三方物流,保险,法律关系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越来越便利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货物破损、野蛮装卸、误时配送、偷盗灭失、变质串味等风险都可能遭致托运方提出索赔。

论文百事通面临风险的猖狂和索赔的烦恼,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如何防范?是自留还是转嫁?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一方面体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因此,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就得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在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保险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另外,物流业对保险业的陌生又造成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保险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一、第三方物流保险的起源-从“三足鼎立”到“双轨并行”

近代保险制度肇始于14-16世纪的国际贸易活动,从此物流保险便开始了其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据资料记载,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到16世纪下半叶,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由此逐渐形成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制度。1666年,伦敦皇家面包店引燃了长达5天5夜的一场大火,大火几乎吞噬掉这座古老的城市。1667年,英国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近代的火灾保险制度诞生了。海上运输保险和火灾保险,是第三方物流保险在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最初起源。

到了现代社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造成损失的风险逐渐增加,于是保险领域又产生了公众责任保险。所谓公众责任保险就是保障投保人因疏忽导致第三者伤亡或财物受损的法律责任。在运输领域,伴随着公众责任保险的兴起产生了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承运人责任保险承保的就是承运人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托运人货物损失在法律上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运输环节保险、仓储环节保险以及承运人责任保险形成了传统物流领域“三足鼎立”的保险格局。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在综合性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理念下,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

1.各环节的保险被肢解,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背道而驰。

由于在传统保险体系下,物流的各个环节被肢解,造成了托运人不得不按环节投保的现状。比如,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多次办理保险手续意味着多次的保险谈判、保单缮制、费用支付等。程序的复杂既延长了物流活动的时间,又增加了多环节保险的费用,给托运人带来不便。

2.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不能无缝覆盖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第三方物流保险存在真空。

在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下,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这就使物流货物的保险出现真空,被保险人的利益并不能得到充分地保障。

例如,英国伦敦保险协会所制定的“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nstituteCargoClauses,ICC)规定: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间遵循“仓至仓”条款(WarehouseToWarehouse)。然而,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兴起,在保险责任期间方面,传统的ICC所提供的“仓至仓”条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门到门”(DoorToDoor)、甚至“桌到桌”(DeskToDesk)的一站式服务。因此,在现有的保险体系下,“门到仓”以及“仓到门”所代表的集货与配送环节的保险处于真空状态之中。

3.传统保险的制度设计与现代物流不配套。

以仓储保险为例,传统的仓储保险是对大宗货物在较长时间的仓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因此保险费率一般较高。在现代物流JIT生产方式以及零库存管理理念下,仓储则具有“短暂性”的特征。换句话说,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仅仅起一种“歇歇脚”的作用,因此其保险费率一般不宜过高。实践中,被保险人分别投保货物运输险和仓储险,虽然可以基本上涵盖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但由此带来的保险费用的上升却是被保险人所不能承受的。

有鉴于此,我国一些保险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积极探讨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保险方案。这些方案将保险责任起讫期间延长为“门到门”条款,把货物运输保险和短暂仓储保险打包后低价出售。这些方案的推出,使现行保险体系逐渐与现代物流业接轨,是对现代物流保险的有益尝试.200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推出了《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物流保险条款,结束了传统保险的“三足鼎立”局面,从而进入了物流保险的“双轨并行”阶段。

二、扑朔迷离的法律关系

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第三方物流保险可以分为物流货物保险与物流责任保险。所谓保险标的,就是指保险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具体来说,物流货物保险的标的是货物的实体财产利益,物流责任保险的标的则是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虽然可以具体化为一定数量的财产性利益,但其本身并不是基于货物而产生的。实践中,认清物流货物保险与物流责任保险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对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法律责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双轨并行”的物流保险基本形态及其法律关系

1.物流货物保险

从法律上讲,物流并不转移货物的所有权,货物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委托方(第一方或第二方)手中,委托方对货物具有直接的保险利益,故其须对货物损失的风险负责。货物所有权在第一方和第二方之间的转移,决定了由谁来办理保险;但是不管委托方中的任何一方承担保险义务,均与第三方的物流企业无关。以CFR贸易方式为例,货物风险在买卖方之间的转移以货物越过船舷为界,此时为了转嫁货运风险,一般应由买方(表现为第二方)办理保险。自始至终,第三方物流企业既不承担货物的保险义务,也不负责赔偿货物损失的风险。归根到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物流货物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2.物流责任保险

当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造成货物损失时,按照保险法代位求偿理论,货物所有权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赔偿货物所有权人的同时便取得代了位求偿权。基于代位求偿权,保险公司可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降低自身责任风险,一般会选择投保物流责任险。物流

责任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利益人)均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责任保险的标的不是货物实体财产本身,货物的所有权人自然也不是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二)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及其法律关系

1.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之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兼业保险人

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保险兼业人是指受保险人委托,在从事自身业务的同时,为保险人代办保险业务的单位。一般而言,保险兼业人都有与其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一定规模的保险业务来源。实践中,很多传统的货运企业、货运企业、进出口企业拥有“保险兼业许可证书”,这些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继续兼业从事保险业务。此时的保险法律关系中,投保人为货物所有者的第一方或第二方企业,保险人为保险公司。与物流货物保险基本形态下的法律关系有所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保险公司的人,是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与投保人订立了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仍由保险公司承担。

2.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之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

这种形态的物流货物保险起源于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买方委托卖方办理货运保险的CIF、CIP等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之间互相委托办理货运保险是经常的事情。如前所述,在CFR贸易方式下,原本由买方负责办理货物保险,但实践中出于贸易的方便,买方往往委托卖方在装船的同时为其办理货物保险事务,因此出现了CIF的贸易方式。在CIF的贸易方式下存在着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首先是委托人(买方)与受托人(卖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其次是以卖方为投保人、买方(或其他的保单背书持有人)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为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

更进一步,实践中又出现了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保险的做法。例如,国际货运企业在为货物所有权人提供出口清关、安排运输等物流服务时,往往还代客户进行投保。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被保险人的利益与保险公司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与保险经纪关系极其相似。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保险时存在着两个法律关系:首先是委托人(买方或卖方)与受托人(第三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其次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投保人、委托方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为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其法律后果应由货物所有权人承担。

综上所述,只有投保物流责任保险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是保险关系中的被保险人。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须承担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除此之外,投保物流货物保险时的各种情形,包括货物所有权人直接投保、第三方物流企业兼业保险以及其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等各种情形,第三方物流企业均不是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亦不应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明确这一点,对认清物流保险实务中的若干误区有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方物流保险实践中的认识误区

本来,“双轨并行”下的货物保险与责任保险分属于不同的保险类型,两者各自独立发挥其保险功能。但随着综合物流服务的产生,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自身责任保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为货物所有权人代办货物保险。从投保形式上看,其与物流责任保险极为相似,因此实务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区之一:用代收委托人的保险费投保物流责任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委托人收取的保险费属于代收性质,其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代为投保物流货物保险的义务。然而,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投保与否以及投保哪个险种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为节省保费,他们往往只投保物流责任保险一个类型。这些企业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责任保险情况下,对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负赔偿责任的。此时,货物所有权人面临的货损风险加大。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权利人提起违约诉讼。

2.误区之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承担全部货损责任。

按照法理,当发生除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以外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外来风险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货物损失,被保险人应该向保险公司索赔。只有发生了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导致的货物损失时,被保险人才可以选择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索赔。但实践中发生货损时,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对损失的原因不加区分,直接向委托方理赔,白白造成了损失。

3.误区之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很多时候,委托方直接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可能更为方便,所以实践中委托方并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代其投保。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既然委托方已自行投保,便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其实,委托方投保的仅仅是货物财产险,对于因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造成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取得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的代位权。因此,从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即便是在委托方自行投保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4.误区之四:双方行为。

在兼业保险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保险人的人。为提高效率,很多物流企业受货物所有权人的委托还代其办理保险事务。这种操作方法,便于物流企业及时撮合交易,但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法律风险:即双方。所谓双方,就是指同一人同时双方当事人签订民事合同。为了维护被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权的合法行使,法律上禁止人从事双方。在保险活动中,一个人如果同时充当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人,难免顾此失彼,最终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更有甚者,一些双方行为还构成了严重的刑事犯罪。其作案的惯常手法是人为地制造虚假交易,待骗取双方被人的资金后携款潜逃。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四、第三方物流保险功能的重新定位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制定的《物流责任保险》第十二条规定:保险人以本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预计发生的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基础计收预付保险费。该条款一出台,物流界为之哗然:年轻的中国物流业怎能承受如此高昂的保险费用!诚然,保险是分散货物损失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保险绝不是风险防范的全部内容,认为一切风险都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种不切实际主要表现为物流与保险的脱节。一方面,物流界希望的保险品种在保险界至今还是空白;另一方面,保险界推出的产品由于费用过高,却又为物流界所不能承受。笔者认为这种脱节固然与新事物尚不成熟有关,但更重要地还在于物流界对保险功能的定位并不清晰。

一般而言,风险的估算要参考两个指数,即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损失的概率越高,造成损失的程度越严重,风险也就越大。企业应该系统研究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

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入手,前者包括放弃和管理,后者包括自留和转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按照不同的风险类型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而给出物流保险功能的准确定位。

1.风险最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很少发生。如某物流公司每天按照固定的路线为某超市供货,由于公司没有充分预计到高考时可能造成的车辆拥堵和临时交通管制,结果高考当天发生配送延误达2个小时,按照合同约定应向超市赔偿单票物流费用5%的违约金。一般来说,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因此这种类型的风险不具有保险的经济性。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风险自留的方式。所谓风险自留,就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风险。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

2.风险较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但造成的损失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大事不犯”说明损失一般不会太大,“小事不断”则说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现实中,恰恰这种类型的风险让物流公司颇感头痛。

由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保险公司便有可能无利可图,实践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提供这种类型的保险。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小,因此物流公司自留风险成为可能。另外,即便一些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其费率必定是昂贵的。因此,购买保险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公司也只有通过自留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实践中,因为野蛮装卸、内部人偷盗等行为导致的货物损失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

虽然这种类型风险造成的单次损失并不大,但较高的发生概率造成的累计损失足够物流公司难以承受,因此物流公司陷入了两难困境。很多物流公司抱怨保险公司提供这种类型保险时索要了过高的保险费率,而保险公司却又抱怨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差、发生风险多导致其无利可图。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抱怨,根源在于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从风险筹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风险是一个客观现象,保险能够分散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的损失,但不能从源头上制止风险的发生。这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风险,大多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笔者建议这种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是:管理加自留,即首先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最小型,然后通过自留的方式规避风险。

3.风险较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很大。

这是传统保险可以承保的风险类型。由于发生的概率很低,保险便具有了可行性;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大,成就了保险的必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威胁。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足以让物流公司倾家荡产。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有效分散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笔者认为,对于较大类型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保险的策略予以转嫁。

4.风险最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的损失a也很大。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不会发生。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道路状况不良、天气环境恶劣、司机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承运一批价值连城的玻璃制艺术品时所面临的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此时,理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会采取放弃的方法来应对风险。放弃不失为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其机会成本却是可能获得的高额收益。另外,放弃固然可以避免一些风险,但难免又会遇到其他风险。可以说,放弃仅仅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新晨

笔者认为,当放弃的机会成本足够高时,物流企业总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降低货物发生损失的概率。如前例,选择空运、高价雇佣一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或者给玻璃艺术品进行安全包装等,这些管理方法足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策略是管理加保险,即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较大型,然后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是:保险的功能主要在于分散风险和降低损失,保险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风险的发生。对于发生损失概率很高的一些风险,企业可以先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然后采取自留或者保险的方式予以防范。对于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虽经有效管理但仍不能避免的因素产生的风险,则应该采取保险的方式。实践中,轻视管理、盲目保险的做法是不经济和不科学的。正确定位物流保险的功能,对物流业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3

近年来,我县失业保险工作在市就业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突出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这个主题,狠抓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强化征收机制,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确保了失业人员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就我县失业保险征缴和管理等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2014年工作完成的基本情况

一是全县参加失业保险单位310户,参保人数共1721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二是新增扩面10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三是2014年征收失业保险费55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较2013年征收总额505万元增加了50万元;四是失业保险基金支出840万元。全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达2014人。2014年末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为330万元。

二、征缴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具体措施

(一)、强化宣传,形成好的舆论氛围

为了强化失业保险扩面宣传工作,我局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失业保险舆论环境。另外,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员还大力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积极宣传、耐心解释,尽量说服其参保。

(二)、加强执法,督促参保

每年都配合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并对漏保户发了《限期参保通知书》。以此,加强对各单位参保工作的督促,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全面协调,做好失业人员参保后续工作

由于单位改制、破产,易导致职工和实现再就业的职工的保险流失,我局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认真开展工作,切实保障了对这些失业人员参保工作的接续工作。

(四)、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把非国有企业作为扩面的主要增长点

一是对本地非国有企业、尤其是私营、民营、个体企业进行了排查,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将用工相对规范的私营企业纳入失业保险范围。二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在办理营业执照、年检、验证环节督促私营企业参保并按时足额缴费。

(五)、进一步规范申报、征缴行为

建立健全和完善失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堵塞各种基金征缴的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并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制度。完善基金征缴台帐,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参保缴费情况。

(六)、切实有效的强化基金征缴

以依法参保,足额缴费为主线,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国务院“两个条例”和《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采取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多种手段措施,加大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力度,提高征缴率。在内部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定人、定单位、定任务、定时间、定奖惩,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七)、认真解决原改制企业遗留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原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我局在全面贯彻落实南府发(2006)136号文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及时解决。一是代县政府起草并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属以上改制企业人员失业保险续保工作实施的通知》(即仪府办发(2008)42号文件,我县商贸流通企业有失业人员5275人)。二是召开了改制企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所及全县十个中心镇社区干部贯彻实施42号文件培训会。三是在乡镇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协助下,全面启动了原改制企业失业人员失业保险续保工作。截止2014年12月底,改制破产企业失业人员已享受失业保险待遇2200人,正在享受1290人,正在期间1200人。

(八)、抓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工作。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我局代县委、政府起草并出台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竺部门建立新县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报告的通知》(即仪委办发(2008)5号文件),“5号文件”涉及到社会保险(包括失业、养老和医疗)、再就业、培训整合、城镇低呆、住房保障及结对帮扶等方面政策。二是认真做好测算工作,与国土资源部门核实好人数,按照文件规定测算失业保险费。三是将符合条件的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畴,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三、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失业保险收支情况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失业保险所、稽核股的同志为成员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布置基金收支工作,责任落实到各股室人头,并组织召开专题职工学习讨论会,使全体职工掌握失业保险的制度规定。

(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

为实现失业保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保险管理制度,如《失业保险内控制度》、《失业保险稽核工作流程》等,印发到各股室,宣传到每个职工,不断提高我们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失业保险的建帐、记录、对帐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对涉及失业保险的每项业务都按照经办、复核、审批的程序,业务相互制约、相互衔接,从而形成工作人员、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四级负责的工作责任体系。

(三)、强化审计稽核,确保基金征缴

将基金审计稽核工作从失业保险所分离出来。组建新的独立的审计稽核机构,实行专人专责。重点抓好基金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稽核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金支付压力大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改制力度加大,失业人员陡增不减,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二)、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经济较为落后,工作经费都是靠财政拨款,对失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没有财政投入,信息自动化程度不高,资源不能共享,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失地无业农民参保困难

失地无业农民参加失业保险,应由国家和集体承担的80%和20%部分资金,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很难筹集到位。再加上大部分失地无业农民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愿意领取生活费,更加大了失地无业农民参保难度。目前,我县只有56名失地无业农民参加了失业保险。这说明,后续工作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今后工作重点

在狠抓各项失业保险工作的同时,我局会总结不足,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和措施,力争将本职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今年,主要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突出失业保险重点,找准难点,加大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保持基金征缴增长势头。

(二)、努力扩大参保范围,着重推进非公有制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4

保全风险是指在保全作业和审批过程中由于客户和保全人员的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和客户风险程度增加,保全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人们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导致经济损失。寿险公司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为获得投保资格或保险金,而故意进行欺骗的行为。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对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因素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

道德风险在保全环节主要发生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变更、复效、新增附加险、给付类业务等保全项目。

1.风险识别。通过对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变更、复效、新增附加险、给付类业务等高风险保全项目进行分析,对保全环节的道德风险进行识别。投保人变更非原投保人的真实意愿;受益人变更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复效、新增附加险未如实告知;给付资金未给付相关权益人。

2.风险评估。对保全环节的道德风险进行评价,以便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投保人变更非原投保人的真实意愿,如发生保险合同质押、解除等将严重影响保险合同效力;受益人变更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变更后的受益人为骗取保险金危害被保险人身体健康或保险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复效及新增附加险业务未如实告知,特别是大额失效保单复效及新增高额住院费用类险种及高额身故类附加险的客户,可能存在带病投保骗取保险金的风险;给付资金未给付相关权益人,可能存在冒领、错领给付资金的风险。

3.风险控制。道德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加强客户身份识别、规范实务流程、推行非现金给付、加强通知回访服务等方式进行道德风险的管控。

(1)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一是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证件,充分利用身份证识别仪器进行有效客户身份识别,防范虚假证件引发的道德风险。二是密码认证,通过输入保单密码或发送手机确认短信,确认客户身份,防范冒认客户身份引发的道德风险。三是核对保险合同权益人签名,通过对申请人签名与公司留存的签名资料进行核对,防范冒领资金的给付风险。

(2)规范实务流程。一是严格委托代办管理,对变更投保人、保险合同借款及较大金额的给付类业务等高风险项目,限制委托代办,需权益人亲办。二是加强核保管理,所有失效保单复效、新增复效险全部提交核保,由核保人员根据风险保额及财务状况等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进行风险评估。三是加强事中风险控制,通过风险识别系统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控制,自动将高风险作业提交审核环节,对高风险作业进行事中审核控制。

(3)推行非现金给付。大力推广非现金给付方式,通过批量银行转账将给付资金转至权益人账户,保证资金安全,防范错付资金风险。严格执行保监会关于非现金给付的规定,在客户亲办的情况下,才能支付小额现金,委托代办业务应全部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转至权益人账户。

(4)加强通知回访服务。通过完善客户信息,更新留存客户最新的联系方式,保全业务特别是涉及保险合同权益的高风险保全项目,办理完毕需实时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进行电话回访,通知客户办理结果,防范道德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内、外部相关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保全环节的操作风险主要有员工风险和操作流程风险。

1.风险识别。保全环节的员工风险主要是公司内部人员或销售人员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人员提供虚假委托手续、公司内部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冒用客户名义虚假解除合同、领取保险金,侵占给付资金,损害客户利益等虚假支出风险。保全环节的操作流程风险主要是公司内部员工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度规定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可能存在保全申请资料不齐全、保全项目操作错误、给付对象错误等。

2.风险评估。保全环节的员工风险危害极大,未经客户同意,公司内部人员、销售人员假借客户名义,提供虚假资料,办理虚假退保及给付,不但严重损害客户利益,且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秩序,极易引发风险案件,对公司经营可能造成严重影响。保全环节的操作流程风险主要是合规性风险,可能引发保险合同诉讼纠纷,引起监管部门的处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对公司品牌及社会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3.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加大集中管理力度、加强后督核查管理、加强预警监测分析等手段防范员工风险和操作流程风险,提升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减少操作风险损失金额及操作风险所引发案件的影响。

(1)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加强对销售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销售人员的诚信合规意识。二是坚持开展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风险意识、案件警示等教育,强化员工的执行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

(2)加大集中管理力度。通过推行集中管理,将高风险作业集中至省公司或总公司审核,事中审核人员应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客户身份识别进行有效审核,可以防范基层公司因人员流动性大、风险意识不高所引发的违规风险及虚假给付风险。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5

1.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就业促进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按月通报全市工作进展情况,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享受政策的企业实体、个人的认定和凭证发放工作。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完善操作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就业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支出项目、支出标准、申领和审批程序等,用好管好资金,充分发挥政策效益。

3.强化就业援助。以精细化、长效化为目标,规范零就业家庭、灵活就业人员、公益性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形成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就业困难对象的登记认定,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

4.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设立专门窗口提供就业服务。认真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二、全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5.稳步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减化手续、降低门槛,努力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进一步加强审核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加强贷后指导跟踪,建立和完善“贷得多、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工作机制。

6.强化创业服务。加强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建设服务队伍、规范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为各类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服务。

7.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等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相互联动机制,扩大政策、信贷、培训、服务促进创业的效应。加强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创业型乡镇、街道、园区、社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三、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8.积极参与重大项目人力资源招募工作。进一步挖掘招募资源,完善招募方式,强化后续管理服务,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9.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就业。

10.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工作平台为依托,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地人力资源状况,定期向社会空岗信息和供求分析报告,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引导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现用人单位的招工需求与劳动者的就业需求信息对接,促进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11.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创新培训方法、实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的经验做法,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12.抓好职业培训规范管理。认真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逐步建立完善培训档案、数据库及查询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补贴资金的审核管理。

13.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把返乡农民工、困难企业职工、城镇失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及农村“两后生”预备制培训作为重点,整合培训实训资源,打造培训品牌,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

14.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继续规范培训标准,依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培训机构认定、师资选拔等,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五、全面推进失业保险工作

15.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待遇发放。以非公单位、私营企业和农民工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为重点,努力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规范缴费基数的核定,加大清欠力度,确保保费应收尽收。依法及时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16.规范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严格按照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方式,全面实现“统收统支”,做到统一缴费基数核定办法,统一基金管理和使用,统一编制基金预决算,统一确定待遇项目及标准办法,统一业务流程。

17.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操作程序,加强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衔接,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8.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严格按照《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和人社部《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失业保险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审核、保管与维护、查询与使用,加强保密和安全管理。

19.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管。开展失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重点督导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预防在征缴、管理和待遇支付各环节出现新的问题。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及稽核工作制度,扩大稽核范围,严格执行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基金支出使用程序,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做好失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确保预算执行及时、有效、均衡和安全。

20.加强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加快基础数据清理,全面使用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业务软件失业保险模块,确保失业保险联网数据的上报。

21.提高失业保险业务经办能力。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手段,提高失业保险工作精细化水平。

22.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工作和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以扩展失业动态监测范围为重点,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和方法,做好数据审核、汇总、分析及上报工作。

六、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

23.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全市统一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集中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充分就业。

24.加强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信息监测。扩大就业失业登记的覆盖面,规范《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和使用。提高就业信息监测上报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年末就业信息监测上报数据达到20万条以上。

25.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公开工作。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市场按季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加强对职业供求信息的分析,上报及时准确,实现分析报告质量有较大提高。

七、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26.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业务软件,努力推进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联网、数据共享,并通过业务专网报送数据。建立完善公共招聘网。

27.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确定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流程。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场所建设、网络建设。

28.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就业服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综合调研、专题调研。在全市开展优秀调研文章评选活动。

29.加强统计工作。全面执行就业、失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做好数据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等工作,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统计任务。全面启用失业保险统计报表软件,逐步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就业服务统计制度。

30.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强化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重大活动的宣传,不断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和舆情导向能力。做好政务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总结、交流、推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31.加强维稳工作。牢固树立全员、全程维稳理念,强化主动维稳意识,加强信息研判,加强对就业、失业保险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确保“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可控”,维护社会稳定。

八、不断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32.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按照“建一流队伍、干一流业绩、创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整肃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提高干部职工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6

(陕西新大新房地产有限公司,西安 710016)

摘要:风险管理问题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经济衰竭,因此提出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协会上,世界各国学者共同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侧”,并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使得风险管理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推动风险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应用,联合国于1987年出版了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报告。

关键词 :企业管理风险;人事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81-02

一、员工入职流程管理:保洁员猝死事件

从单纯的业务流程升级为管理流程是提升企业水平的重要一步。管理流程的制定水平成为影响成长型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素。好的管理在于好的流程,好的流程在于好的执行。流程制度好比法律,可以起到强制性的作用。

在公司正常的人员离职、入职的过程中,可能没有人觉得即使不按照正常的流程办理,能有多大的风险。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去操作,就会存在很大的隐患。本人曾亲历过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名50多岁、衣着某物业公司冬季工服的妇女,突然摔倒在物业公司,后经120现场抢救后也无济于事,在去医院后已经死亡。被家属起诉到法院,后来赔偿了数万元后方才了结。

案例分析:经人事部核实,此人并未办理入职手续,但因何衣着公司保洁员工服?后经保洁部经理核实,此人系三天前临时找的保洁员。再经了解,此案存在三个流程执行过程中的错误:一是前任保洁员离职后,未走正常离职程序,未给行政部交回工服,工服滞留在保洁经理处;二是新招的保洁员未去人事部办理正常的入职手续,就把工服穿上了;三是新入职的员工未履行入职前的体检程序。综上所述三个流程环节,都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失误,导致了严重的人事事件,也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如果上述事件,任一个环节中,如果能够按照公司正常的流程去操作,自然就会避免这起严重的人事事故,对员工,对公司,都是有百利而不一害的。只有让日常的基本业务交给规范的工作流处理,都会使得公司的正常运营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二、员工离职管理风险:员工突然离职事件

某公司一重要岗位员工,突然离职不知去向,对于其着手办理的几件重要的事情未交待给别人,给客户造成较大的损失,另外其个人借款也未归还,给公司的声誉及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分析:领导层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要密切观察员工的思想动向,对于思想有波动的员工,要充分了解工作实情、分析其原因。如果是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梳理及调整,以免更大的差错出现。如果是员工个人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中,那就应该尽快招聘相关岗位,以免工作出现断档,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另外,员工借款,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相应的借款额度,原则上以不超过员工当月工资为限。另外,要区分员工借款的用途:如果是属于备用金,就要在年底收回;如果是临时借款,就要敦促及时清账。否则,从当月工资中扣回,避免资金风险。

三、印章管理风险

印章在日常社会经济活动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由于印章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也较多,印章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单位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给组织带来麻烦和损失,甚至会导致案件等难以预计的风险。

为了避免以上风险,势必要采取如下措施,以加强印章管理。

1、印章管理制度、流程设置健全:

如制定具体的印章用印流程,明确保管人、监印人、有权签字人名单及审批流程等,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印章相关人员的职责等,杜绝管理漏洞及制度缺陷。

2、印章管理岗位设置要规范:重要印章实行双人管理,印章管理岗位职责清晰,设置监印岗位,业务印章指定专人保管等。

3、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主要是章证必须分管,印章有权签字人与监印人、用印人和监印人不能为同一人,避免一个人可以办理全部业务的现象,不符合内部控制原则,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

4、印章保管人员管理规范、原则性要强。

5、印章使用要合规:用印流程要合规,印章使用必须要有审批记录,先审批后用印,非标准格式文本未经法律部门审查不得用印对外出具,使用公章必须要有监印人监印等,严格遵循用印审批流程进行用印。

四、竞业禁止风险

在竞业禁止纠纷中,大多是对用工单位商业秘密的侵犯,所以在处理时要及时、公正依法处理,在保障劳动者的择业自由、竞争自由的同时,要加大保护用工单位商业秘密的力度。

用工单位对特定人员享有的离开现职后竞业限制的权利主要来源于其对自身离业秘密保护的权利和部分来源于此特定人对原用工单位的忠诚义务,特定人离职丧失了部分择业自由和个人发展自由,因不能再从事自己擅长专业或熟练的工作,可能带来其收入降低,不利于个人发展,本人及家庭生活质量的降低和社会地位的不如之前高等现象,应该得到补偿。故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及员工利益的需要,双方需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给予员工一定数额的补偿,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五、劳动合同、社会保险风险

有的公司,为了节约费用,未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给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更有甚者让员工个人私下给单位保证,保证不需要公司给其缴纳社会保险,此类保证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完全无效!做企业,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尽一些社会贡献,如果公司各项福利制度健全,势必在员工口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自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举可以加强员工队伍的稳定,对公司事业的长期发展有利,才是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双丰收,这种双赢的结果,企业何乐而不为呢?反之,如果没有和员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给员工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往往会引起劳动纠纷,并导致离职人员进行工资的双倍索赔,容易引起社会负面效应。

六、用人不当及内控缺失的风险

用人不当造成的人事风险,最典型的实例是巴林银行因一位交易员尼克·李森越权乱搞而毁掉了二百多年历史的老店。1995年巴林银行突然倒闭,肇因于其设在新加坡分行的明星交易员尼克·李森进行未经授权的证券价格的套利交易而亏空高达14亿美元的交易损失,落得巴林银行以1英镑卖给了ING荷兰国际集团。巴林事件主因是未经授权交易,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的缺失导致。企业用人时,能不慎乎?应加强人员管理,合理授权,严格内控程序,并加强内部稽核,避免引起灾难性的大麻烦。

七、员工安全风险

此类保险一般保费较低,保障较高,很有必要去买。但由于某些企业只顾一味地进行费用控制,而在安全生产方面未加强培训,也未给员工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保险,导致出现了安全事故后,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极大的负面影响。

八、机密文件流失的风险

1、机密文件一定要专人妥善保管,并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

(1)机密文件应由机要人员拆封,他人不得拆阅。

(2)机要室收到文件后,要及时送主要领导同志阅批,根据领导指示承办。

(3)根据规定,各部门收文时应对文件名称、顺序号、编号、件数逐一核对后签收并逐项登记、造册。

(4)传递秘密文件,应用文件包,注意不得遗失;不允许携带秘密文件去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不得随意摘记和抄录秘密文件内容。

2、平时:要制定和运用保密战略

有关专家还进一步为商业(技术)秘密自我保护支招:科技型企业要明确决策层主管信息保密领导人员,设立企业信息保密领导机构;在某项信息的载体上明确标明“保密”字样,并隔离机器设备,专人专柜保管,将有关资料上锁;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只有归属感增强了,无论是跳槽,还是被人利诱,都会大大减少商业秘密流失的情形发生;把接近商业秘密的人和区域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利用劳动合同,与掌握商业秘密的内部职员、离退休及调动工作的职工约定保密责任;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注意保留与秘密信息有关的文件资料,以便为将来可能的诉讼保存证据;对于一些重大秘密,尽可能将其关键部分进行分解,使每一涉密者只能接触到秘密的其中一部分。

参考文献: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7

Abstract:The suggentions of systematic process management based on society work are presented.

关键词:社保工作;程序化管理;要求;问题

Key words: society work;systematic process management;require;rroblem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72-02

在社保日常工作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升职工群众对社保工作的满意度,如何使每位社保经办人员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何实现工作中的“零失误”,如何使社保工作更加适应和谐发展的要求,通过对程序化管理的应用,感觉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程序化管理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产物,也是加强社保基础工作的有效方法

程序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管理,它属于规范化范畴,也是目前流行的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所谓程序化,它表示一定的工作流程,而这个流程规范后,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不变。如需再来,就称之为流程再造,通常也称为流程再设计,它取决于原流程设计是否适应目前的工作状况。因此说,流程再造是把企业从职能式管理过渡到流程式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也被称之为管理上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第二次革命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以石川新为代表的企业家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即TQC)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MIT学院教授哈默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钱皮提出的,他们强调的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对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系统、政策、组织结构的快速、彻底、急剧地重塑,以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率的最优化。社保管理所要借鉴和吸取的,主要是从管理的组织结构上实现管理效率的最优化,把企业工作流程方式引用到社保管理流程方式上来,通过这种反复重塑的流程再造,把工作失误降到最低限度。

根据社保工作规律,程序化管理是解决社保工作难题的最佳办法。它强调岗位工作者必须严格按流程操作,不能有随意性,而这个流程又是经过反复论证后,确认为科学、准确后才被确定下来的,只要按照这个流程操作,是不会出现失误的。(除非人为故意)细想起来,过去好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不都是因为在某些程序上控制不好,或缺少应有的程序控制造成的。大家知道,社保工作的特点是理解政策、执行政策,而执行政策就必须按程序办事,按规距办事。所以,程序化管理非常适用于社保系统,我们应该从程序化管理抓起,只有打牢这一步,社保的基础工作才有可能走上正轨,才能从根本上堵住管理上的漏洞。

2程序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推行程序化管理,作为社保系统管理者要做好统筹考虑,要从制度完善、岗位修定、标准制订、程序设立、职能交接,严格考核等环节方面仔细研究,一环套一环,分步实施。

首先,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推行程序化管理也应有各种制度的支持和保证。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好岗位责任制,确定好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以岗定责,责任到人。这个岗位责任制要适应程序管理的需要,凡不适应的要调整、修改。岗位责任制要体现经办人员的责任,体现工作标准的“零失误”,从而形成自我约束氛围。通过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制度,让经办人员自觉接受这一管理方法,主动运用好这一工作方法。

第二,要设计好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这是推行程序化管理的关键。业务流程设定的原则,要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法规性文件为依据,就具体内容而言,就是要以省市各险种的规范化业务操作内容为标准,将其流程化,如峰峰集团在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方面参照了河北省社保局制定的业务规范操作办法,失业保险参照了邯郸市社保中心制定的业务流程,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虽然封闭运行,但也参照了属地政府的相应规定。综合上述五险,我们共设定业务流程六大项、28小项、145个流程步骤,制定工作标准和要求98条,为了方便操作,在推行程序化管理之前,我们还专门编辑了《峰峰集团社保业务操作手册》,制定了每个险种的业务操作规程,并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数据库管理 、社保财务管理等内容分别明确了工作标准和要求,这样在执行时就减少了许多过程。

在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设计中,要注意把握好“深”、“全”、“严”。深,就是要将社保业务流程从最基层做起,要深入到每个车间,有的甚至要深入到每个人,如养老保险缴费要从职工工资代扣代缴做起,医疗保险要从职工住院备案做起,工伤保险要从基本信息录入和申请待遇支付做起,情况越深入,基础数据越牢靠。全,就是全面、广覆盖,凡涉及社保内容的业务,都要纳入到流程中去,都要囊括进来,业务范围辐射要纵到底、横到边,不允许漏掉一个环节,即便是协作部门也不要漏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促进部门之间协作。如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中,要求劳资部门要按时提供当月的开支明细及单位增减人员的有关手续。严,就是工作标准制订要严,这个严不仅指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更主要是要体现在具体、准确上,不能含糊、笼统,要便于考核。如养老

保险费的申报、缴纳,要求必须数字准确、清晰,大小写一致,不得涂改;单位盖章为行政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均要签字。

第三,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制订后,可以试运转,也可以抓点带面。我们在推行时选择了试点,经过半年多的试点运转,反复补充、修改、完善,最后经各主管业务部门认可后,适时召开了试点推行会。我们要求所属单位要注意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忌盲目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要制定考核办法。程序化管理办法拿出来后,不可万事大吉,还要抓好考核。要将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实际操作效果及工作效果,作为其主要考核内容,并要与经济利益挂勾,与评优创先相结合,如峰峰集团社保处每月都将对经办人员进行与经济利益挂勾性考核,凡被评为C档的,要扣除当月5%的岗位工资,凡被评为D档的,要扣除当月10%的岗位工资,并且全年免去评先资格,如表2。

考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讲求实效,要注意克服人为因素,真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始终赋予高质量完成工作的责任感,始终形成一种自我约束,这样才能使程序化管理持之以恒。

3在推行程序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经常研究社保业务变化动态。特别是涉及政策上的变化,做到随时变化,随时调整业务流程及工作标准,以达到其适应之。社保工作的变化也是经常性的,有时来自内部管理,有时来自政策调整,有时是项目增减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最后都要将其纳入业务流程中去,纳入到程序化管理中去,如我们开始实施时只将养老、失业、医保、工伤等业务管理纳入了进去。进入2008年开始实行生育保险封闭管理后,又将生育保险纳入了程序化管理。现在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我们还将准备把已经过时的条款删除掉,保持程序化内容长期适应工作的需要。

3.2 要注意细节研究。尤其在推行的初期,更要注意抓好每个环节的细节。一是要认真修定和审查岗位职责,过去不清楚的这次要清楚,职责不明的这次要搞明白,要把岗位职责落实好。二是制定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社保管理者要亲自把关,特别是工作标准,既要求实又要严格,真正成为每个经办人员今后工作的统一航标。三是要注意结合实际,力求实效。就是经过推行你制定的程序化,能否保证你的工作人员在你设定的程序化运作中不发生失误或其他问题,这是最终标准,如果还有出失误的环节,说明程序上还不完整,还需要流程再造,重新修定,这是社保管理者最应重视的问题。

3.3 千万注意不要走形式,搞花架子。开始提到,我们推行程序化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工作上的“零失误”,是讲求工作责任、工作效率,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所以,要注意调动每个岗位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推行的初期,要让每位经办人员重新修定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好岗位工作标准,最后将工作内容及标准程序化。要通过修定和制定标准,让每位同志受到责任教育,有了这种工作过程,程序化管理才有基础,才能防止和避免各种疏漏。

3.4 领导支持问题。抓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社保工作亦是如此。推行程序化管理难免要动用一些资金和设备等,因此,主管社保的领导要积极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推行程序化管理,它不仅是提高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更主要是要我们养成一种一切按章办事,一切按程序操作的有序工作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我们作领导的就会减少许多盲从和武断,就会逐渐养成科学管理的工作作风,就会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同时,还可以防止和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入。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抓好这一工作的自觉性。

4粗浅体会

推行程序化管理我们仅仅是刚开始,有些还不十分成熟,但以目前运行情况看,有些体会还是较为深刻的。

一是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责任心大大增强。程序化的特点是要求员工必须建立在自觉、有序、准确的基础上去工作,没有责任心,是达不到程序化要求的,有一个数据是否可以说明这一点,峰峰集团2006年人为原因基数出错率是1.2%,推行程序化管理之后的2007年即降为0.067%,逻辑出错率为0,基础信息出错率由2004年的70%降为2007年的4%。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8

一、 基本情况

我局负责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的单位共有×个,即市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和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目前,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工伤保险参保×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参加失业保险×人,参加生育保险×人,参加工伤保险×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参保率为×%)。

今年上半年,共征缴社会保险费×万元(其中,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生育保险费×万元、失业保险费×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生育保险费×万元、失业保险费×万元,征缴医疗保险费×万元),支付各项社会保险金×万元(其中,支付企业养老保险金×万元、工伤保险金×万元、生育保险金×万元、失业保险金×万元,支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万元、失业保险金×万元、生育保险金×万元、工伤保险金×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万元)。

20__年,有×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含低保、五保×人),参合率为农村常住人口的×.×%。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万元,已有×人次住院就医,支付住院医疗费补助×万元,人均补助×元。

二、自查工作

(一)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的生命线,基金安全关乎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事关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我局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自查整改工作,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上,主要领导向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科长会议传达了《通知》精神,并将任务逐一分解,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同时,成立社会保险基金自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经办机构负责人和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根据《通知》要求,各经办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自查计划和整改方案,重点围绕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支付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

(二)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财务、会计制度。为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各经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对征收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均单独核算,分开管理,专款专用,没有社会保险基金之间相互串用问题。在银行建立社会保险资金财政专户,各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险基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问题。设立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做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编报及时、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齐备。努力做好社保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

二是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各经办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出现纰漏。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建立层层报批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在基金征缴和支付方面建立了部门间相互监督机制,征缴科与基金科每天核对应收款项与开出的票据,保证了票款账相符,并建立了领取、收回签章负责制。市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制定了计算机收缴管理制度、基金上缴制度、审核认定发放制度,银行进账单全部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三是建立基金及时上解制度。各经办机构社保基金收入及时上解到财政专户,定期与财政专户对账,保证了账账相符。

四是建立投诉举报制度。为维护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各经办机构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号码,设举报箱,随时接受监督。对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业经查实,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

五是建立定期自查制度

。各经办机构定期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实行随时检查和定期轮岗制度,严肃基金纪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认真加以整改。同时,分析查找在机制、制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三) 强化基金征缴,严把支出关口

为做好基金征缴,严把支出关口,我们不断加大基础工作,设立了征缴、审核、支付、监察、审计、财务、微机管理等科室,安排业务能力强、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通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和业务竞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经办能力,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专业化。

×.严把收入关,确保基金征缴应收尽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扩面工作。通过送法到企、政策宣传周、就业洽谈会、举办培训班、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目的、意义及政策规定,使更多的人了解政策,从而提高劳动者和企业法人的参保意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增强基金保障能力。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与工资、评优挂钩,做到人人有指标,充分调动全员收缴的积极性。三是大力清欠,实现颗粒归仓。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成立清欠小组,组成专门科室,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欠费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稽查,对少缴、漏缴的单位,敦促及时补缴。失业保险科定期对缴费单位进行稽查,核对企业参保人数,核实缴费基数。机关事业单位加大清欠征缴力度,通过政策宣传、电话催缴等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催缴。医保中心建立基金欠缴备查账,每月月末由征缴科提供当月基金欠费明细,根据明细,及时催收,保证了基金足额征缴。各经办机构对欠费×个月单位由主任调度,欠费×个月由主管局长调度,欠费×个月的报局长亲自调度,有效地敦促了企业及时缴费,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严把支出关,确保基金合理使用。一是建立网络系统基础数据和信息台账,采取电脑操作业务,业务流程按__市基金监督规定执行,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信息化。各经办机构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严格工作程序,规范业务流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严格追款冲账业务手续,凡是重复缴费的,需提供缴费收据原件,由窗口审核打印,注明原因,助理审核签字,主管领导审批方可返款。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常年坚持报批制度,凡涉及新增参保人员的保险费征缴、合同制人员的保险费补缴、新增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死亡离退休人员的丧葬费、抚恤金支出、个人账户的转移支出等方面,全部经由初审、复审后上报局里,审批后执行等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又建立一套系统人工账台,记载参保、征缴、支付等各项内容,随时更新,以备查验。二是与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公安户籍管理等部门共同把关,每年做好两次离退休人员生存信息认定,杜绝养老金冒领,从源头上防止基金流失。三是做好待遇核准,认真做好失业职工的接收和档案审验认定,做好工龄认定和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核定工作。四是加强医疗服务监督,重点是对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杜绝不合理支出。五是严格失业救济金发放程序,对失业保险申领登记的失业职工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对申请住院的失业职工实行定期走访制度。经自查,各项社会基金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__市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政策,没有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没有贪污、截留、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情况发生,也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套取、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现象。

(四) 健全监督体系,实行全方位监督

基金监督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提高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我们主动接受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

一是严格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行,绝不出现套取或挪用现象。实行“钱账分离、管用分开”的管理办法,做到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银行管钱不管账,确保基金封闭运行。二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每月×日前将上月报表报局养老保险科,接受监督检查。三是市审计局、财政局加强日常监管,并将基金的使用情况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务必要把老百姓的“保命钱”管好、用好。四是监察局对社保基金使用实行通报制度,市人大和市

政协也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二、 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工作环节仍有不足之处。如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前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仍有未补缴;社会保险费有当期欠缴现象发生;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建设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业务需要等。

三、 下步打算

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是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是做好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工作的关键,规范业务操作、落实目标责任制是做好社会保障基金自查与整改工作的基础,实行社保基金信息化监管是做好监督工作的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检查是做好社保基金行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根据自查情况,下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 落实协议,催缴欠费

具体情况问事保。

(二) 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各经办机构都成立稽查科,并派专人深入企业,定期、不定期对缴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参保单位是否有漏缴漏报现象发生,做到应收尽收。对当期欠费或拒不缴费单位,劳动保障局采取行政、法律、舆论措施,强制催缴,减少社会保险费当期欠费现象的发生。

(三)安装财务软件,提高经办能力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9

申请领取或换发《失业证》的程序:

(一)填写《申请表》。

(二)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和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换证只需提供《手册》,但《手册》填写的内容必须完整且清楚)。

(三)提供本人一寸免冠近照两张。

(四)经审核录入电脑后打印《失业证》,贴上持证人照片后加盖发证单位公章和照片骑缝钢印。

《失业证》是失业人员享受就业服务、办理录用登记的资格凭证 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凭《失业证》和《劳动手册》在有效期内按月领取救济金,并凭《失业证》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减免费转业训练等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 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后,由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失业证》。《失业证》由市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首先是确定身份。失业人员要取得原工作单位发给的能证明其失业的证明材料。对因履行劳动合同或辞退、除名、开除等发生争议的,应取得劳动争议仲裁决定书或法院的判决书等。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发的《失业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其次是失业登记。《失业保险条例》第16条还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办理失业登记的手续一般要求是:

(一)区(县)劳动局失业保险机构接到失业人员档案后,依据其档案记载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核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及标准。

(二)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60天以内,必须到本人户口所在县市区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三)办理失业登记时应携带下列材料:

1、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2、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三张;

3、本人失业前所在单位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4、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5、失业职工从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后的次月起,就可按月持本人《失业证》、《居民身份证》,到本人户口所在城镇劳动部门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证办理流程:

1、各类人员到所属社区居委会、学校、单位等出具领取失业证的证明;

2、到街道办证大厅一楼出具有关的证件、证明,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审批、盖章、办理《失业证》;

3、《失业证》年审只须带上面提到的1—4项证件及原《失业证》直接到本街道办理;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安全性;闭环管理

社会保险管理处承担着在职、离退休等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管理业务,包括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企业年金共五险一金以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经办、代办、管理等职能。

社会保险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维护职工稳定、保障铁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到每名职工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社保处日常管理、业务经办等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科学严谨、高效规范、服务群众等作为工作目标。

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完善、职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保工作必须不断推进才能适应新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社保工作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而社会保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调研,从社会保险发展趋势、铁路行业特点、处内管理现状等各个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设局社会保险管理平台的设想。

1 社保工作特点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社会保险内涵逐渐加大,且更加注重合法合规,尤其是社会保险法公布后,使社保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 社会保险工作涉及参保人员切身利益,随着社会发展、法律意识提升。参保人员对自己的利益的关注度和维权意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保工作必须科学严谨、合法合规,增强服务意识及功能。

1.3 铁路企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存在参保人员范围广,参保情况复杂,待遇支付存在差异,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问题。

1.4 社会保险的工作具有繁琐、直接面向职工、信息异动多、政策算法调整多、环节多、数据多、资料多等特征。在工作中,每个业务流程都不能出错,且具有衔接性等。而依靠人工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准确及变更的及时有效性。

1.5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相对复杂。根据省人社厅的要求,我处实现了各种保险基金的统一征缴,存在参保人员基数大、情况复杂、异动频繁、数额大等特点,为了减轻站段工作量,确保征缴及时准确,保障基金安全,亟需信息系统的支持。

1.6 我处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为各项保险的各个环节最终还是落实到信息的处理上。所以日常工作必须依赖于计算机,包括字处理、表格处理、计算、打印等处理。各科也在工作中摸索实践,基于工作开发了部分信息系统来辅助业务处理,如社保统一征缴系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征缴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

①各科室的信息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维护多头化,增加工作量和出错率。容易导致信息不一致。如:职工个人信息不一致、需重复录入、维护工作量大,易出错。

②现有系统只是基于各自自身业务的需求,进行数据处理。各科各险种之间数据交换和衔接能力差,与业务流程不能很好对应。

③存在一定的风险点。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没有明显区分、不能较好地实现相互卡控。个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系统界面不够友好,纠错能力不强,可能造成主客观数据错误。

④业务经办人员需精通业务,岗位互控互换不能有效实施,业务流程不易进行有效卡控。

⑤站段工作量增加、需多个科室进行不同的业务。站段报数需通过FTP、U盘等模式操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并有一定风险。

⑥数据安全性不高,各自维护自己的系统及数据,容易丢失,不易管理。

⑦各种报表、查询不方便、不规范。不方便领导查询、单位查询、及参保人员个人查询。

⑧操作日志记录不完善、个人操作权限管理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以上现状,经多方调研、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开发一套社会保险管理平台的设想。社会保险管理平台主要是指:基于路局现有办公网,在现行社会保险政策和相关管理办法基础上,运行最新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以科学方法对各管理和经办环节进行规范优化的信息系统,集成各险种业务数据及流程,并具有安全、准确、简便、高效、可扩展性等特性。

2 社会保险管理平台所需达到的要求

2.1 安全性

管理平台需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保证基金征缴、待遇支付等环节安全性,确保基金安全。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①业务流程的安全可控性。需设立相应用户权限,管理层、各科室、查询、单位操作、单位查询、个人查询等分级管理。重要操作需实现岗位互控,并均在数据库中日志记录。无相应权限人员不能修改或查询数据。分层管理。路局――站段――个人。重要环节,需多人审核。

②平台安全性。平台的开发基于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开发工具,保证平台的安全性,保证系统不被篡改攻击。

③数据的安全性。设置相应权限,做访问控制,不能随意更改后台数据。每日业务数据均需实现自动备份,并借助安全的备份设备及技术,避免数据的损坏、丢失等现象。

④个人操作权限实行秘钥管理,并定期更换密码。

2.2 准确性

①维护同一个单位库、个人信息库。在参加工作、参保、调动、信息异动、退休、基数调整、待遇审批支付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信息维护,保证各险种信息共享一致。操作人员按照各自的权限来分别完成信息录入、维护、删改、审批、确认等操作。

②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办法等要求,用计算机来实现各个流程的业务处理,保证处理正确,避免人为因素。

③征缴计算、待遇支付、各项汇总等均按系统预设各参数字典、计算方法实现计算。

2.3 简便性

①键盘或鼠标操作,界面友好,无歧义,流程清晰。

②操作简单、各站段使用方便。

③考虑个人计算机水平差异,简化操作。

④各项查询,及报表准确方便。减少人工填报。避免二次录入错误,自动汇总计算。

2.4 高效性

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2.5 可扩展性

①模块化管理,业务及政策变动后,可较好地实现新政策的功能需求。

②方便开发后续功能,如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社保信息推送等。

③数据接口,实现原有系统数据较易迁移。与地方社保管理部门导出导入数据准确方便。

④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换。

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家属费用补助管理。

⑥将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总公司、路局等每年相关报表数据的查询汇总逐步纳入系统,实现自动计算,保证准确率,提高效率。

⑦为了使全局广大职工、离退休人员、家属以及各级社保专兼职干部了解掌握社会保险知识,知晓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我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和总公司的政策规定,结合职工群众的需求,本着“方便职工办事,提升服务效率”的理念,编制印刷了业务办事流程、各险种相关政策、两定机构介绍等资料。社保信息平台建成后,可将上述资料电子版本挂载在平台上,方便查阅。与纸质资料形成互补,实现多渠道覆盖。

通过社会保险平台的建设,我们最终要实现以下目的:

①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业务闭环管理。社保管理流程其实是一个闭环管理的业务过程,业务一般由参保人员提出,站段上报,社保处审核,经办机构办理,最后结果反馈参保单位,通知到参保人员,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信息平台来规范工作流程的目的就是要顺利完整的实现这个闭环管理全过程,使各项社保业务办理能够准确、有效、完整的进行。

②数据集中管理,维护多险合一的数据库。

③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网上办理。

④数据挖掘,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⑤逐步形成电子档案,记录业务经办日志,完善社保历史延续。

3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功能设置及技术实现

系统划分为基本信息维护、统一征缴平台、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企业年金、后台管理、公共服务等十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基本功能为:

基本信息维护:单位信息维护,包括成立、撤销、变更、合并等;参保人员信息维护,包括新增、修改、调动、身份转换、其他异动、维护个人各险种编号等功能。

统一征缴平台:实现单位及个人基数的上报、审批、汇总;每月各险种基数的计算、上报、确认;补扣补缴;相关报表的汇总打印等。

养老保险子系统、工伤保险子系统、失业保险子系统、医疗保险子系统、生育保险子系统、企业年金子系统等实现各险种业务流程的网上处理。

后台管理:由管理员或各险种负责任维护,包括各项基础字典数据、待遇计算支付中需要的各参数、比例等信息,各级操作人员权限,系统设置等。

公共服务:包含最新社保政策及管理办法速递、最新通知、公文流转、业务办理进度查询、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等等。

每个业务功能:由具体业务流程构成。

各种相应数据维护、报表生成打印、信息查询。

上述子系统均分为三级管理:路局、站段、参保人员。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不同险种,或修改或查询权限。

4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开发过程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实现需采用较为先进的开发语言、数据库。保证系统先进性和后续可维护、可扩展性。基于较为先进的开发平台、服务器架构。

开发过程须遵循科学严谨、从实际出发、解决管理问题等原则,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 调研阶段

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专家咨询、借鉴经验等方法,制定出具体需求,调动各科室积极性,充分考虑经办人员、基层站段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系统的总体研制方案,包括软件需求、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功能模块。与此同时,为保证系统开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降低开发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调研工作始终贯穿于系统的开发整个过程。

4.2 软件设计、研发阶段

制定与业务办理流程相匹配的信息处理流程,设计出科学的系统模块并搭建起后台数据库的模型,整个设计研发过程中要依据总体研制方案充分体现上述社保信息平台的要求。开发需采用较为先进和成熟的平台及工具,采用三层结构,数据库及业务实现层架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需能访问路局办公网即可访问社保信息平台,无需安装其他软件。

4.3 软件测试和使用阶段

系统开发完成后,需从业务流程、数据准确、安全性、报表查询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测试,发现存在的漏洞,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归纳分析,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满足了现场的实际需要后,才能投入运行。

4.4 后续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使用后,要做好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维护,做好后台数据字典及应用权限的管理,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并在使用过程中,收集整理发现的问题及用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响应社保政策法规或管理办法的变动,及时修改维护系统。建立严格的权限分配、系统巡检维护、数据备份、功能修改、数据维护等管理办法及台账。

5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产生效益分析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实现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各个险种的信息及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便了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可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可有效提高准确性及工作效率,规范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限,节约人力物力;可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社保业务办理的合法合规性;可为领导及时掌握社保动态和工作实际,及时发现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供准确参考和决策支持。系统对加强各部门基础工作,衔接地方政府社保管理部门,服务好基层单位和参保人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小青.铁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创新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8):290-291.

[2]王武礼,杨华.基于B/S与三层C/S混合模式的MIS构建[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3]杨百昌.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