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检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6 14:48:14

安全质检报告

安全质检报告篇1

一、精心组织、保证取得实效

按照市局和县政府的要求,我局专门制定了一个开展安全大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了安全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局里一把手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设置了办公室,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危化品及烟花爆竹安全、食品生产安全、内部安全等方面的检点,采取自查为主质监检查相辅的办法,注重实效,提出6点工作要求,为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好组织准备。

二、认真布置、确保顺利开展

早在6月中旬,县质监局即向全县100余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的通知》,提出了检查总体要求和具体检查内容,先由所有使用单位在6月进行全面的不留死角的全覆盖的自查自改,7月后由质监局组织检查,明确五项要求:加强领导、迅速行动;注重源头、深入检查;即查即改、落实责任;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广泛宣传、加大监督。各个使用单位积极行动,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和我局的要求,纷纷成立大检查领导组,针对自身特种设备的特点,从承压类和机电类设备进行分别清理,按照定期检验规定按时申报检验,需要培训人员的送培,须要办理注册登记的及时申报登记,并完善大检查工作制度和隐患治理措施,形成了较好的特种设备安全新的工作局面。

三、深化主体责任,扎实自查

从6月中旬起,全县所有涉及特种设备的100余个单位积极行动,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把上级和相关执法部门要我抓安全变为我要抓安全,事事抓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空前浓,各单位细致扎实地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工作,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定期召开专题安全会解决安全问题,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车间机台,检查逐台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并针对安全问题明确改进意见和完成时间。芙蓉集团下属的嘉业机械公司针对有起重机械和压力容器两类设备的情况,分别成立安全检查小组进行检查,承压类容器还请来了特检所检验员到现场指导安全工作,双马水泥认真清理新安装设备资料,双三水泥在多方的催促和支持下完成新安装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中正化工利用停产检修实施液氨储槽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旭阳钙业和双马余热发电新安装锅炉在安装完成后专门请来特检所锅炉检验员到现场检测锅炉质量。通过自查自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水平普遍提高。

四、开展安全监察、认真督查

自大检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领导一直很重视,分管领导坚持带队检查,主要领导参加重要单位的督查,我局还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与全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大检查,先后出动检验检查人员170余人次,检查使用和检验单位98家,检验检查各类特种设备近400台套。一是认真督查医院、商场、宾馆等公众场所的电梯安全,此类场所电梯25台,占全县在用电梯的50%以上,安全配置档次和使用管理水平参差不一,安全运行长期受到公众的关注,也是我局监管重点,在大检查期间内,我局进行了2次以上的安全检查,检查电梯的维保、定检、消缺记录及人员配备,对存在的问题下达监察责令书限期整改完成,其中停止使用作报废处理电梯1台,整改电梯3台。二是整治住宅电梯安全。当前我县住宅电梯有10台,有的电梯长期未进行安全检验,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雪盛雅居的2台电梯安全隐患严重,在实施查封停运措施后,在当地镇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协助下,所在小区业主共同推动下,使用房屋大修基金对电梯进行全面治理,使得安装投入使用达5年之久的未检验电梯经过了检验。同时就天和苑新投用的电梯安全问题对物业公司进行安全约谈,限期整改完成。三是开展cng气瓶和液化石油气瓶安全督查。先后到蓉鑫出租车公司和两个驾校督查车用cng气瓶,初步了解当前我县cng气瓶安装使用及检验情况,同时开展液化气瓶的安全检查,先后检查了巡等地区液化石油气的销售单位。四是开展页岩气开发利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前后检查了蜀南气矿宁201-h1井输气充装设施设备和川庆川东公司宁201-h2井的钻探设备,通过县政府和上级质监局领导的共同指导,现在两处的违规行为已经得到停止,未检验特种设备也得以检验,注册登记已经申报。五是开展重点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华电县发电公司2台燃煤发电锅炉是我县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同时该公司其他类特种设备也较多,所有压力容器未经监督检验并投入运行,我局先后多次与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联系和督促完善使用相关事宜,但8月初到公司督查此事,公司对此事毫无进展并且拒绝签收监察指令书,对此行为我局随后对公司责任人进行安全约谈,责令公司在9月底完成压力容器的使用相关检验使用登记手续及其他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六是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在大检查中,我局加强设备本身安全治理同时还组织近100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培训,到8月底已经有20余名获得了特种设备作业证,极大地减少了无证上岗作业的情况,减轻了误操作和乱操作引发特种设备事故的可能,提高了设备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七是强力推进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在大检查工作中,我局前后邀请特检所的各类检验师200人次到我县特种设备使用现场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发现了一些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督促使用单位进行整改,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能力。

五、安全发展、任重道远

安全质检报告篇2

1 系统概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JAVA、XML、组件技术和模块化设计,具有可扩展性,易于升级;开放式结构和标准化接口,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性兼容性好;系统采用严格的权限管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供收样信息的快速复制、自动编制检测报告号、分层次显示选择菜单等工作组件,用户操作简单方便;内置最新农产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4、GB 2762-2012等),可以实现检测结果的自动判定。

该系统将检测机构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行政管理信息整合于一体,应用于种植业产品的农药残留、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农产品的重金属、农业投入品及农业产地环境等监测管理,不仅实现了从样品收取传递、检验任务分配、检测进度跟踪、检测报告生成和检测报告审批等监测步骤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而且还可以进行质控管理、物资管理、日常办公管理等。

2 系统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管理系统”, 按照工作岗位设定工作权限,既方便检测人员需要,又保护了客户信息。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收样管理、检验管理和报告管理等。它是检测机构的工作主线,是数据和结果的形成过程;(2)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样品进度查询等。它是检测机构工作的保证线,保证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测工作在受控条件下进行;(3)行政管理体系,包括标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它是检测机构工作的保障线,保障检测工作能够正常进行;(4)日常办公和报表管理,包括工作办公、任务提醒和各种报表管理,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和上报表格的需要。

此外,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来说,样品是原料,检测报告即是终端产品。为了减少检测数据形成过程中的人为错误,规范检测管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流程实现工作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见图3)。

3 几个主要业务子系统

3.1 技术管理体系

3.1.1收样管理

收样管理,是样品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第一个环节,其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测报告的质量。“收样管理”涵盖了接样人员的主要工作,如样品信息录入、留样登记、任务分配、样品流转、样品销毁和报告发放等。接收样品时,接样人员对有固定报告模板的样品在“标准样品”录入,没有报告模板的在“其他样品”录入。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号,并按照检测项目分配任务,自动生成样品交接单、留样登记记录、检测任务单、检测报告发放单等信息。此外,根据质控需要,质量管理办公室可向待测样品中插入一定量的平行样和标准样,交由接样人员下达质控任务(见图4)。

3.1.2 检验管理(见图5)

检测人员接收到样品后,进入本人“检验管理”工作平台,查看检测任务、核对样品、点击“样品接收”,并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检测任务。

检测人员录入结果时,对于有固定模板的样品,点击“标准样品”录入;对于没有固定模板的样品,点击“其他样品”录入。为了方便检测工作,结果可以预览,如果点击“样品信息”和“称样记录”,还可得到相关的检测信息和原始记录表单。

3.1.3报告管理

报告编制员进入本人工作平台,点击“报告信息编辑”,对样品信息、检测结果转移等内容审核无误后,编辑、打印检测报告。

3.1.3.2报告审核(见图7)

检测报告编辑完成后,系统自动将报告显示在“报告审核”界面,进入审核人员工作平台。审核人员点击相应的检测报告,即可进行审核。如审核发现问题,可点击“审核发现问题”,录入相应信息,系统自动通知问题责任人。

3.1.3.3报告归档(见图8)

审批后的检测报告,需要归档。报告编制员勾选相应的检测报告,点击“归档”或“批量归档”,相应报告可以进行归档管理。

3.2 行政管理体系

3.2.1标准物质(见图9)

标准物质管理员点击“标准物质”,可以实现标准物质的入库、领用、报废、过期标示等管理功能。

3.2.2仪器设备(见图10)

仪器管理员点击“仪器设备”,可实现设备信息、设备校准及设备维护等管理功能。

3.2.3 采购管理(见图11)

检测机构人员点击“采购管理”,可实现标准物质、试剂耗材、设备等物质的采购申请、审批、验收、入库等管理。

3.3 质量管理体系

3.3.1技术标准(见图12)

该系统收录了检测机构最新有效的农产品抽样、检测和判定标准,为规范抽样、检测及结果判定等工作提供了保证。

3.3.2质量控制(见图13)

质控管理办公室人员选中样品记录,点击“质控信息”,录入相应的质控工作内容,可以实现质控工作的管理,并将质控结果等信息即时通知相关人员。

3.3.3样品检测进度跟踪(见图14)

质量管理办公室人员通过高级查询,可以对所有样品的进度进行跟踪,便于对检测过程进行管理。对于即将到约定时间的样品,系统提供报警提示功能。

3.4日常办公及报表管理

检测机构人员进入日常办公管理界面(见图15),录入对应信息,即可实现工作任务、邮箱、公告提醒等功能(见图16)。

安全质检报告篇3

1.1检验科要有合理科学的布局

检验科的设置要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要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布局要科学合理。

1.2检验科的人员配备要合理规范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科人员在取得检验资格证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科室管理者要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再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工作人员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做到不浪费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保证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运行有条不紊,保证检验质量。

1.3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服务的,检验科检验项目的设置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影响到临床诊疗质量。所以医学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同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于本院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科有责任送到上级检验单位检查,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并必须与上一级检验单位签订检验委托协议书。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精密的检验设备相继进入检验科,这就要求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试剂必须有据可查,仪器必须要有厂方提供的仪器校准报告,试剂要有供货方提供的量值溯源资料。

1.4医学检验科的管理制度

一个合格、标准化的医学检验科,除了精密的检验仪器和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检验人才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为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1.4.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不断开展新项目,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密切与临床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1.4.2建立标本接收制度,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拒绝接受,并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对无法重新采集又非做不可的标本,报告单必须加以批注、写明,以便于临床医师判断结果时参考。

1.4.3建立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

报告单的审核应考虑标本采集是否合理,检验过程中质量的评估,检验结果可否发出的标准(质控在控或失控),异常结果是否复查,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是否完整、正确,有无漏项、有无涂改,报告单是否按规定双签字。

1.4.4急诊报告制度

医学检验科必须能提供24h急诊检验项目,明确急诊报告时间、急诊标本接收时间,临检项目30min内发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h内发出报告。

1.4.5“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了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有效采取处置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应制定“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

1.4.6医学检验信息反馈及回访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证临床与医学检验科的信息畅通,应建立信息反馈回访制度,并记录保留。

1.4.7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检验科要建立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检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制度。

1.4.8医学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水、电安全及防火、防盗的安全管理制度,科主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登记情况。

1.4.9医学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尤为重要,医院几乎所有检验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分泌物都集中在检验科,检验科是重要的传染源集中地,所以必须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止疾病传播。

2医学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随着检验医学工作的不断细化,检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进行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建立,仪器的管理与检验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质控物、校准品的选择;实验室环境必须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检验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2.2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控物的选择:三级医院至少选择2个浓度质控品,以保证高的误差检出率与低的假失控概率;正确分析质控结果,以确定质控是否为系统性误差,随机误差或假失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日常室内质控必须有记录,要认真填写失控报告单,分析失控原因,如何处理,月终做出全月小结,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修改质控靶值,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等。

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工作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必须由临床检验医师或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检验医师执行,并且严格遵循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检验科主任每月要主持讨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确认质量分析报告和质量改进措施。

3结论

安全质检报告篇4

关键字:特种设备;安装;收集及档案管理

所谓特种设备的定义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特种设备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因此,一定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加强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施工单位我们有责任提供系统、完善的特种设备竣工档案给建设单位。

我施工单位在积极创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过程中,初步建立了符合特种行业安全生产要求的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在全面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配备了特种设备的档案专门管理人员,重点负责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有效地加强了特种设备的综合管理,防止了重大生产事故、设备事故、伤亡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材、焊材、主要测量机具等至关重要,必须在检查范围和具有可追朔性,做好每一环节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对公司今后的维修、改建和扩建、招投标工作(扩大业务、承接任务)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针对特种设备制作、安装许可证每一周期(每四年一次年审)还要进行资格认证的换证,对其资料归档和质保体系的运行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公司制定相关条例对特种设备资料整理,要求单独组卷整理归档,在原有基础资料上进行规范整理。

1、特种设备安装工程档案的资料收集

1.1特种设备安装前期资料收集范围应该包括:安装合同、合同评审、施工图纸、向施工当地的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材料(备案)-填写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告知书(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等);现场管理、专业、作业人员情况登记(并附上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有效证书);企业安装资质文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及安装许可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安装及使用说明书、制造厂家提供的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施工方案、工艺评定文件等材料。

1.2特种设备安装中期资料收集范围应包括: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资料、施工过程记录、无损检测报告等。

1.3特种设备安装后期及完工资料收集范围应包括:自检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隐蔽工程记录、向施工当地的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局-填写“特种设备安装监督检验申报表” 并提供安装告知书;施工图纸;产品质量证明书;安装施工方案;施工合同;施工记录等质量控制资料。所有施工记录等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手续完善后由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具“特种设备安装检验合格证及验收报告”、工程档案移交清单。

1.4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保养期间资料收集范围应包括:维修合同、维修计划、维修记录、自检报告(年修)、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及验收报告(年检)、顾客(指建设单位或业主)满意率调查报告等。

2、企业常规特种设备分类(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安装工程档案的资料收集具体详述

2.1锅炉的项目划分(编制整理依据)

锅炉应把每单台锅炉本体作为一个单位工程,如果含汽机时,汽机安装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全部工程可合为锅炉本体安装。根据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要求的锅炉安装施工单位需提供的施工过程资料散装锅炉安装监检安装单位需提供的安装竣工资料目录:

2.1.1、安装质量证明书封面(或竣工资料封面)

2.1.2、工程验收会签(含锅炉相关基本技术参数,必须三方签字盖章)

2.1.3、锅炉产品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

2.1.4、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

2.1.5、锅炉钢架复查记录(监检人员签字)

2.1.6、焊丝、焊条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包括安装使用的所有规格并盖红章)

2.1.7、安装或使用单位采购(非锅炉制造厂提供)的给水管、主蒸汽管、排污管、弯头、大小头等管材的质量证明书复印件(盖红章)

2.1.8、安装单位或使用采购(非锅炉制造厂提供)的法兰、紧固件的质量证明书复印件(盖红章)

2.1.9、无损检测报告

2.1.10、合金材料(含紧固件)焊接接头(焊口)光谱核查报告或记录

2.1.11、锅炉本体水压试验报告(监检人员签字)

2.1.12、锅炉范围内管道水压试验报告或记录(监检人员签字)

2.1.13、安全阀整定记录

2.1.14、各项保护装置整定记录(包括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整定值等调整记录)

2.1.15、燃油(气)锅炉锅炉配套燃烧器的型式试验证书

2.1.16、锅炉72(96、168)小时试运行记录

2.1.17、锅炉总体验收报告或记录

2.2根据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要求的压力容器安装施工单位施工过程需提供的资料

2.2.1、焊接及安装施工记录

2.2.2、基础沉降观测记录、工艺评定报告等

2.3根据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要求的压力管道安装施工单位需提供的施工过程资料

2.4根据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要求的起重机械安装施工单位需提供的资料

每台起重设备可作为一个分部部工程来划分,如果该工程起重设备台数多,超过10台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来划分。轨道安装、天车安装,电器安装作为分项或子分部。

2.4.1、起重机械(电动葫芦、起重机)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

安全质检报告篇5

分析后阶段又称检验后阶段,根据ISO15189的要求指的是检验后所有的过程,包括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审,评价其与可利用的患者有关临床信息的符合程度,对最终结果的确认及审核报告的发出登记。需要保存备用的标本及其实验室质控品标准品等的保存。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具有跨时空的可比性,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一直是临床检验领域的工作目标。明确不再检测的标本进行安全有效,安全符合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措施,仪器及器材的清洗保养、试剂的存放等。为确保分析后检验室质量提高,就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工作体会如下。

加强实验室基本制度建设确保质量

建立健全检验报告能否发出制度:首先对检测系统进行评审,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否进行。检测使用试剂是否正确无误;是否过期失效、变质;校准品的使用及校准程序以及质控品的使用是否正确;操作人员有无更换,蒸馏水使用纯度是否达标;实验室的温度及湿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只有对仪器检测系统及检测条件进行严格评价,才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正确的评价。执行严格的校准及室内质控制度的建立。

建立健全报告单的签发审核制度:①检验报告的签发除操作人员外还应有另一资格专业人员审核并签发,实行双签字制度,最好由部门负责人或高年资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审查签名(危极情况及夜间值班除外)。进修及实习人员不得单独签发报告,不得单独值夜班,对于审核内容应包括:申请单检验项目是否全部检验,有无漏项;检验结果是否清楚、正确、清晰;检验报告(包括打印报告)单所有内容是否全部填写完整;有无异常及疑难解释的结果加以提示;有无书写错误,是否需复查的结果。②特殊项目的检验结果及关系重大的检验结果,如艾滋病、梅毒等阳性结果,恶性肿瘤、白血病、可疑高致病性微生物等结果签发,须经科室主任复核无误并签名后报告方可发出。③对危重患者、疑难患者、异常结果的检验结果复核及复查制度:对于异常偏高式偏低,与临床诊断不符或以往回顾结果相差过大的检验结果;与申请试验结果不符的检验结果;科室内有争议的检验结果等情况下,及时联系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询问有关情况,必要时重取标本进行测定,同时进行当天检测系统可靠性的确定。在此基础上再次确定结果可否发出,对于还未解决尚存在争议结果,可采取送外院检测和(或)会诊。

建立健全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是指某些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过高或过低时,可能危急患者生命的检验结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迅速电话告知主管医生,避免对患者诊治的延误。再对标本进行重复测定,确定结果,同时检验室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急诊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检验报告回报时间,保护患者隐私及报告的登记及查询制度:①对于日常工作的平诊及急诊项目报告应规定明确时限,并告知临床科室,对门诊进行公示。对于不能按时发送的报告应及时联系临床及门诊患者,说明原因,以免产生误会及纠纷。对于报告的发放实行交接签字,避免丢失、错拿。②保护患者隐私是每个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对于住院患者应将报告发至临床科室主管医护人员,门诊患者可由患者或陪同人员取走(必要时留下联系方式)。特别对于抗HIV阳性的结果,梅毒反应阳性,淋病双球菌阳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阳性的检验结果最好直接报送本人或(和)特定相关人员,杜绝扩大知情范围,确保患者隐私。③检验报告的签发,必须要有完整的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测定结果、送检日期及测定报告日期、住院号、科别标本种类等与患者有关信息。为确保因报告单的丢失,患者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比较而进行必要的查询及报告的补发,服务患者,方便临床科室。

建立健全标本处置制度及咨询服务制度

临床检测标本是有或潜在具有生物性危害因素,对于明确结果需丢弃的标本、容器及接触过这些标本的材料应严格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管理办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咨询服务是实验室分析后质量控制的要素之一,是向临床医护人员、患者提供诊断、治疗等信息。科室开展检查项目的种类,参考区间、临床意义、科室诊断工作需要而要求开展新的检测项目及检验科向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对科室介绍及要求的书面文件。帮助临床选择检测项目及结果解释,根据患者病情及检验结果向临床提供进一步检查建议。应做到:①积极参加临床科室的会诊、病例讨论;②设立门诊咨询台;③召开与临床科室座谈会;④举办科室间学术交流会;⑤发放门诊住院问卷调查表;⑥建立信息反馈档案。

规范检验报告,确保检验结果发出

规范化的检验报告是分析后质量保证的前提,正确报告的发出是分析后质量保证的结果,应加强:①检验报告内容必须完整并以中文形式出具报告;②严格实行检验结果的审核标准;③严格执行了报告签发的复审程序;④严格采用国际标准单位或国际通用的规范的缩写并有参考区间及异常结果提示;⑤能够全面反应审请单提供的全部信息及检测项目要求的结果;⑥报告者及结果审核者的签名以及报告日期和时间(打印报告)。⑦报告实验室的名称;⑧诊断性的报告应有必要的描述及有“印象”“初步诊确”或“诊断意见”。

总之,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保证不仅具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问题。这项工作应要求全体检验及临床医务人员在科室医院医疗机构领导下纳入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检验人员业务水平,基础知识,工作态度等方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和业务素质提高,使大家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注意,才能保证分析后质量安全,促进科室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辉.临床医学检验与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安全质检报告篇6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安全使用;管理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建筑施工机械,尤其对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的需求量在急剧增加。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安全使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就显得特别重要。本人通过历年来对建筑工地几百台塔机等的检测,发现塔机使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塔机拆装管理问题

塔机的安拆是事故的多发阶段,因拆装不当和安全质量不重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占有很大的比重,塔机拆装必须要具有资质的安拆单位进行,而且要在资质范围内从事安装拆卸。安拆人员要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有一定的拆装经验并持证上岗,同时安拆现场要各种人员配备齐全,各司其职,统一指挥,在调试的过程中专业电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是很重要的。安拆要编制专项的安拆方案,方案要有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向安拆单位参。安拆的警戒区和警戒线安排专人指挥,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严格按照安拆程序和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作业,当遇风力超过12m/s时,要停止安拆作业。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在夜间作业的要有足够的照明,同时协调好与汽车吊司机就有关安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协商并达成一致。

塔机检测中,拆装资质是一项重点检查内容,但许多塔机都是先行安装完后,为了应付检查,检测而卖、买资质,有的甚至为了省钱而提供假资质,使塔机拆装资质管理流于形式,使许多无技术力量、无资质的非法安拆游击队活跃于塔机安拆市场,给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塔机安装前的申请制度。安装塔机前,工程承包人首先要向塔机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或告知,并提供待安装塔机的相关资料及安拆单位资质。经审查符合安装条件后,方可安装塔机。不经申请或告知安装的塔机,一经发现立即责令拆除。并对相应的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进行处罚。

二、塔机安全保险装置的问题

塔机检测中,安全保险装置是一重点的检查内容。检测时“只要开关起作用就视为合格”但目前塔机的安全保险装置多为单个限位(制)开关的单保险装置,有的即使安了两个开关,也安装在同一位置,只起到单保险的作用。而塔机是高危的户外特种设备,其安全保险开关多为直接作用的机械式开关,由于安装在户外高空,容易损坏且不易发现。目前建筑工地使用的塔机多为小车变幅式塔式起重机,在使用中如果发生因安全保险开关损坏而引起的断臂、倒塔、断绳坠物、小车坠落等事故,其危害往往影响到工地以外。如果发生事故的工地在人口稠密的繁华地区或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目前的塔机检测只能检查现场当时状况,而塔机的使用周期都很长,如果在塔机检测之后,对塔机的维修保养和日常安全监督不及,往往会给塔机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城市有关主管部门在城市繁华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划出建筑塔式起重机重点监控区域。积极鼓励塔机生产厂家开发、研制工业自动控制等电子式安全保险的开关。当塔机需要设双重作用的安全保险装置时,可以让机械式和电子式安全开关同时存在,以增加安全系数。在重点监控区域施工所使用的塔机,需安装双重作用的安全保险装置。保险开关需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且都能同时起到安全保险作用。对位于重点监控区域的塔机进行检测时,需对双重安全保险的两个限位开关的运转性能分别进行检测,其中一个不合格即视为该装置检测不合格。

在重点监控区域内使用塔机施工的企业,应做好企业自身的日常安全检查。由企业安全部,定期给当地塔机安全监督部门出具塔机日常安全检查报告。

设立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塔机安全监督检查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塔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而导致事故的,或出具的塔机日常安全检查报告不实的,要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罚。

三、塔机操作人员的问题

塔机检测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是一项重点检查内容。但实际检查中,无证上岗,证、人不符等现象大量存在,使塔机的安全操作和正常的维修、保养得不到保障。有证人员也大多因为诸多因素而无法自己持证,使持证上岗无法得到保证,也阻碍了劳动力的流转。这些都给建筑工地的安全施工带来隐患。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对无证上岗的处罚力度。对使用无证操作人员的工地进行处罚,对无证人员操作的设备一律查封。鼓励和支持操作人员自己办证,举办相关的学习班,对有关的操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设备的所有人与设备的租赁、安全运行、维修保养直接挂钩。加大对持证上岗的检查力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持证上岗的视为无证上岗。

四、塔机基础检查中的问题

塔机检测时,由于塔机已经使用,对基础的检查,只能看一下“隐蔽工程验收报告”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以及现场的地脚螺栓数量、分布和紧固情况,而对地脚螺栓材质和配筋数量、材质情况并不了解。塔机每次安拆,地脚螺栓都要更换,地脚螺栓材质也就随之变化,如果螺栓材质达不到塔机设计要求,将会带来严重的隐患。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塔机基础的施工,要在塔机安拆资质单位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地脚螺栓要由塔机生产厂家提供。塔机基础完工后,施工单位要出具基础验收报告和地脚螺栓合格证,并绘制该基础及基础以下部分的剖面图。如需土壤夯实的还要提供相应的报告。对塔机进行检测时,要察看上述各种报告。达不到塔机安全运行要求的,不发塔机检测报告。对塔机拆装单位出具虚假报告的行为,要给予处罚,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责任。以上是本人在对塔机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出初步探讨,有欠缺和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通过加强对塔机几个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地预防了塔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事故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各个环节如:施工、生产、建筑行政主管、塔机检测都能按照上述办法来做。加强塔机的安全治理,就能够有效的控制重大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质检报告篇7

第一条为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蓄水验收工作质量,保障工程及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包括新建、续建、改建、加固、修复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水库蓄水验收前必须进行蓄水安全鉴定。蓄水安全鉴定是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验收的必要依据,未经蓄水安全鉴定不得进行蓄水验收。

第四条蓄水安全鉴定,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实施。设计、施工、监理、运行、设备制造等单位负责提供资料,并有义务协助鉴定单位开展工作。

第五条水利部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工程竣工验收的分级管理权限负责监督和指导蓄水安全鉴定工作。

第六条已竣工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安全鉴定工作遵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利部水管[1995]86号)执行。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七条蓄水安全鉴定的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批准的初步设计报告、专题报告,设计变更及修改文件,监理签发的技术文件及说明,合同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等。

第八条进行蓄水安全鉴定时,鉴定范围内的工程形象面貌应基本达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规定的蓄水验收条件,安全鉴定使用的资料已准备齐全。

第九条蓄水安全鉴定的范围是以大坝为重点,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的进水口工程、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边坡及下游消能防护工程等与蓄水安全有关的工程项目。

第十条蓄水安全鉴定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因素,以及工程建设期发现的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并提出工程安全评价意见;对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并涉及工程安全的,分析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并作出评价意见;对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但专家认为构成工程安全运行隐患的,也应对其进行分析和作出评价。

第十一条蓄水安全鉴定内容:

1、检查工程形象面貌是否符合蓄水要求。

2、检查工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等)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隐患。对关键部位、出现过质量事故的部位以及有必要检查的其他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包括抽查工程原始资料和施工、设备制造验收签证,必要时应当使用钻孔取样、充水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

3、检查洪水设计标准,工程泄洪设施的泄洪能力,消能设施的可靠性,下闸蓄水方案的可靠性,以及调度运行方案是否符合防洪和度汛安全的要求。

4、检查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处理、滑坡及处理、工程防震是否存在不利于建筑物的隐患。

5、检查工程安全检测设施、检测资料是否完善并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蓄水安全鉴定工作中,不进行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第十三条蓄水安全鉴定程序:

1、安全鉴定前,安全鉴定单位制定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大纲,明确鉴定的主要内容,提出鉴定工作所需资料清单。

2、听取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等建设各方的情况介绍。

3、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4、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等建设各方分别编写自检报告。

5、专家组集中分析、研究有关工程资料,与建设各方沟通情况,必要时进行设计复核、现场检查或检测。专家组讨论并提出鉴定报告初稿。

6、在与建设各方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工程安全评价,完成蓄水安全鉴定报告,专家组全体成员签字认可。

第三章蓄水安全鉴定的组织

第十四条项目法人认为工程符合蓄水安全鉴定条件时,可决定组织蓄水安全鉴定。蓄水安全鉴定,由项目法人委托经水利部认定有资格的单位承担,与之签定蓄水安全鉴定合同,并报工程建设项目上级主管部门核备。接受委托负责蓄水安全鉴定的单位(即鉴定单位)应成立专家组,并将专家组组成情况报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和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核备。

第十五条鉴定专家组应由专业水平高、工程设计、施工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包括水文、地质、水工、施工、机电、金属结构等有关专业。鉴定专家组三分之一以上人员须聘请责任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

第十六条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设备制造等参建单位的在职人员或从事过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其它人员,不能担任专家组成员。

第十七条项目法人应组织建设各方认真做好配合鉴定专家组进行的工作,包括:

1、准确、及时提供鉴定工作所需的各种工程资料。

2、根据专家组的要求,组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向专家组介绍有关工程情况,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根据专家组的要求,对有关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工作,并提出相应的专题报告。

4、为专家组在现场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八条鉴定单位应将鉴定报告提交给项目法人,并抄报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程验收前,项目法人应负责将鉴定报告分送给验收委员会各成员。

第十九条项目法人应组织建设各方,对鉴定报告中指出的工程安全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报告验收委员会。

第二十条建设各方应对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凡在工程安全鉴定工作中提供虚假资料,发现工程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谎报的单位,由项目主管上级部门或责成有关单位按有关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鉴定单位应独立地进行工作,提出客观、公正、科学的鉴定报告,并对鉴定结论负责。项目法人等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妨碍和干预鉴定单位和鉴定专家组独立地作出鉴定意见。

第二十二条建设各方对鉴定报告有重大分歧意见的,应形成书面意见送鉴定单位,并抄报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

安全质检报告篇8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自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正式颁行以来,海南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省食品安全总体上处于平稳、有序、可控、安全的状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报告指出,2013年12月12日,新组建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将质监、工商、商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全部并入,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2014年1月,顺利完成地市级、县(区)级和乡镇(街道)三级食药监管机构体制改革, 21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监管触角直接延伸到基层最小行政单元。

海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食药监管+公安”的联打办案新模式,2014年9月11日设立省联合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协调办公室,由公安机关派出警员常驻食药监管部门,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联合办案”,有效解决了行刑衔接不畅的问题,被认为是行刑衔接的海南实践。

据统计,自“省联打办”成立以来,相继端掉了存储销售走私冻肉、用甲醛浸泡牛百叶和凤爪、用工业松香加工猪头肉等制售有害食品“黑窝点”94个,数量超过前几年总和。其中,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7起,20人被采取强制措施,7人被批捕,10人被判刑。2015年7月1日前,全省各市县食药监管局将全部设立联打办。

报告称,海南省开启农产品质量安全田头监管3G系统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下一步,追溯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扩大追溯覆盖范围,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全环节、全链条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增强检验检测能力预防隐患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既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报告显示,目前海南有获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9家。各种设备仪器的配备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基本满足检验检测技术需要。2014年8月,为从根本上解决省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决定投入1.1亿元建设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目前该中心大楼建设项目已经顺利开工,计划2016年6月交付使用。

近年来,海南省每年除了完成国家抽检任务外,针对本省实际,重点对种植养殖基地、中小学校食堂等食品加强抽检。根据省食药监管部门2014年的抽检结果,主要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3.9%、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4.7%、流通环节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3.9%、餐饮服务环节抽检合格率为93.3%,各环节食品抽检合格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报告称,海南构建了以省疾控中心为龙头,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区域重点疾控中心为骨干,17个市县疾控机构为基础,26家医疗机构为哨点,第三方实验室为补充,所有市县全覆盖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2014年全省报告事物中毒事件30起,发病人数414人,卫生疾控部门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等工作,有效防止了事件的蔓延。

与此同时,卫生部门坚持每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会商,每月一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月度报告;及时组织专家对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况或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这些风险评估的基础工作,为各监管部门针对性实施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力推进食品安全隐患预警工作。

多措并举倒逼企业责任落实

据介绍,海南省将食品生产经营失信行为纳入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管理范畴,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全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对企业失信进行惩戒、守信进行奖励制度,实现“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碰壁”,以此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报告指出,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各市县农业部门均与辖区内的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责任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明确质量受权人职责、条件、法律责任等,督促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促进企业自律;普遍实施约谈制度,对企业及小作坊责任人进行约谈,使企业明确责任义务,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发挥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养殖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27个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使其在开展行业技术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方面发挥作用。

在落实管理制度方面,全省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建立了一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了质量安全监管员;农业部门每年在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时,要求所有申请认证的种植养殖单位必须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全省5.1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48个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截至2014年底,全省省共有703家小作坊。食品摊贩的监管,目前主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按照“综合考虑、合理规划、总量控制和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市场少、摊贩聚集、群众生活需要的路段,划出集中交易场地,按照“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摊位设置、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存放清理”的要求规范经营。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流动摊贩及在城市主要道路和重点地段摆摊设点的,坚持发现一摊、取缔一摊。

堵住监管盲区建“食品安全省”

根据报告显示,海南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薄弱环节依然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海南省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整个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不高,经营分散,小企业、小作坊众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弱,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小型集贸市场、个体食品摊贩仍是食品流通的主要方式,小餐馆比重大,仍然存在监管难问题。

同时细化、配套的制度还不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地方立法仍是空白。由于过去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形成了一些监管“盲区”,尤其是食品生产监管在基层非常薄弱,导致无证生产有害食品的“黑窝点”和合法企业产品不合格率较高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周边和农村市场上问题食品比较多;学校食堂、工地食堂、旅游餐饮的风险隐患仍然存在。

安全质检报告篇9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效能,明确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法制办《关于新装电梯验收检验问题协调意见的报告》(穗府法报[*]87号)的意见,决定对我市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关工作进行调整。从2009年3月1日起,凡在我市范围内(含市属各区和县级市)新建、改建的电梯安装工程,均按以下规定进行过程监督管理、检验检测及验收登记。

一、施工告知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前,电梯安装单位应将拟进行的电梯安装书面告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同时到工程所属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建设工程质监机构)办理施工告知手续,办理手续时须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电梯安装工程开工告知书》;

(二)电梯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电梯安装企业施工资质证书。

二、电梯安装过程的安全质量监督

电梯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由建设工程质监机构负责对电梯安装过程实施质量监督检查,检查范围包括:

(一)与电梯安装工程有关的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

(二)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三)电梯安装执行《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范、标准情况。

三、电梯安装监督检验

电梯安装工程完工后,由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需获准从事电梯检验检测)依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对电梯进行检测,检测机构应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四、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及登记

电梯安装工程经检测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电梯安装分部工程质量验收,验收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分部所含电梯均已完成安装,相关的质量控制资料完整齐备;

(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

(三)建设工程质监机构提出的整改项目已全部整改完毕,且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电梯安装分部工程质量验收通过后,建设(或安装)单位须将验收资料送工程所属的建设工程质监机构办理分部工程验收登记。未办理电梯安装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登记的,其单位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不得交付使用。

五、电梯使用登记

安全质检报告篇10

【关键词】 特种设备 安装 使用

前言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特种设备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特种设备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也急需更多熟悉特种设备,熟悉特种设备施工流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初期搜集设备资料,在施工期间严格监督检验,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生产安全运行。

1.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在这里,主要介绍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1.1锅炉——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安全水位时存水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因为我公司自产煤气,所以锅炉主要为燃煤气锅炉。因为最高压力为3.82Mpa,所以我公司的燃气锅炉目前全部属于低中压锅炉。

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是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表。按照规定,安全阀、压力表均需要定期检验,以确保能正常使用。

1.2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完成反应、换热、分离、贮存等工艺过程,并承受表压0.1Mpa及以上压力的密闭容器。

1.2.1压力容器按照压力等级分为4类:

(1)低压(L)容器 0.1 MPa≤p

(2)中压(M)容器 1.6 MPa≤p

(3)高压(H)容器 10 MPa≤p

(4)超高压(U)容器 p≥100MPa

在我公司目前主要的压力容器等级是低压容器和中压容器,新上的合成氨项目中有部分压力容器达到了高压容器的等级。

1.2.2按照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4类:

(1)反应压力容器 (代号R)

(2)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

(3)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

(4)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

我公司目前的上述4类压力容器全部都有,其中包括在合成氨项目中的两台5000m3的液氨储罐。

1.3压力管道——-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压力管道安装资格类别、级别划分为三类:

(1)GA类(长输管道)

(2)GB类(公用管道)

(3)GC类(工业管道)

目前,在我公司主要是以GC类(工业管道)为主。

2. 安装告知

2.1施工资质

2.1.1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分为1、2级。取得1级许可资格的单位允许从事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和维修工作,取得2级许可资格的单位允许从事压力容器维修工作。

2.1.2已取得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可以从事相应许可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工作,不需要另取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

2.1.3取得GC1级压力管道许可资格的单位,或者取得2级(含2级)以上锅炉安装资格的单位可以从事1级许可资格中的压力容器安装工作,不需要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资格。

2.1.4取得压力管道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可以从事相应类别的压力管道安装;取得较高级别资质的施工单位,可以从事相应类别及该级别以下类别的压力管道的安装。

2.2安装告知

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在施工前,安装单位需到定州、保定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手续、签订特种设备安装监督检验约定书。

2.2.1填写特种设备安装告知书一式三份(告知书需盖施工单位公章,盖建设单位公章);随告知书附带《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设备明细表》一式三份。

2.2.2需携带特种设备产品质量证明书原件、竣工图原件(复印件必须加盖设计单位、制造单位的红章)、强度设计计算书等资料。

2.2.3需携带施工单位的资质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红章(一式三份)。

2.2.4需携带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2.2.5压力管道的告知还需带齐设计图纸一套(盖红章)、压力管道数据表三份、焊接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证(或复印件盖公司红章)、无损检测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证件(或复印件盖公司红章)等。

3.2.6特种设备的改造、检修的程序同特种设备的安装程序。

3. 监督检验

特种设备在安装之前、安装过程中除了接受监理及技术员的监造之外,还需接受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法定监督检验。安装单位在与质量监督部门签订特种设备安装监督检验约定书之后,质量监督部门将根据特种设备的类别,按照特种设备的停检点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的安装监督检验。

3.1特种设备的安装,必须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

3.2主要停检点的检验:例如锅炉安装安装汽包之前,进行水压试验之前,安装单位需接受质检部门检查钢架的安装质量以及接受无损检测底片及检测报告的审查等。

3.3 特种设备安装资料的审查

特种设备安装资料主要有:

3.3.1设备基础验收记录1份

3.3.2设备安装装记录1份

3.3.3安全阀校验报告

3.3.4压力表效验报告

3.3.5温度计效验报告

3.3.6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1份(盖施工单位红章)

3.3.7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及竣工图一整套

3.3.8特种设备安装告知书、约定书各一份

每台压力容器均必须按照此内容进行资料整理,压力表、安全阀的校验日期必须在有效期内。

4. 竣工验收

在经过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场停点检查与安装资料审查结束后,质检部门将按照规定出具所监检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合格的报告书。这也就表明特种设备的安装具备了竣工验收的条件,也具备了投入使用的条件。

5. 使用登记

国家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经过质检部门监督检验合格后的特种设备,还必须由建设单位持检验报告书到特种设备所在地的质监部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锅炉、压力容器每台办理一份使用登记证书;压力管道则按照相同介质、相同设计压力等级及相同材质作为一个压力管道单元,每个压力管道单元办理一份使用登记证书。

取得了使用等级证书后,特种设备就可以合法地投入使用了。为了确保特种设备在试用期间绝对安全,使用部门除了定期进行巡检、自检、认真操作之外,还必须接受质检部门定期的法定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