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十篇

时间:2023-12-29 17:52:50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科学核心素养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在科技强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表现与有效途径。在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对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不容忽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科学课和校园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核心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浅谈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开展思考与想象,跟随教师的脚步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形成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产生紧张的心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总是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引导学生产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进行被动地学习,形成了紧张的教学环境,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要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学科教学,不需要刻意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文素养而不是应试技能。并且提出质疑,也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形成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教师的讲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主动探究既是开展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方式。所以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参与活动,利用可用的资源探究未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与学校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开展的活动也是相当有限,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联合学校各部门,组织开展好丰富的活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央视有一档热播的节目叫做《奇思妙想闯七关》,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过关的模型,在其中利用众多的科学原理,使得只要模型在第一关开启一个开关,模型就能自动的到达最后一关,达到终点。教师也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由学生探索其中的奥妙,展开想象,运用科学原理设计成可行的模型。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只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养成,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创造。并且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是学生对新事物产生认知的过程,只有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提高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来源,教师要以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前提来培养创新思维。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进行天体运动的学习时,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营造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仿佛就置身于宇宙空间,展开想象,仿佛可以直观地看到天体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以一个科学模型为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与之相似的多种模型。一旦创新思维得以养成,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再不是难事。

4结语

以上是本人的浅薄见解,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腾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要分析好客观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切实地养成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2

一、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明确培养方向

核心素养延伸到学科领域,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该学科留给学生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容,是具体化、学科化、情境化的核心素养。再具体一些,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与没有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相比较,在个人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通过学科的教与学,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学科具体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个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明显超越传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对学科三维目标的提炼与整合、传承与突破。当然,人只有核心素养还是不够的,核心素养只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不能忽视基础素养的基础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可以重点凸显核心素养,又不能与基础素养的培养割裂开来,否则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挖掘学科价值,依托策略推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具体到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学段、学科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内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就初中A段而言,语文学习以多元形式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激励学生参与各种读书活动,博览群书,实施“大阅读,小认识,在感受中积累”,突出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数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实行“大感受,小认识,在研究中提升,突出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凸显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英语学习要实行“大表现,小认识,在实践中成长”,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而理化生学习可以拓展学习空间,让学习与生活对接,通过实验活动开展实验设计、动手体验和思维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整体而言,在学习形式上,既要为学生创设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又要创设足够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内容上还要充分考虑知识、技能、方法、思维等内容的交叉与交融,实现相关学科学习的整合。在学校层面,要重视各学科均衡发展以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采取多学科联动,开发和实施相关的校本课程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3

关键词 体育学科 核心素养 培养

核心素养作为近期被广泛关注的概念,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得到了高度的探讨。而在体育学科这一领域,很明显,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体育学科中,有效的培养核心素养,成为了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从素质到素养的关注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义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从素质到素养关注度的逐渐转移,其主要根源在于素养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素养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

2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离开了学科教育,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什么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呢?经研究初步将其定义为: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不同学段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无区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各学段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其基本框架,即一级指标的三个维度和二级指标的6个维度是相对固定的,只是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各指标的侧重点不同。

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策略

3.1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

(1)依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娱乐性的体育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各种体育游戏都能发挥此作用。挑战类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的耐久跑,能否积极参与和在遇到极点的时候依然坚持,对于学生自己克服困难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往往无需任何引导就能坚持不懈,而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耐劳、缺乏自我挑战意识的学生往往会中途退场,甚至在体育课开始的时候直接提出见习等要求。对于这类项目的教学,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如采用交替追逐跑、篮球运球与耐久跑项目整合练习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对于合作类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只有在与同伴或团队密切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多创造这样的团队合作的练习环节,如多采取这些项目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达到培养和提高合作意识的目的。

(2)合理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教学工作,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对于高中生学科教学,情景教学法的采用将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这一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握方法使用度,既要做到巧妙,还要收放自如。例如,在M行背越式跳高杆前技术教学。在助跑起跳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各种形式的助跑不过杆练习,直线的、斜线的起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线路的约束(弧线),固定脚的起跳(外侧脚),这样过渡自然,衔接没有明显的断口,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3)要巧抓品格教育时机及时渗透。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强化课堂观察环节,以前往往很多人忽略了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出现单纯走流程式的体育教学,对课堂观察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一个个良好的品格教育时机,十分遗憾。例如,教学中发现责任心比较突出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学生、勇敢拼搏不畏困难的学生、比赛失败相互鼓励不抱怨的学生等,教师都要巧妙地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3.2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形成策略

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形成应主要集中在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和坚持锻炼的运动习惯等方面。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养成运动的习惯呢?

(1)要明确目标并精准选择教学方式。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要在充分了解目标的前提下选择教学内容和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正面原地双手抛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从培养探究的角度出发,设置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实心球投得最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必要的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再将得到的答案通过实践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在体育课中通实践展示自己进行科学学习的成功。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是切实可行的,是非常有益处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4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关键素质

一、核心素养及思维品质的内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

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恰好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向,这在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和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该课堂如何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胡波老师这一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富有逻辑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扫读、跳读、精读,但是胡老师的目的远不于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胡老师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1.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胡波老师剪出一个漂亮的“帧弊忠入课文。胡老师的剪纸引入方式自然巧妙且新颖,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随后的小视频又让学生更加了解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化。课堂结束时,胡老师总结,希望孩子们要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同时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红纸条贴在之前写关键词的红字条上,一个大写的醒目的“美”字,便在黑板上呈现了。最后,他还以一首押韵诗歌,让孩子们一起诵读,并配以背景轻音乐,倡导要做一个有心人。整堂课设计灵活,展现清晰,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胡老师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扫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核对答案环节,他问学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深度挖掘孩子的思路,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批判性思维。在精读第四段后,其中一组孩子们拿起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图片中间是一个可爱的中国泥人娃娃,周围以树状结构清晰地展示了本段的关键词。学生报告该组成果后,胡老师予以表扬,但他同时问孩子们:“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其余学生纷纷提出可行意见,比如可以多加一点颜色以及报告者应该更加自信一些。

这个环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动手

能力。

3.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文章一共有四段,第三段由胡老师引导孩子们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方式,围绕贴在黑板上剪纸“帧弊郑将本段的剪纸文化内容以树状结构铺陈在黑板上,看起来栩栩如生,清晰明了。在给孩子们示范了思维模式导图精读后,他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探究完成第四段的思维导图,孩子们热情积极地参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十分新颖,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并且富有创造力。

三、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1.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龚亚夫先生认为,“‘结构+功能’的教学路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学会设计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优良品格、行为规范等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会学生写句子,记叙就行,而是要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用英语进行

思维。

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思维品|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水平和批判思维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具备培养这两种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施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各学科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英语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动手能力等,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很有裨益。

3.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用前沿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胡老师学习剪纸,并在阅读教学中用到了前沿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效果也因此而锦上添花。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用精心的课堂设计,带给孩子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思维习惯等。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5

【关键词】信息素养 学科价值 初中信息技术

在中小学课程中,将有关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取名为信息技术课。不得不承认将这门学科定位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过大的话题,而我们所教授的顶多是信息技术中冰山一角。那么,对于这门课程,我们到底要教授学生什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是关于课程核心价值的思考。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思考: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一、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

统一的价值追求忽略了尊重人和社会差异,最终会成为形式化和教条化温床。每门课程都有其核心价值,语文、数学、英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果说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是推理和逻辑,语文学科也有。英语的核心价值是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计算机则更是一门技术。

作为帮助学生形成人生价值体系的各个学科必然有自身特有的教育核心价值,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同样是一个亟需回答的问题。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描述来看,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是,“信息素养”这个概念非常笼统。笔者认为:要说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倒不如把它具体成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学生哪些信息素养?二是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可以细化为下几点: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即如何使用技术、交流工具和网络去获取信息。对于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即体现为: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例如: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就涉及到如何根据自己需要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关键字等问题。

(2)计算思维。信息素养需要具备对于获取到的信息要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即能对信息的有效性、可用性、权威性和时效性等进行分析。同样还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管理。在初中信息课堂中体现在培养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能力。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信息繁杂,需要学生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能迅速灵活加工利用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主要w现着完成综合实践任务上。例如: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多名学生组队完成,这就需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利用信息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4)信息社会责任。从课程定位的角度来看,信息伦理道德己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带给人类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伦理道德危机,例如:计算机犯罪、网络沉迷等。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价值来说,信息技术课程要教授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就必须去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信息技术的功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素养的培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鉴于此,笔者将信息素养细化,以促成实践教学的实现。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平等。教育应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与“学”为主体。这不仅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还对培养学生的人格理念有很大作用。可是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呢?这种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应该体现在对教育资源的获取、占有和使用上以及对知识的延伸及建构方式上。我们知道:分阶段,多目标,尊重差异,尊重多元价值观,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是信息技术和所有学科应当遵守的准则。根据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任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例子。

(2)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论做什么事,兴趣是关键,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有很多老师可能会说:不用教师引导,这门课程已经足以吸引学生了。这就是典型的将学生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误解成对课程的兴趣。那么如何抓住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多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结合游戏在玩中学。举个例子:学生喜欢玩游戏,那就在课堂中结合游戏教学。初一信息技术有一节课是熟悉键盘,笔者给出了一个键盘练习游戏,学生很喜欢,玩的过程中也熟悉了键盘的使用。

(3)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即便是传统学科,无一例外,工具性也占据了很大的成分。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探讨,总感觉有所夸大,动辄就被教授们上升到社会、全球视野角度,最终虚幻化。而中小学教师所提倡的工具论、方法论好像不值得一提。虽然,完全定位于工具论和方法论确实容易导致在学科里转圈,不符合新课改和课标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更加容易落实在日常课堂中,更是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培养的具体表现。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信息素养,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的素养。可是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呢?首先,要多阅读。闫学老师说,“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修养是需要靠不断的读书才能积累的。由此可见,读书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至于其它的具体措施,我想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是每位老师必须在实践中进行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6

1 “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核心素养”培育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补充、促进,在不同情境中发挥整体作用。它是联系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纽带。通过这一纽带,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中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开展“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提升大学生社会核心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由此可见,“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着现实必然性和客观必要性。

(1)现实必然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的战略性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则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当前社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面临的是“就业”还是“失业”。在工科类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以此为契机,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理论体系,深化创业实践路径的探索,从而提升工科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现实必然性。

(2)客?^必要性

“双创”的内涵可简单的描述为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2]。工科类院校的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受思维模式的影响,相较于文科类院校的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特别是心理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等处于弱势。在工科类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不仅能弥补这一短板,还能进一步激发工科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素质不但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体现,也是当今大学教育的客观发展趋势。因此,“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客观必要性。

2 工科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工科类院校培养大学生的方向主要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如何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成功推向市场进行应用,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败与否。而在知识――成果――市场应用这一转化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显然,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经济转型的需求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大企业都在努力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蜕变。在此过程中,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工科类院校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可直接提升工科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从此角度分析,工科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

(2)工科类大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需求

在人类社会不断趋于“科技化+信息化”,科学技术不断更迭换代的当下,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工科大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不是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具体环境时发挥的合力。从本质上说,“双创”教育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直观体现。拥有更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工科类大学生才能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最终突破自我、脱颖而出。

3 如何将“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工科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着其基本的特点,如:有创新兴趣但持久度不够、有灵感但创新技能缺乏、有研究成果但缺乏创业理念等。因此我们要把握其特点,将“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

工科类院校开展“双创”教育需要采用分阶段、分年级的分段式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可致力于的“核心素养”中的三个层面: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文化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孵化必须以坚实的文化素养为基石,其核心在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始终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终身学习。此外,工科类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这就要求工科类大学生对各种先进的前沿理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理解力。尤其对于当前发展比较快的计算机通信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高知识性体现得尤为明显。[3]工科类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情感素材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中,就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科核心素养又是一个相对抽象化的概念,怎样才能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加以构成,再进行一个合理的划分,就是下文要研究的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作为个体,当面对不确定或者复杂的现实情境时,可以将特定学习方式中衍生出的探究技能、思维模式以及学科观念进行综合运用,将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内在动力系统结构化,然后进行情况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呈现的综合性品质就是所谓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素养,这是种品质,是后天形成而并非天生。而形成素养不仅是“教化”而来,更多的是靠自身“阅历”养成,是一种人人都会得到的品质。换句话说,不管你身处怎样的职业、何种角色,也不管你受教育程度达到怎样的标准。都会在你自己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将各自素养进行表现;其次就是核心素养,这中间包含的是情感态度、知识以及能力的三个维度。换句话说,核心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有预期目标的结果。就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这里主要说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最后,就是学科素养。这是一种经历了特定学习后的技能养成。将这些概念理清之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科核心价值和意义,进而让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1.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在人的一生中,是众多智能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其中主要的发展就有:语言智能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发展以及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地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各种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情感心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进行《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时,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知识点学习,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去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一旦遇到真正冲突情况的时候,就真的会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多给学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都是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在此基础上注意对学生准确人生观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

又如,进行经济生活中“商品”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商品为什么要出现呢?”这样学生就会对商品的形成前因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商品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2.情感素材在问题对话中的导入

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就是教师对知识深入浅出的理解,将知识教学的挑战性不断提高,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思维能力加以最大程度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案例的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能是单纯地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展开情感素材,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尽量鼓励学生能将教学情感感悟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教师进行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争取使其能在情感体验中将思想品质加以升华。利用相互探讨或者辩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是非观。

比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课程时,物质的变化是需要量的积累而形成的。教师就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来进行课堂的提问:比如,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回答。等到回答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可使用的解决方法,进而完成教学。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提问更加有深度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国外就有针对我国人民而设立的中文标语,比如“垃圾请丢在此处”或者“禁止大小便”的字样。学生这时的情感一定会有所触动,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的调动。

在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还会继续发展和完善,对本文讨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建立也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学生在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有所提高。在改革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可改变成绩至上的观念和束缚,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教师也会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一直努力。

参考文献:

[1]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57-59.

[2]李彰有.试论政治课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5(12):57-60.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实施;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112-02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界的热词,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上的一个聚焦点。当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人的发展内涵时,无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域,为现今进行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综观目前的讨论,理性思辨和文献研究的文章多,从学校层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改革实践研究不多。于是有人断言,核心素养不过是一种时髦的口号,过一段时间将风消云散,被另一个新的名词所代替。这显然不是严肃的学术态度,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外,现实教育实践的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校层面的实施就成为一个重要且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实施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教育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核心素养并非从天而降,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人们对人的培养内涵的一种新的认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界定,有助于明确我国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有助于矫正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种种乱象,可以为整治这些乱象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对学校教育目的的新认识,它将指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说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判断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就是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由于学校历史、地域、文化、发展状况等的差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实施便成为必然,这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本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解读并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以丰富的实践探索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学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1. 重建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是用课程育人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功能。过去的分科课程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虽然这也很重要,但缺乏对学生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必备素养的关注。学科各自为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别是与现实的隔膜,让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早早进入了“象牙塔”之内。

学校课程要更多关注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选课程内容,着眼学生素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部位发力,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国民核心素养’的课程统整设计原理,特别强调‘国民核心素养’重知识、能力与态度统整的重要性,以及‘国民核心素养’重视与学习者的生活情境进行统整的重要性。”学校要整体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实现培养目标,整合现有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重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惯性的思维让教师很难走出偏重强调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泥潭,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产生兴趣、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获得成功体验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习为学生素养大厦的建构添砖加瓦。每一堂课都重要,教师既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也要看到课堂与学生未来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运用中形成能力,内化为品格,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

3. 变革学生评价标准

过去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学业标准的评价,其落脚点更多关注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关注的是成长中的人,指向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了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以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要求应是有所区别的。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需要学校结合实践研制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在人的发展的问题上,与其强调发展的统一性,强调统一要求,不如关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关注内在世界及其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观,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虽然这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育的智慧和热情,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陪伴生命的成长,这不但是有意义的,也是让人激动和振奋的。

4.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改变过去以学科中心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学校在课程设置、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需要重新考量,而这些的落实都离不开教师。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明确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课程教学与评价。

学校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引领教师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最基础、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学校要唤醒教师个体的生命意识,树立适应时展的教育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增强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实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生命在场”。学校要优化教师发展的内外支持系统,从关心、支持、引领、成就教师出发,建构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态,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让每一位教师在自我完善与超越中绽放出生命色彩。

三、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实施的几点反思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和具体的指标维度虽不尽相同,但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在众多的讨论中仍可以看出一些基本的共识和倾向。学校在实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做出理性判断。

第一,把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为人的发展提供最初的原动力,而且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在实施中要跳出学科本位,不仅教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品格养成,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核心素养不是僵硬的框架,它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集合体,体现在学生生动的发展中。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价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核心素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要割裂开来。核心素养之“核心”,是因为它指向了人自身发展和m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具有本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虽然每个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具有独特的贡献,但也具有共性。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学科教学,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学校在思考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同在。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学校应有信心和勇气,在探索与实践中做出自己的回答。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核心素养”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时代的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16(2).

[2] 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之课程统整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6(2).

[3] 余文森.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9

【关键词】数学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培养提升

国之根本在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促使我国将关注的热点落到教育方针上。新课改的实施让教学工作不断改进,适应时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二高”学生。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社会中起着越碓街匾的作用。譬如,在财务会计核算、经济业务核算、企业管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数学学科知识概述

1.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一门用来研究空间、几何、代数、概率论、信息的学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用来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形式上的科学。

2.数学的发展历程

数学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标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到今天为止,已经坐拥五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为不断地适应时代需求而更新变化着。从数学初期的形成阶段到现在的飞速发展阶段,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这样,才有了当下现代数学的发展模式。

3.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特别是人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研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又何尝不能够提升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先生曾经做过一期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重要性的专访,在相互交流中,明确的指出了学生学习数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在现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均有体现,而且这个发展趋势也只会有增无减。不管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娱乐方面,数学都以其独特的吸引力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及其重要的一点,“数学使人聪明”,古人说,脑子越用越灵。正是这个道理,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不同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证明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微妙的关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无可厚非,数学能够使人的思维更加的周密。

二、立场不同所针对的学习方向的差异性

1.小学阶段之数学学习

小学阶段是人们对数学认知的开始,是儿童开始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只进行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一些数学问题和思考技能,来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知程度,为日后研究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2.中学阶段之数学学习

小学阶段已经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基础性认识,基于这些了解,中学阶段致力于对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在中学阶段这一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技巧。众所周知,中学时期的学习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智力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灵活的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并能够举一反三的运用,是及其重要的。

3.大学阶段之数学学习

在大学阶段,学生还面临着诸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多数人发现,大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并非和高中阶段一样,甚至完全打破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标新立异,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内容上也有了极大地差别。对微积分、函数和概率等知识的学习,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认识。针对这些变化,数学的学习模式也有所演进。告别题海战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是大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浅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什么是数学学习能力

所谓数学学习能力,就是针对函数、线性代数、概率、几何等数学问题学生自身能否独立的迅速完成学习。

2.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是否具有数学学习能力是能否真正意义上的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知识学起,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精髓。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实践与思考才能持续不断地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准确,更具有逻辑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面对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改后,学校的教育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从思想上去改变,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逐渐改变对传统教育的认识,使学生爱上学习。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紧抓课堂教学是首要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再者,师资队伍要进行整改,大大提升师资力量,共同针对教学任务的实施的方案。譬如,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抛砖引玉,以情景方式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

四、浅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所谓“真”,就是达到数学严谨性科学性的要求;“善”就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去解决问题;“美”就是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欣赏这门学科的美。

2.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近期,马云鹏教授在网上了一个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使人更好的发展。譬如,一个高中生在上大学之前选择了汉语言文学,法律学或者心理学专业,这就意味着他在大学里必修课程中不再包括数学这门学科,那么,他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定型,再无较大的发展。他毕业后在工作过程中,以及需要高中阶段累计的数学核心素养。若他从事新闻工作、记者或者心理咨询师的行业,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这就迫使他必须调动自己所储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来解决问题。再者,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借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

3.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是新课改下教师基本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首先,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模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学校应该举办关于数学知识有奖竞答、趣味数学建模等活动,来提升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娱乐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积极地引导学生科学、健康的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国家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池长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生成性”备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32-33,117.

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篇10

关键词: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教学指导

研究中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根据其制定符合现状的教学指导,对如今数学学科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数学学科的素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是人们用数学化思想思考和观察世界的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的提高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主要就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如何根据数学科目核心素养,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进行讨论。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理解

近些年来我国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常常会提到数学核心素养等词汇,比如有的教授会说,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对于周围环境的情况处理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做出判断;另外有教授的观点表明了数学素养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期自身的努力学习所形成的某种状态。

综合来讲,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理解,可以说是指在学习数学之后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素养,具体来说指的并非某些知识或者技巧。更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一种反应了数学思想的、基于数学知识却高于知识的综合、持久和阶段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数学核心素养理解为和数学教学课程具有相关性,对于理解数学本质、更深一步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评价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三方面,下面具体说明一下这三方面。

1.综合性

指的是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其中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运算方法、推理计算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习思考使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是这一能力实现的基础,数学核心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

2.阶段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也会出现不同水平、阶段的差异,就好比同一个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会的方法不同,解决起来也会有难有易,有快有慢,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层次的人形成不同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的现象,这种情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持久性

持久性不仅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值得关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会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思考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获得知识,而且还会长久的拥有并运用学习到的能力,成为学生的财富。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因为数学知识能够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通过逻辑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更好的学习知识。

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掌握建模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考分析联想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建立在批判性的思维之上,所以说对待事物需要理性思考,在对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运用分析思维推理提出方案,最后解决问题。

四、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

教师要创造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保持更好地求知欲望,设计一个铁盒实际生活的情境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问题,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帮助,引导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是很具生活实例为载体,经过教师的指导建议,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方案的确定和实际的操作,在最后掌握其中的研究方法。由于传统课堂上这些步骤全都省略掉了,依靠教师的讲解,使得探究性活动成为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了实践操作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更应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数学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使得数学文化仅仅停留在抽象符号和逻辑推理中,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逐渐了解数学文化,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明确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讲解教授数学文化,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