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发展十篇

时间:2023-12-27 17:54:09

现代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发展篇1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因为客观上并不具备诞生这种著作的条件。众所周知,经济科学是探索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而这些规本论文由

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条件下的某种客观必然性。如想发现这些规律,必然要以它所依存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为前提,我们不可能想象在该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尚未发展成型,或发展得不够成熟之前就能超前地探索到某些经济规律,这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难以掌握一样。马克思为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特地选择了英国这个资本主义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形态作为对象进行解剖,从而才有可能撰写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巨著——《资本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尽管马克思有超人的天赋,也难以实现他的研究目标。

我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很不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取得政权后又过早地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实施了与这一口号相应的政策措施,结果走了一些弯路,使社会发展不得不回过头去进行补课。直到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进入一个社会转型阶段,我们把它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距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还相当遥本

供远。试问在这种条件下,要求经济理论工作者拿出一部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科学著作,是否过于理想化?更何况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长期接受一套意识形态教育,在脑海中已形成了许多条条框框,对这种完全创新式的探索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现阶段经济学者应把经济理论建树的重点放在哪里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当前的实际又是什么?中国的国情决定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进行从计划

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型,又要从城乡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型,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型。不难想象,在这一系列的转型过程中,会有多少重要的经济难题摆在我们

面前,等待我们逐个加以研究和解决,以便为中央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分析资料。当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一旦有了较为成熟的成果,一方面在理论上就有可能形成一门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科学门类,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更具有科学价值和更长远意义的经济理论积累宝贵的学术资料。这样做,不仅具有可触摸到的现实可行性,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认为,把中国转型经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教材内容无疑是最实际的合理选择。三、应如何面对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西方经济学教材

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高校中,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部分)不仅是作为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基本课程,而且它在高校中还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被广泛学习。应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呢?马克思的学术著作基本上都是科学的革命理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概括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非常准确的。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把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理论课也是合理和必要的。但应注意,这里并不包括“社会主义部分”。因为在马克思当时的著作中,还没有创建出(事实上也不可能创建出)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通称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在斯大林主持下由苏联科学院的众多院士集体创作的。实践证明,它已被社会淘汰,可见它算不上科学的著作,当然也算不上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今天在高校作为政治理论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即资本主义部分,当然仍有存在的价值,只是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有所扬弃。例如,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既要看到它的基本矛盾仍如马克思当年分析的那样依然存在,又要看到它的许多方面,包括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已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因而矛盾的形式和尖锐程度也有所变化。对这些情况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予以剖析,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至于如何对待现存的社会主义本论文由

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则可有不同的思路。其一是用转型经济学替代它们,因为转型经济本身既包括生产关系的内容,又包括资源配置的内容,可以说上述二者都已兼容在内了。其二是如不想改变传统的做法则继续保留二者现有的位置也是可考虑的。按照传统的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是以研究生产关系为侧重点。在阶级已基本消灭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相互的利益关系上。具体展开则是国家

、企业与个人的关系、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同收入阶层的关系等等。且在一定阶段还要找出主要的矛盾关系及其化解矛盾的方式。这样做可能与转型经济学有一定的重复,但它的长处是可系统地分析这种矛盾。西方经济学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理论概括,它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它反映的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但针对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通过对它的学习也可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因此,没有必要对它采取歧视的态度。

现在新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把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合并为一体已成为一种时尚。从节约课时和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重复来说,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理论和逻辑角度审视,就会发现它也存在一些重大矛盾。例如,从这些教材的内容看,社会主义部分已不限于研究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内容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部分并不是以研究

现代经济发展篇2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走过了36个春秋,现在的中国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之气象,早已不似1978年初的满目疮痍之貌。改革初,人们为温饱犯愁,而现在,为温饱犯愁早已经成了过去式,更多的人早就为怎样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丰富而努力。那么,现在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是呈怎样的趋势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又有哪些,找出原因并加以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现代 中国经济 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情况概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343.4元到如今的26955.1元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现在的8895.9元,从这所得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我国的经济越来越繁荣,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初的一片萧条发展到了如今的繁华。在这期间,经济发展速度也呈现不同的形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3个阶段:1978年-1991年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分层的产生因素

我国经济增长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91年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从我国GDP增长情况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3个不同的阶段:1978年-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总体在增长,但总体增长幅度较小,较平缓,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所占最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小;1992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幅度较第一阶段大,第一产业相对而言上升幅度较小,且比重有下降的趋势。2003年至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迅猛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3年的568,845.21亿元,增加了近2陪多。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第一产业虽然自身在增加,但增加较平缓,其比重相对而言总体下降。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12年的10.1∶45.3∶44.6。与1978年相比,2012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20.7个百分点。

1.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

1978年-1991年期间,在这期间,我们称之为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在1978年-1991年期间在体制和制度上,对我1949年以来实行的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探索和改革,经济增长初见成效,国民经济有所增长。我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1991年的21781.5亿元,GDP增长率为4.9%。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所以相对于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整体上增长速度比较平缓。

2.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2年--2002年是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这个阶段刚开始之初,世界上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苏联解体事件,这对我们是否要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挑战。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谈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在这个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为主、政府适当干预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附件的图中也可看出,此阶段GDP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为3.4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793.7亿元,实现了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02年GDP达到了120332.7亿元,是1978年的33倍。期间,我国更加注重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从2003年到至今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新阶段,这时,我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国并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战略机遇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我国GDP经济增长率受2007年底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困扰从13%下降到2008年的9%,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增加到300670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81%。这个阶段的幅度上升最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很快,总值上在2013年已经略超第二产业了。

三、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我对未来经济保持乐观态度。中国经济在1979年至2011年的33年间保持了年均9.9%的增速,在前30多年里,我国是个制造大国,虽进行了大量的劳动,但是得到的利润很少,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期、换挡期,我国经济政策有度地降低了今后的经济发展增速,维持7%左右,在降低经济发展增速的同时,就业就要成大问题,但是如果我国未来经济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的大幅度提升以及技术性产品的不断开发,我国有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将也会快速向世界蔓延。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世界格局也在向多极化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对我国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遇。马云的阿里巴巴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马云用智慧创造了一个帝国,他没有走中国的老套路,而是另取新路。我国不断鼓励青年学生进行创业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批青年投入到商业中去,为中国经济增姿贴彩。中国经济一旦转型成功,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将会向前迈一大步。

参考文献:

[1]范智.对我国1978-1994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探讨[J].当代财经,1997.

现代经济发展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工作要点;新趋势

前言

如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速率飞快,涉及传统经济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换取应有的实效,相比之下,经济管理现代化属于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某类层面上决定今后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主流方向。所以说,尽快理清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工作要点,并且精准化把握日后经济管理整体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应该引起有关管理主体的充分重视。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工作要点整理

(一)维持能动和创造性

任何一类管理工作,都属于能动和创造性较强的人员活动,而经济管理的原理,则是想尽一切办法令一切人力资源明确统一化的发展目标基础上,积极处理好手头上的工作并满足预设规范要求。而管理策略并不单单限定在管理体制本身层面上,毕竟再过僵硬的管理体制也可以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获取一定的成效,但是管理艺术则始终要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换句话说,主要看管理主体能否快速且精准化地锁定相关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并尝试利用不同措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并创造合理数量的价值,进一步贯彻落实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而并非一味地针对人力和物力资源实施严格化地监督和控制。

(二)确保专业和民主化

现代化经济管理的要领便是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现代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要确保时刻建立起健全样式的专业知识体系,即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经济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容,以及高效率的生产技术等,进一步为日后多元且可靠性的管理方案执行,奠定基础。须知我国经济建设想要得到飞速发展,就必须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系列创造性成果便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切优势所在。

(三)提升科学和自动化

须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获得长效发展,就是因为科技这类第一生产力的大力支持,所以说,今后我国不管研究任何一种事物,都注意不能够违背科学。而科学化的管理,则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识,其不仅能够令管理人员在不同阶段实践中实时性吸纳、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还可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组织的简洁、快速和有效性结果。截止至今,经济管理现代化革命也开始朝着管理方式自动化方向偏重,实际上就是结合经济实际发展需求,沿用计算机通信和自动化仪器等高端技术方式,进行经济管理事务有效、有序地调控指挥,进一步确保将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至合理等级层次之上。

二、日后我国经济管理发展的全新趋势探索

(一)宣传与贯彻柔性、和谐化的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下,为了开拓出员工愈加宽阔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并在最终收获他们的满意心理,就必须将他们视为顾客并统一地进行柔性化管理。尽管说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容易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但是却也存在许多值得管理主体学习地细微之处。如一些企业一直沿用传统形式的终身雇佣制度,截止至今,企业上下仍旧犹如一类团结的大家庭一般,所有员工的归属感意识得以有机强化。日后经济管理改革工作中,应该在保留这一系列优质化传统体制内容的基础上,开辟不同途径充分协调不同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如搭建起完善合理的沟通机制的同时,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调查分析各类层级员工想法,进一步彰显企业内部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相互模式的平等性。

(二)革新传统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凸显人性化特征

生产的本质始终在于人,因此今后经济管理发展的全新趋势,必然会充分照顾到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各类相关性问题前提下,令员工工作自主性意识和各类实践应用潜能得以有序激发,最终令员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工作事务之中。需要加以强调的是,这类人性化特征较强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快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目标向基层员工的渗透进程,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的思想体系之中,往往保留核心的价值和意义。

(三)以消费者群体作为导向发展现代经济

自从我国正式建立并且推广沿用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严重激化,其间以生产主体和技术为主导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同步朝着以广大消费者群体为导向的现代经济管理方向过渡转变。在此类背景下,企业想要实现价值创造和经济利益赢取等更高等级层次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进行不同类型消费群体需求满足。这类原则可以说是各类企业在长久竞争磨练下永不衰败,以及我国经济整体飞速发展的核心要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经济管理现代化改革工作,必然经历较为漫长的挑战适应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往往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持续进化,相关管理主体要确保在清晰化认知和灵活性沿用这类特征的前提下,全方位把握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流发展趋势,最终更加理想化地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改革发展,创造一系列必要的支持服务条件。归根结底,就是要求各类管理主体秉承柔性与和谐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时性改进管理体制,并培养合理规模和素质完善的职员团队。长此以往,令我国社会经济事业整体发展前景变得愈加理想化。

参考文献:

[1]李世叶.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20(12):77-86.

[2]田继欣.基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3(11):177-189.

现代经济发展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临沂市;对策

abstract: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how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nyi city in a quick and healthy wa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modern logistics has become major concern becomes a historical topic.the paper studies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linyi and proposes relevant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on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modern logistics; linyi city; 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在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基础上快速进行了工业化阶段。临沂经济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促进了临沂地区分工的演进,成功的实施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增长方式还在延续,临沂经济领域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临沂必须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契机,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及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史上看,物流的最初形态是交通运输,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能力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意义上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传递,更强调物流业的整体效率,以及物流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较快地接触到市场。通过现代物流,企业可以将采购、运输等传统部门从企业当中分离出去,潜心进行技术设计研发等工作,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赶超。

一般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远离本国的主要消费市场,要承担更多的运输成本,从而抵消了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外生比较优势。现代物流可以降低运输与采购成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物流进一步地获得自身的内生比较优势。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够迅速膨胀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提升产业素质,而且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临沂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 提高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维护临沂在商贸流通业的地位需要发展现代物流。自1984年临沂建立起第一个专业批发市场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临沂批发城取得了快速发展,商业积聚已使临沂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之一,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业集聚所致的市场规模是巨大的,但伴随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消费结构与消费档次的提高,特别是各地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崛起,临沂批发城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临沂传统“配货”层面上的物流要向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转变,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农业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素质,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业对临沂经济增长的系统带动作用。

第二,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需要发展现代物流。自1993年第二产业产值在gdp比重超过农业后,临沂不仅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等九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而且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15个产业集群。但从整体上看,这15个产业集聚存在着规模小,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关联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升临沂现有的15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关系到临沂能否成功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的关键。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使集群内企业与之上下游企业之间,包括与集群外企业建立稳定的价值链关系,促进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提高企业及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而且还可以通过物流自身的发展创造出一个高效、优质的区域物流体系,以致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与物流“溢出效应”的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劳动力涌入集群区,强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从临沂的要素禀赋结构看,临沂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临沂目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力发展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最主要的体现在在品牌与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上。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有助于企业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与运输成本,从而将尽可能多的财力、物力及人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品牌运营商,提高现有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更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

第三,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现代物流。从临沂的资源禀赋来看,临沂有着发展外贸经济的有利条件。如前文所指出的要素禀赋结构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适合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早在1988年临沂地区地委、行署便下达了《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试行规定》,但时至今日,不仅是临沂的工业,即使商贸流通业也并没有像义乌小商品城及柯桥轻纺城那样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例如2006年临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8%,进出口总额仅为同期青岛市的5.8%,再如最新测算的2007年数据显示,临沂外贸依存度仅为14.4%,而全省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36%。为使这些优势得以显现,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依托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不仅可以满足本地企业出口的需要以及改善出口渠道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进口商理顺本地分销渠道的需要;同时,还能够促进临沂批发城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形成一种互动机制。临沂的物流企业如果都能够具备国际化物流的条件,并将之投入到临沂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那么临沂外向型经济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第四,作为农业大市的临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沂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粮食、畜产品、蚕茧、果品、花生等总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大蒜、银杏、全蝎、金银花等土特产全国闻名。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体系,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保鲜、冷藏、仓储技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及缩短运输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与农户的有机合作,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而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营,同时可以联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物流网络体系,有利于充分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提升临沂农业产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临沂物流成本较高,客观上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明显过高,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而临沂物流业的各项发展指标来看,临沂市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估计要高于全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仅是临沂的物流企业,而且对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求对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发展现代物流。此外,围绕提高本地产品占有率这一视角分析,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不仅蕴含着自身发展要求的必然性,而且也是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支撑。在此不作深入讨论。同时依托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历史性契机,与临沂所特有的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为四大旅游主体的旅游业相结合,将会产生良性互动机制。

三、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建议

自1984年临沂建立第一个专业批发市场以来,依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临沂的传统物流产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伴随着传统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逐渐开始了由传统商贸物流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转型,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具备一定条件。

从区位及基础设施水平看,临沂位于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中部的交集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发展为立足鲁南苏北、面向全国的物流中心城市提供了支持。从临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看,依托商贸流通业而得以发展的物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局面得以明显改观。从临沂物流企业的市场需求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由于临沂的物流业起步较早,占绝对比重的传统物流业已具备了规模经济效应,若对其进行改造提升,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第一,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首先,政府应积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培育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进而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物流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其次,应鼓励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后的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规模得以扩大,在交通运输以及仓储等方面获得规模经济,而且可以使兼并双方实现资源与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合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目标,吸引国际性的物流公司入驻临沂,为临沂的外贸出口业务提供必要的物流支持,千方百计扩展临沂的出口业务。

第二,建立高效率的协调管理机制,为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的物流的开展不仅需要的是企业,更需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如海关、卫生防疫、铁路、邮政、银行等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而言,对各部门配合程度要求更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以强化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约束与提高办事效率并举,对于限制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制度,一律废除,并且在适合的时宜内,成立有市主要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临沂市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以及召开座谈会的形式,经常性的了解临沂现代物流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解决,为现代物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物流核算制度,

通过对物流成本、物流需求的测算,为物流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与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临沂发展现代物流提供“软件”支持。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的物流业,其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便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拥有量和信息化建设的程度。针对临沂物流业专业知识分子紧缺的这一现实,应积极鼓励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确定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并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如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同时鼓励并支持各大中专院校教师开展物流相关课题研究,如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研究、区域物流经济管理及效益研究等,并提供经费支持,进而通过研究成果为市有关部门献言献策,并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吸引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来临沂安家立业,与本地专家携手,从事物流教育、科研、策划及物流管理工作,从而形成本地物流技术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临沂师范学院自2007年始物流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并陆续承担了部分有关区域物流的省市级社科课题,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对于信息化建设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在全市物流企业内,特别是以配货站为代表的传统物流企业间,推广以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快速反应、有效客户反应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积极为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建立信息网络平台,降低物流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

第四,物流业要增强自身的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并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来加强自律意识,提高全行业的服务质量。伴随着各级政府对物流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临沂各物流企业应以“个性化服务”为宗旨,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来满足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消费需要,进而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与社会影响力。同时以成立行业协会为依托,通过确立行业技术标准、资质认定及通过制定相关约束细则等措施来对行业实施自我管理。对不符合行业要求、不遵守行规的企业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整体上提高临沂物流业的自律意识与服务水平,也便于政府通过行会来了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及不合理的制度障碍,以便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建成,高玉臣.分工演进、工业化与落后地区经济赶超——基于临沂近、现代工业化历程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 索沪生.欧洲物流考察及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2(2).

[3] 临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n].临沂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分析报告),2006-04-23.

现代经济发展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发展趋势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1.艺术性

经济与艺术具有相同性,在物质世界,经济的作用等同于精神世界中的艺术作用,二者的贡献仅仅是存在形式的区别。经济管理的过程与方式都体现出了艺术元素成分,与其他经济行为相比,这一过程显然具有很大的不同。

2.创造性与能动性

管理这门学科具有人文性,不可否认,实施管理的主体与核心是人,在经济管理中,人的作用与价值十分突出。只要控制好人这一因素,那么相关管理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而对于经济管理而言,人的主导作用具有创造性与能动性。

3.民主性与专业性

不同的国家在管理体制与经济管理技术上存在差别。现阶段,相较于我国企业管理,西方采取的全员决策化管理技术,这种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十分突出,显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依然难以有效运用这种民主化经济管理技术。对于经济管理而言,对实施者的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在管理技能与素质上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也要熟悉精通经济运行机制,能够对相应的管理工具加以合理、灵活的使用。

4.自动化与科学化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经济管理不断趋于自动化发展。对于现代经济管理而言,基于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与使用,自动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尤其是在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之下,经济管理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使用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并据此完成管理中的一些复杂运算,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1.人性化管理

在企业经济管理早期,特别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受限于管理经验,因此管理人员将人和物作为同等的管理对象。然而,在经济管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梳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近年来,对于经济管理而言,人这一因素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发挥着巨大作用,任何经济管理与发展模式,都必须重视人的作用与价值。经济管理必须围绕“人”这一核心开展,将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如此才能够使经济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带来更大的价值。除开资金与物质资源配置,在经济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还需要安排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促使经济管理结果区域理想,能够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2.民主化管理

在经济管理发展中,民主化管理的促进作用十分关键,这一发展趋势将员工在企业发展决策、管理中参与性与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民主化管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精神,共同为经济管理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3.扁平化组织结构

在传统经济管理中,如同金字塔模式显然对于人们的创造性与能动性的发挥产生了限制作用。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这种制约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此时,为了推动行业发展,满足行业实际需求,就需要加强经济管理市场改革,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其中扁平化组织结构这一管理模式在效率、效果上具有很大优势,基于此该模式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而言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4.基于客户导向的理念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技术与生产者的作用具有导向性,经济管理的发展最终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随着经济管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生产的核心地位逐渐被客户所取代,基于市场发展导向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企业必须积极吸纳客户资源,才能够真正推动经济管理的建设与发展。

5.沟通方式网络化

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与各个层次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作,如此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自身运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渐采用网络化的沟通方式,信息传播由此变得增加高效、便捷,这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运行与管理效率。

6.团队精神培养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团队中所有人的努力与支持。对于经济管理而言,为了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与价值,就必须着力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可否认,在经济管理中,只有培养团队精神,使团队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协作,使所有人员的潜能与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

7.努力提高企业管理集约化程度

在企业发展与改革进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此时就需要围绕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促使企业重组整合得以推进,使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到提升。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例,随着主业的上市,企业开始围绕副业进行调整,不断整合资源,并大力创新商业模式,通过这些方法,存续资产中的业务优势得到充分挖掘,这一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国有大型企业在主业上市之后的副业生存与发展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在国家管理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现阶段,经济管理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趋于现代化,基于此,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围绕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与尝试,为自身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袁杰.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14(06):186-188.

现代经济发展篇6

[关键词]现代港口经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在各国经济的发展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港口经济日益成为牵动、辐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港口也成为加快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承载平台。随之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一、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特征

我国传统港口面临着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努力发展由传统港口向现代港口的转变,有着战略性的意义。与传统港口物流相比,现代港口物流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现代港口物流链长。港口企业在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中,逐渐转变传统港口物流观念,牢固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努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大力发展垮地区的长途货物运输。

2.现代港口物流效率高。现代港口物流企业已经懂得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充分发挥各种物流设施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统筹协调,相互配。

3.现代港口物流费用低。服务的增值性远远不是靠费用的高低来衡量,现代港口物流使得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许多货物车船直接换装,实现“零仓储”和“门到门”运输,大大减少了货物在途时间,加快了货物周转,大幅度地降低了物流费用。为客户带来优惠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

4.现代港口物流多功能。一成不变的运行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现代港口物流企业开始懂得根据客户要求,实行物流的个性化、柔性化、差异化和敏捷化,加强同终端物流、干线物流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链,为物流加工、包装、仓储、配送、拆装箱、代买代卖、商品展览、咨询等扩大服务范围,提供物流的增值服务。

5.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先进。先进信息技术是现代港口物流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保障。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企业,都会积极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无线终端、GPS、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优化港口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运输物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6.现代港口物流促进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是一系列经济分工明确,但相互联系密切的商业单位、协会、公共事业部门或私人组织在地理上的集合体。现代港口物流具有物流效率高、费用低等优势,对外资和内陆产业有很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促使港口在空间和功能上逐步向外扩展,强化了现代物流产业与其周围腹地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吸附度,带动运输业、船舶修造业、临港制造业、临港物流业等产业的大发展,经济集聚,产业派生,形成港口产业集群。临港产业的发展又为现代港口物流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货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现代港口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作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现代港口是这个合理的物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枢纽环节。21世纪初,我国将港口的管理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后,发展港口成为促进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并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带来了沿海地区港口发展的空前繁荣。发展港口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在中国,有四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讯,其中物流服务比重最大,可以占到服务业产出的三分之一多。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突出作为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现代化的港口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汇合点,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夯。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办事效率的提高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都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资源的共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违约风险的减少等,也减少了交易费用。这些都使得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

2.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港口的建设必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产生新的产业形态,促发“临港效应”:一是临近港口的产业因为其生产经营的运输环节少,成本费用低;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如码头、库场、公路、铁路、信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可成为临港产业的共享资源。这些优势使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群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在此基础上积聚起的发展空间,也可为港口区域的土地增值创造条件,并不断推动配置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也指日可待。

3.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今,港口对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经济能量的积聚和辐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港口的地方发展肯定是飞速的,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纽约、香港、上海、深圳就是很好的例子。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港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两者良性互动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作为港口设施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发展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港口的发展促使相关公司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带动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餐饮、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口岸等相关服务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链条,从而_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代港口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港口是货主、船东、航运与货运商、货物的仓储、分拨转运、包装商等的聚集地,也是银行、保险、商检、船检、海关等,服务部门的驻足地。如何利用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密集的优

势,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保证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统计,我国外贸运输量的90%以上是通过港口由海运完成。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十分宝贵的战略资源: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战略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基本保障;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国内外客货流、信息流、资金流多种网络汇集的关键节点;在城市发展和腹地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1.保证作用。港口与运输业一样作为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内外贸易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目前情况下,净出口是中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完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居民消费为国民增长的主要力量之前,贸易的顺畅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所不可或缺,即使当人民改变消费观念,国家贸易的畅通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港口作为中国通向世界的门户,其作用可想而知。因此,建设现代化港口物流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2.凝聚作用。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功能的扩大,使得各种相关产业凝聚在港口周围,形成产业集群。港口为不同生产要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结合上提供了可能与方便,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本优势,促进了城市经济、临港工业的发展。

3.辐射作用。港口通过运输网的展开,以港口为中心,不仅沟通了国内外的腹地,而且为产销之间提供了方便的运输条件,对“双向”腹地、“两个市场”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除此之外,港口也将逐渐成为经济、贸易、金融和市场的信息中心,发挥信息的辐射作用,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调节作用。港口不仅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部,也是市场的结合部。港口物流通过自身的功能,根据各个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状况,自发地调节了产品物流在各个群体之间的流动,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产品的需求状况。

5.驱动作用。港口通过各种运输方式沟通了国内外的产销联系,驱动了腹地资源的开发,促使了落后地区的发展,扩大了原料供应范围和市场规模,推动了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发展。

国家倡导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港口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应当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国港口产业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决不能走“先污染后赔偿”的道路。港口的所有重要活动对环境影响都必须进行评估,无论从道义上、法律上和经济上来讲,港口当局都必须这么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有许多新的思维。港口发展是可以与环境共存,但是必须充分重视资源的综合管理。在保证港口物流快速有效发展运行的同时,综合考虑其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实现港口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炳良.德兰根.港口经济、政策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张丽君.侯超惠.胡国强.李 澜.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现代经济发展篇7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经济管理也要不断的发展完善,只有经济管理自身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势

1.1管理的艺术特征,大部分人认为艺术管理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其实,企业要靠合理的科学制度进行管理,在制度不完善的时候运用艺术特征去弥补管理。在管理制度灵活性和随机性与企业经营需求相融合下,承认制度存在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企业运作中不可避免的内部冲突的处理上,人员的激励上,文化的宣贯上等实践管理活动中。因此,要引导人们的行为、激励职工努力工作等靠的主要是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艺术)。

1.2管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人才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经济管理中,人才也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因素,提高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实现,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要成为一个好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就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目标意识、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同时,调动起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在经济管理中有好的经济管理人才,那么企业的管理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1.3管理的民主化和专业化,管理民主化要求我们学习西方政策,即从分析经济危机和威权退却的关系,分析威权统治的经济和制度遗产如何影响新民主政府发动和保持经济政策改革的能力中所悟出的决策表决。从而总结各国政府管理和调控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民主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而西方的管理民主政策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改变我国自古以来的的僵硬管理方式。同时,专业化就是管理部门中根据管理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要求管理者在具有责任、自律性的同时要运用高度地理智性技术明确范围地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

1.4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愈发重要,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操作信息处理系统,集管理、控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和全面性,与企业业务习惯相匹配,承认业务习惯的存在,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化管理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作为指导,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有效技术结合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可从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要求从产品和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观念转变,是要以最优的思想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2.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在经济模式下,企业的为了要适应现代大生产的要求,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向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以及分立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企业开放组织系统与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相连接,通过现代信息网,较为容易地使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与其他企业组织系统中的要素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力,管理程序也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速度及效率。

2.3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调整大都是针对企业内部经济的某一工作环节的、或眼前的状态变化而进行的。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如组织管理,经营业务管理,经营预测和决策方法。第二运用管理科学的技术方法,如模拟法,统筹法。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投资少或不投资就可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4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复杂,企业迫切需要采取速度管理这一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手段。当今,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成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

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知识管理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明显。(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现代经济发展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前言

目前,企业发展的优秀理念大部分来自于西方,积极的利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强化我国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够加速我国企业管理结构的调整,从而迈向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低

在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便是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管理资料的获取上,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所以导致信息量和信息质量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二是在管理信息的处理当中,由于利用的信息技术不充分,所以信息的分类准确性存在问题,信息分析的效率也相对较低。第三是在管理信息利用当中,由于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所以信息利用周期会出现相应的延长,在时空界限方面,管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综合而言就是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造成了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落后。

(二)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较差

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较差也是目前的经济管理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人员专业性较差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第一是理论基础和理念方面。从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实效来看,工作人员的理论认识普遍性较低,对于管理中的问题研究不仅不够深入,而且分析角度毫无新颖性,这就造成了整个管理理论认识上的停滞。第二是在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方法应用和操作都显现出较强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的产生使得整个工作的专业性更低。在实践中,由于专业性不足带来的操作问题已不在少数,所以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迫在眉睫。

(三)管理体制建设较为滞后

要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必须要利用相应的体制作支撑,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经济管理的体制存在着整体性不足的情况。经济管理是一个过程,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基层来进行支持,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中,各个基层区分十分的模糊,这就造成了管理责任的落实困难。由于分工不明确,所以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制定与实施都难实现专业性,在专业性较差的情况下,没有相应的体制进行支持,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自然不能达标。基于此,积极地进行管理过程的分析,进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非常的重要。

二、解决经济管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全面建设完整的经济管理现代化体制

要在企业中建立全面的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相应的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管理的决策建设。在经济管理中,决策层具有重要的价值,经济管理目标以及规划都需要决策层来完成。简而言之,决策层影响着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向。第二是经济管理的审核建设。在经济管理中,审核层的主要目的是对决策层的决策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判断决策的价值大小。从管理效果来看,审核层的根本价值在于决定经济管理的理论效果。第三是经济管理执行层建设,执行层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由审核层审核过的管理策略,执行层落实措施的强度直接关系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打造专业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打造专业化的现代管理队伍是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措施。虽然说现在的管理大部分都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但是人员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视。就现代化专业管理队伍而言,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第一是进行专业理论以及全新理念的建设。专业理论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使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和目光来审视问题,而理念培养主要是提升人员的规范性。第二是进行管理人员的操作和方法培训。操作培训主要目的是提升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操作的标准度,而方法训练则是要提升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以及操作的灵活度。

(三)积极利用新技术,提升管理信息水平

现代化社会是全面利用高新技术的社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等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也要充分的利用技术。首先,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使得经济管理的信息获取更加的方便,而且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和科学的处理经济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处理的质量化提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数据流通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数据存储与管理更加便捷,因此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简而言之,现代化技术的利用使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特征更加明显,而目前的经济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优势表现极为突出。

(四)重视创新,保证经济管理的与时俱进

经济管理不可能一直保持稳定性,所以在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济管理要重视创新,一方面是要重视理念创新,因为理念创新会让经济管理时时刻刻与国家经济发展思想保持一致。另一反面便是要重视方法创新与技术创新,从而有效的利用社会新科技,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来服务。创新是经济管理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其不断向前进步的源泉。所以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建设中,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扩大经济管理进步的空间。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组织民主化越来越明显

在不断地变化中,经济管理的新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就体现在民主化倾向方面。在过去的经济管理中,层级分化较为明显,而管理任务的逐级下达也成为了普遍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说流畅性较强,但是过于僵化,非常不利于人员能动性的发挥。在管理体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经济管理的民主性越来越强,员工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越来越明显。由于组织的民主化,所以管理人员的建议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管理的效果发挥也越来越大。

(二)管理人性化

更加的突出管理人性化的突出也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新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为了使得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首先是要尊重人才,其次才能利用人才。在目前的经济管理中,一方面积极的肯定了人才的作用,使得人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又在积极的培养人才,使得人才的潜在价值更加的巨大。在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人才的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所以经济管理的效果更加的突出,经济管理氛围的自由化趋势也愈发的明显。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利用经济手段对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营等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越高,企业经营的风险就越低,企业安全和稳定都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加快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转变,并进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

[2]金东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32.

现代经济发展篇9

关键词:经济;科技力量;机械化;战争与文明;文化矛盾与种族冲突

现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力量。在西方文明中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机械制造、流水化生产都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开启了世界第一次、第二次的工业革命浪潮。这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与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各个国家的现代经济的发展,仍旧离不开政治与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历史背景分析

从1949年中国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每一个历史上的转型都促成了现在的经济形成。一是统一的国家背景。经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除了极个别的国家靠着战争大发横财以外,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饱受着战争的迫害,中国更是先经历了外民族的入侵,后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了几年之久的内乱,中国经济一度低迷。而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个国家成了一统的态势,社会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二是人口基数多,劳动力资源丰厚。中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占世界的比例重大。新中国以后全面投入到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优厚,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不论是时期,还是重工业发展为重点的时代,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劳动力都一直在急速的飙升,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三是思想的一致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上下民众一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刚刚结束战争的时期,百废待兴,人民一心发展经济,提高个人与集体的生活水平,这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作用。在这样团结一致的情况下,面对生产中的诸多困难都能够迎面之上,使得经济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四是领导人正确的领导方向。时期,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满目疮痍,并且在国际上欠了巨款,这个时候急需经济的大力发展来还国际债务,重工业便被提到了日程上。邓小平时,则在一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整个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政治历史环境,是战争之后统一的社会背景给予了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而经济发展的基础劳动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人们有着十分浓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而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则是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二、科技力量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经济与中国古代的传统小农经济不同,不论是经济生产的方式还是主要构成部分,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几次的世界大战明确的展示出了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文明,提高本国的科技实力,在国际上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的经济依赖于科技力量。前苏联在经济、技术、人才和设备这几个方面对于中国进行了援助与支持,这使得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水平的基础,并奠定了与前苏联一样的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但是随着前苏联的瓦解、赫鲁晓夫的上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开始僵化,在经济领域方面得不到有力的支援,现代经济水平一度低迷。直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缓解了中国与世界的外交关系,开始让中国和平的走上了世界舞台,并且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结构与发展动力,使得现代经济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直到现在为止,改革开放的这一政策仍旧影响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科技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国际话语权,小的方面则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而这每一个方面,无论是生活用品、吃穿住用行,还是国防力量都有着科技的影子。经济则是渗透到各个层面的,每一个产业的变化都会给经济的变动造成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科技这一涉及到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要素,更是直接影响着现代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今,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重工业与轻工业的舞台,第三产业正在迅速的崛起,这与原有的经济基础有着重大的关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高,社会相对稳定和谐,并且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经济形态也在慢慢的转变,这使得第三产业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第三产业更加包含着科技力量的影子,由此可见科技力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甚至直到现在还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现代经济水平的发展,其初始条件包含着政治上的统一、文化的凝聚力,为整个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而科技力量则是现代经济转变与促成的重大的因素。科技力量的影响,使得现代经济有别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经济态势,也赋予了经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科技力量的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呈着多样化、多元化、多变化的特点,它与时代和科技紧密相连,这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结束语

现代经济水平发展的初始条件包含着两大类别,一是特定时期的客观政治历史背景,二是主观的社会需求。政治历史背景则包含着政治上国家的统一、文化上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劳动力以及领导人正确的领导方向。而主观的社会需求则是要求现代经济与科技相结合,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而这两方面的内容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浩欢 单位:北票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J].开发研究,2006,03:1-10.

[2]郑鼎文.试论政府对初始条件的有限干预[J].政治学研究,2006,01:123-126.

现代经济发展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0前言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管理化发展的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较为缓慢。但是,我国的经济管理化水平正在不断地上升,通过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的实情,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方案。因此,我国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当下的经济状况国情,有利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1经济管理现代化定义及特点

1.1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定义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定义关系到许多的层面,它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管理的层面,还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当中。(一)经济管理方式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发展[1]。当前,经济管理方式通常采用现代化的手法,从管理意识到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考虑。经济管理理念的现代化主要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化的手法以及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经济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主要是保障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二)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经济管理人员的实施得以正常的进行。如果经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以及责任心缺失,将会造成经济管理方面的失误。因此,需要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定期开展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达到保证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正常开展,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三)管理自动化。在现代经济管理手段的开展中,可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设备帮助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2]。经济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管,以达到经济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1.2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是根据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定义所总结出来的,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我国的经济现代化管理是依据我国的经济实情,是一份行之有效的方案,它所具有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管理方式民主氛围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管理方面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民主化的氛围能够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促进经济事业的发展。其次,管理方式具有创造性。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是依靠人们的集体活动推进其不断地发展,其中的管理方式具有多重的创造性。不仅仅是指管理方式的创造性,还指的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的创造性。然后,经济管理具有艺术性。经济管理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管理水平,更要着眼于未来进行宏观的调控,需要运用到多种学科,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2发展基础

2.1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

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目前采用的经济管理现代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国的经济管理现代化需要向先进的管理技术学习,以达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的目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拥有现代化的经济理念以及管理设备,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2.2立足实际制定方案

由于我国国情较为复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制定经济管理现代化方案要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不能够一概而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区域化以及层次化的明显特征,统一的经济管理方案不能够解决每个地区的经济问题。因此,当地的经济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地区的经济状况,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点的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案,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

2.3善于反思、总结

虽然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经济管理中的难题,经济管理人员要善于反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总结。反思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可以有效的避免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同样的问题,阻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3发展新趋势

3.1人性化管理趋势

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科学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精准度高、效率高的优点,但同时也有明显的缺点,最为突出的缺点便是缺乏人性化。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开始注意到这一个问题,人性化管理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开始确定,并且在进一步的深化,员工作为公司的主体这一理念将会被不断的重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提升员工工作中的舒适度,保留了一个企业的创造性,让员工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利益。

3.2软件管理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的更新换代,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开始运用到软件管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给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软件管理将会成为一种新趋势,进而替代传统的以人、物、财等为管理重点的硬件管理,来弥补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漏洞。现代的经济管理工作通过使用软件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3.3团队协作趋势

经济管理的不断提升需要依赖于各个团队的集体合作,能够有效的提升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需要依靠团队协作,将经济管理人员以及进行实施的人员进行结合,团队中的每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能够在团队中传播自己的知识以及技能,以此用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团队协作的优势还存在于能够跟随任务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团队人员变更,此外,团队协作能够使团体的力量与智慧得到充分的的发挥,团队协作趋势将会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有力的开展。

3.4客户导向为主趋势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地发现了消费者才是主体。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着市场经济的走向,通过以客户的导向为主,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传统的经济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轻视了关于市场需求的导向问题,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的下滑。把握住客户导向为主的趋势,展开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帮助企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方便后续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管理体系,以达到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宁.论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江苏商论,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