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6 17:24:10

现代建筑技术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1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高层建筑很多,而剪力墙发挥很大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震性。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个完全由剪力墙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可作为设备井的墙体,也可作为电梯井、楼梯问的墙体或房间的内隔墙。由于其平面内刚度和强度都很大,非常适用于35层以下需设支撑的建筑,同时又可以承担重力荷载。

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中,剪力墙常需开有排列整齐洞口。其受力特点、内力分布情况和变形状态与其所开的洞口大小和数量有直接的关系。在近似计算中分为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1)刚度大。因而侧移小,非结构构件破损小,断水、断电、火灾等次生灾害小,维构次生内力如N—A效应等几何非线性问题小,弹塑性稳定性问题不突出。(2)抗扭刚度大。只要布置得当,整体及层问扭转小。(3)以弯曲变形为主,延性可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如采取适当措施如“人工塑性铰”,延性还可提高。(4)截面大,抗剪强度高。(5)在受荷全过程中,性能变化小。

2.钢结构建筑分析

现根据空间组成和规模大小初步形成了几种类型,包括低层轻钢结构、多层纯钢结构和多高层钢混结构等。总得来说,钢结构建筑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有很好的的抗震、抗风性能。钢结构整体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变形能力强,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1/5,抗震性能是砖混结构的2倍以上,并有很强大抗风性能,使生命财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多层钢结构使施工速度快,建筑布局限制小。其结构都是由多层水平的楼盖和竖向的柱、墙等组成。楼盖主要承受竖向荷载,而竖向的柱、墙等构件因为建筑高度的变化,其组成方式及受力变形特性一结构体系也有明显的变化。框架、剪力墙及筒体是结构中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的基本单元,由它们及其变体组成了各种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交错析架结构体系等。

(1)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因为其空间灵活性较大,很早就被应用在住宅中。它可以组成大开间,充分满足建筑布置上的要求。钢材强度高刚度大,当采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开间和进深时,梁柱的截面将减小一半左右,增加了房间的使用面积和净空,当二者截面积相同时,钢框架的跨度增加很多,扩大房间的采光面积。

(2)框架-剪力墙该体系是以框架体系为基础沿其柱网的几个主轴方向,通常是沿建筑平面的纵向、横向或斜向,在框架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在框架间设置的剪力墙,可以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也可以是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在平面位置上,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符合“分散、均匀、对称、靠边”四准则。

(3)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支撑体系在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比较多。由于住宅结构中横向刚度一般不容易满足抗侧移,因此需要加设支撑,规范建议在两个方向采用同样的结构体系,因此纵向一般要加设支撑,实际工程中由于在纵向加支撑使得建筑的布置不方便,因此也有不加设纵向支撑,只在横向加支撑。

3.现代抗震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3.1基本概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抗震能力评价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其主要用于已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以及新建结构设计方案的抗侧能力分析。它既能够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对于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对于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3.2分析方法

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是指Pushover方法。各种pushover分析法的步骤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基本步骤相同:

(1)确定各个构件的单元初始刚度矩阵或者根据前一步力一变形关系确定的单元弹塑性刚度矩阵,然后确定结构总刚度矩阵K;(2)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结构总刚度矩阵计算由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各个构件初始内力和变形;(3)选取水平加载模式,单调增加水平加载力的大小,求取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组合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4)根据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确定构件的物理参数是否被修改,若无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转入(3)循环,若有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记录结构底部剪力和结构代表变形,转入(1)循环;(5)当结构达到目标位移,构件达到极限弯矩(或剪力)或者结构形成独立的机构,终止计算过程。无论是在结构构件层面还是从结构整体层面它都能对其抗震性能做出很好的预测。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2

从现代生活的资源需求角度分析,做好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节能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社会效益,还能够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文章从四个角度对建筑节能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

1.1加强资源保护,缓解能源危机

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建筑行业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使建筑行业从资源消耗、浪费的角色转变成为节约能源的角色,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有效发展。能源危机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建筑行业在节能技术方面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其在能源方面的过量需求,这对加强资源保护,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2提升施工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当中,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能源的有效节约,还可以在施工水平进步上起到重要作用。在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影响下,很多原本较为困难的施工环节都变得简单,原本笨重的建筑材料也被轻便的节能环保材料所取代,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施工难度,提升了施工水平。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只有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才能保证建筑行业良好的成长动力,所以说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3实现资源节约,促进经济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最基本意义就是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节约。随着人口增长、生活需求增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行业作为资源使用率最大的行业,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会使用大量资源,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转变建筑行业在现代社会资源应用环节中的地位,使其从“能源消耗大户”变为“能源节约大户”,这种资源上的节约不仅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还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使节约的资源应用到更多行业中,提升资源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1.4推动环境保护,提升生活质量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社会工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活安全。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工业当中的一部分,实现节能发展帮助其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业产业当中的一部分。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考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建筑行业的节能技术发展标志着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这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2现代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2.1外墙保温技术

建筑外墙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环节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外墙保温以增加墙体厚度为对策,这种方式不仅保温效果不好,其还浪费了大量建筑材料。现代节能外墙保温技术是基于建筑外墙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其主要类型有“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三种。

(1)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外墙夹心保温技术是通过在墙体外层和内层之间放置保温材料,以达到保温效果。目前夹心保温技术的主要保温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等。采取外墙夹心保温技术的墙体,要保证内外墙材料的一致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外墙夹心保温技术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其在推广和应用范围内存在一定局限性。

(2)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在外墙上涂抹保温层来达到保温效果。外墙保温技术一方面能够降低外界温度对室内的影响,还能实现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有效保护,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保温技术类型。从当前的外墙保温需求和实际施工技术角度考虑,采用玻璃纤维和膨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是保温效果的保温技术。

(3)外墙内保温技术。外墙内保温技术是通过在外墙内侧安装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外墙内保温技术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和施工工艺简单的优势,也成为了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类型。目前,施工较为广泛的内保温技术有保温砂浆、苯板和挤塑聚乙烯板。

2.2门窗节能技术

据统计,建筑能量消耗的70%都来自于门窗,门窗作为建筑中的重要通风系统,做好对其的节能技术研究至关重要。从门窗的实际功能性角度分析,想要在这一环节做好节能发展,就必须要改善门窗的密封性,同时还要提升门窗材料的隔热性,以达到保护建筑能量的目的。门窗保温技术是通过增加玻璃间的空气层来达到减少室内能量消耗目的,实现保温的。在门窗材料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污染小、导热系数小、密闭性良好的材料,例如铝木复合材料、UPVC塑料材料以及铝合金断热材料等。玻璃材料的选择则应该遵循透光效果好,隔热性好的材料,例如镀膜玻璃等。在密闭性环节中,可以通过选择粘结性好、弹性高、不易发生变形的密闭材料,以保证窗户的密闭性,达到节能目的。例如聚氨酯、聚硫橡胶等。

2.3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作为建筑结构直接接受太阳能照射的部位,其温度普遍要比室内高2~4℃,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做好对屋面的节能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屋面节能技术有绿化技术倒置式节能技术等。其中绿化技术是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花卉、植被的方式来建造人工花园,在达到美化环境的同时,实现散热和降低顶层温度的目标。在采取绿化技术进行屋面节能时,要保证做好屋面的防水工程,避免因防水问题而影响建筑功能性发挥。倒置式屋面技术是通过将屋顶结构防水层和保温层的位置交换来实现对屋面能源的有效解决。在采取倒置式屋面节能技术时,要保证保温层材料具有导热系数高、吸水性强的特点,例如水泥蛭石等。倒置式屋面技能技术具有隔热效果好、施工简单、对屋面结构造成负荷小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在建筑屋面节能环节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3结束语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建筑智能化;物联网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智能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在建筑业中,建筑智能化越来越受到青睐,智能建筑能给身在其中的人提供舒适、智能的建筑环境感受,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2相关概念

2.1智能建筑

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2006年,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也与时俱进,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予以更新,“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通过国标定义不难看出,智能建筑技术的基础从3A(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到5A(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保安自动化SA),再到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2010年以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建筑业受到冲击,智能建筑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其技术特征是平台化和信息集成。

2.2智能建筑系统

智能建筑系统也称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弱电系统。整个智能建筑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智能卡系统;通讯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机房系统等(见图1)[2]。

3智能化弱电技术应用研究

3.1公共安全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遭遇重大安全事故、自然安全事故时,能够通过系统控制、联动响应,减少建筑内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损失。按照消防的管理规范,建筑项目必须配套先进的消防报警系统。通过烟感、温感探测器,对各种火情做出分析并告警,通知控制主机做出联动响应。该系统在事故发生时,要确保应急联动技术的安全可靠,及时联系消防部门进行处理。该功能可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建筑内的人创建更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消防报警系统还可以联动广播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闲时可作为背景音乐,当火情发生时,可作为消防系统的紧急广播。在商场等公建中,建议对广播系统与消防系统进行分别设计。

3.2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可以集成多个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该管理系统中,所有资源和信息都是共享的,便于整体优化智能建筑的系统管理功能,满足建筑物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该管理系统还具有综合管控的功能,可以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等要素,进行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

3.3信息化应用系统

在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146要实现建筑物与外界的信息互通、建筑物内部的信息交流都必须基于信息化应用平台和系统,要经过对内外部各种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在信息化应用系统中,建筑物内外部的信息会经过采集、传送、共享、交换、整合、查找、输出的处理过程,目的是做到建筑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交流一体化、共享实时化、服务人性化。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室内无线通讯系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电话接收系统、无线移动系统等。3.4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可以为建筑物内外部的信息互通、交流提供设施保障,主要是对支持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信息设备系统进行组合管理,提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信息设施系统主要包括电话交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

4智能建筑技术的新发展

4.1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智能建筑人机协同

当前,我国智能化的程度主要受制于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为了解决很多实际应用中的问题,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技术开始进军智能建筑行业。移动互联技术解决了与运营管理者信息互通的问题,把建筑物内的人以及其工作融入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人机协同。移动互联技术的出现得益于IT领域成熟的架构,比如,SOA(基于服务的架构)。目前,移动互联技术的服务更多基于平台+应用的方式,类似智能手机的构建方式,从需求出发,才有可能解决长期以来,弱电系统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情况。

4.2物联网技术助力智能建筑万物

互联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给智能建筑插上了万物互联的翅膀。1)网络宽带化通过宽带化的通信网络,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信息的应用和集成要求,尤其是伴随着EPON及GPON等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建筑的智能化有效实现了宽带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有机结合[3]。2)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随着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在结合有线通信的基础上,智能建筑中形成了高活动频次、应用广泛的无线网络。3)标准的控制网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现代控制网的开放性能,实现了对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了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尤其是数据库、传感器等技术,物联网都与其密不可分。1)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网络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现阶段的互联网、WIFI传输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2)云计算技术借助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性能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沟通融合,为物联网在实际应用阶段,提供数据支持。3)传感器技术结合物品的传感器,基于物联网基础下,实现物体的智能化操作。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智能建筑,运用了数字技术,适应了现代建筑的发展。①当前,建筑智能化技术除了应用在住宅建筑中,还有医院建筑、学校建筑等,智慧发展的理念,已经影响到整个建筑行业。②新兴技术的发展带动建材、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创新,革新了建筑工艺。③节能绿色环保是各行各业都关注的焦点,建筑智能化和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联系日趋紧密,二者的结合可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和智能化水平,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结语

当前,在科技大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将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已经比较常见,但应用的智能建筑技术还较传统,局限在自动化控制阶段,需要不断提高设计师和建造师的技术水平,将新兴数字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建设合力,把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贯穿建筑建造的全生命周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汇源.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5):155-156.

[2]刘宇辉,周祖寿.智慧建筑及其进路之元启篇——智慧建筑原理与实现概论[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2):52-57.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节能技术;建筑工程;运用;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运用节能技术已经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其不仅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建筑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建筑工程项目需要全面融入建筑节能技术,为构建良好的建筑物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1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节能环保技术能够改变社会群众对生活环境的需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其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想要构建出良好的建筑环境,就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的创新,在过程中多多运用现代环保型建筑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消耗,同时还能够改善社会群众的生活环境,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其次节能环保技术可以推进建筑工程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可以全面推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的支出,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工期相对较长,那么能耗就会越大,借助节能环保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建筑工期,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2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措施

2.1要对建筑的选址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于建筑选址来讲,需要依照实际环境来进行,例如区域的土质、气候以及水质等。建筑选择需要始终保持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给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创造强有力的条件。2.2注意不能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在建筑选址确定之后,还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功能融合外部环境进行设计,进一步做到既可以改变当地气候环境的改变,还可以构建出对建筑节能有帮助的环境。另外,在进行外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可在建筑物的周边种植一些树木或植被,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净化周边空气,同时树木还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2.3注意对建筑进行整体规划。(1)从专业角度分析,科学的设计能够使建筑物体形降低,进而降低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想要降低建筑物面积的消耗,就需要严格控制凹凸点。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厨房与卫生间的飘窗等部件设计看似方便了生活,但是会加大凹进的平面设计,进而加大建筑物的外部面积,导致能耗负担加重。因此,建筑物的设计需要应用立面造型或者举行平面的设计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使用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做到尺寸平衡、外形美观等。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进而降低能耗。(2)运用多种节能措施来实现节能目标。综合来讲,可以借助建筑工程专业节能设计软件,在全面计算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热工指标。还需要运用节能家用电气或者热量表等,以热工指标构造措施为依据,进而使建筑工程施工达到节能的要求。

3建筑工程单体的节能设计措施

3.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首先为节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新技术的运用对建筑工程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建筑工程在建设时,水资源的使用量较大,尤其是一些混凝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更大,如果不能将节水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中,那么就会浪费很多水资源,同时还会影响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依照相关数据信息显示,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耗水量每年为4.1亿t左右,由此可见,节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为采光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采光技术在建筑物表面能够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的经济价值。当前,诸多建筑采光技术的运用通常都是加强自然光线,以此来降低建筑工程的采光费用,建筑光线的利用包含直接与间接利用,直接利用所指是侧面采用技术,该技术容易受到空间限制,其在传统采光技术中的运用较为广泛;间接利用比直接利用更加有效,主要就是指在较为开放的空间对光线进行利用,进而提升光线质量与视觉效果,进而降低建筑物的热能,同时达到节能的目标。3.2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首先为屋顶节能设计的运用。针对于建筑物自身来讲,屋顶对建筑围护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屋顶有着较强的保温与隔热功能,分析建筑工程是否已经达到了相关标准,屋顶设计有着极强的代表性,在房屋技术运用中,其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较大,所以,如何改变屋顶吸收太阳辐射的情况,以及屋顶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等,最重要的就是传导力的需要,在过程中,如果传导能力较强,那么屋顶就保温情况就会较差,群众就会感受到冬冷夏热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对屋顶进行顶尖形设计,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太阳光直接照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保温与隔热的功能,但是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一些特殊地区并不建议运用这种模式。针对于建筑屋顶隔热性能来讲,可以运用防水中层较轻的材料,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隔热方式,另外,还可以在建筑物屋顶运用花园建造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外形的美观,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其次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的运用。在建筑工程中,墙体保温与建筑工程保温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为进一步保障墙体节能效果,在过程中需要借助技术的提高与保障热量传统体系的稳定性。在我国建筑工程节能保温技术中,该项技术运用的十分广泛,针对于建筑外墙中的各项功能来讲,建筑工程墙体保温技术可以借助材料来保障技术的开展与实施。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科学选择适合该区域的节能材料,然后在将混凝土砌块运用其中,进而形成良好的保温效果。3.3选用建筑节能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实现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材料是建筑工程实现节能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诸多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然后在国内对其进行加工生产,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增加施工时间,同时还会加大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所以,为进一步减少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需要重视开发与研制节能材料,以此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进而有效节约建筑工程的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进一步与发展,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进而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相关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效果,所以,需要做好相关的节能措施,这对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述对建筑工程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勇.浅析在油田企业建筑施工中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5).

[2]李青青.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领域当中创新型绿色节能技术措施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3):86.

[3]李如杰.新材料和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7(6):18.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5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技术: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4、粘贴钢板加固法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6、绕丝法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7、锚栓锚固法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1、预应力加固法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2、增加支承加固法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1、托换技术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3、裂缝修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还不成熟)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6、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7、其它技术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砌体结构加固方法: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1、增设圈梁加固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2、增设梁垫加固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3、砌体局部拆砌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4、砌体裂缝修补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钢结构加固方法: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1)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A、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B、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C、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D、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它柱列负荷;E、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A、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B、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C、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D、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E、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F、施加预应力。(3)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A、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B、加设预应力拉杆。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机电设备;安装技术

1智能化机电设备安装

1.1线路安装。与常规的建筑相比,建筑电气设备的线路安装有较大的区别,很多线路的安装都需要一些额外的线路作辅助。尤其是温湿度传感器、流量计等一些电子设备,更需要专门的屏蔽导线进行安装,同时注重电源线、电缆以及分管。地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网络控制器、电脑等弱电项目连接在单独的接地干线中。此外,电子设备是智能化的建筑机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设备之间的主体工作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设置接地路径[1]。鉴于智能化的系统线槽埋设主要为弱电电缆,在安装过程中应该使其余给排水、电气和暖通管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设置为0.3m,并在相交埋设过程中使梁地和上端保持5cm以上,垂直偏差和水平偏差分别控制在0.3cm和0.2cm,安装的固定距离控制在0.8m,在穿过楼板阶段设置防火保护,同时使金属槽道总体接地维持在最优状态。1.2输入系统的安装。在输入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后续的维护和调试,尽可能使设备性在安装的位置表达出来。技术人员在进行有关设备的输入系统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参考传感器和系统的设计要求,这些传感器应尽可能避免放在蒸汽口或环境较为恶劣的地点。此外,在系统安装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开管道的焊缝。一般情况下,应该将电磁调节阀和电动调节阀安装回水管道,水流的方向和阀门开闭方向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处于相同的状态,在安装之前应该做好模拟工作,从而避免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要利用合适的装置使管道和电动阀门之间的口径保持相同,阀门开口处的口径应该高于管道口径[2]。

2质量监督

2.1配电系统。良好的配电系统是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和前提,电力工程作为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能化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在配电系统操作过程中,应该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严格要求,验收合格以后再投入正常的运行。2.2配电箱。配电箱的工程原理相对复杂,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应的回路和设备的调试工作复杂。施工企业在采购配电箱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意外情况,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对配电箱进行系统的调试。2.3电力电缆。电缆对电力资源的输送工作起承载的作用,一旦电缆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整个电路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电缆的管理工作成为施工企业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施工企业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电缆相互影响的混乱情况,可以将电缆按照不同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划分,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如下几点进行把握:1)为了避免影响信号的接收,电缆中心不可以有接头,如果电缆线路相较长,可以在中间安装转换的零部件。2)电缆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3]。

3现代建筑智能化机电设备安装方法

3.1做好设备线路保护。短路很可能在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引发火灾,这是因为,短路的一刹那,线路中很可能会出现数百倍于正常电流的波动,此时应该做好短路保护工作。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规的熔断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智能建筑设备要求,往往还需要在控制额定电流的时候安装一些智能化的空气开关,以在电流值超出正常情况下发挥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2优化设计标准,优化机电设备体制。建筑的自动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良好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有助于施工整体质量的提高。目前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智能化的机电设备,从长远来看,应该优化机电设备等有关企业,努力做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4]。3.3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高水平的产业工人有助于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安装工作,设备的稳定性和质量要求不仅仅取决于设备自身的性能,还取决于产业工人的专业水平。施工企业为了增强整体的安装效果,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是很重要的。此外,技术人员自身也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4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的面积相对较大,电气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比普通的建筑更加严格,智能化建筑的各个配套子系统安装和运行有更加严格的标准,系统的正常运行很可能被一些细微的环节所破坏,技术人员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一定要对此密切关注,这对智能化建筑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应华.智能建筑分部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4):5.

[2]贾耀龙.建筑工程中的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应用与安装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9):172-173.

[3]谭征,何航.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管理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23):115-118.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原则;创新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凭借经验与直觉进行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设计理念,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师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基本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是进行现代建筑建设的必要前提。因此,研究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首先要对现代建筑设计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文章将围绕构成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试图从创新的角度逐步完善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从而适应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总体趋势、满足实际需求。

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内涵

在建筑领域中,作为现代建筑建设的重要前提,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是当前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的方式和方法。概括来讲,现代建筑方法综合了多种规划、设计以及调整方法。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和规划,选用适当的方式与方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方面的相关技术与理论也在逐渐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逐渐融合了建筑学、电工学、控制论、系统论等多种理论,是建筑物实现规定形状、规范功能、稳定结构的设计基础。因此,在现代建筑物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市场条件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现代建筑行业的进步,新时期建筑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新型设计技术体系和结构。

2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相比,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对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的有效利用。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的功能、建筑的技术、建筑的经济性以及建筑的艺术形象。

2.1建筑的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对于现代建筑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首先要以建筑的功能为中心。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建造现代建筑的主要目的为出发点,并通过材料选择、结构处理以及功能搭建等措施,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合理化创新。因此,建筑的功能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根本要素之一。

2.2建筑的技术

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离不开多种建筑技术的应用,因此,建筑的技术同样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作为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建筑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材料技术;(2)施工技术;(3)结构技术;(4)工程构造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使得建筑技术成为建造现在建筑物的根本性手段。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优势和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技术这一关键要素,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建筑技术的有效运行,进而提高现代建筑的整体质量,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2.3建筑的经济性

当前,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考虑到所处的市场环境。因此,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要将经济性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量。建筑的经济性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优势和功能,需要从建筑的经济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的有效控制,实现建筑的经济性。与此同时,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完善平面布置、立面选择、形式选用等步骤,确保建筑的经济性与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形成有效的结合,从而更好地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

2.4建筑的艺术形象

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中,艺术形象不仅是现代建筑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还是构成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不但是专业性的设计工作,而且也是一项艺术加工工作,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能够充分地展现出建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形象。完善的细部处理和整体构图,有助于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而提高现代建筑的整体价值,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进步。

3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3.1综合性原则

现代建筑的复杂程度在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差异性等方面。因此,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现代建筑的结构、功能以及需求要素,最终形成现代建筑设计的整体目标。只有遵循综合性原则,才能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对各功能、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保证现代建筑能够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

3.2动态性原则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具有动态性发展的特性。每个时期的建筑,其内涵与外延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需要遵循动态性原则,明确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工作。要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与建筑领域,与周边社会、与市场环境做到积极地互动。通过动态的调整现代建筑设计要点,保证现代建筑设计对社会要求和文化发展的调整和进步,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活力,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不断创新。

3.3最优化原则

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市场实际需要,整合其他建筑设计的优点与长处,通过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最优化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案。遵循最优化原则,不仅有利于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质量,还会形成现代建筑设计的新型模式,加速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深入发展。

4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控制的要点

为了提高现代建筑设计质量,在设计方案时期以及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首先,在设计方案时期,应该根据建筑立项和设计主导思想重点控制功能、技术、形象,落实建筑设计的外形、结构、形象等主要目标,从艺术性、经济性、合理性方面展开对设计方案的研讨,优中选优,确定设计的最佳方案。其次,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该重点对设计图纸的参数、建筑设计的要素进行严格检验,控制轴线尺寸、建筑标高、技术工种、建筑材料等重要参数,对建筑结构布置方案、建筑设计计算说明、建筑结构工程图纸进行检验,以便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估算书、说明书形成的技术、数据支撑。

5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了发展现代建筑行业,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内容和目标的全面创新,应当在结合实际建筑设计工作的前提下,坚持现代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控制现代建筑设计的要素,构建出符合工作需要、顺应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体系,做到对现代建筑市场的有效适应。

作者:解艳延 单位: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冰,李滨泉,李桂文.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J].新建筑,2009(3):112-113.

[2]曹丽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149-150.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研究

1前言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的正常开展都要依据建筑设计来进行,可以说建筑设计是施工过程的参考和指导。此外,建筑设计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建筑成本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就需要各个工程单位加强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提高设计质量。

2现代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按照建筑要求,同时综合考虑建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拟定好相关的施工方案。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实际过程中,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此外现代建筑设计在设计方法方面主要强调创造性的互相配合以及分析预测信号。

3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现代建筑设计有异于传统的建筑设计,不仅仅只是注重对建筑工程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一些建筑单位只注重经济利益,从而建设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建筑。而现代建筑设计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的各种因,注重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建筑工程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发生,导致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的现象。既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又兼顾了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3.2有序性原则。现代建筑设计是利用先简单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程序或软件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这一过程并不仅仅是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简单的绘图操作,而是要综合考虑工程建筑的各种情况,来完成工程的设计工作。所以在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顺序进行,这就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有序性。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从底层设计到高层设计逐步进行,同时处理好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此外即使是统一层级的设计工作,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开展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合理、有序的进行。3.3最优化原则。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对工程设计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要不断提升,这就使得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优化设计,以提高设计质量。最优化的建筑设计创新不仅仅是对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价值性的创新,更是要进行对建筑设计的目标和价值的创新。这就要求相应的设计人员在充分认识各个建筑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发挥,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最优化设计。

4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

4.1更新现代建筑设计观念。强化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首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设计理念,将对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提到同等地位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追求社会效益以及对环境的保护,防止因工程施工而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同时相应的设计人员还要注重对建筑设计的个性发挥,既追求建筑的美观同时又保证建筑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奠定基础。4.2人性化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只有体现出人文精神和创新特色的建筑才更具有艺术美,更能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认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很多的建筑都忽略了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导致这些建筑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些钢筋水泥的建筑同时也锁住了人民的心灵,阻碍了传统建筑的社会、人文精神的传递。这就需要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过程中融入人性化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让一座座冰冷、沉重的现代建筑焕发出新的灵魂,使建筑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样具有人性化的建筑才更能走进们的心灵,承载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4.3符合城市发展的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城市的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而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各个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当前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可以从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建筑设计方面入手。建筑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时每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形象来进行相应的建筑设计,使建筑能够符合城市的风格和形象,同时也可以在城市的风格和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现代建筑设计才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4.4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推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可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既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既满足建筑单位的经济需求,同时又兼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4.5数字化、智能化的建筑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对建筑工程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的设计,从而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5结束语

现代建筑技术的创新是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需要各个建筑设计人员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加强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创新,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彬,于倩,陈美玲.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策略[J].河南科技,2014(3X):170.

[2]庞艺飞.试论新形势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研究[J].四川水泥,2015(5):343.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创新;应用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材料的性质、颜色、花纹、质感等对于建筑物的外观起到决定作用,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性质。近年来人们重新认识了传统建筑材料的价值和意义,并有意将传统建筑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来。但是作为新时期的现代建筑,不可能依然采取过去的办法来应用传统建筑材料,需要在具体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的实际需要合理运用传统建筑材料,使两者得到有机结合,进而提高现代建筑的品味,发挥出传统建筑材料的优势。

一、解析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把室内的装饰、家具、陈设物品以及纺织品等内容与建筑结构和风格进行统一,力求保持建筑从里到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此外现代建筑十分注重功能性,避免不必要的修饰物,对建筑物的所有空间进行最大化的利用。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到建筑中来,以便达到预期的建筑效果。这种建筑风格是在众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主义建筑一般不会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加上现代建筑结构、功能的单一性,使得现代建筑始终保持着统一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也难以发展出新的建筑格局。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有必要将传统建筑材料合理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

二、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建筑材料包括石头、砖、木材等等,每种材料都有自身的优势,其中石材具有高度的耐磨性,传统砖料具有体积小、质量较轻以及良好的装饰性等优良特性,而木材强度高,易于加工同时外观美,这些传统建筑材料是传统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建筑价值,因此现代建筑应结合建筑需要科学运用传统建筑材料。

1、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可以增加现代建筑的审美价值

材料作为建筑的基础,会直接决定建筑的外观和风格,不同的建筑材料往往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现代建筑在大城市里以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使人们对其失去了审美情趣,在这种情形下将传统建筑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来,改变现代建筑单一、枯燥的外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赋予现代建筑一种质朴、简洁、脱俗的审美表现。

2、运用传统建筑材料有助于提升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由于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建筑格局使得建筑物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这个情况下积极将传统建筑材料加入到现代建筑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比如把竹材应用到建筑中,在越南,古代的主要建筑如住宅、寺庙等大都采用竹材,这种建筑风格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将竹材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有助于引导人们去感受竹材的颜色、质地,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古代建筑的深刻理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将传统建筑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中的方式

1、将传统建筑材料与新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现代建筑依然要以新材料为主,但是在某些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传统材料,比如阳台、窗户就可以采用木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改善建筑材料的单一性,促使建筑具有丰富性与层次感。此外木材具有不一样的质感,与现代建筑材料的冰冷、锋利相比,木材更具有一种温润的感觉,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避免单一的建筑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适感。

2、将传统建筑材料与新技术进行结合

很多传统建筑材料具有自身特性,比如木材、竹材都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通过把这些传统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来,可以大幅提升整个建筑的环保效果。但是这些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害,因此为了高效地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就需要积极应用现代建筑技术。通过现代建筑中用到的新技术,把传统建筑材料的优良特性完全发挥出来,还可以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效果和应用质量,提升建筑物的品质。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需要科学的论证和设计,在合适的地方运用对应的建材,比如大门可以采用木材等,为了避免传统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被破坏,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3、将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工艺进行结合

为了提升传统建筑材料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需要应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比如上色、抛光、镂空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外观,改善其色彩、光泽,有效弥补传统建筑材料的缺陷,提高其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如可以对石材进行深度加工,将表面磨光,可以用于地板;此外通过对木材的深度加工,也可以用作地板,木质地板不仅具有一定的温润特性,避免了瓷砖冰冷,还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使得人们在木质地板上行走安全性更好。

四、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建筑材料,不仅仅可以满足建筑需要,还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形象以及文化内涵。通过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可以大力提高传统建筑的相关性能与作用,并丰富建筑的格局与层次。在新材料不断开发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今天,应该认识到传统建筑材料独特的作用于价值,认识到传统建筑材料中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结合,创新地发展现代建筑的风格与格局,并有效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在运用传统建筑材料的时候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通过现代工艺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进而将其充分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并根据新的建筑需要和精神,进行有机改进和发展,以便有效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不断发展的需求,提高现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和魅力。

作者:李广燕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乔君,余瑛.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4,(14):71.

[2]颜红影.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蚌埠学院学报,2016,5(2):48-50,63.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篇10

现代建筑又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末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初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西方文明征服、殖民、主宰着世界。直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西欧清新的崇尚知识气氛的躁动,这些价值观才遭到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强烈挑战;在一、二次大战之间,包豪斯宣告成立,它涉猎艺术和建筑的广泛领域。同时,前卫建筑师聚集在一起起草了《雅典宪章》,从而宣告新建筑诞生,现代主义坚定地建立了。怀着极大的自信,勒·柯布西埃和其合作者,为了建立一个具有现代科技优势的建筑新世界而写作,演讲,规划和营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筑和都市化的景象被共同的实践和商业化主义大大地曲解。这导致现代主义的简洁和没文化,即现在众所周知的国际式。这种忽视环境文脉的设计手法对气候条件不感喜好,没有任何文化指向。

世界各区域现代建筑文化的形成并不同步,以欧洲地区率先萌生了具备现代建筑文化性质的雏型,然后其它各区域都不甚自觉或不自觉地也逐渐感染上这一性质,才基本上形成了世界总体的现代建筑文化。也正是这个缘故,使所形成的世界建筑文化总体不仅发展不同步,而且存在着许多或这种或那种非理性的状况,这也是迄今为止的现代建筑文化的基本状况。首先是欧洲的那种不甚理性的强权,占有意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成功滋长了这一意识,大有为人居环境的熟悉的龙头老大之态,基本上忽视了其它各区域客观环境所形成的传统建筑文化观念意识的存在和必然。而宗教的神论,更增强了这一意识。于是相继在美洲、澳洲和非洲沿海的一些文化之力相较落后很多的区域实现了其建筑文化意识的施展;而后也逐渐渗入到文化之力相对较强,文化渊源深厚的亚洲地区等,却难以实现其意识的施展,终于也逐渐对其原有意识有了一定的反思,熟悉了其不合理性的成份。其次是其它区域对欧洲的简单的建筑模拟意识,机械地认为一种建筑型体或一幢建筑物在某一地区或地点的成功就是任何地区成功建筑的标准模型。其实,传统建筑学尚且讲究建筑的环境构成,不同的空间环境、功能需求就必须有不同的建筑构成;何况,建筑的构成也不仅仅是空间、功能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显然那种对建筑的简单地模拟,机械地移植的指导思想,对向优秀建筑的学习,建筑文化的交流而言,是一种不合理性的东西,但却是现代建筑文化发展至今的一种普遍现象。

国内现代建筑的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建筑除了非凡保护的古建筑或特色民居街巷,所有建筑清一色是现代建筑。从20世纪初上海的和平饭店,到20世纪末的金茂大厦,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一点也不逊色亚洲其他国家。但是国内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却是迟缓的;非凡是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发展是停滞甚至倒退的。但同时却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八、九十年代自诩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外来的和本土的建筑构件的组装,这似乎又是一种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具有依恋的民族情结的改良思想。于是,人们可以将本土传统建筑肢解,取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构件,替换上引进的西方建筑的相应位置上,这既可排除依葫芦画瓢的嫌疑、又似乎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乍一看,确有令人为之一喜的感觉。那么,不同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的交融似乎就只是混成、组装了,这仍然也是有些简单化了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的深刻本质,这同样是一种不甚理性的现象,在现今也甚为普遍。但是,如何正确熟悉和理解现代建筑文化呢?我想其中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现代建筑的多元性。

2、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建筑文化的多层次性。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谓建筑文化。它是人类建筑活动方式和建筑产品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建筑文化的本质在于它是环境文化,生存文化,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由内到外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表层形态是物,即它的物化形态,主要是建筑物材料的选用,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客观的物所反映的;第二层次,中间形态是物结合,也可称作精神意志的外表。如各种规范、法规和创作理论等;第三层次,是深层形态即心,是某一文化的整体精神,如伦理道德、宗教感性、民族习性和价值观念等,它直接指中层的变化,它无声无形,只有思索,分析才能感知它的存在。外层的建筑文化较松动,轻易改变,越往里越稳固,观念的东西最难改变。大多数建筑是器物性文化,重在功能即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决定了现代建筑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就必须具有多元性,而不能是一元的,单一的。建筑的功能在于给人类提供活动的场所,而现代人们的活动是多样的,建筑类型也具有多样性。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等等都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要求。现代建筑文化也就不同,居住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是经济适用,公共性建筑则追求更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工业化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现代建筑也在世界遍地开花。东西方的社会形态结构是不相同的,生活习惯,习俗等等都不相同,社会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相应社会生活形态中的建筑文化也是不同的。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源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各个民族,地域的衣、食、住、行都的多元的,因此,现代建筑文化也就具有多元性。

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加深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非凡是纪念性、公共性建筑物,必须适宜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否则会遭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批评。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工具,通信通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繁多,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文明的冲突使得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建筑世界也是如此,每年的世界建筑师协会的建筑师年会,各种各样的建筑展览,讲座,讨论会等等建筑思想、建筑文化的交流频频,增强了建筑文化的多元性。优秀的建筑思想,建筑文化得到交流,发展。现代建筑在二战后出现了若干思潮,主要有对“理性主义”的充实和提高,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粗野主义”、“典雅主义”,注重高度工业技术、讲究“人情化”和地方主义倾向、讲究“个性”和“象征”等等,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这些倾向在全球各地都有体现,北欧的阿尔托设计的建筑体现芬兰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则体现了“粗野主义”和地方性。现代建筑文化是全球性的,它的影响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虽然冲突不少,但它基本适应了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风俗习惯。

3、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向现代建筑文化具有包容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必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着观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主要是推动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的发展,这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它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使人们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改变,这是深层次的动力。新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新的建筑哲学和建筑理论,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变革。近代科学技术创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建筑材料,各种先进的建筑设备,科学的结构设计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再加上建筑设计管理和建筑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几乎可能使建筑师们进行为所欲为的创作。例如摘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高强度结构钢的生产,钢结构理论的完善,最大限度地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使人们脱离了古典建筑的模式,在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指导下,建造了大批精美、牢固、合理、舒适的现代建筑,从混凝土框架结构到刚架结构,薄壳、筒体结构,充气结构等可谓应有尽有。这些就正是科学技术在建筑文化第一层次上的影响和功能。

人们在进行现代建筑的实践中,必然也将把科学技术向建筑的规划、管理。法规、创作理论等方面渗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会希望建筑的物质属性更符合其基本需要,更富有人情味,更有文化气息。于是有了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格式塔理论等的发展。使建筑师们探究探索了这些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建筑环境学,建筑心理学等新的学科理论和更科学更合理的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出更具有时代精神,更为人们欣赏和接纳的现代化建筑。例如摘要:巴黎阿拉伯世界探究中心,建筑师利用光学技术使窗花本身还具有宗教曼陀罗的韵律,人们对此布满了虔诚的感情。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中,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且可以预见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将继续推动未来建筑文化的发展。

商业贸易,国际交流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在现代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的功能,更多的是科学的力量,是科学思维观念的发展变革推动现代建筑文化的兴起、发展。尤其推动着建筑风格,建筑文化的大转变,大发展。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观和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整体心态,从人的意识深处,即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上,进而全面地促进建筑文化的变革发展。

4、批判地熟悉现代建筑文化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人工自然物中最富象征性的成果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念体系渗透到社会制度、社会习俗、社会心理和人们的思想行为中。建筑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既受到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又对这个价值观念体系产生反功能。建筑是一定时期一种文化的缩影,建筑的发展和整体的文化背景是相应的。那么,中国的建筑师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的优秀的价值观念又如何批判地熟悉、学习和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呢?

首先,建筑创作要回归原点,要整合我们所面临的文化价值观。从关注建筑的形体塑造,到强调回归建筑的原点,这是当代建筑文化走向有机整合的一个标志。回归原点,作本质上的概括,并随机应变,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加以发展,从流派的纷争和商业主义的文化炒作中解脱出来;从形体塑造作为建筑创作的愿点,到聚居需求、区域文化、技术经济、环境和生态等原点出发,找到建筑创作的原点。

其次是,传统和创新相结合,发扬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传统和创新是建筑创作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一个新问题。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又如何在建筑创新中融入自身的文化特色?这是中国许多建筑师面临的一个头疼的课题,在经历了片面的“民族化”和“西式现代化”创作之后,当代中国建筑师努力探索“寓传统于现代”的建筑创新之路,力求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建筑文化之中。中国建筑师在努力探索传统审美意识和现代审美观念、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地域性技术和现代材料的结合途径,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创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