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刻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6 18:01:13

木雕刻的方法

木雕刻的方法篇1

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构图、多层次雕刻、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平面浮雕。它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精雕细刻,格调高雅,又被称为“白木雕”。一千三百多年来,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它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神韵、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雕刻而蜚声海内外。为了使东阳木雕更具有艺术表现特色,东阳木雕的老一辈艺人、部级大师、省级大师以及东阳木雕艺人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其表现形式,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运用粘贴技术,来突出表现东阳木雕的层次、立体及三维艺术效果。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透空雕(锯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园木浮雕、圆雕、半圆雕、彩木镶嵌雕、火烧板拼雕、贴片雕、阴雕、彩木多层叠雕等十多种雕刻技法。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

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等,集中表现为层次的丰富性,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多样化。

1.阴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阴雕”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艺术。阴雕是在木板上用刀以线条雕刻为主,而无大块面铲法的一种雕刻技法。“以刀”是阴雕技法的总旨。即在做好底色的木板上,以刀,用凿刀左右前后加以横铲,要求达到以工带写,掌握笔意,凹刻线条,称之为“铲阴花”或“铲白花”。因它是以凹刻线条,深度一般在5毫米以内,雕刻图案低于平面的一种表现艺术,称之为“阴雕”。刀在木中走,犹如笔在纸上游,但是木材质地有软有硬,木软,刀力可及,木硬,运刀难度大,这就要求雕刻者善于掌握控制,用刀利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阴雕工艺一般是无稿的雕刻艺术。在木板上下刀之前,雕刻者要先构思图案,周密设计,胸有成竹,意在刀下,画在板上;一旦下刀,刀锋利落,刚劲有力,刀刀见功夫,疏密粗细得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在雕刻的画面中体现出兼工带写的意境,一件成功的“阴雕”艺术作品,全部显现在刀法的运用之中。这种表现艺术,又分为阴雕嵌色表现法和阴雕不嵌色表现法两种。其阴雕嵌色表现法是在阴雕的凹面内嵌入有颜色的油漆,突出色彩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2.薄浮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薄浮雕”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薄浮雕是在2—5毫米的厚度中雕刻出图案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表现形式讲究保留平面,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它要求雕刻工具以锋利斜面为特色的雕刀,薄浮雕作品所追求的精细线条的表现都要用雕刀施功刻出;要求雕刻艺人基本功扎实、刀法运用自如、刀法流畅、线条清晰、地要平整、层次分明、富有神韵,雕刻深浅把握在5毫米之内。此种表现手法是以刀,刀刀见真情,不允许有半点的差错,整件作品不允许有刀疤伤痕,这样才能达到艺术精品。其艺术效果是:“远看有层次,近看是立体,细看多有滋味,越看越神韵。”看似一幅图画,其层次感、立体感非常强烈,是一幅立体的画图。

3.深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深浮雕”的雕刻技法为主,镂空雕为副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深浮雕是一种线面结合,以面为主来表现图像的雕刻技法。雕刻深度一般不低于20毫米,深的可达100多毫米。镂空雕也是深浮雕中进行镂空,在深浮雕的物像背部施以镂空雕刻,使木雕作品疏密得当,玲珑剔透。在深浮雕中局部运用镂空雕,使木雕作品的立体感、层次感更加突出。这种深浮雕表现方法往往与镂空雕密切结合,来提高艺术表现形式。运用深浮雕和镂空雕的雕刻技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作品的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有一种很深的艺术感染。

4.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就是在一件木雕作品中,运用锯空雕和镂空雕这两种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锯空是在画面物像以外的空地,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进行雕琢。其镂空雕是在锯空的物像背后进行镂空雕刻。在锯空雕刻中,又有镂空雕刻;在镂空雕中,又见锯空雕刻。两种雕刻技法穿插有致、使木雕作品粗细得当,疏密均匀,玲珑剔透。此表现法,运用多种雕刻技法,使作品的层次和空间丰富而又强烈。

5.透空雕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透空雕”雕刻技法为主,结合浅浮雕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透空雕,就是在保留浮雕物像部分中,去除物像以外部分,形成虚实并存的浮雕艺术。是将“地”全部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进行雕刻,并且以平面刻线切刀为主,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它可分为:单面透空雕、双面透空雕和异型双面透空雕。单面透空雕是单面图案,单面欣赏的木雕作品。双面透空雕是同一图案,正反两面雕刻,正反两面都可以欣赏的木雕作品。异型双面透空雕是两面不同的图案,两面欣赏不同效果的木雕作品。由于空间的通透和虚实的分割,使透空雕显得更为空灵贯气而不沉闷,既有圆雕轮廓清晰的特征,又有浮雕平面舒展的特色。

6.镂空雕结合浮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镂空雕”的雕刻技法为主,结合浮雕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镂空雕是一种深浮雕,它最突出的标志是玲珑剔透,使物象有立体感,人物穿插场景层次多,镂空深雕,独具匠心,极富有艺术之美。此表现法是在镂空雕的主体雕刻下,底部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更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效果。

7.高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高浮雕”的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高浮雕,是指将图案外框平面和图案内的“地”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图案雕刻部分高出平面以达到凸显主题图像的一种雕刻技法。其画面构图匀称丰满,图案整体、连贯较强,很少露“地”,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由于主体图像高出平面的“地”,凸显了主体图像,主体突出,平面立体艺术效果明显增强。

8.多层叠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多层叠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多层叠雕是指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平面浮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采用分块、分单元雕刻,逐层对接组装而成的一种雕刻技法。此表现法,就是运用这种雕刻技法所创作的木雕作品。它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了由近至远、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画面,达到了在平面背景下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采用平面浮雕、半圆雕和圆雕等雕刻技法相结合,其一层层的层次丰富而又突出,纵深感加强,凸现多层次的立体木雕艺术。

9.镂圆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充分运用深浮雕、镂空雕和圆雕的雕刻技法,但不光光是这几种雕刻技法的结合,而是在平面深浮雕物像的背后斜截镂空雕刻,再进行圆雕雕刻的一种表现方法。此种表现方法是在东阳木雕平面深浮雕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结合福建龙眼木雕的圆雕技艺和广东潮州的通雕技艺而创作的木雕精品佳作。其镂圆雕,不是简单的镂空雕雕刻加圆雕雕刻,而是在平面深浮雕的基调下,对人物、动物等物体块面背部采用30度至45度的背后斜截镂空雕刻到底部,再对人物、动物进行圆雕雕刻。经过此雕刻后,其作品的三维立体艺术效果非常强烈,不管你在前后、左右、上下各个不同的侧面观看欣赏,其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三维艺术效果非常突出。由于在深浮雕、镂空雕中,加进了圆雕雕刻技艺,作品的三 维空间完全立体,适宜人们全方位观赏,三维立体效果非常强烈。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凸现了三维的艺术特效。

10.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就是在一块木雕作品中,有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结合的一种表现方法。平面浮雕雕刻出了凹凸起伏的形象,其形体是“压缩”处理后的二维空间效果;深浮雕、镂空雕由于雕刻深度较深,增加了层次和纵深丰富;半圆雕的雕刻加深了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多种雕刻技法的结合,赋予了木雕作品的空间感、三维立体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的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很少上色,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一般选用色彩较淡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也有选用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颜色较深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的。这主要是根据雕刻设计者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决定。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有时根据木雕艺术表现的需要,设计创作者会选用几种或者多种颜色的木材来雕刻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1.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镶嵌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彩木镶嵌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镶嵌雕镶嵌的材料有铜、锡、玉石、象牙、贝壳、竹丝、彩木等材料,甚至有用金银珠宝的。此镶嵌雕镶嵌的材料是用彩木,其彩木就是用各种颜色的木材,如红木、桑木、黄杨木、榧木、柏木、苦槠木、黄檀木等有颜色的木材作为镶嵌的雕刻用材。它是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巧妙地拼凑成各种形象的图案。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作陈设欣赏的台屏、壁挂、屏风等木雕作品的创作,也适宜于橱、柜、箱、茶几、案台等各式家具的装饰雕刻。运用多种色彩的木质材料,分清了层次和色彩的艺术效果,使木雕作品有丰富的层次、立体感因木质的色彩一目了然。

2.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就是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分选各种颜色的彩木,分块雕刻,再按设计图案的要求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彩木雕刻,是根据图案内容分深、浅、淡或按景物的特点来挑选彩木,分块进行浅浮雕、半圆雕、圆雕等技法雕刻。在选择彩木时,十分讲究图案远近景物的内容,远景可用浅淡颜色的彩木,近景可以用深一点的彩木。否则,木雕作品制作组合后,会引起色彩的反差,影响色彩的艺术效果。按图案设计的要求分深、浅、淡选择彩木,其彩木雕刻组合完成的木雕作品,让观赏者远看似一幅彩色的图画,近看是一幅立体的彩色画卷。其作品的艺术效果,通过彩木的色彩和多层叠雕展示了立体三维艺术,彩木的色差分清了主景、远景,多层叠雕使作品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画面的纵深感,平面浮雕的立体三维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四、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故被称为“白木雕”。但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浅降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1.浅降山色表现法。浅绛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画。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和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浅降山色表现法,就是仿照这种浅绛山水画的方式方法,对雕刻后的东阳木雕,在岩壁崖石线条皴擦的凹面上染濡一层非常浅淡的黑色,凹凸深浅的块面线条在阳光的作用下变成了“墨分五色”,浅绛山水的艺术效果就出来了。其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岩石峻峭、层次分明,远近立体的层次感凸显。木雕作品雕刻后,在山石上施以黑的擦皴,山石的凹凸深浅处墨分浅淡,突出了山石多层次的立体艺术效果。

2.淡彩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就是木雕雕刻制作完成以后,在木雕雕刻的主要部分(局部)或全部施涂淡彩的油漆,使其更具有立体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法是在木雕雕刻完成之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涂在木雕物像的上面,让色彩的浅淡来表现层次、立体艺术,这种淡彩与木雕融合一体,又能显示木雕韵味,使其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艺术效果。

3.贴金表现法。贴金表现法,就是木雕雕刻制作完成以后,在木雕雕刻的作品中局部或全部贴上金箔,使作品更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金箔具有高贵典雅、永不褪色、耐腐蚀、抗氧化、防辐射等优点,雕刻后的木雕作品贴上金箔,使木雕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木雕作品金光闪闪。木雕作品再贴上金箔后,木雕与金箔相互衬托,相辅相成,使作品更显得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高贵典雅、豪华气派。具作品艺术表现力强,视觉冲击力大,令人赏心悦目,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五、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是散点透视构图、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浮雕。木雕作品要达到装饰的效果,有时需要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镶嵌连接组合。运用粘贴技术表现,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1.贴片技术表现法。贴片雕,是指木雕作品单独或成组雕刻,然后粘贴或者镶嵌到深色底板上的雕刻技法。贴片技术表现法,就是这种雕刻技法形成的木雕作品,它使浅色的雕刻图案与深色的底板组成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主题突出,装饰性效果强。其木雕作品底板都是用深颜色的底板,雕刻的材料用白色的椴木雕刻,粘贴到底板后,形成了显明的色差对比,作品的艺术效果强烈。

2.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竹丝镶嵌为底板,粘贴木雕浮雕贴片的一种表现方法。竹丝镶嵌贴片,就是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木雕雕刻成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浮雕的贴片,以暗榫紧扣,镶嵌或粘贴在竹丝镶嵌的底板上。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它凸现了木雕的艺术效果,显得特别清雅珍贵。作品主体部分用精雕细刻的木雕,底板用工艺细密复杂的竹丝镶嵌,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既有竹丝清新淡雅的特色,又凸现木雕浮雕的艺术效果。

3.锯空雕粘贴表现法。锯空雕粘贴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先锯空雕刻后,再进行粘贴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锯空雕就是对画面物像以外的空地,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行雕刻。锯空雕刻后的木雕作品,通过粘贴技术的装饰,构成一幅木雕作品。其作品的立体感、层次感也十分突出,具有一定的室内装饰效果。

木雕刻的方法篇2

一、传统建筑木雕的主要用途

1.外檐木雕

对我国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知,传统建筑木雕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的雕花木板,就是传统木雕得到实际应用的最后证明。对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木雕进行研究发现,木雕装饰从普遍运用、简朴大方到巧夺天工,经历了辉煌的发展过程。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木雕的美学韵味的影响非常深厚,这对于提升建筑物整体形象和美学品味有着重要影响。传统建筑木雕中的外檐木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隔扇和槛窗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在我国传统建筑中,门窗都是用木头做的,在结合裱糊纸张或绫绢的情况下,用棂条作为门窗的骨架,使得传统建筑木雕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在唐宋时期,门窗主要以垂直与水平条相交格式为主,而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是在元代到明清期间被使用的。在玻璃材料被使用后,窗棂的式样有了八角景嵌、花结嵌、冰纹嵌等多种风格,使得传统建筑木雕的造型变得更加精美。特别是在晚清时期,窗棂的样式变得更加繁多,如海棠菱角式、如意菱花式等,使得传统建筑木雕的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隔扇的抹头和裙板的木雕是根据建筑风格来确定的,在内容和纹样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如宫廷装饰中的传统建筑木雕主要是以团龙纹为主,下抹头板芯是以翔龙纹为主。

②支摘窗、帘架和夹木窗的传统建筑木雕在传统建筑的殿堂、庭院等很多地方都安装有支摘窗,根据建筑风格不一样,木雕的装饰纹样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福、禄、步步锦等。一般情况下,帘架是在明间!扇门的外面使用,而夹门窗在居民住宅中比较常见,其上均刻有各种各样的木雕装饰。

③雕花栏杆中的传统建筑木雕在传统建筑中,栏杆是非常重要的木构件,在楼层平台、亭榭等地方都设置有栏杆,既具有一定安全防护功能,同时还可以发挥装饰作用。如龟纹云心、万字花心、富贵宝瓶等多种样式。一般在短栏中,传统建筑木雕采用的样式主要有双环式、六方四联式和单环式等,而长栏一般是由3个或者4个小的图案组成,如灯景式、二仙传桃式等,发挥了很好的审美艺术效果。

2.内檐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

在内檐中,传统建筑木雕主要是指木!断、博古架和橱等,具有玲珑剔透、独特、造工精巧等多种特点,有着非常强烈的美学艺术特色。首先,碧纱橱、隔断墙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通常情况下,这些传统建筑木雕都具有可移动、重组和调整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并且,木雕的样式非常多,如宫式、菱花心、棂条花心、步步锦等。而罩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种类也非常多,如落地罩、栏杆罩等,并且,还可以将落地罩的中心做成不同样式的门,如:园光罩的正园门洞、八角罩的八等边形等,使得其风格显得庄重大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还包括板壁、太师壁和博古架方面的传统建筑木雕。在传统建筑中,进深较大的门间一般设置有板壁,为了避免木板变形情况出现,一般将木棂分成多个小块,在上面进行绘画与雕刻之后,使木雕更具备了文化意蕴。而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是太师壁,可以很好地装饰明堂后檐,从而提高视觉效果。一般博古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在作为家具陈设物品的时候,使整个建筑的美学意蕴更加浓厚,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建筑物的形象和艺术品位。

二、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

在传统建筑中,装饰方面的三雕是指木雕、砖雕和石雕。其中,木雕艺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遥遥领先,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各种样式的木雕,所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充分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特征,在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上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化的审美语言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中得到展示,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生成和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可知,儒学主张的忠孝仁义、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佛学提到的极乐世界等,给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传统建筑木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追求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与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其代表的审美观念是崇尚永恒之美。

2.教化作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建筑木雕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作用。根据各种神话故事、小说等的内容可知,传统建筑木雕与文化内涵有着极大联系,其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含蓄,如“八仙过海”样式的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是进仕、福禄寿喜样式的传统建筑木雕,代表的含意是吉祥的。

3.祈福祝愿

在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很多关于祈福祝愿的内容,是人们传达自己意愿的重要方式,其形式都比较含蓄,通常以谐音、象征等方式表现出来,如:用观音的头像来代表求子、用桃木做的木雕表示辟邪等

4.象征意义

根据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可知,龙和凤是重要的图腾,一般在规格比较高的传统建筑中采用,而狮子象征的是威严,麒麟象征的是吉祥,梅兰竹菊等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传统建筑木雕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蕴,与美学内涵相符。

三、传统建筑木雕的雕刻技法

对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木雕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雕刻技法有如下几种:

1.混雕技法

通常情况下混雕也被称作是圆雕。雕刻完成以后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三维主体效果,同时也可以从多面进行木雕的观赏,这在传统建筑的撑拱、垂花等位置比较常见。在实际进行木雕雕刻时,采用混雕技法可以使各种事物的形象得到非常精细的刻画,从而使木雕造型富有生气。

2.剔地雕技法

在传统木雕中,最常见的雕刻技法是剔地雕技法,一般是将花形以外的木质先剔除,从而达到突出花样的效果。总的来说,剔地雕技法有两种方法:第一种被称作半混雕刻法。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先很深地进行花样剔地,然后采用混雕方式对主要形象进行雕刻,以确保其为半立体形象。这种手法雕刻的木雕在传统建筑的额枋上比较常见。另一种剔地雕技法指的是浮雕刻法,花样周围的剔地比较浅,不需使花样凸出,刻刀在花样上进行浮雕和透雕创作,其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可以将花样的起伏变化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花样上进行刻线加以装饰,通过勾勒各种花形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3.线雕技法

一般是用刀刃来进行花纹的雕压方法。线雕技法非常注重刀法,在合理运用情况下,这种雕刻手法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通常情况下,在刻画花纹、勾勒形象、雕刻纹理等创作时,基本上会采用这种技法,可以使景物的质感更加强烈,最终增强各种事物的装饰效果。

4.透空雕技法

一般是先将木板刻穿,使木雕的上、下、左、右都相互穿透,然后再进行剔地刻或线刻。木雕制作中如果采用这种雕刻技法,要求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巧,才能使木雕的正反两面同时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这种方法在传统建筑的花罩、雀替、木门窗等木雕中比较快常见。

5.贴雕技法

在传统建筑木雕中,这是一种创新的雕刻技法,一般是指将雕刻好的图案纹样与建筑构件相粘贴,因此,其在剔地难度较高的刻件、连续纹样、轴对称构件等的雕刻中使用得比较多。在实践过程中,采用这种雕刻技法材料,非常方便和快捷,在保证木雕艺术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成本和时间消耗,从而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四、传统建筑木雕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1.现代居室中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的居室中,比较常见的传统建筑木雕有雕花板、格扇雕饰,其中,楼楼梯栏杆、木隔断、博古架等可以作为木雕装饰,被运用到现代居室的各个位置,使得现代建筑居室的民族文化意蕴比较浓厚,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为生活增添无限风韵等发挥重要作用。

2.公共场所中的应用

随着传统建筑木雕的不断应用,在宾馆、礼堂等很多大型的公共场所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木雕艺术,起到重要装饰作用,如:屏风、门饰等,大大提升了公共场所的艺术氛围。另外,传统建筑木雕与塑胶材料、不锈钢等相结合,是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木雕不断在应用的新方式,对于提高传统建筑木雕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重要影响。

结语

木雕刻的方法篇3

【关键词】 福建金漆木雕艺术;雕刻技法;装饰手法;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福建木雕历史源远流长,名闻遐迩。福建金漆木雕最早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从考古出土遗物来看,木雕髹漆这一工艺,可追溯到南宋时期[1]。明朝福建的金漆木雕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其中已大量运用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表现神像、历史人物故事等题材,线条流畅,很有气派[2]。福建金漆木雕的全盛时期应在清中期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光绪这几朝。传世文物中大部分留下的也是这一时期的精美作品,使我们能有幸一睹昔日金漆木雕的艺术风采与神韵,见证木雕艺术曾经的辉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金漆木雕作品中,大多为建筑、家具的构件与花板等,完整的作品如传世大寿屏等已经非常罕见。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为先人的艺术创造力而感动,那些精美的雕板或圆雕作品无不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风采,让我们为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而感到惊叹和骄傲。本文结合藏品实例(1),对金漆木雕艺术常见技法、构图特点、地子处理、开光与折技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让更多的人对福建金漆木雕艺术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让金漆木雕这一福建民俗文物精粹,在宣传海西八闽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福建金漆木雕的技法包括雕刻技法与髹漆贴金工艺两大部分。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镂雕(也叫镂空雕或通雕)、阴雕(也叫沉雕)、浅雕等多种。有经验的木雕工匠能根据作品所使用的不同材质、不同的表现题材、不同的装饰要求,单独使用某种雕刻技法或综合多种技法来表现木雕的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多层镂雕等十分见功力的雕刻技法,它能把曲折复杂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以木雕神奇的技法凝固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将平面绘画转换为立体空间,使欣赏者能对其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如同观众在剧场里欣赏戏剧故事一样,深受感染。正由于金漆木雕的立体雕刻效果有着这种不一般的审美体验作用,故在题材上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典故传说等故事情节较强的画意内容。福建金漆木雕之所以可随心所欲表现多层镂雕技法,还与所使用的木料有关。福建木雕用材据介绍多达20余种,但金漆木雕的用材主要以樟木和杉木为主。樟木质地柔润,纹路细密,韧性好,不变形不开裂,非常适合多层镂雕等精细雕刻的技法表现。凡是用于表现复杂纹饰的家具雕板、立体通雕圆件等,大多使用樟木雕刻。樟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防虫蛀,传世金漆木雕除保存不善、人为磕碰以外,很少出现虫蛀的情况,一些完好无损的木雕,至今金光灿灿,光彩照人。而杉木虽质地不够细密,木雕所要求的润性也不够好,但易于入刀,而且它是民居建筑最常用的木材,也是福建最丰富的林材,取用方便,大凡雕刻建筑构件、大件圆雕等一般不需精雕的均使用杉木制作。髹漆贴金为金漆木雕特有工艺。实际上我们看到的金漆木雕的外表是运用二种不同的髹漆贴金技法完成的,其一是使用金箔,即在完成雕刻之后、髹漆未干之前,将事先剪好的金箔覆盖于木雕之上,尔后用刷子等专用工具将其牢牢粘贴,待干后再刷上一层透明漆使其定型,一件金灿灿的金漆木雕作品就算完成了。其二是直接使用金粉调胶为漆,再漆于雕品之上,待干后刷上一层透明漆使其定型,金漆木雕这一命名即是源于此技法而来。以上二种技法效果各有千秋,但使用金箔制作更耗时耗工,成本更高,木雕表面更金亮,更不易变色。在一些保护得比较好的传世品中,我们看到虽历经一二百年,金漆表面仍像新的一样散发着醉人的黄金光彩,这就是金漆木雕艺术魅力的独特之处。

一、金漆木雕中的常见雕刻技法表现

(一)浮雕技法。浮雕技法立体性强,最能体现金漆木雕的特点与风格,它广泛采用各种题材,不论人物、山水、花鸟,在有才气的雕刻工匠手中,无不得心应手,形神兼备。浮雕因雕刻深浅程度不同而又可分为浅浮雕、高浮雕等。浮雕技法常见于石雕、砖雕、木雕等多种雕刻艺术,它的主题纹饰微微凸起,重视线条的起伏变化,雕刻简便,为最常用的基本雝刻技法。福州寿山石的薄意雕,就是从浅浮雕发展而来的一种保留着浓厚中国画味道的雕刻技法。《金漆浅浮雕二十四孝图挂屏》(图1)为一套由四面连环画式挂屏组成的金漆木雕作品。每面挂屏分上、中、下三格,每格雕刻二个故事,完整体现了二十四孝这一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该套挂屏雕刻精细,每个人物仅二三厘米,但刻划一丝不苟,人物眉目清晰,表情丰富,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特别是一格画面表现二个故事,分割合理,过渡自然、安排巧妙,构图完美,不愧为一件清代福建金漆木雕佳作,它也是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的金漆木雕精品之一。《金漆高浮雕人物图雕板》(图2)为一件高浮雕作品,此套作品由四组画面组成,内容分别为苏武牧羊等反映古代名士的故事。与浅浮雕作品相比,高浮雕作品的立体感更强,更能体现木雕的美及雕刻技艺的立体效果。

(二)镂雕技法。《金漆镂雕老子出关图花板》(图3)为一件镂雕作品,它以万字纹为地,将画面空白部分全部镂空,突出人物与山水。这种以镂雕突出主题,再衬以万字纹为地,正是福建金漆木雕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类题材的创作之中。此件作品图案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老子出关图》,表现了函谷关总兵尹喜正与老子依依惜别的情景。通过这幅作品也能体会金漆木雕特有的构图特点:人物突出,主次分明,虚实结合,以点带面(参见下文)。福建金漆木雕雕刻技法最难的应为多层镂雕和双面镂空雕技法。

(三)通雕技法。通雕技法实际是多种技法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技法。许多艺术水平高超的金漆木雕作品多能见到这种技法的完美运用。《金漆镂雕春夏秋冬四季花鸟图挂屏》(图4) 为一套融多种技法于一体的金漆木雕作品,也是一件精品。全套挂屏通高84.5厘米,宽32厘米,分别题为《花开富贵》、《荷塘偕趣》、《秋菊飘香》和《冬梅傲立》。作者采用了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法,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稿层层进行雕刻,在一整块木料上施展刀法,先粗雕,刻出轮廓,再按照画面上下各层透视关系,进行精雕和局部修饰,最后进行髹漆和上色彩。此件作品技法圆熟,运刀如笔,四季花卉与各种珍禽,造型生动,栩栩如生,部分技干采用圆雕技法,整幅画面完全为立体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木雕上的金漆与原有色彩,尽管历经岁月,大部分色彩已经褪去,但我们仍可通过那迎风摇曳的夏荷和傲雪挺立的红梅,想象当初挂在主人书房中的四季风情。木雕构图简洁明快,意境清新雅致,极富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韵味,透着一股浓浓的文人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四)圆雕、半圆雕技法。圆雕、半圆雕作品大致可分为宫庙祭祀用具、建筑构件和居室陈设品等。其中建筑构件多用于斗供、雀替、柱头等突出和易于表现的部位。由于建筑构件易损坏、易散失又不易保管,故传世较少。《金漆圆雕双狮戏球木构件》(图5)为一件十分传神的圆雕作品。该作品采用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以写实的手法将一对正在戏球的狮子表现得威猛而动感十足。两只狮子雕于一托盘之上,中间围着一个镂空的绣球,嘴里衔着绸带,双眼圆睁,身体翻转跳跃,仿佛正要腾空而起。两只狮子之间、绣球之前雕刻一只小狮子,仰头摆尾,形态可掬。双狮戏球为传统吉祥图案,寓意和谐、吉祥、喜庆、欢乐。带有小狮子的也称太师少师,寓意同进官爵。另一件《金漆半圆雕凤凰展翅衔珠木构件》(图6)为半圆雕作品,其造型较少见。雕刻一只凤凰立于一如意头之上,张开一双翅膀,口衔串珠,凤尾呈扇形。凤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物,寓意太平、和谐、平安、安宁之意。凤鸟很早就作为一种图腾被人们所崇拜,商周时期在青铜器纹饰上就可看到各种凤鸟的造型。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数不清,道不尽,龙凤相配,龙乾凤坤,故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象征。

(五)阴雕技法。阴雕也称沉雕,它是通过减地法来表现雕刻内容的一种技法,碑刻文字即以阴雕刻成。阴雕技法通常多于作品中局部使用,它往往与浮雕、镂雕、金漆画等多种技法共同完成一件作品。《金漆阴雕花鸟书卷图挂屏》为一件阴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作品,原为家具花板,现镶上外框成为一件独立的挂屏。作品以多折的画卷为画面地子,主题纹饰为花鸟,上下用回纹和折技花卉为边饰,两边以楷体书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压题,表现了文人的情趣,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二、金漆木雕构图特点

福建金漆木雕艺术十分讲究中国画韵味,追求意境与书卷气,典雅高古,实为立体绘画图卷。福建八闽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书画传统,虽不及江浙一带,但仍代有名人,如北宋的蔡襄、明代的边文进、吴彬、李在、张瑞图、黄道周、清代的上官周、华岩、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等书画名家,他们都是各个所在时代书画领域的佼佼者,对中国书坛和画坛的影响巨大。在福建金漆木雕的创作中也明显看到受书画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它雕刻门类如石雕、砖雕等艺术的影响。构图中往往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布局和安排结构,在处理主(人物)次(环境)关系上,采用平视、俯视等多种不同的透视方法,将远近人物和不同的景物巧妙组织在同一画面,收到了既看人又见山的效果。在金漆木雕的构图中,还有一种艺术处理方法,很像戏曲舞台上的虚拟表演,如一推手表示开门,一抬脚表示进入厅内;以手划桨表示船在行进;一个将军带领几个兵卒就可代表千军万马等等以少胜多的象征手法。在木雕作品中,它往往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概括全体,如一边桥、半座亭、主门楼、一段城墙等等,以最简练的手段概括环境,使有限的画面空间得到无限延伸,营造了独特的空间感,如前述《金漆木雕老子出关图花板》就是一例。在场景布局上,将画面作上下左右分割,使观赏者在有限的画面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心理限制,将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景色,完美地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有限空间的利用度,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三、雕板地子(背景)装饰手法

福建金漆木雕十分重视对地子(背景)的艺术处理,重施彩,用色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常见的有镂空地和彩地两大类。镂空地即以上文提到的“万字不到头”等各种花纹格为衬,漆上金漆,与主题纹饰形成对比。典型作品如:《金漆红彩万字不到头镂空地花板》(图7)。另一类为各色彩地,又可分为黑漆地与彩地两大类。彩地又有“金漆金彩地”、“金漆红彩地”、“金漆绿彩地”、“金漆蓝彩地”等多种色彩,不同的彩地,给金漆木雕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对比变化,让金漆看上去更加富丽堂皇,这也是福建金漆木雕的一大特色。代表作品分别参见:《金漆浅浮雕人物瑞兽图裙板》(图8)、《金漆浮雕开光山水人物图裙板》、《金漆人物故事图裙板》(图9)等。

四、开光与折技表现形式

开光与折技是许多工艺美术安排纹饰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大量运用于明清瓷器的装饰上,在其它工艺门类也能见到它们的影子。事实上,许多工艺美术门类都是互为影响、互相借鉴的。福建金漆木雕艺术也借鉴和采用了开光与折技这一表现形式,并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类木雕纹饰舍去一切背景,重点突出主题纹饰,常常以一个折枝、几技花卉,或鼎、或瓶、或书、或剑,以谐音或暗寓表示各类吉祥内容,给人以疏朗通透、清新淡雅之感。许多小品类花板的开光形式,有方形、扇形、如意形、委角形,方胜形等多种多样,美不胜收。作品如:《金漆梅兰竹菊小花板》、《金漆折枝花果图花板》(图11)、《金漆博古图案花板》,等等均是。而《金漆浮雕开光山水人物图裙板》(图11)更是金漆木雕作品开光形式的难得佳作,也是一套清代福建金漆木雕的代表作。

福建金漆木雕雕刻技法精湛。作为木雕的一个重要门类,金漆木雕艺术表现技法与福建硬木雕、黄扬木雕、龙眼木雕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金漆木雕正是通过浮雕、镂雕、镂(透)空双面雕、圆雕、半圆雕等各种技法,以金漆金彩地、金漆红彩地、金漆绿彩地、金漆蓝彩地等不同装饰效果,及开光、折技等不同表现形式,完美体现了金漆木雕特有的美,使它们历经几百年而不衰,至今依然以它独特的艺术风韵而被后人所欣赏。

木雕刻的方法篇4

关键词:红木雕刻;工艺传承;艺术文化;创新

雕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雕刻匠师运用各类刀具刀法,具有一定的腕力和绘画功底,在木材上运刀如用笔,不少精美的雕刻,其美学价值远远超出其作为家具等的外在价值。红木是质地最坚硬的木类,因其颜色都是红紫色红褐色故称红木,红木的材料有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和鸡翅木等。红木雕刻的题材很多,有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人物纹等。

一、红木雕刻的历史发展

红木雕刻艺术是在丰富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优秀产物,具有一定的产业文化价值。它的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了红木雕刻艺术而到了明清时期则达到艺术发展的巅峰,家家户户都陈列有由红木雕刻的装饰品,题材丰富多样,各种图案应有尽有,并且每一件物品都雕刻的极为细致,栩栩如生,散发出雕刻艺术所具有得独特的魅力,展现出雕刻工匠高超的技术才能。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红木雕刻艺术更是极度的重视,下达各种文献题材,多方面的保护、发展传统的红木雕刻艺术,匠人们借鉴古典结合现代文化不断创新,雕刻出的纹样作品各个新颖富有深意,彰显了红木雕刻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二、传统的红木雕刻创作

木雕艺术品看似是很简单的工艺,但它却蕴含了雕刻师的艰辛,在雕刻前,雕刻师需要在脑海中构思设计的整体形象,要达到形似的必要条件,经过深思熟虑后,雕刻艺人就要开始设计图纸,先整体再局部到每个细节,经过反复地修改,最终定下创作的稿图;图纸选定后就要挑选木材,选择自然已经风干的红木或者自己进行蒸干,对红木做一些雕刻前的简易加工,以便后续进行精心雕刻;当图纸和木材都选定女f之后,就是关键的雕刻和上漆,真正的工流程就开始了,当然比较复杂且耗时较多的雕刻,其做成之后就是一件艺术品。木雕雕刻分为不同的雕刻工艺和艺术手法,形式也比较多样,像浮雕是为了让雕刻作品上的图案较明显地凸显出来,它恰恰与雕刻较浅、较简易线条的浅雕工艺相反,还有透雕是在木材上钻刻一些均匀的空洞和装饰图案,使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在各个工艺都雕刻完成后,为了更加美观,还往往会在木雕上贴上一些图案,这便就是贴花工艺。在以上的工艺中,每项工艺都要求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让木雕更具有艺术效果,达到神似的境界,赋予红木雕刻艺术品更深刻

的内涵。

三、红木雕刻艺术的创新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传统的雕刻技术在当代的新思路下得以简化,如现代可用机器化设备进行雕刻,但这样做法在提出时就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机器制作和手工制作相比失去了很多神韵,达不到红木雕刻应有的艺术效果,但是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红木雕刻中纯手工制作,艺术效果很好但耗时较长,而机器可弥补这一缺点,为达到双重效果,可以先用机器做一些不太展现艺术效果的工作,如一些整平和磨光,然后再用人工进行必要的艺术性雕刻,总体上缩短雕刻时间,而又不让艺术品失去其应有的神韵,作品的审美人性化也得以保存。

在传统的雕刻艺术品里,大多数是装饰用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而在现代的审美中,人们更注重于题材艺术多元化,人们便于更广泛的空间装饰和收藏,这样当代的许多饰品的设计风格,都可以运用到红木雕刻创作中,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木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雕刻和设计者可以从中提炼精华,找到独特的设计思路,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绘图辅助设计,以减少人工绘图的烦琐操作,而且现在的艺术形式多元化比较普遍,设计和雕刻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挖掘,利用软件进行创新型组合设计,展现出要设计的立体效果,对设计进行审核裁判,看是否能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雕刻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装饰背景,利用网络来招募广大人民的设计想法,扩宽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更多人的审美情趣,多元化创作也会更加凸显,这样,人们装饰的空间就得以扩展,有形的精神实物也给人带来了丰富的美感。

四、结语

木雕刻的方法篇5

前期准备一:需要什么材料?

材料,是一件木雕生成的根本。一般而言,潮州木雕所需的材料共四大类:木料、漆料、金属粉箔、颜料。

一、木料

艺人根据雕刻的题材和装饰的部位挑选合适的木料,大多使用潮汕当地产的樟木、杉木、苦楝木、花梨木、酸枝木等,其中以樟木、杉木最为常见。

1.樟木:樟木是潮州传统木雕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材料,其树径较大,木材坚硬美观,材质优良耐腐。花纹美丽,纹理致密,刨面光滑,易加工。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清凉,有辛辣感,能够避虫防蛀。樟木的质地并不坚密,因此适宜于雕刻精细的浮雕、圆雕和多层镂空通雕。

2.杉木:杉木具有不易变形的优点,结构均匀细致,顺纹抗压极强,容易加工。杉木具有香味,抗虫耐腐,但木质较粗,纹理直,缺韧性,雕刻易崩缺,起“毛”,故不适合作精细的镂通雕,多用于建筑物或大型家具上,作粗放的装饰性雕刻。

3.苦楝木:苦楝木木纹美观,强度与变形性能类似樟木,韧性比樟木强,容易加工,多用于制作床、柜子等家具,装饰以沉雕、剔地浮雕为主,不宜多层次通雕。

4.花梨木:花梨木按材质颜色可分为红花梨、白花梨两种,以白花梨最常见。花梨木质地坚硬,木纹清晰美观,多用来作床脚、雕成虎爪、狮爪等形状。

5酸枝木:酸枝木有红酸枝、黄酸枝、白酸枝之分,酸枝木质地坚硬沉重,木纹美观,不易腐朽,经久耐用,多用来制作炕床、炕几、椅凳、屏风等家具陈设用品。

二.漆料

金漆木雕所用漆料多为植物漆,包括生漆和熟漆。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分泌出来的汁液,使用时需经过过滤以除去杂质。用来调制漆灰补木雕裂痕、洞眼的生漆用细棉纱布过滤后即可使用,而用来精制熟漆的生漆则需在细棉纱布中间铺一层脱脂棉以便细滤,保证漆液的纯净,提高贴金工艺的品质。

制作熟漆时在生漆中加入适量桐油,在阳光的照晒下不停地搅拌,使之不断氧化聚合和蒸发水分,令漆的性能变得柔和而有光泽,而且不易干燥,以便粘贴金箔。熟漆主要用来研制朱漆、金地漆等。朱漆是用生、熟各半,调合铁红粉和一些银朱色粉来制成,作为金漆木雕的第二道打底漆。金地漆用于贴金箔,是用熟漆和银朱色粉研制而成,银朱色有利于增益金色,辨别髹涂金漆时漆层的厚薄与有无。

三、金属粉箔

潮州木雕流行粘贴或髹涂金属粉箔的装饰手法,所敷贴的金属粉箔主要有金箔、银箔、锡箔、铜粉(俗称金粉)等,其中以金箔最为常用。金箔有红光正金和青光正金两种,尺寸有大小之分,贴金时一般选用小尺寸的金箔,约0.12微米厚,长和宽都是45厘米。

四、颜料

潮汕木雕常用的颜料有正银朱、黄漂、红丹、乌烟、铜绿、砂绿、孔雀蓝、酞酯蓝、石黄、藤黄等。其用途一是加入漆料,调配成色漆。二是根据装饰需要,髹涂于木雕饰件的外表,或用平涂、没骨、钩填等技法在器物表面绘画各种纹饰。前期准备二:配备什么工具?

在过去的传统工艺中,制作潮州木雕的工具达到上百种。它们通常可以归类为选材描绘、打磨、取坯、雕刻、调漆、髹漆、敷贴等七种不同用途。制作木雕的工具除了雕刻时用的工具以外,还有工匠用的―套从选材到取木坯以至木结构的配套工具。

用途:描绘

弓把、夹仔用于起草图时量比例或当圆规使用。

用途:打坯、雕刻、打磨

制作关卡一:画稿和打坯

画稿

工匠在开始雕刻之前需要画草稿。画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创作,即用笔直接在木料表上比画,另一种是画草图。由于老一辈的艺人绘画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大多直接在木料上设计草稿。

现在一般采用后者方式。以前的画草图工序,是在草图的反面用软木炭或者灯烟描绘,接着把图纸压在需要雕刻的木料上,用手均匀地压抹,图案即可压在木料上,如今则是采用复印的办法,使这一工序得到简化。

值得注意的是,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绘画的草稿。例如,过去用于建筑上装饰的木雕画稿,是服从于装饰部位的需求及材料的选择,进行穿插安排,以适应木料纵横方向的不同材质。

打坯

打坯,是指凿削对象的形态粗模,也被称之为“定形”或“上手工”,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很关键的一步。打坯的形式分传统和非传统。

传统的打坯形式,是用槌削切。先选择大号槌,按照木头走势顺势用刀,待外部的轮廓敲打成形,再换小号槌,逐渐成形。其具体过程是:先将印有画稿的木料放在地上,坐势名为“盘起脚”,打凿出作品的大致轮廓,并从表层逐渐深入,而大件的作品则按照画稿上至下的顺序凿起,同时,还得一边凿,―边构思如何让画面变得更丰富。

非传统的打坯形式,是通过机械工具,包括电动手锯、钢丝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通雕可以完成15%的工作量,浮雕可以完成30%的工作量,人物造型的圆雕更可以完成60%的工作量,其余的工作量则需要手工完成。

制作关卡二:运刀雕刻

潮汕木雕传统的雕刻技法主要有沉雕、浮雕、圆雕和通雕四种,其中以多层次的镂通雕最具特色。

1.沉雕

沉雕即阴刻,图案纹饰低凹于木料平面,有深、浅和线刻多种。雕刻简便省工,纹饰不易受损,多用于房门、屏风门、橱柜门等建筑和家具上最易受损的地方。

2.浮雕

浮雕又称阳雕,所雕图案纹饰凹凸起伏于木料平面,并有底子作衬托。这种技法使用较早,应用广泛。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和器物上也经常可以见到。按图案纹饰浮突的高低又有浅浮、中浮、高浮之分。一般而言,浮突1厘米属浅浮雕,浮突2厘米属中浮雕,浮突3厘米以上属高浮雕。浮雕空间压缩的程度,要视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和环境因素而定。

3.圆雕

圆雕是立体雕刻,物象形体的四面皆可欣赏。―般步骤为先将多余的部分锯去,粗雕出主体和陪衬部分的轮廓,再从上至下,由表及里,逐层凿刻,先粗雕,后细雕,再细刻磨光部分。圆雕不适合用于表现太复杂的场景,要求用精炼的物品或其局部来说明必要的情节,以观赏或摆设的木雕为主,也用于建筑饰件、礼仪祭祀用具以及家具陈设的局部构件。

4.通雕

通雕又称透雕,它是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吸收沉雕、浮雕、圆雕的长处,融合变通而成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物象形体作多层次布局,物象之外的部位通体穿透。通雕层次的多少,视材质厚薄和雕刻技法高低而定,少则二三层,多则IN:fi层,超过七层的极少。通雕又分锯通雕、多层镂空通雕两种形式。

不论何种雕刻形式,潮州木雕都讲求三样特色:物象主次分明、有层次穿插、镂通剔透。要做到这三点,如何运刀是一门学问。运刀的关键在于尾刀。刀凿在雕刻之际,应平放在刀具盒上,刀刃朝向靠身边,持刀雕刻应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为平,拇指按于上面,手指按实又随意转动。刀立直雕刻时,小指可辅助物象上端,刀的着力要均匀适当。本文选择以潮州浮雕中最著名的虾蟹篓为例,来具体阐释其雕刻工序的过程。

步骤一:细雕刻

细雕刻也称“下手工”,指的是将粗坯的外层形体修削平滑,再深入内层刻画,使作品整体成形的工序。通常运用四种刀法:叩(即用木槌叩凿大体“粗坯”)、托(铲地)、批(刀斜下粗细雕刻)、韧(刀下校正)。

以镂空技艺为例,艺人会在需要镂空的竹篓上用铅笔描画出其外部条纹,再根据外形,选择刀口1厘米宽的圆刀进行细雕。雕刻镂空部分时,需要预留出Q3厘米宽的精雕余地,以免破坏整体效果。外镂开口打好后,从眼神到内部,将内镂空间相互打通,然后再将龙虾等物体基本成形。

步骤二:精雕刻

虾蟹篓中最难的是竹篓里的虾、蟹雕刻。这时,艺人进一步地完善内镂中的物体,包括对龙虾的眼睛、螃蟹的壳的刻画,这时不能依靠敲槌来敲击,要使用斜刀在物体表面反复地雕琢,且清除刀迹。下手必须要轻,以防止刀打滑。

值得一提的是,打坯和雕刻两者之间必须相互结合。平刀和斜刀可交替使用,这样有助于修光效果,以便提升工作效率。

步骤三:打磨

打磨即修光,在精雕刻完成后进行的加工,使木雕作品更显精致。修光不是简单的磨平,刀痕凿迹要适当地保存下来,同时把虾蟹篓中各个部分的细微部分刻画清晰,使每个棱角的雕刻平滑。令整个雕刻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

制作关卡三:髹漆和贴金

金漆工艺是最后一道工序。金漆不仅有美观的功效,同时能抗潮湿、防虫蛀。潮州木雕中流行采用金地漆贴金技法。这种工序较为复杂,在雕刻完成后,要经过制漆、滤漆、填料、上漆、干固、贴金。由于文章开头已对漆料制作有所讲述,因此,下文将主要集中介绍从上漆到贴金的制作过程:

步骤一:上漆

上漆分三遍。第一遍漆,在生漆中加入土红呈阴红色,用油画笔蘸之髹涂,这一遍漆的作用主要是让木雕吸取漆液,使木毛孔愈合。第二遍漆,取生、熟漆各一半,调入土红和少量丹砂,呈深红色,用油画笔蘸之均匀涂抹。这一遍漆的作用主要在于使木雕表面光滑,一面取得金色光亮的效果。第三遍漆叫“金地”,加入红丹颜料,呈大红色,用牛毛蘸之均匀地髹涂于木雕上,待干固后贴金。如今,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工序改为喷漆,将金地漆、稀释剂和固化剂按照一定比例倒入喷枪中,搅拌均匀,接着由下至上将作品均匀地喷洒两三遍,待6-12个小时后或是八成干时,贴金的效果为最佳。

步骤二:干固

漆干固在于三种因素的把控,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效果。木雕在进行髹漆工艺时,是通过荫房的温度和湿度去控制木雕漆液的干燥。荫房可用青砖或杉木板搭建,内挂温湿度计,装备木层架若干,便于放置多件木雕。荫房的温度适合保持在25C°-30 C°,湿度75%―85%,也可考虑在荫房内加装电热器、加挂海绵或麻布,喷洒清水来调节温湿度。

步骤三:贴金

木雕刻的方法篇6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文化

一、徽州木雕是徽州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并称徽州三雕

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后,遵循儒家文化传统,回故乡置良田造豪宅,并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徽州木雕绘画性很强,且每个作品的正面欣赏效果最佳。

四大木雕流派(徽州,东阳,潮州,莆田),徽州木雕以建筑装饰及陈列欣赏为特色,融合徽派盆景,新安画派,将实用性和观赏性完美结合。

徽州木雕的现状:在徽派盆景和根雕基础上,挖掘吉祥动物题材和礼品木雕创作,每件作品都独具特色,实现销售和收藏完美结合。

对于徽州木雕的发展,建议可将樟木作为首选(樟木本身带有浓郁迷人的香气,稍加以磨光,便可做成天然的屏风或室内装饰的艺术品)。天然造型的枯树头,巧雕成瓜果菜蔬,畜禽虫鸟等多题材。摆脱传统局限,展现现代感的切面雕法。

力争在各级政府产业升级之下,徽州可以建【徽州木雕博物馆】,吸引木雕从业者来此定居,形成旅游加文化的特色市街景象。其馆主题可分为――木雕艺术概说、鬼斧神工、中国造像、徽州木雕的转型与展望、木雕之美体验学习教室、另外特开徽州木雕专题成列室与艺廊各一间,用以保存发扬地方特色并有现场创作与木雕馆的静态展览(销售与雕刻师现场工作相融合)。

徽州木雕馆以木雕为主轴,结合古徽州的自然景观,黄山的奇松怪石,以及古徽州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持,逐渐扩展出在国内知名的木雕新景象。现代木雕也可融入西方美学技巧,不仅作品题材多元呈现,在工法、技艺表现、主题内涵都可以海阔天空,毫无限制的发展突破。

二、徽州木雕的目前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 徽州木雕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四、结束语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歙县黄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届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山石冈峦、竹林曲径,画中有一位年轻妇人倚间眺望,有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从山道上走来,这是一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间妇人凝眸远望,神态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亲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其构图之精巧,造型之生动,堪称现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现今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木雕刻的方法篇7

温州乐清,地处瓯江口岸,经常遭遇水患。过去,人们为了消灾避邪,用樟木等制作龙档,通过热闹的游龙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在板凳上,龙身由一组一组生动精巧的圆雕人物及灯彩组成。游行时,彩旗灯牌锣鼓开道,长竿灯笼引路,龙在游动,龙身上精致传神的木雕也便形成流动的视觉盛宴。

当这些木雕脱离龙档,以独立小型圆雕人物的姿态传世时,民间美术的大画廊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传某天,一位民间雕刻艺人发现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从此,黄杨木雕发端于瓯江之畔,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跻身中国四大木雕之列。

迷茫的大师和失落的传统

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结果,业界一直翘首以盼。国大师诚然只是一个头衔,但它更是对工艺美术从业者技艺的一种官方认证。所以,木雕大师云集的乐清,这次的“国字号”究竟花落谁家,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官方虽未公布结果,内部已经有消息传出:以传统文脉为基础的、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技艺精湛的大师得分普遍高;偏学院派的、时尚感强的分数普遍低。加上同期举办的“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学术论坛”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年展”,所有信息都传达着官方对木雕传统技艺的看重,对那些具有民间性、地方性、东方性的木雕艺术的偏向。“官方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技艺在加速流失,而业内普遍认为在所有木雕门类中,黄杨木雕的情况最糟。”大家越来越浮躁、功利,不踏踏实实继承传统,“从黄杨木雕中都快看不到线条了。”

这一典型事件,也促使乐清黄杨木雕从业人员不得不去追问一个问题:黄杨木雕的传统究竟是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高照长期关注黄杨木雕,他说:“材质上的精雕细刻、题材上的古今并重、表现形式上的写实手法是黄杨木雕的特点,尤其是后两点,是黄杨木雕明显区别于其他木雕的特点。”

虽然以雕刻小型人物起源,黄杨木雕最喜闻乐见和流布最广的题材,却是那些反映江南水乡生活和时代风貌的。这一传统,无论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黄杨木雕艺人朱子常,还是现在的部级传承人王笃纯的作品中,都能明显看到。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质的一种木雕,黄杨木质细腻,硬度适中,最适合做案头小摆件的雕刻。”王笃纯说:“精致、细腻是黄杨木雕最大的特点,这是由材质决定的,其他木雕没法比。”他把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做了一个对比:“就拿打坯来说,龙眼木雕往往在地上进行,双脚掌抱住木块打坯,斧凿并用,黄杨木雕在桌凳上操作即可;龙眼木雕用的是铁柄雕凿,黄杨木雕用的是木柄。”这些动作和工具上的微小差异,都能反映出黄杨木雕对精细、小巧的诉求。

然而,越来越多的黄杨木雕,不做精雕细刻,而去追求一种很西化的表现形式,三刀两刻,出个大形,然后打磨,美其名曰“抽象艺术”。材质虽然是黄杨木,但是已经和传统的黄杨木雕相去甚远。

就有专家戏称:“过去成名的工艺师都是凭真功夫‘打出少林’的,现在很多则是‘逃出少林’!”年轻人学到点皮毛功夫就想着赚钱,不愿扎扎实实传承师傅的技艺,妄图走捷径,这似乎是当下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通病。

对此,年轻人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诚可敬,总是固守传统,如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很多大师级的木雕艺术家也在尝试创新,但是创新结果总是引来一片声讨。黄杨木雕界从来不乏关注行业兴衰的眼睛,但始终缺少具有领军力的声音。

创新风起云涌

乐清靠海,历史上是一个充满胆识、勇于创造的地方。黄杨木雕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的200多年间,一直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单人立体圆雕向拼雕、镂雕和群雕的圆雕技巧发展。1959年,黄杨木雕艺人大胆创作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大型出国展品《橘子丰收》,第一次用群像的形式反映了丰收的盛大场面,大获好评。与此同时,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和大师。

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杨木“劈雕”开创者。黄杨木雕是在一整块木质细腻的黄杨木上做圆雕,需要材质毫无瑕疵。遇上有结和疤的黄杨木,往往将这些部位去掉,或者干脆弃用这块木料。高公博独辟蹊径,专拣这类“废料”,将其劈开,根据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平自然,不作精雕细刻。这样,原来根据人物范型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敲坯定型、实坯定格的程序被打破,艺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纹理的造型上。

这种做法引来争论不一,黄杨木雕的品质是建立在对细腻材料的精雕细刻上的,材料选用废料,精雕细刻也丢在一旁,这还能叫做黄杨木雕吗?对于父亲的大胆尝试,高公博的儿子高敏未置可否:“要是顺着父亲的路,我永远也到不了他前面。我想把西洋雕塑的味道融入民间艺术。”他将在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

虞定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前在石雕厂工作,后来转为木雕。石头本身有色彩、纹理,很多技法都是针对这些自然赋予的特征。“能否将在石雕上学到的东西用在木雕中?”虞定良的父兄都是黄杨木雕刻高手,以人物见长,虞定良开始用木雕来塑造天真活泼的动物,“父亲雕了一辈子人物,我试图去理解动物的世界。”

牟湘波是黄杨木雕新生代木雕师,师从虞定良。“传统的马,打砂打得很细,用三角刀雕得也很细,雕刻出来往往都是光溜溜的,下面配合底座板,很工艺化。这种表面的效果、技法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利用从美院学来的结构比例、皮毛效果等雕塑知识,牟湘波采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做出了不同风格的黄杨木雕,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传统的木雕艺人都是出自师傅带徒弟的序列,越来越多年轻一代木雕家则出自美术院校,深受西方雕塑、造型知识的影响。他们会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在心中打一个问号,然后用实践去证实某种可能性。

积极的创新是需要鼓励的,但是,“创新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凌空蹈虚。‘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浮躁之风需要摒弃!”高照教授如此强调。

窄路子传承法则

在中国四大木雕中,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以地域命名,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因取材而得名。前两者的发展,不受材质的局限,而且可以大面积运用到建筑装饰中,东阳木雕甚至可以实现机械批量化生产,这都是行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龙眼木雕和黄杨木雕从概念上规定了这两种木雕必然是以龙眼木和黄杨木为材料进行的雕刻,一旦材料出现问题,行业就会受影响。“相比龙眼木雕,黄杨木雕的局限性更大,因为黄杨木材料珍稀。”王笃纯所言不假,黄杨木属于一种灌木,生长十分缓慢,四五十年的木材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黄杨难做拍”的说法。

看黄杨木的横截面,碗口直径的木材,年轮已经密密麻麻有几十圈,这意味着黄杨木没办法做建材,没办法做家具,只能是案头的摆设,手里的小把件。事实上,200多年间,黄杨木雕的产业从未做大过,最辉煌的时候出现在新中国解放后。

1955年,23岁的王笃纯授命恢复黄杨木雕生产,从民间走访到8个失业的木雕艺人,组建起“黄杨木雕九人小组”,开启了黄杨木雕一个崭新的时代。“当时,大家都失业在田里种地,有的改行,没人搞木雕了。”这种带有抢救性质的集结,想来让人唏嘘。

1g73年,黄杨木雕厂发展为400多人的大厂,而且拥有8个乡镇加工点,整个行业的从业人数有1000多人,木雕大师辈出。30年后的现在,“从业人数不到200人,外地来学木雕的人比本地多。”

转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低压电器风靡乐清,大多数人都从事与此相关的营生,很快便发家致富,王笃纯的很多徒弟,现在都是低压电器老板。“乐清比较富庶,年轻人随便做点什么,都比做雕刻来钱快。”王笃纯说这个的时候并无太多失落,没人能阻止年轻人选择自己的人生。

王笃纯的淡定,其实还来源于黄杨木雕目前的传承现状。既然黄杨木雕的发展有那么多限制,那么就不求做大产业,而追求做精作品;既然找不到更多人学习黄杨木雕,那么就教自己的子女,依靠家族来传承。

木雕刻的方法篇8

地利物丰

孝义市位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孝义之地,早在仰韶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时属瓜衍县、秦属兹氏县,三国曹置中阳县。北魏太和十七年,改称永安县。贞观元年,由于县民郑兴割股肉作羹治愈母亲的孝行闻于朝廷,唐太宗诏赐孝义县名,1992年撤县设市至今。

孝义市北与汾阳毗邻,南与灵石相连,西与交口接壤,西北与中阳相靠,东南与介休相邻,是连接晋西和陕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孝义境内地势西高东低,矿产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其中,孝义核桃历史悠久,是全国产量最高的“核桃市”之一,被誉为“核桃之乡”。核桃木是中国北方家具中较为讲究的品种,核桃木纹理流畅,木质细腻,可雕成很细致的纹饰。且核桃木性温和,抚之亦有楠木之感,不易变形,在家具中堪称上品。由于盛a核桃木,孝义木雕家具传统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艺久技精 传承人向徒弟传承手工技艺

早在2 000年前,孝义已有木制家具生产,唐宋时家具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明清时期,孝义的木工艺人辈出,家具品种更加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工艺精湛,雕刻细腻,富丽华贵,有“家具之乡”的美誉。据《孝义县志》载,1921至1938年,仅孝义古城还有三义生、德和、德胜、德义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制作经销家具的木厂。

孝义的仿古木雕家具传统技艺及产品,有别于其他地区与门派的技艺和产品。家具产品有的简练、淳朴、凝重、圆浑,有的穰华、研秀,有的劲挺、柔婉,有的空灵、玲珑,有的典雅、清新,有的雄伟、厚拙。图案多达几百种,有山水花草、鸟兽鱼虫、古今人物、神话故事、书艺篆刻,还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二龙戏珠、五龙喷水等,多种多样的图案要求工艺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榫卯技艺、绘图技艺,更要有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法雕磨

孝义的仿古木雕家具在结构线条上,充分运用雕刻技术。传统家具的线脚无外乎平面、凸面、凹面,线条无非阳线和阴线,只用简单的线刻和浮雕技术便可以实现,但是在腿足、牙板、牙条等部位不同线脚的运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装饰效果,使家具整体更富韵律。

在实际操作中,机器雕刻可以通过精确的数据操作,让花纹的深浅、大小、凹凸等方面做得更为精准和统一,但是有些雕刻,如多层次透雕、不规则题材,还需要通过工匠的双手来赋予雕刻生命。机器雕刻与人工雕刻可以从落刀的线条、毛茬儿痕迹看出。不同于机器整齐划一的雕刻,手工雕刻总会留下“个人色彩”,而一些非对称的图案,例如人物、动物表情,都需要神态生动自然,而机器雕刻出来则显得呆板。此外,一些工艺复杂的雕刻工艺,需要多层雕刻手法重叠结合起来,例如多层浮雕、浮雕与圆雕结合等,只能通过手工来完成。

雕刻工艺,并非只需刻刀即成,还需要精湛的打磨工艺相辅相成。在行业中,素有“三分雕工七分磨工”的说法。家具的线、面需要通过打磨来最终定型,而雕刻的神韵更是要靠打磨来完美体现。在打磨过程中,雕刻的全部棱角、纹理、层次都要打磨到,雕板的毛茬儿、倒刺被打磨掉,露出最终的神韵。打磨要做到面面俱到、线线俱到,还要保证棱角分明,不能磨偏了、磨没了。可以说,打磨将赋予家具最终的生命。对于雕刻工艺而言,打磨的作用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打磨不到位或打磨过度,之前的辛苦自然会全部白费。

循序渐进

雕刻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孝义仿古木雕家具通过浮雕、透雕、圆雕、浅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种人物、动植物等图案花纹,井然有序,造型古朴,刀法浑厚,妙趣无穷。

浅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较浅的、简洁明快的线条。在雕刻技法上属于“阳刻”,其工艺性质与篆刻艺术中的“白文印”相同,具有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它具有工具少、操作方便、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设计不受规格制约等特色。适合于装饰大面积板面,如橱门板、屏风、挂屏、隔堂板、大型室内壁画等。

浮雕则是指花纹高于底面的一种雕刻形式,形成半立体的形象,在家具装饰中用得最多。浮雕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两者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可分为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等。《明清家具式样图鉴》中介绍,传统浮雕一般采用“三远法”(即平远、深远、高远)进行构图,适宜表现场面复杂的山水风景、楼台殿阁、街市等。浮雕的底子可处理为“平地”或“锦地”。其中,高浮雕是最薄、最浅的浮雕,又叫“薄肉雕”。典型的高浮雕是硬币上的图案,在治印和彩石(寿山石刻、青田石刻)雕中,这种很浅的浮雕叫“薄意”,许多家具上也有很浅的高浮雕装饰。

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单面雕,有的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为镂空花板。透雕又被称为“锼活”或“锼花”,主要用于家具的花牙板。根据《明清家具式样图鉴》介绍,其制作手法是将图案画在棉纸上,再贴在木板上,在图案的空白处打一个孔,将钢锯丝穿入,反复拉动,沿着图案的轮廓将空白处的木料“锼”走,这样做好的半成品还需要专门的匠师再进行刻画。雕花板子一般用于家具的牙板、围栏、环板、屏心、花板等部位。

圆雕是完全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各面均须雕出,一般无背景,有实在的面积,可以从四周围任何角度欣赏。仿古木雕家具的端头、柱头、腿足、底座等,有的用人物、动物、植物等图案的,采用的就是圆雕装饰。还有一种半圆雕的技法,用来表现带有背景的人物形象,其特点是主要形象用圆雕技法,次要形象和场景用浮雕或刻线来表现。

承传复兴

孝x自汉唐以后便成为“车骑缤纷,商贾麋至”的一方重镇,家具生产和销售自然兴旺。清代早期,孝义的家具生产仍延续明代风格。进入康熙雍正时期,家具融入了地域特征,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期间,传统的木雕家具被作为“四旧”的东西遭到破坏,而人们又追求时尚,喜爱沙发、茶几、高低柜、弹簧椅、席梦思床等新式家具,致使传统木雕家具断层断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仿古木雕家具在市场的份额剧减,孝义仿古木雕家具的制作出现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工厂流水作业,使传统手工技艺流失,一般艺人缺乏系统独立的操作能力;对老艺人重视不够,保护不力;并且由于学习这一门技术标准高、要求严、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仿古木雕家具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现如今市场上出现过度追求利润,精品意识缺乏,使仿古木雕家具的销售市场萎缩,为保护和传承孝义仿古木雕家具传统技艺,孝义市成立了孝义市邑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聘请老艺人,恢复传统制作技巧,从事木雕家具的生产与销售。该公司组建了木雕家具生产厂,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晋邑阁”商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研究、保护和传承。

延伸阅读

仿古木雕家具的保养方法

1.避免阳光直射。长时间日晒加上干燥的气候,会使仿古木雕家具的木质过于干燥,容易出现裂缝和局部褪色。

2.防止灰尘。仿古木雕家具上精美的雕花装饰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如果不能定期清洁除灰,细小缝隙中就容易积灰,不但影响它的美观,还会使它迅速“变老”。

3.保持滋润。仿古木雕家具的滋润不能靠水分来提供,也就是说不能用湿漉漉的抹布对仿古木雕家具进行简单地擦拭,而是应该选用专业的家具护理产品。

4.避免硬物划伤。打扫卫生时不要使清洁工具触及家具。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坚硬的金属制品或其他利器碰撞家具,以保护其表面不出现硬伤痕迹。

木雕刻的方法篇9

天水民居建筑方式、建筑材料受当地自然环境制约,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又与异族建筑方式相互交流、融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变革,逐渐形成其地域特色。民居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土墙,自然本色的木雕门窗,质地朴实、古朴典雅。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民居建筑的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秀美,极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民居木雕的载体与装饰类型

天水传统木雕装饰,除垂花门外,主要集中在檐口之下的装修上,由雀替、大小耍头、柱上铺做和柱间铺做以及铺做间花板组成。内檐装饰有碧纱橱、落地柜、神架等,美观而不繁琐花哨。天水传统建筑用木雕进行装饰非常普遍,几乎是可装饰的部位都有木雕的存在,它们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木构件和配件上,其雕刻分布广泛、题材丰富,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线雕和圆雕,雕刻手法全面。

1.檐下。天水民居中檐下有雕饰的部位主要有栱垫板、梁头、雀替等。栱垫板位于两攒斗栱之间,其上多采用透雕手法雕刻。常见图案有暗八仙、四季花、岁寒四友、博古、鸟兽等。梁头指挑尖梁头和抱头梁头,此部位多雕饰象鼻纹,两侧雕麻叶纹。雀替位于额枋与柱间,其上多为透雕手法雕刻,以牡丹缠枝、西蕃莲最为常见,也有透雕夔龙图案。

2.门。天水民居中的门根据划分空间的不同分为庭院入口的门和堂房入口的门两类。庭院入口的门根据样式不同又可分为屋宇式和柱廊式,天水屋宇式宅门木雕装饰较少,主要集中在门簪和罩板之上。柱廊式宅门主要集中在雀替、罩板之上,但柱廊式宅门在木雕装饰丰富程度上超过屋宇式宅门。

堂房入口的门为槅扇门,这是一种较空透的门,其门扇先用木条制成骨架,再由两根竖向边梃和四至六根横向抹头组成,将全扇分成槅扇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这三部分是木雕装饰最集中的部位。槅扇心民居中大多用条木做成空档。裙板上多为浮雕,雕有夔龙、蝙蝠、四季花及梅兰竹菊等题材。绦环板上浮雕纹样很多,有西蕃莲,缠枝花、拐子套花、四季花、岁寒四友、文房四宝、暗八仙、博古、石榴、寿桃、葡萄、双柿、戟、磬及人物故事等题材。

天水民居中垂花门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垂花门一般设在屋宇式宅门后的二道门。垂花门上的木雕十分讲究,主要出现在栱垫板、罩面枋和垂莲柱上。花罩雕刻多为采用浮雕手法,雕有蝙蝠捧寿、孔雀牡丹、松鹤鹿、麒麟、狮子和四季花等,也有少数雕刻圆形、八卦、太极和圆中玉兔等图案,或雕刻采用回纹、卍字、寿字等组成的万福万寿图案。垂莲柱采用圆雕手法,雕饰有莲花、夔龙、寿字、牡丹、寿桃、石榴、佛手等。柱形有方形和圆形,常见的是圆形垂柱常雕成形状含苞待放的莲花,方形垂柱多雕四季花卉。栱垫板上多采用透雕,雕有戟(吉)磬(庆)有余、五蝠捧寿、夔龙、博古、牡丹、莲花等。门额上多有匾额,如“笃庆锡光”“重规叠矩”“花衍积德”等,表达了院主人的理想愿望和人生追求。

3.窗。天水民居中窗户分别有支摘窗、槛窗。支摘窗分上下两段,窗扇为横长或正方形。槛窗与槅扇门相似,故又称槅扇窗。天水民居中窗户的主要装饰纹样为棂条纹,该纹样也称柳条式纹样,一般采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进行构图。常见的窗棂构图形式有冰裂纹、龟背锦、灯笼锦、步步锦、夹杆条、混合锦等。天水民居窗户的装饰总体简洁、合理,在棂条之间榫接时产生变化,组织构成各种图案,整体自然、简约、均衡,也与墙面产生“虚实”化的韵律感,做到了功能、结构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4.栏杆。栏杆的位置多处于木楼2层前檐廊,雕饰部位集中在华板和绦环板之上。如北宅子正厅楼木雕主要集中在华板上,每间栏板上共有5组团花,浮雕有牡丹、荷花及人物故事,木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无色彩装饰,显露木材质感。

5.匾额门联。匾额门联,是古秦州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匾额是天水古民居中庭堂门楣上常见的饰物,匾额题词和门联书法一般都是文坛、书法名人所为,属上乘之作。天水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人文荟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制匾额门联就成为这座古城民居装饰中一个奇特、高雅的文化载体。根据民居匾额的内容大体可分为:①光宗耀祖,如“副宪第”“太常第”“进士第”等;②宣扬伦理道德,如“慎厥修”“勤补拙”“俭养廉”等;③追求理想境界,如“世播清风”“贤象濂溪”“志德荣芳”等。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及价值取向,显示了院主人宣扬忠朴家风、激人上进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传统文化思想。门联,也是古秦州民居中常见的木雕题材,天水国学文人、饱识之士,皆借撰写对联以抒发人文情怀。木雕门联上下部位皆雕有莲花图案,表达院主人借物言志的精神追求。

二、木雕的雕刻技艺

浮雕是木雕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形式,如门窗、厅堂隔扇的绦环板、裙板、檐下额板等都比较适宜浮雕的装饰。浮雕就是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凸起,与浅雕相反,浅雕是在木版上雕刻出较浅的简洁明快的线条,其题材多见于山水、花鸟、人物等独幅作品。透雕又称镂空雕刻,是在木板上用钢丝锯条镂刻空洞,并施以平面雕刻的一种工艺技术,在木雕装饰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它能使人醒目地看雕刻的图案,视线不受障碍,玲珑剔透而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在隔扇门的隔心、绦环板、裙板、栏窗以及雀替部位的雕刻工艺中非常多见,并根据需要,各种手法相互交替运用,例如天水古民居中的垂花门木雕内容丰富,雕刻手法回转流畅,惟妙惟肖。这些雕刻,或透雕或浮雕或为垂柱圆雕,往往一座垂花门就是几种雕刻手法的集大成品。飞将巷9号院的二道垂花门为二柱柱廊式门楼,造型气宇轩昂,前后各有两个花蕾短柱垂下,正面垂柱间为“锦鸡牡丹”缠枝舒叶纹浮雕通间阑板,铺做两侧耳板为卷叶云纹,铺做之间花板为花鸟纹透雕。背面垂柱间为“五福捧寿”浮雕通间阑板,另外垂花门上还有大小锦鸡和花木透雕与刻有“渔”“樵”“耕”“读”四幅浮雕,手法细腻,细致耐看。

总体来看,天水民居木雕雕刻手法上简洁粗犷,又不失细密繁缛。民居木雕装饰均采用自然木质原色,与其他地区民居木雕色彩不同,突显出淡雅古朴的艺术格调。

三、木雕的题材内容与文化内涵阐释

民居建筑木雕装饰与建筑格局共同构成建筑的整体,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后,追求审美及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内容和形式,既达到了装饰的效果,又显现出一定群体的文化追求。天水古民居建筑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因素,除与其他地区一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内涵外,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1.对伏羲文化的崇拜是天水先民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天水地处中华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相传伏羲在天水的卦台山演绎八卦,而成就了华夏远古的文明。“阴阳太极”是伏羲对天下万物变化的概括总结,世间万物都有阴阳平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从而构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将表现宇宙意识的“八卦”、“太极”图案雕刻在大门门簪、槅扇门绦环板等明显部位,这是天水民居特有的而宝贵的文化现象,表达了羲皇故里先民对伏羲的崇敬之情。这是其他地区很少见到的。相传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阴阳太极,因此天水人对此情有独钟,“八卦”、“太极”图案自然而然成为天水民居木雕装饰中不可或缺的题材。最有代表性的如石作瑞故居1号院垂花门门簪为两枚雕艺古朴的太极图案,外衬两圈八瓣叶纹,虽不直接刻出“八卦”图案,但带有八卦意韵,具有四面八方的宇宙涵义;而石作瑞故居6号院(书房院)北厅房天棚饰八卦图案,表现了羲皇故里先民对人文始祖伏羲所创八卦的崇拜;自治巷61号院大门门簪为木雕先天八卦图案。院主人希望“八卦”图案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表现出天水人民对伏羲的敬仰。除此之外还有哈锐故居北主楼铺做层阑板上的太极八卦图案;自治巷某大门“太极”图案,都颇具自然意境。由此可见,天水传统民居木雕装饰表现“八卦”图案,实为羲皇故里特有的文化现象。

2.对龙图腾的喜爱是对伏羲文化崇拜的进一步印证

伏羲是人祖,伏羲形象始终和龙紧密相关。如战国楚帛书就有“故有龙雹戏(即伏羲),出自雷泽……”说法,再加《太平御览》引《帝系谱》说:“伏羲人头蛇身(即龙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此类记述包含着一条远古文化信息——即伏羲部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三皇五帝之中,也只有伏羲是人首蛇(龙)身的,其实质便是伏羲就是中华祖龙。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许多地方原始文化遗址都发现了龙文物。华夏先民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龙图腾始终是最显亮的旗帜。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一脉相承,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而龙也就成为中华文化内涵博大、最富有魅力的形象。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人们心中的吉祥之物。龙形图案在天水民居中大量出现,因为传说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境内,被誉为华夏龙宗,龙形图案成为天水人喜爱的图案。天水民居雕刻的“夔龙”图案随处可见,大多集中在屋门上额、楼檐、圆柱、雀替上,甚至在垂花门的垂柱上。例如在三星巷11号院垂花门垂柱上就有“蟠龙”图案。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本源文化,具有其精神实质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传统耕读文化的体现

天水民居木雕装饰通常在建筑比较突出的部位饰以人物雕刻,人物雕刻除在砚房背后66号院槅扇门上雕有“抱琴访友”“伯牙抚琴”“踏雪寻梅”等题材,较为罕见之外,出现比较多的是以“渔樵耕读”为主的题材,如三星巷25号垂花门上“耕”“读”浮雕图案,“三元及第”“忠信孝悌”等内容也往往含蓄而不直白表示孝道、仕进之意。天水人以耕读传家,人宗伏羲“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所以天水古民居中众多的大门门额和雕饰都表达耕读文化意念,表现出天水人耕读传家的传统和对儒家秩序文化的宣扬。渔樵耕读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4个比较重要的职业,很多也是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耕读,面对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意味。耕也是历朝历代君主治国兴邦的基础,“学而优则仕”仕进不仅是读书人的至终归宿,也是社会价值取向。传达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化目的。耕读文化与其说是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对入朝为官,得到统治者赏识的一种心理寄托或向往。

4.祈福与象征的寓意

木雕艺术因其来源于民间,是为满足最朴素的审美需求而引发的,因此,祈福内容占了很大比例,祈求合家幸福、人财两旺和健康长寿是各地人们普遍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人们借助木雕雕刻出自己想表现的事物、理想、追求与情趣。主要有以下四类:

木雕装饰中大量使用麒麟、蝙蝠、大象、鱼、鹿、喜鹊、仙鹤、公鸡、猴子、白鹭、羊等有着美好象征和吉祥寓意的装饰题材和内容,采用象征、谐音的手法,隐喻屋主人拥有的权势地位,寓意避凶趋吉,加官封爵,福禄安康的愿望。在三星巷一户院落西厢房的雀替上即为麒麟图案,寓意富贵吉祥。三星巷51号院铺作层阑板“双狮图”,用来象征人的权势和地位,也有镇宅辟邪之意。

天水民居中还有大量的以植物为题材的木雕装饰。植物为花卉果木,以隐喻、谐音、象征等手法来寓意君子具有的高尚品德气节如“岁寒四友”图案由松、竹、梅、兰构成,其中松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竹为清高有节、虚怀大度,梅为不惧严寒、凌寒飘香,兰为清婉素淡、贞洁幽美。“四君子”即梅、兰、竹、菊,象征四季,寓意有高尚情操。

以器物图案为题材的木雕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器物图案主要有八宝、四艺、古钱元宝、文房四宝等。八宝有佛八宝与道八宝之分。佛八宝为、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组成,这八种法器各有不同含义,用作装饰称为“八宝生辉”,在天水民居中除盘长以外,其他均不多见。道八宝在天水民居木雕中较为常见,也称作“暗八仙”,指道家八位仙人手中的法器,为芭蕉扇、宝剑、花篮、玉笛、葫芦、渔鼓、阴阳板、莲花,寓意吉祥如意,也有祝颂长寿之意。天水民居木雕题材中还运用古钱、元宝表达财富寓意和功成名就。木雕装饰中还有描绘“四艺”即琴、棋、书、画和“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的题材,表达书香雅阁、文人雅士的情怀。

天水传统木雕装饰中还有经过概括提炼的传统图案,运用连续、重复等手法重新排列组合在木雕上。回纹的寓意为福寿吉祥、深远绵长。万字文有吉祥、万福、万寿之意。常用的还有祥云纹、缠枝纹、雷纹、龟背纹、古钱纹、水竹纹等表达吉祥如意的寓意。木雕装饰中还有“寿”字、“福”字等直接用文字表达吉庆祥瑞之意。

天水民居木雕体现了天水地区典型的伏羲文化崇拜和审美追求,质朴、敦厚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木雕艺术作为天水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植根于天水民间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蕴含了天水的社会生活和人文观念。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木雕艺术的保护,还要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装饰中,将木雕艺术延续发扬。

(隋建明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昌荣.天水古代建筑[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 南喜涛.天水古民居[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 赵建强、张正生、张自立.天水民居[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4 天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水文史资料第十七辑——天水古韵[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

5 唐晓军.师彦灵.古代建筑——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木雕刻的方法篇10

砖雕

大佛殿正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幅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砖雕,南侧称为“西方圣境”,北侧称为“祗园演法”。砖雕为正方形,边长4.5米,均用“刻活”工艺将51块方砖表面磨光精雕细刻拼接而成,基本属于河州砖雕(临夏砖雕)工艺流派。两幅砖雕边缘装饰图案相似,上方用青砖雕刻筒瓦覆盖飞椽的屋檐,檐下雕饰三踩斗4攒,外层线子砖饰莲花花瓣纹勾边,里层四角雕刻卷草纹间以佛八宝图案作为装饰。中心砖表进行多层次雕刻,贴金描绘的装饰使画中人物错落有致,活灵活现。整幅作品内外呼应,浑然一体,宛如一刀刻成,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图2)

一、祗园演法砖雕(图3)

砖雕两侧对联 “佛日增辉,万善同归登彼岸;常转,十方瞻仰证菩提”,中间横批“入三摩地”。“ 三摩地”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画面中间释迦牟尼佛端坐须弥座之上,座前为左右胁侍文殊、普贤菩萨及帝释天、大梵天两位护法,座后站立侍佛弟子,佛像上方雕有贴金护法神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左右为脚踏祥云的无量诸天大众。须弥座下方达官显贵、善男信女躬身下跪、虔诚礼佛,画面富有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整幅砖雕既有怪石嶙峋、树木葱郁的田园风光;又有祥云缭绕、庄严肃穆的佛国圣境。形象刻画了佛祖释迦牟尼初传时,在摩揭陀国祗园精舍设坛弘法的佛本生故事。

二、西方圣境砖雕(图4)

南侧的砖雕名为“西方圣境”,对联“宝殿巍峨,无量人天咸敬仰;金身显涣,河沙凡圣共皈依。”横批“登极乐天”,祈愿佛徒死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画面亭台中央雕刻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左右胁侍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及侍佛弟子,亭台两侧有往生信徒聆听佛法,台前仙鹤翩翩起舞。砖雕上方宝树林立,左雕佛塔,右刻楼阁,香烟飘渺,飞天环绕。砖雕下方画面最具特色,不但展现了西方圣境中的七宝莲池,而且用莲花中端坐的婴儿来突出《观无量寿经》中佛教徒对佛教信仰,及修善断恶的程度而产生的“九品莲花、三品九级”的往生观念。整幅砖雕用生动的画面和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庄严、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西方净土世界。

木雕

在清代,全国普遍崇尚建筑上繁琐的装饰,其形式主要有木雕、砖雕、彩画等,其中以木雕最具特色。木雕多以吉祥纹样、珍禽瑞兽、宗教图案等为题材。大佛殿木雕主要集中在斗上的花牵、梁枋、门窗扇等处。

一、檐下木雕

斗做法常常是判断一座建筑建造年代与风格特点最重要的依据,大佛殿一、二斗基本已从斗发展演变为花牵,称为“花牵代”,玲珑剔透的花牵成为建筑特色最鲜明的特征之一。额枋正面以浮雕形式雕刻吉祥云头,花牵全部雕刻卷草纹饰,斗之间雕刻有生动传神的佛教瑞兽狮子、麒麟、狻猊、天马等,构思巧妙、活灵活现。(见图5、图6木雕纹饰及瑞兽)

二、扇――吉祥图案木雕

大佛殿二层其他窗棂扇多以浮雕和镂雕相结合。内容有彰显皇家气派的龙凤呈祥(图7)、凤鸣朝阳(图8),有寓意吉祥的一鹭连科(图9)、富贵吉祥(图10),还有体现浓郁佛教氛围的文字雕刻(图11)。其构思巧妙、内涵深刻,充分体现出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的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扇――观世音菩萨救八难木雕

大佛殿二层西正间扇裙板雕刻有“观世音菩萨救八难”图案。《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因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能救世间苦,解三灾、救八难,现选其中比较典型的几幅加以介绍。(图12救八难木雕整体)

(一)大水难(图13)

画面一人站在大海当中,双手抱拳作揖,半空中祥云缭绕,观世音菩萨坐于莲台之上,身后背光浮现,突出表现了观世音菩萨受感应于危难关头救人于大海落水之际的慈悲形象。

(二)刀兵难(图14)

画面左侧一头戴乌纱官吏坐在方形府案之后,身旁站立一小吏,案前跪一双手被缚的犯人,旁边刽子手双手举起的兵刃断为三节。此幅雕刻没有菩萨出现,只是在犯人面前雕刻两朵祥云用来替代菩萨化身,其中兵刃折断可谓点睛之笔,意蕴深远。

(三)劫贼难(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