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装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2:17:12

木雕装饰

木雕装饰范文篇1

关键词:传统建筑;木雕;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

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1.2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1.2.1碧纱橱,隔断墙

这些木构架的制作经过历史积累形成一整套做法,它们均有可以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空间布置,或者全部拆除。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

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1.2.2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

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

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1.2.3天花、藻井

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如:故宫乐寿堂。

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1.3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

雀替的两面均有术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术雕工艺品。

2木雕装饰内容与寓意

传统建筑装饰以三雕(术雕、砖雕、石雕)著称,而木雕艺术无论数量及质量都居首位。木雕经宋、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至民国时逐步衰弱。

建筑构件上木雕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物化形式,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2.1审美

中华文明是5000年没有间断的文明,深深地渗透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之中,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态源自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神秘天国,成为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建筑木雕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了崇尚永恒之美的审美观念。

2.2教化

传统建筑术雕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教化作用是明显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曲皆被赋予文化内涵,艺术纳入儒文化系统中,表现手法含蓄而不直白。如: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连中三元、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分别表示孝道、仁和、进仕、吉祥之意。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2.3析福

传统建筑木雕中祈福内容占很大比例。如: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等,特点是含蓄委婉,常采取象征、谐音等手法。

2.3.1象征

龙、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图案常见于规格较高的建筑。狮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梅兰竹菊象征气节,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品格坚贞。此外还有“榴开百子”、“松鹤延年”等等。

2.3.2谐音

鱼与“余”,荷与“和”,瓶与“平”,蝙与“福”,鹿与“禄”谐音,可以通过木雕来表达寓意。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枣与桂圆组成“早生贵子”,芙蓉谐音“富荣”,与牡丹组合为“荣华富贵”,蝙蝠与“福”、“富”谐音,其图案最为常见,寓意为“福从天降”,与鹿组合为“福禄双全”。

2.4风情

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大量以反映乡土生活为题材的装饰雕刻,有渔樵耕牧、山水风光、琴棋书画、城廓田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赞美。还有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情节,寓意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2.5图案的模式化

木雕装饰常用的图案,随着年代的积淀、建筑形式和审美情趣的定型逐渐被概括提炼而模式化。如:竖琴、棋盘、画卷形成统一的格式图案,八仙的形象被简化为葫芦、花篮、宝剑等8件器物。

3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其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得民众的喜爱,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和应用,是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3.1木雕艺术进入现代居室

雕花板、格扇雕饰等艺术作品与现代居室空间融为一体。楼梯栏杆、壁挂、木隔断、窗帘盒、博古架都可以做术雕装饰。传统木雕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选择空间,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品味。在现代居室里装饰传统木雕艺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风韵。

3.2木雕艺术进入公共场所

现在已有很多的宾馆饭店、车站礼堂等大型公共场所大量采用传统木雕艺术作为装饰,如:屏风、雕花板、门饰、回廊、画框等等,其装饰效果魅力十足。

在现在的公共场所,从天花板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用木雕艺术来作装饰,能够产生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3木雕艺术进入新空间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木雕艺术还会进入新的空间。人们呼唤着传统艺术的回归,期盼着木雕艺术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利用。这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更是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必然需求。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材料相结合,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装饰天地。比如:不锈钢、荧光材料、塑胶材料等等,必将把传统木雕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木雕装饰范文篇2

关键词:传统建筑;木雕;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

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1.2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1.2.1碧纱橱,隔断墙

这些木构架的制作经过历史积累形成一整套做法,它们均有可以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空间布置,或者全部拆除。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

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1.2.2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

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

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1.2.3天花、藻井

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如:故宫乐寿堂。公务员之家

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1.3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

雀替的两面均有术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术雕工艺品。

2木雕装饰内容与寓意

传统建筑装饰以三雕(术雕、砖雕、石雕)著称,而木雕艺术无论数量及质量都居首位。木雕经宋、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至民国时逐步衰弱。

建筑构件上木雕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物化形式,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2.1审美

中华文明是5000年没有间断的文明,深深地渗透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之中,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态源自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神秘天国,成为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建筑木雕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了崇尚永恒之美的审美观念。

2.2教化

传统建筑术雕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教化作用是明显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曲皆被赋予文化内涵,艺术纳入儒文化系统中,表现手法含蓄而不直白。如: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连中三元、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分别表示孝道、仁和、进仕、吉祥之意。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2.3析福

传统建筑木雕中祈福内容占很大比例。如: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等,特点是含蓄委婉,常采取象征、谐音等手法。

2.3.1象征

龙、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图案常见于规格较高的建筑。狮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梅兰竹菊象征气节,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品格坚贞。此外还有“榴开百子”、“松鹤延年”等等。

2.3.2谐音

鱼与“余”,荷与“和”,瓶与“平”,蝙与“福”,鹿与“禄”谐音,可以通过木雕来表达寓意。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枣与桂圆组成“早生贵子”,芙蓉谐音“富荣”,与牡丹组合为“荣华富贵”,蝙蝠与“福”、“富”谐音,其图案最为常见,寓意为“福从天降”,与鹿组合为“福禄双全”。

2.4风情

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大量以反映乡土生活为题材的装饰雕刻,有渔樵耕牧、山水风光、琴棋书画、城廓田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赞美。还有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情节,寓意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2.5图案的模式化

木雕装饰常用的图案,随着年代的积淀、建筑形式和审美情趣的定型逐渐被概括提炼而模式化。如:竖琴、棋盘、画卷形成统一的格式图案,八仙的形象被简化为葫芦、花篮、宝剑等8件器物。

3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其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得民众的喜爱,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和应用,是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3.1木雕艺术进入现代居室

雕花板、格扇雕饰等艺术作品与现代居室空间融为一体。楼梯栏杆、壁挂、木隔断、窗帘盒、博古架都可以做术雕装饰。传统木雕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选择空间,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品味。在现代居室里装饰传统木雕艺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风韵。

3.2木雕艺术进入公共场所

现在已有很多的宾馆饭店、车站礼堂等大型公共场所大量采用传统木雕艺术作为装饰,如:屏风、雕花板、门饰、回廊、画框等等,其装饰效果魅力十足。

在现在的公共场所,从天花板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用木雕艺术来作装饰,能够产生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3木雕艺术进入新空间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木雕艺术还会进入新的空间。人们呼唤着传统艺术的回归,期盼着木雕艺术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利用。这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更是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必然需求。

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材料相结合,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装饰天地。比如:不锈钢、荧光材料、塑胶材料等等,必将把传统木雕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木雕装饰范文篇3

关键词:雕刻;寓意;装饰艺术

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与雄奇秀美的太行山水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晋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晋城古建筑遗存丰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有5490余处,近20000座,其中宋金时期的木构件建筑达到46座,享有“古建筑博物馆”的美称。明清时期,晋城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达到顶峰,建筑美轮美奂,装饰繁盛至极,木雕装饰使古建筑呈现出了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韵味。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种类多样,有裙板、雀替、额枋、荷叶墩、花牙子、斗拱等。其雕刻之精美,内容之丰富,寓意之深刻,技法之精湛,为现代人所震撼。

一、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雕刻技法

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雕刻工艺精湛,常见的雕刻技法有线雕、剔雕、浮雕、圆雕、镂雕等。工匠们将这些雕刻技法混合运用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产生了逼真的艺术效果。线雕即线刻,是在木板上用线描凹刻来表现图案的雕刻技法,以刀刃雕压花纹,线条清晰明快,加工技艺简单,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常用雕刻装饰的建筑构件有匾额、楹联、麻叶头、栏板等。剔雕是对材料进行单面雕刻,将图案以外的地方进行较深的剔挖,让图案凸起以增强其立体效果。剔雕善于表现凹凸不平、层层叠叠的立体形象,画面内容生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常用于雀替、额枋、斗拱等建筑构件的装饰。浮雕是在木板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凸显出来,使它高于周围的平面,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艺术形式,利用透视等绘画方法来表现立体空间。根据图案造型的深浅程度,浮雕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常用于装饰裙板、栏板、走马板、天花板等建筑构件,高浮雕常用于装饰雀替、额枋、荷叶墩等建筑构件。圆雕又称立体雕,是通过全方位雕刻,将图案立体呈现在构件上的表现手法。圆雕的特点是雕刻精细、面面俱到、生动传神,艺术感染力极强,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欣赏木雕构件。这种雕刻手法常用于斗拱、垂柱等构件的装饰。透雕通常被称为镂空雕,将图案周围不需要的地方镂空,多角度地对图案进行雕凿,可单面雕刻也可双面雕刻,使建筑构件呈现出通透的视觉效果和立体的画面层次感,这样木雕会更有层次、更加生动且表现力更强,观者的视线在木雕镂空处来回交替,增强了木雕的艺术韵味。建筑中多用于花牙子、雀替、栏板、额枋等构件的装饰。

二、古建筑木雕装饰的构件类型

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构件类型丰富,主要体现在裙板、雀替、额枋、荷叶墩、斗拱等建筑构件的装饰上。这些构件分布在建筑的视觉中心位置,既发挥了使用功能又起到了装饰效果。木雕构件可以说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载体,已经和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裙板

裙板是古建筑隔扇门的构件,属于小木作装修部分,位于隔扇门的下部。裙板装饰多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手法,表面的雕刻内容多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裙板与隔心相互对应,一虚一实,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二)雀替

雀替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位于柱子和额枋的相交处,作用是承托额枋,提高柱头枋木的抗剪能力。明清时期的木雕雀替雕工细腻、繁缛华丽,多采用剔雕和镂雕相结合的雕刻手法,图案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是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额枋

额枋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是联系两檐柱之间的横木,上承平板枋。明清时期额枋的用材较大,超出了平板枋的厚度,这也成为明清建筑的典型特点。因其体量较大,雕刻内容比较丰富,采用多技法混合雕刻,将珍禽瑞兽、奇花异草、文房四宝、戏曲人物等题材集于一体,艺术价值极高。

(四)荷叶墩

荷叶墩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位于平板枋之上、两柱之间的中心位置,上承枋木。荷叶墩的装饰有多种形式,有的是一片荷叶的形式,荷叶翻卷,叶脉清晰,造型优美;有的则是外形轮廓为荷叶状的长形木墩,正面雕刻有精美的图案。

(五)斗拱

斗拱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是古建筑重要的承重构件,位于建筑的柱头、补间和转角的位置。斗拱到明清时期装饰逐渐变多,各个拱件雕刻繁复,有龙纹、象纹、凤凰纹、花卉纹、卷草纹等,采用浮雕、剔雕、圆雕等技法,成为古建筑装饰最重要的构件。

三、古建筑木雕装饰的寓意手法

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寓意手法多样,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即形意手法、教化手法、谐音手法。古建筑构件通过丰富的雕刻内容、不同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美好的象征寓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了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魅力。

(一)形意手法

形意手法即通过雕刻形象的象征寓意来表达延伸意义的手法。如松树、仙鹤象征着健康长寿,葡萄、松鼠象征着子孙兴旺,凤凰、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利用这些内容的组合,采用形意表现的手法,能够突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清代“凤穿牡丹”雀替为一对,左右对称。每块均为长64厘米,宽22厘米,厚16厘米的长方形木头,单面雕刻,图案相同,剔雕的层次丰富,镂雕的形象生动,浮雕的细节精美。牡丹花以整枝形象进行雕刻,花瓣自然舒展、层层叠叠,枝叶流畅穿插、脉络清晰。花枝从侧下方的寿石后面伸出,向左右两端延伸,一端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朵饱满,花头朝下,花瓣卷曲,层次分明,正侧面不同角度的花瓣造型各异,将花朵盛开压弯花枝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另一端是一朵花苞,花瓣层层包裹,含苞欲放,与开放的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凤凰采用镂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全方位的刻画使其羽毛层次感强,姿态栩栩如生。雀替中间雕刻了一只凤凰,展翅飞翔于牡丹花的上方,它回首望向盛开的牡丹花,在下方还有两只小一些的凤凰,从牡丹花的枝蔓间探出身体遥遥相望。整个雕刻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将凤凰在牡丹花丛中嬉戏的场景雕刻得活灵活现,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山海经》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又是“德”之化身。《诗经》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爱止。”以凤和凰相偕而飞,喻夫妻和好恩爱。牡丹是百花之王,也被人称作富贵之花。唐代诗人皮日休在《牡丹》诗中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宋代文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提到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因此,凤凰和牡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图案纹样。“凤穿牡丹”图案纹样表达了人们祈盼生活富贵吉祥、婚姻幸福美满的寓意。

(二)教化手法

即通过雕刻人文轶事达到规范道德、教育民众的作用。如孔子、孟子的经典语句传递了儒家思想,二十四孝故事传递了孝道伦理,戏曲故事传递了社会百态。将文字、故事、人物通过木雕的形式装饰在建筑木构件上,可以达到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的效果。清代的“孝感动天”裙板,高66厘米,宽45厘米,厚3厘米。画面中一头大象位于人的前方,呈回头观望姿势,舜的形象为农夫打扮,头戴草帽,左手持农具,右臂向前伸,好似在对大象的帮助表示感谢。画面虽然只是描写了大象帮助舜耕地后的场景,但让观者感受到了孝的力量。清代的“鹿乳奉亲”裙板,高66厘米,宽45厘米,厚3厘米。画面中一人是身穿铠甲手持弓箭的猎人,另外一人是头戴鹿角身披鹿皮的少年。身穿鹿皮的少年正抬头和猎人说话,猎人则呈现左腿弓,右腿伸,右手拿弓,左手拉弦的姿势,虽然弓和箭都残缺不存,但张弓搭箭的姿势被刻画得非常生动。整幅画面将少年险些被射杀的惊险瞬间刻画了出来,更加体现出孝心的可贵。“孝感动天”“鹿乳奉亲”两块裙板均采用浮雕手法,图案内容出自二十四孝故事。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工匠对二十四孝故事内容进行了艺术提炼,以浮雕的手法雕刻于裙板之上,构图严谨、疏密有序,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相结合,使画面产生秩序感。作品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远景、中景和近景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人物的安排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让人一目了然。正所谓“成教化,助人伦”,人们通过图画的形式,讲述了古人行孝的事迹,发挥了社会道德的规范作用,具有很好的教化意义。

(三)谐音手法

即通过物象名称的谐音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祝愿。如: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马和猴子寓意着马上封侯。这类木雕图案正是利用了谐音组合,将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与抽象词语进行了巧妙的移植转换,以达到理想的寓意传达效果。清代的“喜禄封侯”荷叶墩,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3厘米。运用镂空雕、高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了鹿、猴子、喜鹊、蜂巢、树木、山石等物象,布局合理,主次有序。山石雕刻在画面的最下方,画面正中的梅花鹿正林中信步前行,鹿的左前腿前伸,右前腿弯曲回收,蓦然回首望向身后飞来的喜鹊,喜鹊姿态优美,从天而降,双翅展开,雀首抬起,雀喙微张,身体弯曲,雀尾朝上。鹿的背上骑着一只猴子,猴子的一只手抓着鹿,一只手挠着头,抬头望向身后树枝上的蜂巢。树木的枝条流畅,简简单单的两棵树,却达到了“双木成林”的效果。三只动物的眼神被刻画得明亮传神,动作姿态灵动自然,整个画面无丝毫违和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福气、官禄、长寿、喜庆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这里“鹿”与“禄”同音,猴子的“猴”与侯爵“侯”是谐音,蜂窝的“蜂”与册封的“封”同音,喜鹊的“喜”正是“喜庆”的“喜”。蜂窝高高地悬挂在树梢,寓意着来自上方的册封,喜鹊从天而降,寓意着喜从天降,鹿和猴子寓意着官禄和爵位。将这几种动物组合在一起,表达出了人们对高官厚禄的美好期盼。

四、结语

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是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代表之作,其题材广泛,技法多样,寓意深刻。古代匠人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将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雕琢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反映出晋城明清时期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木雕装饰艺术已经成为晋城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彰显了晋城地域性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社会、建筑装饰、图案纹样、雕刻技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参考文献

[1](汉)刘向,刘歆.彩图全解山海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杨平.明清晋商会馆建筑的木雕装饰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4):108-109.

木雕装饰范文篇4

[关键词]木雕艺术;建筑装饰;运用;雕刻装饰;美化

纵观世界各国的建筑发展史及建筑特色,中国古代建筑以其鲜明的、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自成一体。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装饰工艺主要以“三雕”,即木雕、石雕、砖雕为主。这些古代建筑装饰中的雕刻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岁月的积淀和洗礼,日趋丰富、精湛、成熟,为后人传承发展、研究学习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艺术财富和学习资源。以木质构建或是以木雕形式存在于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较为常见,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商贾官宦的居所院落,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木雕艺术的踪迹。

一、木雕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唐代时木雕工艺日趋完美。两宋时期,已开始用组织细密的木材进行雕刻,这使木雕作品更加有利于保存并一代一代流传。元明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一些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出现,这使木雕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是木雕艺术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木雕名家及优秀作品。

二、木雕艺术的四大主要流派

木雕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木雕分布较广,由于各地民俗、文化及资源条件等不同,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中国木雕最为著名的有浙江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浙江东阳木雕为四大木雕之首,常以浮雕技法为主,采用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鸟瞰式等构图,布局充实丰满,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乐清黄杨木雕,因用黄杨木为原材料进行雕刻而得名。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在技法上以圆雕为主,镂雕、深浅浮雕也多见。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在我国宋朝时就已盛行,主要以樟木为雕刻材料。花鸟鱼虫、人物景观、飞禽走兽都可作为雕刻题材。雕刻方法多样,尤其以多层次的镂雕最为见长。以前常作为庙宇、祠堂、华厅的建筑装饰,富有立体感,外表贴金,典雅富丽。福建龙眼木雕盛产于福州、厦门、漳州等地。龙眼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特别是其根部,奇形怪状,为雕刻之良才。雕刻手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透雕等。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老翁、达摩、花卉、草虫、仙鹤等。雕刻人物或坐或立,神态迥异,动作丰富。

三、木雕艺术的装饰特点

人们常说量体裁衣,装饰也同此理。就如什么样的建筑物要选用或匹配什么样的装饰风格,达成什么样的装饰效果,都需进行一番细细的考量。中国古代建筑物,不论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平民百姓的陋室,它们的装饰纹样都与各自的生活习俗、社会地位、审美情趣、信仰理念等息息相关。可以说透过建筑装饰,我们能看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特点。

(一)木雕艺术在古代装饰中的运用较为广泛

除了宫殿、庙宇、寺观等建筑物的装饰外,一些普通民居大院的屋顶、檐宇、台基、木柱、门窗挂落、室内的陈设及家具摆件,甚至小到梳妆器物的装饰上也常会见到木雕艺术的呈现。

(二)木雕艺术在雕饰题材的选取上内容较为大众化

虽然木雕装饰形式和手法各异,但其所选用的装饰内容较为大众化,大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如:以人物为主的雕刻(历史故事、福禄寿三星等);以动物为主的雕刻(麒麟、龙、凤等祥禽瑞兽);以植物为主的雕刻(梅、兰、荷花、葡萄等);以几何图案为主的雕刻(抽象出来的云纹、缠枝莲等),以此表达人们的美好寄托和希望。或是以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等为主的图案,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

(三)建筑装饰中的木雕雕刻技法趋向立体化

木雕手法主要以圆雕、浮雕、透雕等为主。通过这些雕刻手法的运用,能更加发挥木材本身纹理、硬度等方面的特质,能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对形态造型进行细致的雕琢,增强材料的立体感、趣味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装饰效果。

(四)木雕艺术在建筑装饰中更注重牢固性与审美感的协调统一

建筑物的最大功用是为人们提供居住或休养娱乐的场所,其首要特性是牢固性、安全性。木雕工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不仅仅在于要发挥其为建筑锦上添花的艺术魅力,更要注重其与建筑协调统一的实用性功能,使建筑融牢固与美学为一体。

四、木雕艺术在古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俗文化,这使得不同民族及地区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风格。山西简称“晋”,历史上,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晋中地区,晋商云集且富甲一方。他们修建的民居大院,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不仅建筑规模恢宏大气、雄伟庄重,其建筑装饰也是精巧华美、极其考究,令人叹为观止。从我国古代的众多建筑物中不难发现,古代建筑上的木雕工艺在各建筑不同构件上有不同的展现形式。如梁柱、斗拱上的木雕工艺较为简略,纹样疏朗、粗犷大气;而檐下、雀替、挂落、门窗等处的雕刻则较为复杂,纹饰与雕工较为细密精致。下面以挂落为例进行分析。挂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额枋下的一种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具有很强的装饰功能。乔家大院门楼挂落构件结构形式丰富、造型生动传神、表现手法独特,通过能工巧匠的手艺与物质载体的完美结合,达到了近乎极致的装饰效果。乔家大院几乎每个院落都有雕刻着葡萄的木雕挂落(葡萄因其含籽粒较多,且通常是果实成串累积在一起,寓意为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另一层面也寓意乔家生意上硕果累累、一本万利等)。如大夫第积翠门楼挂落、中宪第静怡门楼挂落等,这些挂落上的葡萄形象十分生动、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以中宪第静怡门楼挂落上雕刻的葡萄百子为例,其整体使用了透通雕的表现手法,大面积使用的是深浮雕,少数几处枝蔓与周围背景结合用的是透雕手法。葡萄是在旁边叶子和枝干的表面上进行深入雕刻,而每粒葡萄又是在每串葡萄的整体造型之内使用浅浮雕的手法进行雕刻,更加凸显了葡萄的立体感形态,使得整个挂落上的葡萄层次丰富,厚重感很强,足见匠人手艺之高超精湛。

五、木雕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李约瑟曾经说过:“对自然谦恭的情调和崇高的诗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木雕工艺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首先要考虑的是时代的变迁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下人们在对居室进行装修时,常会遇到诸如欧式、中式、简约、仿古等专业词语。这其中的中式、仿古,就是要在现代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居住环境中融入一些较为古朴的装饰风格或装饰物。比如木雕家具,就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风格的物件。其独特的雕刻工艺及图案、风格、韵味,承载的是文化、艺术、历史,体现的是一个装修者的审美情趣、个人品位。可以说,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将木雕艺术融入现代建筑装饰中,不仅可以打造出一个极具艺术气息的现代空间,还能更多地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特别是在当今的一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很多方面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比如上海九间堂的景观设计中,对木雕、石雕、花墙等传统中式风格元素进行了灵活演变和继承,使古现代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六、结语

木雕艺术是融智慧、思想、审美、技艺为一体的珍贵传统工艺。它作为一种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装饰手段,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对建筑起到美化作用,为建筑锦上添花,甚至能为建筑注入鲜活的生命和不朽的灵魂。中国艺术自古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表达一种“物我合一”的人生态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需要我们透过雕刻装饰,用心揣摩、认真体会,并深刻领悟。

参考文献:

[1]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贾海洋.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D].太原:山西大学,2006.

[3]郑崴.乔家大院挂落木雕浅析[J].艺海,2016(11).

[4]杜文飞.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6).

木雕装饰范文篇5

关键词:木雕传统工艺;现念;综合运用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中,通常就是以木质材料为主,并且人们为了让传统的建筑结构体系呈现出一定因素的美感,就需要在木质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雕刻,从而让人们的实际精神生活得以满足,并充分地体现出建筑木雕工艺美感;并且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这让木雕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前提下,融入了全新的思想艺术与理念,并通过扬长避短的形式,将其进行融会贯通,使其逐渐形成符合时展需求的木雕工艺。

一、木雕传统工艺的价值

(一)审美价值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这让人们的实际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变得更加健全,这让人们不再只是拥有对物质方面的需求,人们还需要对精神方面加以重视。对于建筑房屋的需求人们也不再只是追求质量,而是还需要其体现出一种美感,所以这就让人们开始不断将建筑材料中的石头变成木头,而现如今则是钢筋混凝土,将人们所喜爱的自然景物刻画在各种建筑物和家具上。木雕工艺主要体现出的是一种美感,这让其反映出了人们的审美,其拥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发展到现代时,由于现代材料并不具备亲和力,从而造成很多人都不喜欢。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让人们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更加趋向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这种状况下,让木雕工艺中独特的审美价值有效地得到了人们青睐[1]。木雕工艺也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不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拥有不同的装饰效果,因此木雕工艺逐渐成为一种既实用又满足人们实际精神需求的艺术。

(二)祈福价值

古往今来,人们逐渐在各种建筑物和家具上进行雕刻,其最初所刻画的就是人们所喜欢的自然景物,但伴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这让人们逐渐将自身的美好愿望融入木雕工艺中,从而体现出人们对生活和他人的祝愿,也逐渐反映出木雕工艺的祝福价值。例如,在家具和黄粱上,刻画一些葫芦或祝福图案,这样就充分地显示出平安和幸福的含义,在现代设计当中,这种祈福的主要价值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在现代室内装饰当中,也不会缺少各种具有祝福含义的木雕。

二、现代木雕工艺理念的特点

(一)奇思妙想与批量生产相结合

在传统木雕装饰工艺实际发展当中,其主要就是利用手工生产的方法,来加工其中的装饰产品,这不仅需要融入设计师的实际风格,其中还有着一定的划时代意义。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能够利用相关科学技术来进行批量生产,如此方可有效地让人们的工作强度得到降低,使得社会经济逐渐得到飞速发展[2]。但是这种批量生产的方法并不会一味模仿,这种方式会对实际的木雕工艺产品进行有效的设计,需要在其中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

(二)现念大多数为抽象风格

在我国传统木雕装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主要就是利用客观的事物体现出其中的艺术美感,但伴随着社会的飞快进步,这让人们逐渐对美的认识变得越来越广泛,所以在现代的木雕传统工艺当中,人们逐渐将归属划分为很多个流派,这就需要利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有效地分析好一些客观的事物美感,并将其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得现代装饰艺术能够实现时代性。

(三)现代风格为多元无序

传统的木雕工艺通常都建立在具体流派支撑的基础上,一元有序,而由于现代的木雕工艺受到多元性的影响,这让多种思想与流派达到多元共生的目的,设计时也会从单一的流派,逐渐向着多个流派理念去继承,这就需要现代木雕工艺在形式上要对传统工艺产生一种颠覆性,让其更加难以捉摸[3]。同时在具体的内容方面,在过去一般单一流派都有着固定的顺序,而借助多个流派,特别是从理念上借鉴也最终造成现代木雕工艺内容变得无序。

三、木雕传统工艺与现念的综合应用

(一)现代木雕艺术大型建筑

这是系统性的工程,几乎都是在设计建筑的初始阶段对适合传统木雕工艺的空间结构和分割的合理性给予有效的考虑。在我国的木雕工艺中有着三大体系,其中潮州木雕工艺是由地产而得名,主要用在了建筑的装饰当中,比如门窗、桌子、柜子等,雕刻的手法则有圆雕、浮雕和通雕等,而通雕则需要将各种雕刻方法融合在一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其能够表现出更加多层次且复杂的内容[4]。黄杨木雕则通常都是以材质而闻名,这让黄杨木的色泽变得更加光润,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能够适合精雕细刻。然而东阳木雕则是以产地而出名,东阳木雕的实际品种繁多,主要被应用在实际的建筑装修中,其主要的技法有圆雕、浅浮雕和透雕等,这就需要积极开拓和传承各家流派的木雕工艺。

(二)点缀型木雕装饰

点缀型方法通常在茶楼和一些中小型饭店以及商铺的装修装饰中应用。点缀型木雕的主要含义就是选择性局部运用,其是与其他样式结合型的锦上添花,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讲究十分得体,比如室内梁柱顶部可用木雕工艺装修装饰,横梁使用木雕进行装点,而大厅在进行分割过程中可以应用通透的落地隔扇。另外,木雕工艺窗栏除了需要装饰门窗,还需要将其作为吊顶的装饰,灯光会从花格射下来,让其变得非常有情调,使用点缀型木雕工艺装修装饰,其与现代风格出现了强烈的对比,以此来凸显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魅力。

(三)纯粹木雕工艺陈设作品

在我国经济快速腾飞的今天,公众的购买力不断得到提高,这让纯木雕工艺品和小件的木雕工艺品收藏陈设也进入普通家庭,在书架和案头摆放一两件黄杨木圆雕,不时去把玩,这会变得非常有情调,在白皙的墙面上悬挂几件自己喜欢的木雕艺术品,在顶部配置射灯,使家居更温馨,更有氛围。(四)在现代隔断中应用木雕工艺在现代木雕工艺装饰当中可以有效地利用木雕作为隔断,其大多数都是作为屏风、窗扇或背景墙而出现的。人们对传统木雕工艺有着一定独特的情节,再加上木雕本身就有着非常专业的技术和十分丰富的内涵,这让传统木雕工艺在现代室内装修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5]。而酒店和餐厅还可以利用屏风作为隔断,结合餐厅中不同的区域来选择不同的屏风作为隔断,从而让各区域都能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五)现代建筑室内天花中的应用

建筑室内天花已逐渐成为建筑室内装饰的精华,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室内木构顶部主要有天花和藻井两种方式。其中的天花有井口天花以及海墁天花两种。而藻井的种类较多,有覆斗式藻井、斗四式藻井、斗八式藻井和小斗八式藻井等,这让天花和藻井的不同造型成了我国室内设计中木雕艺术结合彩绘艺术的最佳体现[6]。例如,我国无锡灵山的一座现代化佛教建筑,其被称为东方的“卢浮宫”,辉煌而宏伟,但人们却较少发现其中的亮点,即利用木雕工艺而形成的天花。天花是一个圆形的穹顶,主要就是利用浮雕将大部分量化花瓣进行层层叠加来完成的,而位于每一层的莲花花瓣有雕刻着不同的花卉,这样整个天花式的穹顶呈现出了庄严而又华丽的效果。

四、结束语

传统的木雕工艺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雕工艺古往今来都在建筑室内的装修装饰当中被广泛应用。而若想综合性地应用木雕传统工艺与现念,就需要从现代木雕艺术大型建筑、点缀型木雕装饰、纯粹木雕工艺陈设作品、在现代隔断中应用木雕工艺、现代建筑室内天花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考虑,如此方可让传统的木雕工艺在现代室内装修装饰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让我国传统的木雕工艺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园梦.传统木雕艺术在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雅安芦山木雕艺术为例[J].明日风尚,2019(13):153.

[2]黄智清.木雕传统工艺与现念的综合运用分析[J].天工,2019(01):90.

[3]汪煜婷,汪长川.传统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4):177.

[4]苏艳炜,沈华杰,吴章康,梁艳君.滇西北传统木雕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02.

[5]胥馨文.传统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家,2018(12):54.

木雕装饰范文篇6

关键词:木雕花板传统文化内容题材

在中华民族光辉璀璨的文明史上,木雕工艺是历史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中华民族的木雕艺术具有丰厚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谓雕工精湛、主题鲜明,使人看了惊叹不已,赞不绝口。木雕工艺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绝,早已享誉海内外。

传统木雕花板的图案有着丰富的内涵,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人们通过这些雕刻图案表达对美满婚姻、子孙繁衍、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万事如意的祝愿和希冀。

传统木雕花板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国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体现出中华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内容既有反映中华民族道德进步思想,又有一定历史、阶级和社会局限的道德旧识。传统支配人们的习惯,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一个民族观念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已经深深融入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传统木雕艺术再现生活的本质,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来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们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警醒和陶冶,同时又能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

一、传统的木雕花板

传统木雕花板是生长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艺术样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和家具制造中,俗称木雕花板。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在选择材料,确定内容,进行构图时,都立足于从装饰角度来确定题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风格,体现出中式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

木雕花板用在装饰上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门窗、裙板、雀替、挂落、梁坊、门楣、隔扇、门罩、窗栏,以及床榻的门罩及檐板、橱柜的面板、案桌的牙板、椅凳的靠背与扶栏、盒匣饰件等。

二、木雕花板题材、内容与文化内涵

(一)木雕花板的雕刻题材

木雕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木雕作品,蕴含着特定的历史信息,题材丰富、异彩纷呈。传统木雕图案装饰题材大多是民间生活的内容,一般有吉祥图案、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山水花鸟、俗民风情等几大类。根据不同用途,雕刻的题材也不同,主要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木雕艺人把这些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融入木雕形象,使得木雕艺术成为传承并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手段之一。

(二)木雕花板题材内容与文化内涵

1.吉祥图案寓意美好愿望,提倡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伦理道德文化,因此木雕艺术通过不同的题材形式和装饰手法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崇仁爱、和睦、宽容,倡导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来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木雕艺人利用汉字多同音字相谐的特点,巧妙地表现这方面的题材。如在我国明清时代,非常喜欢用蝙蝠形象,因为“蝠”同“福”音,所以“五蝠捧寿”的图案较为流行。在这个图案设计中,家具花板的四周各雕一只精美蝙蝠,中间雕一只大蝙蝠,口衔寿字,象征福寿安康。又如在传统的寓意图案中常在画面上雕有一花瓶,花瓶里插一根“如意”,以花瓶的“瓶”字代平安的“平”字,加之“如意”,谐心情如意,总称为“平安如意”。再如用一大串葡萄为主题图案,这是因为葡萄枝既为棵也为本,葡萄粒又多得以万字才能概括,葡萄“粒”与“利”还谐音,总之含义为一本万利。此主题多见于商家,意喻生意兴隆红如火,财源滚滚涌不尽。另外,用动物图案如鹿、鱼、鹊等来寄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喜鹊”则寓意“喜事登门”或“喜事连”(莲)等。

传统木雕中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作隐喻,即用生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用竹是因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用梅、用松、是因梅、松耐寒,寓意人应具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品格。在书房内挂上“必定如意”“平升三节”“马上封侯”等花板,再配上几幅赏心悦目的中国字画,既寄托文人雅士对前程的祈愿又体现出读书人的书卷气息。木雕朴实厚重而且锋芒不露的风格,很符合文人儒士讲究的中庸之道。

“孝道”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中具有相当高的位置,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最大的不孝是使家族断了香火。因此,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家庭道德观。因此在传统及木雕图案中,龙、凤这一类神奇的动物形象,常常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如徽州乡村人在结婚时,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喜欢选用精工细琢制造的“花床”、衣橱等作陪嫁,来点缀他们的洞房花烛夜。作为家具的点缀,图案以“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百年好合”等较多,用“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用“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用“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合二仙主持着人世间的婚姻),来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寄托人们对终身大事的美好愿望。

吉祥图案既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人产生联想,激发人们心中的美好祈望,产生吉祥平安等联想。因此吉祥图案成为木雕艺术的主要创作内容。它不仅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也能给欣赏者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悉心揣摩的余地。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在现实生活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以人物、山水、故事为题材,宣扬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传统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自孔子、孟子以来就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主张不为保存生命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这种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慷慨捐躯,从容就义。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理之中,它是强大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很自然,爱国主义方面的题材也成为木雕艺术中的重要创作题材之一,如《苏武牧羊》《岳家将》《杨家将》《罗家将》等历史故事在木雕图案中屡见不鲜。这些爱国主义故事既反映了过去的历史,又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也是体现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木雕艺人主要以山水名胜为直接或间接素材,来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深依恋和衷心赞美。他们常把对充溢着俊美、灵秀之气的山川草木的直接感受,升华为一种庄重、深沉的感情,把对养育自己的故土和家园的眷恋一笔一笔地雕刻进自己的作品里。

木雕花板艺术中许多体现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寓言都再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在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

木雕花板的题材内容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我们开创新时代的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结语

中国木雕艺术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手段,木雕花板不仅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处处散发着山水诗画般的灵气。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块块木雕艺术,遵循着相同的价值理念,既有对中国脊梁、英雄豪杰的礼赞,也有对封建道德的吹捧和皈依。我们在品味木雕艺术的同时,应该发扬中华文化的精华,扬弃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同样,除对木雕工艺装饰题材的挖掘、整理、借鉴、继承和宣扬外,还要同其他艺术一样,不断地吸收外来民族文化的营养,不断改变,不断创新,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木雕装饰纹样,以充实、丰富的木雕艺术的装饰题材,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柏风,赵丕成.镂琢纤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抗生.民间木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飞.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坚,陈刚.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潮州木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5]李坚、陈刚.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徽州木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6]董洪全.东阳木雕/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木雕装饰范文篇7

关键词:工艺样式雕刻题材文化取向

今皖南黄山一带为古之徽州。徽州境内分布有数百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时期建造的古民居数千余幢。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筑,经受大自然严峻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徽州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刻意追求屋内的装饰美。传统的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极大地丰富了这种装饰的内容。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了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一、独特的工艺样式

徽州木雕立足于雕,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取圆雕、透雕、镂空雕、高浅浮雕和线刻等雕刻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古建筑上通常表现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棋、窗扇、栏杆等。特别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齐整的栏板上,这是古民居装饰文化大显身手的地方,雕花掇朵,富丽繁华。

雕刻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划,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的横板、檐条等,由于板薄而采用浮雕较多,雕刻内容大多是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皆纷纷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雕刻的花鸟走兽、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得比较精细。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考虑不妨碍它的承重力。如休宁陈霞村一清代民居,其月梁“双狮相对抢绣球”,很巧妙地用局部镂空的圆透雕和高浮雕组成,左右对称,形象生动,惹人喜爱;四周还雕有花鸟等相衬托,气势雄伟,精细华丽。梁托往往采用圆雕手法,狮、象、虎、麒麟和单个人物像、福禄寿、八仙、罗汉以及《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形象。这些实用工艺,主要是支撑横梁、檐条的作用,又以它优美的动势亮相的姿态护卫在那里,给人以威严、庄重、豪华的美感。

徽州木雕中的个性特征,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一块或一组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讲究观赏视角,花边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个平面上,显得层次丰富,在统一中求变化。

“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木材经过工匠们的加工,成为传统建筑和雕塑艺术上的奇葩。人物、道士、罗汉、山川、戏曲传说,姿态各异,使人目不暇接;有的雕着四季花草,那含苞欲放的莲瓣,迎风起舞的菊花,使人清心悦目;有的刻鸾凤麒麟、游龙、仙鹤,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有的雕着鸡、鸭、猪、牛、鹅、羊,寓意六畜兴旺;寿星、八仙、和合二仙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横额和窗栅上还雕刻着仕女饮宴、车马出行、舞乐百戏图等,体态生动,绚丽多彩,使人感到趣味盎然。这些图案均以散点透视来安排,把不同时间、空间里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内容。

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还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融合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这些宅第多用柏木、梓木、椿木、银杏、楠木、梨木、甲级杉等特种木材建造。为炫耀木材品质的高贵,均不加油漆,由于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年轮纹的自然美,就使得这些雕刻更加生动。

二、丰富的雕刻题材

纵观徽州木雕艺术的规模,大的如民屋、祠堂、寺庙等建筑装饰,小至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中的笔、墨、砚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木雕工艺的内容: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虫鱼、云纹、水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几何形体等图案,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具象的、抽象的。可以说无所不包,只是在使用范围和对象上各异,内容布局有所侧重。

(一)以人物为素材的木雕

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贵族生活,文人骚客的风雅画面和宗教神话、先贤事迹。

1.民间习俗与传统题材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八仙过海”“和合二仙”“观音渡海”,《西游记》中的“闹天宫”“猪八戒娶亲”“三打白骨精”,“瑶池琼会”和“郭子仪祝寿”“刘备招亲”“麻姑祝寿”“福禄寿”“麒麟送子”“抬角戏”“闹元宵灯会”,以及体现劳动人民传统观念和美好向往的。2.受朱子理学影响表现“忠”“孝”“节”“义”的题材如:表现忠的“岳母刺字”,表现孝的“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表现节的“民族英雄像”“杨家将”“戚家兵”,表现义的“周仁献嫂”“苏武牧羊”等画面。3.描绘人们修养生息的题材有砍柴的樵夫、待耕的农夫、牛背上的牧童、纺车前的村姑和饲养家禽家畜、推车、担水、捕鱼、撑船等的山区劳动人民形象。4.还有描绘儿童游红、游艺表演,耍灯、舞龙舞狮、花船、跑驴等民间艺术活动的欢庆场面。即使是戏剧和其他人物、动态形象,徽州木雕中也很少见到体型高大,性格豪放粗犷的形象,剧中人即便是北方人,雕刻艺人也将其设计得比较矮小,呈现出江南人的秀色气韵。

(二)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

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主要是以徽州名胜为直接或间接的素材,黄山、白岳故然是雕刻的主要内容,因此又被称之为“黟山派”木雕。然徽邑六县风光皆佳丽,名人方志中有歙县、绩溪“十景”,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皆“八景”著称。而这些又是各地民间雕刻匠师们熟习的题材,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窗户下方,隔扇门中间的束腰部分,往往是木雕装饰比较精彩之处。

徽州古民居一般都不向外开窗户。而是向着房屋中间的天井部位开木结构的窗户。窗扇基本都是用镂空花雕,既注意光源又便于空气流通。窗格扇下沿用平板饰以细腻的雕刻,在窗户三分之一的下部往往配有窗栏板,方言叫“槛窗衣”,意为窗户的衣裳,既可遮挡视线,又可遮挡从天井方向飘落的斜风斜雨,同时又不影响房间的采光,这是徽州民居很有地方特色的装饰物。如:“黄山松涛”“黄海云涌”“白岳飞云”“寿山旭日”“彰山叠翟”“石洞流霞”“碎石滩头”“大屏积雪”“石印回澜”“龙尾山色”“太白湖光”“孤峰盘翠”“烟云铺海”“双桥夜月”“青萝线天”“松萝雪斋”“屯清归帆”等具有各地代表性的山水风光,当然还有表现新安江、练江、阊江、乳溪、徽水的沿岸风光。木雕上的松、石、云、泉以及奇花异草大多是徽州地区的典型形象,更具有徽派版画和徽州盆景及造型的特色。那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虬松、顶平如削、枝著虬龙、苍翠欲滴)等奇特的长相,那变化无穷的云海、云铺深壑,絮掩危崖,“妙在非海、确又似海”,它使本有千姿万态的奇松怪石,披上了万方魔巾。黄山的巧石,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造型,或具象或抽象,全在山崖的顶端。那生动活泼的黄猴、小松鼠以及具有皖南山区特性的飞禽、走兽、虫鱼,恰似鸟类、兽类云集的音乐盛会。

(三)以动物、花鸟、树木、八宝博古、云纹、水纹、几何形体及诗文为内容的木雕

民间艺人根据木雕装饰的特点,以象征、寓意、谐音、比拟文字等各种手法,通过形体、空间关系,从伦理道德上生动地揭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热情而又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当时当地的审美习惯。龙和蝙蝠纹样,它不但包含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原始图腾的崇拜,也包含着祈求丰收、吉祥的愿望。“龙”纹变化多端,左盘右蹙、腾空奔走、狰狞凶猛,据说这样既可避免犯上杀头之罪,又隐含着他们的祝愿;“蝠”与“福”同音,求福是百姓一生的愿望。例如狮与“事”、猴与“侯”、鹿与“禄”、喜鹊与“喜”、蜂与“封”等采用的是含蓄和隐喻的方法。虎、象、麒麟、鳌鱼及鸡、鸭、鹅、猪、马、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有徽州特有的动物四不像,都表达着吉祥如意的意愿。还有“喜事连(莲)年”“鹿鹊同春”“三羊开泰”“五蝠捧寿”“喜鹊登梅”“岁寒三友”,又如石榴象征多子、桃子代表长寿、牡丹表示富贵等。而“云纹”“水纹”作为木雕的图案,是对火的克制,希望远离火灾。另外还有文字吉祥语。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产物,反映着百姓生活的心声。

三、传统的文化取向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村落内齐整的青石板街巷,深巷相连;高过屋顶的封火墙,高低跌落的马头墙,美观、生动;古朴的石凳、石墩,架设街头巷尾;民居的前庭或庭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整齐划一的石板条块两边砌有排水沟,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井集中排水;板缝平直清晰,石阶外凿有车马道;村街建筑平面多为前店后库、前铺后户的传统格局。这样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因此,无论是人们所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

突出的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层层叠叠、高低有致、长短相同、轮廓清晰,这些特点在这里均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它也是木雕中风光浮雕的蓝图,即便是人物活动的木雕,其衬景,也是从徽州园林中摄取范本的。徽州木雕的装饰处理,对所表现的形象均作高度概括,并带有变形手法。特别是戏剧、小说、民俗、神州故事方面的题材,构成手法很像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活动,有戏剧特写镜头之感。对人物和环境表现,手法均很简练,常使用象征和夸张的方法。为突出重要部分,往往出现人大于房屋,人大于山的表现手法。一间屋子伸出一至两个人头,就把这房屋占满了。

徽州木雕还善于把理想的事物和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处理理想事物有现实的基础,处理现实的事物又有理想的意境。如木雕中民俗题材的“龙腾虎跃”“麒麟送子”等。讲究表现气势,虎的奔腾如飞,在腿和身体两侧装上“火苗”形象,给人以飞动、快捷感。有从美好的愿望出发,把不同时间、地点甚至几种生活中相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可视形象。另外常见徽州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不仅是依附于徽州古建筑工程中的装饰品,同时也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完整艺术品。岁月蹉跎,古建筑在变迁,然而这些木雕作品依然可以作为艺术品安装在现代化的厅堂,装潢客厅,它们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带着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参考文献:

[1]余治淮,余济海.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2]李苍彦.中国民俗吉祥图案[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北京:1991.

[3]朱开益.江南民间木雕艺术图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1995.

木雕装饰范文篇8

关键词:滇西北木雕;雕刻;家具创新;现代设计

以剑川木雕为代表的滇西北木雕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它一方面传承了我国传统木雕技艺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融入了神秘的白族文化,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因此,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滇西北木雕创新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提升产品的设计附加值和文化内涵,还能促进滇西北木雕技艺的发展,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以滇西北传统木雕与现代设计结合为目标,结合现代设计思维探究滇西北木雕创新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以期为滇西北木雕提供可持续保护,为实现其活态传承[1]和推广云南少数民族技艺提供新思路。

1滇西北木雕与现代设计

1.1滇西北木雕发展历史渊源

滇西北木雕是白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其精湛的工艺,层层叠叠且美轮美奂的镂空雕刻技术让人叹为观止[2]。滇西北木雕雕饰题材和雕刻技法都极具特色,承载着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信息,是极具白族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艺术文化资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自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干栏式建筑榫卯结构的原始功能运用萌芽,后续经汉、唐、宋、元的发展,到明、清两朝形成定式与风格,总体上都是围绕建筑的发展和需要所进行传承和完善[3]。

1.2滇西北木雕与现代设计研究进展

国内对滇西北木雕的研究主要以剑川木雕为研究对象,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木雕雕饰图案的研究。如陈永发[4-6]等从图案起源、历史脉络、审美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对剑川木雕图案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和整理;(2)木雕雕刻技法与工艺的研究。如崔爱兰[7]等结合创作题材及创作过程探讨了木雕的雕刻技法和雕刻工艺流程;(3)木雕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如胡凌[8]等从技艺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索了剑川木雕保护现状与发展传承机制;(4)基于木雕技艺的现代设计应用,如李翔宇[9]等初步探讨了木雕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但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关于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的系统研究,关于木雕技艺的产品设计创新方法和思路还比较模糊,缺少进一步的设计实践论证,尤其是在家具设计创新领域尚属空白。

1.3当前滇西北木雕技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木雕市场竞争的发展,很多木雕企业遇到了转型升级的压力。用工难,劳动成本上升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人才培养不足,好的木雕技艺无法传承,优秀的熟练的艺人越来越少。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滇西北木雕技艺发展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传统文脉的割裂[10],大部分年轻人大多驱逐城市主流生活方式和文化,对于费时费力的木雕缺乏持续的热情,接替木雕技艺创新发展的新生代力量不足。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数控机床等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千篇一律的机械加工代替了个体化手工创作,产品逐渐同质化,产品创新性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多元化和动态化的消费需求。三是现代设计转化不足,木雕艺人因传统“约定俗成”规范体系的思维定式局限,当前产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简约审美需求。因此,探索如何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与转化,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2滇西北木雕现代化设计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2.1千姿百态的雕饰图案是创新设计的源泉

[11]以剑川为代表的滇西北木雕图案题材千姿百态,从宗教故事到吉祥图案、花鸟、动植物、人物的表现无所不包,且都拥有故事与传说,寓意深远,其美学价值和构图艺术充分彰显了滇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进行现代设计用之不竭的源泉。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元素,通过对其进行提炼与重构,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将其应用于现代创新设计中,可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设计衍生品。

2.2木雕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滇西北木雕的雕刻技法极具特色,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镂空雕、线雕等各种手法交互使用,其中以多层镂空雕刻配合浮雕最具特色[12]。将滇西北木雕技艺应用于现代设计,需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在保留传统木雕技艺的精髓上,将新的设计理念、表现技法、新材料等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中,创造新的设计元素和产品形式,实现传统民族雕刻技艺和现代创新设计的有机融合。

2.3结合民族其它元素拓宽设计应用范围

滇西北木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白族的民族地域特色,因此,可结合白族其它艺术形式如建筑民居、扎染技艺等来丰富产品的造型形式。此外,还可将木雕技艺应用于家具、家居、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中的设计中,从而拓宽木雕的设计应用范围。

2.4滇西北传统木雕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2.4.1直接移植滇西北木雕图案题材、雕刻技法及装饰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因此,对于一些造型形态和雕刻技法相对简单的图案题材,可将其形态直接移植于现代产品设计,通过加入现代材质进行搭配,呈现其原本的形态特征和艺术内涵,使现代产品兼具传统文化意蕴和现代审美艺术。2.4.2夸张提炼滇西北木雕造型线条似行云流水,节奏感强烈,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木雕作品主题鲜明,构图丰满,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因此,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雕饰图案题材,在保留其视觉规律、线条、技法等基础上,可通过概括的笔触对其进行夸张提炼,提炼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设计元素。2.4.3重构再设计重构再设计是指将现代设计思潮加入产品方案的设计构思中,从造型形态、材质搭配、结构形式、功能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在表达木雕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增加一些现代符号,对滇西北木雕艺术符号进行重构再设计。

3滇西北木雕在现代书房家具中的设计应用实践

3.1设计构思与定位

设计定位于书房家具设计开发,包括书架、书桌、书椅、边几四款家具。选取滇西北传统木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种雕饰纹样——云纹、草龙纹和草凤纹[13],并融入白族建筑民居“三坊一照壁”、格子门、扎染、彩绘等设计元素,对其进行提炼与重构[14],从造型、色彩、图案、功能、材质搭配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目标是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简约审美需求又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现代产品,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书房增添新的文化气息。

3.2书架设计

照壁在白族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三坊一照壁”是白族民居中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书架是书房家具的视觉主体,其设计构思和设计效果如图1所示。造型上,以线条勾勒的形式提取照壁的外框框架,采用高低错落的艺术表达形成书架正立面造型。色彩上,采用白族崇尚的白色与扎染艺术中的蓝色进行色彩搭配,同时将红色作为点缀色,丰富产品的色彩效果。装饰上,选取滇西北木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草龙、草凤雕饰纹样,通过对其简化提炼后用于书架的装饰部位。材料上,以人造板材为主材,搭配使用玻璃材质,通过材质对比形成造型上的点、线、面层次感,以增添书架的现代感[15-16]。

3.3书桌设计

该款书桌的设计继续沿用白族建筑造型,以线条勾勒的形式对其进行变形和拆分,形成书桌的立面外观造型,其设计构思和设计效果如图2所示。色彩上,运用白色、蓝色、红色三种颜色进行搭配,以白色为主色调,桌面和把手运用蓝色,中间抽屉的装饰部分运用红蓝搭配,体现民族风格。装饰上,通过对草龙、草凤纹样进行简化提炼后用于书桌的装饰部位。功能上,书桌桌面、侧面框架和底部围合处均可实现书籍摆放和收纳功能。材料上,以人造板为主材,搭配使用金属和玻璃材质,打破单一材质的沉闷之感[17-18]。

3.4书椅设计

书椅也是主人常用的家具,其表面美丽的木材纹理加上精致的木雕装饰,能增添艺术魅力,体现主人的品味与气质,其设计构思和设计效果如图3所示。造型上,靠背采用简化提炼后的白族建筑型式,配上细圆柱,使得整体造型圆润轻巧。色彩上,蓝色与白色相间搭配,坐面、靠背上方和扶手上部运用蓝色,靠背上的草龙、草凤纹样为白色,结合白族扎染艺术,用红色点缀纹样下方图案,体现民族文化气息。

3.5边几设计

边几设计构思和设计效果如图4所示。以木雕中的花窗为设计原型,通过对其装饰图案进行简化变形提炼,形成圆形桌面和三角底部造型,突破传统的造型形式。色彩上,以蓝色和白色进行搭配,整体风格清新亮丽,别具一格。装饰上,以简化提炼后的云纹做为边几的台面装饰,搭配使用亚克力材质,给人通透灵动之美,极具艺术审美价值。

4结语

木雕装饰范文篇9

1、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炼铁技术的发展促使锋利的雕刻工具的产生,木雕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并昌盛起来,回顾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从产生、发展、繁荣到转型,一共经历了七千多年的时间。早在秦汉时期比较兴盛立体圆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雕刻风格。到了唐宋时期,漆工技术开始被融入到雕刻艺术中,雕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元朝以后,雕刻题材与以往相比更加丰富,除此之外,雕刻图案变得更加精致,给人以生动和朝气之感。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将木雕艺术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将其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中。

2、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种类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分为工艺和艺术两种,其中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工艺类的艺术产品,大至建筑物,小至生活家居,其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同同时作品中还能表现出精湛的雕刻技巧,可以是手工制作,也由工厂流水制作,很多作品的主题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文化。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工艺品的实用性逐渐减弱,人们更愿意将其当做装饰物。另一种是艺术性木雕,作品雕刻完成以后往往作为艺术供人们欣赏,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都由一人完成,雕刻家会融入自己的审美观念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因此作品除了具有精致的外表以外,往往还具有深刻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的方法

将木雕艺术应用在室内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直接引用,如果图案的类型较为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不做修改,直接将其应用到室内设计中,例如典型的云纹和万字纹。另外,一些经典汉字纹中会蕴含着祝福和期望,例如福字和吉字等,也可以将这些汉字纹直接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其次是简化提炼,就是对一些复杂的纹样做简化处理,在保留原本纹样内涵的同时,还能将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集中化,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美感;第三是抽象和夸张,就是对一些传统纹样进行变形处理,设计者进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使作品变得抽象和夸张,具有一种个性的美感,表现出极强的感染力;最后是分解组合,就是将传统的图案进行分解,将图案中的重要元素提取出来,在进行重新组合,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在形成现代感十足的雕刻纹样,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的现代化、个性化要求。

2、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室内设计涉及到很多层面,从大体轮廓到每个装饰细节都蕴含着一门艺术,室内设计中很多方面都可以巧妙的应用木雕艺术,除了使用功能以外,还能满足人们的装饰要求。

1)应用于室内隔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会在室内中设计“隔断”,隔断起到的不仅是保护隐私的作用,还体现出一种神秘感,隔断所使用的材料能够体现出设计者或者是居住着的偏好,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就是木雕隔断,其具备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所有现代艺术都做不到的。例如,上海的一家中式餐厅中的隔断就巧妙应用了木雕艺术,将传统的镂空冰裂纹做了夸张处理,将其作为隔断屏风,与餐厅内部的整体布局相适应,满足了用户对独立空间的要求,不仅不呆板,还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可以说木雕屏风是该餐厅的重要特色。

2)应用于室内家具中。家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特色,它不仅是人们的生活用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木雕艺术应用在家具中由来已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展现人们精湛的雕刻技能。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在设计室内时越来越注重追求传统文化,木雕家具就成为首选,除了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用途以外,还为室内额外添加了一丝艺术气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传统的龙纹或者是具有现代感的几何图案,设计师也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要设计出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图案,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巧妙结合,不必担心“过时”的问题。

3)应用在室内工艺品中。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选一些工艺品来装饰室内,起到点缀的作用,在选择工艺品的类型时要注意其与整个空间的是否协调,木雕工艺品的适应性很强,可以适应各类风格的室内设计,即使是将其放在现代感较强的室内也不会觉得突兀,反而会展现出一种层次感,整个空间华丽却不失厚重,充满鲜活的现代感的同时,还能够让人们隐隐的感受到一种神秘的传统气息。

三、总结

木雕装饰范文篇10

摘要: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雕刻艺术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东阳木雕的技艺在中国甚至国外都是很有强的,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本文从东阳木雕的历史和主要特点出发,阐述了东阳木雕的发展现状,并针对东阳木雕后继乏人,从业人员技艺不精,从业者过于商业味等问题,结合民间艺术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如:培养人才;实施创新;加强政府保护措施;打造精品的同时,要努力创造品牌等等。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产业;东阳木雕;发展状况

OntheFolkArt''''sDevelopmentinModernSociety

——TakeDongyangWoodcarvingastheExample

Abstract:Awidevarietyoffolkart,invariousforms.Sculptureartisakindoffolkart.DongyangwoodcarvingartinChinaandabroadareverystrong,itisournation''''streasures.Inthispaper,woodcarvingfromDongyangthehistoryandmajorcharacteristicsoftheDongyangcarvingsonth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andforDongyangcarvingsHoujifaren,notfineartspractitioners,practitionerstoocommercialissuessuchastaste,withtheactualfolkartmakearecommendationandMeasuressuchas:training;implementationofinnovationandstrengtheningtheprotectionmeasures;buildquality,butshouldalsostrivetocreateabrandandsoon..

.Keywords:Non-Governmentalart;Culture-industry;Dongyangcarvings;Developmentcondition

民间艺术是我国广大民众长期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我国艺术的瑰宝。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使得民间艺术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现出特有的中华文化的美,从而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并把民间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使得民间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但在发展的同时,民间艺术的建设存在着诸如门类发展不平衡,门类消失,资金匮乏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雕刻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雕刻水平世界上以中国为最。木器雕刻,又以东阳木雕为佳.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炼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2]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典型反映。东阳木雕的繁荣鼎盛是民间艺术鼎盛时期的缩影,而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恰恰也是民间艺术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以浙江东阳木雕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状况为例,来探讨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解决好民间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合理性建议,使民间艺术得以源远流长。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与主要特点

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3]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让。

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近年来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4]

(二)东阳木雕的主要特点

东阳木雕缘为能在众多雕刻中脱颖而出,套上众多的耀环,这跟其本身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如下:

1.题材内容丰富多彩

选取题材相当广泛,人物、山水、花卉、鱼虫、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东阳木雕以层次和高远的手法来处理透视关系,可以不受“近景清楚、远景模糊”等西洋雕刻(焦点透视)的束缚,因此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凡吉祥动物、神话传说、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民族风情、冶性书法、抽象图案等,均可雕刻。可以说,凡能入诗入画的题材,东阳木雕均能表现,这就给了艺人们广阔的表现舞台,使得东阳木雕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2.创作构思娴熟有序

丰富的创作内容,使东阳木雕的画面日趋复杂。故事题材中众多人物的性格不同、相貌各异,相应的衬托物各不一样,其创作构思均反映在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全盘布局的设计能力上,更趋娴熟,更趋艺术性。

3.雕刻技法日益精工

随着木雕画面更加周密紧凑,变化更加和谐,雕刻技法更讲究精雕细刻。尤其人物更需要细致入微的雕刻。于是,木雕艺人产生了组织紧凑、结构完整、玲珑剔透的深浮雕和刻画精致、耐人细赏、层次分明、面容秀丽的薄浮雕。其圆雕、浮雕、深雕、浅雕、镂空雕及线刻等技法的运用,均形成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4.实用功能更为完善

无论是民居上的天花藻井、大梁、牛腿、花窗、琴枋、锁板,还是千工床、万工轿、衣橱箱柜之类的日用品,东阳木雕均与之有机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又顾及牢固耐用,讲求艺术美与长久性的统一。

5.家具装饰锦上添花

从明清朝起,东阳一带男婚女嫁往往要早几年就雇请几十名木雕艺人制作嫁具。到迎娶之日,大摆“十里红妆”。艺人们所雕之花床、首饰箱、茶几、花橱、织带机等无不精雕细刻,使得家具装饰锦上添花,美不胜收。[5]

二、东阳木雕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全面继承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已经在全国各地生脉发芽,桃李遍天下。在全国旅游景点、宅院、寺庙、茶楼宾馆、殿堂、楼阁及陈设装饰品中,多有东阳木雕装饰。充分说明了东阳木雕的魅力和市场适应力。东阳木雕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现代,走向国内外市场。

(一)工艺品专业市场的建立,东阳木雕的发展走工业化道路

自从1954年东阳第一个木雕小组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阳木雕如今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逐步走上了合作化、工业化的道路,从事木雕生产的企业有140余家,家庭作坊2000余家,年产值20多个亿,其中光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就有20多家光木雕从业人员就有2万余人,其支柱地位越来越巩固。不仅如此,东阳木雕这一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东阳木雕界师徒相承,到去年底,东阳有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的手工艺人达到1074人,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就有15名。东阳木雕也是精品迭出,《文姬归汉》、《黄山风景》、《甘露寺》、《三英战吕布》等名作被列入国家收藏珍品。杭州灵隐寺内用26吨樟木雕刻而成的《释迦牟尼大佛像》、新修雷峰塔内的巨型壁挂《白蛇传》,都是东阳木雕精品。[6]

1995年,东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东阳木雕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2年10月,东阳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命名为“中国木雕之乡”。市政府为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工艺美术精品,于2002年9月,在原木雕总厂和竹编工艺厂的作品陈列馆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内设东阳木雕精品展览馆和东阳竹编精品展览馆。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木雕发展,做大木雕产业,东阳世界贸易城还专门建立了以木雕为主的工艺品专业市场,设置了大师创作工作室,吸引全国的木雕艺人入驻;把工艺精品馆搬至东阳世贸城内,创造出展览和销售相结合的市场氛围。与会的工艺美术大师参观了世贸城后,对东阳设立专业市场、做强木雕产业十分赞赏,许多大师当场办理了入驻手续,并一致决定把中国木雕专业委员会机构从杭州迁到东阳世贸城内。

(二)行业品种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发展,品种销售也由单一向多地区方向发展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变过程中,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审美视域进一步拓展,工艺美术行业品种由单一转向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并逐渐与国际化接轨,东阳木雕青年人才提早进入了社会的竞争行列,手工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接受新的市场生存规则,在社会市场结构的转变和冲击过程中,有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在在失去集体培养土壤的依托和缺乏社会关系层及经济基础后,学会了在劣境中生存和寻求艺术发展,并根据自身优劣的特点,保持独立自主的经营模式。在更多的作品中倾注了个人思想,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人文意境。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又保持了时代的鲜明特色。

另外,东阳城区木雕市场受消费群体生活水准提高、仿古行业和大师创作等影响,木雕产品开始雕刻向精致材质向高档方向发展,销售品种由单一向多地区多品种工艺发展,市场进一步得到发展,孕育了像木雕集团、华龙木雕等一批以专业规范的高水准、高档次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大型商业企业和东阳市三圆木业有限公司、洛可可有限公司、杜隆有限公司、飞佳木业有限公司等外向出口欧式家具、仿古家具型的大型企业,产生了以杜志正、金红强等首的一批以诚信著称,内向发展的传统木雕实业主和张学红、韩赵魏等为首的一批向国际需求外贸型的实业主。[7]都相继为推动传统东阳木雕知名度的高层次发展、整体工艺水准提高或东阳木雕转型生产发展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东阳木雕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靠的是艺人们在全面继承东阳木雕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基础上,不断吸取兄弟民间艺术的长处。并根据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材料、工具变革要求,结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题材、工艺、用材、品种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1.多层叠雕

这是近年来探索成功的一种创新雕刻技法。它把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一种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的多层次画面,使画面构图丰满,层次丰富,在平面背景上达到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并解决了一直来困扰着东阳木雕大型作品木材拼接开裂、变形的难题。多层叠雕少则两层,多的可达七层。代表作如杭州雷峰塔大型木雕壁挂《白蛇传》系列作品(陆光正作)。

2.火烧板木雕工艺

该工艺通过独特的喷火技术处理,使木材“剔肉露筋”,形成木结构建筑历尽风雨剥蚀后露筋暴脉的仿旧成真之艺术效果,把江南明清木结构农家老宅还原得惟妙惟肖。其代表作如徐经彬大师的《江南农家》系列作品。徐经彬大师已于2000年对该项工艺申请专利。

3.树皮雕

属于自形木雕中的一种新类型,它取材于木材边皮疤瘤废料,利用树皮的独特形态,以天然疤瘤为基础,以形取意,因势造型,妙在天成。代表作如冯文土大师的《树皮少女》,获1987年浙江省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创作奖。

4.仿古木雕

根据文物保护木雕古建筑修旧如旧的要求和人们返璞归真、念古恋旧的审美情趣的变换,仿古木雕应运而生。仿古木雕就是运用自然浸渍、化学处理、着色处理等多种手法,使木雕作品制新如旧,古色古香。[8]

三、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民间艺术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9]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东阳木雕身上也是一个典型反映。东阳木雕是一种传统产业,也是一种手工产业,传统木雕不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营户出现分流现象,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强

近年随着房租价递增的压力,市场的开发,使原整体木雕市场经营户也将开始出现分流现象,使木雕资金散发,除部分有固定社会资源和较高声誉的经使木雕资金散发,除部分有固定社会资源和较高声誉的经营户得到优势外,有相当一部分要完全依靠市场生存的经营户将而出现后备短缺并出现萎缩和改业风险;数年来日见高涨的租金对对原本并不庞大的整个木雕传统市场构成了不稳定因素,和一些外地省市及义乌、东阳本地市场对木雕的招商,则使木雕面临四处迁移散落,使巩固东阳木雕知名度和集聚客商购买优势带来很大的危害。木雕经营户注重打造精品,而忽视了品牌建设的作用,致使木雕市场没有预想的理想。

(二)传统手工艺面临高科技挑战

2000年以后,随着高智能的电脑雕刻机进入市场,一些薄浮雕以生产成本底、工整度强、速度快、批量化的优势取代了传统的制作方式,这种工业智能化机械生产给厂家带来了市场竞争优势,造成购买者对传统手工艺品价值的模糊界限,更造成工艺传承机会的断档,并给木雕行业初低档次的从业人员带来新的危机。

(三)手工艺后继乏人

东阳木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现有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大师。成立于1958年的东阳木雕技校,改革开放后1986年招生,报考的人数达2600多人,招收了80名。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增强,百姓生活开始富裕,家长希望孩子读普高、考大学的越来越多,并且随着东阳市磁钢、医药、旅游等产业发展及周边地区产业群形成,选择就业的机会增加,而学习木雕与其他工种相比,学习时间长,回报率不高,吸引力不强。东阳市原先仅有的一家东阳木雕技校由于生源匮乏已于2005年停招,造成东阳木雕后继乏人。

(四)政府部门对民间艺术行业扶持的力度和关切程度不足

尽管近几年政府部门在行业人士参加展览方面出台一系列的补贴优惠政策,给予了小部分参加人员一定的资助,但无法从根源上实际解决保护和提拔整体传统工艺人才的目的。尤其有部分年轻人才尚在创作和生存之间比较艰难,陷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一个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工作创作环境,另外对本籍贯外地发展群体、和不属于同一体系的一些工艺行业优秀人才,工艺美术精品馆等行业部门的开拓挖掘工作也有待开展并加以完善,能全面系统反映东阳木雕近现代多区域、多元发展的整体面貌展现。[10]在某一段时期上忽略了他们对东阳工艺美术发展的贡献和开发他们发展后继人才的积极性。

四、民间艺术的发展对策

可以说,盛极必衰,衰极必生,这是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准则,所以说每个民间艺术的流派起伏兴衰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我们需要冷静对待行业的高低潮和个人际遇.对于传统民间艺术产业东阳木雕,又是东阳地方文化的象征代表,我们要积极保护和继续发展这门独特的艺术产业.

(一)打造精品的同时,要努力创造品牌

针对木雕市场经营户出现分流的现象,东阳木雕应该加强对木雕市场的整合,提高行业的保护意识,与此同时,在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品牌的塑造。东阳木雕作为“中华一绝”,是引以为豪的,中华神韵源远流长,某一方面就体现在了东阳木雕上。许多老外对东阳木雕都吧为观止,称赞有加,多数会购买当艺术收藏品观赏。东阳木雕应该努力做开国际市场,在中国市场已经举步维艰的时候,另辟新市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将东阳木雕宣传出去。[11]

(二)与时展相结合,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既有装饰美化的作用,又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针对高智能的电脑雕刻机进入市场的情况,中国传统木雕要开辟新天地,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创作视野,用继承和创新的思路,把传统的木雕发扬光大,并积极融入现代建筑中,促进木雕产业发展。[12]创新题材,创新内容,创新寓意,都将成为木雕艺术重新发扬光大的关键。东阳木雕企业应充分发挥东阳木雕传统营造技术和雕刻装饰工艺的优势,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的建筑与装饰技术融为一体,开创出以东阳木雕为特色的古典建筑装饰,其要求民族风格浓郁,时代气息强烈,必将得到很大的声誉。

另外在雕刻技艺上,艺人们在全面继承东阳木雕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基础上,不断吸取兄弟民间艺术的长处。并根据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材料、工具变革要求,结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人才队伍的建设

东阳木雕应创建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木雕大师给一些有意向学习的年轻人传授经验,并增加年轻一代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他们从历史的角度明白木雕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学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美术甚至并有艺术修养,去除浮躁思想,能够长久为东阳木雕潜心钻研学习。[13]再者,政府应推出扶持政策,创造有吸引力的待遇,例如提高工资;给创造出优秀作品的木雕学员一些奖励和扶助。还可考虑发现人才从学校抓起,甚至从小学开始,发掘对木雕有兴趣的学生,从小培养,等到将来,他们必具备对木雕有无穷的艺术源泉。最后,东阳木雕也可采用异地培养的办法培养人才,事实上,在东阳本地人不愿学木雕的同时,一些外省年轻人则对东阳木雕工艺情有独钟。像安徽、江西、广西和福建等地的年轻人就不断来到东阳学木雕。江西的一对夫妇在东阳一家大型木雕企业上班,就有意培养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练习绘画,准备将来跟东阳当地的木雕大师学木雕。[14]

(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政策

政府部门应加强出台一系列的补贴优惠政策,给予了小部分参加人员一定的资助,设法从根源上实际解决保护和提拔整体传统工艺人才的目的。尤其对有能力的年轻人,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创作环境和客户群体。要设法继续保持优秀人员对工艺美术发展的贡献和开发他们发展后继人才的积极性。[15]另外对本籍贯外地发展群体、和不属于同一体系的一些工艺行业优秀人才,工艺美术精品馆等行业部门的开拓挖掘工作也有待开展并加以完善。

东阳木雕过去是东阳走向世界的一个品牌,尽管他目前在东阳整体的收入经济比例中已经从过去的支柱经济成为旁支经济,但从历史和社会记忆角度而言,今后还是东阳走向世界的一个品牌,这永远是其他行业所无法代替的。相信它将伴随一代代东阳人杰走向腾飞的未来。

结语

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印记,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间艺术的发展中曾出现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曲折。一方面,市场经济给民间艺术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给民间艺术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市场,带来了发展前景。[16]这种现象在东阳木雕发展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要得以源远流长,一方面需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分析自己的强势与弱势,把握住机遇,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和广大群众也要重视民间艺术,对民间艺术的发展给与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让民间艺术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43-144.

[2].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87.

[3]又二.东阳木雕[J].信息网络,2006(12).

[4]东雕.东阳木雕史话[J].雕塑,2002(1).

[5]徐华铛.漫话东阳木雕[J].文化交流,2001(2).

[6]张咸镇.东阳木雕[J].上海工艺美术,1999(2).

[7]晋谷.东阳精华神州瑰宝——略记东阳木雕发展轨迹[J].今日浙江,2002(6).

[8]徐经彬.论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的推陈出新[J].上海工艺美术,2003(4)

[9]薛效成.民间艺术——精神与生产活动的符号[J].装饰,2005(3).

[10]高有鹏.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6).

[11]向柏松.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06(5).

[12]黄小明.浅谈东阳木雕传统工艺与现念的综合运用[J].雕塑,2006(2).

[13]Dorsum,Richard.FolkloreintheModernWorld[M].TheHague:Mouton,1998:176-177.

[14]DissanayakeEllen.ArtasaHumanBehavior[M].Washington:HabitatInternational,199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