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十篇

时间:2023-12-25 17:38:41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1

一、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主要意义

(一)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使用企业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全面严格的进行成本核算,能够真实反映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有利于准确的核算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首先,可以分清成本超标的责任,可以实现对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具体监控,有助于落实成本考核的制度。其次,可以强化地质勘查单位的成本管理意识,使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从本职岗位出发,有效防止出现成本超标问题,从而实现了在事业体制下无法实现的高效成本管理目标。

(二)成本折旧核算优势

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成本折旧的核算更科学,更有利用在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余值。首先,采用企业化的成本折旧方法,可以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出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其次,可以清晰的反映出地质勘查单位固定资产的损益情况,可以在细致的数据分析中,反映出地质勘查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实现了地质勘查单位资产合理配置的目标,对于满足地质勘查单位进行资产的优缺点分析,科学的选择筹款方式有重要意义。

(三)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使用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消除了财务管理工作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问题,方便了地质勘查单位与业务相关单位的账目往来,提高了地质勘查企业的办事效率。首先,提高了地质勘查单位抗风险能力,有效的消除了财务管理中的隐患,为地质勘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财务环境。其次,稳定的提高了地质勘查单位的盈利能力,对于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质勘查单位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和基本前提。第三,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地质勘查单位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部门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确定战略发展方向,从而找到合适的项目,助推地质勘查单位的有效发展。

二、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基本特点

(一)财务管理目标特点

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企业化有双重任务目标体系,不仅体现出地质勘查单位追求地质勘查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要体现出地质勘查的经济效益。强调在财务领域反映出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本,为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和勘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地质勘查工作价值的最大化。首先,必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全新的核算,尽可能的在当前体制下扩大收益,实现地质勘查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其次,要通过社会化地质勘查项目来弥补公益地质勘查项目中的亏空,通过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来实现收支平衡。第三,还要通过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企业化运行实现积累目的,为地质勘查事业发展提供必要动力支持,做到科学确定地质勘查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任务特点

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企业化运行,使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体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地质勘查单位既要承担事业单位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同时还要承担企业性质的财务管理任务,不仅要完成针对公共财政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预算编制,履行财务监督和迎接检查等任务。同时,作为企业性质的地质勘查单位要构建新财务管理模式。例如,地质勘查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必须依法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有效应对国家对地质勘查行业投入日益减少现实和满足社会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围绕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筹集勘查资金,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等任务,以及进行必要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科学的进行利润分配,在真正实现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自收自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地质勘查单位的技术水平,促进地质勘查事业快速发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特点

信息化是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必须围绕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总趋势,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提高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更好滿足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财务需求。首先,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对内财务管理强调在财务数据统计支撑下,实现财务成本的有效控制,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财务开支,强调财务支出与收益的合理比率。其次,地质勘查单位对外财务管理要求往来账目清晰,保证财务数据如实反映收支情况,同时能够在数据信息分析基础上,实现财务资金的高效利用,全面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发挥出企业化财务管理积极作用。

三、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注意事项

(一)注重创新管理理念

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与地质勘查单位更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地质勘查单位按照企业化的方式进行有效运营,才能不断提升生存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好满足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企业化应当从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念出发。首先,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改变过于那种单纯的记账管理模式,要在科学进行财务管理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核算,体现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作用,将财务管理企业化运营模式与地质勘查单位的需求相结合,更好的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的实际需求。其次够围绕着行业发展趋势,地质勘查市场动态,以及地质勘查单位现有技术水平,科学的配置有限的资金,实现合理调配各种资源目的,做到以市场为中心,有效解决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实现全面成本控制预算。第三,树立成本意识,对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将财务管理与其它单位管理相结合,实现围绕财务数据开展科学的成本控制工作,消除地质勘查单位运转中的浪费问题,全面降低日常工作损耗。

(二)注重做好会计核算

企业化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会计核算,实施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式,全面清晰的计算每笔地质勘查业务的收支情况,从而依靠财务会计核算,为地质勘查单位寻找现代化的工作经验,使地质勘查企业更好满足现代地质勘查需求,并且促进地质勘查企业的长远发展。首先,必须做好现有资产估算,在全面清算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实现对现有资产的統一管理和科学实用,这样有助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出企业化资产流动特征。其次,采用企业化的财务核算方式,围绕着主营业务的需要,切实改变传统的不适应市场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采用新版会计制度中的科目,全面反映出地质勘查单位的经营活动。第三,通过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要做好具体的会计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相关数据的支撑下,从财务数据中总结企业的运营得失,促进地质勘查单位快速发展。

(三)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意味着绩效与成本控制挂钩,只有注重地质勘查中的成本控制,才能提高地质勘查的效率,满足社会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需求,也只有降低地质勘查的成本,才能在同行业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从而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首先,树立成本核算的理念,使地质勘查单位的基层职工认识到成本的重要的意义,从而全面节省成本支出,强化员工的节约意识,切实降低管理费用与勘查费用等。其次,及时收集成本信息,在具体软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节约地质勘查工作成本的方式方法,使各种野外作业,内业分析,工程计划部门等进行全面的优化改革,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绩效。第三,不断总结成本控制的有效经验,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这些才能发挥出财务管理企业化的真正意义。第四,形成激励性机制,以财务成本控制数据为基础,对有效节约成本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必要奖励,这样才能促企业化管理方式的全面推广,使人人重视成本控制。

四、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具体措施

(一)科学界定地质勘查单位性质

为了推动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企业化,从根本上有效贯彻落实财务管理企业化的各项制度,消除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必须清晰的确定地质勘查企业的性质。首先,真正的实现事企分开,探索地质勘查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按照市场化的经营管理规律,全面科学界定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章程,完善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企业化制度,不断提高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的水平,发挥现有人员财务人员的作用,实现优化财务管理目标。其次,落实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的责任,由法人对国家投资进行全权负责,充分保障法人的自主经营权,从而对内部进行优化管理,对外保证以企业化的方式来运营勘查项目,实现对地质勘查项目竞标、财务支出审核、勘查业务成本核算,勘查收益计算的全面有效执行。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机制

财务管理的企业化运营,必须从地质勘查单位的内部做起,要完善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内部管控机制,坚决制止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制度约束力较差,地质勘查成本超标等问题,全面提高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首先,认真落实各部门和具体人员的财务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所有人员的财务管理作用,实现全员参与财务管理。做到财务往来票据和佐证材料的齐全,认真执行外业食宿等支出规定,完善经手人制度,保证地质勘查的往来账目符合企业化运做程序。其次,完善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按照财务管理的岗位和职责不同,形成相互约束的监督体系,注重合理划定地质勘查单位领导的审批权限,重大财务支出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决定,采用利益相关人的回避制度,有效地质勘查单位人员在企业化运营中谋取私利问题。

(三)做好微观层面的把控工作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2

关键词:新时期;地质勘查技术;原则;方法

引言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决定性的。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繁荣昌盛,社会生产力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各行各业中,科学技术都充分体现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在地质勘探领域,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新的地质勘探理论的形成,为我国地质勘探工作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在矿床开发领域方面,科学技术的成熟,使得改善矿床开发能力技术日渐丰富,矿产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不断增加。

1 新时期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要求

1.1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

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所有项目健康开展、顺利实施的客观基础。地质勘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的支持。地质勘探是项涉及内容众多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并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内容、种类等时机情况,设置并不断完善地质勘查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市场手段对地质勘测市场予以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发挥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构建平台,引入民间资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地质勘查机制,实现地质勘测的市场化,从而推动地质勘测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遵照客观规律,合理布局,保障地质勘查工作健康发展

要在充分考虑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的同时,加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研究与分析,合理布置地质勘查工作区域,严格控制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商业行为,确保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健康有序,资源获得高效利用。

1.3 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提高地质勘查技术水平

地质勘查本身包含大量技术性工作,其中所蕴含的技术水平与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效率、效益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发展地质勘查事业,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质勘查工作科技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勘查工作本身技术手段的创新,要大力推进新思路、新方法、新设备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加强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吸收和引入工作,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国的技术力量,在借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的现代化升级。二是充分重视地质条件在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将地质本身的地域优势转换成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从而为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此外,信息化建设也是地质勘查工作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地质勘查作为经济生产的前期要件,其工作内容中又涉及到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与使用,开展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地质勘查科技创新工作也有着十分突出的推动作用。

1.4 推动地质勘查领域向更广阔空间迈进

地质勘查工作是为经济发展、生产建设而服务的。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地质勘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正确、适当使用现有的客观条件,不断拓展地质勘查工作范围。要以丰富的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作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出发点,对于将要勘查的地质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坚持重点领域重点勘查的工作方针,加大对重点区域的勘查资源投入额度,促进重点区域勘查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扩大地质勘查工作的应用以及服务领域。

2 新时期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介绍

2.1 地质方法

地质方法是地质勘查领域传统技术方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查手段,主要包括全球定位法、遥感地质法、地质填土法、重砂测量法、数学地质法等方法。

2.1.1 全球定位地质勘查法

该方法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对GPS定位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GPS卫星对目标地区进行勘测定位,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对目前区域所在位置、方位的确定,是全球定位地质勘查法的基本原理。该技术能够适应各种天气条件下的精准定位,整个定位过程耗时较短,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比较有限。

2.1.2 遥感地质法

遥感地质法是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质勘查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安装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对目标区域发射电磁波,使用专业设备对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目标区域的地质信息数据。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地质法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进行大范围地质勘测,是当前地质勘查,特别是区域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数字摄影测量勘查法

该技术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后所形成的新型勘查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勘查法统筹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等种学科技术,通过对测量区域的数字摄影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到目标地质情况数据信息。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数字摄影测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范围区域进行高精度测量,不但数据采集量大,而且系统设备便于携带,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适合对复杂区域的地质勘查工作。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利用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对地质进行勘查测绘,可以使所采集的数据图像更有丰富性、实时性、精确性。

2.3 地球化学测量方法

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是利用化学手段,通过对目标区域采集的样本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而判断矿藏资源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技术常见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

3 结束语

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必须要以精确的地质数据信息为基础,而这些都是地质勘探工作的服务范围。此外,抢险救灾、抗震防洪等社会公共安全事业的有效开展,同样离不开地质勘查工作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经济意义会越来越大。地质勘查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勘查体系建设,提高勘查水平,科学选择、正确使用适当的地质勘查技术方法,为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3

在科学技术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地质勘查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正是因为地质勘查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地质环境环境认识不断加深,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地质勘查业还需要不断创新,求得突破,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好地协调地质勘查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一、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地质勘查实际上就是针对地质理论以及相关的项目资料进行分析,并科学得借助相关技术与资源保障项目质量的措施。地质勘查必须要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从工程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然后是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最后,要完善和补充施工方案,使其更加符合施工要求。地质勘查作为各项项工程施工的基础,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管理难度也很大,为了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我国地质勘查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科学,合理的进行地质勘查,不仅仅能够促进项目工程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助力,强化地质勘查质量控制力度,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要求,同时也是保障质量合格,不断管理创新的基础,因此,做好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为何要实现地质勘查行业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各行业都不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求能够式样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作为工程项目以及开采行业基础的地质勘查业,其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显得更加重要,下面针对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1.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已经是客观存在,并且长期存在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努力进行社会可持续的建设研究中。从我国国内的形势来看,在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优化方面取得成绩是不可否定的,从地质勘查领域来看,其多年来所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我国资源消耗的快速提升,地质勘查工作也需要为资源瓶颈的突破做出更多贡献。

2.全球新一轮地质工作的要求

从上个世纪中后叶到后期,全球地质勘查工作结构调整开始进行,目的是规划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地质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定位,目前这一工作已基本完毕。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矿产资源等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我国面临着激烈的能源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必须要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为我国地质勘查业改革与发展成果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落后、地质调查队伍体系不完善以及制度保障体系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地质勘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着地质勘查的效果。

三、我国地质勘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不断增加,还有行业体制机制上的变化,使我国的地质勘查业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合作新机制已经在地质勘查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上文针对地质勘查行业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发展策略:

1.机制与体制创新

进行地质勘查业的机制创新首先要确定地质勘查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渐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分工管理与经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的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资金投入良性循环机制。不管是任何一个领域,其发展必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必须要依靠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才能够得以发展,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然的,也是实现地质勘查行业改革的第一步,从国家政府的角度来看,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从地质勘查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现阶段不够完善,存在漏洞的方面进行完善,并合理创新,是加快地质勘查业改革步伐的重要方面。随着地质勘查市场的建立与逐步发展,地质勘查应当交由企业负责,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资金,但是目前政府还是要对地质勘查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培养和发展地质勘查市场,使市场逐步成熟。我国地质勘查业还要实行体制改革,也就是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使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有助于公司吸收大量的管理和技术骨干人才,使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勘查开发一体化

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首先在管理方面会更加便利,管理效果以及管理质量都会有所提升,其次从地质勘查的本身来看,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其一体化的构建,这是地质勘查领域本身发展的需求,那么为了能够找到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路,强化企业内部工作效率与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政府应当积极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运用好宏观调控手段,培养并促进勘探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3.人才战略

当今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而知识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全面培养地质勘查领域的专业化人才,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水准,是实现地质勘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建立相关的人才引入机制,积极从各大高校吸引专业化的人才,并积极进行培训,实现人才的贮备。然后要为人力资源队伍的发展与进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他们良好的待遇,减少人才流动性。构建激励机制,弥补工作环境艰苦给人才带来的不适,巩固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员工潜力采用不同的奖励方式,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结束语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4

关键词:地质勘察;质量;风险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活动开展前必须执行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整体建设影响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地质勘查手段和技术不断得到优化,其勘察程序和工作方法较传统地质勘察有了长足发展。

1 工程地质勘查内容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地质勘查工程的发展是一个从浅到深认识的过程,需要广泛的调查研究作为基础,才能确保勘探工作的安全性和整个工程的质量工程地质勘查为调查工作,进行是为了研究影响建筑的地质因素,水文条件、一些天然的地质现象、岩土的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查的主要因素。依据具体工程需求及建筑物的地质所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工作,使得建筑物安全使用性能有所保障。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震记录情况与勘查以往报告记录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相关因素的实验测试,对地质工程的测绘与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并成册为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为了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适应的土质疏松度与涂层分布,此项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点。建筑物的安危直接受到地质环境好坏的影响,因此勘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为勘查工作的精确性,勘查资料为建筑建设的依据,使得地质工作全面进行有所保障,施工顺利开展,做好合理地质建筑的充分准备。

2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其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整治措施,减小及消除水文地质问题引发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从而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2.1 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目标之一是山川、盆地、自然地质、丘陵、高原等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工程勘察范围中会出现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在野外进行勘察时,勘察条件限制,勘察工具搬运困难,外气候变化比较频繁,昼夜温差比较大并且降雨量不均匀造成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灯都会为工程地质勘察和取样带来不便,并影响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2 人为因素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勘察质量结果,勘察过程中都需要专业人员完成,但是由于一些勘察人员队工程概念不明确,缺乏勘察专业知识,勘察操作不正确,勘察设备和手段过于落后。在对工程地址勘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勘察人员对勘察参数计算公式和分析方法使用不当,适应条件的意义混淆不清等情况,最后导致可工程地质勘察评价报告中对工程地址环境不明确、工程地质问题界定不清晰、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以及数据报告错误等问题。

3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的防范措施

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物化探、钻探、坑探、采样测试等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为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

3.1 承包方风险防范

首先,承包方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要保证从业人员能够满足地质勘察工作的需要。企业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要配备合理的机械设备,保证人力、物力充足;其次,承包方要有组织明确机构合理的项目团队,应该强化内审和外业监督。勘察对要能担当起各项工种的开展,要认真对待前期勘察工作并做好有关记录。承包方对于勘察报告要进行三级内审,严格把关,对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及时修改。勘察纲要必须有总工办负责人签字方可进行施工。承包方还要明确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对外业钻探进行抽查和定期检查,要保证验收质量;最后,承包方要做好权责明确,要保证负责人布设工程量的权力。对于承包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要进行评估,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要科学合理,做好层层分工、责任明确。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质量风险信息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内各部门以及外部企业之间的交流顺畅。

3.2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由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控制成本。在提高全员成本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予以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组织能力、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对提高整体项目成本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应以工程项目为龙头,财务管理为核心,向成本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3.3 建立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

现阶段,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施管理难、反馈效率低、项目资料存储和使用混乱等情况,所以需要将信息化理念引入鉴于目前地勘项目引入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当中,重点研究地勘项目管理中的数据组织和管理,设计如项目数据标准化管理、项目总结流转、项目甘特图制定、项目实时管控、成果交互反馈等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建设一套符合地质勘查项目管控需求的管理系统。实行地勘项目管理信息化,将打破地质勘查单位和项目负责及各实施小组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促进项目在地质勘查单位与项目组之间有效执行。

3.4 完善市场管理监督体制

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施工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建设整体质量和施工进程。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秩序混乱,制定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刻不容缓。首先要对工程地质勘察承包方的及时实力、技术设备已经勘察质量进行全面的审查,淘汰一部分勘察素质比较低的勘察企业;其次是要提高行政管理,全面控制地质勘察市场;第三是杜绝一些企业工程地质勘察出现形式主义,更正企业对工程地质勘察热全面认识;最后是构建鼓励和引导制度,促进工程地质勘察企业科技的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勘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勘查技术和水平,从而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有助于提高地质勘察质量,促进我国地质勘察行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卫万顺,郭萌,贾三满,廖海军,黄骁,孙小华.北京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体系研究[J].城市地质,2011(1):1-11.

[2]孙军强,朱金荣.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6).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5

关键词:地质勘查;劳动价值论;预算标准;消耗补偿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4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目前深化地勘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找矿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

一、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999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999]37号)出台,国家组建地质野战军队伍,其他大部分单位实行属地化企业化管理。从此,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地质勘查工作运行体制由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混合运行,逐步向公益性、商业性分体运行转变。原来的国有地勘单位也逐步分化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地勘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地质找矿领域力度的加大,各类地勘单位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地勘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实行预算管理,基本支出有保障;社会地勘企业起步早、资金雄厚、机制灵活,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多数属地化或企业化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勘单位)由于可用于经营的净资产少,设备陈旧老化,离退休人员多,历史欠账严重,在地勘市场上逐步沦为“打工者”,不用说发展,连生存都成问题;不用说扩大再生产,就是连简单再生产有时都难以维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地勘单位地质人员付出的劳动消耗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和找矿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地质勘查工作劳动消耗补偿分析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前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力的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在劳动的作用下转移自身包含的由劳动力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在生产中,一方面,生产资料的价值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是不变的;另一方面,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除了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外,还创造新价值。

从资本主义生产者的角度看,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W表示商品的价值,c表示不变资本的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的价值,m表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但剩余价值却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论述总的来讲是强调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剥削,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这是由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不应苛求马克思。但是,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价值公式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分析经济现象,尤其在企业成本补偿和收入分配方面。

从成本补偿的角度来看,企业生产成本主要由c+v构成,c代表投入的物化劳动,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原材料,这一部分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只能在劳动力的作用下以新的形式转移到新产品当中去;v代表人工成本,体现的是投入生产的活劳动价值,具体表现为工资津贴、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m代表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最终表现为利润。

(二)地质勘查劳动消耗补偿分析

在目前的地质勘查领域,从理论上讲,地勘单位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时,均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预算标准》获得了项目经费,成本得到了补偿,但是为什么属地化企业化地勘单位却面临着本文开篇提到的困难局面呢?

首先,目前地质勘查工作普遍使用的预算标准是《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2007标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试用)》(以下简称“2010标准”)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以下简称“基金标准”)。2007标准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的,目前仍在使用,但是标准已经明显偏低。基于此,在2007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因素增长测算制定了2010标准,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在“地质调查评价专项”中试用。这两个标准均是针对地质调查项目特点制定的,使用对象是从事国家公益性地勘工作的事业单位,只适用于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编制、审查及管理,其成本构成中不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利润及税金等。但是由于标准的权威性,大部分其他性质地勘单位和其他地质专项也在使用这两个标准。这样,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地勘企业在承担地质调查项目时,就面临着成本消耗补偿不完全的现实。

其次,基金标准是针对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资金管理特点制定的,其特点是根据项目承担主体的不同,分为全成本费用、部分成本费用两种水平,对有财政事业费拨款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部分成本费用水平的调整系数执行,没有财政事业费拨款的项目承担单位直接执行全成本费用水平。实际上,大部分属地化地勘单位仍然戴着“事业”帽子,在性质上仍然属于事业单位,或多或少有一些财政事业费收入,这些事业费收入主要用来补助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工资和医疗费,剩下的能够用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但是按照规定又不能执行全成本费用标准,导致承担地勘基金项目的地勘单位的劳动消耗得不到合理补偿。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获得应有的合法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地勘行业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一个对智力投入要求很高的行业。地质勘探工作从成矿、找矿理论研究开始,直至提交最终可供开发利用的勘探报告是一个连续复杂的劳动过程,地勘单位的智力投入对物质生产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起着首先的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地勘单位创造的利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任何企业通过投入固定资产、原材料和活劳动以及加强管理应获得的社会平均利润;一是地勘单位智力投入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所以,这时m就可以分解为m=m1+m2,m1代表简单劳动创造的正常利润和应得的消耗补偿,m2代表复杂劳动(智力劳动或创造性劳动)应获得的超额利润和消耗补偿。

通过上面分析,就会发现属地化企业化地勘单位在使用目前预算标准时,由于物化劳动、活劳动和再生产不能得到合理补偿,导致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地勘成果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三、地质勘查工作劳动消耗补偿建议

(一)深化地勘单位改革

1999年37号文后,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许多单位留恋旧体制,仍然希望能够获得国家财政拨款,不愿意走向市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结果是戴着事业帽子,却得不到原有的全额事业费拨款保障,承担商业地质工作时,又不能按企业使用全成本预算标准,出现举步维艰、难以适应市场的现实情况。

建议在本轮事业单位改革中,国家应着力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在保证地勘单位现有利益不损失,地质工作者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将地勘单位推向市场;广大地勘单位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敢于接受挑战,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主盈亏的企业实体。

(二)研究制定成本齐全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预算标准

目前针对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主体,反映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消耗与补偿的地质勘查预算标准还处于缺位状态。建议针对那些承担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的属地化地质勘查单位、改革转制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质勘查单位,按照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研究制定与现行预算标准体系一致的含固定资产折旧费、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相应流转税与平均利润的全成本的地质勘查预算标准,成本结构上充分反映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的全部消耗与补偿,解决预算标准使用者和标准内涵不一致的矛盾。

(三)建立地勘单位找矿成果价值补偿机制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地域性、探索性和继承性,需要长期的资料、经验与人才积累。这就决定了地质成果的获取以活劳动占据主导地位,工作方式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人员以高学历专业人员为主。所以,不但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简单再生产消耗进行补偿,而且还要对其扩大再生产消耗进行补偿,不但要对其地质勘查的简单劳动消耗进行补偿,而且要求对其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消耗进行补偿。

建议考虑从国家层面建立地勘单位找矿成果价值补偿机制,让地勘单位参与探矿权出让收益分配中来,从而使地勘单位地质工作人员复杂劳动消耗得到补偿,有利于调动他们的找矿积极性,有利于国家找矿突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商彦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J].工业技术经济,2003,(1):69-70.

[3] 龚庆秀.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J].南方论刊,2010,(4):7-10.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6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10-01

一、前言

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建设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工程建设的安全有着直接关联。因此,为了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这就要求程勘察工作的从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除了熟练业务,仔细高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外,更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及内容

1、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在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勘查,同时还要分析影响工程施工的相关因素,从而获得工程规划和相关的地质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勘查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工程地质勘查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保证。

2、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

为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水平,就必须要从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抓起,明确和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项目包括了对地质构造中的地貌、水文以及地质条件等内容的分析,同时还有天然建筑材料和地质现象等内容的研究。

三、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与原则

选择一个良好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也是保证勘查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在工程勘查中,主要的方法有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试验等。在制定相应的勘查方法时,一定要结合地质实际情况,遵循面点结合、由浅入深的原则,综合运用GPS、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对地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收集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同时,在勘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从我国工程勘查的现状来看,勘查方法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后还要利用计算机对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地质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

四、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

1、地质勘查队伍和投资渠道不合理

在地质勘查的实际工作中,不免存在勘查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当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仍处于转型过程中,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拓宽地质勘查资金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机制和运行体制,对相关地质勘查的各项政策不断进行完善。要跟随时展的浪潮,逐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形势,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整体上不断发展和进步。

2、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滞后

从整体上看,基础性的地质勘查仍然未得到有效的运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勘查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提高,使得地质勘查的难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探矿权市场的政策体系存在弊端,导致民营投资矿产的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探矿权市场的良性运行。

3、地质勘查规划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缺乏力度

立足于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地质勘查规划体系存在一定不足,并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部分地区地质勘查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存在勘查秩序不规范以及非法探矿等状况时有发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探矿者的经济利益,宏观层面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矿产资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这就要求全社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高对质勘查工作的认识,培养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强。

五、工程地质勘查的有效对策

1、加强地质科技创新

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中,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地质开矿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开矿技术还比较落后,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起步晚,因此,为了跟上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据相关调查显示,要取得地质找矿的突破,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查知识,新的找矿思路和理论的突破。从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来看,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勘查手段,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要有具体规划部署为缓解制约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均下来的资源是非常少的,因此,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在地质工程勘查中,非能源重要矿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的是为了增加资源量;有的是以研究为主,要通过研究提出找矿靶区;还有的是以勘查为主,主要是提供可采储量;这些的目标任务各不相同。因此,相关部门要对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编制具体的勘查规划,落实具体的任务和资金保证,以确保国家对重要矿产资源的需要。

3、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单位的权益

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收益,要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单位的权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通知,从而明确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收入。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建议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先留后分”考虑地勘单位的权益。

4、加强地质改革措施

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中,为了保证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就需要政府用“有形的手”来调控宏观规模,坚持以人为本,从而加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勘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勘查技术和水平,从而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促进我国工程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10.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7

关键词:物探找矿地质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就地质找矿而言,地质勘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原理划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古地磁、稳定同位素、地气法、顺磁共振法、元素活态提取法、探矿工程法等。但上述各个手段又都有它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个方法的优势,在地质上和经济上获得最佳效果,逐步缩小勘探靶区,最终达到勘探矿体的目的,一直是地质勘探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1.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倾斜地质找矿勘查,尤其高度重视煤炭、铁矿两个矿种的勘查。就目前的铁矿找矿工作,笔者认为存在一些问题,即勘查手段较为单一,造成地勘资金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不可否认,地质找矿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某些勘查手段,那么定会获得很好的收益。

目前在铁矿地质勘查过程中,除利用已有的钻探成果,主要考虑磁异常成果资料(包括航磁和地磁),因为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磁异常的扫面基础工作。但是地球物理异常是由地下地质构造和地质体因物性差异而引起的,毕竟是一种间接的、非实物性的探测结果,并且磁异常具有局限性和多解性,它只是对寻找磁铁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寻找其它类型的铁矿就显得有些不太适用,这就需要借助于其它的找矿方法。因此仅凭磁异常资料会加大地质找矿的风险性,也就是说增加其不确定性因素。为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如今提倡综合找矿,那就更需要利用多种勘查手段。

2.制约深层找矿的基础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有关成矿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成果也十分丰富,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地质力学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Au、Zn、Ag、Cu、Hg、Sb、Sn等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2.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导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往往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实例

3.1成矿条件分析

根据以上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具备邯邢式铁矿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浅部虽是煤系地层,其下则是奥陶系地层,北东向断层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入侵及矿田的分布,经钻探验证,本区在深部揭露闪长岩,同时也见到了接触带和磁铁矿。综上所述,本区具备接触交代条件,奥陶系中统含膏角砾岩地层为岩浆的侵入提供了空间,对其接触交代起了催化作用,故而在该地层中有可能形成多层厚大矿体。

3.2以往地质工作

该区过去曾施工一钻孔,在孔深700多米处见有一米厚的磁铁矿,矿石品位较高,未继续进行深部及的勘查工作,以致于本工作区深部铁矿矿体的产状、厚度、延伸情况等缺乏详细的资料。

3.3勘查结果

根据地磁异常分析,有可能为一大的岩体引起,但是结合过去施工的钻探资料分析,该异常可能由一深部矿体引起,推测这个矿体埋深比较大,并且规模也较大。到底是矿体异常还是岩体异常,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也难以确定异常性质,不好下结论,因为除了浅部钻探资料和磁异常外,没有别的资料可以利用,最终决定验证一个钻孔。实际钻探成果反映也有一米左右的铁矿,为此判定该磁异常为一岩体异常。

3.4存在问题

如此这样,只用一个验证孔否定了该异常未免有些太草率,至少没能完全查明该异常。在如此大的异常中心只布置一个钻孔,毕竟也有它的局限性。若是利用其它物探手段如高密电法、电磁测深技术或激电中梯测量等进一步工作予以解释分析,结合已知的两个钻孔地层资料对比,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根据不同物探测量方法获得的异常,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交互印证性和地质可解读性。

4.物探找矿中地质勘探应用

4.1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4.2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为了保证我国的矿产能源供给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我国的经济发展,地质相关企业或部门就必须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尽量找到最适合勘探勘查的技术,给找矿工作带来更多的便捷条件。将过去的科学技术与现代的多种勘查手段和勘探经验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勘探人员的找矿能力,为生产单位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熊先孝,姚超美.安徽向山铁硫矿区硅质岩特征及成因意义.地质论评.1999.45(5):543-546.

2.彭军,伊海生,夏文杰.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标志.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1):8-14.

3.侯满堂,臧世权,李新林.镇旬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研究.陕西地质.2004.22(1):46-54.[4]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8

【关键词】地质勘查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21-01

1.当前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地质勘查工作, 这对于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日益突显的矿产资源对发展的约束, 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地质矿产资源科学、协调、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 也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但, 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

1.1 地质勘查投资渠道单一, 队伍结构不合理, 找矿效果差, 竞争能力低。大多数地质矿产勘查局、煤田地质局、有色地质勘查局、建材地质勘查总队及化工地质勘查院等部门所辖的数十个地质勘查单位, 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的过程, 还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亟待拓宽省外、国外和社会民营等多渠道投资地质勘查的途径, 尽快建立地质勘查工作的投资、融资新机制, 完善相关政策。调研表明, 各地质勘查单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队伍臃肿, 结构不合理, 包袱沉重,技术人员短缺, 人才匮乏, 知识老化, 装备落后等问题。只有改变这些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形成的, 与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弊端, 地质勘查队伍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2 探矿权市场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滞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制后, 并没有真正的正常运行。因此, 直接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的提高, 增大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难度和风险。另一方面, 某些在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阶段取得明显较好找矿前景的项目, 又存在不愿意向社会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探矿权的倾向, 而是继续利用国家投入资金进一步安排勘查工作。即探矿权市场缺少鼓励社会民营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 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社会民营投资探矿的门槛,影响了探矿权市场的活跃和发展。

1.3 地质勘查规划体系不健全, 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矿产勘查秩序和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滞后, 地质勘查规划体系不健全, 缺乏科学的宏观调控, 致使某些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尚有一定距离。个别地区存在矿产勘查监督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矿产勘查秩序不规范的行为和无证非法探矿、盗采勘查区内矿产资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其结果是, 既损害了探矿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影响了探矿权人探矿的积极性, 更破坏了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我们应该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提高对地质勘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切实加强地质调查。

2.地质勘查问题的解决措施

现就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及管理, 提出如下建议:

2.1 加强以地质为主的综合信息研究, 坚持地质科技创新, 争取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重要矿产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 必须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证和基础支撑。找矿的历史已经证明, 要取得地质找矿的突破, 必须依靠先进的地质理论去指导, 新的找矿思路和理论的突破, 往往可以找到一系列矿床, 在当前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更需要创新的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勘查技术方法进行找矿。要敢于不受传统理论和观点的束缚, 提出创新的思路进行找矿。因此, 加强以地质为主的综合信息研究, 积极推进地质科技创新, 地质找矿新突破是可以实现的。

2.2 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 要有具体规划部署。为缓解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 决定提出了要加强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 由于非能源重要矿产有的是以找矿为主, 主要是增加资源量; 有的是以勘查为主, 主要是提供可采储量; 有的是以研究为主, 要通过研究提出找矿靶区, 其目标任务不完全相同, 因此建议国家对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编制具体的勘查规划, 落实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资金保证, 以确保国家对重要矿产资源的需要。

2.3 商业性地质工作范围扩大, 不利于企业及社会资金的投入。公益性地质工作, 国家主要负责全国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 全国性跨区域、海域基础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综合调查与重大地质问题专项调查, 因此凡登记矿权的资源勘查, 从预查到勘探项目全部都是商业性地质工作。根据目前地质勘查规范,预查地质工作程度很低, 普查也只有极少量工程验证, 投资风险较大, 不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 不利于促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明确中央设立地质勘查基金( 周转金) 来加强对重要矿产资源的前期勘查, 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商业性勘查是十分正确的。

2.4 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收益, 要充分考虑地勘单位的权益。最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通知, 明确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收入, 中央和地方按二、八固定比例分成, 完善了矿业权有偿取得, 规范了矿业权收入分配, 但国家出资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有地勘单位的知识技术方面的贡献。因此建议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先留后分”考虑地勘单位的权益。

2.5 积极落实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扶持政策, 落实解决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扶持政策, 对保持地质队伍的稳定、加强地质工作和促进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 仅仅依靠市场“无形的手”是不够的, 需要政府用“有形的手”来调控宏观规模,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加强地质工作应注意统筹地质工作部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 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 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 适时修订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和编制全省地质勘查规划。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 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系。

3.结束语

地质勘查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 通过地质勘查, 一方面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国土调查程度, 为城乡规划和国土整治提供地质依据。因此,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 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 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是, 近些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着诸多值得提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永国.对解决未来矿产资源需求问题的展望[J].

[2] 李昱岩.黑龙江矿产资源优势比较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D].

[3] 宋焕斌,何明勤.云南省矿业发展主要问题分析[J].

[4] 武音茜.矿业开发项目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地勘单位

一、 地勘单位会计控制的含义及特点

地勘单位的会计控制,总的来说,与一般企业一样,指在地勘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施加影响和调节,实现预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行为。但因为地质勘查活动的特殊性,它与一般企业又有不同之处。因为地质勘查活动主业的探索性、风险性、高投入及周期长,大部分地勘单位所属的基层作业单位高度流动分散,规模大小不等,加上高工作区域空间跨度大以及投入产出之间比例关系不明确等因素,所以会计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会计控制的分工协作难度更大,全民覆盖的要求难以达到。

二、 地勘单位会计控制的意义

对于地勘单位而言,加强会计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它是地勘单位实现既定经营目标的必要手段。只有加强会计控制,才能保证资金顺畅的流动,才能保证其它经营环节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单位经营目标的完成。其次,它是促使地勘单位依法自主经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合理分配财务成果的重要措施。再次,它可使地勘单位的经营者及时了解单位运行情况,掌握经营信息,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最后,它为地勘单位实施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行业绩考核与奖惩提供准确的依据,是地勘单位预防员工进行贪污、舞弊等经济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总之,它是地勘单位实现持续经营的必要环节。

三、 地勘单位会计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地勘单位的经营开始面向市场。目前,地勘基层单位大多存在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实行划小核算单位、经营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在地勘单位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会计环境频繁变动,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中还不能适应企业化经营的需要,单位的会计控制普遍不完善。主要表现有:会计信息失真;缺少风险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预警制度;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方法简单、陈旧;缺乏外部控制等等。具体而言,地勘单位会计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关于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不适应地勘经济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已和国际贯例相接轨,指导财务会计实务不断创新,如会计原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有事项、资产期末计价等。但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仍停留在原水平上,如:地质勘查生产出来的特殊产品资产化程度不够,仅限于用来交换的地质成果,而把承担社会地勘成果排除在外,不适应地勘单位以多种形式进行地勘生产的需要;在成本核算方面,以地质项目为对象,但又划分为国家计划内地质项目按全成本核算而市场地质项目按制造成本核算。这些都不适应地勘经济进入市场和发展改制的需要。其次,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执行范围不恰当。地勘单位财会制度的执行范围把省地矿局机关排除在外,已不适应属地化管理的新形势。省地矿局已实施了政事分离的改革,今后的首任要务就是带领地勘单位一起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它们应该执行同一财会制度。

2.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地勘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为:财会信息在收集、整理、加工和反馈过程中出现差错;人为编制假报表、假帐、假证、假据等现象严重;虚列项目、多提费用、少转成本、少报费用以变亏损为盈利;经营者搞无帐经营、帐外经营、截留利润、隐瞒收入、偷逃税金;对企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不能按规定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资产贬值及大量坏帐等。会计信息失真对地勘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一是弄虚作假,收益分配混乱,侵犯投资者的权益,严重危害单位经济秩序;三是误导经济决策,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只有信息可靠,才能避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经营决策的失误,保证地勘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顺畅运行。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地勘单位外部会计控制不完善以外,还在于地勘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内部检查监督不到位以及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四、 地勘单位改善会计控制的对策

1.加强地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首先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地勘单位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对经营管理的关键作用。高层管理者既要在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又要在行动上带头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要健全组织结构。地勘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经营规模等因素设置组织结构,配备齐全的职能部门,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根据相互牵制的原则,使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部经过适当的授权,建立畅通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以及横向的信息沟通渠道。

    再次,要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一种最有效的监督,即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地勘单位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形成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有良好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其次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明确其地位高于其他任何职能部门,直接对管理当局负责并在业务上直接受其指导,而且必须被赋予足够的权利,具备最高管理层明确授予适度的审计事项直接处置权,以充分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

    加强对地勘单位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再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补充、据展会计人员专监知识和监务技能,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篇10

一、地质勘查的项目特点对成本的影响

地质勘查主要应用于勘查矿产资源和建筑施工用地的条件,主要作业环境在户外,对各种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信息采集,在勘查过程当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丰富的信息采集,这样才能够在寻找矿产提出可靠的依据,初期的地质勘查由于信息的不完整很可能造成判断出现失误,使施工期间的工作部署和矿产定位出现错误,导致开采工作都在做无用功,这样在无形当中就造成的企业财产损失,增加的企业的成本,因此需要对地质进行持续的勘查,只有勘查次数的越多,得到的信息资料就越准确,从而判断失误的几率越来越小,这样也就导致了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可变性的特点,也加大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本。因此,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二、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的体制建设不完善

在传统成本管理当中,企业在进行勘查过程当中,只单纯地从成本本身进行管理,将成本完成情况作为实现成本管理的衡量标准的传统成本管理,本身存在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全面的对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忽视了成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从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没有对管理体制建设和管理形成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约束性小可控性差,最终导致了地质勘查的成本居高不下。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职责不明确

地质勘查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争取到项目合同,以企业盈利为目的,但是对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淡薄,项目施工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使勘查企业的员工认为勘查方面的成本管理只是会计部门和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是部门和个人的行为,没有认识到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了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和配合中出现问题,在项目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产生管理职责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产生,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施工单位只重视施工的成本管理,大多数企业都以项目完工后的成本核算为准,缺乏对项目工程施工的全局成本的把控,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施工问题,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三、地勘单位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查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重视度

地质勘查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建立适用于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制度,将项目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进行结合,实现勘查企业的企业化改革,将管理制度由过去的以计划为主向的管理方式向以市场为主的方向转变,牢牢把握地质项目管理所存在的特殊性,以此来建立有利于实现勘查项目施工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的控制力、约束力和准确性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首先需要勘查企业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从确立项目、前期设计、工程施工、验收到预算调整与考评等一系列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施工的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程度,把勘查的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当中,更好的实现成本管理。

2.以成本支出项目作为控制目标

勘查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由人工费用、材料费等方面构成,在企业进行矿产资源的勘察之前需要由专业性勘查人员进行地质勘查施工设计,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专业、类型和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冗官、冗员现象的产生,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节约成本。在施工所用的原材料选择上应当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购买物美价廉又符合施工条件的原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并且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进行购买原材料,避免原材料过剩浪费的情况产生。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做好勘测项目施工的预测和核算工作,在源头方面进行成本的节流,在项目完成后以设计预算为标准对项目的整体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