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6 17:33:15

地质与工程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1

关键词: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勘察技术与理论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要重视在工程中对水文地质数据的采集工作的进行,以便于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效依据和保障。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其中还存在一些严峻问题,制约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文章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1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水文地质的评估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传统工作中,我们没有重视地下水对岩土层的不利影响,也没有考虑施工现场地下水活动会带来的各种影响。项目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地理地质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就会导致施工中产生很多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需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评价进行分析。第一,在水文地质勘察评价过程中,传统的评价标准没有将地下水文对岩土层的影响纳入其中,也就是说没有综合分析与考察施工现场地下水的特性与内在规律,进而在施工中引起很多安全事故。因此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与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防护方案,减少各方面因素对施工建设的不利影响,以此保证勘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深入分析地下水向下运动情况,研究地下的岩土情况。由于地下水的区域经历水体较长时间的淋浴作用,进一步导致其周围土层上稳固性增强,这对于地质层的拉力上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变的更加坚实稳固,需要将与之有关系的水文地质数据指出来作为借鉴与参考,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第三,综合分析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到地下水改变工程的地质层力学性质体现在地质层的稳固性和连接力状况上,并针对岩土结构的差异进行深入探究[1]。

2岩土水理的性质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必须掌握与了解岩土水理的性质。由于岩土受到地下水影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性质与形式,这就是岩土的水理性质。我们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必须以工岩土水理性质为核心,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究,掌握岩土地质情况。首先是地下水的存储形式。我们生活中所使用地下水,主要是重力水、结合水和毛细管水组成的,地下水以这种状态存储在岩土深处,具有显著的赋存特征。其次是岩土的水量性质。岩土工程勘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受到区域限制。从本质上讲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技术或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岩体环境、地质情况等周围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由于岩土受到水的长时间浸湿,就会使其力学强度明显降低,岩土就会呈现出软化性的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将软化性强弱作为评价岩石的指标,在评价岩土的耐风化程度与耐水浸性能时,需要将上方软化系数作为依据。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与评估,从而得出可靠科学的数据信息[2]。

3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给基坑开挖造成的影响。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地下水与岩土的相互作用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地下水的特性与内在规律,都对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复杂、综合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会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基坑挖掘工作时,地下水会流到基坑的内部,不仅降低基坑挖掘的质量,还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为此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做好及时排水工作,防止不安全因素对基坑挖掘工程的不利影响,以免附近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2)给土质造成的影响。由于工程区域性较强,也就说每个地区的情况都不同,根据地区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施工技术与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基坑中存有大量的地下水,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产生流沙或者管涌问题,不仅影响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还会对施工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地下水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3)地下水水文上升。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影响、人类活动以及地质变动等,如果地下水位在升降上出现了异常变化的情况,就会导致其区域内的地质层遭到破坏,进一步导致其孔隙率的提高,不利于地质层结构上的稳定性,使其遭到一定的侵蚀作用。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一旦地下水位发生变动,会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崩塌、滑移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注意事项

开展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候,根据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现状以及进行预测评估工作之后得出的数据信息,了解与掌握各种水文地质问题,并保证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被评估地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一些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与评定,不仅要分析水文地质状况,还要强化风险意识,了解施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岩土结构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情况。此外,开展工程地质水文勘察工作过程中,如果土层内含有地下水,则需要深入分析与探究地下水的性质以及相关参数信息,为后续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与危害程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结语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2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

纵观我国现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发展情况,整体的工作规模与总量都在不断扩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内部勘察问题也逐渐增多。为有效控制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需及时转变工作思想,调整工作方式,改革勘察技术,为该领域发展提供充足助力。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

1.1对基坑开挖造成影响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技术体系与工艺体系不断成熟。建筑行业与土地资源逐渐形成了较为紧张的矛盾冲突,所以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本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加深基坑开挖深度,成为相关行业施工人员采取的主要举措。所以,勘察人员需要以基坑开挖为出发点,对整体勘察工作所能够形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客观评估,以此维护项目开展情况以及建筑本体的结构稳定性[1]。如若勘察工作仍旧对于工程基坑开挖造成不良影响,勘察人员则需做好及时的补救工作,在完成勘察工作后构建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将勘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避免废水流入基坑,影响地下水质量及施工质量。

1.2对土质造成不良影响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区域内的土壤结构,也对整体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如果出现地下水渗入的问题,那么很容易对后续的工作质量造成消极危险,同时也会影响到土壤结构及土质本身。当土质本身出现变化,基坑便会埋下坍塌的安全隐患,最终威胁到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所以,勘察人员可利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手段,在勘察工作开展之前展开及控制。在有效的准备支撑下,针对不同土质进行相应防御,控制勘察工作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1.3地下水水位上升下降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比较丰富,如降水、越流、地面径流等等。由于补充途径比较丰富,所以地下水的水位很难长期保持同一位置,出现水位上升或下降的问题。如若工作人员发现地下水水位存在异常变化,则需要及时判断其产生变化的基本情况,然后针对性地加以优化调整,降低整体工作对于地下水水位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地面出现不均匀塌陷或其他问题,维护工程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问题的处理

2.1拟定完善勘察计划

如若没有计划,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导致工作人员没有头绪。在没有计划支撑的前提下,很多工作都难以顺利开展。尤其是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地质勘察这一类复杂程度极高的工作来说,计划的缺乏会直接导致工作无法推进,只能够在原地不断打转。对此,为有效降低该项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整体勘察任务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完善的勘察计划。首先,项目负责人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需求有效划分地质勘察的阶段。由于勘察工程规模的不同,所设立的勘察阶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综合来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分别为踏勘、初勘以及详勘[2]。在踏勘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有效调查勘察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并结合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地表径流情况。也需利用专业设备调查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并收集之前工作人员所积累的气候资料,对基本信息形成初步了解;在初勘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基于调查所得的基础参数,深入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一些信息,如岩层分布信息、厚度信息与地下水位信息;在详勘阶段,工作人员需要立足于专业角度,深入剖析土层的性质,并构建完善的勘察方案。在三大不同工作阶段推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针对阶段性质及阶段目标,合理设定勘察计划,并对勘察过程中所生成的各项资料形成完整记录,用于后续勘察及分析工作。其次,项目负责人需根据具体的勘察计划,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勘察责任,同时需要合理分配勘察内容及勘察范围。以明确的要求规范,对工作人员形成管理,使之能够顺利完成勘察任务,加强整体勘察工作的稳定性及勘察结果的可靠性,保证工程质量。

2.2优化勘察技术体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水文勘察与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关行业所设立的要求也更加的详细,更加的严格。对此,工作人员所应用的技术,也需出现一定程度的创新,对原有的勘察技术体系加以优化调整,能够进一步满足工作要求,同时也可提升工作效率,保护勘察数据的精准性。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所能够应用的技术种类比较丰富,如钻探法勘察技术、地面瞬破勘测技术及地震勘测技术。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应用条件,同时所能够形成的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3]。工作人员需要先评判所需要勘察领域的实际情况,然后科学化的选择勘察技术,保证技术应用价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可借助信息技术,对多种不同的勘察技术加以评判以及整合,打造多元性勘察技术应用体系,以此处理更加复杂的地质勘察环境与地质勘察问题。对于开展方式的应用重点应用流程与数据处理方式,工作人员则可借助信息技术逐一标注。在完成踏勘工作后,工作人员积累一定的资料信息,针对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储存及录入,防止数据丢失造成不良工作影响。针对部分复杂程度相对偏高的地质勘察工作,工作人员大多很难通过单一的勘测技术进行处理,此时便需要融入综合性探测技术体系,以多种技术分类采集区域资料,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2.3加强勘察过程监督

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虽然会应用到较多的先进技术以及先进设备,但能够对整体工作质量形成较大影响的仍旧是人为因素。在整个勘察工作中会涉及较多的环节,也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如若不对整体过程加以有效监督,容易因人为因素而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勘察数据的精准性合理性。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过程监督力度,通过对人员的有效监督维护工作质量及工作安全性。管理人员需加强自身对于地质勘察工作的认识,丰富自身的理论储备及经验储备,能够精准评判勘察过程中的评估要点与监督要点。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监督管理流程与监督管理方向,能够根据工作情况的变化幅度调整监管力度,既不会影响到工作进度,同时也能够加强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强化勘察阶段的工作,精准性与安全性[4]。监督管理人员需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与工作情况,合理评判地质勘察工作强度,能够以强度为基础,对地下水位的具体变化情况形成有效了解。依据这一具有较高价值的参数,对工作内容加以梳理,进一步提高勘察数据的使用价值,有效降低勘察工作对外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工作稳步开展。

2.4做好勘察数据整合

在工程及水文勘察工作中,生成大量的勘察数据。对这些数据加以有效的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并切实控制地质勘察工作所形成的影响。工作人员应重点落实以下3点。首先,在勘察水文地质时,针对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所生成的数据,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及时整理,并根据数据所提供的潜在信息,生成完整的地下水位波动曲线图,以此更加直观具象的了解地下水位波动情况,并对其后续的波动情况加以预估。工作人员可及时察觉其中存在的风险或问题,并拟定预防方案,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将所勘察到的数据应用于具体的工程作业中,以此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并且在数据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可更加精准的拟定后期工程的材料采购计划及设备采购计划,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最后,工作人员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借助现阶段工程领域比较流行的BIM技术,录入勘察数据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借此直观展现工程的整体架构,评判一些存在的潜在隐患,并对其加以处理。

2.5组建高质勘察队伍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人员需有效增强勘察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素养,降低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影响。首先,在正式开展勘察工作之前,项目负责人需要设定严谨的人员招募标准,保障参加项目勘察工作的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恶劣条件。能够严格遵守勘察规范要求,按照具体的格式进行数据记录。其次,完成人员初次选拔后,管理人员需组织人员开展全面的培训活动与教育活动,使之了解与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勘察工作有关的内容,了解一些先进的信息以及更为详细的工程概况,使之能够立足于自身的岗位,合理的设定工作计划做好准备。并且除高质量勘察队伍外,管理人员还需成立一支替补队伍,以便及时应对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员问题,维持勘察工作进度,提高综合质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具有极高的专业性,会涉及较多的工作内容。并且,其中也会由于各大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问题。如影响基坑开挖、影响土质、导致地下水水位浮动。为控制这些不良影响的进一步扩散,在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采用更加先进合理的勘察手段。一方面,需要拟定完善的勘察计划、优化技术体系;另一方面,需加强过程监督力度,并需要整合勘察数据,打造高质量勘察团队,为工程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高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新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研究[J].冶金管理,2020(23):87-88.

[2]唐飞.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思路总结[J].世界有色金属,2020(21):180-181.

[3]白沙.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及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31-32.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3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相关问题;评价与阐述

随着世界得经济情况不断发展,对于各种资源的开发力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在能源的不断开发下,世界上大多国家已经面临着能源匮乏的现状。因此为可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可以发现更多的能源资源,这就对于工程地质中的勘查技术提出更高的标准,虽然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先进,地质勘查工作也越来越先进。但发展至今,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查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地质勘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保障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中的各种勘查问题进行研究谈论,才能进一步引导国家经济的发展。

1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在工程开始时,首先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但在其中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在之前的工作报告中,都缺乏对于地下水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忽略地下水的特性,导致在施工完成后,都会因为地下水的原因造成对建筑工程的危害,施工结束后也经常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在之后的施工前,对于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进行,也越加重要。在其中的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重要的勘查内容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首先最重要的是地下水对于岩土层和建筑物的影响作用。据数据表明在众多的事故中,大多都是因为地下水对于岩石出现了不良的地质影响,因此对其应重点勘查,并做好预防准备。之后,就是对于地下水特性的评价,但在评价中需要与其他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价,其中就包含了对其地点的施工情况和地质情况等等,对于地下水的评价中,需要与当地的总体地下水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可以分析出更加全面的地下水特性。在最后需要评价的就是地下水对于整个工程中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对于不同的岩石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

2岩土水理的性质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勘查工作中,其中包含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查。并且岩土水理性质主要是受到了地下水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性质特点。因此在水文勘测中,岩土水理性质处于重要的地位。2.1地下水的储存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地下水。地下水可以通过对于其赋存方式的不同而分为重力水、结合水和毛细血管水,这些都是地下水储存于岩土中各种形态。2.2岩土的水量性质。在地质情况中,岩土主要具有软化性和透水性。软化性是所有类型的岩土都具有的特点,因此在系统性的评估中,科学家以及施工人员都会用软化系数进行评估,并且不同软化系数的岩土具有不同耐风性,并且其耐水浸的能力也根据软化系数的改变而改变。当然在工程中,岩土经常会因为水的浸透,而使得其力学强度变低,软化性变得更强。透水性,是岩土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其主要是水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而穿透岩土的一种过程。岩土的透水性通常是由岩土本身性质和其结构共同决定的,通常情况下,颗粒状越大的岩土,其透水性越好,而较为坚硬的岩石,其透水性不强。因此岩土的透水性经常用渗透率来表示[2]。

3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问题分析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的勘查,主要是对于岩土和地下水的勘查,其中对于地下水的勘测是最为重要的勘查工作,因为根据实践工作表明,地下水对于整体的施工过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并对于之后建筑物的影响也十分巨大。而其造成的主要影响为对基坑开挖、对土质、地下水上升与下降这几方面:3.1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由于地下水的性质,如果在基坑开挖时未做好防范措施,就会造成地下水的渗漏到其中。为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就需要做好人工排水工作,但这整个过程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如果排水工作没有做好,还会对周围的地质条件造成影响。3.2对地质的影响。地下水进入到基坑中,如果未做好排水工作,会使地质发生很大的变化,也会带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流沙、管涌等。而造成这种现象发生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浸泡,会使岩土变得更加软化,强度变低而引起的,所以防治地下水的工作对于施工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3.3地下水水位上升。在一个地区中,地下水的水位经常会变化上升,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如地震、人为灌溉等等,都会造成水位的上升。并且水位的上升,也会造成许多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岩土沼泽化和盐渍化,会对建筑物的腐蚀性不断提高,并出现滑移、崩塌等等现象,最终导致整个建筑环境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3.4地下水水位下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地下水,这就造成了地下水水位的不断下降。而地下书的下降对于建筑物和岩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通过数据调查,经常会出现地面坍塌、地裂等等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威胁到人们的安全问题。

4地质勘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注意事项

在对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对于现在的工程建筑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查。在勘查中,需要注意到两点问题,首先,是提高对于水文地质的重视程度,并且注意对于各种重要信息的收集和综合考虑。其次,就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对于含水层的地下水,需要工作人员对于其中地下水的各种性质进行更加全面和详细的测定,对于各种参数也给出测定。

5结束语

通过以上本文的论述,可以清晰的发现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中地下水和岩土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影响与危害。因此为避免各种危害,就需要加大对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提高勘查的技术水平,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并且也需要工作人员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在水文地质勘查报告中,做出更加全面和详细的地下水和岩土的评价结果。以上这些,都对于我国水文地质勘查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进华.关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的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13:205+207.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在当前时代下,在岩土工程中出现地质灾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和严重的损失,要结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关部门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岩土工程的价值能够在实际中得以完整凸显。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为了有效的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进行有效的总结以及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案,从而保证岩土工程的稳定进行。从整体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滑坡。山体滑坡是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导致滑坡的原因也是比较多样化的,例如到了雨水天气降雨量骤然增加,那么会使山坡受到的冲击力变大,会使大量土体下滑,另外还很有可能是由于山体本身的原因,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山体产生一定的动摇和破坏,那么很容易在后续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山体滑坡的问题,给实际的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在我国滑坡的数量和发生频率是比较多的,因此为了解决山体滑坡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条件的勘察,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陡坡变得平缓[1]。在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时,要保证地表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排出,防止对土体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在将陡坡变得平缓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将一些松缓的土及时挖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山坡的压力,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从而对山体滑坡进行有效的防治。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当出现滑坡时,相关工作人员要临危不乱,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滑坡带来的损失。1.2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主要是指地面的崩塌和下陷,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地下水或者地下资源开采过量而导致的,地下水和地下资源的开采过量,会使得地下结构出现不稳定和不安全的问题,很容易出现地面坍塌,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地区来说,地下岩浆的活动是比较活跃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地面塌陷的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地面塌陷的重视程度,这主要是由于地面塌陷不仅会造成连堵工程施工等无法进行,还严重威胁了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对地面塌陷进行防治时,可以通过护墙、排水、护坡等技术来进行有效的解决[2]。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SNS柔性拦石网技术,这项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可以满足当前地面塌陷防治的要求,在岩土工程中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为了保证防护技术能够在实际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地面塌陷的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这样才可以将地面塌陷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防止给后续的施工带来较大的干扰。1.3泥石流。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在一些强降雨天气很容易出现坡体的洪流,在洪流中包含了大量的泥沙和石块,泥石流多见于植被稀少的山坡中,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假如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挖出的土体随意堆放在山坡的话,那么等到暴雨天气来临时,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的灾害,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假如遇到了泥石流的话,那么首先要进行避让,如果泥石流的区域和岩土工程是重合的,那么就要运用排导和储淤技术进行有效的防护。排导技术主要是指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在泥石流发生之前要设置排导沟,这样才可以将一些泥失流进行分流和疏散,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区域产生破坏[3]。储淤技术主要是指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山坡下设置停淤场用来收集泥块和一些泥沙,方便对后续工作进行良好的处理,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山坡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还可以为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上就是有关岩土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介绍,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防护和处理时,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结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岩土工程施工要求和需求为准来开展有效的防护措施,既可以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它的防护,还可以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实现双赢的效果。

2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2.1工程措施。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对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掌握更多和有效的防治方法,保证实际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工程防治措施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护坡、躲避等诸多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地质灾害,对岩土施工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保证岩土工程的有序开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防治措施能够在实际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但是为了保证这些防护措施功能的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在运用防治技术之前要进行实际的勘察,对施工现场周边的气候条件和水文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搜集之后,再从客观性的角度分析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防治技术,这样既可以降低整个岩土工程的成本投入,还可以对地质灾害起到良好的防护。2.2生物措施。生物措施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生物措施的生态性是比较明显,在运用生物措施时,主要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从而维持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协调。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调节功能,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防治,生物措施是保持山坡水土稳固的重要措施,这样一来,到了雨水较大的天气,整个山体也不可能轻易地发生泥石流和滑坡,从整体性的角度提高了岩土工程施工的效果。但是在运用生物措施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主要是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正是由于生物措施的这一弊端,导致了许多施工单位都放弃了生物措施的这一防治方法,这就使得岩土工程施工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施工理念以及防护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以及调整,加强对生物措施运用的重视程度,提升岩土工程施工的效果。2.3避让措施。从整体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是雨季,因此为了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具备预判性的眼光,开展避让措施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山坡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出现地质灾害时,那么工作人员要马上转移,从而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由于我国地质环境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一些地区地壳活动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现场的勘察以及调查,加强和附近居民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另外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制定完善的避让措施和转移方案,假如发生地质灾害的话,那么现场的施工人员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移,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多样化的防治手段。从整体上看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在一些特殊时间内多个地质灾害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要运用多样化的防治手段,将多个防治措施进行相互的融合,从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以及预防。例如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相互融合,结合地质勘查的结果来确定防治技术的类型,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更加科学和规范性地进行地质的勘察,严谨的按照相关的管理标准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对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进行有效的估算以及评估,从而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2加强新技术的运用。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例如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专业性的检测,从多个层面入手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移动遥感技术来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再通过移动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通过卫星所传回的监测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精准性地判断,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防控地质灾害的效果。

4结束语

从整体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较多,所以在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岩土工程现场条件的勘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且还要建立现代化的监测预警系统,对防治工程和防治方案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保证岩土工程施工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22):68-70.

[2]梁龙.几种常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有色金属设计,2019(5):80-85.[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5

关键词:地质勘探;岩土勘察;勘察质量;专业设备技术

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到地质学、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通过对岩土工程项目进行应用和评价,为工程项目的推进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因此,勘察工作需要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保障勘察效果与质量。

1地质勘探与岩石勘探的内涵

地质勘探工作是指在运用相关勘探设备的时候,对一些特定位置或者范围的地质进行科学全面的勘察和探测工作,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梳理,确保工程建设工程能够以此为参考展开项目的实施。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作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还与矿山的合理开发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关于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地区,可以有效了解当地的岩石和矿山,给予了显著的推进作用。通过合理运用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在采矿工作的设计阶段提供准确度较高的参考数据,能够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可靠的技术保障。只有对地质勘探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才能够让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保障。除了地质勘探工作,岩土勘察工作的实施也会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勘察工作的时候需要保证工作步骤与方式的正确,保证勘察工作的优质水平。由于岩土工作会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出现的原因,选择科学、合理的勘察方式。

2地质勘探与岩石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方式不合理

在工程设计阶段展开地质勘察工作,是为了保证工程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多的数据操作设计工作的参考,保证工程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建筑工作为例,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需要分析建设工程项目自身的性质、建设规模和整体设计结构来进行建筑总体平面图的绘制,将平面图作为勘察工作的参考数据。根据平面图中的内容,分析区域环境的地形情况,探寻这个区域的具体情况能否迎合建筑项目的实施条件[1]。但是在当前情况下,一些勘察工作单位为了节约勘察工作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往往会降低勘察工作的难度,减少勘察工作的步骤,没有将项目工程的特点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运用不合理方式来获取勘察数据,使相关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勘察报告不仅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勘察深度与广度,也不能达到工程荷载与受力分析的参数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工程施工显然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如果重新进行勘察工作,不仅需要再次投入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施工进度的推进。

2.2勘察质量不过关

建设工程设计人员在展开施工图纸绘制的时候,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建设计划能够顺利的推进。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保证工程计划的顺利实现。与此同时,应当将工程地质勘探和岩石勘探资料作为参考资料,这需要勘察人员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初始阶段遵照严格的要求,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编制的时候,需要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在编制勘察报告的时候,勘察人员应当对各类数据进行合理的梳理与分类,保证勘察质量的准确与可靠。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很多勘察人员没有将这个工作完全落实,工作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较为繁多杂乱,部分勘察人员为了节省数据分析汇总的时间,会在数据分析方面没有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令最终得到的数据结果出现失真的情况,难以保证勘察质量。

2.3勘察报告的整体分析工作不到位

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的时候,由于最后获得的数据都比较零散,需要进行整合梳理。这些零散的数据不能够将当地的水文地质和岩土条件直接反映出来。因此,为了让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能够发挥出参考作用,需要将杂乱繁多的数据进行整合归纳。并且运用专业的知识得出可靠的勘察结果,逐渐形成一份准确性较高的勘察报告[2]。但是近几年很多工程勘察报告里面包含的数据都缺乏准确性,篇幅内存在着大量的空话和套话。报告中关于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的数据很少,不能够为工程设计工作带来具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使得地质勘察工作流于表面,不能够发出应有的参考作用,丧失了勘察工作的意义与影响力。

2.4难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

勘察报告需要将建设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梳理,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勘察结论。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勘察报告都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存在着很多没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并且相关数据的获得没有遵照建设项目的工程条件展开,缺乏详细、全面的研究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勘察报告便难以反映出建设项目的实际问题和现实情况。

3优化地质勘探与岩石勘探工作水平的措施

3.1明确勘探目的,构建勘察体系

为了提高地质勘察与岩石勘探工程的水平,勘察单位应当对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遵照勘察方向和勘察计划展开一系列的工作。遵照勘察工作的计划安排,使工作内容能够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进而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展开实地勘察测量。为了保证相关工作能够顺利推进,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地质勘察工作体系,令工作的操作和步骤都能够遵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标准。列举出勘察工作过程中需要展开的工作内容,其中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纲要的编制、确定勘测技术以及制定勘察方案。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令勘探工作能够得到合理推进,得出具有高水平的勘察报告。

3.2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勘察位置的确定

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应当严格遵循岩土勘察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较为复杂的地基展开详尽的勘察分析。建筑工程勘探点的设计应当保持在10m至15m之间,而建筑工程的详细勘察阶段需要建立在建筑工程地理展开均匀性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只要是为了探查是否会因为地面出现沉降的情况导致这个地区岩表出现差异,或者是倾斜等相应岩石结构无法承受和产生变形的情况。如果建设工程项目这个区域的岩土图层性质出现横向分布的变化范围扩展,影响成桩图层的时候,需要将勘探点进行密集化,增加勘探点。在建设工程进行初步岩石勘探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勘探点,让这些勘探点的分布情况保持合理清晰,能够显示出设置这些勘探点的目的。勘探点的位置应当保持合理的区间,令建筑工程可以纳入整体勘探范围当中。并且细化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勘探点,保证勘探点的设定能够符合准确的定位。对于那些一般情形的勘探点,应当针对建筑工程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勘探结构能够迎合实际需求,形成具有多种功能效用的综合勘探点。

3.3构建完善的岩土勘探信息数据库

在项目工程实施之前展开勘探工作,通过调查这个地区的地理情况得出勘察报告,为项目施工计划的制定给予参考数据。但是在进行初步勘察的时候,人们会由于对这个地区的条件缺乏认知和了解,增加了工作需要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因此建立岩土勘探信息数据库(如图1)非常重要。由于岩土勘察工作的数据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对数据资料给予充足的重视,那么将会对工程项目勘察成果和勘察质量带来严重的损害。站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轻视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将会阻碍项目工程的顺利发展。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探工作时,需要合理的构建信息资料库,将现有的信息资料导入到信息库当中,为相关数据的掌握和查询给予便利。通过建立岩土勘探工程信息数据库,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资料,人们对相关岩土条件的分析将更为准确,能够有效减少初步勘察工作的任务量。

3.4加强勘探工作的质量管理

在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工作的过程中,想要让勘察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保障勘察工作的质量。这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作用和影响力的宣传工作,通过扩展宣传面,令广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意识得到加强。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培训课程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且对工作中的职责进行细化,使得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人员的责任得到落实。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贡献力与绩效进行关联,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工作态度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薪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勘探工作的质量管理得到加强。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也取得了进步。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应当提升相关理论的学习,掌握最新的勘察技术。勘察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能够在勘察工作中保持规范化和标准化。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的,探寻新的勘察方式,为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推进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山来,邢琪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21(10):112-113+131.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6

一、地质工程勘察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质低

就目前而言,地质T程勘察单位的预算编制质量普遍较低。主要的原因是,单位的财务T作人员对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作中往往简单的处理财务预算问题,在技术手段方面,就习惯性的按照基础数加上增量,财务预算就简单的编制来了。但是,从实际来看,这种不深人勘察单位各个预算的子项或者经济活动的做法是不能得到准确的预算报表的,预算不精准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就从源头上被破坏了。此外,还普遍存在单位不按预算执行的现象,而且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也没有跟踪审计。有的单位就算是跟踪审计往往也是敷衍了事,分析过于简单,单位很难通过预算提高经济效益。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

从实际调查来看,地质_丁程勘察院的资产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F儿个方面:

(1)单位工程项目回收款比较迟缓,形成一部分呆账;

(2)项目资金应该专人专项负责,防止被挪用情况的发生;

(3)同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在项目管理缺少对成本风险的控制;

(4)单位对同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管理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对现有的同定资产使用、维护等管理极不规范,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率低下。

(三)内部控制存有较多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地质丁程勘察单位都已经建立起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地质T程勘察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还存有较多的问题。比如,内部控制机制本身的设立不合理,不能完全符合单位内部控制的需要。此外,由于内部控制文化尚未形成,单位过于强调办事的灵活性,而忽略内部控制的要求,使得已有的制度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怎么做事“唯上”,“唯己”就是不按规章制度来,极大地弱化丁内部控制机制;成本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原始的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固化表现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控制,缺乏采购渠道和程序、缺少归口采购制度和价格管理。工程勘察单位的成本变量较大,涉及部门多,精确的成本分摊难度大,操作复杂,所以成本控制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没有明确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成本管理]二作。

二、加强地质工程勘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成本控制足T程勘察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勘察单位内部各部门都需要将成本控制知识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变少数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为全员参与。

(一)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成本基础管理

首先要明确政、事、企、社间的经济关系,搞好地质程勘察单位的改革。只有理顺管理关系之后,财务管理才有发挥的空间。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我国的地质工程勘察单位已经开始相继进入了转企改制的实质性实施阶段。如果能够实现这次改革,地质工程勘察单位就能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理清基础管理关系是加强地质工程勘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对相应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更新,一方面需要更新升级较为完善的财务软件,另一方面也需要保证硬件设施的流畅运行。在此fj仃提下,才能在更大程度合理收缩集中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权,并形成相对的规模优势,加上财务监管控制,从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逐步缩小成本消耗,并提高合理性,才能最终使企业产品和服务保持相对较大的优势,使得企业在当前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

(二)加强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编制不仅是国家《预算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此,地质程勘察单位的领导先要从思想t高度重视单位预算编制丁作,同时还要组织单位的相关人员积极参加预算的编制T作,财务部门有关一1作人员要深入研究每一个子项和经济活动,广泛的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各个职能部门的相关意见,对预算方案不断地进行论证和研究,使最终的预算编制尽可能的符合单位实际,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此外,还要注重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编制做的再好如果不能够严格的按照它执行,那么再好的预算编制也是儿张废纸。凶此,在执行时要对每个子项或者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把关,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问效,强化预算管理。地质工程勘察单位首先要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岗位的设置要考虑到相互之问的制约和监督。同时,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还离不开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要通过明确内部审计职能,配备高水平的内审人员,建立起内部审计规则,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进一步得到完善。

(三)加强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

地质工程勘察单位要建立起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细致的规定每一种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方法和程序。对已有的资产管理制度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使整个单位的资产管理能够有据可依,杜绝资产的胡乱处置现象。同时,单位的领导要带头遵守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尽吖能的在整个单位形成资产管理文化,树立资产管理制度的权威性。资产管理要力求专人负责,对于前期的预算控制中成本的核算要力求坚持和灵活的调整,不能够将资金在项目实施内挪用,这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资产的管理也是地质程勘察单位项目管理的大事件。南于_T程勘察单位的成本控制涉及范同广,并且关系到每个职T的切身利益,需要全体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职丁的积极参与。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观念,使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人人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是成本控制顺利实施且达到控制目标的重要基础。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调动广大职T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起好带头作用,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办事,杜绝随意的灵活处理,树立内部控制机制的高度权威性。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7

一、地质工程研究对象的特点

地质工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赋存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岩体和土体,就属性来说,其属于自然造物,是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地质体,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其形成是受地质作用支配。同时,作为工程所依存的地质体而言其又赋存于地质系统中,保持着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对地质体的组成、结构、特性和分布,以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要求有深刻的地质研究。地质工程是从根本上以地质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动态研究过程,对它的分析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包括地质的规模、动力模式、演化规律等。工程地质体是复杂的,其演化过程也是复杂多变的,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的复杂。系统的复杂性源于地质体是特殊的开放复杂巨系统。

(2)实践手段的复杂。为解决复杂的现实的工程问题采取的工程手段复杂多变,并且多具有不完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等。

(3)地质体内在的复杂性。地质体内部是复杂的,其演化过程包含大量的相互关联、相关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有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地质体内部来说,它的演化本身是统筹兼顾的,全面协调发展的。

(4)地质工程系统是开放性的,其演化过程具有能量积累与能量耗散,与其赋存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换关系,这又影响着系统的演化行为,同时地质工程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对其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反馈,进而相应的调节自身结构,实现对赋存环境的适应性。

(5)系统具有时间属性,包括工程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工程时间尺度只关心其工程运营期间的稳定性,属于短时间的尺度问题。对于地质时间尺度来说,工程失效是肯定的,这是地质历史演化的必然性。

(6)存在着控制性条件。控制的涵义是系统关键性制约因素,控制的过程就是借助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运动进而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在地质工程的系统观中可把地质体演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前进型演化,演化过程即为有序性增加的过程,其演化的最终结果是地质体的工程失效;一种是后退型演化,演化过程即为降低有序性的过程,其结果是地质体能保持其稳定性,这也是我们进行工程处理的目的,阻止正向演化甚至是让地质体反向演化。

由于上述特点,使得目前的地质工程研究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1)地质工程学界所用的分析模型多是线性的,这些线性模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地质体变形的发展,但无法表现地质体的本质特征,不能进行定量的描述;

(2)大量的理论研究与现场工程实践脱钩;

(3)缺乏对工程地质体特殊性的思考,轻视了对地质工程问题的整体性理解,而追求高精度的数值计算,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用在复杂而繁琐的数值计算上,使得研究成果与实际问题有很大偏差。

因此,尽管地质工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出现了大量的新问题,对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也体现在社会对地质工程的需求上,例如:

(1)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不得不在极其困难的工程环境中开发建设巨大的工程项目,而大大缩小了对环境的选择空间,如我国在对大西北和大西南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

(2)人类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等不恰当的工程作用引起了灾难性后果等。我国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无疑直接加重了地质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要求探讨在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形成中寻求地质工程研究新的定位。基于目前理论落后于实际及社会需要不断提高的现状,我们必须从地质工程对象实际出发,以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为指导,结合数学分析和力学分析,依靠原型的监测资料的反馈,走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的道路。

二、地质工程的定位

由地质工程的定义可知,其是联结地质研究和工程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活动内容决定着对地质体的要求级别,也确定了地质工程认识程度;反过来,地质体的赋存环境和工程适应性也决定了工程活动的程度。工程活动和地质体研究之问是通过地质工程研究实现的(图1)。由于地质工程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工程活动,所以在地质工程的研究也体现在各种工程实践中(表1)。正是由于地质工程研究分布于各个与之相关领域的专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不同,技术标准和分类级别不同,在相关教学活动中的要求也不同。地质工程研究需要回答工程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框架。然而,由于工程地质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因素量化很难具有精确的意义,这也导致对地质工程问题的判断往往更具有现实意义。Terzaghi在土力学研究中指出,无论天然的土层结构是怎样复杂,也无论我们的知识与土的实际条件之间存在多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利用处理问题的艺术在合理的造价前提下,为土工结构和地基基础问题寻求满意的答案。有位教授亦曾指出,学好土力学,不仅要学到教授们懂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将掌握的知识与未知领域的判断结合起来,才能进行正确的工程判断与处理。关于地质工程的判断在处理工程活动中的重要性,刘建航院士诠释为:理论导向,实测定量,工程判断,检测验证。理论推断是工程判断的依据。尽管在很多情况下,理论分析的结果只能定性理解,但它在工程决策中起着导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实测定量是尽量将这种理论的推断赋予量化的特征,而检测验证除了对工程的信息化作业方面的意义之外,更是工程经验积累的资源。

三、地质工程的教学思考

1.地质工程的教学方式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提出了在地质研究中必须把地质与力学结合起来。作为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地质工程必须运用地质力学与地质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地质力学研究是地质历史分析的基础,地质历史分析是地质力学分析的综合。将对工程研究对象——地质体研究融合在力学分析之中使得地质和力学紧密结合起来。地质工程的教学步骤和方式应分为以下4个方面:

(1)野外地质认识。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对地质工程对象进行感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初步的抽象分析,探讨相应的地质模型。

(2)理论分析。在对地质特征进行数学力学分析时,采用简单的弹塑性力学、流变理论和强度分析等知识将地质工程对象抽象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3)实验教学。实现对理论分析结果的检验,同时借助简单方式分析用数学力学分析显得十分复杂甚至无能为力的地质对象,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在实验中激发想象力。

(4)机制探讨。将野外地质认识和实验结果结合起来,解释地质现象,进而得到和积累相应的工程判断。

2.地质工程的教学思维

由于地质工程涵盖的内容广,信息量大,不同的地质问题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针对具体的问题选用合适的思维和表述方法十分必要的,这需要对地质工程有深厚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如何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经验准确、灵活地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在学生大脑中形象地建立起地质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各种物理、力学场量及其之间的关系。关于地质工程教学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已经有了较多的探讨,并总结出了很多有意义与可行的教学方案。这里主要谈谈笔者对教学思维训练的几点看法:

(1)在教学课程中使用必要的动态图像,从而准确、生动地演示和表现地质工程问题,通过对动态图像的讲解,使学生能形象地了解地质体的结构、物理和力学性质随时问、空间、作用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过程,同时可有效地传递地质工程知识和经验,进而将解析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理逻辑思维的能力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提高其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在教学中使用形象化语言,例如在讲述地质工程认识过程时,可用白居易的诗词作为辅助阐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尽管对工程对象进行了多方位的思索和测试,但我们的认识仍仅是复杂问题的一部分,这是缘于我们身在其中。在讲述地质调查手段时,可用中医的医理“望、闻、问、切”进行说明,将地质体视为病人,地质工作人员则为医生,“望”和“闻”即对地质体的表象观测,对应的地质调查阶段,“问”是亦为调查的一种方式,“切”则是由现象向机理研究的必要手段,就如号脉一般。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8

同时要求测绘人员在进行地质测绘工作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以传统、守旧的思想来面对测绘工作,要以发展为前提,合理推进测绘工程进度,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地质测绘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人为因素。由于测绘人员是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直接执行者,所以在该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测绘施工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测绘工作的进度以及准确性。优秀的地质测绘施工队伍通常具备较高的测绘技术,其在实际测绘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外界因素对测绘工作的影响,保证测绘工作质量。2.2设备和技术因素。在地质测绘工程项目中,设备和技术也是影响地质测绘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又一因素。虽然目前国内相关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测绘效果也在逐渐提高。2.3管理因素。除以上两种因素以外,也不可忽视管理因素对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质量监管体系等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优化措施

3.1改变测绘地理形态。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矿形态也各不相同,为保证施工作业的精准度,相关技术人员可充分利用地质测绘技术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而后得出详细的测绘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完整的执行方案进行施工作业。由于地矿地质与普通地质不同,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测绘环境也相对复杂,情况多变,不利于测绘工作的正常进行。比如有些地矿所处位置周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矿产开采工作难度大。传统的地质测绘工程由于技术落后,且其工作范围仅限于地面之上,无法满足资源开采的实际需求。而当前阶段的地质测绘技术,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为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有效地降低了他们的工作难度,减少了工作量,达到了工程测绘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自己掌握的测绘技术以及理论知识应用到新测绘技术的创新中去,以镇定、平和的心态迎接测绘任务。3.2增设平面测绘。通常情况下,地矿都处于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各方面条件都较差,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这些为地质测绘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从其周围环境来看,一般较为空旷、少有参照物,且因为其周边交通工具的缺乏,其作业工具的传输也十分不便,而只能依靠船只来完成。在金属矿床开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应保证其工程进度不至于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地质测绘时,有些矿体地质环境结构相对陡峭,这就需要测绘人员充分研究当地地理环境并与测绘目标相结合,确定最适宜的工作区域,找准测量位置,为工程开展做好准备。如遇特殊地形的情况,技术人员更要提高警惕,需将相关数据收集齐全,以保证地质勘测技术的顺利实施。在地质测绘项目进行中,技术人员应全面勘测地矿环境,并对其进行数据测量,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在完成地矿环境勘测时,首先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做一个详细的了解,而后深入到其他事项。工作人员应分清主次,对工程开展的重点部分以及多元化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准备工作。3.3选择适宜的测绘工具。测绘技术能否充分发挥以及测绘数据的精准度能否达到工程所需,这都与测绘工具的使用密切相关。在地矿环境的地质测绘中,应保证相关数据精准度符合工程要求。准备工作对于金属矿床的开采效果影响较大,所以在开采前,必须将这项工作做好,特别是遇到矿体环境特殊的情况下,技术人员更要以准备工作的材料为依据进行研究,选择最适宜的测绘工具,这样可大大提升地质测绘的效率和精准度。此外,工作人员使用测绘工具技术的水平大不相同,受其自身专业素养影响较大,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可更好地完成测绘工作,保证测绘工作的效率,提高测绘工作的进度。

4提高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策略

4.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使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符合预期要求,需要测绘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测绘管理有据可依,使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以及相应标准完成这项工作,避免测绘出现问题,实现全员监督,保证测绘工作的高效完成,进而提高国内测绘工程质量。4.2重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测绘技术与设备水平直接影响着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地质测绘技术,及时更新测绘仪器。在这个前提下,分析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测绘技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配合制图软件等,实现这项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实际进行地质测绘工作时,必须保证现场控制网和测绘点位置选取的科学、可行性,依据测绘方法合理规划相关测绘设备的选择与应用。同时,对相关测绘仪器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也加以重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这些仪器进行检修、维护。4.3建立科学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地质测绘结果的关键因素,其选择应与测绘环境相结合,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可靠性。就当前阶段来看,计量标准不统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即使在同样的地质环境中,也可能得到不一样的测量结果,以至于许多地质问题难以很好地解决。由此可见,优化测绘计量标准体系的重要性,这是提高测绘结果精准度的有效办法。另外,测绘工作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同样严格,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计量标准。因此,要提高地质测绘工程质量,除了设备与技术要保持先进,也要对计量标准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4.4提升测绘人员的工作能力。正是因为地质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所以也要不断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其中包括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等方面,以提升测绘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熟练地应用相关设备。为了有效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单位应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培训班,其中包括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际测绘技能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为他们提供实习场地,全面提升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合理把握测绘的各个环节,保证地质测绘的每个环节都按规定进行,从整体对地质测绘工程进行质量控制。4.5改善测绘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其区域环境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地理信息方面,而且其自然特性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质勘测人员忽视了外部环境勘查工作,或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以至于没有尽全力完成这项工作,就难以全面把握作业环境,为其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地质测绘初始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强化对科学计量方法的运用,充分了解本次测绘工作的基础内容,明确该工作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地质环境勘查工作,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地质测绘工程项目中,不仅应实现计量标准以及相关体系的完善,而且应在其约束之下严格按照测绘工程流程进行,尽量减少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变动情况,积极解决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降低自然环境对地质测绘质量的影响。因此,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改善地质测绘环境,可提高地质测绘工程质量,合理避免许多质量问题的出现。4.6不断加强测绘工程中的数据检查与验收工作。测绘工程中的数据检查工作非常重要,只有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才能为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在这一工程中的数据检查工作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图像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的录入工作,数据表现形式以及数据完整性的检查工作,数据拓扑关系的检查工作等。在地理测绘工程中,对于数据的处理应严谨,否则就会导致数据缺失等情况的发生,这主要是由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所以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就应重视数据录入工作。在数据属性方面,应特别注意其表现形式、重复率,以及其字符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此外,测绘数据不能直接被利用,而是要经过一项步骤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一步骤为形式转换过程,由于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通过编码来实现,且常有异常转换的情况发生,所以为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就应重视该过程的处理。在整个测绘工程进行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加强各项检查工作。且在测绘工程验收阶段,也应严格按照其验收标准完成相关工作,确保测绘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阻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晓嵩.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70.

[2]刘永忠.测绘工程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4):177+179.

[3]高新娟,付格蔓.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原因及提高措施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8,30(11):91-93.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9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要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一方面是工程建设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也是有效均衡能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信息作用愈来愈重要的背景下,做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质量控制,了解两者在勘查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改进方法及勘查技术要点尤为重要。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基本内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最终需要以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的形式呈现,以此发挥其基于工程的参考作用及价值。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内容中,由于工程区域的地质状况,如岩土层等,与工程周边的地下水状况存在互为影响的关系,因而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应着重评价工程所处区域的岩土层与地下水赋存、水位变化间的动态关联性,以达到确保工程施工建设安全稳定的效果。具体而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出于保障工程安全性的考虑,应重点对工程地质中的水文地质信息加以明确,形成具体细致的评价指标,全面掌握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信息基于工程岩土层的动态影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实际,形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评估报告。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工程岩土层等地质信息,工程地下水等水文地质信息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重点应放在水文信息的评估上,着重分析评价工程地下水对工程岩土土层的作用情况及可能诱发的工程危害情况,并采取针对性地预防及控制措施,以规避工程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其次,构建具备层次性及全面性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系统及评价体系,例如,围绕某一工程拟施工区域,收集区域周边的地质资料信息,梳理总结工程地质类型,将勘查的侧重点放在对岩土水理性质的评估及地下水运动特点的监测上,最终构建出全面而富有层次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的相关技术要点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岩土水理性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岩土水理性质监测及勘查是工程前期勘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借助于对工程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勘查,可以对岩土与地下水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影响程度作出评价,例如,工程岩土所具备的水量性质、工程区域地下水赋存状况等。通常而言,在工程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查中,主要勘察岩土中地下水的毛细管水、重力水及结合水等赋存形式,而工程岩土的水量性质评价主要侧重对岩土的透水性能、力学性能及软化性能研究,测算得出工程岩土的软化系数、渗水系数等指标数据,借此来衡量工程岩土的抗腐蚀性及渗水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方案提供技术参考。(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流程内容及技术要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查在具体目标上是以勘查及明确工程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分布状况及水量水质信息为主的,例如涉及到水利工程及工矿的水质勘查等。在勘查的技术方法上主要是借助于物探、测绘、观测及试验,经由相应的勘查阶段及勘查流程,做到对地下水水量、径流、分布、补给等信息的定量及定性评价。一般而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要经过普通勘查、详细勘察、开采试验等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技术要点如表1所示。而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精度把控上主要是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控制得以实现,即通过在工程勘查范围内设置相应的观测点及观测线路,获取相应的勘测样本,最后通过实验达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精准勘查的目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精度要求体现在测绘图中时,不同测绘比例尺的勘查点数及勘查线路长度情况.。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工程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变化会对工程的岩土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水位上升时可能给岩土层的含水层结构,岩土层水量等施加作用,可能引发工程岩土结构的变形及盐渍化现象,从而引发工程岩层位移及崩塌等危害,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不合理抽取,保护工程地下水水质。其次,工程在开挖基坑时,会对工程地下水的分布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使地下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特征,对地质及水文勘探的精度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工程施工人员应合理布置施工方位,采取规范化的施工操作技艺及步骤,并同步做好工程基坑开挖环节的排水工作,将岩层发生崩塌及位移的概率降到最低。第三,要重点防控的工程施工作业中出现的基坑地下水积水、泉涌及流沙现象,避免工程地下水出现大幅波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在保障工程效益发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工程岩土水理性质及工程地下水分布规律,然后把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技术要点,辅之以规范化的勘查方法约束,以不断提高勘查的精度及效率。

作者:杨志远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参考文献:

[1]蒲永龙.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5):255.

地质与工程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查;问题与对策

对于各种地质构造比如地质构造、水利条件、岩石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勘察工作就是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工程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地质勘查、结构设计和最后的施工工作。为了确保后两个阶段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地质勘查在第一阶段的位置就是关键,只有第一步走好,后面的工作才能进行。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危及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问题,这就给整个施工整体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什么是工程地质勘查

1.1地质勘查的含义

在工程学理论的基础上,在施工之前,为了确保工程建设整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能够有机的结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以及其他地质构造进行的勘察和研究就是地质勘查,其目的是能够让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设计、计划以及施工。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查是首要阶段,连接着后续阶段的每一个程序,是工程的安全保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的依据。

1.2地质勘查的具体工作

调查工程建设场地岩土的地层时代、岩土的类型、地质结构、岩土的性质、水质的情况以及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规律等是工程地质勘查的具体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工程进行前期,对选址周围的地层、水文和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与勘查,查明一些能够威胁到工程建设施工的不稳定因素,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且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工程地质勘查可以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是选址勘察,即对建设地段土质情况的调查,选定适合施工建设的场地;第二步是初步勘察,对所选定的施工场地土质的稳定性情况进行调查与判断;第三步是详细勘察,也就是按照工程的施工图来进行详细的测量、实验和对比分析等任务。

1.3地质勘查工作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测绘、地质勘探、地质检验、观测等方面。对于勘察方法的选择,应该注意其实用和高效,使得勘察工作高效顺利进行。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注意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并且结合遥感等现代技术,辅助勘察工作。

2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

2.1地质勘查的特点要全面关注

完成好工程建设这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项目工程,要对地质勘查的特点进行重点关注,要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方法,吸取过去的经验,将技术进一步的提高,还要正确认识地质勘查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注意到它的困难度,不能掉以轻心,避免出现成本价格过高,以至于投标价格不及成本。在工作量布置方面也要特别注意,不能过分要求工作量,也不能让工作量太轻,一定要满足规范的要求,而且不能让特殊实验项目过少甚至降至没有,要重视起其重要性。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调动其积极性,让因为对勘查现场的难度没有正确估算导致的工期拖延、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勘测报告不准确、甚至退标等现象不再发生。

2.2缺乏科学高效的勘察方法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不能够正确的使用地质勘查方法手段。做事只要找对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因此,勘察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整个勘察过程都是白费力气,对勘察结果产生不利的直接影响。比如有些勘察人员采用静荷载实验来作为确定土层承载能力作业的评判标准,但是由于压裂深浅不同的土层两侧的压力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在地基承载压力的时候按照哪种压力值来确认计算出现分歧,造成勘察结果的不同,并且也不能够确定此压力值就是地基承载力的竖直压力值;其次,就是地质勘查所用的设备技术未达到先进水平。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会导致竞争,竞争激烈的结果就是择优选取,这就导致了成本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有些需要成本比较低的勘察团队就能够接到更多工程,但是这也造成了价格低的勘察队伍技术也相对落后,因为为了节省成本,勘察单位的地质勘查设备并没有跟随这个时展而与时俱进,依旧保持着比较落后的设备水平,所以在进行勘察任务的时候不能满足勘察任务的根本需要,造成勘察过程中的数据不可靠,为勘察工作后期造成困难。

2.3地质勘查团队缺乏技术人才

在勘查过程中,对勘察任务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参与地质勘查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在人才辈出的现今社会,不免出现滥竽充数者,有些员工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课程教育和技术培训,更没有进行过实践操作,因其自身能力的原因,导致其无法对专业设备和技术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操作和处理。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态度不认真造成人为的严重后果,更是得不偿失了。

2.4地质勘查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问题

地质勘查施工中的问题会导致勘察结果的错误,无法为 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例如,在对既含有潜水层,又含有承压含水层的地层进行勘察作业时,不对承压水头和分层量测水位进行测量施工,会使得建设人员对地下水质模糊,无法进行地下水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3地质勘查问题的解决对策

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与项目建设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会对日后的投入使用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有效地解决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涉及的几点问题,现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3.1加强地质勘查过程的管理监督

最近几年,地质勘查工作不再是一个整体作业了,分出了几个标段,但是因为各个标段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方式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工作的结果对不上号,出现较大的差异,对使用过程产生不利后果。要想妥善的解决这类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勘察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在地质勘查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还要建立监管机制对勘察工作进行监督,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完工后的麻烦。

3.2完善地质勘查规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查的技术提升也今非昔比,各种专业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规范问题,因此,要注重完善地质勘查工作规范的修订,将地质勘查工作的流程和具体措施加以规范,能够达到安全、快捷、高效地完成任务的目的。

3.3重视勘察人员技术素质的培养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成长得越来越迅速,地质勘查工作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地质勘查部门要尽快加强对勘察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在地质勘查的工程中,因其不是一个小规模的技术性项目,所以在工作中只要出现人员的不合格,就会导致整个工程进度缓慢,就更不用说当多个地质勘查项目进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有多重要了。另一方面,因为勘察人员在地质勘查的工作中不是每天进行,并不会有机会长期作业,难免技术会有些生疏,这也是导致勘察工作者中出现技术不足的问题了。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做到文明施工,具有高责任感,保证施工的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与技术支持,形成了特有的地质勘查技术,有了自己的特色,由于地质勘查的难度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对于地质水文和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较大,因此,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办事,做好三个阶段的工作,结合各地的地质特点,对地质状况进行勘察,要不断总结新方法,吸取新经验,加强对勘查技术的研究与更新,做到工作量小,完成质量高。还要加强相关规范的制定工作,制约地质勘查工作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让地质勘查工作顺利进行。还要合理构建数据勘查系统,完善各类数据的统计与应用,对于地质勘查内在存在的风险加以控制,确保整个过程安全顺利地进行,为我国工程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作者:王渊 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