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0 17:40:26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1

众所周知,垃圾的分类对垃圾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好做到环境保护、垃圾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全面展开,但回收效果非常差,效率不高,给后续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上海作为一座国际一流城市,其垃圾分离与处理能力和国际上同等城市有着很大差距,市政府现将垃圾分类回收作为重点开展项目,力争三年内全市所有区县完成垃圾分类及预处理工作。目前,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令人堪忧,要想完成市政府的预期目标将会是一场攻坚战。其实,通过居民调查不难发现,并不是说大家不愿去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配套设施、相应环节都没有跟上。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对垃圾分类回收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从新闻和各类宣传活动中知道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相关信息,在学校的科学类课程中,也学习过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小区垃圾站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桶上,也可能见到过垃圾分类标志。但是学生并不清楚的知道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也不了解垃圾回收之后的用途。

我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活动,就是让学生明确垃圾的分类标准,认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们,投身到各社区目前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同时利用垃圾分类调查为载体能探究考察校园内的垃圾分类现状,让学生学会访谈调查:制定访谈计划表、能在班内模拟调查,学会记录。然后通过调查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并用口头形式交流调查结果,初步具有探究调查能力。

研究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落实 2~3个目标即可)

1.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分类活动,知道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认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义。

2.      通过访谈计划制定,学生能够体会访谈对象选择的重要性,能够例举访谈对象选择的一些方法,学生能参与问卷调查计划制定、访谈设计、发放、回收、数据整理,最后能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培养探究考察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内容要具体,有研究重点和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可伴随着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的大量浪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有心无力,自己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到了小区门口,又统一扔到了一起;亦或者是看着五花八门的垃圾桶不知道该怎样去进行分类等等。现今上海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政府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垃圾的分类标准,并在街头、社区、公共场所设置相应合理的垃圾桶。

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呢?除了来自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来自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访谈探究活动,认识垃圾分类。

所以本研究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分类活动,知道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这就表明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本研究借助垃圾分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考察能力,发现问题(校园垃圾分类现状)、确定调查目的(校园垃圾分类问题)、调查对象(同学、老师、后勤、保洁人员)、调查方法(访谈法)、确定调查内容(是否知道垃圾分类标准、是否平常垃圾分类投放……),及数据的收集,汇总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初步学会探究考察和团队合作。

所以本研究的难点是:学生能尝试访谈计划制定,体会访谈对象选择的重要性,能够例举访谈对象选择的一些调查方法,学生并能参与访谈设计、发放、回收、数据整理,最后能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初步形成探究调查能力。

 

 

研究的主要对象:(具体到年级、班级、学科以及何种类型的学生)

三(2)班、三(5)班、三(7)班、三(6)班、五(2)班、五(6)班。

自然、探究

善于观察、善于言谈、敢于提问,社会交往能力突出

 

研究的方法:(即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访谈法

问卷法

实验法

预期研究成果:即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后,开发出可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包括形成:课程方案设计、课例、学生的成果与作品、经验总结(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教学策略、课程资源开发等角度任选2个方面写,其中必须要有学习方式或者学习评价(评价维度、观察点、方式))

 

活动设计(第1课时)

活动目标1.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分类活动,知道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2.      通过活动调查,学会根据活动目的确立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制定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地点、调查对象、注意事项、问题、分工”的简单调查计划。3.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在在家庭、学校、社区范围内实施调查活动,能运用文字在记录单内记录的简要内容;能够结合团队成员的优势,推荐合适人选,进行组内分工。活动准备:调查计划表(访谈、问卷、实地考察)、调查记录表学生: 调查计划表、调查记录表教师: 自制ppt活动环节师生行为说明&建议引入1、 引入:交流课前调查(1)   每天产生了哪些垃圾?(2)   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活动一2、 视频:垃圾围城思考: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会造成哪些后果?3、 讨论: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你知道哪些垃圾处理的方法?(垃圾可以被填埋和焚烧)进一步思考:所有的垃圾都可以被填埋或焚烧么?(在垃圾填埋和焚烧之前一定要分类,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焚烧一些有害垃圾,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有有害物质渗漏到地底,污染土质)4、 讨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垃圾?(垃圾要分类来处理——把有用的垃圾分出来再利用;把有害的垃圾分出来做特殊处理)5、 讨论:你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么?(学生回答)6、 阅读资料:垃圾分类现行标准(我国在这次的第19次人民代表代表大会就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我国的垃圾分类标准。上海市也颁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7、 交流:垃圾的分类标准以及每一类中包含的垃圾种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衣物、报纸等有害垃圾:药物、电池等干垃圾:纸巾、灰土等湿垃圾:粪便、果皮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大量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需要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垃圾。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垃圾的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垃圾分几类?分别包含哪些垃圾呢?划下关键词。活动2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有做到吗?生活中你的生活环境的垃圾分类现状。生:结合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引出调查目的: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学生总结:个人:不清楚垃圾分类标准同学:没有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垃圾桶保洁员:垃圾分类在运输过程中直接被混为一起。工厂、建筑工地、餐厅:相应垃圾乱处理政府相关部分:分工不明确、相关法律方案不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现象,从自身出发。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从社会各个方面了解学校垃圾分类现状。 活动3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引出:通过调查,确定调查目的:学校的垃圾分类现状。思考:调查对象的确立同学、教师、保洁员、后勤人员。思考:调查方法的确立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思考:问卷设计、访谈表设计、实地考察记录表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点多方面,明确问题调查的调查对象活动4出示一张完整的问卷调查表,思考:问卷调查表上该有哪些内容调查目的、敬语、调查说明、调查对象(年龄、性别)、问卷问题、感谢词出示较为粗略的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表进行修改和填写,设计出问卷调查表。设计:小组之间的相互更正和填写,确定问卷内容,及分工。实施:组织学生完善表头后,结合班级互调查,进行填写。交流:若干张学生试填后的“访谈记录表”,对填写方法与技巧进行总结。交流分享:问卷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更正。问题从易至难的编写,问题通俗易懂,问题的长度控制。修改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引导学生调查方法的确立、知道如何去完成调查引导学生问卷表问题从易至难的编写,问题通俗易懂,问题的长度控制。 活动5对本节课完成的计划与记录表设计进行简单总结要求各组完善计划后交老师审核,审核通过可以依据分工在课外进行问卷调查计划通过审核后才能实施,意图强调计划的重要性与指导性。活动的个体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将依据计划中的个人分工开展。课后一周时间,学生依据分工,完成访谈任务临近一周结束,可安排各组组长了解组员任务完成情况,加以督促。 

 

问卷样表:

上海垃圾分类现状大调查敬爱的同学/老师/保洁员:您好!为了全面了解学校的垃圾分类情况,我们将对您进行调查(垃圾分类现状)。我们将非常感谢您参加此次调查活动,请您热心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本问卷为单选题(答题要求)。可在选项中画√(答题方法)本调查是不记名方式,能倾听您的想法,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谢谢!  

 1. 题目1 [单选题] * 选项1  选项2  选项3 2.题目2 [多选题] * 选项4  选项5  选项6 3. 题目3 [单选题] * 选项1  选项2  选项3 4.题目4 [多选题] * 选项4  选项5  选项6  

 

 

问卷简案

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大调查调查目的:学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对象:问题:             

 

 

分工合作表班级:       组号:                

 

 

 

 

 

 

活动设计(第2课时)

活动目标1.  通过汇总问卷调查,学生能够结合问卷所得调查结果,将问卷根据调查对象分类,整合信息。2.  通过结合数据,整合信息,分析学校垃圾分类的出现的问题及造成的原因。活动准备学生:各小组问卷记录汇总表(每组1套);2、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每组1份)教师: 自制ppt活动环节师生行为说明&建议课程回顾交流分享:学生对课外问卷的经过、发现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交流。学生针对访谈存在的问题,思考计划制定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并作班内交流。引导学生针对问卷调查存在的问题,计划制定的完善方面可能有:调查对象的选择;问题设计;人员分工;地点选择等。活动1分享:各自分享的问卷调查结果思考:如何解决调查结果过于杂乱,难以分析引出:对问卷进行整理:按调查对象分类:将问卷依据调查对象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同学、老师: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情况,对垃圾分类标准了解情况,在班级设置的垃圾桶垃圾投放情况班级、校园公共场所: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情况、垃圾桶垃圾处理时垃圾的分类投放情况、垃圾桶旁是否贴有垃圾分类标准及宣传海报。保洁员:是否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日常在垃圾运输过程中垃圾的放置,日常在回收垃圾时垃圾的分类情况。后勤部门:是否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监察工作,是否会对垃圾分类进行鼓励,垃圾分类的惩罚力度。 引导使用有效的问卷调查、注意是否存在重复数据,或无效数据。(无效数据一般指一行数据中有数据项缺失)活动2学生初步对组内数据进行统计,主要统计项为“知道垃圾分类标准、能否做到垃圾分类、垃圾桶的正确投放、垃圾的正确处理与运输”的人数,并给出大致的倾向性数据。  活动3思考:整合问卷信息,总结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问题。归纳:垃圾源头——同学的垃圾投放情况(知道垃圾分类标准、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餐厅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桶设置——学校、班级等公共场所垃圾桶的设置。(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筒)垃圾的运输——保洁员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垃圾分类的相关机制——学校的宣传、监察、奖惩制度 总结:做不好垃圾分类,各个人群对象都有责任,垃圾处理环节每一步多很重要,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前功尽弃。引导学生通过问卷数据汇总,从数据发现上海市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多角度出发。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问卷记录汇总表

班级         组号_   _

一、选择统计

研究对象问卷问题人数同学知道垃圾分类标准 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 老师知道垃圾分类标准 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教室垃圾桶的设置垃圾桶按照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标准投放 保洁阿姨知道垃圾分类标准 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后勤部门垃圾分类标准的宣传力度 垃圾分类监察 垃圾分类的奖惩         

 

数据分析

l       根据统计在          (类型)中,选择          (知道/不知道)垃圾分类标准的较多。

l       其中         选择          (会/不会)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的较多。

l       其中         选择          (会/不会)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对垃圾桶投放的较多。

l       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出现的问题与                       有关。

 

 

 

 

 

 

 

 

主导学科

探究

涉及的相关学科

自然

时间安排

主要任务

预期成果

责任人

 2018学年

第一学期

垃圾的分类标准

认识垃圾分类标准

2018学年第二学期

 

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数据汇总,总结发现各类人员垃圾分类问题

2019学年第一学期

校园垃圾分类宣传

认识垃圾分类,实施一定办法

2019学年第二学期

正确垃圾分类实施

各个环节人员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2020学年第一学期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2

内容摘要:减量化和资源化是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原则。本文对贵州省贵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提出了加强政府统一引导,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征收垃圾处理费由定额制向从量制转变;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市场,推进垃圾资源产业化;开展可持续填埋,实现填埋场向巨型中转站转变等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生活垃圾 减量化 资源化 分类 可持续填埋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废纸、废塑料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垃圾围城的局面在众多城市正日益显现,有效地应对生活垃圾危机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吕军和董斌(2007)通过模型从理论上证实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城市环境。孙晓杰(2009)等从社会进步和分工角度认为生活垃圾应先混合收集再分类。刘莉(2007)、周宏(2007)等分别就加拿大、日本等国生活垃圾的管理举措进行探讨,以期将其成功做法应用于国内实践。这些研究对于国内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但鉴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条件差异较大,有些做法在特定地区不具有普适性。而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规定,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是主导原则。为此,本文将以贵州省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研究。

贵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现状分析

生活垃圾减量化是指尽可能减少流向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量,通常的措施有:生活垃圾产生之前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减量化;生活垃圾产生之后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减量化。本文主要从垃圾分类角度对减量化问题展开研究。资源化指将生活垃圾中能回收的、可再利用的物质分离出来加以利用,使生活垃圾最终填埋量降至最低。近年来,贵阳生活垃圾清运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仅2009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1.02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17.86%,卫生填埋为主要处置方式。但是,贵阳目前营运的高雁和比例坝填埋场日处理能力仅为1530吨/日。显然,垃圾产生量已经远远超出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为满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需要,贵阳拟在花溪区、息烽县、开阳县和清镇市新建四个卫生填埋场。可是,填埋场兴建意味着巨大投资,同时因垃圾卫生填埋的技术处理、地点选择等因素影响,垃圾填埋可能会引发地下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减少生活垃圾填埋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是贵阳应对垃圾危机的重要举措。至此,贵阳市已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的进程

2009年12月,贵阳市委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研后指出在2010年开始进行垃圾收集试点工作。为逐步形成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运行机制,贵阳市城管局在云岩区和南明区选定30多个社区和学校作为试点,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输。在这些试点区域分别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并向居民和学生发放绿色和黑色两种垃圾袋,垃圾袋上印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而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普通生活垃圾、废旧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计划从2010年开始,按照先试点推行、再逐步推广的方式,在贵阳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二)引入新式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长期以来,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都以混装为主,家庭通常是“一袋制”,垃圾箱是“一桶制”,贵阳也不例外。目前,云岩区、南明区的部分街道,仍然可以看到混装式垃圾箱或大型垃圾桶。近年来,贵阳在生活垃圾收集上逐步引入垃圾分类收集思想,如在中华路等主干道用三格式垃圾箱替换混装式垃圾箱,摒弃了“一桶制”,这种垃圾箱与混装式垃圾箱的不同在于,垃圾箱分为三格,分别存放不同类型的垃圾;箱外喷涂“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字样及标识,便于市民正确投放垃圾。除三格式垃圾箱外,在其他街道还有两格式垃圾箱,但这种垃圾箱仅包括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格间。

(三)尝试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

根据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征了生活垃圾处理费。目前,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途径有:第一,将垃圾费收缴附征于营业税和产品税等。第二,将垃圾处理费附征于水、电等公用事业收费。第三,直接向公众收取垃圾费。按计价方式不同,分为定额制和从量制。定额制以户或人头作单位,收取固定垃圾费;从量制按垃圾量收取费用。为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贵阳垃圾处理收费选择定额制。从2010年1月起,对产生城镇生活垃圾的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城镇居民等开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其中城镇居民为2元/月•人,一般随水费。垃圾处理费的收取为贵阳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置提供了资金保证,可以扭转因资金短缺而导致垃圾处理不力的局面,建立垃圾处理产业,同时提高了市民的垃圾付费意识,强化了环境卫生观念。

贵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贵阳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些深层次问题依旧制约这两方面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

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但却未引起市民足够的重视。主要因为:第一,长期养成的垃圾混装习惯短期难于改变。因垃圾分类异于传统垃圾处理,客观上要求市民分类放置垃圾,这需要人们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个体工作量。第二,市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有些市民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因贵阳生活垃圾多采用混合运输,使得市民垃圾分类的努力没有得到体现。第三,缺乏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和设备。目前,贵阳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无论街道、社区还是企业用于装垃圾的垃圾箱和垃圾桶各种样式的都有,难以引导人们正确地投放垃圾。第四,缺乏相应监督机制和强制性惩罚措施。目前,生活垃圾分类都建立自愿基础上,垃圾分类与否、分类是否正确没有相关的组织和机构来监督和管理,使得倡导垃圾分类流于形式。第五,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很多市民对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不了解,这客观阻碍了垃圾分类在社区和家庭的开展。

(二)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不足

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的缺乏,使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很难推动。贵阳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垃圾容器配置不规范。市区街道配置的垃圾箱部分是混装式,部分是两格式,还有部分为三格式,且前两种垃圾箱所占比重较大,这种设施布局不利于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置。因为前两种垃圾箱无法阻止废电池、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同时,许多居民小区也是混装式垃圾箱与分类垃圾箱并存,并建有垃圾池,而这些垃圾池实质上就是大型的混装式垃圾箱,这些均不利于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第二,运输设备配置不合理。目前,市区生活垃圾的运输工具主要有手板车、人力三轮车和垃圾车。当垃圾运输时,不论垃圾是否分类,都将垃圾直接倒在车上,垃圾分了又混、多种垃圾互混现象普遍,运输工具没有做到专车专运,专类专运,使得垃圾箱的分类效益无法体现。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不完善

没有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资源化工作难于开展。贵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第一,征收定额制垃圾处理费不能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将为贵阳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置提供经济支持,但是定额制收取方式对减少生活垃圾产生起不到激励作用,可能还会产生负作用,排放更多生活垃圾。第二,混装运输降低了分类效率。贵阳生活垃圾运输一般先由手板车、三轮车将垃圾箱、垃圾桶的垃圾收集到垃圾转运站,再由大型垃圾车运至垃圾填埋场。这样常出现将已分类好的垃圾混装后拉到垃圾转运站,这客观上要求进行二次分类。但是,转运站的分类程度非常有限,价值较高的垃圾通常被分拣出来,而价值较小、分类难度大的垃圾往往得不到妥善处理,从而导致可回收垃圾不断涌入垃圾填埋场,缩短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第三,生活垃圾处理尚未产业化。尽管生活垃圾可在不同层面开发利用,但是目前贵阳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对其开发利用还处于较低级阶段,并且贵阳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参与生活垃圾开发利用企业较少。

(四)生活垃圾资源化没有延伸到垃圾填埋场

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随着贵阳生活垃圾处理量的增加,填埋用地的需求也同步增加。目前,贵阳在拟增建四个垃圾填埋场,再次突显了贵阳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所面临的巨大用地压力和环境压力。垃圾填埋用地是有限的,但生活垃圾产生却是无限的。不断增建垃圾填埋场应对生活垃圾处理危机,从长远看不可持续。同时,出于垃圾焚烧厂可能带来环境危害的考虑,贵阳市取消原定在高雁垃圾填埋场二库区建设垃圾焚烧场的计划,这表明通过焚烧垃圾减少填埋用地的做法暂时在贵阳行不通。因此,当前唯一可行的是加大对填埋场生活垃圾的开发利用,提高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但在现实中对被填埋生活垃圾的开发利用关注较少。

促进贵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对策建议

生活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是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必要举措,是贵阳生活垃圾管理理念的一次变革,是贵阳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提升。

(一)加强政府统一引导,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为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工作,首先应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统一规划,避免垃圾分类收集流于形式。为此,贵阳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垃圾回收系统,如向市民下发“垃圾回收日历”,规定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时间(王子彦,2008),引导市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源头分类的实施。其次,应该明确垃圾减量进度规划,制定长期的削减目标,并随时公布削减进度,让民众了解垃圾分类效果,有利于赢得到民众支持。最后,应该加大对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的建设,如推广三箱式垃圾收集方法,即给每个家庭都免费配备红绿黑三个垃圾箱,其中红色的装普通生活垃圾,绿色的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黑色的装厨房垃圾。同时,在社区也配备红绿黑大垃圾桶,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另外,改变混装式运输,力求做到专类专运、专车专运。垃圾分类运输承接源头分类,客观上要求对现有垃圾清运车进行整改。

(二)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逐步实现垃圾收费由定额制向从量制转变

市民观念上的认同是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关键因素。市民应当成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力军,使垃圾源头有效分类成为可能,这需要他们对生活垃圾分类有着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多层次宣传,着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争取做到人人管垃圾、处处管垃圾和时时管垃圾。广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使市民懂得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另外,垃圾处理费征收逐步由定额制向从量制转变,并提高费率。随着垃圾付费意识增强,特别当很多家庭按从量征收的垃圾处理费较低时,实行从量制将使垃圾排放量大大减少。

(三)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市场,推进垃圾资源产业化

贵阳是商务部确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建成再生资源社区绿色回收站500个,乡村绿色回收站119个。可以说,在生活垃圾减量化方面贵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生活垃圾资源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以前,垃圾处理投资主要来源政府,这使得当地政府背负了很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应逐步开放、规范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与运营市场,引进具有较好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企业,鼓励兴办专业化的垃圾处理公司,将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使企业实现对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同时得到发展壮大。另外,虽然价值较高的生活垃圾得到了回收利用,但有大量价值低的生活垃圾被填埋。基于此,本文建议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力求使可回收垃圾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在资金、市场、技术投入方面政府给予企业必要支持。

(四)推进可持续填埋,实现填埋场向巨型中转站转变

因土地、资源等紧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正朝着可持续填埋方向发展。可持续填埋使生活垃圾这种资源得到重复有效利用,同时填埋场的空间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重复使用(楼紫阳等,2007)。为达到此目标,一方面必须采取人为措施提高填埋场内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另一方面则需尽快导出并利用填埋场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尽可能减少垃圾在填埋场中的停留时间,即填埋场仅作为部分垃圾的最终归属。具体来讲,作为垃圾填埋场主体物质的生活垃圾,可从两方面加以利用:第一,原位利用,主要用作相关植物种植的苗圃;第二,异地利用,主要包括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另外,除了对生活垃圾的实体进行开发利用外,还应加大对填埋场沼气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填埋场作为部分垃圾的巨型中转站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EB/OL].中国环保网,2000-5-29

2.吕军,董斌.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及其政策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5)

3.孙晓杰,王洪涛,陆文静.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方式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0)

4.刘莉,李晓红.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管理[J].环境保护,2007(20)

5.周宏,涂晓玲.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J].城市问题,2007.7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3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64-0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不断上升。生活垃圾处理的不当,不但浪费了潜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会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直接危害我们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许多国家和城市在生活垃圾从源头收集、分类处理到最终的填埋、焚烧或堆肥等整个逆向物流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辽宁省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也逐渐凸显。虽然许多市区在这方面开展了试点工作,但总体来看,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的逆向物流系统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系统现状描述

(一)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

辽宁省下辖14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沈阳、大连),17个县级市、19个县城、8个自治县。2012年,辽宁省经济增长9.5%,GDP总量达到2.48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七位。城镇的人口为2 716多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超过1 000万吨/年,人均垃圾产量1.1公斤。其中,沈阳市生活垃圾平均日产生量为7 013吨,大连市主城区(含旅顺口区)日产生活垃圾2 000吨,正以5%的速度逐年增加。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二)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性质很不稳定。影响垃圾产生量、成分变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消费品数量与类别增加,相应垃圾产生量和成分都会增加;夏季瓜果梨桃大量上市,产生大量的易腐烂有机垃圾;公众成员对生活垃圾的认识与处理方式、道德观念等。总体来看,辽宁省居于北方,人均垃圾产量高于南方城市,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低于南方城市,无机成分尤其是煤灰、残土、建筑垃圾含量比例大大高于南方各城市;垃圾中的纸张、塑料等可燃物、可回收物的比例相对大。从垃圾组分来看,由于逐渐采取集中供暖、不断拆掉烟囱等原因,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煤灰等含量比例逐年下降。

(三)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系统

辽宁省所辖各市由于对生活垃圾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不尽相同,每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的流程也有所区别,但总体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页图1所示。

1.源头收集与分类

目前,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垃圾混合收集的方法来实现城市垃圾的处理。沈阳市已经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选择了59个社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5万余户居民家庭参与。试点社区中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大类,并分类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一个单元门配置1个可回收垃圾箱(绿色)、2个不可回收垃圾箱(灰黑色),1幢楼配置一个有毒、有害垃圾箱(红色),居民在家中先将垃圾分类装袋,分别放入。大连市也在部分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采取赠送小礼物等形式鼓励市民参与到此项工作中。但从试点一年后的调研结果来看,初期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后来鉴于后期的垃圾中转混放、市民的环保意识不高等原因,分类试点效果不佳,有的小区中试点的垃圾桶被损坏或偷盗作为他用,没有实现预期效果。

大部分城市居民一般会把生活垃圾分成有变卖价值和无价值两种。可以送到回收站的废品一般具有变卖价值,多数家庭会进行短期存储,积攒到一定量之后变卖。不可以送到回收站的也就是不能变卖的,基本上包括卫生间垃圾,厨房垃圾还有其他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对于这些垃圾,人们一般不会进行垃圾分类就直接打包送到小区的垃圾桶或者垃圾房,再由拾荒者进行第二次分类,然后由城建局的环卫部门将这些暂时存放在小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处理。目前环卫部门的垃圾收集车主要采用上门回收、路边收集两种方式回收。环卫部门会将收集好的垃圾直接送到垃圾填埋场做填埋处理,或者送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减量的初步处理,再送到垃圾填埋场做最终的处理。

2.垃圾中转站分类、压缩处理

由环卫部门将社区内收集来的垃圾统一送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减量处理。辽宁省的各地级市纷纷设立了许多固定式和可移动式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并不是简单堆放垃圾的“仓库”,而是垃圾被集中到此,经过专业设备实现压缩。沈阳市已在居民小区、重点街区等地,每隔500米范围设立一个可移动的垃圾中转站,对所有的垃圾进行现场压缩处理,配备密闭式垃圾清运车,实现垃圾收集清运过程的全封闭、无污染、不落地。

3.垃圾最终处理系统

城市生活垃圾经过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压缩处理,最后送到垃圾处理中心,然后几乎全部进行卫生填埋。在沈阳、大连、营口、阜新、辽阳、鞍山等地先后建立起若干生活垃圾填埋场。“十二五”期间,沈阳市还将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计划建设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两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场;大连市生态治理5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并规划新建5个垃圾处理场。现有的沈阳老虎冲等垃圾场能够实现利用垃圾产生的沼气并网发电,同时利用发酵沼渣所富含的有机质、腐殖酸类物质等成分,通过脱水干化及合理辅料添加等的营养混配工艺,生产出农民所需要的有机肥。

二、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普及少,居民缺乏指导

目前,辽宁省对垃圾处理和垃圾如何正确分类方面的知识宣传较少,甚至个别城市并没有做过任何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居民的环保意识差,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了解少,所以不能自觉将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居民有将垃圾分类的想法,却不知道按照哪些规则和要求对生活垃圾进分类,最终只好放弃分类。

(二)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成本过高

当前辽宁省回收垃圾的运行成本相当可观。目前用于垃圾分类的可降解垃圾袋每只0.16元,如果每户每天用3只,成本0.48元。分类垃圾桶每只38元,每户两只计76元,如何全省将垃圾分类工作全部开展起来需要投资上亿元。如果不能产生循环经济效应,那么这样的高成本投入是很难被大家所接受的。

(三)垃圾回收方式不规范,不具有表率性和影响力

在辽宁省,除了个别试点单位以外,生活垃圾从产生地到处理厂的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一车装”的方式进行运送。即不论居民是否已将垃圾分类包装、分类投放,城建局的环卫工人都会在收取垃圾的时候将所有垃圾装在同一辆垃圾车里,使得垃圾分类的前期工作付之东流。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居民做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使得此项环保工作更加难以开展。若是想做好城市垃圾逆向物流的工作,首先要解决“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和“环卫工人将垃圾混装”的矛盾关系,这样才能开展更多的相关工作。

(四)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力

现阶段并没有出台有关于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强制性法律文件,仍然处于一种号召和倡导的阶段,没有真正将该项工作全面落实。所以,居民有自有的选择权,可以选择将垃圾分类包装投放,或者不分类包装投放,加之将垃圾分类包装投放会更加费时费力,所以很多居民会放弃这一环保做法,将垃圾混装投放。若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并且全面贯彻落实,定可以推动环保工作,节约资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的合理化。

(五)垃圾中转站功能单一

目前垃圾中转站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压缩转运。而在整个垃圾逆向物流系统中,中转站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可以具备粉碎、搅拌、烘干、分拣、压缩和包装等功能。如果在这个环节中,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处理、返回到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将有机垃圾分运至焚烧中心用于发电供暖,将不可回收的垃圾分运至卫生填埋场,这样的流程既能满足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解决资源日趋匮乏问题,又能改善目前的垃圾围城或填埋场地趋紧的难题。拿沈阳为例,沈阳市城区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两座即老虎冲垃圾处理场和大辛垃圾处理场,总设计处理能力为3 500吨/日,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均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方式。目前两个垃圾场都是超负荷运行,使用年限急剧缩短,垃圾渗沥液积存问题凸显。

三、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合理化执行办法

要想解决生活垃圾分类难的问题,首先要从管理要求上入手,确定明确的管理体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像限塑令的推行一样,只有政府提出硬性要求,居民才会响应号召,从源头上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但在垃圾分类这一方面,仍然只有少数市民了解,大多数市民只是听说过,没做过。所以,我们应当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短片、公益广告、指导手册、环保形象大使,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公交移动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科普讲座;招募退休人员做小区宣传和实施工作的志愿者,在小区垃圾回收处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或者有政府出资印制垃圾分类方法的指导手册在居民区进行发放,让居民真正了解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和必要性,从而主动尝试将垃圾分类,从源头上解决分类难的问题。

(三)加强重视,投资改造基础设施

现阶段辽宁省多数城市的主要街区都已设置了分类回收垃圾桶,但仍存在两种问题有待解决以改善垃圾分类回收难的问题。问题一是居民缺少垃圾分类的相关专业知识,无法正确按照标识投放垃圾。问题二是城建局环卫工人在垃圾收集过程中,没有分类运输的垃圾车,通常都是一辆车来承装转运所有类别的垃圾。为了改善这种境况,省市区县按比例配套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专项保障经费,从街区垃圾桶、垃圾站,到清运垃圾车,以及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全面的改造基础设施,实现垃圾分类化,资源合理化的目的。政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省市各级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后期分类处理的实施情况纳入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内容,通过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先试点进行,再全面推广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在辽宁省并没有全面推行,只在大连市、沈阳市有个别试点单位在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我们可以仿照试点单位的工作流程,在全省14个市分别设置试点单位,选择经济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的小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单位工作程序运作成熟之后,再向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逐步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五)鼓励社会企业积极投入垃圾资源回收和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系统运作取得理想效果的重点还是中后期流程的管理,垃圾分类收集后,接下来是垃圾如何进行后续的分运、处理回收、最终处理。目前导致分类收集试点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市民看到后续的垃圾还是混装,前期的分类收集没有意义,自然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所以垃圾的中转、分拣、分门别类处理、分送不同的处理中心就显得非常重要。政府要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的财政补贴和扶持力度,从政策角度保证垃圾各级处理中心的货源,从资金上给予处理成本上的补贴,从技术上为处理中心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切实从环境、经济、社会等角度实现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系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铮铮,王伟强.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及保障措施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3):42-44.

[2] 杨海民.城市生活垃圾物流中的垃圾中转站功能再造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3):75-79.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4

问:目前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生活垃圾分类,请简要介绍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

答: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制定垃圾分类制度列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组织完成。去年12月,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轻清运压力和终端处理压力,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于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方案》编制工作,委托中咨公司、中国城建院、住建部环卫中心、杭州环境集团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和国内外资料收集,研究起草了《方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多次征求专家学者、行业协会意见,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了省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同时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后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经国务院审改后最终形成《方案》稿。

问:请您介绍一下《方案》的总体思路。

答: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我们收到了社会各界提出的很多不同意见。有的认为目前价值相对较高的可回收物基本进入不了垃圾处理系统,且在终端处理设施无法满足分类要求的情况下,无需再对现有生活垃圾过多细化分类;有的认为应向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进一步细化分类类别;有的认为应对居民进行强制分类等等,这说明社会各界对如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仍存在较大争议,也充分反映了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此,《方案》在总结此前试点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的基本原则,《方案》总体设计如下:

(一)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

从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看,政府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进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指导;各城市人民政府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完善相关法规,加大资金支持,强化监督检查;责任明确的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也应做好带头示范,推动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二)循序渐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方案》提出强制分类和引导分类同时开展的总体思路,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区域对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先行实施强制分类,对于城镇居民,在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仍以引导分类为主。

(三)因地制宜确定分类方法

我国各地气候特征、发展水平、生活习惯不同,生活垃圾成分差异显著。为避免各地“一刀切”制定分类方法,《方案》提出由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强制分类的品种,细化分类收运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给地方政府较大灵活性。

(四)注重系统配套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分类后续的收集、回收、处理等环节直接影响到垃圾分类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方案》对分类后端的收运体系、回收体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使其更好地与垃圾分类品种相衔接、与资源回收利用相协调。

总体来看,《方案》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总体设计思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今后,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可逐步对《方案》进行调整,使之c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问:《方案》提出在部分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分类,请您介绍一下,具体如何实施?

答:(一)关于实施强制分类

一是强制分类的实施范围。《方案》明确在以下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实施强制分类,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共46个城市。主要考虑这些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市民素质普遍较高,且多数已先行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具备实施条件。对于其他城市,《方案》也鼓励由各省(区)结合实际,选择具备条件的实施强制分类,同时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各地新城新区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二是实施强制分类的主体。上述区域内的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是实施强制分类的主体,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等相关企业。这些机构和企业主体责任清晰,实施范围明确,适宜先行实施强制分类。

三是强制分类方法。《方案》强调首先必须要求强制分类主体对有害垃圾进行分类,主要考虑有害垃圾环境污染风险较大,如与其它垃圾混合处理,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其次,各地可根据当地生活垃圾成分、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等,选择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类别进行分类。

四是时限要求。《方案》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

(二)关于引导居民自觉分类

从此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情况看,居民形成分类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法律法规正在完善的情况下,目前对居民个人要采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分类,只使用强制手段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方案》提出“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尽管没有提出强制分类要求,《方案》对引导居民分类提出:一是城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实际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二是此前已制定地方性法规、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提出强制要求的,仍按原规定继续实施。三是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选择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完善地方性法规,逐步扩大强制分类实施范围。四是引导居民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它生活垃圾,结合本地实际尽可能干湿分类、深入分类。

问:《方案》如何解决分类、收运、回收、处理等环节的系统配套问题?

答:垃圾分类确实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如不能打通后续收运、利用、处理等诸多环节,垃圾分类工作将难以持续。《方案》因此着重强调了收运、回收、终端处理等设施建设与前端分类工作的配套衔接,避免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分类效果。《方案》要求:一是要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在收集阶段要完善垃圾分类标志、改造垃圾房、转运站等。在运输阶段要配备专用收运车辆,避免将分类好的垃圾混合装运。此外,由于目前有害垃圾收运系统还不够完善,《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有害垃圾收运系统。二是要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我国历来就存在规模庞大的废品回收网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但这些回收点还需规范。对此,《方案》提出要健全再生Y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局布点,推进垃圾收运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便于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全口径管理。此外,《方案》还提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等信息,以便各方面能公开、便捷的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三是要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根据《方案》提出的强制分类方法,为确保终端处理设施与垃圾分类相衔接,《方案》要求在有害垃圾处理方面,要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在易腐垃圾处理方面,要鼓励利用易腐垃圾、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可回收物处理方面,要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处理和高值化利用。四是要探索建立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能力还需加强,设施选址难的问题急需突破。因此,《方案》提出应对终端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加强统筹规划,探索建立集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填埋、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也便于对各类垃圾集中、高效的运输处理。

问:保障《方案》实施的相关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组织领导方面。《方案》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对强制分类实施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同时,提出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卫生城市等创建中,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列为考核指标。

二是健全法律法规方面。法治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目前,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依法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三是完善支持政策方面。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处理费费率标准和收缴率仍然很低,收费与处理成本之间还存在很大缺口,还难以保障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因此,《方案》提出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的引导支持。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5

关键词:蒙城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88座城市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采用传统的“集中混合收集一集中运输一集中处理”的模式,这种粗放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而且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造成了巨大的物质、人力、土地资源的浪费。而国外城市垃圾资源化已进入综合利用阶段,其资源化利用率已在60%以上,而我国差距甚远,实施高效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已是刻不容缓。

1.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

1.1垃圾回收设施分类过于简单。大体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不管是怎样的分类,普遍存在着分类指导图例不明确或缺失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垃圾成分趋于复杂,可回收的垃圾种类也趋于复杂。一般而言,城市垃圾中可回收物主要有: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织物等。如果分类过于简单,垃圾桶上仅有一个可回收的标识,很难引导人们去完全分清垃圾可回收的种类,垃圾分类带来麻烦。

1.2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先后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但是大部分涉及生活垃圾管理的规定偏重于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方面,而极少涉及垃圾的分类回收。国家也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两者都是从垃圾处理方式角度考虑的,用于给地方各级市政、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但没有上升到法规上的层次,不能给予垃圾分类行为以法律约束。

1_3垃圾回收处理尚未实现全面产业化。垃圾处理不能永远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目前只有城市环卫部门在管理垃圾,他们主要负责将垃圾从社区运送到垃圾处理站。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的程度并不高。另外,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存在很多靠捡垃圾或收购废品为生的人群,在某种程度上为垃圾资源化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些只是分散在各个角落,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其贡献能力有限。

1.4管理体制滞后,公众分类意思差。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缺少群众的参与,很难实现大范围的统一行动,也制约了垃圾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垃圾分投放需要两方面的因素配合,一方面需要有完善而细致的垃圾回收设施,另一方面需要居民有全面的分类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一一对应,真正实现垃圾完全分类回收。

2.垃圾分类回收的对策建议

2.1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有关法律法规,只是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并未强制执行。因此逐步完善细化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一些不配合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加大惩治力度,用法律来约束行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执法,这样才能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2建立垃圾分类机构,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办公室,抽调团委、教育局、工商局、公安局、执法局、供销系统、环卫、固废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督促、监管、奖惩、配套设施、法规制定等工作,健全符合市情的垃圾分类体系,制定短、中、长期分类规划。形成以分类办公室为主导,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宣传、引导),住宅小区收集管理员(负责初始人户分类收集有用和有害垃圾)、环卫处(负责中间运输有用和有害垃圾外的其它垃圾)、固废中心(负责终端处理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的垃圾分类体系。

2.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原则,加强公众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分类成为可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使分类成为可行。充分利用广播、电报、报刊、网络、宣传栏、宣传单、标语等载体,立足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基层一线,向群众广泛深入宣传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的操作办法家喻户晓,逐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增强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尤其是对下一代,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增设环保课程,让他们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6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创新

从工业生态学的视角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过去的垃圾处理方式是资源(商品)—消费—(废物)丢弃;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在于改变这种模式:资源(商品)—消费—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的必要途径,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必要性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和城区范围的扩大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图1可看到特别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城市垃圾清运量增速较快,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000 年其增速明显下降,但到了本世纪初,垃圾清运量增速的又开始加快。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改变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势在必行。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增长,垃圾组分的含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变化的特点:(1)垃圾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厨余垃圾) 所占比例开始下降,到2000年已经下降到43 %左右。(2)垃圾中无机物(砖瓦陶瓷等)所占比例也基本呈下降趋势。(3)垃圾中可回收物所占比例有大幅增长,其平均值由1995年的11.79 %上升到2000 年的26.62 % ,增长了1 倍以上。这种变化趋势显示出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

二、源头分类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前提

垃圾分类回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遵循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从居民生活源头分类开始(分类收集、装袋);接下来是分类集装运(分类投放到分类回收箱、分类装运);最后根据垃圾不同的成分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多环节的一体化系统。具体流程见图2。

居民家庭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从外国的经验看,成功地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都是从每个庭做起的。瑞士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瑞士人一般均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回收点,经常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来扔分类的各种瓶子,孩子从父母手里接过废瓶,然后准确地将不同的瓶子扔进不同的回收箱。有些回收站离居民点较远,但当地居民仍会开车将废品运来。日本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五类分别装在不同的塑料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垃圾送到指定堆放点。

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城市分析生活垃圾回收源头分类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居民的环境意识比较差;居民对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的知识非常有限;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不分类,以及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为了客观的了解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难的根源,笔者作了一次实地访谈调查。2008年8月12—14日,笔者在大连市4个放置了分类收集垃圾箱的居民小区随即拦截了20名正在倾倒垃圾的居民,进行了访谈。在这20名居民中,有2位居民把纸质包装箱和饮料瓶子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包装;还有1位居民单独包装了几块电池;有8位居民表示垃圾已经进行了分类,报纸、纸板还有塑料瓶卖给了收废品的,没有随便丢弃。但他们的垃圾袋里的厨余、塑料袋、还有棉织品、纸张等垃圾都混装在一起,没有经过分类。通过访谈,居民对生活垃圾不分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点: 转贴于

1.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中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即使发达国家也是用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包括居民的源头分类行为。“限塑令“颁布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对提高环境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

2.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动力

虽然有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环卫工人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而且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文中图2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所以有的居民说源头分类是毫无意义的。

3.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指导

现阶段中国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4.垃圾分类要求没有落实到户,缺乏规范

根据访谈结果,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

5.对居民垃圾投放情况不进行检查,缺乏监督

在居民区放置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

四、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管理创新

解决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上的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应该突出主导作用,是战略的制定者;社区应该是一个策略中心,负责把法规、政策分解为具体措施,并指导监督实施;居民则是基层的执行者,但对于政策、措施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具体见图3。

1.作为主导者的政府:(1)规范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在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同时,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一套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2)支持并推广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新型可降解的垃圾分类回收袋;适合家庭和办公室进行垃圾分类的废物箱等。(3)改造基础设施。投资垃圾车辆、箱桶、垃圾处理设备等,改变混合收运和单一填埋的局面。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分别处理。(4)推进垃圾回收服务的市场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实行政府“牵头”、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2.作为策略中心的社区:(1)坚持长期的、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另一方面还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2)把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到户。通过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日本每个家庭都有政府发放的垃圾分类一览表。表中的栏目有将家庭的用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为便于阅读,使用了很直观具体的小图片;还有指定的塑料袋的颜色,回收的日期、回收中的具体说明等,很容易理解。(3)监督和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由社区组成监督检查组,检查社区内的垃圾堆放点;另外规定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轮值一天做值日生,在轮值日如果垃圾堆存处发现没有分类的垃圾,就由当日轮值家庭负责进行分类。这种方式有助于居民的培养自觉意识和自律性。

3.作为基层执行者的居民家庭在这个体系中是基层的执行者,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居民也有权利对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和社区的行为。

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7

关键词 垃圾分类;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127-02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天产生的各种生产、生活垃圾的数量几乎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从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出发,实行垃圾分类,充分有效地利用垃圾、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1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

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千克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快,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2 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指导方针

实行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因此国家对此也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出台了不少的方针政策以加强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37条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及处置”。该法规初步确立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框架。

2)《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19章“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管理”中规定:“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风景城市近期内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其它城市逐渐实行。”

3)《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切实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4)《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 2008):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适用于易于分类回收的有关商品的环保包装。

3 地方有关垃圾分类的法规

为了贯彻国家的方针、响应号召,全国各地均积极制定条例、规定等,努力以各种有效的形式在当地有效地实行垃圾分类。下面列举几个地方的政策。

1)北京:《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作为国内首部以立法形式规范垃圾处理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确定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收费制度。今后在北京,对生活垃圾实行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条例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2) 广州:《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

这是国内首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规定》共三十条,对垃圾分类适用范围、保障措施、收集容器的设置和维护、分类过程操作要求和管理要求、监督管理、举报和投诉等都作出了规定。

3)江苏:《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条例》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做了建议和规定,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运输、管理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4)南京:《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意见》

《意见》对于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市容卫生管理整体水平,现就我市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意见。

4 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中遇到的困难

各地都在积极实行垃圾分类,但是很多的办法都收效甚微,效果远远低于政府的预期。综合分析,是由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道路上遇到了如下的瓶颈。

1)进行垃圾分类时可操作性不高。在我国的基本国策中,“保护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所有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垃圾分类是其中的一个,每个地区也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说明补充,不过不管是地方性的条例还是国家法律,在处置垃圾、分类方法、收集方法等方面都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定,也未制定出相关的责任主体,另外地方性的法规强制性不高,可操作性不高。

2)垃圾分类标准模糊,设施分类标准缺乏一致性。对于“回收的”的含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相同的,对于某些人来说不可以用来回收的东西,另外的一些人就认为可以进行回收,进而导致选择投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无法达到垃圾分类的预期效果。而且在公共场所的废物箱多使用双联体金属材质的垃圾箱,在垃圾箱上面分别设置其他垃圾投放和可回收投放,在桶身上设置有遮盖物,导致视觉效果降低,废物箱整体容量不高缺乏实用性,造价相对来说也非常高,各个县区的废物箱设施缺乏一致性。行人在投放废物时,往往不会进行分辨就丢入箱子中,对垃圾的分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不同的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发展不均衡。当前在很多中心城区开展了试点和分类推进工作,但是在垃圾分类方面仍然非常的不均衡。和中心城区相比,街道和郊区城镇加入试点的比例相对落后,而且在农村地区并未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只是在城镇化程度比较高郊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受到设备配置、宣传普及、经济发展、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居民和郊区居民对垃圾认识非常的落后,推广力度和普及率和中心城区也相差甚远。

4)垃圾分类的方法不细致,后续资源化程度低。因为对经济价值比例不高的垃圾回收比例非常低或者不回收,导致垃圾分类降低了减量化的效果;另外因为目前对资源化处理不高,回收回来的垃圾多进行了掺杂处理,品质普遍比较低,使得附加值不高、分类资源方法不细致的情况出现。比如各种类型不同的塑料进行混合后,重新生产塑料粒子,所得到的也只是一些在生产价值不高的普通塑料制品;在废纸板中掺入杂质后,就不可以达到高级资源化的要求,还有非常多的废纸板原料需要进口等。而且,当前还未开展废弃干电池的利用,只是对一些普通的资源进行里利用。

5 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拿出对策来解决问题,以更快地促进我国垃圾分类的发展。

1)加大配套制度的研究力度,对法规操作性深化。在进行垃圾分类前,首先要建立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区条件制定出可操作性比较高的制度和细则,不允许管理制度过于原则化。北京在18个区县600个校区试点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使用立法的方法来对垃圾分类进行深化;广州出台了对分时段处罚和收运都非常详细的规定,这一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垃圾分类制度管理规定。所以,每个地区都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并和相关的政策研究进行搭配,对责任主体进行明确。

2)对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完善。考虑到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场所的差异性,在设计分类设施管理制度时要区分对待。在公共场所人流量非常的大,垃圾成分比较简单,设置废物箱时,要把投放容易、容量大两个方面来作为基本的设计思路,在造型方面要尽量的简单话,并对整个地区的废物箱规格进行统一,以便人们的准确区分,对于封闭的活动场所,为了方便废物的投递、可以使用开放式的垃圾箱,让投入的垃圾可以清楚的看到,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废物箱的维护费用和造价。

在居住区,垃圾的种类比较复杂,对于有较高回收价值的废物,不需要设置分类收集设施,比如塑料瓶、废报纸等容易堆积和积攒的垃圾等。不过对于回收价值不高、回收难度高的垃圾,只有经过一定的积累多后,才会有一定价值的废物,要进行定期的上门回收或者配置出有明确标准的设施,以此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常见的废物有塑料薄膜、碎纸张、碎玻璃等。

3)不同的城乡地区进行区分对待。在垃圾分类推广方法方面,农村地区和中心城区的方法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的,所以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农村和郊区城镇的特殊性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居住不集中,且有比较大的空间来对不用的东西进行存放,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后有比较高的经济成本,所以当前对于“村集、镇收运、区处理”这一收运模式的可行性还在考虑。在对农村垃圾进行处理时,要以就地生化减容作为基础,然后对垃圾的种类来决定将其作为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还是进行收运处置。比如农用塑料薄膜的回收价值比较高,可以对其进行单独回收利用,而有机垃圾则可以用来固定堆肥。

4)对废品回收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为了促进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废品回收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要尽可能的对回收点的覆盖率和数量进行提升,以此来解决废品回收市场品种覆盖不全、不可以进行自发回收的弊端。政府要参与回收网点的设置,特别对于土地比较缺乏的中心城区,需要政府来推进废品回收点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J].环境保护,2000(8).

[2]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9).

[3]张亚尊,张磊,张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8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日本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要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上,则要求建立工业生态系统;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变革方面,则要求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分类回收,而不是一味地丢弃。要探讨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首先要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先来看看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增加情况。2002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3638万吨[1],比上年增加1.2%;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2]。

要精确地计算某一年的全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是困难的,原因是我国还缺乏精确的统计数据。如有2000年的城市人口数据(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但却没有2000年的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数据;有2002年的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但却没有精确的城市人口统计数据。

然而,计算某个城市某年的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可以做到相对精确的。比如大连市的情况,2003年的年清运垃圾总量为54.75万吨[3],平均每天1?500吨。2003年大连市区人口为274.78万[4],平均每天每人产生垃圾为0.55千克。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即未经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在各城市周围的垃圾场里。由于产生垃圾的量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大城市逐渐被垃圾场所包围,学术界早已有“垃圾围城”之说。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经费投入的增加,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修建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垃圾进行卫生填埋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以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为例。大连市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每天产生的1500吨垃圾的98%都进行卫生填埋;沈阳市近两年也投资修建了两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场,其中较小的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日处理能力达到沈阳市生活垃圾的40%。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为7404万吨,占垃圾总量的54.3%[1];2003年的无害化处理为7?550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50.8%[2]。

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先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但进展效果并不理想。大连市中山区的桂林社区,被媒体称为是全国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但据笔者考察,与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相比,差距还很大。

应该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果不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每个修建好的垃圾填埋场都有一个使用年限的问题。例如,沈阳市苏家屯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97.25公顷,使用年限为40年。假如现在沈阳市的生活垃圾已经进行了分类,并回收了其中的50%,那么就可以由于堆放垃圾所占用的库容体积减少一半,而使这个投入很多成本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到80年;如果回收了其中的90%,而只将其中不可燃的也无法回收的10%送去填埋,那么,这个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就可以大大延长,可以使用400年。可以设想,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垃圾中可作为资源的部分无法进行充分地回收,就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也会日趋紧张,何谈城市乃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就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同几个城市的城建局环境卫生处的负责官员进行过访谈,访谈对象中几乎没有对目前的城市垃圾分类现状持乐观态度者。是什么原因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难以实行呢?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反思。

1.观念方面的问题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城市居民都还处于模糊状态,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满足于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与水平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很少有城市投资修建垃圾填埋场,无论是垃圾场还是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垃圾箱,给人的感觉是恶臭、令人恶心。因为居民拒绝在自家门前摆放垃圾箱而同城市或者街道(社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很多城市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而采取了“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恶臭气味大大减少,对于垃圾处理方式的改进,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市民,都有明显的感觉。同一些官员谈起此事,都认为能达到这个程度已实属不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方式不过如此,不要急于实行分类回收。其二,观念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对于垃圾分类回收难度的认识上。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人员以及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人员访谈时发现,真正能经常接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负责人士几乎都指出了垃圾分类过程的困难。垃圾分类在经济上究竟是否合算?现有垃圾中的有价值成分比如纸张、金属以及塑料等已经被拾荒者捡走,剩下的主要成分大多是厨余,有多少价值还很难说。如果将厨余等有机物用于堆肥,限于肥料质量及成本等因素又很难保证农民愿意购买。更何况,由谁来进行分类?由谁来投资?居民是否认可等都不好说。所以,结论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好是好,但现在恐怕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2.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乏

应该说,学术界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下面这些问题是亟须研究的: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关系。学术界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阐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在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给予垃圾分类以应有的重视。

从事环境管理研究的人员要对垃圾成分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垃圾的产生量和垃圾的成分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而垃圾成分的区别确实又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比如是否要配备垃圾焚烧设施以及使用何种功能的设施才合适等等,就必须考虑到垃圾中有机物的量及各组分的比例。这方面,学术界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就目前而言,还很少见到具体的不同城市的垃圾组分分析的研究报告。而没有翔实而准确的实证研究报告,政府管理者便缺乏作出决策的科学依据。

还要对居民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认可程度加以研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生活垃圾的分类涉及到社区里每个家庭的很多方面。比如,对居民的教育问题,是向居民收取垃圾分类的费用还是向居民支付收取废品的费用?或者说,现在的旧报纸、空罐头瓶、废包装纸箱等都是由拾荒者(收废品的)收走,虽然便宜,但居民还是能够卖一些钱的。分类回收是否要支付居民的“卖破烂”后得到的这部分钱?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的支持程度在垃圾分类方面将起到决定作用。

还要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构建加以研究。现在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系统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可以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究竟该由哪个部门来具体负责更合理?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是由环境保护部门来建设的,但具体的城市垃圾的处理却由城建局的环卫部门来管理,该如何协调和理顺两个与环境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其次,如果要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每个城市里的成千上万的拾荒者将面临“失业”的危险,是否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该如何组建垃圾分类回收的人员,是从下岗的失业工人中重新招收,还是从目前的大多来自农村的拾荒者队伍中选择?是二者兼而有之还是利用原有环卫工人即可?这里不仅有如何合理构建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问题,还有着保证社会稳定的政治学和社会学问题。

3.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努力

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虽然说中国早就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两项基本的国策,但是,显然“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施行力度要小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个领导干部可能因为超生一个孩子而被撤消职务,但却很少有因为环境保护不力而被撤职的干部。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绩,首先要看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和社会稳定程度而非其他,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时,在财政预算的资金投向方面,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问题不受到重视反倒成了普遍的正常的现象。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日本政府的具体做法很值得我国各级政府借鉴。

三、值得借鉴的日本城市垃圾回收经验

日本从1989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20年来在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具体管理,乃至于对居民进行关于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等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参考。

1.国家政府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确立

日本政府历来重视资源问题,1999年由内阁会议通过并由环境厅在2000年出版的《环境白皮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日本要面向21世纪来建构“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日本确立了“环境立国”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开发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法律保障体系的确立也不断地得到突破和完善。

日本在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到现在已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改。1990年日本制纸联合会为防止二恶英类物质的污染,制定了《纸浆制造业自主限制方针》。1991年国家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即《再循环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即《容器包装再循环法》(1997年实施)。1998年制定了《特定家庭用电器再商品化法》即《家用电器再循环法》,从2001年4月开始实施。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工程材料再循环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等,均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5]。我国应该学习日本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方面的做法,制定更加具体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

值得借鉴的还有日本政府建立的一套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以千叶县的佐仓市为例,市政府下设一个环境课,专门负责对各社区的居民垃圾的回收。居民在家里就按照环境课下发的“垃圾回收日历”的具体要求,将家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完毕,这个管理机构约定每个月的某个星期的某一天专门回收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及其他的类别,居民对此一目了然。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回收系统从设计时的考虑到具体的实施步骤都十分细致,对于每个环节的管理,均行之有效。

2.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各地方政府应该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清晰的废弃物削减目标,这一点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很可取的。无论是长期的垃圾削减目标,还是每年具体的削减数量,在日本每年公布的《环境白皮书》中都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比如“一般废弃物排出量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循环率的推移”、“不法投弃件数及数量的推移”、“容器包装占一般废弃物总量的比率”、“一般废弃物的构成”等信息,从1989年到1998年,每年都有具体的数据。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工作及对这些信息的公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民众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3.对居民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

应该清楚,居民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成败。有观点认为,日本国民的基本素质尤其是表现在环境意识方面要远比不发达国家的民众好,对此我们也持相同看法。但我们认为要改变民众的环境意识并非难事,要相信大多数的居民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持支持态度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具体做法是否易于被民众接受。如前文所说的佐仓市的环保部门有很好的居民环境教育措施,不仅在专门用于回收各类垃圾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上印有明显的各类图案,同时还将大型垃圾的收费标准一同发给每个家庭。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还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各类知识。日本还将环境教育与环境法律相结合配套实施,规定每年的10月为“再循环推进月”。为得到国民的理解与合作,每个推进月都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活动。期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对推进循环利用有功劳的人士加以表彰,而经费则由地球环境基金出资支持。

当然,对日本垃圾分类的作法也要作具体的分析,未必要全盘照搬。比如,日本的垃圾收费制度中对粗大垃圾的收费标准较高,投弃一个旧电视要支付500日元。我国城市家庭垃圾回收是否收费以及如何收费是要针对具体国情及具体城市的经济水平来确定的。

参考文献:

[1]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03-06-05)[2008-07-31]..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9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 R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指城市居住的人口在开展日常生活时,产生的固体废物与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垃圾的固体废物。我国垃圾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运行及监督是由城市的环卫部门管理,垃圾收集及处理的环境管理则由环卫部门及下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具体管理,收集处理费由政府管理。

一、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构成及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垃圾清运量及产量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构成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和可燃物明显增多,垃圾的可利用及可回收价值增大。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的处理场数量及相应的规模无法满足城市垃圾处理增长的速度,一些垃圾露天集中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污染事故日趋严重,表现如下:一是对大气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及其他固体形式的废物在经过相应的运输和处理时,若缺乏必要的防护手段及净化措施,则会产生细末及粉尘四处扬散;堆放或者填埋的生活垃圾则渗入土壤挥发出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二是对水体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是湖泊等活的水体,或露天堆放的垃圾经过雨水冲刷后渗入水体中,都会造成水体溶解进有害成分,污染水质及水中生物;三是对土壤造成污染。生活垃圾滤出液中的有害物质在渗入到土壤中时,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相应土质,对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妨碍植物生长。有害成分经土壤吸附后在土壤不断积累,污染土地甚至不能耕种;四是对人体造成污染。人以大气、水和土壤为基础生活,这些环境中造成的污染直接摄入人体,使人发病。

二、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为了完成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规模化及调度资源化的发展目标,我国针对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目前在我国发展成熟且比较常用的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堆肥法及填埋法三种。

表1:焚烧法、堆肥法及填埋法的优缺点比较

三、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及处理工作,并且相继颁布了部分政策法规用于防治垃圾污染和处理问题的严重化,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但是因为治理时间短,所以生活垃圾处理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管理制度不畅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由建设部牵头,不同城市的城建环卫部门直接管理垃圾的收集、清运及处理等工作,但垃圾处理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也是由这些机构负责,造成政企不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执行。部分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无法正确落实,即束缚了垃圾处理管理的发展,又影响了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

2、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而传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公益化带给各级政府财政极大的压力,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健康发展,针对垃圾处理开始收费的相关政策在2002年出台,但却一直没有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出台,造成公众和企业大部分未能意识到垃圾处理问题的严重性,使得收费如同虚设。

3、生活垃圾不分类收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生活垃圾还是选取了不分类收集的方式,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收集,导致垃圾的含水率过高、发热量过低。这种不分类的垃圾如果填埋处理,则会加大渗滤液的用量,造成二次污染;如果焚烧处理,则必须添入助燃剂方可满足处理要求,导致运行成本大幅度。另外,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等若焚烧处理,还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4、公众环境意识低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针对防治生活垃圾污染给予明确的规定。但因为未能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所以执行比较困难。要想处理好生活垃圾,必须从公众的整体考虑来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极低,乱扔垃圾,人为破坏环卫基础设施的行为屡有发生,无法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加大了垃圾处理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提升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改革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加快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产业化、市场化及制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针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升城市环卫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出台可操作性强、规定明确细致的环境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改革方案,落实政府职能,使得政企分开,确保社会公众与城市环境的双重效益。开放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设和营市场,建立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垃圾处理竞争机制。

2、建立并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根据谁污染谁负费的原则,全面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在目前环卫体制改革没有完成的条件下,各地可选取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或水电及燃气费等联合征收,来增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的收缴效率,减少收费成本。并逐步提高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以增加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并起到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作用。

3、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回收率,便于垃圾的最终处理]。我国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成功经验,先行在经济发达城市试点后再行推广,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的统一化。要做到,一是提倡居民分类收集;二是公众场合设有垃圾分类收集器,便于不同垃圾分类收集;三是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废品回收及奖罚制度,确保垃圾分类收集的健康发展。

4、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

公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提升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因素,要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提倡节能、节水、绿色及环保的生活及消费方式。

结束语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即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垃圾处理的法制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建设,针对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环境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姜华、吴波.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J]. 电力环境保护. 2008(01)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篇10

关键词: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生态化处理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垃圾成分日益变化,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难点。针对目前生活垃圾现状,如何在坚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借助先进、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处理设施设备,把生活垃圾从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治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成为社区环境管理重要任务。

1 河庄坪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河庄坪小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河庄坪镇,小区1993年建成,面积750亩、常住人口近万人,日平均产生垃圾4吨,小区物业服务工作由河庄坪综合服务处负责。企业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落实社会责任,环保工作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积极实施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先后荣获了中华环境友好企业、陕西省节能节水先进单位等荣誉。近年来,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环卫工作严格落实“一日两扫、全天保洁”的环卫工作要求,与延安市垃圾处理厂签订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合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利用压缩式垃圾车送往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为加强社区有毒有害垃圾管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延安市火化厂签订有毒有害垃圾焚烧处理合同,有害垃圾全部送往市火化厂集中焚烧处理。

2010年,企业将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提上日程,计划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开展了生态化处理可行性研究。

2 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指出: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根据产生源不同,可分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垃圾三大类。居民生活垃圾来自居民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主要是易腐有机物、煤灰、泥沙、塑料、纸类等。它在生活垃圾整体中,数量居首位,成分复杂,其构成受时间和季节影响,变化大且不均匀;街道保洁垃圾来自清扫路面,成分中泥沙、枯枝落叶和商品包装物较多,易腐有机物较少,含水量较低;集团垃圾是指机关、团体、学校等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分随发生源不同而变化,成分较为单一,平均含水量较低和易燃物多。

按燃烧的难易程度划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易燃废物如纸屑、木竹、稻草等;难燃废物如塑料、橡胶、皮革、厨余等;不燃废物如金属、玻璃、砖瓦、灰土等;

按回收利用价值,又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类型(居民废弃沙发、家具及装修废料等大件生活垃圾,多数以赠送或销售给收购部门,本文不做讨论):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纸类、织品、金属、玻璃、皮革橡胶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处理堆肥;有害垃圾包括医疗垃圾、废旧电池、废旧墨盒等,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采取卫生填埋。

3 目前生活垃圾总体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垃圾的产生、收集、转运、处理、综合利用以及服务于这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管理体制等,这个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有机集合。生活垃圾多种污染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当,会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生活垃圾含有大量可回收资源,分类收集源头减量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污染、减少垃圾清运收集频率、延长卫生填埋场使用寿命等优点,生态化处理尤为重要。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一个效益工程,它能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佳配置,有效地治理环境,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目前各社区重视生活垃圾收集、拉运,生活垃圾外运进行卫生填埋,而忽视资源综合利用,并且个别社区垃圾处理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还不能完全达到卫生填埋要求,无害化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未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问题。

4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意义

在资源和能源日趋减少的今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而生态化处理系统的运行,也将依赖于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生活垃圾经过源头分类收集就是资源、财富。

4.1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显著增长。垃圾增长主要是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纤维类等可回收再利用物质。若居民将此类垃圾分类或投入指定的垃圾箱,则可以使这部分废品得到回收再利用;同时若将果蔬厨余类垃圾分类投放,回收进行堆肥处理,减少垃圾的填理量,将达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4.2 使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变成财富。由于持续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及不断产生的生活垃圾的困扰。通过对垃圾成分分析,生活垃圾也是再生资源的宝库。若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再利用物资从源头分类回收出来进行再加工,再循环,就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发,也可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