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十篇

时间:2023-12-20 17:32:42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1

【关键词】媒体关注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一、引言

在资本市场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舆论、媒体关注往往被认为是资本市场上影响企业行为的有力一面,而其在资本市场上对企业行为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安然事件后,由于媒体在其中直接或间接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对媒体在公司外部治理中的突出影响也受到了广泛认可。(李培功、沈艺峰,2010)。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情况的存在,盈余管理成为了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财务现象。在之前的研究,学者往往将目光集中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方面。SOX法案颁布后,美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难以监管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转变(Cohen et al,2008)。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也发现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证据(张俊瑞等,2008)。

本文尝试在已有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媒体关注度,特别是四大证券报刊对企业的关注程度如何影响企业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内盈余管理行为便应蕴出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从所有者那里获得私人收益的行为。盈余管理的实质背离了信息披露的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重、有所倚靠,这无疑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目前,盈余管理的方式有两种: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其目标都是通过对企业调节企业利润人为调整,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实现,但是在调节手段上有所差异。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是在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制度运用层面的盈余操纵;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通过操纵销售、产量或费用控制等真实经营活动M行盈余管理。

已经有大量文献证明,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存在替代效应,即在主要选择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同时,减少另外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而在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还是应计盈余管理时,管理者的选择受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和时间的影响(Zang,2012)。而相对于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更容易被所察觉(Yu,2008)。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直接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打折促销、过度生产、削减研发支出等真实业务手段进行,直接改变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因此,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更为隐蔽,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因此不容易被发现(李春涛等,2014)。

(二)媒体影响

在研究媒体对于企业的监督治理作用中,国外的部分学者认为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机制,能够对公司管理层有一定的外部监督作用,对公司盈余管理起到影响。Dyck,Morse和Zingales(2010)以公司诈骗行为的“吹哨者”――媒体为研究对象,发现监督和识别公司诈骗行为的机构不仅是与投资者、证监会和审计师,媒体和行业监管者也会参与举报公司诈骗行为。同时,媒体关注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Bushee,2008),从而实现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Miller(2006)研究表明,媒体在揭露会计丑闻的过程中扮演了积极地角色。因为,较高的媒体关注会影响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收益和成本。因此,当企业处在较高媒体关注中,管理层经过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权衡之后,有动机转而向更隐蔽的盈余操纵行为。

在我国的媒体对公司治理作用研究中,学者同样认为媒体关注可以作为一种外部的治理机制,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李培功、沈艺峰(2010)以报纸对50家“最差董事会”在2003~2008年间的负面报道为样本,以曝光后上述上市公司的实际行动度量媒体关注效果,证实媒体在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权小锋和吴世农(2012)认为媒体关注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随着媒体关注的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公司的ROE等会计指标因此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从而提高了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在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前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中外研究已经对媒体关注所产生公司治理效应表示肯定,也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媒体关注是如何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这一领域还没有相关研究。因此,本文的侧重点在于媒体关注如何影响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即企业在面对媒体曝光时,更倾向于哪种盈余管理方式。

三、研究假说

结合现有的研究表明,媒体通过曝光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消除不对称的信息壁垒,引起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注资警觉,从而缩小企业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可操作空间;同时,媒体关注会让行政监督机构集中关注那些受到负面报道的公司,并增加监督部门介入的可能。而增长的监督压力会迫使高管在满足自己盈余阈值需求的同时,更加深入隐藏自身不当行为。

因此,虽然企业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但通过将企业置于“聚光灯”下来向企业管理层施加压力,迫使管理层考虑到盈余管理被识破的风险,转而采用更加隐蔽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

据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说1:

H1:企业的媒体关注程度与企业隐蔽性较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呈正相关,即企业被媒体关注的次数越多,企业越倾向于采用隐蔽性程度更高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

根据注意力理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负面的媒体关注更具有导向性,更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因此,媒体更多地披露上市公司的“利坏”消息,审计师就越有可能对上市公司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越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负面的媒体关注提高了这些行为被识破的风险,增加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违规成本。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由于一旦盈余管理行为被发现,会导致上市公司声誉、经济利益的损失,所以面对负面的媒体关注,上市公司会更加谨慎,负面媒体关注的出现会使企业选择隐形化的程度更高的盈余管理行为。

据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说2:

H2:当对企业的报道中出现负面报道时,随着企业媒体关注增多,企业会更倾向于隐性化程度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3~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媒体关注度的数据利用CNKI的“中国重要报刊搜索引擎”手工搜集而来。本文实证部分的数据处理部分使用统计软件sas9.4完成。样本选择过程如下:

1.由于金融行业公司会计制度比较特殊,故剔除所有金融上市公司;

2.由于ST公司以及创业板公司财务数据波动较大,故剔除ST及创业板上市公司;

3.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

4.为排除变量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采用Winsorize命令进行了1%缩尾处理。

(二)变量设计

被解释变量

1.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RM)的衡量。本文借鉴Roychowdhury (2006)提出的三个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衡量模型,通过下式分别计算操纵性经营现金流量(ACFO)、操纵性生产成本(APRO)、操纵性酌量费用(EXP)。

本文借鉴Cohen等(2008)与李增福和郑友环(2010)的方法,结合上述三类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方向,取这个综合指标的绝对值。

2.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AM)的衡量。本文利用扩展琼斯模型,参考陆建桥(1999)对琼斯模型的修改,用剔除应收项目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额、固定资产共同衡量总应计利润中不可操纵部分。

3.盈余管理行为的隐性化(RMS)。本文采取蔡春等(2012)的方法来衡量盈余管理行为隐性化的程度,即RMSt=RMt/(RMt+AMt)。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保证相关指标的可比性,此处的RM和AM指标都经过了标准化的处理,然后据以计算RMS的数值。

(1)解释变量。

《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报》被称为四大证券报,是证监会指定的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的专门报纸,其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广泛、准确,并拥有着超过一亿人的忠实阅读者,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和覆盖率,因此在证券界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对于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因此,媒体关注度(Media_Data)取某一年度针对某一家公司四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报》)的所有关于该企业的消息与四大证券报该年媒体报导数之和的比值取对数,以衡量该企业某年的媒体关注度。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名称输入到CKNI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搜索,逐一统计每一家上市公司每一年份的新闻条数。

关于负面媒体关注的定义,借鉴于忠泊等人(2011)的方法,在检索企业媒体报道的同时将媒体报道主题中含有“违法违规、利益操纵、虚假、贿赂、贪污、腐败、逮捕、隐瞒重大事项、推迟披露、涉嫌、内幕交易、、、董事辞职、利润下滑、遭证监会调查、不乐观”等贬义字眼的新闻划分为负面媒体关注。

(2)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了审计质量、会计灵活性程度、总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等控制变量来控制其他因素可能对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对各变量的具体定:

模型的主要解释变量媒体关注度(Media_Data)的回归系数是0.655,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与本文预期一致,说明企业被媒体关注的次数越多,企业越倾向于采用隐性化程度高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验证了假设1。对企业所受报道的类型进行负面报道和非负面报道分类后进行回归后:当存在负面报道时,媒体关注度(Media_Data)的回归系数为0.71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即企业盈余管理隐形化程度与媒体关注度呈正相关;而当企业未出现负面报道时,企业盈余管理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从而验证了假设2:当媒体的负面媒体报道时,随着媒体关注度的越多,企业会更倾向于隐性化程度高的真实盈余管理;当不存在负面报道时,企业不会由于媒体报道的增加而改变盈余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表4中看出,公司规模(SIZE)和资产负债率(LEV),二者均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公司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更大,因此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往往面临更大的债务契约压力,如债务期限变短、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和后续贷款供应中断等问题这些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更为明显的盈利效果和更为激进的盈余管理手段向债权人传达有关公司日常经营的有利信息,以增强债权人信心、缓解自身的债务契约压力(Richardson et al,2002;林永坚,2013)

同时结果显示,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均大于0.13,可见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好,并且三个回归的F值均在1%的水平显著,说明方程总体线性显著,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是有效的。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一步对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利用媒体关注的替代变量,将四大门户网站(新浪、W易、搜狐、腾讯)财经版的该企业当年数据来替代四大证券报刊的数据对本文的两个假说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的回归结果仍然支持假说1和假说2。

六、结论

本文以2013~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媒体关注度对上市公司在选择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关注度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媒体关注程度越高,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会采取更加隐形化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且媒体关注度与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隐形化程度之间当存在负面媒体报道时更为明显。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依旧获得支持。

因此,从回归结果来看,媒体的关注确实会通过资本市场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管理者会基于声誉或者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关注企业盈余信息对于市场造成的影响。同时,受制于媒体的曝光,企业管理者则转而采取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

本文的理论启示:通过媒体关注这一新角度,研究其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关系,从而丰富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理论研究成果;现实启示:为实务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建议:当审计师和监管者所关注的企业遭遇媒体报道度越高时,特别是出现负面媒体报道时,他们应该更多地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去审查企业披露盈余信息中所存在的偏差。

参考文献

[1]Barton J and P J Simko. The balance sheet as an earnings management constraint[J].The Journal Accounting Review,2005,80(2):423-440.

[2]Burgstahler D and M Eames. 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losses and earnings decrease:Are analysts fooled[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3,20(2):253-294.

[3]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1,09:127-140.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 网络媒体; 盈利预测; 内部控制; 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 F27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21-05

一、引言

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媒体关注作为一种外部因素,发挥着特殊的信息载体作用。关注着的媒体最大限度地放大了舆论的影响力,无疑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媒体报道是弥补中国新兴市场正式制度不足的一种重要治理机制安排[1],能有效地借助于内部控制对降低成本发挥作用,进而有利于企业对盈利的预测。开放的网络媒体平台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外因素,使不对称的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信息不对称,也就更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2]。作为转型经济国家,我国薄弱的法律基础与制度建设无法一蹴而就,网络媒体作为不可替代之要素显得尤其重要[3],只有研究其发挥的积极效果,才是一个事由价值之所在。

风险收益观,即谨慎、慎重地预测企业的盈利信息,对企业理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风险成本使得理性管理者又会更加合情、合理地预测盈利信息,提高可信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媒体跟风式报道的效果与管理层冒险决策的后果,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盈利预测时应该持有风险意识导向,做出权衡。所以,基于管理层的风险意识,结合内部控制研究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探究网络媒体关注的积极效应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国内的研究仅限于对公司治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则从盈利预测因素的角度实证分析内部控制对网络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也是治理效应的评价系统。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影响审计[4-5]、薪酬[6-7]、财务信息[8-10]等方面肯定了媒体的治理效果。但是,也有学者发现,可能由于存在媒体报道偏差等现象[11],其治理效果本身并不显著[12]。本文则从盈利预测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的视角看问题,这不仅体现出管理层的实操水平,而且提示了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主要集中在以盈利预测为导向之好大喜功的一厢情愿与忘乎所以的侥幸心理。一概而论之,就是盈利诱导下的风险意识淡漠。

从管理层的各种预测因素来讲,预测盈利是公司治理的评价指标之一,在风险经营中慎之又慎。Hughes and Pae[13]以构造理论模型为基础,研究发现了管理层盈利预测存在策略:当业绩优良而利润较高时,上市公司倾向于精确的定量预测;当经营状况不佳时,上市公司倾向于模糊的定性预测。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获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不尽相同,管理层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模糊甚至有悖于真实状况的业绩预告,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误导股东及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关注则能够及时地披露和曝光,避免信息孤岛,使上市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公司状况。管理者的盈利预测就会尽力做到精准,提高可信度,以期降低基于业绩谋利的成本。Healy and Wahlen[14]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够通过自愿披露盈利预测信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其解除了不同类型投资者之间的心理误判,从而稳定了股市大盘指数以提高公司价值。因此提出假设1和假设2。

H1:网络媒体关注能够提高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精确度。

H2:网络媒体关注能够提高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度。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包括因确定性的机会成本和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解决因信息孤岛而产生的委托问题。网络媒体关注是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的体制外的协调因素,而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中,更是增加了盈利的风险,进而提出了风险的预测,那么对于预测的盈利也就合乎现实。由于媒体对于信息的汇集与扩散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企业的盈余管理和违规行为[15],间接影响盈利预测的稳定性,促使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规范化。因此提出假设3。

H3:内部控制越完善,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越显著。

网络媒体关注所发挥的积极效应,应该是从企业的主体角度出发,将预测管理作为一种行为规范[16],建立在区分风险经营的不确定性下网络媒体关注所导致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正面媒体报道依托网络平台为主的信息渠道,更多的是认可完善的内控体系,不但可能会放大上市公司良好的经营绩效,而且还可能会过于相信企业的盈利预测,这正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负面媒体报道,对于管理者的决策而言,无意识地强化了风险管控,有意识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促使上市公司谨慎地进行盈利预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网络媒体关注数据通过“百度新闻搜索引擎”手工整理,管理层盈利预测和内部控制质量数据分别来自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内部控制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剔除所有金融业的上市公司;剔除研究期间ST、PT的上市公司;对模型中的连续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Winsorize处理,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剔除主要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3 670个样本观测值。模型统计检验采用Stata 12.0软件完成。

(二)主要变量(见表1)

1.被解释变量的衡量

(1)盈利预测精确度的衡量

以盈利预测精确度作为管理层预测策略。Hribar and Yang[17]认为,盈利预测策略分为两种: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较为模糊,通常描述为业绩的“盈利”“亏损”“经营好转”等;定量预测较为精确,又可分为区间预测(估计一个范围)和点预测(估计一个数值)。因此,本文采用赋值打分的方法(定性预测赋值为1,区间预测赋值为2,点预测赋值为3),数值越大,则精确度越高。

(2)盈利预测准确度的衡量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盈利预测,以净利润预测的平均数来衡量管理层预测的准确性。借鉴叶少琴和胡玮[18]以“(净利润实际数-净利润预测数)/净利润实际数”作为盈利预测准确性的替代变量,用该方法衡量被解释变量。其中,实际数为预测当期公布的净利润实际数,预测数为获取实际数前公布的净利润预测数,若管理层盈利预测值越倾向于0,则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越高。

2.解释变量的衡量

网络媒体关注数据通过“百度新闻搜索引擎”(http:///)手工收集整理,借鉴罗进辉[19]的方法,对每家上市公司标题中含有的公司简称分年度搜索,百度新闻搜索引擎将会自动输出相应的新闻报道条数N,再加1后取对数,即以Ln(1+N)作为网络媒体关注度。另外,由于网络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准确度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前一期的盈利预测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果互置效应导致的计量偏差。

(三)研究模型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网络媒体关注的均值(5.01)和中位数(5.13)相差甚小,标准差为2.1,最小值(0.69)与最大值(9.04)相差不多,表明解释变量的总体样本统计分布均匀居中。另外,管理层预测精确度(0.63)、准确度(0.13)与内部控制质量(0.46)的标准差较小,数据分布均匀,无较大偏差。在控制变量中,成长性(-0.07)与总资产增长率(-0.18)的最小值为负,说明存在上市公司投资经营业绩不佳的现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的标准差(14.63)较大,极大值(65.35)与极小值(15.25)差异较高,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差异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研究样本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首先,网络媒体关注与管理层盈利预测精确度的相关系数为0.051,在1%的水平上显著;网络媒体关注与管理层盈利预测准确度相关系数为-0.033,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表明,增强网络媒体关注可以提高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水平,初步验证了本文假设1、假设2。其次,内部控制质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1和-0.02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内部控制越好,管理层的盈利预测越精准。

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先,网络媒体关注和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在0.1以下,说明网络媒体关注、内部控制分别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相关性低,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其次,控制变量之间,除去财务杠杆分别与总资产增长率、公司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436和0.452外,其余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在0.2以下,说明控制变量之间也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结果分析

为验证研究假设,本文对三个模型进行了二分变量回归,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1)(2)(3)为管理层预测精确度的回归结果;(4)(5)(6)为管理层准确度的回归结果。模型均控制了行业和年度效应。此外,为避免内生性影响,检验网络媒体关注对管理层盈利预测水平的影响时,本文对研究模型取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回归。

在样本回归的结果(1)(4)中:网络媒体关注对盈利预测精确度的回归系数为0.0215,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网络媒体关注能够提高管理层盈利预测的精确度,假设1得到证实;网络媒体关注对管理层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回归系数为-0.0021,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由于管理层盈利预测值(偏差)越倾向于0,则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因此,网络媒体关注也能够提高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度,假设2正确。(3)(6)分别是在(1)(4)的基础上加入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与网络媒体关注的交乘项,以检验内部控制对网络媒体发挥作用的调节效应。在结果(3)(6)中,网络媒体关注对盈利预测精确度的回归系数为0.0234,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网络媒体关注对管理层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回归系数为-0.0012,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

在样本回归结果(3)中,内部控制与网络媒体关注交乘项的回归系数为0.0030,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内部控制确实影响了网络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增强了网络媒体关注提高盈利预测精确度的效应;在样本回归结果(6)中,内部控制与网络媒体关注交乘项的回归系数为0.0015,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样,由于管理层盈利预测值(偏差)越倾向于0,则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越高,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增强了网络媒体关注提高盈利预测准确度的效应,内部控制确实影响了网络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证明假设3正确。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实证的严谨性,进一步以每股收益预测的偏差程度来衡量盈利预测的准确度。在样本回归结果中,网络媒体关注与管理层对盈利预测的准确度的回归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内部控制与网络媒体关注交乘项的回归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样,管理层对盈利预测值(偏差)越倾向于0,则管理层所预测的盈利的准确度越高。对于测试的结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借以网络媒体关注而提高了盈利预测的精确度,反之而言,内部控制又影响了网络媒体关注的积极治理作用。检验结果肯定了前述实证内容。鉴于篇幅有限,表格不再赘述。

五、结论

探究网络媒体关注发挥的积极效应,是本文价值之所在。在上市公司因之于网络媒体关注的风险意识下,通过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检验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探究网络媒体关注的积极效应。研究表明:网络媒体关注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内部控制越完善,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越显著。不足之处在于,未区分网络媒体关注的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有待继续深入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罗进辉,杜兴强.媒体报道、制度环境与股价崩盘风险[J].会计研究,2014(9):53-59.

[2] 陈志武.新闻媒体――市场经济的必要制度机制[Z].在天则230次双周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2016-04-04.

[3] 徐莉萍,辛宇.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J].南开管理评论,2011(6):36-47.

[4] 冉明东,贺跃.媒体关注、制度环境与审计收费[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3):123-130.

[5] JOE J R. Why Press Coverage of A Client Influences the Audit Opin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109-133.

[6] DYCK A, ZINGALES L.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Journal of Finance,2002,63(25):537-600.

[7] 姜凌,许润发.媒体监督、董事会结构与高管薪酬[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7-106.

[8] 李晓慧,杨坤.媒体关注、审计意见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0):52-60.

[9] 李小荣,罗进辉.媒体关注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9):68-85.

[10] 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等.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利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 2011(9):127-140.

[11] REUTER J,ZITZEWITZ E.Do Ads Influence Editors? Advertising and Bias in the Financial Media[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121(1):197-227.

[12] 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数据[J].经济研究,2010(4):14-27.

[13] HUGHES J S,PAE S.Voluntary Disclosure of Precision Inofrm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2):261-289.

[14] HEALY P M,WAHLEN J M. A Review of Earnings of Manan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4):365-383.

[15] 孙光国,莫冬燕.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起到保证作用了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3):96-103.

[16] 张纯.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机制的关键[J].会计研究,2004(3):59-63.

[17] HRIBAR P,YANG H. CEO Overconfidence and Management Forecasting[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6,33(1):209-227.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3

我们经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意指人生目标的实现,不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么,新媒体通向罗马的大路又在什么地方呢?条条大路都通吗?

我们先来看看新媒体传统的运作模式:

模式一:大而全模式。拿号称“国内传统媒体行业当之无愧的新媒体先锋”上海文广来说,文广旗下共有四大块新媒体业务:经营网上视听业务的东方宽频、经营数字电视与高清电视的文广互动、经营IPTV的百视通及经营手机电视的东方龙。并在每个市场上都以“先驱者”的身份高调出击:数字电视已实现盈利,自称已经是市场第一;手机电视和IPTV都是全球第一张牌照的拥有者宽频借助世界杯网络版权赚了些名声。

模式二:单一模式。单一模式有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等。其中,每一种模式都号称有自己特定的盈利模式。

模式三:ICP+SP+CP。这种模式主要通过SP敛财。

模式四:传统媒体增加互动内容后的“伪新媒体”模式。

目前来说,新媒体主要就是这些模式,那么,新媒体通向罗马的大路又在什么地方呢?

大路一:不要想大而全。要寻找自己的主攻点。以“超女”的运作模式为高潮点,众多新媒体公司迷信借助电视、互联网和手机三网合一的互动作用,从而让更多的人开始觊觎大小通吃、垄断所有的盈利模式。虽然新媒体带来了盈利模式的根本性改变,不过,面对三网合一的趋势,对于新媒体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品牌还没有完全形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再就是媒体边缘化问题,人们对新媒体的内容缺乏诚信度,不认为其是强势媒体。所以,要打造真正三网合一的模式,要实现品牌+内容+渠道的整合,不是那么容易。每家公司要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寻找自己的主攻点。只有攻下主要山头,才可能形成包抄之势。

大路--:不要把自己树为旧媒体的对立面。要互为补充。不要直接将新媒体与旧媒体作比较,而是站在补充的角度切入,其次是要侧重反映媒体的效果。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站 盈利模式 盈利困境 突围策略

自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触网以来,全国地级以上的广播电视台都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可经过10多年的探索,除央视网、国际在线、金鹰网等少数几家开发较好外,其余大部分广播电视网站运营都较差,鲜有广告主光顾。绝大多数广播电视网站要么简单移植传统电视运营模式,要么照搬其他网站的运营方式,缺乏适合自身特色的清晰盈利模式,自然难有显著的盈利业绩。据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达118亿,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商业门户网站的广告业绩,广播电视网站广告收入仅占很小一部分”。①

尽管广播电视网站遭遇盈利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盈利模式的缺乏”却是不少广播电视网站一直以来“致命的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提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盈利模式之间的竞争”。 时代华纳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提出“经营企业过程当中,盈利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盈利模式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是竞争制胜的关键。广电网站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成功的盈利模式开始。

广播电视网站盈利模式的内涵及构建要点

广播电视网站的盈利模式,是为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广电网站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化的或利益相关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②。

从根本上讲,盈利模式的实质,是以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满足用户尚未满足的需求,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而目前很多广播电视网站的现状是:对网站与传统广电的用户需求差异并未深入洞察,对用户未满足的需求缺乏了解,并未针对用户偏好“量身定做”内容。对自身的核心优势也缺乏认真总结,更缺乏差异化竞争战略。因此要构建盈利模式,应把握如下战略要点:

洞察目标受众视听偏好。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是满足目标受众尚未满足的需求,当前广电网站目标受众尚未满足的视听偏好究竟是什么?在鱼龙混杂的海量视频中,渴望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渴望自由选择视频的播放时段和播放内容;渴望参与公众关注的社交活动、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网站团购活动中,渴求公信力较强的网络营销平台,消解信用忧虑等。而这些需求的真正满足,将是撬动广播电视网站经营的关键。

发挥自身核心专长。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必须发挥自身核心专长。而广电网站的核心专长究竟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在内容方面,一是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可以进行跨媒体广告售卖,多年累积的音视频数据库,便于进行个性化付费浏览;二是特殊的采访授权资源,专业的采访团队;三是拥有大批名记者名编辑和名主持、名编导名摄像等,都是吸引很多受众关注的名人资源。在渠道方面,与其他网站相比,广播电视网站真正拥有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是:所依靠的传统广播电视具有较强的渠道公信力,强大的活动号召力,为本土社群用户 “伴随无缝服务”更便捷, 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和品牌资源,专业的采编队伍,受众本土参与活动更便捷等。

建构差异化竞争战略。广电网站怎么扬长避短满足目标受众的偏好?如何科学构建广电网站的盈利支柱?根据“田忌赛马”原理,用广电网站的“下等马”对全国性门户网站的“上等马”, 将草根视频上传、互动分享交流等“上桌赌本”视作广电网站的“下等马”,对付商业视频网站成熟的互动模式这匹“上等马”。因公民新闻时代,微博、博客、拍客等新闻传播渠道众多,加上同城媒体新闻同质竞争激烈,因此本土新闻创造独特优势比较困难,也不是撬动广电网站盈利的唯一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被视作“中等马”,对付全国性商业门户网站在地方滚动新闻方面鞭长莫及的“下等马”。将传统广播电视及其网站平台具有的较强的渠道公信力、强大的活动号召力、为本土社群用户 “伴随无缝服务”更便捷, 庞大的音视频数据库、专业的采编团队和名流资源等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视作“上等马”,对付全国性门户网站在这些方面相形见绌的 “中等马”。这与“蓝海战略”、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领域,将自己核心专长发挥到极致的原理不谋而合。

广播电视网站盈利模式的构建策略

1.以“精品视频免费欣赏”开展“跨媒体广告售卖”

在鱼龙混杂的海量视频中,网民尚未满足的需求是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

与一般商业网站缺失大量正版音视频资源不同,中国广播电视网站拥有大量原创的高质量音视频资源。央视网的资料显示,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潜在拥有的内容除中央电视台每天750小时的节目资源外,还有常年所积累下来的40万小时影像资料。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能播放的音视频资源只占总产量的20%,80%音视频资源因传统广播电视时段有限,且因节目定位和风格匹配等原因,只能束之高阁,被闲置浪费,这些音视频素材完全可以成为广电网站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以大量正版的音视频资源,开展“跨媒体广告售卖”,成功实践的典型是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Hulu 网(hulu.com)。该网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ial)和新闻集团(News Corp)于2007 年 3 月合作创办,这两大广播影视巨头丰富的内容资源,加上风险投资支持,使Hulu 网坚持正版路线。网站免费提供以电视节目和电影为主的画质清晰的视频资源,2010年3月1日,美国市场研究服务公司 ComScore Media Metrix公布的数据显示,Hulu.com 2009年12月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点击量超过10亿次,创下了历史新高。虽然在视频流量上仅占美国的1%,却获得了美国视频广告市场33%的份额。Hulu 也被看作全球流量最大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 最为强大的未来竞争对手③ 。

除Hulu主打售卖的正版影视节目外,广播电视新闻也可以实施“跨媒体售卖”。 广播电视网站可借助传统电视专业采编人才优势,开展视频新闻附带广告营销,在视频网站首播和转载中扩大广告效应,将记者拍摄的视频新闻中插入冠名广告、题花广告等在视频网站中首先传播,利用百度、Google等工具搜索,不少公众关注的有独特价值的重大新闻,必将被门户网站转载,也附带将广告转载,扩大插播和附带广告的传播效应。美国新闻注册公司2010年给几百名记者配备Flip高清摄像机,并在记者视频新闻报道中插播广告,借助视频网站平台和相关网站转载传播,扩大广告效应。在两个半月内,记者拍摄新闻节目所带来的视频广告收益,就足以支付购买这些高清摄像机的高额成本④ 。

2.以“自由点播捆绑实惠”开展“付费收视”

“捆绑付费”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将优秀的电视节目、较便宜的语音通话业务、快捷的宽带服务打包处理,根据分享优秀节目套数的多寡、语音通话时长的优惠差异等,针对不同用户需要进行“分众传播”。因其一般收费远远低于现有宽带、语音通话、闭路电视服务分别收费的总和,以价格实惠、成本最小化优势吸引用户。

就中国而言,2010年国家政策助推“三网融合”,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并适当向广电倾斜,广电将得以进入网络电话(VoIP)市场和宽带接入市场,提供三合一打包业务(Triple Play),即网络电视不仅仅提供TV视频类业务,还可以同时提供语音通话、网上信息浏览、即时消息聊天等电信和互联网业务,且可同步进行,实现在一个终端上多种业务的复合体验。因此,中国广播电视网站还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创造性模仿境外先进经验,对用户进行“分众传播,捆绑收费”。

在西欧、美国、中国香港已有一些运营商成功开展这种捆绑付费业务,如法国的FREE和Neuf、意大利的Fastweb以及西班牙的Jazztel、美国的RTC公司,其中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FastWeb公司。该公司在1999年9月成立之初,并没有传统电信网络和客户资源,为了争抢宽带用户,FastWeb公司非常注重通过宽带内容吸引客户。该公司在意大利率先通过光纤网络和先进的IP技术,为企业和住宅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等三合一服务(Triple Play),通过这些业务的灵活打包、组合消费,而且价格与当地电话服务供应商所制定的语音费率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力。FastWeb 设计了多种方式方便用户以最低的价格门槛获得IPTV业务,基本的月服务费用为20欧元,以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吸引新用户的不断加盟。到2005年底,FastWeb的互联网家庭用户达480万,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个用户平均收入)猛增至911欧元,雄居欧洲各国之首⑤ 。

在以独家内容资源吸引用户“自由点播”方面,业绩最突出的是中国香港电讯盈科公司(PCCW)。提前播放美国大片,同步独播重大体育赛事等是其吸引受众点播的撒手锏。香港PCCW独家签约ESPN、Starsports,以提供独家所有的体育节目,还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提供美国大片,PCCW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策略正是网络电视运营的精髓,从而帮助其迅速吸引大量用户,并在2006年底开始实现赢利。2007年初PCCW更是以2亿美元的天价获得2007~2010年英超在香港地区的独家电视转播权,竞争的天平迅速倒向PCCW。截至2005年底,电讯盈科的网络电视用户数已超越50万,市场占有率达39%,而服务渗透率则达到了全港家庭用户数的25%,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商用IPTV系统⑥ 。

3.以强大的公信力开展“渠道营销”

在受众方面,团购等“渠道营销”能满足受众成本最小化需求。根据经济学领域“理性经济人”理论,除针对一些特殊人际关系外,理性经济人在同等情况下都尽可能追求成本最小化,个人利益最大化,节省成本的不懈追求,使一些打折和团购信息在网民中非常走俏。但在一般网站团购,很多网民非常担忧信誉问题,而广电网站,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支撑,相对就更可信更放心。除渠道公信力外,还有广电网站和本土受众广泛联系的公共关系资源,都是开展团购等渠道营销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全国性门户网站难以企及的核心竞争优势。

网络团购等“渠道营销”,在美国、日本、韩国大获成功。我国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也正呈现新的发展势头,但广播电视网站却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独家资源,实现网台联动立体营销,将广播电视购物与网络购物紧密结合,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全国上百家广播电视台运营的广播购物与电视购物公司中,仅有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旗下的快乐购物、中央电视台的中视购物、上海文广集团的东方购物、江苏卫视的好享购物等极少数几家购物频道在网络购物中展现风姿。

其中最典型的,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共同注册成立的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快乐购),它创新性地复制了国外已比较成熟的电视家庭购物盈利模式,通过与地方电视台合作的方法,在短短两年中,将“连锁店”开到南京、扬州、广州、宁波等20余个城市。与此同时,快乐购还积极寻求多媒体立体合作,构建多通路家庭购物平台作为其通路的重要补充。2006年6月6日,快乐购网站happigo.com上线运营,快乐购网站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并提供平台和与消费者、商户进行沟通交流。另外2008年1月2日快乐购会员专刊《mygo》新鲜出炉,由此快乐购以跨区域连锁和电视直播为主要特色的多媒体家庭购物网络渐成规模,凭借“媒体零售”和“零售媒体”的杂交优势一鸣惊人。2007年湖南广电新兴家庭购物频道快乐购仅成立一年就创造了1个亿的销售业绩。

4. 以强大的号召力开展“活动营销”

广电网站完全可以利用传统广电强大的活动号召力,贴近受众兴趣,突出受众关联,开展活动营销。按照美国学者唐?舒尔茨提出的4R营销理论,随着市场的发展,传媒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传媒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因此不管是公益性活动和商业性活动营销,只要与受众的利益、声誉、兴趣产生关联(Relevance),和受众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兴趣产生关系(Relationship),能得到参与的快感、利益的回报、主张的表达、形象的公众呈现、知名度提高等回报(Reward),就能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或引起受众积极的反应(Reaction)。大量受众通过广电网站互动或手机短信投票等方式积极参与,聚集受众注意力就具备商业开发的潜力,就可激起商家冠名广告的兴趣,为广电网站创造良好的盈利契机。

广电网站的活动营销分为公益活动营销和商业活动营销。在公益活动方面,重庆市在 “争光贡献奖”评选、“十大杰出青年”评比、“ 十大女杰”评比等活动中,通过广播电视及其网站宣传,并将其网站作为入口,供网民充值投票,网民也可通过手机短信评选。广电网站在方便网民互动评选的同时,自身知名度得到提升,并实现了广电网站及广电集团的整体盈利。

在商业活动营销方面,广电网站可借鉴创意网站“猪八戒网”的经验。该网针对广电网站有广告欲望,受众有参与创意体验的需求,提出系列广电网站广告语创意征集活动。该网与电视台合作,不仅能授予参与者亮相电视台的机会,而且对最佳创意语制作者以颇有吸引力的奖金,与受众利益、声誉产生关联,调动起受众参与的积极性。该网与河南电视台合作的一期节目“创意时代”,就有不少网民提供很有创意的广电网站产品广告语,获得评委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不少广电网站的资金回馈。

注释:

① 曾静平:《中国广播电视网站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8期

② 李振勇:《商道逻辑成功盈利模式设计指南》,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版

③ 李铁成:《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和Hulu的比较研究》,《当代电影》2009年第5期

④ Stop Leaving Money On the Table“Editor &Publisher” Sep 2010, Issue9

⑤ 黄海龙:《FastWeb宽带运营成功之道》,《华为技术》2005年第7期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5

公司发展战略及三年经营计划

打造资产、收入双百亿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在实现集团公司主营业务及资产上市目标以后,公司将通过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提升管理和资本运作,塑造若干领先的出版品牌,构建大文化流通网络,打造内容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复制、物资贸易、发行物流和新媒体业务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在出版方面,成为图书出版领域、报刊出版领域、新媒体领域的有力竞争者;在发行方面,积极推动文化流通事业的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力争有突破性进展;在物资印刷方面,打造成中西部地区具有全国市场影响力的印刷与物资流通产业基地:尽快实现公司资产、收入双双超百亿,成为“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重要文化影响力”的国内先进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推进观念、模式、业态等的战略转型

2010至2012年,公司在巩固、提高现有业务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特性,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发挥公司内容资源优势,结合公司的业务、市场实际,加快向多层次、跨媒体、跨地区方向发展,形成创新发展与多品种、多渠道、多方式盈利能力。其核心是推进战略转型:实现发展观念由封闭僵化向开放创新转型、管理模式由体系管理向功能管理转型、出版业态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核心能力转型、人力资源由程式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型。

实现“多层次、跨媒体、跨地区”发展

未来3年,公司将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教材教辅类:公司将以市场资源为依托,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在稳定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教材教辅市场开拓力度,使主营业务稳步提高;同时加大基础教育教材、在职教育教材等其他教材的开发和投入力度。而在提升本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拓展外省市场空间,力争在教材教辅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和延伸开发上形成规模效应,使教材教辅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点及经济增长点。公司将与集团公司对教材业务和教材教辅研发出版、发行推广、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链条完整、体系完善、全线贯通的教材教辅业务经营系统,推动公司教材教辅经营业务的稳步、持续增长。

传统出版类:公司传统出版业务经营方针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内容出版产业体系。计划做到:1、加强图书品牌建设;2、优化图书出版结构;3、统一出版与营销策划;4、积极推进跨地区经营;5、积极推行出版资源整合;6、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数字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类:公司致力打造以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业务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经营计划是:1、探索数字出版的产品、商业和盈利模式;2、重点培育影视动漫新媒体出版业务;3、数字出版重点产品的开发出版计划,包括数据库、网络出版工程、数字产品三个系列。

另外,印刷类和物资贸易及物流配送类业务有相应的经营计划。

投资策略

盈利预测

基于《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对上市公司所做的备考盈利预测,且暂不考虑2013年公司可能已经将集团发行等相关业务资产整体注入的情况,预测公司11-13年EPS为0.29、0.27、0.27元。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6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到6659.4亿元,较2015年增长42.7%,由于市场刚需拉动,即使在资本遇冷的环境下,2017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缓慢增长,达8343.2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各行业O2O市场领域不断拓宽,用户需求逐渐被放大,随着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伪需求”泡沫被戳破,不同行业O2O模式推进过程略显艰难,造成大量O2O创业公司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行业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以下为报告的详细内容:

2016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6659.4亿元

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到6659.4亿元,较2015年增长42.7%,由于市场刚需拉动,即使在资本遇冷的环境下,2017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缓慢增长,达8343.2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各行业O2O市场领域不断拓宽,用户需求逐渐被放大,随着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伪需求”泡沫被戳破,不同行业O2O模式推进过程略显艰难,造成大量O2O创业公司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行业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潜在O2O市场催生创业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消费升级下,O2O服务已经拓展为以本地生活服务O2O为中心,垂直细分成餐饮外卖、在线教育、房产服务、在线医疗等多行业领域,线上与线下渠道相结合来解决人们生活需求,已经成为人们新型消费体验方式。

教育O2O代替餐饮外卖获资本青睐

据公开资料整理,在2016年206笔获融资O2O创业项目中,本地生活O2O项目为122笔,占比高达59.2%。其中,教育、医疗、餐饮外卖项目最受投资者青睐,教育O2O项目由2015年9笔增长到24笔,医疗健康O2O项目波动较为稳定,2015年获融资次数最高的餐饮O2O项目由23笔降到17笔,逐步将资本市场让给教育、医疗、汽车O2O项目。

O2O上门服务受到网民欢迎

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更加期望O2O市场在餐饮外卖、上门教育、洗浴休闲领域布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O2O行业市场领域逐渐完善,促进人们改变传统工作生活习惯,未来企业在O2O上门服务方面有较大市场空间。

价格优惠成为O2O用户选择首因

价格优惠、节省时间、丰富选择已经成为网民选择O2O生活方式三大主要考虑因素。艾媒数据显示,61.5%网民会因为商品价格优惠选择O2O服务,53.9%网民因为O2O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其节省时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市面上大多数O2O创业公司在企业推广初期靠“价格战”获取用户,为用户节省购买时间、提供丰富商品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使用度。

O2O创业公司失败原因分析

1、生鲜电商―用户需求掌握不准确

生鲜行业创业公司大量倒闭,O2O用户在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商品新鲜程度与送达及时性,这对于生鲜电商产品质量及物流配送都具有较高要求,持续烧钱补贴并不足以形成用户消费习惯,另外,物流成本昂贵、商品损耗难以控制等原因,使得大量生鲜电商在资本寒冬时期难以维持长期运营。

2、汽车服务―盈利门槛高 用户黏性低

在互联网模式下,大面积推广上门洗车、养车、维修等汽车服务成为汽车O2O创业公司主打方向。但目前看恚行业盈利模式尚不明确,线上服务种类单一,线下服务覆盖范围窄,造成产业链不明晰,此外,洗车养车等服务不足以形成较高用户使用粘性,最终造成大量汽车服务O2O创业公司倒闭。

3、 餐饮外卖―行业竞争激烈 用户难以沉淀

餐饮外卖包含食品设计、线上运营、线下推广等一系列服务内容,目前以学生及上班族为主要用户群体,商品质量、配送速度均会影响到用户体验。此外,餐饮行业入门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大量补贴获取用户基础上,推陈出新成餐饮外卖行业发展瓶颈。

4、 跨境电商―行业巨头挤压下节节败退

代购、导购逐渐成为跨境电商主要服务领域,产品质量保真、售后服务完善是考验跨境电商主要因素之一。与天猫、京东等行业巨头相比,创业电商用户积累量不足,用户评价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大,低价补贴成为占领市场唯一手段。长期烧钱使得创业公司紧紧依赖外界融资,不能与已有电商行业巨头相抗衡。

5、 在线租房―用户权益与企业盈利难共存

巨大房地产库存与互联网新兴模式,催生大量房源交易平台崛起。企业依靠持续低廉佣金维持用户消费市场,难以实现盈利,平台租房支付金额陆续提升,驱动平台用户回到传统买卖租房渠道,O2O模式推广受阻。如何提升用户使用频率、改善盈利模式单一、拓展盈利空间成为在线租房买房创业公司转型新方向。

6、 在线教育―企业品牌推广成发展瓶颈

在线教育行业对于企业品牌认知度要求较高。在传统教育巨头占领市场、用户使用较为低频、教育产品缺乏评价标准等原因影响下,即使通过用户补贴方式获取用户,也难以提升用户粘性,导致教育O2O创业公司难以生存。

O2O创业公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资本寒冬下O2O创业公司融资难

据公开资料整理,2016年中国O2O创业项目获融资数量为122笔,对比2015年明显下降,随着近3年O2O创业公司大规模倒闭,投资方在考察创业项目时更为谨慎,仅仅依靠融资来大面积烧钱圈地的盲目创业不再是融资法宝,投资方将更加看重创业公司产品与布局,未来新三板上市或成为O2O创业公司融资新渠道。

2、 各行业O2O产品服务多元化布局

目前大多数O2O创业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例如线上医药O2O多集中于送药服务,汽车O2O大多为洗车、维修服务,整体O2O创业公司均处于上下游产业链模糊状态。初创公司与资深巨头抱团作战、或创业公司之间产品合作,完善产品多元化布局,将辅助O2O创业公司打通线上与线下服务闭环模式。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7

靠“授权”赚钱

磨铁和中文在线,走的是一条借其他互联网站里面的出名作者的名气,招徕读者,收费授权阅读盈利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归结为设定阅读权限,这种模式实际上在很多专业论坛都有存在,一些在互联网上授课的医学、瑜伽班都有类似的经营手法,只有交了报名费,才可以浏览设定了浏览权限的板块,而里面的内容又都是经由技术手段锁定的,不可复制,不可转载。这种设定权限的思路还被一些婚恋网站运用,姑娘、小伙子看了异性的照片后如果想看对方的年龄、学历、爱好、职业等相关资料,或者给对方发私信索要联系方式,那是要付费的,交友网站盈利模式走的主要是这个路子。靠广告盈利那是网站出名之后、有了大的浏览量之后的事情。

赢了眼球,也就赢得了广告

曾几何时,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也被视为新媒体,如今已经被称为新媒体中的老媒体。新浪、搜狐、人民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靠着浏览量赚取了用户的注意力,也就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这种盈利模式可以归结为一种增值效应,把网站的内容做好,产品做扎实了,浏览的基数越来越大,各种经济效益也就随之而来。对于部分传统媒体,或许拉个广告都成为问题,但对于一些大的门户网站,甚至懒得自己成立广告部门,直接把广告版面拍卖给经过资质考核的竞标广告商,市场的火热可见一斑。对于这些门户网站而言,用户的浏览量绝对可以变现为真金白银。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8

三轮融资后,分众把竞争对手聚众传媒远远甩在后面。最终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8.75美元,整个交易期间股价一路攀升。

上市后进行了多起收购,消灭竞争对手,整合行业,利用创新的支付方式进行媒体帝国的打造,不到三年时间里对60家公司进行了价值6亿美元的收购,市值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增长了7倍。

奠基之战

上市后的分众不得不解决一个老问题:如何面对老对手聚众传媒?

分众和聚众从成立伊始就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而在分众和聚众竞争的日子里,谭智已经悄悄地对电梯里的框架广告这个细分市场进行了以换股为支付手段的整合,全国最大的13家框架传媒企业中的9家,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90%。因此,分众和聚众要想在竞争中领先,必然要把框架传媒收到囊中。而作为行业排名第三的框架传媒的选择(分众还是聚众)则决定整个媒体广告行业的结构。聚众不是上市公司,在并购时只能进行现金支付,这使得聚众在整合行业时力不从心。而分众彼时已经上市,可以动用股票+现金的支付方式,在财务动员能力上大大优于聚众。因此,当江南春在2005年底给谭智开出3960万美元,外加大约总价值为1亿美元左右的股票收购了框架传媒的100%股权作为收购对价时,谭智最终选择了分众,因为分众的股票正处在上升通道,股票比现金更有增值空间。分众和聚众之间的竞争的平衡和僵局一下子随着2005年底~2006年初的这笔收购而被打破。收购框架传媒一方面粉碎了聚众企图联手框架与之竞争的可能,还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了高档公寓媒体资源。

2006年1月,在竞争中已经无望胜出的聚众与分众进行了合并,作价3.25亿美元,从而使分众一举以75个城市的覆盖度、约98%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分众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自合并之日至2006年3月底,公司在分众、聚众两个品牌原有的楼宇联播平台基础上将该网络划分为更加精细分众化的几个频道,包括中国商务楼宇联播网、中国领袖人士联播网、中国商旅人士联播网、中国时尚人士联播网等。收购聚众后,除了消灭最强竞争外,还使得分众的产品线覆盖了楼宇电视、社区电视和户外大屏幕等领域。分众收购聚众,股价一日内飙升14.6%。而当日纳斯达克100的股指上升了0.56%。

成功的收购框架和聚众,奠定了分众在媒体广告领域的霸主地位。分众初步形成了自己在楼宇、电梯广告的垄断地位,提高了定价权,因此也提升了利润率。分众收购框架,使自己在公寓电梯业务的毛利率从50%提高到70%,收购聚众使商务楼宇业务的市场份额超过95%,毛利率从60%提升到70%,并且结束了以前为了竞争而对客户开出“4折”的惨烈竞争历史。

但是,当占据了楼宇广告市场份额的98%,电梯框架广告市场的95%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资本市场总是喜欢追捧增长的故事题材!江南春需要为维持高股价而寻找理由。

收购理念

有了钱并解决了基本竞争问题之后的分众开始在每一个有人出没的空间进行广告媒体的布局,进行所谓的“从楼宇电视到户外电视,到生活圈媒体,再到打造围绕消费者生活形态开展的数字化媒体平台”的打造。

分众认为潜在的广告消费人群(月收入3000元以上),以下路线是黄金广告路线:

公共交通媒体(机场和民航客舱液晶电视广告的航美传媒,以及公共交通液晶广告的华数传媒,二者均在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办公室(互联网、写字楼)――卖场、消费、娱乐――回家(楼宇、电梯)――人际沟通(手机短信)。江南春认为,只有电视、报纸、互联网和手机才是人们(消费者)经常或每天接触的主流媒体,而那些并非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媒体只能被称为辅助媒体。江南春并不过分在意那些自己定义为辅助媒体的公司,而把注意力放在主流媒体版图的规划和扩张上。对于江南春而言,炙手可热的楼宇液晶广告、茁壮成长的互联网广告,再加上前景广阔的手机广告,才是自己想要的传媒帝国的业务。因此,分众忽略掉公共交通媒体,而全力在后三者上发力。其中,写字楼、公寓楼宇、电梯是分众的传统业务;卖场中依然还存在有威胁的竞争对手;而互联网广告和手机广告业务则是未来的新的增长点。

迎合市场预期

为了把这些所谓的主流媒体纳入囊中,消灭潜在竞争于萌芽状态,分众不惜代价进行了几场后来令江南春后悔的收购。

收购卖场媒体

分众在2004年就建立卖场媒体,但卖场广告长期增长停滞,毛利率低于业务的整体平均水平且在下滑。如2007年年报显示,卖场的传媒业务的毛利率为17.7%,而上一年为36.4%,该年分众整体业务平均毛利率为50.9%。分众在卖场中不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竞争对手玺诚传媒的存在――2007年玺诚传媒成为分众在大卖场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2007年12月10日,是玺诚在进行纳斯达克路演的最后一天,分众最终以17.5倍市盈率,首付1.684亿现金,外加总价值为1.816亿现金和业绩股票的期权对其进行了全部股权的收购,条件是玺诚在未来24个月内达到约定的盈利目标。这是典型的不确定业绩支付方法,带有对赌成分。通过并购解决掉竞争对手,增加市场份额,分众希望进入卖场的成本能够降低,广告销售价格能够提高。

进入手机短信业务

分众对无线短信业务的收购始于2006年6月,分众传媒以总价值3000万美元收购WAP Push公司凯威点告,并对其进行了整合,更名为分众无线。分众无线的主要业务分为两类:“点告”和“直告”,分别指无线广告业务和短信广告业务。分众无线“点告”业务主要来自于和空中网、3G门户、MSN等的广告业务合作。分众无线2006年的收入为1010万美元。

为了满足华尔街对增长的预期,分众在2007年重组了无线互联网广告即“点告”业务部门,裁减了相关的50多名员工,改向盈利能力更强的 “直告”即短信业务,并且收购了十家以上的短信群发公司。业务重心转向短信业务后,无线业务一跃成为分众传媒几大板块增长率之首,2007年创造了4亿元的收益,几乎占分众当年盈利的半壁江山。分众当即对外披露,2008年将让分众无线从集团中拆分出来独立上市,以便从资本市场快速获取更高的利润。

为了使收购来的短信群发公司的收入能合并到分众的报表中,分众和这些被收购方签署了一份“格式化合同”。其中这份合同第18页的第5条第4款“短信和数据通道”一栏显示:“买方和卖方股东承诺,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被收购方公司100%的手机短信(包括短信、彩信及Wap push)通道流量(根据条数计算)应通过分众无线或者分众无线指定的通道发送。”这样,这些公司未来的盈利,都被计入了分众无线的财务报表之内。

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是:分众传媒先支付首期款,然后根据被收购公司的实际营收情况分阶段支付,支付的对价款=利润×固定的PE值(双方事先协商好的定额)。这种支付方式依然延续了以前分众收购框架和聚众时沿用的方法(Earnout payment)。

收购好耶网

为了能进入到互联网广告这个分众认为在未来可以帮助自己成长的领域,分众再次选择通过收购该行业的第一名好耶广告网络的方式进入。好耶广告网络成立于1998年10月,是一家集网络广告技术服务、线上营销服务和效果营销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网络互动营销服务公司。 于2000年初获得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商IDGVC的投资,在过去的五年里,好耶曾保持了每年超过100%的高速增长。2005年9月,IDGVC与OAK投资合伙基金对好耶投资3千万美金,加快了公司快速扩张其经营规模的步伐。在2007年3月1日好耶网上市前,江南春以高达25倍市盈率,0.7亿现金+1.55亿股票+0.75亿业绩股票方式对其进行收购。随后,以好耶网为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收购。

根据江南春公开的说法,分众在对手机广告公司的一系列收购中总共支付了将近1亿美元,收购了9家公司;对互联网广告公司的系列收购的成本更为高昂,将近5亿美元,所涉公司也达到7家。

江南春在阐释自己未来战略时曾表示,分众未来打造的是一个生活圈媒体平台,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消费者都能看到分众平台上的内容。―基于这一理念,分众先后收购了分众无线、炎黄在线、好耶、电众传媒、框架传媒、分众网景、科思世通、创世奇迹等10多家公司。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这两笔收购都给予了积极反应。股价高涨,从上市之初的17美元,到2006年底时一路高涨超过60美元。分众进行了1:1的股票拆细(或股票分割)。其后为了收购,先后进行了三轮的增发配股。第一轮的增发江南春还进行了认真的路演工作。在随后的二轮增发中,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疯狂,分众的股票成为抢手货,经常出现十几倍到几十倍的超额认购。江南春的商务模式已经完全征服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资本市场于是获得了一个完美故事,这是一个发展空间广阔的分众,股价继续攀升。2005年7月,分众传媒初登纳斯达克时市值仅为7亿美元;两年半后迅速膨胀了七倍,超过56亿美元。短短两年半里,分众收购了60多家公司,股价蹿升到42美元,如江南春所愿,它看起来像是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

收购特点

通过收购消灭/削减竞争

通过收购提高市场份额,从而提高垄断力,提高定价权,削减运营成本

支付方式创新:Earnout payment:分众传媒先支付首期款,然后根据被收购公司的实际营收情况分阶段支付,支付的对价款=利润×固定的PE值(双方事先协商好的定额)。既降低了前期支付压力,又通过后期支付约定把被收购公司管理层整合到利润创造平台上来,降低一次性支付风险。

融资―收购―股价上涨―再融资―再收购―股价上涨-再融资,这是分众后期做加法的主要模式。

满足华尔街预期的收购:EPS自展效应

所谓EPS自展效应,是指仅仅通过收购市盈率P/E值较低的企业,而不需要从事实质性的生产和营销,就可以使公司的EPS魔术般地增长的现象。

[例子]假设A公司为主并企业,B为目标企业,A公司发行2 000万股普通股按1:2的比例交换B公司的全部股票;A、B有相似风险水平;二者所经营业务毫无关联,合并不会产生协同效益。

合并后A公司的EPS=7000/12000=0.583(元)。按照16倍的市盈率(假设收购后A的市盈率不变),股价应为9.328元,比每股8月上涨1.328元,该笔收购给该公司带来的股价增长率为16.6%。

这种会计数字的游戏在美国企业成形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三次浪潮中,并大肆流行。其目的在于为了能够运用高估的股票作为兑价支付手段,减少现金支付,其核心就是以高市盈率企业收购低市盈率企业,以获得由于财务上的溢价而带来的股价上涨,和因此形成的股价套利。会计数字的自展效应几乎不需要任何实质性的经营管理,只是依靠高市盈率企业公司(被高估的公司)收购低市盈率公司(被低估的公司),只要合并后公司的市盈率没有跌到收购前的市盈率之下,该笔收购就能推动合并后公司股价的上扬,从而创造套利的可能。这种由于收购导致股价的评价发生变化,形成资本市场的股价预期效应,推动了收购方努力寻找被资本市场低估的资产,即买便宜货,以获得套利空间。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 规模 公共品 数字版权 政府责任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2009年1O月国内各大媒体曝出新闻:全球第一大网络公司谷歌未经权利人允许将570名中国作家的作品先行扫描上网,进入谷歌图书馆,然后提出每本书赔偿60美元。过期不候。一时引来各方口诛笔伐,国人谴责谷歌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唾弃其老大的做派,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以网络(网站)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规模

新媒体产业乃至整个新经济,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一种成功之道――技术、资本、盈利模式。技术是原创性的基础动力;资本是孵化器;盈利模式是自我造血功能。但在谷歌图书馆事件中,我们首先要重新思考规模的重要性。

1 规模恐惧

数字图书馆并非谷歌独创,以行政方式运作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以商业模式运作的超星,其中国业务都早于谷歌,为何谷歌图书馆一染指中国,当面临同样没有解决的数字版权问题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出于对践踏数字版权的义愤,而是我们不愿承认又不得不面对的来自谷歌的规模恐惧――谷歌图书馆在2008年就与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商协会等相关方达成和解,国内数字版权问题松绑,目前在中国已经获得6万本图书的授权,其中国业务已达瓶颈突破之势。这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

2 规模、生活方式与盈利模式

在新媒体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是“盈利模式”。当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遭遇亏损尴尬的时候,“缺乏盈利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抱怨。其实,这种意义下的盈利模式是一种短期的、战术上的盈利模式,而非长期、稳定的、战略意义的盈利模式。

媒介即讯息,新媒体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观念。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的可能,接下来的工作是发展其用户规模,培养主流生活方式,并最终形成战略意义上的盈利模式,而规模是盈利模式探索的第一步。

而在新媒体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规模经济(staleEconomies)的这一工业经济时代的原理似乎有些被人忽视,其实这一理论在信息社会中同样起作用,甚至作用更加明显。只有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性(Economies),市场细分后要整合,长尾市场也要尽可能整合,只有整合成规模,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才更有现实操作意义。

相比之下,谷歌图书馆是一种战略性的布局,并非盈利模式的苦思冥想,其发力点就是规模。搜索是网络的基础性应用,具有强大的基础用户规模;而图书作为最原始的媒介形式之一,凭借其内容组合的系统性、叙述方式的流畅性早已印烙下人类文化生存方式的基因。二者的简单结合,就足以完成战略盈利模式的打造。

谷歌已经发射了地图卫星,2009年lO月又曝出微软、谷歌欲投资英国海上风能发电的新闻。当我们醉心于贴片广告和视频版权分成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战略上遥遥领先了。

二、数字版权

经济学中依据产权归属、偿付难度的不同,将产品分作公共品(Public Goods)和私人品(Private Goods),而文化产品兼具两种产品的特点。一方面,知识、信息、文化,惠及全球。恩泽后世,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另一方面,版权则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矛盾在数字文化产品中表现得更加复杂:

1 数字产品的低成本复制、强传播能力,强化了其公共品特性

数字文化产品是历史上复制成本最低、传播能力最强的产品,人类知识的几何级数增长(Exponential Increase)和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正基于此而发生。这种情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但也强化了人们免费获取信息的消费习惯,从而使数字产品的盈利只能绕道广告二次销售或是开发虚拟付费产品,由此网络精英们开始了盈利模式的艰难探索。

2 数字产品的公共性与数字版权价值的悖论

客观地讲,公共性与版权价值悖论在传统文化产品中已然存在,只是在数字产品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9年数字版权争端频现,优酷和搜狐版权大战更是夺人眼球。但稍早一点时间,2009年9月1日,番茄花园园主正式服刑则让人同情惋惜。据一项超过15万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对番茄花园作者被拘一事的态度”时,支持番茄花园的人达到79.88%。

人们的同情惋惜来自番茄产品的速度、好用和免费。但仔细思考一下,如果微软真是一个唯版权至上的企业,它的反盗版行为应该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而为何偏偏迟到了1O多年?显然,这1O多年是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中国普通PC用户使用习惯的10年。也是Windows版权价值在中国市场得以确立和增长的10年。

数字产品的公共性与数字版权价值之间存在悖论。当数字产品在以公共品方式迅速传播,形成巨大规模受众的同时,数字版权的价值才有商业的意义。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570名作家可以接受谷歌的和解,每本60美元,并获得未来收入的67%分成,这是充分实现版权经济价值的理想方案。

三、对策

但,对谷歌图书馆的和解方案,出于对自身权利和人格的尊重。中国作家可以说不。不仅如此,通盘考虑,谷歌图书馆事件理应让我们有更全面的对策意识,以应对国际网络巨头的竞争,促进国内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1 政府

凯恩斯主义。作为上一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我们留下的经济学遗产,其核心观点是政府在熨平经济周期的巨大波幅上负有责任。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正是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以强力投资拉动经济保持8%乃至以上的增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把美国和中国都看作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型经济(MixedEconomy),显然,美国是偏市场型经济,中国则是侧重于政府主导型经济。这就使得中国政府在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担负有更多的责任。

在2009年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于9月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化深度改革的正式启航,结合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中国新媒体产业的相关政策也迫近破题之时。就此,我们提出如下思考:

(1)培育具有战略气质的民营文化主体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规划目标”的第一条就是“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的理解是要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使之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的主体,同时要

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主体,形成国有、民营双主体良性竞争,最终实现中国文化产业振兴的伟业。

国有文化企业实力雄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法人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其未来工作的重点。而就新媒体领域,培育具有战略气质的民营文化主体似乎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的草根智慧、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为我国的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lexa的网络点击资料表明,在日本、法国的国内排行中,美国的网站都占据前列,而中国则门户有新浪、搜索有百度、电子商务有阿里巴巴、即时通讯有腾讯,我们的民族网站似乎在哪一方面也不输给美国。但就全球业务总量而言,我们却远远落在后面。当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工商银行与花旗可以比肩的时候,谷歌的总市值为1700亿美元。雅虎为220亿,而百度和新浪的总市值分别为130亿和20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网站在本土上胜利,得益于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得益于在既缺乏银行信贷又缺乏国内风投融资平台的条件下所激发出来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草根创业精神。这种以务实、灵活、坚韧为特征的草根精神为我们赢得了网络产业发展的第一个10年。那么以后呢?我们更需要的是精准的战略眼光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能力,而这正是美国企业的强项和中国企业的短板。今天,当谷歌图书馆来我们家门口要图书版权的时候,我们更加感到民族网络业实力亟待扩张的紧迫。

战略气质不可能凭空而降,归根结底需要有实力作底气。这就要求政府在信贷资金投放、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给与民营文化企业以倾斜或至少公平的待遇,让它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战略的问题,去考虑如何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未来,将利润与公益良好结合起来的问题。

(2)宽严有度、循序渐进、有所作为

为保证效益与公平,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和微观经济活力,我们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划出合理的界限。对于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我们同样面临划线难题。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当行业处于幼稚期、发展期,规范过严将阻碍行业的上升之路。新媒体行业在初创时期,面临寻找盈利点和规模扩张的压力,政府扶植、爱护的态度至关重要。

“扶植、爱护”并非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司法判例、行政干预等方式为新媒体作出行业导向。数字版权问题具有复杂性,存在公共性和版权价值的悖论,对此问题,政府应审慎对待、循序渐进,在适当时点对数字图书版权、音像版权、新闻版权保护问题有所突破。比如,此次谷歌图书馆事件,是解决数字图书版权的有利时机,稳妥处理可以成为解决国内网络图书馆发展瓶颈的一次契机。

中国曾经经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尴尬,西方国家对资源性收购异常敏感,而此番谷歌图书馆旨在打造全球图书网络资源平台的做法又恰恰触及中国图书资源的敏感问题,这需要政府运用智慧、有所作为。从长期来看,提升中国软实力必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而面对2009以来愈演愈烈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都需要政府及早做出战略、战术上的安排。

2 产业

产业是市场微观主体的集群。在表1所示的全球点击排行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产业团队的实力,包揽全球前5,谷歌更是在任何一个国内市场中位居前列。差距仍然十分明显,需要我们做出多方努力,本文在此处重点谈产业结构和产业文化两个问题。

1 由泾渭分明到结构优化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泾渭分明非常明显:国有与民营分别在传统传媒领域和新媒体领域各自把持一端。二者当前的任务似乎也依然明了:国有文化企业做好法人制度建设,走向市场,做好传统媒体与新传媒的对接;民营网络则继续发扬创业精神。扩大规模。深度挖掘需求,创新产品,同世界网络巨头抗衡,为中国网络保有一席之地。

这种泾渭分明的结构。有其历史原因,但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理由是:

(1)不利于实现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构想

未来,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首先会体现在网络上。传统传媒在资源消耗、成本、多媒体、国家文化壁垒等许多方面的缺陷,决定了它在国际传播中与新媒体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法国是对美国文化入侵欧洲最为敏感的国家,但又能怎样呢?法国排名前5的网站不还都是美国网站?依靠传统传媒在西方落地或是中国导演在奥斯卡上获奖来传递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远没有网络传播更富有效率。承认这一点,按目前泾渭分明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任将最主要地担负在民营新传媒的肩膀上。当然,这样做并非不可,但存在控制风险、责任与利益不匹配的问题。

首先,单从经济理论上讲,要让企业长期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保证其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地位,因为“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条件下,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去追求这样的非盈利目标是不可能的。”。显然,在新媒体领域单一地让民营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同在传统媒体领域单一地让国有产业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都是不尽合理的。这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加大控制风险的难度。

其次,中国的民营网络如阿里巴巴、新浪等最初以国外风险投资起家,现为上市公司,追求利润回报股东是其壮大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机制。它们的资本、资源实力和政策优势目前还难以同国有产业相比,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充分调动各方优势、积聚资源,国有产业理应更多地加人新媒体行业。当年,国有企业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己任,领导中国家电业打了一场翻身仗。今天,国有文化产业更应在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此时已有其它产业先行一步了。

(2)不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战略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改革不能关起门来改,必须与开放并行。开放能为我们带来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请来对手、引入一种竞争的机制,从而激发微观主体的创造力。我们尚且能对外国开放,为什么让国有和民营在传统传媒与新传媒各持一端,泾渭分明呢?这样做,既不利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深化改革,也不利于中国新传媒行业的再次勃兴。

国企和民企,投资主体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内在激励机制和管理风格也不相同。打个比喻,中国的国企像个职业经理人,稳健持重,而民企则更像个创业者,激情四射、充满梦想。如果说中国网络在过去的lO年所取得的业绩更多地来自于创业者的激情和执着,那么接下来则更需要战略眼光的精准,更需要国企和民企两种气质的融合。

2 塑造开放、共享的新媒体产业文化

产业文化是涉及产业发展和管理哲学的问题。媒体的文化基因存在于媒体的物理结构之中。网络去中心、开放、共享的信息传播结构决定了新媒体文化必然是以开放、共享为特征。按照媒介决定论的观点,这种由网络所开启的开放、共享的新产业文化,是对机电传媒(印刷和广电)时代的分工文化的打破。

从这个角度上讲,谷歌图书馆旨在全球共享图书资源的战略布局,是符合新媒体产业文化逻辑的。但我们仍需警惕地对待此事,因为已经高度发达的新产业文明,仍无法绕过军事力量、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文化霸权这些现实问题。

我们需要做的是迎合新媒体产业的文化特征,争取实现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跨越发展,具体体现在:

(1)积极有序的开放

传统媒体领域向民营资本的有序开放,有助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深化改革;国有资本、银行信贷、创业板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进入新媒体行业,有助于新媒体行业产权结构的优化、媒介形态的转型升级、战略性地提升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的机构新闻开放公民新闻的窗口,有助于舆论监督、内容的生产并最终提升新闻机构的影响力。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10

>> 报业联合网:数字报纸盈利模式新探 中美报业数字化途径及其盈利模式的对比分析 信息免费浪潮中的报业盈利模式 探讨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基于SWOT分析的网络招聘盈利模式选择 论日本手机报纸的盈利模式 携程网的盈利模式分析 《新周刊》的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协同发展的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 基于ESL模型的中国家具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 布局新媒体,报业急需创新盈利模式 “免费”的盈利模式 赵本山的盈利模式 基于网络营销的盈利模式研究 基于财务生命线的企业盈利模式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中国通用航空的盈利模式与发展路径分析 地方性报纸内容的商业化取材及盈利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10,2013-08-27.

[7] 王眉. “撤掉电子版”能拯救纸媒吗?[J]. 中国记者,2012(3):84-85.

[8] 郭全中.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J]. 新闻记者,2012(7):14-19.

[9] 晋雅芬. 2013年报纸广告降幅达8.1%[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29.

[10] 王菲,刘倩伶. 资源的重聚与强化[N]. 中国工商报,2014-01-07.

[11] 张立伟. 撤掉电子版 拯救纸媒[J]. 中国记者,2011(10):79-81.

[12] 余婷. 激进数字化的美国样本――新闻纪事报公司困境分析[J]. 新闻记者,2013(2):37-42.

[13] 李颖. 美国报业的“收割-衰退”螺旋趋势――对皮尤2013年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的报业解读[J]. 中国记者,2013(7):125-127.

[14] [15] [16] 弗莱德瑞克・非鲁科斯,贾金玺. 报纸为什么必须提高价格?[J]. 中国报业,2012(21):68-69.

[17] [25] 丁军杰. 实行颠覆性重构 开启报业未来――从美国报业止跌看纸媒转型方向[J]. 新闻与写作,2013(6):83-84.

[18] 陈季冰. 中国与西方报业经济结构比较――瑞典报业观察与思索[J]. 新闻记者,2004(8):37-41.

[19] [22] [23] 党西民. 网络报纸收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 青年记者,2013(7):32-35,2-35.

[20] 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

[21] 张立伟. 纸媒数字化的五种盈利模式[J]. 新闻记者,2014(2):3-10.

[24] [29] [31] 喻国明,李慧娟. 从“付费墙”到“付费门”:报业数字化的进路与策略――以英国《卫报》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3(7):56-61.

[26] 朱广盛. 地市报“收费墙”之路怎么走?[J]. 中国记者,2013(6):61-62.

[27] 胡泳. 解析《The Daily》之死[J]. 新闻记者,2013(1):8-10.

[28] 郭乐天.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报纸的危机与生机[J]. 新闻实践,2013(6):74-76.

[30] 谨. 收费墙导致"鬼城"网站 微型支付或能拯救报业[EB/OL]. 搜狐IT. /20121120/n358107740.shtml, 2013-09-10.

[32] 朱广盛. 地市报“收费墙”之路怎么走?[J]. 中国记者,2013(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