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学习辅导十篇

时间:2023-12-18 17:47:36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1

1 快速有效定位教学重难点,明确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内容

政治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新课标,将三维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快速有效地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目标及所要辅助教学实现的效果。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才不会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陷入误区,实现初中政治课堂辅助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如“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一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师在快速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后,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也就明晰了,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图片、视频、动画、网络资源等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多感观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观看电脑页面,对比画面,领悟、加深对“税收”问题的理解,更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维,明白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的目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然而然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要严格围绕教学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来进行设计,相关多媒体素材要严格分类、筛选,一定要避免落入哗众取宠、画蛇添足等误区,切实为改善教学效果服务,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2 设计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准确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鼠标轻轻一点,海量网络资源皆汇集于咫尺荧屏,展示的内容丰富详实,呈现的方式丰富多彩,政治教师如虎添翼地开心教学,学生如鱼得水地高兴学习,和谐、开放、高效的教学课堂自然带来教学高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挖掘教学关键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如在讲“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突出事件情境,将生活突发事件如火灾、暴力、抢劫、诱骗、诱惑上网等,通过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引导他们讨论、思考:当遇到上述生活中突发事件时,你应该怎样做?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出主意,想对策。这一互动过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保护能力,准确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再如教学“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一课,设计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入:电脑画面中旅游胜地人山人海,不断变换镜头,聚焦在一个个人群拥挤的险道断桥上,一个个鲜明人浪的旅游大门越张越大,形成一个大大的“口”字,“口”内外的人群摩肩接踵往内拥,争先恐后向外挤,你推我搡,互不相让,危险重重。此时教师因势利导:把“人”与“口”这样搭配,其意如何?通过这样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地创设情境进行导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兴致盎然,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由此自然而展开,很快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面对我国的严峻人口形势,认识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政治教师要注重利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凸显、化解、理清、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思想政治课的不同教学侧重点,应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多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3 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知识体系,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节课针对教学内容都可以设计出一件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完成本节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在每一单元将要结束时,政治教师还要设计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把课与课的知识脉络构建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内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梳理细化、整理明晰,帮助学生深刻把握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深化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达到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大大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大胆整合知识,理顺教学重难点,调整课件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之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系统中找到新知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 远离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凸显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时要远离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凸显教学重难点,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更容易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如在《世界真奇妙》一课时,有的教师在屏幕上显示问题,让学生自学教材,寻找答案,然后就在屏幕上把每个问题的答案展示出来。显然,这就是所谓的人机对话,是满堂式、填鸭式的“机灌”教学。某校一名政治教师课件做得非常美观,各种一级、二级界面设计非常优美,内容也佷充实,但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却不敢恭维。究其原因,就是课件制作太“花哨精美”,引起学生有意识注意,光欣赏课件的精美了,而忽略了课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的教师备课时间与制作课件时间比例严重失衡,大部分精力不用在备课上,而是寄希望于课件的辅助教学上,对课件精雕细琢,却往往事与意违,不自我反思,还抱怨说课件效果不理想。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政治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泛滥,而求精小,强调适用、好用、够用。

另外,还要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多媒体运用的关系。以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呈现替代教师的适时讲授,取代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不可取的。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这是任何媒体、软件都难以取代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灵活利用好多媒体课件这个工具,为实现高效、高质量政治教学课堂而巧妙设计。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灵活应用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为思想政治课堂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政治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确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2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70-04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七年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时期,高校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开始就走上了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奠定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明确了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1949年9月21日至3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教育政策等的总原则,是一部起着国家根本大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关于文化教育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五爱”教育,要努力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电影事业;提出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1]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1949年12月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明确指出《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同时也是当时学校思想教育所应遵循的准绳。会上,马叙伦在开幕词中指出:“这种教育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我们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就是要推行这种教育,而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我们的主要任务”[2]。此次会议提出,为了建立和巩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当提倡和鼓励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思想的学习。1950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研讨会,在之后发出的会议通报中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将对大学生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列入高校培养任务,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中明确提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党的革命斗争经验武装青年”。随后,教育部组织召开一系列高校专业会议,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基本任务。在1953年召开的全国综合大学会议上,提出高校培养任务是: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忠实于祖国和人民事业、掌握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3]。此次会议强调在高校里必须首先以马列主义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作为一切专门科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以马列主义武装大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二、逐步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高校基本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负责,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青年团和学生会等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高校成立了由进步教职工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管理。1950年8月14日,教育部正式由政务院批准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首次对新中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作出明确规定:“大学及专门学院采取校(院)长负责制”校长开始全面领导负责高校工作,在对校长五项职责的具体规定中,第三项明确要求:校长“领导全校(院)教师、学生、职员、工警的政治学习”[4]。195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抽调宣传教育部门及青年团的干部充实大学领导。至1954年10月,高校的校长、教务长和主要部门基本配备了党员干部。这项举措对高校中的建党工作和教育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领导和监督作用,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和稳步开展。

为了加强对高校的政治领导,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政治工作制度开始建立。1952年9月2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在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报告》,决定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处,配备政治辅导员,开展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步在全国高校推广普及。该报告对政治辅导处的任务、政治辅导处和辅导员的人员配置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52年10月,教育部专门作出《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实行政治工作制度》的决定,提议在高等学校建立政治辅导处,配备政治辅导员。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教师队伍。1953年2月,清华大学成立政治辅导处,并于4月向高教部、人事部请示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获批准,在各系三年级学生党员中挑选出25名优秀党员担任第一批学生政治辅导员,我国辅导员制度由此在清华大学正式建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有几十所高校先后设立了政治辅导处,配备了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这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4年10月,发出通知,可撤消政治辅导处,保留辅导员,这一组织形式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高校基层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5]。由于当时的政治辅导员多由业务课教师兼任,在撤销政治辅导处之后,高校针对教师“双肩挑”的角色,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责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各高校普遍建立了青年团组织、学生会和教育工会组织,这些组织成为党团结教育广大大学生的助手和纽带。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第28条规定:“工会、学生会等社团应团结全校(院)员工和学生,协助学校完成教学及行政计划,推动学校(院)员工和学生的政治、业务及文化学习,并增进员工和学生的生活福利。”该规程对学生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发挥团带作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学生会的职责。高校也不断吸收大学生加入共青团,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校团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团员从只占学生的少数逐步发展到超过全部大学生的一半人数。我们党领导青年团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1953年6月,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一号召成为当时在校大学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三好学生”的评选至今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

经过几年的建构,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组织领导的有效方式得到了全面加强,形成了一套各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

三、构建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逐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解放后最早开设政治课的是华北地区大专院校的文法学院。随后在中央和教育部的肯定下,逐步扩展到全国各高校,并在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原则、内容方法和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不断统一和完善,逐步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解放初期,高校普遍开设《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和文法学院加设《政治经济学》,共三门课。1951年9月10日,教育部就政治课问题向华北区各高校发出指示,为了纠正政治课与业务课对立的错误看法,决定取消“政治课”这一名称,将社会发展史改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为独立课程。1952年10月7日教育部发出的《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课程的指示》中规定:综合型大学及财经和艺术院校自1952年起依照一、二、三年级次序分别开设《新民主主义论》100学时、《政治经济学》100学时、《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100学时,共三门课各为一学年,工、农、医等专门学院依照第一、二年级次序分别开设前两门课程;三年制的专科学校开设课程及先后次序与专门学院相同,二年制的专科学校只修第一门课程。这一指示的,标志着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基本建立。随后,教育部结合苏联经验和我国高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1956年9月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作了进一步的修订,规定高校开设《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四门政治理论课,并规定了这四门课程在各科系开设的门数和学时,此次修订还规定了课程讲授排列顺序、讲授与课堂讨论的比例和考试考查方式,另外,对于专科学校与高等学校专修科的政治理论课程也进行了详细地规定。此次修订对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作了更加详细而又具体的安排,课程学时和顺序的安排也更加灵活,《规定》中明确提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学时和顺序可作适当的调整。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己经初步形成,学生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这为后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高校开设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也大体沿袭这一体系。

在这一时期里,围绕着政治理论课本身的问题,为了保证政治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就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改善,逐步建立起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1950年7月24日至8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讨论会”,并与同年10月4日就此发出《通报》和附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通报》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重点”和“三项规定”。《通报》及其附件详细规定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针、任务、内容、方法和原则,同时要求“高等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成立政治课教学委员会(或教学研究指导组)以为政治课教学的领导机构”[7],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各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培养和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是搞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键,党和政府把培养合格的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事来抓,并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对于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要求是统一的,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思想,努力武装自己的头脑。基于此,教育部始终把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经常利用假期对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1950年、1951年、1955年教育部多次举办教学讲习班、备课会和讨论会,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8]。但在当时,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一般都不高,对于此,195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开始在全国范围有计划地、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培养工作。除了像中国人民大学正式举办研究生班以外,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夜大班等不脱产在职学习,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头七年里,由于采取了这些得力的措施,我国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

可见,当时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此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紧紧围绕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这一背景,紧抓培养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等人才的目标,全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以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方面都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样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法宝。当时高校谨遵这一原则,不仅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式,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以及“三反”、“五反”等政治实践活动,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原则更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深入客观实际,从教职工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组织和引导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方面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要开拓创新、灵活多样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各项政治运动和社会实践,其方式途径也是灵活多样的。当时,高校普遍运用组织学习、宣传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座谈会、演讲会、展览会和时事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学习国情时事与英雄事迹等。在高校普遍开展向英雄学习活动,坚定革命立场的丁佑君、等英雄事迹;另外,高校广大师生走向社会,运用活报剧、快板、歌唱及演说等形式,深入工厂、农村开展宣传活动,广大师生进一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当时,灵活多样的方式途径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他们的思想行为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一致、注重启发与引导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高校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着重防止和克服教学工作中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偏向和背诵公式、死记条文的灌输式教学,注重教育学生知道如何在具体条件下正确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刘子载副部长在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的发言讲到:“理论与实际一致在于启发学生分析自己的思想,搜集、整理、研究各种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有的放矢的以系统理论知识有重点地加以解决,使理论学习成为改造思想的武器,改造思想成为理论学习的目的”[9]。当时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根据这一指示,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全体学生组织起来,建立灵活的学习组织,设立班、小组等中层与基层机构来推动与检查学习、放映情况、研究问题、传达决议[10]。这种教与学之间、师与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有效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广阔的平台,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教师应时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结合现实问题和不同大学生的特点,启发与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它所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主要向大学生进行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的教育,也有结合政治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当时,针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结合社会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高校政治理论课和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吸收新的理论信息,增加新的内容。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分析和解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1],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源泉。现阶段,国际国内形式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要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发展,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2][6][7][9]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13-14,5-7,21.

[3] 谈松华,陈芙泉.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06-107.

[4][10] 芮鸿岩. 新中国初期中共教育方针政策的三维向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7,212.

[5] 张耀灿.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3.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政治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德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教师都采取过许多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政治教学之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以及德育培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笔者从事初中政治教育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

一、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的初中政治教学之所以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则导致学生在课堂之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对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着很强的依赖,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才能真正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效果。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化原有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知,从而逐步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不断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4

一、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政治教学与“整合”的关系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力地推动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计算机与教学的整合还不够完美,只能算传统计算机辅助政治教学。“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继承、发展与革新,二者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政治教学的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视听等感觉,辅助学生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难点、优化教学结构。而“整合”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

2 教学功能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通过电脑增大教学容量、拓展教学时空,但只具有师生的单向性。而“整合”强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师生、生生、生机的广泛交互性。

3 教学作用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通过图形、文字、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整合”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4 组织形式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是教师在预定的时间播放事先安排好的课件。“整合”中教师除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查阅资料、交流信息,进行探索式、研究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在我校的研究中,我们依据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在初中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一节的教学中,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对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作了尝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研究的T具,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5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 问题及对策

“专业化”中的“化”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专业”,社会学家卡・桑德斯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我们一般认为,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个体专业水平的提高过程及辅导员群体为采取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

一、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模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当看到国家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的重视,对辅导员角色也做了界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辅导员都忙于琐碎事务,如安排学生住宿,帮助学生申请困难补助,接电话,送文件,协助团委和学生会搞活动,等等,学校并没有真正将其角色落到实处,导致很多辅导员并不了解自己的本质工作是什么。

(二)职业地位低。

在今天很多大学校园里,辅导员的地位不高,表现在辅导员“高校农民工”的自嘲,“教师做不好可以做辅导员”的底层角色意识等。唐亚阳认为,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辅导员不再像以往一样受到重视。2008年12月22日,广东高校首届南方辅导员论坛上,中山大学教授郑永廷指出,许多高校把课堂教学外的领域交给辅导员负责,致使辅导员忙于应急于事务性工作,既缺乏专业化目标与政策,又缺乏专业化教育、研究的基本条件。高校辅导员目前“万金油”形象明显,地位不高。

(三)流动性大。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地位不高,由此导致报酬不高,进一步导致辅导员队伍基本处于一种“优秀的留不住,留下的都想走,走不了的工作没干劲”的维持状态。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但就目前来看很多辅导员还是没有长期待在这个岗位上的想法,一些人是把这个岗位当作一个跳板,做满合同期就跳到教师岗。有调查显示,辅导员中工作时间4年以上的只有21.5%。由于思想不够稳定,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作既缺乏开拓性,更缺乏创新性;既不潜心深入研究问题,更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学生工作知识背景缺乏。

我国最初设立高校辅导员是为了适应建国初期政治服务的需要,辅导员的工作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来展开的,其人员组成主要是由政治素质较高的教师来担任,具有临时性和过渡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目标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型工作模式已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服务型、专业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并不对口,现在招聘辅导员对学历有要求(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是对专业背景却没有具体的明确要求。2007年陈智旭对广东教育学院的研究表明,在辅导员的学历专业中,文、哲、法、史、教育类的占53.35%,而经济、管理类的为零。专业上的不对口导致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显得很盲目和被动,既无法解决学生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更无法成为学生成长途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五)职业倦怠现象出现。

根据周平等的研究,许多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首先,工作热情逐渐下降。大部分辅导员刚开始工作时,干劲十足,精力旺盛,主动性很强,但几年后就逐渐变得呆板和惰性很大。其次,很多辅导员工作态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极冷漠。有的辅导员在工作初期有着较强的成功信念,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工作热情难以长期维持,最终信念系统塌陷,身心俱疲。再次,岗位成就感逐渐下滑。根据调查,39%的辅导员认为从事学生工作是个错误的选择。最后,人格解体。主要表现为厌倦辅导员工作,减少工作投入,工作缺乏创新,尽量逃避工作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学校的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高校的辅导员离专业化还有比较长的路程。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学生工作人员,他们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以及怎样实现专业化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辅导员专业建设思考

(一)界定并落实辅导员工作职责。

在当今的世界大形势下,辅导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美国是一个辅导员制度非常发达的国家,从美国辅导员协会对辅导员的定位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可以将当今中国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定为四个部分:思想政治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

因为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要求其分工必须细致,但今天中国的辅导员则负责的是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实现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方面的导航作用,参照美国,可分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精细的分工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如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向辅导员寻求帮助的学生才能真正得到较好的服务。

(二)落实政策待遇,提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

怎样稳定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共同面临的难题。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个难题呢?我认为应该从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及工作待遇三个方面来进行。

在政治待遇方面,要从专职辅导队伍中选拔党政干部,给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能干成事的辅导员以发展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在生活待遇方面,要遵照执行中央16号文件的规定,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实际收入不低于专任教师水平。在工作待遇方面,要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便利。因为当前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辅导员申请职称评审时,在条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要重工作经历、工作实绩。此外,要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为申报中高级职称创造条件,逐步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学校和社会一定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建立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加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举办名师讲坛、辅导员工作论坛和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当前的辅导员培训仅仅是指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且培训工作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缺陷:培训内容联系实践不够紧密、培训形式单一、辅导员对培训的参与缺乏内驱力、培训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我就当前中国的辅导员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职前培训。职前培训目的在于配合组织特定的需要,传授某种专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任职需要。辅导员职前培训可包括辅导员工作的意义、职业定位、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党建等在辅导员刚接触工作就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是可以让新入职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外可以帮助辅导员加速适应工作的过程,起到即学即用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他们工作的信心和热情,这对于稳定辅导员队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在职培训。目前辅导员的在职培训主要是专业化培训。为提高中国辅导员在职培训的质量,建议如下:一是将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认真做好课程建设。二是逐步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作队伍。三是建立分层递进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体系。

3.实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资格认证是专业化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使辅导员职业成为一个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统一的国家资格认证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初、中、高级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对劳动者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对于辅导员亦可实行职业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凭证上岗制度。

(四)辅导员应该享有专业自。

目前中国大学的辅导员处于学校和学院(系)双层领导之下,没有自。辅导员很多时候做工作是夹在学校的利益与学生的利益之间,非常尴尬,也很难做好工作。参照美国的辅导员管理经验,中国可设立辅导员中心,这个机构不从属于任何行政部门,学生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可向辅导中心提出预约。辅导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为学生提供服务。只要有需要,学生都能够通过预约辅导员解决难题,这是一种辅导员对学生的直接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辅导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辅导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尽快形成一套能适应当今实际的辅导员知识体系。

今天培养辅导员的专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纵观这些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但是仅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辅导员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成长路上的领路人还差得很远。

那么辅导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素养?

1.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素养对于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往往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和做事的问题。这要求辅导员一方面要有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和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2.专业知识。国家提出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这个专业化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学生组织的专家,而且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因此要做好日常工作,辅导员必须有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功底。

3.相关领域知识。辅导员经常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和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美学等知识;辅导员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就业等关系,必须具备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就辅导员管理需要而言,要力争掌握诸如经济学、信息论、仿生学等基本原理。辅导员一定要加强各种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

(六)抓好职业道德教育,使辅导员产生强烈的职业投入感。

辅导员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劳动价值的体现具有间接性,因此对辅导员劳动常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不如任课教师来得直接,因此作为辅导员更需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师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对教师,也是对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教育信念、专业精神是辅导员专业化深层次的发展要求。教育信念在辅导员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它统摄辅导员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专业精神的发展不是靠灌输,而是自始至终把辅导员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人来看待,强调辅导员自我生命活力的体验和专业满足感,增强对辅导员专业内在的、执着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将情感内化,形成稳定的个人品质。

参考文献:

[1]唐亚阳.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与建设[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7,(1).

[2]耿耀敬.从美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看我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3]陈智旭.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路径探究[J].高教探索,2007,(5).

[4]周平,朱国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21).

[5]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多重身份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业、个人成长等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问题。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最接近学生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在为中国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事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接下来谈论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多重身份。

1 大学生思想政治引路人

高校学生辅导员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高校学生辅导员就是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高校学生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掌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另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拿出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政治思想。例如通过新闻话题正确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大学生正处于政治思想初步成长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所以,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引路人的角色的意义不容忽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思想过硬的人才。

同时,辅导员也是将大学生与老师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大学生不比小学生和中学生,他们与老师之间相处的仅仅是上课的时间。由于时间的缩短,很难保证,每一个老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学生。那么,辅导员就可以平衡老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同学们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及时向老师反馈情况,从而和老师共同解决。目的就是,为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切的便利条件。减少了对大学生打扰的外界因素,令他们全心全意的进行学习。因为知识的储备和思想的提升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更好地提供大学生们的学习条件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做的铺垫。

2 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要知道,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或中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段的他们也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再加上远离亲人,在外求学,身边都是朋友、老师,而辅导员恰恰是他们学习生活上接触最多也最依赖的人。因此,在这一时期,辅导员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择业、恋爱等等方面的指引者和咨询者。同学们在面对一些棘手或是不确定的问题上时,可以去辅导员那里寻求帮助。这是对于主动的同学,而对于不主动的同学们来说,辅导员则需要悉心观察同学们的日常情况以及其自身动态。在同学们发生波动时,及时解决和排除问题,令问题还没有产生影响学生的情况,使得学生能将身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以及其喜爱的活动中去。再加上,大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面对感情等因素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如果想避免恋爱等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辅导员进行开导以及纠正。所以,为了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引导和专业的指导,因此辅导员需要做到的是:

(1)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角度来面对问题;(2)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经验对学生提出建议;(3)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就业方面作出指导和建议;(4)多关注新闻报道,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极快,而大学生每天都在接受多种多样的信息。信息的种类繁杂,内容良莠不齐。虽然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但是为了使他们少走弯路,不受一些错误信息的影响,辅导员充当了信息过滤者的角色。因此,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接受内容,首先以自身的角度去判断,再站在大学生的观点去思考。面对问题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现象进行区分,从而得到全面的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好问题,不做表面功夫,不做无用功。再加上,互联网应用的广泛,网络游戏也对大学生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有相当一般部分的大学生很难抵挡其诱惑,花费大量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虚拟的游戏中去。更有甚者,不顾上课、考试,放弃学业,整日沉迷于网吧之中。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就需要辅导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有问题的同学们戒掉网络游戏的这个毒瘾。

由于社会上充满了诱惑和危险,对于出门在外的大学生来说,很多事对他们来讲都是稀奇的。由于好奇心的作祟,导致学生受到打击和影响的实例屡见不鲜。那么,辅导员需要为同学们排除危害因素,向同学们讲解,以实际的实例来帮助同学们树立一个抵制危害的主动的心理。很多时候,同学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失去冷静。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被骗的事例层出不穷。被骗的大学生少说损失几百元钱,多则将学费也骗走。甚至一些心里调节能力查的大学生们,因为接受不了打击以自杀等不正确的方式面对。虽然我国正在扫除此类骗局,但是从大学生自身源头提升防骗意识更能达到治本的目标。令骗子无人可骗才是最终效果。而辅导员则需要向同学们宣传此类思想意识。令同学们树立起防骗的心理,才能使他们尽量不受干扰,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 大学生的知心朋友

大学期间,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就是辅导员。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中要倡导平等沟通,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自己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与学生保持随时沟通,做到有效沟通,使他们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通过生活中的细节让同学们感受到辅导员,这个知心朋友。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困惑并尊重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要关心学生,对一些内向腼腆的同学要主动了解情况,循循善诱的教导,不要造成学生抵触的心理。不时地,要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当面沟通等方式得到第一手信息。针对不同性格的同学们,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人文关怀。将自己摆在知心朋友的位置上,而不是老师的态度中,只有这样。在交流中,才不会得到学生的抵触、防备以及不安等情绪的回应。

一些同学们对于老师,包括辅导员都有一种逃避的心理。好多事情不愿与他人分享。长而以往,这大大影响了学生们的思想健康。病都是积累出来的,家长不在孩子的身边虽然他们也关心孩子,却不能全面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可是,辅导员与学生们接触的时间相对长。再加上,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能更好的看出同学们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对于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辅导员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学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些许误会。其实,很多时候看,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可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不加以解决的情况下,会成为很大的隐患。甚至会致使危害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伤害同学们之间的感情的结果。辅导员在这种情形下需要疏导问题学生,找出问题双方,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达到和平解决,而并不是缓解问题的最终局面。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辅导员来说,传的是思想政治之道,授的是人生方向之业,解的是生活烦恼之惑。在学生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应做到“三结合”,即学生工作管理者、思想政治授课者、学生工作研究者。高校辅导员要与学生“亦师亦友”,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充分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工作繁琐。这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更需要讲大局、讲正义。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敢于严格、擅于深入、在于细致、勇于创新,要始终树立“五心”意识,即爱心、耐心、用心、潜心、精心,切实地为学生们服务。我国现今高校辅导员人数众多,只有每一名辅导员都具有以上精神,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正如强调的那样,我国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靠的不仅是劳动、经济发展,更需要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以教育为本,始终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所以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为学生做好思想和学习等日常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以关心学生为己任,以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为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2] 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李华.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双重角色困境与协调路径――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双重职责分析[M].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4]肖慧.增强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对策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

[5]伍慷.高校危机事件中辅导员的情绪管理-高校探索,2016(1).

[6]虞晓东,李建伟,王志华.基于多源评价的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准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

[7]杨广平,谈在祥,高嘉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11(10).

[8]石昌远,梁媛,王文邦.基于道德领导理论的辅导员评价模式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业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68-02

高校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处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一样,同样是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校园的中的专职辅导员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设实施者,其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对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专职辅导员的显示工作中心往往被转移到其他方面,主要表现为岗位责任中心偏离的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很多学生的日常事务所占据,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了力不从心。此外,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校教育部门之间缺少联系和交流,不能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专业化研究,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专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工作效率不能很好的提高,专职辅导员不能很好的对自己进行定位,很多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工作方向,存在很大的茫然性。因此,在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高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的艺术性。

一、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在大学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辅导员自身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了解程度较低,在教育过程中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过程中要么采用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要么对学生的全部时期管理,不顾及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而这些严格管理或者委曲求全的管理方式很难得到大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同时采用在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同时,在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与时代产生了隔阂,发生了疏远,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按本宣科,对学生单调的强调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做什么是错误的事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辅导员自身的思想,不能从学生心理和身体进行全面的引导和关注,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被学生看做是按本宣科的说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吸引力,很难得到学生尤其是九零后学生的认可。

(二)辅导员投入不足,缺乏主动性

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体的过程,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教育全部统一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教育、过程教育和反思教育,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预防教育。其能够将问题的解决在最初的阶段,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多数情况下都是表现为就事论事,按理说理,这种当出现了问题采取解决的被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学生犯错空间的升高,同时在对问题处理过程中不能实现提前预防,尽早排除,而主要是事后补救。在新的教育形式之下,特别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繁杂、学生数量增加的情况之下,高校的专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工作过程中只是尽量的应付了事,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到了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三)辅导员职能不清晰,管理面广,缺乏有效性

从理论上讲,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和提高,因此其应该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方面。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没有从制度方面保证思想政治教师很好的履行其应用的职责和义务。很多高校的行政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都将很多工作任务交给专职辅导员去做,这样势必会削弱政治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能和义务,学生也会对专职辅导员的职能产生误解。此外,高校专职辅导员要管理众多学生,常常是从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工作,忙到完善熄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比较忙,但是实际的工作效率却很多,很多工作大都停留在初级层面上,而花费在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精力却少之又少。再加上很多学生对专职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方式都是采用量化考核的形式,因此就导致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其工作值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工作,忽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处理繁杂的政务工作,自身进行系统性思想政治学习的时间减少,而自身的专业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自身专业化程度降低,导致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重点关注最差的学生而忽视了中间大部分的学生,导致了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和艺术性。

二、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性的措施

(一)主动学习,加强培养,提升自身素质

教育是启迪人类智慧,改进人类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提高被教育者思想和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对于高校的专职辅导员来说,其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知识技能以及多样化的能力素质对自身教育事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作为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不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改进。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把社会,辅导员思想政治意识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提高自身鉴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不断完善辅导员评价和考核机制,应该从教育效果方面对专职辅导员工作作出科学评价。积极的组织辅导员参与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参加学生重要的会议,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此外,还应该不断通过岗位教育培训,开展工作调研,进行学术交流,辅导员的工作技能,增强辅导员领导、组织和协调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的促进辅导员进行进一步的深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校政策引导鼓励辅导员进一步的完善自我。

(二)坚持原则,讲求方法

首先,始终坚持层次性原则,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在思想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就需要辅导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首先,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群体进行合适的划分,区别学生的思想类型和思想层次,然后在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群体中的思想认知、道德情况存在的差异性,辅导员都要从情感上评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做到不歧视所谓的差生。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区别对待,从而全面增强教育的效果;其次,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处于不同阶段其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因此,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该有侧重性的开展。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其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此时的专职辅导员应该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特点,在入学阶段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适应新生活。而进入大二和大三阶段之后,应该重点关注人才培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端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知道学生积极的进行社会实践,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进入大四之后,应该重点关注把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消除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顺利完成学生到社会人员的角色转变。

三、利用好网络文化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尤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就对辅导员利用网络文化阵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善于利用网络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以便能够顺利的应用网络技术。辅导员可以根据所在班级的专业特点,建立属于班级的网页,并在学生区域设置健康宣传栏,促进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讨论组、微博、博客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客观、中立地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将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各项责任道德意识。通过利用互联网交互软件的及时性,主动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保证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艺术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娟.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J].天津市 经理学院学报,2011,(6).

[2]张雪华.论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开展新生管理工作[J]. 知识经济,2014,(5).

[3]何香霓.试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J].经 营管理者, 2014,(12).

[4]曹译方.浅谈社工模式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借鉴与运 用[J].经营管理者,2014,(5) .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8

2012年3月7日,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全国高校都积极行动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高校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精神,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湖南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了“教思政司函[2012]18号”通知精神,相继举办了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如期举办。笔者观看了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感觉到这种形式非常好,并且一届比一届办得好。笔者认为我院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组织辅导员报名,并进行了认真的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参赛选手通过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自我形象展示、主题班会视频播放、案例分析、班情熟知等方式,展示了辅导员工作技能、交流了工作经验、彰显了个人风采。两次竞赛的举办搞得非常成功,充分展现了我院广大辅导员昂扬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职业能力,唱响了立德树人的主旋律,营造了辅导员岗位建功、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从比赛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辅导员树立了职业理想,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笔者耳闻目睹高职院校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情况,谈几点意见: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收获

1、辅导员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3、注重团体配合整体效能和个人发展特色彰显,有效推进辅导员树品牌、创佳绩的能力。

4、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展示了辅导员队伍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我校辅导员的风采,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推动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特点

1、精心组织,我院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把手亲自抓,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具体指导,学生工作处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和策划,并做好服务工作,职业技能竞赛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效果显著。

2、参与面广,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方案分步实施,初赛每个辅导员必须报名参加,决赛由初赛获奖者再进行较量,决一胜负。可以说从竞赛场上看出了辅导员平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检验了辅导员综合素质如何,真正起到了促进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增进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知行合一,竞赛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赛中的案例分析、主题性演讲涉及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理论知识,与辅导员工作紧密结合,都是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考察了辅导员分析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协调解决能力。可以说,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既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工作的展示和汇报。

4、形式多样,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案例分析、主题演讲题目都是根据辅导员工作实际设立的,是辅导员应该掌握的知识面;班情熟知环节,检验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和对学生关爱的程度,这种比赛形式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一次创新;在才艺展示环节,通过辅导员的精彩演绎,体现了辅导员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卓越的才华和较高的素质水平。

三、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从那日起,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相继展开。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精神,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思想政治队伍的育人意识和管理能力,它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和平台,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分为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特色展示、案例分析、班情熟知等环节。比赛中,参赛选手对个人情况、工作特色和特长进行了简单介绍与展示;在案例分析环节,辅导员根据抽取的工作案例,依据相关规定,运用理论积累和经验做法从案例背景、问题关键点、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这些竞赛项目都考察了辅导员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综合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的能力;在班情熟知环节,随机抽取参赛辅导员所带班级4名学生的照片,以幻灯片方式显示,辅导员回答学生基本信息,主要考察辅导员对所带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从两届竞赛活动了解到的情况看,辅导员队伍素质整体比较满意,在新的历史阶段,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技能竞赛中个别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竞赛认识不足,马虎应付,比赛时不够认真,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能力较弱,案例分析观点有误,班情掌握不够全面等等。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决定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立足于辅导员队伍的实际,非常好,建议一个学期举办一次。辅导员要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提高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认真克服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基本功训练,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改善工作效果,提升育人成效。笔者认为,做一名优秀辅导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定位,辅导员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热爱本岗位,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个正确定位,辅导员要定位于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要注重将日常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相结合,辅导员职业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扎实的学生工作中形成和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辅导员根据在本单位平时学生管理考核成绩,结合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激烈角逐情况,清楚自己在辅导员岗位上的等级差,来加油弥补自己的不足。辅导员只有用心投入工作,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

2、活动高效,辅导员管理班级要收到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以活动为载体,活动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就主题班会而言,辅导员就班会主题、班会内容和班会形式都要精心策划好,辅导员在组织主题班会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共知、共情、共识和共行”,并运用媒体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3、强化学习,辅导员要成为学习型辅导员,大家知道党中央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国上下都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等等,学习型建设要求常态化,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终身学习。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特色展示、案例分析、班情熟知等环节都要求辅导员具有相当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面,如果说我们的辅导员不加强学习,没有新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新时期学生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打不开局面,更谈不上创新。

4、辅导员一定要提高自身能力,辅导员职业技能是一个整体,有如一个木桶,其中心理素质是桶底,专业知识是木板,通用技能是桶圈,身体素质是木板的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是提手,只有这些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更好提升。

结束语:高职院校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辅导员的工作任重道远,辅导员的事业大有作为,辅导员的队伍也前途无量,希望辅导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服务理念和技能水平,引领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

[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3] 冯刚 国家教育部司长在《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讲话》(2012.5.28)

[4] 湖南省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方案(2013.3)

作者简介: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9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ave of reform, as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nselor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has been tried and implemented, which gets remarkable result.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progressed. Implementing counselor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s the main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whether this work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or not is the key of 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关键词: 高校;党员辅导员;制度;思考

Key words: university;party member counselor;system;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69-02

0 引言

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是进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班级党员辅导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党员辅导员引导和组织学生以自学为主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坚定心中信念,增强服务意识,以党员辅导员的模范作用影响和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斗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实行党员辅导员这一正确意见的提出和实施,日渐显现出其工作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 高校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的含义

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是我院党委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的一个新举措。为了促进党建工作,采取竞聘的方式,在高校一个班级安排一到两名正式学生党员做党员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是对所带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学业规划、素质教育等活动;并做好所带班级每学期两次的学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定期收取思想汇报,并对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深入了解其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态度以及学习、生活等表现;向支部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党组织的培养对象;在特殊时期,协助老师处理、解决问题。

2 高校实施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的现实意义

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是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党员辅导员这一制度正体现了《》中所规定的“党员的义务”中所阐述的:党员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八条义务。我们都知道党员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工作水平,政治思想辅导作用不同于普通群众,党员必须具备政治辅导员的素质和职责,这是所赋予的任务。而对于现如今学生党员队伍日益壮大的情况,在高校设置学生党员辅导员无疑是提高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同学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形式。党员辅导员制度是一个新发展的制度形式,需要不断地完善,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通过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培养,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低年级学生早做规划,少走弯路。

3 高校党员辅导员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党员辅导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行的党员辅导员制度有利有弊,但是总的来说,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党建工作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学生党员辅导员的第一身份首先是学生,有其局限性,由于学生党员本身时间精力能力有限,虽然可以通过开班会等形式加强交流,但在会后可能很少有机会进一步指导学生。学生的第一任务便是学习,如何避免学习与工作的两者的冲突,这便考验了个人的平衡处理能力,同样也是对个人的一种提高。其次,权责不明,对学生不负责。有些党员辅导员不够尽职,敷衍了事,组织活动不认真,从而使活动效果不佳,质量太差,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最后都不愿意参加。党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协调与好所带班级班委之间的工作关系,而非一味的发号施令,避免责任。有些学生党员辅导员工作上粗枝大叶甚至搭顺车,对班级具体情况掌握不够牢固,了解情况不全面,对学生思想动态了解仅局限在班干部层面,没有达到沟通基层的效果,不了解真实情况,从而忽略了一些表现很好的同学,这会造成部分学生对党员辅导员的排斥心理。

对于党员辅导员自身而言,首先,党员辅导员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党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巩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最直接有效地大同学党员继续深入教育的方式。其次,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坚定大同学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对自身党性的磨练,对入党动机的不断纠正的有利实践。同时也能体现并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及模范作用,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更能使大同学党员掌握更多的新思维,新建议,新方法的的渠道,在工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广大同学关心问题,服务广大学生群众,不断宣传了党支部,也使支部和学生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密切,让广大同学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提高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党员辅导员的的工作能力,政治辅导能力,这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初入校园的学生无疑是兴奋的,憧憬的,同时也是迷茫懵懂的。因此需要一个指引者,这个角色的主要扮演着不一定完全是是辅导员或班主任,与此同时作为学生的党员辅导员的存在不仅是协助,也是对低年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党员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便是保证新生入校后政治思想素质上受到良好引导,产生优良的个人素质的条件。除了引导之外,党员辅导员亦是学院,辅导员和同学间的桥梁。信息和交流的双向沟通者。同时:党员辅导员也是是发现、发掘、培养新鲜血液的尖兵,和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理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一制度是发展学生党员,壮大党员队伍的有效手段。

4 完善党员辅导员制度的几点思考

4.1 进一步完善同学党员队伍,提高学生党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员辅导员实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党员辅导员的教育培养。这里,特别需要党员学长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党员辅导员制度既是党员锻炼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也是体现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平台。党员辅导员要树立大局观念,积极主动地为党员辅导员制度的实施献计献策,认真对待组织交给的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二是强化学习意识。党员辅导员要利用有利条件和资源,认真学习党团知识,校院有关规章制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党员辅导员要谦虚地向辅导员、班主任学习,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服务意识,党员辅导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起好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切实解决好所联系班级学生中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四是创新意识。党员辅导员要在工作中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想新点子,多出新思路,带领新生进步,为党员辅导员制度向纵深发展做探索。

4.2 协助辅导员,做好所带班级思想组织建设 经常与其所带班级的同学交流,及时发现和了解存在的各种思想动态,每月如期将所了解的情况向所在党支部汇报,以求使得各种问题得到更快、更好地解决。掌握同学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给以正确引导,排除消极情绪和心理,帮助大同学确立学习目标。指导班团支部组织开展诸如“双学”、团员评议、团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协助班团支部做好该班的“推优”工作,加强班委和团支部的工作效能和全班同学的参与意识,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培养同学团队良好的合作精神。

4.3 完善机制,促进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进一步深化党员辅导员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一是要实行挂牌制。每位党员辅导员制度要求佩带党牌,党牌上标明佩带人的姓名、所在班级和寝室、入党时间、统一编号等资料,被聘任的党员辅导员制度要参加党员挂牌仪式。通过挂牌亮明自己的政治身份,大胆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是新生的党员辅导员,处处以身作则。二是要继续实行考核制。为每位学生党员辅导员发放《党员辅导员工作手册》,要求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联系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至少每学期召开三次班级座谈会、参加两次班级活动,半月走访寝室一次,及时反馈班级同学信息;要求联系工作要有重点、有突破,以促进班级优良学风建设和全面成才为主线。学生党支部在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党员辅导员工作手册》,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将作为党员考核、预备党员转正、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党员取消工作资格。只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党员辅导员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

4.4 拓宽阵地,扩大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的辐射面 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党员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提高实效性,把网络资源建设和利用作为新阵地,扩大工作的辐射面,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可以运用校园网络系统,建立思想正确、内容丰富的主页,或开通“党员辅导员与你有约”博客。一方面,积极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知识教育。建设党课讲座、支部建设、优秀党员、热点分析、党员沙龙等频道,加强思想交流,帮助党员辅导员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新生们可以通过主页或博客给党员辅导员留言,共同探讨有关问题。网络以其自由、平等和开放的特点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为党员辅导员和新生提供了自主参与、自主交流的平台,这必将受到党员辅导员和新生的欢迎。

5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实行学生党员辅导员制度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需的。如何有效的实施,实行,进一步加强建设,充分发挥同学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学院党委更深入,更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根据管理学理论及“以党建带团建”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逐步形成“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辅导员学生团支部”的三级管理工作模式,从而迈出“以党建带团建”的实质性一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罗萍.基于三能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与管理初探[J].文教资料,2009.11.

[2]伍晓芳.党员学生制: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J].科技信息,2007.17.

[3]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

[4]周建,秦昊.互联网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6.7.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篇10

“85后”辅导员特点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总体的指导意见,同时也专列章节对大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2014年3月,教育部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对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说明和实施细则,同时,该标准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近两年来,很多高校选拔辅导员都突出了年轻化的特点,重点选拔具有硕士学历、30周岁以下的中共党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生力量。30周岁以下的人,一般出生于1985年以后,社会上称为“85后”。根据我国学龄儿童入学年龄计算,以2014年9月新入学的大学生为例,他们一般是18周岁左右,一般出生于1996年前后,社会上称这一群人为“95后”。

年龄上相近,代沟较小 “85后”辅导员与“95后”的新生相比,由于年龄上相近,代沟较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辅导员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抉择时,更容易接受辅导员的意见。

受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较大 “85后”辅导员比较善于运用网络、微信、热点视频、刷微博,这些爱好拉近了“85后”辅导员和“95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做学生干部的经历 “85后”辅导员,一般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大学里有的是班级的拔尖学生,积累了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做学生干部的经验。“85后”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能够为“95后”的新生学习、发展、成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有热情、很认真,但工作经验不足 “85后”辅导员,刚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一般都有工作热情,并且工作也很认真。但毕竟工作经历较短,相比在学校10年、20年以及更久的老师,有时遇到学生的棘手事情,会显得经验不足。

“95后”大学生特点

崇尚自由,意志力较弱,抗挫折能力差 “95后”新生大多崇尚自由、平等、法治等观念。“95后”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致使他们形成了任性、依赖的性格,当遇到挫折、困难时,往往难以承受。

认知能力浅薄,缺乏人生目标,学习目的不明确 “95后”新生通过高中填鸭式的学习模式,步入大学,面对更广阔、复杂的大学生活时,缺乏新的人生目标,没有方向感,更没有确立大学学习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

自我意识强,自理能力不强,孤独感强烈 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在身边,很多“95后”新生孤独感强烈,他们吃饭、购物、入社团会结伴而行。笔者有一次在学校门口看见班里一名男生提着一袋子衣服往外面走,笔者问他:“去哪里?”他说:“攒了一个星期的脏衣服,打算送到学校外面的洗衣店去,读大学以前就没有住过校,也没有洗过衣服。”

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看问题不够全面客观 现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95后”新生接触新事物的媒介较多,一方面,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对新事物有一种追风的潮流,不能全面客观分析。

引导、转变、适应

“85后”辅导员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知识 “85后”辅导员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知识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基础知识,主要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②专业知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思想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史。第三个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相关知识,大学生党团、班级建设的相关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困难资助、奖惩管理等学生日常实务管理内容、知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③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主要是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老带新”,向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请教学习 仅有基础知识是不够的,那只是纸上谈兵。作为“85后”辅导员,由于入职时间不长,还比较缺乏管理“95后”新生的实际经验,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85后”辅导员应该多向老辅导员、标兵辅导员、优秀辅导员学习交流,用他们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引导“95后”新生观察、享受大学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大学生活,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迈入大学后,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渐了解,“95后”新生发现现实远没有想象的好,可能会对大学产生失望感。“85后”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可以让大一新生和大二及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给他们开一扇窗户,让他们能够真实的观察大学、接触大学和感受大学,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角色是一名大学生。多让他们去图书馆、自习室去看看高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享受大学生活,自觉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人生。大学生活就应该是绚丽多彩的,“85后”辅导员在平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观,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身心健康,认清自己的兴趣,好好享受自己的大学时光。

抓好班委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是班级学习的火车头,班委能力强的班级,学习风气明显好。“85后”辅导员应积极配合班委的工作,给予大方向上的指导,不过多插手具体事务,强调班委的学习意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班级的学风。抓好班委建设,在选拨班委的时候,辅导员可以采用观察、与学生互动交流、重视同学评价,班委选出来后,对班委进行定期的培训指导,对班委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引导“95后”新生制定个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初入大学校园的“95后”新生有些不适应,容易造成目标缺失,“85后”辅导员应以自身的经验传授学习方法并督促学习,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95后”新生认清现实,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端正学习态度,了解所学学业,寻找合适的大学学习方法,避免在大学走弯路。“85后”辅导员可以在新生开学初在班级进行“学生个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活动,让“95后”新生清楚自己对大学的规划。

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95后”新生刚刚经过高中进入大学,“85后”辅导员要让“95后”新生从内心产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为学生分析计算机证书、资格证书、三四六级等考试与未来发展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有学习能力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像园丁一样培养学生,注重对新生的人文关怀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85后”辅导员在做“95后”新生工作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思考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匹配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指导。师生关系是有感情的,“95后”新生喜欢老师把他们当朋友看,用魅力和行动感化他们,立足学生自身发展,对学生进行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各类学生信息资料表 对于“95后”新生,“85后”辅导员应该在班级建立贫困学生信息表、转系转班学生信息表、心理有问题学生信息表、迷恋网路游戏学生信息表、单亲家庭信息表、家庭重大变故学生信息表,以便全面了解各种学生,因材施教。

运用媒体手段与学生交流 很多学生都会经常关注老师的QQ空间,“85后”辅导员可以定期写一些优秀文章或者转载优秀文章放在QQ空间,把QQ聊天软件作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85后”辅导员可以巧用网络语言,拉进与“95后”新生的距离。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快到期末考试了,不能考成太差了(TCL);男生不能做闷骚男(MSN),女生要做美少女(MSN)。

结束语

“85后”辅导员和“95后”大学生可能是将来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一对主体和受体,同时会成为一种教育的新常态。“85后”辅导员在做好“95后”新生大学适应工作时,应该在全面具体分析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做到知己知彼,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85后”辅导员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知识,“以老带新”向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请教学习,引导“95后”新生观察、享受大学生活,抓好班委建设,引导“95后”新生制定个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像园丁一样培养学生,注重对新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各类学生信息资料表,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与学生交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一定的青年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斌,王秀林,李晓庆.面对“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创新工作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25)

[2]王西文,李艳霞.关于职业化视角下的大学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3(18)

[3]张放.新生辅导员的重要责任: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J].北京教育(德育),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