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融合十篇

时间:2023-03-15 22:39:07

新媒体融合

新媒体融合篇1

《明星伴你游》这档节目,是我们早在2009年便开始酝酿的,当时一直想用一种好玩的状态做媒体,在玩的过程中做事业。去年,当我们做完第一季的《明星伴你游》节目后,真正发现并嗅到了这档节目的娱乐价值和商业气息。从内容上,这样的节目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当今年开始,一批真人秀节目前赴后继地出现,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中国版《花样爷爷》等都在国内各大卫视热播,而其拍摄的外景地,明星的装扮也顺理成章地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受节目影响,游客也开始争先前往这些或名不见经传、或久负盛名的外景地,从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同时,各类节目中出现的产品也成为明星效应后的又一个品牌增长点。这种跨界融合的方式更是间接地带动了新一轮的休闲娱乐方式和综艺内容创新,使传统电视台的收视也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谈到跨界,对时尚行业来说,各种跨界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在媒体领域,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外部的冲击,“纸”质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或者还在膨胀的自我优越感下生存,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如何解决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此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我们需要用更多的载体把我们丰富的内容展现给大家,这是媒体价值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够吸引大众和读者的方式,我们无法管控受众的接受途径,也无法控制他们受网络诱惑后与传统媒体和方式渐行渐远,我们惟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用新的方式和新的内容继续保持和他们的“亲密接触”。

在这个受各种媒体冲击影响的时代,包括专业媒体、渠道类媒体、社交类媒体为主的非自媒体,到如今日益强大的自媒体,媒体的形态越来越丰富。无论形态如何,内容取胜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而新的“媒体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占地为王”的概念,载体的互融互通让内容经营越来越能凸显出来。

新媒体融合篇2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困境;途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会催生一种新的媒体力量,它会在多个层面影响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将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为此做好准备。近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引发了学界、业界对融合的思维方式和融合实践的争论和探索,而且政府层面对融合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作为对媒体传播效果最终检验者的受众在享受现有媒体融合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对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困境

(一)现有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步伐。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滞后于媒体融合的实际需要,而一些具有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又缺乏对传统媒体的深度认知。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其原因在于,现有新媒体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大多来自于纯粹的计算机通信行业,而非来自媒体从业人员。这就导致传播媒体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滞后,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媒体融合理念的科学定位及清晰的现实发展策略的制定。

(二)传统媒体未能充分借力新媒体。从简单复制到互动借力,媒体融合始终是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仅被作为传统媒体延伸和圈地的平台,从人员管理到内容制作,并没有真正被作为独立媒体来管理和经营,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内容制作,都没有突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范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借力发展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借助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技术、平台、渠道、手段。此外,由于受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限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还不能有效顺应新媒体发展技术,从而逐步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原有受众群体逐渐转移、市场份额萎缩、广告收入下滑、舆论影响力趋弱。

(三)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最终目标不甚明晰。最终目标不明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越媒体业界的认知能力,学界对新媒体不断发展出来的新形态的研究也滞后。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或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理念和实践。由于受现有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以及媒体融合理念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仍然处于明显的“两张皮”状态,即传统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专业化”与新媒体粗糙的信息制作内容及快捷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未有效融合。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传统媒体在强大的新媒体侵袭面前防不胜防的局面,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浅层化和低下的公信力也并未因为媒体融合而有所改观。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途径

(一)借鉴新媒体的优势。随着手机的普及,过去体积较大的收音机如今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但手机网上下载该去往往要收费,而广播拥有大量的音乐资源,且提供免费的新闻和歌曲,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官博稍纵即逝的特点,还可以跨越时空闲置,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广播媒体传播效果。

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来看,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各自的优势,也要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借鉴。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快速性的特点;二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采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优势;三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的优点。

(二)充分发掘各自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结合效果,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商业网站,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果,增加专业频道,打造受众服务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有效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互为依托,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融合过程中只有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保证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满足实际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优势比较突出,只有充分发掘自身优点,才能提高二者的结合效果。

(三)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队伍建设。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培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即:十后,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四)提升从业素质。传统媒体有强大的信息产品专业制作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速成。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形态,但不要丢弃传统的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放弃了这些,就相当于忘记了回家的路,忘了出发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人的融合。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新媒体的意识和思维,更要有全媒体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整合信息资源,重组生产流程。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法相,而新媒体也要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共同结合,使新旧媒体能够充分为广大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月.从现时代特征出发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5.

新媒体融合篇3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融合 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85-01

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当前形势

1.1 传统媒体的现状

在今天这个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介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普遍的说,传统媒体就是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进行着信息传播的媒介组织。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拥有着其独特的品牌公信力和权威性。但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信息单向传播,缺乏互动性,所以在发展上有了不小的限制。美国的一个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在18岁至34q的人群中,有大约44%的人每天都通过上网看新闻,仅仅只有19%的人是每天通过看报纸获取新闻资讯的,自从能够上网以来,花在传统报纸上的阅读时间减少了30%左右。读者急剧下降,报纸的重要收入来源――广告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比想象中的要严峻得多。

1.2 新媒体的现状

新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体形态,比如:网络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等。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互动性高,具有很好的创新形态。就是因为这些特点,新媒体才能快速崛起,使传统媒体遭到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具有巨大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新媒体传递信息的多样性,也导致垃圾信息增多,所以人们在面对过多的信息时,往往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导致各种不良信息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1.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由于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所以传统媒体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走融合这条出路,这是传统媒体在技术变革中必须要转型的一点。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同时要借助新媒体的新技术、新介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好地融合,才能够使受众通过媒体来了解更多的新闻真相,才能够发挥出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统媒体应该以自己的权威性积极地和新媒体相融合,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来获取一手资料。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中,一定要保证传统媒体应有的严谨性,又要像新媒体那样可以快速的传播互动,将大众的热情和注意力,通过这两个手段有效地结合。

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

2.1 充分发现和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

在进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中,应该充分地发现和挖掘传统媒体的优点和优势,这样可以取得更加积极有效的融合效果。传统媒体的优点有:服务力和影响力巨大,打造服务平台等等。目前,网站形式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有效的延伸平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实际,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形式,切实提高自己的水平,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发展。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这样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2.2 借鉴和利用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的发展是随着手机的普遍流行,现在的智能手机取代了过去的收音机和广播等类型。广播中拥有大量的音乐资源,提供歌曲自选,但是它的缺点也特别明显,音乐在点播之后就没有了,不能长时间储存。手机可以克服广播中音乐的一闪即逝,可以很大程度的扩大传播的范围,可以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扩大了广播的效果,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更加尴尬。但是手机中许多下载的歌曲大部分都要收费,同时有一些新闻和舆论不利于读者的身心健康,需要和传统媒体的严谨性相结合。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才能摒弃它们各自的缺点。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果想要发展,就要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保存两者的优点,相互借鉴的原因。

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方法

3.1 主动推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品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推出一些现在新媒体已经出现的产品,结合上传统媒体的优势,主动出击,抢占媒体市场。例如:现在的网络电视盒子,让传统的电视机更加的网络化、智能化,并且可以实现无限应用和无限内容,深得观众的喜爱。目前为止,我国许多的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电子产品公司都已经推出了属于自己公司的的网络电视盒子,比如说天猫魔盒、华为盒子、小米盒子,这些新产品的出现促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加快。

3.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共享多渠道发展

在这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相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想要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实现内容共享,多个平台、多个渠道共同发展。首先,每一个传统媒体都可以开办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同时在几个平台整理媒体消息。可以在这几大平台,通过这几个渠道来搜集更多的媒体信息,更快、更大地拓展用户群。传统媒体可以和商业网站结合,来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广告信息共同享用。同时,传统媒体还可以和搜索引擎等网站合作。传统媒体借助网上的力量来降低收集和整编信息的成本,加快发展,加快和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也可以自己建立版权网站,用来发展用户和提高知名度。传统媒体在建立了版权网站以后就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更好地发展属于自己的传媒事业。比如说,芒果TV就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独播战略,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视频播放平台。这样一个策略,不仅可以把用户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还可以赚得更高的视频丰厚收入,以增强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3 延伸服务,开创新的媒体模式

传统媒体在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来打入市场,吸纳新用户。比如说,可以利用扫描二维码和摇一摇等方式。这样传统媒体就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开展新的盈利模式。一些商业板块,除了可以刊登消费信息外,还可以从微信公众号、网页、微博,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结合进行宣传,以更快地获得新客户。

4 积极开展发行互动电视

在当今社会,互动电视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讲,互动电视,也就是数字电视,通过卫星、有线网等介质传送具有信息互动功能的电视,里面具有宽带上网、数码电视等功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电视。如果积极发展互动电视就可以更加迅速地加快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说,互动媒体是它们的综合媒体,互动媒体不但很好地继承了它们的优势而且还摒弃了它们的劣势。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中,肯定还会出现其他的这样融合了它们优势的媒体,所以合理地传播和应用这种媒体,可以有效地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进程。

5 结语

经过上面的论述,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如果不积极的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主动和新媒体融合,估计会在将来的媒体竞争中陷入劣势,甚至走向消亡。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要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才能得以相辅相成,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式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新媒体融合篇4

关键词 平面媒体;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96-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已经成为媒体大战的主要方式。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暂时衰落,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出版时间导致信息滞后;再有经验再敬业的编辑记者,也抵挡不住“网络裁缝”的“剪刀”和速度;不断增加的印刷费、新闻纸费用,让很多纸媒经营成本增加。

如何深刻领悟数字化时代媒体生存形态和报网关系?如何构建可行的媒体融合运营模式,实现媒介融合的革命性突破?是摆在所有媒体人面前的问题。

1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流程再造

目前,传统媒体转型、媒介融合、报网互动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加速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之路。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一张经济类报纸,笔者所供职的《山西经济日报》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也不断摸索出一些媒介融合方面的经验。

传统媒体在报网互动方面,必须立足纸媒的实际情况,充分融合报纸、杂志、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微电影、微杂志等多种传播形式,将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模式优化升级为全方位、多载体、互动式、立体化、动态化、连续化的全媒体互动模式,实现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是纸媒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最佳方式。

以山西经济日报社在2015年初举办的“山西十大经济新闻”、“山西省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为例,可以看出,报网互动是媒体融合的第一步。“山西十大经济新闻”的评选活动一直由山西经济日报独家策划并发起,从198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8届,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起初的单纯在传统平面报纸上刊发消息,配发评论,循序渐进,到后来由于市场所需,引进企业冠名与参与,在2011年全面引深主题,“精彩山西 荣誉盛典”出炉。此活动已不可否认地成为该报与时俱进的特色品牌

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2015年报社上层决定借助此活动要迈出报网融合第一步。改一直以来同活动由报纸牵头,确定今年以山西经济网(山西经济日报社管网)策划主办,《山西经济日报》、山西经济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共同。活动举办之前,微博、微信利用其快速、广泛的传播特点将短讯出去;山西经济网设立活动投票专业,受众可通过PC终端网络投票、移动客户端短信投票、网络留言等多种方式参与评选活动;《山西经济日报》、山西经济网活动专页对活动详情、72位企业家候选人信息进行。

在整个活动及报道过程中,报社的每一位参与人员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搜集者,图片、视频、文字相互渗透,通过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线上线下深层次、全方位、不分彼此的“一体化操作”,形成了全媒体互动的模式,实现了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

由此看来,笔者认为,所谓的流程再造,就是将信息资源整合,就是不同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融合、创新、互补、互动。报纸、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交叉、渗透、合作。而各媒体的采编中心是保证其完成的终端。采编人员采访、收集回来的图文、音频、视频等资源在综合信息终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编辑人员在信息终端分别选取适合各自载体的内容,最终多种媒介将产品进行组合后的同步传播,实现内容的互补互动互联,形成强势报道。

2 坚持内容为王实现舆论引导

在2014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在数字化时代和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新闻性报道已经不再是平面媒体的专长,很多传统媒体已经走向受众细分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很多纸媒开始专攻原创和深度报道。《山西经济日报》长期以经济类深度报道见长,这是特色,更是优势。同时,报社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专门成立新媒体部,开设山西经济网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媒体融合与发展探路。

正是因为山西经济日报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做山西最好的经济类大报”办报理念,有着一批具有高度专业经济知识和新闻知识的记者编辑,能够及时、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大事,写出了一大批具有独特性、广度和深度具有唯一性的经济新闻报道,诸多报道引领着山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指导性,因而奠定了报社在山西省内的报业地位,因而才能带来各种媒体融合活动的成功举办。

所以,新媒体的出现只是新闻传播载体的更新与多样化,内容为王的传播属性不会改变。高品质内容作为一个媒体发展的重要要素不会改变。无论到什么时候,媒体都需要坚守“内容为王”的传播法则,把重点放在优化、升级内容上,可以将“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但不能违背内容引导舆论的原则。

3以互联网思维拓展新经营范式

流程融合和内容融合都只是媒体融合的一个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更为关键的还是经营方式的融合与创新,即发行、广告、财务、人事等多方面融合,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新的经营发展

模式。

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受众、对新闻产品价值链乃至整个媒体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事实上,众多传统媒体在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在逐步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其经营模式。传统媒体逐步把受众(读者)变成用户,将新闻(内容)变成产品,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产品化服务。与此同时,变传统的线性传播为立体式互动服务,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反馈信息,媒体再根据受众反馈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后,为受众(用户)提供深层次多角度的服务。

新媒体融合篇5

【摘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是近几年媒体人讨论最多的话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就必须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文章主要探讨了传统媒体现状及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

一、传统媒体的发展困境

(一)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滞后

网络快速的传播速度和强大的存储能力,使得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更加广泛,也能及时获取全世界最新资讯,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远古时代人们结绳记事,后来印刷术发明,早期报纸开始出现,到近代无线电技术应用,远在大洋彼岸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可是如今,网络的飞速传播,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过去人们获取资讯,首先想到的是报纸,其次是通过电视或广播,可是现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到一分钟就能在网上搜索到,一小时内就可能有比较详尽的情况介绍。新媒体全天候工作,内容随时更新,因此,它的即时性和海量空间具有更大优势。

(二)传统媒体急于转型,忽视了对自身内容专业性和深度的打造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新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聚拢大量的用户,以微信、微博等软件为载体抢夺了大量的传统媒体用户,并快速崛起。传统媒体想要单纯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并吸纳广告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传播发展形势,转型是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传统媒体在转型之路上显得操之过急,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转型不应该摒弃传统平台的基础,而是要在其固有影响力下打造新的平台,创造更多的利润。一些传统媒体无论是资金来源(广告),用户基础还是专业人才队伍的配置与新媒体相比都毫不逊色,传统媒体更多的是缺乏互联网战略思维,并且忽视了对自身内容专业性和深度的打造,弱化了自身的优势,从而在媒体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缺乏创新意识,经营模式单一化

大型的传统媒体在管理体制上类似国企,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思路上较为传统,缺乏突破创新的意识,单一化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运营水平较低、企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这也是传统媒体逐渐走向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媒体不进行改革和转型,单纯依靠线下经营是难以在网络时代下生存的。一些传统媒体在人才管理上也有所欠缺,没有意识到人才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体系,很多有才华有志向的年轻人得不到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二、媒介融合对报纸产业类媒体带来的冲击

我国一些报业集团从2006年起运用媒介融合的方法,开始对报业转型进行探索。例如,《合肥晚报》联合中国科技大学讯飞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推出了“有声报纸”,读者可以登录该晚报的官网进行新闻音频下载,将文字新闻转化为音频新闻供受众收听。进行类似推广研究的还有《江西语音报》《沈阳日报》的“视听新闻”等,但这些形式的新闻推广都没有被受众所广泛接受,也只能算作是不成功的探索,报纸依然在提心吊胆地艰难发展。

(一)提倡媒介融合的结果是新媒体融合报纸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提出的这个生物观点在新闻传播方面依然适用,新媒体作为新生的力量方兴未艾,2013年4月,搜狐新闻就已高调宣布用户数已经突破1个亿,我国发行量最多的《人民日报》也没有如此之多的用户数。然而令人感到好笑的是,提倡媒介融合的却往往是传统媒体,其试图在新媒体的客户端上增加自己的报道量,但是这种报道刊登增加的阅读数也只是新媒体方面的阅读数增多,只会让更少的受众选择读报纸。当然报纸产业集团也做过斗争,但所签署的拒绝给新闻门户提供新闻材料的《南京宣言》,最后依然不了了之。自古以来都是这个观点,如果融合在一起了,那么最终强大的必定吞并弱小的,所以传统报业不如反思自我,抓住读者的阅读特点来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报业的发展应该面向自身,而不是依靠新媒体。现如今,报纸产业的衰落不仅仅是我国报业所面临的问题,全球的报业都在为此寻求出路。2008年到2009年期间,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美国论坛报业集团申请破产,《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双双停刊。新媒体的浪潮确实对传统报业产生巨大冲击,媒介融合也对报业复活无建设性作用,这样的环境下报业的发展应面向自我,强化自身优势。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对策

(一)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对于传统媒体来讲,要结合自身实际,在策划、采访、摄像、撰稿、播音、制作、编排、三审、上传、播出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科学的质量考核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量化质量指标,细化岗位职责,把质量标准作为奖惩新闻工作者工作业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使之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和自觉履行的岗位职责,使人管人变为用制度管人,使媒体的质量步人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以保证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二)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的时效性和价值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国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职业资格制度,以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的职业化水平和素质,提高媒体新闻的报道价值和时效性,吸引更多的用户。

(三)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媒介融合一方面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遇,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应坚持自身的特点,报道载体也应以传统媒体为主,但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数字化服务不应忽视,内容、载体的坚持和服务的创新才能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建立更好的条件。日本每日新闻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年轻读报人越来越少,但瓶装水销售越来越多,于是别具匠心地将NEWS和WATER BOTTLE相结合,创造出“NEWS BOTTLE”既增加了报纸的销售量,也降低了矿泉水的成本,一举两得。这便是通过扩大报纸便捷性特点,创新出新的销售方式的典范。

(四)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技术催生的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表达平台、参与平台和交流平台,这些都是新媒体生命力的所在,但这绝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传统媒体同样可以建立这些平台,从而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展现新的生命力。因为新媒体不受后期制作等手段的限制,并且可以实时更新信息内容,以海量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要,传统媒体可借助新媒体的这点优势,增加自身的信息量。传统媒体可通过在新媒体上获取的信息,经归纳总结传递给用户,弥补自身信息量不足带来的缺陷,同时增加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也丰富了信息资源。

(五)增加互动平台,提高受众的参与度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一般都是比较单一和定向的,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更不能参与其中。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这种状况被打破了,因为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双向和互动,传统的者和受众都成为了信息的者,受众往往很容易参与到里面。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了互动的重要性,纷纷利用网络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吸引受众的参与。甚至,有的电视直播节目直接利用微信平台,现场与观众互动,提升了观众的关注度,实现受众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六)创新经营模式

当前,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必须要清醒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媒体发展的潮流,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目前来看,线上与线下双轨联动是符合当前传统媒体发展趋势的,线下主要依托媒体专业采编队伍深入挖掘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以公众视角重新审视新闻。线上则采取网站经营模式,将采访的资料以视频、文字、照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在媒体网站上,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稳定读者群体,并解决媒体信息滞后的问题。对于没有时效性的新闻,即使是往期的内容也有学习意义,如果用户需要在网站上查阅往期报纸内容,可以收取相应费用,这些额外的收入可以用到自身建设上来,提高报纸质量。因此,媒体要在内容上创新,追求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区别于网络环境下的快餐式信息,实现经营差异化。

结语

如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将是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新媒体逐步成熟起来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新媒体的每一次出现,传统媒体都会暴露出危机感。而这种危机如果可以有效地转换成一种动力,或者一种变革,以期补充自身的不足,传统媒体仍然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参考文献

①王建磊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体融合教育考察记[J]新闻记者,2010(6)

②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33

③王建明 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尴尬与突围[JJ新闻窗,2010(5)

④张晓娴.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的生存状况及出路f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2013

⑤狄多华 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新闻系,2011

新媒体融合篇6

[关键词] 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开放性;大数据;产业链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继纸媒广告近年大幅下滑后,2014年我国电视媒体广告收入首次出现下滑,成为传统广播电视转型的历史性转折点。2014年8月,中央提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家战略层面对媒体融合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推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值得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一、新兴媒体之特征

(一)开放性

脱胎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开放性是其最根本的特性。互联网的诞生,使得世界范围内从技术上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自由流动;实现了信息与人、人与人的自由连接。这种开放性特征表现在新兴媒体上,则充分体现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两重性。

首先从内容生产方面看,由于网上海量信息的互联互通,开放获取和开放聚合内容成为最典型的新兴媒体模式,前者如google,百度;后者如各类门户,APP聚合新闻,如“今日头条”等。再由于web2.0技术的推出,用户生产内容成为可能,包括较早的博客、播客、微博,近年关于众包、众筹的新闻和节目等,不仅改变了媒体内容生产机制,并且对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从渠道方面看,随着各类智能终端不断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和多元,促使用户选择多样化,致使使用模式趋于各类渠道重新组合,终使多渠道传播组合成为必然。

不否定,开放性对于媒体而言解决了有限的内容生产应对无限多元的内容需求的矛盾,在以往“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理念价值使内容组织与服务就变得同等重要,甚至成为媒体价值要素之一。但随着物联网等更多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开放性的内涵和外延必将不断丰富,那么,开放性思维必然呈现动态状况,因而需要不断拓展。

(二)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

概括地说,近20年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视频技术等关键性技术创新对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变革性影响。譬如,搜索引擎技术使用户可以主动搜索信息,从而颠覆了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消费方式;社交网络放大了人际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将人际传播的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移动互联技术使信息传播呈现多屏化、个性化、碎片化特征;视频技术则带来视频自由点播,从而颠覆了传统电视线性收看(收听)方式。尤其是随着4G技术的普及和流量资费的不断下调,信息视频化趋势加速。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基本完成,2014年7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增长至5.27亿,手机网民规模(83.4%)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80.9%),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移动端传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1]。

作为新闻媒体人,必须正视的是,由于互联网信息海量分散,对比用户媒体使用时间的有限性,信息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入口为先的特征。譬如,在PC互联网时代,入口体现为各种门户网站,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入口便成为各种热门的移动客户端(APP),并呈现出个性化定制的特性,其中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应用获得了先机,成为重要入口。这说明谁提供了用户最需要的信息获取和体验模式,谁就可能成为用户最多的入口。

(三)平台化

随着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越来越呈现出平台化特征。所谓平台化,即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机制,以实现多方连接的互联网生态。平台化具有用户规模集聚效应,可无限扩展、跨界整合、跨界营销。这种跨界扩展用户服务,致使平台化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而且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边界,通过跨界共生重构产业生态,对以往的商业模式构成颠覆性创新,应该说,这是未来媒体集团重要的战略选择。

(四)用户思维――交互性、参与性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实现用户思维的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产品和服务功能定位,要对用户现实生活中的硬需求以及社会心理有深刻洞察,如微信促进熟人关系中的多维社交与互动,打车软件立足缓解城市打车难等问题。二是用户体验、参与、互动设计,对于流程设计要简洁合理,界面友好清晰、易用,同时具有用户参与、反馈、互动功能。三是快速迭代,不断升级和完善。

(五)大数据的作用凸显

互联网上由用户生成的海量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数据被统称为大数据。随着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不仅深刻影响着媒体内容生产、决策与分发,而且对于社会预测、舆论走向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大数据正以科学的个性化精准营销颠覆以往大众传媒时代简单粗放的营销模式,对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将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之影响

新兴媒体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种颠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引发用户分流

新兴媒体使得大众信息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见表1)

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充分向消费者赋权,用户信息消费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受众与媒体的关系和互动方式,导致用户加速分流。据第35次CNNIC互联网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在用户结构方面,年轻人是新兴媒体使用的主体,其中以10-39岁年龄段的比例达到78.1%。在媒体使用方面,2015年6月,eMarketer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用户每天花费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已经达到50.4%,超过传统媒体。即使渗透率最高(94.8%)的传统电视的使用时间,也呈下降趋势,表明电视的开机比率在逐步走低,由此可见传统媒体颓势明显,影响力显著下降。

(二)传媒竞争格局急剧变化,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受到冲击

随着新兴媒体高速成长,传媒竞争格局逐渐发生转变。继纸媒广告持续下滑之后,传统强势媒体――电视媒体广告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态势发生逆转,近年来增长率急剧下降,由2008年的16.8%,下降到2013年的9%,2014年有些电视媒体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负增长(-0.5%)。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广告营收规模超过1540亿,同比增长40.0%,首次超过电视广告(1200多亿)。对于高度依赖“二次售卖”盈利模式的传统媒体而言,这种单一的商业模式正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受到冲击,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程序化购买日益成熟,这种趋势必将再加速,传统媒体亟需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寻求商业模式上的突破,变“二次售卖”为多元售卖模式。

(三)引发传媒产业链巨变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传统媒体产业链包括内容生产机构、内容传输机构、广告、广告主、接收终端及受众,是一个相对封闭、单向、有限、稳定的产业群结构。在此结构中,各要素价值功能相对均衡。因此,新兴媒体发展必然带来产业链巨大变化:首先,诸如内容生产、传输、广告、终端等几个重要环节都呈现开放多元的特征。其次,产业链环节大大丰富,结构更加复杂。不仅融入了平台、版权、衍生开发等要素,而且具有了跨界特征,如与电商、金融服务等相互介入。第三,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互有升降。如传统渠道和终端的价值下降,平台和智能终端的价值凸显;受众的地位和价值显著提升,受众不仅是信息内容的接收者,而且是内容的生产者,以至成为所有内容和服务的核心。(见图1)

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思考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兴媒体绝不仅仅是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而是全新的理念、运作模式和产业链体系。在新兴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认识到下列基本问题: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传统媒体需要将原有封闭的体系转变为一个开放互动的体系;第二,传统媒体赖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内容资源垄断优势已经被消解,依靠政策保护机制获得的生存空间也不断被压缩,需要提升自身能力,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第三,在海量信息环境下,有限的内容生产无法满足用户无限多元的需求,在内容生产之外,媒体还应该发挥协调者、整合分发者的角色,聚合内外部内容,寻求新的价值实现途径 [2]。正如腾讯对自身在未来互联网世界的定位所言:连接和内容,这是未来媒体的一体两翼,而技术、商业模式是基础,产业链布局是生态,用户是核心。

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需要着重思考以下问题:

(一)搭建开放新媒体平台连接用户

媒体融合的关键并非单纯的网络、内容或具体应用,而是平台。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聚合、协调、重组以及交互。平台同时也可以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可能。在传统媒体建立互联网开放平台方面,美国的Hulu和英国BBC的iplayer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Hulu是新闻集团下的FOX公司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搭建的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聚合了包括FOX、NBC、迪斯尼、ABC、华纳兄弟、米高梅在内的超过200家内容提供商的优质视频资源,以1%的网络视频流量占据了美国33%的视频广告市场,大大超越了各大传媒集团各自的网站流量和影响力,并快速实现了盈利。BBC利用自己的iPlayer平台,引入其他竞争公共服务广播公司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供用户选择,以应对开放发展的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Hulu和BBC的实践,证明了利用平台开放聚合优质内容的价值。

此外,基于互联网去中心化的长尾特性,UGC内容具有相当的价值,被证明是增强用户粘性的有效方式,优酷大约30%的收视率都由用户自主上传内容贡献,其中的优质内容也为优酷带来广告收益。

目前我国传统广电集团对新媒体平台的重视普遍升级,2014年央视CNTV、湖南广电的芒果TV先后通过开启独播模式,应对视频网站的竞争。芒果TV依靠其自身现有的几档现象级综艺节目和数量有限的自制电视剧,短期内获得了流量的大幅增长;央视独揽2014世界杯转播权,垄断节目资源。依靠独播内容支撑平台拉动用户流量,需要媒体机构具有持续强大的自有内容实力。

平台化的核心是开放性和多方共赢的机制。未来“广电”作为一个整体转型,需要思考共建大平台的必要性,摒弃以往的垄断和一台一网的思维,通过开放的平台架构体系、良好的营收分享机制来实现媒介集团内外部内容和服务资源的聚合与流动,驱动用户规模增长,进而促进平台业务和产业生态的良性持续发展和循环。

(二)布局并开放内容产业链

优质内容是媒体发展的核心,是传媒产业链的稀缺资源。传统媒体需要加大内容优势和影响力。一方面,要在内容领域整体布局,根据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通过自制、收购及与外部合作等方式,在包括新闻、电视剧、电影、综艺、纪录片、动漫、游戏等大类内容领域选择重点或全部进行布局,成为优秀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聚合服务商。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转变内容生产方式。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重塑内容生产模式,引入用户参与机制进行快速迭代生产,通过众包、众筹等社会化参与方式开放做内容;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改变以往封闭式、主观性盲目决策和生产。《赫芬顿邮报》有3千多位有影响力的博主,8万名活跃用户。Netflix利用大数据分析独立制作电视剧《纸牌屋》,不仅获得高点播量,并且获得艾美奖。

目前,我国传统“广电”在内容资源上的优势并不显著,电视台自身所拥有的内容,尤其是版权内容,量比较少。电视台的内容生产量远远低于互联网上的内容生产量。

从内容类型上看,视频网站上点击量最高的是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但电视台却大多没有影视剧的独立完整版权。而全国众多综艺节目中,热播的只有几大卫视的几个现象级节目。

在内容开放性上,传统“广电”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广电”集团在内容上的布局较为单薄,还未形成为整体,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内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此外,由于数字化数据收集分析系统还未建立,内容制作的数据化决策条件还不足,因而这些都是转型阶段亟待改变的问题。

(三)大力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踪和运用

对于这场由技术引发的传媒变革来说,技术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新兴媒体首先都是技术驱动型企业。美国的《赫芬顿邮报》之所以快速获得超越百年品牌《纽约时报》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其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利用,对于搜索关键字与优化技术的充分运用,让其网站内容始终能够契合网络热点,易于搜索。因为其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人际传播特性,以轻话题获得广泛关注,所以为其网站带来约20%的流量。

传统“广电”转型要把技术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大力加强云计算技术运用,建立一云多屏聚合、传送平台,改变原来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建立全媒体中心,由“中央厨房”向多终端分发内容,开发新媒体业务,打造“智慧广电”。第二,应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改造与整合,实现各地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加快与电信网、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建立与多种终端适配的渠道体系,并与上下游服务关联者建立广泛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一体化内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第三,应尽快建立大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依托大数据进行内容生产决策,提供服务、交互和精准营销。第四,应进一步加强对搜索优化技术、社交网络、移动互联技术、网络视频等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第五,应加强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跟踪和利用,并将用户服务作为应用新技术的着力点。如CNN的iReport已经提供了google glass版本,供用户随时获取图片,参与内容生产。又如上海文广集团(SMG)新的上市公司将在硅谷一只基金,设立基地,研究发现最新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撬动互联网变革的源头 [3]。

(四)树立用户思维

传统媒体机构必须改变以往垄断的主观思维,全面的以用户为核心,通过生产和组织价值内容,提供多元服务,从根本上重塑与用户的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和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定位设计;分发遵循用户媒体使用习惯;提供用户参与和互动机制,形成用户粘性,甚至将用户变为粉丝,与用户达成长期友好关系。在用户体验上,注重产品与服务的简单易用,互动友好;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并通过快速迭代,不断优化。

(五)重塑产业链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未来媒体集团之间的竞争将是系统性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的竞争,而非仅仅是内容、产品或渠道等局部环节的打拼。传统媒体需要重新审视新的产业价值链,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谋求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或横向整合,拓展多元商业模式,发挥协同效应。在这方面,新媒体领域已有诸多做法,如乐视在内容、平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终端等全产业链进行布局;腾讯在平台、IP内容等多环节布局;阿里参股多家内容制作机构,通过娱乐宝实现内容生产融资众筹,布局内容生产及投融资环节。虽然传统媒体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为了抢摊占位,2014年芒果TV开始与多家互联网电视厂商达成合作,加大对客厅智能终端的投入力度;湖南卫视通过IP版权内容的多次开发,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上海文广集团(SMG)通过合并下属的百视通和东方明珠两家上市公司,全面植入互联网基因,建立自己的互联网通路,借助资本运作实现内容多元投资和包括智能电视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新媒体子公司央广视讯,并正式启动IPO进程,借以实现资源整合、资本运营、对接产业和市场。在泛媒体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不仅需要在传媒产业链内部谋求布局整合,还需围绕用户需求,探索与电商、金融、教育、医疗等跨领域合作,拓展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广电”来说,深度的全方位融合转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融合转型路上,影响因素有很多,而其重点和难点将是体制机制这一根本的制度因素。因而在建立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集团的过程中,从国家宏观层面,需要突破既有的四级管办的广电体制和区域、行业的经营限制,更需要在公共服务与产业市场之间寻求新的差异化管理和运营模式。从微观层面,媒体集团需要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扁平化管理结构,建立更加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这些需要媒体集团的不断实践探索,更需要政府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手机上网比例首超PC 成第一上网设备[N].京华时报,2014-07-22.

新媒体融合篇7

近些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终端的功能变得强大无比,网络、数字平台发展的强大攻势,使得传统媒介的界限日益被打破。用户可以选择阅读印刷报纸,也可以进入报纸在网上的电子版;可以选择看电视,也可以选择访问电视台的网站,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订阅报纸、网上聊天、博客、上传照片;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互联网上处理信息、接收数据,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享受网络提供的庞大的视频内容、娱乐资源……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现象以及现有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融合”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不可置疑的冲击和影响,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人开始迷茫:网络很强大,手机电视很便捷,这样下去,是不是以后没有人看电视了呢?是不是不再在电视机上看了呢?电视新闻的还有权威性吗?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媒体何以自处?这些问题困扰着全世界的电视媒体。

其实。首要的问题在于,电视媒体必须认识到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自身的竞争优势何在。继而才能重建自信心,并主动去适应新的形势,探寻自身发展的最佳策略,争取竞争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分析

1、具有强大的公信力

电视新闻因自身强烈的“现场感”及其传播者的“权威感”,历来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握有不可匹敌的话语权,当仁不让地成为人们的“首选媒体”。

即使在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的冲击下,2006年5月公布的关于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全球最新调查显示,电视台和报纸比互联网更具公信力,国家电视台是最受公众信任的新闻来源。

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委托全球舆论调查公司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在10230名成年受访者中,82%的人说国家电视台是他们信任的新闻来源。尽管在较为发达的国家,互联网深受欢迎,博客发展迅猛,但它们的信任度排名较靠后。

另据2010年上海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总体居民评价:电视、报纸、广播位居前三位,传统的电视媒体公信力仍然独占鳌头。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也显示,相对而言,网民最信任的是国内电视新闻。实际的状况也是如此,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或许是第一时间上网查询,获得信息,接下来则会紧守电视,聆听权威的声音。电视媒体的强大公信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的新闻大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拥有庞大的受众群

中央电视台的“200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总数为12.05亿,比2002年增加了9千万人,相比2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这项调查还显示,虽然不同类型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但电视依然是中国人接触最多的媒体。95%的人几乎每天看电视,而且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比5年前增加了半个多小时。还有93.72%的调查对象表示,看电视是自己闲暇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一比例也比5年前有所增加。

在注意力被视为稀缺资源的“眼球经济”时代,以上的调查数据无疑令人备受鼓舞。“海阔凭鱼跃”,可以肯定的是,在多媒介融合的今天,电视媒体无需妄自菲薄。只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好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和应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电视媒体就能够继续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保持自我,实现超越。

3、成为媒介融合的“主力军”

在愈演愈烈的媒介融合大潮中,电视媒体除了继承并发展了以上两点传统竞争优势之外,还日益凸显出一个举足轻重的竞争优势。一个随处可见的现象是,众多的媒介形式将电视作为其重要的信息来源,它们或者复制着电视的某些节目,或者整合了电视的一些资源。因此,受众常常通过广播“听”到电视,通过网络视频看到截取的电视画面,甚至看网络直播电视。正如报纸网站是报纸的一个延伸,在印刷版的接触范围之外又增加了一些读者;网络电视是传统电视的延伸,扩大了电视观众的外延,拓宽了电视的传播渠道,从而拓展了电视的生存空间。事实上,有数据显示,2002年,估计有3200万(24.6%)经常上网的因特网用户每周花7个小时的时间在网上,有2570万(19.6%)每天花60分钟来读报,有2700万(20.6%)平均每天花超过300分钟看电视(Greenspan,2004)。

电视媒体的融合

在媒体聚变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的崛起已经构成对传统媒体的极大挑战,基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征,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的转化与融合显得格外重要。

1、要大力开疆拓土,主动参与新媒体建设

开辟资讯频道。目前,各地电视台都积极建设数字电视资讯频道,包括天气、新闻、影视信息、旅游信息、交通信息等等。每天更新信息多条。资讯频道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电视制作方式不同,资讯频道的内容制作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人力消耗少、制作花费少等特点。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后,家庭电视变成多媒体信息平台,资讯频道的开辟,使广电部门在提供传统广播影视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医疗保健等各种资讯服务。

建立数字频道。数字电视是技术进步的产物,频道资源比以往更加丰富。可以说,只要你有内容,你的内容具有竞争力,就有你的播出空间。当然,进人数字频道还需要出入证,但我们可以预料,市场的法则将开启这个领域的大门。

介入手机电视业务,目前,手机电视巨大的产业商机和商用前景,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是竞争的关系,一个家庭的客厅不可能同时摆放两台电视机。国外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线网发达的美国,IPTV进展缓慢,而有线网不算发达的法国,IPTV用户已达万户。因此,在技术上要进行有线网络双向改造,以适应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否则,广电在“三网融合”中,很难继续保持主阵地,主渠道地位。

2、要依托和发挥电视资源,积极发展互联网视频节目

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广电总局随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广电媒体发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若干意见》,要求副省级以上电视台办好所属网站,积极创作生产视听节目建立交易平台,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电视上网是大势所趋。节目上网,实时直播,相机点播,能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进入网络,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与网络合作,多个平台、多种渠道宣传推广自己,也有利于提高现在线性传播模式的点击率。但电视上网必须升级网站,升级网站投资颇大,难以即时见效。我们不妨借船出海、租船出海,或者引资造船。地方电视机构选择与央视、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巨头进行战略合作,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双方合作的基础是电视有内容,网站有平台,目前已有多家电视网站与新浪、搜狐签署了合作协议。

3、立足广电,发展新媒体

立足广电发展新媒体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潜能的发挥,毫无疑问地节约资源,节省投资,减少竞争的压力,同时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移动多媒体广播。这是依托广电的传统传输方式,实现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新兴业务。与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手机电视相比,具有频率资源限制小、收视质量高、收视费用低等特点,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媒体融合篇8

关键词:媒介融合 内涵 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发展不容忽视的趋势,在理论上也成了传媒学界和业界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总理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指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是媒介融合这一全新理念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媒体融合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①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此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下的媒介融合正日益超出人们的想象,呈现出诸多的全新特质,并逐渐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界正在探索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属于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的作业模式催生的“融合新闻”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以信息海量、双向互动性、共享性、全时性等优势独树一帜的数字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综合表现方式。具体而言,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传媒业界跨领域的整合与并购,并借此组建大型的跨媒介传媒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二则是媒介技术的融合,将新的媒介技术与旧的媒介技术联合起来形成新的传播手段,甚至是全新的媒介形态。

媒介融合将带来的变革

可以实现新闻业务上的资源共享。媒介融合将打破媒体之间的限制,整合现有的各类媒介,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首先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然后再根据各自受众的群体分类将共享的新闻内容加工制作成文字、音像等形式,形成不同文本风格的新闻产品,供不同的媒体平台传播给各自的受众。通过将同样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据《青年时代》总编陈小川分析,如果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全套一起做,资源共享,成本大约能节省30%~35%。②如果同一个传媒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达到一物多用,这样的话信息复制的成本大大降低,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既扩大了市场,也获取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在具体地域内强化交互媒体的品牌效应。

新闻载体将全面数字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媒体及媒体生态环境,数字技术已成为支撑所有传媒存在的基础并决定着其未来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呈现边缘淡化、相互融合的传播形态。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和传媒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各个媒体平台的共同存在形式,最终将实现网络、媒体、通信三者的“大融合”,打造出全新的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数字媒体平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都将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所有的媒体内容都将数字化,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音乐等等,全部实现在数字平台上运行。

新老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数字技术的出现,所打破的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从大的平台来看,它能把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统统编码成由“1”和“0”组合而成的数字化符号进行传输,而这种符号可以成为电信、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的共同语言。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l比特流,而无任何区别,允许语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内容,无论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这就使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三网融合”成为可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公司总裁杰克・富勒在《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一书中也指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③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中,原有的、既定的媒介概念将渐渐消失,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将是整合了各种功能的终端产品,如电子报纸、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也可称之为“全媒介”或“泛媒介”。而且一个新媒介的兴起并不会导致旧媒介的消亡,相反,两者会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甚至相互转化进而整合为一体,彼此间的界限也终将得以彻底消除。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介形态和全新格局。

信息传播方式将呈现多样化。媒介融合意味着我们得摒弃单一的传播形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动画等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打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信息产品。媒介融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多更方便地根据信息内容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进一步与传播的载体分离,载体的使用将完全服务和服从于内容。

当媒体实现全面融合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将会消解,它们在形态上将会是殊途同归,都汇流到一个空前的数字媒体平台中。这样的一个数字媒体平台所包含的内容容量非常巨大,它可以不再受到传统新闻版面和时间的限制,存储成本也变得越来越低;而且这些内容还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终端来呈现,比如计算机、手机,也可以是电视,甚至可能是能随身携带的电子书报;这个数字媒体平台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更新信息,有着完美的实时性;同时,这个平台拥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其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受众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实时地反馈信息,并且受众可以自己决定浏览的内容、顺序和时间。

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舆论合力。媒介之间的融合,可以促使各媒介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优点和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的效果,形成舆论的合力。各媒体充分利用各自的传播优势,进行立体报道,达到舆论合力,这是媒介融合的目标之一。比如电视可以通过形象具体的动感画面和时效性强的长处,使观众尽快得到初步的、鲜明的、直观的感性认识;报纸则由于能供读者反复阅读,从而克服了电视稍瞬即逝的缺陷,可以通过具有稳定性的文字报道和犀利评论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而网络则能实现实时在线、无穷链接,满足受众即点即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愿望。媒介融合既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又交叉互补,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和局限性,从而扩大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

如何更好地迎接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媒介融合需要公民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因为媒介融合而带来的“融合新闻”不仅是各类型专业媒介新闻传播业务的融合,也是普通公民借助网络媒介参与新闻传播的一种“共享式”的新闻实践活动。当媒介组织之外的个人能够成为新闻传播者的时候,新闻媒体不仅将更加“分众化”,而且将越来越多地扮演“公共交流平台”的角色。在这个平台上,社会公众与职业新闻从业人员是平等的,新闻与观点的交流与交锋在所难免,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也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使用媒介,提高对新闻信息的辨别力,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守法规、加强自律,成为每一个参与新闻传播的公民都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在加快法律建设步伐的同时,加强对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非常重要。这种教育是在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之外的更加普及的教育,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

媒介融合需要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新闻人才。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学专业设置的整体框架是按照传统媒体的特点与人才需求为基础的,比如传统的新闻学专业主要为报刊、通讯社培养记者编辑,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主要为广播电视机构培养人才。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以及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传媒间的介质差异正在被打破,这种按媒介种类来设置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媒介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媒介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已经有一批新闻传播学院开始了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从2005年开始开设了媒介融合专业,在美国,新闻或传媒学院已经开始将训练学生从适应单一媒体向适应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领域的人才转变。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媒介融合的人才需求,我们也非常有必要抓紧培养一批适应新媒体以及实现数字转型的传统媒体需要的新型新闻人才。媒介融合过程中,所需的新闻人才应该具有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熟练运用各种采访与编辑工具,如照相机、摄像机、剪辑机、作图软件、网络技术等。熟练把握文字、图片、音视频各自特点,并能将它们进行综合运用。二是具有超强的信息筛选和组合能力。美国学者Stephen?摇Quinn认为,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介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④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这当然需要编辑记者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还需健全体制,排除障碍。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意味着媒介之间将开展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然而,传统媒体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在诸多方面已不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比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报道权,同时也不允许兴办电视台、报纸杂志;而报纸虽然有采访报道权,但却不允许办电视台和广播台。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多媒体平台往往搭建不起来,至多成为报纸加网络或电视加网络的简单模式,这就抑制了我国新闻媒介融合向纵深化和多样化的尝试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媒介产业是在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化经营,因此,我国的媒体之间的融合形成的媒介融合集团是行政力量推动和主导的,而不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媒体目前依然存在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实力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存在部门、行业利益以及地方利益的障碍,我国媒介融合这种行政联姻方式并不能够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够有效地形成传媒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另外,对于媒介融合形成的新兴媒介形态,虽然少了区域利益的束缚,但是行业、部门利益之争却依然激烈。如数字电视这一产业,究竟是由电信进入还是由广播电视进入,原来一直模糊不清,直到2008年1月国家才下发了《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广电和电信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但是这种由几个部门分别管理的机制是否能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值得期待。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广播电视和电信实行了统一管理。美国专门成立了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长话、市话、广播、有线电视、影视服务等多种行业进行统一管理。⑤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模式来更好地促进媒介融合和媒介经济的发展。

注 释:

①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2007(6)。

②王漱蔚:《媒介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传播》,2009(2)。

③吴晓珍:《媒介融合情境下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转型》,《新闻天地》,2009(2)。

④黄建友:《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改革探讨》,《当代传播》,2008(6)。

⑤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新媒体融合篇9

作者: 夏有良

摘要:玉山县紧紧抓住中央提出的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契机,重构基层意识形态传播模式,在把握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舆论生态环境变化,加强对舆论的正向引导和革新。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合创新

在媒体融合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指示,是摆在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特别是县级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县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这些高大上的理念如何与县实际相结合,发挥实效?玉山县广播台视台做了有效的探索,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2018年,玉山广播电视台按照中央、江西省委和上饶市委关于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在玉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玉山县委宣传部的高位推动下,开始筹建玉山县融媒体中心。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媒体融合的榜样,学习他人经验。经充分考察论证,结合玉山县级媒体特点,我们提出了“新闻+政务+应用服务”的融媒体建设思路,整合现有的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打通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壁垒,形成资源共享、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

第二,科学设制架构,实现“党委领导、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方向。玉山县融媒体中心下设总编室、采集部、编发部、技术部和管理保障部等五个职能部门,按照“策——采——编——发——评”的运行流程,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围绕“贴紧中心、贴近民生、贴住用户”的工作理念,立足本土,精准推送,实现多渠道传播主流声音,多时空展现本地要闻,多形式报道时政要闻,多平台处置突发事件,多角度关注民生动态,多层次提升互动效果,多举措扩大社会影响”的目标,打造“玉山之窗”手机客户端,涵盖“新闻”“视频”“融媒体”“生活”等板块,每天实时进行内容更新。玉山县融媒体中心将传统广电媒体“单一、定向、固定”的传播方式和相对简单的节目形式,变为新兴媒体“多屏、移动、社交”的融合传播方式和多样态融合产品,实现区域内的最大范围传播,提升主流媒体在網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同时,客户端完善“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等内容,既方便广大市民网上办事,又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目前,玉山县融媒体中心手机客户端“玉山之窗”平台已搭建完成并开始运行。媒体资源实现充分整合利用,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三,搭建融媒体“中央厨房”。玉山县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以“赣鄱云”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运用数据抓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虚拟现实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整合内容资源、丰富表现形式,为各传播载体生产高效率、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媒体品牌优势,发挥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移动终端新媒体的开放性、时效性、海量性、易检性、个性化等独特优势,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玉山县与省、市在用户、技术、数据、传播平台实现共享。统一指挥调度,采编、技术人员共同策划、采集、制作、分发新闻产品,全时段覆盖、常态化运行,实现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第四,立足现实,制定运行流程和规章制度。为确保顺利运行,玉山县融媒体中心相继制定出台了融媒体中心运行方案、推广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下载安装、稿件上送、职责分工、考核督查等具体目标,要求各乡镇、各单位指派宣传委员或宣传干事专门负责“玉山之窗”融媒体客户端下载安装和稿件上传工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考核。实行全新的融媒体绩效考核制度,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

经过精心筹备,2018年11月20日,玉山县融媒体中心暨“玉山之窗”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标志着玉山县迈出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大合唱的新步伐。下一步,玉山县融媒体中心将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切媒体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较量。有了人才,才会生产出优质内容、搭建起强大网络、打造出强势终端、研发出先进技术、聚集起用户受众。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采编播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实现由单一型向全媒体型、专家型转变,具备采、编、播、设计、整合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技巧和能力,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员工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用鲜活的镜头、乡音,积极主动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二是加强内容建设,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有内容,才有看头;有内容,才有生命力。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前哨和一线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拥有广播电视新闻平台、地方特色的专题节目制作能力,还有新媒体矩阵,既面向全域广大干部群众,还能在互联网上、移动多媒体终端、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发力,承担着宣传和服务的双重任务。必须扎实抓好全域信息资源的连通汇聚,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从理念、形式上创新,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事关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上,务必帮助街坊邻居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让党的理论更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引导群众方面,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善于观察,在众多基层先进模范中发现好素材,找到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通过广泛宣传形成全民参与、接力,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向上向善。必须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发挥区域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充分挖掘出受众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共鸣点,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达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

三是加强运营管理能力。现在整合的报台网多个媒体、多单位并在一起,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还要加强运营能力,通过成立运营公司来达到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媒体融合带来的业务形态变化,给现有运行体制机制带来了挑战。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胆进行采编发流程、组织管理体系、自我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重塑与再造,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工作绩效为统一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县级台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新媒体融合篇10

关键词:分众传媒;新媒体;融合

前言:毫无疑问,当前的分众传媒是中国的传媒第一股,其体量巨大,在整个传媒行业里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而面对移踊チ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广告传媒企业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媒体分众的趋势及和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的分众化传播现象也日益凸显。这里所说的“分众”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受众的分化,一个是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各种传媒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变化,纷纷实施了分众化的应对策略。同时,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日益深化的现在,传统媒体的单项传播模式也逐渐具备了双向互动的功能,受众的信息的被动接受也逐渐变成了以受众需求来细化的信息内容。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时代也在加速到来。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在新媒体得到极大发展的当下。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被得到极大重视。当前无论是BAT,还是几大门户网站,都在用细分化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俘获用户,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盈利点和品牌。

二、分众传媒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与挑战

分众传媒,是中国著名的传媒上市公司。其始建于03年,总部位于上海。05年7月分众传媒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分众传媒的名称一样,分众传媒关注受众的分众化趋势,采用了户外视频广告的联播模式、精准的分众传播策略,挖掘不同受众的碎片时间,从而抢占不同受众的注意力,实现经济效益。目前,分众传媒的业务十分广泛,有商务楼宇广告、公寓电梯平面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互联网广告平台、手机无线广告媒体、分众直销售商务媒体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 形成了巨大的传播网络。

1.分众传媒的主要优势

首先,分众传媒以都市人群为核心受众。正确的定位使得分众传媒能很好的覆盖了高收入人群。分众传媒围绕都市主流消费人群的生活轨迹进行安排,其模式渗透到了消费者的很多场景,不仅具有信息的针对性,还具有排他性。同时分众传媒的多种渠道还能形成整体效应,强化传播效果。

其次,分众传媒兼顾中小城市,力求全面覆盖。分众传媒不仅重视大城市的受众群里,对中心城市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据悉,目前分众传媒的商务楼宇联播网已经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00多个大中小各类城市。

最后,分众传媒的场景充足,较传统媒体广告性价比有一定优势。无论是高尔夫球场,机场等高端场景,还是公寓写字楼和商场卖场等一般场景,分众传媒都有十分充足的场景优势,能做好细分的传播策略。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分众传媒的视屏广告往往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而传统媒体的广告,受众能刻意的避免。且价格方面,分众传媒的费用较电视媒体要低很多。因此性价比极高。

2.互联网时代分众传媒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智能移动设备对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占领。分众传媒的优势在于用户的“无聊时间”,在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智能设备被普及之前,分众传媒能很好的抓住受众的这些时间,并进行强制性的广告广播。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无聊时间对手机等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大,依托于手机的新媒体也越来越占据人们的视野,由此,对分众传媒的“注意力”大大降低。

其次,分众传媒的场景过度开发造成了受众的逆反心理。分众传媒的最大优势,就是以遍布生活各个场景、大小不一的液晶显示屏。其带有很强的强迫性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的时代,很多受众对此避无可避。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的广告轮播也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在手机等移动设备能提供更好内容、自己掌握更多主动的现在,受众对新媒体的注意力自然会更加有效。

最后,虽然分众传媒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区分客户的大致类别。但是还是无法做出更进一步的细分,对受众的需求和消费欲望也不能做好精准的挖掘工作。

三、分众传媒的新媒体融合方向

要应对好互联网和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对新媒体的成功加以分析,并积极主动的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出受众乐于接受的新型广告模式。

首先,强化广告的内容制作。新媒体之所以受到用户欢迎,是由于其良好的内容建设,符合客户需求的媒体内容,自然能受到受众欢迎。在此方面,分众传媒可以进行相关的广告质量把控,将一些新颖有趣,接受度强的广告内容进行传播。

其次,在广告中加入一些互动内容,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介质的新媒体,其之所以受到受欢迎,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互动性,如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和好友交流,在文字媒体上发表实时评论,在视频媒体上发射弹幕交流等等,这些互动,都是用户所喜爱的。分众可参考这种互动性,在视频类的户外广告中,穿插加入弹幕、点歌等环节和活动,或者设置一些小奖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最后,分众还应该整合相应的资源,做好移动互联网服务,并促进受众与自身互联网服务的对接。如建设好自身的网站、app等,并通过户外设施布置相应的免费WIFI、二维码等,促进用户与分众自身新媒体建设的连接。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这个信心极度膨胀,受众对信心的筛选也变得更加容易的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挖掘用户的深层次的需求,在结合新媒体新技术的情况下,关注受众体验,满足受众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在满足受众的情况下,促进广告传媒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广贵.从分众传播到分众类广告传媒:基于传播转型的批判反思[J].新闻界,2009,02:22-24+128.

[2]沈国爱.从大众到分众――从广告形态变化看传媒发展趋势[J].科技风,2009,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