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的影响十篇

时间:2023-12-18 17:40:58

河流污染的影响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1

【摘 要】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乡关闭的煤矿区的河流底泥进行静置和扰动模拟释放实验,探讨河流底泥污染物的释放 规律 及其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扰动条件下和静置条件下上覆水中ph值都随释放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静置和扰动条件下上覆水的电导率值、so 4 2- 、fe、mn的浓度随释放时间的增加都呈上升趋势。关闭煤矿区污染河流底泥的污染物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十分显著。

【关键词】河流底泥 污染物释放 上覆水水质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酸性矿排水(amd)。amd具有低ph值和较高的矿化度特征,其有很强的溶解性和侵蚀性。一些有害物质还会在河流底泥中沉积,河流底泥中各种污染物长时间释放同样又会影响水体的水质。目前对煤矿酸性废水影响河流水质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关闭煤矿区河流底泥中各种污染物释放对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还很少。本文对麦坪乡关闭8年的煤矿区的河流进行调查。对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过程中水体的ph、电导率、so 4 2- 、fe、mn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关闭煤矿区污染河流的治理提供 科学 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的采集

实验用的河流沉积物是2008年3月采集于麦坪乡关闭的煤矿区。试验用的河流底泥为表层0-10cm的壳状物,用干净无污染的采样铲从表层轻轻采集,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底泥带回到实验室后, 自然 风干,然后用研钵碾碎过2mm的土壤筛,之后密封保存待用。

1.2 实验方法

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静置和扰动模拟释放实验,实验的具体操作为每天定时把装有底泥和水的三角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5min,振荡强度相同。实验进行时分别取20g的样品和200ml的蒸馏水,使底泥与水样按1:10的体积进行,在第1d、3d、7d、16d、26d、39d、54d和74d时对底泥的溶液进行过滤,过滤得到水样,分别对水样的ph、电导率、so 4 2- 、fe、mn进行分析。ph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法测定,so 4 2- 采用络酸钡比色法测定、fe采用邻菲???止夤舛确ú舛ǎ?n采用高碘酸钾氧化光度法测定。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污染物的释放量

静置和扰动条件下河流底泥的上覆水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

注:电导率单位为us/cm,其它均为mg/l.

2.2煤矿水污染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与评价

图2.扰动和静置条件下底泥释放对上覆水ph的影响

图3.扰动和静置条件下底泥释放对上覆水so 4 2- 的影响

图4.扰动和静置条件下底泥释放对上覆水fe的影响

图5.扰动和静置条件下底泥释放对上覆水mn的影响

由图2可见,静置条件下上覆水的ph值一直稍高于或接近于扰动条件;其变化规律是:ph随着释放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第54d后基本达到稳定;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底泥逐渐被稀释,释放物质增多。图3表明,扰动条件下和静置条件下so 4 2- 的浓度不断递增,在50d后,静置条件下释放的so 4 2- 浓度就要远远高于扰动。

河流底泥在静置和扰动的释放过程中,fe、mn随着释放时间的增长其物质浓度都在不断增加,其中扰动条件下上和静置条件下覆水中fe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25mg/l、4.1mg/l,最低含量分别为0.3mg/l、1.1mg/l。静置条件下和扰动条件下覆水中mn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0mg/l、5.6mg/l,最低含量分别为3.2mg/l、1.4mg/l,静置条件下mn浓度变化较大;说明超过一定的时间阶段,静水中fe、mn释放的影响都要大于动水;而且时间越长fe、mn就越容易难释放出来。另外,扰动下河流底泥上覆水电导率低于静置条件下的电导率。

3结论

静置和扰动条件下煤矿水污染河流底泥不同污染物的释放出现明显的差异,污染物ph都随释放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静置和扰动条件下上覆水的电导率值、so 4 2- 、fe、mn的浓度随释放时间的增加都呈上升趋势。

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ⅰ-ⅴ类水体ph值为6-9,ⅱ-ⅲ类水体so 4 2- 标准限值为250mg/l,fe为0.3mg/l,mn为0.1mg/l)。扰动条件下河流底泥上覆水的ph范围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范围。动水时河流底泥上覆水中so 4 2- 的浓度最大值超过标准值将132.5mg/l;动水时河流底泥上覆水中fe的浓度最大值超过标准值13倍多;动水时河流底泥上覆水中mn的浓度最大值超过标准值100倍。可见,煤矿废水排入的河流底泥ph、so 4 2- 、fe、mn的释放对上覆水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2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河道疏浚;污染危害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就有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不仅破坏自然环境、危害生命,还使河道淤堵,给航运带来不良影响。而且重金属很难降解,难以降解的重金属,还会加深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而使重金属的污染不断加剧。重金属可以通过水和土壤、大气,进入生命体,使生命体的一些蛋白质失去活性,让生命体中毒,从而导致生命体的病变甚至死亡[1]。同时重金属还会对河道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使河道的疏浚工作难以展开,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都十分重要。

2治理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题是讨论重金属污染对河道的影响,所以文章着重分析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从总体上看,治理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通常有三个基本思路:一是,彻底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让水体完全没有重金属或者只含有极少量的重金属,但这种思路的实施通常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即不是任何水体都能够采取这种思路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二是,尽量降低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或者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的扩散能力,这种治理思路,实施时受到的条件限制相对较少,所以其可行性相对较高;三是,研究高效的重金属降解技术,通过植物、动物、细菌的正常生物活动,对重金属进行环保的降解,让重金属的含量大幅降低,这种治理思路,是最具环保性的,因此也最被推崇。根据这三种思路,可以研究出具体的治理方法,而通常采用的具体治理方法就主要有以下两种。

2.1综合化学和物理的治理方法

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的治理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实现。用来治理水体重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通常就有:离子交换法、明矾沉降发、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分子筛选法、萃取法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点,都可以将大部分重金属从水体中清除,是十分高效的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而且在具体实施时,技术难度较小,条件限制较少,通用性较强。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普遍能耗较高,在具体实施时成本过高,需要的工作人员和设备较多,最关键的是这种治理方法容易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比如化学沉淀法,因此物理、化学方法,不是最理想的重金属治理方法。

2.2生物治理方法

利用生物技术对重金属进行治理,是一种最新的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该种方法利用植物、动物、细菌的正常生物活动,吸收、转化水体中的重金属[2]。由于生物材料造价较低而且来源广泛,因此生物治理方法在具体实施时没有较大困难,得到业界广泛支持,也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同时由于其完全采用生物材料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对环境完全无污染,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所以这种治理方法受到业界青睐,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拥有极大发展潜力。

3河道的疏浚方法及应用

由于要维持河流的生态平衡,和河道的正常运行,也需要保持一定厚度的泥沙,所以河水中的泥沙较多。同时,由于重金属污染,河水中的重金属经过一系列化学、物理作用,就会吸附鱼类尸体、营养物,形成淤泥;同时这些淤泥成为河流的内污染源,进一步吸附河道中的泥沙,使河道形成较多的淤泥,让河道无法畅通,不仅影响河道的航运和沿河两岸的渔业,还会使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3]。因此,在治理河道的重金属基础上,还要对河道进行疏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河流的生态平衡。

因此研究河道疏浚的具体方法就十分重要,在实际疏浚中通常采用以下疏浚方法。

3.1挖河疏浚法及应用

这种方法,不需要抽干河道中的流水,而主要通过挖泥船挖出河道的淤泥,来疏浚河道,使河道畅通。使用这种疏浚方法,挖出的淤泥含水量较大,淤泥的清除不够彻底,从而作业精度较低;而且,无法准确找到污染源头,所以这种疏浚方法的效率较低;同时,目前疏浚作业普遍使用的挖泥船,还容易对河道造成二次污染,即治理河道污染的同时又污染了河道,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因此挖河疏浚的可行性较低。同时,挖泥船的疏浚成本很低,几乎任何单位都有能力配备,而且挖泥船不受环境限制,可以随时开展疏浚工作,所以挖河疏浚更适合于经济实力较弱并且河道不能停流的地方。比如为了有效改善黄河潼关淤积抬升问题,降低由于潼关高程的抬升对渭河下游防洪与黄河小北干流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三门峡水库综合效益,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在三门峡库区潼关河段实施了挖河疏浚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清淤规模比较小,作业河段比较有限,同时其所采用的冲淤清淤机械不是很完善,不能将将河道中的淤泥清除干净[4]。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如今挖泥船已逐渐有一定技术改良,在挖泥船上配备了先进仪器、设备,使挖泥船的作业精度有一定提高;对其挖掘部件也做了较大改进,使挖泥过程淤泥的扩散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挖泥船的二次污染。

3.2抽水疏浚法及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抽水机将河道的水抽干,再用挖土机、刮泥机等疏浚设备清除河道的淤泥,使河道畅通。抽水疏浚法在清除河道淤泥时,可以一次性清除河底的淤泥和河道两旁的淤泥,而且,能找到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断绝所有的污染源,从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这种疏浚方法,可以准确挖出淤泥,挖出的淤泥浓度较高,因此作业精度极高。但是这种疏浚方法的成本极高,使得疏浚工作开销极大;同时,抽水疏浚法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将河道的水抽干,即河道必须停流,所以实施时有明显限制。

4重金属污染对河道疏浚的影响

通过对大多数受重金属污染的河道进行化学、物理分析时发现,大部分河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远比沿河两岸的土壤受到的污染程度低,相对来说,河道的重金属污染不很严重。而且大部分受污染河道的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用于农田施肥污泥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因此,就可以将河道疏浚的淤泥,用于农田施肥,不仅将重金属污染物清除,还将重金属污染的不良影响变为有价值的农田肥料。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河道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一部分河道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用于农田施肥污泥重金属含量的最高标准。因此,不仅不能将其河道疏浚的淤泥用于农田施肥,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将河道疏浚的淤泥环保处理,使其不能破坏淤泥处理地的生态环境,降低其不良影响。

比如苏州河作为黄浦江的主要支流,在引排水、灌溉以及通航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苏州河是一种典型的平原河流,由于其河道蜿蜒曲折,其水流不是很畅,同时其流速也较为缓慢,再加上河道与支流沿岸的人口比较多,其工农业比较发达,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随着河流悬浮物沉积于河道底部,长期下来成为了污染底泥,在这些污染物中,由于重金属污染物不能降解,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经过螯合、吸附以及络合等方式溶于水中,如果被生物体吸收以后,就可能随着食物链逐渐地累积,其产生的危害将会非常大[5]。

通过大量的资料显示,在苏州和市郊段底,重金属在不同河段的分布差异也比较大,但是其各元素的分布趋势大致一样。从苏州河市郊段河道的底泥和沿岸的土壤比较情况来看,该河段总体上的重金属污染还不是很严重,各重金属不管是平均含量还是其峰值含量均比1984年原城乡所颁布的关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农田施用污泥最高的容许含量规定要低。同时由于该地区的土壤属于偏碱性,且含有相应的石灰性物质,在这种土壤环境下,可降低重金属活动性,对此,该河段疏浚出的这些底泥基本上均可就近用于农田肥料。[6]此外,由于该河段底泥的重金属分布不是很均匀,有些河段的重金属含量远比沿岸土壤的背景值大,再加上该河段市郊的农田是蔬菜地,其地下水位比较高,因此必须要特别注意金属对于地下水源的影响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针对这一问题,对于重金属含量很高的河段,所疏浚出的底泥不能作为农田的肥料,但可作为花卉用土或者进行垃圾场的埋填。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介绍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关于治理水体重金属的各种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了河道疏浚的的多种方式以及其具体的应用。在实际河道疏浚过程中,可结合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今后河道疏浚过程中,应该加大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对其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同时还要加大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对河道的污染,推动城市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卿,高亚洁,李东梅等.紫花苜蓿对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76-17378.

[2] 李靓亮,李文全,王志军等.吹填采砂、河道疏浚与航道维护结合的应用与启发[J].水运工程,2012,(9):132-135

[3] 辛小康,叶闽,王凤等.河道疏浚工程悬浮物影响预测模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31(1):8-10,49.

[4] 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等.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2):101-103.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3

【关键词】江河;水质变化;保护

1.某江的现状及分析

1.1某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

1.1.1随时间变化情况

(1)1998~2000年及以前,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干流下游河段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稳定在较清洁级别。但其支流是两岸居民农业灌溉和生活污水的纳污水体,且河床浅、水流量少,出现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多个项目超标。

(2)2000~2004年,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相关指标开始出现超过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的情况,仍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干流下游河段和支流开始出现超过国家Ⅲ类水质标准的情况,已到Ⅳ类水质。

(3)2004年以后,由于当地大力招商引资,企业数量激增,因而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由于各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大量经企业初级处理后的工业污废水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禽畜养殖业废水排入某江河,使该河水质恶化,某些断面甚至出现水体过营养化,成为水浮莲的繁殖温床。主要体现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浓度变化情况。

1.1.2河段污染情况

(1)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相关指标持续保持良好,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开始出现长期超过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的情况;上游河段可能受禽畜养殖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比较明显。

(2)水量大的河段水质受到了区内主要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一直保持一定范围波动,较多地超出了规定的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已到Ⅳ类水质。

(3)内河涌的水质情况:几条内河涌一直受有机污染(生活污水及禽畜养殖业废水)严重,而且河涌的流动性差及流量剧减,导致河涌的自净能力较低,水质逐年下降,个别指标甚至出现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

1.1.3污染类型变化情况

(1)1998~2000年,出现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表明某江及其支流为农业及生活污水造成有机污染物污染类型。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沿江兴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体,污染水质,但由于企业数量不多,排入废水量还不是很大,因此只对河流的污染带来了隐患。

(2)2000~2004年,上游受有机污染的影响加剧,城乡一体化、企业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凸显,流域、农业的发展依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生活范围污水的增加,使总磷等指标浓度有上升趋势;且养殖业规模化,大量的禽畜排泄物未经处理进入河流,影响河流水质,导致河流氨氮、粪大肠菌群等指标浓度上升。

(3)目前某江的水质已经不是单纯的工业、生活或农业污染,从数据看,已明显是复合型污染,生活污染及工农业污染并存。

1.2污染物总量增加,生活源污染突出

近10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排入某江的污染物也逐年增加。2007年当地国内生产总值272.76亿元,人口29.4万,废水排放量及污染源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2.1工业源废水影响

目前该地区内有工业源(不包括家庭小作坊)1019家。其中,主要的工业源单位、排水大户基本都已经配套有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1.2.2生活源污水影响

市民生活污水及有废水排放的饮食、住宿、洗车等703家生活源单位,除位于城区内的两间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以内的污水经过有效处理后排放,其他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和生活污染源单位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某江河。

1.3某江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影响

1.3.1禽畜养殖业

当地现有存栏50头以上养猪专业户3000多户、存栏500只以上规模养禽场900多户。2007年,生猪存栏18.2万头,家禽存栏436万羽。根据1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相当于7人生活产生的废水,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的简易换算,废水排放量每年约12994万立方米,另外还伴有大量的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这些废水、粪便等基本排入配套的鱼塘或直接排入水体,最终排入某江,影响河流氨氮、粪大肠菌群等指标浓度。

1.3.2水产养殖业

某江流域是当地水产养殖主要区域,也是主要养殖水源。近十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据初步估算,某江沿线、源头养殖户数2000多户,主要以养殖桂花鱼、四大家鱼为主,并以配套“三鸟”养殖为主。

但是由于水产养殖规模不合理,上游围截山塘养殖拦截了原本流入某江河的水源;水库等原本的蓄水、补给水工程也开辟为养殖场,直接对水源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残饵、残药、流失的肥料与鱼类排泄物等通过每次的清理鱼塘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1.3.3种植业

另外,在农作物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最终大部分流入某江河,造成污染。

2.某江保护和思路目标

某江流域范围广,污染源涉及行业多,综合情况复杂,整治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我提出以堵、疏、防结合的措施,实现该江河水清、水畅通、无洪涝的目标。

2.1堵

(1)加强对各厂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对污染水质的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废污水排放标准。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入江河的污染物总量,为发展腾出容量,另一方面通过生态建设措施提高 某江的自净能力。

(2)科学规划,把好环保准入审批关,严格控制新污染,减少新污染对某江的影响。

(3)加快沿线镇(街道)生活污水厂建设:一方面将造成某江主要污染的生活污水纳入净化处理,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另一方面某江沿岸的工业污水可以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就近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混合经过处理达到生活污水的一级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某江。

(4)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的治理。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区域,严格控制近郊及某江沿线开发养殖,推广农业生态养殖,促使全区的畜禽养殖企业积极开展循环利用。

2.2疏

(1)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保护现有山体林木等植被,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水源的涵水量。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减小单一树种造林面积,多以针阔混交、乡土阔叶混交等方式造林。

(2)通过疏竣河道,扩宽河道断面,以加深河床,增加河道蓄水容量。

2.3防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4

关键词:三峡工程 水库 水流

三峡工程作为人类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水库蓄水以后,库区水质如何变化一直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尽管在三峡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证阶段,国内外专家已对三峡工程本身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有关三峡工程对未来库区水质状况的影响程度,尚没有一个十分明确及定量化的结论[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模型已成为河流水文水质预测预报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作者开发研制的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定量预测水库建成前后,库区断面平均水流水质变化趋势,重点分析研究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的影响程度,为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重点

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对库区江段影响最直接、最显著的是库区河道形态和水流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由此将改变库区污染物质输移转化过程,进而必将引起库区水质变化.因此,要了解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质变化趋势,关键是了解水流条件的巨大变化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程度.

1.2 研究范围

三峡水库库容随上游来水条件、水库蓄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将三峡整个库区江段及其延伸段作为对象体,研究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和汇入流量占支流总流量90%的两条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其中干流研究范围从重庆上游的朱沱至三斗坪,全长约730km;嘉陵江从北碚至入库汇流口,全长约60km;乌江从武隆至入库汇流口,全长约68km.

1.3 研究手段

三峡水库建成后,尽管水位抬高、河面加宽,但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75m条件下,河道平均宽度在1000m左右,仍属于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库区内水流水质总体运动特性基本遵循一维运动规律.为了对大范围长距离的三峡河道型水库总体水流水质进行预测,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将是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此,作者将三峡整个库区作为对象体,进行了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开发研究[2].模型针对三峡水库的特点,充分考虑了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水流水质输移转化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一系列预测水流水质模型参数变化趋势的经验公式,开发的水流水质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预测精度,能够模拟预测三峡库区水流水质的变化.

1.4 水流水质预测工况

利用开发的模型系统,对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水质状况进行了几十种代表性组合工况的预测研究,水质模拟指标包括三氧、三氮、总磷、总氮和重金属等反映三峡水库水质状况的12项水质指标.受篇幅限制,本文将枯水期7Q10入库流量(相应的朱沱站入库流量为2125m3/s)、三斗坪正常蓄水位175m条件,作为水库建成以后的典型状况,用同样上游来流量(朱沱站入库流量也为2125m3/s),三斗坪水位取为天然河道水位65.8m代表天然河道状况.通过两组对比工况的数值模拟预测,基本上能反映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总体水流水质的变化特点.其中“总体”水流水质的概念,意旨断面混合均匀的平均概念.

图1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水面线

图2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水面宽

图3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断面平均流速的变化趋势

2 三峡水库建成以后河道形态和水流条件变化趋势预测

2.1 河道形态特征变化趋势

以枯水季节三峡水库7Q10来流量为例,图1为数值模拟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面线(图中65.8m代表天然河道状况,175m代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条件下的状况,下文相同),水库蓄水后回水长655km,回水末端到达重庆市主城区.由于三峡水库处于丘陵与峡谷地区,尽管水库坝前水位较天然河道状况抬高100多m,但是河道的总体形态特征变化不是很大,建库后河道平均水面宽在1000m左右,较天然河道拓宽2.5倍(天然河道平均水面宽385m,见图2),水库形成以后的长宽比约为650∶1左右,属于典型的河道型水库.三峡库区江段河道形态极不规则,沿水流方向河道宽谷与峡谷相间,断面突扩突缩现象十分显著,复杂的河道形态直接影响着水流运动结构以及污染物沿程输移转化规律.

2.2 水流流态变化趋势

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大,库区流速迅速减小.枯水期天然河道全江段平均断面流速为0.85m/s,水库建成以后,库区全江段断面平均流速下降为0.17m/s,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了4倍,见图3.尤其是在坝前深水区,水库建成以后断面平均流速下降为0.04m/s左右,比天然河道的断面平均流速减小了近5倍.水流运动特性的巨大变化,对库区污染物输移转化特性将产生巨大影响.

3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污染物质输移转化特性变化趋势预测

分析三峡水库常规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将其归成三类:具有自净降解能力的有机耗氧类污染物质,代表性水质指标为BOD5、CODMn、MH3-N等;守恒类污染物质,也即自净降解能力比较弱的污染物质;另一类水质指标为溶解氧,在水体中既为有机污染物耗氧反应过程提供必要的溶解氧而降低浓度,同时,又可以通过大气复氧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

对于不同污染物质,由于其在水体中输移转化特性不同,三峡工程建成前后的变化趋势也是不一样的.作者通过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实测资料统计回归、模型率定等多种方法,建立了反映三峡水库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生化降解速率系数和大气复氧系数等影响的预测公式[2~4],模拟预测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污染物输移转化特性的变化趋势.图4和图5为三峡水库建成前后代表性水质指标BOD5自净降解速率系数和DO复氧系数的预测结果.

研究表明,水库建成后,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流紊动强度减弱,BOD5衰减速率系数和DO复氧系数将比天然河道状况下分别下降1倍左右.水体平均纵向离散系数也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1倍左右.

图4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断面平均BOD5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

图5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断面平均DO复氧系数的变化趋势

图6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断面平均BOD5浓度的变化趋势

图7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断面平均DO浓度的变化趋势

4 三峡水库建成后断面平均水质变化趋势的预测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随着流速减小,污染物输移转化特性将发生很大变化,库区水质也必然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以BOD5、DO为例,在同样污染负荷和入库水文条件下,只改变三斗坪水位,利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水库建成前后断面平均BOD5、DO浓度的变化趋势分别见图6和图7.

水库建成以后,对于具有自净降解能力的有机污染物质而言,尽管单位时间内污染物质自净降解速率随着水流紊动强度的减弱而减弱(平均比建库前减小1倍),但是,由于水库建成以后全库平均流速比建库前减小4倍,意味着污染物质在库区滞留时间将延长4倍左右,尤其是在坝前深水区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较建库前平均延长5倍左右,污染物质在库区的自净降解总量将比建库前增大,因而,库区断面平均有机污染物浓度随库区蓄水位的抬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有机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同时,随着有机污染物自净降解量的增大,有机污染物自净降解过程中溶解氧的消耗量也将增大,又由于水库蓄水以后,大气复氧能力随水位抬高而减弱,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水库蓄水后断面平均溶解氧浓度将较建库前下降,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溶解氧浓度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30%左右.对于守恒类物质而言,建库前后水质浓度基本不变.

5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影响的分析

5.1 对库区水流运动特性的影响

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在正常蓄水位175m条件下,库区江段平均流速比建库前减小4倍,尤其是在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流速比建库前减小5倍.

5.2 对库区总体水质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库区总体水质影响有利有弊.对于有机污染物质而言,水库建成以后,断面平均浓度随蓄水位抬高而呈减小的趋势;但是水体中平均溶解氧浓度在水库蓄水以后也呈下降的趋势,这是对水质不利的影响;对于守恒类物质,水库建成前后的水质浓度变化不大.

5.3 对库区局部水质影响的分析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抬高,水流运动速度明显减小,水体紊动掺混能力减弱,水流水质横断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必将更加明显.从三峡库区断面平均水流水质变化特点分析,库区排污口附近的污染混合区将会由天然河道的狭长型向着扁宽型发展.有关详细的三峡库区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的变化趋势预测,请见参考文献[5].

6 结 论

利用开发的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质而言,由于自身输移转化特性不同,水库建成以后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三峡工程建成后,随着水流速度迅速减缓,库区有机污染物单位时间内的自净降解速率和大气复氧速率均比建库前明显减弱,但是,由于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成倍延长,有机污染物在库区自净降解总量将比建库前增大,因而建库后断面平均有机污染物浓度与建库前相比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有机污染物自净降解过程中耗氧量的增加,以及大气复氧能力的减弱,水库建成后断面平均溶解氧浓度将呈下降趋势,建库前后守恒类物质浓度变化不大,因此,三峡工程对库区总体水质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参 考 文 献

[1]长江水利委员会编,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李锦秀,廖文根,黄真理.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质数学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2002,(12).

[3]李锦秀,黄真理,吕平毓.三峡库区江段纵向离散系数研究[J].水利学报,2000,(8).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5

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地位,近些年,针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研究成果较丰富。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为了能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张婷等、张薇薇等对该区域水质进行评价;Yang等利用信息熵确定权重的集对分析法,客观地评价了北京市大气环境风险。在现有评价方法基础上,Yang等、张先起等利用信息熵确定综合评价法中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改进TOPSIS评价邯郸市地下水水质。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质,大气污染依然严重且有恶化的趋势。同时,环境污染评价的区域选择重点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在空间上,尚未充分揭示整个城市群的环境污染现状。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较单一,缺少多种方法的集成应用。

2环境模型的应用

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之一在于掌握区域环境污染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环境模型是应用环境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环境污染控制问题,将既有的数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问题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抽象,以反映事物的更为本质的运动规律与特征。在京津冀地区,He等将校准的三维水体富营养化模型应用于北京官厅水库管理方案的研究分析。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缺乏对方案预测的长期效果进行验证。Jia等利用多种类藻类生态动力模型研究北京市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相比之下,模型法在大气污染特征的研究中应用更广泛,它能充分考虑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模型法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污染源解析方面。然而,模型法的不足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时所做的假设和简化会产生一定程度偏离事物原来特征,使模拟结果与实际产生差异,同时,模型法因其对数据要求较高而很难广泛地推广。

3污染规律探索

3.1水质污染特征

在京津冀地区水质污染研究中,一方面是以海河为研究对象:邹志红选取海河水系2004年~2006年4个断面的432个数据,运用两阶段模糊法对影响京津地区主要水源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水系总体仍属于劣Ⅴ类水质,京津地区总体水质随季节波动规律明显,控制污染势在必行。张婷等、陈水蓉等研究表明海河水系局部水质呈恶化趋势。另一方面针对小流域的研究:在北京市,主要针对密云水库及其流域的水质污染规律研究。张微微等研究表明,空间上,密云水库上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下游出口的污染风险,而且潮河流域TP和TN污染物质对库区TP和TN污染发生的贡献大于白河流域。于一雷等研究表明,密云水库的总氮、硝态氮含量全年几乎都低于3条河流,其中潮河的总氮、硝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白河,最低的是清水河。除此之外,针对北运河水系的水污染变化特征也有涉及。北运河各排水支流水质均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及NH+4-N等。在天津市,李国峰等、叶飞等对天津地区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金钟河、北塘排污河、黑猪河、大沽排污河等主要河流的水质评价及水污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分析表明,枯水期水质最差,58.3%的河流为劣Ⅴ类水质。在河北省内,相关研究最少,彭乾等利用2010年民心河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研究区水质状况总体较差的结论。总结起来,在京津冀地区水污染研究及趋势分析中,研究重点集中在北京,其次是天津,河北省涉及较少。研究结果都反映出该区域内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且有恶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3.2大气污染特征

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研究中:一方面针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Li等、Zhang等、Sun等针对北京市CO、BTEX、NO2、O3、PM10等污染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表明由于奥运会前后采取了控制措施使北京各污染指标呈下降趋势。邵平等对张家口市区大气典型污染物NOX、SO2、O3和PM10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Zheng等分析了天津市PCBs的浓度变化趋势,表明其污染浓度高于中国大部分城市,且存在季节差异性。除了针对单个城市的研究外,赵普生等、王丽涛等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区针对区域PM2.5污染情况分析,前者表明,京津冀PM2.5污染较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年均浓度均超过了100μg/m3;后者研究表明该地区霾污染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冬季最为严重,其次是夏秋季。然而,孙志强等针对奥运时段北京及近周边区域空气污染观测与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夏、秋两季北京和近周边地区首要污染物均为颗粒物,北京大气中细粒子浓度受周边影响严重,而NOX有向周边扩散的潜势,夏季臭氧则表现出区域污染的特征。该研究再一次强调了区域协同防控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在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的探索中,基于ArcGIS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Chen等以ArcGIS为平台,通过克里金插值得到PM10、NO2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模拟分布图,之后,赵文慧等基于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异性,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尽管如此,地统计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空间预测的应用较少,地统计方法内容丰富,因此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Liao等推荐地统计方法在大尺度空间大气污染物的空间预测中,效果更好。为此,可考虑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应用,其结果会更合理。

3.3污染源解析

目前,在大气污染研究中关于“源解析”的成果较多,它解决了污染物“从哪里来的问题”。Kong等利用化学质量守恒及多元统计方法对天津市不同季节PM10、TSP的污染源解析;而Huang等基于MM5-CAMx-PSAT模型对北京市SO2污染进行源解析。同时,也有大量研究分析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它很好地解决了污染物浓度“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水质污染影响因素方面,张婷等影响白洋淀水质的关键自然因子是入水量,包括产业和产业结构两方面的社会因子对白洋淀水质有很高的相关性。张微微等研究表明密云水库流域主要是以TN和TP污染为主,可能与该区域平均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使用量增加、畜牧业产值比重增加有很大关系。郭婧等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北京市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缺少生态补水是河系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叶飞等对天津市的8条主要河流:海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蓟运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天津市河流主要受工业污染。

与水质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相比,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已较丰富。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天气类型交通条件、政策法规、排放标准、交通控制措施、能源结构等,并且通过改善此类因素都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关于污染因素的研究比较充分,但京津冀地区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也有少量涉及,河北省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若将以上两个研究方向的成果有效结合,将为有效地减排、控制污染物浓度提供重要依据。

3.4环境与经济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目标,使能源、资源、环境、经济成为研究的热门词汇,同时,在环保研究领域他们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也受到了重视。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王志华等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然而,国外的学者从方程的建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等方面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改进与应用。改进后的模型在京津冀地区的研究中涉及较少。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中,李林等基于排放清单和环境质量模型分析了北京市能源利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Cai等基于“能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能源强度、资源结构、环境压力、资源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中,“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判断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的尺度。例如,解海静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对北京密云水库的变化特征;Lin等利用对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Zhu等对海河流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能源驱动的。

然而,国家既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这使我们会产生疑问:节能对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确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若存在,其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关于这个问题,陈操操等对北京市1980年~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状态,体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的外生变量。然而,针对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从而无法支撑此理论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适用性。

4思考与展望

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在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相关研究中的不足,总结出今后在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研究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范围方面:在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的相关研究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北京市展开的,而针对河北省、天津市的相关研究不足,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时间维度上,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体的研究较多,时间跨度偏小,规律探索缺乏说服力。在时间和空间角度都不足以充分地揭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环境污染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

(2)研究方法方面:该区域环境评价及预测的方法研究中,主要依靠多元统计方法,集对分析法等,方法较单一,已不能满足目前该地区复杂的要求,应引入更多有效的、合理的方法,如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信息熵法,ANN神经网络等。在大气污染评价的研究中,利用传统指标(PM10、NO2、SO2等)的研究较多,但涉及到经济指标、环境政策、科技投入、产业结构等因素的研究较少,诸如EKC模型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等只仅在个别地区的研究中应用。对于LUR,Kriging,EKC等模型的研究中,缺乏数据有效性检验,导致说服力不足。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6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干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论文百事通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

1、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39.6%,Ⅲ类水占47.2%,Ⅳ和Ⅴ类水占13.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耗氧、氨氮和挥发酚等。与1991年流域水质比较,枯水期Ⅲ类水体由20.7%增至54.4%,Ⅳ和Ⅴ类水体由11.0%增加到17.2%,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长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骨干河道污染河长占73%,江苏垸内受污染河道为85%,上海达90%,而江南运河已被全程污染,并通过200余条平交河流向两侧扩散。多数城市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源地。区内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上升为与洪涝灾害同样严重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已设计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抬头趋势,甚至造成局部流行。

水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目前城市江段选择一个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质量性缺水危机。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若都改从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2)经济损失巨大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频繁,仅1996年不完全统计,干流重大污染事故就达100余起。1997年10月8日,装载460余吨国家一级危险品-工业纯苯的“赣抚油0005号”油轮在长江云阳段触礁,货舱受损,大量纯苯涌入长江,奉节县城被迫全面停止从长江取水,有人从梅溪河运水进城,水价高达每挑4元,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新晨

(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大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省,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

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7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0902

1引言

水环境质量的安全不仅威胁到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而且也直接的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安全问题,因此对水环境质量的及时评价,针对已有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治理措施。对水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对污染的处理和对水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至关重要。

2大渡河河道概况

大渡河是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是长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长1155 km。主源大金川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至乐山县入岷江,长909 km,流域面积82,700 km2,大渡河属于高山峡谷型河流,落差达4177 m,大渡河以泸桥镇和铜街子水电站为分界点,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在大渡河地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发展较分散,而且农业发展数量也较小,因此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随雨水或河流带入大渡河内的污染物也少,对大渡河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大渡河水体内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而且大部分都用于农田的灌溉,很少对水体造成污染。大渡河的水质主要受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较大,大渡河附近城镇建设集中,沿岸有十几座城镇,例如金川县安宁镇,乐山市金口河区,康定县姑咱镇等。这些城镇发展较快,人口较集中,人口超过30万人,大量人口生活的城镇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用水。另外大渡河流域还有一些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中既有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有一定量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大渡河水质的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在大渡河流域多私营小型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造成大渡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3环境现状评价

3.1环境污染现状

(1)附近的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大渡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水田、旱地和果园3种形式,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农药和化肥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污染水质,第一种就是在降水等的作用下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直接随地表径流进入到大渡河的水体中;第二种就是在浇灌水和雨水的共同作用下,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直接渗入到地下水中,通过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排泄和补给作用来间接地影响大渡河的水质。

(2)大渡河地区水电站工程的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大渡河水质造成污染,主要有砂石的加工工程产生的废水,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冲洗产生的废水及建筑工地工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等。

(3)大渡河流域附近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这些生活用水中既有日常大量洗涤用水和厕所水等,又包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以及细菌、真菌,这些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大渡河水系中的污水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生植物、动物及人类自身的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4)大渡河附近由于用水方便,能源集中,地势低平等特点导致一些加工企业和工矿企业的大量集中,这些工矿产业中既有采矿洗选厂这样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并产生大量污染物质的企业,也有私营的小型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也包含一定的细菌、真菌等。

3.2水环境现状

为更好地对大渡河的水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需要对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水质监测是分析水环境的现状的重要手段,可对大渡河分出8个监测断面,并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对其水质污染物如高锰酸盐、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含量指标、砷、汞、酸碱性、油类、总氮和总磷等进行测试,其中黄荆坪断面的指标分别是:高锰酸盐指数为二级,化学需氧量为一级,生化需氧量为一级,氨氮含量指标为二级,总氮指标为四级,总磷指标为三级;康巴大桥断面,磨河沟断面,加郡沟的断面,磨西河断面,湾东河断面,雨洒河断面,南头断面的指标含量为:高锰酸盐指数为二级,化学需氧量为一级,生化需氧量为一级,氨氮含量指标为二级,总氮指标为三级,总磷指标为三级。

3.3大渡河水电开发

大渡河作为我国的水电开发基地现如今发展有22座发电站,总发电量达1019亿 kW・h。据统计年鉴记载,大渡河共流经马尔康、泸定、全口河区等12个区县,在这些区县中,已建成的水电站有铜街子和龚嘴等,规划好但未建成的有季家河坝、老鹰岩、长河坝、冷竹关、硬梁包等。从这些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工程可以发现大渡河的水电工程大多为土石坝,这种坝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土料和石料,进而导致废渣弃料较多,对周围的环境和大渡河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大渡河的上游水电站双江口水电站和瀑布沟水电站等由于水库面积大其淹没的地区对大渡河上游我国的珍稀植物(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岷江柏),墨尔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金汤孔玉省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红色革命根据地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大渡河水电站的建设会改变其原有的水生生态环境,例如改变了其原有的自然梯度和原有的水流速度,甚至对水质和水温也有较大的改变,这些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河道中原有的一些水生生物生境的丧失,其中一些水生生物被迫对栖息地进行迁移,但是某些物种由于适应能力较弱,栖息地的破坏可能会导致这些水生生物数量锐减。

大渡河的上游地区有多种特殊鱼类例如:红尾副鳅、麻尔柯河高原鳅、东方高原鳅、短尾高原鳅、斯氏高原鳅、细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长须裂腹鱼、大渡软刺裸裂尻鱼等15种珍稀鱼类,但是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这些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水电工程的开发占用了珍稀鱼类的生存繁殖空间,对这些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模拟技术,模拟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即在当前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正常排放状态下,大渡河的水系污染发展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模拟预测对当前的生活废水,生产污水进行处理后大渡河水系受污染程度的未来改善趋势。通过对废水排放量的预估,可以对大渡河水系污染程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大致的了解,利于针对污染的形势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在与现在已有的水质监测范围相同的基础上,应当有选择的扩大一定的预测范围,其中需要对某些区域做出重点预测,例如城镇居民日常的供水区,农业用水区及城镇用水的排放区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区等,预测因子应该包括影响大渡河水系的主要污染物质硫化物和重金属等,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对难降解,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有毒有害的物质,容易在生物体内形成富积作用的有毒物质等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对水环境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拟法、回归分析、趋势预测、层次分析法以及耦合模型法等分析方法。其中,对于污染情况较简单的水环境一般采用数值法,在污染情况较复杂的地区常常可采用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耦合模拟法等做出各类污染物质对水体污染成都之间的关系式或者是关系模型。

笔者认为,对大渡河的水环境预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水温的预测,水体中不同的生物需要的生存温度不同对温度的监测预测能预测生物的生存空间;第二,水质的预测,水质情况影响到水体的含氧量和化学含量,对水质预测能全面地了解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对于赤潮的治理和防范也有着较大的影响;第三,水生植物、动物的监测预测,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某些水生动物、植物数量的激增或锐减,通过对某些水生生物的监测能够很好地预测水环境的变化。

5对策与建议

(1)应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水,可以大力发展有机、无害的施肥方式,改善灌溉方式,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总量。

(2)工业废水的处理,首先需要对大渡河流域的工业进行集中化管理,废水集中处理,改变原有的私企随便排污的现象;在工业生产工程中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尽量较少污水的排放量并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对于一些能够重复利用的水尽量多次使用后再排放。

(3)生活污水要经过废水处理减少废水中的细菌、真菌、磷、氟等的含量后在排入大渡河水系。

(4)在建设水电工程时,要提前调查清楚施工地区的资源环境,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做好水电工程建设地区的资源环境评价工作,尽量避开对珍稀物种,重要的地质地貌,人文环境的淹没和破坏。另外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工程建设中应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工程污水和工程废渣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任学木. 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施工期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周鑫. 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8

关键词:浑河;水质评价;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

1 概述

目前,我国在水资源方面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水质污染与可用水量短缺,正在影响着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其中水质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对河流水体进行水质评价,是在对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水质目标,使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的优劣做出定量描述。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指数评价法、灰色模型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文章所研究的浑河沈抚段区域,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与抚顺市之间,河段长约为28.9km,水域面积11km2。随着沈阳市与抚顺市同城化建设的进行,浑河沈抚段干流水系也产生功能上的转变,由过去的自然或原生态的河流转变为城市水景观河流。且产生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水体黑臭、河岸两侧景观带退化等问题。若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将严重影响两岸居民饮水及河流水生态健康。

2 水质评价方法

2.1 单项污染指数法

标准型指数计算:

2.2 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计算:

式中:I-综合污染指数;n-污染物个数;Ik-某污染物污染指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项污染指数法

通过公式对各个断面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标准值的计算,分丰、平、枯三个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4种参与评价的因子中,pH值、DO、COD和NH3-N在丰水期均能够达到水质要求,没有超标现象;在平水期有大部分水质指标达到水质要求;在枯水期各项水质指标均有升高,大多数数值大于1,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丰水期,浑河流域降水丰富,雨水的汇入对浑河水体进行稀释,水质较好。而枯水期由于降水较少,且河面冰封,水体流动性较差,水体自净能力降低,造成整体上水质较差。

3.2 综合污染指数法

基于单项污染指数法的计算结果,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浑河干流5个监测断面一年内不同水期的各项水质指标的污染负荷比进行计算与评价,各项水质指标负荷比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的计算结果中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在5个不同的监测断面中,NH3-N为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水质指标,5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水中污染物质基本都是COD和NH3-N。在丰水期时,COD与NH3-N污染负荷比均为20%~30%,COD的最大污染负荷比值出现在S4(东陵大桥)断面,为28.2%;NH3-N的污染负荷比为30%~40%之间,最大值出现在S2(高坎大桥)断面,达到了41.9%。

4 结束语

基于水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浑河沈抚段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浑河干流水域总体水质比较差,特别是在靠近沈阳市城区的浑河下游区域,水体污染比较严重,达不到规划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运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后发现,在浑河沈抚段干流水体中,COD和NH3-N为主要的水质污染因子,该河段的水污染类型属于有机污染。造成该河段水体有机污染的原因是河道两岸支流汇入的居民生活废水及附近工厂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

浑河沈抚段水体水质在夏季丰水季节较好,而在秋冬枯水季节,由于降水及河面冰冻的影响,水质相对较差。在浑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督与管理,以避免大量污废水的流入加剧浑河沈抚段的水体污染。

参考文献

[1]富天乙,邹志红,王晓静.基于多元统计和水质标识指数的辽阳太子河水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2):473-480

[2]王维,纪枚,苏亚楠.水质评价研究进展及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3):129-131.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9

关键词:汾江河;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收稿日期:2011-03-31

作者简介:罗 美(1984―),女,广东兴宁人,助理环境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源(废水)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023-04

1 引言

汾江河是佛山市的母亲河,全长13.4km。随着佛山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汾江河两岸的工业发展,印染、塑料、陶瓷、洗涤类和造纸等工业废水排入,严重污染了河道。水体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物的汇集地,又是对水质有潜在影响的次生污染源。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能较快地转移至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结合了重金属的悬浮物在被水流搬运过程中,当其负荷量超过搬运能力时,便逐步转变为沉积物。沉积物中重金属得到积累,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性。河流重金属Cr、Cu、Zn、Pb、As、Hg和Cd的污染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危害,由于其可以在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类的食物安全。为了解汾江河河道污染的状况,以及周边环境对河道造成的影响,对汾江河底质(沉积物)重金属Cr、Cu、Zn、Pb、As、Hg和Cd的总体水平进行了监测与分析,本文根据底质中重金属的含量,运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

2 调查方法与监测分析

汾江河又名佛山水道,西起佛山沙口,横贯市区北部,到南海平洲沙尾桥,进入东平水道。全年的平均流量是103m /s,但枯水期只有5~6m /s[1]。流经佛山市区、南海、广州3地,从东到西流经佛山境内、桂城、平洲、大沥、盐部等6个区镇。现在调查的主要是佛山城区的河段底质重金属的总体水平。通过现场的采样处理和底质样品试验分析,计算其重金属的质量比,从而了解河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2.1 底质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底质指江、河、湖、库、海等水体底部表面沉积物质,它反映了河流的历史和污染现状。经过调查研究,根据汾江河河流特点和沿河两岸的厂区布局,沿岸支涌和闸门分布情况,沿河道分别在罗沙、街边和横虿忌3个采样断面,罗沙属于河道上游,河道较为宽阔,街边在中游位置,河道较直且窄,下游的横窖是典型的淤积区域,并在各采样断面分左、中、右布点,采用抓斗式采样器对汾江河河道的表层(0~20cm)沉积物进行了采样。

在现场采样时,把采集的样品分存于双层洗净聚乙烯袋中,编号、贴好标签运回室内,冷藏保存。做试验时,剔除砾石、木屑及贝壳、杂草等动植物残体,用玻璃棒将自然风干的沉积物轻轻压碎,首先用20目尼龙网筛去掉粗沙粒和大块泥土,然后用四分法四分底质样品,取其中一份研磨成粉末样,再过100(80)目尼龙网筛,称取筛后的粉末样[2]。

2.2 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

底质样品分析项目为Cr、Cu、Zn、Pb、As、Hg和Cd 7种元素,测定其含量。

2.3 底质样品的分解(全分解方法)

底质样品的测定,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样品是否消解的完全和所用的测试方法正确与否。测定Cu、Pb、Zn、Cd的消解运用的是HCl-HNO-3HF-HClO4分解法,而测定汞的是硫硝混酸-KMnO4消解法,测砷的是硝酸――盐酸――高氯酸消解法。样品的消解是测定的前期工作,关系到最后的试验结果,因而其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尤其重要,并要注意使用试剂安全。

2.4 试验方法原理与计算

经过完全消解的底质样品,加入试剂和简单的再处理方可以进行样品试验。同时,各个的测定项目都要求重新配制标准溶液,在试验中绘制标准曲线。不同的测定项目,运用其最优的测定方法,测定Cd元素,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As和Hg运用原子荧光法,而测定Cr、Cu、Pb、Zn运用的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有的测定项目元素都带有国家标准试样试验,保证试验的准度。

3 底质重金属污染评价

3.1 评价方法和原理

这里选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某一区域沉积物中第i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及沉积物中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示方法为: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

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是一种相对快速、简便和标准的方法,通过测定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含量,计算污染系数及生态危害指数,考虑到影响污染的各方面,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受下列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包括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即RI值应随表层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大;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即受多种重金属污染的RI值应高于只受少数几种重金属污染的RI值;重金属的毒性水平,即毒性高的重金属应比毒性低的对RI值有较大贡献;水体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即对重金属污染敏感性大的水体应比敏感性小的水体有较高的RI值。

3.2 计算原理

(1)第i种重金属污染系数。

表1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污染程度的划分

3.3 各类参数的确定

河流底质中重金属的浓度值取本次采样的实测值。

3.3.1 背景参比值的选择

目前研究中对参比值的选择差异较大,有的以页岩平均重金属含量值作为全球统一的沉积物重金属参比值;有的以当地沉积物的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值,Hakanson提出以工业化以前全球沉积物重金属的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

本文评价采用当地最高背景值(1992年水利部组织的全国地表水沉积物背景值调查结果)为参比值[4],相对定量性地反映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见表2。

表2 背景参比值mg/kg

3.3.2 重金属毒性系数

本研究选择的主要重金属为Hg、Cd、As、Cu、Pb、Cr和Zn。重金属的毒性表现为对人体和对水生生态系统两方面的风险,风险途径为水――底质(沉积物)――生物――鱼――人体。根据Hakanson提出的“元素丰度原则”和“元素释放度”,某一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毒性与其丰度成反比,与其稀少度成正比,亦即与“元素的释放度”(在水中含量与沉积物中含量的比值)有关,易于释放者其对生物的潜在毒性较大。经过对一系列基础数据的处理,上述7种重金属的毒性水平顺序为Hg>Cd>As>Pb

Cu>Cr>Zn,重金属毒性系数Tri值为Hg

表3 本次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划分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不仅反映了某一特定环境中的每一种受污染物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并且用定量的方法划分出潜在生态危害的程度,是目前研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在国际上具有深刻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重金属污染物程度及分布

汾江河底质(沉积物)重金属以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计算的单项污染系数Cif和多项污染系数Cd列于表4。从表7可见,单项污染系数Cif≥6的重金属有Zn、Cd、Cu、Cr,其中Zn、Cd在各个采样点的值都超出了单项污染系数Cif“6”,且有些数值较高,将近4倍之多;而Cu也只有S8

3.46没有超出外,其他的值都大于“6”;相对来说,Cr的Cif≥6只有S7和S2。3≤Cif

评价结果表明,汾江河段重金属的污染都在“很高”。监测断面最大值出现在横虻S2点,为78.83,原因是横虼τ诜诮河的下游,其积污量更大;第2大污染系数值是罗沙断面的S7,主要原因是罗沙两岸的工业厂房的排污口的直接排放,且得不到的上游东平河的水源充足补给;总体水平来说,横颉⒔直吆吐奚3个断面各个监测点的Zn、Cd、Cu、Cr的污染系数均为“高”。沿程分布无明显下降趋势,重金属污染顺序为Cd> Zn > Cu > Cr > As > Pb > Hg。

4.2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汾江河底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及排序结果列于表5、表6和图1。可以看出,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320的重金属有Cd,主要出现在罗沙断面和S3、S6两个采样点;160≤Eri

图1 河流断面各点RI分布

评价的结果是汾江河河河道9个监测点都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Cd属于很“极高”的潜在生态危害,Hg、Cu属于“中等”的潜在生态危害,As、Cr、Pb、Zn属于轻微风险。

表5 汾江河底质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

综合分析汾江河河段各个断面的底质(沉积物)重金属的单项污染系数Cif、多项污染系数Cd、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汾江河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污染最严重的是Cd、Cu,其次是Hg 、As、Pb,Zn与Cr相对污染较轻。

5 结语

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对汾江河底质的重金属污染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汾江河河段各监测断面的底质都受到重金属的极强的污染,具有很高的潜在生态危害,横颉⒙奚车暮佣沃亟鹗粑廴窘衔严重。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是Cd、Cu,其次是Hg、As、Pb,Zn与Cr相对污染较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镉。然而,其具体的来源还需探讨。污染元素Cd、Cu沿程分布无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沿岸的工业、厂房布局和河流水文条件、流量等相关,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表6 汾江河底质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

(1)减少外源性重金属的进入。要大力控制污水中重金属的排放,尽可能建立污水处理厂或是废水再生回用工程。

(2)对严重污染的底泥的治理。对上底泥疏浚,并填入清洁泥沙或碎石,可以有力地抑制底泥对河水的二次污染,若用具有吸附功能的粘土作为铺填物,则有望进一步改善水质,或是建造引水稀污工程,这主要是上游与东平河相连设置的水闸需要定期补充一定的水量,用以冲稀污染物。

(3)进行水体生态修复与重建。有必要栽培一些耐性较强且速生的植物,萃取水体沉积物底泥中的重金属。合理规划沿岸土地利用,整治排污源,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使经济建设,人口增长,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建设和谐、共进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利 锋,韦献革,余光辉,等.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4):12~14.

[2] 何燧源.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M].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1.

河流污染的影响篇10

【关键词】辽河污染 责任保险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念与功能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及水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念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称“绿色保险”,它所承保的标的是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造成的对周围环境和资源以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的重大的损失。水污染责任保险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承保的对象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域环境而应承担的环境赔偿责任或法治责任。

(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功能

(1)加强风险管理,预防环境损害。保险公司对不同程度的污染状况可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还可以通过设有控制性条款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风险,这一方面会促进污染企业为可以投保或降低保险费而增加环境保护的投资;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者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分散风险损失,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被保险人将造成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损失分散原则,由众人分摊污染造成的风险,避免了单个环境侵权行为人赔偿能力不足而导致救济不足或破产倒闭使受害人无法获得补偿的情况发生。

(3)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经济上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优。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符合交易成本理论,同时该制度所界定的权力格局也将会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最终实现成本——收益的权衡。

二、辽河水污染的严重性分析

20世纪90年代,辽河是全国江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辽河的污染程度叫人触目惊心,在辽宁省政府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比较特殊地图,上边用颜色表明辽河水污染的程度,颜色由浅至深,表示污染由轻及重,而图上的河流绝大部分是最深色的,叫人无不揪心。根据权威的数字统计,辽河流域绝大多数河流的水质均超过地面水5类标准,已基本丧失了一切使用功能。

目前辽河水质的国家评定等级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36个河流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占5.6%;Ⅱ类占27.8%;Ⅲ类占11.1%;Ⅳ类占33.3%;Ⅴ类占16.7%;劣Ⅴ类占5.5%。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辽河水质污染历史悠久,不仅对流域内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还严重影响着流域内居民的生活和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20世纪90年代,辽河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那段时期,辽宁已经不是中国经济领域的佼佼者、工业行业中的领导者,面临的是大面积的下岗失业问题。由于当时的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想通过向南方一些城市一样,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来重振辽宁的雄威的方法进行的不是十分顺利。从辽宁省走过的风风雨雨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唇齿相依。同时也可以看出辽河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为我们的忧患意识敲响了警钟。

三、辽河水污染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水污染责任保险建立的必要性

根据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周围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污染的程度的高低不能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易的多少,同样,这种污染是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进行自我消除的,只有国家采用一些强制性的经济政策的形式,才能使这一污染得以缓解,便有了庇古税的概念。

庇古还提出,应根据污染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污染者征税,税收用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庇古税是环境税的起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庇古税也就越来越不能弥补人们对环境问题破坏。人们对水资源的破坏不仅仅所谓的外部不经济,而实际上,当今水质遭到污染有很大的成分是由于当今社会高科技应用下的突发性事件,像日本福岛发生的地震和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几乎完全瘫痪,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无疑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环境责任保险便应运而生。

过去,辽河的水质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者向水域中注入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而如今,辽河的主要污染源是来自于非主观的环境破坏行为。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管理的力度,强制实施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制定排放标准、收取排放税等方法来控制和处理水质的污染问题。

(二)从环境侵权角度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势在必行

环境侵权包括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水污染就是属于环境污染的范围。随着环境侵权行为越来越广泛,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一些国家政府已推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此时企业经营者们迫切的将如此负担的责任风险转嫁出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便应运而生。

从环境侵权来分析,辽宁省应当实施水污染责任保险,建立水污染责任补偿制度,将个人损害归结为社会损害,将污染责任分散给社会,一方面能够保证污染的全面、有效治理,另一方面又能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及时的恢复生产经营。因此,辽河水污染责任保险势在必行。

四、构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两点建议

(一)应强制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强制保险由国家强制执行,保证了参与投保企业的数量,为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基金提供保障,促进了环境责任保险在分散所示方面的作用和发挥。

(二)应设立专门的公共性环境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基金

依法成立的环境社会保险机构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的政策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专人专管的模式。设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管理保险基金,进行资金的有效运作,实现资金的应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是抑制环境社会保险产生的负面作用,特别是该制度可能引发的企业道德风险。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今辽河水域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辽河水污染责任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关于构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两点建议:即强制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基金。相信如果要是在辽宁地区实施水污染责任保险,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相信辽河水域环境改善的日期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