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治理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1 08:33:14

河流治理工程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1

1.认真搜集资料

设计工作前期应该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已有的文字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已有的文字资料主要为流域综合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土地规划等文件。现场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一是河道历史特别是近期洪水的水位、流量,是否出现过险情,险情出现位置以及原因分析等。二是河道内外的采砂活动是否有规划,采砂活动是否处于可控状态,采砂活动是否对河道的防洪安全产生影响等。三是调查清楚河道内外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土地权益的归属,为工程布置提供参考,土地征用困难是阻止后期工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四是河道内现有的或拟建的水闸、橡胶坝、堰体等对水位和流量起控制作用的水工建筑物,需要明确建筑物的位置、堰顶高程、孔口尺寸等。五是河道两岸向河道内排水或从河道引水的渠道、涵管、闸门等建筑物,需要调查清楚建筑物的数量、位置、高程、孔口尺寸等。六是穿越河道的电力、石油、热力、供水管线等,应对管线的权属、等级、规模、管顶高程、安全要求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设计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迁建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七是调查清楚桥梁等级、结构型式、梁底高程、桥孔跨度、桥墩尺寸、桥墩抗冲深度等。对于采砂规模较大并且需要采用外调土筑堤的河道,还需要对取土料场进行调查。

2.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首先应根据保护对象的级别和受灾后的影响严重程度,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分段确定防洪标准。另一方面中小河流治理应服从流域综合规划或防洪规划要求。防洪标准的确定除了应满足治理河段自身的防洪要求外,还应与大江大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防洪标准相协调,统筹协调治理河段与下游河段防洪标准的关系,防止洪水风险转移。

3.科学布置堤线

堤线布置对河道的行洪能力、工程投资规模都有重要的影响,考虑工程布置方案时应首先对堤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在满足河道行洪的前提下,河道堤线的平面布局应尽量维持河道的自然形态。近年来部分河道因无序的采砂活动,河道断面产生较大变化,岸线位置发生移动,但相应的土地权属却没有重新认定,现状河道内的土地性质可能是耕地或城市土地。

4.严格进行河道水面线计算

水面线是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应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对水面线进行分析计算。应根据具体的减糙措施选择合理的设计河道糙率,并充分考虑在工程运行期内糙率的变化趋势,对于采砂河道,更应考虑到采砂遗留的砂坑对设计河道糙率的影响。计算水面线时应充分考虑到河道内现有的桥梁、堰体等节点建筑物对水面线的影响。采砂河道现状河底高程可能低于设计的河底高程,但应注意到设计河底高程以下的河道断面属于无效过水断面,计算水面线时过水断面应考虑到将这部分断面扣除。

5.因地制宜确定工程措施

应根据河流现状和主要问题,在综合考虑河流特点、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工程措施。河道堤岸防护措施应尽量采用有利于生态和景观的措施,避免硬化、渠化河道。充分考虑河道河势演变的规律,采用安全的抗冲措施。在选择工程措施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影响。对于高地下水位的河道,应列计充足的排水费用和避免过深的基坑开挖设计方案。

6.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变更设计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2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生态理念;生态环境;水资源

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超过10000条,与大江大河相比较,我国中小河流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模式滞后,并逐渐成为了我国洪涝灾害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中小河流还存在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中小河流的功能衰退,河体健康受到威胁。现如今,在国家号召与领导下,治理中小河流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如何在工程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进一步融入生态理念成为了现阶段治理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理念

伴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不断开展,如何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建设与设计,如何保证中小河流河体的健康性,需要积极遵循七种设计理念:(1)伴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推进,我国河流治理工作逐渐从工程水利转变为环境生态水利;(2)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需要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为根本要求,并且要具备针对性,在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保证治理工作能够抵御较强的水流冲刷,进一步维护河流的稳定与安全;(3)在对堤岸线的布置以及设计时需要保留河流的自然形态,并且要进一步保持其生态性、多样性;(4)河流的治理需要将地域文化以及现念进行整合,要以保护河流生态为主,要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融合;(5)在放坡条件下河流治理需要以生态缓坡为主,并且要按照流速条件的不同种植不同的植物,拉近人与水之间的距离;(6)在河流两岸要设置生态护案,种植植物,进一步增强岸坡的稳定性和透水透气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河流的自我修复功能,避免采用硬质化材料;(7)对于植被覆盖比较好的河段,需要保持自然状态,并且要避免采取大规模的工程措施。而对于植被覆盖较差并且岸坡不稳定的河段,则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护脚。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整体实践

2.1进一步统筹规划工程所在地

一般情况下,实施治理的河流一般与附近的城镇距离比较远,有的甚至穿城而过,因此河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治理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其中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人员需要在防洪标准下进行工程设计,要给洪水留出出路,合理确定河流的管理范围,此外,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要遵循相关规划要求,要实现城建、市政、公路工程的有效统一,避免河流治理与城市建设规划发生冲突。

2.2加强对河流天然形态的维持

自然界中的河流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在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下,河流走向以及河床形态得到确定。在中小河流治理的工程之中,需要积极遵循自然规律,加强对天然河流的维持,并且要积极保护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积极顺应河岸线的基本走向,避免出现人为改变河道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开展中小河流的两清工作之中,需要对河道上的违章建筑进行清除,从根本上恢复天然河道的形态以及行洪的基本能力。

2.3河岸线的设计需要保持自然形态

正如上文所言,河流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河床以及水流的相互作用下,河床形态发生变化,在河流工程实施中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并且要积极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要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积极顺应河岸线的基本走向。其中在对山区以及丘陵区的河岸线进行布置的时候,需要对转弯半径进行控制或者对于比较严重的局部河段地区采取护脚深度以及宽度的方法。另外,在河流治理的设计过程之中,需要对河岸线进行说明以及定位,其中需要布置三条导向,对河流中心以及两侧坡脚进行控制,其中中心控制导线便于对设计进行说明,两侧的坡脚控制导线则方便实施放线定位。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河流的治理工程,如果仅仅需要依靠图纸无法将自然生态设计意图进行展现,则需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理念的应用。

2.4河流横断面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自然形成的河流需要拥有比较平缓的河岸线,这种河岸线是联系陆地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纽带,对河流修复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净化河流,提高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在河流设计之中需要采取自然缓坡的方式,这样能够拉近人与水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城镇之中的河流两岸土地比较紧张,会涉及到大范围的拆迁工作。现如今,在城市河流的治理中采取的模式以高档强、栏杆、平台及护坡为主,这种治理效果比较明显。除岸坡之外,自然形态的河流在常年的冲刷之后会导致河底出现高低起伏的现状,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考虑最多的是满足行洪问题,甚至部分工程为了方便,将河底处理成比较单一的平正面,这种情况不仅难以实现河流的自我修复,并且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量。

2.5生态护坡材料的使用

在对河流治理工程设计之中需要对河道的边坡土质、水流的速度、护坡的宽度以及人流等因素进行考虑,生态护坡还需要具备固土护坡、透气性与透水性好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生态护坡材料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生态袋、驳石、木桩加柳枝捆等,这类材料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但是在生态理念的应用下,生态护坡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内容,由于工作比较繁琐,很多设计师对生态护坡材料不了解。其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积极列举了生态护坡材料以及抗冲流速几种类型。除此之外,对于人口居住比较密集的地区还需要增加河坡景观的观赏性,利用种植植物的方式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需要在整个设计中结合现实情况,积极确定治理方案,并且选择有效的治理方案,从而为日后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除此之外,笔者还希望各级决策部门对现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比如增加比较丰富的坡面绿化内容、增加必要的亲水设施、种植绿色植物、维护河流自然形态,设计人员还要采取灵活的手段,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的建设。

作者:李建平 单位:门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王明龙,赵建民,侯英龙.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3,(12).

[2]吴芳,汪院生.江苏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7).

[3]周利,顾顶峰,杨春燕.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态建设理念应用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4,(10).

[4]尹蕾,武亮.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2,(10).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3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施工

根据水利工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项污染性问题,通过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生态水利工程必须要确保生态系统用水需求,能够有效实现生态平衡发展,防止河流断流与植被退化、水生物锐减等各项生态问题,切实改善生态循环系统。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方法,才能够实现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发展。

1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

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工程,是古老活跃的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起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有着紧密的关系,也引起了国际科技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环境领域中的重要话题。生态水利指的是以生态企业管理为中心,以生态平衡要求与法则为中心,基于生态角度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良性循环体系。提高河道治理水平,满足人类的多元化需求,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工程的开发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生态水利将人与水土置身于统一的范畴内进行综合考虑,兼顾人与自然的众多利益关系,在生态水利规划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方式,有助于丰富河道治理内容。河道治理中应用生态水利能够有效提高应用效率,改善堤坝结构,控制水源蒸发量,及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选用先进材料有效改善水利工程性能,可以减少小型水利工程中的病害,同时有效保护水利工程的多样性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有效应用生态水利系统,能够避免在建设中存在系统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有效融合,切实取得良好的发展效益。

2河道治理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原则

河流会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着河流生态环境的多元性发展。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能够影响水生环境以及陆生环境,也会破坏河流周边的植被,或者是阻断自然河流,此种方法会改变河道以及附近流域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容易干扰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发展。要提高河道治理的生态化,就要遵守河道治理的相关原则,使河道空间环境更加优良。并且,对于河流形态以及空间异质性不断进行优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能够更加具有自然性,多种生物能够在河道中共同生存,形成生态性的生物链,有效地提高河道的生态性,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对于生物的损害。在治理河道时,要根据生物的多样性引进各种生物,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不断优化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保持平衡。在水利工程治理防护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整体性的原则,使河道治理范围能够进行拓宽,并且对河流当中的生态环境进行总体性的考虑,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完善。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水利工程开发中产生的污染性问题,河道治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能够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互存关系,切实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要想有效提高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1建设生态河堤。水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基于天然环境下水资源分布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通过建设生态河堤,实现水资源流量的合理分配,控制洪涝灾害,有效提高河道水体自建能力。生态河堤是生态水利河道建设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建设生态河堤能够保护生态植被,绿化河堤。生态河堤能够实现河岸和河水水体交换和调节的功能,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护岸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河水调节的效率。在生态河堤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河水流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河水流动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展现出河道的形态。生态河堤建设宽度、设置要根据河道的过流能力,增大河道的可变空间,使河堤景观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建设生态河堤时要根据河道周边的自然条件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和应用,将材料选取尽量迎合河道整体性。3.2推动自然化河流建设。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必须要确保河道的蜿蜒性,蜿蜒性河道能够切实增加蓄水量,相比较直线河道而言,蜿蜒的河道能够产生较强的水流,切实提高水体容量,并且为生物生存提供丰富的空间。所以,基于水资源蓄积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分析,应当确保河道的外延性有效,实现自然河流建设,才能够确保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统一,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有效借助生态水利构建现代化生态水网,通过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网络体系,能够对水资源应用进行优化调度。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地改善、恢复原本的生态环境。生态化水网建设属于系统性工程,繁琐复杂,必须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统一协调。通过构建现代化生态水网工程,能够有效促进河流流域良性生态循环,保护生态环境。3.3恢复退化河岸带。完善河岸带的管理和建设,更好地为生物群落构建明显的边缘效应,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使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借助河岸拥有更好的栖息和繁衍。由于完善河岸带还能够丰富地下水的储存,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恢复退化河岸带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够使河岸带符合生物群体的气息,另一方面能够调节生态群体在河岸带中的生存空间,使河岸带能够对于突发性的水灾进行缓冲。在河岸带管理过程中也要种植一些树木,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使河道能够更加接近自然状态。3.4恢复河道自然状态。确保河道具有防洪安全的基础,实现水边多样化生物栖息建设,可以将河道建设为接近自然形态,通过丰富多元性结构提供贴合自然河流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在岸线进行不规则设计,实现宽窄有度,错落有致,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周边环境与河道、生态网络搭配,将生态系统与周边环境有效结合,进一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切实增加水岸线的树木以及绿地范围,形成水体生物与岸线、绿植相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确保整体河道系统更加稳固。3.5种植水生植物。河道不仅要发挥防洪以及灌溉作用,同时要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河流景观,进一步美化城市。所以在河道治理中可以有效借鉴生态水利工程种植水生植物,例如花卉植物,既能够美化水面,也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水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保河流流域的多元性,也就是河流流域内的水生植物数量以及物种种类、河流内部的生态稳定与平衡,保障一定数量的水生生物。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能够确保水生环境下植物种类与数量保持平衡,有效避免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在水域内漂浮垃圾以及浮游生物等各项问题,可以切实提高流域内的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切实促进河道的生态建设与发展。3.6其他生态水利措施。在改善河道生态性的同时,要不断地借鉴其他国外先进的河道治理措施,改善河床的物理性质,并且采取改变河道的弯度,使河水能够在平水期根据走向降低对于河岸的冲刷。在治理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排列石头,营造生态系统河滩,有助于水生生物进行更好的栖息和繁衍。还可以在水流湍急的时候,保护水底的植物不被水流冲走,有效地增强河道治理的高效性,降低淤泥堵塞河道现象的发生。在治理河道时也要采取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和植石治理法相互结合的治理方式来增强抗洪能力,并且为水中的生物营造良好的空间,以便于空气当中的氧气更好地融入到河水当中,满足微生物对于氧气的需求,提高生物的繁殖效率,更好地净化河水。

4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河道是水利工程改造建设中的重要对象,通过生态水利建设能够加强河道治理力度,以生态角度为中心寻找生态化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生态水利工程能够保护并恢复河道生态功能,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恢复退化的河岸带,构建科学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实现生物群落依存关系,增强河道的自建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奎.试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121-122.

[2]孙晓波.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09):6-13.

[3]邱峰.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237-238.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4

关键词:流域现状;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灵台县;达溪河;黑河

1研究区概况

1.1灵台县基本情况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部,总面积2038km2,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川(达溪川区、黑河川区),属黄河流域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区。

1.2达溪河、黑河流域基本情况

达溪河是泾河上游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陕西陇县南沟里、白石里一带,河流全长116km,流域面积2485km2。涧河和蒲河为达溪河支流,其中:涧河河流全长36km,流域面积172km2;蒲河全长48km,总流域面积336km2,县境内流域面积89km2。黑河属泾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关山脚下的华亭县上关乡黑鹰垧,于响河进入陕西省长武县汇入泾河。黑河在灵台县境内流长28km,县境内集水面积637.2km2。

2生态环境及防洪治理工程现状

2.1防洪工程现状

(1)达溪河、黑河干流基本建成完整的防洪体系达溪河、黑河是灵台县最重要的2条河流,多年来通过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已基本建成了一套以堤防为主的防洪体系,基本能够满足两岸防护要求,较好的保护了两岸村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达溪河、黑河两岸大部分支沟未进行防护达溪河、黑河两岸沟壑纵横,发育大小支沟100余条,其中:相对较大的支沟约40条,年径流量100万m3以上的一级支流28条。由于资金限制,支沟大部分未进行治理,岸线不清晰,沟道内淤积较为严重。

2.2河道生态现状

(1)达溪河达溪河上游河谷狭窄,有大面积次生林和灌木、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局部岸坡存在轻微的淤积现象;中下游河谷两侧为残塬沟壑区,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2)黑河黑河横渠村至付家沟村段,河道两岸以自然岸坡为主,局部有零星的硬质砼护坡。河道下游杜家沟至景家庄河段主要为自然岸坡,河道内水草丰茂,两岸植被良好,树木丛生。(3)达溪河支流———蒲河蒲河自入境口至达溪河汇入口基本无防护,自然岸坡为主;红崖沟至康家沟段,左右岸局部段建有贴坡式格宾石笼护坡,其余段以自然岸坡为主;在达溪河汇入口建有现浇砼护坡,其余段均为自然岸坡或陡坎。(4)达溪河支流———涧河涧河是灵台县重要的水源地,河道两岸村庄少,大部分河段处于无人活动区,两岸主要以自然岸坡为主,岸坡植被较为丰茂,局部河道存在下切、岸坡坍塌现象。

2.3水土流失现状

灵台县属泾河上游部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侵蚀地形,结合侵蚀特点将灵台县分为东北部黄土残原沟壑侵蚀区和西南丘陵沟壑侵蚀区2个侵蚀类型区。现状水土流失面积1817.63km2,其中轻度侵蚀542.38km2,中度侵蚀715.42km2,强度侵蚀436.6km2,极强侵蚀110.54km2,剧烈侵蚀12.69km2。区域内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并伴有因水力侵蚀而诱发的滑坡、崩塌、泻溜等,主要分布于塬边、沟头、沟坡、沟道。

2.4河流水质现状

通过收集灵台县2020年县内主要河流水质监测资料,黑河和达溪河水质较好,全年水质达到了Ⅲ类。除达溪河灵台水文站天然水化学类型属Ca-Mg-Ⅱ型外,大部分河流天然水化学类型属Ca-Na-Ⅰ型,各河流水体中阴阳离子含量小,天然水质良好。

3灵台县达溪河、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源涵养能力不足

灵台县西南丘陵沟壑侵蚀区是项目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农业活动、滥砍滥伐、不合理放牧等造成区域水土资源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加重环境恶化,区域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平衡失调,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

3.2达溪河、黑河干流支沟防洪体系尚不完善

除达溪河县城段小沟道已进行防洪治理外,其余102条大小沟道因受资金限制,绝大部分未进行防洪治理。沿线沟道大部分南北走向,穿越川区村庄或农田,汇入达溪河、黑河干流。汛期遭遇大洪水极易漫滩,威胁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3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据调查结果,目前灵台县仍有1817.63km2的面积存在水土流失,流失的土壤随地表径流入河、入库,减少了河、库的调节库容,降低行洪能力,影响防洪、供水、灌溉等效益的发挥,对城乡供水和水环境构成威胁。

3.4两岸沿线人居环境较差

因受传统治河理念影响,河道基本为以硬质护坡为主的河道堤防(护岸),一方面河道硬质护坡隔断河道内外水力联系,阻隔了水陆的物质流、物种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流动,使河道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忽略了河道岸线的综合开发利用,忽略了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与新时期治河理念存在较大的差距。

4灵台县达溪河、黑河流域生态治理思路及对策

4.1治理思路

依据灵台县相关规划,考虑项目区实际情况,以河道为轴心,向外辐射,采取修复、治理和保护相结合的手段,将流域划分为三区、六片、两廊的生态格局,对项目区进行系统治理。

4.2治理对策措施布局

4.2.1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本工程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包含3个片区,分别为:西南水源涵养片、邓家川水源地保护片、涧河水源地保护片。(1)西南水源涵养片范围为灵台县达溪河流域新集水库以上达溪河以南的区域,主要涉及龙门、百里、万宝川林场3个区域,主要实施封山育林育草措施。(2)邓家川水源地保护片范围为邓家川河流域邓家川水库以上区域,主要涉及百里镇曹家沟村、梨园村、上李村3个村庄。根据邓家川水库功能定位,待水库建成后将划定为人饮水源保护区,本次主要针对区域内人类活动造成破坏的区域进行封禁。(3)涧河水源地保护片范围为涧河全流域,主要涉及朝那、上良、什字、西屯4个乡镇的部分村庄。涧河为灵台县城重要的水源地,本次主要针对区域内人类活动造成破坏的区域进行封禁。(4)主要措施设计针对3大片区功能及定位,具体措施包括界碑、界桩、宣传牌、警示牌、疏林补植补种等,并配套智能监测设施等。4.2.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等因素,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划分为达溪河流域南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达溪河流域北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黑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1)达溪河流域南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范围为灵台县达溪河流域新集水库以下达溪河以南的区域(达溪河川区除外),主要涉及百里、蒲窝、中台、新开、邵寨5个乡镇的部分村庄。对流域面积较大的南河、邓家川、太明沟、南沟、史家河5条沟道进行防护,治理长度11.35km。(2)达溪河流域北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范围为灵台县达溪河流域达溪河以北的区域(达溪河川区和涧河流域除外),主要涉及龙门、朝那、星火、西屯、中台、独店6个乡镇的部分村庄。对流域面积较大的寺沟、崖窑川河、万家川河、高崖河、谢家沟、马家寨沟、涧河7条沟道进行防护,治理长度10.69km。(3)黑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范围为灵台县黑河流域(黑河川区除外),主要涉及朝那、星火、西屯、中台、独店6个乡镇的部分村庄。对流域面积较大的寺峪川、前头沟、南沟、安家沟4条沟道进行防护,治理河道总长5.46km。(4)主要措施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布设主要包括:新建生态护岸、固床潜堰或“固床潜堰+生态护岸”、坡面生态修复、生态隔离带等。4.2.3生态廊道系统治理工程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将生态廊道系统治理工程划分为达溪河复合型生态廊道和黑河复合型生态廊道2个生态廊道。(1)达溪河复合型生态廊道范围为达溪河川区新集水库以下区域(灵台县城段,由于正在实施“达溪河灵台县城区过境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除外),起点为新集水库下游,末点为告王村,涉及百里、中台、独店3个乡镇的部分村庄。(2)黑河复合型生态廊道范围为黑河川区,起点为梁原乡横渠村西庄,终点为景家庄芋园,涉及梁原乡的部分村庄。对沿线的横渠、付家沟、朱家湾、杜家沟4个村庄和梁原乡镇区进行综合治理。(3)主要措施布局达溪河复合型生态廊道主要进行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并结合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生态廊道。黑河复合型生态廊道主要进行河流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提升沿线重点村庄人居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同时,对灵台县梁原横渠水厂新建水源,解决横渠水厂现有水源、损坏、无法为水厂受益区居民供水的问题。4.2.4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在梁原乡实施横渠水厂水源工程包括6个单项工程,分别为挡水堰工程、自流管线工程、调蓄工程、提水管线工程、净水厂工程、信息化工程。

5结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未来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整体规划,制定科学、绿色发展的建设方案,促进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优势,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奔康致富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枫.女儿河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18(3):174-202.

[2]车金玲,王海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景观恢复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16(4):87-89.

[3]伍霞.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2(4):211-213.

[4]梁爽.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典型设计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1):112-114.

[5]苗青,王俊.华东地区小流域河网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探讨[J].水道港口,2021(3):376-383.

[6]谢小艳.凤县中曲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探析[J].陕西水利,2021(10):121-123.

[7]张言,宗国营,王玉甫,等.连云港市通榆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浅析[J].西北水电,2021(1):22-27.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5

一、2015年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完成固定资产上报9686万元,超额完成9000万目标任务;向上争取资金初步预计4675.8万元,其中3348.2万元,省级1327.6万元。离今年的6000万元的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

(二)做好南河流域青岩快乐河堤整治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审查,但由于资金原因,目前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三)南河双流堰头至曹家河莲花庵防洪治理工程项可研编制已完成。目前上段正在按山洪沟治理项目编制初步设计,预计投资1600万元。

(四)南河右岸至大河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由于资金原因,目前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五)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南河城区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新建堤防2.5km,完成投资3000万元,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准备验收工作。

(六)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南河荣山镇防洪治理工程,已完成基础1200米、面板900米、堤顶道路250米,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元。由于征拆资金未到位,无法继续施工。

(七)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宝轮镇清江河防洪治理工程,已完成基础开挖1100米,基础浇筑1000米,面板浇筑700米,堤坝回填1100米,河道清淤1650米。累计完成投资1050万元。由于征拆资金未到位,无法进场;输油管道多次协商未果。

(八)回龙河支流污染整治排污管网工程:该工程新建干管5.47km,估算总投资2397万元,已完成基础及dn600管道安装1.3公里;完成dn1000管道500米铺设,合计完成管道铺设1.8km,累计完成投资600万元。目前工程除险设计变更,按照程序现正在送财评。

(九)南河流域青岩快乐河堤整治工程(原名为:南河左岸河堤加高加固工程):该工程全线基础加固,其中水毁恢复120米,筑坝加高整形2380m,估算总投资2170万元,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

(十)渔洞河水库:该工程库容2770万m3,坝高89米。目前27个专题已完成审查批复专题26个,省水利厅已对该项目可研报告出据了审查意见函,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对该项目材料说明进行了审核,目前正在报省发改委审批。

(十一)及时完成水利项目台账建设和日常申报工作。

二、保障措施

(一)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基本要求,搞清楚上级的投资政策、投资范围、投资渠道,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率先全面小康的总体部署,按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解决急需的要求,规划一批水源工程、安全饮水、江河堤防、污水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项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

(二)要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沟通衔接,合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三)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到位。在上报“十三五”规划的同时,主动、积极向市、省水利主管部门汇报我区水利发展的需求,确保规划的项目能进入省、市投资盘子。

三、2016年的工作打算

(一)配合市水务局做好重点河流城镇段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按时申报。

(二)协助区水投、利兴工投、区两湖管理局等业主单位做好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三)做好其它有关重点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

(四)准确及时做好水利项目的台帐建设与日常申报工作。

(五)准确及时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填报工作。

(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有关涉水事务与河流岸线的规划工作。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生态水利的概念及重要性

1.1生态水利的概念

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生态文明发展的一种新的认识,与传统水利相比,生态水利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方式[1]。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的用水用电需求,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及利用率低的状况,但是在水利工程大力建设的同时,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将绿色生态水利理念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中,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稳定,对推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2]。

1.2生态水利应用的重要性

河道具有调节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应保障居民用水、防洪等需求,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虽然当前大部分河道治理工程达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但未能体现一定的生态效益[3]。生态水利有利于提高水体净化的效率,在确保河道水质良好的状况下,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不仅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地区风景建设的主要板块。生态水利工程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防止发生河水断流、生物锐减及植被退化等现象,在部分特殊地区,可以改善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水土条件,遵循生态平衡原理,建立适合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应用体系,充分提高河道治理的效率,以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引入了大量先进的环保材料,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改善了水利工程性能,有效保护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多样性[4]。

2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河道生态治理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河道设计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自然缺乏明确的认知,导致在设计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忽视河流自身资源及周边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5]。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河道治理工作也需结合前沿技术,统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自然发展规律为依据合理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2.2河道形态单一,功能降低

在我国,大多数的河道治理工程一味追寻发展的利益,过度重视河道的防洪防涝功能,忽视生态水利建设理念及河道自身具备的功能,导致河道呈现形态单一化[6]。在河道治理中过度改造,使得河流失去生态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进而造成河道水质污染及防洪能力低下。因此,河道治理工作应按照合理设计、科学施工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河道充分发挥其功能。

2.3河道堵塞情况严重

近年来,由于人们普遍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向河道中丢弃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群众及企业非法占用河道,致使河道污染严重,经常出现堵塞情况[7]。长此以往,当发生洪涝灾害时,河道洪水流量将会严重超标,威胁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另外,大量废弃垃圾进入河道,会使河道逐渐变窄,储水能力减弱,从而影响河道正常发挥防洪排涝功能。

2.4河道护岸形式单一

以往关于河道护岸的项目,大多围绕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使得现有河道的护岸形式十分单一,主要包括干砌块石护岸、预制混凝土块护岸等,此类护岸形式,不但不符合现代生态的基本要求,也不利于河道内生物的生长,使得周边景观功能欠缺。

2.5河道治理方法落后

河道治理方法落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方面。传统河道治理的方法中,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设河道的主要原材料,虽然此材料能显著增高河道的坡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较为牢固,但这类材料长时间与河道内水生植物接触,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一些净水植物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从而阻碍河道自净功能的正常发挥,使水体不断恶化;二是河道衬砌方面。在河道治理中,河道衬砌技术会影响水体间的交换,造成河道周边的植被数量减少,使得河水的蒸发量加大,影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会因高温环境使水体中滋生大量细菌,不利于维持水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组成元素是泥沙和水,若其遭受破坏,即破坏了周围物种生存的基础条件,最终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8]。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恢复河道自身蜿蜒状态

河道在发展过程中,其自然特征容易被渠道化。将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需要把河道建设成自然状态,即自身蜿蜒状态。其原因主要是河流自身蜿蜒曲折的特性,能够发挥蓄水性能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河道的蓄水量和水流量,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自然栖息地。综上,在河道治理中应恢复、保护河道的自身蜿蜒特性,这对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水资源利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自然状态的河流,应确保以防洪安全为基础,保护物种的栖息地为核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是塑造丰富多样的结构,例如通过设计不规则的岸线形状,允许河底出现淤积与侵蚀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创建出丰富的河道生态系统,以利于周边生物的生存;其次,还可以将河道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扩大河岸线绿化面积,与河中生物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使河道的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定;此外,在工程设计时,应将河流景观做到尽量简单朴实,可以采用常见的自然植被,使河道更加自然化。

3.2构建生态河堤和水网体系

当前,生态河堤工程已成为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河堤植被的蓄水能力,有助于河道防洪排涝及蓄水。构建生态河堤需要在实地考察河道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可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布置河道中线。需要考虑河道的形状、水流动力等因素,并基于河道宽度来规划施工位置;二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护岸材料,一般应根据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来确定材料的种类,且应考虑所选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构建现代生态化水网体系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一项庞大的生态水网体系能基于大数据平台后的河道实现个别水系水资源的调度,维护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平衡,同时也要求各相关部门统一力量,以便最终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

3.3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

河道不同高度的水位之间会形成河岸带,一方面其能为河道周围的生物产生一定的边缘效应,增加动植物的多样性,例如提高鲫鱼等种群的数量,利用微生物的消费特性维持河道内生物链平衡,并提高水流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栽种树木及草本植物,引进各种适宜的生态技术,恢复河岸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控制水土流失发挥重要作用。

3.4维护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多样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护河道内生物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大部分水体富氧化十分严重,为提高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的数量与种类,引入生态水利的理念,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净化效率,从而维持水体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鲫鱼、螺等生物能清除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污染物,睡莲等植物能抑制浮游生物的生长,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可以适当提高类似生物的群体数量,通过河道内的生态循环体系提高自身的保护力,促进河道内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3.5其他生态水利措施

除了以上几种应用方式外,生态水利在河道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变得到充分的应用。例如,可以改变不同水流的流向和河床的物理性质,运用植石治理法将石块埋入河床,有助于水中生物的栖息与繁衍。当发生水涝等灾害时,植石依然稳固,在河道枯水期也难以发生淤泥堵塞河道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河道中放置巨石、鱼道等物体,有助于为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还能把氧气传递于河道内,使一些好氧生物快速繁殖,以便更好地净化水体。由此可见,为生物生存与发展提供相互依存又制约的环境,才能充分保障河道治理工程的有序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工程中融入生态水利的理念,对充分发挥河道的功能与效益至关重要,因此今后的河道治理工作,应将生态水利作为核心理念,通过恢复河流自然蜿蜒状态、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等多种方式,维持河道内生态循环系统的稳定,促进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河流水环境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念清,夏学敏,朱勍,等.许昌市水资源多模式联合调度与合理配置[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15(1):7-13.

[2]孙羽,张兵,孙东坡,等.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5):102-109.

[3]刘韶华.堰闸布置方案对天然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J].水利技术监督,2019(1):218-222.

[4]刘中伟,贾金生,冯炜,等.胶凝砂砾石坝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的最新应用与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18,49(5):44-49.

[5]李杨.国内河流管理与生态系统保护浅析[J].陕西水利,2019(3):205-207.

[6]姜来,李洪,李嘉,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南山区河道型水库水环境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12):59-65,76.

[7]王建国,于一雷,杨丽虎.京杭运河徐州开发区段河流和地下水水质特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A01):41-45.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7

关键词:河道治理;环境影响;环境保护

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国家层面明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强调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要求省、市、县、乡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流域生态环境的功能需求,对河流、湖泊及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及修复,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些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沿湖植被缓冲带等工程,以此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及保护,治理和改善黑臭水体,促进流域环境的资源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河道治理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稳定河流槽道,并且对河槽弯道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作用。结合河岸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河道治理措施,可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水流状态调整的目标。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开展前,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河道治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为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1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1.1空气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内容复杂,其中石料物资的运输、使用及爆破施工的粉尘等容易导致大气环境中PM10及PM2.5超标,进而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并且随着河道治理工程的持续开展,空气污染得不到控制,生态环境的稳定就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1.2水环境污染

河道治理施工时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易导致水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施工污水乱排放。河道治理时砂石料开采等施工作业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污水,并且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设置施工污水处理装置,污水未经过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导致水环境遭到污染。(2)生活污水治理不到位。河道治理施工内容比较多,使得施工需要使用大量施工人员,而施工人员通常会驻扎在施工现场周边,生活污水通常都是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这也是导致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原因。(3)机械保养废水排放不规范。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时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设备在保养时会有大量的清洗废水产生,并且机械保养的废水中会有机油等难以自然降解的成分,如果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也会导致水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2]。

1.3废弃物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开展时废弃物污染严重。河道治理施工时废弃的土方、建材使用时产生的边角料如不能及时处理或施工人员未合理堆放,都会对土壤及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废弃物的大量堆积会对周边植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2加强河道治理环境的保护措施

2.1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与促进

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了提高河道治理的整体质量,必须将河道治理工作与生态保护工作协调进行,切实提高河道治理的效果。河道治理工作开展前需要对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查,分析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勘查所得的数据,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制订健全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时,施工人员要做好河道的清理工作,将河道生态环境中的杂质物质全面清除,按照具体的操作流程,完成河道的治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不能破坏河道的完整性,并且不会打破生态环境原有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2.2加大施工控制力度

河道治理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大施工控制的力度,从区域土壤的情况及水体的情况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管理的力度。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让施工人员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引导与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及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施工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理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即结合水体的情况制定水体保护措施并严格做好污水及废水的处理工作,保证污水、废水得到妥善处理,避免污水废水的无序排放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需要结合土壤现状,制定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例如,河道治理工程的开展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因此施工应该避开梅雨季节,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避免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针对已经被废弃物或者生活垃圾污染的土地资源,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修复措施进行修复,如果难以修复,可以采用换填土的方式更换土壤。

2.3空气环境保护

河道治理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大气环境遭受持续性的扬尘污染。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河道治理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扬尘的产生。施工单位可在施工现场安装降尘装置,并且对扬尘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做好施工现场的降尘工作,将空气中粉尘的含量降到最低。河道治理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轻拿轻放,避免扬尘产生。针对被扬尘覆盖的农作物,施工人员要及时清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不受影响。有些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处理,就会导致废气的净化达不到标准。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机械设备安装用于净化处理尾气的装置,使机械设备排出的尾气都能达到环保要求的标准,从而进一步缓解大气污染。

2.4水环境保护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认真考量施工时间,避免在汛期或者是丰水期施工,降低废水的产生量。由于施工材料遇水会出现变质等问题,从而影响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资源的保护,在运输及堆放时都必须远离河道,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工作,避免废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河道底部。为了有效提高对水体的保护,可以在河堤旁加设排水沟及化粪池或一体化处理设施,保证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后排放。在河道附近加设警告牌,提醒施工人员不要在河道内丢弃垃圾,避免河道水系被污染,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2.5废弃物处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而言,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易产生比较多的废土和废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废渣和废土可能会导致正常的耕地被侵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会大幅度降低,同时大量废土废渣的产生可能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成长。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弃土和弃渣的处理工作,并结合土地的使用情况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及时处理被侵占的土地,并恢复该区域植被,保证土地资源被合理利用。例如,针对临时水土情况,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复原荒地的面貌,这一方面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植物多样化的发展。此外,也应搭配种植一些绿植来对破坏的土地进行绿化,改善和防止水土流失问题。

2.6生态环境保护

(1)种植水生植物。河道治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重视生态系统的建立,结合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在河道生态系统内选种一些适宜的水生植物,这样既能保障河道系统的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又可防止河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美人蕉、金鱼藻和灯芯草等,种植时施工人员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种植的密度,保证水环境植物多样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水环境植物能够健康生长。水生植物的种植还可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使水环境逐渐清洁,保障水环境生态系统始终趋于平衡状态。选种水生植物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选种芦苇、菖蒲等植物,这些植物比较高大,可以抵消河水对河岸的冲击,有效延长河岸的使用寿命。(2)构建生态护坡。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要想有效防止河道及附近的水环境等被污染或破坏,就需要结合河道治理的情况建设生态护坡系统。同时,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从而提高河道范围内的植物的多样性。当前,生态护坡建设使用的材料种类有很多,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透水砖、杉木桩及治理块石等多种不同的护坡材料,从而保证河道的自净化能力有所提升。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河道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河道治理工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的污染现状,提高河道水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制科学的河道治理方案,确保河道的治理效果达到相关标准,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3):242-244.

[2]陈旭.北方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程设计[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1.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8

枣庄市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省的南大门,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340万,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薛城区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西邻微山湖,总面积506平方公里,共4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枣庄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京杭运河水系,全市共有主要河道13条,薛城区有3条主要的河流。其中,污染严重的有薛城大沙河和薛城小沙河以及小沙河故道。

薛城大沙河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柏山飞来泉,由东向西横穿区境北部,下游沿金河水源地东侧向西南进入微山湖,干流全长44.6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多年来平均径流量6800多万立方米,为本区最大的河流,也是本区最大的纳污河道。。

薛城小沙河发源于薛城区的袁寨山和钜山,流经枣庄新城和薛城区的东部(小沙河故道从城区内部穿过,在下游朱桥村汇入薛城小沙河),最后排入微山湖,干流全长16.6公里,流域面积64.9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700多万m3,是城区主要纳污河道之一。

二、水污染现状

我区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以煤炭、水泥、造纸、啤酒、玻璃、化工、机械为主,工业废水重点排放企业9家,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加之城区为开发区、枣庄新城、矿务局所在地,人口较为集中,生活污水日排放量达2万m3,水污染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干线汇水区,加强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南水北调的大局,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沙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薛城沙河流域主要纳污企业表

流域

企业名称

行业

主要污染物

废水排放量

(吨/天)

枣矿集团甘霖煤矿

煤炭

COD、硫化物

5000

枣矿集团山家林煤矿

煤炭

COD、硫化物

5000

枣矿集团陶庄煤矿

煤炭

COD、硫化物

6000

薛城发电厂

电业

6000

青啤(薛城)有限公司

酿造

COD

6000

一大纸业有限公司

造纸

COD

4000

华众纸业有限公司

造纸

COD

25000

小计

57000

小沙河及故道

八一水煤浆电厂

电业

COD

6000

神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

COD、苯系物

1000

百科药业有限公司

制药

COD

200

金虹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

COD、氨氮

200

天元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

COD

800

常兴纸业有限公司

造纸

COD

4000

联兴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

COD

1000

海化煤业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

COD、酚、酚、氨氮、油

8000

小计

21200

合计

78200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现状

以改善水质为目标,按照《淮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污染防治规划》要求,薛城区水务局编制了《枣庄市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薛城区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围绕治(水污染治理)——用(污水资源化)——保(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重的思路,对污染项目制订目标,分类实施。对水污染治理项目,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为指导,综合采用工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点源再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废物综合利用、河流清淤疏浚等污染防治措施,解决流域内环境污染问题。对污水资源化项目,以节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荒地及废弃河道,建设中水调蓄设施,合理规划污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实行水资源的流域内循环,减少污水排放量。对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项目,采用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湿地建设等生态恢复、重建技术,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进行强化,使之向提高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与生态环境、恢复自身应有生态功能的有利方向尽快转变。

按照《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自2003年开始,薛城区采取各项措施,对薛城大沙河、薛城小沙河及故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水污染治理情况。

按照规划要求,分别投资6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对华众纸业有限公司、青啤(薛城)有限公司、海化煤业化工有限公司3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投资600万元,对青啤(薛城)有限公司实施污水回用工程;投资4400万元建设4万吨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目前,我区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外排废水基本达到I级排放标准,为流域内河流水质进一步好转打下了基础。

(二)污水资源化工程情况。

加大对大沙河的治理力度。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华众、张桥、泰山三座橡胶坝污水截流工程,调蓄水量800万m3。通过层层建坝,层层拦蓄,上游水质经三级截污蓄水净化后,下游华众橡胶坝水质已接近地表水Ⅳ类标准,水质明显改善。投资3000万元,进行小沙河城区段河道疏浚治理,并实施雨污分流,扩宽河道达120米,治理长度达3000米,增强了河流环境容量,提高了河流自净能力,上游水质已接近地表水V类标准。

(三)河流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情况。

投资500万元,种植草坪80万m2、栽植树木20多万棵;投资850万元复堤30公里,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100多亩池藕已具雏形,发挥了人工湿地的作用,净化了蓄水后的水质。开挖整治河滩540亩,扩大了水环境容量。

(四)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区通过近几年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区9家重点排污企业基本全部达标排放,主要废水污染物大幅度削减,水质明显好转。从监测数据看,2002年大沙河水质COD为53.5mg/l,氨氮为3.0mg/l;小沙河水质COD为119mg/l,氨氮为12.5mg/l。2004年,大沙河水质COD降至28.5mg/l,氨氮降至0.5mg/l;小沙河水质COD降至85.9mg/l,氨氮降至7.55mg/l。

2、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大沙河通过治理回灌地下水1000多万m3,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张桥橡胶坝上下游开发池藕100多亩,亩均纯收入1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华众橡胶坝截污导流后的河水,已确定作为海化化工园的工业生产用水。目前化工园正在施工,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截污导流工程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废水治理,向环保要效益,节约了资金,促进了发展。华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每天节约新鲜用水4000m3、节约资金8000元。大沙河、小沙河两岸治理后形成了旅游景点,人气趋旺,土地升值,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已建成面积10万m2,增加了政府收入,区政府再将这部分资金反哺治理工程,形成治污工程投入机制的良性循环。

3、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使我区水质改善了,树更多了,环境更美了。特别是小沙河上游由烂泥滩变成了小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的显现,使企业、群众、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同时,水质的改善使跨界污染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和谐社会。

四、几点体会及存在问题

(一)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认识到位是搞好治理工作的根本动力,规划科学是搞好治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资金筹集是搞好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措施得力是搞好治理工作的有效保证。

(二)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感到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资金成为工程实施的制约瓶颈

尽管我们采取了财政出、向上争、企业拿、社会筹、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手段筹资,但由于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严重制约着工程项目的开展,影响整体规划的实施。

2、治理任务仍很艰巨

尽管我区流域水环境有了初步好转,河流水质明显好转,大沙河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近IV类标准,但水中硫酸根、总硬度两项指标含量特别高;小沙河水质基本达到V类标准,由于生活污水管网没有完全改造好以及部分工矿企业没有实现达标排放,小沙河故道水体仍旧发白,污染严重,与治理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大沙河流域原治理工程老化,需要修复更新,新开工的治理工程仅完成规划工程量的20%,后续工程接踵而至,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小沙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受资金影响只有部分工程在实施,按照规划实现2007年治理目标仍有较大困难。

五、措施与对策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科技等多种手段,突破制约瓶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发挥效益,实现治理目标。

1、围绕治―用―保的思路,继续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整体规划,落实工程项目建设。水污染治理工程,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氮磷脱除等17个项目建设;污水资源化工程,重点抓好挪庄橡胶坝、天安橡胶坝等8个项目建设;河流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重点抓好张桥橡胶坝人工湿地、小沙河湿地、华众橡胶坝上游湿地3个项目建设。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9

一、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一)百姓安居工程:

下达目标:解决1500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情况:该项目已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投入资金100万元,在乡新建集中供水站1个,解决了该乡1821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生态环境工程:

下达目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个,综合治理河道7.2公里。

完成情况: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个,包括防洪治理工程、河防洪治理工程和乡河防洪治理工程,均在今年主汛期前完工,累计治理河道11.3公里。至此,我局牵头实施的2014年民生工程全部完成。

二、工作措施

1、多方面强化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是坚持“一岗双责”,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制,确保每个项目从政策分析、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有人负责,有据可查。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多方监管。主动邀请县纪委、人大、政协,项目所在地的乡、村、组干部、群众群策群监,实现监理、业主、省、市监测站、第三方检测多方监督,确保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2、制定供水站运行管理机制,做好建后管护。指导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饮水、堤防等民生工程的维护管理。同时草拟、提交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实施办法,政府审定后实行。

三、特色亮点

河流治理工程范文篇10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应用策略

河道治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当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充分的利用生态技术提高河道治理的科学性,积极开展河道养护工作,优化河道人文环境,尊重保护生态因素,最终达到提高河道生态建设水平的目标。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主要问题

1.1缺乏环保意识。当前河道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环保意识,河道治理时没能从河道的长远发展需要着眼,河道治理仅仅把治理的重点放在改变河道的形态方面,忽略基于河道的周边环境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综合系统性的规划,这导致部分河道水体交换造成污染威胁。现阶段河道治理的环保意识不足,环保技术利用不到位,河道治理缺乏科学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1.2河道职能降低。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工程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没能从河道的承载的具体职能出发,忽略了河道原本的功能,例如存在一味追求流域的人文环境改造,忽略了河流调节能力,降低了河流流域的自我恢复能力,使河道的生态抵抗能力下降。1.3责任划分不足。现代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是很多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河道管理工程中存在相互依赖和推脱责任问题,造成河道管理的配合不及时,无法提高河道治理的有效性。例如,河流水污染治理中存在主城区河道污水排放和支流污染物排放超标问题,还有生活垃圾排放的问题,从而引进河道的堵塞。还要有的河道改造设计部门没能综合的进行实地调研,在河道治理规划中没能考虑地方居民的实际需要。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具体方法

2.1制定河道治理规划。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应当全面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审计水平,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水程河道治理工程,在河道工程施工前应当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水利河道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切实减少对原有河道、沟渠等造成的破坏性冲击问题,在河道工程设计工作时还要对历史水系情况进行分析。2.2争取必要经费支持。首先,应当使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工程,注重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建设的综合角度出发提高政府对河道治理的重视力度。其次,当前河道治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河道治理经费数量总体有限,财政划拨治理河道经费还要建立逐年增长的机制。2.3提高河道治理水平。河道治理工程是科学性、复杂性、系统性较强的工程,提高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应当完善河道治理工程体系,创新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方法,注重形成长期的河道治理工程体系,在促进多部门参与的基础上达到提高河道治理目的目标。应当建立河道治理工程小组,配齐河道治理工作人员,对河道治理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责任人与责任部门,在优化建立奖惩制度的基础上,达到提高河道治理有效性,避免出现河道治理责任混乱,以及出现多头管理问题,综合性的开展河道治理工作目标。2.4加强科学技术投入。首先,应当从河道整理的整体情况出发,研究推进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方法,基于河道的整体功能与景观需要,充分的利用生态治理技术。其次,发挥生态水利工程的价值,在保证河道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河道周边风貌、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河道水平循环利用的有效性。第三,还要发挥生物链功能,注重通过绿植方式提高河道净化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人文、水利、景观、河道的有机配合,营造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良好环境氛围。第四,发挥电子信息、测绘遥感技术的价值,全面收集河道治理工程数据,对河道治理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达到提高河道治理综合性目标。

3生态水利利用应用基本策略

3.1构建生态保护系统。提高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应当从根本上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只有树立生态资源应用的理念,才能达到提高河道生态水平综合应用的目标。首先,应当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注重开展清淤清障、滩涂围垦等工程项目,要把生态工程治理贯穿于河道治理的始终。其次,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围绕河道水土多样化,河道浅滩生物栖息,优化河道结构。3.2加强生态河堤建设。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水平,需要加大生态河堤的建设,注重采用人工护岸的方式进行建设,发挥河道和河岸对于水分与空气调节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对生态河道进行合理布局,在有效测绘测量的基础上布置好河道中心线。其次,优化河道形状,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优化河道宽度控制。第三,进一步扩大河道的浅水区域,以便于给水生植物提供栖息地,从而基于植物链方法优化生态环境。3.3运用多元手段治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总体水平,有效发挥河道的生态净化功能,还要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河道治污工作。首先,河道治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应当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河道垃圾的治理力度,不仅要采用打涝方式对河内垃圾进行治理,还可以采用管网拦截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其次,提高上游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作力度,集中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局部水体污染环境问题。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