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十篇

时间:2023-12-14 17:46:06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1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强调,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不少院校都作出许多尝试,如同济大学引入“受荷构件”、“空间与包裹”、“材料与建造”等有关营造基础训练,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也在此阶段引入了“盒子”、“奶酪”等训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则尝试“非纸上表现”的训练课程。这些尝试的共同目的是通过实物模型、手工制作或装置作品,帮助学生积累直观经验、尝试构造的可能性,从而让学生高效快捷地建立自己的建筑思想意识和认识。各院校都在针对自身的特点,探索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便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中。

这些尝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四川美院建筑艺术系也针对自身特点探索了一套实验性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验证,我们认为这套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下面介绍出来希望我们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性教学思路

四川美院建筑艺术系和其他院校一样,建系初期的几年一直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即以知识讲解为主,辅以一定的绘图和模型技能训练,这种方式优点是在较短的周期内给学生提供一个精简的知识框架。然而,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都是从未接触过建筑学的艺术类生源,对建筑设计缺乏直观体验,让他们笼统地接受大量信息他们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深入理解。学生进入二年级设计课程后,教师和学生多数都感觉到一年级的基础课程作用不大,课程改进成了当务之急。

自2002 年起,我们先以加强课程中的模型制作比例进行改革尝试。2004 年第一次将“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作为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主要课题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历经多次调整,已形成一套较完整教学方法,我们将其称为“ALL IN ONE”(多合一)。学生在8 周的实验性课程中,对指定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构造,乃至造价与施工等问题进行考察、探讨、方案设计,以及一次性完成对方案1:1 的建造过程。通过设计与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建筑的构建过程。

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作为艺术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多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艺术创作经验,此阶段亟需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将学生引向心手相应的创作体验,直观体认建筑创作中的核心问题——空间、行为、材料、构造、场地等,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单一的知识讲授和图纸训练难以达到的。

此外,一年级学生处于建筑学的认知初期,是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一个阶段。如果直接授予学生关于建筑的定义、分类等概念化的“知识”,容易干扰学生从直接的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而实验性教学强调动手参与和直观体验,实验的结果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从而避免单一答案的重复出现。

二、以问题为主导的实验性教学方式

在实验性教学中,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揭示问题,并引发研讨。问题主导着课程发展方向,问题的明确性和研讨的深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下列四个问题即是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中设定的主导问题。因个人方案的不同、小组方案的不同,课程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了多样的讨论:

(一)材料的问题——所有的设计都要依托特定的材料才能实现。设计师必须熟悉他所使用材料的力学特征、加工的可能性,还有其艺术表现力。为达此目的,本课程限定单一材料进行设计,并限定了连接构件可使用的辅助材料,这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研究材料的特性。

课程第一阶段便提供材料样品,让学生亲手触摸、摆弄,并设置有趣的小课题,引导学生去体会材料的特征,发现建造的可能性。课程第四阶段进一步安排材料市场考察,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规格、加工工艺、维护方式,并在方案优化的过程中试着作出反应(如图1)。

(二)场地的问题——建筑是为人营造的空间,建筑空间与周边场地必然因人的活动而发生关联。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的设计命题通常先指定建设场地,尽量选择学生们经常在其间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观察场地的朝向、周边建筑、视线、人群行走习惯等因素,引导学生在构思自己的方案时,设想自己的建造将为场地带来的改变。

(三)结构的问题——从材料到建筑空间,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构件设计来实现材料单元之间的连接、支撑,还需要通过合适的结构体系,将所有构件组织起来,达到营造空间的目的。结构构件与结构体系的设计(或选择)如何适应、表现材料特征?如何与空间、功能相结合?这是建筑设计的关键,也是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本课程强调动手搭建模型,将想象中的空间转化为结构体系,并反复提出“怎样才是最适合这个方案的结构体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结构体系与空间形式的关联,探讨结构体系本身的表现力。

(四)设计表达的问题——模型是最直观的设计表达,同时为了方便1:1 建造,需要制作平面图指导现场放线,还需要制作主要构件的立面或剖面图,以便构件的预先加工,此外在方案公示和大量的课堂沟通中,草图解析的重要性也表现出来。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课程中认识到模型、图纸表达以及图解沟通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能(如图2)。

三、多合一的实验性教学组织形式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模拟现实的项目进程,由八个阶段组成(详见课程进度安排表),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时间、建造场地和经费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借此方式展现出建造过程的多元性。

比如方案公示与投票过程是公众参与建筑决策的形式,学生们通过组织和参与,亲身体会到建筑作品与公众的互动。

又如小组在市场调研以后,大都针对材料的实际规格优化了方案,并提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施工设计和工程预算,通过这个过程,可初步认识到建筑设计与经济成本的关系。

此外,课程中各小组成员分任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施工监理等角色,当然,同时他们也都是建筑工人,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大家更容易体验到个体特征与团队协作的价值,这些看似游戏的角色转换无疑是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如图3、图4、图5)。

四、结语

目前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课在本系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而言,此课巩固了一年级建筑制图课的成果,加强了手工模型制作技能,从建筑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则开启了对材料的认知与结构感的培养,为进一步深化二、三年级教学中的建筑结构知识、复杂建筑设计问题奠定了基础。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2

【关键词】 高职;土建类专业;化学课程;教材;适用性

在五年制高职土建类专业开设化学课程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找不到适用教材。为此,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专门组成《五年制高职土建类化学课程教材适用性研究》课题团队,准备着手编写一套适合使用的校本教材。一年多来,经过大量查阅编写教材相关的材料,深入土建工地现场全程了解大小工程各个环节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和应用节点,调查了解化学知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边际与渗透;倾听设计工程师、工民建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地质、材料、装修、园林花卉等方面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中化学知识的应用感受,经验总结;带上学生到工地采样,回学校在实验室进行试验验证;还从网上征订了十余套相关教材进行比较筛选,杂取众长。最终确定本教材要以行业应用、未来发展、施工实际、职业需求和学生能用可用的原则编选教材内容,以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和工程施工过程为顺序安排教材章节顺序和体例。给五年制高职土建类专业编写这类教材还应当结合教师以往化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学生已有基础,衔接初中化学教材相关知识点,方便学生构建化学知识和应用的框架结构。对编写这类教材,我们把感受较深几个方面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应当与初中化学知识前后衔接一以贯之

五年制高职教材的化学课内容应当与初中化学课内容前后衔接,一以贯之。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渐适应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应当把初中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编排进去,让旧知识温故迁移,新知识知新渗透,让学生在能够接受理解的前提下,一点一点逐步引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迈向新台阶。而现有的教材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前后缺乏关联,独立性很强。例如,第一章的内容很关键,而现有教材中安排了理论性很强的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较于初中化学课程,单刀直入,跨度太大。如果先安排几组典型的主族元素如卤素、碱金属的学习,学生了解初步规律后再呈现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亦步亦趋,自然水到渠成。第二章《物质的量》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没有过渡,而是直接介绍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让学生感觉突兀,晦涩难懂。此时学生心理产生畏惧感,从主观上难以接受化学这门课程。

二、贴近生活实际和工程施工应用

五年制高职土建类化学课程教材内容应当将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吸纳融通,从生活生产应用中的事例案例讲起,积极主动吸纳当代化学化工领域较新较前沿的成果,正面回答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流程、新设备在应用中遇到的新成效新问题。传授这样一些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性知识,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建筑施工中的硅酸盐水泥与钢筋的凝固反应、家居装饰中油漆涂料建材对环境的污染、甲醛在装饰材料中的广泛使用、新型建材在施工中的应用、石材的核放射等等。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认识一些化学现象。如教材中一般都有硫酸的章节,可以列举硫酸毁容事件,并在教学中带学生到附近的化工厂参观硫酸的生产流程,使学生搞懂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和如何防治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以编写漂白粉内容,演示漂白粉的漂白过程;可以编写甲烷内容,列举瓦斯爆炸案例;也应当编写乙烯乙炔的内容,穿插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未成熟的水果(如青皮香蕉)上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溶液,让学生感知乙炔燃烧的用途及危害。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把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工业、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也增加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适应未来职业需要

教材内容在重视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以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主线,重点要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充分实现和专业课的对接。教材内容必须切近建筑工程,适应未来职业应用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新材料必须要讲到。如:表面活性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分析化学在建筑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化学锚栓在路桥托架加固和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应用,化学材料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环氧建筑结构胶黏剂在建筑上的应用,一些改扩建工程中逐步推广应用的化学植筋施工工艺。钢筋的锈蚀与硅酸盐水泥的保护,水玻璃(俗称泡花碱)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化学灌浆在建筑防水堵漏工程中的综合应用,新型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化学原理等等。通过查阅全国许多专科以上土建类专业教材,走访建筑行业的资深人士,深入中省大中型工程工地,对校内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学生访谈,分析统计并归纳整理主要的教材内容如合金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广泛应用;硅酸盐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生产使用中的环境保护等;又如苯的化学性质内容虽然不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但也一定要通过列举新装修房屋的案例,讲清楚工程中使用的含苯、醛类物质的装修材料对人体的危害等等。

四、突出建筑施工的工程特点

高职教材与普通院校教材的另一个根本性区别就在于一定要突出教材的职业特性。应当提倡以职业行动行业标准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体例编写教材,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理念,对原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有应用价值的系统整合,老旧的知识,过时的材料工艺宁愿可以丢弃。要加重一些有发展应用前景新成果新工艺新材料的教学比重。教材的职业性就应该从教学的内容中有所反映,不但讲施工原理还应该真实完整地展现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规范,让学习和施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教材真正体现职业性的特点。例如,水泥的编写,应该从水泥的制造过程讲起,一直到水泥的凝固与养护。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水泥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然后从原料的选购,加工、配料、烧制、验收、标号、出厂等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中工艺要求(如湿度与温度对凝固的作用)、试验规范以及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学习的重点,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教材中的内容能够不断引导学生引人入胜,既知道来龙,又清楚去脉,带着好奇不断探究,不断按照教材的思路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在淘汰中增加新内容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老旧的知识,已经淘汰的工艺,高耗高成本高污染的施工技术等虽然也属于化学课程过去多年的必讲内容,但现在已没有应用价值。对于这些内容在新教材编入中宁缺毋滥,能不讲就不讲。教材要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的建筑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规范的内容,做好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工艺的衔接及知识延伸,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需要。例如,雷诺护垫技术能够有效保护河床,防止河水冲刷,能够实现对护坡、护岸的绿化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河床边坡的稳定性,在灾害性预防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将会越加广泛,教材中就不能不讲。又如硅酸盐材料一节中,可以适当引申介绍建筑新材料―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因为这一新型材料已经广泛适用在混凝土、金属、木材、竹制、玻璃等各种材质的基面,无味、无毒,具有特殊阻燃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又如无机硅渗透型防水保护剂,可用于古建筑饰面、大理石与花岗岩石材饰面、混凝土饰面、石灰饰面、瓷砖饰面等领域,能够保持原建筑物的风格风貌,修旧如旧,强化建筑物的躯体表层,防止进一步风化,无色无味、美好环境、稳定持久等等功能。又如液体壁纸具有无毒环保、耐擦耐火、无污染、寿命长、无异味等优点,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材料新技术。又如随着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广泛应用,钢材的抗化学腐蚀、耐锈蚀、耐高温就是必讲内容。

六、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阅读习惯,五年制高职土建类教材内容的展现应该是直观,真实,多角度的,语言风格应该朴素而简洁,版面设计生动,在内容的展现上应该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的化学课教育基本上是为了应试,上了高职后要让他们从初中立刻转变到高职教育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同时,渗透职业特点,循序渐进,引导他们顺利从初中应试教育学习模式过渡到职业教育学习模式,不可在一年级就开设的化学教材中把一些原理深奥或工艺技术性强、很专业的内容加进去,过分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但学生学不了,而且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参考文献】

[1] 武琪 王友福.建筑行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4.1(下).

[2] 赵秋堂.浅议五年制高职无机化学课程中的“五个对接”[J].广州化学,2012.9.

[3] 高玉峰.高职学生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报,2005(3).

[4] 章莺鸿.五年制高职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N].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5] 高琼英.建筑材料[M].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6] 贾淑明.土木工程材料[M].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7]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3

1重庆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和重庆市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按照“舆论引导、科技支撑、标准先行、技术配套、示范带动、产业跟进、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的工作思路,围绕建立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产业三大工作体系,以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重点,着力实施建筑节能工程[4],取得了显著成效。

1.1建立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实施了《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在条例中创新设立了强制性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要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完成后、工程竣工前,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建筑能效测评。经测评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根据测评结果发给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实现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建筑节能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1.2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2008年成立了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在2009年又新设立了建筑节能业务处室,在市级层面推动设立了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同时,全市各区县均明确了建筑节能工作承办部门,部分区县还设立了独立的建筑节能工作机构,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1.3建立了技术支撑体系

编制了《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气混凝土》等50余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图集,形成了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程、标准设计齐全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自2008年1月1日起,主城核心区1061km2范围内的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了节能65%标准;自2010年6月1日起,执行节能65%标准的范围拓展到了主城区2737km2,其他地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

1.4发展壮大了建筑节能产业体系

认定推广了360余项建筑节能新技术,召开了180余场新技术(产品)研讨会和推广会,培育形成了年产节能型页岩空心砌块200万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00万m3、新型高效无机保温砂浆500余万m3、节能彩钢门窗20万m2生产能力的建筑节能产业,并率先在全国规模化推广应用了安全、防火、耐久性能好、综合造价低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增量成本。

1.5强化了新建建筑节能监管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及强制性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实施了建筑节能技术备案认定制度及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动态监管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开展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7%。

2重庆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建设各方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建设(开发)单位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淡薄,为节约成本,擅自变更节能设计图纸,降低节能设计标准;个别设计单位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不高,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够甚至缺乏可操作性;个别施工图审查机构技术力量较薄弱,把关不严;个别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保温层施工厚度不足;个别监理单位未有效履行监理职责,使得建筑节能材料入场复验、旁站监理流于形势;个别材料供应企业以伪劣产品进行低价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个别检测单位存在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2.2区县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2010年的建筑节能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筑能效测评的市管项目共计224栋301.40万m2,全市通过能效测评的项目共计2472栋2156.20万m2,市管项目约占14%。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市管项目共计188个2591.03万m2,全市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项目共计1555个6917.52万m2,市管项目约占37.5%。市管建筑节能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能效测评实现了闭合管理,而主城部分区县及“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渝东北等部分区县建筑节能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及相关管理规定掌握程度不一,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手段未有效建立,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未全面有效落实,建筑节能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建筑节能产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规定和标准,建筑节能强力推进,新修订的DBJ50—071—2010《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自2010年6月1日实施,标准以强制性条文对围护结构各部分的热工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新增设了楼地面保温、建筑通风器应用的要求[5]。尽管楼地面保温、建筑通风器的应用对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提高居住舒适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受行业接受程度、增量成本、施工工艺、质量通病的影响,建筑通风器、楼地面保温材料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建筑保温方面,因北京央视新址附属文化中心、上海胶州教师公寓、沈阳皇朝万鑫大厦等火灾事故的发生,为遏制当前建筑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火灾高发的势头,公安部于2011年3月14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明确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该文件下发后,建筑工程普遍只能采用无机保温材料和自保温墙材,而现有的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价格昂贵且自重大,无机保温砂浆为非本地材料需从外省市采购原材料,且其保温性能较差(常用的密度等级导热系数在0.075~0.12W/(m•K)之间,而以前常用有机保温材料膨胀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41W/(m•K),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30W/(m•K)),部分项目要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无机保温砂浆的实施厚度必须增厚,缺乏施工可操作性。自保温墙材产业尽管得到有效发展,面对广大的建筑市场,存在供应缺口,加之其价格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当前,建筑节能工程存在无经济适用节能材料应用的尴尬局面,建筑产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2.4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

当前实施建筑节能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经测算每平方米建筑增量成本约为150~200元。但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原先对节能项目和产品实行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激励政策措施大大减弱甚至取消,当前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开发单位主动实施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活动遮阳、新风系统、高效节能门窗、可再生能源等节能措施的推广应用。当前,建筑节能方面包括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地热利用等科技成果都已研发出来,但向开发商推广时却存在一定的工作阻力。一些新的建筑节能科技成果,只能库存在研究者的电脑里,或作为学术论文使用,在市场上的应用少得可怜,并没有被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目前缺乏的并不是节能的新技术,缺的是市场的支持和政府的鼓励。尽管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支持,争取了一部分建筑节能专项经费,但是尚未落实有效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措施,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还主要依靠政府强制推动,难于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

3重庆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对策

3.1强化建筑节能培训,提升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针对管理部门及建设各方主体,分别研究制定建筑节能专项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市区两级建筑节能专项培训,提高建设各方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加大对区县开展建筑节能初步设计审查、建筑能效测评的技术帮扶、指导,提高区县建筑节能监管水平及实施能力,逐步统一全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尺度,促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协调发展。

3.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发展

针对建筑防火安全需要,研究制定墙体自保温、无机材料保温、楼地面保温、热反射隔热涂料应用的技术标准及标准图集,为材料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引领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自保温墙材企业在区县发展合理布局,支持区县因地制宜的发展建筑节能地方产业,为实施建筑节能提业支撑。

3.3加强建筑节能检测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检测质量

严格执行GB5041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相关规定,确保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内容、检测数量达标;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报告的抽查力度,建立建筑节能虚假检测报告投诉制度,及时向行业通报违规行为,限制和禁止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承接建筑节能检测业务,切实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机构检测行为和质量的管理;对建设各方及检测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

3.4开展建筑节能监督检查,强化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管理

认真落实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建设各方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依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罚;督促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机构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建筑节能材料进场复验、旁站监理、保温材料实施厚度以及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等得到有效落实。

3.5建立建筑能效预测评制度,加强“事前控制”

认真总结近四年来建筑能效测评的工作经验,建立建筑能效预测评制度,在主体结构验收前开展建筑节能施工图专项审查,实施节能率专项复核,切实减少建筑节能工程随意变更降低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出现;建立建筑节能工程实施的动态监管制度,加大对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工程应用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建设各方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实施质量,为建筑能效测评奠定坚实工作基础。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4

【关键词】初步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概算编制

1 工程概况

东莞市富麟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富鹏置业有限公司工程“蓝山锦湾花苑二期11-15栋高层”拟建于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祥新东路,总建筑面积:69505.47平方米,上述工程建安工程费用约为:16684.86万元,单方建安工程费约为:2400.51元/总投资约为19401.73万元,单方投资约为2791.40元/。

2 初步设计概算编制依据

1)工程量:工程量计算按2010年蓝山锦湾花苑二期施工设计图纸。2)定额依据:建筑工程:《广东省建筑工程计价办法(2006)》、《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2006》上、下册及《广东省建筑工程计价办法(2006)》和、《广东省装饰装修工程综合定额》上、下册及《广东省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办法(2006)》;设备安装工程:、《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06)》及《广东省安装工程计价办法(2006)》;市政工程:《广东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2006)》及《广东省市政工程计价办法(2006)》。3)取费程序:东建价【2010】6号文关于东莞市智能型2010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计价程序表的通知4)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差调整:按2010年8月份东莞地区价格;5)设备材料价格:按2010年8月份东莞地区《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不足部分按市场价。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拆迁补偿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招标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工程保险费、施工图审查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等。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执行财税字[1999]299号文,该工程不征收。8)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费率按8%计;涨价预备费未计取。

3 初步设计概算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3.1 初步设计概算的作用

初步设计概算是本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投资估算阶段的控制下根据初步设计图纸以及说明、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各项费用定额、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计算、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其作用如下:1)是编制本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本项目投资的依据。2)是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和贷款的依据。3)是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总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不能突破设计概算。4)是衡量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和选择最佳方案的依据。5)是工程造价管理及编制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6)是考核本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通过设计概算和竣工决算对比,可以分析和考核投资效果的好坏,同时还可以验证设计概算的准确性,有助于加强设计概算管理和本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

3.2 初步设计概算存在的问题

1)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往往是为了迎合建设单位,以求尽快批复。设计单位概算编制人员也没有按照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认真的编制,造成政府设计概算投资总额远远小于投资项目的实际造价。2)设计深度没有达到2003年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如:标准层、顶层、底层的平面布置,排水系统的布置,电管道的布置等,很多设计项目由于时间紧,设计单位设计的深度往往没有达到标准,从而会影响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3)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力量不够。很多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编制初步设计概算,造成编制时,责任心不强,套错定额。

4 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措施

4.1 提高概算的准确性

本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人员收集了大量有关本工程的资料,例如工程规模、投资、项目特点与功能等方明作了详细分析,且直接与投资方联系了解投资方的要求,为预算工作做了很好的准备。除此之外,编制人员还去现场考察,掌握项目状况,收集材料价格动向,编制人员收集大量已建工程的概算与造价信息、各种技术资料和三材用量信息,为概算计费做依据。在合理控制投资项目中,加强初步设计的审核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概算完成之后,对本初步设计概算进行了校队、审核和审定,确定本概算套用定额准确,计费和材料差调整合理可靠,保证了概算编制的质量。

4.2 概算编制人员参与设计

本工程建立一套概算编制人员参与设计,设计人员参与概算编制,相互监督,相互影响,优化概算编制。防止设计单位重视技术,重视设计质量,造成的经济浪费。本工程对造价人员进行了工程知识与技术业务的培训,学习了建筑材料、施工组织设计、金属结构等专业的知识,与专业设计人员配合密切,造价人员即能按照设计图纸与定额编制设计概算,同时也能对控制工程造价和概算编制方面提出好的建议与方案。

4.3 建立初步设计概算系统

初步设计概算采用概算指标或概算定额,从工程造价系统中获得指标,从价格管理系统中获得设备价格,概算定额采用编制概算单位估价表,进行程序设计。单位估价表以概算定额为基础,单位价值通过套用人工、材料与机械台班的预算价格,计算之后与省市定额系统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单位估价表。单位估价表和工程量的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单位工程概算,汇总程序,可以得到完整的概算书。

5 结果分析

本概算包含桩基础、地下室、裙楼的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给排水、消防系统、电气、照明及防雷接地低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弱电系统、电梯系统、空调通风系统。不包含区内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煤气管道等工程造价。本工程材料用量:混凝土:0.448m3/

地下室钢筋:125.3kg/,地上建筑钢筋:51.2kg/。

工程的建筑面积为69505.47m2,总概算金额为166848602.57元,地下室及桩基础工程的概算金额占概算总金额的23.7%,11、12东洋房建筑工程概算金额占27.2%,13-14栋洋房建筑工程概算金额占25.2%,给排水、消防系统概算金额占6.6%,电气、照明及防雷接地系统概算金额占8.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算金额占0.9%,弱电系统概算金额占3%,电梯系统概算金额占3.6%,通风空调系统概算金额占0.7%,从各工程项目概算金额所占总的概算进而比例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与地下室及桩基础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为76.1%,所以概算编制人员大量收集有关建筑工程以及基础的造价信息资料,收集已建工程的建筑工程与造价信息的资料,收集市场价格信息,掌握工程项目状况,加强对建筑工程与基础概算的控制,以提高概算的准确性。

6 结论

6.1 初步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一个项目从初步设计到竣工验收费用的总文件。保证初步设计概算质量,使得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起到投资控制的作用。

6.2 本文对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总结了相关的编制控制措施,以此来提高初步设计概算的准确程度,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燕.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0,32(6):23-26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uilding energy-saving aspects and design elements at alpine region.

关键词:方法现状;构造处理;保温技术

Key words: current approaches;structuring treatment;insul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52-01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能源的消耗在建筑用能就约占总能耗的30%~40%。因此,十几年来,建筑界的节能意识逐步得到提高。

节能建筑的设计与评价密不可分,节能评价是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手段,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对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建筑能耗分析,以评价建筑方案是否节能。

1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现状

目前常用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有两种:按规定性指标设计和按性能性指标设计。按规定性指标设计是指建筑物体形特征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均按有关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性能性指标由建筑热环境质量指标和能耗指标两部分组成,按性能性指标设计是指在同时满足建筑热环境质量指标和能耗指标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可自行确定建筑物体形特征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的具体技术参数。

按规定性指标设计使设计人员摆脱了复杂的计算分析,在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成功方面有重大作用,但由于确定规定性指标主要考虑普遍情况,而每一个工程都有其不同于普遍情况的特殊性,因此规定性指标对适用范围内的一个具体工程往往不是最佳的,即按规定性指标很难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按规定性指标设计容易阻碍新技术的应用和压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按性能性指标设计使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为新技术的采用和具体工程项目的最优化创造了条件。

按性能性指标设计需要对所设计建筑进行能耗分析,进而评价所设计的建筑是否节能,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和节能评价方法的选择成为这种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国内对建筑节能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目前建筑节能评价通常采用比较建筑能耗计算值和相关节能标准指标值的方法,建筑能耗计算值则通过相应的能耗分析软件获得,若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建筑并不节能,则需要设计人员凭借个人的设计经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国外已基本解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灵活性和建筑节能评价方法问题,初步实现了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平衡分析,但设计信息与评价信息之间缺乏沟通,尚未实现建筑设计过程的动态评价和建筑设计的全局优化。

可见,按性能性指标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存在如下缺点:①过于依赖能耗分析软件。②过于依赖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实际上,目前得到权威结构确认的能耗分析软件数量不多且推广程度不大,就能耗分析软件本身而言,仍存在提高运行速度、改进人机界面等问题;而设计人员的经验需要长期积累。鉴于现有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设计方法成为必然,笔者经多年的工作实践,在节能技术上做了初步分析和总结:

建筑的节能在以下几个环节较为重要:

①围护结构及构造处理。围护结构的选定,无论对建筑物本身还是能源消耗都非常重要。一般在设计选型上要简洁大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凸凹变化,以便减少外墙围护结构的热能损耗。由于受建筑材料技术发展及经济状况的制约,在近些年来,我们所采用的墙体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20世纪80年代初,加气混凝土装配式轻板,空心砖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减少了墙体厚度,增加了保温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耗,但也暴露了一些严重的构造问题。如:加气混凝土本身吸水性强,导热系数受其湿度影响大,其蓄热性也不尽人意,而且在构造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与砂浆及饰面材料不易结合,门窗口需要特殊处理等等。早期个别建筑将加气混凝土直接用于外墙,产生大面积饰面材料脱落,墙体大量吸潮,以至使保温性能大大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了复合墙体,将加气混凝土或岩棉夹于空心墙砌体中,同时在构造上进行了防潮、隔汽等处理,效果较好,但施工较麻烦,构造复杂。90年代初建筑材料市场出现了陶粒混凝土砌块,此材料无论是保温,承重性能,构造处理上都比前面的材料好,它可分为承重及填充两种砌体,它本身不吸水,与各种饰面材料结合较好,具有普通红砖的优点,且重量只有红砖的1/4。从理论测算,试验证明:同等的保温效果,其厚度只是砖砌体的一半。笔者经综合测算,由于该材料自重轻,结构上承重体系价格降低;构造简单,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费用,使综合造价低于采用其他材料。因此,陶粒混凝土砌块是多层建筑围护墙的较好选择材料。它可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节能。

②屋面保温技术。屋面保温也是节能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屋面的节能可谓施小利而获大益。现在所用屋面保温材料为珍珠岩粉。过去通常做水泥珍珠岩100mm厚,但此种材料的弱点也是吸水性较强,在施工中质量稍有偏差,便无法保证保温性能。如果稍做调整,用沥青珍珠岩块或珍珠岩粉状袋装干铺,将厚度增至150mm厚,效果便大有改善,保温性能可提高70%,造价增加甚微,而能耗却大大降低。在此同时还要注意防水层的质量,选用质量可靠、适合于高寒地区之防水建材,从而保证保温层的隔热性能。

③窗的节能技术。外窗耗能包括窗户传热及空气渗透,耗热约占建筑采暖、空调耗能的50%左右,可见窗户应是建筑节能的重点部位。外窗耗能指标主要包括窗户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空气渗透性能。根据北方气候条件以及采暖或空调的不同,采暖建筑更应注重传热系数与气密性,减少热量散失与冷风渗透。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6

【关键词】档案;建筑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内容

1.综合性文件资料。主要包括上级批准文件;计划任务书;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文件资料;征地、拆迁安置等文件资料;项目的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资料;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的审批文件资料;工程施工、监理中标文件及有关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鉴定文件资料;工程竣工结算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工程有关的照片、录像、录音、光盘等。

2.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记录及材料代用单等文件材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或试验资料;混凝土、砂浆等配合比及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沉降位移、变形等观测记录;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文件材料;工程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的文件材料;施工技术总结等。

3.竣工图等。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竣工图;室外各种管线竣工图;建筑工程竣工图;装饰工程竣工图;结构工程竣工图;给水、排水工程竣工图;强电弱电工程竣工图;通风、空调工程竣工图以及其他特殊专业工程竣工图。

二、建筑工程档案的特点

1.单一独立性。即一个单项工程竣工档案的整体性。这是工程档案最突出、最重要的特点。

2.真实性。工程档案是该项工程实体的一面镜子似的真实写照。因为工程档案材料是与该工程建设同步形成的,是该工程报批、施工、竣工过程的原始记录,与工程实体完全一致,单从档案材料就可以求和工程质量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3.实用性。工程档案是该工程最原始的记录,所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即实际性。通过档案,可以全面考核工程建设工作,检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1 综合性文件资料。主要包括上级批准文件;计划任务书;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文件资料;征地、拆迁安置等文件资料;项目的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资料;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的审批文件资料;工程施工、监理中标文件及有关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鉴定文件资料;工程竣工结算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工程有关的照片、录像、录音、光盘等。

3.2 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记录及材料代用单等文件材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或试验资料;混凝土、砂浆等配合比及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沉降拉移、变形等观测记录;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文件材料;工程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的文件材料;施工技术总结等。

3.3 竣工图等。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竣工图;室外各种管线竣工图;建筑工程竣工图;装饰工程竣工图;结构工程竣工图;给水、排水工程竣工图;强电弱电工程竣工图;通风、空调工程竣工图以及其他特殊专业工程竣工图。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档案材料不完整。档案材料不完整是建筑工程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项目归档率较好的单位能达到80%左右,较差的单位情况就不同了。很多工程项目竣工后没有档案材料,或只有工程主体档案,没有配套工程档案,锅炉房、地下管线、园林绿化等档案材料寥寥无几。

2.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档案管理机构上看,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工程档案管理较好。有的单位则不然,工程档案由其他业务部门代管或由文书档案员兼管,形成的档案材料五花八门。

3.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既缺乏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建筑工程档案有效管理的措施

1.思想上要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的情况,到工程完工即将交工验收时,才开始应付整理,这给档案整理带来很大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企业对建筑工程档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资料整理琐碎,不产生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现场又非常繁忙,施工人员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地,对资料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如果不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到最后内业很有可能一塌糊涂,更有甚者,大量的缺资料,所以内业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比,引起各方面重视,避免大量的工作堆积。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与计量支付挂钩,为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证。有鉴于此,建筑企业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档案管理的法制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档案打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资料及图纸的准确、齐全、规范,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初期(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措施。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档案人员在工程档案形成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保证工程自立项开始与档案跟踪管理同步。完整的先期文件很重要,在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方面有重要的依据、凭证作用。

3.严格把好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质量关,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会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缺补漏,务必使得竣工材料做到真实、完备、及时,归档范围符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的有关条文,把好竣工验收关,把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移交合格工程档案的,由建设单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不按规定移交档案或移交的档案不符合要求的,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建设单位不结清尾款,以确保下程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4.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索质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工程档案质量关。

5.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档案材料编制工作。按照标准编制工程档案材料,是施工单位最基本的业务条件。一个施工队不会编制工程内业材料,就不具备承包工程的资格。工程档案材料的质量,关键在于编制形成过程。施工单位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档案材料的训练,不断提高编制工程档案材料的业务水平。开发公司要加强对施工的监督和管理,检查工程档案材料编制情况,按照标准形成档案材料,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6.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建筑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统计工作。大力推行对缩微档案、磁介质档案、电子文件档案在工程档案中运用。当前,美国、德国、荷兰对缩微、多媒体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已趋于成熟,近几年在工程档案管理中采用C A D光盘技术。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走弯路。由于目前光盘的刻录技术已相当普遍,国家又制定《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使得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利用光盘塔或光盘库载体进行档案管理成为可能,也就成为项目档案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近几年,上海水利投资建设公司也开始对照片档案、录像档案、纸质档案制成多媒体和进行光盘刻录,对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作了有益探索。

各部门还应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本部门的档案检索系统。提高各部门(公司)的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工作能力,方便各部门(单位)对档案利用,藉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档案的性质和类型,收集整理的部门的档案资料,内部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形成部门和类别进行分类与编号;对外来文件记录与公司的模板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来源、性质不同分类,编号采用其自然形成(特定)的编号。(如工程资料管理系统规定了基建文件、监理文件、设计文件的分类方法和编号原则,公司不应再另行规定。公司经营管理手册规定的公司模板文件的编号也不得变更)。

7.及时做好传递和变更记录。在管理过程中,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各部门只有及时的对档案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如传递情况记录、变更情况记录、修改情况记录、作废情况记录等),才可能有效地了解档案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部门获取及时,有效档案资料或信息。

结 语

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管理体制必将渐进改革,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也会涌现新情况,同时也存有较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们应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经验的态度,充分发扬我们已有的优势,重视加强建筑工程档案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完善,不断总结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经验,使建筑工程档案更好地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徐英浩《浅谈施工档案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工海煤气,2004(5) 。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7

关键词:建筑材料;建筑表皮创作;艺术表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 A

1 单一相似材料的艺术表现

目前我们所探讨的建筑材料大多都是运用在建筑表皮。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国外的优秀建筑作品赏析时,会经常意识到原来这些建筑的外观是如此的简单。然而不同性质的建筑材料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官。建筑材料本身也有着自己的不同的性质属性特征,所以我们在运用这些材料时会出现不一样的艺术表现。有时候在某个建筑中我们不会让其建筑表皮运用单一的材料,这样的建筑虽然我们不会运用。但是目前很多地方还是会将某一个材料作为建筑表皮来使用的。比如有些建筑全部用玻璃幕墙、混凝土等作为建筑表皮的用材等等。目前现代建筑一般使用石材作为建筑的表皮,在运用时应该考虑到建筑自身蕴涵的历史文化,使其呈现出更为统一的感觉。建筑材料中我们对于混凝土的运用已经很多了,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还有很好的使用性能。这种具有表现形式的材料很有塑造性。例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很多混凝土作品都很出名,粗糙的混凝土在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中显的那么细腻与柔美。木材也是目前我们使用较多的材料,它在工业和民用上使用频繁,木材的使用可以让我们住宅的环境与大自然相贴合。

2 多种对比材料的组合表现

我们应该多了解材料的艺术表现,这个认识的过程是必须的。很多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材料不可能全都是单一的形式,但是除了一些具有个性化的建筑师们为了能对我们的视觉效果有个冲击力,因而在某个建筑设计中会运用某一个单一的材料,会使其建筑表皮有种新的形象。可是我们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很多材料一起运用的时候,比如说某个建筑它是由各种材料组成,这种建筑多半是为了展示其本身的个性特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建筑表皮中将多种材料合理的分配在一起,并且让这些材料能够展现建筑本身的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作为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将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一起又将怎样去设计,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去区分并且还要从区分中学到独立思考。对于不那么复杂的建筑我们可以将很多材质进行组装粘贴使其建筑更为生动。例如美国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Michael Graves)在 80 年代设计的波特兰市政大厅,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材料,大胆的对该建筑进行设计和装饰。原来这个建筑看起来是个又方又粗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经过设计师的改造这种看似简单的建筑其实又多了点生机和色彩。不同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颜色给人也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对建筑外表皮也有不一样的艺术效果。通常细腻的纹理可以拉远人与物的距离,反之粗糙的纹理或者材质可以拉近距离。所以在建筑表皮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来使其增加层次的感觉。

3 表皮材料的混合表现

建筑中有时候会使用多种材料,然而这些材料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的感受而且从建筑材料自身也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传统的建筑材料有很多分类,比如经常运用的混凝土,这种材料看似很粗犷但是有时候也会带给我们细致、柔和的美。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装饰性的材料,比如玻璃、塑料板等一些有光泽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可以显现目前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且还可以后期的处理来实现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融合。这种多种类材料的混合使用,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不同的建筑师对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对建筑有着不同的喜欢程度,然而建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形象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4表皮材料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8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筑是从古至今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工成就。园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材料大量涌现。本文将对园林建筑和创造与传统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园林建筑材料的分类,然后分析园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对未来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传统建筑材料;园林建筑;运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审美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下社会的繁荣,园林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师也都顺应时代潮流将传统建筑材料应用到园林建筑中,增加建筑的美感。

一、建筑材料概述

(一)传统建筑材料

材料最初的解释是可以组成或者制成物品的东西,传统建筑材料是一个对比现代建筑材料的概念,一般包括烧土制品、混凝土、钢材、石材等,都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与应用基础。后来随着与西方的交流、工业革命的影响,出现了化工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二)园林建筑材料

广义的园林建筑材料,是指建造园林建筑的所有材料,包括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总称。狭义的园林建筑材料,是指直接构成园林建筑实体的材料,如混凝土、水泥、石灰、钢筋、粘土砖和玻璃等。

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基本特征

建筑结构包括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建筑结构特征是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建筑群体布局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三、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的文人审美自古以来是以意境至上,享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园林建筑设计主要采用回归自然与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朴与自然就可以满足当代的园林建筑市场需求。

(一)天然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天然材料具体是指木材、竹子等自然界存在的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物质,称之为天然材料。在这个时代,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强硬,越来越期待返璞归真的美好,给予人们一种轻松的愉悦之感,自然材料的使用就能满足这一需求,木制。竹制的材料不仅有很强的建筑实用性,也能满足精神需求,这是人工建筑材料不能满足的。

(二)烧土制品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烧土制品的使用要考虑到自然条件,在潮湿地区使用可能不仅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只应用在干旱少雨地区。借助工业发展,烧土制作工艺得到提升,取材方便,成本较低,而且赋予变化性,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起到基础作用。

四、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园林建设的社会认同感越来越高,对于园林中所选用材料种类的改变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所以,广大园林建设者既要考虑到社会需求与流行趋势,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不故步自封,不盲目追新求奇,不铺张浪费。

(一)强调性价比

园林建设者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构景、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优先选用现有的材料来造园构景,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出园林建设的经济性,更有助于体现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与人文精神。

(二)强调创新性

园林建设者和建筑行业设计人员都要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探索发现新材料,并尝试在研发中既做到节省能耗,也克服化工材料的生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总之,在现代园林建设的探索中,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既要立足于因地选材的基本原则,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眼光。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为我国园林事业的百花齐放贡献一份力量。

五、结语

通过对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代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充分认识到了当代社会对传统建筑材料的强大需求,要借鉴传统园林艺术的艺术特征,通过材料的使用实现意境的建设,也强调现代园林建筑与公众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现代园林建筑中传统建筑材料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白丹,闫煜涛.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硬质材料设计手法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1):171-174.

[2]鲁道夫•斯通格.赫尔佐格―德梅隆[M].李园,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20-26.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9

关键词:建筑材料;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

当前,在中职学校课堂存在一些异常现象,教与学存在较突出的矛盾,如有些教师抱怨上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很困难,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上课不专心,理解能力欠佳,存在较普遍的厌学现象。中职学校课堂互动气氛很不活跃,或无序,效率低。特别是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更是经常开小差,课堂纪律松散,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较薄弱。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是探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与加工方法和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产品质量检验极其如何合理应用的学科,它是建筑类专业学生重点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师通过本课程教学,能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牢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也为今后开展建设工程实践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内容广泛、概念多、专业术语多,而且涉及相关学科也较多,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因而,要教好这门课程必须付出大量的辛劳和智慧,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训技能。教师要善于研究专业教材特色和学生特点,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紧紧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认真做笔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就如何做好《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组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长时间的探索思考,总结形成了一套经过实践检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以讲授与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法

该方法要讲究语言和表现艺术,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还要准备大量专业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以表现材料的震撼,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筑材料》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很强的主干课程,教师倘若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本章节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其结果肯定是平淡枯燥,难于让学生上课精力集中,也无法实现引起共鸣,其结果必然是激发不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针对课程特点,教师课前一定要花大力气认真备课,大量搜集整理各种相关资料,认真准备教学文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第一节课,巧妙的开讲可以让学生感受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建筑材料》第一节课是绪论课,绪论课不仅要讲授课程的知识要点,而且要通过介绍建筑材料的发展史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专业特色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把《建筑材料》绪论课变成展示建筑材料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中地位、作用与贡献的窗口,可以举例说明建筑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起居离不开建筑材料,城乡建设、交通物流离不开建筑材料……一句话人类离不开建筑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对学好这门课程的意愿和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述建筑材料发展史的时候,很有必要举些著名建筑工程、材料趣闻轶事、建筑大师成长故事,让学生增加专业认同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给学生展示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安平桥以及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并告诉这座桥就位于我们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这尊石雕是座落于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举世文明的建筑工程影像资料,例子从介绍北京故宫谈到法国卢浮宫,从介绍上海金茂大厦谈到台北101大厦,从介绍埃菲尔铁塔谈到悉尼歌剧院,从介绍国家体育场鸟巢谈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等。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工程实例,向学生展示了宏伟壮观建筑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及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类型,让学生真实感受建筑材料和建筑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从课程学习被动、教材内容乏味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第一节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潜心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成效显著。

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法

该方法通过巧设课程案例与课堂讨论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事物的本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课程实际内容巧妙地运用实际工程案例,由教师引导介绍、分析和设计,接着让学生参与,在分析具体工程案例的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学生针对所给的案例材料主动思考,进行比较、分类、分析、归纳与综合,特意安排案例让学生独立思考,透过工程现象看本质,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在于课程案例的设计,应以工程实践所用建筑材料为主线,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巧妙的构思,编制出具有实用性的工程案例。例如,在讲解《建筑材料》中石灰这一章节时,教师但凡设计这样一个案例:教室里使用石灰砂浆抹面的墙面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裂纹,有甚于此,在个别部位还发现凸出的放射状裂纹。据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出以下问题:(1)出现网状裂纹的原因是什么?(2)出现发射线裂纹的原因又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接着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5至6人分组讨论效果较佳。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表达看法,最后由教师一一点评,进行答疑解惑,告诉同学们出现网状裂纹的原因是石灰在凝固过程中蒸发游离水引起尺寸和体积的收缩,而出现发射线裂纹则的原因则是配制石灰砂浆时所用的石灰中混杂了火石灰。这2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又提出新的问题,如石灰砂浆抹面的墙面除上述问题外,还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以后,教师又可刨根问底,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在使用石灰时通常必须掺入砂、纸筋等填充材料的问题,让学生再次陷入深思,引导学生从石灰的硬化原理中找答案。采用诸如此类的案例教学,师生互动,不断地演绎出许许多多专业问题,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直接感知与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

该方法通过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参观教学、实训教学、直观演示等方法。《建筑材料》课程牵涉知识面广,涵盖了十多个系列上百个材料品种,内容繁杂抽象,概念多,很有必要导入实践教学,建材实验和实地参观能够形象直观地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课程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一要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把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加深他们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有力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试验技能。譬如,在水泥试验中,通过试验测定建筑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然后检验水泥的安定性和强度;通过直观的混凝土试验,学生容易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试样制备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和步骤;在沥青试验中,学生掌握了石油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三大技术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从实际效果来看,科学安排实验是学生学习建筑材料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重视参观或实训教学。百闻不如一见。

学期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水泥厂、混凝土预制厂、建材市场、建筑工地,使之对建筑材料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今后的深入学习将大有益处。在学期末可再次组织参观,使得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往往能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建材知识。如果条件许可,应安排学生到实训工厂或建筑工地跟班学习实践,这样能把课堂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有机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通过专业实训使学生加深对建筑材料与施工、工程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理念和建筑安全意识。三要重视能工巧匠的经验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筛选在某一个门类有特殊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带着建筑材料实物来课堂现身讲解,结合自身工程经验,增加学生对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用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尤其要用好多媒体教学,增强感性认识,扩大教学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所安排的教学计划,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合适而强大的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于口述模式,教学信息量有限,教学效率不高。与其相比,多媒体教学容易表达一般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内容,能够以生动活泼的画面取代抽象的概念,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直观动态画面,非常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简单易懂,使得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建筑材料》课程具有内容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而且涉及到各式各样的建筑材料,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看到全部实物,比较缺乏清晰的感性认识。

与其相比,多媒体课件可采用大量的图片信息来弥补这方面不足,例如教师尽可能多地展示各种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石材、墙体材料、屋面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实物照片,吸引眼球,可以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认识庐山真面目”,十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和掌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讲授硅酸盐水泥与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观看一个实例:在建造某水塔时,原设计应用硅酸盐水泥进行滑模施工,意外情况发生了,施工过程因硅酸盐水泥用光,施工负责人不加思索地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代替,更为糊涂的是,没有及时放慢施工速度,这一严重错误的施工方法导致施工中水塔倒塌、人员严重受伤的事故。从这个多媒体视频案例表明: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材料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建设质量与使用功能,也关系到人们健康安全问题。因此学好建筑材料这门课对今后从业相当重要,无知将导致安全隐患或事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材料发展迅猛,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如雨后春笋。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建筑材料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工程实例,补充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全力以赴使《建筑材料》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刚.建筑材料课教学新方法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2005,24,(3):227-229.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0-01.

对建筑材料的初步认识篇10

建筑装饰构造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课,然而,由于三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艺术类考生,因此学生们习惯的去关注作品造型的艺术性,对于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材料、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这种“重艺术、轻技术”的观念从学习过程带入到工作中,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准确地将好的设计意图表达在施工图纸上,从而使得图纸上的设计与工程现场的效果差距较大。因此,针对目前三本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构造这门课程存在的此类问题,必须进行课程的相关改革。

1 改变传统的认知观念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研究、轻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状况。这种发展态势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也影响到教师和企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看法。这个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迫切需要去创新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及课程建设教学系统来支撑其人才的培养,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改变三本院校艺术专业以艺术设计为重点,以培养设计师为目标的传统观念,也不应完全借鉴高职院校以培养施工图设计人员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为目标,而是要适当地引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上的一些成功,使得三本院校的学生能够既重艺术也通技术,艺术技术两头并进。

2 师资队伍的优化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校都面临着专业教师不足问题,并且在短期内这个问题还不一定能解决。除此之外,还有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设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等等问题,比如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设计师还是培养管理人才或是培养技术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急需解决的。只有把握好了人才培养定位,才能尽快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调整师资结构, 加强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所以要培养适应与创新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传统的三本艺术院校的建筑装饰构造老师基本由本系的老师承担教学工作,只有尽快改善现有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比如通过选派有事业心的青年教师到建筑装饰设计部门锻炼,然后再回到高校来进行教学工作等方式来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教好这门融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设计教育中艺术与技术两者的兼容。

3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基于本校的教学具体情况,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两门单独课程进行讲授,且在一学期内几乎同时进行,两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多,弱化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不够紧密,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因此,我系将这两门课程整合为新的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这样不仅在教学当中避免了重复的产生,而且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也有了系统的理解,相比之间的课程设置,提高了学时的使用效率。同时针对传统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中教学主要围绕室内空间的三大面楼地面、墙柱面和顶棚平面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室外部分物体的结构与材料的讲解,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利用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教室,将多媒体课件、幻灯、录像、CAI课件等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直观性,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和装饰工程部位得到直观的展示,同时利用装修工程的视频录像,可以更好地展示装修工程的全过程,从而把材料与构造直观地结合起来。此外,可建立相关资料室,在资料室应存储大量专业图书,包括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各工种规范、通则、通用图集等,以及各类专业图纸供学生查阅。同时建立起视频资源库,学校出资购买网上优秀的施工视频和动画作为学习资源。例如,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花岗岩幕墙干挂法的装饰构造,通过视频和动画就能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得讲授起来很生动、清晰。并可与企业建立其良好的合作关系,带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校内及校外建筑装饰材料调查,了解各类材料的种类、用处和价格等。并组织学生结合视频参观已经建成的实际工程或正在装修工程,通过在场指导教师讲解或向专业人士请教,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施工现场环节录制成视频作为教学资源。

此外,还可参考相关院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如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所建立的“材料超市”,在学校内建立装饰材料展厅,展示各种装饰材料样品,可以按装饰部位进行分类展示,如地面材料、墙面材料、吊顶材料、装饰五金等。可以展示材料外观,也可展示材料按设计组合后的内部构造。可供学生观摩,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同时建立模拟施工场地和相关工具室。在工具室里可以看到各种装饰施工工具,并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工具,在模拟施工场地完成一项施工任务,如裱糊壁纸、加工门窗套、石材铺贴、家具制作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人才。

5 结语

在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尊照会用、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总结好的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调整、完善教学体系与内容,采用密切联系实际的考查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等。从而达到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及企业的反馈意见来看,这些尝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技能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对技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峰,孙韬.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课程改革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辛艺峰.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

[3]曹子昂.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初探.创意与设计,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