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2-13 17:08:14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1

 

探讨资本主义市场,有利于探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促进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本文就从“市场”这个角度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市场”关系。

 

首先,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充分体现“市场”的推动作用。17世纪的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除利用地处大西洋航线中心位置,有利于占领国外市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外,在国内实行圈地运动,开辟国内市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血腥掠夺过程中壮大了经济实力,为政治上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从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原因分析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封建专制、封建割据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阻碍,还有宗主国对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这些全都与“市场”需求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结果导致了荷兰、英法、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俄国与日本废除封建制度的改革,普鲁士、意大利为实现统一而进行的斗争。尽管这些国家的革命、改革、统一,国情各异、各有差别,但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适应其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则是它们的共同目的,由此可见,“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成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其次,早期殖民掠夺与争夺世界市场。

 

早期殖民侵略掠夺,既给资本家带来了巨额财富,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因此,争夺世界市场的殖民战争不可避免,出现了17世纪三次英荷战争,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争夺北美和印度的英法战争,结果英国战胜了荷兰、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国地位,掌握了海上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英国发展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

 

二、工业革命与“市场”的关系。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广阔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分的必要的条件,市场的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然引起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最终导致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之所以从英国开始,与它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市场是分不开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了。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凭借军事和经济力量,加紧侵略,抢占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一些亚洲国家的大门。把许多亚洲国家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同时也是“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到来。

 

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任务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继续征服世界等方面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的革新,科技的重大进步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于是垄断组织应运而生,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三、两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与市场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工业革命进入新时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占有广阔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而且落后了;新兴的美、德、日等国经过统一和改革,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崛起,但海外市场狭窄。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瓜分世界市场,便成了这些国家的强烈要求。于是,它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结果出现了三个中心环节,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市场的产物。而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则是瓜分世界市场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重矛盾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战胜国之间虽然取得暂时妥协,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因占有世界市场的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并没有根除,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因瓜分不均,各自野心得不到满足而展开了激烈斗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仍然激烈复杂,尤其是战败国不甘心失去市场而蓄意复仇,这些矛盾表现在世界范围内,英美矛盾为主;在欧洲范围内,英法矛盾尖锐;在亚洲,美日竞争激烈;德国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重新崛起。

 

1929年至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即市场危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源头。它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内的阶级矛盾,引起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危机,为摆脱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严重经济危机相对缓和;而德国、日本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对外疯狂扩张和转嫁危机,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一场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帝国主义战争再度展开。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与经济危机,市场与战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与市场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战胜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取代了欧洲列强占领了落后国家的市场,富甲天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凭借其经济势力,开展金元外交,进一步占领了世界市场;日本不断垄断了东亚市场,而且向欧洲扩展商务,海外市场的扩大,经济势力的猛增,与欧美列强差距日益缩小;英法在战后国外市场的衰退,分别丧失了世界第一、第二的霸主地位。

 

其次,二战后世界发达,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仍然得益于市场,战后美国资本帮助欧洲复兴,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占领了欧洲市场,加强了对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渗透,不仅巩固了经济大国地位,而且还夺得了世界霸权。

 

另外,美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各种形式挖掘、组织和扩大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西方各国出现了空前繁荣。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的出路,同样是“市场”。打破历史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建立起国际新的经济秩序,既是第三世界各国的根本任务,又是它们的强国之道。南北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心问题。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会计信息

一、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概念解析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场所。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和融资租赁市场等,其中, “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原始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产品 (工具),金融产品的价值本质使得其交易具有非物质化的特点,投机行为充斥其间,风险性较大。

2.资本市场是信息市场。 “资本市场的运行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运用和反馈的过程。” 信息在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和变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条利好信息,可能会迅速地带动股价的大幅度上扬;反之,一条不利信息会带动股价大幅度下跌。资本市场中流动的信息,不仅包括有关已经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还包括有关未来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收益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如董事会成员的变化等。

资本市场优劣的衡量标准包括: “安全性、流动性、透明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五个方面”。其中,安全性指金融交易能正常地进行;流动性指资本市场参与者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入市或脱手的可能程度;透明性指市场组织的透明性和市场信息的透明性;公平性指竞争条件的公平和游戏规则的公平;而有效性指金融产品的市价对各种信息的反映程度。资本市场越有效,则金融产品的市价越能快速地、全面地和无偏地反映各种有关的信息,从而其价格越趋向于其真正的价值。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一般会同时具有安全性、流动性、透明性和公平性,而无效资本市场则反之。可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衡量资本市场质量的重要的和核心的标准。

资本市场有效性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西方经济学者作为一个假说提出的,它 “在会计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 导致了实证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会计文献上的出现和普及”。=>? 有效资本市场假设证券(金融产品)存在一种客观的均衡价值,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的买卖行为将使证券的价格趋向于其内在价值。

美国瓦茨、齐默尔曼在 《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所谓有效资本市场是指 “对于一组信息 Q,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而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该组信息已完全地反映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中,从而不再包含能导致未来股价变动的因素。加拿大的学者威廉姆·R·司可脱在 《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有效资本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市场上任何时候的证券交易价格将正确地反映所有为公众所知的与该证券相关的信息”,即指 “价格有充分信息含量”。 这里作者所指的有效资本市场指 “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西方学者将有效性又进一步区分为三类:弱式、次强式和强式。弱式有效性指市价能充分反映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投资者不能期望从对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的分析中获利。次强式有效性指金融产品的市价能正确地反映所有与被投资公司有关的公开的信息,只有那些拥有内幕信息的人才能获取超常利益。强式有效性则指市价能反映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即使拥有特权信息的投资者也不能经常用它来保证获得超常利益。在强有效性的假说下,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未公开信息,该价格是一个均衡价格,代表了金融产品的真正价值。强式有效性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研究者普遍认为次强式假说具有描述性”,在不特别指明的情况下,西方文献中的市场有效性一般指次强式有效性。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不是指市场运作便捷有序,监管行为富有成效,而是指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产品的价格能瞬时和完全地反映与该金融产品相关的信息。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用影响价格的信息的数量和传递速度来定义的,信息愈充分,信息对市价影响的速度愈快,市场愈有效。新信息是不可预测的,因而证券的价格将随机游走。

资本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产品的价格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价格的变化又与相关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有关。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就是描绘金融产品的价格能否反映相关信息的一个指标。

二、会计信息和有效资本市场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引发了我们对于会计信息与金融产品价格及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内在关系的思考。在次强式有效性假说中,证券 (金融产品)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的信息,利用这些公开信息无法获得超常利益。

资本市场对财务会计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是资本市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本动因。为了保护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的利益,许多国家实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从而使得公开报告和披露会计信息成为在资本市场筹资的必要条件。会计信息是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评价金融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自然离不开这种信息;而由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又提高了可靠性,因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当然,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有许多,如财经新闻、朋友或同事的闲谈、经济环境的改变、财务分析师及证券商的分析等。这些非会计信息同样可以影响金融产品的价格,有时其作用还相当明显。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来源存在着 “信息的竞争”。正如下文所论述的,会计信息能否成为主流信息,取决于其本身是否充分、是否是高质量的。

会计信息对证券价格能够产生影响,在于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实体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做出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因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通过证券的价格反映出来。西方学者研究证明,单纯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的变化 (以投资者能够识别为条件)而导致的收益变化并不对价格产生影响,即便有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相对于现金基础 (收付实现制)而言,按应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提供的信息 (如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等)恰恰更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实证研究表明,盈余公告具有较为明显的信息效应,通常,盈余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会发生明显变动。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程度,换句话说,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贡献程度与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有关。

1.从数量上看,会计信息应是充分的。不充分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的需求,他们就会转向其他途径寻求信息,这无疑加大了交易成本并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降低。充分的会计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以便正确估计所发行的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而信息的充分披露还有助于减少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当存在内幕信息时,价格不能反映未予公开的信息,因而会削弱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2.从质量上看,会计信息应是有用的,即是相关的、可靠的和可以为用户所理解的。

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并能及时提供。信息提供得越及时,则越能较快地影响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测和决策,进而迅速地对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信息提供的滞后,则会导致内幕信息的产生,损害了市场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反映的真实性、可复核性和中立性。虚假的、错误的和有所偏袒的财务信息也能反映在市价中,但信息虚假必然导致金融产品的定价偏离其真正价值,如果虚假财务信息不能被 “看穿”,则会出现 “功能锁定”现象, 资本市场不可能是强有效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参与者必然会利用其所掌握的真实信息谋取私利,从而会使大部分处于信息劣势的参与者损失惨重。而虚假信息一旦暴露,便会引起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贡献自然会降低。

会计信息能为大多数投资者或投资人所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会计信息晦涩难懂,或过分注重细节而使得会计报告冗长无比,则不利于为 “足够多”的人所理解和吸收。有效资本市场并不排斥对会计信息 “无知”的投资者的存在,但如果大多数投资者均是 “无知”者,那么,会计信息的作用便很难发挥。

由上述分析可知,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有效资本市场对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有直接需求,并促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成为一种制度;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对金融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充分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对于资金这种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意义重大。会计信息越充分、越相关可靠、越易理解,则越能迅速地、无偏地对价格产生影响,并使价格尽可能地反映真正价值;反之,则不仅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而且会影响会计信息在各种信息来源中的地位,加大市场交易成本。

三、我国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关系分析

资本市场的 “有效性会随着市场和证券类型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市场、同一市场的不同证券,其定价的有效性有所不同。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有的人进行检验的结果不能支持有效性假设,有的人则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大致属于弱式有效性市场。!$# 不管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程度有无定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会计信息的积极作用远远未能发挥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者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基于所的会计信息之上,会计信息对价格的影响较弱,而小道消息和国家政策的价格效应明显,我国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中的会计信息含量不高;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质量堪忧,虚假信息充斥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较低。

会计信息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不成熟,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严重,不重视会计信息。我国资本市场从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仅仅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市场机制尚待完备,如占绝对比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投资者准入制度存在限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作为会计信息最大的主动需求者———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较低。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知识和精力限制,其投资目的一般仅在于赚取短期价差,天然具有投机性的特点。

原因之二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够充分,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在真实可靠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方面有待改进。首先,我国在充分披露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充分披露那些有可能影响决策的信息。如会计报表尤其是利润表过于简化,附注中的信息也较少,等等。其次,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堪忧。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造成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的提供不够及时,如年报的报告期限定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重大不利情况的报告故意拖延等;另外,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较差,广大个体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又没有兴趣去学习和钻研,会计信息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1)大力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完善市场机制。只有规范有序的市场才要求规范、有序的信息披露,并鼓励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2)培育理性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和素质,减少投机因素。理性投资者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前提条件,投资者缺乏理性,则不会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金融产品的价格也不能得到合理定位。我国投资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投资者盲从现象较严重,投机性强,加大了投资风险。加强全民教育,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普及会计知识,是今后要注意抓好的工作。鼓励机构投资者的加入,鼓励委托理财,也有利于克服人员素质低、投机性强的问题。

(3)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法规,加强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力度。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所依据的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各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制度等,这些法规的内容尚有待修订和完善。在我国,法规的出台较为频繁,而会计准则又不易为中国会计从业人员所理解和接受,需要加强法规的普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会计领域也存在,法规的执法力度需要加强。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大都是过去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而成,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为了达到各种目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公司在对外提供的账目上做手脚,制造虚假盈利。完善公司治理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途径。

(5)理顺会计管理体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改进会计手段等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等。资本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美瓦茨,齐默尔曼著,黄世忠等译。实证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3][加]威廉姆R.司口脱著,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陆建桥。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研究的实证发现「J].会计研究,2000,8)。

[5][美小詹姆斯L.法雷尔,等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8)。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1-52-02

一、引言

目前,会计透明度被普遍接受为衡量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源配置、公司治理、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等基础性问题。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越来越依靠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维护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前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披露水平不高,会计违规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已是公认的事实。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息已是刻不容缓。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概念的界定

魏明海、刘峰等(2001)[1]认为,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与管制。葛家澍(2001)[2]认为,透明度的涵义相当广泛,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的质量特征:中立性、清晰性、完整性、充分披露、实质重于形式以及可比性,并且会计信息透明度必须建立在决策有用性基础上。唐予华、李明辉(2003)[3]认为,会计信息透明是指透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明确、容易地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这些经营活动的后果,从而得到清晰、完整、可比、不失真的影像。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概念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以上定义可以归结为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两种。狭义的概念主要是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谈的,而广义的概念则上升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质量体系的高度。但是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谈,上述会计信息透明度概念都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透明度是继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

三、资本市场概念的界定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场所。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和融资租赁市场等,其中, “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组成部分”[4],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资本市场优劣的衡量标准包括: “安全性、流动性、透明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五个方面”[4]。其中,安全性指金融交易能正常地进行;流动性指资本市场参与者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入市或脱手的可能程度;透明性指市场组织的透明性和市场信息的透明性;公平性指竞争条件的公平和游戏规则的公平;而有效性指金融产品的市价对各种信息的反映程度。资本市场越有效,则金融产品的市价越能快速地、全面地和无偏差地反映各种有关的信息,从而其价格越趋向于其真正的价值。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一般会同时具有安全性、流动性、透明性和公平性,而无效资本市场则反之。可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衡量资本市场质量的重要的和核心的标准。

四、会计信息与有效资本市场的关系

(一)信息不对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交易一方拥有更多、更新、更确切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由于不知情或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处于信息劣势地位[5]。资本市场中广泛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公司经理较外部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某些知情投资者较其他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风险和前景等等。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使得部分投资者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去获取和运用相关信息以指导其投资决策,因而信息的获取并非无偿,信息成本并非为零,而且如果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话,信息成本会更加凸显。

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因此导致的柠檬问题和问题等阻碍了资本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致使市场失灵和崩溃。人们先后发明了多种方法来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资本市场有效程度的方法,其中,通过充分有效地信息披露,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决策有用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根据“利益相关性”原则确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政府部门、职工、其他利益关联者。在明确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后,就应确保不同使用者获得其各自所需的信息。各种投资者只有通过对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分析,才能依据当前资本市场的“风险—回报”偏好,权衡价格找到一种合理的投资组合;上市公司也只有向市场披露了真实有用的信息,才可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筹集到必要的资本。

2、充分性特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从数量上看,会计信息应是充分的。不充分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的需求,他们就会转向其他途径寻求信息,这无疑加大了交易成本并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降低。充分的会计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以便正确估计所发行的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而信息的充分披露还有助于减少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当存在内幕信息时,价格不能反映未予公开的信息,因而会削弱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3、可靠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反映的真实性、可复核性和中立性。虚假的、错误的和有所偏袒的财务信息也能反映在市价中,但信息虚假必然导致金融产品的定价偏离其真正价值,如果虚假财务信息不能被“看穿”则会出现“功能锁定”现象,资本市场不可能是强有效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参与者必然会利用其所掌握的真实信息谋取私利,从而会使大部分处于信息劣势的参与者损失惨重。而虚假信息一旦暴露,便会引起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贡献自然会降低[6]。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资本市场 结构 功能 效率

一、资本市场及其功能

资本市场通常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所组成的市场。由于中长期信贷在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大,研究资本市场不能忽视这一点。因此,资本市场主要是指形成一年期以上长期资本的各种融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准确完善的功能定位是资本市场高效的基础和前提。资本市场主要发挥着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储蓄转化为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企业经营机制;分散风险等。按照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本市场上述功能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市场外部功能,包括投融资功能、资本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以及风险分担与管理功能;另一类则侧重于资本市场运行方面的内部功能,主要指公司治理功能。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资本形成和社会资源的配置。资本市场结构的总体是否均衡以及构成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自身结构是否均衡,不仅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在融资和资金配置方面的效率水平。

二、资本市场结构与效率

资本市场结构是指资本市场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市场组织和管理机构等要素的性质、分布、相对规模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组合。一方面,资本市场结构决定资本市场的功能,资本市场结构各要素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渗透以及适应社会经济规模、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功能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功能又反作用于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程度的加深和范围的扩大,又要求各结构要素不断发展。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提供高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流通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的作用,高效率地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资本市场效率,是指资本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具体说来,其包括两方面:一是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二是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资本市场结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结构的失衡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市场结构失衡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第三,市场结构失衡弱化了其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企业之间进行的收购或重组,大都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如果资本市场规模过于狭小,结构过于单一,就会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缺少一个足够大的平台。第四,市场结构失衡约束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如果缺乏一个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储蓄转化投资的渠道就会变得单一狭窄,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缺陷与效率缺失

一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形式是由该国市场经济和金融技术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和金融技术水平尚不够发达的国家,资本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融资结构比例失衡,直接融资发展严重滞后;资本市场的适度规模尚未形成,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相对于决速增长的实体经济依然增长缓慢;市场层次结构尚未充分展开。股票市场规模与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不协调,债券市场内部层次结构发展不均衡,资本市场与其它资金市场的互动关系尚未形成;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单一。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仍以传统存款为主,存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重超过70%以上,金融创新类商品匾乏。

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于“为国企筹资”。有的地方甚至把股票上市当成为国企解困的一大措施。如果片面强调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不顾投资回报,那么资本市场就无法实现其核心功能一资源配置功能。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

(1)筹融资效率。单就绝对数来看,资本市场筹融资功能实施得还比较好,但资本市场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将会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筹融资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2)价值发现效率。从整个市场来看,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逐渐下降,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市场缺乏价值发现功能。浓厚的投机氛围扭曲了我国股市的价格信号,形成了对资本市场配置功能最大的扭曲。

(3)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学者对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无效市场(俞乔,1994;吴世农,1996)或者向弱式有效市场过渡的阶段(高鸿祯,1996;杨朝军等,1997)。其含义是,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只能基本反映股价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还不能充分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非流通股份占多数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仅导致资本市场缺乏必要的流动性,而且资本的自由进出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这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实施。此外,募集资金在上市公司内部使用效率低下。

2、资本市场低效率的原因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并根植于传统计划经济金融体制向市场经济金融体制过渡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是市场发展内在规律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之间的内生性缺陷,使市场本来的运行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减弱了市场资源的内在配置能力。可见,功能错位所引致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有:第一,是市场准入机制的缺陷。这一缺陷导源于当初政府对股市的目标定位。第二,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一些上市公司的决策与监督机制不规范,董事长“一只手否定一片手”,股东大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第三,是市场退出机制的缺陷。它使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无法保证,是掣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是市场监管方面的缺陷。证券管理层的监管理念落后,监管缺乏主动性、预见性,基本上是公司出现问题才采取措施的“救火式”事后监管,监管政策电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不高。

四、政策建议

1、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结构

比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产品研发和创新机制。

2、坚持资本市场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转变政府职能

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公平博弈,完善资本市场各项功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可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现如今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仍然较小。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发展不平衡,如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投资资本市场的其他机构投资者发展迟缓,尤其是缺少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导致机构投资者之间投资行为趋同。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合大型资金投资的优质蓝筹企业股票、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及有利于机构投资者避险的交易制度。另外,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应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推动制定有利于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市场产品及交易制度,以进一步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提升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市场稳定运行。

3、改革监管制度,完善法律环境

侧重于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必要的行政手段为辅,加大违法违规成本,并从制度上落实对监管机构的监督机制,促进其加强自身建设。一直以来,由于法制环境不配套,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受到较大的束缚。一是一些关键问题,如实施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破产、惩治大股东及内部控制人恶意掏空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侵占客户资产等,都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二是虽有法律依据,但对特别严重的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确定的刑罚上限过轻,致使一些犯罪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打击证券犯罪的威慑力。三是上市公司因欺诈发行上市、虚假信息披露等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投资者难以通过司法渠道得到应有的赔偿,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

4、完善公司治理,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

为促进上市公司进~步规范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彻底清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违规占用,落实上市公司辖区监管责任制,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大型、绩优企业上市,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结构,支持已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夯实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

5、推进金融机构综合治理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分析;发展构想

    1 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 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1)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假如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 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 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答应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 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 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同时又有大量参加流通的主体。检验市场流动性通常可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而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52和0.40,说明我国股市整体流动性是比较差的。造成股市流动性差,一方面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股不能进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场交易微弱有很大关系。流动不足使股票价格扭曲,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这将对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6) 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7) 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治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治理暂行办法》等。然而证券交易的基本法规《证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2 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1) 取消额度治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治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治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国家可以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上市标准,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实现股市的扩容,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2) 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股份公司,非凡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于0.05元,如此低的回报会打击股民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股市的扩容。因此,建议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治理部门应给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2.2 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居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不同投资与筹资需求,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组合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门类齐全的资本市场交易工具。非凡是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加证券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证券,它首先作为一种债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时能以一定条件换成股票,兼备了债券和股权证两种证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对活跃证券市场的非凡作用与独特地位是其它证券品种无法替代的。 应该说,可转换债券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丰富证券品种,扼制过度投机。除可转换债券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发展期货、认股权证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为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格风险将会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而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达到转移风险、重新分配的目的,进而满足市场需要。衍生金融工具还能促进相关基础市场的流动性,形成均衡价格,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时应立足国情,着重发展以规避风险和保值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与监管先行,对于投机性过强的诸如股票指数期货等可暂缓发展。

    2.3 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发展投资基金,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改善当前投资主体结构失衡、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趋于规范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强化投资功能、减少投机性和盲目性,使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分析;发展构想

Abstract:O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especially the stock market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ity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ast few years, stock market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in China, but many problems are exposed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ate starting. This paper lays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main problems of stock market,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developing patterns of stock market in China.

Key words: stock market;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pattern

1 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 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1)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 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 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 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 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同时又有大量参加流通的主体。检验市场流动性通常可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而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52和0.40,说明我国股市整体流动性是比较差的。造成股市流动性差,一方面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股不能进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场交易微弱有很大关系。流动不足使股票价格扭曲,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这将对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6) 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7) 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然而证券交易的基本法规《证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2 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1) 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国家可以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上市标准,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实现股市的扩容,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2) 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于0.05元,如此低的回报会打击股民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股市的扩容。因此,建议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应给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2.2 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居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不同投资与筹资需求,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组合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门类齐全的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特别是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加证券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证券,它首先作为一种债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时能以一定条件换成股票,兼备了债券和股权证两种证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对活跃证券市场的特殊作用与独特地位是其它证券品种无法替代的。 应该说,可转换债券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丰富证券品种,扼制过度投机。除可转换债券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发展期货、认股权证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为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格风险将会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而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达到转移风险、重新分配的目的,进而满足市场需要。衍生金融工具还能促进相关基础市场的流动性,形成均衡价格,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时应立足国情,着重发展以规避风险和保值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与监管先行,对于投机性过强的诸如股票指数期货等可暂缓发展。

2.3 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发展投资基金,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改善当前投资主体结构失衡、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趋于规范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强化投资功能、减少投机性和盲目性,使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扩大投资基金的发行数量。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仅一百多亿元,在股市中所占比例还很小,远不能起到稳定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近5万亿元,如果有10%用于基金投资,就会给证券市场注入近5 000亿元的资金,这将极大缓解股市的扩容压力,又能化解一部分银行风险,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投资于基金的风险较股票小,收益又较债券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工具。

2) 增加投资基金的种类。在今后基金的发行中,可以开设多种不同投资方向、不同投资风险的基金品种。 例如,可设立企业重组基金为企业重组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设立专门投资于高科技产业的基金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还可设立在债券与股票市场有不同投资比例要求的基金。这样可以使广大投资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风险基金,从而大力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

3) 逐步发展其它机构投资者。目前可对保险公司开展证券投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养老基金等进行证券投资,以起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4 逐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

国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国有股作为股份资金本身就要求具有资本的流动性,这是市场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第二,国家作为国有股的股东常常因为需要调节财政收支平衡或调整产业结构而收回投资,可是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以上目标就无法实现。有人认为国家股上市流通,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其实,资产与资金只是形态上的改变,不存在流失问题,资产不流动、不能发挥效益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此外,国家也需要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来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第三,国有股上市流通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当前国有股上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 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改组的需要,同时由于未与A股、个股并轨流通,也不会对A股、个股市场形成直接冲击。将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还可使国企间的收购、兼并等重组活动公开化、市场化,促进国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自觉努力增强竞争力,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2) 国有股与A股个股合并流通。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额来对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进行缩股,从而大大缩小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规模,以便在缩股后分阶段上市,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对个股的冲击,同时也不会对新股发行造成过大压力。否则按现在的路走下去,每上市100亿新股,市场的总面值就会增加400亿,这样,矛盾的累积会越来越多,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化,股市就会有崩盘的危险。

2.5 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证券法》及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严格贯彻执行,加大监管力度,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一定要严肃查处,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险降.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J].当代经济科学,1997(3): 27~30

[2]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A].见:励以宁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20~124

[3]杨建荣等.国际资本条件下的上海企业重组研究[J].财经研究, 1997(3): 45~48

[4]张志元.关于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7(1): 23~26

[5]石建新.培育产权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J].经济体制改革,1998(1): 34~37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7

    创业投资在我们国家正经历一场由冷及热的过程。在冷的时候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我今天下午的演讲主要是希望咱们这些专业人士和同行,参与到一种企业创业资本、培育公司价值的一种理性培养活动,这应该是我们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最根本的需要。

    我的演讲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想讲培育创业投资参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理性,第二就是分析一下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体制的改革,为风险投资的价值实现的机会。

    什么是创业资本?在一个公司的融资阶段中,它是处于公司创业阶段的一种投资,恐怕大家都不否定,不管是在西方资本市场,还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作为创业资本的需求者和投资者,都有不理性的情绪。那么作为投资者来讲,是需要回报,但是这种回报更多的是看在二级市场的退出或者套现,当然这对于风险资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更需要创业资本追求这种价值实现的一种理性的过程,可以讲,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在于创业资本。创业资本市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讲,创业资本应该是生产力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创业资源,创业资本是一种有利的推动力。

    那么,作为创业资本来讲,它的投资既要体现公司的质量,但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创业资本的价格还在于它培育公司的价值。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价值面的分析和理性的价值评估,应该讲是资本市场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于一个公司的质量怎么看,可以讲,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资本市场来看,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者、投资家来看,他当然要看公司业务的进展和所处的阶段,这个公司经营的概念,它的商业模式,资产的盈利性,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还有公司的管理层,还有公司其他的投资计划和发展规划,等等这些因素。但是,作为公司的质量来讲,从培育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又要满足资本市场对于公司质量的全方面的要求,除了刚才投资者所看重的这些质量的方面以外,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规范运作,或者叫合理性、规范性,这应该是公司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我想公司质量和投资者追求的价值也应该是不矛盾的。

    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的培育,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参与公司IPO的改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改善重组,那么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公司化,进行公司化改造,基本上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为背景的或者是国有企业为背景的,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改制重组,规范的改制重组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它的价值的一个前提。我们发行上市所关注、所审核的,大部分是要求公司进行IPO的改制和重组,改制当然是建立起公司规范运作的这种机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重组主要是涉及到公司的业务、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五个方面的一些有效的组合。那么改制重组,它要遵循的应该是这么一些目标,主要是公司要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导向,积极的进行资源的合理的重组和配制。第二个原则,公司要通过改制重组起来起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这么一个主体,公司还要建立公司治理的规范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再一个公司要有效的避免同业竞争,尽量减少规范关联交易,再有需要规范的就是突出主营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想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在我们国家现在,不管是从监管当局来讲,还是从市场投资的需要来看,都是现在我们整个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大家都清楚,它反映了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资合结构的一种运行和保障,也是包括各种监管在内的,工商、税务等等监管为基础,公司治理是市场文化的一种微观反映,可以讲它是由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有限原则、有限的特征所引申出来的市场经济的民主、协作、信用、自律、开放、法制精神等等这些内涵,而这些内涵可以讲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公司治理联同投资者教育是现在证券监管当局抓的两项主要的工作。

    公司治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我想作为创业投资资本家来讲,不管是来自境外的风险资本,还是境内的风险资本,我想维护公司的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的持续改善,这应该是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企业的创业投资及其价值的实现,往往是离不开中介,特别是在公众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离不开中介,那么可以讲,由创业资本与包括投资银行、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等中介机构,共同的来辅导、培育、促进公司改善治理结构这方面,它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我想着重把我的讲题引到下面一个部分,创业资本的价值实现,这个大家都清楚,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来讲,主要是二板市场,联系更紧密。可以讲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年,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讲,为我们创业资本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社会资源配制、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舞台。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为创业资本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与我们的企业家,与高新技术、与具有创新的经营的理念、与整个生产力发展最先进的部分,可以说这种结合已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市场的基础。那么,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功能,现在不光是在资源配制的方面,可以讲在整个资源的运作方面,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影响我们整个货币市场的运行,影响乃至我们的消费。因此,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讲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这样的发展阶段的需要,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整个证券法人制度的根本性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方面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创业投资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是作为改革的产物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和我们发展阶段所限,我们过去的证券法人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种政府推荐和行政审批这一套制度,我们希望这套制度在资源配制方面和选择好企业方面发挥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它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并且市场上由于这样的制度,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必须对制度进行改革,那么我们现在报章、媒介上说的比较多的是核准制,核准制就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各自做到敬业、专业,从而保证各个市场的创新和效率,同时分散风险,强化责任,这么一个制度的改革,它的本质就是走向规范,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讲了核准制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这么一套制度,具体讲的话,我们提倡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市场的主体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担风险,就是由企业的董事在市场、在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都能够各自做好自己事情,那么这样就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这样就监管明确,各有责任,那么核准制说到底是由过去行政本位的股票发行制度转向以市场为本位的发行制度,刚才讲了,它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散风险,同时增加整个市场的透明度,最终这个市场是能逐步实现进一步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那么这样一个制度,我想它的特征是全面的市场化。

    现在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这恐怕也是所有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风险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即怎么保障优秀企业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如何把一些虚假、由重大溢漏的企业拒绝在门外,同时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为了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此,现在的发行制度可以讲打破了过去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和改制需求的一套制度,而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包括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三资企业,都具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格,然后进行准备,可以进入现在的资本市场。在受理这些企业的发行申请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个买方市场,或者是叫周转通道的这么一个制度,也就是由市场主体,也就是由主承销商和他进行配合,与进行工作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来对发行申请单位进行判断,那么判断之后让这些优秀的企业进入审核,再进入发行市场。那么这样的话,过去的审核制度就被废除了。

    这个制度有两点重要的创新:第一,推荐人必须得要经过真正的勤廉尽责,真正的做了IPO的工作才能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具体讲,主承销商要对发行人进行辅导,要对发行人是不是具备发行条件,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判断,然后他们才能提出推荐,这样就在市场、中介机构和发行人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再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创新方面,适应了我们现在证券市场一个特殊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想要布票的发行人特别多,市场也特别旺,就是在供方和需方都比较旺盛、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在发行中间来让他们完成的过程。

    在证券市场上,不管是主板市场,或者是创业板市场,谁对发行人的质量负责?这当然是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发行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形成一种发行市场中介品牌的效应,因为发行证券和制造、销售别的产品不一样,发行证券这个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在销售的过程当中,中小投资者是弱者,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有可能不能对发行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往往会看是谁在为发行人做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可能和信誉比较好的发行人其管理人相结合,这样市场就会形成一种差别化的价值结构,这样我们资源的配制有可能与中介品牌实行一种配合。在这个意义上讲,就像前面讲的,我们的创业资本的投资者,恐怕是和一个好的中介的配合,和一个好的管理者的配合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中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四)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低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股票和资本市场的理论十分丰富。在以往的研究中,黄敏(1993)以马克思虚拟资本运动规律分析我国股票交易,指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的一些问题王晋斌(2001)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萩原伸次郎(2009)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21世纪金融危机的分析中,阐释了马克思关于股份制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王天义(2009)通过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和本质[4]。徐充、张志元(2010)阐释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逻辑,指出虚拟资本理论在加快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管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创新与经济稳定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方面的当代价值[s。虽然时代在变化,但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资本市场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及分析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剧烈波动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新常态下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须关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剧烈波动

 

2015年被称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元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国际市场动荡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呈减速下行态势,一季度.GDP增速等宏观指标纷纷创出历史新低,尽管二季度以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好转,但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稳固,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触底回升。201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较2014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被寄予厚望,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形成需要大量融资支持,股市理性上涨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然而中国A股市场剧烈波动,对实体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014年全年,A股上证综指上涨1118.7点,突破3000点关口,达到3234.68点。2015年上半年A股继续保持强劲上涨行情,接连突破4000点、5000点,在6月12日达到5166.35点。然而6月中旬以来,A股走势急转直下,到7月初上证综指跌幅超过30%,不少股票价格惨遭“腰斩”,很多在股指高位跟风人市的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在政府的强力救市下,A股市场于7月初步企稳。8月再次进入宽幅震荡期。2015年8月26日,上证综指跌至2927.29点,较前8个月最高点下跌43.34%。2015年1月至8月股市波动的整体情况如图1所示。股市的剧烈波动一方面助长资本投机,使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空转,不利于提振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导致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动摇市场信心,对扩大消费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股市震荡现象的理论分析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对股市波动进行了精辟地分析。我们不妨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马克思如何看待股市震荡。

 

(一)虚拟资本的概念与股票价格的决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虚拟资本”的概念对市场经济中复杂的信用关系做出深刻而形象的概括。虚拟资本是指与现实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相区别的想象的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但当把它作为商品买卖时,可以按其价格得到资本的补偿。股票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资本,因为它一方面可以如资本一样取得收益,另一方面本身没有价值,不能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生作用,不是真实存在的资本,而是想象的、虚拟的资本。马克思指出:“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6]

 

投资者不能把股票退还公司抽回货币,只能转让。人们把股票作为商品买卖时,可以按其价格得到资本的补偿。作为一项投资,股票的价格等于其未来收益的折现,因此,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为投资者带来的预期收入,二是这些未来收入所据以贴现的市场利率。马克思指出,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人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人决定的……它的价值始终只是资本化的收益,也就是一个幻想的资本按现有利息率计算可得的收益。”如果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预期股票带来的收益会增加,就会增加对股票的需求,那么股票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会下跌。作为虚拟资本,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交易价格经常背离其票面价格,因而必然成为投机对象。

 

(二)信用发展、人性贪婪与虚拟资本膨胀

 

从理论上看,虚拟资本由现实资本决定,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存在的。但市场信用的发展会大幅延伸支付链条,使金融体系中虚拟资本的循环脱离实体经济。特别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虚拟资本积累往往超越现实资本积累,造成股市的非理性繁荣。马克思在论述货币资本循环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性贪婪的一面。他说:“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6]67如果不通过生产过程能赚到钱,那当然更好。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6]由此,马克思预言,在信用制度下,虚拟资本必然膨胀。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股票市场的出现为资本逐利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场所,人性贪婪是造成股市震荡的根本原因。金融资本家通过反复的股票交易赚钱。“他们的灵魂渴求货币这惟一的财富,就像鹿渴求清水一样。”W为追求最大化利润,虚拟资本与实物资本的分离程度越来越高,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与交易策略的创新层出不穷。虽然虚拟资本有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因此由虚拟资本膨胀形成的市场繁荣十分脆弱。当民众对经济发展的预期看好时,股票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信用链条延伸,市场出现繁荣,但同时资产价格高估催生大量投机泡沫。一旦经济下行,民众的预期由积极转变为消极时,股市资金大量撤出,人们都急于抛售股票变现,造成利率上升和股票价格迅速下跌,投机泡沫破裂。正如马克思所言:“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跌落;第一,是因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为这种有价证券大量投入市场,以便实现为货币。”[7]而一旦股价全面下跌,就会动摇人们的信心,可能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造成股市剧烈震荡。

 

(三)过度投机催生股市的“”性质

 

从表面上看,人人都可以投资股市,这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民主”的精神。但实际上,大投资者、金融资本家由于掌握大量资金而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可以通过资金的大量进出来影响股价,获得巨额收益,而普通民众在股价上涨时跟风人市,在股价下跌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流失。在资金驱动下,不少股票的价格在短期内甚至与公司业绩背离,纯粹通过资金炒作涨跌。大资本家通过资金运作来获利,而中小投资者买卖股票能否获利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

 

马克思特别指出了股市可能因大资本家过度投机而脱离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的性质。他说:“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的结果;在这种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股市的大起大落往往对中小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马克思认为过度投机下的股市已成为资本家掠夺劳动者财富的一种更为精巧的手段。“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铁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成为的结果。已经取代劳动,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本来的方法,并且也取代了直接的暴力。”

 

三、新常态下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须关注的若干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资本市场将在促进增长动力转换,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股市场也被寄予“改革牛”的厚望。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仍不成熟,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结合2015年以来市场的剧烈波动,可以发现新常态下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至少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未形成良性互动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股票等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代表的实体资本为基础,因此,实体经济增长是股市繁荣的根本动力,股市应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挥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多次经历大起大落,未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从2015年的股市波动来看,股指涨落主要由资金驱动,具有显著的投机性特征。特别是融资融券交易的广泛开展放大“杠杆”效应,成为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推手。据统计,仅2015年一季度,中国境内新增股票账户同比增长433%,达795多万户;沪深两市交易金额4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4%。资金的大举进人及杠杆效应推动股指快速上涨,但与股市欣欣向荣相反,实体经济经营并未好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经济下行,股市上涨”成为2015年初中国经济的独特风景,也为年中的股指大跌埋下隐患。历史证明,由大量资金快速流入而产生的股市泡沫,很可能因为资金的快速流出而破灭。在资金驱动下,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的股市殖含较大风险。

 

(二)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散户市”抗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交易中往往处于劣势,马克思特别指出了股市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的风险。当前中国股市以中小个人投资者交易为主,散户特征显著,抗风险能力明显偏弱。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A股92.05%的账户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沪深两市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占八成以上。民众的积极参与推动了A股市场快速壮大,但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散户市”必然会产生剧烈波动。首先,绝大多数散户资金有限,投资股市不是追求企业长期价值回报,而以追求短期股票价差回报为主,频繁交易造成股价波动较大。其次,多数个人投资者专业知识不足,市场分析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都是跟风投资、追涨杀跌,从而推动股市非理性上涨和下跌。再次,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投资者通过配资高杠杆入市,在行情好时收益翻倍,但遇到股市下行就加倍损失’一旦被强行平仓则血本无归’从而加剧股市震荡。

 

(三)投资者回报机制不完善加剧股市投机

 

马克思强调股票作为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投资者索取剩余价值的凭证。对于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股市来说,投资者的回报应主要来源于股份公司剩余价值,即利润的分红,而非股票低买高卖的差价。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很多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有的上市公司甚至恶意圈钱,很少分红。投资者回报率低、投资者回报机制不完善助长了部分投资者的赌徒心态,使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炒作收益而非注重长期可持续回报,从而加剧股市投机。甚至一些公募基金都是频繁交易,不能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根据中国证监会2013年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规定,上市公司根据自身情况,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底线最高为80%,最低为20%。从实际来看,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33.51%,其中76.9%的现金分红金额来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尤其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都比较低。如果能够通过分红获得高于通胀率、银行利率及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一定水平的年回报率,那么很多投资者就不会去冒险炒作投机。

 

(四)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出现促进了资本集中,推动了生产发展。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7W但股票由于其虚拟资本的性质很容易产生“欺诈”。因此,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股票的发行和交易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维护市场公平。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新兴加转轨”依然是新常态下的阶段性特征,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在股票发行方面,现行的核准制在客观上形成了政府对新股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背书”。由证监会核准把关新股发行,且对新股发行“管价格、调节奏、控规模”,虽然短期有利于市场稳定,但行政干预色彩浓厚,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股票交易方面,监管滞后较为明显。市场上虽然引进了大量现代金融衍生交易工具,但相关法律、监管尚未及时跟进,增加了市场风险。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杠杆性交易急剧扩大和快速收缩是本轮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金融分业监管框架下,跨领域、跨行业交叉监管、空白和重复问题亟待解决。虽然2013年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联席会议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清晰的权利责任,目前还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决策机构或者是执行机构。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协调就受到很大考验。监管协调问题在本轮股市波动政府救市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

 

四、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上问题,发挥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财富管理的功能,使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一)加强虚实良性互动,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新常态下,要加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方面,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新常态下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使实体经济振兴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真正源泉。对于小微企业、大众创业的融资支持,不能急于依靠资本市场,而要首先通过简化行政审批、减免税费、贷款补贴等手段“放水养鱼”,最大程度降低创业成本,提高企业内生性发展能力和内源性资金积累,其次在企业成长和需求的基础上,推动优质企业在债市融资,甚至发行股票上市。另一方面,要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处理好交易工具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打击违法违规炒作,避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新常态下金融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投融资体制、方式和工具上,以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非那些具有较高风险的“钱生钱”投机性交易工具,特别是对高杠杆类交易工具要严加监管,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把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贯穿于市场创新发展全过程。

 

(二)培育优质机构投资者,扭转“散户市”局面

 

一个健康、成熟的资本市场应以理性、优质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因为他们在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具备优势,对法律政策更为熟悉和敏感,可对市场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能最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机构投资者注重声誉,注重长期、可持续回报,投资相对理性。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理性的投资模式应该是:市场上存在大量优质机构投资者,众多散户通过契约把自己的资金委托给银行、基金、券商等专业投资机构去投资。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大型银行是市场上重要的优质机构投资者,应承担起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任。从国际经验来看,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大势所趋,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大型银行是参与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工、建、中、农四大行都已在境外开展了证券期货业务,完全具备在境内从事证券经营的能力,但受分业经营限制,目前尚未深度介入A股市场。未来要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适时向商业银行开放证券期货业务牌照,允许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基础上,通过申设或并购子公司的方式进人证券业,使大型银行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利用大型银行“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严格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不断创新市场交易工具,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质投资产品,把散户资金逐渐聚拢到优质机构投资者旗下,逐步扭转A股“散户市”局面。

 

(三)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鼓励理性、长期持股投资

 

从股市建立的初衷来看,投资者收益应主要来源于股息分红带来的企业利润分享,而非炒作股价。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增加持股收益是鼓励投资者理性、长期持股投资,避免频繁套利交易造成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一是逐步提高现金分红水平。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最有力的一种途径,上市公司要逐步增加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的占比,使投资者获得及时的回报。另外,政府要从税收等方面降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成本,鼓励上市公司多分红,提高长期投资收益回报。二是丰富股利分配方式,增强投资者回报选择权。加快研究试点“以股代息”政策,让投资者根据自身需要决定将分红转投资或提现。三是完善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机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回报投资者。对于拥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适时通过股票回购向股东支付现金,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而且可以起到稳定股价、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四是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公司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要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制度,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分析师沟通、媒体宣传等方式缓解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促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了解与认同。以业绩成长推动市值增长,稳定市场预期和长期价值投资者的信心。

 

(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 资本市场风险问题风险问题成因风险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风险问题

1.脱节性风险问题

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二是市场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界定不明晰,公司治理混乱,就会形成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将导致公司治理成本增大,公司资源配置失效,难于形成市场筛选企业机制并影响公司治理及效率,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可引发极大的不稳定性及市场风险。我国A股市场上的ST公司就是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尽管长期亏损但题材炒作不断,被其套牢的投资者不计其数,市场风险极大。而市场发行价格与交易价格脱节性,表现为一级市场高发行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的脱节性,大批投资者争相网上申购,然后助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非理性的泡沫式暴涨,不管上市公司基本面和经营效益如何,也不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和市盈率高低,致使大批投资者蜂拥跟进,诱多陷阱防不胜防,最终导致大批投资者在高位接手被长期套牢的极大风险。例如中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铝业等市场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即是如此。

2.非平衡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大量的上市公司长期淡化对股东的股权分红、利润回报,相反却热衷于增发、配股、扩容(圈钱),从而弱化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恶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使投融资结构严重失衡,诱导投资者无视价值投资,实施所谓快进快出策略,短期投机炒作,致使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紊乱,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剧烈波动。短期炒作(投机行为)和快进快出(投机策略)隐含着极大的非平衡性风险问题。此外,机构投资者结构、规模及水平不高且非理性,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且盲目性,形成投资者结构现状和投资者结构优化之间的较大差距,理性的投资者结构(价值投资者结构)的建构尚待时日,而非理性的投资者结构现状(非理性的投机者结构)难于在短期内改观,其潜在的非平衡性及风险问题毋庸置疑。

3.弱化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对券商、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分析师、股票交易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失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机制弱化,对其包装推荐、绩效分析、利益合谋、误导投资者等失范、失德行为难以约制,隐含着较大的弱化性风险。同时,交易所微观监管和市场交易规则的弱化性及风险问题严重,除对A、H股设涨跌幅限制、公司重大事项停牌、交易异动暂时停牌外,其他微观监管措施和交易规则处于失控状态。例如,交易日交易者单笔卖出量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允许投资机构巨量卖出,连续砸盘,造成市场恐慌。而交易日交易者单笔买入量也无限制,许可投资机构巨量买入,连续推升,制造诱多陷阱,此种弱化性风险问题危害极大。

4.悖逆性风险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期,政策干预、指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当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换的新时期,政策干预和指导应逐步减退,市场规律及市场力量应逐步增强,但政策干预又不能嘎然而止,有一个减退期,这样政策干预和市场力量便无法相向而行,往往是市场力量趋向利多之时,政策干预则趋向利空,例如,2007年10月之后的沪深股市,沪市由6124.04点、深市由19531.15点的高点急转直下。而当政策干预强调利多之时,反而市场力量不断唱空,例如,当前沪市跌回3000点以下、深市在11400点徘徊,甚至还有创新低可能。如此一来,必然产生较大的悖逆性风险问题。无论从生成还是发展视角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均显得滞后,缺乏较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氛围,由此导致种种逐利行为、欺诈行为、背弃行为、侵权行为,成为障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症,制度文化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这种由于缺乏资本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资本市场,其悖逆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上述风险问题,既有体制性风险问题,也有结构性风险问题,又有投机性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可相互交织、相互感染、相互传导,形成系统性风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风险问题的成因

1.二元经济因素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决定二元市场结构,解决二元市场结构问题的钥匙就存在于解决二元经济的问题之中。我国公司治理滞后,更突出的体现了二元经济及其资本市场结构性风险之中。这种由二元经济决定的结构性风险,表现为国有公司产权界限不明晰,委托关系弱化,内控机制失灵,政策依赖严重,市场取向较低,国有资产运营面临着因公司治理结构滞后造成的结构性风险。也表现为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机构投资者运营规模小且不理性,个人投资者数量多且盲目性。市场投融资比例失衡,融资(圈钱动机)持续高涨,投资(价值动机)严重不足,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然隐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政策影响因素

政策影响、政府干预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可称之为“政策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将近2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政策影响、政府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预测,由政策影响、政府干预而形成的资本市场惯性,还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生重要作用。但从理论上看,在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的新时期,“政策市”应当逐步减退,应由市场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投资者和市场中介对政策产生深度依赖,并且资本市场惯性依然较强劲,那么任何程度的政策减退和市场功能的增强,都会给投融资者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使之过分企盼出台政策、管理层干预和政策利好消息等,从而背离市场规律引导,对市场功能调节固化,均会产生战略转型期政策因素主导让位于市场功能主导过程所引发的市场风险。

3.投机博弈因素

非理性的、短期的市场投机博弈行为,是以市场无名小辈变为声名显赫庄家为投机博弈资本,以市场某种利好或利空信息为投机博弈依据,以煽动或诱惑特定投资群体为投机博弈取向,以特定题材股票为炒作对象,可引发大规模的各类投资者疯狂参与的投机博弈(炒作)狂潮。其典型特征是在牛市中的非理、短期行为、跟风行为、爆炒行为。从历史上看,经历300多年风雨的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在其每一次大牛市中都伴随着疯狂的投机博弈活动,引致巨大的投机性风险。18世纪90年代、19世纪30年代、60~7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等都是如此。我国资本市场近20年快速发展过程中3次牛市中的投机博弈行为也是如此。这种投机博弈因素既与市场法制不健全相关,也与执法机制不完善相连。目前,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构架已初步确立,正在逐步拓展、细化和完善之中,例如,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并实施,证券法已作修改调整,银行法还需完善,金融服务法尚需制订,配套法规亟需健全等。而执法体系还不健全,执法环节比较薄弱,特别是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还需长期强化。法制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系列规制性缺陷,障碍了资本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并给投机博弈因素提供了条件。而目前缺失的或是游戏规则不完善或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已成为资本市场投机紊乱的根源之一。资本市场防止和抑制投机博弈因素的主要制度缺失,即是市场运行制度不规范和制度效率不高,制度管理重叠,协调成本增大,缺乏平稳性、协调性、灵活性,亟需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

4.资本文化因素

我国历史上既缺少资本制度更缺失资本文化。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在于资本观念上和资本文化上的差距。资本文化中的股权文化及实质,是用了别人的钱要给予回报,债权文化的核心,是借了钱必须还本付息。但很多情况则相反。如此根深蒂固的与资本文化相悖的观念,是不断产生市场风险问题的总根源。所以,必须对投资者进行资本文化教育和资本市场风险教育,并予以有效地约制和引导,加速构建资本文化,塑造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价值观,促进资本文化行为方式的建立,以有效支撑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问题的成因,是一个多因素体,其成因过程、机理,首先是缺乏系统的市场制度设计及规范机制,例如,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执法及法制环境建设还较为滞后;监管体系固化和监管机制呆滞;诚信意识淡薄,资本文化缺失,投机行为严重;缺乏有技术、懂规则、善管理、国际化的高层次资本市场人才等。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法制体系及执法机制,亟需推进规范的依法运作制度、主体资质认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违法违规惩罚制度、风险提示制度和系统征信制度建设,防止和规避各类市场风险。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规范监督,防止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确立市场筛选企业的运行机制,防范和化解制度性风险。要优化机构投资者治理结构和投资结构,形成长期稳健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要优化个人投资者理念及素质,优胜劣汰,逐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形成不可或缺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并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转化。确立诚信价值观,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形成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并与公司制度相对接,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2.规范市场运行机制

在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难以预期推出的情况下,仍须严格规范市场发行和交易规制,依法规范管理,防止市场发行和交易失控,确立规范的交易规制体系,防范和化解投机性风险。要继续完善网上申购发行规制和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包括改进网上申购结构,提高个人申购比例;机构投资者的日单笔交易量(单笔买入量和单笔卖出量)和总交易量(日买入总量和日卖出总量)限制;建立交易量警戒线规制,超警戒线交易者要交纳与交易量相匹配的累计印花税或其他累计税费;上市公司配股、增资、扩容要对持股股东做相应回报的承诺;不应限制大小非交易,但其必须遵守交易量限制和超警戒线交易累进税规制;券商、注册分析师、股票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要诚实守信,对误导投资行为负责,并建立其失范、失德、失信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淘汰机制,规范资本市场服务环境;建立跟踪交易席位异动交易警示和谈话制度,规范交易所交易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竞争和平稳发展。

3.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经验,构建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市场中介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执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完善市场监管的配套体系,实现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关注、控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再次要加强区域或国际间市场监管的交流与合作,疏通监管体制瓶颈,激励监管创新,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相互传递、渗透和扩大。最后要加强打击各种金融欺诈活动,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类交易活动依法全程审查、监督,做到交易记录完整,审核规范,细节翔实,安全保存,及时防范各类风险。

4.强化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征信体系建设,构建风险防范的征信机制,一要加强征信法制建设,包括征信业管理法规和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法规,前者调整的对象是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活动;后者调整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二要促进征信机构发展,通过特许经营、商务运作、专业服务等方式,促进征信机构发展;三要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征信机构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公民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社会征信活动信息数据库建设。除央行建立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之外,还要建立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等信用档案,特别是建立违法违规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四要依法监管征信市场,确立央行对征信市场全面监管权责,确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征信市场具体监管权责。建立全国性信用管理协会,发挥信用管理协会的积极作用,为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奠定更广泛的信誉基础。

5.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确立依法监管、协调监管的理念。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资格核准、发行监管、交易监管、资金监管、违规监管、退出监管等职能,应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更符合市场化的特定要求。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行业规制、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执业操守、业务考核、竞争提示等职能,应由市场自律机构担当,更符合规范化的相应要求。政府要明晰市场监管定位,把微观监管权交给市场组织主体,走市场化混合监管和协调监管之路;二是转变科层制式监管体制,建立网络式制监管体制,形成监管机构横向协调体制和机制;三是注重资本跨境流动的分析与监测,关注资本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和扩散,推动国际间的监管协作,密切跟踪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的资本风险;四是依据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要求,及时制定系统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的突发事件预案,并有依法授权的专门的监管工作机构负责,确立协调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资本市场风险快速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60

[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21

[3]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0

[5](美)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9、41、139、275、325

[6]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4

[7]刘毅:金融监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77

[8]评论: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制度支持[N].解放日报,2004

[9]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N].解放日报,2004~2~2

[10]李荣融:规范国企改革[N].新华网,2006

[11]冯娟:中国提升反洗钱组织分量[N].上海金融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