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秀课例十篇

时间:2023-12-07 17:48:22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1

关键词:职教新干线;影响因素分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4-5487-03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使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2010年到现在,“职教新干线”通过短短三年的发展已经迅速成为湖南高职学院教育教学进行网上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强有力工具,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的平台。随着新干线在教学应用中的越来越广泛,如何最有效的促进新干线的发展,也逐渐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通过对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从影响“职教新干线”的内外在因素的研讨出发,分析出影响新干线发展的一些具体因素,并且对症下药,提出一些解决影响新干线发展的负面因素的建设性建议,从而更好推动“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职教新干线的内在功能方面的因素

如下图1所示,“职教新干线”,即湖南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上开设的全省大型机构云平台,湖南省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公共网站集群,以个人空间为基础,是一个基于实名制、开放的覆盖全省各职业院校的网络互动平台,包括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两大类。

2009年开始,湖南省职业教育系统在平台硬件建设零投入的情况下,一个“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系统,建成了省级“职教新干线”网站,目前组织了65所高职学院和92所部级重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同步建设了学习平台网站,目前,超过400所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启动了建设工作。

但是作为职教新干线网站,从发展上来说她的经历还不到三年的时间,网站从功能上来说暂时还做不到像腾讯的平台那样完善,第一,新干线网络操作较为麻烦,比如文件的上传,动画swf文件和视频文件在页面上的展示不能支持直接上传显示,只能通过链接地址来实现,这样使得新干线的建设带来了一定麻烦,较多接触计算机较少的教师还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独立完成这些操作。第二,教学互动环节虽然有从新版新干线的普及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从整体来说功能不够强大,比如群组的建立,只能简单发表文章,不能传递语音以及拥有对群组成员的控制功能。第三,新干线网站的网络速度相对较慢,广大教师和学生往往为了上传一个文件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由于新干线自身功能的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阻碍了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发展。

2 职教新干线建设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师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将这种平台的概念简单理解为一个资源网站。职教新干线成为了教师上传资源的一个仓库,较多教师只是在为了应付学院的检查,上传相应的资源。事实上,这样往往忽略了平台的教学功能和交互功能。比如工艺美院通过新干线互动平台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等信息化手段,把课堂进一步延伸到行业企业。职教新干线的空间教学不仅可以利用建设好的资源,还可以到工厂和公司现场拍摄视频,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进行现场介绍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直接看到现场实际工作情况,简化了工学结合程序,将网络化视频取代了现场观摩,节约了参观考察的成本;对于直接需要动手的实践课程,也可以通过互动教室让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操作训练,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在另一个终端进行现场示范和个性知道,这样就有效节省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成本。

空间建设和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式。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空间资源组织教学,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在教室的安排演绎异彩纷呈的各种交互式大片,从而使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视听起了更高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评论、发送私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或者在教师建立的群组里面任意交流,通过这些方式,师生之间的课堂也可以达到无限延伸。

利用空间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如何把新干线网络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们可以把所有专业技术课程都在“职教新干线”这个网络平台上实现虚拟和仿真实训。学校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课程进行评价。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传播学术思想的阵地,为教师打造了一个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继续学习的信息化平台。

所以我们从教师因素这一点上建议:第一,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宣传和学习,教学领导和教研室应该多向教师展示将空间建设成功应用于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比如长沙民政学院以“社会问题”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的互动空间教学学习模式的开展和应用的成功案例,通信职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空间教学应用成功案例等等,这些宣传可以让广大教师开拓眼界,直观了解和理解空间教学的应用。第二,教师的空间一定要有专业性方向性,教师的空间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式的资料上传上面,一定明确空间建设的方向性,最终要以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互动为目的。第三,开展一些有益的空间教学比赛,把比赛的评价标准放在空间教学互动应用与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个高度。并且长期的执行下去。

2.2 学生因素

从职教新干线发展的第一年到现在,我每学期都担任我们学院大学新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与学院同行之间的交流以及兄弟院校同行们之间的交流,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新的形势下,九零后的学生随着对网络越来越多的接触,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重,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通过网站来实现课堂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很希望将自己的网站建设的很美观,从而展示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并且从网站内容和效果上来体现出与同学之间的差别。第二,很多学生对新干线平台的建设很感兴趣,但是较多的学生只是局限于在平台的美化和个人的建设上面,对于教学方面的应用,感兴趣的学生较少,协助教师参与教学互动的很少。通过调查访问,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把新干线空间只是当做展现自己风采的一个平台,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空间教学真正的含义在于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所以从学生因素这一点上建议:第一,大力加强宣传和学习,以前在学校往往在优秀学生空间的宣传比较多,这样还不够,空间建设成功应用于教学中的成功案例,不仅要向教师宣传,同时也要向学生们宣传,要让学生开拓眼界,让学生明白最终空间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的搞好自己的学习。第二,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将新干线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使用于课堂,只有我们的课堂真正空间化,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空间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职教新干线”这一新鲜事物在师生中的定位,才能真正从网站资源提展示提升到应用教学这一高度。第三,主管领导和教师们要加强对教学的检查和评比,从而积累出一批空间在教学中的优秀应用案例,对于这批优秀案例一定要加强宣传,再评比,形成良性循环。第四,目前大量学校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新干线建设团队,团队的主要工作为新干线网页的美化,资源的上传这些,同时学院对团队的培养主要是围绕技术方面的问题来解决,现在新干线的基础方面的建设在各个职院已经普及成功,团队工作应该要提高到新干线教学应用解决学习领域实现工学结合问题这一层次了。

2.3 管理机制以及资金投入因素

一个新型事物在学院的发展和推广,学院管理机制的重视,学院领导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是新干线在学院发展的基石。优秀教师空间的评比优秀学生空间的评比优秀空间教学比武的评比,新干线在学院的发展要能够长期并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保证长期的制度上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完成任务式的短期重视只能导致新干线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停滞。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就很重视“职教新干线”在学院的发展,通过邀请大学城的先进个人的优秀云空间到我院讲座,宣传和传授新干线建设的经验,辅助建立学生建设团队,并且制定出了一套学院各部门优秀空间的评价标准,对于达到标准,优秀标准的部门给予资金上面的奖励,对于未达到标准的部门给予惩罚。优秀教师个人空间、优秀学生个人空间、领导之间空间的不断评比,优秀部门空间的不断评比,成为学院教学一大重点。短短一个学期内,学院教职工以及学生新干线网站的整体水平在从全省新干线网站建设的入门级水平上升到湖南职院中等偏上的水平,很多学生从新干线盲变成新干线的专业户,几乎所有教职工的空间建设在美化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发表博文数量超过100篇、动画以及视频的数量,好友数量超过200个,群组数量超过6个,空间的评论留言数量这些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数量,部分优秀教师新干线的网站建设已经接近优秀院校空间建设的水平,短时间,职教新干线在较快的时间成为该学院发展的一大特色。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证明了领导的重视以及相应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对新干线网站推动的巨大作用。保持与新干线网站优秀院校优秀个人空间的沟通和学习,是学院新干线整体水平不断上升的参考方向。

3 结束语

职教新干线在一个学院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首先对新干线自身功能的完善成为新干线发展的内在因素,领导和制度的重视以及教师与学生的重视成为新干线发展的外在因素。新干线的内在功能必须在互动教学以及网速提升以及操作的人性化方面加以改善,只有一个真正功能强大,教学互动人性化的网站才能真正让用户使用方便,从内在激发教师的使用积极性,在学院,加强新干线在教学中的互动作用,新干线的优秀教师个人空间评比,优秀学生个人空间的评比,优秀空间教学案例的评估活动,建立一批优秀空间建设团队为“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发展长期服务,成为新干线在学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2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其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其内容的建设应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资源库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由此建设的资源库才更具有使用价值。教师通过计算机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基于校本实际和当前教学的需要,将教学资源素材按内容分为以下五大主要模块进行建设:

1.1视频库:将视频库分为教学视频素材、演示实验视频、课例视频、三个子模块,是整个资源库最具特色的一个模块,也是教师教学应用中最受欢迎的一块。

1.1.1教学视频素材:内容主要涉及与初中物理教学有关的物理现象实例,实验探究及STS应用,其素材一般不超过10M,格式统一为mpg格式。为方便校内教师使用,将该类素材按知识单元、知识点归类编辑目录,打印成文本。

1.1.2课堂演示实验视频:实验演示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或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内难以成功演示,如光学、电学中的一些实验,往往由于光线或本地区空气湿度问题实验现象难以观察或难以成功,若用课件演示又缺乏真实性,利用实验视频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1.1.3课例视频:通过购买、网络下载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师物理课堂教学课例视频,其中有省优质课评比教学视频,全国优质课、课例视频。该系列视频主要提供给组内教师学习、观摩、研讨,以整体提高组内教师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1.2案例库:按教材章节编制目录,收录本校教师优秀教学案例及杂志、报刊、网络上的优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为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3课件库:收录本校教师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或网上的、或交流过程中他校教师的优秀课件,取一切可用资源为我所用。

1.4试题库:试题库内容包括历年中考试卷(Word版)和本校教师命制的各类试题试卷,以及其它优秀试题试卷,并分类入库。试题库支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用某一章节的试题试卷。

1.5动画模拟展示库: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实验室无法操作和无法完全操作的实验进行动画模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机结合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导入新课“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2.利用多媒体将演示实验现象进行放大教学中,利用实物展示台和液晶投影仪将实验器材放大后投到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单股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很小,学生很难看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把电流计投到大屏幕上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看得一清二楚。再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

3.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进行动画模拟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3

一、培训面临的困境

笔者自2002年起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徐州地区的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教师达千余人,参训教师有的来自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有的来自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农村,培训形式基本上采用“面对面”的讲授式培训,通过每次培训反馈来看,参训教师不论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反思整个“面对面”讲授式的培训过程,仍然凸显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资源匮乏,优秀案例示范性不够

“案例式学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个特色,教师在制作个人的单元作品集之前,一般需要先参考一些优秀案例,然后模仿制作,称之为“做中学”。目前,学员参考的案例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于优秀案例光盘,另一个是来自于网络,优秀案例光盘中的案例资源,是教师参考的主要来源,是由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从历年来主讲教师推荐的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该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更新周期慢,大部分的优秀案例为2005年以前制作的作品,个别作品甚至更早,在目前培训环境下,这些案例有些陈旧,参考作用不大;二是科目不全,没有涵盖所有科目的案例;三是有的案例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存在示范性不足等问题。网络中的案例资源虽然有很多,但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查找资源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从网上下载的案例,由于没有得到专家的论证与认可,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参考这些案例,有时反而起到一些负面作用。

2.研讨内容不深入,研讨质量掌控不力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为促进学员间的协作交流,设置了许多交流研讨活动,如结对共享、教法研讨、头脑风暴等。活动的开展一般由任课教师组织,全体学员参与。活动组织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性格不同,有些教师因性格内向不喜欢公开发言,而有些教师比较外向,愿意表露个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研讨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位教师中,不能综合所有教师的观点,导致内容研讨的不深入。

(2)因为研讨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随堂研讨,研讨内容得不到及时保存,不便于教师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影响教师对研讨结论的认知。

(3)在面对面的培训中,研讨的范围仅局限于本班学员,这些学员可能是来自于同一所学校,也可能是来自于同一个地区,由于地区相同、水平相近,研讨结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基于网络课程化解培训困境

针对以上凸显的两个问题,笔者通过建立网络课程的方式,组织网络学习,作为面对面培训的一种补充,较好地解决“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面对面培训+网络化学习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师教学的组织、学员的学习开展,以及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利用Moodle系统建立“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课程,基于Moodle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网络课程遵从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具有理论基础先进,使用简单方便的优势,它能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支持,使网络培训过程成为有效而持续的互动过程,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与成果共享。通过1年的实践应用,笔者认为其主要优势如下:

1.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整合与积累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在我国开展多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主讲教师及学科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科辅导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与时俱进教学应用案例,这些资源都是可供学员借鉴与学习的。借助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整合与积累这些方面的资源。有了资源的辅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时就不会感到资源匮乏,学科辅导教师在培训中就会有更多的案例供学员参考,通过网络课程整合的资源可以包含:

(1)优秀单元作品集案例:除了光盘中的优秀案例外,可以分学科放置主讲教师与学科辅导教师积累的优秀作品案例资源。

(2)教学课件:把教学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可以让学员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流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查看课件开展自主学习。

(3)优秀应用案例:应用案例不仅包含文字案例,更重要的是要有视频案例,学员通过查看应用案例,不仅有助于培训理念的理解,而且对于将来的教学应用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员在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之后,会更加增强学习的信心。

(4)技术精华:由于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除一部分学员技术水平较高,还有一部分学员,如中、老年教师对技术的应用有排斥情绪,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添加一些技术精华学习与答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教程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2.有利于开展更加广泛的主题研论等活动

为加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在网络课程中需要设置一个讨论区,将面对面教学中的一些教法研讨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或结对共享等活动,移置到网络课程中,让学员把面对面的交流延续到网络交流。在网络交流中,由于是匿名交流,每位学员均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呈现全体或小组学员的观点,以保证研讨内容的深入性。在研讨过程中,每次研讨的过程和研讨的内容都可以及时保留下来,有利于学员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与对研讨内容的理解。另外,借助讨论区,讲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更为广泛的主题研讨,研讨的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可以延伸到全国各地。研讨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期的学员,可以延伸到全体教师,包括已经学习结业的教师,正在学习的教师或是尚未参加学习的教师。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4

【关键词】电力拖动 学习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109-02

电力拖动课程是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基础课程,很多学生对电力拖动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线路安装没有兴趣,普遍感到乏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可从实例教学、实践操作、技能竞赛、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入手。

一、以实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第一次传授新知识时就应设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刚开始学习电力拖动课程时,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一无所知,不知道老师所讲的电器、电路起到什么作用。因此,上第一节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际生产中生产线上的皮带传输机、机床加工零件、起重机的运行,告诉学生这些生产机械的运转都是由电动机进行拖动,为了使电动机能按生产的要求进行启动、正转、反转、调速和制动,就需要对电动机进行控制。让学生明白了电力拖动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现在学习的低压电器、控制线路对将来从事机电行业的岗位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还向学生介绍电力拖动学得好的优秀毕业生,以他们成功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电力拖动的兴趣。

二、以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中职生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笔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结合实物边讲边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讲到按钮时,组织学生进入电工实训室,每两人一小组,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按钮的理论知识,接着把LA19单联按钮、LA10—2H双联按钮、LA10—3H三联按钮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观察按钮的外形。老师对照实物介绍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合按钮,符号与实物对照。再让学生按下按钮,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其通断状况。结合实物,学生容易记住按钮的符号和用途。笔者在讲交流接触器时,先介绍交流接触器的用途,然后拆卸接触器,对其触头、线圈、衔铁、灭弧装置等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讲解,接着将接触器发给学生,让学生拆装接触器,用万用表测量线圈的阻值、触头的通断状况,掌握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时的各个参数,通过实践,直观了解接触器。心理学家认为,防止遗忘最有效的办法是参加实践。学生亲自拆卸、测量这些电器,就容易记住按钮、接触器的常开常闭触头和线圈的符号、作用、实物、工作状态及可能产生的故障和原因。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以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开展竞赛,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竞赛的形式分为实训教学中的竞赛和全校性的竞赛。以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降低要求,只是通过“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电力拖动实训室有24套设备,笔者把学生分成每两人一组,每次实训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如完成线路的安装接线比赛,要求通电试车成功。老师按接线、通电试车、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等几个完成的指标给学生排名次,并公布排名结果。实践证明,学生对开展技能竞赛很感兴趣,十分在乎自己小组的名次。学生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他们在听课时会更加认真,不懂的地方就主动问老师,下次实训时他们更加注意两人的配合,争取赶上或超过前面的同学。

全校性专业技能竞赛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挑战,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名次,得到师生的好评,证实自己的实力,他们在平时刻苦训练,把技能练到手,练到家,在竞赛中大显身手。竞赛内容是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竞赛分预赛和决赛两部分进行,先在班内进行预赛,人人参与,每班选出优秀的选手参加校级决赛,学校按获奖名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给参赛选手。在全校决赛中选拔出的优秀选手作为参加市级、区级技能竞赛的培养对象。优胜者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而且带动了周围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从易到难让学生尝到甜头。教学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时,笔者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让学生觉得这门课既好玩又好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对单向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先从点动控制线路开始,再到自锁线路、有过载保护的单向起动线路,这些线路简单且容易取得成功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接着笔者在给学生讲授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先让学生把电动机直接接实训装置台的三相电源,按U-V-W的相序接通电源,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再让学生任意对调两相电源相序,观察电动机转向,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电动机转向。学生很快就明白改变电源相序能使电动机反转。接着让学生观察倒顺开关的结构,学生很容易弄明白倒顺开关的工作原理,能成功地安装倒顺开关控制的正反转。同样的道理,用三相双掷闸刀开关又是如何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有了前面的基础,稍加启发,学生就懂得三相双掷闸刀开关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方法。这些实验简单成功率高,学生(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9页)很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习兴趣。

(二)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接线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班上一些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好,动手能力强,完成任务快。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是比较差的,他们识读电路图能力差,看图接线有困难,需要依靠老师指导才能完成接线任务,基础更差的学生感到难学、学不懂,不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时往往顾此失彼。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培训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自己的帮手,让他们作“师傅”带“徒弟”,可以由“徒弟”选“师傅”,也可以“师傅”选“徒弟”,比一比谁带的“徒弟”最多,谁的带的徒弟最好。这些优秀生在教“徒弟”接线、检查线路、排除故障过程中专业技能也在提高,当看到“徒弟”安装的电路带动电动机运转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而“徒弟”看到自己安装的线路取得成功也有了成就感,慢慢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五、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5

关键词:电力拖动 任务驱动 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电力拖动课程包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但它是必修的专业课,学生只有学好本课程,才能在日后的船舶轮机管理中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生产安全。初中教育背景为主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分析能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循序渐进,积极鼓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电力拖动课程中的“连续控制线路”为例说明。

一、 提出任务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对自认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眼见为实。先让他们在轮机模拟车间观看消防泵抽水的操作过程,指出完成这一任务的三大组成部分:磁力控制箱,电动机及水泵。接着,停电打开磁力控制箱,让学生自己观察由哪些电器组成。然后,抽取几个学生尝试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告诉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安装合格的消防水泵控制电路,并发给每位学生一份任务清单。

二、 认识电器

随后,回到旁边的一体化课室,分组(两人一组),分发工具、仪表及电拖板,要求学生们在电拖板上找到刚才控制箱中的电器并观察电器特点。比如:观察接触器线圈额定电压,接触器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在接触器吸合时(用螺丝批按压代替线圈通电)是否同时断开和接通,松开时是否相反,接触器主触头和辅触头有何区别,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触头通断及接触是否良好等。

三、 讲解原理及安装线路

有了相同的电器,怎么样才能接出相同控制效果的线路?提出问题后,接着投影连续控制线路,讲解基本原理。此时有一些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可等接线后通电成功时再思考和说明。然后,告诉学生们,图中的每条线对应电拖板电器元件之间的一条导线,并示范连接一个点。最后,要求学生们自己按图接线。这个阶段不要求工艺及布线的合理性,减少难度,让同学们较易上手,建立自信,较快取得成功。建立自信,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是很重要的。有了成功和自信,学生的学习就会跟进,否则易产生畏难情绪。

四、检测通电

接线完成后,要求检测电路,先观察,接着手摸线头检查松紧,后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电路通断和接触情况(这个阶段不可带电检测电压)。学生认为合格后,教师现场询问检测方法,并抽查某个测量点,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安装好合格的保险丝)。如果通电成功,学生开始个人独立安装线路。重复此过程,直到每个学生成功。在这过程中,对最先成功的小组、个人表扬和加分。对于尚未成功的学生,多加鼓励,耐心等待,最后,可让先成功的学生帮助,查找原因,共同解决问题。

五、 提升安装质量

安装质量包括电器位置、线路优化及布线工艺。当接完线路通电成功后,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架空、交叉、露铜过多、线心夹伤等合理吗?为什么?要怎样才合理?然后总结:不合理、不美观、不安全、不方便检测维修等。最后,投影一些线路安装实例作为参考。重新安装线路(不作统一标准),要求如下:电器位置合理,线路优化,工艺美观,操作维修方便,运行安全。小组合作,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点评,表扬展示优秀作业,并加分。之后,回到轮机模拟车间让学生们现场对比实际安装情况,发现差距,查找问题。

六、 故障演示及检测

先统一设置故障,比如拆去与起动按钮并联的接触器常开触头,让学生们启动电动机,此时,只要松_按钮,电动机就会停止,变成了点动。然后提出问题:在没通电之前如何检测到这一故障?此时要求学生们相互讨论和检测。然后提问检测情况和总结方法(不按启动按钮,按下接触器动铁心,电阻挡测量控制回路通断)。之后,小组间相互任意设置故障,加强练习,提高分析能力,熟悉检测方法。最后,由表现优秀的学生介绍和分享经验,教师予以肯定成绩,培养自信。对于某些特别故障,因危害较大,只能由教师演示。比如:三相电动机断相启动和运行,在通电前和正常运行过程分别断开一条相线,让同学们倾听声音和电动机转动;接触器卡滞,通电前在动触头处垫上绝缘块,人为阻碍动铁心的吸合,通电后倾听声音。这些演示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具体的故障现象,为以后的企业工作提供了故障判断基础。

七、 安全规范

在实际生产中,规范和安全是基本要求。这样的职业素养在实操过程中要逐渐培养,比如工具的正确使用,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检测的正确和安全,工具摆放整齐,场地清洁等等。通过教师示范和投影规范操作事例,学生们能够掌握正确方法,在练习中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八、回顾理论

之前,学生没有实际接触电力拖动线路,在讲解电器等知识时,显得生硬,难于理解。通过安装后,他们有了实际经验,有了具体的认识,但不系统,这时需要回顾整理,再认识,再理解。比如提出:按钮为什么属于指令开关,接触器为什么是自动电器,为什么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为什么不用一个总开关代替这么复杂的控制?

九、填写任务清单

这一项可以作为课堂及课后结合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对巩固知识有很好的效果,完成后由教师批改。清单内容包括:画出控制线路图;说明启动和停止的正确操作步骤;说明电器质量、布线工艺的原则;举例说明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线路的方法;举例(松开起动按钮后,电动机停止运转)说明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说明安装体会。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6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库,充实初中物理课堂,利用资源库的内容进行物理实验辅助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多媒体;物理教学;实验课堂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认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比较好,所以在教学中引用现代教育技术。本文将对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育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与观察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且应用性比较强,但由于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分子运动及结构、声波等无法直接观察,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远程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它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协商、会话、交流,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教师作用、学习伙伴作用、助手与工具作用。教育技术手段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其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其内容的建设应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资源库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由此建设的资源库才更具有使用价值。教师通过计算机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基于校本实际和当前教学的需要,将教学资源素材按内容分为以下五大主要模块进行建设:

2.1视频库:将视频库分为教学视频素材、演示实验视频、课例视频、三个子模块,是整个资源库最具特色的一个模块,也是教师教学应用中最受欢迎的一块。

2.1.1教学视频素材:内容主要涉及与初中物理教学有关的物理现象实例,实验探究及STS应用,其素材一般不超过10M,格式统一为mpg格式。为方便校内教师使用,将该类素材按知识单元、知识点归类编辑目录,打印成文本。

2.1.2课堂演示实验视频:实验演示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或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内难以成功演示,如光学、电学中的一些实验,往往由于光线或本地区空气湿度问题实验现象难以观察或难以成功,若用课件演示又缺乏真实性,利用实验视频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2.1.3课例视频:通过购买、网络下载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师物理课堂教学课例视频,其中有省优质课评比教学视频,全国优质课、课例视频。该系列视频主要提供给组内教师学习、观摩、研讨,以整体提高组内教师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2.2案例库:按教材章节编制目录,收录本校教师优秀教学案例及杂志、报刊、网络上的优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为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2.3课件库:收录本校教师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或网上的、或交流过程中他校教师的优秀课件,取一切可用资源为我所用。

2.4试题库:试题库内容包括历年中考试卷(Word版)和本校教师命制的各类试题试卷,以及其它优秀试题试卷,并分类入库。试题库支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用某一章节的试题试卷。

2.5动画模拟展示库: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实验室无法操作和无法完全操作的实验进行动画模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机结合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导入新课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2.利用多媒体将演示实验现象进行放大

教学中,利用实物展示台和液晶投影仪将实验器材放大后投到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单股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很小,学生很难看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把电流计投到大屏幕上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看得一清二楚。再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

3.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进行动画模拟

实物多媒体演示课件包括能在实验室做的物理实验,不易建立模型的大型设备,如核电站、航天站等,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变化过程时间较长的以及某些应用技术等,这些都必须选择实物多媒体课件演示。如在讲解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之间运动过程中的机械变化时,让学生观看人造卫星随地球转动的动画,让学生亲眼看到卫星在远地点和近地点之间运动时每一个位置上的速度情况,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不讲自明。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对物理概念现象的理解更深刻,对有效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完善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阎金锋,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秦长春,王淑荣.多媒体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7

一、通用技术教学选题范围

1.通用技术课程特点、构成、教学目的、教学成果评估。

2.通用技术教室设计及设备配置、选型、方案研究。

3.通用技术教学点分析及不同类型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

4.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研究。

5.通用技术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较分析,通用技术教学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异同。

6.信息化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7.通用技术教师的学科素养、专业特点、培训提高。

8.通用技术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9.通用技术教室设备配置标准相关问题研究。

二、征文内容和格式要求

1.论文内容要贴近实践,贴近一线教学与应用,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深度,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意义。作者可以在选题框架下自行分解出具体题目,从多侧面、多视角,深入具体地阐述和表述。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均可。

4.征文标题要求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征文要求按照论文体例撰写,超过3 000字的需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5.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6.参选论文应具原创性,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7.文稿一般不得超过5 000字,文稿应附全部作者的单位、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具体地址。

四、组织评选办法

1.提交的论文或教学设计经专家评审,评出优秀作品。

2.组织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优秀论文或教学设计将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和《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颁发《年度优秀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年度优秀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证书。

3.优秀教学论文或设计将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上陆续刊登。

五、投稿方式

1.请将论文或教学设计发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邮箱(jiaoyuzhengwen@vip.省略),请注明“征文”字样。若作品无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请刻录成光盘寄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

2.咨询电话:010-62115171 62112663

3.联系人:杨洋 李丽

4.邮寄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4号C座1002室《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8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我们一方面就教研现状对各地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方面对教师直接进行问卷调查。教研员的问卷有三个维度,即当地小学数学教师现状、小学数学教研现状及经验、学科建设等。教师的问卷有四个维度,即专业认知、发展平台、发展模式、专业发展的建议与自我评价等。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51218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有关信息,这个样本数量基本能说明我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研现状。

第一,从教师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现状看,有97.6%的教师“对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有94.4%的教师“对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基本满意或满意,有96.5%的教师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是“教学效果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以及教师们真诚朴实的良好师德,乐于奉献、甘做人梯的敬业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来传道、授业、解惑,传承文化,担负起教师的光荣使命。

第二,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发展的方面”,83.2%的教师选择“数学专业素养”,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受专业和学历的限制,迫切渴望提高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知识水平。然而,在“你工作之余有没有时间进行业务学习”的调查中,有52.7%的教师选择“很少”或“没有”,这显然又成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第三,关于“专业发展模式”的调查,有88.8%的教师认为“听课、听专家报告和讲座或与专家交流”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发展形式”,而在“校本教研”一项中有6.1%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发展形式”,这说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作用、成效认识不到位,还是说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还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待于我们广泛了解,深入思考。在“你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中有43.4%的教师选择“教研人员”,在“你实际得到的帮助主要来源于哪个方面”中有90.4%的教师选择“网络信息”,这一方面说明一线教师希望得到教研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说明网络资源是当下教师获得帮助的有效途径。

二、改进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于改进全省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课堂,做好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教材培训、课例研讨、校本教研、专家指导、网络研修及自主学习等工作,切实做好教研机构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专业发展与成长应提供的专业支持。在开展集中的教研活动的同时,要多开展能走进学校、走进区域的辩课研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参与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激活他们的教研热情,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的人文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二,建立全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检测体系,改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研系统形成的模式是县(区)主抓小学、省辖市主抓初中和高中。全省性的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检测体系几乎是个空白。课改以来,大家普遍感觉小学的教学质量有所降低,但是由于缺乏数据支撑,缺乏实证研究,我们还没有全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检测(或抽测)的结果,虽然有时也可以间接获得局部的有关数据,但这样的数据不足以说明全省的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课改以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检测与评价,我们应该做的是改善评价,淡化分数,探索面向小学生的“绿色评价指标”,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第三,聘请兼职教研员,成立中心教研组。此举的目的是把有水平、有能力、善合作的一线优秀教师整合起来,充实省级教研的力量,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优秀成果的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区域课改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教研员的培训力度,及时、全面、求新、求实,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教研意识,真正发挥教研员作为“老师的老师”的作用,引领教研员把握课改动向,科学合理地指导教学。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9

【关键词】国培;专业素养;教育理念 ;实践

11月2日作为阜阳市的骨干教师,我荣幸的参加了2012年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在这里见到了专家学者的风采,有我们的班主任、博士生导师郑燕林教授、全国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柳海民教授、北京市西城区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老师等等。他们是各个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能与他们对话、进行学习,既是我的荣幸,也是我能成长为名师的一次较好的学习机会。在授课的过程中,他们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上的知识,扩展了我的视野,提供了解决一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方法。

一、专家学者的引领

1.在专业视野上的提高

作为国培班的学员,我们虽然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但因为环境的局限性,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是一线的教学工作,只注重每门课、每节课的细节。工作了十几年后,有个思维定势,需要专业视野的扩展。这些老师的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重新打开了一扇窗户,了解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专业上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宋海英教授作了《优秀教师成长规律与途径》的讲座,她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谈起,分析了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提供了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七大策略。在讲座中她提到的一个案例《问题引领我成长》,我印象深刻,这不正是我所遇到的问题吗?经过若干年的教学锻炼,我已经成长为一个教学能手,获得过省优质课二等奖,阜阳市二次优质课一等奖。但在工作中有时感到还缺少点什么,会上课,但什么样的一节课才能算是好课。通过讲座,认识到教学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特色,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要通过不断的参与培训,向全国的名教师学习,加深理论方面的学习。

东北师大副校长柳海民教授作了《规划纲要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分析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我们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期望,对我们要求不要只局限于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够了,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于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整理出理论。像魏书生、李振西老师走的都是这种实践研修之路。听完报告后我是心潮澎湃,教育理论来自于实践,既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这些知识扩展了我的眼界,树立了我要成长优秀教师的信心,教授们不但在内容上教会了我这些知识,而且这些方法我要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只有专业视野的提高,才能使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2.课程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学匠,还要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这就需要在专业素养上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国培班的老师从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课题研究方法等不同的角度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积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出我们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能更好的去解决。

班主任郑燕林教授作了《教育技术视角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关注点》的讲座,我更为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等概念,郑老师的课通俗易懂,从生活中的实例、漫画图片、视频等深入浅出的教授了资源应用的适切性、学习者分析、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应用、如何寻求理论支持几个重要关注点。在课堂上郑老师引用了教育哲学、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层面的知识来支持她的理论,真是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这些专业词语、专业理论是我以前从来没听说的,在理论方面真是大有长进。

听后,对课程专业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理论有效的支撑了我们对学科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支撑科研,对教学实践起更好的指导作用。

二、一线优秀老师的示范

班主任设计课程时,不但注重骨干老师的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注重一线教师的示范作用,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一致叹服。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李老师主张两节信息课连上,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教师课堂答疑,课下批发作业,这样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练习。第二,信息技术课最大的优势是联系生活,整合作品,引起学生兴趣。第三,对课程的设计,堪称精致,例如:“搜索引擎”的研究,学生设计6课时的时间。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不可能喜欢呢?东北师大附中张亚光老师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的设计经验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长春市实验中学的张卓老师给大家上了一节很好的示范课。吉大附中徐英老师的奥赛培训经验也给了大家很好的示范。

三、我的收获

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感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1.更新了信息技术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必须体现学生自主、教师主导,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老师的精心设计,而不是机械的按教材去上。

2.解决了心中的一些疑难

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北大附中的李冬梅老师给了我很好的案例,通过学习,研读课标,教材只是我们的一个资源,我们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很好的改造教材,改变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学生最喜爱的课堂。信息技术课的校本化势在必行。

3.结交了全国各地的良师益友

在学习中认识了这么多博导、专家教授,与同学的交流中和二班六组的同学们探讨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方法与策略,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此外,与山东济南十一中的王刚老师、北京工大附中的王德庆老师、武汉十六中的林煦峰老师、福建泉州一中的陈义顺老师等都做了很好的交流,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4.树立成长为名师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目标,通过这次目标长春国培之行,我更确定了方向。虽然已经是中学高级,但是离名师的标准还有很远的距离,任重而道远,坚持不懈,在这么多名师的指引下,定能完成专业上的发展。

四、我的思考

通过这次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了初步的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善工作:

1.注重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形成形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开设校本课堂,上学生喜欢的课,感兴趣的课,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2.注重课堂评价、关注到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反馈,教学相长。

形成有一定个性、有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进行理论化研究,每年形成2—3篇。此外,要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科研能力。成为专家型的的教师。

线上教学优秀课例篇10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MOOC/SPOC;创作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49-02

1 引言

在普通地方高校的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1],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2-3]已经得到公认,其实质也是解决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需求驱动型的高校,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更多的强调了计算机的软件应用技能,当下该课程主要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实验教学为主,其目标是能够使用办公软件处理一些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文档以及数据的快速处理。

2 问题及调查结果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考虑到普通地方高校的生源以及学生基础,各高校进行了生源的分层、分类教学[4-5],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但其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验证型教学的基础上,即预先设计好实验的指导书,学生进行验证性的实践学习。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办公软件及其他应用软件的使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基本的操作要求可能已经被许多大学新生所掌握,本人针对该问题设计了问卷调查,如图1所示,参与调查问卷的84名学生中有接近80%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处理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及与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是比较希望使用计算机做出一些创作型的作品,如图2所示,有接近70%的学生希望能够使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些作品。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改革迫在眉睫,应该又验证型的教学方式向创作型的教学模式转变。

3 实验改革思路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验教学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拓展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并不是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全盘否定,应结合当下的教学技术以及学生情况进行相应改革,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本文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分别进行了改革。

3.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基础和案例两部分进行讲解,教学内容保持现有的教学内容,即办公软件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并对现有实验指导书进行整理和精简,主要讲授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及技巧;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对于案例的设计并不是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完基本的方法后进行完全自主的创作实验,因此这里的案例为案例为优秀的学生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建立案例库,并对案例库进行增减维护,供以后的教学使用。

3.2 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其注意力较为集中且具有持续性,但其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学习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对于记忆性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将当下较为流行且推行效果不错的MOOC/SPOC网络教学方式[6]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辅助教学:

(1) MOOC/SPOC网络教学主要针对实验基础部分的教学;

(2) MOOC/SPOC对于优秀学生作品的展览,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可以激励学生创作的热情。

引入MOOC/SPOC网络教学方式,可以大大的缩减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自由度更高,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选择性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以讲解学生作品为主,鼓励学生创作作品,激发学生的潜力。

3.3 实验教学体系图

通过上文对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构建了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教学体系图。

图3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线上的基础知识学习和课堂的优秀作品讲评;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托于线上的教学,以MOOC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MOOC基础教学视频由任课老师进行建设,学生学完基础视频可以自由组队或者单独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实现,教师评阅将优秀作品进行建库处理,以备以后的教学使用,并在课堂进行优秀的作品讲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录制讲解视频在线供大家学习讨论。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将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的成绩感同时带来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现在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本文构建的实验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真正地将计算机当成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但也有其缺点,实验教学的门槛较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3] 朱勇,杨洪伟,宋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5):35-38.

[4] 张艳,姜薇,管红杰,等.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