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时间:2023-12-07 17:47:04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1

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中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按照旗扶贫办、水利局的指示,为彻底解决本村每户村民不因发生因任何突发事件而出现饮水困难问题。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概况及范围:

1、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因天气原因(如:雷击、冻管、井淤等)、供水设备老化等任何原因造成不能正常供水的;2、对于分散式供水和自备水源井方式供水的因气候干旱造成水位下降不能正常饮水的;3、因雨、雪天气或年老体弱以及因疾病不能正常饮用水的。

二、具体措施:

1、以自然村为单位设定备用水源井,并达到安全饮水或基本安全饮水标准,由用水户自行取水。由此产生电费、施工等费用由受益户承担。2、指定专人利用水车送水,以每300公斤水收10元为标准计价,该费用由受益户承担。

三、成立安全饮水应急领导小组: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2

为了切实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中学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二、 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 :

副组长 :

成 员:各班班主任

2 、组长主要职责 : 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学校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规划方案《中学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3 、组员主要职责:主要接受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负责组织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 、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师生 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3

一、要统一认识,把保障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作为水利部门的首要任务

保障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供水,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期治水新思路,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治水原则,在继续治理洪涝灾害的同时,更加重视维护江河湖库的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全省水源地的供水安全;要把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纳入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体系,落实工作措施,严格工作责任,真正建立保障全省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要科学调度,着力提高全省江河湖库的水资源供给能力

各级水利部门要把优先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作为水利工程运行调度的首要原则。坚持防洪防旱和防污护水统筹兼顾,有针对性地制定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的水利工程调度预案,在认真总结这几年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配置管理,提高全省江河湖库的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为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生态危害,我厅会同流域机构和无锡、苏州两市水利部门,建立了太湖常年引江调水机制,通过望虞河和常熟水利枢纽工程设施,争取枯水年调引30亿立方米、平水年25亿立方米、丰水年18亿立方米长江水进入太湖,加快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水体结构,增强水体环境容量,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各级水利部门都要针对本区域饮用水源地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为饮用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三、要落实规划,切实加强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建设

针对全省部分饮用水源地存在的水量水质不安全隐患,去年,我厅牵头组织编制了《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规划》对全省94个县域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进行了系统评估,提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调整水源地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的综合治理措施,并核准公布了全省第一批县域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名录,把现状水质好、污染少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列为备用饮用水源地,把优质的地下水用于应急储备水源。该《规划》将于年内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各地要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强现有饮用水源地的建设、管理与保护,抓紧解决部分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不可靠、不安全的隐患,积极实施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建设,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源安全供应。

四、要严格管理,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和水(环境)功能区管理

加强水(环境)功能区管理,是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关键措施。各地要按照水利部和省厅的部署要求,抓紧完成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的核定工作,依法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要把按水系河流确定的水功能纳污能力与行政区划限制排污总量相衔接,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湖)排放总量。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和河网水系条件,抓紧规划调整河流的功能布局,逐步实行引排分开、清污分流,加快建设清水通道系统,保障饮用水源地长久安全。对饮用水源地所在的水功能区,要建立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水量水质监测制度,定期水文水质公报。要加强饮用水源地上下游、左右岸水情、水质变化动态监测,对因上游和周边地区的污染水体下泄,可能导致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威胁,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消除隐患,保证安全。要严格入河(湖)排污口审批管理,凡是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排污口设置申请,坚决不予批准,已经设立的,必须重新进行评估,凡是影响供水安全的,都要限期取缔。要针对各个饮用水源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有计划地实施生态清淤,治理内源污染;退耕、退养、退渔,还林、还水、还湿地,建立生态保护区。

五、要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农村群众最为迫切的要求,省政府已经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列为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内容。各级水利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并做好与区域供水、水源保护和村镇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把中央补助、各级政府扶持和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投入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渠道;要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建设管理,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益,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六、要确保安全,抓紧制定完善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预案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4

(一)目的。为做好区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处置反应机制,指导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城市供水安全事故,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处置事故、排除隐患,并在必要时实施紧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安排、分工合作、长效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及应急工作程序,同时明确主管部门、管理机构、供水企业等相应职责,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2、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城市为主体,统筹安排主管部门、管理机构、供水企业的应急工作任务。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城市供水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3、长效管理,落实责任。城市供水以保障供水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强化政府监管、企业规范经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人口、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确定不同级别的情况报告、预案启动、相应应急程序,落实城市供水重大事故应急责任机制。

(三)编制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4号)、水利部年月日《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供水安全的紧急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9号)、《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6号)、《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市城市供水行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城区范围内发生突发性事件致使大范围或长时间不能正常供水的应急处置,主要指造成1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止供水24小时或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

1、城市饮用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以及不明原因的污染;

2、取水涵管等发生垮塌、断裂致使水源枯竭;

3、地震、洪灾、滑坡、泥石流等导致取水受阻,泵房(站)淹没,机电设备毁损;

4、消毒、输配电、净化构筑物等设施设备发生火灾、爆炸、倒塌、严重泄漏事故;

5、城市主要输供水干管和配水系统管网大面积爆管或发生灾害影响大面积及区域供水;

6、调度、自动控制、营业等计算机系统遭受入侵、失控、毁坏;

7、传染性疾病爆发;

8、战争、恐怖活动导致水厂停产、供水区域减压等。

二、应急组织领导体系与职责

为有效应对我区城市供水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区政府成立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在区政府领导下,处置城区供水重大事故应急工作;落实区政府交办的有关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供水事故情况及对市民生活影响,向区政府和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和监督自来水厂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及落实;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区自来水厂应急救援人员、设备档案;按照区政府要求,调集人员、设备赴外地开展救援抢险;建立健全全区供水信息传递制度,完善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机制,提高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区住建局应当了解城市供水水质情况,定期研究城市供水抢险应急工作,指导城市建立健全供水抢险应急组织和队伍,检查区自来水公司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加强供水安全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区第三水厂、湄丰供水公司应定期检查应急抢险预案、通讯、仪器、抢险工具和专业人员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并由专人负责对抢险器材、设备等做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状态良好,能随时投入使用。

本预案以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为主的检测网络,按《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城市供水水质进行每月不少于1次的检测。源水检测项目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出厂水和管网水检测项目按照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

四、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城市供水发生事故后,应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优先保障群众生活和重点工业用水。必要时可采取分片分区供水或降低供水压力等措施,并加强节水工作,暂停或减少洗车、桑拿、洗浴等特殊行业用水,暂停绿化、园林、环卫行业使用自来水,减少工业用水。

城市供水重大事故发生后,按照业务处置为主的原则,区第三水厂、湄丰供水公司应立即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并于1小时内向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区住建局报告。有关部门要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当发生人员伤亡突发事故时,可越级上报。灾情严重、抢险救灾力量有限时,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援。接到报告后,区住建局应负责组织实施抢险、排险、抢修、快速修复、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城市供水发生事故后,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区住建或区第三水厂、湄丰供水公司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预警,通知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储备应急用水的准备。

(二)情况报告

1、基本原则

(1)迅速:最先接到事故信息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2)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3)直报:发生特大、重大事故,要直报领导小组,并根据情况报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2、报告程序

(1)供水事故发生后,现场人(目击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和义务立即拨打应急处理电话向区自来水公司报告。区自来水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确认事故情况,及时做好现场保护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2)重大事故一经确认,区自来水公司须立即向区住建局和区应急办报告。

(3)发生重大事故后,区第三水厂、湄丰供水公司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区政府、区住建局和有关应急组织。若系水源、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同时报区农林水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

(三)响应行动

1、重大事故发生后,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开工作会议,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3)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开展证据收集工作。

(4)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协调组织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5)因人员抢救、防止事态扩大、恢复生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通知各有关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到位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迅速与事故发生单位建立联系,了解并核实有关事故和应急情况,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范围,及时向区应急委员会报告。

3、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召开小组成员和专家工作组会议,根据事故和应急情况提出城市供水系统的抢险、抢修、临时供水等建议方案,讨论应急工作建议,并组织现场工作组赴现场协助、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4、应急通讯。应急响应期间,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应保证随时接收区应急委员会的指示和事故发生地的事故信息;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应24小时保持通讯渠道畅通。

5、应急救援。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派出现场工作组,由副组长带队,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事故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选派专家对事故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技术支援,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区第三水厂、湄丰供水公司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全力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并通知供水影响地区的群众和单位。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妥善保管有关物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和收集证据。

6、主要救援措施和处置工作

(1)水源污染及水源水质安全事故,应立即停用现有水源,及时启用备用水源。区环保局对水库汇水区范围内的企业单位进行调查,对违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关停,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整改措施,防止原水继续污染。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水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水源水质及水源地环境的检测,跟踪水质动态情况。区住建局要严格督促两家水厂做好水质监测和相关应急处置措施工作,确保城市供水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并配合相关部门对问题原因进行调查。区农林水局负责向市水利局沟通协调原水切换的调度工作,联系市防汛部门及水利局调度周边原水供应,配合相关部门对水源水质污染的摸底排查和原因分析;区卫生局、卫监所要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出厂水、管网水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掌握城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涂岭镇负责泗州水库汇水区内污染源进行初步排查,发动各工作片、各自然村配合区直部门进行详细调查。泗州水库管理处要建立长效机制,委托区环境监测站对泗州水库原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定期向相关部门、单位通报水源和水质情况;加强日常安全巡查管理,监控水库水质,控制污染源,及时汇报水质险情。湄丰供水公司、第三水厂加大原水安全跟踪力度,把好进厂原水关,加强制水工艺流程管理和水质安全监测工作,保证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安全。

(2)因旱情等原因造成水源取水不足时,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水源问题,可采取围、堵、拦、截等措施保持水源取水,必要时启动备用水源。

(3)因洪涝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供水设施损毁,导致大面积停水事故,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或者采取临时供水措施,安排应急送水车等,确保群众生活用水。

(4)因供水生产,输送过程中遭受化学、毒性、病毒等因素造成饮用水污染的,应对所发生水质事故的性质与严重性尽早尽快的给予评估,及时关停部分供水设施,开启各种管网末梢放水,并调配好各种管道装、拆、卸、堵所需设备随时备用;受污染的设施应进行清洗消毒,加强水质化验。

(5)供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应先抢救受伤人员,及时、有序、高效地清理现场,搜寻、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

7、信息。区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城市供水重大事故信息稿件的审查和新闻报道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新闻工作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的规定执行。

五、应急终止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应急机制

1、前言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两岸、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上,所在地区每年大约有3亿m3的地表径流,但由于土地盐碱化,致使地表径流水质变差,无饮用价值,大部分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5―20g/l,个别地区高达100g/l,不能直接饮用和灌溉,深层地下水含氟、碘量超过人畜饮用标准,开发利用困难,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地区95%以上的用水由黄河水供给,而随着黄河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黄河两岸引黄水量逐年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黄河下游来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

2、影响因素调查

近年来,随着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黄河面临着日益加重的污染问题。据胜利油田水质化验数据显示黄河水东营段氮、磷、有机物等指标含量逐年升高。对后续净水生产过程和净水水质都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在水量、水质两方面保证区域水源的水安全是我们将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胜利油田供水系统的特殊性,从黄河取水,经过渠道输送到沉沙池,提升进入沉沙池沉沙后再提升入库,水库蓄水后供应水厂。其中输水渠道大部分经过村镇、采油区等,存在周边排雨水、生活污水、输油管线泄露等问题,沉沙池和水库周边存在农业开发、水面养殖、井场采油输油等现象。

2.1黄河水质污染

目前我国缺水城市有300多座,受影响人口在1亿以上;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是很突出的问题,并有增加的趋势,致使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影响,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污水排放总量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20亿吨激增至现在年排放达到40亿吨,每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万吨上下,氨氮排放量每年是14万吨,分别超过了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黄河五类、劣五类水质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劣五类水体占到四成至五成,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2输水渠道水质污染

因引蓄水系统和油气生产设施互相交叉布置,如位于黄河岸滩的西河口取水口、丁字路取水口上游均有穿越黄河的油管线,引水渠系上也有不少油气管线穿越,如孤东水库引水渠系的丁字路引黄输沙渠穿渠油管在2007、2008年出现漏油,胜利输水渠道和曹店输水渠道也多次发生油管线漏油的问题,因提升泵房值班人员发现及时,采取停泵措施才避免污染水进入沉沙池。

2.3沉沙池和水库水质污染

饮用水源地保护是关系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的水源管理工作内容。目前油田水库、沉沙池、渠道范围内共有油气井51口,很容易发生水体大面积污染的风险。

3、水质应急处理措施

3.1水源水质污染处置

水源单位应执行引水计划并根据渠系构成与水质检验情况制定引水方案,如需弃水时,应由水源管理单位制定弃水方案,上报生产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如黄河水质达不到标准要求,应由生产管理部门提出引水方案,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当黄河水体发生严重污染,水库应立即停止引水,并进行水质检测,以确定污染性。当水库已引入污染水,水库停止供水,在向指挥中心报告的同时,对水库水的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符合原水水质标准时,再恢复供水,不符合原水水质标准,迅速向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3.2油气井泄漏事故处置

发出重大污染事故警报后,基层抢险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查清污染源和污染状况,制定初步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研究现场情况,制定处置方案。组织人员消除污染源,制止污染继续发生,对现场隔离,对污染物进行收集,集中处理。如发生油气井大面积严重污染事故,迅速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区域,同时封锁所有入口,严禁人员进入,同时上报上级应急部门,等待援助。如污染源距离工作生产区域较近,要立即切断电源,杜绝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留守人员要佩戴防毒面积,以保证安全。待环保专业人员来到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协助其对现场采取封锁、隔离、清除等措施,确保污染范围不扩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严格水质检测,确认原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3.3渠道水质污染处置

当渠道内发生农田农药流入渠道和人为倾倒垃圾的情况时,由渠道管辖单位依据应急措施进行现场处理。严禁在渠道范围内倾倒废物废水,并及时清理现场,减少渠道水质污染。

3.4水库库区人为污染处置

由水源管理单位依据本单位应急措施,制定管理规定,制约养殖人员,做好日常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定期巡查,严禁在水库内投放饵料,机动船只不得随意排放废油废水,养殖人员不得在库区内乱扔垃圾废物,如发现有污染现象发生,由各管理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处置并做好备案。

4、结论

4.1为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要加强对水库沉砂池等重要水源地的风险与安全隐患的识别与治理,建立并完善水质污染处置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并科学评价,确保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4.2应根据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必要的人、财、物等应急准备力量,做好应急抢险、抢修及检测队伍的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机具、备用通信设备和氰化物、砷化物检测试纸等水质分析检测设备等。

4.3应通过设立警示牌、警示桩、开挖截渗沟、建立封闭围栏、种植树木、安装自动化监控设施等综合防护措施建设,逐步实现水源地封闭管理。同时加强水源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技术保障。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6

为落实县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精神,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改善民生,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射阳实际,现就加强全县城乡饮用水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将城乡饮用水安全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保障城乡饮用水供给和水质安全为目标,以饮用水水源工程建设、资源配置、质量监管和有效供给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城乡饮用水监测预警与安全应急机制,推行城乡饮用水从水源到用户的一体化管理,确保城乡饮用水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各项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逐步建立起“城乡统筹、资源充沛、供给有序、水质达标、管理规范、运行可靠、监控得力、应急常备”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到2015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加快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到2011年全县22.7万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全部解决;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到2015年区域供水人口受益率确保90%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完善饮用水安全供水总体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编制和完善全县城乡饮用水安全相关保障工作规划,明确年度全县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编制《射阳县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射阳县区域供水工程规划》和《射阳县明湖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全县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按规划有序组织推进。

2、加快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进程。按照“建设大水厂、铺设主管道、对接支管网”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明湖水源地建设与保护以及区域供水等重点工程,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供水格局。健全和完善城乡水资源应急储备体系,推进明湖水源地项目和各镇区应急水源地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加快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推广深度处理和膜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配水体系,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增强供水的稳定性。

3、强化饮用水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严格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明确保护范围和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拆除、关闭或搬迁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已建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设施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严格控制污染源及排放。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和水域纳污能力,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清除公共河道内的水产养殖设施,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结合实际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地区的集中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4、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城乡饮用水安全水平,积极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加强城乡地表水和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规划实施工作,在建立健全县级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的基础上,各镇(区)、相关部门和自来水厂也要根据本地的水资源条件,制定相应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反应体系、信息监测报送和快速反应机制,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护系统,落实重大事件的值班、报告和处理制度,并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5、积极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顺应形势,理顺关系,着力改变我县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水源建设与供水治污分割的状况,积极稳妥推进以实现城乡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现由县规划建设局、水利局等部门承担的有关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等涉水事务管理职能,真正实现城乡饮用水由水源到用户的统一管理。

四、推进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城乡饮用水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城乡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展改革、经贸、水利、财政、卫生、环保、城建、交通、国土、安监、供电、物价、税务、宣传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协同配合、齐心协力搞好城乡饮用水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

2、加强舆论宣传。射阳日报、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县内主要媒体,要有计划、有重点、高频率地宣传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在全县形成“饮水安全,人人有责”的浓烈氛围。要广泛宣传在饮用水安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事迹,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饮用水安全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自觉爱水、护水、惜水的意识。

3、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多元化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对城乡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县镇财政安排足额的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保障各类城乡饮用水安全项目的顺利实施。广泛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涉水企业扶持力度。把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执政为民、为民兴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在建设用地、税收及水质监测费减免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涉水企业发展壮大。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7

近几年来,在县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街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抓住创建广东省卫生镇街的契机,结合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工作,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不断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出台了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规范了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全面提高饮用水安全监管工作水平,使**镇街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近三年无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

**镇街历来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促进全镇街经济和社会民生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这一全局性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保护措施,强化跟踪问责,不断提升水源保护工作水平,确保饮用水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安全。特别是开展省级卫生镇街的创建工作以来,我镇街加强了对**镇街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了卫计、农业、边防派出所、社会事务办和各村(社区)等的职责,镇街饮水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密切配合,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同时,把**镇街饮水安全的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对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做出了详细部署和具体安排,**镇街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村(社区)严格按照镇街创卫网格化实施方案的要求,紧密联系区供水部门,认真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坚持防止水质污染事故的发生,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供水问题,全力推动**镇街饮用水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二、完善制度建设,统筹协调饮用水工作

一是健全水质检测管理制度。始终把安全水、优质水、放心水放在首位,严格执行上级各项管理规定。除严格执行国家、省、市颁布实施的供水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外,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了供水事故应急预案、水污染(或投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制度。

    二是加强学校饮用水检查。全面实施学校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强学校师生用水监管。我镇街积极配合食药监和教育等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范围内公众场所和食堂的直饮机、饮水机、末梢水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学校用水安全。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卫生意识

为加大饮用水“创卫”工作舆论宣传力度,我镇街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进行广泛宣传,向经营单位、社会、人民群众宣传饮用水卫生法规等知识。利用法治宣传教育讲座等开展新时期公共场所法规宣传,切实提高广大消费者卫生安全意识。同时在各部门、村(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众活动场所设置卫生知识宣传专栏,累计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宣传3场次,制作宣传标语20余条,印发宣传单、手册800余份。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教育。我们将大力宣传生活饮用水卫生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居民,尤其是让农村广大群众了解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对健康的好处,切实提高全民健康卫生意识。

2、加大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管力度。我们将对不按规定对水质进行消毒、提供不符合标准的生活饮用水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8

(一)水源保护信息化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水源环境管理与保护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环境保护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部分水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威胁。国内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保护工作于20世纪90年代末才逐步开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制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技术大纲,制定了环境质量评价、污染负荷控制等的技术规范。深圳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其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对象,利用3S建立了信息系统,解决了保护区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和。但是目前多数国内外饮用水源保护区多数只建立图谱,多数综合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信息服务功能差,针对性不强,业务分析能力低与不足已成为重点流域水源保护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二)预警系统建设必要性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明确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体现了国务院领导对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福建省政府已批准设立了全省123县级以上和321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全省人民饮用水的安全。重点流域的整治是各级环保部门工作重点之一,尤其重点流域的饮用水源保护更是重中之重。开展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预警预测是当前环保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饮用水源保护区大部分布在江、河等重点流域中,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何生命财产安全,进行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预警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实现对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和决策的动态科学管理,采用高科技手段,切实依法保护饮用水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流域水源保护预警信息系统研发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一)研发内容项目从模型、技术方法、重点流域经过的城市(县级以上)水源地保护和系统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技术结合开展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预警系统的结构框架、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系统以福建省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对象建设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根据研究目标和特点,采取以模型与技术实现为重点,系统开发与运用为最终目的研究策略,分步实施,主要在做好技术分析和总体实施方案基础上,进行框架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系统集成方法)、模型构建、开发平台软件。

(二)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1)建立环境敏感性及敏感目标仓库。建立环境敏感性及敏感目标仓库,福建省重点流域水源保护区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重组、集成数据,建立预警管理体系。 (2)建立分析管理模块。水质评价、污染负荷控制分析、风险安全评价库(风险源数据仓库)、水质综合降解系数研究及其综合分析管理模块的建立。 (3)建立预测模型。饮用水源地保护预警系统的开发建立以扩散数学模式进行有毒物质在河流及湖泊中的迁移扩散预测模型。以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环境监测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与地理学科紧密地结合,并建立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地质地貌、土地利用、周边环境等提供专业应用。 (4)研究重点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重点流域水环境容量,建立水容量核定体系,确定区域最大允许排放量,河流水系状况、水功能区划分及目标水质。基于WebGIS 基础平台,开发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WebGIS系统,实现远程浏览、放大、缩小、查询等。根据水体纳污能力,自净能力等多方面原因,通过对周边污染源的总量监控和核定,及时提出水环境容量的问题,及时提醒超标记录等。 (5)扩散分析预测预警。扩散分析预测预警,以应急系统为基础,扩散分析为工具,实现重点流域污染突发事故下游预测预警。 (6)建立河道型水源地饮用水安全预警及应急机制。 搜索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物理、生物、化学处置水华新技术、新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 筛选出若干切实可行、经济可靠的应急处理方法, 通过小型试验、中型试验及野外试验筛选适用于研究区域水华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估、 经济评估和风险评估,研究饮用水源地应急机制。(7)建立福建省重点流域水环境主要风险源隐患企业数据库及动态预案库管理系统。对全省重点流域风险源及其隐患企业进行调查、评估,做到环境事件发生时, 可以及时、 准确的提取到泄漏品应急预案,判断危险品化学性质、理化常数、应急监测方法、应急物资处置数量、位置、处置方法。(8)系统集成与应用。依托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水质数据、重点流域水源保护区的数据、模型分析,模型库管理系统、WebGIS系统模拟并集成到预警体系中,为环境管理和应急指挥服务。

三、重点流域水源保护动态预测模型

(一)参数准备与模型选择收集研究区域地形水系等空间数据,利用大量的水量水质数据,气象数据及污染源等各类统计数据等,建立重点流域库区参数库,为开发预测模型提供基础参数。综合考虑模型实用程度、模型先进性以及模型的可获得性。选择流域污染模型(SWAT)、库区水动力模型(EPDC)和水质生态模型(WASP),通过集成建立水源地水环境动态预测模型。

(二)水源地水文水质时空变化驱动机制收集十年以上重点流域相关历史数据与资料,基于GIS\RS技术,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水电梯级开发对流域库区水质水量的影响,从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定量描述水源地水文水质的时空变化驱动机制。具体包括:(1)库区及入库支流的营养盐变动特征及规律;(2)气候变化的水文效应;(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质效应;(4)水电梯级开发的水文水质效应;(5)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料。

四、结论

利用模型库管理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WebGIS技术及环境学原理,通过对环境监测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结合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污染物扩散分析,研究福建省重点流域(以闽江、九龙江、敖江为主)水源保护的普遍规律,开发福建省重点流域水源保护区预警信息系统,建立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扩散模型,实现水质评价、污染负荷控制分析、风险安全评价和应急预案、预警等功能,可实现污染事件跟踪、模拟、分析,水环境质量实时监控、预测模拟、预警,实现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预警的有效性,为环境管理应急指挥提供快速、科学、直观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程声通、陈毓龄编著:《环境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应急管理 措施

一、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主要分为两部分:事前应急决策和事后应急决策,所有决策行为组成了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系统。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综合全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应急处理预案。如何应对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件,我国只有原则性要求,而没有做出详细规定,主要体现在:

1.对突发性事故的种类没有详细划分,对应对突发事件缺乏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导则、技术设备等)。

2.我国水源地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有水利部门管的、建设部门管的,有地方管的、也有流域管理部门管的;同时我国水源工程设施管理与水源地的水质管理分离、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原水管理与城市供水系统管理分离。在这样的管理分割和分离的状况下,如果出现突发性事件,牵涉部门多,应急反应将大打折扣,统一行动艰难。

3.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总体状况及其供水系统未开展全面评估。过去对水源地的评估虽然至少包括水质状况的评估和工程安全方面的评估,但是这两个方面没有联系在一起,评价的结论往往是针对正常工作状况,对应急反应能力部分还不够详细具体,特别是输水管网、原水处理和配送系统,甚至废水处理系统的评估,几乎近于匮乏。

4.缺乏对总体水资源状况(水质状况和工程安全的评估)及其应急能力的全面评估,特别是关于突发情况下的数据资料几近匮乏,从而导致应急保护信息不完整、决策信息不足。

二、美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

美国是较早认识到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危害并迅速开展相关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国家,早期的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污染、石油泄漏、投毒等,在“9·11”事件后,恐怖主义袭击也成为了饮用水源的威胁之一。美国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管理的特点表现为:

1.在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方面,《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国家紧急状态法》和《反恐法》中详尽的法律条文为饮用水源突发污染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这些法律对应急管理各个主体和环节的规定,加上各州政府、地方政府与相邻政府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充分保障了突发污染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

2.在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方面,国土安全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EPA及各州、地方政府及其环保局之间建立了详细的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组织协调和负责机制。根据应急预案,各种危机的应对按照文件规定自动执行、升级和处理,不需要各级政府的签字,省去了复杂的文件传输、批准等过程,提高了应急效率。

3.在应急预案的实施中,大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个组织之间的信息及时沟通、更新和共享,信息技术与现代监测设备的结合,还实现了对突发污染的及时监测、预警和评估,为应急行动提供了信息保障。

4.在应急预案的专业研究上,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相关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研究及实践,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结合成为研制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趋势。

5.在应急管理的资金保障方面,除了由美国政府的财力保障外,还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三者分担的形式,构建起了一个多层次社会资金保障体系,如依据《综合环境应急、补偿和责任法》建立的“超级基金”就为处理突发污染事件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合理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措施

1.制定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水资源污染紧急状态法,明确需要实行紧急状态的条件、程序和紧急状态时权力的行使等;并分别制定水环境灾害、供水安全等有关的应急处理的单项法律或行政法规,从而通过立法来完善由经济处理主体、紧急行政措施、应急处理法律后果等构成的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2.建立突发性水资源污染处理组织机构

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发生后,需要成立由行政首长负责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专门议事协调机构——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由涉及突发性水资源污染时间应急处理的有关部门参加,通过立法赋予的特别权力,从而建立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处理的组织体系,以便事后从容不迫地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其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其他类型的协调、联系组织。例如:美国大城市水局联合会领导下的水信息和分析中心。

3.开展全面的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调查和进行脆弱性评价

防止突发性污染事故,关键在于预防与防治相结合,因此,开展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调查,可为有重点的开展各种防范工作并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处置和预决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脆弱性评价则是在隐患调查等基础上,对水资源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受到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做出的进一步评估。

4.加强突发性水资源污染的应急动态监测能力,建立水情信息传递系统

水资源动态监测可以在水资源恶性事件发生前、中、后,对水资源事件造成的后果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为事件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及时查清事故现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添置必要的防护装备、交通工具、照明装置、通讯装备和现场快速监测仪器,使监测人员及时赶及事故现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质的概略浓度、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作出判断。

同时,在进行突发性事故动态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即布点完整性、参照样典型性、采样及时性和样品保存稳定性等。

建立水情、污情信息传递系统,则是实现动态监测资料运用于防污管理、指挥调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水质动态监测,并搜集到较多的水情、污情信息后,需要将动态监测站的第一手信息传递到测站所在的省市主管部门和跨省的流域管理机构,以及自来水公司、重要用水企业等,以期得到合作,共同应对这类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

5.进行迅速、准确的事故损失评估

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篇10

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

今年以来,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都办发[]229号)文件精神和我局制定的“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涉及到因突发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事件造成全市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食盐、食糖、饮用水和卫生清洁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发生突变,要采取行政手段保障物资供应。通过努力,我局监管、防止突发公共事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商贸流通企业没有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及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二、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局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成立了“商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我局局长杨水源任组长,分管领导吴枝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商务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市场供应、家畜屠宰、酒类流通突发事件等应急管理,同时加大对各商贸流通、餐饮、再生资源、生猪屠宰、民爆、外资外贸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指导力度,各企业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商务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指挥体系。

(二)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我局把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作为抓好应急工作的基础,认真研究各类商务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及时编制了商务局《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商务局应急管理制度》。这些应急预案从预警报告、应急启动、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责任到人,程序清晰,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市场信息监测

我局先后确定由予乐市场、荷花池市场、家美福超市、嘉诚购物、城市购物、郡守府等30余户重点企业为商务信息直报点,重点监测面粉、大米、食用油、肉类、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库存数量、销售形势和价格走势等,定期上报市场商品供求监测统计数据,及时将重要商品销售流通分析材料上报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些措施为确保市场供应异常波动情况下保障市场供应创造了条件。

(四)切实做好应急物资保障

为切实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供应,结合商务工作特点,依据相关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市场监测。编制了《都江堰市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和《都江堰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定由都江堰市家美福超市、嘉诚购物中心、城市购物超市作为市级代储企业,由老邻居236家、红旗连锁15家、互惠超市11家、春熙商业6家、家美福超市4家,共计272家直营、加盟店作为乡镇级物资储备点。我市拟储备的救灾应急物资包括:速食食品(方便面、饼干、面包)、饮用水(纯净水、矿泉水)、日用品(卫生纸、毛巾、纸杯)、救灾用燃油(93汽油、0柴油)、其它物资(发电机、彩条布、应急照明灯、安全帽、电池、雨衣)等价值300余万元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

积极协调生猪养殖规模企业、重点生猪屠宰企业建立市级猪肉应急储备基地,目前,已确定辉润屠宰、祥瑞肉类加工、新鑫生猪屠宰、兴旺家畜屠宰、真诚屠宰、忠祥屠宰、卉景公司7家规模屠宰加工企业为猪肉供应应急储备企业。

(五)强化肉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在定点屠宰场(点)全面建立和推行屠宰畜源及出场肉品台帐管理制度、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肉品检验制度、举报投诉制度、统计监测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肉品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

二是严格肉品市场准入和购销货台帐制度,实行肉品安全协议准入制度、不合格肉品退市制度,坚决防止非定点屠宰场(点)出场的肉品、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

三是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屠宰信息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把家畜屠宰动态情况,上报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净化肉品市场。协同工商、动检、公安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的专项检查行动,通过多措并举,强化监管,保障了我市肉食品的安全。

(六)规范酒类流通市场

为保证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我局认真执行国家、省、成都市酒类商品管理法规,加强酒类商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一是认真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对全市酒类生产企业和酒类批发企业执行流通随附单的情况进行了抽查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我市酒类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都能够按规定向下游企业、经营户开具规范的《酒类流通随附单》,未发现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现象。

二是认真执行不向未成年人售酒规定。要求我市各商场、超市、专卖店、酒店等经营场所摆放“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明示牌,并严格执行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有关规定。

三是加强酒类流通监管,确保酒类市场安全。我局不断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喝上“放心酒”,全年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七)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

我局加大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预防措施、应急设施等情况。督促成品油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除隐患,保证了成品油安全生产经营。

(八)认真开展商贸企业日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市的商场、市场、超市、饭店、民爆、生猪屠宰等企业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检查治理。主要排查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大型商场、市场、超市、饭店等人员聚集场所的配电室设备配备、门窗、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灭火器和安全标示等;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大型促销活动事先申报制度情况。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各单位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企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九)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文件、会议、专题学习等形式,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习掌握应急工作的程序、方式、方法等基本要求,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

二是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结合“安全责任落实年”,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企业、群众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印发防范病害猪肉、假劣酒类商品的宣传资料,现场回答讲解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对增强广大民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重要商品物资应急储备体系比较脆弱

目前,已经确定的重要商品物资储备企业仅仅是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来承诺,是一种市场化的商业储备,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手段和调控手段,一些企业储备商品不足量或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急商品的供应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应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

保障重要商品物资储备是商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国家、省、成都市已经建立了政府支持的重要商品、食品、生猪等应急储备体系,对应急储备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也使政府对应急储备企业的监管落到了实处。由于我市财政困难,尚没有将储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应急商品储备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结合应急管理和商务工作实际,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商务各专项应急预案,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增强预案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是加大对民爆企业、成品油供应等高危行业出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二)充实应急管理机构

督促各企业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应急工作机构的职能,明确相互间的工作关系,把重点放在充实、加强和提高上,努力实现应急管理职责、机构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

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全面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民爆、成品油等重大行业和领域采取更有力防控措施,形成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机制。

(四)加强应急商品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主动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重要商品物资储备费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确保应急储备商品真正储的下,拿的出,用的上。

五、典型案例分析

(一)应对市场供应异常波动

12月,由于肉类、食用粮油和液化气等居民生活日用品价格涨幅较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低收入群众和社会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元旦、 春节来临之际,日用消费品进入销售旺季和价格敏感期,为确保商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生活,我局及时协调相关企业组织货源,丰富市场,保障供应。同时,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为防范市场供应异常波动,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确保“8·13”、“8·18”虹口、龙池泥石流次生灾害”物资供应工作

8月13日和8月18日,我市普降暴雨,导致虹口乡、龙池镇发生严重泥石流次生灾害,两乡镇道路、群众饮水设施多处损毁,受困群众达5000余人。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局及时启动物资应急预案,共计投放价值251万元的抢险救灾应急物资,确保了受灾乡镇抢险、抢修受损道路、公共饮水设施工作顺利开展,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三)加强对商贸企业的服务管理

10月期间,外地部分商场经营秩序有所异常的情况,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商贸企业的服务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维护社会稳定,商务局于10月22日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国美电器、精品家电城、苏宁电器、好又多、嘉诚电子、城市购物等商贸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