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护理诊断十篇

时间:2023-12-04 17:57:47

高危儿护理诊断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1

方法:选8768例来自本院儿科急诊的患儿,运用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对患儿进行分诊,对比临床大夫与护士的分诊结果,观察急诊危重度指数应用于临床工作的效果。

结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诊危重度指数(ESI)的应用较为简单,容易应用于临床工作,护理人员的分诊结果与临床医生的结果有着较好的统一性。

结论:ESI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有助于较为迅速的发现危重病患者,给予有效地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也提高了在临床工作中的效率。

关键词:急诊危重度指数分诊儿科急诊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40-02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儿父母对急诊科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儿科急诊室中,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数为病情不严重的患儿。如何将病情较重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内筛选出来,达到有效分流,维持急诊的就诊秩序,这就需要一容易接受的分诊系统。本次研究是探讨在儿科急诊中应用急诊危重度指数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为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自本院儿科急诊的8768例患儿。所选择分诊系统为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它根据患儿的危重度情况与临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级,并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1]。

1.2方法。运用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对患儿进行分诊,对比临床大夫与护士的分诊结果,观察急诊危重度指数应用于临床工作的效果。ESI分诊系统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将患者分为Ⅰ~Ⅴ五个级别,Ⅰ级表示患儿病情较重,Ⅴ级表示患者病情轻。

首先,对儿科急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ESI的应用。分诊护士先评估患儿病情,将患儿分为五个级别。若患儿为Ⅰ级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应将患者置于抢救床上,呼叫医生,临床医生应立即接诊进行抢救;若为Ⅱ级患者,将患者送入诊室,大夫应在五分钟之内急性接诊治疗;若为Ⅲ级患者,应将其放置于四、五级患者之前就诊,Ⅳ级、Ⅴ级患儿按等级与先后顺序等候就诊。在此期间,医生可对护理人员的分诊结果进行调整,以排除危重病人的遗漏[2]。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对比组别之间的差异,若P

2结果

8768人次的急诊访问量中,有8217人次为内科病人,所占比例为93.73%;有343人次为外科病人,所占比例为3.91%;有160人次为耳鼻喉科病人,所占比例为1.82%;余48人次为眼科、皮肤科或口腔科病人,所占比例为0.55%。

3讨论

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较为简便,容易让临床工作人员接受,而且准确度高,有助于快速筛出重症患者,以便于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分诊护士需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快速了解患儿病情,并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有效评估[4]。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分诊护士对Ⅰ、Ⅱ、Ⅲ级患儿的误评率较低,说明护理人员对脑疝、颅脑疾病、重要器官的衰竭等重症病的知识掌握较好,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其进行分级。然而若患儿被分级为ESIⅠ级与Ⅱ级患者,其住院率较高,患儿病情容易发展变化,所以,对Ⅰ、Ⅱ级患者的准确分级是挽救患儿生命健康的关键步骤。分诊护理人员对Ⅳ级与Ⅴ级的误诊率较高,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而分诊护士对其低评,这样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导致延误患儿治疗的最佳时机。若患者被高评,则可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误诊率降低为0。

综上所述,ESI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分诊护士的误诊率较低,有助于较快的发现危重病患者,给予有效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也提高了在临床工作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Trzeciak S,rivers EP. Emergency department overcrow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an emerging threat to patlient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J].Emerg Med J,2012,15(4):54-57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Pvercrowding crisis in our nation’s emergency departments:is our safety net unraveling[J].Pediatrics,2011,14(7):85-91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发热患儿;预检;分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15-02

根据儿童疾病发病特点和儿童医院建设标准,按照《传染病管理法》等要求和国家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医院建立了规范的预检分诊制度和工作表,提高对发热患儿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正确引导发热患儿的就诊过程,是减少感染性疾病流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径[1]。在儿科门急诊,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婴幼儿对发热较为敏感,而且易致“高热惊厥”。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应病情变化,发热可诊断疾病、评价效果和估计愈后的重要性。临床上口温在不超过38℃为低热,口温在38.0~38.9℃为中等热,口温在超过39~41℃为高热,口温超过41℃为过高热。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发热患儿的预检、分诊、13845例患儿中,年龄8月1~4岁,男7394例,女6451例,支气管炎3521例,上呼吸道感染10179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惊厥145例。抢救15例,抢救成功率100%。

2方法

2.1对预检护士的要求:预检分诊室要求配备高年资,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预检分诊室要求配备高年制,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具备对急诊,传染病,普通疾病监别的能力,能够承担起预检分诊工作任务。了解各种疾病流行特点,掌握各种传起预检分诊工作任务。了解各种疾病流行特点,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疾病流行动态[2]。

2.2分诊方法:热情接待病人,分诊时一定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护士根据病情分级规定,为患儿测量生命体征、查体,根据病情轻重的等级安排患者就诊,保证危重患儿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并要求分诊护士每间隔1小时,对候诊的患者进行病情分级程度的评估。做好分诊,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

2.3询问病史: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P,S)、禽流感流行、旅游业发展带来一些输入性疾病的影响,如近年来医院也曾收治过疟疾病例,所以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疾病与发热的关系,例如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发病,发热天数,去医院看过医生没有,医生诊断结果。病情有无好转,在家里吃过什么药,有无效果等。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家里是否有大人发热或患呼吸道疾病,家长是否带孩子去过外地,家里是否养宠物,孩子是否上幼儿园/学校,班上同学是否有同样症状疾病,以及预防接种等相关情况[3]。

2.4我院使用智能叫号系统 我院急诊科使用了“天健分诊排队叫号系统”,该系统包括分诊管理,显示系统,叫号系统,语音系统4部分,均为计算机直接控制运行。分诊管理:护士可以分配医生诊室,调整挂号病人排队顺序,指定病人就诊医生等。显示系统:在候诊区显示屏上滚动显示本诊区病人排队情况,病人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当前排名及所选医生。语音叫号系统:当病人就诊结束,医生点击工作站的“叫号”按键,分诊系统会自动语音提示引导诊候诊的病人进入诊室就诊,并提醒下一位病人于诊室外候诊工作[4]。

2.5制定分诊标准:为了保证在对危重症病人积极抢救的同时,兼顾到所有病人的就医权利,参考国外分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订我院急诊预检分诊标准。I类(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

2.6完善的分诊设备:配备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仪,心电图机等,小儿专用血压计。患儿到分诊台时,护士通过询问病史,记录患儿既往史与就诊原因,观察患儿面色,神智和精神状况,并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测量,必要时监测血糖。与传统分诊比较,增加了分诊护士的检查内容,护士采集信息量增加,由此,可以使接诊护士做出判断,根据患者病情及病种直接安排病人到相应的诊断室就诊,这可提高分诊准确率。

2.7施分诊标准的优越性:我科分诊标准制定是通过全科科务会的讨论,并取得全科医生和护士的认同,给予分诊护士较大的安排就诊顺序的权利,对于I、 II类患者,护士可以不通过医生,直接将该类患者送至抢救室,减少呼叫二线医生或寻找抢救室医生再次判断患者病情的过程,缩短了危重患者的候诊时间同时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8急诊科执行分诊制度的必要性:急诊分诊是对病人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优先诊疗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6]。分诊制度的实施充分保证了I和 II类中那些有严重危险情况的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有文献资料研究显示,在III类病人中的25%病人可能在等候期间会发生一些高危情况,需要紧急进行治疗,因此 分诊护士要严密观察候诊人群。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得到诊治,确有确有必要在急诊执行分诊制度[6]。

3结果

分诊13845例,均采用标准分诊方法及完善的分诊设备,结合分诊方法进行分诊,正确分诊13725例,分诊准确率99%,其中抢救治疗168例,抢救成功168例,抢救成功率100%,院前死亡4例。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急救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患者涌向多家大型及专科医院,造成滞留在大医院门诊和急诊的患者增多。我院是一所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教学医院,每日急诊人次200-300人次,急诊量依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部分非急症患者由于在门诊挂不上号、或为了节省就诊时间,而选择到急诊就医。另外,成市医疗保险规定,急诊就医可报销医疗费用,也导致急诊就诊患者增多。凡到急诊科看病的患者都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认为自己病孩子是最重的,应该优先得到治疗。

意外情况,是否需要进行急救处理,护士的分诊观念从对患者疾病的分诊转换到对患者病情的分诊,使分诊流程更加科学[7]。“降低了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7]。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得到诊治,确有必要在急诊执行分诊制度[8]。

4.1分诊护士专业化,分诊的质量与护士的经验,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密切相关。分诊护士结合病史与检诊仪器测量的重要生命体征,做出分诊判断。如果不能安排专职护士进行分诊,也应对全员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分诊标准与程序,通过考核的护士才能胜任此岗[7],并且从职业道德和法律高度严格规范护士护理行为,强化护理教育,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及护理新研究新发展学习[9]。

4.2大力宣传分诊标准 分诊标准在我院急诊的实施过程中,减少了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尤其是候诊期间发生意外情况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医生诊疗过程的一个补充,对医疗过程中的部分薄弱环节的弥补,祈祷了一定的作用。为医护共同维护病人的安全,兼顾所有病人的利益,使他们享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应该大力推广分诊标准在急诊的应用。

4.3排除疑似病例对于发热且病因不明或疑似感染性疾病、从疫区归来、有传染病接触史及出现相似病症,复诊患者病情有变化出现传染性疾病的表现时,应指导患者在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筛查。在病因基本明确,能够排除传染病,复诊患儿已明确诊断。经过治疗病情好转时指导患者在普通门诊就诊[10]。

5小结

急诊分诊是病人到急诊科就诊的第一关,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其后每个环节的质量,合理地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通过对分诊人员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使急诊分诊人员思想觉悟有明显提高,业务素质也明显增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理念,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预检分诊不但使危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从而为急危重症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更重要的是在就诊流程中把好了疾病预防控制的第一关,对疾病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段宁,赵清芳.提高发热患儿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对策提高发热患儿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对策,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 2

[3]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山Research V01.19 No.2 2008

[4]杨晓菁,多媒体技术在儿内科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家庭护士,2008,9,6. 9.119

[5]王利,陶好萍,高君,等.分诊护士对候诊病人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13(1):210-211

[6]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7]周文华,孙红,离健.设守标准化分诊保障患者安全[J].现代护理,2007,13(10):2917~2918

[8]KennedyJ,RhodesK,Wallss CA,et al.Access to emergency care:Restriccted by long waiting tines and cost and coverage concernsJ.Ann Emerg Med,2004,43(5):567-573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3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因此急诊病人较多。从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平均每日30多人次,其中需要抡救的人数占10%左右。因而,作为急诊护士如何提高报救成功率,使患者起死回生,笔者在急诊科工作十年以来,将体会小结如下:

1 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急诊科工作护士面对的都是十分痛苦、病危和濒死的患者,因此应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准则,搞好本职工作,视病人为亲人,哪怕有1%的希望,都应该尽100%的努力,争分夺秒地去抢救病人,使病人转危为安。例如:我在今年3月份时,一个3岁患儿误服氰化钾后约10分钟,送到我院急诊科,患儿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我们即刻抢救,使患儿康复出院。

2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急诊科处于全院工作的前哨,一时一刻也不能脱岗,明确每班岗位责任制,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

3 要有较高的理论专业水平 作为一个急诊护士,不但要掌握学过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因为人类是在不断地进步,医学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不断地刻苦地去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例如:我们在急诊科工作时,要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的报告单,各种急诊的临床表现,分诊、初诊,鉴别诊断,急救知识,识别急危重病情和急救处理。

4 要有娴熟的、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 要加强技术素质和训练。因为各项技术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和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反映一个急诊护士技术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高低。我院急诊科的护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和理论学习的高年资护师及主管护师的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和小儿头皮及肢静脉穿刺时,―次成功率达99%,其它各种抢救器械的准确使用率达100%,对各种药物中毒的抢救成功率达95%左右。

5 要熟悉抢救室的所有急救物品和抢救的固定位置,工作机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要熟悉抢救车的各种药品的分类、位置、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否则将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

6 要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成为促进病人康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在抢救服毒患者成功后,患者自己觉得无脸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时我们作为急诊医护人员就要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各种困难,面对现实,树立生活信心,使病人最终配合抢救,接受治疗,直到完全康复。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胎儿窘迫;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宫缩应激试验

附表说明:1.NST组经确切概率法按X= 0.05 双侧检验。羊水污染和低Apgar评分发生率,可疑型与正常型之比P>0.05, 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危险型与正常型之比P>0.05, 二者间也无显著差异。

2.CST组运用X2检验。羊水污染发生率:危险型和可疑型两种类型与正常型之比X2= 6.62,P0.05, 二者间未见显著差异,而危险型与正常型之比X2= 2.669,P< 0.05,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3 讨 论

胎儿电子监护可以通过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估计胎儿宫内安危情况,故目前临床应用广泛[2]。胎儿电子监护实际上是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调节功能的监护,是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3]。胎儿的心脏活动受神经、体液调节及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 异常的图形只能够表现出胎儿心脏活动存在异常,可以使由于胎儿生长受限,也可以是胎儿缺氧、贫血、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等导致的。因此胎心监护出现异常图形未必是胎儿缺氧,仅仅依靠胎心监护的图像来诊断胎儿窘迫是不科学的。随着现今对胎儿监护的不断研究,一些学者指出[4-5],胎心监护并未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但是却明显增加了产妇的剖宫产几率,因此在使用这项检查时有些问题要格外注意。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NST 组中异常图型(可疑型和危险型)与胎儿窘迫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与很多文献报道一致。因为影响NST的因素较多,故假阳性率比较高。因此,在做NST 时如出现可疑图型或危险图型需认真分析,应对胎儿进行生物物理监测、胎动监测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如条件允许还可进行胎头头皮血PH测定、血气分析以及羊膜镜检查等等,这样可以将其他相应的影响因素排除,同时降低假阳性的几率,这样所得的结果更加具有诊断价值,不可以单凭借胎心监护的结果来诊断胎儿窘迫,防止增加剖宫产的几率,如有必要可在此行CST和重复监护。在CST组中胎儿窘迫和异常图形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本文的研究表明,产程中如进行CST时如图像表现为异常,则可能出现可胎儿窘迫,一定要积极的进行处理。急性胎儿窘迫多见于分娩期,因此有些医生指出要连续对胎心进行监护,这对临床来说非常重要,即便NST处于正常情况,产妇进入产程后也要对胎心进行监护,这样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不良现象的几率。

(下转至第155页)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5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63-02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护士礼仪、语言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是一所儿童专科医院,每天的门诊工作量很大,病人病情复杂,轻重不一,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因此护士更要认真、细心、敏捷、负责。笔者通过实践和学习文献现将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门诊分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门诊分诊工作看似一件很容易的工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分诊护士并不容易,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语言沟通的技巧和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护士的服务对象是病人,病人不但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且需要有良好舒适的医疗护理环境。护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这就需要护士努力培养护患之间的感情。美好、和蔼、温柔的语言能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亲切。体贴入微、热心周到、不厌其烦、全力以赴地帮助病人,可以消除病人的疑虑和焦虑情绪,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1.1 慎独和审慎

“慎独”“审慎”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和目标。慎独的修养和审慎的工作作风极为重要。因为我们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并不是在人的监督下进行的,护理工作正确与否,家属很少知道,更难对其进行监督,所以护士必需始终把患儿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自觉地加强慎独的修养和审慎工作作风的培养,在有人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态度都要始终如一,尽职尽责,决不做有损于病人的事情。

1.2 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预防保健宣传

候诊室要整洁明亮,空气流通,井然有序。新生儿、发热、危重病人应安排提前就诊。通过电视录像宣传各种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比如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佝偻病、营养性贫血,护士做好健康教育的宣传,告诉家长平时多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勤洗手、剪指甲,注意饮食卫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及时断奶,少食或不食含铅类食品如膨化食品、松花蛋、爆米花等,尽量避免接触油漆玩具、装修材料及新装修的卧室、汽车尾气等。按时参加体检和预防接种。小儿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如出现传染病要做好隔离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

1.3 护士的外在形象

病人对护士的直接感受是仪表、风度、举止、语言等外在的表现,外貌和服饰可以反应人内心活动的特点。得体的仪表、言谈举止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所以,护士的仪表、服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护士应具备热情开朗、富有朝气的性格,真诚、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2 护患沟通技巧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语言美来源于心灵美,美好的语言能使人心情舒畅,愉快,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首先要主动热情,面带微笑,语言温和、亲切,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应使用文明用语,如“您好”“您请坐”等等。反之,护士的语言冷冰冰,简单生硬,可使病人的心情压抑产生对立,易引起矛盾。家长见孩子生病焦虑万分,渴望药到病除。有时家长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情绪激动,吵闹,不信任医生,这时需要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护理工作是构筑医患之间的桥梁。它可减少甚至杜绝服务纠纷。护士的态度首先要诚恳,能体会患者的感受,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我们理解你的心情,我们的心情和您是一样的,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宝宝康复的”。告诉家长疾病的发病规律,用药后有一个治疗的过程等,缓和一下家长的激动情绪,再让医生给患儿看病。有时家长的心情不好,尤其是文化水平低、思想修养差的家长,在不满意时,往往出言不逊、语言粗鲁,对医务人员非常不礼貌,我们需要理解家长的心理,要谅解、宽容、豁达,为了病人的利益,能忍辱负重,泰然处之,不去计较。护士的语言谨慎非常重要,不慎的语言可能会激化矛盾,良好的语言沟通会化解矛盾。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语言和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两大法宝”。一是要解除病人的疑虑,二是要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给病人以鼓励和安慰。

2.2 关爱儿童

对年龄较大的儿童亲切交谈,关心爱护,对婴幼儿多加抚摸,微笑及呼爱称,多说一些赞美鼓励的语言,多接触患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儿交流,学龄儿童接近成人的语言交流,要肯定他的优点。这些都可以使患儿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能使患儿家长感受到护士对患儿的关心、体贴,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

2.1 认真倾听,注意非语言沟通

在交流过程中护士要耐心倾听、全神贯注,不要分散注意力或打断病人讲话,要表示出反应,“嗯”“是”或点头等,以表示对病人的尊重。不能因为病人缺乏医疗知识认为无法沟通而训斥病人,或产生厌烦情绪。谈话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站姿得体,眼睛注视病人,语速适中。通过病人的表情动作来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护士应格外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表达,同时也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

3 护士的职责和情感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促进病人的健康,减少病人的痛苦,延续病人的生命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护士要有想

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服务意识。有一次一位家长抱着孩子边上楼边哭叫,我赶快迎了上去,边看孩子边问家长病因,同时指压人中穴,患儿已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无力,头偏向一侧,这时医生已在抢救,家长仍然没说出原因“别急,你来看什么病”。“咳嗽”这两个字非常关键,这时患儿的面色越来越青紫,“可能是气管异物”。立即通知急诊科医生护士,经插管从患儿气管内吸出奶液,证实是喂奶时误吸。经抢救治疗,患儿转危为安。抢救病人时要争分夺秒,医生得到了准确的信息,才能准确用药,及时抢救。因此护士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反应能力。进行危重病人抢救时要灵敏、果断,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此患儿是来院复诊“支气管炎”因喂奶误入气管导致呼吸暂停,所以家长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护士的情感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的基础上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一次偏远农村来院就诊的一位患儿,年龄3个月,家长叙述“咳嗽发憋”来院就诊,没提示病情较重,因为冬季天冷包裹得很严,我帮助打开一点被子,怕遮严影响患儿呼吸,这时却发现患儿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立即通知医生,经听诊心率180次/min,考虑肺炎合并心衰。迅速送急诊病房抢救。如果护士不加思索,不去关心患儿,就不会发现患儿的危重病情,很可能会贻误治疗时机。所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一定要亲自观察面色、呼吸、神智等情况。

总之,分诊护士要具备多科、多类型疾病的抢救与治疗、护理和咨询工作的能力。对于突发的危重病情,要有应对处理能力,例如对于高热惊厥患儿,护士首先要采取抢救措施,因为患儿最先接触的人是护士,所以护士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而且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工作中要不断汲取新理论、新知识,同时要有高尚的护理道德和娴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立萍,张丽娟,王艳萍.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32-1133.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 胎心率;电子胎儿监护;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新生儿窒息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是反映胎儿储备能力和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由于传统的胎心听诊法不能反映胎心的动态变化,有一定局限性。连续胎心监护方便、简单、经济,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胎心监护方法[1]。电子胎儿监护(EFM)已在产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胎心宫缩监护(CTG)是指在临产中对于胎心变化和宫缩情况同时进行的持续描记。胎心宫缩监护既能持续而精确地评估胎心基线的变异、胎动时胎心率变化,也能精确地评估宫缩时胎心率变化。因此,它能间接反映胎儿宫内缺氧状况[2]。目前连续电子胎儿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临床肯定,但对低危妊娠结局的影响存在争议。本文对没有不良围产结局高危因素、临产的健康足月产妇就产时是否需要持续电子胎心监护作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临产的健康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选择标准:年龄20~34岁,孕周37~41+6周,单胎,头先露。排除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过期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阴道流血、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有剖宫产史、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多及不良围产儿结局史等高危因素。200例孕妇入室CTG均正常。

1.2方法

1.2.1 观察方法:观察组使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50 OB Trace Vue中心电子监护系统(CEMS)。产妇临产入待产室开始将电子胎心监护仪胎心探头涂少许耦合剂放在胎心音最响的母体腹部(即靠近胎背上方),宫缩探头放在腹部宫体靠宫底的位置即胎臀处或宫底最高处下2cm并固定好,持续监测胎心率及宫缩,直至胎儿娩出;对照组使用与观察组同一厂家生产的胎心监护仪,产妇临产入待产室,在宫缩间歇期(宫缩结束30s后)进行性间断听诊,每次听诊不应少于1min,每1小时记录1次,如果胎心音异常,则增加听诊次数,每30min记录1次,产程进入活跃期持续监听胎心率,直至胎儿娩出。

1.2.2观察指标:胎儿窘迫诊断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1.3胎儿宫内窘迫的判断标准: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图形判定参照《胎儿电子监护学》[3]。凡是具备以下图形之一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应及时处理。①连续发生典型的迟发减速。如果细变速及加速也消失,则情况严重,是胎儿酸中毒的表现。②重度心动过缓:胎心率在100bpm,持续时间在5~10min以上;③重度变异减速:胎心率下降至60~70bpm,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上者;④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对照组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①胎心率>160次/分,尤其是>180次/分或

1.4新生儿窒息标准:参照《妇产科学》[4]:(1)轻度窒息:出生1分钟Apgar评分4~7分;(2)重度窒息出生1分钟Apgar评分0~3分。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见表1。

2.2两组胎儿窘迫诊断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3.1资料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产后使用胎心监护仪持续观察胎心率及宫缩情况,不会增加剖宫产率。观察组剖宫产15例中因胎儿宫内窘迫而剖宫产9例(60.0%),说明观察组剖宫产主要是由于胎儿宫内窘迫诊断造成。两组阴道手术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两组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临床观察观察组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而对照组有部分是在第一产程末胎膜自然破裂或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人工破膜时羊水Ⅲ度污染诊断。后者特别在宫口开大7~8cm时,短时间内又不能结束分娩,术前准备需时间时给临床工作带来忙乱,若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偶尔也会得不到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增加了医疗纠纷。故临产后使用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优于间断听取胎心率。

3.4临产后使用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方便、无创伤,能动态观察胎心率的变化,有利于胎儿窘迫的诊断及选择最佳分娩时间与分娩方式[9]。也能正确记录宫缩情况,有助于观察产程进展。同时让产妇及家属连续听到腹中宝宝的心跳声,使他们安心、放心,并且可以使其产生强烈责任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10]。需注意的是使用前须检查监护仪的性能,调试好EFM仪器时间,确保使用;及时输入孕妇姓名、住院号;使用时要正确放置探头,固定带松紧适宜;使用过程中加强工作责任心,定时查看孕妇,了解产程进展,不能盲目依赖仪器。及时记录可能影响EFM结果的事件如阴道检查、吸氧等。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监测胎心率,发现胎心率异常要排除产妇情绪、、饥饿状态、使用药物、发热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其它指标综合考虑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这样才能正确指导临床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产程干预。

总之,电子胎儿监护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监测技术,在产程观察中使用电子胎儿监护仪能动态观察胎心率和宫缩情况,及时了解胎儿宫内情况,适时处理,减少阴道助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正爱.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129

[2]胡雅毅,刘兴会.产时胎心宫缩监护的评估及分级处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2):95 ~97.

[3]程志厚 宋树良 胎儿电子监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158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3

[5]胡应桃.第一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低危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33~36

[6]王秀玲.胎心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45~1846

[7]宋爽. 胎心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65~177

[8]王金艳. 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91-0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婴幼儿外科中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患者年龄较小,多为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体免疫力较低,稍有不慎,肺动脉压力会不断升高,可逐渐衍变为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的损害,一旦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增加围术期死亡率,而且极有可能会使患儿丧失手术机会,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高压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1-2]。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叫戴明环,是全面提高管理质量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目前这种循环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也已经取得理想的效果[3]。为了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儿的临床监护和护理,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术后存活率,本院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护理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其中,将2011年5月~2012年6月进行就诊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在治疗前,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肺动脉压升高,营养不良,心脏衰竭,左房压、体动脉压下降,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增快,呼吸系统感染,喂养困难,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排尿较少,在经过心脏B超检查和体外循环前直接测压综合诊断,均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16个月,平均(9.28±1.93)个月;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实验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15个月,平均(8.98±2.01)个月;房间隔缺损14例,室间隔缺损1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采用气、静脉复合麻醉,经鼻气管插管,中度低温体外循环等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 计划(plan)

1.2.1.1 收集信息 建立患儿症状信息表,统计患儿的一般信息,表中详细描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严重程度,家长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填写治疗自愿书,保证患儿家长的知情权,之后,由护理人员统一收集并反馈给医生,有针对性地制订每位患儿的护理计划。

1.2.1.2 心理方面 增进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对患儿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向患儿父母交待清楚,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全力配合手术治疗的进行;此外,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护士长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为患儿的术后监护和护理做好思想准备。

1.2.2 实施(do)

将患儿送至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护,在监护室内事先准备吸氧、心电监护等必备设备,并对室内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患儿的再次感染,避免病情加重;制订患儿用药时间表,选用敏感抗生素,根据患儿的心衰程度以及药物的半衰期,合理用药;如发现患儿出现烦躁(大哭)情绪时,可以适当地给予镇静剂。

加强呼吸道管理,护理人员使用震动拍背法对患儿背部进行适当扣击,便于患儿分泌物的排出,按需给患儿进行氧气雾化,然后刺激患儿咳痰,必要时护理人员将吸痰管放至患儿的喉咙处,刺激患儿出现咳嗽动作,然后快速将吸痰管拔出,促进患儿排痰,扣击和刺激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生命特征的变化,如果患儿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并向医生汇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1.2.3 检查(check)

肺动脉高压危象是在术中以及术后危害患儿生命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此期间,应严密对患儿的肺动脉压进行监护,建立患儿Pp/Ps值表,每小时由护理人员定时对患儿进行监护记录,每天记录24次,并算出每日数值即为24 h平均值,同时记录桡动脉压,得出Pp/Ps值,如发现Pp/Ps值持续异常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实行护士长负责制,负责对护理人员每天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态度和防范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全面检查,如发现操作不当,应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及时总结。

1.2.4 处理(action)

术后1周是患儿的危险期,每天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各项生命特征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和护理,一旦发现生命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将处理措施进行详细总结,待处理完毕,2 d召开1次例会,对实验组患儿较多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并会同医生制订出最新的护理计划,力求将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1.3 临床观察指标

肺动脉高压危象是患儿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当患儿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比Pp/Ps>0.75时,即可说明患儿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危象;当0.4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动脉高压危象情况的比较

术后1周,对两组患儿的Pp/Ps值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重度及中度肺动脉高压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及肺动脉高压症是婴幼儿外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手术技术、体外循环技术、监护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提高,设备的不断改进,手术年龄及适应证不断放宽,婴儿甚至新生儿反复合并肺炎无法治愈时可行急诊手术,因此,加强对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监护,实行高效的优质护理模式对降低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促使患儿病情的痊愈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儿经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管理,有1例患儿处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危象状态,3例患儿处于中度肺动脉高压危象状态,而对照组在观察期结束时有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危象患儿和9例中度肺动脉高压危象患儿,可见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患儿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较常规护理方式更为有效;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观察期期间一共出现4例并发症,而对照组患儿出现15例并发症,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接受同样的治疗方式,不同的是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管理,由并发症的统计结果看,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儿的肺动脉高压危象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do)、查核(check)、处理(action),是从事持续改进过程中提高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整个过程凸显着有效性和逻辑性[8-9]。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来说,围术期极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因此早期、持续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计划开始,在每位患儿刚入院时就初步为患儿详细制订了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并由其严格、安全地执行,严密监护患儿的Pp/Ps值,实行每小时一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不当操作并及时进行纠正,完善了常规护理流程,也使整个流程更加快速、高效,如此循序渐进,不断重复,护理人员一旦碰到突发状况也会很好地做到有例可循,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及肺动脉高压症患儿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是必然的[7-10]。

[参考文献]

[1] 徐宏耀,吴倍.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45-1631.

[2] 郑鸿,邓丽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的护理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34-935.

[3] 黄璐,龚洪玲.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武警医学,2013,24(1):111-113.

[4] Vitarelli A,Terzano C.Do we have two hearts? New insights in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supported by myocardial imaging echocardiography[J].Heart Fail Rev,2010,15(1):39-61.

[5] 赵利辉,黄灿亮.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4):318-321.

[6] 陈图敏.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右心室功能新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8):634-636.

[7] 李文益,陈述枚.儿科学新理论及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

[8] 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9] 陈勤.密闭式吸痰法对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7(5):3-5.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 高危妊娠;筛查;系统管理;母婴安全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028-02

高危妊娠直接影响母婴及胎儿的健康,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危妊娠范围很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病理产科,危害极大[1]。妊娠并发症、各种慢性疾病、社会负面因素、不良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高危妊娠的重要原因[2]。现对2013年1―12月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围产门诊筛查出的702例高危妊娠监测与管理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前来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孕期检查的3 250名孕妇,年龄19~45岁,平均28.6岁,产次0~3次,平均1.2次,孕次1~6次,平均1.7次。

1.2 方法

按照苏州市高危评分标准,为初次建册产检和每次产前检查复查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的筛查。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孕妇专人专案管理,定期产检与追访,积极处理高危因素,直至分娩。

1.3 诊断标准

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诊断标准[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危妊娠发生率、分类及顺位

筛查3 250名孕妇,发现高危妊娠孕妇702例,发生率21.60%,前5位顺位为流产≥2次、疤痕子宫、肝功能异常或急慢性肝炎、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其发生率分别为18.66%、17.24%、16.81%、8.69%、7.41%。见表1。

表1 高危妊娠分类、发生率及构成比

2.2 高危妊娠产时并发症

702例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产时并发症 180例,前五位顺位是羊水过少及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停滞或延长、早产、新生儿窒息。见表2。

2.3 妊娠结局情况

702例高危妊娠孕妇,围产儿数719例,死亡8例,死亡率11.12‰;产时并发症180例,发生率25.64%。2 548例非高危妊娠孕产妇,围产儿数2 548例,死亡8例,死亡率3.14‰;产时并发症258例,发生率10.13%。高危与非高危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和产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高危与非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产时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对孕妇、胎儿、新生儿有较高危险性者称为高危妊娠,包括妊娠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严重威胁者母婴和胎儿健康与安全。该资料筛查3 250名孕妇,发现高危妊娠孕妇702例,发生率21.60%,与广东江门市范利军等所报道的24.60%相近[4]。前五位高危因素是流产≥2次、疤痕子宫、肝功能异常或急慢性肝炎、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该资料显示,高危与非高危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1.12‰、3.14‰,产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4%、10.13%,无孕产妇死亡发生,高危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产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危妊娠。有些高危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如疤痕子宫、不良生育史、骨盆异常、内生殖器肿瘤等,但有些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疾病、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过期妊娠等可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纠正、早治疗[5]。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孕前和孕期宣教,加强围产期质量管理,规范开展孕妇高危因素筛查,落实高危妊娠的监护与管理,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和产时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

要预防高危妊娠发生。孕前要广泛宣传避孕知识,尽量减少人流的发生,提高女性生殖健康;高龄是影响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6],因此要宣传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减少高龄孕产妇所致的产科并发症;积极治疗各种基础疾病,待痊愈或控制后再怀孕。孕期要加强饮食指导,科学合理的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和贫血的发生;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大众媒体、网络、孕妇学校等进行知识宣教,纠正大众在分娩方式选择上存在的误区,倡导自然分娩,同时通过对孕妇饮食指导来控制胎儿体重,逐渐降低剖宫产率,以减少再生育时疤痕子宫比例。

要及早发现高危妊娠。产前检查作为围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孕产妇健康和促进安全分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按照高危评估标准,在初次产前检查和每次复检时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凡属高危妊娠者,均建立高危档案,在高危门诊作定期产前检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一旦出现不适或相关症状,及时就诊处理。

要加强高危妊娠监护与系统管理。建立健全高危孕妇分级分类管理和转诊会诊制度,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进行逐级转诊,并实现医疗保健机构间优化互补[8];定期产前检查,每次产检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做好高危孕妇随访及动态管理,采取各项干预措施,使高危因素转为无危或低危因素;对妊娠合并症者,与内外科密切配合,共同诊治与处理;积极处理产科并发症;实行母儿统一管理,对胎儿进行监护;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强化妇幼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产科专业技能以及高危妊娠筛查、追踪管理和及时处理高危孕产妇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艳.827例高危妊娠分析与管理[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1):48.

[2] 邹凤云,林海霞.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探议[J].当代医学,2012,18(273):107.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141.

[4] 范利军,覃珏纯.970例高危妊娠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894.

[5] 郑丽英,张慧鹏. 668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4):92.

[6] 赵永艳,唐慧艳.1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56.

[7] 徐灵.基层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1.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9

研究内容:收集研究期内转接诊医院的全部相关资料,包括危重新生儿转诊登记表、转诊反馈表、新生儿转运过程记录表、新生儿转运病历摘要等,并对参与研究的单位进行表格填写等培训,每个机构由专人负责本机构资料收集汇总及质量把关,每季度进行表格填写质量反馈,每半年组织转、接诊医院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规范转运流程。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转诊患儿一般资料

4所医院研究期内共分娩活产婴儿37609例,占全区同期分娩人数的60%,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42人(0.38%),其中男98人,女44人;胎龄37.6±3.0周;早产儿占33.1%(47/142),胎龄33.1±2.3周,出生体重2010±503g。自然分娩56例(39.4%);剖宫产76例(53.6%);产钳助产10例(7.0%)。出生时窒息9例。转诊时年龄<6h者占24.1%(34例),6h~者占9.3%(13例),12h~者占25.9%(37例),≥24h者占40.8%(58例)。

2转诊疾病分类

早产、需外科处理的新生儿疾患及呼吸系统疾病占转诊新生儿原因前3位。其中早产儿47例(33.1%),需外科处理的疾病(包括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和需外科处理的严重气胸等)共26例(18.3%),呼吸系统疾病(包括RDS,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宫内感染性肺炎等)共21例(14.8%)。见图1。

3转运方式

八一儿童医院利用自己的救护车和转运团队主动转运(简称八一模式)71例(50.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利用120急救系统派出专业人员和转运设备主动转运(简称北三模式)24例(16.9%),转诊医院派出自己救护车及人员转运47例(33.1%)。

4转运时间

患儿从接诊病房至救护车的时间为3.1±0.8min;从救护车至接诊病房的时间为28.0±11.1min。

5转运前及转运中治疗

资料完整的120例患儿中,转运前38.3%的患儿给予头罩或面罩吸氧,11.7%的患儿使用T组合复苏器。转运中气管插管下复苏囊加压给氧为主要治疗手段。见表1。

6结局

转诊后死亡13例(9.1%),放弃治疗后死亡8例(5.6%)。13例转诊后死亡的患儿中,死亡原因以需外科急诊治疗的疾病占第1位,占死亡病例的53.8%(7/13),其中先天性膈疝2例,胃破裂1例,肠梗阻1例,腹裂1例,先天性大动脉转位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例,感染败血症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遗传代谢病各1例。出生6h以后转诊的患儿与6h以内转诊患儿的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vs11.2%;χ2=0.576,P=0.734)。三种不同模式转运的新生儿死亡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2)。死亡新生儿转诊途中耗时与存活新生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0.0±9.2minvs27.6±11.5min;t=0.829,P=0.409)。

讨论

从1898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率先建立NST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我国新生儿转运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NICU的建立,各地新生儿转运随之蓬勃发展。既往多项研究发现转诊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为前三位原因[3-6],聂川等[7]对广东省2007年全省转运疾病进行分析,发现在一级和二级医院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占转出疾病的前三位,而三级医院转出疾病基本以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先天性缺陷外科疾病为主。祝益民[8]报道接诊转运危重患儿3777例,其中新生儿外科疾病占4.5%。本研究4家医院前三位转诊原因依次为早产、需外科处理的新生儿疾患和呼吸系统疾病,其中需外科急诊处理的患儿占转诊疾病第二位原因,占转诊后死亡病例第一位原因,与既往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区域内整体围产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关,因此因窒息转诊的病例明显减少;另外本研究所选4所转诊医院中,2所综合医院建立了新生儿病房(室),能处理一般的新生儿疾病,1所妇幼专科医院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能处理新生儿内科的急危症;其次可能与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目前开设新生儿病房的医院多不设新生儿外科,需要转至设有儿外专科的医院进一步诊治有关。由于对新生儿需外科急诊处理的疾病相对病情危重,初诊医务人员对转诊时机选择不及时及这些患儿多为被动转运等因素可能是本研究中外科疾患死因第一的原因。马继东等[9]报道了其所在新生儿外科率先在与部分医院合作开展先天性畸形围产期干预的系统化管理,对生后可能立即出现危险情况或需尽早手术者,新生儿外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提前到达分娩现场进行主动转运,取得良好效果。朱小春等[10]转运257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治愈率为82%,也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的区域内新生儿转运队伍已将其服务范围延伸到当基层医院高危母亲来不及宫内转运时由转运团队直接参与新生儿复苏工作[11]。国内广东省已基本建立了以主动转运为主,转运对象由单纯的产后新生儿转运逐渐延伸到包括介入产房的高危儿保驾式转运和宫内转运的全过程服务[12]。本区域危重新生儿转诊以两种形式的主动转运为主,一是做为目前北京市主要接诊医院的八一儿童医院主动转运模式[2];另一种主动转运模式是由海淀区域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作为区域新生儿救治中心,借助120急救系统并由其配备必要的新生儿转运设备和人员,此种转运模式优点是投入少,转诊半径小。本研究还发现两种转运模式的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北三模式可做为一种新的转运模式进行研究。本研究中被动转运模式仍占33.1%,其转运后新生儿死亡率稍高于主动转运模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外多项研究证明专业转运队伍能明显改善转运新生儿到达上级医院时的病情危重程度,降低转运后的新生儿死亡率[13-14]。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协调建立区域性的NST,淘汰被动转运方式。

高危儿护理诊断篇10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国0-15 岁儿童哮喘平均累计患病率为 1.97%[1]。目前众多哮喘患儿症状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主要与缺乏对哮喘的正确认识、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拟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探讨健康教育护理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40例研究组和4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健康教育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8.6±2.4)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8.4±2.6)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支气管哮喘符合《儿科学》制定的标准。(3)哮喘病史 1 年以上。

1.3 排除标准 (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智力、精神或语言沟通障碍者。(3)危重、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

1.4 健康教育护理方法

1.4.1 药物服用教育 大多数患者在哮喘缓解期会放松警惕,造成不规则用药,还有部分家长对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此外部分患儿存在气雾剂吸入技巧了解不够,易造成治疗剂量不当。因此护士要针对以上问题改善患儿对疾病的认识、掌握吸入剂的正确方法,以达到减少哮喘发作。在与患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患儿存在自行减量或停药,主要原因与担心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有关,因此护士要告知患儿及家属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不会造成全身不良反应[2]。

1.4.2 疾病教育 (1)患儿可能对哮喘发作先兆、临床表现缺乏了解,有时会认为不发作可不用药,不用药症状也能自行缓解。因此护士在耐心告诉患儿和家属哮喘的发病特点及疾病转归,让患儿有长期服用药物的准备[2]。(2)哮喘的急性发作大多与诱因有关,如空气污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气候变化,因此护士要告知患儿避免在天气变化季节外出,使用清洁饮食,增强抵抗力等,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测定来识别危险因素[3]。

1.4.3 门诊宣传教育 通过门诊宣教、电话随访等方式,向患儿传授哮喘防治经验体会,教育内容主要有:哮喘的诱因、前驱症状、饮食的管理、情绪调解、避免过敏原的接触等。同时鼓励患儿和家属记录哮喘日记,让护士有重点的为患儿提供更多的哮喘防治知识

1.4.4 吸入性激素的使用方法 耐心细致教会患儿吸入方法,具体为“摇、开、呼、吸、按、屏、呼”。以保证药物充分吸入气道深部,部分患儿年龄大,记性差,可以采取图片的形式让患儿加强记忆。

1.5 观察指标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遵医服药、正确药物吸入、门诊规律复诊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_)±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遵医服药、正确药物吸入、门诊规律复诊情况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遵医服药、正确药物吸入、门诊规律复诊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9.6±8.5分、74.6±15.2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哮喘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哮喘患儿需要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4]。但是有调查显示在无症状的哮喘患者中,对哮喘规范性治疗的理解和疾病治疗的长期性认识存在不足,因此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众多研究[2]指出护理原则强调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向患儿普及哮喘知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