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十篇

时间:2023-03-17 11:38:32

电梯事故

电梯事故篇1

这起“湖北省十多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中的遇难者大部分来自武汉黄陂区,有四对年龄三十岁左右的夫妻。19人中17人同属一个施工小队,该施工小队中只有一名工人因身体不适当天没有上班,从而幸免于难。

武汉市建委的网站查询显示:“东湖景园”为东湖风景区东湖村的还建房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村村民委员会。而负责工程具体施工的湖北祥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其官方网站上宣称:公司连续多年荣获“安全零事故单位”荣誉称号,多项工程还获过黄鹤杯奖、优质工程奖和安全文明样板工程奖。

失事电梯坠落后,原本立体箱式的载人吊笼几乎被砸成平面,但电梯登记使用牌依旧完整,电梯过了使用期限一度被认为是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核定乘载12人的升降机超载,以及19名工人在操作人员未到岗的情况下自行进入升降机操作,埋下了事故隐患。

顶端数节导轨架和吊笼一起坠落是该事故的一大重要细节。业内人士称,事发施工升降机使用普遍,技术比较成熟,配有防坠安全器、超载保护、断绳保护等多重安全装置,如果导轨架断裂,升降机的多重安全装置就将“使不上力”,那就说明设备安装环节出现重大问题。

据事发现场工人介绍:升降机搭建架不牢,有螺栓甚至未上螺母。因设备安装环节出现纰漏,甚至因为一颗螺栓安装不到位就酿成的惨剧早有先例。2008年10月,福建省宁德霞浦县事故直接原因是因升降机两根连接螺栓紧固螺母脱落,导致运行中的施工升降机在上升时发生倾覆,井架倾倒、吊笼坠落,吊笼内12名工人全部死亡。2008年12月,长沙“上海城”事故的直接原因同样为升降机标准节的两颗螺栓没有按要求安装,造成18人死亡,1人受伤。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更加触目惊心: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2011年电梯事故上升至57起。在这些电梯事故中,施工电梯事故高发,且危害程度大。

“9.13”事故发生后,湖北住建厅连夜紧急召开会议,立即部署开展本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武汉市6000多个建设工地全部停工,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该事件引发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其他省市也相继开展安全督察。

电梯事故篇2

2011年7月5日上午9时36分,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上行电扶梯突然逆行,致1人死亡,2人重伤,26人轻伤,

电梯骤停和逆行为什么引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呢?这和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春游事件中,因为快速运动的翻山电梯骤停,春游的学生腿部停止了运动,而上半身则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上下半身做相对运动,所以学生们纷纷摔倒,发生了事故,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但人们认识惯性的时候,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误区1: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有的同学观察到行驶着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总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认识到这是汽车具有惯性的表现:而静止在那儿的汽车总静止在那儿,永远也不会自己突然运动起来,根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惯性”,事实上,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反抗从静到动),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运动(反抗从动到静),恰恰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体现,所以说,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运动状态下都有惯性。

误区2: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同一个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更难停下来,这使许多同学产生“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的错误认识,事实上,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它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如静止的篮球比静止的汽车容易运动起来:具有相同速度的篮球和汽车,篮球比汽车更容易停下来,

误区3:“惯性”就是“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所处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是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具有惯性的表现:而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它跟物体受不受外力无关,

误区4:重力越小,惯性越小;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惯性消失

我们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大小成正比,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越大,有的同学就认为,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可以说成物体的重力越大惯性越大,进而推出:物体的重力越小惯性越小,重力为零惯性消失,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推想,

电梯事故篇3

【关键词】超载保护;事故;电梯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但电梯在提升公众生产、生活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其安全保障工作也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安全状况备受公众与媒体关注。

在这个不断膨胀的“世界第一”电梯市场中,安全应是第一要素。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公布的资料,在近年电梯事故中,违章操作占62.7%,设备缺陷为22.7%,意外为8.0%,非法使用设备为6.6%;在事故伤害人员中,普通乘客为50%,维保人员为13%,安装工人为12%,电梯操作人员为4%,其他保安等未经培训人员为21%。通过比较,设备缺陷及普通乘客伤害所占比例较高,加之在整体电梯事故中因超载发生的事故对人员伤亡很大,损失很重,所以对超载导致的事故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本文统计了数起因电梯超载装置问题引起的事故,并对各起事故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解决方案,以防止超载装置失效和事故预防的目的。

1.事故概况及原因分析

(1)2011年11月23日,某国际大厦发生电梯下滑事件,14人被困电梯近1小时。电梯故障是因为超载所致,因电梯滑落时正好停在1楼,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原因分析:超载不报警,已故障,但电梯一直正常运行,已多次关人未及时维修。

(2)2011年9月10日凌晨,东莞市某酒店内商务写字楼A1电梯突发事故,电梯厢从19楼直接坠落,停顿1秒后继续下坠,掉到了负一层。此次事故造成12人伤势较重需住院治疗。

原因分析:其首先由于电梯超载保护失效,轿厢超载没有报警致使电梯下行过程中超速运行。但为何当时在7楼稍作停顿后又继续下坠,调查结果显示,是由于超载状况下,下行超速导致电梯限速器电气开关作用,制动器动作至电梯在七楼短暂减速,但轿厢内严重超载,制动器未能刹停,直至下滑到负一楼。

(3)2011年8月10日,广州某酒店大厅左边的电梯,1人从14楼正常下到8楼后进入多人,电梯突然失去控制,从8楼直坠而下。事故造成1人重伤,多人轻伤。

原因分析:超载装置失效,达到超载时未报警,导致超重坠梯。

(4)2008年6月,一观光电梯,8层,额载1000kg,电梯乘载14人,向下运行时发生故障,乘客被困轿厢。

原因分析:电梯乘载14名乘客,超载装置有效但未报警,这是由于该电梯轿厢重新装修,电梯实际乘客量比原额定乘客量小,电梯实际已处于超载运行状况。

(5)2007年2月6日,延安一商厦电梯突然发生故障,25人被困约80分钟,导致其中8人昏倒。

原因分析:出事电梯额定载重量为1000kg, 延安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对出事电梯的检验报告显示,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由于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乘客进入梯厢后电梯未发出超载报警,电梯运行后微动开关工作,电梯遂停止运行,导致乘客被困。

(6)2007年1月,福州某培训中心电梯,6层,额载1000kg13人,电梯一下涌入18人,从6层开始溜梯,安全钳动作,造成困人。

原因分析:超载装置失效,但因瞬间严重超载,抱闸制动力不足以制停住瞬间超载的轿厢,溜车坠梯。

2.电梯超载预防措施

通过对以上多起事故分析来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作为乘电梯时的首要安全保护措施,它的产品性能将会影响到整个电梯的安全运行状况,在电梯超载装置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超载装置的质量问题,一些简易的超载装置,受安装因素影响,使用一段时候后,出现严重误差或损坏,不报警导致超重,须更加重视并严格控制称重装置的质量问题及选型标准。

(2)超载装置已损坏但维保或管理人员不知道,此时电梯无法判断超载,继续运行导致超载事故。超载装置发生故障时应具有给电梯输出故障信号提示功能,不能让电梯继续运行使用,也就是说超载装置应具备断电、断线或故障报警信号输出。

(3)电梯已超载但轿箱内没有报警提示或提示不明显,虽然电梯未关门不能运行,但乘客继续进入轿厢,导致超重,电梯直接下坠。

(4)电梯轿厢装修后未对超载装置进行调整,轿厢本身重量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超载装置的称量。

3.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作用

超载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对电梯轿厢的载重实行自动控制。一般在载重达到电梯额定载重的110%的时候,切断电梯控制线路,使电梯不能启动,实行强制性载重控制。

超载保护装置具有多种形式,但都是利用称重原理,将电梯轿厢的载重量通过称重装置,反应给超载控制电路。称重装置可以设置在轿底、轿顶及机房内。当轿厢内负载超过额定载重量时,能发出警告信号(如超载蜂鸣器发出响声及红光闪亮),并使电梯不能启动运行,常用的称重装置有:

按设置位置分为:轿底称重式,如图1,绳头板安装(含轿顶称重式,机房称重式),如图2。

按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电磁式,传感器式。

目前电梯上大多采用活动轿底称重式,其结构特点:轿厢体与轿底分离,轿壁直接安装在轿底框架上,轿厢活络地板支承在称重上,它能随载重量增减在轿厢体内上下浮动。

不论何种称重装置,只要电梯超载(约110%额定载荷)时,均应发出超载的闪烁灯光信号和断续的铃声,称重装置动作,切断控制电路,与此同时使正在关门的电梯停止关门,成为开启或电梯不关门状态,直到多余乘客(或负载)撤离,减少至ll0%额定载荷以下,轿底回升不在超载,控制电路重新接通,并可重新关门启动,超载装置必须动作可靠。

4.我国现行电梯规则、相关标准中对超载保护装置的规定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电梯应当设置超载保护装置,在轿厢内的载荷超过110%额定载重量(超载量不少于75Kg)时,能够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下转第146页)(上接第23页)平层,并且轿内有音响或者发光信号提示,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完全打开,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A4第l3项轿厢称重装置的维保基本要求为“准确有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在轿厢超载时,电梯上的一个装置应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所谓超载是指超过额定载荷的10%,并至少为75kg。在超载情况下:

(1)轿内应有音响和(或)发光信号通知使用人员。

(2)动力驱动自动门应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

(3)手动门应保持在未锁状态。

(4)根据7.7.2.1和7.7.3.1进行的预备操作应全部取消。

5.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5.1电梯管理方面

a.管理应到位,责任应明确,制度应齐全。b.应当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维保单位)进行维保,并且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期限、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c.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适时进行演练。d.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与培训。

5.2维修保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 电梯出现故障导致事故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唯有电梯溜车导致危险后果的几乎为100%。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电梯的检查、调整、维保和修理等环节避免溜车现象的发生。

电梯事故篇4

关键词:电梯事故;监督检验;对策

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使得城市中屹立起一座座的高层建筑,在高层的建筑中电梯成为了不能够缺少的运输工具,对于参观访问的时候、购物的时候、上下班的时候以及居家出行的时候,都会运用到电梯。在近几年来,我国的部分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在安全的状态中,是呈现较稳定的姿态,可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安全状况的隐患则呈现劣势的状态。想要加强乘坐电梯的安全、稳妥、准确,就有必要对于电梯的监督检验进行加强的流程。因此,要将电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源头上消除。

一、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

想要将电梯在改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完善性的监督检验,就要对于电梯所产生的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电梯的事故经常发生的位置,按照系统的种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分别为:溜梯的事故、蹲底或者冲顶、门系统的事故以及其他的事故。根据国内所发生过的故障案例来分析,其他的事故占总事故的5%左右,蹲底、溜梯或者冲顶事故共占总事故的15%左右,则门系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0%左右。明显可以看出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次数是最多的。其中促使电梯存在这一系列事故的最显著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

(一)电梯设备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1、分析溜梯、蹲底或者冲顶的事故

电梯中的制动器如果发生了故障,那么溜梯、蹲底或者冲顶必然会受到联系,也会发生故障。平层电梯在引电梯的驱动下形成时,如果制动器不能够进行可靠性运作,就可能促使溜梯的事故发生,这样的存在原因是与制动的下闸不能可靠的运作有着一部分原因,极大程度上会对于乘坐电梯的乘客造成剪切的事故。电梯的蹲底事故如果发生了,那么一般情况下一定是与溜梯有直接的联系。蹲底的事故在发生的同时,一定会存在溜梯的事故,可是溜梯如果产生的话,有可能不会发生蹲底的事故。因此,蹲底事故的发生是溜梯所决定的。电梯在保持停止和停止的装置都是电梯的制动器所制约的,乘梯人的人身安全是否良好和电梯制动器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是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么制动器在故障的情况下所存在的情况,分为电气和机械两种。

电气的故障:传统的电梯一般都是继电器控制的形式,绝大部分的制动线圈通断的方面,一套切断形式的装置工作会出现在正常的运行中,而这套装置很有可能发生电梯的溜梯、蹲底或者冲顶的现象,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装置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能够将其切断,或者不能够将其直接切断,就会导致这些情况发生。

机械的故障:机械的故障产生的话会对于弹簧压缩的压力以及制动器工作的行程开展实时的调整,在一般情况下,机械的故障是由于机械的锈蚀或者严重的磨损,将制动力矩不足造成。

2、分析门系统中所存在的事故点

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门锁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接通,极大程度上会造成电梯层门的故障发生。在维护的过程中,一些维护人员为避免电梯层门的故障频繁发生,就对其进行了内部的构造改变。让永磁感应器与原门锁的开关并联,在并联之后就会将门开关的方向,与感应器的位置处于平行的状态。因为并联的状态使得将门关严的时刻,永磁感应器就会入位于门上的隔磁板。这一流程无形的将事故的隐患提升,因为门锁的电气安全装置被严重的短接。如果门锁电气的安全触点,对于层门的锁紧功能失去了验证的时候,证明原门锁和感应器依然在并联,再不能够进行及时发现的话,就会促使电梯在锁紧的装置失去效用的情况下,依然进行运作。那么剪切的事故和坠落的事故很大程度上会发生。

门系统的事故在发生频率上,高于其他多有的事故,其中存在的事故点是门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在门系统的结构构造上就不够合理,所以造成事故的次数就会增加。电梯在上下运行的过程中,每一次都要进行门的两次开和关,久而久之的重复动作,就会对门系统造成老化的现象,不可靠性就会产生,电梯的事故就会从而发生。其中不可靠性主要体现在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或者门锁的机械上。

(二)电梯使用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些使用的单位在管理方面,不能够细致分明。已经拟定出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了,可只是形式上的规定,而不能够进行正式的落实。使得相关人士对于电梯的维护上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重视,其危害性极大程度上显现出来。甚至一些使用的单位没有指定管理的规章制度,促使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维护这一概念,更提不上重视度了。其次,一些维护的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没有对于电梯进行定期的监督检验,而是在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才进行维修的措施,这样一来电梯本身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总是被动的在故障的时刻,才能够得到维修的权利。

二、监督检验电梯的对策要加强

国家有关的检查条例与安装的安全规范,对于电梯安装以及质量的监督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使得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技术指标与政策的保障。所以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对策,一样要与所颁布的规定所同步,让安全隐患在源头上解决,使电梯的运行能够具备安全可靠的特性。其中主要的监督检验的对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将其概括:

(一)电梯运行系统的工作要确保优质

1、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要增强

电梯所包含的安全性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除了对于基本的因素进行深思熟虑之外,对于其他最小的程度上可能发生的危险,都要进行安全装置的设置。其中基本的安全性因素包含:拖动和电气控制的可靠性、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之所以要进行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增强,是源于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安装的维保人员严重的出现了,对于安全开关动作可靠性的检查忽视的现象。因为大大的忽视掉安全开关的动作,可能会产生形式上安全开关是有效的现象,可是开关动作在拨叉或者碰铁的过程中,安装的角度或者安装的位置极度的不合理,促使开关的动作需要启动的时候,开关却停止动作,或者开关的动作不具备可靠性,没有正常的起到相对进行保护的作用,完全展现一个摆设的状态。因此,安装的维保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对于监督检查严格重视,在开关的动作必须进行的时候,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启动,要保证安全开关的动作能够具备可靠性。

2、电气联锁的开关要加强、层门门锁的装置要进行更换

监督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清晰的体现出门锁是最为核心的安全部件。想要避免剪切事故和坠落事故的发生,就要将门锁把层门锁住,让乘梯人想要将层门打开,必须要在层站外采用开锁的装置。在监督检验的实践中,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重视:

(1)电梯中所具备的层门中的被动门,一定要对其安装电气的联锁开关。因为电气的安全触电不能够对于层门的关闭状态进行验证的话,同时间接的机械又对于层门的门扇进行连接的情况下,没有被安全锁住的门扇,就有必要对于关闭位置的电气装置进行监督检验。

(2)为了能够使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将不更换门锁的侥幸心理消除,在电梯门锁的采用上,要采用自下向上钩类型的门锁,其中锁钩在钩紧的过程中,是根据锁钩和施力的元件进行提供的,施力的元件指的就是压紧的弹簧,在弹簧不能够正常生效的时候,锁钩的重力就会极大程度上产生,从而开锁就会产生。如果电梯在选择门锁的时候,选择的都是这一类型的门锁,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就不能够搁置,会及时的进行门锁的改换。

3、引磨损后的轮槽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

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引轮槽如果磨损的话,就不能够进行平稳的运行,会存在引能力下降以及振动逐渐增大的现象。其中引轮在产生磨损的原因有非常多,监督检验的过程中普遍会存在几种原因,分别为:在工作条件的选取上,引轮所选择的空间是暴漏在外面的,会产生很多的灰尘;其次不能够正确的将引轮安装到位,每一个钢丝绳的磨损会产生不均匀的情况,其受力也会不匀称,那么在同一个槽形的两端就出现磨损不一样的姿态。为有效防止蹲底事故的产生,安装的维保单位要对于发生引绳磨损严重的时刻,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引轮的工作环境一定要保证远离污染源,拒绝机房存在灰尘的现象,并且要将每一个引钢丝绳的受力方面调整均匀,不然的话引绳会在电梯的运行中呈现打滑的现象,引的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时,蹲底的事故一定会发生。因此,安装维保的单位必须要提升引轮的相关安装精度,将蹲底事故在根源处合理避免。

4、分析引的钢丝绳其受力的情况

电梯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每一个引钢丝绳所相对的受力大小,调整到一致的程度,其中进行调整的依据要通过对于钢丝绳均衡受力装置的调整来决定。电梯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钢丝绳一定会受到损坏,会受到绳槽的过度挤压,就会直接影响到钢丝绳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其中的受力变化也会改变,有的会变成拉力很小,有的会变成拉力很大。因此,电梯在运行长时间之后,维保的人员一定要定期的对其进行不断的调节,力求使电梯能够安全的运行。

张力偏差值的计算是引钢线绳在受力检验过程中,所生成的最为核心的检验流程,其主要的检验流程首先要在行程合适的位置上将轿厢进行停放,各个钢丝绳的张力值要采用张力检查装置进行检测,最终会将张力的变差值合理的计算出。引钢丝绳在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大乘梯人的不安全感觉,此种不安全感的产生是因为轮槽的节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引钢丝绳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对滑移,同时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噪声和震动也会时常存在,电梯在乘坐时的舒适感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会促使引绳以及引的轮绳槽在电梯运行的初期就会受到磨损。因此,引的钢线绳受力检验是一项极为核心的检验内容。

(二)相关单位要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加强

想要将管理的方式实现安全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化,以及个人和部门的安全职责想要明确,安全的责任制想要健全完善。就要在两方面中达到。其一是要将违章操作的危害性让维保和单位的人员积极的重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的能力,并且要引导维保和单位的人员,主动的学习制度、法规、文件以及政策的贯彻。其二要对于乘梯人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做到负责的姿态,对于优质的服务意识以及爱岗敬业方面要不断的增强,要全身心的培养维保和单位人员的职业性道德,力求将电梯的安全运行有效

落实。

想要将电梯事故的发生次数降低直到消除,以及确保乘梯人的安全、使用和维保人的安全,就要将电梯使用和维保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确保健全,在健全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使得电梯能够安全的运行。并且使用的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章条例将设备档案有效的建立,同时还要将电梯的运行管理制度合理的拟定,其中设备的档案在内容上要包含故障的记录、保养的记录、维修、验收时的资料以及制造的资料等等。但是现如今,一般没有单位能够做到档案的建立。甚至有一些单位拟定了相关的钥匙使用制度,可是不能够进行完善的执行,而将三角钥匙交到不专业的工作人员手中。在不专业的工作人员使用三角钥匙的时候,会因为没有经过特别专业的培训,而使得开锁在细节问题上,不能够正确的操作,很有可能会坠落井道中。还有可能在没有对电梯的停层位置确认的情况下,就进行开锁,极有可能会误入井道。然而在把厅门打开的过程中,围挡没有很好的摆放,会将周边的工作人员误入进井道中。因此,三角钥匙一定要交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手中,才能够将事故有效的避免。

(三)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素质要不断增强

电梯的监督检验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安装的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性培训,使得技术的素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那么电梯的成本质量就会直接被影响。那么电梯的相关安全技术性能以及安装的质量好坏与否,直接与电梯的安装人员对国家标准的掌控理解程度、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以及技术素质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此,一定要避免以下所发生的错误:

1、对于安装中所产生的自检记录不能够仔细的填写,甚至进行了填写的过程,也不能够保证实测的数据与填写的数据相同。

2、国家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没有理解清晰。即使理解了,也理解的不够贴切。

3、在进行电梯安装的过程中,只是凭借自身的习惯或者经验开展施工的流程,没有对照正规的安装说明,以及安装的工艺也不去正规的执行。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电梯技术的领域也随之创新,那么电梯的品牌就会不断的生成。在品牌不断变换的同时,内部的构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更新,那么在操作流程上以及维保过程中就会有些不同之处,如果不懂得其中的更新知识就不能够将安全运行有效的保障。那么,对于维保的人员一定要加强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让自身的思维跟得上品牌的更新速度。其中应该加强的措施有必要包含交流的心得、立足岗位的训练、评比竞赛的促进以及最为重要的培训的教育。措施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新型电梯的特性、技巧以及原理,都能够透彻了解,并且对于有关部门所规定的要求以及准则,都能够熟知,进而将电梯的安全运行进行到底。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正确的检验对策,对于存在的电梯事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因透彻的分析出来,然后要对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检验流程,在监督检验的流程中对于安装的过程要重点的加强,在最大程度上将事故的源头成功消除,才能够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电梯是国民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垂直运输工具,那么电梯的安全运行承载着很大一部分的重要作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人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将这一高技术含量的工具仔细的斟酌其中的运行流程,要对于国民有一个负责的态度,对于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并且要具备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要将监督的检验工作做好,力求将电梯的安全隐患合理消除。

参考文献

[1]陈永玉.电梯事故分析及检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4).

[2]刘晓辉.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J].金山,2011(08).

[3]唐跃林.一种电梯事故分析时推断原平衡系数有效性的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1).

[4]杨庆.电梯监督检验案例浅析[J].民营科技,2011(09).

[5]杨丽霞.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有效预防[J].科技资讯,2012(14).

[6]董伟.特种设备事故分析评价及信息管理系统研发[J].武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2009(01).

[7]张鸣.常见电梯出入口坠落事故分析及对策[J].起重运输机械,2000(01).

电梯事故篇5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预防

1.电梯检验过程中的潜在隐患

1.1.电气伤害

有些检验人员,为了省时快捷等原因,导致不严格根据检验规范进行检验,这种违章操作往往会加大造成电气伤害的风险。例如由于不严格规范,意识疏忽的触碰到电梯内的高压带电部分,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或者对检验工具没有事先检测,定期更换老化或破旧的检验工具,又或者是使用工具上的粗心大意,遗忘了检查量程范围等行为,诸如此类都会大大增加电气伤害的风险。

1.2.机械伤害

会造成机械伤害的危险源是在电梯检验中很常见的,可旋转和移动的部件都有能成为造成检验人员机械伤害的元凶。一般在轿顶和底坑处,检验人员在检验作业时,失误的操作或者站立的位置不当等原因都有造成被轿厢以及其附件等运动部件造成挤压性的伤害。在电梯层进出口处,当检验人员进入轿顶或底坑时,也有被运动的轿厢剪切的可能。同时在检验操作时,也有可能因无意识撞击到部件产生撞击伤害。在对电梯钢丝绳检验时需要对钢丝绳近距离观察,看其是否有断丝等的现象,用游标卡尺测量钢丝直径以及是否安装党绳的装置时,若这期间电梯没有断电,手指就有被钢丝绳进出的曳引轮处咬到的可能,以上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机械伤害。

1.3.坠落伤害

对于电梯检验来说,期间有部分作业是属于高空作业,因为电梯检验的过程之中,是有需要检验人员进入轿顶或底坑等处进行,所以会存在坠落伤害的风险及隐患。例如在进入底坑检验时,如果底坑爬梯没有安装得很坚实稳定,很容易因此造成坠落事故,站在轿顶用弹簧拉力计测拉重侧钢丝绳张力时,这个过程也有坠落的危险。为了对安装在电梯轿底梁上的电梯超载装置进行测试时需要把手伸入下梁上部,人为手动对超载装置开关,如果操作不当或者超载器失效,电梯门关闭后会将检验人员带起造成坠落的事故。在测量导轨垂直度时需要经常性的从轿顶探出身体对轿顶边框投影范围外实施放线测量等活动,这种过程里也就存在着从轿顶滑落的危险。

2.预防事故的措施

2.1.针对检验人员

因为在整个电梯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是其中的主要操作人,也是检验现场安全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整个电梯检验过程的安全,检验人员不但要有规范化的操作技能还需具备很强的安全意识。首先要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所谓业务素质,不只是能否有完成此项工作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对此工作的责任心从而真正能胜任此工作。对于电梯检验这种高危工作来说,业务素质更是尤为重要。为了增加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加强现场培训,因为电梯检验是个很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不去实践只在纸上谈兵,是毫无作用的,所以必须组织检验人员到现场操作示范等现场交流,这样才能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电梯监督检验规则》中对于电梯检验的方法过程和要注意的安全问题都有详细的规定,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做到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避免检验人员因为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事故发生。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增大检验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安全意识,熟话说“淹死会水的”,因为有了足够的技术,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存在侥幸的心理,往往导致工作中因不重视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应加大检验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要因为显麻烦,就省去其中一些自以为不必要的步骤,要对工作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通过事故发生的情况统计来看,事故往往多发生在有专业技能的老检验人员身上,所以提高思想素质和安全意识,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之一。还要加强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因为电梯检验工作的高危性,一些心理素质低的人员,自身处于惧怕紧张的心理,这种心态下,很容易出现工作的纰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这种高危作业的安全进行,必须要求电梯检验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检验操作时,检验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带、工作鞋和安全帽等工作着装,防止坠落物砸伤,自身坠落和无绝缘鞋而导电等事件,这些检验着装对于降低事故的伤害起到很好的降低作用。

2.2.针对于检验环境

如果在昏暗、恶劣、视线不清的环境中进行电梯检验的话,难免不会发生事故危险,所以在检验电梯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检验环境是很重要的,正式因为如此,在《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就对电梯检验的实施现场的验收检验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是要保证现场清洁,不应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设备和物品,需要有永久性照明灯才可进度底坑和机房的通道内等相关规定,如果电梯检验现场不符合验收条件的话,检验人员则是有拒绝检验的权力,必须把现场整理至符合相关条件时才予以接收。

3.结束语

电梯的安全检验不单单是影响到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还关系到电梯的使用,当然也关系到所有对电梯的使用者的安全,所以电梯检验人员必须本着对工作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的职业素养和理念,通过规范的电梯检验流程配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进行相关操作,将电梯检验的事故风险和隐患尽可能的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林晓明.谈谈电梯检验中的安全保护[J].电梯工业,2007(2)

电梯事故篇6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单位电梯使用中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

(一)电梯困人故障;

(二)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由于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成立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的特种设备管理员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二)设立现场救援组,由各安装、维修班组人员兼职组成。组长由分管安全的特种设备管理员担任,负责组织现场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在指挥长到达现场之前,负责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

(一) 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现场总指挥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副总指挥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四)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四、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 培训

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1)困人解救

(2)井道内作业;

(3)轿顶作业

(4)底坑作业

(5)厅层作业

(6)机房作业

(7)更换和割短钢丝绳

(8)扶梯桁架作业

(9)施工用电常识

(10)坠落保护

(11)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

(12)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13)事故报警;

(14)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15)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 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每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本单位的xx部是事故报告的指定机构,联系人:xxx,电话:xxxxxxx,xx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根据有关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二)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六、 应急处理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公司主要领导,由总经理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立即组织或通知就近网点,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七、应急总结与奖惩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奖惩。

八、其它事项

电梯事故篇7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 失效形式 事故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72-01

电梯运行的重要部件是:电梯制动器, GB7588-2013规定其主要功能:它可以有效的保证运行中的电梯在突然断电的情况出现时轿厢自动的制动停止,也可以有效的保证电梯在125% 的额定载荷状况下,轿厢保持静止状态并保持位置不变。因此,电梯制动器对于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梯的使用频率和广泛应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事故,诸如电梯溜车、冲顶以及蹲底等。

1 事故案列概述

2011年8月8日晚,某市一部载有13名客人的电梯发生坠厢事故,从14楼正常下到8楼后,突然失去控制,从8楼直坠而下,事故造成1人重伤,多人轻伤。电梯额定载重量800KG,曳引机为蜗轮蜗杆主机。

2 事故原因分析

现场勘查专家,首先观察电梯的制动器是否运行正常,是否有卡阻现象。了解制动器灵活动作之后,考虑曳引机制动器为什么会刹不住电梯,观察到刹车片也很新,磨损的不多,闸片与制动轮间隙调节也很合理,最终发现制动器两端的制动弹簧油漆封印已经改变,初步怀疑就是制动弹簧未调节到位,引起制动力不足。最后,采用试重加载的方法,最终判定是制动器两端的弹簧调节太松,制动抱闸片制动力矩不够,导致电梯溜车。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几起由于制动器没有合理保养调试使得制动力不足,造成电梯溜车、蹲底和冲顶等危险事故。通过对些事故分析和处理,总结了制动器常见的几种失效形式。

第一类:制动器在需要动作时未能有效动作或因制动力不足导致电梯出现“溜梯”现象,图1。

①控制制动器的接触器粘连(特别是在用梯中只有一个接触器控制制动器线圈的);②制动臂或抱闸铁芯出现机械卡阻;③制动弹簧卡阻或因调整不当导致制动力不足;④制动器闸瓦磨损后未及时调整闸瓦和制动轮的间隙;⑤制动闸瓦上有油污。

第二类:制动器在电梯运行时没有打开或完全打开,如果曳引机的起动力矩足够大,曳引机仍会旋转,此时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相摩擦,会损坏电梯的零件还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问题。

①控制制动器的接触器接触不良或线路出现断路;②制动臂或抱闸铁芯出现机械卡阻;③制动弹簧卡阻或因调整不当导致制动力太大;④供给制动器的开闸电压和维持电压太低;⑤制动器电磁线圈意外失电等。

如果电梯的制造和检测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且及时保养的话,出现电梯停止运作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本事故案例就是这种情况。第二类失效形式,目前部分厂家出于安全考虑安装了制动器开闸监控开关,图2。还没装此类安全保护装置,当电梯出现单臂抱闸未开和“拖闸”运行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电梯制动器犹如汽车的刹车,不仅要能保障电梯安全运行,也必须保证轿厢可靠的制停。因此,日常的维护保养非常重要,当电梯制动器调整之后,必须要做电梯上下行制动试验,以及静态曳引试验,保证电梯制动力有效。

参考文献

[1]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电梯事故篇8

关键词:电梯检验 事故分析 有效预防

中图分类号:TH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9-011 电梯在检验过程中所潜在的危险因素

当前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1?存在于电气伤害方面的危险因素

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电气伤害方面存在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因为违章进行作业,为了节省时间,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检验规范对电梯进行检验。

(2)因为人为无意识的原因导致与高压带电地方进行接触,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3)因为没有完全按照电气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也就是说使用不合格的产品、破旧、老化的测量仪表不能及时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发现。

1.2?存在于机械伤害方面的事故危险因素

因为机械伤害而导致的危险事故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电梯中每一个可以旋转、移动的部位都能伤害到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挤压、剪切、咬入、撞击。

(1)剪切的伤害;所谓剪切的身体伤害主要发生在电梯的进出口地方,检验人员在检查电梯时需要经过厅门达到桥顶或者底坑,这时运动轿厢就有可能出现剪切的情况。

(2)挤压的伤害;所谓挤压的伤害主要出现在底坑或者轿顶上,在检查电梯时检验人员通常需要在底坑或者轿项进行作业,这时如果出现站立不当或者操作失误的情况就会出现身体受到挤压的情况,导致人身伤亡。

(3)撞击的伤害;电梯中任何能够旋转、移动的部件都会导致检验人员出现一定的撞击伤害,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意识对旋转部件进行接触,就有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撞击的伤害。

(4)咬入的伤害;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需要对钢丝绳进行一定的检验,这时就必须对钢丝绳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以判断其中是否有断丝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忘记对电梯进行断电,那么启动时钢丝绳就容易将手指曳引到轮处进行咬人,造成身体的伤害。

2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预防有效措施

2.1?努力提高检验人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应注重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因为在检验的现场,检验人员需要进行总体的负责,所以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对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其技能和安全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1?加大力度使得电梯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所存在的一种心理态度。同样是接受到检验任务,如果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比较高,那么他就会努力启动思维,运用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充分联想,他们通常会进行非常多的考虑,确保工作任务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往往就不能进行全面的思考,经常出现拖三拉四的情况,不利于电梯的检验安全,因此,对于电梯的检验人员应定期加以培训,以使其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

2.1.2?加大力度使得电梯检验人员思想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电梯检验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其思想素质,通过思想素质可以看出检验员在安全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对于电梯的安全检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检验的过程中有很多检验人员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他们通常会认为按照规定采取相关的措施会比较麻烦,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紧急的任务,由于受到时间、任务量等问题的限制,经常不按照规定的安全程序进行电梯的检验,这样不仅不能将工作进行充分的落实,而且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要想使得安全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得到执行就必须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思想素质。

2.1.3?加大力度使得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业务素质是对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能够从事电梯检验的工作。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反应着其工作的能力和安全意识。所以检验人员如果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就能够安全的进行电梯检验工作,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应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安全技能完成任务。要想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投入。

(1)检验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按照相关的规则程序进行电梯的检验。在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对电梯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2)对于检验的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只有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按照相关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电梯检验才能确保检验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事故伤害。比如在对电梯的可动部件进行检验时要注意断电,或者是在将电梯中的急停开关进行打开后再进行一定的检验。在对带电部件进行检验时要首先做好绝缘的防护。在进入底坑、轿顶前要对轿厢的所处位置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坠落事故以及剪切事故。(3)应组织检验人员到现场进行交流和培训。电梯检验工作属于一项实践性的工作,所以应对检验人员进行一定的现场组织交流,组织其到现场进行示范,从而使得高效安全的检验方法得到有效推广,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此外,检验人员应注意的是个人防护,这是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避免出现事故伤亡的最后防线,在发生事故时还可以将事故的伤亡降到最小化。所以,检验人员到达检验的现场以后,应及时对安全帽、安全带、工作鞋进行佩戴。由于验收电梯的检验时,通常情况下是土建工程还没有完成,所以在工地上经常会出现高处坠落物件的情况,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因此检验人员只要是到达工地以后,就应该戴上安全帽,同时穿上绝缘工作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意外触电的伤亡。

2.2?认真对待需要检验电梯的环境

如果检验的环境非常昏暗和恶劣,那么就容易出现跌倒、坠落、触电、机械撞击等情况,所以认真对待需要检验电梯的环境对于提高检验的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检验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需要从层门到达轿顶进行检验,这时如果环境非常昏暗,视线也不清楚的话,检验人员在对厅门进行打开后就会因为看不清轿厢的位置而导致发生坠落的事故。所以当前的相关规定中都对现场检验时所需要的验收条件和检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也就是说应保证检验现场具有清洁性,不能将和电梯工作不相关的设备和物品放入到底坑、机房中。对于那些没有满足电梯检验条件的电梯,检验人员可以对其检验进行拒绝,直到其达到安全标准为止,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钟阳,张明鹤.永磁同步曳引机在电梯检验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J].价值工程,2010(10).

[2] 汤军贵,李昕咛.电梯检验小窍门[J].品牌与标准化,2010(6).

电梯事故篇9

【关键词】 电梯 检验 事故 预防措施

1 电梯检验过程中潜藏的安全隐患

以《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中所列举详细的检验项目和检验内容来看,电梯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种形式的安全隐患:

1.1 电气安全隐患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严格按照检验规则检验,违章作业;(2)作业中无意识的与高压带电部件接触,例如变频调速电梯控制柜内高压电容和380V的电梯源动力线等;(3)没彻底达到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即作业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或者老化、破旧的检验工具;(4)没有正确的使用测量仪表等检验工具,如超出工具的最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程等。

1.2 机械伤害安全隐患

机械伤害安全事故隐患大部分都集中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任何可移动、可转动的部件都每时每刻的对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剪切伤害、挤压伤害、撞击伤害和咬入伤害这四点,熟知安全隐患的的种类和常存在区域,能有效的对危险源作出相应的预防和判断。

1.3 坠落伤害安全隐患

基于电梯检验工作的部分高空作业性,检验人员需要进入底坑、轿顶等处进行检验,因此,坠落伤害事故的安全隐患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底坑检验时,爬梯安装问题引起的坠落。(2)对电梯层门开锁装置的检验。需在电梯厅门外打开门才能对开锁装置进行检验,如站立不稳或者太过用力很可能从打开的厅门处坠落;(3)曳引钢丝绳张力偏差测量。测量曳引钢丝绳张力常用的方法是站在轿顶用弹簧拉力计拉对重侧钢丝绳,此过程同样也存在着坠落的危险性;(4)导轨垂直度测量。测量导轨垂直度时需要身体探出轿顶边框投影范围外进行数据测量、放线,因此就有从轿顶滑落的危险性;(5)对安装在轿底的电梯超载装置检验。在对这一部分装置测试时,需要把手深入下梁上部认为动作超载的快开关,如果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电梯失效后电梯关闭层门后启动上行,从而给检测人员带来坠落的安全隐患。

2 预防事故的措施

2.1 从检验人员抓起,增强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强化检验操作标准,在整个电梯的检验过程中,检验员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1)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检验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技术要求是否达标、安全要求是否正确全面的掌控,能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就反映出了一名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检验过程的安全性。

检验人员的现场培训和和交流。电梯检验工作为一项实际应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有效地组织检验人员现场的示范、交流、推广高效的检验方法,可以得到想不到的效果。

(2)提升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接受一项检验任务的检验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的人便往往表现出考虑不全面,自己工作的马虎大意,以至于给整个检验过程留下安全隐患。而相对心理素质很高的人,在着手进入工作以前,会做一个大体的工作联想全过程,加入自己以往大的经验,进行思维运作,从而使工作任务高效安全的完成。所以定期对电梯检验人员的心理加强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2.2 把好检验环境关

昏暗,恶劣的检验环境经常会很容易的出现触电、机械的撞击、滑倒、坠落等事故,所以只有在检验过程中把握好环境关才能最大化的保护自身的安全。譬如在检验人员从层门进入轿顶进行检验工作时,如现场视线不清,灯光昏暗,检验人员打开厅门后难以看清楚轿厢所处位置而造成坠落。同样昏暗的环境也使机械部件的漏油造成地面或者轿顶油滑使跌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触电、被高速旋转的部件撞击的危险也陡然增加:譬如检验人员在轿顶测量曳引钢丝绳张力时,油滑的轿顶站立面将会使滑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程》分别规定了实施现场检验时的安装验收条件和检验条件,即对现场清洁检验,不应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设备和物品。需有永久性照明灯才能进入底坑、机房的通道内,不得低于50LX的轿顶照明度。对于不符合检验条件的电梯,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检验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2.3 坚持做好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安全设备是最后一道防线,及时对工作中已发生的事故也能做到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人体的伤害。所以,在准备进入工作之前,一定要在现场把安全衣、工作鞋和安全帽佩戴好。因为在验收检验电梯时,往往还有没完工的土建工程,在工地上因为高空坠物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只要进入工地,检验人员就必须带上安全帽和相关安全保护设施。

3 结语

在目前就处理电梯安全事故时,对应安全措施的提出也伴随着电梯新的安全理念制度的建立,其中包括:(1)当人员打开层门进入井道时,控制系统自动解除其电梯快速运行所需要的条件,轿厢只能够在操作人员控制下以检修速度方式运行,避免轿厢(对重)对维修及检验人员的伤害,直至当所有电梯层门关闭并且在机房进行人工复位操作之后,轿厢方能够快速运行;(2)开门情况下,即使是在门锁安全线路被短接,电梯轿厢的运行只能是在维修人员控制下,以检修速度移动,需要采用冗余措施来保障乘客及检修人员不被轿厢所剪切;(3)当打开电梯轿厢并不是在层层门,检验工作人员处于一种有可能误入坠落井道的情况下,电梯系统应当在该楼层附近发出警报,以此同时打开井道灯,用于提示操作者及其组内成员当前所处的危险状态,防止人员坠落井道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红锋.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0).

电梯事故篇10

关键词:电梯;安全性;运行

引言

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有电梯三百多万台,共发生电梯事故70多起。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尽管国家出台有各种安全规范标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严把电梯质量关,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维保单位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事故频频发生,甚至呈现上升趋势。

1 电梯是一种高安全系数的机电设备

为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电梯即有一套机械安全保护装置,还有一套精准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两者结合,共同组成了完善的电梯安全保护系统,来保障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垂直电梯设计有一套主要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门联锁装置、门安全保护装置、停电应急装置、称重装置、报警装置等组成的安全保护系统。

2 电梯中各个保护设施的作用

2.1 限速器: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安装在机房中。

2.2 安全钳: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

2.3 缓冲器: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簧式及油压式之分,安装在底坑中。

2.4 端站保护装置: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轿厢或对重碰到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总电源,使电梯安全制停。

2.5 门联锁装置:当电梯的安全窗、安全门、层门或轿门未关闭,以及层门或者轿门关门不到位的状态下,门联锁装置动作,曳引机不启动,电梯不能运行。

2.6 门安全保护装置:当轿厢出入口有乘客或货物时,停止关门并反向开启,避免夹人及其人身伤害,目前常用的有光幕和安全触板。

2.7 停电应急装置:停电时使轿厢慢速移动,就层,开门放人。

2.8 称重装置:电梯超载时,发出报警信号,电梯开门,停止运行。

2.9 报警装置:五方对讲,电梯应故障停止运行,电梯司机与乘客能有效的向外界求援。

电梯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安全保护的技术也日臻完美,目前的电梯都设有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以防止任何不安全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对电梯的安全应该是抱有十足的信心的。

3 电梯使用中的安全设施保护作用

3.1 电梯运行前起作用的安全保护

电梯运行前起作用的安全保护主要有接地,曳引绳,制动器,轿厢的超载装置,直驶功能及满载保护等保护装置为了保证制动器的可靠工作,静载试验和运行试验都必须在电梯交工前进行,也就是把额定载重的1.5倍放入轿厢内,经过10分钟后,如果各种部件都没有损坏,曳引绳没有打滑现象,制动可靠,为了保证电梯在设计的载重量范围内能够正常运行,还在轿厢上加入了超载装置。一般情况下,当载重量达到额定的110%时,超载装置开始起作用,超载蜂鸣器鸣响,这时轿厢的门会关不上,控制电路被切断,电梯就无法起动,只有轿厢内的重量减少到额定范围时,电梯才能关门运行。

3.2 电梯运行中起作用的安全保护

电梯运行中的安全保护设施主要包括厅门和轿门,还应进行超载试验。在电梯完成安装之前,已经做过了超载试验,也就是在把110%额定载荷断开超载保护电路通电持续率40%加入轿厢的情况下,在全行程范围内反复运行30次,如果电梯的各项操作都正常,这时才能进行交付使用。这一试验为以后电梯的正常运行做了保证。

3.3 电梯运行中出现事故时起作用的安全保护

电梯运行中出现事故时起作用的安全保护主要包括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路分开,限速器与安全钳,轿顶安全窗及安全窗开关,上下终端超越层保证装置,上下终端超越层保证装置,缓冲器和通讯设备等设备装置。

4 电梯常见安全事故

4.1 冲顶或蹲底事故:大多数情况下,电梯的制动器出现故障是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动器是电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制动器失效或者存在不安全因素时,电梯就会处于失控状态,无安全保障,特别是当电梯运行在高层建筑上时,冲顶事故的后果十分严重。

4.2 门系统事故: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了门系统事故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电梯每运行一次,都要经过两次开门和两次关门动作,门锁工作频率快,老化速度快,长期以往,使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如果工作人员不及时维修更换,就会使电梯的运行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下,致使事故频繁发生。

4.3 坠落电梯井道事故:就在用电梯发生相关的安全事故而言,已经集中反映在误入坠落井道事故,在用电梯发生坠落井道事故基本都是一个原因造成,那就是误入。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打开电梯外面的层门,进行相关操作,在这种状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井道。近年来,发生误入坠落井道事故很多,坠落井道事故的产生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误入所致,即通过专用的三角钥匙开层门时,轿厢在别的层;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事人不慎所致,当电梯离开这一层,层门没有关闭,当事人不慎坠入井道;另外,电梯故障或停电也可导致坠落井道,乘员为了离开轿厢,在打开轿门及层门后,跳出轿厢时而又坠落井道。

4.4 开门溜梯造成的事故:如果轿厢移动是由于机械失控所致,而这时电梯门又是敞开状态,那么这种情况就是开门溜梯,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机械故障;另一方面是轿厢超载。由机械制动所导致的开门溜梯,一旦发生,当事人的身体就有可能被轿厢剪切,有些开门溜梯事故具有前兆,特征就是事故发生之前,平层超差问题频现,和预防开门走梯事故类似,一旦出现在开门时轿厢移动与楼层地坎具有一定的偏差,电梯处于不能正常运行状态,马上报警,通知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检修,则是一个积极而效的预防措施。

结束语

电梯时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总的来说,电梯事故主要在于人为操作和电梯自身质量两个大的方面的原因,电梯的构成复杂,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确会处于一些不安全的状态,比如超速运行,不受控制,操作按钮不起作用,电梯门夹到人等,但电梯本身具有较高的完善程度,设计人员在考虑到了多种安全因素,加入多种安全装置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只要正确使用和定期检修电梯,就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显峰.浅谈电梯安全知识[J].活力,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