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美术基础知识十篇

时间:2023-11-30 17:30:24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能力;能力提升;鼓励创新

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仍包括一大部分图画绘制、作品制作等方面一系列的基础手法和方法,在对美术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学习的基础上,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更高层次要求。初中生的思维较小学阶段进一步完善,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审美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新予以鼓励,积极引导。

一、大量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和观摩,夯实美术基础

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依然离不开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不断练习、不断观摩来夯实所学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运用所学习的美术基础手法和方法,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绘图思维和意识。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训练,学生才能打好基础,夯实美术创新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在学生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初中美术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体会美术大家的绘画情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的前提,就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索用什么美术手法更能准确表达某种思想、某种含义等。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即无论学生的创新有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都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不能因为学生的创新没有达到正面的教学效果而打压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身体力行地激励学生创新。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要在督促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无论学生创新的结果是否成功,都要对学生积极创新的精神进行鼓励。初中美术科目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需要美术基础知识的不断夯实和创新思考不断加强这两方面不断发展从而融会贯通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教导,耐心引导,积极鼓励,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为艺术殿堂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2

    1.针对课程开设方面问题,不断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开展好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学校的关注和积极支持是关键的因素,因此,针对课程开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加大对美术鉴赏课的支持力度,在美术鉴赏课的开课问题上,要保证准时;在师资配备上,要保证加大投入,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在美术鉴赏资料的提供方面,学校要从网络、图书馆、与美术相关的各类活动等层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只有从整体做出恰当的改革和调整,做到全方位支持,才能激发学生上好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针对基础知识欠缺问题,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鉴于目前学生美术鉴赏知识较为欠缺,教师要结合实际加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美术相关的概念、分类等,让学生逐步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初中美术鉴赏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教师;素质;培养

一、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同时形成了基础美术教育的新理念:(1)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拓展文化知识和素养;(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形成了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个方面完整的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其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多年并根深蒂固,对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初中美术课在很多学校变成了与学生升学挂钩的“主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师本身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也存在着不足,致使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初中美术教师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不能及时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忽视美术教育课程规律的学习和把握,其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1.提高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教学激情

作为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的教学激情,保持头脑冷静,要清醒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术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办好学生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美术教学、学生的进步、美术教师的社会地位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

2.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做一名美术创造的实践者

深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美术教师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是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有较全面的专业视野与能力,应打破原来的专业局限,尝试不同的材质,以不同的方法进行美术教学。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宽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较为广泛的文化知识,在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在文化情境中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

3.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教学中推广和普及,初中美术教学也逐渐告别了以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通过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直观,更多的知识和图片可以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紧跟科技潮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更全的多媒体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改革美术课堂教学,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化美术教师的职业魅力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色彩;教学;美术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初中美术课一直被边缘化,经常被语数外理化等所谓主科课程占用,有的学校甚至干脆不排美术课。事实上,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很重要,而且可以使其心性宁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而会起到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美术课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不过,关于初中美术课具体如何有效开展,却还得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实践。本文拟就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很多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早已司空见惯,但是一旦涉及到绘画时就很难把握色彩的描绘,他们对色彩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很低,在色彩搭配时略显不协调,在绘画时也很难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其中。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美术色彩绘画技术。

一、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

对于色彩写生课程而言,初中生只是初学者,虽说绘画大多数的时候凭借的是灵感,无须学太多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对于作为初学者的初中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铺垫,只是一味的凭感觉绘画,只会使得图画变得杂乱无章,毫无意义和生机可言。凭感觉画画是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画者而言的,对于初中生还应强调和加强对作画过程和作画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注意把握画面的形体结构,把握光和色的协调,掌握光和色的变化规律,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等,让学生在完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以达到更好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构图方面的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构图能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素描教学如此,色彩教学也不例外。在对绘画进行构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要包含物体的位置、大小、主次、虚景与实景、物体之间的紧密与疏远关系、前后是否重叠等的处理,还要注重色彩的构成和情感的表达。为更好的突出主题或想要表达的思想,就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再将这些不同角度观察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效果最好的,能突出主题,光线集中的角度进行色彩绘画。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构图方面的知识时,应该首先训练学生如何摆放物体使物体更能显示出其美感,然后对学生进行快速构图训练,让学生在大量练习下,提高构图速度和效率。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课堂实践,提高自身的构图意识和能力,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

在进行色彩绘画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色彩与色彩之间变得协调,从而使画面的整体色彩均匀。一般而言,若想使色彩更加协调和多种色彩都能融入到整体画面内,就必须运用对比法将色彩进行对比与调节,对比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使绘画者能够更仔细地观察色彩和更有力地表现色彩,还可以通过对比确定各个部分色彩的差异,判断出每一个体、每个局部的明度、色彩纯度、冷暖色等。教师在教授学生色彩上色时,应引导学生在上色之前将准备上色的色彩进行对比,以使上色时不出错。动态物体与静态物体需要上什么样的色彩,受光和背光物体各需要上什么样的色彩,都要提前做好比较与分析。总而言之,色彩关系是一切绘画的核心,若要突出一幅画的美感和特色,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对比关系。

四、整体着色

在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构图方面的基础和能够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后,就需要掌握整体着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因为只有整体色彩和谐、主题突出的画才是一幅有价值而美丽的画。要想把握好整体着色,跟素描一样,要重视整体与部分的密切关系,即在作画时,要从整体着手,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使局部服从整体,突出局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效果。在初中色彩写生教学时,教师要按照多看、多练、科学评价的教学原则进行整体着色的教学。首先是多看,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作品和书籍,从中学习一些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对教师讲授的构图和整体着色的知识了如指掌。其次就是多练,在教师教授完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多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辅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同时可以将多个学生分为一组,在练习结束后相互比对,再由教师对学生犯错的地方加以改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巧的掌握。最后,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对表现出众的学生应加以表扬,并将其作品在同学之间传看,以让其他学生吸取其优秀之处。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指出需要重点改正的地方。只有奖评得当,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为提高初中美术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教师应从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学生构图能力、使学生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和整体着色技巧着手,对学生进行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宋莉. 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学生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各学科要求开齐上齐,由此,一向不受重视的学校美术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教学日渐步入正轨。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美术兴趣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切实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其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课堂教学的现象。那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采用分层教学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做了积极探究,认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就难以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因而,分层教学法势在必行。采用分层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

通常可以根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美术基础知识扎实,有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接收新知识能力强的学生为A层;有一定美术知识基础,对美术学习较感兴趣,接收新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B层;美术基础知识薄弱,不喜欢美术学习,接收新知识能力较弱的学生为C层。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分组,有利于以后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对目标及教法进行分层

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后,就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然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分层教学法落到实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容易导致美术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容易出现常说的“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因而在初中美术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制定教学目标,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有效促进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教学“奇特的视觉图形”这一内容,教师就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的为“在了解相关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的基础上,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并认识美术作品,进而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要素”;B层为“了解相关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懂得欣赏及认识美术作品”;C层为“初步了解相关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能简单欣赏美术作品”。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教学目标。

三、对作业及评价进行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实施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都能完成相关的任务后,教师还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检测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当然,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自然也要进行分层评价,而不能以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分层教学的意义。因而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作业的布置及评价上也要进行分层,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

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藏书票”为例,当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在布置作业进行练习或拓展时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要求。如A层的作业可以为“结合自己对藏书票的理解,大胆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形和文字,并对‘我的藏书’‘EXLIBRIS’进行艺术字加工,说出自己的设计寓意”;B层的作业为“根据藏书票的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图形和文字制作,简单阐述作品的含义”;C层的作业为“根据教师展示的图形、课本中的示例,设计出符合藏书票的格式的藏书票,可以临摹,可以创意”。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之内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的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指出不足的同时,更多的要加以鼓励及表扬,积极发现学生的进步,放大学生的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之后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用心去教学,就会诞生许多教育智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必定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师生共同体验分层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胡长春.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J].学周刊:B,2010(5).

[2]金玉娥.例谈美术课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现状;课堂;特色

初中美术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有其特定的地位和教学意义,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对美术课堂教学也随即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性的发挥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无疑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对增强美术课堂的活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我们也看到,很多美术课堂却存在课堂僵硬老化、功利化等问题,而这便有待于教育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的美术教学课堂环境,从而打造出一个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师资力量的匮乏

众所周知,初中美术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属于初中教学中的副科的固有思维,美术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尴尬境地,这种局面至今存在。在很多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眼里,绘画是“不务正业”,完全无法和数理化等重要学科相比,这也就决定了初中美术存在普及不足以及课时安排不科学的情况。同时,这种大众思想也直接导致美术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由于目前的美术专业教师存在不足,也就导致其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师专业性的缺乏便使得教师无法针对专业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美术专业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美术课堂产生厌倦之感,失去学习的兴趣。

2.美术知识的贫乏

在当下的初中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通常把美术课堂当成一种既定完成的任务来对待,课堂敷衍,课堂内容枯燥无味。或者教师太过功利,对学生要求过高,把其当作美术专业的学生来对待,把每个学生按照要成为专职画家的目标来培养。然而这些教师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摄入,殊不知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才能让学生在美术领域有更多发展。初中美术教育更应当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提升的方面来对待,而不是单调地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把美术课堂当作是简单的课堂技能训练,这不仅会丧失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也会产生阻碍。

3.忽视学生的独特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他们的特质各有不同,美术基础也各有差异,对美术课的态度也就相应有所不同。虽然一个时期下学生会具备相似的特质,但在具体的方面却存在巨大差异,包括气质、知识、性格和智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个体差异。然而通常情况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容易忽略这些差异,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传统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发展有所影响。

二、如何突出美术课堂特色

初中美术课堂是初中学科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肩负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美术渗透出的艺术美要求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要发挥初中美术教学特色,教师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美术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随时培养,美术课堂同样如此。想要让初中美术课堂高效进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充分发挥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说,美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条件,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才能真正传达美术课堂的精髓。而为了让美术课堂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就需要美术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审美等。

在教学上不断创新也是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加强的一项内容。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下学生的身心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学也要跟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当然,要不断创新教学,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具体环境情况,随时做好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丰富美术课堂。

2.营造良好的艺术课堂氛围

初中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供学生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无尽美的享受。例如,可以针对美术课程的安排,设置一些相关的美术话题、教室背景等等。同时,由于美术课程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和讲解,拓展学生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例如,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进行讲解;在介绍某个建筑物的时候,就可以对相关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还处在对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美术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身体验、感受美术带来的美妙感觉。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年画、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组织各种丰富的比赛互动,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其次,要利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声中感受自我学习的价值。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增强。

4.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由于考虑到美术课程中涉及大量的美术作品、相关介绍资料等,所以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这些内容只能通过教师口头叙述,但是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充分运用便可以很好地为美术课堂带来方便。图片的展示、声画的充分结合可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美术作品。例如,以电影放映的形式详尽地介绍了《十里蛙声出山泉》的历史背景、传奇故事、专家点评等再链接图片和影片等资料使学生在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了解了这件传世之作的艺术价值及艺术魅力所在。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肩负着重大责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7

摘 要: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本文以加强美术课程结构内容设置应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和能力等三个方面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作出分析。

关键词: 师范教育专业 美术教育 课程结构

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师范教育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课程结构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本着以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受欢迎”的小学教师为目标,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学科特点、课时情况,以及教材提供给任课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提供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学科的课程结构应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编排组合,科学地安排高中起点三年制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公共必修课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打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做分析。

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高中起点初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同美术学科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美术基础普遍比较差,学生也存在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师范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等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如果本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安排美术课程结构,学生就会在这一学习阶段受益匪浅。

首先,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互协调,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无论何种教学内容,自始至终都贯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需要自觉养成美术观察习惯,即整体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整体观非常重要,这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能力的形成,对于满足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需要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的绘制、素描写生、中国画的学习、版画、手工制作等这些美术技能课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对于学生整体观的培养、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职业意识的尽早确立、完善学生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应具备的造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师范院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时有限,不宜过多采取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在师范专业美术课程结构的前期阶段,如果过早进入很专业化的美术学习训练模式,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应该充分发挥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绘制、教学挂图、手工制作等几种美术技法、实用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在本专业、本阶段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学会更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将此方法作为一种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师范学生了解简笔画、教学挂图、电脑课件、手工制作教具、板报这些具有描述知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直观、要素特征明显等特点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对于增强师范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下一步素描写生、中国画、版画(纸版画、实物版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造型艺术中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方面,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平面与立体空间的关系表现等学习内容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会比较顺利。

这一阶段美术技能课的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安排,在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掌握观察与表现的基础造型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色彩艺术修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师范专业学生尽早明确,学好美术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用好用活课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合理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人文性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早已成为社会思想传播的媒体和工具,甚至包括观念意识的形成和确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担当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重要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艺术美的感受和评析能力,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由于中外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课程大部分师范专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触得很少,因此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我认为,美术课堂上的技能技法训练课同美术鉴赏课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安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比如在素描写生课、色彩性能练习课期间穿插西方绘画名作鉴赏,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及重要绘画作品的概况;在装饰色彩画、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中国绘画名作鉴赏,提高学生对民族绘画的欣赏能力;在图案基础、手工制作课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实用美术的鉴赏知识,等等。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技法课的学习,在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结构、色彩、明暗、工具材料等美术基本要素技巧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以课题方式,增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积极进行课下思考、自学、拓展,有利于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述的学习精神及对于古今中外美术文化的思考认识能力,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参与学习。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的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在培养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及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针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胜任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国家的兴盛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注重培养、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的颇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我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美术教育在技巧训练和情操陶冶的教学背景下,任课教师应在注意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强调课内外实践方面做足文章。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美术课上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明确了技能是成就一切的工具,在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应本着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有与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的教学宗旨,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如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的简笔画创编、创作及自由设色练习;在培养、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色彩艺术感知力、色彩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色彩艺术创意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的色彩教学中的发挥色彩性能练习活动;板报设计、制作的教学活动;在师范高年级阶段的手工制作课上,教师配合学生试讲、教法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创作手工教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相信,敢于联想、善于表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未来教师,今后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

另外,学校可以广泛开展美术兴趣小组以补充课内美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还会起到“小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班级、年级其他同学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发挥着积极作用。美术评价也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业、作品展,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通过美术展览的艺术活动平台,对学生产生激励、鼓舞作用,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加强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美术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在加强学生美术综合学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感知与欣赏;浅析

对美术教学中的感知能力与欣赏能力来进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更是为了通过美学的这种锻炼来提高个人的身心修养。用艺术来渲染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品味,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初中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加以改进的话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整体上来说,我国对于美术教学的开展从形势上来说是逐渐加大比重的,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基本上都普及了美术教育教学,不过这也仅仅是从表面形式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成果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调查发现,我国初中生的美术教育教学虽然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与课时分配等方面参差不齐,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水平。在一些条件好的初中学校里,美术教育的课程更专业化,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全面和丰富,老师的从业资格更高,对学生的美学感知与欣赏指导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

不过在一些普通的初中学校里,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没有更深层和丰富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引起不足够的重视。

二、影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的主要因素

1.教师本身的美学素养与教学理念

美术教育教学和常规的语文、数学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尤其要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欣赏水平进行提高和培养,这就需要老师本身对美学的审美观念、美学理论、欣赏角度和审美感受等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不像具象化的概念那样可以生搬硬套,也不像普通的文化知识可以表面化的理解。因此,需要老师本身对美学审美水平、欣赏水平等都有较好的理解和领悟。

2.学校的政策导向作用

初中各门课程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初中是各学科打基础强化学习能力的阶段,特别是涉及到升重点高中,涉及到考大学,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们都特别看重初中教育。但是,美术这类相对而言对考试升学没有多大影响的学科向来不太受重视。因此,若想要提高初中生的感知与欣赏能力,就需要学校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规划,保障学生可以认真、系统的获得相关教育培养。

3.学生群体的认知与热情

当前初中生群体的性格特点更加趋向于自我,因为都是00后,而且大部门都是家里的独苗,这就造成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行业意识,对任何事的判断和选择都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做判断。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利用好初中生的这种心理就很难赢得学生群体的认可。如果学生们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再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资源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群体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三、如何做好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1.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设计

对美术感知能力与欣赏水平的教育,单纯依靠课本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系统来完成教学规划,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投影和集体观赏讨论来了解一幅作品存在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特色,从而建立起学生群体的审美习惯与审美能力。国内外美术作品的经典之作、大家之作数量繁多,通过在课堂上实地开展观摩考察,可以让学生们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话题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

2.融入生活化的美术元素进行教学

美术艺术无处不在,如果只是拿出一些经典美术大师的作品来解读,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如果能够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元素想必会好很多,像现在的初中生普遍都有很深的网络文化情结,喜欢动漫、喜欢cosplay、喜欢各种时尚新颖的设计,这些都是和美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老师能够把一些美学的理念、审美观念、概念和流派的内容融入到这样的生活元素中进行讲解,想必也能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与积极性。

3.在考试环节适当的加重对学生美学素养的考察很重要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内容的考察,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意义。不如增加对学生审美素养、审美形态的考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学作品的领悟和解读,提高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去审美和思考。在考试的题目设计上有所偏重,教育机构也要适当的提高美术考试成绩在考高中、考大学中的比重,这才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动力的最好方法。

结语:对初中生进行美术教育教学,要从课堂内容、教师观念和素质养成等多个方面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只有提高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对美术感知和欣赏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提起足够的重视来。以调整美术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模式为主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感知与欣赏能力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 教育科学研究. 2003(02)

[2] 陈曙光,周兴国. 新课程的意识要求: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2)

[3] 尹少淳. 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正在进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综述[J]. 中国美术教育. 2002(04)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9

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对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美术绘画技能技法,能在中小学从事美术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和竞赛工作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虽然各院校在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上略有差别,但基本内容大体一致。本专业的就业面向是:中小学、企事业、群众团体的美术教师或管理工作。从对培养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对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简化版本,没有能够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目前,我国开办美术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有专门的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有部属师范大学、有省属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还有高等职业院校(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等)。这么多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其办学层次、专业侧重、办学能力都不尽相同,各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几乎相同肯定是不合适的,不同类型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而有所差别才对。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如果不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有差异的人才培养方向,盲目地向本科层次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靠拢,是不切合实际的,更是没有出路的。伴随着中等师范教育的取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的教育师资培养任务也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并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学前和初等教育的师资。从近几年麦可思研究院编制的就业蓝皮书中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高等学校的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被看好,在就业前景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中列第9位。在报告中也同时指出,高职高专专业中的学前教育类和中小学教育类专业就业满意度较高,就业后行业转换率较低,就业前景被普遍看好。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紧紧把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方向,把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为培养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美术教师以及社会美术活动人才。

2 关于人才质量观念的更新

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要走有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就需要更新质量观念,根据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树立恰当的人才质量观。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经历了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并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改变教育的体制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多地被熟知和接受,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还属于边缘的范畴,学生选择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奈而不是情愿。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和有从事美术教育这一职业,更多的原因是文化课程成绩低而不得已选择了美术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高专的艺术类专业(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等)成为一些低分考生的“收容站”。我们的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实施立足于学科本位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生怕学不足;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教育本位、素质本位的口号也越来越响亮,生怕学不宽;这都直接影响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念。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具有高度职业适应性,这就需要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下足功夫,高等职业教育更要考虑的应该是学不学的专的问题。文化课成绩偏低、美术技能基础弱,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遍状况。这种情况造成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下组织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保障。我们也看到,文化课程偏低的学生普遍的表现出对技术技能类项目的一种爱好,对技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的热情超过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换个说法:这些学生“爱玩”。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特征,依据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对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3 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

初学美术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习策略;训练;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七大艺术之一的美术可以说对学生美感经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的美术课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一直坚持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实践方法的影响下,学生成为了美术课的“客人”而非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参与性差,缺乏科学的美术学习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都很难发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找出改善的措施,即加强学习指导和训练。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研究目标

其一、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学习美术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加强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美术综介素质和学历成绩。使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的主体,在美术课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促进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感悟和追求。

其二、于此同时,加快美术教学的改革,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教学相长,促进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初中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被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互活动的主体,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美术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灌输式的学习空间,而是自主互动民主的良好学习天地。

其三、通过对美术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研究,指导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在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如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观念、传统作业的检查和评价方法、美术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缺少等等。在认识到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加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研究内容

其一、形成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全方位的评估。在具体分析中,应涉及有关学生美术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等。在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现阶段美术学习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以便形成具有针对性地研究模块。

其二、在与其他学科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找出美术教学的特性所在。找出适合美术教学的特有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如与其他相比,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绘画能力等,对于美学感悟能力,鉴赏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学应该是感性的、人文的、艺术的,而非理性的、客观的、科学的。

其三、改变传统的课外美术学习活动的策略。改进课后作业的检测评优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尊重学生爱好,重视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念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和全局控制者,教学活动中的其他一切因素都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课堂是用来传授知识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创造力、主动性、想象力都受到了抑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美术教学现存问题不可回避的道路。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创作力和想象力,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阶梯。

(二)挖掘学生绘画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美术爱好和美术能力,做到有教无类。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挖掘学生对于自然的感悟和观察能力,培养孩子对于绘画的兴趣,让孩子们产生拿起画笔的愿望,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画起。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的兴趣并不是稳定的,而是会经常性的发生改变,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积极把握。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有效交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应对学生的优点积极给予表扬,同时鼓励学生勇敢的表现自己。美术课堂的氛围建设不仅包括精神世界的尊重,也包括物质世界的建设。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物理空间及多媒体技术,化感性的审美感受为可触可感的物理图像,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美术及艺术。

(四)完善课后作业评价制度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判断和评价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的。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业,这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师工作,如对学生作业及时进行批改、讲评;调配时间,控制好作业的发放时间等等。还包括对作业评定制度本身的思考与反思。传统的的作业考评以学生交作业,教师批作业的方式进行,考评方式较为单一,对于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考量也不十分准确。在这一基础上,笔者认为完善作业评定制度也是加强初中美术教学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重要途径。例如,美术课可以采取更加自由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学生的感悟能力都可以作为学生能力考评的重要方面。美术课不仅应包括绘画能力,美学感悟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应该计入考量。初中阶段,学生的积极活动性较强,改变作业形式和教学模式,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三、结束语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艺术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在课程设置中美术课可以说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美术课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美术课的人文熏陶功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以上也分别进行了论述。针对这一现状,从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