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步工作法十篇

时间:2023-11-28 18:10:08

农村五步工作法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1

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条例的重大意义

条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传统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完善了管理与监督措施,强化了法律责任,确立了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框架,对于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正常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施行条例的自觉性与紧迫感。

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村民委员会都要加强学习,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条例的立法原意和基本精神,做到一般同志了解条例,负责同志熟悉条例,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精通条例。

各地民政等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条例宣传工作,让农村困难群众了解政策,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政策,为全面落实条例奠定基础。

二、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管理

各地民政部门要规范供养对象审批管理,在逐村逐户调查农村特困群众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条例所确定的“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遵守法定期限的要求,严格执行信息公告、调查核实、书面答复等相关规定,做到审批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批准村民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后,应及时免费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要按时登记农村五保供养记录。村民不再符合条件时,应及时终止其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要维护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财产权益,尊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合法使用、处分个人财产的自由,禁止将是否把财产交给集体或国家作为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前提条件。

三、确保农村五保供养资金落实

各地要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一是要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中央财政逐步加大对困难地区补助力度的同时,各地要依据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量合理安排资金,并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量变动,尤其是今年各地摸底排查情况,及时调整预算以满足实际需要。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有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要从收入中适当安排资金或实物,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三是要保护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土地承包权益。在自愿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

各地要进一步规范资金发放。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根据同级民政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及时核拨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方式,确保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及时发放到户、落实到人。

四、科学制定并公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县级、地级或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应会同财政等部门,以本行政区农村村民在吃、穿、住、医、教、葬等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指标为基础,同时考虑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指标,制定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后执行。

各地要随着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证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各地要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接受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大力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

要尊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自行选择供养形式的权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家分散供养,也可以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各地要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建成布局比较合理、设施基本配套、管理较为规范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

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吸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与机构管理与监督,组织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供养服务技能和水平。

各地县、乡人民政府要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以满足供养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要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政策,不断提高待遇水平,逐步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

六、妥善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突出困难

各地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助其享受到相应的医疗费用报销待遇,并将患大病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住房条件。依托村民委员会定期巡回检查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住房状况,对危、旧房屋及时进行修缮、改造或重建,确保其住房安全;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广西、重庆等地经验,建设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集中居住点。

七、切实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将农村五保供养作为城乡扶贫济困情况,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情况和社会保障等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各地民政、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在对象管理、资金落实、基建投资、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推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五保供养,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作为各类社会帮扶的重点对象,组织开展“爱心认助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孤的传统美德。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活动。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2

关键词 村务管理;五步工作法;成效;启示;浙江衢州;衢江区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注重依法规范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道路,即在重大村务的决策过程中,严格执行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和告知的“五步工作法”,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1“五步工作法”的程序

“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还权于民”这一主题,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实施办法等规定,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1],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生效,实行了包括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和告知5个环节在内的重大村务决策程序。

1.1动议

动议就是就村民所关注的事项提出建议的步骤。动议的主体多元化,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以及1/10以上人数的成年村民或者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都可以对涉及本村(组)重大利益的事项以书面形式向村党支部提出“决策提议”,村党支部必须在10 d内决定,是否将“决策提议”纳入决策程序。

1.2审议

审议程序就是村党支部对决定纳入决策程序的“决策提议”,通过走访和听证会等形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集村两委办公联席会议进行审议。对动议的审查表决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委员同意的原则形成“决策案”;无法达成多数意见的,中止审议。在票数各半意见相持的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联名形成“决议案”。

1.3报审

村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决策案”后,该议案进入乡镇党委、政府的审查程序,议案报送乡镇综合办,由综合办送业务办公室,进行程序性、合法性审查,再报党委、政府决定。

1.4民决

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的议案再返回到村,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表决。村民代表大会必须由2/3以上代表参加方为有效,所作决议需经全体代表的1/2以上通过;对涉及本村重大利益的事项需经全体代表2/3以上通过。

1.5告知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决定、决议,必须在村务公开栏里张贴,并按决议、决定组织实施,与责任人签定承担责任协议。同时将生效决策报乡镇政府备案。

2“五步工作法”的成效

衢江区在全区推广民主决策的“五步法”,是民主管理的成功实践。从实际成效来看,以“五步工作法”为载体,能够解决村级组织决策不民主问题,缓解群体性上访突出问题,解决干群关系紧张问题,提高村民民主管理能力,增强了村民民主法治意识,有力地推进了民主、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在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的过程中,由于尊重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了村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2],畅通了民主诉求的理性渠道;而对重大村务的“阳光操作”,增强了政务透明度,并通过村民代表的民主决策,提高了决策在村民中的信任度,无形中提高了村干部公平、公正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推行“五步工作法”以来,全区的村务管理得到规范,基层民主参与得以扩大,各类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1破解了村务决策难题

村务决策直接涉及农民利益,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往往使村干部在决策过程中难以统筹兼顾,加上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决策时常带有主观性、片面性,致使矛盾纠纷增多。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改变了过去村务决策“干部桌上拍板,群众边上看看”的状况,为基层干部的管理、决策行为走向规范提供了机制保障,促进了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渠道。

2.2保障了村民自治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日常管理群众参与,重大村务村民决策,是尊重农民的民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保护农民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加强了村两委工作协调

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规定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并在提交表决前,由村两委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对决策动议案进行审议[3-4]。这就确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务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村两委之间的意见分歧可以在联席办公会上讨论交流,最终都要服从村民代表会议的表决决议。这样村两委的矛盾在民主决策中得到化解,关系更加协调,通力把村里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4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民主是维护秩序的良药,通过民主可以团结村民,提升自治能力,维护农村稳定。通过推行“五步工作法”,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大家定下来的事情大家同心来干,促进了社会稳定。

2.5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推行“五步工作法”之后,逐步形成了新的村庄治理结构,即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是决策和监督机构,村委会是村务管理的执行机构。理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2009年底组织的由村党员、村民代表、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对村级组织的民主测评中,全区有489个的村党支部测评满意率在85%以上,占总数的95%以上。

3“五步工作法”的启示

“五步工作法”是一项全新的村务决策方法,是一场农村民主制度的变革,通过在衢江区4年来的探索实践,从实际运行效果看,改革方向正确,机制运转成功。总结“五步工作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3.1坚持党的领导是“五步工作法”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必须在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推行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依章办事。既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又使广大村民的意愿得到表达,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内在统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充分体现。

3.2统一思想、深入宣传是“五步工作法”实施的前提

实施村务民主决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场农村民主制度的变革。不少乡村干部担心推行“五步工作法”后,干部会失权、群众会失控、工作会失管。为此,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要教育村级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民主意识、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的主动性,真正使“五步工作法”成为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二是反复向群众宣传推行“五步工作法”的目的、意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并依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为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共同献计献策。

3.3坚持于法周严、于事简便是“五步工作法”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村务民主决策的“五步工作法”,实际上是对传统村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引导群众通过制度性、法制性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施中,所有的决策、程序都严格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有关法律、规章的要求,规范运作,严格程序,增加村务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做到每个工作环节都向群众公开,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基于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其方法和程序尽量做到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便于群众接受理解。

3.4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问责是“五步工作法”顺利实施的强大动力

衢江区将推行“五步工作法”工作纳入“先锋工程”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是明确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对年度内发生2起因村务决策不民主而引发群众上访的,取消乡镇党委 “先锋工程”建设的评先资格,取消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年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5]。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因村务决策不民主而引发群众上访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二是强化村干部的考核,解决“有权无责、有责难究”现象。建立和健全《村干部工作报告制度》《质询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不按程序办事,独断专行,造成工作失误或带来较大损失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追究其责任,视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直至依法罢免其职务;是党员的则依据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自推行“五步工作法”以来,全区共有6名村主职干部因违规决定重大村务而受到处理,其中2名村委会主任引咎辞职,4名村党支部书记受到党纪处分。

4参考文献

[1] 陈永恒.村务管理需要“阳光”[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0(3):39.

[2] 李传元,陈远敬,邓明国.仪陇村务管理尊重群众决策权[j].中国老区建设,2010(2):44.

[3] 易小春.浅谈村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上)[j].农村实用技术,2004(11):56.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3

近两年来,龙山镇党委以争创党建工作先进镇为动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先后被市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以人为本,创建五个服务阵地。近年来,我们把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贯穿于党工作的始终,着重建设好五个服务阵地:一是创建全省首家镇级“农技110”。采取来电咨询服务、上门服务、便民日活动、巡回培训服务、服务、延时服务等形式为农民服务。农技110的作法和经验多次在省、市报刊登载,先后在市110社会联动工作会、市县两级机关效能建设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在全省农业系统作巡回介绍;二是建设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输出牵线搭桥,两年来解决了上千名劳动力就业;三是建设好计生“三优”服务中心,主动为计生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确保计生工作保持在全县前列;四是建设好个私企业服务投拆中心,积极为企业主排忧解难,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五是建设好148法律服务中心,促进了全镇社会安定稳定。镇党委通过这些服务阵地,开展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活动,既使党员干部在服务中得到锻炼,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又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突出发展,加快工业立镇的步伐。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工业立镇战略。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5.33亿元,镇财政收入650万元,村集体收入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8元。全镇规模工业达16家,上亿元的企业有2家。工业项目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县的考评中名列第一。

三、夯实基础,延伸农村工作手臂。为进一步发挥全镇农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计生协会女组长这“三小”人员在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组织百名党小组长争创“五好”(思想作风好、完成工作好、服务群众好、奉献精神好、模范带头好)先锋岗、百对的村民小组长或计生协会女小组长对手赛争当“五员”(完成任务的“督导员”、致富的“领航员”、群众的“服务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通过活动,延伸了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手臂中,有效地促进村级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级综合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有力地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双百”活动的做法和成效,省市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龙山镇将以三级联创为契机,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一主线,层层创先抓载体,努力夯实农村党建工作基础,实现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级党组织的目标

一、以深化创建“110式党委”活动为载体,争创“五好”乡镇党委。镇党委要以“五好”为目标,继续开展创建110党委活动,要在深化服务内容、扩展服务领域上下功夫,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以突出的业绩造福于民,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以良好的形象感召于民。一是要以提高执政能力重点,加强党委班子建设。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进一步加强镇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做好与人大、政府等班子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党委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镇、村干部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三农”上来,以片为单位,以村为网点,把镇干部下派到全镇三个片23个村当“五员”,即:农业科技员、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员、社会治安的调解员、工业发展的联络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争当做农民冷暖的第一知情人;做农村真相的第一报告人;做农民致富的第一带路人;做农村稳定的第一责任人。三是要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根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镇直部门”活动,促使镇直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树立“五个服务”的观念,即: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投资者。继续建设好“农技服务11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计生“三优”服务中心、个私企业服务投拆中心、148法律服务中心等五个服务阵地,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服务好、维护好。四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完善制度建设。要把明年确定为“工作规范建设年”,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规范。要从党委议事规则、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政务公开等制度规范起,带动所站、村、组财务、议事、村务组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的规范。从而实现以章管人、以章理事。五是以建设工业强镇为目标,加快发展步伐。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园新村”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为抓手,以“黔西北民居”改造和建设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全区实施“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有利时机,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强力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全面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全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按照乡村统筹建设的思路,总体目标是: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家园“五园新村”建设工作,抓好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实现“毕纳、纳水、纳大、纳织、纳六、纳赫”主要县际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黔西北民居”风格新建、改造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乡乡有“五园新村”示范村,建设10个特色小城(古)镇,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农民群众大增收,乡村面貌大改变,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大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一)全县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31300户以上。其中: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改造“黔西北民居”24300户以上;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完成7000户以上。(附件一:纳雍县“黔西北民居”建设任务分解表)

(二)全面启动“五园新村”建设,力争5年完成全县“五园新村”建设任务。,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五园新村”达标村、“五园新村”示范村、“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其中: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10个,“五园新村”示范村32个(含10个精品示范村),“五园新村”达标村55个。“五园新村”的“黔西北民居”建设覆盖率达到80%。(附件二:纳雍县“五园新村”建设及特色小城(古)镇建设任务分解表)

(三)开展维新、龙场、阳长、王家寨、张家湾、乐治、勺窝、寨乐、老凹坝、昆寨等10个乡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王家寨镇1个特色古寨建设。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先行的原则。以规划为统领,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高度,逐步形成城镇建设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一批城(镇、乡)郊新社区、中心村寨和工(农)业产业聚集区。

(二)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引导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坚持整合资源、多元投入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将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投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拉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凸显民族特色,把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村寨率先纳入“五园新村”建设计划进行建设。要传承当地文脉,将具备历史文化的集镇、村庄、街道,按照“古民居”、“古街道”风貌,打造一批“古镇”、“古寨”、“古街”。

(五)坚持示范带动、凸显精品的原则。根据各村的环境状况、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实际,按照“五园新村”建设标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打造一批“五园新村”和特色小城(古)镇精品示范点,特别是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小城(古)镇、旅游村寨,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四、工作内容

(一)切实抓好建设规划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科学编制特色小城(古)镇建设规划、“五园新村”村寨建设规划和“五园新村”产业发展规划。

特色小城(古)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化,融入民族元素,注重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规划要力求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土地利用总规相衔接,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及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月底前要完成10个特色小城(古)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4月底前完成小城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内要完成全县50%以上特色小城(古)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

“五园新村”村寨建设规划要结合各村寨环境状况、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资源禀赋,按照“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相对集中、分散适当”的要求进行,要突出地方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注重文化内涵、美观实用、人与自然和谐,形成“一村一景观、一寨一风格”的民居建筑特色。2月底前要完成55个“五园新村”达标村指导性建设规划;3月底前全面完成32个示范村“五园新村”总体建设规划;内要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五园新村”建设的指导性建设规划和50%以上行政村的总体建设规划。

“五园新村”产业发展规划要结合“3321”、“4个3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按照“集中连片开发和区域化布局”的原则,在品种选择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认真吸纳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建议。“五园新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村寨建设规划同步进行。

(二)切实抓好产业发展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要求,以“3321”、“4个3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形成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业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蔬菜产业、茶产业和中药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大户,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努力打造“农家乐”、观光农业、原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村服务业收入。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村劳务收入。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抓住农村房屋改造和新建的大好机遇,就近就地兴建符合产业和环保要求的砖瓦厂、木材加工厂等企业,在方便群众建设,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培植产业,力争使每个“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都有1-2个特色主导产业;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劳动力人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0%以上;农户拥有1-2亩特色种植业或1项特色养殖业;有一支20人以上从事营销服务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有条件的村有10户以上农家乐餐馆或农家旅社;有条件的村要培植1个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加工小作坊;人均拥有0.5亩以上旱涝保收农田。

(三)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五园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气、房、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农村文化室、农村卫生室、农村有线电视、农村能源等覆盖工程,对进村路、村组路、连户路进行改造硬化;把改厕和改圈结合起来,对农村厕所、畜禽圈舍进行规范化改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沟渠、管网、水池等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对农村低压输电线路和集镇街道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和抗灾能力,保证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正常;围绕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农家书屋、一批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批计生卫生综合服务站(室)、一批生态小公园、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要大力实施“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等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特色小城(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路网、电网、通讯网络、供水管道、公共厕所、集贸市场等设施,不断完善特色小城(古)镇功能。

(四)切实抓好“黔西北民居”建设

是“黔西北民居”建设的质量提升年,要严把质量关,在民居改造和建设上下功夫,新建的民居要严格按照“黔西北民居”图集进行施工,改建的要根据图集方案,按照“一户一图”的要求进行设计,做到舒适、美观、实用。要结合彝族、回族、苗族、白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村庄配套设施和房屋建设中,充分体现民族特色。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任务重,建材供应矛盾突出,各有关部门要规范建材市场,抓好建材供应。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建材企业,鼓励其他企业投资建材加工。加强建材市场管理,畅通建材进入渠道。在税收、炸材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降低建设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按地区要求大力推行坡屋顶用钢材水泥砂石预制,切实提高建设档次,同时缓解木材供应的压力。

严格施工队伍资质准入制度,实行资质管理,提高施工水平。对不按“黔西北民居”图集进行实施或达不到“黔西北民居”施工技术要求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不得对农村新建改造房屋进行施工,确保新建房屋必须严格按照图集户型施工。要以“百千万培训工程”为载体,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确保每村有1名以上、精品示范村和示范村有3-5名“黔西北民居”技术指导人员,形成有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建筑工匠,切实提供技术支撑。

(五)切实抓好村镇建设管理

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将农村建房和房屋改造全部纳入村镇建设规划,所有新建和改造房屋要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和“黔西北民居”图集进行施工,坚决杜绝乱搭滥建的现象发生。

各乡镇、县直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疏堵结合”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建房行为,加强对农户建房的跟踪监测,依法制止违法违规建房。建立农村建房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自觉自愿按“黔西北民居”图集建设。要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制度,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户与户之间房屋建设设计要和谐统一,建筑高度无特殊情况要保持基本一致。要切实加强村庄和集镇整治,大力实施村庄和集镇整治,切实改善和优化村镇人居环境。

(六)切实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集中。实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把农村建设土地指标流转到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上、把用地指标作为上市交易的办法,大幅度增加土地级差收入,所获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房产、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权、农村房屋产权和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已经按“黔西北民居”图集修建的农村住房及宅基地,要在上半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对农民土地、房屋等进行实测确权、颁证,建立地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

(七)切实抓好资金筹措

结合今年工作实际,县委、县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将有限的财政投入放大,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县新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加大融资力度。用市场化的办法积极探索“政银合作”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金融投入力度。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对农村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产业发展、沼气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村庄整治、福利公益金、地质灾害搬迁、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三江源”生态恢复保护工程、“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进行最大限度整合,捆绑使用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上。其中“一事一议”资金要重点整合用于“五园新村”精品示范点的打造和建设。

要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结对帮建活动,倡导和推动区内企业通过以“五园新村”、特色小城(古)镇冠名权等方式捐资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和特色小城(古)镇;鼓励一方为农村户口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家住农村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户口所在地按规划和“黔西北民居”图集新建或改造房屋、发展农家乐;创新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投入“五园新村”和特色小城(古)镇相关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和动员广大农户积极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参与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县新农办设置为常设机构的申报工作,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办公室力量,确保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有力。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保办公室工作人员达5名以上。同时,要成立3-5人编制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人员要在4月底前充实到位。建立领导干部工作联系包保制度。县几大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个“五园新村”示范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要根据建设任务,建立工作包保制度,包保具体的村和农户,重点打造的“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和示范村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包保。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及时将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落实到干部头上,做到“千钧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二)强化宣传发动

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和对外宣传力度。推进“三下乡”、“五进家园”、“青春献身新农村,携手共建新家园”、“妇女姐妹齐上阵,生态家园显身手”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广覆盖的宣传声势,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五园新村”、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带来的乡村面貌的新变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5

扎实推进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

——在全县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岑  妙

(2003年9月30日)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我区农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自治区党委决定,从今年开始,集中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以“科教兴村、经济强村、文明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和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活动。9月9日,百色市委召开全市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会议。经县委同意,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和贯彻落实区、市相关会议精神,部署全县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村级“五村、两规范”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增强抓好活动工作的责任感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县委根据这一重要精神和我县实际,提出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县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建设团结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县集中六年时间整顿和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历时近两年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今年初又部署开展了巩固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成果活动。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县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活动,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村级工作不够规范,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还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县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繁重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有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切实抓好这项活动工作作充分的思想准备。

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自治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百色市第一次党代会和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深入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我县农村实现富裕文明小康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

最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百色市委也制定了《关于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以上两个重要文件的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这是今后三年我县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明确要求,理清思路,制定出具体方案,认真实施。

经过三年的创建活动,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科技贡献率有新提高。全县各乡(镇)力争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

——农民收入有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农村三项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平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有明显好转。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屯绿化好,绿化覆盖面积达20%以上;社会风气良好,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计划生育达到合格村标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坚持移风易俗,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村级普遍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达100%。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

——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六个好”乡镇党委达85%以上。

——村级工作和村级干部管理工作全面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村级工作管理,保障村级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推行率达100%。加强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级干部队伍。

具体要求是:

科教兴村:要突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关键技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技术培训。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培训机制。要着重抓好南部山区烟叶、茶叶等农作物和畜牧养殖的实用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市委提出的农村党员干部“百千万示范工程”(100个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支部,1000个党员科技示范户,10000个党员致富带头人)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党员科技中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掌握1-2门科技致富技术,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经济强村:因地制宜,选准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加强分类指导,帮助经济薄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南部山区要发挥区域优势,扶持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要建立一批经济林种植和畜牧养殖项目,走出一条山区特色产业的路子。大力推广“党群致富联合体”,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步伐。

文明建村: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积极开展改水、改厕、改厨、改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建立良好的卫生健康保障。加强村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崇尚科学,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坚决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抓好计划生育。改善村级办公条件。

民主理村: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确保村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理顺村“两委”关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进行村民委民主选举。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各项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村规民约。实行村务公开,坚持村务整改公示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干部“清白”,群众明白。抓好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度和离任审计工作。

依法治村: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有重点地普及宣传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及时依法、依约调解各种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一些治安混乱的村屯进行集中整治,优化社会环境,维护农村稳定。开展创建“无、无犯罪、无吸毒、无械斗”村和学法守法光荣户等活动,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治安联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保组织作用,配合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职责和任务。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村委会、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坚持实行“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强化村集体资产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和印章管理,规范行为,杜绝漏洞,保障村级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明确村干部职数和职责,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改革,普遍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领导班子中来。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严格管理,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考评和奖惩机制,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级干部队伍;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妥善解决离任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加强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做好规划,重点培养,加强管理,备用结合。

我县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3年上半年为规划和宣传启动阶段。县、乡(镇)分别召开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活动动员大会,营造良好氛围,并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领导责任,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第二阶段:2003年下半年为示范点创建阶段。县、乡(镇)确定一批“五村、两规范”建设示范点,按照目标要求,切实抓好“五村、两规范”示范点的各项工作,确保示范点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2004年1-12月为全面建设阶段。各乡(镇)在总结示范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推广到整个面上,开创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

第四阶段:2005年1-12月为深化和总结巩固阶段。对照目标要求,抓好“五村、两规范”建设目标的实现工作;对“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巩固建设成果,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切实把“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重,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

(一)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首先要搞好理论武装。各乡(镇)党委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和要求,以“三个代表”讲习所为主要阵地,认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新《党章》,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头脑。对学习要作出具体安排,并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学习的针对性。要注意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本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推进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中;体现到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从而把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

(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小康建设,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大力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是确保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要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办学途径,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切实解决好科技培训的师资、教材、资金、场地等问题。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抓好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场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培训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实际,突出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要抓好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协《2003年—2005年广西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要点》(桂组通字[2002]101号)、《百色市2002—2006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培训规划》和《隆林各族自治县2002—2006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培训规划》的落实。2003年至2004年12月份,实施市委提出的农村党员干部“百千万培训示范工程”,重点建立8个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支部、培养80个党员科技示范户、培养8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市委组织部将重点培训市定的两个带富奔小康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县委组织部重点培训6名农村带富奔小康的党支部书记和80名科技示范户、8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确定并联系2个科技示范园。各乡(镇)也要抓一批本乡(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党支部、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培训中的示范作用。通过实施示范工程,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依靠科技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

(三)坚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各乡(镇)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侧重地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村作为示范点进行建设,充分发挥其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五村、两规范”建设的整体推进。县委将直接抓8个“五村、两规范”建设示范村。各乡(镇)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抓好一批示范村。各乡(镇)在抓好示范工作中要明确创建目标,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要精心培育典型,尊重群众意愿,做好思想引导,做到量力而行。要充分调动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对列入各级示范村名单的村,要明确一位领导负责联系,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做到创建一个,成功一个,形成一批有特点、上档次的各类示范村。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立起“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要抓好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桂组通字[2002]89号)、市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和县委《关于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严格按照“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范围标准、方法步骤、考评和奖惩具体要求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市委的要求,决定在10—11月份对全县各乡镇进行巩固发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和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检查,各乡(镇)要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自检和迎检工作。 还要从推进“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推动工作、完善管理、促进发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村级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6号),这个《意见》对“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把党组织、乡镇党委建设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新的“五个好”,将“三级联创”活动规范为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建设要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村党组织书记应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乡镇党委书记应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干部能够发挥能干带头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各项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糸协调,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基层干部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糸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的要求:一是县(市)委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县(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具体,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农民收入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县(市)涉农部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意识强、服务措施实、服务质量高,严格依法办事,基层单位和群众满意。五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良好,农村社会稳定。

     要把创建基层满意的县(市)涉农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纳入“三级联创”活动中来,把县(市)、乡镇、村的联创与涉农部门和站所争创先进结合起来。

   (五)实施村级办公用房危房改造工程。用三个月的时间,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自力更生,新建重建和维修扩建10个村部。重点是无村部和村部属严重危房的村委会。以建筑材料、结构、规模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要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标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主管,财政、土地、建设等部门通力协作,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六)推广行之有效的党建新载体。注意总结基层群众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加以推广。当前,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推广好钦州市“党群致富联合体”的典型经验。同时还要努力创新适合我县县情的新模式、新做法。

四、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奖惩制度,确保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按照区、市委的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分别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把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党委和党委书记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宣传、政法、财政、民政、城建、农业、林业、教育、科技、卫生和工青妇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动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的合力。县、乡(镇)党政机关,要实行领导干部挂点,部门包村,与扶贫挂钩相衔接,每年抽出一批干部挂点,以各种形式挂乡联村驻屯,掌握实情,多办实事。

(二)认真规划,抓好落实。各乡(镇)党委要结合本乡(镇)实际,选择一个村作为本乡(镇)“五村、两规范”建设示范村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规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注意总结和宣传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对实施“五村、两规范”建设工程中涌现出来的亮点、典型,各乡(镇)党委要及时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树立先进,推广经验,营造浓厚氛围,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加强督促,务求实效。各乡(镇)党委要把“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作为巩固和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成果的重点检查内容,对“五村、两规范”建设工作定期进行督查。县委将适时组织督查组,对各乡(镇)开展“五村、两规范”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各级干部要深入村屯,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各乡(镇)党委每年底要将开展“五村、两规范”建设情况向县委报告。每年底,乡(镇)、村要分别按照“三级联创”和“五村、两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标准,逐级进行考评。

同志们,以上是我县开展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思路步骤以及准备采取的措施,希望各级党组织认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再制定出更加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并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群策群力,群干实干,努力把这项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6

2007年镇人民政府换届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江池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池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万明

(2007年1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江池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第四届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完善“十五”期间规划目标、巩固成绩稳步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五年。在这五年中,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足资源找项目,招商引资兴企业,骨干产业促增效,劳务开发谋增收,狠抓交通打基础,完善责任保稳定”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镇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158”工程和镇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12356”工作目标,在镇党委的支持和人大的监督下,与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参与,负重自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基本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工作目标,改革开放、社会各项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综合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人大四次会议分别提出了我镇财政增收、消赤减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本届政府五年扎实工作,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得以圆满完成。

一是财政收入加快增长,各项税收指标如期完成。五年以来,镇政府切实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工作,保障了历年税收任务的完成。尤其是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认真搞好开源节流工作,积极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确保应收尽收,到2006年底,实际完成年度财政税收31.538万元,其中:地税22.5962万元,国税5万元,非税收入3万元,契税完成0.8127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0.1291万元,占县上下达任务总数的117%,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是增收节支成效显著,消赤减债目标逐步实现。2001年底换届之初,我镇财政累存赤字69万元,其他各类债负13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本届以来,党委政府大力倡导增收节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实际消除财政累存赤字60万元,同时,对江洋丝绸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盘活各类镇属集体企业存量资产,摆脱和减轻各类外债1500万元以上,保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工作进展。

三是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吸纳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促进自我滚动发展,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以来,我镇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累计完成投资5870余万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从2001年的648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495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8%,有力拉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2001年,我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578元,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农村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增幅明显,到2006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52元,年均增长速度为6。1%。与此同时,全镇地方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250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4700万元,比换届初年增长88%,全镇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84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329万元,比换届初年增长79%,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重点工作目标深入推进

根据镇情实际,镇人民政府换届以来,着力推进扶贫开发、结构调整、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四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夯实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保证扶贫社会效益。按照“十五”扶贫规划的总体要求,本届政府大力实施开发性扶贫工作方针,累计争取和投入财政性扶贫资金270余万元,带动群众投劳折资350万元,实施大小扶贫项目23个,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各项扶贫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特困人口由2001年底的1585人减至2006年底的608人,相对贫困人口由2001年底的3228人减至2006年底的1588人,特困村由“十五”初期的6个减少到“十一五”初期的2个,贫困村由“十五”初期的4个减少到“十一五”初期的1个,农村贫困程度从整体上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壮大骨干产业规模。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基本思路,在这五年工作实践之中,我镇大力加强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市场得到有效监管,农村实用种养技术进一步推广,专业大户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培育成效显著,农村产业化、商品连锁化经营程度逐步提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镇历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畜牧产值连年增长,到2006年已经突破2400万元,农民栽桑养蚕收入每年保持在200万元以上,油菜生产、水稻制种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是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年以来,镇人民政府始终把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村小危改、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利用“三会一评”办法引导群众筹劳折资,建成人饮水池23口蓄水1500立方米,安装管道26500米,有效改善了全镇43个社3700户农民的饮用水条件;标准化整治山坪塘21口,整治水库2座,新增和改善蓄水20余万立方米,配套整治渠堰4条7900米,新修渠堰1条1300米,切实解决了我镇工程性缺水的实际问题;实施公路建设项目9个,整治村道公路2条18公里,新修村道公路5条19公里,龙江公路省道线和江池坝村道公路干道全面硬化,届初提出的四条环形路、五条联网路通车目标基本实现;实施村小危改工程4个,新修教室28间、1400平方米;实施广电发展项目4个,铺设光纤网线路5500米,新增有线用户电视550台;实施蚕桑生产项目4个,栽植良桑75万株计7650亩,新建蚕房67间,增加蚕具170套;实施林果项目4个,发展优质果园2200亩;新修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室9个,全面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与此同时,全镇范围内90%的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大力推进兴工强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年来,我镇依托丝厂转产和其他镇属企业存量资产的盘活,采取企业收购、厂房租赁、征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先后引进江池页岩砖厂、福建铸铁厂、湖南电杆厂、绵丰胶合板厂、时代木材加工厂、龙银源水电开发公司、五龙页岩砖厂、中华红阳猕猴桃基地等大批外来企业,吸纳各方资金上千万元,初步形成了企业强镇的战略架构。目前,除两家外来企业因市场等原因停产之外,其余6家工业企业、1家农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稳定发展,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绵丰胶合板厂和本土培植发展的光华饲料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引领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辐射和带动着全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年来,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100余家,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常年就业350余人,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平安江池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五年来,以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狠抓安全生产和法制建设、稳定和依法治理工作,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防范体系初步建成。按照“两降三无一增强”和“三个确保”的总体目标,我镇五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监管体系为基础,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法规宣传为中心,以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整治隐患为重点,狠抓重点宣传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500余起,五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了经济建设各个层面的健康发展。

二是突出抓好“四五”普法,法制建设成效显著。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工作,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搞好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三下乡”活动。镇村各级行政调解组织建立健全,社会政治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控制和打击,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公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加大案件接处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自《条件》实施以来,镇村各级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及时健全工作机构,把案件的处置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变上访为下访,深入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发展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效控制了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

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形成依法治理良好格局。五年来,镇人民政府始终遵循依法治镇的指导思想,协同党委依法搞好决策,督促各级各部门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一些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推进依法管理,在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林政生产秩序管理、农村建房用地和规划审批、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农用生产物资管理、文化娱乐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始终做到依法行政,没有出现任何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树立了法制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职责,镇人民政府在这五年之内,致力于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结构逐步转型的需要,本届政府以提高综合能力,规范从政行为,强化业务素质为重点,着力强化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和监督防范工作,倾力打造了一支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五年来,始终坚持科教兴镇战略举措,加大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学、三个中心校和两个村小的教学体系,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生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成年教育、扫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即将建成,万村书库工程正式启动,乡村文化缺失的现象将得到彻底解决,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指日可待。

三是卫生事业走出低谷,农民合作医疗改革初见成效。换届之初,镇村两级医疗卫生体系困难重重,政府牵头大胆进行改革之后,江池、五龙两院很快走出困境,步入正轨,房屋设施全面改造,医疗器械添置齐备,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搞好公共卫生监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步增长。2006年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启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农民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必将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民政救济工作扎实开展,社会保障工作向纵深推进。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们五年如一日,认真履行民政工作职责,切实搞好受灾群众和冬春两季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民政五保家园顺利建成,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工作正常开展,积极筹措和落实优抚、优待、五保、救灾救济资金,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同时,党内扶贫工程、社会捐赠扶贫工作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扶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助政策陆续推行,劳务培训和有组织成规模输出工作逐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事业与农村村容村貌改善统筹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到社会文明的成果。

各位代表,已经过去的五年,是世纪之初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进程的重要时期。五年以来,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重自强、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江池事业发展进步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敬意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把理论要求同江池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江池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依靠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把维护团结作为振兴江池事业的关键,加强全镇上下的大团结,努力形成同心同力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委的各项决议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才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江池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镇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工业、商贸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欠帐,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不高、管护不善的矛盾仍然突出,水利设施体系急需完善,农业抗风险的能力急需加强;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案件、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四是由于大量青壮农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部分社会群体年老多病、积贫积弱的现象长期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五是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还不够扎实,政风、民风还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工作展望和2007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渝利铁路初步规划将过境江池,“十一五”期间龙河二桥的修建已经纳入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村道公路硬化、扶贫开发工程接踵而至。这些项目开工建成之后,将为全镇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加快推进江池早日建成丰都东部的边贸重镇更是无可比拟的历史意义。新的形势振奋人心,新的机遇催人奋进,党和人民交给我们镇党委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鞠躬尽瘁,不辱使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新江池。

中共江池镇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根据大会的主要精神,今后五年,镇人民政府对于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重实效,优化产业求突破,科技兴镇谋发展,社会稳定促和谐”的目标任务,大力发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江池精神,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增效、商贸流通繁荣三大环节,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江池建成生产发展、事业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乡风文明的边贸重镇、经济强镇。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7000万元,增长84%;

---镇级财政收入突破50万元,增长67%;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增长39%。

---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指标要求,未来五年我们要以镇党委提出的“五个文明工程”为主要奋斗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努力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利用春播现场会、专题培训会和印发资料、技术咨询、广播宣传、建设高产示范片等有效形式,切实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机推广与安全、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万亩左右,油菜生产面积6000亩左右;要继续坚持防疫就是增收的理念,认真抓好畜禽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保证生猪存栏、出栏数量稳定在1万头左右;大牲畜存栏、出栏量稳定在5000头左右;小家禽存栏、出栏量稳定在15万只左右;山羊存栏、出栏量稳定在1万只左右,全力打造三高牧业经济形态;要立足蚕桑大镇的实际,狠抓发种、产茧、小蚕共育、基地建设、桑树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大力实施蚕桑生产千担村基地建设和“东桑西移”工程,确保每年发种数量稳定在7500张左右、产茧数量在16万公斤左右,小蚕共育面达100%,农民养蚕人均年收入达300元左右。

(二)推动工商贸易发展

要按照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优化镇域经济结构比例,促进镇内企业上档升级;要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以引进企业资金为主体,争取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在12%以上;要大力改善人文环境,广泛聚合社会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江池发展需要的企业集群;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0户以上;要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信息服务行业,凸显边贸集体优势,打造服务经济高地;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吸引农民进镇建房务工和经商,力争每年新增企业1-2家,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50-100人左右,为企业强镇注入新的内涵。

(三)加速民主法制进程

要坚持向镇人大及主席团报告工作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要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要大力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加强安全工作监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加大案件的接办力度,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坚决取缔组织;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主题,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进程。

(四)加快民主政治步伐

要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切实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引导广大村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规范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要切实理顺镇村社三级管理体制,广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组务公开;要运用“三会一评”办法,引导群众参政议政,集思广益,筹资投劳,共同搞好公共事业建设;要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五)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要按照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根据本镇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文情况,加快以丰都党政内网、江池镇公众信息网及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帮助政府内设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江池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要完善信息收集体制,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工作动态信息和社会调研信息,为群众发展致富提供有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劳务需求信息;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网络传输信息不泄密、不违法、不反动;要加快建设政府及镇各部门计算机系统局域网建设,提高内部信息共享水平。

(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要认真把握需要、适应、提高的原则,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要抓住村委会换届契机,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社干部中来;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改良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规范生活行为方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针对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知识不多的实际,加大对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特别要重视青年一代的环保教育,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控与治理,抓好场镇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控、场镇生活垃圾清扫、龙河漂浮的清理等重要环节,做到农村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城镇的环境治理的有要结合;要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八)搞好生态资源保护

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切实珍惜和保护好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适时推进农业开发和土地整治工程;要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依托竹木浆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产经济;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广泛采取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九)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道路交通、水利整治、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实际内容。在继续搞好大安村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的总体要求,指导各村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生存环境,发展优势产业;要按照“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要以江池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为起点,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劳务经济形势发展的农村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群众参保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要坚持统筹发展,切实关注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对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实行资金、政策、信息三倾斜,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引领贫困户彻底脱贫,争取“人人过得好”;要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五年工作的总体打算,谨此提出2007年九项重点经济工作内容如下:

一是搞好南洋村500亩林果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猕猴桃、黄金梨等优质水果,促进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二是加快关塘河大桥的论证立项和引资建设,作好开工修建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搞好横梁村7个社的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解决山区群众用电难的实际问题;

四是做好渝利铁路修建前期准备工作,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确保重点工程开工建设顺利;

五是搞好江池坝农业综合开发的扫尾工作,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治项目取得实效;

六是指导各村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七是实施好2500亩竹木浆基地建设,做到育林苗圃、管理人员、规划任务三落实。

八是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扎实推进“万村书库”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九是力争实施邹横公路硬化工程,切实做好村道公路维修管理工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三、工作保障措施

当前,江池正处在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一)适应形势要求,增强执政能力。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及职能单位部门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要深入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经济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和谐社会进程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方法,提高在新形势下驾驭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能力。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接受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使政府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二)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要强化为民意识和群众观念,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致力改善政府与职能部门的办公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强化目标管理,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三)改进工作作风,健全落实机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珍惜民力,坚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工作定期反馈制、督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7

政府工作报告

——在江池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池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万明

(2007年1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江池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第四届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完善“十五”期间规划目标、巩固成绩稳步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五年。在这五年中,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足资源找项目,招商引资兴企业,骨干产业促增效,劳务开发谋增收,狠抓交通打基础,完善责任保稳定”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镇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158”工程和镇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12356”工作目标,在镇党委的支持和人大的监督下,与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参与,负重自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基本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工作目标,改革开放、社会各项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综合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人大四次会议分别提出了我镇财政增收、消赤减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本届政府五年扎实工作,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得以圆满完成。

一是财政收入加快增长,各项税收指标如期完成。五年以来,镇政府切实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工作,保障了历年税收任务的完成。尤其是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认真搞好开源节流工作,积极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确保应收尽收,到2006年底,实际完成年度财政税收31.538万元,其中:地税22.5962万元,国税5万元,非税收入3万元,契税完成0.8127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0.1291万元,占县上下达任务总数的117%,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是增收节支成效显著,消赤减债目标逐步实现。2001年底换届之初,我镇财政累存赤字69万元,其他各类债负13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本届以来,党委政府大力倡导增收节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实际消除财政累存赤字60万元,同时,对江洋丝绸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盘活各类镇属集体企业存量资产,摆脱和减轻各类外债1500万元以上,保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工作进展。

三是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吸纳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促进自我滚动发展,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以来,我镇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累计完成投资5870余万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从2001年的648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495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8%,有力拉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2001年,我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578元,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农村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增幅明显,到2006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52元,年均增长速度为6。1%。与此同时,全镇地方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250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4700万元,比换届初年增长88%,全镇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84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329万元,比换届初年增长79%,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重点工作目标深入推进

根据镇情实际,镇人民政府换届以来,着力推进扶贫开发、结构调整、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四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夯实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保证扶贫社会效益。按照“十五”扶贫规划的总体要求,本届政府大力实施开发性扶贫工作方针,累计争取和投入财政性扶贫资金270余万元,带动群众投劳折资350万元,实施大小扶贫项目23个,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各项扶贫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特困人口由2001年底的1585人减至2006年底的608人,相对贫困人口由2001年底的3228人减至2006年底的1588人,特困村由“十五”初期的6个减少到“十一五”初期的2个,贫困村由“十五”初期的4个减少到“十一五”初期的1个,农村贫困程度从整体上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壮大骨干产业规模。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基本思路,在这五年工作实践之中,我镇大力加强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市场得到有效监管,农村实用种养技术进一步推广,专业大户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培育成效显著,农村产业化、商品连锁化经营程度逐步提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镇历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畜牧产值连年增长,到2006年已经突破2400万元,农民栽桑养蚕收入每年保持在200万元以上,油菜生产、水稻制种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是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年以来,镇人民政府始终把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村小危改、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利用“三会一评”办法引导群众筹劳折资,建成人饮水池23口蓄水1500立方米,安装管道26500米,有效改善了全镇43个社3700户农民的饮用水条件;标准化整治山坪塘21口,整治水库2座,新增和改善蓄水20余万立方米,配套整治渠堰4条7900米,新修渠堰1条1300米,切实解决了我镇工程性缺水的实际问题;实施公路建设项目9个,整治村道公路2条18公里,新修村道公路5条19公里,龙江公路省道线和江池坝村道公路干道全面硬化,届初提出的四条环形路、五条联网路通车目标基本实现;实施村小危改工程4个,新修教室28间、1400平方米;实施广电发展项目4个,铺设光纤网线路5500米,新增有线用户电视550台;实施蚕桑生产项目4个,栽植良桑75万株计7650亩,新建蚕房67间,增加蚕具170套;实施林果项目4个,发展优质果园2200亩;新修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室9个,全面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与此同时,全镇范围内90%的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大力推进兴工强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年来,我镇依托丝厂转产和其他镇属企业存量资产的盘活,采取企业收购、厂房租赁、征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先后引进江池页岩砖厂、福建铸铁厂、湖南电杆厂、绵丰胶合板厂、时代木材加工厂、龙银源水电开发公司、五龙页岩砖厂、中华红阳猕猴桃基地等大批外来企业,吸纳各方资金上千万元,初步形成了企业强镇的战略架构。目前,除两家外来企业因市场等原因停产之外,其余6家工业企业、1家农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稳定发展,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绵丰胶合板厂和本土培植发展的光华饲料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引领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辐射和带动着全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年来,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100余家,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常年就业350余人,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平安江池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五年来,以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狠抓安全生产和法制建设、稳定和依法治理工作,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防范体系初步建成。按照“两降三无一增强”和“三个确保”的总体目标,我镇五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监管体系为基础,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法规宣传为中心,以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整治隐患为重点,狠抓重点宣传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500余起,五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了经济建设各个层面的健康发展。

二是突出抓好“四五”普法,法制建设成效显著。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工作,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搞好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三下乡”活动。镇村各级行政调解组织建立健全,社会政治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控制和打击,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公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加大案件接处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自《条件》实施以来,镇村各级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及时健全工作机构,把案件的处置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变上访为下访,深入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发展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效控制了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

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形成依法治理良好格局。五年来,镇人民政府始终遵循依法治镇的指导思想,协同党委依法搞好决策,督促各级各部门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一些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推进依法管理,在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林政生产秩序管理、农村建房用地和规划审批、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农用生产物资管理、文化娱乐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始终做到依法行政,没有出现任何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树立了法制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职责,镇人民政府在这五年之内,致力于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结构逐步转型的需要,本届政府以提高综合能力,规范从政行为,强化业务素质为重点,着力强化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和监督防范工作,倾力打造了一支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五年来,始终坚持科教兴镇战略举措,加大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学、三个中心校和两个村小的教学体系,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生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成年教育、扫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即将建成,万村书库工程正式启动,乡村文化缺失的现象将得到彻底解决,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指日可待。

三是卫生事业走出低谷,农民合作医疗改革初见成效。换届之初,镇村两级医疗卫生体系困难重重,政府牵头大胆进行改革之后,江池、五龙两院很快走出困境,步入正轨,房屋设施全面改造,医疗器械添置齐备,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搞好公共卫生监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步增长。2006年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启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农民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必将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民政救济工作扎实开展,社会保障工作向纵深推进。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们五年如一日,认真履行民政工作职责,切实搞好受灾群众和冬春两季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民政五保家园顺利建成,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工作正常开展,积极筹措和落实优抚、优待、五保、救灾救济资金,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同时,党内扶贫工程、社会捐赠扶贫工作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扶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助政策陆续推行,劳务培训和有组织成规模输出工作逐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事业与农村村容村貌改善统筹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到社会文明的成果。

各位代表,已经过去的五年,是世纪之初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进程的重要时期。五年以来,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重自强、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江池事业发展进步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敬意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把理论要求同江池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江池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依靠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把维护团结作为振兴江池事业的关键,加强全镇上下的大团结,努力形成同心同力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委的各项决议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才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江池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镇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工业、商贸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欠帐,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不高、管护不善的矛盾仍然突出,水利设施体系急需完善,农业抗风险的能力急需加强;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案件、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四是由于大量青壮农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部分社会群体年老多病、积贫积弱的现象长期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五是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还不够扎实,政风、民风还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工作展望和2007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渝利铁路初步规划将过境江池,“十一五”期间龙河二桥的修建已经纳入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村道公路硬化、扶贫开发工程接踵而至。这些项目开工建成之后,将为全镇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加快推进江池早日建成丰都东部的边贸重镇更是无可比拟的历史意义。新的形势振奋人心,新的机遇催人奋进,党和人民交给我们镇党委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鞠躬尽瘁,不辱使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新江池。

中共江池镇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根据大会的主要精神,今后五年,镇人民政府对于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重实效,优化产业求突破,科技兴镇谋发展,社会稳定促和谐”的目标任务,大力发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江池精神,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增效、商贸流通繁荣三大环节,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江池建成生产发展、事业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乡风文明的边贸重镇、经济强镇。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7000万元,增长84%;

---镇级财政收入突破50万元,增长67%;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增长39%。

---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指标要求,未来五年我们要以镇党委提出的“五个文明工程”为主要奋斗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努力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利用春播现场会、专题培训会和印发资料、技术咨询、广播宣传、建设高产示范片等有效形式,切实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机推广与安全、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万亩左右,油菜生产面积6000亩左右;要继续坚持防疫就是增收的理念,认真抓好畜禽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保证生猪存栏、出栏数量稳定在1万头左右;大牲畜存栏、出栏量稳定在5000头左右;小家禽存栏、出栏量稳定在15万只左右;山羊存栏、出栏量稳定在1万只左右,全力打造三高牧业经济形态;要立足蚕桑大镇的实际,狠抓发种、产茧、小蚕共育、基地建设、桑树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大力实施蚕桑生产千担村基地建设和“东桑西移”工程,确保每年发种数量稳定在7500张左右、产茧数量在16万公斤左右,小蚕共育面达100%,农民养蚕人均年收入达300元左右。

(二)推动工商贸易发展

要按照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优化镇域经济结构比例,促进镇内企业上档升级;要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以引进企业资金为主体,争取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在12%以上;要大力改善人文环境,广泛聚合社会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江池发展需要的企业集群;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0户以上;要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信息服务行业,凸显边贸集体优势,打造服务经济高地;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吸引农民进镇建房务工和经商,力争每年新增企业1-2家,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50-100人左右,为企业强镇注入新的内涵。

(三)加速民主法制进程

要坚持向镇人大及主席团报告工作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要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要大力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加强安全工作监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加大案件的接办力度,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坚决取缔组织;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主题,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进程。

(四)加快民主政治步伐

要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切实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引导广大村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规范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要切实理顺镇村社三级管理体制,广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组务公开;要运用“三会一评”办法,引导群众参政议政,集思广益,筹资投劳,共同搞好公共事业建设;要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五)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要按照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根据本镇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文情况,加快以丰都党政内网、江池镇公众信息网及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帮助政府内设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江池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要完善信息收集体制,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工作动态信息和社会调研信息,为群众发展致富提供有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劳务需求信息;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网络传输信息不泄密、不违法、不反动;要加快建设政府及镇各部门计算机系统局域网建设,提高内部信息共享水平。

(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要认真把握需要、适应、提高的原则,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要抓住村委会换届契机,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社干部中来;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改良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规范生活行为方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针对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知识不多的实际,加大对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特别要重视青年一代的环保教育,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控与治理,抓好场镇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控、场镇生活垃圾清扫、龙河漂浮的清理等重要环节,做到农村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城镇的环境治理的有要结合;要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八)搞好生态资源保护

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切实珍惜和保护好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适时推进农业开发和土地整治工程;要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依托竹木浆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产经济;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广泛采取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九)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道路交通、水利整治、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实际内容。在继续搞好大安村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的总体要求,指导各村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生存环境,发展优势产业;要按照“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要以江池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为起点,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劳务经济形势发展的农村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群众参保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要坚持统筹发展,切实关注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对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实行资金、政策、信息三倾斜,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引领贫困户彻底脱贫,争取“人人过得好”;要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五年工作的总体打算,谨此提出2007年九项重点经济工作内容如下:

一是搞好南洋村500亩林果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猕猴桃、黄金梨等优质水果,促进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二是加快关塘河大桥的论证立项和引资建设,作好开工修建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搞好横梁村7个社的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解决山区群众用电难的实际问题;

四是做好渝利铁路修建前期准备工作,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确保重点工程开工建设顺利;

五是搞好江池坝农业综合开发的扫尾工作,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治项目取得实效;

六是指导各村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七是实施好2500亩竹木浆基地建设,做到育林苗圃、管理人员、规划任务三落实。

八是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扎实推进“万村书库”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九是力争实施邹横公路硬化工程,切实做好村道公路维修管理工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三、工作保障措施

当前,江池正处在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一)适应形势要求,增强执政能力。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及职能单位部门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要深入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经济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和谐社会进程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方法,提高在新形势下驾驭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能力。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接受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使政府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二)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要强化为民意识和群众观念,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致力改善政府与职能部门的办公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强化目标管理,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三)改进工作作风,健全落实机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珍惜民力,坚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工作定期反馈制、督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8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按照“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刚才,我们参观了三垛镇、龙虬镇、卸甲镇的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现场,陈满祥局长对做好今年的五保供养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三垛镇、菱塘乡作了交流表态发言。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对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风文明的具体体现。从整体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乡风文明和家家户户的和谐,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融入构建和谐社会之中,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条例》和省、扬州市有关工作要求的现实需要。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主要精神是对五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变实物供养为货币供养,变农村集体供养为国家财政供养,并切实提高集中供养率,改善五保对象生活水平。省、扬州市对五保供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工作目标,特别是强调全面提高集中供养率,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明年集中供养率要达到80%,今年要达到70%以上,我们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由于现有敬老院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报酬难落实,使一些五保户不能进入敬老院,这就使他们的生活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要切实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让农村五保对象共享全市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大局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将此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倾注亲民之情,办实惜民之事的思想境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改善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按照省和扬州市的要求,今年我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要从现在的34.91%提高到70%,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是实施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的主体,要按照新《条例》的要求,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本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步伐。同时要把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和加快敬老院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本乡镇的人口、农村五保对象及敬老院建设现状,将“关爱工程”项目建设落实到位。

今年,各乡镇必须全面完成五保集中供养目标:未合并乡镇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在60人以上,两个乡镇合并的集中供养人数在80人以上,三个乡镇合并的集中供养人数在100人以上。现有床位能保证本镇70%五保对象入住的乡镇,对现有居住、生活和休息娱乐设施进行再投入、再建设和再完善,进一步提升办院档次;现有床位不能保证本镇70%五保对象入住的乡镇,要继续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提高办院规模。各乡镇要投入力量,加大宣传,积极动员五保对象入院居住,切实保证敬老院床位100%的入住率。

全市17个乡镇分别于2005年、2006年实施了“关爱工程”项目,汤庄镇、马棚镇、天山镇、菱塘乡等4个乡镇要在今年完成项目建设。相关乡镇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需要,实现“关爱工程”项目建设全覆盖。各乡镇实施“关爱工程”必需的建设用地,按程序报批后,以划拨方式提供。同时,要充分利用乡镇合并后布局调整形成的存量资产,对现有敬老院的设施进行改造完善,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在办院方式上,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敬老院,鼓励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和租赁等方式参与现有敬老院的改造和扩建。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集社会各界的力量全面改善我市集中供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格局。

三、强化制度,倾斜政策,逐步加大五保供养经费的投入

(一)科学制定五保供养标准。市民政和财政部门要根据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指标,按照保证五保对象吃、穿、住、医、葬等基本需求不低于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科学制定并公布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要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物价指数的变化,适时对供养标准进行调整,逐步建立五保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对实行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要相应提高,除了正常的每人每年2000元的供养经费外,今年市财政将对五保集中供养人员给予每人每月15元的生活补贴,乡镇财政也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二)足额落实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要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邮发[2007]36号)的规定,足额落实到位,并切实做到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负担。集中供养的2000元供养金,由市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入敬老院的五保供养资金专户;分散供养的1200元生活费,由市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将资金存入五保对象个人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用于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医疗、住房、衣被和丧葬等方面的800元经费,由市财政拨入乡镇民政专项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各乡镇要逐步增加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优先安排预算,建立五保集中供养资金专户,专款用于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各乡镇财政应当列支农村敬老院的维护和管理经费,保证敬老院的正常运转。

(三)切实解决农村五保对象医疗问题。要综合运用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和参加医疗保险等方式,共同为五保供养对象排忧解难。在制定五保供养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必需的医疗费用。明确五保供养资金中的医疗费用,只能用于一般常见疾病的治疗开支;将五保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相应的大病统筹保障政策待遇;降低集中供养人员医疗报销门槛,提高报销比例;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五保供养对象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需个人负担的医药费再通过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予以适当补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五保供养工作落到实处

依法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落实五保供养工作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各乡镇政府要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村民委员会要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承担五保对象日常照料、精神慰籍、死后安葬等职责。

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加强供养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强化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财政部门要落实五保供养资金,加强使用管理和监督,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并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正常运转;卫生部门要研究制定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方案,实施倾斜政策,缓解集中供养对象医疗经费不足的困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逐年推进;农工部门要将对乡镇五保供养工作的考核纳入对乡镇综合工作的考核体系,并占有一定的份额;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审计,对违反资金管理使用的单位和人员要依法从严查处;新闻媒体要加强新《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9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服务“三农”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目标。适应我区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农机部门和农机户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促进农机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农机部门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机户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级农机部门依法管理各项事务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三农”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三农”。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落实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服务于科学发展观在农机系统的全面贯彻落实;服务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农村平安、和谐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从农民需要和农机部门实际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农机发展和农机户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农机户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转变观念,创新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农机部门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天津市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天津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扎实组织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以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月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季节,以新法实施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农机法制宣传月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运用多种宣传形式,把有关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到基层,宣传到农村,让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家喻户晓。

——大力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机部门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资料进乡村、法制信息进乡村、法律服务进农户,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以案说法”、案例评析、法制文艺等活动,扩大宣传教育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农机中心要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利用单位培训场所,组织开展对所属人员的法制宣传;切实履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农机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推进农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围绕平安汉沽、和谐汉沽建设,广泛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坚持把依法治理与平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以迎奥运为契机,利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实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的具体任务,强化农机安全管理,维护和稳定我区农机安全生产状况,促进平安、和谐乡(镇)村建设。

三、对象和要求

(一)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农机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农机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农机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农机安全监管的能力,规范行政执法服务行为。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农机中心党总支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制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

(三)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建立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及时组织学习,熟练掌握。教育执法人员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执法程序。坚持实行岗位考试考核,加强政纪法纪教育,增强执法人员执法为民意识、服务和守法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四)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能力。大力培养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结合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的形势和要求,开展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建立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把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作为农机维修网点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的经营秩序。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五)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以及同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加强农机基层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机基层干部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机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要不断创新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组织农机法制讲师团、宣传队、编写实用教材和宣传资料,向农机基层干部、农机户宣传农机政策和法规,全面提高农民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 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农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编写教材,抓好试点,培训普法业务骨干,做好“五五”普法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为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7年至2009年,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农机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五五”农机普法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抓好典型,全面推广,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总体考核验收内容。

(三)检查验收阶段: 2010年,在继续做好普法工作的同时,完成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对农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区农机服务中心成立普法领导小组:组长:农机中心主任:杨作良;成员:李家国、李长青、常俊江、裴子国。具体工作由农机中心办公室负责。农机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机部门要高度重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要专题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健全普法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五五”普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

(二)抓好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农机部门普法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五五”普法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兼职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培训一批普法骨干,壮大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积极开展农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确保“五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开展普法试点、建立农机法制宣传通道、开通农机法律服务电话、组织农机法制宣传月活动等,都需要经费投入,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农机部门也要安排法制宣传教育所必需的经费,并配备必要的普法设施,确保农机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农村五步工作法篇10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五下乡”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措施,摆上重要位置,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各种机制,逐步把临时性、分散性、情感性的援助帮扶,变为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运转体系。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农业进步的出路在科技,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农民提高的根本在素质。遵循这一思路,1996年开始,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的“五下乡”工作,市委、市政府都要主持召开会议,协调有关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亲自参加“五下乡”活动。20__年、20__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从全市文化、科技、卫生、计生、农业等部门抽调200多名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人员,组成“五下乡”春节慰问团,分赴全市农村开展慰问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为各慰问团授旗。正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五下乡”工作从刚一开始各部门的“单打独斗”到后来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十年间,“五下乡”工作的组织单位由最初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宣传部、文明办、教育、科技、司法、农业、文化、卫生、计生、晚报、广电、出版、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16个部门。

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建立联系点、“结对子”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对口帮扶机制。卫生部门制定了系统的对口帮扶规划,作出了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与农村基层卫生单位定点挂钩、开展卫生支农的规定,要求凡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中、高级职称之前,必须到贫困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以上,帮助和指导农村卫生院开展适宜的医疗技术项目和诊疗活动。近10年来,共安排58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进驻四县(市)农村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实行“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全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利用卫生下乡支农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1997年,长沙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也制定了对口帮扶计划,与基层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十年来,我市“五下乡”活动的投入,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财政预算,由政府部门投入到社会各方面投入,有了长足发展。20__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由财政安排100万元资金,补贴市直三个剧团送戏下乡。20__年市委、市政府加大补贴力度,每年所安排的专项资金增加到200万元,同时拓宽领域,由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新增送电影下乡项目。送戏下乡和送电影下乡专项经费作为常年经费项目进入财政预算。两年来,在“政府买单”机制的支持下,长沙花鼓戏剧院、长沙湘剧院和长沙歌舞剧院三个市直院团以及两支电影队,共向农村乡镇送戏1500多场,送电影500余场,平均每个乡镇送戏15场,送电影5场,农民观众达200 多万人次,极大地改变了农村文化环境,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各部门也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还通过市场运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部门支持为辅、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五下乡”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农村社会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满足农民需要,不断丰富内容,“五下乡”始终充满生命力

十年来,我市“五下乡”工作始终注重服务农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内容,拓宽工作领域。

把理论、法律政策纳入“五下乡”工作,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理论部门组织编写了《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简明读本》等农村实用书籍,赠送理论书籍下乡;组织理论宣讲团下乡巡回宣讲,积极开展群众性理论普及活动;依托县(市)、乡镇党校和村民学校等阵地,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理论教育。20__年,市、县(市)两级组建形势教育报告团,成员达200人,深入农村作形势报告1000多场,受众达10余万人。十年来,宣传普及法律法规220部,累计发放《148释疑》、《农村基层干部常用法律法规必读》、《农村居民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等系列普法丛书、资料459.14万册。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热心为农民服务。充分利用普法讲师团、村民法制夜校等阵地,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180万接受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援助,仅“四五”普法五年期间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就达7800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14.2万起。

文化下乡从最初的送书送戏送电影,发展到建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品牌。20__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乡镇宣传文化法制站建设。每个站由市财政补贴2万元建设资金,县财政按1:1配套。两年来,市、县(市)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168万元,于20__年全面完成。扶植农村县级剧团,形成多层次送戏送电影下乡的格局。市财政安排资金,为县级剧团配备下乡演出专用车,今年分别为望城县雷锋艺术团和浏阳市花鼓戏剧团解决了30万元。县级剧团和放映队将“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延伸到村组屋场。去年一年,浏阳市花鼓戏剧团和望城县雷锋艺术团分别演出达310场次和248场次,使“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实现了更广的覆盖,更细的延伸。实施“千村报栏工程”,20__年至20__年,在全市农村所有集镇、村兴建宣传阅报栏。为帮助135个贫困村完成宣传阅报栏建设任务,市委宣传部从舆论导向经费中专门列支41万元经费补助贫困村兴建宣传阅报栏。浏阳市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帮助494个村建起宣传阅报栏,通过宣传阅报栏《百姓窗》栏目的形式,及时刊发政策法规、城乡要闻、医疗保健、农业知识等与“三农”密切相关的信息,20__年就刊出信息30期。宁乡县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把“报栏工程”与“电信村村通工程”结合在一起,帮助全县392个村建起宣传阅报栏。

科技下乡从最初的送科技资料、传授实用技术,发展到培养科技带头人、开发致富项目。农业科技部门帮助建立乡镇农科教中心和村级科教教学网点,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共建有乡镇农科教中心__所,教学场地13.48万平方米、示范基地3059亩,配备教师608人,建成村级农科教网点20__多个,配备专兼职农技人员2800人,直接联系科技示范户9480户。利用农村教学资源,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6000期,培训农民360万人次,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2540人。市科协系统以农函大为主渠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下乡服务团612支,举办科技大集128次,实用技术培训班2868期,培育科技示范户3.34万户,组建农村技术协会166个,培养农民经纪人285人。宁乡县实施“星火科技示范工程”,聘请农林牧专家担任科技辅导员,开展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实施“双十双百”工程(三年内培养10名青年创业标兵、创建10个100亩以上规模型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培养100名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建立100个中小型青年创业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

卫生下乡从最初的送医送药送知识,发展到培训医务人员、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将卫生业务工作与卫生下乡支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帮助100多个卫生院进行全面改造。举办各类培训班400期次,为农村免费培训医生3200人次。下派巡回医疗队156支,参加医疗队的医务人员1200人次,义诊5万多人次,送医送药300多万元。

三、创新方式方法,“五下乡”越办越活,影响力不断扩大

十年来,“五下乡”工作从单项活动到综合性活动,从集中开展到经常开展,从运用传统方法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局面。

计生部门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级妇联组织在“五下乡”工作中,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妇女法律援助网络,开展“法律教育进家庭”活动。发挥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启动农村妇女“无公害农产品种养行动”,引导农村妇女走产业化经营道路。20__年,市妇联、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组织40名医务工作者,分赴宁乡县、浏阳市为7000多名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体检。

共青团组织依托“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青年中心”等品牌工作,丰富“五下乡”工作内容。十年来,共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00多支,利用寒暑假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人数达120__人次。援建50所希望小学,为285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结对救助贫困学生42505名,下拨2392万元。实施青年带头人培育工程,每年扶持100名农民星火带头人、50户科技示范户。

市文联组织文艺 工作者走出象牙塔,组织著名书画家到农村为农民现场作画、写春联,两年来,共为农民送书画作品2万余件。

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参与到“五下乡”中来。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斥资300万元开展了百部电影下乡、万幅春联进农家、农村歌曲戏曲演唱大赛、村姑才艺表演等主题活动。长沙移动通信分公司全程参与20__年“五下乡”活动,向望城县白箬铺镇赠送资金10万元。市书报刊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动员湖南弘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万卷文化有限公司等广大书报刊经营单位开展捐书送书下乡活动,十年来,共有200家书报刊单位参加“五下乡”工作,共捐赠图书12万册,码洋1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