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个人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1 05:1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培训个人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1

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之核心,一些道德失范的教师实际上是失去了教师本质的人。虽然中西方的师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教师职业道德都很重视。在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技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可见,做教师难,做一个符合标准师德的教师更难。官方给予教师的称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已经到了神的境界,其实我们压根儿就是人。

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来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是必要的。现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加以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现实如此残酷,如何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其发展水平、需求、心态、信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觉得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也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同时也受到教师专业实践与整体专业水平所制约。比如,新入职的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很可能是由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不足引起的。因此,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确定师德建设的目标,在内容、方法上也要有所侧重。

因此,师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众多,但是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日常专业实践。师德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当中,专业实践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道德具有实践性与情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现象与道德问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究竟会如何做,在专业实践中能不能主动按照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与他本人的实践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2

 

关于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我有幸到xx省团校参加了xx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在这期间听了很多专家及团校教师的精彩讲解,异常是谌贻琴部长的讲话,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这可是我第一次外出学习,感觉中,我的心从未有过的充实。这一次培训虽只是短短5天时间,但实在是受益匪浅,现就这一次短暂的学习培训和自我的工作实际谈谈一下自我的心得体会吧!

 

体会到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爱”开始。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完美心灵的力量。教师应当怎样爱自我的学生呢?我认为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忙。还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缩短师生距离。仅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到达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仅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仅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体会到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翁地位,就要相信他们的理解本事,同时又要正视他们的理解本事。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本事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品德培养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儿童的个性不一样、年龄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一样,所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采取易于未成年人理解的、喜闻乐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多参与。道德教育不是你说我听,而是要让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们懂得自我要求自我,自我监督自我,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控制。仅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构成道德认识。

 

体会到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

 

两句话是我对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说在我教育我的学生时,我必须先做到有德。德体此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时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好多习惯在这期间养成,能够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品质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教师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取探索,以良好的师德培育优秀的学生。告诉孩子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要求我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细心谨慎。说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样可学。而不是仅仅是空口号,要做到以德服人。

 

今后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关系到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坚持就要从此刻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打得牢,他们就能够成长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每个未成年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夯实和打牢,造就一代代时代新人,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辉煌。

 

关于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经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进取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代替。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我的主角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本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经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明白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

 

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

 

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我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坚持进取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构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我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我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经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进取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此刻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进取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进取实施者。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我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我,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我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我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本事,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今后我会将在那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我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景,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本事,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我必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这次培训资料丰富,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我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我,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我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我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本事,有目的地总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3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曾经蒙着神秘面纱的多媒体电脑正以空前的速度“飞”入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初中化学资源网领域。这不,集体备课也要开始实行网络集体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都知道: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句俗话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集体备课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平台,集大家之思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所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必须学会网络备课。

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网络备课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实施网络备课后,通过网络教学信息的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师备课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准备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网络大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交流,取长补短,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高,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3、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4

困惑一:是不是每一节新授课都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呢?

困惑二:哪些数学问题更有效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呢?

困惑三: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协调处理好差生和优秀生的关系呢?差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确实很差。

困惑四: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花费的时间长,甚至影响教学成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几点认识:

1、在今天的视频中,中央民族大学的孙晓天教授也曾讲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确实,我们中国人在知识上不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的创造的能力是非常差的。

我们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必须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需有这个意识,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具有创造力。

2、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没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探索和交流是无效的。

3、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参与交流,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是低效的。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5

要害词: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理性化

一、培训熟悉的理性化引导着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教师对培训学习的熟悉逐步走向理性。培训不仅仅反映出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自身谋求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一,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引导着高校教师对培训学习熟悉与需求的理性化。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逐步摆脱了由学校组织安排的被动状态,变为个人终身学习的主体需求,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学习。

第二,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使高校教师培训学习的热情日渐提升。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这必然反映到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来,传统的教师素质观已经无法适应需要,时代呼唤着新的教师素质观的建立。教师清醒地熟悉到,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占有,才能满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日渐提升,可以预见,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必将不断增长,培训市场亦更将广阔。

第三,现代大学观促成高校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现代大学必须全面承担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教育责任要求大学必须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的统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术责任要求大学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充分发挥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源头性作用;服务社会的责任要求大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大学要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作为大学实现其教育、学术和服务社会责任的实践者,正逐步将对培训学习的理性熟悉和热情转化为——种自觉行为。

二、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现状

1.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研数据和同教师访谈的信息分析,我们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现状作如下总体评价:个体培训需求十分丰富;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色彩。

个体培训需求的丰富性表现在:教师既有学历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需求。非学历培训主要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把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练习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把握,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满足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均等;培训未能达到期望效果,个体培训需求没有完全实现。调研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45968名教师中,最需接受培训的中级以下职务的教师每周实际授课在10学时以上的有14281人,占被调查的中级以下职务教师总数的51%。可见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天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他们的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由于治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当、培训内容先进性不够、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调研资料显示,被调查的40116名教师中,认为“培训效果不错”的只有16742人,仅占41.7%。

行政部门和学校政策导向的误解,部分教师的培训需求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具有一定片面性。如重学历培训、轻非学历培训,重学术培训、轻教学培训等。

2.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教师群体从层次上可划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师,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承担的任务以及学校的要求的不同,其培训需求在内容、水平和形式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就共性而言,教师都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宽广、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普遍认为,“更新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前沿动向、优化知识结构”,是他们参与培训学习的主要目的。

就个性而言,由于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学科带头人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非凡是在教学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锤炼,达到了较理想的境界。他们的需求主要是: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把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以引导和带领学科建设与发展。

与学科带头人相比较,骨干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培训提高空间。他们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又是教学上的中坚。他们既有提高学术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练习的需求,又有把握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需求。

青年教师进入教师队伍的时间不长,他们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相对迟缓,对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暴露出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毛病。他们的培训需求主要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迅速提高科研能力、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等。

3.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需求不同

从教学角度而言,不同学科对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学科的性质及发展状况不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也就不同。文科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非凡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文科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会议、短期研讨等较为合适。理科教师在学术研究上要取得较大突破,一般建立在拥有先进的实验

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他学校的先进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进行科研,采取访问学者的形式比较适宜。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基础学科教师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教师的需求体现在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比较适合的培训形式为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出国访问等。

4.不同地区教师的需求不同

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不同,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同;不同地区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其培训需求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高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把握程度较深,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以“把握学科前沿理论、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为内容的培训感爱好,比较热衷于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国内外访问交流等培训形式。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差,高等教育仍欠发达,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弱。这表现在:(1)学历层次较低。如甘肃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青海省具有研究生学历高校教师的比例还不足6%。(2)骨干教师缺乏。因此,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对学历培训的需求格外迫切,对以“更新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内容的培训需求较大。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更加灵活多样,尤其欢迎东部地区的“学术支边”,与东部地区高校联合举办学位课程班等培训形式。

三、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发展趋势

伍,教师的学历培训需求逐步减少,知识性的培训项目成为教师培训的终身需求,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将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

1.教师的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

从当前我国高=淌Χ游榈南肿蠢纯矗?淌Φ难Ю?愦位贡冉系停?哂兴妒恳陨涎?坏慕淌Ρ壤?挥?1%。因此,在近5年左右的时间内,教师培训仍保持较高的学历培训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比例将大大提高。在教育行政部门倡导的“教师培训重点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转变”战略的引导下,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重点将转移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上来,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把握本学科前沿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把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将成为多数教师培训提高的重点。

2.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将继续深入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职能发挥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重任,更应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随着教师对当前环境下自己的社会身份、地位的熟悉、了解和认同,他们将会把这种角色的社会期望转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对学术性培训的需求日渐突出。在学历达标已不再是困扰青年教师的主要压力的情况下,在高校普遍推行聘任制以及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制的积极推动下,在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正确引导下,教师非凡是青年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责任性和紧迫性,开始重视教学工作,力求通过教学性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知识培训将成为教师个体的终身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也就是说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教师的这种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和理念,决定了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会自主关注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发现其中的不利因素,促使自己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四、引导和满足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重视非学历培训

应通过制定政策、加强评估等方式将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由过分追求学历培训引导,到注重非学历培训上来。在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前提下,勿忘提高教师学术、教育教学水平这一培训的本质,防止因学历培训“热”而弱化非学历培训。现代大学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术水平高、学识面广,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娴熟地把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这些能力的提高仅靠教师的学历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依靠教师的非学历培训和科研实践才能实现。

2.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考评体系,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

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促使教师通过培训实现自身发展和提高的客观要求。要通过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教师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变,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是考核,通过考核调动广大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的要害则是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应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行,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为适应教师培训个体需求创造条件,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重大转变。

3.加强教师培训评估工作,建立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提高培训效果

当前,我国在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方面既有各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也有《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法律、政策。这虽然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对教师培训的整体绩效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教师培训的需求,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议建立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通过评估,促进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使接受学校、送训学校和教师个人均获得相应的收获。对接受学校的评估应包括日常治理,指导教师选派,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培训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参训教师的评价等方面;对送训学校的评估应包括培训对象选择上的公正性,教师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合理与实用性等方面;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

当前,为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教师培训运行保障机制乃当务之急。第一,建立适应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如由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出面,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基地的运行、治理、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第二,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如利用我国现有的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将那些可以作为教师培训学习内容的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第三,探索创建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适应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网上培训;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试行“临床

案例”式培训等。第四,增加培训经费投入,为教师培训提供物质支持。国家和学校应是培训经费支付的主渠道,要逐步建立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适应教师日益增加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6

关键词: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我国;借鉴意义

一、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一)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

美国成人教育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自身的发展特色,这成为美国重要的教育标志。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共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其实验探索的阶段,成人教育处于民众文化运动时期,没有形成正式的机构;第二个时期是其制度化发展的阶段,成人教育处于成人教育制度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成人教育开始进行立法,而且各种正规的教育机构相继建立;第三个时期是其重大突破的阶段,成人教育处于终身教育时期,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并为大众所认可,它成为美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1]。

(二)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特点

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它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整性的制度体系,并呈现自身的发展特色,这对世界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以下是具体的发展特色内容。1.人本化特点。美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及实用主义,它作为美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由于其发展目标是创造性技能的发展,对成人教育不再只是提高公民的综合性素质,而是对其个体的全面性发展。对于人本化,它作为美国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特点,从个人而言,美国成人教育不是让人们通过学习来获取较高的学历,而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美国成人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方案。此外,美国政府还针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每一个人的成人教育权力。2.自主化特点。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化及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政府较少干涉其发展,同样成人教育的发展受国家的干涉相对就比较小,加上成人教育受市场的干扰,从而导致美国成人教育自主化的管理。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全国成人管理教育协会根据成人教育发展的进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其决策内容不受政府的干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成人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是否合格,从而保证各个单位自主发展。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成人教育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成人教育的发展在增强民众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有利于公民幸福感的提升。3.多元化特点。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由于它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色,突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层次及教育机构上。其中,政府可以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要求相关机构进行成人教育活动。在办学层次上,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普通及高等。普通成人教育培训具体分为高校培训及现场培训;高等成人教育包括本科、研究生等方面;从教育机构方面来说,最突出的方面是相关的企业、政府等也可以参与成人教育活动,加上成人教育在时间上分为日校、夜校,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及阶段成人教育培训人员的需要[2]。4.现代化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培训活动的开展。现代科技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让成人教育拥有标准化的系统,这可以有效地对成人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方便了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人员。因此,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为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培训契机及空间。5.法制化特点。对于美国成人教育,政府非常重视其立法活动,在整个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法律的运用非常明显,对于成人教育的政策制定及执行都是凭借它来进行。由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遵循法律的规定,这就需要对成人教育法律进行完善,政府提出其相应的发展目标及原则,让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有益于促进美国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美国成人教育的法制化具有完善的意义。6.终身化特点。美国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制的核心,它让教育活动达到一个顶点。由于美国成人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当终身教育作为美国教育一个新思潮的时候,它已成为美国教育的主流方针。对它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其相关的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现阶段,美国成人教育作为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源头,它的专业化发展有益于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二、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政策及特色

(一)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政策

1.获得政府的重视。根据《成人教育法》的规定,美国政府教育部门需要承担全国性成人教育师资培训的工作,各个地方、社会团体及企业单位要负责自己举办的师资短期培训。每一个州都应该设立一个高校,负责成人教育师资高等教育的培训工作。而政府为了保证成人教育教师的进修,就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教师进修的期限问题。2.多样化的培训机构。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培训机构,一是大学,它作为主要的阵地,开设了不同程度且内容广泛的成人教育教师进修课程,还对其提供高层次的培训;二是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拥有专门的负责教师;三是成人教育专业团体,他们每年都会为成人教育教师开设多项选择的课程内容。3.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及方法。美国成人教育的学者意识到成人学习者比较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他们对理论的应用比较关注,重视技能而不关注知识及信息。因此,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就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让成人教育的教师可以学以致用。在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机构中,主要采用“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其中,“微格教学法”让培训学员以旁观者的角色进行学习,通过情景再现,观察其自身的学习效果,这有利于学员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可以及时改正。4.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并鼓励其积极进修。对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视,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美国的许多学区规定教师在连教7年之后,有一年的学术进修时间,从而致力于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世界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中心,美国对教师的进修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地进修[3]。

(二)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呈现的特色

1.法律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以立法的形式,根据《成人教育法》的规定明确保障教师进行培训的权利。而美国政府对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立法工作很重视,它是美国成人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立法的形式调动广大的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及主动性,有利于保证成人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这为成人教育的学生提供了高效性的知识源。2.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培训及科研的积极性。为激发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采用激励的机制。首先,实行带薪教育休假的机制,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间给出相应的补偿,除了薪资照发之外,还对其进行相关的生活补助。其次,采用进修与晋级加薪的方式,这对教师的培训具有促进的作用,保障了教师的科研进修,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这成为成人高校教师被聘请的前提,而美国成人教育科研能力逐步发展,将会成为世界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中心。此外,对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更新,废除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终身制,并对其进行明确的任职期限的规定,通过必要的进修,再经过考试之后,重新更新自己的教师证书。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师培训。成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领域呈现多样化,并且其构成表现得非常复杂,相应的,成人教育教师的构成也会显得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以满足不同种类及层次的成人教育教师的需要。美国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利用国家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从而达到相应的培训效果。美国成人教育培训实施区域性的合作培训机构,有利于成人教育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培训。4.遵守成人教育的原则。对于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坚持成人教育的原则,以成人教育的思想为主要体现方面,在对教师进行成人教育培训的时候,需要注意教育形式及教育方法的合理使用。而美国成人教育培训多采用适宜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教学原则,主要强调受训人员的主导性,提倡对教学方法及活动的参与式,鼓励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经验分享。对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展开,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性的培训,应该以讨论为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性的实践培训。5.强化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对新任教师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高校对教师进行聘请之后,规定相应的试用期,而在试用期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针对学校的指导进行进修,在实习期满之后方可成为正式的教师。此外,教师在校期间可以接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反思,丰富新任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消化,通过强化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让教师更能胜任学校的工作,这对教师实践性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4]。

三、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经验的借鉴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1.赋予一定的自。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相关部门赋予一定的自,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视,从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相关教育部门还要改变教师培训的观念,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重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2.建立教师队伍培训管理的体制。高校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政策上的引导。通过及时跟踪和有效的反馈,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从而可以对教师培训进行质量上的有效评价,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教师的培养,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教师队伍培训发展方向,要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师队伍的培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多元化教师队伍培养方案的建立

教师队伍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元化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师的学历发展。在对教师学历的发展关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非学历教育活动。对于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的建立,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一定的提升。通过优化教师的知识储备,除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发展需求之外,还要对教师学历及专业展开成人教育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在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手段建立的同时,还有利于突破教师队伍培训的局限性。

(三)有利于教师队伍培训的法制化建设

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地进行,这样成人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不仅让学习者拥有了法律上的保障,还可以让教师的培训工作有序地开展,有利于成人教育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针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应该依据法制这条道路,让教师的培训以立法方式来进行,对培训的各个方面进行法制保障的维护,让教师队伍的培养在法律这条准绳上进行。因此,高校及教育部门要遵守相关的成人教育的法律内容,明确自己的职责内容,这可以让教师的成人教育培训有序地开展。

(四)有利于建设专业性的培训机构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

1.对高校教师队伍培养机构的有效建设。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机构的建设,有益于提升培训机构教师的能力。我们通过他们不同的学历、专业及优势,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优化教师培养的内容,合理布局教师的培养,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基础性知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环境可以进行有效的改善。2.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对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利用创新性的元素对教师进行学术及技术上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使企业与教师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这有益于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这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有效地进行实践能力上的培养。3.构建教师培训课程发展的体系。我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对于它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针对那些特殊性的问题,根据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有效解决。这不仅满足了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4.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的优势资源,提升师资整体性的水平。对于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经验,我国可以对其进行相关的借鉴,并转化为我国教育的宝贵经验,我们需要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对教育培训进行改革,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适应我国教师队伍培养的科学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培训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高校及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在强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提出有效的建议及指导。

参考文献:

[1]曹玉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基于个案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张晓艳.美国成人教育理论发展对完善我国教师队伍培训的重要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112-115.

[3]柳欠欠,鲁艺.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9):130-131.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7

[关键词] 参与式培训;农村幼儿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问题是整个国家幼儿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农村幼儿教育直接关系整个国家幼儿教育的质量,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保障。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选择并优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促进其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参与式教师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进行教师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它是以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以实践探究为核心,培训者与受训教师共同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种培训形式,使受训教师在平等对话的情境中产生新思想,获得参与集体决策的机会,从而提高受训教师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

一、参与式培训的含义及其特点

1.参与式培训的含义

参与式培训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其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参与。所谓参与,从个体的角度看,是指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既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影响群体的方式和程度。从群体的角度看,参与指的是所有参加活动的人的总体投入状况,即所形成的小组类型以及小组内不同角色的分配和分工,小组的动力机制和合作、竞争策略,以及小组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从社会民主的角度看,参与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利,同时有机会与别人对话,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以及群体互动学习的潜能。真正的参与不是被动的、被给予的、被要求的或受条件驱使的,而是参与者自己主动发起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行为。参与式培训强调“做中学”的培训方法,强调学员人人参与,主动自发,平等互动,合作学习,从而促进个体自我发展与提高。参与式教师培训是在参与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

2.参与式培训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培训形式而言,参与式培训有其鲜明的特点:第一,以小组研讨为主要方式。参与式培训从研讨教师关注的问题开始。教师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澄清观点和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以已有经验为基础。美国早期的著名成人教育学者林德曼(Linderman)指出,成人教育中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者的经验,经验是成人学习者的教科书。有关成人学习的研究也指出,成人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如果使培训的情境与其工作的情境相似,用贴近现实的方法鼓励其分享自己的经验,会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对此,参与式培训注重充分挖掘和利用参与者的原有经验,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并提高他们的理论概括能力。第三,以疑难问题为切入点。参与式培训以教师困惑的问题为培训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向他们提出问题,使他们直面矛盾,帮助其在自我反思和与培训者间的交流中积极思考,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第四,以实践为核心。实践是参与式培训的核心。教师的理论和观念是通过实践得以理解、内化并指导实践的,教师真正具有的内化的理论和观念是那些与实践融为一体的理论和观念。参与式培训允许教师按自己的想法做,让结果来调整其认识。第五,以思考贯穿始终。以往的培训方式使教师不习惯于动脑,参与式培训则通过培训者的引导,使每一位教师不断思考问题,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参与式培训

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能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利分配的同时,更着重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主体的参与、分享和决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内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传统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往往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员单纯向教师宣讲教育理论和观念,被培训教师被动地记录学习内容,这种培训忽视了农村幼儿教师拥有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体教育观念,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致使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参与式培训强调“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因而,培训的一切工作都以农村幼儿教师为中心展开,一方面,它更加尊重农村幼儿教师的认知、情感和智力特点,充分关注他们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内容的结合,强调参与,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培训中体验幸福感、自豪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它以解决农村幼儿教师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实践为指向,以理论和实践指导为手段,以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分析、反思、研究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为重点,以从幼儿园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学实践,对幼儿园教学的实际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把握为基础,帮助教师多角度、多层面对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教育教学情景作出解释、决策,改进教学实践,并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这种培训能有效地促进被培训者向培训者的转化。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农村幼儿园在园本培训中自身的培训力量比较薄弱,已有的经验表明,参与式培训能有效地带动农村骨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帮助这些农村骨干幼儿教师成长为所在幼儿园实施园本培训的培训者。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农村幼儿教师参与式培训的基本理念

1.行家参与,专业引领

在参与式培训中,要认真选聘高水平的培训者,组建多元化的培训者队伍,培训者必须具有丰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他们可以是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专家,可以是园内分管教研的领导,也可以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全面的教师。在培训中,他们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被培训教师,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被培训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并善于在被培训教师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提高;善于指导教师的实践,并使之与正确的理论观点融为一体;善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引发被培训教师思考,最终促使教师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彰显其专业引领的效应。

2.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2006年5月9日中国教育报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集体研讨和同伴互助。在参与式培训中,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采用在园内研讨,向同事学习和去园外观摩,向同行学习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同行们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自我研修,实践反思

参与式培训的两个重要特性,即开放性和反思性。开放性决定了参与教师要灵活安排培训时间,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变化中的教师作用》报告中指出:“教师自我教育应该被看作是他们自修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的自我研修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训途径。为了培养教师自我研修的意识,可以在园内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教师刻苦钻研,向书本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此外,一种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亲身体验,往往只会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实到行动中。因而在培训中参与者要把反思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这样通过自我研修,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农村幼儿教师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步骤

1.调查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培训需求

教师内在学习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广泛调研是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的方式,在学期初(或某一特定的时间),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一道深入教学实践,进行充分调研。调研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座谈、问卷,又有走访、听课。通过调研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幼儿教师对与家长形成有效的沟通深感困惑,由此,培训者和被培训教师共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拟定解决问题的有关方案,“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遵循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原则,培训设计要着眼于农村幼儿教师的愿望和需求,并围绕农村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来调整培训计划,确定符合园情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内容分为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预设课程为培训前设计,课程内容既要反映学习化社会及个体发展的要求,又要联系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新”、“精”、“实”的特点。生成课程是通过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者举行座谈会,在调研中形成。如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乡土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薄弱,对此可以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

此外,考虑到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幼儿教师的特点,要采用适宜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形式。如培训方式上,可在县市组织一个流动培训组,派培训者深入乡镇,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下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节约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培训形式有现场对话、案例分析、观摩评议、分组研讨、反思交流、操作体验等,充分发挥农村幼儿教师主体参与性,从过去的“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

3.逐步深入地实施参与式培训计划

一般来说,参与式培训的实施在时间上是循序渐进的,在内容上是逐层深入的。参与式培训可分四步进行:一是理论学习与专题讲座;二是案例研讨与专题研究;三是经验交流与推广;四是归纳、总结与反思。以案例研讨为例,在研讨中,培训者首先设计符合农村幼儿园实际情况的现场案例,让教师身临其境地去做、体验、揣摩,再引导教师对案例进行剖析和反思,从而把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案例中,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内化蕴涵于其中的教育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并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就深化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五、农村幼儿教师参与式培训的重要保障

1.角色的正确转换

参与式培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所有参与者是否更新了思想观念,能否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首先,教师要从被动的“受训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创造者”。在教学中,要与培训者及其他教师一起运用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培训者要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转变成为教师的“协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培训者要善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促使幼儿教师不断反思、交流与构想,从而向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此外,上级教育研究机构必须从“指挥者”转变为“支持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学校园长要从“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参与者”和“沟通者”。

2.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支持

参与式培训是以人为本的培训,其培训的主体是教师,如果培训活动缺乏上级的有力支持,参与式培训就不能持续深入的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决策层)应给幼儿园(或教师)支持。一是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把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并逐年增长。建立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教师培训保障体系。把培训的自交给幼儿园,下放给教师,鼓励幼儿园(或教研组)改革传统的由上至下的培训方式,革新为以教师为主体、形式开放、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参与式培训。二是信息的支持。首先是技术的支持,上级有关部门要把培训力量的重心下移,让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学权威深入农村幼儿园教学一线,如下派教研员到农村幼儿园蹲点指导,加强城乡幼儿园交流与协作,组织送教上门的活动等,给农村幼儿园以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其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参与式培训决策所需要的组织行为信息,实现幼儿园与教研部门的纵向信息共享,以及城乡幼儿园、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

3.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激励教师参加参与式培训,一方面,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四个结合”的评价原则,即培训机构评价与参训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相结合。对培训的效果部分,可采用前后测的方式,考察参与者在知识和观念上是否有更新和进步;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通过观察对比参与者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和状况,看他们的教学行为是否发生了改变,教学效果是否因此有所提高――把这些资料作为评价培训是否有效的依据。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一是精神上的激励。幼儿园可以设立“杰出培训教师”称号来激励表现突出者,也可以给教师提供脱产进修,参加专业会议的机会,以兹奖励。二是经费的支持。经费的支持方式很多,如幼儿园对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给予量化,并与奖励挂钩。事实证明,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是靠金钱来维持的,所以,对教师的奖励应尽量避免与金钱直接挂钩。

参考文献

[1]张圣华. 参与式教师培训:旨在造血――访西北师大吕世虎教授[N]. 中国教育报,2003-06-26(8).

[2]王建军. 合作的课程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上海“新基础教育实验”个案研究[D]. 香港中文大学,2002:23.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

1.1 培训认知的理性化带动了培训需求的个性化:

随着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理性认知,教师培训活动既要反映出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外在要求,又要反映出教师谋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

第一,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高校教师处于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对于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是其他群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教师群体一面在接受着终身学习理论的熏陶,一面又在将终身学习理念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学生群体。由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所决定,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认知程度也是可以达到其他群体所无法达到的高度,于是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便成为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参加培训的行为也由行政干预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观自愿的主动学习状态。而且,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培训,其目的还在于实现个人的终身学习目标。

第二,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使得高校教师参与培训成为一种自主行为。现代大学是要担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和社会服务责任等。教育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精神相统一,坚持通识知识与专业专识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国家的素质教育理念;学术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承担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社会服务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培养学生。教师作为大学实现其职能的相应载体,必然会对培训产生理性认识和自主行为。

1.2 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决定了培训内容的丰富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是指教师队伍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划分,如依据年龄可以划分为老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依据学科属性可以分为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工课教师等。教师队伍分类的多元化直接决定了教师队伍培训需求的多元化,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在培训内容方面的丰富化。

首先,培训内容应强调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宽广、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具备更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所属学科的前沿动态、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将成为他们投身于培训的共性需求。

其次,由于教师群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化,因此各群体间的需求必然是明显不同的。例如,学术带头人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势必在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其教育心理、教学经历、研究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他们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推动学科发展,扩大学术影响力,等等。专业骨干教师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他们则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需求。而青年教师由于进入教师队伍时间不长,承担任务较为有限,但其培养空间最为开阔。由于缺乏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科研基础,他们的培训需求相对较为广泛,涉及到自身全面发展的各个领域。

1.3 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促进了培训形式的科学化:从专业教学角度来看,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均应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但由于其学科属性和个人发展状况的不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呈现出参差不起的态势,由此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也就出现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例如,文科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文科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交流、短期研讨等形式较为合适。理工科教师如要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一般要建立在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基础上,他们参与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实验设备和先进技术条件从事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对于这种培训应主要采取交流访问、观摩实习等形式较为适宜。另外,基础学科教师的培训形式应注重增加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适合开展短期培训、定期研讨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教师的培训形式应体现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特色,比较适合参加会议、留学访问等。

1.4 教师培训的地域性决定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受不同地域条件的限制,高等学校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于是,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开展教育培训必须具有针对性。

2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创造多种类多层次的培训形式、更新培训观念、建立培训基地和网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使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适应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原有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教师继续提高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2.1 教师需求与培训内容间存在差距。教师为了应对各种挑战,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单靠职前教育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要求,这就使得潜在的教师需求日益扩大,且需求范围广泛。然而,现实满足方面与需求却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接受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如果不能平衡需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那么势必会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消极抵抗的情绪。

2.2 培训工作缺乏规范的指导体系,缺少一个针对不同的培训群体,实施不同培训内容,培训计划的培训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培训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体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一些培训计划和制度安排虽然使培训工作有序化,规范化,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指导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甚或距离先进教育培训体系的要求相距甚远。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文件规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或只能规范和制约某些特定的教育培训,无法形成结构合理、系统科学、效果明显的规制机制,更别提针对不同培训内容、层次和群体而实施个性化管理的健全规制机制了。

2.3 培训内容多集中于职称培训如职称外语和现代技术教育等、基础素质培训如岗前培训等、学历进修等,而专业进修培训、教学水平培训、学术培训、专业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则相对有限,且投入不足。虽然一些培训内容已制定计划或列入日程, 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开展。

2.4 培训形式无法适应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培训形式重形式而轻效果,忽略效益和效果等重要指标。忽视了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教育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发挥事倍功半的作用已属不易,更有甚者还压抑了教师的培训需求,束缚了培训工作的更好展开。

2.5 宏观层面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由于相关培训机制的不,导致了教育培训活动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例如,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竞争机制不完善,就不会选拔出合格的教师参加培训,影响培训效果;评估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培训奖惩机制不完备,也会影响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无法实现,等等。

3 满足高校教师培训需求的管理对策

3.1 引入教师发展理念,发挥高校在教师发展中的组织作用:

21世纪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利用已经由自然界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转向对人力人才资源的消耗。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在高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师发展理念。教师发展理念认为,现阶段教师培训已经成为学校必须具备的一种公共服务,也可以成为学校可以自行调配的一种资源。该理念不仅承认教师培训属于高等学校应履行的义务,而且也属于学校可以广泛使用的公共产品,高校应积极扮演该公共产品的供给者、维护者、保养者等重要角色;该理念还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不仅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高等教育的成败,学校应始终对这种公共产品负责到底。

美国高校教师培训经验告诉我们,虽然没有统一且计划性很强的高校教师培训和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但是高校教师发展却依托于组织化的方式,即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学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由这些机构推动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展开。[2]而在我国, 强调发挥学校在教师发展中的组织作用,可以依托高校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活动,此举必定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水平,也更适合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

3.2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变“学校鼓励”为制度激励: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制,出台教师培训相关管理办法,并为教师的进修提供政策、时间、经费等形式的支持。为了更好地促动教师接受培训和发挥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学校应当完善教师培训成本分担制度,制定教师培训与工作量相挂钩的的规章制度,对积极参与培训并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采取规范的跟踪评价制度,从而保证满足教师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开发需要。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教育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水平为中心,为鼓励和吸引高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可将教师培训与师工资、晋升、晋职等联系起来,并为教师提供经费上的有力支持。

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过程中,高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清醒地认识到评价教师培训的成功与否,并非一两次培训活动的精彩和高效,而应该是形成一种长效的运转机制。此外,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应注重明确规范的激励制度,而非注重领导者或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口头鼓励”。惟有学校建立起完备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教师培训活动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真正实现踊跃参与。

3.3 注重专业领域的培训深造,促进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培训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水平为中心。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连续的、终身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其中,科研是高校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推动高校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学可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而教师在教学中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学生活跃的思维有利于教师开创新的知识领域,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高校要注重和强化教师的职后培训,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好机会,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纳入到教育的内容与过程之中,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加强专业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教育在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增强教师专业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将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引入教师培训活动中。高校是各学科门类拔尖人才汇集的地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可以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学校应注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以老带新、以强促弱,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高度负责的培训导师队伍,从根本上保证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3.4 丰富教师培训的渠道和形式,不断增加教师培训的实践内容:

目前,教师强烈的进修愿望与缺乏教师自主性的培训体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高校教师接受培训的主要矛盾。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使教师能够自主地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甚至是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等。为了使教师的职后培训更贴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师培训的渠道,并积极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师培训资源的协同共享,努力为教师培训寻找新途径。此外,还要注重增加教师培训的实践内容。例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到校外进行协作科研、挂职学习、短期工作等,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并在不断寻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金明,杨瑾,余艳.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04,(4):13-20

[2] 王春玲,高益民.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兴起及组织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6,(9): 56-61

[3] 刘萍,苏玉琼,刘国勋.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1):99-102

[4] 浦卫忠.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8(1): 69-74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9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42-03

信息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来说,师生关系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竞争转向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构成了多重的网状关系,教学就在这种网状的新关系之中进行。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但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本人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1.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整个培训都有调控和指导作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在遵循总的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目标的务实性、个性化和人本化,允许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目标。为此可以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四个层次,即从“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者;到逐渐学会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应用;再能够利用教学平台综合展示和建构资源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最后达到能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成为现代化大学的教学名师”。这四个层次的培训对应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制作应用阶段――综合应用阶段――教学水平提升阶段”,此四个阶段的培养是不断提升与发展的。

2.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分析,我们重组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四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这四个不同层面我们用一个金字塔图形来表示,如图所示。

(1)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

这一阶段培训属于起步阶段,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我们结合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开展短期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

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对应于制作应用阶段培训,具体内容细化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等;主要结合高教司教育技术等级培训二级培训的要求进行开展。经过培训,我校教师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较快,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获得各级奖励180多项,而且获奖层次比较高,获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奖54项,其中获得过10次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广东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奖95项。

(3)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

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是综合应用阶段,具体内容细化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资源中心的建设与使用、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信息与知识管理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后,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国际国内学术前沿资源、开发虚拟实验室、开展基于平台的协作学习、进行网上作业与测试等,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4)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

这部分属于教学水平提升阶段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组织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学科教师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形成教育技术合作共同体,通过项目建设的具体实践,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不少课程还被评为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一批教师成为学校的“十佳授课教师”,部分教师还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3.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

根据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具体培训内容的设计如表所示。

4.改革培训的模式

(1)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learning):课堂多媒体辅助讲授+网络课堂协作教学+网络课程辅导+远程学习平台交流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课堂培训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E-learning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结合,将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这种培训方法灵活、开放、高效,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完善教师基于课题带动的教育技术研究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

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在课题各个环节中,培养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精神、反思精神,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实践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方法与策略

当前,高校的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我们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需求。

1.方法

(1)充分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组织校本培训

组织等级培训、专家专题讲座、召开教育技术成果交流展示会、观摩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2)以教育技术项目为导向组织项目培训

通过设立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组织基于项目建设的培训,通过完成立项项目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组织学科教师参与广东省教育厅“九五”期间的“五个一百工程”、“十五”期间的“151工程”项目,促进了一大批的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3)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协会培训与学术交流

通过组织学科教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各二级学会、省级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与交流,通过交流扩大视野。

2.策略

(1)出版培训教材

根据长期的培训经验,我们编写了培训教材《教育信息媒体技术实用教程》一书,旨在将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与多媒体技术以及教学资源中心、教学学习平台使用结合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学习需求。

(2)改进评价的方法

对于培训的评价,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参训教师平时学习的表现、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论文、电子作品等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自我作品展示,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聘请有经验的学科专家与培训任课教师一道进行网上点评和现场点评、学员小组之间网上互评等。

(3)完善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多年来,我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建议。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设机构),负责教育技术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等具体事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条例》、《教育技术培训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学校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将培训工作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共开设了20多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和几十期的短期培训班,共培训教师2900多人次。

三、结论与体会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2]开展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进修的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参加培训。

第二,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既要重视技术培训,又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更要重视把培训与教学改革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四,要以教师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从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进一步做好以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知识进步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祝智庭.走进信息化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海.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4]费英,谢百治等.以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为支点,加速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8).

教师培训个人体会篇10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验学习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对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参与了由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的编写工作。并于2006年1月和7月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以往参加过的多次培训,笔者深切体会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势必会造成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下降,也达不到培训预期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群体,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实际运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听一些理论的讲授。再者,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只有通过在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观察、交流、研讨,或在亲身实践中加以理性化反思、分析,才能有效地将所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成人学习者,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体验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

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大规模的集中讲授方式,,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与参训学员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知识陈旧,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脱节,对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少:其次,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与参训学员的学习特点相脱离,而培训教师通常一讲到底,缺少与学员互动和交流有研究表明,对于这种“专家说教式”的大班“输血型”的培训,83%的教师持反对的态度,所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往往不能“言传身教”,教授教育技术却不能灵活使用教育技术参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这往往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许多看似追求高效益和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培训者往往没有安排受训教师参与培训过程因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在疏离了培训对象直接体验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作为培训活动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呼唤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教师在自身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本应具有的主体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教师培训耗资费时却事倍功半的状况。波斯纳(g,j,posner。1989)关于教师成长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中可以看出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培训中都没有安排反思性的活动以上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培训效益和质量的低下。所以,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我们势必要寻求一种适合教师群体的培训方式。

三、体验学习概述

什么叫做“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那么何谓“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学者davidko1b指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反思被抽象化为概念和普遍的原理,最后概念和普遍的原理被运用到新的情境当中检验这个循环的过程就是体验学习圈,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践,而且还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与反思的过程来获得成长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看作是“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因此,体验学习的引入将为教师培训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体验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根据上述体验学习理论,尤其是kolb的体验学习圈,笔者在参与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为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以下简称《培训教程》)过程中,亲身参加并总结实施了一些体验学习活动的案例,现与大家分享,也为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

游戏作为能大大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亮点。培训中,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学员亲身参与,进而感受培训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要学习的知识。在《培训教程》模块三《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过障碍”的游戏游戏需要三位学员参与,分别扮演三个角色:盲人、哑巴、瘸子,三个人要一起合作跨越事先设置好的障碍。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障碍时,瘸子向盲人描述障碍的形状以及应该怎样跨越,哑巴帮助行动不便的瘸子和盲人跨越有难度的障碍三个人在游戏中互相配合,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借助别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共同达到了游戏的目标——跨越障碍游戏带给学员欢笑并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游戏结束后,培训者马上引导学员切人本模块的主题——媒体的使用。很多学员都讲到,以前也接受过一些培训,培训者总讲“各种媒体应该组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但是总是没有什么感觉和体会,直到今天,才切身体会到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样,只有将各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模块中,没有死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学习的例子,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受培训内容,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案例二:

同样是一个利用游戏来进行体验学习的例子:在《培训教程》模块六《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我说你画”的游戏,要求学员5~6个人一组,每组一幅图片,其中一个人负责解释这幅图片的内容,其他人根据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片的内容,游戏要求学员在10分钟内完成游戏过程当中,所有负责解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向同组内的其他教师解释图片的内容10分钟后,教师分别将自己画的内容与标准图片的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画得完全正确。游戏结束后,培训者要求学员发表自己在游戏后的感想一位教师这样说,在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自己讲授的知识点而大发雷霆,认为学生很笨。经过游戏后,他才体会到尽管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已经设计得很完美,而且自己的讲授也已经很清晰,但是如果缺少了对实施环节的有效设计,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差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去责怪学生,而应该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寻找原因,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体验学习的例子,可带给培训学员的却是理论说教所不能带来的深刻体会试想,哪一位体验过这项活动的培训学员还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不理解而责怪学生呢?毕竟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经历

案例三:

这次培训的另外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因为教材编写者以及培训者相信,案例是体验的一种方式,也是体验学习活动开展的一种依托。在《培训教程》模块一《培训准备》的活动1《感受教育技术》中,提供了一个案例《马老师巧用dvd》,案例中展示了我国一座西部小城的马老师巧妙地利用dvd进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马老师时而利用dvd中的视频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时而利用dvd中的课堂教学录像片段支持学生的学习,甚至有时利用录像中的学生活动,使dvd光盘中的学生成为她所教学生的“虚拟学伴”,开展双方的竞争学习。课后,马老师把dvd光盘看作是她反思、学习的支持工具。我们知道,培训的过程仅仅持续几天,要让学员在这短短几天内去体验真正的课堂教学,恐怕不易。所以,教材编写者及培训者认为,将案例这一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运用于培训当中,可以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课堂教学教师是教育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类似于医生和律师,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产生专业知识的一种途径就是经验性知识的积累,而教学案例提供了一种典型情境,将教师经验性知识外化,它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就使得观摩案例、研究案例成为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案例是经验性知识向专业知识转化的途径,在教师培训以及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