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02 00:07:41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篇1

关键词: 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 关系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由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到现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都没有从教育战略的层次上把握职业道德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中“专业知识本位”、“专业实践本位”、“技能本位”的现象还比比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职业道德知识内容过于浅显,至多只能讲一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职业道德学习也只是为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而已,职业性的职业道德知识内容在职业教育中根本无从涉及。就深度而言,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表现出明显的边缘化特征。这是造成目前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不被重视、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并非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即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即“做事”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做人”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中的很多内容属于情感类的教学目标,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只能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客观上要求工作者具有符合职业规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可见,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当职业道德具体地体现在职业活动中的时候,它就具体内化并表现为职业品格,包括职业理想、进取心、责任感、意志力、创新精神等。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践性教学为切入点的教育模式为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品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具体的实践性教学情境和具体的项目化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学生在学校和工作中,掌握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形成职业道德观念情感,进而“外修技能,内修品德”,最终获得完善的职业品格。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职业道德教育篇2

一、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现实意义

在我国近百年教育发展史中,有无数仁人志士和教育先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既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创建,也有成功的办学改革经验。综观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思想独树一帜,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又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其影响日益深远。黄炎培先生在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对职教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大职业教育思想。上世纪20年代,他分别到美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其最大收获就是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大国家战略意义,认识到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端,坚定了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决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改革普通教育的需要。从解决平民生计问题出发,他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在总结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大职业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办学目的,以及“爱国爱民”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认为,不能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办好内部的事情。他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走“平民化”之路,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呈现终身化、全民化的特点和趋势。现代职业教育的构建融入更多的终身教育元素,在实践中有“衔接拓展、融通互换、分级多元”等多种模式,强调实施连续与弹性学习制度。无论学生还是成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入分级系统进行学习。这就从教育思想的层面打破了职业教育所谓“终结教育”“断送教育”的桎梏。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特别是困难和弱势群体,在精准扶贫中担当重要角色,正如黄炎培先生强调的平民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服务经济社会中实现自我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经济社会和企业一线,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技能支撑作用。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汲取了丰富养分。黄炎培之所以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因为当时社会生计、实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毕业生就业的需要。这在当前和今后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大职业教育思想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职业岗位时的行为要求和标准,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与人们应担负的社会道德责任和义务紧密相联。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和“金的人格”集中反映了其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会之事业具责任心”。要对自己的职业怀着敬畏之心,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敬重,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敬业”的高级状态是“乐业”,日积月累、日久生情,便产生了对职业的喜爱,并为之乐于付出。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职业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谋生”和“做人”,“做人”首先要学会与人共处,“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黄炎培特别重视学生自治,在共同作业中养成共同心、责任心。“劳工神圣”是职业道德的精髓。“劳工神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对不劳而获的唾弃。从事一项职业是为了服务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是神圣的,没有一项职业是单靠劳心或劳力能完成的。如果劳心和劳力分离,学和用脱节,手和脑不能并用,就不能创造人类的文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重视劳心和劳力的结合。职业教育的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劳工神圣”的观念,才能真正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精益求精去制造自己的产品,充分享受工艺升华的过程。没有“劳工神圣”的思想,不屑于、不专注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职业道德也就无从谈起。“金的人格”是贯穿职业道德的红线。“金的人格”主要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爱国爱家爱民的正气、勤学成长的志气、自立自强的豪气、自尊自律的骨气和诚信乐群的义气。“金的人格”和“铁的纪律”才是健康人生的起跑线。人格可以说是人的第二生命,从事一项职业、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首先是教会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如何服务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人要有金子般的品位。没有了“金的人格”,即使有再高超的技艺,也难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学习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会深刻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大德育思想,其职业教育爱国观、人才观和目的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态度教育、纪律与人格教育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三、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融合既是一种特点,又是一种发展趋势。继承学习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就要从认识上和实践中打破教育内部的分割局面,积极促进各类教育之间的融通,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始终。

(一)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OECD《教育一览中期报告》分析,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有重要影响。2000—2013年,在一些国家,低学历的人群失业率逐年增加;而在大多数国家,以职业导向的高中学历的成年人的就业率平均为75%,比一般高中学历成年人的就业率高出6个百分点。一般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高考成绩比较差的,其中很多学生家庭比较困难,解决他们的就业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就业后的岗位,稍不如意就“跳槽”。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其主要动力也是来自就业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要突出职前和职后的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竞争力,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调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也要用跨界思维,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与社区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相融通、与社会培训相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和社区的作用,引教入校,构建大职业道德教育。国外的实践也是如此,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共同体工程等项目聚焦“重振国民技术技能”,社区学院系统和产业界正建立“共生群落”,形成了深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共建文化。我们要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和成人院校与行业企业同时处在人才培养的主线上,同时为人才成长发力,校企一体,贯通育人。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文化共建的形式,引入行业企业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校企共建共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育人平稳对接。也可以在职业和成人院校定期开办“国学讲堂”,展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教育辅导传统艺术创作,开设儒学选修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2015届高职高专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校对自己素养提升方面,63%的学生认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有帮助,62%的认为对“团队合作”有帮助,61%的认为对“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有帮助,5%的认为学校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结果类似。要把职业和成人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融于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中,培养学生企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贯穿德技双馨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弘扬黄炎培“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习并行”的思想,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英.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特色[J].历史档案,2006,(2).

[2]唐永泽,傅瑞林.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5,(26).

[3]黄碧珠.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三种实践模式:生成机理与问题应对[J].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李盛聪,饶雨,余婧,王春平.教育:就业的阶梯———基于OECD《教育一览中期报告》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5).

[6]胡斌武,陈朝阳,王玉龙,吴杰.职教园区跨界路径探究[J].教育研究,2016,(4).

职业道德教育篇3

1.教书和育人脱节,缺乏准确的教育目标定位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教育的顺序来讲,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人们往往忽视道德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于会计职业教育而言,表现为只重视对会计技能的培养,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目标只是定位在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技能上,学校成为了会计人员就业的训练场,完全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抛之脑后,这直接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会计岗位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害人害己。

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对于会计学员只单纯地重视对理论教育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虽然也设置了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但是道德教育在会计学员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道德教育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脱节。老师只教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没有对违背职业道德的后果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迷失自我。

3.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对于学校而言,它们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核,对于职业道德教育非常不重视,校领导以及学校的老师都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学校大部分的资金被投入到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软硬件产品中,比如:购买最新的会计软件、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却不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资金投入非常少,造成教学资源匮乏,从而影响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成果。

4.社会更多关注技能而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目前,不仅学校只重视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用人单位关心的也是会计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在应聘会计岗位时,招聘的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对职业技能的考核来判断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会计岗位。社会实践中过多地关注技能水平而忽视职业道德的现象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技能的提高。而事实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计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其自身技术水平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

1.转变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育目标

学校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育目标,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注重品德培养的教学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不能只重视对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放在教书育人的首位。保证培养的会计人员既具有高超的职业技术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保证培养的会计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前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

在学生课程中,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并加大职业教育课程的占比。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把职业教育的课程放在学生学习的主要地位,同时注意解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安排上的问题。最好单独开设一门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突出其主导地位。同时,还应该不断地整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尽量优化课程的结构,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多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应该不断地提高对于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内部积极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让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每一个教职工的心中,使得每个教师都深切地感悟到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会计学员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业余时间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教育。我国的各个高校还要积极地召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讨会,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料,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哲学道德思想教育,利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4.用人单位要更加注重对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社会需求对于学校的培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人员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的现状。用人单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很可能造成资金的外流以及永远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用人单位必须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要求高度。

职业道德教育篇4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诚信危机严重的当今社会越来越被重视,甚至是被认为是解决会计及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办法。本文重点对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含义进一步界定,并对两者对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含义

(一)伦理与会计伦理含义的界定

在我国,“伦理”是基于“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所谓“乐者,通伦理者也”。强调伦理的最初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调整人伦关系的规范。在西方,“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被认为与“道德”含义基本相同的哲学概念,是人们对道德现象进行的理论思考。综其所述,伦理即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内容,强调其在对社会道德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个体间、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环境等关系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般性规范,而在伦理学界往往会将伦理学具体分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两个部分。会计伦理属于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部分,具体指以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会计人员关系伦理、会计工作关系伦理、会计机构关系伦理以及会计行业伦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会计伦理主要讲的是在会计工作环境下的伦理关系分析,其核心是将伦理置于会计环境中进行相关关系的哲学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研究。①

(二)道德、职业道德及会计职业道德含义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部分,是将社会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之中,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等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是人本身的应然存在方式。职业道德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规范,用以指导职业者与服务对象、职业者与行业、职业者与其他职业者以及职业者在利益抉择过程中关系处理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与服务对象、会计行业以、其他从业者之间相关问题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会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把相关价值观、道德观标准贯穿教育中,并最终促使专业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其忠诚的潜意识,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会计伦理的实质就是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会计职业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出可以指导实务性工作的一般性指导意见。也就是说,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哲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哲学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性取决于会计伦理这一哲学基础的牢固性,会计伦理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随之变化方向。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信息反馈给会计伦理层面,推动会计伦理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仅涵盖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而忽略了相关伦理教育,是一个巨大缺失,而几年来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并日益严重化无疑与此有着重大关联。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行业诚信危机,会计伦理逐渐被重视起来,也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把其选择为专业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和课程。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保障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保障,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准绳和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和方向。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被日渐重视的今天,我们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务必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发展的科学性得以保障,方能使其更好地指导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价值抉择,才能够从根本过上保证会计从业职在从业过程中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更加科学地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保证会计人员的从业得以有效地认可和普遍地接受。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手段

当今社会,会计诚信危机日渐严重,而这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内因即指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自身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具体指会计从业者在具体的从业中要么存在对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要求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自身在面对利益抉择时选择了个人利益而放弃了集体利益,从而导致了会计职业人员的个体失信,诸多的会计人员个体失信的最终结果便导致了今天的行业失信局面,这是会计人员自律问题的最终体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会计伦理价值观缺失导致的职业道德低下的表象。而所谓外因即指职业以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政治、经济等整体大环境的诚信危机等问题的影响,极具复杂性。当前我国的《会计法》、《税法》、《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这属于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他律问题;另一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要求会计伦理以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教育力度给予足够重视,要求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即加强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从我国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现状出发,不难发现诚信危机给会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注意得是虽然人们日渐意识到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会计主体教育机构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把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甚至要优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作者:赵婧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注释:

①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

参考文献:

[1]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

职业道德教育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

收稿日期:2007―12―18

作者简介:朱丽 (1973―), 女,汉族,山东省临沂人,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讲师,主要从事高等和中等职业生的思想教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如雨后春笋, 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面对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如何正确认识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已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更新德育观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学生层次的不同、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心理素质的不同等。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具体分析如下:(1)学生层次的不同。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报考高职高专的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降低层次的压力使他们内心自卑,情绪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动较大。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应当激励他们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2)社会认知度的不同。目前,由于人们对高职认识不清,社会对高职偏见较为严重。这不仅不利于高职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他们往往也对自己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

(3)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只有少数有再升本科的目标,他们一般没有考研或继续升造的动力,更没有出国的愿望,自我目标定位不高。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学生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树立学好职业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4)心理素质的不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有相互歧视心理,要么有逆反心理,调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二、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校园文化的主体及受益者是学生。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风、校风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美术和娱乐活动,寓教于乐;积极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围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一主题,结合时事,经常性地开展读书活动和演讲竞赛;结合多媒体教学,用鲜活的画面代替纯理论说教;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观看图片展,举行革命歌曲大合唱;树立典型人物形象,举行英雄、劳模报告会,用英雄、劳模的典型事迹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党委的指导下,发挥好党团组织作为团结教育青年人的骨干作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积极稳妥发展党员。尤其要重视在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培养一批政治思想过硬上进,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生党员,通过学生党员把党的教育方针、学院的管理意图贯彻到学生中去,利用学生党员影响和带动一大批要求上进的学生,营造学校良好的政治氛围。团总支是高职院校团组织德育工作网络的中转站,是德育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是基础德育思想的传播者。因而要求团总支的干部自身也应有较高的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院校的德育理论化为具体实践,将现代特色的道德化作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团支部是团组织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所以团支部应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考核团员时把政治思想放在第一位,定期开展班团主题活动,用示范、讨论的形式灌输德育内容,让团员树立“德如树之根,才如树之枝”的观念,根源不可无,才能良好体现人生价值。

(三)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强技能,因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往往是分散的小集体活动)的时间相当多,能否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学生干部能否承担起组织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一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因而要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与考核机制,制定学生干部考核与评优制度,教育培养制度,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监督,力求学生干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同学的知心朋友。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有利于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途径是:积极创建理论教育基地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录像、展览、图片等,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风气;积极开展校园艺术周、社团文化艺术节、学雷锋做好事等各种有益的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群众性的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在实践中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性的职业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强化规范意识,提倡奉献精神。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其认识到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要求从业人员认真负责,遵纪守法,珍惜热爱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工作,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任何职业道德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应该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学生只有在进行实习、实践过程中真正承担岗位任务,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角色的变化,适应职业环境,才能把这种职业习惯逐渐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在注重职业能力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德育教育。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承担着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只有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够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经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高职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开创高职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005年10月28日.

[2] 丁振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与德育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S1) 75~78.

[3]陈荣.从实际出发,切实抓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6~37.

[4]丁娜,郭玉刚.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8~59.

[5] 刘守贤,叶秀球.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2002,(1)82~84.

职业道德教育篇6

1.我国建筑行业的道德现状

从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状况来看,职业道德建设任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作为百年大计的产品,如果建筑物质量差,则损失和危害无法估量。众所周知,一座建筑物的诞生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周密的施工、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严格的检验与监督。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许多设计不仅结构不合理、计算偏差,而且根本不考虑相关因素,埋下很大隐患;施工过程中秩序混乱;建筑材料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人情关系和金钱等因素严重干扰建筑工程监督的严肃性。这一系列环节中的问题,使我国近几年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道德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职业道德。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建筑企业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了出来。面对市场竞争,人们要追求经济效益,要讲竞争手段。我国的建筑市场激烈,特别是我国的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建筑行业的法规不够健全,在竞争中引发出职业道德病。每当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潮到来时,总伴随着工程质量问题的大量增加。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盲目压价,用根本无法完成工程的价格去投标。中标后就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做文章,启用非法设计人员搞黑设计;施工中偷工减料;材料上买低价伪劣产品。最终,使建筑物的“百年大计”大大打了折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而且,这两种效益密不可分。一个建筑企业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最终必然。实践证明,许多企业并不是垮在技术方面,而是垮在思想道德方面。我国的建筑业要振兴,必须大力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否则,有可能给

中华大地留下一堆堆建筑垃圾,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最终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知道,职业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使受教育者明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但是,受教育者仅仅知道规范是不够的。道德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和社会公认的舆论起作用,不具备法律那种强制性。对于道德规范,人们不难理解,也不难掌握,而难的是化为自觉的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必须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整体上带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市场经济更呼唤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2.建筑企业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研究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注意到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讲,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流动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地点很难固定在一个地方。建成一座建筑物后,建设者就要转移。

(2)综合性。每座建筑物的诞生,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测量、地质、水利、机械、电气、力学、美学、材料学、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心理等学科的知识。

(3)固定性。建筑物一旦建成就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因而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的质量保证。否则,就要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而且要给人民生活构成威胁。

(4)群体性。建筑行业队伍的构成复杂、人员众多,一个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常常要几千人乃至上万人协同工作。

(5)艰苦性。建筑工程大都是露天作业、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夏顶烈日、冬披严寒。风吹雨淋是经常的,住宿多是工棚。有些大型项目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兴建的,建设者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6)社会性。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几乎与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都有协作关系,而且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很大,一旦建成成为商品,其功能应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物只有在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之后才能体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

研究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一定要联系上述6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还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等道德规范。在建筑行业中要把一般的原则和规范具体化,赋予其行业特色。集体主义原则要具体化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其他道德规范也要具体化为民造福、创新开拓、严谨求实、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等行业规范。

3.建筑企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使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建筑业,职业热爱建筑业,献身建筑业,这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重要意义和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总要有个认识过程。工作不是游戏,游戏是兴趣,工作不能仅凭兴趣。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初,兴趣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职业确定后,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者,必须能掌握自己,善于约束自己,有必要迫使自己做一些自己无兴趣,但社会需要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偷工减料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通过个案分析,有些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往往与其职业道德的观念淡薄是相关的。

我国建筑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是生机勃勃的,那时候的建筑工人和科技人员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建设自己的国家,忠于职守,严肃认真,那个时代的建筑代表是于建国10周年之际矗立于首都的十大建筑。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那些建筑物依然闪烁着光辉,无论是外型设计,还是内部功能;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材料性能,无一不是最好最优的。然而,由于建筑企业的高度国有化,使人们端上了铁饭碗,吃起了大锅饭,建筑业的职业道德病滋生蔓延。一些管理人员只对上级负责,不以人民负责;一些技术人员业务不求上进;一些施工人员劳动纪律涣散。相继实行的承包制、股份制,使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明显地联在一起,喊了多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开始逐步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但是,由于历史走过的弯路,行业精神的传播出现了断代,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职工,未能从老一代那里全面继承本行业的敬业乐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因而,全面而系统地开展行业教育,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开展行业教育,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和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教育。

一种精神的培养和一整套规范的形成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有人强调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应该顺其自然,然而,伦理道德与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不相同。心理学强调对自己的肯定,讲悦己;伦理学强调对自己的否定,讲律己。这二者是辩正的统一。在人类的职业生活中,既要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又要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在建筑行业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各自岗位上从事着劳动,他们十分热爱那些在一般人眼里极为平常、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们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良好的职业道德训练和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在他们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精神挖掘出来,传播发扬,化为千百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4.建筑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建筑行业的行业教育,多少年来也一直是由师傅一字一句传给徒弟,让下一代逐渐领会建筑行业所特有的精神和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许多家族世代为建筑工匠,一代接一代,不仅传授建筑技艺,也要传授道德、思想和风范。明清时代在修建北京的伟大建筑工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那些建筑师中许多来自一个地方。杰出的建筑木结构工程师蒯祥是吴县香山人,由于他的影响,香山那个地方涌现出很多能工巧匠。这种师傅带徒弟,传技术又传思想的授业方式在我国持续了几千年,使得中华民族的建筑技术得以传播和延续。

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师傅带徒弟的授业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人可以书本、电视、电脑中学习前辈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而不一定去拜师学艺。但是,这种变化使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受到了一些影响。青年一代可以从建筑图册、技术专著、CAD程序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但很难学到敬业乐业的思想。因而,为了振兴我国的建筑业,使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开拓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应该开拓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途径:

(1)开展行业史教育。建筑行业有着漫长、充满曲折的发展史。年轻一代对此不够了解,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因而,要通过系统的回顾使人们了解过去,不仅要了解中国建筑行业的过去,还要了解世界建筑业的过去。

(2)系统地宣传和讲述建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对于青年一代开展国情教育,对于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则要深入开展行情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让人们对建筑行业的伟大成就充满信心,同时也必须让人们看到差距,看到不足,产生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3)系统地弘扬建筑行业模范人物的人格与精神。中华民族的建筑行业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技艺高超,为中国和世界建筑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他们品格高尚,其乐业敬业的道德风范为众人称颂。这些事迹要让青年一代了解、学习并效法。

应当指出,上述途径的核心是建筑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建筑企业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只有如此,才能在加入WTO后勇于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道德教育篇7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不可低估,其作用首先是通过调整职业关系来保证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活的正常进行,其次,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我们国家的会计人员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他们的道德必然体现着全民族高尚道德的共性。就整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及其相关领导的职业态度是端正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没有他们的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工作和劳动,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我国及各省、市和各行业评选表彰的会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是会计人员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先进事迹所蕴含的道德风范,就是我国会计人员良好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和具体诠释。

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领域里,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这都属于会计人员非职业道德的行为。会计人员非职业道德行为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有:

(一)职业道德品质败坏,贪财贪色贪权

会计人员中的极少数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为了追求奢侈生活、个人享乐,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采用欺诈、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侵吞国家财产,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如被称为“新疆第一贪”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侯俊杰,在被捕前是新疆建设兵团棉麻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为博得其情妇的欢心,他利用手中职权,采用销毁原始凭据重新做账,重复入账减少公司利润,虚挂虚冲等手段瞒天过海,侵吞棉麻公司、农一师棉麻公司、通联公司等单位公款上千万元,将巨额国有资产化为乌有。

(二)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失去职业道德

在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主要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部分会计人员经常面临被辞退、下岗、失业的威胁和压力,会计人员如果不听领导的安排或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可能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较为敬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而有些人甚至沦丧了职业道德,发展到主动配合,并且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检查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五号)显示,共抽查了159户企业和为这些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117家会计师事务所。在被抽查的159户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0.95%;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户,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36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17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1.82%;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共虚增利润率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33.4%。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账证、账账、账实、账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收入或费用、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少计或多计成本、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三)缺乏敬业精神,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中,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没什么高追求,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有的会计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票、做生意、打牌、聊天,将一个月的账务处理工作堆积到月底完成;有的身兼几个单位的会计职务,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赚取外快,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有出息,当不了领导,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还有的会计人员不注意专业培训和专业学习,会计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操作能力和电算化知识较差,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要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还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较强的工作技能。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1年4月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时隔半年,在出席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成立大会上,对会计人员再次提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会计人员的重视和要求,明确昭示着当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我国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道德教育体系,不仅要在小学、中学的学习期间加强社会道德教育,而且在大学或职业学习期间,要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专业学习内容之中,应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职业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计职业品德教育,包括敬业爱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2)会计职业纪律教育,包括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等;(3)会计职业能力教育,包括搞好服务、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等。形成以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构。

(二)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制约不道德行为

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不仅可以遏制和减少会计人员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强化法律环境,对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减少会计人员的非职业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可以从各种渠道杜绝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这些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应包括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

职业道德教育篇8

【关键词】职工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八荣八耻

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是啊,面对就业的压力,知识的日新月异,技能和实际能力培养已被提到空前的高度,职业道德的培养却被看作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熟不知,古人把道德教育看作立身安命之本。《大学》中开篇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实际上是指人的道德修养的三个层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儒家认为,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达到“贤人”、“圣人”的人生境界。为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如学习、自省、自讼、慎独等,以此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达到人格的完善。

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理论虽然不一定全部合理,但是有些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快节奏,多信息,变化快,人们为了竞争上岗,对技能、对外语比较重视。相反,一些人对道德理想、信念、人格注重的较少,甚至不屑一顾。因此,在物质利益、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下,常常导致自我迷失,精神空虚陷入犯罪的深渊。所以,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完善人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不同职业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从事的职业活动种类也越来越多,职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职业生活只有具有一定的秩序,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各尽其职,各显其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例如,教师必须具备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师德;医生必须具备救死扶伤的医德;军人必须具有听从指挥、勇敢作战的道德等等。总之,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怎样才能使每个从业人员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粗浅看法:

一、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古老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概括为:(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孔子曾说:“孝悌也,其为人之本欤!”。就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人的根本,是道德的核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把这种尊老爱幼之心推广开去,社会就会变得和谐,有了和谐社会才能发展进步。“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讲的就是东汉的黄香,年仅9岁,事父尽孝,冬天给父亲暖被窝,夏天给父亲扇枕席。他常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后来,他做了地方官,不负众望,为地方百姓做了很多好事。(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中华民族是一个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民族,在这方面有许多优良传统美德。中国古代立志勤学的名人很多,如人们熟知的“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等,都生动的描述了立志成才的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学,最终成就事业的感人事迹。在当今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立志勤学,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习中要有如琢如磨的治学精神 ,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3)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在他看来,国家的朝政,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是站不住脚的。现在,国家又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今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倡导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这就明确的肯定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49年9月8日,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后来又进一步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对为人民服务又赋予了时代内容。邓小平同志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始终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从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进入新世纪,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作了深入地阐述,指出:“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从一定意义上说,同志“三个代表”的根本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务者,同时也是接受服务的对象,你在为他人服务,同时也享受着别人对你的服务。这就是列宁所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从三个不同层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条件下,对“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赋予了崭新内容,提出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当然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要有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三、与时俱进,深入贯彻学习“八荣八耻”

职业道德教育篇9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教育对策

在新时期,职业院校对各专业的技能培训相当重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受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等原因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要求职业院校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将其纳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并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一新时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职场适用性不强。在新时期的职业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显得较为空泛,理论性太强,没有重视其在职场实践中的应用意义,使得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感不强,甚至存在一些偏见,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没有意义,甚至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第二,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院校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不过是普通道德教育的深化,没有重视它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渗透,导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没有把职业道德当作重要的指导思想来践行。第三,职业道德教学方式不够合理。在隐性与显性的道德教育方面,职业学校采取的方式通常流于形式,渗透性不够强。职业道德教师多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显著提升。

二新时期提高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策略

第一,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使职业道德教学融入其中。在教学方面,应当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渗透到职业技能的教学中,使其成为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职业道德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工程反例,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职业道德对个人、集体社会的重要性。第二,职业道德教育同实践的统一结合。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其独立自主性较强。同时,学生对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灌输性内容比较反感。所以把职业实训同职业道德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第三,隐性与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统一结合。在职业道德教学中,除了教材的道德理论教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硬件或者软件设施,通过教学渗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隐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影响学生的程度也更深。因此,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隐性教育,使二者统一结合。例如,可以借助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精神、文化设施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总而言之,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充分利用专业技能技术为企业做出贡献,生产出质量优异的产品。同时,学校应当结合学生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使职业道德教育保持良性发展。

作者:陶丽晔 单位:贵州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教育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职业人才,使他们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投身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去。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必须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既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也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本文主要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角度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就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展开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强化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集中于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公民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教育不应在学生进入职场后才开始,而是应适当前置,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踏入职场做好初步的准备。

第二,有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职场人士获得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缺乏职业道德人只会受到雇主的厌弃,并在事业上难以发展,更谈不上有什么前途。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有效为学生的职业和前途发展铺平道路,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赢得雇主的喜爱,并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中闯出一片天地。

第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使学生的道德水准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如果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则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完整、不充分的,是带有缺陷和遗憾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置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方法选择和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从如下方法进行创新:

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以生动、有趣、真实的表达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并促进学生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职业道德的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以基本案情介绍、案情分析、案情总结、师生评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有关职业道德的正反面案例,并就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提出一些要求。教师应在案例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设定一定的情境,又学生设身处地实现身份、境况上的模拟,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客观条件和心理条件。当前情境教学法在我国数学教学、外语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开展情境教学法实践。职业道德教育中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可以通过学生职业志向搜集、情境设定、特定情境下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生个人陈述和总结等阶段,诱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他对职业道德看法,以及在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方面应作出的努力。最后,应通过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误区、总结经验,并真正提升对职业道德看法和认识。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精神,并真正满足就业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内容上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包含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专注于事业,服务于社会。一些毕业生缺乏勤勉、专注精神,如在工作中表现得过于懒散、频繁跳槽但不得志、不深入研究技术浮于浅表,这些现象会使雇主对毕业生持负面看法,不利于毕业生成长。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勤勉、专注,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倡导唯有专注、才有发展的理念。

二是创新、进取精神的教育。针对一些毕业生在岗位上显得较为平庸,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现象,学校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和进取,也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雇主雇佣员工,希望员工能够为雇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一个提升雇员能力、服务社会的过程。因此,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得到人才市场的喜爱和青睐。

三是合作、共享精神的教育。合作、共享,这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工业化大生产时期,只有加强合作和共享,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认识到合作和共享的重要性,并以合作和共享体现团队精神,在团队中创造、创新、发展,而不能“独善其身”。

四是奉献、忠诚精神的教育。一些学生走出校门后,怕累怕苦,不愿为用人单位奉献自己的力量,但又要求在待遇上高人一等,必然受到雇主的抛弃。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忠诚精神,不重视保密意识,窃取或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甚至受到法律追究。这些现象表明当前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奉献和忠诚精神,真正具有奉献精神和忠诚精神的学生,则受到雇主的提拔和青睐。中等职业学校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对奉献精神和忠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青春,并忠于契约、忠于雇主和忠于事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