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十篇

时间:2023-11-21 18:14:11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1

【关键词】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成效

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由此可见,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至关重要。

一、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能力的目的

(一)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技能。

(二)通过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更能顺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

(三)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设计教学方法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四)英语教师提高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以便让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五)英语教师提高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以便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能力的重要性

(一)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因素。要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仅是优化学校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更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力是英语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了此项能力才能让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化。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教学设计是以设计理论、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它不是单纯的理论层面的活动,而是链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要求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掌握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能够准确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四)设计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个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做好教学设计能够最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所以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有利于保证学习活动的时效性,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五)在现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英语教师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活动,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化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英语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

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有如下几点好处:

1.不占用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

2.大规模地进行教师培训,给更多地教师多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

3.丰富了教师们的寒暑假生活。

(二)鼓励教师出去参加英语学科的会议和相关课程教学的培训。

英语教师通过参加学科会议,能够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英语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班,不仅能强化英语专业知识,更能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为设计教学方法提供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

英语教师通过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基础理论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能力。通过培训也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四)看部级精品课程网站。

英语教师通过看部级精品课程网站,可以了解著名高校更加专业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改革方案和成效。同时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领会和吸收。

(五)从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方法能力。

英语教师应该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评价,通过不断的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的合理和完善,从而提高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不断的经验积累加上不断的反思进取才能使教师不断成长。

(六)学校组织案例分析,建立共享机制。

学校的领导可以建立教学方法小组,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确定讨论主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交流。同时让其他教师分享成功案例的经验,从而促进教师设计教学方法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

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和直觉作出的教学设计,并不能完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无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成效。英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理论这方面的学习可以培养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以及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参加教学设计理论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的应用无处不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都离不开英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因此,英语教师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2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善于把热情、愉快传递给学生,运用亲和力,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物理课堂活力四射、亮点纷呈。

二、深入研究,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教学预案。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根据物理课堂内容研究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架构出新的知识结构。

物理思维是一种“模糊”逻辑思维,其严密的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物理事实与概念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研究教材,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切入点、重难点,发掘出新课的知识脉络和认知结构,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设计适合于学生的高效的课堂流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如何采取合适的教法让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学”,设计好教学的各个学习活动环节以及时间的大致分配。譬如,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等。

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还得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

教学设计总体得当的前提下,一节好课还需要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来。比如,物理语言的准确精炼,教学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课堂节奏的把握、时间的掌控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物理情境设计、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物理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物理课堂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课堂信息“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三、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争取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或环节都是行之有效的。通过之前的教学设计,已经对于课堂行为有了初步规划,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比如在初学受力分析时就可以从日常生活问题出发一步步走向物理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漫画:父在前面拉车,儿子在后面推,师问:“木箱受到力吗?”多媒体演示漫画:父、子都说:累啊。生答:“拉力和推力”。师追问:“还有力吗?”同学们大多沉默……教师多媒体展示漫画:地球、地面可不会说话!呈现愁眉苦脸的样子(夸张)。这时,下面观看多媒体的的同学们早已忍俊不禁、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再向各个学习小组提出递进性问题组:“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木箱受到哪些力、力是如何产生的、根据力产生的条件来说明是什么性质的力。”于是,小组内同学七嘴八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对于第三个问题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适当点拨)。这时,教师再组织各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教师接下去再变式举例:一把扫把靠在墙上,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原来的三个问题。最后教师点拨提升:“怎样来找木箱和扫把的施力物体?”有学生抢答:注意它周围的一切物体、会说话、不会说话的物体。师追问:“怎么判断产生什么力?”有同学说:“看产生的条件!”最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该注意什么,让学生一起总结出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注意点,并当堂提供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在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问题情境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问题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率。此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课堂节奏,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到了一部分知识,教师再组织进行相关讲解、总结、点评,这时还是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将学生自学到的知识进行优化和提升,使课堂学习得以升华。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励学生的后续学习,促使学生以更饱满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学中若某个教学行为或是环节实施后未达到预期效果或是完全对于学生的进步没有效果,其有效性就有待商傕,应该进行相应改进以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物理课堂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高中物理课堂评价应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

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它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 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2.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但不是关注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过渡是否自然,教学基本工如何,而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即“以学论教”来评价教师。

总之,有效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使物理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3

关键词: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 课程 交互式 教学

一、引言

《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包括几何量精度设计与几何量误差检测等两方面内容,其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实际机械图样中80%的符号与本课程有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开展了交互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二、交互式教学的含义

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是目前西方所普遍采用和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交互式教学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境之间、情知之间和谐的良互,达到提高、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学究式”授课方式不同,交互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进行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主要特征是在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流和融合,实现教学相长,是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是合作与沟通的教学,是探究与创新的教学。

三、《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决定了开展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

课程《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具有术语定义多、符号代号多、公式图表多、具体规定及原则多、叙述性内容多、经验总结及应用实例多、量具量仪多,涉及知识面广的“七多一广”的特点,学生学习时感觉知识点孤立而繁杂,学起来比较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在下面听得心不在焉、昏昏欲睡。从某种角度来说,课程《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实际上是众多公差标准的解读。公差标准作为一种技术规范,具有很强的严密性与原则性,而机械品种繁多,性能各异,这对于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只能一知半解,难以做到标准规定原则性与使用要求灵活性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该课程理论教学结束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不能学以致用,理论严重脱节实践,甚至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在其所著一书《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说:“学生往往是被压迫者,没有一点话语权,只有死记硬背的义务,这种课堂教学怎么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鉴于此,有必要在《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实施交互式教学。只有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互,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能动性,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才能提高、巩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四、交互式教学在《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的组织实施

1.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善讲,更要善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采用“设疑”、“置疑”的问题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绪论课时,可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引入问题。问题1:自行车、电视机、汽车的零部件坏了,更换一个就能正常使用。为何这些产品能够方便地更换零部件呢?问题2:在设计制造这些零部件时是如何保证其具有互换性的呢?问题3:为了协调零部件使用性能与加工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规定公差呢?问题4:为了贯彻实施公差标准,如何采取技术测量手段进行保证呢?教师通过如此设疑置问使学生懂得了该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2.精选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联系生产实际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采用案例教学,既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以使学生清楚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懂得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仅靠教师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典型的几何精度设计的工程案例,带领学生一起去分析、讨论、看标准、查表格,进行合理的精度设计,以便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题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主题探究是指教师或学生选择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辨析,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主题探究的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为学生,主题是探究的“导火线”,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来实现教学的升华,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适当地在《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教学中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避免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讲授可能带来的枯燥乏味,还能通过探究辨析过程中思想碰撞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领悟。例如,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张阶梯轴零件图纸,利用该图纸可开展以下讨论与探究:采用何种加工方法能生产制造出这样合格的零件?如何确定该零件的设计及测量基准?零件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是怎样规定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的?该零件合格与否是如何判定的?这些探究问题并非简单罗列,而是由浅入深,按知识掌握的规律来确定的。

五、结语

《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需要其实施交互式教学。运用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4

一、语文教学设计要广泛搜集网络精华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各种信息喷薄而出,个人教学网站积聚了诸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方面非常丰富。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让“互联网”成为教学设计的有力帮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方案,以及科学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他人介绍的经验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寻找能够与自身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学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一些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博客,都是可以汲取教学经验的平台。每一次的浏览都要有所收获,建立专门文件夹将其中的精华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够积淀大量的教学设计经验,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随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

二、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汲取专刊精髓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提高自身语文教学设计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养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主动订阅各种教学研究刊物和重点针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杂志。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研究专业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刊物,既要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也要研究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以及其中的教学实录,增强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掌握能力,善于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精髓。笔者坚持定期阅读教学刊物,对其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摘录,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营造教学氛围、如何科学高效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进行吸收借鉴,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环节,显著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科学程度,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备课成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会有更多创新,教学研究工作更是如此。各学校都将集体备课当成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融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之中,事前做好精心准备,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要认真聆听他人的表达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很有新意并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要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之后,语文教师要认真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将集体研究的一些内容有机穿插到自身的教学设计之中。集体备课会针对某一方面的细节以及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丰硕的,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借鉴。

四、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听课评课意见

开展语文课教学设计,应当是一个前后连贯、环环紧扣的过程,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如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更好地检验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经常邀请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听课,并在教学结束之后交流反馈意见,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进行评价,着重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任务落实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和分析。执教者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针对评课提出的改进方向和优化内容,进行有效的整改,在下一节课及下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中拾遗补缺。初中语文教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主动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改进,才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设计不断提升。

五、语文教学设计要善于总结积累提炼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5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完善

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必须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但教师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依赖教材,则使课程教学变得呆板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到滚瓜烂熟,就像郑板桥说得那样“心中有竹,才能画竹”。同时,现行教材一般都是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操作使用上也是泛泛地讲述常用操作的方法步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缺少完整的任务练习,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链,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几个具体的综合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学,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注重内容重组,有针对性设计。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吸纳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新”和“旧”的问题。什么是“新”?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这些问题也是各有所见。许多学校使最流行的软件能活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舞台,这自然是“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是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偏重所谓“新”知识这一个侧面,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追逐新软件,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操作使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不能禁锢于教材中现有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要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介绍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要做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把枯燥的操作步骤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愿意学,同时还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要了解学生,满足个性。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前,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共性与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厨师要研究食客的口味,为不同的食客打造不同的菜品一样,在教学中要列出“菜谱”,让学生点菜,不要搞大锅莱,一个口味。教学中将共性问题统一讲,将个性问题分散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针对学生操作使用能力需求,注重教学方法设计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6

1 加强实验设计思想的教学,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家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设计过程,因此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是一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设计思想,每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是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创造性的科学构想。如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实验、观察桌面微小形变实验中所体现出放大的设计思想等;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研究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关系等实验中所体现出控制的设计思想;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等实验中体现出的对比的设计思想等。所以在教学只有加强设计思想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都必须要注意的。

2 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形成实验设计能力

现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高一物理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性实验的比例有所增加,这种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安排并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上的每个探索性实验,就研究什么问题?设计什么方案?使用什么仪器?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如何处理数据?如何进行误差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设计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下面以“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为例,列表如下:

最终形成了该实验的构想,从而完成整个实验的方案设计和操作。

3 编拟实验设计题,强化实验设计能力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性试题,一般是根据课本中已出现的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所使用的基本器材以及实验中学过的有关方法,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按照实验的设计方案及要求,完成实验有关内容;或者是提供有关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要求,根据有关知识以及在实验中学过的方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要求。在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编拟一些设计性实验题来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限于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编拟题目要求不宜过高,过程不宜太复杂,一般可从三个角度考虑编题。

3.1 从测量物理量来编题

如在讲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后,可提出用什么方法测重力加速度?(滴水法、落杆法、频闪照相法等);讲完滑动摩擦后,提出如何测一张纸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这类题较容易,便于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利用基础知识来进行实验设计。

3.2 改变现有实验条件来编题

如超重和失重规律的探究实验中,除了用弹簧秤做演示实验外还可以用什么来做实验。这类题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所设计的方案只要有道理的,教师均应鼓励。

3.3 从实验应用来编题

如设计一个测自行车所受阻力的方案、如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来测量楼房的高度等,这类问题要求较高,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验设计能力后才可出现。

4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却无法做到的情况。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中,有的同学不用带滑轮的长木板,直接在实验桌上做实验,理论上是可行,但实验误差较大。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有的同学对打点计时器的用法不知如何使用、有的同学电源使用错误、有的同学对纸带不知如何使用、有的同学对带滑轮的长木板使用错误、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处理纸带等等,导致无法做成这个实验。

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实验设计,才是一个成功的实验。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实验设计更加合理、更切合实际,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5 通过课外小实验来加强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课外小实验常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原理、寻找器材和装配仪器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利用简单设备做好实验的精神,也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不可忽视的一环。“用最平常的仪器作出最好的成果才算真本事”(卡文迪许实验室看法),这是一个实验者应有的信念。

如讲完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滑动摩擦力一节后,可安排学生这样的一道实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量纸与桌面之间动摩擦因素的实验。有一些设计性课外小实验是以“讨论与交流”的形式在教材中单独列出,如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第49页中“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测量井深”,这些设计性课外小实验,方法灵活,取材容易,并因所给的测量工具不同,而要求寻找不同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由学生独立寻找和操作,易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爱独立设计实验的好习惯。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7

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概述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专业素质高等特点。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但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当前高职教育实则面临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本文以《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表现》课程为例,探讨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教师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每位学生,并能和他们展开专业和专业以外的沟通与交流,能更好地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师生疏离的现象,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2如何“教”,开发适合高职学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基本操作;“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者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熟悉主要工作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例介绍贯穿始末,避免空洞的纯理论学习。

《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表现》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针对本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掌握精、宽、深的尺度,以方案设计为主线,在设计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掌握快题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设计类课程专业教师在教授《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表现》课程时,以模拟具体实战项目为基础,罗列设计任务书和业主主观需求设定,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标准设计任务书完成设定的业主需求。在教授学生过程中,设计反复提问式教学,酌情抽验学生回答专业问题,主要用于强化学生对核心专业理论知识点的熟记和灵活运用。训练同学们后续再工作岗位上遇到类似问题的应对能力。

3如何“学”,设计适合高职学生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方法

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如何“学”?不仅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学生如何自学。设计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去思考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举例演示类似完成方式并且告知最终目标成果是什么。明确同学们学习任务目标,用“任务”驱动学生去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专业教师要积极主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告知疑难问题处理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为学生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铺垫基础。

学生在“学”中体验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力量之一。专业课程教师教授《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表现》时,立足“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不是将自己的履历和经验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表现》课程标准和任务书的要求,与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完成其教学任务书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完成教师“教”的任务,同时也补充了“教”环节的实践作用,为后续的教学提供较好的参照;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指导性的“教”环境下,得到更多的是自身个性学习的发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如何“做”,甄选适合高职学生设计类课程的综合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设计类课程教学,主要应坚持“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授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也应该从被动的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做为主。这样做才能符合认识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已达到高职教育目的。《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表现》是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专业实训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专业教师在在教授过程中,应以专业实训或模拟行业任务书为出发点,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发的动手去“做”,完成设计任务书要求。

高职教育设计类课程教学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实训室”制教学平台,构建任务驱动、专业项目引导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自建实训室,或引进企业在学校设置实训室。通过“实训室+企业订单”构建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平台,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整合。专业课程教师模拟企业下单,项目任务书就是教学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具体实战能力,通过对模拟订单的完成过程,指导学生专业实战中的应变能力,把所学知识点如何准确的运用到实作中,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

5结语

通过“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开展,能有效发挥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创泛在学习的新应用。“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的学比被动的教给为重要。教育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受,还要“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的谆谆告诫。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学相长”,师生围绕着问题,共同经历或者重新经历原初发现的伟大喜悦。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

[3]夏丽芝.园林建筑与小品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3(3).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8

关键词: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24-01

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要精心备,所以教案的编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面对新课程的要求,想要使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每多教师都要重新思考教案的编写。不能再每一年都用相同的教案、相同的方法来请同一节课,教师的教案中要体现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效率,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以较少的教师和学生的付出获得最大程度上的进步,用最少的练习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怎样才能够通过教案的编写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以下几点看法:

1.多因素考虑,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且还要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同时还要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验环境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而且目标的设定要尽量具体、细致到点。只有多因素都考虑在内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结合学生的能力正确的确立每课的重、难点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做一件事的时候略用点心费点事就能做就会试一试,如果总是努力也做不成功,慢慢也就失去了兴趣。学生也是这样的人。每个学校、班级的学生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因素,只是按自己的意思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就会出现与学生脱节的情况。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可是学生不明所以,这样的教学也不可能有效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体。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教师可以确立有点难度的重、难点,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把难点分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觉得太费力气,才能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

3.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具体、有效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策略,例如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设置的探究点在哪里,学生活动的形式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细化一下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3.1多样的引入。引入要充分抓住每课的特点,引入要突出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引入的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直接引入、复习引入、故事引入、史实引入、悬念引入、生活事例引入、情节引入、图片动画引入等。面对这么多的引入方法,我们只有根据课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知识覆盖程度、学生的行为因素等选择最合适的引入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2探究内容设计要结合实际做到合理、可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探究内容。探究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对内容进行拓展,还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究可以分为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教师要事先分配好探究小组、事先给出探究内容、探究方案、探究报告、并做好探究引导及注意事项的强调。探究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查阅资料、实践等多种方式能够经过努力后完成探究目标。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探究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能解决的问题来提出,只有设计的探究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才能,使探究活动成为有效探究。

3.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情境设置。教学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教师一定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所教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点,并通过合适的情景将这些体现在学生的眼前,或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在对情景的体验与感悟中学会知识。也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习题的选择要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设计的好坏习题的选择很重要。习题的选择要做到难易适中、面向全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感觉到有收获。选择的习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综合性,即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的习题,如A、B、C等不同难度让学生选择完成。

3.5作业的布置要尽量分层次且合理。当然现在的教学作业布置还是大多以习题性作业为主。如果是习题性作业,可以为学生布置多个作业题,让学生采取竞争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选择不同的数量与难度的习题,这样学生都会尽量做最多的题,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师也要适当的为学生布置一些动手完成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当然课型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同,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等多方法因素合理的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的考虑到细节的问题,大到教学思路、小到课堂提问都要精心处理,同时还要注重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每节课都更有效。

4.合理的设计辅助的课外内容

课外内容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课外作业、课外活动、课外调查、课外辅导、第二课堂、课外竞赛等。无论教师设计哪种课外内容都要以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为理念。课外内容的设计即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要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教师对于布置的课外内容要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定期的检查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不能只布置课外内容不跟踪检查,这样学生也不一定能真正的完成,就不能体现些环节的有效性。

5.根据教学实际适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9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能力培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幼儿教师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师活动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查及亲历下园获悉,活动设计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工作的一大困惑。教师活动设计能力水平与其职前接受的相关教育息息相关。困于活动设计教师群体中,幼师专业出生更为突出,其次是学前专科,分别占其工作困惑的37.1%、24.1%。高职院校应掌握幼儿园一线教师困惑、查明自身在教育教学所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教学策略,为一线培养较高质量的教师。

一、在职幼儿教师活动设计中的困惑

1.在职幼儿教师活动设计中的主要困惑

(1)困于对教育活动各要素的整体把握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常出现教学内容随便拿来、方法随便搬用的现象,内容与儿童经验无关,方法与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整个设计中困于幼儿、内容、方法、教学材料统一把握。

(2)困于制定科学规范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确定活动预期目标是设计教育活动的首要工作。但在教师活动设计中面对教材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现有的教学材料中到底对本班幼儿发展有哪些教育价值、应赋予什么目标、目标应如何表述等。

(3)困于找到很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的内容与主题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选择要求生活化,符合幼儿具有现实需要与发展水平。生活里的幼儿教育事件随时都在发生,幼儿的兴趣点时时都在展现,但幼儿教师却常对设计的活动内容与主题感到困惑,为如何为目标的实现选择什么内容、如何从孩子生活找到主题等问题而焦虑。

(4)困于设计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些教师为了上搞好一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了一大堆教学材料,但是常因组织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欠缺而前功尽弃。具体的困难有:如何围绕核心目标安排活动、用什么方式方法突教学难点、什么方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

2.幼儿园教师活动设计困惑的原因分析

从一线幼儿教师表现出来的教育活动设计困惑可以分析出如下问题根源:第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观念没有真正的转变;第二,幼儿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或缺乏或运用不自如;第三,缺乏应有基本能力,如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线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困惑,折射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状况与问题。

1.学前学生专业认同感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在学生中真正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多,喜欢当幼儿园教师更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较低。专业认同感是学习的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动力,影响对教学设计的学习。

2.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阻碍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有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应得的体现。但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仍存在如下状况:理论课程设置比重大、实践性课程较少、开设的顺序混乱等。这样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学习懵懂,影响学生对教学设计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获得。

3.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影响学生知识建构与学习迁移

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以讲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对信息加工的质量。其二,大部分教师幼儿园一线经验少,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应用情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影响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如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教学等运用于教育活动。其三,实践教学少,影响学生活动设计的背景知识经验的准备。例如,实践教学活动少,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不熟悉,直接影响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向活动设计过程迁移。

4.幼儿园一线经验有限,影响教师对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的指导能力

教师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者。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相当于师傅。因此,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既能从理论上把教学设计方法原理讲明道清,又要求能指导学生实际教育活动设计训练。影响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不仅仅是学前专业教师,而是整个教师群体。如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能否贴近幼儿教育一线直接影活动目标的制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与一线幼儿园教育联系较少,经验缺乏,对学生教育活动设计指导能力较低,影响了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形成。

三、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能力职前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构建美好工作愿景,增强学习内在动力

成功地做任何事情都应先好之、乐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建构美好的工作愿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习幸福感、学习紧迫感,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具体措施有新生入学教育、专门就业指导课、个别引导等。

2.优化课程设置,夯实学生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准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形成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活动设计描述性知识、活动设计程序性知识、活动设计策略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各方面的知识,高校应优化其课程设置。首先,在科目种类安排方面,学校不仅要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各领域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还开设实践课程以及教学实训课程,满足以上各方面知识的获得需要。其次,在科目开设的先后顺序方面,应遵循先感性到理论,先基础后应用的原则,顺应学生认知技能发展的规律。

3.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帮助为学生初步的教育活动设计经验

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这些相关知识与能力获得,除了与学校课程有关,同时也与教学息息相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中互动与引导,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第二,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幼教理论知识向幼儿园一线教育实践联系,帮助学生知识迁移。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如参观、见习及学生活动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初步教育活动设计经验。

4.加强基地园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创设教育活动设计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基地建设为教师科研、教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高职院校教师对一线幼儿园教育指导能力、对学生专业指导能力,只在扎根于实践,才显示出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加强学校的基地园建设。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篇10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改革

1什么是学科竞赛,什么是课堂教学,以及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的关联

学科竞赛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其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得到应用。那么,什么是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带给课堂教学的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下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指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可以提前接触该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对于该方面的兴趣和素养。想要在这场特殊考试中有个满意的答卷,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科竞赛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和动力,课堂教学又为学科竞赛奠定了基础。

2

学科竞赛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分成学术意义、成果意义和促进意义

目前,各高校在培养人才上,努力尝试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创新意识的理解不透彻,内涵不够;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没有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建设创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专业对创新能力要求很高,一旦重视不足,加之没有很好地结合创新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脱离,整个教学成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个时候,学科竞赛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缺失。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课外教育培养模式,是主体课堂的一个实践教学辅助模块,通过在学科竞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实践活动是设计理论的应用过程。但目前学科竞赛教学模式并不是很成熟,没有形成和设计专业要求相适应的体系,导致各类设计竞赛在整体教学中的利用率不高。所以,把“竞赛教学”引入课堂能改变平时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并将竞赛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补充中,形成创新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2.1学术教改意义

学生知识需求、适应市场要求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在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模式以虚拟课题为基础,将本专业的单个年级学生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开展设计实践。以这个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像是主体课程实践环节课时的延长,课堂的虚拟课题和主体课程中的课程作业也存在很大的雷同性。在课堂中的设计结果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设计评价,学生只能在班级内部进行互相学习,无法促进竞争性学习。引入“设计竞赛”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设计评价。设计成果的比较范围也从过去的班级内部扩大到校际之间甚至是国际之间,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许多高等院校现有的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教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技能训练轻综合创新锻炼。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设计竞赛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设计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不能只靠课堂的训练,而是要依靠相关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形成培养学生参赛必备的综合创新等相关素质的课程体系。

2.2成果意义

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学生们投入了莫大的精力和心血,所得到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比赛中得到的奖励本身。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竞赛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近似于实际设计项目的过程,经历从设计调研、设计定位、创意草图、方案确定、制作模型及效果图等几个阶段,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在主体课堂中学过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专业能力,积累设计实践的经验。

2.3促进意义

妥善处理竞赛教学与主体课堂教学的关系,如果仅仅强调理论或实践的某个部分,容易造成过犹不及的偏颇,设计教学也同样如此。所以,提倡在课堂中引入设计竞赛,并不意味着用设计竞赛替代课堂教学,如果学生缺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锻炼环节的训练,很难在设计能力上有实质性的提高。将设计竞赛教学引入课堂能调动学生参与设计实践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扮演的引导性角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难度和内容的设计竞赛,并且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竞赛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是希望学生通过竞赛提高设计能力和素质,同时增强自信心,能更好地应对进入社会以后的设计实践活动。

3如何将课堂教学引入学科竞赛及期望、展望

如何将课堂教学引入学科竞赛。以下就是在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的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为“讲授+设计实践”。在讲授时候重点讲课堂知识点,在实践环节在探讨如何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把学科竞赛引入进来,让同学们一起围绕知识点参与讨论,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如何让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实践环节最后使学生产生不少优秀作品甚至获奖作品。

第二,在课堂讲授时,举例说明更具体,可以拿出历届优秀作品作为教学实例,这样相互点评、比较,从中学习各种知识点,更能理解课堂内容。

我们再来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