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十篇

时间:2023-11-20 17:53:58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1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1、理论业务学习不够,公文写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兴趣。一直以来,都觉得政治理论知识太枯燥,所以很少去关注一些理论性的报刊和杂志。学习只停留在集体学习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学习不用心,不重视。每次集体学习只是听听则已,没有真正掌握,做到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学以致用。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系统,导致在公文写作时缺乏信心,缺乏功底,缺乏素材,缺乏逻辑性。

2、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原因在于:一是缺乏信心,自我局限性强。工作中,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持有怀疑态度,不能大胆地发挥,不敢尝试新的业务工作,久而久之觉得所有工作都无法胜任,所有工作都会做不好。二是思想懒惰,缺乏积极性。总是怀有得过且过思想,对工作不重视,对工作完成的效果不在意。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差错,例如文件印发出错,文件传阅有延误等。同时,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缺乏积极性,缺乏竞争意识,缺乏目标,觉得怎样都无所谓,使得工作只停留在最初,没有进步可言。

3、工作创新不够,效率不高。

原因在于:一是不善于思考。每天上班时间8小时,但是真正用心工作可能连两小时都达不到。没有做到用一小时时间去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只是停留在原有的脚印中,没有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想法,开拓自己的工作模式。二是工作作风问题。关键在于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二、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理论知识是作为一名行政人员不可缺少的知识储备,能说会写也是作为一名行政人员不可缺少的能力。所以,既然已成为一名行政人员,而且是一名宣传人员,今后,我更要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一是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机会,用心听,用心学,用心想。二是提高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从心里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学,愿意为学习付出,愿意去关注所有理论性报刊杂志,慢慢提高理论水平。三是模仿公文写作。现在好多人提倡文字模仿秀,为的是在模仿别人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慢慢再形成自己的风格。由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钻研不深、兴趣不足,所以对公文写作更是缺乏信心,写作时毫无头绪。今后,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尝试着去写,模仿别人的去写,慢慢提高。

2、增强信心,提高工作积极性。今后,我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有半点马虎思想,绝不允许有严重失误,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虽说不能做到最好,但求做到自己满意、领导满意。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2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不够。

具体表现为: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意识。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高。

分析原因:除了在党组织生活会上进行了理论学习外,平时自己未主动开展理论学习。而且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深刻认识其精髓。

2、工作上创新不够。

具体表现为:在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年轻人那种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

分析原因:说明自己在主观意识上缺乏创新精神,在业务上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

3、工作上缺乏主动性

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性不够强,胆子不够大,唯恐事情做得不到位。

分析原因:思想解放不够,心里有包袱,过于关注和看重事情本身。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业余时间可以通过各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决定是非的具体标准。学习理论,要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与公司的发展和自身的工作相结合。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国家的发展情况、国家的政策等方面做一些了解和认识,尤其现在推出学习强国APP,让我们更方便和更快捷的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坚持长期关注和学习才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3

一、存在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自觉主动抽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做得不足,除参加组织学习外,很少学习相关书籍。主要因为学习深度不足,没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故而认识的深度不够。

2、理论联系实际有待提升。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方面有差距,缺乏运用思想理论知识去指导、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其原因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3、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在具体工作中,对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较好的创新思路,少了一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专研好胜的精神。究其原因说明自己在钻研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创新意识。技术工作更需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不断创新思想理念,优化工作方法,革新技术水平。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迅速整改,早日见效,力求在政治上有明显提高,思想上有明显进步,工作上有明显提升。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因而今后我将切实地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抓住学习重点,制定出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挤出时间予以落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4

根据《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亭委办[2019]45号)部署安排和区委组织部的要求,以“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为主题,对照“四个意识”和目前个人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开展了自我批评,现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学习方面:工作积极性不强,虽然对于分管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缺乏深入研究,由于工作的角色定位、岗位变化等情况,面对工作任务,只求完成指标,有时放松了标准和要求,满足于完的成、过得去。工作思路有局限性,思考创新能力欠缺,学习劲头不足,理论水平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同时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的要求,缺少创新和担当。

2、政治思想方面:对“四个意识”的观念不强,思想守旧。工作中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空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想法,缺少有实效、真管用的办法。对政治理论的钻研也不够透彻,有时只是急用什么就学什么,满足于一知半解,具体的理论知识没过多钻研。在处理各项工作的时候把握不好太多的细节,有时也会粗心大意,情绪急躁,导致工作上有所失误。

3、组织生活方面:对组织生活缺乏高度的重视,有时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紧,没能认真做好组织生活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党的组织活动缺乏主动,在组织活动之外,缺乏主动的学习和自我的党性培养,仅满足于组织生活活动和会议精神,不深入不重视。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剖析,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上不敢担当或不愿担当,没有一种开拓新局面,争先创优的精神头,工作业绩满足现状,流于形式,只想做老实人,没有满腔工作热情。对于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听之任之,不求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第二、缺乏深入的理论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不多,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过强,工作之外没有主动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塑造。缺乏思考能力、思路局限,安于现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在新的形势下开拓创新开好新局面。

第三、缺乏基层群众交流,虽然能深入一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但是主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事项,没有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缺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境界,更多的以理论指导实践,缺乏与群众的深入交谈和对问题的剖析,没有做好实践的反馈工作。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会深入自省、迅速整改,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1、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认真学习“”和一系列会议以及省市委会议精神的学习,在工作上要做到严标准、高要求,满腔热情、积极进取,深入钻研业务理论知识,做到深入、透彻、明晰,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谙熟局面形势,谋求高质量,争取好效果。

2、工作踏实,作风严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经法规,踏踏实实的工作,对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要拓宽思维,解放思想,多听多请,认真思考解决的方法,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对群众的要求不拖不等,能办的事立即办,不能办的事说明原因,做好解释。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5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搜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的能力,技术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组织能力等。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团队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发、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者素质的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有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综合素质包括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爱岗敬业、自立自强、敢冲敢闯、豁达开朗、意志坚强、坚定执著、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百折不挠等。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

创新创业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时间还不长,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缺乏认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致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停滞不前。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混为一谈,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种类少,多是理论方面的阐述,缺少可模仿的创业成功案例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提示,缺少对创业失败案例的剖析,没有集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合到学科教育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的开展缺乏有机联系,使学生失去专业优势的有力依靠。教学方法上,基本都是理论传授,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指导。

(三)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于专业课教师和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在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知识时,只重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观念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调动他们的潜能。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匮乏,缺乏实践环节

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对创业报告、创业大赛的指导,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缺乏,实训设备相对不足,缺乏符合创新创业要求的物质和实践条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创业教育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择业就业观,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现状,以及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树立自信心,启发学生的创业需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产生创业的愿望,并将想法升华为动机和动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掌握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和素质。

(二)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所需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除了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可以将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学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既提供宏观的法律法规知识、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等,还要传授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模块化课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教会学生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开展考核评估,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对创业的渴求。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以及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打造一支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能够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6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习意识不强,本人对于工作学习不够深入,思考不够全面,调研不够细致,常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借口而放松学习和自我深造。缺乏系统、主动地学习,理想上逐渐缺乏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的激情,事业心、责任感、紧迫感也不够强

2.工作要求不高。对自己缺乏高标准、高要求,在工作上存在过得去就行的思想,缺乏精益求精精神。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满足于完成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未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

3.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着因循守旧的观念,习惯于按旧框框办事,缺少创新意识。比较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自己的经验办事,导致创新能力不强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本人进行了深刻剖析,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主要还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认识不够,平时虽按时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整改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7

论文关键词:创业能力;构成;高职学生

2010年7月29日正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四和十九条中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可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了解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可以使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时有的放矢,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由经营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六个方面构成。

一、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是指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是对企业人、财、物进行全面统筹管理并发挥效能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机会识别、捕捉与开发能力,市场驾驭与运作能力,战略规划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等等。众所周知,创业就是创立企业、开设公司,而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从规划到决策、实施、评价、调适的全过程。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等各个方面,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资金的来源、分配及培植,因而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经营管理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所以,高职学生要创业,必须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然而,经营管理能力也是高职学生最缺乏的创业能力之一,经营管理能力缺乏是导致高职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的《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实际上,高职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缺乏是学校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弥补。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帮助高职学生提前认识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了解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这是一种与心理素质相关的能力,是创业者必备的心理条件。它包括抵抗压力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质构成要素。创业的过程充满艰难困苦,创业者不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与困难,而且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有的一举成名,有的一无所有。作为创业者,自我意识特征应为自信和自主;性格应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情感应更富有理性色彩。

然而,当今的高职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经历比较单一,人生阅历较浅,对逆境和挫折体验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努力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成功和胜利时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不灰心丧气、消极悲观。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高职学生成功创业的心理保证。

三、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创业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有学者根据对中国创业者的调查,得出成功企业的领导人应具有以下品质:一是诚实、谦虚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克制、忍耐以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热情、富有责任感以保持克服困难的决心,并感染别人;四是积极性的心态和创造精神使创业者充分发挥潜能,不被束缚,开创新局面等等。上述品质即为良好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外在显现。可以说,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达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借助外界力量和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

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普遍缺失。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同学关系:入校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由于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在交往中缺乏宽容与体谅,人际关系相对容易紧张;其次,交往技巧:有的学生很希望与人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从而很少与人打交道,终日流连于网络虚拟世界。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不断积累总结经验。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是要敢于与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想法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二是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第二,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担任志愿者;第三,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第四,鼓励学生参与勤工俭学。

四、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从事职业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创业活动必然涉及一定的行业领域,因而,创业者必须了解、懂得所选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和精通了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就意味着创业者的事业成功了一半,因为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创业者不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专业能力的内涵不仅仅指专业知识,还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专业知识相当的人,在处理同一技术问题时,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目前,高职学生大多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较缺乏。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生往往过分重视学分而忽视对专业本身的深入钻研,所学专业知识较多停留在教科书上,知识的延展性不足,实际操作能力缺乏。而且,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受时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市场需求反应存在相对滞后性和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本身应确立“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根据所培养人才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高职学生自身在校学习期间要拓宽知识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的动态,建立一个以自己专业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并重视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提升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五、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创新能力是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包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创业活动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缺乏创新性的创业活动往往竞争力不足,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创业活动中的创新不是简单复制、模仿已有的商业项目,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思路创新,创造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著名创业导师路军指出,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以创新为核心、为基础,他们的创业着眼点充分聚焦在创新性上,使得创业成功率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而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其低,究其原因,创新性不足是其致命的短板。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具体且操作性强的高职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与管理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重共性培养,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无法适应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单一的考试模式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较少涉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学校多部门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也需要有效调动大学生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的创新激励机制。陈瑞萍等人认为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个性化培养;二是构建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三是改革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到能力培养上;四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条件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及课外创新训练活动效果。

六、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高职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精神,包括创业决心和创业信心。创业精神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起动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倾向,它支配着高职学生中的创业者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其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创业精神是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帮助其完成创业过程取得创业成功的精神品质。它能够使创业者在逆境和艰苦的创业环境中仍然保持积极的创业心态。只有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才能保证创业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活力。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8

Abstract: At present, factors to restrict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clude the lack of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reasonable, etc. It can radically solve the problem only to reform talent training ideas, create scientific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targets. From the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关键词:创新能力;制约因素;培养机制

Key words: ability to innovate;restricting factors;cultiv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04-02

0引言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长期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创新决定生存、创新决定发展”,各国间的国际竞争首先表现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国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指对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对原有事物的更新。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中,创新具有不同的含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鲜明地把“改变世界”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提出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的科学论断。他们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①表明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宗旨就是“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使用现实的手段改变现实的世界,就是实践创新。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及其实践本质的论述就揭示了创新范畴的哲学规定。而我们要研究的大学生创新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这是一种将新的思维不断转化为实践,从而产生新的具有价值的研究或行动结果。大学生的创新既包括知识理论的创新,也包括大学生行动能力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意义上的创新。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调查的能力,是指研究者利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管理和各种实践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②。实践表明,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2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当前很多国内的高校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积累。国内高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尽管各有其特点,但是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意识不强,探索精神缺乏我国的高校历来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传统,但随着高校教育环境和学生基本素养要求的变化,部分学生不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于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长时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掌握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随意散漫的学习态度也能难以激发探索精神。

2.2 思维方式僵化,缺少创新思维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视野和想象开始逐渐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思维比较敏捷,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要素。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的积累不够,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对知识的掌握是僵化死板的,容易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缺少新意和突破。这种思维方式的分离与僵化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创新的思维动力,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2.3 动手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低下部分大学生存在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在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倾向,造成遇到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高校的学生中知识与实践的脱节是一种普遍存在现象,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创新毅力不够,不能持之以恒人类历史上诸多事例早已证明,创新活动是长期的、艰苦的创造过程,需要以创新意识为动力,以坚强的毅力为保证,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毅力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变革的急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变化速度快,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出现了多元化,这种对于世界发展潮流的追逐造成了我国的创新缺乏一种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别在当今的高校中,学生也在追随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式,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具有跳跃性,对事物缺乏必要的恒心和毅力。这就造成了国内高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急功近利心态,而这种心态对于真正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创新需要的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对事物的关注和研究。

3大学生创新能力制约因素

3.1 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学由于受到诸多历史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影响,普遍缺乏创造性教育理念的支撑,至今仍未能建立起真正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办学理念不清、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僵化、人才培养目标摇摆不定等等,都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这种教育环境,使得培养大量成熟的创新型人才变得非常困难。教育体制导致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乏,使得我国在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上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2 高素质创新型导师的缺乏一个具有创新型思维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校方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不高,没有为教师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舞台,过分严格的教学要求甚至直接束缚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二是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传统的简单的教学方式,怠于创新甚至害怕创新,知识的更新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3 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在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教育管理者往往只把受教育者获得书本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杨振宁教授对此提出了批评,指出它虽“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根基,但是相对说来在进行科学创新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而这种教育质量观必然会导致这样一种考试制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单科独立考试,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结合,考试题目也主要是客观复习性的、判断性的,很少甚至没有主观评价性的和创造性的题目,从而导致学生孤立地学习单一学科,死记硬背课程内容,不注意融会贯通,思维不活跃,培养的是理解力和记忆力而不是创造力,这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4 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环境的恶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就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领域,使得学生们为了就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功利性学习,各种公务员考试、英语资格考试、证照类考试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很难有时间参与到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中,无法培养创新思维,难以实践创新能力。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几乎是没有任何好处,对知识的掌握限于考试的范围,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仍旧非常有限,这种以就业引导的学生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向

4.1 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创新性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育思想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科技水平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必然特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要转变教育观念中那些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

4.2 创建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各类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改革。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要进行改革,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过去的单一培养模式,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

4.3 着力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只有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创新人才。要建立一支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创新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方面来调控教学的节奏,积极地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水平和层次。

4.4 建立有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改变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基础知识、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对于公开发表作品、参加各类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颁发证书或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评条件,并形成制度。

4.5 研究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当前的社会难题之一,其最终能够有效解决一方面有赖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等学校通过自身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难”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学校制造了很大的压力,也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这种困境可以为我们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机制提供良好的时机。从就业的基本情况看,我国的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践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应用性要求。因此,广大高校要认识到实践教学不只是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书本知识的教学环节,更是完成发明创造、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平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0.

②张宇斌.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2).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10-11.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9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按其主体可分为国家、区域和企业创新能力。古人很早就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思想和方法,如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1919年,陶行知第一次提出大学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并指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民族兴亡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14年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19位,创新能力属第二梯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创造性,对增强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及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富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创新也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的动力。人才资源是创新型国家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后劲。无论是科技竞争还是国家间的竞争,其本质都是人才竞争。因此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经济与科技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急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现2050年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目标,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员。我国已到了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即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等学校只有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通过深化科学技术改革,推动我国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缺乏创新意识与思维。思维是意识的核心,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创新自觉性。我国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知识,但对于知识的运用还缺乏创新意识。首先,大学教学中广泛存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极大制约了创造意识的培养。此外,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仅希望考取研究生或获得一份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意识的提高。第三,落后的教育理念使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仅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对个人学习兴趣及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记忆了大量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导致个人知识在不断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徘徊不前。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并逐渐丧失了创新意识,从而在大学阶段创新思维普遍匮乏。

2.缺乏怀疑精神。疑问是思维的引线,是发现问题的导火索。质疑是科学研究者的重要素质,没有怀疑就没有思维的独立性,也不会产生新思维与新发现。但我国学生因长期的被动知识灌输,在基础教育阶段即失去怀疑精神。加上落后的教学理念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我国学生习惯于跟随学习,形成了完全依赖于教师讲授的思维方式与依赖心理。与西方大学相比,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给予和接受,主要表现为学生普遍缺乏怀疑精神、缺乏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不会提问、思维方式单一,培养出的人才多是一些引经据典的学者型人才及善于模仿、复制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术是片面的,全面教育的要求,应是既传授技能又训练科学学习方法,即如古人所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缺乏理论基础。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是良好的专业基础与实验技能,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完备的基础理论。但我国大多数高校专业设置雷同、教学计划缺乏特色且多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专业课程间内容严重重复,并且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必备的知识基础。此外,我国大学教学多以书本内容为主,知识陈旧且更新缓慢,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同时,由于实践课时不足,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和灵活运用课本知识,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创新主动性;并失去自我学习和更新的动力,形成知识陈旧的局面。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作用

1.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方法,已在世界各大学广泛应用。一个典型的PBL教学辅导由一名指导教师和一个包含8至10名学生的学习小组构成。其主要教学步骤包括:(1)确定和明晰情境学习中的陌生术语;(2)明确需讨论的问题,并记录意见一致的问题;(3)基于现有知识对问题给出可能的解释与建议;(4)综述步骤2和3,将对问题的解释整理成尝试性的解决方案;(5)明确阐述学习目标和任务,小组成员就学习目标达成一致;(6)个人学习;(7)小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指导教师对小组学习进行检查或评估。PBL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流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并十分重视学生与指导教师、学习伙伴、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PBL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学习,使各学科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非常适合已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因PBL中教师的作用是推动小组学习而非仅提供信息,故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专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各模块的学习目标与全部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

2.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是21世纪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为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所提出的创新性教育框架。其概念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含义为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行),是“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2000年,麻省理工与瑞士三所大学合作正式开始CDIO计划,目前已发展成为30个国家约100所工程学院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CDIO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由于各大学采用相同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同的评价标准,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CDIO模式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维护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一体化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自2005年以来,CDIO的中国化研究与实践已对中国工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实践表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非工程专业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有利于教师摸索出有效的专业课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参与教学,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原有培养方案+X模式。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就变得非常重要。大学教育要注重文理渗透,同时,也要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原有培养方案+X模式是指高校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加入一些创新课程、创新措施和创新内容。该模式已被我国各高校广泛应用,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教学培养模式。原有的培养方案包括原有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等。X指创新课程、创新教材等创新元素。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篇10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成功策略

引言

为保障充分就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和政府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受到过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是实现社会创新的主体;同时,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就业,充分而有效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也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左右,[1]这使我们不禁思考,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这么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以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探求当下大学生群体创业失败的原因,希望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一些借鉴及帮助,使得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成功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1、大W生创业有利于改善社会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各所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的现状下,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为765万人,预计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会达到795万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以每年大幅增加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就业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拉动就业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给他人带来就业,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因此,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改善社会的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2、 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生活在这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中,很多人都想要通过创办企业来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创业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兴趣和梦想结合在一起,可以做适合自己兴趣的事情,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造财富,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满足社会和人们的要求,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转化为可见的财富,才能在这种创富中寻到一种满足感。大学生创业可以满足社会个人生活的需要、减轻社会的负担、促进国家某些制度的发展以及加快国内经济同国际经济的融合。从这些角度看,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通过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梦想,还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充分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1、大学生群体创业失败内部因素分析

(1)缺乏自己的创新项目由于我国家庭现代教育的缺失,缺少从小鼓励孩子独立、创新、探索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过度的参与,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从小磨灭了他们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创业者正是因为缺少创业应该有的好奇心,所以在创业过程中,过度的模仿前人的成功经验,没有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创业产品的特性,没有开发出新的适合自己的项目,最终以创业失败告终。例如:很多人看到滴滴打车模式的成功,于是也模仿“烧钱模式”,以期能够杀出一片市场,做到像滴滴打车那样成功,但是他们其中的很多创业者并没有关注他们所属行业的特性,一味地模仿,结果血本无归。

(2)缺乏创业经验大学生进入社会时间短,社会经验有限,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找到适合的创业方向,存在盲目从众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在公司筹备初期就困难重重,在注册、办理手续、相关法律以及创业技巧方面缺乏经验,导致许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就被扼杀了,即便部分企业成功度过创业初期,也由于计划的不周,用人不良,经营不善而以失败告终。

(3)创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大学生创业会急于求成,这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通病,大学生开始创业后,便急于得到回报,这使得大学生创业急功近利,对创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部分大学对自己缺乏自信,抗压能力较差,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上充满荆棘与坎坷,它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及意志力,而大学生经历相对较少,容易灰心气馁,不能善始善终。

(4)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创业初期大学生创业者并没有按照创业项目的需求寻找合作伙伴。在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中,由于创业者的朋友圈有限,有些创业者会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创业伙伴,导致创业过程中在内部管理、工作协调以及创办企业的经营运作方面出现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离心离德,使创业人员分崩离析,心灰意冷,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并且在新创办企业,创业的大学生团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能力,在企业初期步入正轨时,因为企业管理不善,缺乏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出现决策失误,使得创业活动以失败告终。

2、大学生群体创业失败外部因素分析

(1)资金的困境。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目前制约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很大一个问题就在于资金匮乏。有很多大学生虽然拥有很好的创意项目,但是在融资方面出现问题,使得原本炙手可热的创业项目在时间的推移下,退出了市场。另外,大学生创业时表现在资金方面的创业困境,不仅仅体现在融资方面,还有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上,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虽然获得了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但由于在之后创业资金的使用上缺乏专业性和合理性,最终仍然出现创业困境,导致创业失败。

(2)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学生由于缺乏到市场一线调研的经验,因而不能更好的把握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商业信息,不能获取高速成长企业及行业领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分析项目时,不能很好的运用SWOT分析法来把握当下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劣势、机遇、威胁、挑战分析。因而在选择项目上很有可能无法走在行业前端,出现缺少创新的情况,从而导致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

(3)企业生产流程未标准化。大学生新创立企业,由于是初设阶段,企业未能形成合理、标准的内部生产体系。大学生创业初期不熟悉整个生产的流程,没有健全的生产线,生产工艺落后,因而也就无法遵循从设计、改进、小批量生产再到大批量生产的合理程序,致使成本居高不下。

(4)企业缺乏标准的管理体系。大学生创业初期,管理上短时间很难形成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因而,在生产上,产品缺乏标准,没有质量管控体系。在档案管理上,不注重资料的档案化积累,容易犯一些雷同的错误。在制度管理上,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不想工作随意性很大。在人员管理上,创业初期很难进行人员的培训,如营销的专业培训,使推销人员缺乏专业的营销技巧与方法。

(5)缺乏技术人才协同发展。创业初期阶段,很难吸引行业顶尖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其一,新创企业的薪资待遇水平低,难以满足人员的生活需求或高收入的愿景,很难留住人才。其二,企业初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缺乏亲和氛围,过于注重效益的发展或效益不景气,因而忽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其三,新创企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使企业无法给高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发展平台,也就无法满足精尖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愿望。这些原因致使企业无法及时进行技术创新,抢占市场份额。

(6)产品的认可度低。产品初期投入市场,品牌的认可度较低。其一,相较于行业领军企业的品牌效力及客户认可度、忠诚度,新创企业品牌力度不够。其二,新产品较为新颖,客户对新推产品并不熟知了解,也就对尝试新的产品有一定的排斥性。其三,新创企业由于资金限制,无法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这也使品牌推向市场的周期大大加长,使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受到制约。

三、提高大学生群体创业成功率的策略

1、出具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所以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应该提前为自己的创业做好规划准备,在进行了有效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应打开眼界,合理的选择项目。在项目选择时,大学生最好有自己的创新项目,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项目,则可以考虑借用国内、外的创新项目,如可以引进国外类似于Reflow节水项目等创新项目,但引进项目需要耗费为数不多的资金,因而可以先考虑,本土化生产。选择好项目后,为此写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的方式,制定出各个阶段的目标,落创业的每一个步骤,一步步的实现创业。

2、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创业大学生要明确资金是企业成功运用的前提条件,因此,每一笔资金一定要用到刀刃上,需要制定周密而详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三个月或者到企业开始出现盈利之前的资金运作计划。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运转可能会出现计划以外的费用,例如市场营销、增加员工等不同的情况,要随时根据变化调整自己的运作计划。

3、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想要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特质,为创业打好基础。当然在进行创业准备的过程中也不能耽误自己正常的学习,理论可以武装头脑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大学期间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注意培养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鼓励的能力,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创业进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大学生想要使自己的创业活动取得成功,一定要很好的运用营销的战略和策略,尤其是营销4PS的运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完善整个创业步骤流程,大学生在创业的进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多学习前辈们的成功经验、多积累失败的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创业的实践中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把握行业市场的发展动态,积极主动地挖掘潜在市场,甚至去制造各种商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的大学生仍然应该多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点,在创业和实践中不断地增长自身得才能。

5、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大学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当然心理上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受到挫折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乐观地面对困境,在创业取得一点好的进展时能够居安思危,合理安排创业的各个环节。

四、结语

通过上文阐述,大学生群体在内部及外部都存在很多不利于创业的因素,因而,想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仅需要大学生在创业前期做好规划准备工作,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才能够最大限度上规避创业。

【参考文献】

[1] 2016年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

[2] 侯海霞.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13(09).

[3] 李世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4] 晓政.试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8).

[5] 刘波.及原理分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J].高教学刊,2016(15).

[6] 贾天明,雷良海.构建创业失败补偿机制的探讨――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现状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2).

【作者简介】

林秋萍(1993-)女,山东莒南人,德州学院工商管理本科学生.

杜 雪(1994-)女,山东商河人,德州学院工商管理本科学生.

韩 鑫(1995-)女,山东青岛人,德州学院工商管理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