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十篇

时间:2023-11-22 17:57:00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难;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22-0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日益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模式逐渐成为引领时展的大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创业作为其改变生活质量、实现理想抱负的方式之一。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现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形势不容乐观,还基本呈现出大学生创业率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以及大学生创业层次低的“三低”现状。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难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仍有两点不足:其一,研究对象主要还停留在应届毕业生群体,这从促进整个社会大学生创业角度来看还是十分片面的;其二,有关大学生创业难的实证分析匮乏,多停留在经验层面。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照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研究整个大学生群体创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在此基础上摸索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创业难解决之道。

一、大学生创业难的主观影响因素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进行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出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对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这两类大学生人群进行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对象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的在校生与毕业生。

2.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本课题针对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特别设计了《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天津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300份,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发放200份,回收调查问卷500份,依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50%以上者为适当,60%以上者为好,70%以上者为非常好”。而有效调查问卷451份,回收率与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与90.2%本课题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0.2%,远远高于70%。由此可见,本课题的问卷调查情况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学调查、分析与研究的需要。

(三)调查结果

1.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同意“大学生创业意义不大”与“大学生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观点,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3%、62.5%;绝大多数大学生同意“大学生应该考虑创业”与“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说法,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0.8%、69.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意义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可行的、必要的,其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其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对创业意义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进而对其创业行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2是大学生对自身创业态度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而且产生过创业想法,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9.1%、48.8%,特别是对“若创业失败会再次尝试”选择“同意”与“十分同意”的分别为47.5%、11.5%,这表明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且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艰苦与打击不会成为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作为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但是对“感觉自己已具备创业条件”的选项,还有32.6%的高校大学生认为其自身还不具备相应的创业条件,此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意识较强,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条件、创业素质还比较缺乏,创业自信心不够,这可能也是抑制大学生创业、导致大学生创业率低的因素之一。

表3是大学生创业动机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同意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为了赶时髦,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54.3%、58.7%,绝大多数大学生同意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做感兴趣的事,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58.4%、57.2%。这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还是拥有比较明确与正确的创业动机的。但是我们从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也有37.5%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表示“说不清”,还有28.4%的大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这也非常真实地表明了现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金钱与自由的客观现实,这一调查结果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现状还是非常吻合的。

2.大学生创业行为调查结果

图1是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现状图。

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没有积极参加创业的相关实践或比赛,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或创业培训。由此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学习行为相比其积极的创业态度而言还是非常消极的。

图2是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现状图。

从图2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会有意识的去主动结交想创业的朋友与伙伴并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人际网络关系,但是对于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做创业项目规划、为创业做全面准备等选项,大学生不符合度回答结果占到了绝大多数。由此表明,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同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一样还是比较消极的。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校大学生在人际网络建设方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表示“说不清”,这表明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人际网络建设这方面的内容还非常陌生,而已毕业大学生相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在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做创业项目规划、为创业做全面准备等选项做出符合度回答结果的较多。

二、大学生创业难的客观影响因素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进行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出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章节在上文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这两类大学生人群细分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之所以细分为这三类人群,目的在于对这三类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大学生创业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客观影响因素的异同,进而提出符合大学生创业生命周期的解决措施。

2.调查方法

本文首先对“您认为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开放调查与访谈,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并根据总结出的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编制了《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受问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经验判断这43个创业困境变量是否对大学生创业构成障碍,并由这三组被问卷调查对象评估这一创业困境变量的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强度(本文在传统5分评定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6分评定量表,即0分表示被调查对象选择“否”的答案,1-6分表示被调查对象选择“是”的答案,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三)调查结果

《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为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8个创业困境因子分别是缺资源、缺环境、财务与管理困境、缺经验与技能、市场竞争激励、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其中缺资源可以细分为6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缺乏启动资金、运营资本不足、缺乏合适项目、缺乏信息渠道、缺乏社会关系、缺乏良好创业团队,缺环境可以细分为家人反对、社会关注与支持程度不够、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法律制度保障薄弱、税费负担大限制多、缺乏创业指导与培训,财务与管理困境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现金周转困难、融资困难、财务管理困难、创业合伙人意见分歧、行政事务太多,缺经验与技能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时间协调困难、缺乏营销技能、缺乏管理知识、缺乏专业知识、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竞争激励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称职职员难招、优秀人才难留、市场竞争激励、客户资源不足、销售业绩不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可以细分为7个创业困境变量,即消费者喜好难调、产品服务创新难、构建有效企业文化难、选择企业主营业务难、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与管理制度难、消除结构臃肿难、做大做强企业品牌难,经营困难可以细分为4个创业困境变量,即风险比预期大、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难以识别并捕捉有价值的机会、难以获取资源扩大发展,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可以细分为4个创业困境变量,即需要平衡家庭、担心创业失败、缺少创业机会、缺乏自信心等其他心理因素。

为了更加直观的对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的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笔者首先计算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被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创业困境变量的平均分,然后再获取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被调查对象在8个创业困境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作为该被问卷调查对象群组在该创业困境因子上的平均分,具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在对创业难客观营销因素的认知上是存在差异的,客观影响因素对各被调查对象群组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想创业大学生组:缺资源>缺环境>缺经验与技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市场竞争激励>财务与管理困境>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大学生创业新手组:缺资源>市场竞争激励>缺环境>缺经验与技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经营困难>财务与管理困境>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组:缺资源>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缺环境>财务与管理困境>缺经验与技能>市场竞争激励>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由图3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点是缺资源与缺环境,这2个创业困境因子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强度都非常高,影响因子强度都在3.5以上,甚至高达4.33,这表明“缺资源”、“缺环境”这2个创业困境因子是高校大学生创业难的两个主要客观影响因素。另外,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组对“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这一创业困境因子做出了特别强调(影响因子为3.51),大学生创业新手组对“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创业困境因子则感触较多(影响因子为3.60),而且大学生创业新手组也认为“缺乏经验与技能”这一创业因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影响因子为3.54),而想创业大学生组则更多的面临来自缺资源、缺环境等方面的困境与问题。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都对“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这一创业困境因子评估偏低(影响因子分别为2.64、2.66与2.71,影响强度都小于3),这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状态良好,这与我国传统认识中的创业者形象比较相符。

三、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以及客观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主观影响因素方面,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对创业意义的认识较为准确,创业动机也是出于兴趣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创业行为则较为消极,即“想”与“做”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创业意愿之所以止步不前,主要是创业信心不足。在客观影响因素方面,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新新手与大学生创业成功者这三类大学生创业人群对大学生创业困境因子的敏感强度虽然有些差别,但影响他们创业及决定创业成败的显著困境因子则是相同的:即“缺资源”、“缺环境”以及“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

(二)大学生创业难解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破解大学生创业难不是举一方之力可以实现的,必须方方面面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攻克”这个难题。

1.政府要“发力”

首先,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我国中央政府可以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储备基金,重点资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与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可以在本地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对本地区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资助。另外,我们更应该支持大学生创业型企业通过成熟的金融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多种融资渠道,为具有活力与希望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提供研发资助与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服务创新可以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或者产生产品。”[1]24因此,政府应该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研发上给予大量的研发资助,加大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与鼓励措施,并加强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为了鼓励、吸引大学生来杭创业,就先后颁发了《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特别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创业类项目,其最高资助额度可高达20万,这非常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2.社会要“助力”

在本文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创业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不仅大学生很难将创业意愿付诸实践,而且其很难获得来自家庭的肯定与社会的帮助。这就需要社会构建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它营造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对于推动全民创业具有重要意义。”[2]74因此在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文化,借助传媒和社会舆论制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让人民认识到创造就业机会是一种荣誉。同时,社会还要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更为有力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创业文化取代“官本位”文化。社会各方面力量都要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应有的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创业支持以及创业保障。

3.高校要“给力”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曾指出:创业教育是未来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3]305近些年来,陆续有更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力度还有待加强。

首先,要提供更全面的创业知识教育。一方面,要着重于应用性知识和法律政策等常识教育,比如最为实际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和营销知识等等,高校可以开设这方面的通识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创业知识讲座或培训,对于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初期)进行跟踪,给予专业和技术上的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有关创业的知识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满怀着激情与希望投身于创业之中,但却铩羽而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说,与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有关。例如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畏失败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合作与竞争精神等。这些创业精神一直被我们忽视,实际上,创业精神中包含了复杂而详细的关于一个全新的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全部的“养料”,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高校应该借助于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再次,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高校进行创新教育,不仅要在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精神培养上着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创业技能培训和讲座,提供到大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这其中尤其要注重领导力的培养。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既包含专业技能,同时也包括道德引领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运筹帷幄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家庭要“借力”

家庭是学生创业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每个家庭的条件都不尽相同,但从之前的调查来看,要想成功创业,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有了家长的鼓励,大学生更能面对创业途中的风险,积极乐观的对待创业机会。反之,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有所质疑和阻拦,就会打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就成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绊脚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家长的干涉与阻挠,使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创业梦想。大学生没有资金的来源,这就需要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资金和广泛的人脉支持,并在大学生创业受挫和困难时适时给予安慰和帮助,做大学生创业最为坚实的后盾与避风港。

5.个人要“努力”

大学生走出创业难的窘境,除了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努力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大学生要敢于突破已有的“毕业就找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实际情况,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寻找创业方向,拟定创业目标,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一些竞技性的比赛、创业培训、创业讲座,在储备相关创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摄取与创业相关的经验,另外,也要开始注重建设创业所需要的人际网络,并从创业政策搜集、创业项目资料搜集、创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创业储备,增强创业自信。

参考文献:

[1]李杭.吉林省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2

医生转变作风剖析材料  为了准确把握,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和干部团队建设,为全面实现城市的5倍和新XX县党委提出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作风建设自我剖析材料。县委提出了“通过艰苦奋斗解决困难,落实和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这是解决干部工作“出州”问题,提高工作执行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集中学习和讨论,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干部精神,调动干部积极性。在这次学习和讨论活动中,我通过学习文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进一步发现了问题和原因。现在我待会再检查。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够深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些理论的学习未能做到深刻领会,没有掌握其精髓、灵魂,没有做到时时、事事用这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对涉及自己工作所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熟悉,导致自己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第三,没有充分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导致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缓慢。 2、思想观念守旧,安于现状。长期的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唯书唯上、照抄照搬,不能打破老框框,不能探索新路子,工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表现为: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产品如何占领市场,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问题,很少进行调查研究,导致出现缺乏科学完整思路、缺乏远见,小农经济较浓,没有具备以先进的思路引导农村先进生产发展的新观念。由于没能创新思维开展工作,导致出现工作守摊度日,裹足不前,坐失发展机遇的现象。在改革中怕风险,发展新措施不多或不力,致使工作期间新面貌出现不多。 3、工作缺乏较强的内动力,存在工作乏力现象。面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和社会风气不正的现实,自己思想上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的不良思想,对分管部门的干部监管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干部职工思想涣散。主要问题表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愿意去多做事、多管事,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有督促检查不严的表现,有怕得罪人的想法,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较强的内动力,即便任务完成了,有些时候也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催促和外部环境的驱使。 4、作风不够深入。具体表现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机会少,调查研究较少,对基层情况掌握不细,掌握不深,有时对来信来访处理不很及时,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交心谈心的时间较少,造成了极少数群众对自己有一些误解。 5、存在纪律松懈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自己。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主观世界修养不够,思想素质不高。由于自己平常学习不够,没有十分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高程度的修养。由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导致了自己思想的退化,随之出现了工作飘浮,脱离群众,纪律松驰焕散,勤俭廉政行为退化。自己总认为社会风气在变化,自己也应有所变化。由于工作的现状和现实的社会风气,促使了自己工作作风的转变和纪律的涣散等问题的出现,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主观意识没得到更高层次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没得到充分的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树立不牢,还不完全经得起退化变质思想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丑恶现象的腐蚀侵袭,因而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些不相适应。 2、执政为民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没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作决策、想问题不能时时处处从群众利益出发,工作方法较简单,有时态度粗暴。缺乏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思不是全用在为民办实事上,没有把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放在首位。有时认为下基层多,为群众办事,多去了解民情,多为群众帮助研究增收是给群众添麻烦,也给自己找麻烦,不如自己多休息。在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上,向群众多解释不够,多花心思去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够。自己的群众观没有真正树起。 3、开拓创新意识欠缺,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拘泥于条条框框,工作缩手缩脚,不敢闯、不敢试,缺乏创造性,有时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彻,导致执行政策关键把握不牢。由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等靠要思想严重,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畏难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学习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学风,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内容上,首先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前提;其次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挑战,力求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学习态度上,做到变不自觉为自觉学。在学习方法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把所学科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本单位本地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新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要求,开展好我镇的各项工作。再就是要把学习知识的提高作为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增强的基础,积极面对和参与竞争社会的强烈竞争,以竞争意识的增强促使学习的紧迫感、压力感不断升华。 2、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消除不思进取,内动力不强的不良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树立创新思想才能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推陈出新,工作才会有起色。为此,自己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做到要组织要求我做为我要主动做,变外力驱使自己认真工作为自己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好,为实现党委政府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加强纪律,切实改变作风不实的面貌。针对自己工作不深入,作风不踏实,勤政为民服务意识不浓的表现。通过学习,认识要大大提高,彻底改进自己工作和思想不相适应的环节,切实加强自己的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给广大干部职工做好榜样,充分发挥老前辈的优良传统,以务实的姿态迎接新的工作挑战。一是做到多调查研究,多为群众办事,多了解民情,多化解民怨,二是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多为群众研究发展路子,严格执行好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纪律,强化自我约束,始终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不做金钱和美色的奴隶,模范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和群众监督,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我镇经济腾飞和人民富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不足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从目前大学生素质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还存在许多薄弱方面,有些问题甚至还相当突出。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先看到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由于大学生意识发展还不完善、不成熟,难以正确地评判各种价值观,价值取向容易产生偏差,主要体现在功利主义倾向、自我主义倾向和实用主义倾向几个方面。

1.1功利主义倾向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道德价值和伦理的评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大学生认同重实效、重现实的价值观。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其中一些大学生在物质上崇尚高消费,在精神生活上崇尚现实的快乐。对精神动力的淡漠,对金钱功效的崇拜,已严重地影响到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人生价值的追寻。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偏离。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

1.2自我主义倾向

部分大学生过于看重自我,过分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常常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集体和社会对他们的召唤对立起来。部分大学生渐渐淡漠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与集体利益、社会公德的错位,极容易使大学生步入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

1.3实用主义倾向

一些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追求实惠,职业价值观注重个人获得,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正逐步淡化。在职业准备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只看重个人利益的获得,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高,在职业选择中对“生活条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

2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2.1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不强、科学意识淡薄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文科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不强,对科技新事物好奇心不强。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意识开始的,没有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人是缺乏科学意识的表现,是难以取得较大成就的。

2.2缺乏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些学生是在实践中自己摸索,有些则是借鉴教师或成功者。但部分大学生欠缺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独立观察、提问、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还不够。在知识和能力素质方面,热衷于实用、热门的知识和技能,忽视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刻苦精神消退。

3审美知识的匮乏

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活动是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在各种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往往在审美活动中会带上片而性、盲目性,其表现在:

(1)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极端功利和实用化心态;人生理想淡化、缺乏对真善美精神价值的追求;拜金思想严重;无视社会需要,过分注重自我实现等等。

(2)审美情趣不高。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审美心理的指向性和主体对审美客体的选择性。我国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审美趣味偏于媚俗,如在娱乐方面,有些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仅限于上网聊天、唱流行歌曲、看武侠小说,而很少涉足博物馆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或流连于高雅音乐当中,使自己的思想在艺术的殿堂中得到升华。

4身心素质方面

4.1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缺乏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存在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1)缺乏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大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可能对身体的锻炼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观态度不能忽略。一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认识不清,热情不高。一些学生仅仅完成体育课上的练习,很少再有学生自觉制定锻炼计划。

(2)缺乏规律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能比较自由分配时间,宽松的管理方式,加之部分大学生的自制力欠佳,大部分同学欠缺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习惯。 一些学生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贪恋上网、打游戏严重缺少睡眠,导致精神萎靡,学习热情不高。这样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必然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4.2心理素质存在缺陷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不成熟等,这些都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人数明显增加。心理疾病影响大学生身体和学习等方面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

5创新素质方面

5.1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创新意识,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被调查者中,约有半数学生会在课余时间经常思考未知的问题,经常阅读一些与现在所学专业有关的理论期刊,也尝试写一些学术论文;而仅仅约 1/4 的学生进行过某项发明创造。

5.2创新性思维能力缺乏

通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不断积累各种知识和经验,想象力也随之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变得比较敏捷。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具有很多缺陷,使得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体 “较差”。

参考文献

[1] 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 孟秋艳.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教育探索,2006(10):123.

[3] 涂瑛辉.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特点及教育对策[J].科技技术(学术版).2006(12):57.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4

通过“学党史、严纪律、树新风”专题教育整顿活动的学习,对照总队和支队提出的“松、散、懒、推、拖”和“庸、混、浮、虚、怨”十个方面重点问题,深入查摆剖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松: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动摇,容易放弃,容易自我松懈。

二、散:有时精神不够振作,工作思路不够宽,日常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

三、懒:平时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有些惰性心理。丧失奋发向上的精神,工作中、生活中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学习上不够主动,对于深入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做的不够,没有认真对待和深化的思考,只是浮在表面,平时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效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学习不够认真,思考问题也不深,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业务知识不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

四、推:工作有时拖拉,缺乏自律性。

五、拖:对待工作有时不够积极主动,进取精神不强。有些工作该做细的,没有做到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讲究策略,对于工作的要求不够高,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新遇到的问题,不够主动的去面对,分析理顺思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满足于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缺乏积极主动性,灵活机动性。

六、庸:工作水平差。工作不求上进,满足于现状,不善于学习,墨守成规,不求创新,不积极进取。对理论学习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但由于理论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缺乏钻研的精神,流于一知半解。

七、混:个人大局意识不强,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同志交流较少,工作效率较低;看齐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低,只是关注自己个人工作,不积极主动向先进同事学习其身上所具备的精神。

八、浮:有时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扎实弄懂悟透。责任意识不强,对待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工作落后,不实事求是,工作中有依赖思想,满足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九、虚:业务知识不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一是不注重更新知识,日常工作必须掌握相关的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不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二是缺乏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思想意识,新掌握的知识和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认为现在自己新学的知识可以勉强应付目前的工作就行了,对业务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三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知识不足,光靠经验工作,创造能力不强。

十、怨:遇见事情,总是想的太多,想的太坏,从而影响心情。想着想着就什么都不去争取,造就自己没有成就感。导致时不时在自我怀疑,自己不够好。

下一步整改措施: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会认真的学习,及时掌握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修养,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增强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融入林区的改革与发展中,做出成绩,做出效果。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5

Abstract: At present, factors to restrict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clude the lack of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reasonable, etc. It can radically solve the problem only to reform talent training ideas, create scientific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targets. From the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关键词:创新能力;制约因素;培养机制

Key words: ability to innovate;restricting factors;cultiv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04-02

0引言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长期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创新决定生存、创新决定发展”,各国间的国际竞争首先表现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国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指对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对原有事物的更新。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中,创新具有不同的含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鲜明地把“改变世界”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提出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的科学论断。他们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①表明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宗旨就是“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使用现实的手段改变现实的世界,就是实践创新。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及其实践本质的论述就揭示了创新范畴的哲学规定。而我们要研究的大学生创新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这是一种将新的思维不断转化为实践,从而产生新的具有价值的研究或行动结果。大学生的创新既包括知识理论的创新,也包括大学生行动能力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意义上的创新。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调查的能力,是指研究者利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管理和各种实践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②。实践表明,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2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当前很多国内的高校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积累。国内高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尽管各有其特点,但是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意识不强,探索精神缺乏我国的高校历来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传统,但随着高校教育环境和学生基本素养要求的变化,部分学生不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于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长时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掌握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随意散漫的学习态度也能难以激发探索精神。

2.2 思维方式僵化,缺少创新思维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视野和想象开始逐渐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思维比较敏捷,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要素。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的积累不够,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对知识的掌握是僵化死板的,容易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缺少新意和突破。这种思维方式的分离与僵化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创新的思维动力,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2.3 动手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低下部分大学生存在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在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倾向,造成遇到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高校的学生中知识与实践的脱节是一种普遍存在现象,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创新毅力不够,不能持之以恒人类历史上诸多事例早已证明,创新活动是长期的、艰苦的创造过程,需要以创新意识为动力,以坚强的毅力为保证,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毅力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变革的急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变化速度快,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出现了多元化,这种对于世界发展潮流的追逐造成了我国的创新缺乏一种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别在当今的高校中,学生也在追随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式,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具有跳跃性,对事物缺乏必要的恒心和毅力。这就造成了国内高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急功近利心态,而这种心态对于真正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创新需要的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对事物的关注和研究。

3大学生创新能力制约因素

3.1 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学由于受到诸多历史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影响,普遍缺乏创造性教育理念的支撑,至今仍未能建立起真正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办学理念不清、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僵化、人才培养目标摇摆不定等等,都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这种教育环境,使得培养大量成熟的创新型人才变得非常困难。教育体制导致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乏,使得我国在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上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2 高素质创新型导师的缺乏一个具有创新型思维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校方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不高,没有为教师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舞台,过分严格的教学要求甚至直接束缚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二是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传统的简单的教学方式,怠于创新甚至害怕创新,知识的更新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3 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在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教育管理者往往只把受教育者获得书本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杨振宁教授对此提出了批评,指出它虽“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根基,但是相对说来在进行科学创新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而这种教育质量观必然会导致这样一种考试制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单科独立考试,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结合,考试题目也主要是客观复习性的、判断性的,很少甚至没有主观评价性的和创造性的题目,从而导致学生孤立地学习单一学科,死记硬背课程内容,不注意融会贯通,思维不活跃,培养的是理解力和记忆力而不是创造力,这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4 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环境的恶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就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领域,使得学生们为了就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功利性学习,各种公务员考试、英语资格考试、证照类考试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很难有时间参与到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中,无法培养创新思维,难以实践创新能力。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几乎是没有任何好处,对知识的掌握限于考试的范围,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仍旧非常有限,这种以就业引导的学生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向

4.1 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创新性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育思想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科技水平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必然特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要转变教育观念中那些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

4.2 创建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各类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改革。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要进行改革,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过去的单一培养模式,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

4.3 着力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只有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创新人才。要建立一支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创新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方面来调控教学的节奏,积极地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水平和层次。

4.4 建立有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改变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基础知识、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对于公开发表作品、参加各类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颁发证书或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评条件,并形成制度。

4.5 研究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当前的社会难题之一,其最终能够有效解决一方面有赖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等学校通过自身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难”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学校制造了很大的压力,也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这种困境可以为我们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机制提供良好的时机。从就业的基本情况看,我国的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践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应用性要求。因此,广大高校要认识到实践教学不只是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书本知识的教学环节,更是完成发明创造、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平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0.

②张宇斌.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2).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10-11.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6

〔中图分类号〕 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18—01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因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基础薄弱、创新人才的匮乏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所以,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来帮助大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必要。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青年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使一大批活动参与者得到创业起步阶段的基本训练,达到储备创业知识和培养创业精神的目的。同时,科技创新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需要由知识能力互补的多个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团队在运作中既强调分工,又注重合作,协调一致是团队优势的最佳表现。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

1. 参与热情高,缺乏长久坚持。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财力,需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决心。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既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强的毅力、明确的目标以及一定的时间保证。但现在部分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只有“三分钟热情,五分钟热血”,能够积极地参加活动,却缺乏长久坚持的意志。这使得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系统的组织和长期的物质支撑,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2. 存在投机取巧心理,缺乏严谨的学术作风。大部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愿做锲而不舍的潜心研究,只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很重要。

3. 被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积极性。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创新的意识,缺乏对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不能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因此,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只是盲目地听从老师的讲解和安排,缺少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新领域探索的能力,部分学生甚至把科研活动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这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成果少的原因之一。

三、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情况

近几年来,我院着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逐步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科技学术活动的平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完善各类规章,成立学生组织,规范科技创新活动。校团委围绕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挖掘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并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已经成为规范全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7

而小学教育尤其是低年级小学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开端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兴趣。在小学学科教育当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的特点,在数门学科中成为小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因此,笔者在此浅议在小学生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数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动力,是一个亟须探索的研究课题。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认识这些误区将有利于对数学教学的改进工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缺乏表现

1.理论与应用联系脱节

学习的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实际问题并非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总是把问题生活化。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在不同形式的包装下,就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困惑。例如,让小学生理解“单价、总价和数量”的相互关系,把问题牵涉到奶糖、棒棒糖等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就会增加学生的理解力;而同样形式的问题若变成换了身“房价或其他物价”的外衣,小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列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强,灵活性差。从根本上来说,学生还没有掌握这样的问题。

2.缺乏批判意识

要创新,首先必须批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性思维的准确度。批判又包括对他人的批判与自我批判。首先,在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崇拜意识,很少有学生会对教师所说的话产生质疑。其次,缺乏创新意识的小学生常常以完成任务为首要目标,忽略了对问题的检查,缺乏自我批判意识。

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有多种解决方法,批判意识的缺乏,就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既有解决方案产生满足,而不再扩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同时,批判意识的缺乏也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模糊。提出问题是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表现。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不爱提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特征。

3.教学方式单调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参考。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还比较缺乏,使得小学数学教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的来说,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对创新意识的忽略。创新意识的缺乏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的工作改进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小学生心理把握得不够到位。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对低年级小学数学教育策略的探索,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表象性思维向概念性思维过渡的过程当中,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为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以支撑学习,另一方面又要为他们思维的加工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导与促进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的发展。

1.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和鼓励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小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注意爱护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小学生良性竞争,积极思考。其次,要激发好奇心,就要树立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在这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和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课堂中出示实物提出问题,可以较多地运用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要紧接着转换情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思考,如此连接一系列的问题将激起孩子更强的好奇感,培养学生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容易激发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

“再创造”数学教学方法是由荷兰数学家及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他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由于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真正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努力,使获得的知识能够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加强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操作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初步的创新能力,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非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3.鼓励小学生质疑求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能力和独特见解,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它代表着教育的真正进步。低年级小学的数学教育,作为小朋友的开端教育,更应该从个性上、思维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好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进而寻求解决方法来解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以上,笔者根据现阶段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从教师的教学策略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教学方法的运用。当然,要达到理想情境,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更多地从低年级小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将使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8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实战经验,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本文试图对目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激励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能力提出几点设想。

“师兴则校兴”,好的研究型大学都拥有一批精英式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对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目前,青年教师在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学任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效能发挥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研究型大学在未来竞争中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目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激励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一、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不少研究型大学在进行教师引进和聘任时看重应聘者学历的高低和科研成果的多寡,忽视教学能力;对教师价考核时,将量化的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教学能力很少予以考虑。这些外部因素共同诱导了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缺失。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和总结发现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能力结构比例失调,教学能力存在很大不足

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能力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目前研究型青年教师对学科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能力比较欠缺,不能够很好的提炼所教授课程的整体线路和重难点,对于课堂的组织能力也缺乏,因为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组织语言和知识的传达上面,很少有精力能够分散开来组织课堂,这样势必也会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使得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二)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性知识不足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陈利的研究指出目前青年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不足,甚至缺乏。调查显示叫:当前大学教师的主体是非师范岗前培训,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终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策略。短期内岗前培训只是让一部分教师对条件性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大学教师并未掌握一些与实际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其次,实践性知识不足。这一问题在刚进校的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三)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缺失,体现在授课知识系统陈旧,较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以及沉闷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上。因为青年教师主要是从理论中来回理论中去,缺乏讲课的生动性和易懂性,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教学平铺直叙,缺少抑扬顿挫的激情和感染力。这种机械刻板的教学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兴趣和爱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单薄,固守被动的课程接受者的角色,忠实地执行课程,缺乏课程创新和开发的意识,使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

(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意识淡薄

教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进步的基石,是教师成长的捷径。而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树立教学研究的观念。教学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的操作。当前一些青年教师轻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教育研究上,不少青年教师仅热衷于专业领域的研究,对教学实践缺乏思考。

(五)青年教师的教学监控力度缺乏

不少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的监督和控制缺乏应有力度。其,表现在教学活动上,一些青年教师课程教学既缺乏整体计划,对每堂课的教学细节也缺乏应有的全面考虑。其二,表现在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的监控上。青年教师由于面临着许多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例如恋爱、建立家庭、购买房子、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等,这些都会分散青年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时也会惰于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再加上缺乏对教学本身的深刻理解,就会缺乏对自身的教学监控。其三,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监控上。为数不少的青年教师忽视课堂纪律,也很少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教授的情况缺乏把握而不利于进步的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

(六)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失衡,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科研成果与教学融合不足

研究型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为此,必须建立一支教研结合,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其基本素质包括一流的学术水平,

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和较好的教学技能。大学与研究机构的根本区别就是大学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所以研究型大学中也不例外于“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一些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一些在学术上有建树的教师无心教学,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追求在短期内创造出社会效益,却忽略了本职工作一一教学。

(七)青年教师合作教学能力的缺乏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全班或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小组、小组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向立体交往严重缺乏。教学和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动机淡薄,每个教师、学生只是作为单独的个体,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趋势。教学经验总结在根本上是个体行为,这使它带有了过多的个人经验色彩,个人经验的狭隘性往往既大大降低了成果本身的可靠性和价值,也限制了这些经验的推广。

二、健全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激励机制

西方有句名言:“发现问题就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在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之后,需要从这些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激励方式,从而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更快的成长。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地说,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机制。

(一)完善教学能力业务培训激励机制

1.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

导师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会无形地促进青年教师自我教学特色的形成,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除了要选择职业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外,还要健全培养的机制,根据特点,选派适合其特质的导师,使之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育科研任务。选派的导师也应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教育教学空间,营造一个和谐的“师徒”关系,双方在宽松的环境中共同进步。

2.加强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需要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不是轻描淡写,而是要深刻体会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用理论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培训时,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支持青年教师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建立后续跟踪培训的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师发展的需求。

3.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具体如:对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脱产进修以及出国深造等,以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从而能够使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平衡教学和科研比重,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标准合理量化,准确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岗位绩效,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在能力,从而完善激励的长效机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完善考评内容。考评体系中可以引入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育人效果、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使用、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内容,必须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测量和评定。

   抓好考评结果反馈。要注意采取灵活办法,将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脉搏和工作进展,适时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沟通过程的实施,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由主管领导和教师共同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与绩效目标,实现未来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主体能力,又受制于外部价值诱因和条件,评价的科学公允程度及学校整体教学、科研等基本条件都是决定教师需要强度的因素。美国大学教师在一所学校连工作七年后可享受一年学术休假,从事科学研究或著书立说;英国凡有终身职位的教师每六年可一年科研和著述假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虽不可照搬,但为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应该而且尽能积极创造条件,如加大购买先进科研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教学研究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研成果转化基金;安排合理的学术假期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注重公平的激励机制

首先,报酬和奖励的种类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能够缓解青年教师的现实压力。俞文钊[5]研究结果发现,当前青年教师最重视的奖励方式是提高工资与提高职称,其次是奖金和荣誉。

由上图可见,当工作取得成绩时,青年教师更多选择是提高工资和提高职称这两项奖励。从工资和奖金两者比较可以看出,教师更加看重的是工资而非奖金。而对于职称这一象征荣誉和地位的东西也看得比较重。

所以管理层应该是了解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给予有效的奖励,这样起到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在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激励机制时,管理层还应该在住房、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方面合理增加投入,以解除他们的后患之忧,从而能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能力提高上。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近段时间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悉心帮助关怀下,在面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收获。但深入的分析,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多为主观因素所致。具体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性思考不是很深。对于加强理性思考、提高思想敏锐性问题,确有一些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业务比较繁忙时,不善于统筹兼顾,跳出“圈子”,挤出时间,报纸顾不上看,广播不用心去听,甚至是心烦意乱。对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动态,此时很少也不愿去及时过问、了解把握,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就自然缺乏静心思考,不善于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分析问题。对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加上理论基础薄弱,业务素质又不高,任现职时间不长,完成任务有时吃力,也就懒得去学习、去钻研,满足于翻一翻,看一看,局限于记了多少、写了多少,仅仅在数字上找差距,不求甚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实际运用和指导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头脑里缺乏最新理论的充实,原有的理论根基没有得到巩固,导致理想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有时发表一些灰色言论,例如对目前的工资待遇说说讲讲;有时为自身的事情分心走神,例如考虑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自己是不是干脆专业算了;有时心态不平衡,特别是工作很忙的时候,别人下班回去休息,自己加班加点到深夜,就忍不住发发牢骚。

二是创新劲头不是很足。工作的主动性有时不强,存有等靠依赖的思想,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时,就老希望领导安排别人来加强力量,要不就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不讲求质量,被领导说了之后也不能及时改正。另外就是对新形势下部队建设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解决,而是图省事、怕费力,习惯于用固定的思维方式想问题,凭以往的工作经验办事情,思想观点比较陈旧,工作缺乏一定的新思路,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不分析具体单位的实际情况,而是按照自己当指导员时积累的一点经验去教条性的指导,自己还有些自鸣得意,其实实际效果一点也不明显。再有就是写文章老是满足于自己的习惯手法,本来自己的文风比较随意,不符合组织材料严密细致的要求,但自己一方面不愿下力改正,一方面敝帚自珍,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老是在文字表面上作文章,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缺乏思想性,没有什么新意,鲜活的、特色的东西更是找不着,主任对这个问题说了很多次,但是自己还是没能很好的改正。

三是工作作风不是很实。实际工作中,腿懒嘴懒,不愿意深入基层,不愿意面对面指导,存在着靠电话了解情况,靠发文件指导工作的问题。进而对下情若明若暗,底数不清,很难提出可供领导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提了,也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很少被采纳。客观上,是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没有大段时间去基层检查指导,但主观上,是服务基层的意识比较差,不愿意下功夫解剖麻雀,不愿意做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面问题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更是不得而知,最终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耽误了不少工作,得不偿失。另外,就是帮助基层官兵解决困难的意识不够,特别是有时正在忙的时候,基层官兵来办事,就很不耐烦,虽然也给办了,但是表情和语气都很不友好。此外,在协调工作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不是本股的事情就不愿意主动沾手,有些交叉的事情老是向外推,有时领导安排了,还有些不情不愿,觉得耽误了自己的正常工作。

四是自身要求不是很严。突出的表现就是自律意识不强,慎独、慎微的观念树得不牢。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确有一种从基层卸了包袱的轻松感觉。片面认为机关工作毕竟缺少了基层主官所要承担的“领导责任”,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干好就不会出问题,况且机关首长对部属的要求,除了工作其它方面不是很“苛刻”。因此,对自身要求不是很严,特别是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落实,规定不遵守的问题。有时加班晚一点,就不愿意出操;有时工作忙一点,就不愿意参加部队集会;有时外出,不请假从小南门出去;有时办公室杂乱不堪,也不愿意收拾。另外,在安全保密上,也很不注意,从保密室借的资料不及时归还,在办公时把文件和公用硬盘随意放置,有时离开了办公室也不收拾,个人U盘也是公私混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一种本职工作就是事业的责任意识。有人讲,思想和工作懒惰的同志往往是胸无大志,没有确立起崇高而明确的事业追求,由此理想信念淡化,爱岗敬业精神弱化。归根到底,就是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常常表现为目光短浅,容易沾沾自喜于一役之功,自我陶醉于一时之胜。在利益面前,总是想个人得失多,想

作风纪律教育整顿自我剖析材料

大局利益少;想索取多,想奉献少;想守摊子多,想创新业少。容易自满自足,固步自封。本来自己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能力已经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却还是自我感觉不错,提不起神,鼓不起劲,工作中自然就谈不上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了。

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篇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方面缺乏创新意识,习惯用老方法处理新问题,在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滞后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应有的进去精神和创新意识。主动与党组织的交流不够,不能及时的将自己的思想动态与组织交流。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局意识不符,工作中也不够积极,没有体现出一名党员应体现的先进思想和较高的觉悟。

2、在能力素质培养方面没有做到持之以恒,虽然发现了自身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作风不够严谨,于是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没有重视自身素质的加强和培养。

3、工作作风方面对贯彻提高执行力方面做的还不够,对于领导交代的事情只是想着去做完,没有想到去做好,工作积极性不够,有敷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工作中缺乏开拓精神和怕麻烦的思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思想,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以指导自己言行的武器。没有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缺乏“钻研”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缺乏掌握先进的知识也是发挥时代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