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营销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20 17:53:45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1

1前言:

1.1行业介绍

绿色食品行业从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以来,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已经经历了十年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1.2企业介绍

垦荒人(集团)于2011年12月26日在南京市云锦路成立家垦荒人绿色食品店,公司秉承全球原产地、优品、甄选的宗旨和原生原长、精益求精、中华精粹、万家共享的原则,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天然、健康、安全食品和消费渠道,以创造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 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自主品牌系列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和推广,兼营国际、国内各地特色食品,依托全球产品资源及垦荒人品牌优势打造垦荒人集团食品连锁营销网络,不断提升北大荒东北地区以及垦荒人品牌产品在低、中、高端消费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

垦荒人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就是市场上存在数量较多的关心产品质量胜于关心产品价格的顾客,垦荒人考虑争取产品质量优先,价格方面考虑相对次要,以此来树立和维护品牌和品质形象的价格策略。

折扣定价策略:垦荒人企业会采用折扣定价的方法,酌情调整其折扣和折让。垦荒人通过给那些有过大量购买的顾客采取一定的折扣,以鼓励顾客来购买更多的产品。

心理定价策略:垦荒人企业的产品虽然是以中老年顾客群体为主要目标,但是也有年轻人群体进行购买来当作送给长辈的绝佳礼品,所以垦荒人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心理,制定相应的商品价格,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来提高产品的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此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垦荒人企业围绕着产品质量和消费群体进行定价,充分把握食品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具有较强竞争力。

2.2行业环境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给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法规,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无污染、安全的绿色食品已成为时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规模为4557亿元,2019年中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4656.6亿元,同比增长2.19%。

2.3消费者分析

绿色食品的消费者在女性和老年人居多,其重要原因是注重保养、健康,垦荒人一直是针对中老年客户的需求进行的产品设计,包括易吸收的玉米面糊,低糖饼干,无蔗糖苏打饼干等,都是为了能让老年人在食用的时候感受到垦荒人的细心和用心,当然,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会由于产品价格的原因而放弃购买,其认为每天的一日三餐足以解决他们的温饱与健康,因此我们在做老年市场的同时,也要兼顾部分女性市场,因为这部分市场有无限的市场潜力以及购买能力。具体促销方式见本文6.4.3。

3 SWOT分析

4市场目标和市场战略

4.1我们对当期策划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老年客户,其次是女性客户对其进行口碑宣传和网络店面以及门店推广,由于这部分消费人群基数庞大,我们进入女性市场又处于初期,因此我们主要以推广策划战略为导向进行市场推广进而积累消费者数量帮助我们进入两个消费群体的市场中期稳定状态。

5 STP分析

6营销组合策略

6.1产品策略:在保证核心产品质量为第一的基础上,增加附属品的研发和设计,如附属产品的质量及相关作用方面。例如,在外包装的设计上也围绕绿色的主题,利用可降解的米面袋、以可降解塑料瓶代替塑料瓶装油醋等,做到“双绿色”的产品经营理念,在市场中也会占据一定的影响力。要保持好绿色食品的高质量、高品质,从产品来源选择到最终分销和最终市场,每个分支机构都遵守规范,充分体现出绿色食品的质量优势,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信心,也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6.2价格策略:可做联动——一体化销售模式,垦荒人本身就是直销的销售模式,在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门面店,可结合各地实际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出每个城市的客户平均收入,进而为每个城市规划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销售价格,此为联动。所谓一体化,又是指产品本身不应价格的高低而减少其量和质,做到变价不变本,真正把向全国开展系列原产地、优品、甄选食品的理念发扬出来。

6.3渠道策略:作为直销行业,门店的存在已经是在同行业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优势,因此在渠道方面不需太多的延申,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口碑。

6.4促销策略:

6.4.1

在宣传方面采取广告宣传的方式,利用自媒体的网络进行直播带货是一方面,在各商城、市中心做好广告赞助,通过大量的信息打开市场的大门。人员推销方面进行广告指引,人员讲解,达到让客户熟知我们的绿色绿在食品,绿在包装,绿在健康。

6.4.2

由于垦荒人的产品都是店面和网上的单一销售,即按规定数量和规定价格对单一产品进行售卖,故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了一些想要购买少量但产品种类多的顾客。因此在促销活动中,应进行创新型促销产品组合,也就是将我们垦荒人的多个产品做出大礼包的形式满足顾客对产品组合的需求。例如下表

组合名称

内容及价格

产品内容

价格

无糖低价早餐套

1无糖精低脂即食冲饮玉米糊400g

2垦荒人盐咸味苏打饼干共3盒每盒540g

69元

低糖高级套餐

1垦荒人原味速溶豆浆1袋

2蔓越莓代餐饼干1袋

59元

经典小零食套餐

1泡脚去骨凤爪108g

2比利时饼干400g

3黑芝麻酥160g

69元

6.4.3由于目前的垦荒人市场基本上是针对于中老年人的,以养生、健康、低脂的食品对其供给以吸引目标客户但是其在市场中的目标顾客所占比例较低,故我们准备针对女性客户进行口碑宣传,并做出尽量让女性顾客满意的促销产品方略。例如对于经期女性提供红糖水、姜茶的购买和配送让女性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服务以及外送效率,并在双十一等节日推出转对于女性的即食代餐食品从而瓜分一小部分女性市场份额。

7. 具体执行活动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 绿色壁垒 绿色营销 绿色食品 绿色包装

一、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指企业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未来需要为条件,注重自然的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的经营活动。营销观念是经营者的导向和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经营观念,就有什么样经营行为;有什么样经营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结果。它就像航行在茫茫大海里船只的舵手,只有舵的方向正确,航船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营销观念对经营者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经营者,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教育,培养绿色意识,牢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使职工充分认识绿色营销的重要性。把绿色意识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切实把人类的健康,食品安全卫生,环保贯穿于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也是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保护生态平衡运动的日益高涨,食品经营者只有树立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才能成为市场营销中的胜利者。

二、制定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绿色营销战略,就是根据消费者和社会绿色消费及环保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现状及其长远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营销活动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方案。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要求企业从了解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入手,建立有效、快捷的情报信息网络,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绿色市场变化动向、绿色消费发展趋势,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国内国外同行业以及消费者反馈中收集信息,以便发现市场机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等。

三、树立绿色经营形象

一旦绿色形象在消费者中建立起来,经营者与其他竞争者就形成了某种差异。食品企业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开展绿色营销是食品企业的新选择。食品经营者确立绿色形象要从广告、公关、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员工的工装、经营场所的布置和装饰,员工的绿色意识等方面入手,随时随地体现绿色、健康、环保的意识,综合的立体的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有利因素,推进绿色营销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还能有效地获取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从而实现企业良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开发、生产、经营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开发是食品经营者进行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也是企业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核心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绿色产品,是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纯天然食品,另一类是无公害的产品。绿色食品的开发从产品的构思开始就要紧紧的抓住这个主题。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食品有独特风味和特殊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我国经济不太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开发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得天独厚,有大量天然的绿色食品有待开发,如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而另一类无公害产品的开发也蕴藏着大量商机,如现在江西开发引进的新奇士橙生产基地,生产出来的新奇士橙子,有的比美国本土生产的还要好,而价格只是美国进口新奇士橙子的1/3,但却是国内橙子的2-3倍,这是多么有竞争力的产品。如农家猪,农家鸡、鸭、鹅、牛、羊等家禽的绿色开发,减少激素、抗生素的使用,从源头抓起,建立一系列的养殖基地,生产绿色的家禽;再如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开发等。开发绿色食品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它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食品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思路。

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以及标准化程度,努力使食品在符合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同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如饮食业在满足人们饮食健康、卫生、安全、营养、特有风味等要求外,还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大对排污的处理,用无毒无害、易于分解处理的一次性饭盒等。据调查统计,企业绿色环保投入增加20%,企业的利润收益就增加100%。可见,绿色、健康、环保的投入不是增加经营者的负担,而是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和利润上涨的空间,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积极参加并取得各种绿色认证标志

绿色标志,被誉为产品通往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食品企业稳占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保证。通过绿色认证,获取绿色标志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只有获取绿色标志,才能有效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真正冲破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目前认证标志有QS质量认证、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环境认证标志、免检产品标志,对于有能力的企业还可以申请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认证标志。企业获得标志才能有效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真正冲破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进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推进我国食品企业绿色营销上新的台阶。

六、灵活应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1、开发绿色产品,采用绿色包装。在产品策略方面,除了注意开发绿色食品这一核心产品外,还要注意:一是在品牌名称和品牌设计方面,要注意简练醒目,易读易记;容易对绿色、健康产生联想。二是包装,因为良好的包装是一个无声的推销员,它可以传达企业的理念和管理信息。在产品的包装上,要采用绿色包装,除了包装材料无污染外,还要注意在具备包装功能条件下,用料最省,节约资源和能源,包装废弃物最少;包装易于回收、能够再利用,进行再循环;包装物焚烧时不产生毒气或形成二次污染;包装材料使用后在自然界中能够自行降解,可以回到自然界可吸收的状态,不对消费者及环境产生危害;包装材料能保证内装物的质量不受损害。包装材料一般采用纸制材料和容易降解的塑料,要方便、透明,包装方式可以是散装、小包装、中包装,以方便新顾客试用,老顾客减少购买次数、以便长期食用。包装的外观设计要贴近自然,多以绿色食品本身的某一时期的照片作为包装的主体。三是说明和标签,标签一定要说明食品的营养成分、功效、食用方法、甚至适用人群,因为在中国饮食文化里就有医食同源这一理论。

2、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是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食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在大中城市超市、农贸市场建立绿色食品销售专柜或专营店,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向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强的特点,沟通生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商店,实现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精心挑选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商、批发商、零售商来负责分销企业产品,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激励渠道成员的绿色意识;设立绿色食品销售奖金,开展销售竞赛,激励渠道成员积极配合和推销该企业绿色食品。

3、制定绿色价格。绿色食品在成本构成方面与一般食品有所不同,它除了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成本之外,还包括与保护环境及改善环境有关的成本支出,如引进对环保有利的原材料所付出的代价,用有利于环保的设备替换污染环境的设备所需的资金投入,长途运输所花的运费、储藏保鲜费等,因此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常规食品。目前,价格因素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而降低经营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是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企业应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强化绿色管理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与价格,采用成本定价法和心理定价等定价技巧,制定出消费者和企业均满意的价格。

4、开展绿色促销。促销起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作用。一是企业可通过举办绿色食品展销会、洽谈会等形式,扩大绿色食品与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接触面,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促进企业绿色食品的销售。二是制作POP绿色广告,宣传绿色产品,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把绿色食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刺激消费需求。三是开展绿色食品讲座、散发绿色食品宣传册,搞好绿色公共关系。绿色公关是树立企业及产品绿色形象的重要传播渠道。在绿色营销中,企业应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显示自己在绿色领域的努力,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公关能帮助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送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四是通过绿色食品的免费尝试、派送、折扣等形式将产品很快渗透到消费者消费之中。另外还可以通过阳光营销、口碑营销、关系营销等技巧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食品企业的持续营销和发展。

一个巨大的绿色食品市场已经展现在食品经营者面前,食品经营者开展绿色营销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势在必行。食品经营者只要牢固的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适当运用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技巧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获得满意利润,实现经营者、消费者、环境、社会的和谐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华:2004那些营销不能遗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

[2] 彭剑锋:2005中国营销德问题、出路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

[3] 刘凤军、吴琼琛: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

[4] 王莹,韩兴宇,张霄洁:绿色营销新论.工业技术经济2005。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3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糜全球的绿色革命为带来了勃勃生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绿色营销强调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等四者利益的统一,在传统的社会营销观念强调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利益,将生态环境利益的保证看作是前三者利益持久地得以保证的关键所在。

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企业在营销全过程中都强调“绿色”因素:

注重绿色消费者需求的调查与引导。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以绿色食品为例,在英国,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本国生产能力潜力。每年进口量占该类食品消费总量的80%,德国则高达98%,表明绿色产品吸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起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在绿色产品开拓中,注意在文化内涵,标准体系经营管理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提高绿色产品质量,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发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查国内消费者需求特征,引导我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

注重安全,优质,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首先,扩大现有绿色产品的经营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一是提高单个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二是提高企业群的规模经济效益。不仅要求绿色产品生产者企业不断努力壮大自己还要企业内联外争,促进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

其次,推行清洁生产方案,在积极进行现有产品绿化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绿色新,绿色新工艺,绿色新材料,绿色新产品的发展动向,适时地引进和开发绿色新产品。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一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开发,代须知;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省料等,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枯竭之目的。二是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在产品生产全过程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生和排放,实现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之目的。实现清洁生产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第二,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都有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防止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

注重定价中的绿色因素。

由于绿色产品是经有关部门通过严格认证以后,获得绿色产品标志的产品,在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都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成本构成方面与一般产品也有所不同,除了要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般成本,费用以处,还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成本:绿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所付出的代价;为保证清洁的成本;开发和运用绿色包装所增加的成本;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产品定价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成本以外,还必须考虑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政府应允许绿色产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价格上浮一定的比例,如德国霍因海姆大学农业经济专家哈曼博士的确良结果表明:绿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约高50-200%。芬兰政府允许绿色产品价格上扬30%以上;日本绿色产品的价格比一肌产品价格高20%以上ii。从市场因素来看,绿色产品的目标顾客是具有一一 购买能力、具有一定的文明程度、具有一定的素质的消费群体。他们的购买目的不再是仅仅考虑满足生存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追求安全、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群体中的消费者,有的从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考虑,往往愿意为购买代表、文明的绿色产品而适当多支付费用。据调查,在欧美国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绿色因素,并愿为之多支付30-100%的费用iii。产品定价过程中,随了要考虑成本以外,还必须根据目标市场购买者的消费心理、购买行为、购买能力貌返氖谐〗肽压ぜ熬赫慷鹊纫蛩乩淳龆ú返木蠹捌溆绞剑癫返亩鄄呗浴?/p>

此外,在渠道选择、促销、服务、企业形象树立等营销全过程中都要考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的绿色因素。

绿色营销观念的树立,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从外包装到废旧后的回收都要利于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够在创造企业内部经济的同时带来社会外部的经济性。绿色营销观念的树立,绿色产品市场的拓展,改变了过去我国主要依赖于外延扩大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起一个集约型的永续经营的经济体系,有利于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资源价值观是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核心

绿色营销观念的确立,需要企业和全社会改变其传统的资源无价或低价享用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资源的价值。资源是具有价值的物品,资源的价值不仅表现为资源本身的价值,而且还包括资源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代价。

效用价值认为,物品的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物品的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物品的稀缺性则是形成价值的充分条件iv。资源,无论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都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物品,都具有极大的效用。同时资源的稀缺性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分报告中指出:用年均消耗量,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若以年均2.5%的递增速度计算消耗量,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多年。因此,应充分估计资源的价值,并将它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资源的价值还包括使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代价。90年代以来,由于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使用,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世界各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代价也应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以往企业营销中既没有考虑资源本身的价值,更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因此,形成了一种资源无价的价值观。不考虑土地、矿山、淡水、大气、森林等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使用价值。由于资源无价而带来的原材料的低价使用,不仅造成了产品价格的扭曲,而且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的破坏: ?

造成了对有限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浪费性作用。据有关方面统计,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不到50%。资源耗费过快,必然造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森林的乱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灾害不断;水资源的无遏止的利用,特别是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的灌溉性农业的,造成了世界性的严重缺水和沙漠化的加剧。

遏制了可替代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可替代资源开发的高投入和现有资源的无偿使用,必然会扼杀可替代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使现有资源的使用进一步加剧。

不利于资源的循环使用。单纯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按照现行的价格政策,资源循环使用所节省的资金,不足以补偿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翻新、再使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资源的循环使用将会得不偿失,因而也不利于这项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事业的发展。

绿色营销观念要求企业营销中必须考虑资源的价值。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中,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消费者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要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相结合起来。那种只顾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做法,即使能短其获利,但决不会得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家刂省⒆淦笠导夜勰钍瞧笠等妨⒙躺鄣墓丶?

企业确立绿色观念的最关键的是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转变企业家的观念。目前,人们往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企业,希望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因而,那些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更大的经济效益的企业被称为“素质高”、“生命力强”的企业,往往忽略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企业的目的就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生态效益的大小根本不予以重视。

此外,同国际绿色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国内企业对“绿色”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也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广度上,国外对“绿色”这一概念几乎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地业都有自己“绿色”发展的目标和计划。而国内则相对集中于食品、电器等少数几个行业。在深度上,国外对“绿色”的理解已不再只是产品的理想,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而把它上升为一种经营理念和经营。而在国内,生产者对“绿色”的理解普遍还停留在产品阶段,绿色价值观还只是表现在绿色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上,并没有深入到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中去。在这些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绿色产品,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而目前,由于消费者只有在少数行业内绿色消费特征较明显,在大多数领域内绿色需求并不强烈,而在这些领域,绿色产品的开发成本又较高,故较长时间内,在这些领域开发绿色产品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生产者出自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去开发这类绿色产品了。

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家要有全局、长远的发展意识。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进行生产、营销决策和管理时,都必须时时注意绿色意识的渗透,从“末端治理”这种被动的、高代价的对付环境问题的途径转向积极的、主动的、精细的环境管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调整自身行为,从单纯追求短期最优化目标转向追求长期持续最优化目标。将可持续性目标作为企业行为的基本目标,并不是反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提倡将保护生态环境、杜绝资源浪费,以保证长远的永续经营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以实现一种环境可以持久支持的利润最大化。

资源来源:

i 摘自《绿色食品中长期发展行动纲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著。

ii 陆满平“论绿色产品价格”《价格月刊》1997年9期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5

营销策划推广活动方案

一、营销策划的目的与任务:

本次策划是一次网络营销的策划,目的在于使休闲食品在网络上顺利推出市场,在琳琅满目的休闲食品网络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得更大的企业利益,在网络上得到广大网络消费人群的认可。

二、产品概况:

休闲食品的最主要卖点其独特美味或者给予消费者美好休闲享受而不是补充营养的东西。休闲食品主要有三种消费特征: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特产型,消费者涵盖全部人群:儿童零食、青少年享受、成年及老年人暇趣等。

作为一个大的且快速膨胀的市场,中国休闲食品市场有如下几个特点,也是休闲食品的几个主流方向:

(一)越来越贴近人的饮食习惯和心理,要适口

1. 带汤汁的,便于咀嚼,利于下咽和消化的,如将薯片与矿泉水捆绑销售;

2. 满足求新、求变心态,人的味蕾要不断的以新的滋味的或口感的刺激中才可以保持持续的满意;

3. 健康,尽管消费者对这一点不十分明确,但在其购买决策的诸影响因素中却很重要,消费者会对食品的功能性有一定需求,基于不同的功能成为市场细分的前提;

(二)从人的购买和消费习惯与心理来看,要赏心、悦目、满足支配心。即食、色、性

1. 方便性,卖点要近,购买过程要体现休闲的概念;

2. 时效性,满足其心血来潮的非理性需求;

3. 可观性,休闲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不但要好吃还要好看,试问卖场里哪里最靓?散装产品区;

4. 参与性,每个人都有支配欲,好吃好看再好玩就更酷了;

三、 市场环境分析:

1、休闲食品行业环境现状

上个世纪从90年代开始,洋休闲大举进入国门,历经20xx年,休闲食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饼干一类XX年就达到150万吨,全年销售收入在150亿以上,年环比增长18.25%。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休闲食品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休闲食品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

2、网络消费者分析:

(1)网络用户分析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民的行列,截止到XX年3月份为止,中国的5910万网民,仅半年间我国的互联网络用户就增长了1330万。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3%,其次是18岁以下(17.6%)和25-30岁(17.0%),网民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8%。

(2)网络购物消费的迅速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方式之一。网上购物有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是未来发展趋势。当前,网上购物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 c2c平台,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即个体商户对消费者的模式;b2c平台,是商家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或单位)对消费者的模式。

3、休闲食品特征分析:

①年轻消费群体崛起 ②健康食品居于主导地位 ③休闲食品的种类不同,受欢迎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④高收入家庭成为休闲食品消费主流 ⑤产品更新速度快

四、休闲食品顾客群体分析

少年儿童和年轻女性是目前休闲食品的主流消费人群。对应分析显示,目前时尚食品尤其是休闲食品,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成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已成为主流消费人群。调查显示,高中/中专及大专学历、18岁~24岁的年轻女性是引导时尚食品消费的主流群体,她们在购买食品时喜欢购买更为时尚的品牌;相反,31岁~35岁年龄段的男性群体则对于时尚食品不大感冒。

五、网络营销盈利模式

1、传统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建立企业产品网站;在网络的商务平台开设网店;网络广告推销等等。

2、新的洐生盈利模式:博客营销,微博推广,与大型的团购网站合作等等。

六、4p营销组合:

1、针对产品方面:树立休闲食品的健康品牌,积极推广绿色有机零食。

2、针对渠道方面:

(1)在各销售平台开设网络商店 (暂未实现)

(2)建立博客,推出并介绍对应的商品

(3)建立微博,推广有益可口的休闲零食

(4)与大型的团购网站合作,开展低价团购活动

3、针对价格方面:(1)限时折扣活动(2)定时定量竞拍(3)积分兑换活动

4、针对促销方面:(1)免费试吃活动(2)微博转发抽奖活动(3)休闲食品知识问答

营销策划推广方案范本

一、公司简介

本公司以与绿色同行,与自然为本为企业宗旨,号召广大人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本公司以生产绿色产品为主(包括绿色食品,绿色日用品,等绿色系列品),创建于20xx年1月,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现在,本公司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二、公司目标

1.财务目标今年(200x年),力争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利润比上年番一番(达到3000万元)。

2.市场营销目标市场覆盖面扩展到国际,力图打造国际品牌。

三、市场营销策略

1、目标市场中高收入家庭。

2.产品定位质量最佳和多品种,外包装采用国际绿色包装的4r策略。

3.价格价格稍高于同类传统产品。

4.销售渠道重点放在大城市消费水平高的大商场,建立公司自己的销售渠道,以绿色为主。

5.销售人员对销售人员的招聘男女比例为2:1,建立自己的培训中心,对销售人员实行培训上岗,采用全国账户管理系统。

6.服务建立一流的服务水平,服务过程标准化,网络化。

7.广告前期开展一个大规模、高密集度、多方位、网络化的广告宣传活动。突出产品的特色,突出企业的形象并兼顾一定的医疗与环保知识。

8.促销在网上进行产品促销,节假日进行价格优惠,用考核销售人员销售业绩的方法,促使销售人员大力推销。

9.研究开发开发绿色资源,着重开发无公害、养护型产品。

10.营销研究调查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选择过程和产品的改进方案。

四、网络营销战略

经 过精心策划,公司首次注册了二个国际顶级域名,建立了中国与绿色同行网网站,在网站中全面介绍公司的销售产品业务和服务内容,详细介绍各种产品。紧接 着逐步在搜狐、雅虎等著名搜索引擎中登记,并以网络广告为主,辅以报纸、电视、广播和印刷品广告,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再结合网络通信,增加全国各地综合网 站的友情连接。

五、网络营销的顾客服务

通过实施交互式营销策略,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主要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

六、管理:

(一)、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

制定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接下来就需要有可行的推进计划保证其实施,我们可按下列步骤操作执行:

1.确定负责部门、人员、职能及营销预算:

网络营销属营销工作,一般由营销部门负责,在营销副总经理领导下工作。一般应设立专门部门或工作小组,成员由网络营销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组成,即使是工作初期考虑精简,也应保证有专人负责,工作初期调查、规划、协调、组织,任务繁重,兼职很难保证工作的完成。

2.专职网络营销人员职责应包括:

(1)综合公司各部门意见,制定网站构建计划,并领导实施网站建设。

(2)网站日常维护、监督及管理。

(3)网站推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网上反馈信息管理。

(5)独立开展网上营销活动。

(6)对公司其他部门实施网上营销支持。

(7)网上信息资源收集及管理,对公司网络资源应用提供指导。

3.在网络营销费用方面我们将确保最大可能的节约,但我们仍需对可能的投入有所估计,我们的营销预算主要来自于:

(1)人员工资

(2)硬件费用:如计算机添置

(3)软件费用:如空间租用、网页制作、web程序开发、数据库开发

(4)其他:如上网费、网络广告费等

(二)、综合各部门意见,构建网站交互平台

公司网站作为网络营销的主要载体,其自身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营销的水平,同时网站也并非仅为营销功能,还包括企业形象展示、客户服务、公司管理及文化建设、合作企业交流等等功能,只有在广泛集合公司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满足要求的网站平台。

构建网站应注意网站应有如下功能:

(1)信息丰富:信息量太低是目前公司网站的通病;

(2)美观与实用适度统一:以实用为主,兼顾视觉效果;

(3)功能强大:只有具备相应的功能,才能满足公司各部门要求。

(4)网站人性化:以客户角度出发而非以本企业为中心

(5)交互功能:力求增加访问者参与机会,实现在线交互。

(三)、制定网站推广方案并实施

具备了一个好的网站平台,接着应实行网站推广。网站推广的过程同时也是品牌及产品推广的过程。

1.制定网站推广计划应考虑的因素有:

(1)本公司产品的潜在用户范围;

(2)分清楚本公司产品的最终使用者、购买决策者及购买影响者各有何特点,他们的上网习惯如何;

(3)我们应该主要向谁做推广;

(4)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向其推广效果更佳;

(5)是否需借助传统媒体,如何借助;

(6)我们竞争对手的推广手段如何;

(7)如何保持较低的宣传成本。

营销策划推广方案

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而移动互联的推出更是方便了人们的更多需要。从各种的购物网站,团购网站到手机网站,微信。QQ等,越来越多的人以经离不开网络平台。而对于我们商家来说如果把我们的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产品介绍等放在网络平台来推广哪将会更加方便地让顾客看到。

1

微信公众平台:

大家知道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公众平台就可以自已来发广告,而不像以往的要介助于广告、媒体等来,然而公众平台能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哪:

1,广宣文案、软文编辑、的网络平台。

2,吸粉工具。

3,客户管理系统。

2

微营销:

微营销简单的说微及微信、营即经营,管理,策划,销及销售。哪么微营销该怎样作,众所周知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有了公众平台,然而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公众平台成了鸡肋,不发消息感觉少了一个渠道,发消息看的人又少,效果不明显,哪么我们的公众平台又是怎样操作的哪,其实很多的公司只做了一步,就是建了一个公众平台然后每天发消息,哪么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发的消息什么人来看,而我们的客户又是怎样来。

1.公众平台建设只是微营销的一个基础。

2.消息发送是微营销的一个起步。

3.通过公众平台进行投票,或者促销活动等可以为公众平台增加客户,通过一些互动活动可以在公司重大活动时活跃现场气氛,增进与客户的亲密度从而促进销售。

4.通过公众平台可以与别的公司进行互推从而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推广途径。

5.公众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客户管理系统。

6.微信小号才是微营销的关键。微营销有没有效果关键在这一步,而就是这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很多公司却没有做,从而导致公众平台效果不理想。

1通过微信小号可以推广公众平台,

2通过微信小号利用营销软件可以定位搜索主动添加客户,

3通过微信小号可以直接和客户勾通,

4通过微信小号可以和客户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从而有利于销售。

3

企业做微信推广的好处:

1.覆盖面广

以往我们在广告投放方面多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如:户外大屏,LED屏体,DM单,宣传单页,户外喷绘广告,广告牌等而我们的顾客却不是天天都会从哪个大屏下面走过,不一定天天都要看哪个广告牌,LED屏体播放时间间隔又短而现在我们的QQ群发可以针对所有的小区业主人群推送,微信平台只要分享一下就可以让微信上所有的人看见。假如我们的城市有80万人除去小孩,在校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余下30万人,哪么如果我们的微信上有10万用户的话哪么我们每发一条消息就等于城市中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见。而在如果我们每天都会发送一条消息的话也就是说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能看见我,看见我们的品牌,看见我们的最新活动,特价商品,新品等。

2.易操作

QQ群发方面我们利用群发软件 就可以自动发送我们编辑好的广告内容及图片等。自动换号无需操作,微信推广方面利用我们的微信营销软件可以自动加人,模拟地理位置登陆,比如说我们的公司在咸阳,哪么我们的客户有在咸阳市内的也有可能是在附近郊县上的,而以往我们要到郊县去做宣传,发传单距离远,不方便,而天阴下雨,天气不好时不能去在加上要派人,派车,吃住等,而现在我们的微信平台可要你把要发送的内容编辑好,然后分享一下瞬间就可以发到每个顾客的手中,不受地方和天气的影响。

3.精确查找

我们的营销软件可以跟据客户的需要精确查找每一个县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单位,小区,村,镇,从而进行客户信息采集。以及广告,活动发送等。

4.互动交流

在新媒体平台上利用我们的QQ,微信等发送消息的同时可以直接和客户交流,回复,以及客户咨询服务等,而这些在常规的广告投放上很难实现。

5.微信公众平台推广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现在很多的公司都有了自已的公众平台,有的花几千元,有的上万元,或者几万元建设了一个公众平台,找了一个工作人员每天在哪发消息。然而关注量却很少,每天发的消息很少有人去看,现在利用我们的微信小号就可以进行公众平台的推广,使我们发的消息阅读量达到几百,上千次,从而使我们的公众平台起到一个实际的作用。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6

关键词 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运作机制;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10-0026-06

一、引 言

黑龙江位于全球三大黑土带,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但农产品叫好却价不高,量大仍不挣钱,农产品品牌散乱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能力弱一贯是黑龙江农产品营销面对的重要问题。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重点任务,紧跟黑龙江省政府《关于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以及黑龙江省政府绿色食品营销工作专题会议内容,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辐射俄、日、韩、欧盟,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现代营销模式,真正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并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推动黑龙江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

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生产区域集中、市场化程度高、服务高效完善、科技水平高、营销渠道短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运作机制构建。当前相关研究集中于农产品营销中的推广措施、农业营销计划、社会营销、营销渠道与顾客满意等方面。Jaime Malaga等(2011)对美国德州农业部实施的GO TEXAN项目分析发现,参加展会、零售促销、媒体活动、反向贸易代表团以及项目LOGO的使用等推广措施似乎显著影响销售增长[1]。Howlett Elizabeth A(2012)等分析得出国家农业营销计划有利于促进消费者食用果蔬的积极性[2]。Yoder Aaron M等(2012)直接提出了社会营销对于农产品安全与健康推广的重要意义[3]。EdwardShih-Tse Wang(2014)研究结果发现,农贸市场顾客能够体验更大的享乐价值,特色食品商店的顾客能够体验更大的实用价值;此外,与特色食品商店相比,农贸市场的顾客享乐价值和实用价值与顾客满意呈高度正相关[4]。

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模式创新、管理措施、体系构建、机制设计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经验,从农产品营销模式总结、营销措施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营销感知、消费者营销体验、营销补救等角度探讨如何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健全营销运作机制成为国内研究主流。刘路星等(2015)结合有机农产品作为营销对象,提出通过体验式营销推动消费者参与程度;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以及管理顾客关系,实现市场领域大数据管理和精准营销[5]。刘助忠等(2015)提出以供应链服务集成主体为核心、以云服务为纽带形成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实现融合海量供应商、海量消费者和其他服务商于一体的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大联盟[6]。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古川(2013)探索了具有不同运作方式和特点的三种社区蔬菜直销模式的形成,提出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营销策略、加强物流管理、灵活改进模式等有效保障直销模式的运作[7]。陈新建、谭砚文(2013)从食品安全视角探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建设、人才建设方面给予合作社发展并激励更多农户积极参与[8]。李清光等(2015)比较猪肉屠宰加工、终端销售两环节推行可追溯所得的利益分配,提出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全产业链可追溯信息平台,并减少产供销等环节开展可追溯所涉及的软件费用[9]。蔡文著等(2013)认为,研究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必须深入了解农户感知心理契约的内容[10]。崔明等(2012)认为,生鲜农产品营销企业不仅要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对生理和安全需求,更要重视消费者对品牌、情感、体验和沟通的需求[11]。陈锟等(2012)对食品企业问卷调查表明:当发生食品伤害危机时,社会责任是控制层的优先属性,主动召回和行业应对分别是最优和最差的营销补救策略[12]。

综上所述,国外农产品营销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建设较为完善,相关研究关注具体领域和农产品在营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运作机制或应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功能。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从某一视角或某一功能方面对农产品营销模式进行分析,但缺乏整体性。从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战略实践经验和当前供给侧改革任务、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存在问题来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结构优化、品牌培育、生态农业推广、产业融合、渠道拓展等视阈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并从平台搭建、市场规范、物流配套、人才孵化等维度进行整体运作机制设计。

二、现有农产品营销模式亟待改进

通过对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林下菌业、水产养殖业、经济作物等相关龙头企业、经销商、农民合作社开展全面调研,总结出目前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批发商+农户”模式

黑龙江省拥有哈尔滨哈达果菜批发市场、齐齐哈尔农副产品中心市场等11家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涉及所有农产品种类。该类营销模式存在农户与市场信息脱节;流通环节多、费用高;农户利益难以保证等问题。

2.直销模式

黑龙江省农产品直销模式的形式有超市直销区、网络直销平台、绿色食品直营店、观光采摘、订单直销等,如北大荒商贸集团的绿色有机食品与华东物美大卖场24店的农超对接;黑龙江绿色食品直营店等。该类营销模式存在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冷链物流能力不足,影响了产品功能和消费者价值实现;直销模式形式较单一、缺乏形式创新等问题。

3.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通常由大型农业企业或大型连锁超市来实现,如哈尔信食品连锁超市、大庄园肉业等。该类营销模式存在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网点,规模效应不显著;缺乏农产品连锁经营大型企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群体仍在成长;欠缺物流和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生鲜加工中心和冷链物流;大多数连锁企业尚未创立自有品牌,经营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4.绿色营销模式

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部级基地面积占全国近50%,经过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等“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到11 008个,居全国之首,初步形成了以“北大荒”、“五常大米”、“寒地黑土”等为代表的有机食品品牌。该类营销模式存在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与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组织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绿色(有机)食品品种多、数量大却没有销路或滞销;而绿色(有机)加工品却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严重制约了生产积极性等问题。

5.电商营销模式

目前,黑龙江省开展电商营销涉及的平台有3类:如黑龙江省农委、黑龙江联通、哈尔滨凌之迅共同建设的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北大荒集团自建的大农网等自有平台;以及阿里巴巴旗下购物网站、京东、社交平台等第3方平台。该类营销模式存在农村电商规模明显偏低;农产品标准化低,缺乏品牌效应,农民附加值获利少;网络营销手段单一;农村物流落后,缺乏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供给侧改革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对策略

(一)农产品营销供给侧改革策略

1.优化黑龙江农产品品种结构,整合省内优质农产品资源

一是发挥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林下菌业、水产养殖业、经济作物等六大类高品质农产品的优势和特色。二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导,密切联系各自系统内各地优质的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秀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据专门的产品质量标准寻找优质农产品资源,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就产品质量、商标、包装使用等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整合省内优质农产品资源。

2.培育品牌和宣传大品牌,品牌与地理标志有机结合

结合近期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规范指引(试行)》,一是对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成长性较好的品牌,借助龙头企业力量促其做强做大。二是推动有意愿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场、农产品生产基地联袂经营,采取特许授权经营形式,统一使用品牌,打造“龙江”牌农产品。三是推动五常大米、巴彦大豆、兴凯湖大白鱼等特色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保护和弘扬当地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四是利用社会公共资源,通过社交平台(如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QQ空间等)、媒体平台(如搜狐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C2B平台等撰写软文,以及举办各级各类特色农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通过视频资料、宣传册和赠品等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宣传,树立特色农产品良好形象,打造一批享誉海内外的黑龙江品牌。

3.推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开展生态农业在时间、空间、功能上的推广,具体体现在:一是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势,如尚志红树莓、阿城香瓜、伊春蓝莓等,在空间上推进主题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打造集多品种绿色果蔬采摘、绿色骑行、湖光游览、文化表演等多功能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二是通过耕地出租体验、耕种免费指导、特功养生餐饮等方式实现生态农业与健康养生的融合。三是将文化融入农产品推广促销,通过田园文化(如果园、菜园、草原)、山水文化(如凤凰山、五大连池)、民俗文化(如他哈拉大米、托古小米)、历史文化(如桦南白瓜与闯关东故事,一面坡啤酒花与俄罗斯文化)打造具有时空鲜明文化特征的农产品。四是在城市打造生态教育农园,非节假日主要接待学校师生,设计毕业旅行或户外体验活动,通过农业生态教育及环境保护倡导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4.多方位拓展营销渠道,降低黑龙江农产品库存

一是依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与中石油、中石化黑龙江分公司、哈药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其旗下加油连锁超市、人民同泰药店进行农产品的配送销售。二是与省外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销售终端,推动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省外市场。三是设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O2O体验店,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购买、线下服务。四是龙头企业与科技公司合作创建电商平台,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与社群、大学生创新创业、农民创业、女性创业相结合。五是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韩国、日本建立境外绿色有机食品、畜牧产品专营店,以及采取委托、等形式建立跨境电商营销网络。

(二)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策略

针对黑龙江省现有不同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供给侧改革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提出不同营销模式创新策略。

1.农民合作社主导的无二次批发营销模式

“批发商+农户”模式的创新应重点关注缩减营销流程,去除不必要的小规模经纪人和批发商的转手,同时依托电商、配送等流通方式。理想的状态是农产品经过农民合作社大规模生产后,由大型批发商集中收购,直接运送到零售终端。该营销模式中,农民合作社发挥主导作用,与大型批发商签订生产收购协议,其具体职能为:①农民合作社向农民提出种植计划,农民按照种植计划生产,农民合作社负责农产品销售,若农产品滞销,合作社就需要动用类似“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和“农产品上市奖金”等事先购买的期货或保险补偿农民的收益。②农民合作社集结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并向大型批发商进行集中销售。③农民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生产和上市时间、市场价格信息、市场供需信息,保障农民生产市场所需的农产品,避免了盲目生产,保证农民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该类创新营销模式适合林下菌业、经济作物的销售。

2.直销终端主导的共同配送模式

直销模式的创新应重点关注农产品的标准化、物流流程优化和直销形式多样化,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理想的状态是超市、直营店、社区店、农民合作社、农业基地、电商平台等直销终端发挥主导作用,其具体职能为:①直销终端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种类、品质的需求及偏好信息并反馈给当地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由农技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针对性的农业生产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开展标准化生产。②直销终端在面临不同农产品供应者时,对于品质不均匀的产品可以实行差别定价。③直销终端主体开展共同配送,整合多主体的物流配送资源,对于生鲜类农产品开展冷链共同配送。④直销终端可融合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教育等产业多样化发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功能需求。

该类创新营销模式适合畜牧产品、水产养殖业、经济作物、林下菌业的销售。

3.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的创新应重点依托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为主导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具体职能为:①以专卖店、连锁综合超市为主要销售终端,通过省内、省外、跨境和线上、线下多方位拓展营销渠道,广泛铺设销售网点,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②搭建企业自身生产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③在培养自有员工连锁经营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引进高水平的专业营销管理者进行管理,提高连锁营销标准。

该类创新营销模式适合具有品牌基础农产品的销售。

4.全过程展示性绿色营销模式

绿色营销模式创新的重点应关注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和认证等信息透明化,确保农产品生产、销售与顾客消费需求的对称,实施“生产+溯源+销售”的全过程展示性绿色营销模式。该模式功能为:①依托农业物联网平台,采集农产品生长、收购、加工、包装、储运、营销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产品标识、“三品一标”认证和溯源信息,实现全生产过程展示性营销。②依托PC和手机APP,消费者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查询农产品全过程监管信息,实现农产品溯源营销信息对接,增进消费者绿色消费信心。③营销主体大力宣传绿色营销观念,通过科普宣传、绿色产品展示和绿色促销等手段培养消费者对绿色、健康与环保的需求,扩大绿色营销的规模。

该类创新营销模式适合绿色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的销售。

5.电商平台主导的多元化营销模式

电商营销模式创新的重点应关注农村电商规模化,农产品品质和质量,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与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其中,公共、自有、第三方等电商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其具体功能为:①电商平台对销售者进行资格审查,为其建立信用档案,构建信用体系。②电商平台搭建客户回访系统,售前售后跟踪,实现全程可视化和售后可视化,及时处理顾客咨询和投诉,开展先行赔付。③探索多元化营销策略,利用定制、点对点、全过程展示性营销、预售、众筹等方式开展互联网营销。④为客户和消费者搭建网络社区,实现双向沟通。⑤电商平台通过自营物流或与专业第三方物流合作,物流企业进驻农村提供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

该类创新营销模式适合各类农产品的销售。

四、“平台搭建+市场规范+物流配套+人才孵化”四位一体农产品营销运作机制

为支撑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黑龙江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重点可从平台搭建、市场规范、物流配套、人才孵化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构建农产品营销运作机制(如图1)。

(一)加快互联网交易平台与农业物联网平台搭建,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一是加快黑龙江农产品互联网交易平台搭建。由政府牵头,联合农业龙头企业或大型批发市场,整合农村信息网站资源,加快建设优势领域的大米、大豆、杂粮、畜产品等专业互联网交易平台,各市地建设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平台,与省外各类涉农电商平台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对接。

二是推进龙江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与天猫国际、京东跨境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特色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对俄、日、韩、欧盟);鼓励俄优选、达俄通、绥芬河购物网、俄通收、俄运通、俄速通等对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开展产品、物流资源整合,打造龙江对俄农产品跨境电商运营中心。

三是建设黑龙江农业物联网平台。由政府牵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公司搭建集咨询服务、数据采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为一体的黑龙江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溯源系统和绿色有机食品企业信用查询系统,通过移动、联通或电信为各地农业局、畜牧局、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场、农民、消费者等提供PC端和手机端农业远程智能服务。

(二)规范农产品期货、保险、信用市场,形成市场规范机制

一是推进“保险+期货”业务。鼓励农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推动保险公司、期货机构与黑龙江省各地方政府全面合作,保险公司将价格保险扩大到多种大宗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中,期货机构设计出类似“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和“农产品上市奖金”等农产品保险产品。

二是加强农产品信用保护。各级政府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协调工商、质检等部门抓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假冒“三品一标”产品;依托搭建的黑龙江农业物联网平台,完善绿色食品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信用体系。

三是建立消费者参与保障体系(SPGS)。选择若干示范区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者参与保障认证,由当地农户组成评委会,协商设定适合于当地农业的绿色有机标准,并邀请消费者代表、非政府组织机构代表参与认证过程,构建消费者参与保障体系;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机构定期组织开展绿色、生态、环境等理念与知识普及,普及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

(三)完善共同配送、冷链物流与农村物流,形成物流资源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农产品区域冷链物流中心实现共同配送。鼓励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整合冷链资源,如黑龙江农垦北大荒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黑龙江沃野风华运输有限公司等,在哈尔滨建立农产品区域冷链物流中心,实施冷链物流的多品类、多温区、多终端共同配送,最终形成以哈尔滨冷链物流中心为主体,周边营运网点为节点的辐射东三省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

二是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推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统筹规划建设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将农村快递业务尽快延伸至村一级;搭建城乡一体化仓储物流平台;推动农村第三方物流配送、共同配送的发展。

三是打造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专业区域。与京东、顺丰、苏宁合作,将抚远、巴彦、阿城、双城、五大连池、兰西、伊春等盛产特色优质生鲜农产品的市县打造成具备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的区域。

(四)培训农产品电商、信息技术、连锁经营等专业人才,形成专业人才孵化机制

一是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各地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定期对所辖农户开展针对性的农业生产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增强农户农业技术水平,培养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并在农户中推广应用,使农民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7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问题;营销可行措施

近年来铜鼓县依托国家生态县的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走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又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道路。迄今为止, 铜鼓绿色食品销售的主渠道仍为批零兼售的县内集贸市场和散兵游勇的小规模县外销售,如此, 向外扩张渗透的力量显然不大, 这样落后的销售根本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铜鼓县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商要通过合理的整合,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大幅度提高销量,采用多种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来推广绿色食品,形成区域品牌。

一、铜鼓县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优良的自然环境发挥生态优势。铜鼓是绿色宝库,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居江西省之首。境内有江西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被誉为“南方红豆杉之乡”;官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孤岛”;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草山草坡面积37万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天优势。规模化生产的潜力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铜鼓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1万吨鲜竹笋罐头、绿茶、食用菌、葛粉格拉斯的生产能力,正朝着“青山共林海一色,生态与经济齐飞”发展。同时独特的风俗文化发展特色食品,中央电视台相关节目也曾报道相关美食。铜鼓“三高一铁”的交通区位格局正在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更是如虎添翼。

二、铜鼓县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铜鼓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概括

铜鼓的绿色食品销售方式大都以专卖店为主,特产销售商店最悠久的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21世纪初期只有零星几家,在利益的驱动下从2005年开始扩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仅在县城的主街上就有12家销售店。但是由于食品销售路径受限,停留于自产自销,各专卖店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营销管理。超过65%的销售主要是由政府单位采购,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漏洞。近年来政府大幅度减少购买,私人的消费根本无法满足巨大的供给,商品主要销售环节断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整个产业利润下降,生产规模缩小,刚刚发展起来的产业开始停滞甚至倒退。在供给方面,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总体不高,厂商过于分散且恶性竞争增加了生产成本,缺乏资金进行产品创新,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2.铜鼓绿色食品发展遇到的核心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县外市场

无论是在销售还是生产领域,企业都过于分散,自身实力较弱,缺乏合作各自为政,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由于缺乏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进行产业整合与推广,对销售渠道的建设、促销、广告宣传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再加上营销方式单一,缺乏专业化的营销队伍,不能有效开拓和适应县外市场,绿色食品的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扩大。

(2)政府部门职责不明,重视不够

虽然政府一直打着生态致富的口号,但是政府在宣传方面并没有太多投入,也没有进行过合理的产业整合和引导,相关的激励补贴政策力度较小,缺乏宏观指导。同时,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缺乏统一的调度,承担责任时互相推诿,导致绿色食品相关的计划最终落空。

(3)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

绿色食品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私人经营者和政府投资,规模投入较小,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绿色食品的发展支持力度,但还是不能满足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在绿色食品领域严重缺失,没有发挥资源配置的职能,相反把资金投入到那些成本小见效快的行业中,农民、加工生产商和销售商贷款程序复杂,额度有限,筹措资金非常困难,即使企业有开拓市场的计划也有心无力。

(4)绿色食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产品杂品牌孕育难

虽然已有多年生产经验,但是生产技术还是比较传统,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推广到行业的生产中来,产品加工比较粗糙,绿色食品种类少,品牌杂,知名产品难以形成,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铜鼓绿色食品行业营销策略和措施

根据产业发展模式的非平衡发展理论,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后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同样,对于铜鼓县绿色食品行业的建设,如果能够同步发展生产和销售环节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资金缺乏和力量有限,结合铜鼓产能过剩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先集中主要资源进行外部市场的拓展,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将产品推广出去,变潜在的绿色食品消费大军为现实的消费群体,创造更大的有效需求和市场容量。在需求增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根据供求定律,市场的力量会自发推动生产的扩大,更多的理性经济人在利润的驱动下会主动进入生产行业,此时政府再加以合理的引导和整合,推动生产的稳步提高,与销售需求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确保绿色食品行业的长足发展。

1.市场营销模式选择

铜鼓县目前处于发展初期,要实现快速赶超实行销售龙头企业牵动型模式比较合适,开拓县外市场主要力量只能是龙头企业, 因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级别化、品牌化等的最佳主体只能是龙头企业。而其他营销模式对产品、技术、市场和人才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铜鼓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只有通过龙头企业将绿色食品行业进行整合,凝聚力量才能抓住时机将绿色食品快速发展起来。

2.龙头企业和新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1)政府职能发挥的作用

①规划职能。成立由县领导担任组长的绿色食品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置有机农业办公与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同负责全县绿色食品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以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起草地方法规,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②组织引导职能。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指导建议作用,牵头让零散销售商联合起来成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龙头企业。或者鼓励有意向成为龙头企业的公司进行产业的整合和升级,汇聚力量开拓县外市场。

③税收补贴和政策支持。通过减免税收和绿色产品生产补贴等方式,鼓励各类高端企业、工商业主和个体经济活动转移到绿色食品行业。通过政策倾斜优先发展绿色食品,出台绿色食品行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和奖励方案,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宣传动员职能。在本县的宣传工作中重点突出绿色食品,与龙头企业一齐进行对外宣传推广,同时在县内积极动员,鼓励农民、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联合合作。

⑤监督管理职能。政府不仅要监督绿色食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还要时刻关注龙头企业和相关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手段是否合理有效,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防止政府部门介入的职权滥用,官员寻租行为。

(2)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支持产业

①政府: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建立绿色食品发展专项基金。政府可调拨部分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直接投资活动,同时作为担保人协助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筹资。

②民间资本:通过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出售股权或者是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县外资本和企业进行投资建设。

③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农村信用联社、各类较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资金向绿色食品行业的转移,增加对绿色食品行业的信贷投入规模,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科学合理制定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元化的信贷品种满足各类规模的企业和个人的需求,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同时加速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对投资于绿色食品的金融机构采取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

(3)龙头企业自身的建设发展

①销售龙头企业要以私有民营为主,内部采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将投资与经营管理,监督分开。聘请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经营人员,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路径和策略;培养雇佣职业的销售人员,积极与超市、零售业等销售媒介合作;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防止管理人员谋取私利,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②销售龙头企业要善于与外地销售力量联合,积极与其他优秀企业合作,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创新的动力,让规模经济和知识经济成果外溢到其他部门,带动周边相关企业的发展。

3.开拓市场的主要措施

(1)品牌的建立

为促进绿色食品品牌的尽快建立和标准化生产,减少内部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协会、商会等途径组建“铜鼓县绿色食品协会”,以此为名义注册“铜鼓县绿色食品”商标,树立统一的品牌标识建立行业协会,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2)正确的产品定位

企业根据不同的产品和销售人群制定相应的价格,分析消费者偏好进行产品结构、包装、营销模式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根据公司发展不同时期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前期以推广为主,适当降低价格或者使用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得以接触产品,后期再适当提高价格走品质化道路。

(3)扩大宣传和营销网络的覆盖

加大广告的投入规模,提高广告的创新和有效性,在各种新兴媒体媒介上面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的传播特性来推广绿色食品。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绿色食品展销会,全方位宣传展示当地绿色食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县外设置绿色产品专柜和分公司,抓住大中城市建立连锁系统和配货中心的时机与其建立营销关系,疏通流通渠道逐步形成产地与外部市场、网络销售与联销经验相结合的市场网络。

(4)充分利用网络营销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普及,绿色食品想要打入全国市场,充分开拓网络销售渠道是营销的重点。龙头企业可以在相关交易平台成立自己的网络店铺,充分利用第三方销售平台进行宣传,聘请专业化的技术推广人员进行营销运作,完善售后服务,保证产品质量树立品牌信誉。同时完善物流配体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的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提供专用保鲜包装等专门配送方式,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在网络营销中要注意对消费潮流加以引导,走出低价误区,以口碑树品牌,以口感赢销量,对消费者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市场动态和需求对产品种类、包装、规格进行调整。

在销售环节基本打开了县外市场,增加了需求量的时候,再开始着力建设生产环节,如绿色食品基地化建设,对生产商进行整合,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强化绿色食品的监督,实行统一标准进行安全、高效、有序的规模化生产和加工,让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樊冲.平山县绿色食品市场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3.

[2]李昌文,唐景茂,杨善解.江华县绿色食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24).

[3]项文彪.江西农产品可操作性市场营销渠道模式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20-22.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8

周修亭,现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郑州大学营销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郑州大学MBA指导教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营销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特聘培训师。2001年度曾获得“河南省十大营销策划专家”荣誉称号,2002年获得首届国际营销节颁发的“营销案例金奖”,2003年获得“河南省优秀营销专家”称号,2006年获得中国市场协会颁发的“全国十佳师资”证书、河南省营销理论创新贡献奖。

一、农产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

农业的国际化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农产品的国际化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比较单一,包装简陋,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效应不突出,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有许多方面是需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的,包括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对外政治交往中为农产品的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对农产品出口制定优惠政策或给予特殊方便、对出口农产品的公司给予金融优惠政策、给予农产品出口经营者以税收优惠等。

农业部农研中心分析认为,随着农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并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从长远看,由于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平均只有0.5hm2,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我国的土地密集性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不可能大量出口。

二是由于大国效应的作用,我国的市场和贸易情况将对世界市场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我国一进口,会引起世界市场价格上涨,从而抑制我国的进一步进口。例如,近20年,我国棉花进出口情况与世界市场棉花价格的变化表现出高度对应和相关关系我国大量进口棉花,世界棉花市场价格就大幅上涨;反之,我国大量出口棉花,世界市场棉花价格就大幅下跌。

三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随着一系列重要政策如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大豆振兴计划等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质量竞争力会获得明显提高,从而抑制高质量农产品进口增加。

四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畜产品和园艺产品,将保持较强的价格竞争力,但在质量竞争力和信誉竞争力方面,仍需做出巨大努力。

二、包装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

前些时,桂林首批出口新加坡、价值2.3万美元的水果从平乐县二塘镇启运,这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贸易伙伴建立后,桂林农产品大规模出口东盟国家的开始。然而,正当人们期待更大规模的农产品全面出口的时候,却没有了下文。问题出在哪里?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因急于将第一批出口东盟的农产品运出去,只对鲜果采取了简易包装,外包装用纸箱,内包装没有做什么技术处理。鲜果通过黄埔港出海后,装入集装箱直接冷冻,没有经过真空包装、单个打蜡处理的鲜果被冻伤了外表,表皮出现变色变形。由此导致这批农产品没有获得预计的利润。

因为这批水果没有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新加坡的买方心中多少有点不悦,因此,暂缓进口桂林农产品。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许多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有的在下降。

近几年,我国的蔬菜生产发展很快,山东的蔬菜产量大,质量好,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产品畅销大江南北,但在大都市的超级商场内,却很难看到身带条形码的高价位的山东品牌蔬菜,只能在农贸市场销售。山东蔬菜出口量也很大,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但在国外市场上也很难看到中国山东标识的蔬菜,我们只能给国外商人提供初级产品,然后贴上他们的商标销售。山东蔬菜的品牌地位已明显显现出来,只是没有“操作”出来,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山东苹果”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龙头老大,在中国市场上也有一些名气,有显著的品牌效应。但这几年正在被蚕食。“山东苹果”没有充分利用传统的品牌效应,产品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品种老化,口味下降,没有从粗放农业中走出来。其他省份的一些质优价廉苹果乘虚而入,不仅挤占了山东传统的南方市场,就是在山东苹果产地也有批量上市,使“山东苹果”面临很大的危机。现在“山东苹果”这一品牌是很难再与“龙头老大”联系在一起,这是很可惜的。

1992年,江苏常山的农民发现了一种品质优良的水果,就开始在当地推广种植,并取名为胡柚,但由于消费者对这种水果知之甚少,又未组织宣传,当年价格仅卖到每千克0.6元。从第二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们重新进行包装设计,并注册了“天子”牌商标。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改进营销策略,到1996年,常山“天子”牌胡柚每千克卖到10元,并打入了国际市场,堪与美国、日本等国的世界名果相媲美。

从这些生动的例子可以看出,多创造和培育一些农产品知名商标,就能为我国农业一一这种弱势产业多积累资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法国农产品的保鲜加工专家朱格拉・贝尔那先生是法国专家义务咨询协会(ECTI)成员,原来是法国最大的土豆加工厂的总经理,在农产品的产后保鲜和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来我国(温州市农科院)在对农产品的保鲜包装问题的专题解析时就曾讲到,中国农产品还在田里的时候,甚至比法国的农产品还要漂亮。可是到产后,法国的农产品会通过统一包装,专业运输等,使其品质进一步提高,而中国的农产品在产后往往因为运输途中的叠压,没有统一包装,任意堆放,无可靠的保鲜技术等,使其品质、形体遭到破坏。中国的农产品急需专业的机构(如农业合作社等)来进行农产品的产后保鲜、统一包装和专业运输,直接在田头与市场间架起一座桥梁,来解决当前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甚至腐烂,无法销售和增值等难题。

“品牌与包装”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营销利器,对于消费者或买主而言,良好的品牌形象等同于对产品的质量、服务及安全的保证,而具特色的包装设计更是吸引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尤其是外销农产品必须在国际市场上与各国产品一起竞争,因此,配合国际趋势发展高度识别的品牌形象,并开发便利又具吸引力的亮丽包装,已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不可或缺之成功关键。

这方面,台湾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自1991年起台北农委就与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合作推动“改善外销农产品品牌形象及包装设计计划”,已成功辅导49家优良农产食品业者重塑品牌形象及改善包装。这些企业在参与历程中都经过相当挣扎与努力,而今所呈现的成果正是难能可贵的心血结晶。部分企业因

发展出崭新的品牌及包装,直接带动了长红业绩。例如青松合作农场的蔬菜及水果,有了新颖的品牌及包装之后,以高质感的台湾优质水果形象,重新进入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亚洲市场。另有石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借着本计划打造了“三点一刻”茶饮品牌系列,同时也积极参加国外专业食品展,不但成功地打响品牌名声,也将台湾的精致农产加工品外销至东欧及法国,成长实绩斐然。

通过对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的考察发现,他们农产品的销售、包装和市场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我国这方面却差距很大,如很多号称大宗农产品之乡的地方,像“杨梅之乡”、“生姜之乡”、“木耳之乡”等等,地方政府只号召产前的种植动员,而缺乏产后的保鲜与包装技术服务,导致收获后积压腐烂,最终大量损失。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紧研究产后保鲜包装技术。

三、根据进口国要求改进包装

我国食品农产品包装简陋,造成产品价格较低。一些国家进口我国的食品农产品后还需要再重新包装,进入本国市场,其市场价格远比进口时高。尤其是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在销售茶叶包装方面应该向雀巢这样的国际品牌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各国的认证获准进入该国市场的食品农产品门槛越来越高。其原因是欧、美、日等国家都有常设研究检验机构,对食品农产品的卫生相当重视,不断研究排查食品农产品中他们认定的致癌物。目前国内不少人认为外国对进口中国食品农产品进行技术限制是一种贸易歧视,其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对本国产品也是同样的技术要求,对其他进口国也一样,并非仅对中国进行技术限制。

出口食品农产品包装今后的方向:一是出口食品农产品包装应该符合国际联运的需要,其大小尺寸应该实行标准化;二是包装材料除了满足无毒无害的基本要求外,还应该满足不同进口国的特殊要求。

中国食品企业应该生产出经过精深加工或者初级加工的能够直接食用的食品农产品,尽量减少带来城市垃圾的包装,同时也减少运输消耗。国外对包装和产品本身产生垃圾较多的商品进口限制很严格,原因是为了减少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中国在这方面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农产品应该进一步实行商业化运作,必须具有商品的特性,有等有级有品牌有包装。目前我国农民对农产品缺乏工业化运作意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品的消耗量巨大,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如果能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广泛使用透气高密度聚乙烯食品农产品运输箱、周转箱,销售包装材料广泛使用透气保湿而且环保的可降解塑料薄膜,将大大降低损耗,提高食品农产品品质。

国内包装业实现出口需要做好的几件事:

一是国内包装业应该加强管理;

二是加快包装标准化工作进程,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技术要求、包装标识、包装制造等的标准化,特别是有关食品包装标准应该是强制性的。目前,有的包装技术标准还是空白,有的已经过时,有的需要修订,另外,在标准的执行方面还不够严格;

三是在完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更要建立健全食品农产品包装法规,中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包装法》,政府应该重视起来,争取早日出台一部《包装法》;

四是包装设计、生产和应用脱节,搞包装的不了解国外情况,搞设计生产的不懂包装的应用情况,包装业和食品农产品等下游行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联合;

五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包装技术设备和运输包装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应大力研究开发先进的包装技术设备,这是包装能够最终实现其有效功能的技术保障。只有先进的包装技术设备,才能够真正让出口食品农产品达到进口国的要求,实现出口产品的大幅度增长。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在农产品包装方面加强引导、管理和资金投入,并且不断加强对广大农民包装意识的培养,使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国内甚至广阔的国际市场,真正实现其商品附加值,使农民不再受困于初级农产品的廉价,而是真正从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在加强食品农产品包装的同时,也要把食品农产品内容物的品质提高,抑制优良品种的退化。

包装就如同穿在人们身上的外衣,是不容忽视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要出口大量的农业食品,而一个独特精美的包装会为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带来良好的商机,也将促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四、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需走标准化之路

国际市场中“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绿色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壁垒”被拆除,但“绿色壁垒”却在不断加高。这些“绿色壁垒”使中国出口的农副产品常常因农药和有毒成分残留量过高而被拒之门外。

面对重峦叠嶂的“绿色壁垒”,我们无法躲避或绕着走,只能“入乡随俗”,最终靠提高产品质量打入国外市场。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农民走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之路。首先要从农产品的田间生产抓起,改善水、土壤等作物生长的环境质量,坚决按标准化生产,解决肉类、蔬菜、水果、茶叶、中药等农产品的农药和有毒成分、放射性物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其次,就是按照国际惯例,采用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无环境污染,能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因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确定了包装要符合“4R+1D”的原则,即低消耗、开发新绿色材料、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绿色食品将主导世界市场,绿色食品必须要有绿色包装,积极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是包装行业在新世纪面对加入WTO的必然选择。

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维持绿色食品的新鲜度,是绿色包装的基本功能。因此,绿色无菌保鲜包装是绿色食品包装的首选目标。

绿色食品必须要有绿色包装,这已成为新世纪绿色食品包装新时尚,成为包装的主流。政府环保部门明确规定,绿色食品外包装上应有“四位一体”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文字字样,编码和激光防伪标贴,认证单位。

在这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就走在了我们的前头,他们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马来西亚农业部于2008年9月15日了G/TBT/N/MYS/14号通报,标题为:联邦农业销售局(农产品分等级、包装和标签)法规2008。为了确保产品的可追踪性,该法规草案规定了进口、出口和在马来西亚销售的农产品的分等级、包装、标签以及符合性检查的要求。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9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其中还有的企业已经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些小公司自成立伊始就坚持走社会责任的发展道路,传奇般地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终成行业强者,开创了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成功商业模式;有些大企业则对业务模式进行深刻变革,在经营过程中加入了社会责任相关的战略,不仅在环境、社会等方面推动全球进步,而且自身的经营绩效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会责任竞争力成就中小企业高成长

成长企业中,美国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Market)就是成功的代表。全食超市成立于1980年,专门零售天然、有机食品,凭借健康环保的食品品质差异化战略和高售价策略,在巨头林立的零售业中走出新路,2010年末名列财富500强第284位,公司自1991年纳斯达克上市起算,以27%的营业额复合增长率高速成长,而同期沃尔玛的复合增长率仅为5.7%。多年以来,全食超市逐步将社会责任理念注入到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真正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全食超市树立起了高质量的商品形象——全食的商品就是天然和有机食品,是安全和营养的保证。公司对于商品的选择和标识,都显而易见地体现出对于天然和有机食品的推崇。全食超市的天然食品经过最低限度加工、几乎不使用人工化学添加剂;有机农作物里,不能包括基因改造农产品,不使用长效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对于有机牲畜,给予其健康发育的条件和人道待遇,以有机饲料喂养,给予充足的阳光和户外空间,不使用抗生素和生长激素;对于食品加工过程,尽可能保持营养的完整性,防止辐射、基因修改和添加人工防腐剂。

其次,全食超市于2010年开始试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超市为顾客提供健康咨询和饮食建议,这种附加服务有望提升健康食品超市的品牌形象和客户黏性。

第三,全食超市从2010年起在野生海鲜的销售中给予明确的生态影响评级,绿色级别表示这类海鲜供应充足并且不会破坏生态环境,黄色和红色级别的海鲜捕捞对生态的影响加重。对于节能减排,全食超市的表现也广受称赞,积极采购风电能源,并且在多个超市楼顶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

再者,公司为了对上游供应商给予资金扶持,于2005年启动了全食小额贷款基金会(Whole PlanetFoundation),这个非盈利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阶段的农民提供机会勤劳致富,运营资金来源于公司的销售额和顾客的捐赠,迄今为止为20余个国家的近10万人提供超过1200万美元的贷款。

我们看到,全食超市的天然有机商品属性,是一种独特的、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很难被同业完全复制。围绕着这一属性,全食超市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对消费者、供应链、环境等各方面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从而在美、英、加等地快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开店数量迅速增长,单店毛利稳定在高位。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讲故事,不是作秀,而是成为全食超市的优质品牌形象、持续的竞争优势和重要的轻资产,最终成就了二十年高增长。

“大象”公司的社会责任战略转型更具影响力

社会责任战略对于大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业务的深刻转型和对整个社会的推动,影响力和贡献度更大。通用电气(GE)的成功经验也许值得借鉴。

通用电气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在130多年的发展史上,公司经历过多次成功转型,其科技创新和研发实力出色,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广受推崇。作为一个庞大的综合体,其业务涵盖了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水处理和安全技术,到医疗成像、金融、媒体和工业产品等等。管理奇才杰克韦尔奇卸任之后,GE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巨资推动“绿色创想”(Ecomagination)和“健康创想”(healthymagination)战略,重点解决目前人类最关注的三大难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现在,GE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贡献,成为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其品牌形象较以往更加令人尊敬。

“绿色创想”从全球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出发,围绕客户在环保方面的巨大需求,以提高能效为主要目标,将盈利与节约能源相结合,为全球企业提供盈利性环保解决方案。时至今日,“绿色创想”成为通用电气具有标志性的品牌内涵之一,成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来源,也成为推动全球企业变绿的重要推手,其在经济和社会意义上所取得成功远远超出预期。

经过数年的培育,绿色创想产品种类从2005年的17种增加到2009年的90种,并且已经渗透到GE的各个主营业务模块:

上表根据《GE公司2008年绿色创想年度报告》整理

从财务绩效方面看,绿色创想产品对GE的贡献越来越大。2005年至2009年,GE的年销售额从1363亿美元增长到1568亿美元,年均增长不过3%;而其中,具有环保优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给GE带来的收入从50亿增长到180亿美元,增速超过30%。如果把绿色创想的业务分拆出来,就可以再造一个排在财富500强第130名的公司。根据GE设定的“绿色创想”2015年阶段性目标以及未来五年的追加100亿美元的投入力度,绿色创想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速将两倍于总体收入增长,可以说GE未来的增长动力主要就是来自于绿色产业了。

受到“绿色创想”成功的鼓舞,GE又在2009年推出了“健康创想”计划,投入巨资加强医疗技术研究,目的是为民众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全球经济发展至今,环境、能源、医疗成本等社会问题已日益突出,GE正是看准了这一商机,以其已有的与民生有关的业务优势为基础,加上“绿色创想”和“健康创想”两条清晰地主线,将自身的经营重点与各国政府的想法、环境和社会矛盾的解决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大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对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已有多年,但不少企业的认识还存在局限和误区,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简单的成本支出、营销宣传的表面文章、或者是迫于社会压力而作出的姿态。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篇10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