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比赛的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16 17:51:20

体育比赛的方案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1

1大型体育赛事的特征与物流需求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在参赛规模、举办频率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体育赛事日趋全球化,举办规模、参赛范围日趋扩大,观众和运动员数量成倍增长。具体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呈现出如下特征:(1)赛事规模愈来愈大,参赛单位、参数人员、服务人员的规模愈来愈大。(2)赛事项目日趋多样化,新的比赛项目不断增设。(3)赛事周期日趋增长,并呈现出多阶段赛程的趋势。(4)赛事空间集中性日益突出,物流空间相对比较集中。众多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必然形成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大型体育赛事期间,大部分比赛器材、体育用品以及人员衣食住行等赛事用品和生活用品在国内各区域甚至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运输、储存、返回等活动,更是给大型体育赛事运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赛事本身来说,参赛人员来往、出行、旅游及消费品配送,比赛前后器材、体育用品的运送、储存、包装,赛事信息处理等都需要对赛事物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规划;对于主办城市来说,合理有效地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保障大型体育赛事顺利开展则是一种客观需求。

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型体育赛事物流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和设施设备建设相比,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管理相对滞后。(2)物流管理理论指导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实践不足,缺乏完整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管理理论体系。(3)大型体育赛事缺乏完整统一的物流体系。物流体系是在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而组合成的一个整体,而当前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尚缺乏整体性。(4)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管理中物流流程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运行调控手段。

二、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

1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识别与诊断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识别的任务是判断哪个赛事活动正在变异并对重要致灾因素监测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预警管理系统识别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致错因素。识别的另一项任务是判断大型体育赛事中某个环节已发生的变异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即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趋势。诊断是对已经被识别的现实致错诱因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明确哪个致错因素是主要的突发事件源。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诊断主要是在致错环节的诸多现象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大的因素,并对其形成进行因素分析和损失评价。

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预警的流程设计(1)预警准备。预警准备是指大赛的组委会为了保障大型体育赛事顺利进行而开展的预警管理活动,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相关制度、规章、标准的制定等。(2)普通监测。它是指对通过预警分析确定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诱因进行专门监控的管理活动,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普通对策和模拟危机。普通对策即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进行预防与改正,并使大型体育赛事恢复到正常状态。危机模拟是指发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控制时,对有可能引起更大灾害的危机状态的假定与模拟活动,据此提出策略方案,时刻为进入危机状态做好对策准备。(3)危机处理。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危机处理是指突发事件预控失败后所必须采取的一种特别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方式。

3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等级设计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分析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所处的状态,从而进行态势分析,为预警建立基础。根据态势信息,利用威胁估计技术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威胁程度进行定量估计,做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等级预报。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等级可以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4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加以表示:(1)蓝色级(Ⅳ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小,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低,没有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的可能。(2)黄色级(Ⅲ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较大,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较高,但没有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的可能。(3)橙色级(Ⅱ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大,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高,有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的可能。(4)红色级(Ⅰ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极大,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极高,即将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其完善与否、科学与否需要一个重要的反馈环节,即需要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后评估来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后评估环节中,应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信息收集与处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态势评估、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预警、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策略制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方案制定等各环节工作进行后评估,将上述环节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经验教训以及收集到的大量相关信息的总结与归纳作为要点,为日后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三、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动态调控策略

1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诱发因素(1)人为因素。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人的管理是最活跃的致灾因素。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时短时间内有很多人参与,且活动点面广,这是赛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2)场地因素。场地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承载体,其安全关系到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2007年1月12日,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体育场坍塌。该体育场是世界最大的建筑之一,巴西建筑师和工程师工会的调查报告令人震惊———巴西境内80%的球场存在着同样的安全隐患。(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赛事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治安、交通状况和公共卫生状况等。对赛事环境致灾因素的管理是大型体育赛事应急事件预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环境因素的预警有效管理营造好的比赛氛围、提供好的比赛服务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主办者需要努力的重要内容。

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的总体框架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各方面调控工作很难一步实现,即使能实现调控的质量也很难保证。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特点,本文提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中的几个基本环节形成一个闭环反馈链。

3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的措施与步骤为了加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可靠性,结合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实时性与稳定性要求,与传统的一阶段应急动态调控机制不同,本文提出两阶段应急动态调控机制。为充分发挥专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人员宝贵经验的作用,在调控方案生成过程中采用两阶段应急动态调控机制:一阶段动态调控机制主要处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问题;二阶段动态调控机制主要处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调控方案问题。在上述两阶段生成机制间充分利用人机交互方式,由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人员参与应急方案的决策、修正、确认等,这样可以保证由第一级生成机制进入第二级生成机制时的方向是正确的,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按照这一流程,第一阶段的应急动态调控机制通过调控人员来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策略,而第二阶段是在总体调控策略敲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方案。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问题状态特征输入到第一阶段应急动态调控系统中,进行第一阶段的预案匹配,如果匹配到合适的预案进入步骤2,否则进入步骤3;步骤2对第一阶段匹配到的预案进行预案调整,得到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步骤3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是否可行,当步骤1未匹配到合适案例时,直接由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步骤4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所面临的状态,从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具体方案预案库中进行第二阶段的预案匹配,如果匹配到合适预案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步骤5对第二阶段匹配到的预案进行案例调整,得到更为具体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准方案;步骤6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准方案是否可行,当步骤4未匹配到合适预案时,直接由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准方案;步骤7对确定的准方案进行检验,如果不满意进入步骤8,否则进入步骤9;步骤8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调整,回到步骤7;步骤9将满意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具体方案输出,形成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具体方案。如果必要,可将新方案作为预案存入到预案库中,以备再次使用。这种调控方案生成过程既充分发挥了专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人员的决策作用,又降低了其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检索速度以及系统的可靠程度。

四、结语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2

摘 要:比赛法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比赛法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也能被老师很好地用来调动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然而,由于比赛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是采用不当,也会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甚至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文章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对比赛法的认识。

关键词:比赛法;规则意识;危险因素、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05

比赛法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因其优势明显,而被体育教师广泛采用。然而,在实际上课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比赛法运用不当,也会给教学活动带来消极的影响。现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对运用比赛法的认识。

一、规则意识缺乏,建议加强规则教育

案例一:在一堂一年级“单手正面投掷沙包”的教学课中,学生通过练习已经初步掌握正面投掷的技术动作。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沙包投远的比赛,老师还没说完规则与要求时,学生便抢着说已经听清了游戏的要求,即分散进行了练习。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场面凌乱:原本的正面单手投掷比远到后来的甩、抛接等动作,完全将本课正面投掷的技能忽略了,场面凌乱,最后导致比赛不能正常进行,教师不得不暂停游戏,重新讲解游戏的规则与方法,再次组织游戏。

剖析:在低年级水平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规则意识差。因此,教师要在组织比赛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规则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组织比赛时,教师要说清比赛名称、规则与方法,提出比赛要求,进行规则教育。而且在课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后要及时纠正,并规范学生在比赛中的行为。通过不断的规范日常行为,来提高学生规则意识。

二、“危险因素”隐现,建议科学设计比赛

案例二:在一堂三年级前滚翻课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教师为了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调动课堂气氛,安排设计了前滚翻接力赛:一名学生做完前滚翻动作之后迅速向前跑出,绕过标志物之后折返后与第二名学生击掌,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完成接力,比赛结束。然而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为了追求比赛结果,而选择直接在站立下进行前滚翻动作,忽视了自身安全,此次比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剖析:前滚翻属于技巧性项目,对于场地的设置和安全性要求很高,一般不适宜与奔跑类项目结合在一起。在比赛时,学生为了获胜,往往无法保持清醒、冷静的心态,情绪会变的异常兴奋,所做出的行为常常超出了自己能力所限。在与奔跑相结合的前滚翻中,很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比赛过程中也会存在其他“隐形危险”: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设置不合理、器材使用不当、跑动路线不清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项目特点、场地的设置、器材的使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可能会造成危险的因素降低,以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

三、运动量、负荷大,建议合理调控运动负荷

案例三:在一堂五年级400米耐久跑的复习课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趣味跑热身,接着便组织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与跑的专门性练习,其次安排学生进行400米耐久跑练习,三次练习下来,学生们累的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但教师仍觉得课堂氛围不够浓郁,仍组织了一次50米快速跑接力比赛,尽管学生积极参与了比赛,但是比赛完后,学生个个都跑来向老师诉苦,这节课太累了,太枯燥了。

剖析:耐久跑是小学体育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受场地的限制,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案例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跑的能力,然而课中,教师为了刻意调动课堂氛围,忽视了学生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学生已经感到疲劳并且满头大汗的情况下,仍然安排快速跑接力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可能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比赛法一般不宜在运动量本身就很大的课中进行。教师在设计比赛时,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运动负荷情况,在课中运用比赛法时,对比赛的时间、距离、次数等也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 科学设计安排比赛,恰到好处。课中,若是运动负荷较大时,可采用相对轻松的活动代替比赛,以达到调整身心恢复体能的目的;若是运动负荷不足时,可安排比赛法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相应运动量,起到锻炼的目的。

四、比赛难度过大,建议科学设计比赛

案例四:在一堂六年级的篮球课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便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学生想方设法想把篮球投进篮筐内,学生仰着头,双手拿着球使劲向上抛,可是投进球的机会还是很小,到最后,学生都已经泄气了。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一堂排球训练课上,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发球技能,安排了学生在标准场地进行下手发球比赛,然而学生发球时,排球满场“飞”……

剖析:比赛法一般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的情况下运用较为恰当。球类性项目比赛,对于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要求较高,若是学生在技能掌握不到位时去参与比赛,反而会造成学生动作技能的变形,导致错误动作的形成;若长期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会渐渐失去参与比赛的热情与兴趣,最终逃避比赛。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学生技能掌握不是特别牢靠,急于求成组织比赛,则会事与愿违。如果生搬硬套,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可能使未巩固的技术遭到破坏。因此,教师在设计比赛时,要根据比赛项目的难易以及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科学设计比赛。对于一些技能性项目进行比赛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对比赛进行一些改变和简化,以符合并适应学生身心和年龄特征。

五、分组随意草率,建议合理分组

案例五:在一次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方便,直接按照学生的高矮站位,前后四人一组,直接进行了3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赛。两轮练习下来,高个子同学往往最先完成,矮个子同学总是最后,等到真正进行比赛时,矮个子学生的积极性已经不高了。

剖析:案例中,教师为了个人方便,随机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但其实是不公平的比赛,这样的做法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比赛时,要根据学生能力分布,尽量安排实力相当的小组进行比赛,悬殊不能太大,如果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各小组实力是否相当,结果往往从一开始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而且有些小组的人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虽然也会竭尽全力,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会使比赛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性别、人数等各方面因素,尽量做到合理分组,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六、切记频繁使用比赛法,忽视课堂教学

案例六:在一堂偶然随堂听课中,某教师执教的双手前抛实心球,从课的一开始就安排了蹲姿、坐姿、跪姿等不同姿势的投远比赛,接下来便安排了纸质球的反弓投远比赛,紧接着安排了学生进行正面投掷实心球过横杆的比赛,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参与了好几个游戏比赛,情绪也从一开始的兴趣盎然到最后的积极性有所减退。

剖析: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进行动作技能的传授,整节课上虽都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但是,课中的比赛安排繁多,容易削弱比赛对学生的刺激作用,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课中进行比赛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繁多比赛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合理适度地采用比赛进行教学。

七、教育功能缺失,建议科学引导

案例七:班里有一个比较胖的男生,跑步特别慢,在一次接力跑比赛中,我便将他安排在了一组实力相当强的小队中,一开始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练习,但是在正式比赛过程中,他出现了一些失误,不小心将接力棒掉在了地上,不得不捡起接力棒重新开始比赛,最终该小组最后一个完成比赛。整组同学都非常失落,最后有些学生直接将矛头指向那个胖胖的男生,责备他,可他更是自责,羞愧的低下了头,最后,比赛他都不想参加了。

剖析:体育教学比赛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过分重视比赛结果而产生矛盾与争执。案例中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科学设计比赛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体育道德教育。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告诉学生:比赛的最终目的不是胜负,而是愉悦身心、锻炼身体;教育学生:比赛过程中,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只有各组员间团结协作,切忌相互指责,各尽其职,才能取得胜利;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后进生。

总之,比赛法在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运用比赛法,优化教学中的比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比赛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赛,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徐海.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之友,2010.2.

[2] 施绳武.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2010.10.

[3] 陈丽玉.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学科教学,2010.2

[4] 新课改下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实践课中的利与弊探析.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0.11.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3

【关键词】 指派模型 旅行商模型 匈牙利法 层次分析

为了制定一条满足游客要求的路线方案,我们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将路线方案分为三个因素:路线选择、赛场以及景点,并运用ISM的实用化方法,建立的多级递阶有向图。在景点和赛场之间建立指派模型,以公交路线的距离为基础建立效率矩阵,运用匈牙利算法,将赛场与1—2个景点捆绑,得到最优解(整体路程最短);在赛场和路线方案之间,建立有向图,计算两点之间的权重时综合考虑出行时间、换乘次数以及出行费用这三个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三个因素的权重。其次,因为三个因素的单位不同,我们选定评价尺度,将三个因素无量纲化,方便统计。在确定两点之间的权重的基础上,建立旅行商模型,得到最优方案。

在对问题建立模型与求解之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改进,使之更符合动态实际。

1 问题重述

南京2014年青奥会各项目比赛将安排在2014年8月17日至28日举行。本届青奥会的竞赛项目主要是参考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的项目设置,确定了28个竞赛项目,所有比赛将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竞赛场馆进行。请你解决一下问题:

现为一个游客制定一条线路,要求在至少观看七场比赛(不同赛场)的同时,还要游览10个景点。

2 问题假设

(1)假设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已经确定了至少需要观看的七场比赛和十个景点;(2)在评价线路方案时,以公交为基础,只考虑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三种因素,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

3 问题分析

为了制定一条满足要求的路线方案,我们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将路线方案分为三个因素:路线选择、赛场以及景点。并运用ISM的实用化方法,建立了多级递阶有向图:

在景点和赛场之间建立指派模型,以公交路线的距离为基础建立效率矩阵,运用匈牙利算法,将赛场与1—2个景点捆绑,得到最优解(整体路程最短);

在赛场和路线方案之间,建立有向图,计算两点之间的权重时综合考虑出行时间、换乘次数以及出行费用这三个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三个因素的权重。其次,因为三个因素的单位不同,我们选定评价尺度,将三个因素无量纲化,方便统计。在确定两点之间的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算法,得到最优方案。

4 基于指派模型,将10个景点试指派给7个赛场

应指派哪个人去完成哪项任务,使完成n项任务的总效率最高(或所需总时间最小),这类问题称为指派问题或分配问题。每个指派问题存在一个效率矩阵,其元素Cij>0表示指派第i个人去完成第j项任务时的效率(或时间、成本等)。解题时引入变量Xij;其取值只能是1或0。并令

1当指派第i个人完成第j项任务

=

0当不指派第i个人完成第j项任务

当问题要求极小化时的数学模型是:

,j=1,2,3,…,n

,i=1,2,3,…,n

=1或0

指派问题是0—1规划特例,可以用匈牙利法解决:系数矩阵中独立0元素的最多个数等于能覆盖所有0元素的最少直线数。

依据个人实际,在确定需要游玩的10个景点以及观看的7场不同比赛之后,以每个景点距离7个赛场的距离为基础,建立效率矩阵。指派观看某场比赛时,游玩哪些景点。

由于想要游玩的景点多分布在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和南京市龙江体育馆周边,所以假设在观看这三处比赛时,游玩两个景点,其它处只游玩一个景点。同时依据实际,假设在观看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比赛时,游玩玄武湖景点,在观看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帆船赛场的比赛,游玩金牛湖景点。这样,得到一个8*8的效率矩阵:

第二步:进行试指派,以寻求最优解

(1)从只有一个0元素的行开始,给这个0元素加圈。

(2)给只有一个0元素的列的0元素加圈;然后划去所在行的0元素。

(3)反复进行(1)、(2)两步,直到所有0元素都被圈出和划掉为止。

(4)若任有没有画圈的0元素,且同行(列)的0元素至少有两个(表示对这个可以从两项任务中指派其一)。这是可以进行试指派。

(5)若元素的数目m等于矩阵的阶数n,那么这个指派问题的最优解已得到。若m

第三步:作最少的直线覆盖所有0元素,以确定该系数矩阵中能够找到最多的独立元素。

第四步:增加0元素,返回第二步,若得到n个独立的0元素,则以的最优解,否则回到第三步重复进行。

结果: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莫愁湖

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中山陵、总统府

南京市龙江体育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

江宁区体育中心——雨花台

江苏省房山体育训练基地——栖霞山

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玄武湖、明孝陵

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帆船赛场——金牛湖

这样总路程为105.5公里

5 基于层次分析和图与网络方法建模

在乘坐公交的过程中,不同的乘客可能有很多种优先考虑的因素,比如说换乘次数,总站数,时间,费用等等,但我们经过分析后认为,主要考虑的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三项,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因此,我们建立了如下模型——基于层次分析评价的模型(如图1)

如右图所示,我们自上而下地建立了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在准则层中,我们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总时间,费用和换乘次数(如图2)。

我们运用1-9标度来对三个准则进行成对比较。根据三个因素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构造出成对比较矩阵A(如表1)。

判断依据:

①在青奥会期间,人流及车流量增大,乘客一般会优先考虑换乘次数最少的方案,比如说在有直达车到达的情况下,在有多辆车同时直达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时间费用等因素,因为换乘所带来的不便和不可预期的等待时间往往是人们力图避免的,所以换乘次数比时间稍重要,比费用明显重要。

②时间与费用相比,由于南京青奥会只举办12天,游客需要观看比赛的同时,需要游览景点,耽误时间将会产生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所以时间比费用稍重要。

计算公式:

6 路线确定

由于目前2014年青奥会的赛程安排还未确定,我们这里假设,该游客在到达某奥运场馆的当天刚好有比赛。

基于这点,便可引用图论中无向图原理,建立权值矩阵,具体建立过程如下。

图G={V,E},其中顶点集,表示7个不同的场馆,边集,并且边或弧上的权值为,其数值大小有上一步计算出的两两场馆间的综合距离给出。由图论原理,建立权值矩阵,其中,

考虑到该游客出行与回程的方便,我们规定其出游路线中首站与末站相同,且距离他到达南京首发位置最近(如南京火车站等)。考虑到出游效率最大化,我们规定该游客每天在不同的场馆观看不同的比赛,且游玩不同的景区,即7天内经过7个场馆一次且恰一次。这与求解旅行商问题类似,下面给出两个模型求解。

7 求近似最优Hamilton圈的最邻近算法模型:

将求解最优路线的问题简化为“Hamilton回路问题”。“Hamilton回路问题”可以简述为,在n面体上寻找经过每个顶点一次且恰一次的特殊的圈。利用求近似最优Hamilton圈的最邻近算法(其MATLAB程序见附录),执行调用函数f=TSP(w,v0)。

因素一:

考虑出游路程最短,建立的权值矩阵

经过程序运行,可得结果为

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江苏省房山体育训练基地江宁区体育中心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京市龙江体育馆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帆船赛场

这样的出游路线能够使得旅游的路程总和最短,具有较高的效用性。

因素二:

考虑游玩方便,将游客在各场馆间乘坐公交所需要换乘的次数作为主要参考要素,可建立权值函数:

经过程序运行,可得结果为

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江苏省房山体育训练基地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帆船赛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京市龙江体育馆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江宁区体育中心

这样的路线能够更加方便游客出游,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因素三:

若考虑交通费用,将游客在出游期间乘坐交通工具的花费作为主要参考要素,可建立权值函数:

经过程序运行,可得结果为

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江苏省房山体育训练基地江宁区体育中心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京市龙江体育馆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帆船赛场

这样的出游路线能够使得旅游的路程总和最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8 结合赛程以0-1规划求解最优线路

在实际青奥会的比赛过程中,由于每个场馆都会有比赛日程,并不能对场馆地点直接进行排序。还应当结合实际比赛的日程安排,再做具体规划。

目前,距离南京青奥会的举办还有2年,场馆尚在筹办中,我们目前还不能获得具体的赛程安排表。不妨假设,在saicheng(i,j)矩阵中,以i代表日期,j代表场馆,其值为0则该天该场馆无比赛,1表示有比赛。我们根据上届安排,给出了一个大致的安排表,可以根据最后的实际情况,再做改动。

规划线路的具体实现步骤:

(1)创建场馆间的综合权值矩阵,赛程安排矩阵;

(2)给出限制条件,即每天只能在一个场馆观看比赛,7天内能参观7个不同场馆;

(3)做出游览线路规划,并使得在场馆换程过程中,其综合权值的和最小。

使用lingo软件,可以实现这样的规划。结果如下:

因此,我们给出了最后的线路安排:

玄武湖公园铁人三项赛场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帆船赛场江宁区体育中心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江苏省房山体育训练基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南京市龙江体育馆

9 模型评价及优化,结合赛程的最优线路模型的评价:

该模型以三个不同的因素作为主要参考值,给出三条不同的出游路线,分别具有效用性,实用性,经济性。游客可根据自身的健康、爱好、经济状况,决定采用哪种方案。同时,给出多种方案,也有利于疏散集中人群,使得交通不致拥堵。

该模型具有一般的通用性。能够适用于任何给定权值的路径检索或最优规划问题,应用广泛,且运行稳定,是个不错的模型。

参考文献:

[1]青奥会青网,http:///,2012年7月5日.

[2]王海英.图论算法及其MATLAB实现.北航,2010年2月1日.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4

 

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是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并提出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大赛,既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1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体现,包括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和实训内容的建设和制定,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建设以及课程日常的教学工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实现的,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成为必要。

 

1.1 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是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将当前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与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前沿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大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契合。这样,通过对大赛项目的理解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以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从而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

 

1.2 将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主体是学生,但是真正的实力较量是教师团队的较量,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多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实现。一是“传帮带”制度,对于新进教师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的相关过程,提升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引进行业或企业的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大赛和实验实训。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有保障,从而达到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作用

 

2.1 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是高考中分数比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不爱传统的学习,但是动手和实践能力比较强。如果还是采用学科教育体系,无疑就将这部分学生的缺点放大了。而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成就感使得学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以赛促教

 

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按照科目分类之后融入课程标准中,“课赛相融”需要对原有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以理论课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学和岗位实践。将每一门专业课都体现出技能大赛的相关能力要求,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项目的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将大赛由传统的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化转变。

 

2.3 以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践行这个模式的重要平台,对于专业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融入大赛元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强化职业技能大赛方向与技能培养。有针对性地将赛事项目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充分借鉴大赛组织、大赛评价、过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充分实现“课证岗对接、学训赛相通”。

 

3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理念,就应当着力构建基于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物流职业技能教学大赛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三个主体的建设,即教师、学生和企业。

 

3.1 教师团队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新型要求,由于之前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只具备单一的知识技能,这和职业教育的本质相差甚远。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完成。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恰恰是“双师”能力展现的主要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的试金石。

 

3.2 强化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发挥“双证联动,半工半读”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赛的重要特点是不仅要比赛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论知识,以行业从业者的标准和要求,从“知”和“会”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和比赛。因此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课时,用于学生的实践训练。

 

3.3 引企入校,将企业需求与教学体系构建深度融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环境建设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实际是相吻合的,同时结合院校实训基地的条件而构建的,这样使得竞赛环境既能满足生产型需求,又能满足教学型需求。学校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来编制实训方案。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引企入校”,将企业所需的设备和学生实训所需的设备相结合,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基地。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不同于本科学科竞赛封闭式模式的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如果技能大赛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来参与,就违背了“职业性”的特征。因此,物流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行业、企业和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赛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条件,将实训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4 结 论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将物流前沿理论和生产实践进行融合,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同时可以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师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广泛参与技能大赛,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三赢”局面。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5

关键词:场地器材 体育档案 运动比赛

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教研、训练、带操外,还应了解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其它因素,并且掌握好、使用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下面我从场地器材、体育档案、运动比赛三方面谈起。

一、场地器材

在课堂教学中场地器材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涉及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从场地安全、器材维护保养、球类器材再利用谈起。

(一)场地安全: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场地内体育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安全,才能根据课的内容来设计场地。对课堂教学中的跑、跳、投掷、球类、技巧等,都应到不同的场地,以免因场地与上课内容不同而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场地内的固定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篮球架、联合攀登器、裁判台、计时架等,由于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腐蚀生锈,导致坍塌,所以,体育教师应经常去查看,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二)器材维护保养:体操教学中,体育器材设备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应根据其特性,分别进行维护、保养,延长器材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室外的单杠、双杠、铃木、攀登器等铁质器材应定期油漆;经常检查其牢固性,如有松动,抓紧调试;对山羊、跳箱等皮质器材,水要受潮或曝晒,要经常擦油,以防干裂,并且且后及时搬回器材室;对垫子要注意防潮防蛀,经常抬到室外扫净晒干,对撕进行缝补。

(三)球类器材再利用:球类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因为需求较多,价格较贵,但也易损坏等问题,体育教师应学会修复破损球,方法是把外皮揭开,用胶把内胆补好,再用胶把外皮胶合,就可再次使用,还可以在球胆内填充棉、沙等物料,改成实心球,变废为宝。

二、体育档案

建好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要求,也是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建好体育档案,既方便自己查阅,又能充实学校档案资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学生的健康、体检档案卡,每学期前查看此资料,从中掌握和了解有缺陷学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低血糖、高血压等疾病,以便在上课时区别对待,适当安排其动量,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二)建立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达标及业余训练成绩登记表,以备在今后上课时,安排、掌握运动量、运动强度,还可以对运动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训练计划。

(三)保留备类秩序册、成绩登记表。对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各项单项比赛的秩序册、成绩记录表等都应保留,以便今后选拔队员作为参考,也为学校评比作依据。

(四)教师应对自己的备课教案、计划、总结、教研记录、听课记录、理论笔记及其他资料保存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吸取经验,丰富知识,找出不足,提高自己。

(五)保存好自己的各类获奖证书、荣誉证书、毕业证、资格证与教学有关的证件,以防乱放而丢失,无法弥补,经教学、评先、晋级等带来不利。

三、运动比赛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大事,如何组织好运动会,这里提供一捷径,不妨一试。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6

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从相关活动中获取教学经验,在活动中增强自信,为将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是我们将来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挑战教师”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切身体验课堂中的教学乐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在活动中增加自己的胆量,同时也享受其带来的快乐。为此我们教育系联合法律系,中文系,美术系策划举办第五届“挑战教师”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意义及目的

在教育系,数学系合作及各系学生会id努力与支持下“教坛新星之模拟课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更好地发扬挑战精神,加强各系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各系干部及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各系学生间的感情,让更多师生更加了解我们教育系,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从而扩大“挑战教师”活动的影响力。

三、活动名称

挑战教师

四、活动时间

1, 初赛:xx年12月1日 18:00—21:00 (星期一)

2, 决赛:xx年12月5日 18:00—21:00 (星期五)

五、活动地点

主教3299教室。

六、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教育系,中文系,美术系,政教系,外语系,体育系,数学系。

七、参与人员

参与对象: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所有同学。

评委:1,初赛: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学生会主席及学习部长(共7位评委)。

2,决赛: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的系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共7位评委)

八、活动流程

1初赛(12月1日)

2决赛(初赛前20名于12月5日参加决赛)

3由评委颁奖

九、活动细则

<一> 合作原则:自愿 公平 平等 分工合作

<二>具体规则:

第一条:评委打分后的计分卡,进行活动方式:初赛: 智力问答或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由主持人提出智力问答或课堂突发事件问题,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在突发事件中将自己定位成任课教师,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法并简述理由。⑵在主持人读完问题后,参赛者有20秒钟的时间思考时间并在2分钟内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⑶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对选手进行打分。④每次打完分后评委将选手总分写在相应选手号下,记分员收集统计分数。⑤初赛结束后主持人宣布参赛者比赛得分及进入决赛者名单,并向进入决赛者交待决赛具体事项(包括:决赛时间,地点,以及决赛活动方式。)⑥进入决赛者,要在初赛结束后三天内制作一份备课教案,用以决赛时现场说课 (说课指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即授课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对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内容以小学初中及高中教材(人教版)为主。教案包括决赛中选手所选的课程范围和大概内容,以及参赛选手的姓名(例如:参赛选手选上英语课,范围初一,内容,词汇及语法讲解,参赛人姓名)备课教案统一交到各系学习部长处,再由各系学习部长将其交到教育系青年自愿者协会会长陈国菊处,将教案进行复印,以便在决赛中供评委评分和参考。⑦主持人宣布初赛结束。

2决赛:

具体方式⑴主持人事先把准备好的教案分发给评委处。⑵主持人宣布决赛开始,选手按抽中的序号上台进行讲课,讲课包括三个部分:导课,课程进展,课堂总结。在“上课”阶段,当场进行授课,选手可以充分地调动嘉宾评委及观众的积极性,进行互动,使他们更好的配合讲课,使课堂更逼真。⑷给每位选手5-8分钟的时间(超过10分钟者将不能参评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5)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评分的细则对每位选手打分,与初赛记分方法相同。(6)待所有参赛者比赛都结束以后,主持人邀请评委老师对各位选手进行点评,并请评委老师对本次活动作简评。(7)点评发言完毕后,由主持人宣布选手的总得分情况,并对获奖者颁奖,最后获奖者,评委及本次活动人员合影留念。(8)主持人宣布决赛结束。

第二条:评分细则

记分时,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计算平均分的原则。

附表一:(一)初赛采取十分制(10分制)

选手顺序号

12345678910选手精神面貌1分

回答问题及处理方式4分

语言组织性3分

普通话是否标准2分

最后得分

(二)决赛采取百分制(100)

选手顺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精神面貌分10分

普通话是否标准10分

语言组织性10分

课堂氛围10分

肢体语言、表情

教学目标10分

教学内容10分

教学过程10分

教学方法10分

教学成效10分

附表二:奖项表

奖项

选手好

姓名

系别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参赛将(6名)

注:(评分细则补充:)

1、精神面貌:整体气质、神态1分。

2、回答问题及角度是否新颖、创新力1分,回答问题是否完整1分。

3、普通话的标准性:语言是否清楚﹑连贯2分,普通话的语调标准性2分。

4、语言组织性:所说的话是否连续1分,所说的话是否紧凑有中心2分。

5、课堂氛围:是否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5分。

6、肢体语言:肢体语言6分、板书4分。

7、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否有针对性5分。

8、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素质等,评委酌情给分。

9、备课教案:字迹是否清晰、美观5分,备课内容是否让人一目了然10分,教案的规范性10分。

十、经费预算:

1、荣誉证书共12个,共计53元,其中包括:一等奖证书1个8元,二等奖证书2个12元,三等奖证书3个15元,优秀参赛奖证书6个18元。

2、初决赛横幅预计300。

3、比赛所需茶水开支初、决赛共计14元,其中:决赛,10瓶开水2元,胶杯子一包5元;决赛,10瓶开水2元,胶杯一包5元。

4、纸张及打印费开支预算共计256元,资料费、评分表格、评委打分记分卡、策划草案制作预算,20名决赛参赛者及七位评委,每位评委一份参赛选手的备课教案复印大约需20*7*1.5=210元。评分表格及记分卡预计需2包纸共计16元,策划草案制作需纸张3份*1.5元/份=4.5元,通知及策划打印预计开支40元。

注:不可预算经费

1、比赛中茶水杯子费用共计5元。杯子一包5元。

2、比赛活动中纸张及印刷费用256元。

3、不可预算经费共计280元。【2】

故本次活动经费预算共计647元。(本次活动经费由教育系、法律系、中文系、美术系共同承担,即每个系承担95元)

十一、活动后勤工作安排

(一)1、各系负责本系宣传工作,扩大本活动影响。

2、各系宣传部负责将活动通知发放到每班班长处。

3、各系学习部负责按时收取决赛选手备课教案并交到教育系青年自愿者协会会长处(联系电话:7825710)。

4、各系负责人当面或短信方式邀请本系的评为。

5、教育系负责

6、中文系负责

7、:美术系负责

8、政教系

9、外语系

10、体育系

11、数学系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国内高职院校有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教学改革[1~2]、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持[3]、职业技能大赛对实训教学改革的支持[4]、职业技能大赛对创新教育的支持[5]等多方面的研究。改革实践研究表明,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实践能力,推动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实施,促进工学结合。本文主要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高职技能大赛为依托,研究赛项规程和各种资源,从而促进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分析赛项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实现赛项成果推广应用。

一、专业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路,深入挖掘赛项资源,在专业中落地。(一)技能大赛规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地。数据分析是近几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朝阳产业技术,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智能制造、电子商务、金融财务、物联网、电子政务等专业领域都大量融入与渗透有关数据分析与应用内涵,引发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赛项聚焦数据分析核心技术,考查学生使用合适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核心技能点。对应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包括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应用型岗位。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平台运维、数据可视化等岗位的人才,与赛项对应的职业岗位相匹配,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把赛项规程融入到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中体现大赛要求,在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中融入大赛规程。(二)技能大赛规程与1+X证书要求融合,在课程中落地。赛项按照真实数据分析项目设置,围绕数据分析相关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覆盖训练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标准工作过程,赛项内容涵盖企业数据分析相关工作岗位的主要岗位技能。体现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1+X“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运营等工作领域的基本能力。能完成数据清洗、加工、同步、集成、开发,数据可视化,制作数据分析报表,根据实际业务输出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更进一步能独立完成数据提取,构建用户数据模型,挖掘用户属性及用户喜好等需求,为个性化产品推荐提供支持,能构建产品、运营及活跃用户行为评估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对产品、运营、市场提出建议并推动实施;能进行市场调研,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形成报告。赛项要求与1+X证书要求是一致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为满足数据分析岗位要求,开设了《Python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三门课程,培养的岗位技能与赛项规程、1+X证书要求一致,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把赛项规程和1+X证书要求相融合,融入到三门课程中,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授课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改造专业课。(三)技能大赛规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落地。赛项采用国际主流先进技术,符合数据分析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直接与市场同步,与产业前沿技术水平的对接。因此赛项规程具有标准性、规范性、前沿性等特点。把赛项要求的规范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完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四)技能大赛规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落地。赛项选取真实的业务分析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决策。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思路也是从数据挖掘、数据清洗等环节获取项目的基础数据,从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环节完成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创业方向的选择、细分市场的选择,帮助学生完成商业计划书。因此赛项数据资源、数据分析的方法都可以融入到双创教学中,在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课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二、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赛项规程如表1所示。 赛项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赛项结合数据分析行业相关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数据分析在行业的应用,总结出比赛规程,选取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技能知识作为赛项方案,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在一起,兼顾知识、技能和市场需求。通过分析赛项规程,提炼出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丰富实践环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完善专业课程建设。为满足数据分析岗位要求及1+x“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开设了《Python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三门课程。赛项促进课程建设包含以下两方面研究内容。1.案例资源库建设。课程将建立数据资源库,汇聚各类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赛项采用真实的案例数据,所用数据集也将作为资源库的一部分。2.课程标准建设。分析赛项要求、1+X证书要求、岗位要求,提炼出三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赛项围绕数据分析相关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比赛内容和比赛流程,设计电商平台用户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分析的流程。对数据清洗预处理,再导入数据分析与应用实训平台的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进而分析用户的基本特征、消费特征、行为特征等情况,最后对电商平台营销扩展等运营决策给出建议。对此设计了商业数据分析设计、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制作可视化仪表盘、撰写数据分析报告等任务环节,每个任务包含若干子任务。上述设计符合行业规范、岗位工作流程,也是1+X证书考核内容。在专业课程标准中,参考赛项要求,划分工作项目、设计工作任务、丰富训练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人人可比赛,人人能考证的良好学习氛围。(三)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项内容。职业素养是指遵守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它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当前,职业教育强调培养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培养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既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赛项规程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性、专业性、协作性、能力综合性,要求较高的职业素养。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赛项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在三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职业素养思政案例,设定思政目标。在任务中融入职业素养思政元素,完成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赛项思政要求,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具有大数据分析相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职业情怀。(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需要改进专业核心课程,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其中,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赛项规程也包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商业决策等环节培养双创能力。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将大数据分析流程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嵌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通过将赛项任务和流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科学合理地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双创教育采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定位客户群、制定计划、制定营销策略的多重能力。赛项案例也能丰富专业的双创案例库。

三、结语

赛项成果推广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项要求。充分挖掘赛项规程和比赛内容,从人才培养方案、大数据分析方向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多方面挖掘赛项成果,真正做到推广应用。赛项内容体现了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引导高职院校紧跟技术的发展和新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赛项规程和比赛内容进行分析,使得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实施有了参考依据。在课程模块的设计上可以参照赛项规程和比赛内容,以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划分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赛项规程和比赛内容是创新创业的前端环节。以此比赛为契机,将专业知识整合并有效利用,服务于创新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陈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2

[2]余婕.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

[3]沈东生.“赛、课、教”融合教学模式探析———以“宴会设计与管理”课程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12

[4]周铁.国际商务实训教学改革探析———基于信息化与职业技能大赛融合的视角[J].北方经贸,2021,1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8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

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并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可设置6-8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

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一般可设5-7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

第九条凡承办全国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单位和地区,应当提出运动会设项方案,报主办单位审定后正式列入该项比赛的竞赛规程。

第十条具备以下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承办地是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

2、运动会承办城市及学校,必须有较好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符合比赛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其它条件;

3、除国家财政拨款外,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保证运动会顺利运行;

4、承办单位必须遵循主办单位制定的各项规定,保证完成运动会筹备、召开、总结等各阶段的工作。

第十一条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应当在上一届运动会举办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承办报告,并需附下列文件:

1、当地人民政府批复意见书;

2、承办工作实施意向书;

3、经费预算及经费保证。

第十二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主办年度单项比赛,应当上报年度竞赛计划,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以下材料:

1、承办单位名称;

2、比赛名称;

3、比赛日期、地点;

4、参赛队数;

5、竞赛规程;

6、经费条件。

第十三条凡有条件承办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的大专院校,在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均可向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分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审核后,在比赛前一年的11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举行。

申请承办全国中学生单项比赛,应经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批准。

第三章竞赛组织

第十四条承办单位应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成立筹备委员会或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筹备工作,并制定竞赛规程,报主办单位审定。

第十五条竞赛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竞赛名称、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运动队及运动员的参赛条件、竞赛办法、录取名次、奖励办法、资格审查、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裁判员、经费条件等。

第十六条承办单位应在比赛开始前向主办单位报送组织委员会成立方案,经主办单位批准,正式成立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全面负责比赛期间的领导及善后工作,处理重大或紧急事项,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地顺利进行。在全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递交书面总结。

第十七条竞赛筹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各机构工作职责如下:

1、办公室:根据比赛安排,排定活动日程表,拟定、印刷有关文件和材料,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有关机构组织各种会议,组织实施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

2、竞赛机构:执行竞赛规程,确保比赛符合各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并按竞赛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责比赛轮次和日程的编排;接受参赛队报名,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保证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正常使用;安排赛前的训练,组织安排裁判员学习和实习,以及赛前的技术会议;编辑竞赛秩序册,定时发送竞赛公报。

3、接待机构:负责参赛队、裁判员以及参加赛会工作人员的迎送、食宿、市内交通等生活安排;负责返程交通票的订购。

4、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依照竞赛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审查参赛运动队、运动员的资格;听取受理意见和材料,并作出处理决定;负责处理赛会和比赛期间的一切违纪事件。

5、财务机构:根据竞赛规模制订经费预算及开支原则;提出经费筹集方案,负责经费筹集和资金管理;合理支付各种费用;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结算报告。

6、宣传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影响;负责与新闻单位的联系,组织必要的新闻会;编印宣传手册;配合集资部门做好广告设置。

7、安全机构:负责赛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赛场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维持赛场观众秩序。

组织委员会机构除下设以上机构外,要加设体育道德风尚评选等与竞赛活动有关的其他机构。

第十八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可设主席团。

第四章竞赛管理

第十九条参加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取得学籍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并符合参赛项目竞赛规程中有关“运动员条件”的各项规定。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者,除取消运动员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外,主办单位有权进一步追究派出单位或直接有关人员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对学生运动员应建立统一的档案登记,并实行统一的计算机储存管理。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每年对招收的运动员要进行统计,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申报。凡比赛前一年度未申报的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本年度比赛。凡当年招收的学生不得参加当年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二十一条比赛报名办法必须按所参加比赛的竞赛规程中有关报名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原则上不收取报名费,如确需收取报名费的,必须报请比赛主办单位批准。

第二十三条参赛队应按竞赛规程所规定的人数和日期报到,同时交验学生身份证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比赛场地、器材、设施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和标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大型比赛应有必要的摄录像设备。比赛一般应安排在学校的场地或体育馆进行。

第二十五条运动队应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食宿。宿舍、餐厅及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能提供保证运动员赛后的热淋浴条件。必须有食品卫生检验制度,保证运动员营养的需要,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裁判员、运动员应分离住宿和就餐。

第二十六条赛会期间任何人员不允许将家属、亲友及无关人员带住赛会。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参赛或工作资格。

第二十七条运动队成员、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大会制定的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承办单位应确保比赛驻地、赛场的安全。参加比赛的各队必须按要求办理全队人员比赛期间阶段性人身保险,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十九条比赛场、馆内一律禁止吸烟。

第五章裁判员的选派和管理

第三十条在比赛中担任副裁判长以上的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聘。其他裁判员按竞赛规程中有关规定选聘。

第三十一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所有裁判员均由主办单位选聘。

第三十二条凡由主办单位选派的裁判员差旅费由赛区负担。裁判员在比赛期间所有的食宿费、裁判员酬金均由赛区负担。

第三十三条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分会主办的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裁判员的选聘方案及主要裁判人员名单,要在比赛前一个月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备案。

第三十四条裁判员在执行裁判工作时要认真执行裁判员守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裁判工作以外的事情。对违反此规定者将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止工作等相应处理。

第三十五条如无特殊安排,裁判员到赛区参加工作,应自备裁判服装和裁判工作用品,裁判员临场工作时必须佩带级别标志。

第三十六条每次竞赛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裁判长负责组织全体裁判员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连同填好的裁判员工作报告表送交主办单位。

第六章资格审查、竞赛纪律及申诉

第三十七条为端正赛风,对比赛中出现的运动队、裁判员、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据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资格审查办法的规定,分别情况作出警告、停赛、通报或取消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资格的处理决定。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的处理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三十八条参赛各队均有举报和申诉权。举报和申诉时要注重证据,要出据经团(队)领导核准签字后的书面材料及一定数额的举报、申诉费,否则不予受理。

第三十九条对参赛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的检测和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体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竞赛财务管理及经费支配

第四十条举办学生体育竞赛应贯彻勤俭办赛的方针。比赛预算要符合比赛基本需要,并有可靠的资金或财源保证。

第四十一条凡与比赛有关的一切经费来源要独立设帐,由专人管理,并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比赛主办单位有权决定对其所主办的比赛进行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9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

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并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可设置6-8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

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一般可设5-7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

第九条凡承办全国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单位和地区,应当提出运动会设项方案,报主办单位审定后正式列入该项比赛的竞赛规程。

第十条具备以下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承办地是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

2、运动会承办城市及学校,必须有较好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符合比赛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其它条件;

3、除国家财政拨款外,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保证运动会顺利运行;

4、承办单位必须遵循主办单位制定的各项规定,保证完成运动会筹备、召开、总结等各阶段的工作。

第十一条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应当在上一届运动会举办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承办报告,并需附下列文件:

1、当地人民政府批复意见书;

2、承办工作实施意向书;

3、经费预算及经费保证。

第十二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主办年度单项比赛,应当上报年度竞赛计划,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以下材料:

1、承办单位名称;

2、比赛名称;

3、比赛日期、地点;

4、参赛队数;

5、竞赛规程;

6、经费条件。

第十三条凡有条件承办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的大专院校,在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均可向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分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审核后,在比赛前一年的11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举行。

申请承办全国中学生单项比赛,应经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批准。

第三章竞赛组织

第十四条承办单位应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成立筹备委员会或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筹备工作,并制定竞赛规程,报主办单位审定。

第十五条竞赛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竞赛名称、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运动队及运动员的参赛条件、竞赛办法、录取名次、奖励办法、资格审查、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裁判员、经费条件等。

第十六条承办单位应在比赛开始前向主办单位报送组织委员会成立方案,经主办单位批准,正式成立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全面负责比赛期间的领导及善后工作,处理重大或紧急事项,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地顺利进行。在全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递交书面总结。

第十七条竞赛筹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各机构工作职责如下:

1、办公室:根据比赛安排,排定活动日程表,拟定、印刷有关文件和材料,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有关机构组织各种会议,组织实施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

2、竞赛机构:执行竞赛规程,确保比赛符合各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并按竞赛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责比赛轮次和日程的编排;接受参赛队报名,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保证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正常使用;安排赛前的训练,组织安排裁判员学习和实习,以及赛前的技术会议;编辑竞赛秩序册,定时发送竞赛公报。

3、接待机构:负责参赛队、裁判员以及参加赛会工作人员的迎送、食宿、市内交通等生活安排;负责返程交通票的订购。

4、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依照竞赛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审查参赛运动队、运动员的资格;听取受理意见和材料,并作出处理决定;负责处理赛会和比赛期间的一切违纪事件。

5、财务机构:根据竞赛规模制订经费预算及开支原则;提出经费筹集方案,负责经费筹集和资金管理;合理支付各种费用;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结算报告。

6、宣传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影响;负责与新闻单位的联系,组织必要的新闻会;编印宣传手册;配合集资部门做好广告设置。

7、安全机构:负责赛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赛场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维持赛场观众秩序。

组织委员会机构除下设以上机构外,要加设体育道德风尚评选等与竞赛活动有关的其他机构。

第十八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可设主席团。

第四章竞赛管理

第十九条参加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取得学籍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并符合参赛项目竞赛规程中有关“运动员条件”的各项规定。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者,除取消运动员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外,主办单位有权进一步追究派出单位或直接有关人员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对学生运动员应建立统一的档案登记,并实行统一的计算机储存管理。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每年对招收的运动员要进行统计,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申报。凡比赛前一年度未申报的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本年度比赛。凡当年招收的学生不得参加当年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二十一条比赛报名办法必须按所参加比赛的竞赛规程中有关报名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原则上不收取报名费,如确需收取报名费的,必须报请比赛主办单位批准。

第二十三条参赛队应按竞赛规程所规定的人数和日期报到,同时交验学生身份证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比赛场地、器材、设施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和标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大型比赛应有必要的摄录像设备。比赛一般应安排在学校的场地或体育馆进行。

第二十五条运动队应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食宿。宿舍、餐厅及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能提供保证运动员赛后的热淋浴条件。必须有食品卫生检验制度,保证运动员营养的需要,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裁判员、运动员应分离住宿和就餐。

第二十六条赛会期间任何人员不允许将家属、亲友及无关人员带住赛会。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参赛或工作资格。

第二十七条运动队成员、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大会制定的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承办单位应确保比赛驻地、赛场的安全。参加比赛的各队必须按要求办理全队人员比赛期间阶段性人身保险,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十九条比赛场、馆内一律禁止吸烟。

第五章裁判员的选派和管理

第三十条在比赛中担任副裁判长以上的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聘。其他裁判员按竞赛规程中有关规定选聘。

第三十一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所有裁判员均由主办单位选聘。

第三十二条凡由主办单位选派的裁判员差旅费由赛区负担。裁判员在比赛期间所有的食宿费、裁判员酬金均由赛区负担。

第三十三条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分会主办的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裁判员的选聘方案及主要裁判人员名单,要在比赛前一个月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备案。

第三十四条裁判员在执行裁判工作时要认真执行裁判员守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裁判工作以外的事情。对违反此规定者将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止工作等相应处理。

第三十五条如无特殊安排,裁判员到赛区参加工作,应自备裁判服装和裁判工作用品,裁判员临场工作时必须佩带级别标志。

第三十六条每次竞赛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裁判长负责组织全体裁判员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连同填好的裁判员工作报告表送交主办单位。

第六章资格审查、竞赛纪律及申诉

第三十七条为端正赛风,对比赛中出现的运动队、裁判员、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据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资格审查办法的规定,分别情况作出警告、停赛、通报或取消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资格的处理决定。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的处理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三十八条参赛各队均有举报和申诉权。举报和申诉时要注重证据,要出据经团(队)领导核准签字后的书面材料及一定数额的举报、申诉费,否则不予受理。

第三十九条对参赛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的检测和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体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竞赛财务管理及经费支配

第四十条举办学生体育竞赛应贯彻勤俭办赛的方针。比赛预算要符合比赛基本需要,并有可靠的资金或财源保证。

第四十一条凡与比赛有关的一切经费来源要独立设帐,由专人管理,并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比赛主办单位有权决定对其所主办的比赛进行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

体育比赛的方案篇10

(1)人才需求非常复杂。观众关注体育赛事的内容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但是从这里辐射出去的是一大堆的内容,比如进行比赛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进行体育信息传播的摄影机、摄像机等,都是确保观众能够顺利观看比赛的东西。这些设备在物流运输过程当中如何装卸、包装、运输、储存等,都需要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这样才能提高物流效率。比如一台摄影机,在运输途中如果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就要花很大的功夫去思考如何摆放才不至于损坏设备的问题,这样也间接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

(2)体育赛事要求物流能够快速反应。在进行赛事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资源的需求量大、层次多,所以无论之前的物流规划做得如何完善、如何周全,在实际的物流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考虑过、没考虑过的问题,这时,如果没有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必然大大增加物流管理成本,甚至影响赛事的进行。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以及体育赛事对这方面的高要求情况之下,就需要一整套的快速反应机制,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对问题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体育赛事能够顺利进行。

2如何进行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

2.1明确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要求,紧抓体育赛事物流的特点进行物流运输的操作

(1)体育赛事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从经济性上进行把握。经济利润一方面是因为赛事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赛事成本的降低。体育赛事中的物流管理成本非常大,甚至占据了整个赛事成本的大部分,所以体育赛事物流的经济性原则是体育赛事物流策划的首要原则。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策划时,应该在多方案对比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最优方案的选择;当然,这一工作是建立在确保物资和物流质量的基础上的。对于赛事的主办方,应该进行赛事物流工作的公开招标工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把赛事物流成本压低。作为赛事物流管理的承包企业,应该在相关比赛信息的帮助下,对物流工作进行精心的策划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以降低物流管理工作的成本,提高利润。

(2)体育赛事物流是对体育器材以及观众和运动员的运输,需要从安全性有上进行把握。体育赛事的安全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赛事利益群体在追求经济利润时,一定要确保各方面的安全。体育赛事的物流过程中,安全工作涉及人员安全、企业自身安全、物流设备安全、物资安全以及比赛信息安全等。人员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流工作者及相关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自身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自身利益和安全信息的安全;物流设备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资的运输、储存等各种载体的安全;物资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物资的安全;比赛信息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有关的各种比赛具体流程、细节信息的安全,这一标准视具体赛事要求而定。

(3)现代体育物流重视环保,要注重物流的环保要求。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影响周边群众的作息以及周边的环境。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时,往往需要用到各种交通设备、包装保护设备等,这样就难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各种噪音以及气体、液体和固体方面的排放物,这样很容易对群众的生活以及环境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物流工作时,做到绿色环保,这样不仅对周边的人和环境有好处,还可以让群众对赛事本身的印象产生好感,进而关注赛事。所以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注意环保的原则。

(4)体育赛事物流的综合性较高,所以物流操作要具有综合性。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工作设备,做到综合考虑。比如说在哪种状况下采取公路运输,哪种情况下采取铁路、水路、空运等方式的运输,才能使运输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物流工作顺利进行。

2.2建立针对赛事物流的特殊物流策划方案

(1)成立专门的赛事物流临时性机构。赛事物流的特点有短暂性,同时物流量又比较庞大,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视。为了做好赛事物流,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只有分工才能使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物流管理部门只需要根据赛事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物流方面的工作即可,不用对赛事的其他工作进行负责或者操作。这一物流管理机构需要负责的既包括比赛场内的物流工作,也包括比赛场外的物流工作。通过这种专门的机构,不仅可以把赛事工作模块化,分块负责,也方便把任务落实到个人,使工作更加清晰和有效率。

(2)建立一个高水准的赛事物流信息系统。对于赛事物流来说,它对于物流的速度和精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体育赛事要求体育器材以及各种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必需品必须及时运输,同时运动员的运输也必须要及时,否则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让每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整个物流工作的进度情况和发生问题,也能够在快速反应的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

(3)要有一个详细的针对赛事物流的计划。赛事物流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计划性,我们可以根据赛程的安排计划,制定一套符合赛程需要的物流计划,这样就能做到及时准确的运输,保证赛事的正常进行。在设计物流方案时,要对每一种赛事物资的需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包括需求的数量、规格和日期以及物资的自身特点,比如是否易碎、是否防水等,这样才能在设计物资的运输方式和存储方式时有据可依。同时要对物流所经过的路线、产品供应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工作做到点子上去,不至于计划过大过空。在进行物流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策划过程一般是在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协商之后所制定下来的,所以策划方案本身存在着很多的考虑,在进行物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方案来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从而确保总项目成本不超过预计成本,另一方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将设计方案和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对比控制,能够实时对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使得物流工作能够处在控制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