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8:18

城乡规划方案

城乡规划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办发〔〕6号),切实完成区委、区政府赋予我局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现结合实际,做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单位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目标任务三、组织领导

市城乡规划局**分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杨春同志,副组长为梁泽才同志、邱仲麟同志,各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局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指导和规划协调工作。按“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要求,我局扶贫工作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杨春、廖工汉、吴金荣、陈伟标、郑玉松,第二组:梁泽才、梁创成、蔡坚、杨春霞,第三组:邱仲麟、邱志红、赵勇、李太湖,扶贫日常工作由各小组及联络员承办。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举。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如期完成区委、区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

各扶贫小组干部负有对帮扶贫困户脱贫的直接责任,出钱出力,出谋划策,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各方面,为贫困户提供扶持。要充分调动贫困户主动参加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制定的扶贫规划要与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沟通协商一致,让贫困户主动参加扶贫开发。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我局的帮扶对象:**区七迳镇柏坡村委会(包括上文贡村、柏坡村、田垟仔村、后背村、上岭村、桥头村、上关村、下关村、狮仔岭村等9条自然村),人口约4570人。

(三)明确任务,深入谋划。

贫困户的脱贫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若干脱贫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配合贫困户所在村委制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规划措施和年度实施计划,协调、确定、跟踪有关帮扶项目及措施的落实,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每一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四)定点帮扶,动态管理。

实施定点帮扶,把柏坡村委会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具体分配到我局各个帮扶小组人员中,进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建立动态档案。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动态档案,并实行电脑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如实填写统一制发的《帮扶记录卡》,并及时上报区扶贫办。

(五)加强检查,考核验收。

把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到对各干部绩效考核范围。每年组织检查考核,公布结果。

城乡规划方案篇2

根据三明市住建局和xx市安委会关于开展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结合本系统行业实际,制定xx市住建系统开展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围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题,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住建系统树立红线意识,加强安全法治,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质,为促进我市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坚实社会基础。

二、活动主题和时间安排

活动主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活动时间:6月1日—30日。

三、成立组织机构

市住建局由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建筑安全监察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办公室牵头,城建科、建筑安全监察站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相关工作。

四、活动内容和安排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

1. 各相关单位应组织召开2017年“安全生产月”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宣传安全生产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使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及从业人员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增强安全法治观念。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发动和组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

2. 各相关单位可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贯培训、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安康杯”竞赛、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岗位技能竞赛、 “守护生命”安全知识竞赛、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活动,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

3.6月16日参与xx市安委会统一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及有关技术人员到活动现场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职业病防治和自救互助方法等,为群众解答建筑安全相关问题,向群众免费赠送建筑安全资料。

(二)开展自查自纠及督查巡查。

1.“安全生产月”期间,所有在建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按照市住建《关于全面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月”期间施工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

2.市住建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质量安全执法检查方式,根据开展季度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企业信用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重大危险源防控、防台防汛防洪预案;对事故多发、频发的重点企业加强专项随机检查,督促责任主体加大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力度,严厉依法依规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曝光,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3.各有关单位要突出重点,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交流,增强活动实效,认真总结“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的经验,于6月28日前将“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以及应急预案演练记录报送市住建局建筑安全监察站。联系人:冯xx,联系电话:xx

城乡规划方案篇3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 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 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

城乡规划方案篇4

关键词:城乡规划 实践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203-02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理工科的教学质量。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成立,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的出台,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育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和调整。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将是地方院校学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

虽然城乡规划学在2011年才正式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城乡规划实践却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可以说城乡规划专业就是一门先有实践而后有学科的一门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既是国家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更是城乡规划专业快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国家的发展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也很好地指导和促进了国家的快速城镇化。面对新形势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转型,如何变革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特别是民族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是地方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指出“强化实践、重视能力培养是专业规范的重点。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1)认识调研的能力;(2)规划设计的能力;(3)规划管理的初步能力等。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践领域、实践单元、知识与技能点三个层次。为此,所有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能力、三个层次”来进行展开。笔者认为在“三个能力”方面调研能力是基础,规划设计能力是核心,规划管理能力是目标;在“三个层次”中实践领域是对象,实践单元重点,知识与技能点是抓手。

为此,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必须遵循上述的逻辑顺序展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从基本的调研能力培训开始到核心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规划管理能力。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点为突破口,促进若干实践单元的有效实施,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领域认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业务实践能力。

2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现状及问题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中国西部武陵山欠发达地区,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4年,学制4年,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千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为国家快速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做出了部分成绩的同时,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也还存在众多的不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武陵山地区发展的需要,对武陵山地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湖北民族学院先后编制完成了五个版本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每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都很重视实践环节。以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主要实践性环节有军事技能训练、暑期社会实践、城市认知实习、测量学课程实习、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城市社会学与调查课程实习、毕业综合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设计课程有绘画基础、城市规划实用软件、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场地设计等。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0.85%。可见学院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认识调研能力和规划设计能力都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规划管理的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随着湖北民族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民族大学定位的出台,势必加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和转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呼之欲出。

2.2 师资力量薄弱,因材施教困难重重

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稀缺,特别是高学历专业教师更是奇缺,这是当前国内开办有城乡规划专业高校的普遍现象。而湖北民族学院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更是很难引进高学历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时至今日,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教研室共有11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2名,讲师3,助教5名。硕士8人,在读博士1人,博士1人。专业构成方面,城市规划专业6人,土建类专业3人,测量学专业2人。在现有的教师构成中具备了一定的学科交叉能力,但是总体上要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特别是要因材施教更是困难重重。急需建设一支队伍具有地方专业特色的一流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师资力量。

2.3 认识调研环节力度不足

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认识调研是基础,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敲门砖。就目前的专业认识调研环节来说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城市认知实习、测量学课程实习、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城市社会学c调查课程实习、毕业综合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而其中暑假社会实践、城市社会学与调查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以学生自助进行为主,老师只是实践前期指导和后期把关,未能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习。城市认知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是专业老师全程指导,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往往是两个专业老师要指导60个学生实习。老师的指导深度严重不足。

2.4 课程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不足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规划设计能力是核心。目前主要开设有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场地设计等规划设计课程。由于城乡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曾提到,大约需要1992 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通晓规划各个领域的通才。为此,在有限的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下要针对性地教好每一门设计课程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更不用说因材施教。

2.5 忽视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规划管理能力的提高本身需要全面掌握规划认识调研和规划设计能力。目前,我校与规划管理相关的课程主要就《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一门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规划管理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

3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好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必须要有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支撑。以湖北民族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民族大学为契机,以《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为指导,结合学校现有师资教学条件及武陵山地区特色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理论课程为指导,以培训学生认知调研为基础,规划设计能力为核心,规划管理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因材施教,因师施教,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同个体有不同特征,不同老师也有不同擅长专业领域和专业设计方向。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师施教,做到教学相长。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背景丰富、年龄搭配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3 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要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加强教师与业界的联系,以及学生与业界的联系来提升教学活动的水平。课堂上严把教学理论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设计基础理论。课外引导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鼓励和带领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学校与校外设计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将学生送往相关设计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实习。此外,也把优秀的规划设计师请进校内,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这个学习生涯置身于专业实践领域之中。

3.4 严把实`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质量关

严格按照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严格组织,细心辅导。建立严格的过程质量管理和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环节考评机制。严格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现行的城乡规划种类,及各类规划的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3.5 构建地方实践教学特色

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培养、认知调研能力培养,以及各类设计课程案例点的选择等各方面密切与地方相结合。系统挖掘武陵山地区建筑、村落、城镇等特色,并将其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同时,与地区相关设计和管理机构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探索出一套具有湖北民族学院特色、武陵山地域特点、能充分凸显地方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4 结语

实现转型发展是湖北民族学院 “十三五”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任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在人才培养上实现由知识传授模式向能力培养模式转变。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社会生存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坚持“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加强应用”的原则,为地方培养合格的规划设计应用技术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探索经验。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城乡规划方案篇5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发区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全面小康型、生态园林式的中等工业城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市规划委员会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进一步突出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指导,强化监管,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 二、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规划主管部门要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指导,突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景观特色,加快编制城区各区域性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以及专项系统规划,形成完善的现代规划体系。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管理力度,到末,力争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100%,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 三、严格规划的审批程序。规划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规划、指导、检查和管理,保证城乡规划依法付诸实施。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要的单体建筑方案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及规定,由市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一般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他规划方案由市规划咨询委员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规划方案由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评审,一般性规划方案由开发区管委会审批后报市政府备案,重要的规划方案由开发区管委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规划管理。规划、国土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储备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目标性和土地供给的计划性。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城乡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前,必须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选址审查意见。属于划拨用地的,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属于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以及用途变更的,必须附有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对于重要地段的招标、拍卖、挂牌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统筹考虑公共利益先行进行初步设计,用地单位必须依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不得提供项目用地。没有规划部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关部门不得批准项目开工建设。 五、建立民主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规划主管部门要建立规划公示、监督和举报制度,坚持建设项目多方案比较、重大项目方案论证等制度,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各类规划设计方案在评审前,要在市政府网站、城乡规划信息网、《今日》、规划公示栏、现场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市规划主管部门要认真记录、归纳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评审会评议审定各类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规划方案批准后,必须向社会公布,由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规划的实施过程,重点项目还应在项目建设地点设立固定的公告牌,公布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有关内容和指标,接受社会监督。 六、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巡查和监督管理,从工程定位放线到竣工验收,做到规划管理全程参与,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监察力度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经审定批准的规划设计(包括使用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变更。确需修改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提出修改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未经批准擅自调整规划设计提高容积率的,国土、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处理。为推进节约集约城市建设用地,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对在本通知之前已经批准实施、且处在适宜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段而尚未开工的项目,鼓励其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调整设计,建设高层建筑。今后,凡是规划规定须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段和项目,必须在规划评审和土地出让过程中,将各项控制性指标要求统筹落实到位。 七、加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先地下后地上配套建设。河西、城北新区建设,实行大规模块状开发建设,大道、青龙西路等城市主干道路两侧的土地,由市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不得建设线状单体建筑物。旧城改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严格控制城市容量和建筑密度,严格限制零星插建,单宗出让地块原则上不低于1公顷。对暂不具备建设条件但确需收储的土地,由国土部门先行收储,待周边用地条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后,再统一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率应严格按国家规范执行,并严格按人民防空要求配置人防设置。供电、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必须经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后方可实施。沿街建筑的商业用房应严格遵守《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划行归市。新建的沿街行政办公建筑不允许设置商业门面房。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指导与管理,着力打造和彰显城市特色。 八、加强村组集体预留地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改革完善村组集体预留发展用地的土地供应方式,对符合预留用地政策的,一律实行货币化扶持。确需供地建设的,必须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并按规定办理。预留用地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内居民私有房屋确属危房的,经法定鉴定机构鉴定后,办理维修报批手续。房屋维修应符合规划要求,不得扩大宅基地面积、建筑面积,不得改变房屋主体结构和建筑层数,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对近期建设需要拆迁的危房,不得在原址改造或建设,一律由市国土部门按政策对其予以补偿安置后进行拆除。#p#分页标题#e# 九、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规划、城管等部门和有关街道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的联动协调机制,依法查处各种不按城乡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行为。对严重影响城乡规划或侵害权力关系人合法权益,且不能改正消除影响的建筑,依法进行拆除或没收。对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由城市执法部门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对违法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行为,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查处。建立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要做到公正、高效、廉洁,依法办事。对、、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国家赔偿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为市政府审批城乡规划进行前置审查。市政府建立城乡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服务。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属地管理责任制,各乡镇、街道、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做好本辖区范围内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负总责。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机制。加强各级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其人员编制要适应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城乡规划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备案。

城乡规划方案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城乡规划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对城乡规划进行方法策略的研究。保障城乡规划工作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意识上实现制度的制定目的。随着城乡一体化观念不断深入,污水排放、管道建设、隔音质量等工作内容的好坏,直接制约城乡规划的发展面貌。怎样促使城乡规划问题转变成对促进环境保护建设有推动作用,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公众参与在城乡规划中的角色扮演极为重要,公众参与过程中有效对规划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本文就针对以环境保护为视角,对我国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各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一、城乡规划工作中施行公众参与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参与人员极具广泛性,是公众思想有效的表达途径之一。对参与的事项涉及范围也较为广泛,以公众的集体利益作为出发点行使参与职能。根据公众参与制度的固有特点,对城乡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起到根源上的保障作用。在进行城乡规划时,为了设施建设可能对周边环境进行破坏。公众的参与制度下的人员参与,可以及时的避免此类规划打算的发生。公众可以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利害关系行之有效的宣传,普及到更多人民群众的城乡规划工作认知上去。公众参与到进行城乡规划工作步骤的制定,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有效的维护。促进规划建设的措施制定对生活环境无法产生破坏,对执行领导的执行方案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是城乡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内在需求

公众在参与过程中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分析视角,对城乡规划的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公众参与是我国民主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城乡规划工作是我国政府的直属管理范围。对政府工作形式监督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公众参与的必要执行职能。我国颁发的《城乡规划法》在根源上赋予了公众参与的权责,以此来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真正意义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环保建设服务。保障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是其工作能否真正意义上达到建设目的的参考依据。城乡规划的民意考察工作、工作环节是否得当等问题,都离不开公众参与下的民众建议。除此之外,民众参与工作在城乡规划中的开展,是民主监督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人们自身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建设,给予公众一定意义上的参与权是政府职能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策略研究

(一)加大对环保意识的宣传认知力度

参与城乡规划的设计者更多的对经济效益进行思考经历上的投入,忽视环境保护在城乡规划下的功能作用。公众参与人员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反应程度的协调性,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认知力度。公众参与的过程中进行海报、宣传会议等形式进行城乡规划中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政府职能部门对成型规划工作制定方案进行公开展示,积极鼓励公众对制定方案提出方法建议。将环境保护视角的锁定为城乡规划的问题分析重要范围,对公众参与人员进行有效地城乡规划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对其参与能力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指导。

(二)注重公众参与方式的多样化

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规划机制的有效开展,必须丰富公众参与的基本方式。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扩大在规划工作内的监督管理范围。首先针对信息的参与制度,政府要保障公众的信息得知途径多样化。公众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建议反馈,根据反馈内容对规划方案详尽审查调整。争取规划组与公众参与的代表组织座谈式的沟通交流平台,一环境保护为前提视角对规划方案进行修订。注重充分接纳公众的建议措施,积极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方案的制定和完善的前提下,对规划建设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最为重要。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范围扩大,通过网络媒体、民众反应等方法途径,进行城乡规划的有效工作监管。在实施工作的开展中,公众以环境保护意识为基础限制条件,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做出及时的现场反应和评价。

(三)完善城乡规划的立法管理机制

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对城乡规划的实践工作作用在硬性规定上设置了条文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对社会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得以有效地提高,但也必然存在矛盾个体的制约和干扰。法律的制定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建设,对于城建环境的标准要求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城乡建设的规划工作宗旨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资源共享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城乡规划》进行完善,丰富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权责义务。对公共环境资源进行制度条文上的保护标准,赋予公众参与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权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公众参与发挥着巨大的监督管理职能。促进公众以环境保护为视角,对城乡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展开行之有效的职权行使。加强政府对公众参与职能的具体指导工作,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顺利开展,进而有效地对城乡规划工作实施的有效性提供基础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规划工作的调整要相互协调,二者协调的前提便是要注重以环境保护为视角。只有三者的和谐统一,城乡规划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公共建设,民主参与”的制度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后新论[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98.

[2]吴茜,韩忠勇.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40-42.

城乡规划方案篇7

在新年即将来到之际,省建设厅、省监察厅在*之滨——*联合召开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总结专题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三年来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表彰先进,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再上新水平。刚才,*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副厅长代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全面总结了我省三年来的工作,对下步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都赞成。会议表彰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监察厅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肯定三来年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20*年以来,省监察厅与省建设厅密切配合,认真开展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成效明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构

20*年9月,建设部、监察部下发《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建规[20*]161号)后,省建设厅、省监察厅按照通知要求,迅速对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下发了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及时成立了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各市州、县建设局和监察局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由于我们共同努力,保证了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各级建设系统在规划效能监察中工作非常主动,发挥了重要的牵头作用,办公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二)加强工作措施,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宣传和信息交流。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效能监察手册,编发了30多期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简讯。二是注重了规划效能监察与机关效能建设、贯彻《行政许可法》等工作相结合。三是及时总结、交流经验。20*、20*、20*年连续3年召开了全省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会议,交流了各地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经验,推动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四是开展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绩效考核。省建设厅、监察厅今年上半年及时转发了建设部、监察部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绩效考核的通知》,并组织实施了该项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成效

制度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层绩监督制度,建立了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同时负责效能监察工作任务的监督制度。二是全面推行城市规划公示、公布、听证、信息咨询查询及社会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建立了全省联网的城乡规划信息港,搭建了方便群众的公共平台。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促进了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四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宏观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是执法监督力度加大,一些违法建设的问题逐步得到遏制,各级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四)加强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建设部、监察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会同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查处了一批城乡规划中违纪违法案件。一是省纪委、省监察厅会同省人大环资委、省建设厅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情况进行了适时督促检查。省监察厅积极配合省建设厅开展了多次不同形式的专项检查。二是促进电子政务效能监察在规划效能监察中的运用,督促各级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通过规划网络报建、网络审批、网络查询、网络督办,推进了规划工作的公开透明和监督工作的深化。三是加强督办,通过受理群众举报等发现和掌握案件线索,及时纠正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如株洲市规划局有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程序进行规划许可的案件、省监察厅会同*市监察局查处了*市规划局个别工作人员在锦绣康岛项目中的违规审批的案件等。四是积极组织、配合、参与拆违控违工作。全省各级监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完善防违、控违机制,组织查处了一些行政机关纠处拆违、控违不力的典型事件,支持规划执法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执法职能,为拆违控违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执法环境。

二、认清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形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我省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在建设部、监察部和省政府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当清醒看到,目前我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离上级和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全面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原因,认清形势,增强下一步工作的针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有待加强:

一是城乡规划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从一些已暴露的问题看,由于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城乡规划中违法违规违纪问题还有相当大的比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有的地方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规划的法律意识淡薄,规划的随意性大,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规划的编制、执行以及规划的变更,还有相当大的随意性,“领导违法、政府违法、法人违法”、“开发商主导、市长决策、规划局执行”现象仍然存在;领导一句话就可以变更规划。我们希望这种局面要尽快改观。有的项目违反规划或不按法定程序审批,有的甚至取消法定的选址意见书;有的随意提高容积率等。如:*“锦绣康岛”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突破了控制性详规中关于容积率的强制性指标,未充分考虑该项目周边环境的复杂因素和听证程序,将该项目不当适用《关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若干条文的解释》,引发了居民不满和重复越级上访。还有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过程极不透明,随意改变容积率,权力运作未置于有效监督之下,甚至出现了、收受贿赂等问题。

城乡规划既是一项技术性含量很高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行政行为,关系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准和居民生存发展环境的幸福指数。规划不合理,规划失误,规划不落实就会给一个地方发展和群众利益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规划随意性一定要纠正,一定要强化规划的法律意识、规划的程序意识、规划的监督意识。

二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科学性有待加强。我理解,规划从其性质上应当具有法律性、严肃性;其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要做到宏观与微观要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我在国外学习考察时,看到一些国家城市规划至少管50年到100年,如华盛顿规划就全面长远,人文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很好。规划不仅要符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应当具有强制性,规划一经制定,非经法律程序不能变更。规划的执行要有强制力保障,不能象有些城市道路施工,今天挖了填,明天填了挖,不仅影响道路畅通,而且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居民将此戏称为“拉链工程”。反映非常强烈。这说明我们在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都不够,这里面还有着违反规划法的行政责任追究不到位、行政纠错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三是城乡规划行政执法有待改进。由于种种原因,规划执法的力度不够。存在体制上多头管理,机制上执法队伍、执法手段、执法保障等不完善问题。如,规划执法的力度不够,一些地方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未经审批,违法用地、乱搭违章建筑的情况仍比较严重,且未得到有效遏制等。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充分发挥监察职能作用,促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走上新台阶

各级监察机关,在下一步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要明确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各级监察机关在工作中要增加三个意识,即: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相结合的意识。抓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执法、效能、廉政监察都要贯穿其中,今年这块工作监察厅把它划归执法监察室,一方面考虑到这块工作的特殊性,它本身是三种监察内容的结合;另一方面考虑到执法监察室与建设口工作联系多,便于工作归口。今年,*锦绣康岛案件就是执法监察室查的,因此把这项工作进行调整,目的就是要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促进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规划、科学规划、强化规划监察。各级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做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正确处理监督与配合参与关系,支持规划部门依法高效履行职责

监察机关是法定的监督同级政府组成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机关。我们与建设、规划部门有着法定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那么怎么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呢?那就是做到在监督中支持、配合,在参与配合中监督,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首先要客观分析,在目前情况下,单靠建设规划部门,规划工作做到依法、科学、高效,确有一定难度,所以客观上需要监察机关参与。各级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的联系,支持和配合建设规划部门依法执法,全面履行职责;其次,规划及其执行是一种行政行为,其本身需要加强监督,所以也需要加强行政监察。在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中,要做到两个加强:一方面,监察机关的工作要加强与建设规划部门的联系,支持配合和督促其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监察机关的联系,建立健全及时交流信息、通报情况、案件线索移交等制度,通过加强协作配合、创新联合督察、重点督查,挂牌督办等形式,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城乡规划建设部门依法高效行政。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进规划领域惩防体系建设

一是突出效能监察。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即规划的程序、规划的内容、规划的执行。在规划的程序上,重点监督是否公开透明,是否按法律程序高效审批,是否廉洁审批。在规划的内容上,重点监督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是否体现了科学性。在规划的执行上,重点监督是否随意变更、是否依法执法,是否文明执法。如,对违规、违法、违纪行为是否严肃处理等。

城乡规划方案篇8

省建设厅、省监察厅在*之滨——*联合召开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总结专题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三年来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表彰先进,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再上新水平。刚才,*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副厅长代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全面总结了我省三年来的工作,对下步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都赞成。会议表彰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监察厅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肯定三来年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20*年以来,省监察厅与省建设厅密切配合,认真开展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成效明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构

20*年9月,建设部、监察部下发《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建规[20*]161号)后,省建设厅、省监察厅按照通知要求,迅速对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下发了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及时成立了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各市州、县建设局和监察局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由于我们共同努力,保证了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各级建设系统在规划效能监察中工作非常主动,发挥了重要的牵头作用,办公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二)加强工作措施,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宣传和信息交流。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效能监察手册,编发了30多期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简讯。二是注重了规划效能监察与机关效能建设、贯彻《行政许可法》等工作相结合。三是及时总结、交流经验。20*、20*、20*年连续3年召开了全省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会议,交流了各地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经验,推动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四是开展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绩效考核。省建设厅、监察厅今年上半年及时转发了建设部、监察部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绩效考核的通知》,并组织实施了该项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成效

制度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层绩监督制度,建立了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同时负责效能监察工作任务的监督制度。二是全面推行城市规划公示、公布、听证、信息咨询查询及社会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建立了全省联网的城乡规划信息港,搭建了方便群众的公共平台。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促进了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四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宏观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是执法监督力度加大,一些违法建设的问题逐步得到遏制,各级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四)加强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建设部、监察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会同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查处了一批城乡规划中违纪违法案件。一是省纪委、省监察厅会同省人大环资委、省建设厅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情况进行了适时督促检查。省监察厅积极配合省建设厅开展了多次不同形式的专项检查。二是促进电子政务效能监察在规划效能监察中的运用,督促各级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通过规划网络报建、网络审批、网络查询、网络督办,推进了规划工作的公开透明和监督工作的深化。三是加强督办,通过受理群众举报等发现和掌握案件线索,及时纠正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如株洲市规划局有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程序进行规划许可的案件、省监察厅会同*市监察局查处了*市规划局个别工作人员在锦绣康岛项目中的违规审批的案件等。四是积极组织、配合、参与拆违控违工作。全省各级监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完善防违、控违机制,组织查处了一些行政机关纠处拆违、控违不力的典型事件,支持规划执法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执法职能,为拆违控违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执法环境。

二、认清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形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我省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在建设部、监察部和省政府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当清醒看到,目前我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离上级和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全面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原因,认清形势,增强下一步工作的针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有待加强:

一是城乡规划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从一些已暴露的问题看,由于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城乡规划中违法违规违纪问题还有相当大的比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有的地方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规划的法律意识淡薄,规划的随意性大,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规划的编制、执行以及规划的变更,还有相当大的随意性,“领导违法、政府违法、法人违法”、“开发商主导、市长决策、规划局执行”现象仍然存在;领导一句话就可以变更规划。我们希望这种局面要尽快改观。有的项目违反规划或不按法定程序审批,有的甚至取消法定的选址意见书;有的随意提高容积率等。如:*“锦绣康岛”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突破了控制性详规中关于容积率的强制性指标,未充分考虑该项目周边环境的复杂因素和听证程序,将该项目不当适用《关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若干条文的解释》,引发了居民不满和重复越级上访。还有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过程极不透明,随意改变容积率,权力运作未置于有效监督之下,甚至出现了、收受贿赂等问题。

城乡规划既是一项技术性含量很高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行政行为,关系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准和居民生存发展环境的幸福指数。规划不合理,规划失误,规划不落实就会给一个地方发展和群众利益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规划随意性一定要纠正,一定要强化规划的法律意识、规划的程序意识、规划的监督意识。

二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科学性有待加强。我理解,规划从其性质上应当具有法律性、严肃性;其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要做到宏观与微观要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我在国外学习考察时,看到一些国家城市规划至少管50年到100年,如华盛顿规划就全面长远,人文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很好。规划不仅要符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应当具有强制性,规划一经制定,非经法律程序不能变更。规划的执行要有强制力保障,不能象有些城市道路施工,今天挖了填,明天填了挖,不仅影响道路畅通,而且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居民将此戏称为“拉链工程”。反映非常强烈。这说明我们在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都不够,这里面还有着违反规划法的行政责任追究不到位、行政纠错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三是城乡规划行政执法有待改进。由于种种原因,规划执法的力度不够。存在体制上多头管理,机制上执法队伍、执法手段、执法保障等不完善问题。如,规划执法的力度不够,一些地方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未经审批,违法用地、乱搭违章建筑的情况仍比较严重,且未得到有效遏制等。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充分发挥监察职能作用,促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走上新台阶

各级监察机关,在下一步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要明确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各级监察机关在工作中要增加三个意识,即: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相结合的意识。抓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执法、效能、廉政监察都要贯穿其中,今年这块工作监察厅把它划归执法监察室,一方面考虑到这块工作的特殊性,它本身是三种监察内容的结合;另一方面考虑到执法监察室与建设口工作联系多,便于工作归口。今年,*锦绣康岛案件就是执法监察室查的,因此把这项工作进行调整,目的就是要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促进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规划、科学规划、强化规划监察。各级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做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正确处理监督与配合参与关系,支持规划部门依法高效履行职责

监察机关是法定的监督同级政府组成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机关。我们与建设、规划部门有着法定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那么怎么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呢?那就是做到在监督中支持、配合,在参与配合中监督,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首先要客观分析,在目前情况下,单靠建设规划部门,规划工作做到依法、科学、高效,确有一定难度,所以客观上需要监察机关参与。各级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的联系,支持和配合建设规划部门依法执法,全面履行职责;其次,规划及其执行是一种行政行为,其本身需要加强监督,所以也需要加强行政监察。在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中,要做到两个加强:一方面,监察机关的工作要加强与建设规划部门的联系,支持配合和督促其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监察机关的联系,建立健全及时交流信息、通报情况、案件线索移交等制度,通过加强协作配合、创新联合督察、重点督查,挂牌督办等形式,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城乡规划建设部门依法高效行政。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进规划领域惩防体系建设

一是突出效能监察。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即规划的程序、规划的内容、规划的执行。在规划的程序上,重点监督是否公开透明,是否按法律程序高效审批,是否廉洁审批。在规划的内容上,重点监督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是否体现了科学性。在规划的执行上,重点监督是否随意变更、是否依法执法,是否文明执法。如,对违规、违法、违纪行为是否严肃处理等。

城乡规划方案篇9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ng in Planning Ecology Curriculum

Zeng Liqun Zhu Peng fei

(School of Planning and Ecology,Beihai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Beihai Guangxi,536000,China)

Abstract: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Planning Ecology"curriculum’s teaching status,it was proposed this curriculum’s case investigating,arrangement desig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better sound effect.Problems during the curriculum’s case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ain more effectiveness.It would be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curriculum’s teaching.

Key Words:Planning ecology;Case-based teaching;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1 《规划生态学》课程教学现状

《规划生态学》课程介绍生态学和规划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强调以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规划,[1]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是我校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广西区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课程之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该生态学与规划的理论知识、方法体系和研究步骤,能够将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结合起来应用到城乡规划案例分析和编制工作中。近年来,《规划生态学》的教学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的课程知识,但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应用,未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影响了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特色的体现,因此,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 《规划生态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哈弗商学院倡导应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和培养学生互动性,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独特教学方法。[2]发展至今其内容、方法、经验已日趋完善。[3]为了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具有生态学背景和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特色人才,在《规划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2.1 案例选取

适当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作为当事人参与到教学中,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选取适当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引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并应用已学的生态学知识对案例进行优化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分析应用两大板块,基础理论板块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分析应用板块采用案例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正面或反面教学案例,以达到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2.2 设计编排

传统的理论教学进度主要由教师来控制,而案例式教学的课程进度在案例引入、学生参与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不容易控制,需要仔细安排好案例式课程的进度。需要教师对讨论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引导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方向,避免交流时间太长、研讨范围漫无目的和一些不相关内容介入而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选取适当的案例,理清教学思路,合理进行教学过程安排设计,形成教学方案。该课程案例教学分为:案例引入――分组讨论分析――总结评价三个环节来展开,以控制好课程教学的进度(如表1课堂进度安排表,以1次课2学时计算)。

2.3 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交流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4]该课程教学的实施,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如表2)。

为了能够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达到教学目标。案例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学生利用课程知识、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对类似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学生分组讨论教学环节的质量。例如在规划案例生态分析的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生态分析的步骤、内容和方法,以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案例能够有话可说;而在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作品,保证学生在课堂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对给定区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能够有一定的思路。

案例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内容展开讨论,以避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引导包括案例的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两大方面。在案例介绍时要为之后的分组讨论埋下伏笔,而在分组讨论中又需要提出一些关键且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而不是漫无目的浪费时间的闲谈。例如在第6章规划生态分析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基地广西钦州大芦村为例,进行案例式课堂教学(如表3)。

3 《规划生态学》案例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先修课程的要求

《规划生态学》课程注重学生对规划案例的生态分析和规划项目生态规划的编制能力的培养两大方面,要求学生此前具备一定的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需要先修生态学基础课程和城乡规划基础课程。生态学基础课程包括: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和生态学原理教学实习;城乡规划基础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场地设计和专业认知实践。

3.2 案例选取应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好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成功开展的有利保障,城乡规划的案例很多,但如何能够选择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重点突出的案例需要教师不断揣摩和设计。[5]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和城乡规划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课程,案例选取以突出城乡规划专业的生态学特色为主。

3.3 案例和教材相结合

规划生态学课程案例教学,需要案例和教材相结合。教材侧重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案例来源于实践,其蕴含的知识点不能脱离教材。因此,在案例选择时要以课程知识点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按照培养能力和课程教学的要求来设计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和梳理知识点,使知识案例化、实践化。

3.4 提高师资力量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课程所需的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最好能够是双师型的,能够利用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经验积累,编写教案、划出重点、难点,将教学的内容和案例融会贯通,更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保证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城乡规划方案篇10

关键词: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就业;人才培养

2011年,城乡规划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思路正处于更新、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国家深化教育改革,2014年2月,国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教育培养方向、就业等方面应有新的思考和举措”。

一、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及主要工作内容

从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得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六个:城市规划设计:依据现行的规划原则和设计规范,组织制定、参与各层面规划项目。城市规划管理:组织拟订、编制和修改各层面规划,可对规划设计工作进行审查和管理,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村镇规划:组织城乡一体化建设、村镇体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镇域、村域规划设计工作。④城市设计:承担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建筑空间组合、空间形象节点等的设计工作,撰写设计文件。⑤城市规划咨询:负责各类规划项目的咨询和策划、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招投标技术咨询等;组织市场调查,进行相关分析。⑥制图:使用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GIS等软件工具进行制图:运用各类规划设计表现技法进行方案表达。

二、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应用能力要求

目前商丘师范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主干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等,以理论课程为主。但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来看,较为偏重实践和政策,这就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人才需求。

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城市规划初步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职业素质: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忠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全面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除基本素质外,毕业生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应用能力,每个就业方向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应用能力。

三、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探索

为满足不同方向的就业应用能力要求,根据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应用能力要求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设的主要能力课程,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