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十篇

时间:2023-11-15 17:45:17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1

一、遇到的问题

1.与临床用药联系不紧密。

药理学为药学、护理、临床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进入相关岗位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任务。药理学教材上所列的药品一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并不是临床常用药物,且临床所用新药很难在教材中体现,因教材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跟不上临床新药的发展。医药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所学药理知识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及护理需求。药理学知识与临床紧密联系,而目前各大院校药理学教师大多在教学一线工作,没有深入临床实践,没有信手拈来的临床用药经验,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

2.教学方法内容“一刀切”。

高等院校的药理学教师往往不是给一个专业上课,很有可能会给不同专业讲授药理学知识,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要求对药理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多数药理学教师针对不同专业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课程定位不够准确,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往往“一刀切”。比如,在给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药理学学科的系统性,重点讲授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而忽视护理岗位对课程要求的特殊性,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知识讲授较少。

3.理论知识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

药理学涉及生理学、内科学、病理学等学科知识,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分散与联系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必须在熟记的基础上进行下一知识点的学习。比如,学习M受体激动药和M受体阻断药,必须在熟记M受体的分布与作用之后学习效果才好,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复习及熟记相关知识,新内容的学习难点就会加大,这毫无疑问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主要靠记忆的学习方式、必须及时巩固新学知识等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必须靠督促来学习,学生掌握情况不好。

4.教学功底不够深厚。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各大院校招聘的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以医学类为例,青年教师大都从中医药院校或者医学院校毕业,他们专业基础知识牢靠,但是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类教育,导致专业知识够用,但教学内容的组织、板书等教学基本功差,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解决方法

1.结合临床实践。

药理学教材建设必须以临床用药为依据,加快教材建设,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和修改教材。比如,护理专业的教材应该加入临床用药护理须知,紧密联系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要求。药理学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药房进行假期实践,更新理论知识,了解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同时,经过实践积累了一些临床用药病例,上课时可随时举例,使上课气氛更活跃,强化学习效果。

2.根据专业特点教学。

医学各专业就业方向岗位有很大差异,对于医学基础课药理学的讲授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特点进行教学。护理专业要加强用药护理须知、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内容的讲授。对于口腔专业,针对口腔专业要重点加强局麻药和抗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内容的讲授,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过程可以结合课时适当缩减。

3.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增加实验课时。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药学知识,还要加强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内科学,是药理学教师必须学习的内容。药理学教师在上学期间接受的药学专业教育中没有内科学,但是药理学的临床应用中涉及大量疾病的症状及机制。如果对各类疾病不清楚,那么讲课只能照本宣科,上课内容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增加实验课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有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条件、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

4.加强教学基本功、导师制的培养。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2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特色教材

作者简介:史静(1984-),女,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讲师;陈建秋(1981-),男,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药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24-02

药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制药工业产污量大,是国家环保规划要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据统计,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占2%。制药工业的特点是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原料种类需求多,使用数量大,但利用率缺较低。一般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10余步反应,使用原材料数种,从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1]另一方面,国家环保部针对制药企业制订了专门的强制性废水排放标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GB21904-2008、GB21905-2008、GB21906-2008、GB21907-2008、GB21908-2008),并且按照制药生产工艺路线将制药工业及其产生的废水进行详细划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混装制剂类。此外,我国环保部还于2012年提出了《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促进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国家对制药企业污染防治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同时对于制药企业自身来说,减少污染实施清洁生产是其应对对外贸易绿色壁垒的重要措施。所以,无论是从环境角度或者制药企业本身角度来说,制药工业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其排放污染物的特殊性,制药企业需要既懂药学知识又熟悉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人才。针对上述问题,中国药科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环境和药学的双料人才,[2]以满足制药工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而解决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科技问题,促进环保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由于该专业具有药学与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因此在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制上必须具有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融合的特色教材作为支撑。

一、特色教材在药学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授课老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具有特色的好教材不仅能够便于教师讲授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不论是在专业建设还是在学科设置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药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专业的创办要解决当前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进程中企业对特定环境类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我国现有环境学科培养人才与课程设置模式不适应的矛盾,该专业方向的建设需要特色教材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因此特色教材中必须将环境科学与药学相结合,必须将环境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

目前教材的设置主要存在教材建设滞后于教学和专业改革、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脱节、[3]没有形成特色的独立体系、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先进性、[4]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知识点缺乏更新等问题。

因此,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融合的特色教材的建设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其建设总体思路包括:特色教材必须体现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与交叉;特色教材建设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特色教材建设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特色教材与特色教学相结合;实践类特色教材在药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

二、药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思路

1.特色教材必须体现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与交叉

我校的环境专业以培养环境和药学双料人才为目标,注重把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制药环节,把药学的理论及相关知识应用于环境保护,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监测为始、评价为重、治理为目的的原则,着重培养制药企业环保人才,研究药物的环境影响。因此,特色教材的建设必须注重环境专业与药学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但是此种交叉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药学专业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生搬硬凑到一起,也不是两种知识简单进行汇编到一本教材上,而应该突出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和联系,真正做到药学知识在环境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深层渗透与融合。

《药厂环境控制与管理》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典型特色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制药工业污染现状、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制药企业的清洁生产、制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制药企业GMP认证、生态药业等。其中污染现状、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生态工业园等基本知识属于环境专业范畴,但所有的重点理论知识都紧紧依托制药企业的背景,与制药企业紧密相关。例如在污染现状与排放标准的章节介绍中,专门针对制药企业的废水排放特征进行介绍,并列举与只要企业密切相关的标准和政策,如《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在制药企业的清洁生产章节中就涉及制药企业制药的具体工艺、设备、装置,对其进行清洁生产,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必须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

2.特色教材建设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定位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药学知识基础,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到制药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环境检测、污染分析与治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特色教材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该目标,为该定位服务。从上述目标可以看出定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特色专业的建立需要人才具有药学与环境学的双背景;人才的定位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从事制药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学术类”人才,另一类是能够实际到制药企业中工作的“应用类”人才。因此,针对“两类”人才的培养定位,特色教材中必须有所体现。针对“学术类”人才,教材中应注重原理、机理及相关知识点最新研究成果的呈现;而对于“应用类”人才,教材中应注重在制药企业普遍成熟应用的具体工艺、设备和装置的介绍。例如对于药厂三废教材,可在原有三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或修订A类(学术类)与B类(应用类)特色教材,A类可针对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原理的细致讲解,并介绍相关的机理模型,增加目前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与最新研究成果等;B类可介绍制药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和资源化的具体工艺与设施,并列举实例。

3.特色教材建设突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前所述,特色教材的建设需要注重环境专业和药学专业知识的融合,需要涉及多门学科,这有利于学生突破单一学科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具有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和环境专业知识的条件下,从药学的角度看环境或是从环境的角度看药学,易于触发灵感,产生新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和突破,使他们能够从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上去观察、分析以及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揭开认识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神秘面纱。[5]综合的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特征,在特色教材中需要增加“无标准答案”、“多种解决方式”的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考,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逻辑性强的机理的推导,教材中引导学生由因找果或由果寻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4.特色教材与特色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材中的知识需要通过教学进行传播,因此要让特色教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必须有特色教学与之相结合。特色教学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中传输知识的特性,而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乐于在某一块或某一点知识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能够进行主动的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松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模块化。第一,教学手段上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授课形式不拘泥与演示文稿,可采用视频、音频、动画、软件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对难于理解知识点的掌握,并建立教学配套素材库。第二,教学中应着重对相应课程知识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一方面该门课程的教师要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相应知识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介绍和综述,另一方面可以将校内外的专业研究人员邀请至课堂,对新进展、新工艺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介绍。第三,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形,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并且鼓励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某一点知识进行深究,发现表面现象之后的机理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或对某一知识点扩散,形成由点串线、由线及面的网络化知识块;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考角度或仅局限于该门课程的知识内容,鼓励从多角度多学科对问题进行分析。第四,可以依据学生的理论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分层次、分班、分组教学。例如药厂三废处理课程中,即可根据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偏研究型或偏应用型,根据A类(学术类)与B类(应用类)特色教材进行分班学习。

5.实践类特色教材在药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

环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实践或实验类的课程尤其要注重特色教材的建设。对于实践类特色教材,一方面注重环境科学知识与制药企业实际问题的结合,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特色教材中对实际的制药废水进行监测和评定,使学生在学会环境监测方法的同时对某些类型的制药废水的特点有直观的了解。《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中采用中药废渣进行吸附研究,加强学生制药企业废弃物亦可资源化的新理念。另一方面,选修类的实践特色教材亦可以采用项目引导的方式,进行课程交叉渗透教学,串联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或知识模块,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需要体现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并紧紧围绕人才定位,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需有特色教学与之相结合,将特色教材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此外实践类特色教材需将环境专业知识与制药企业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发酵类》编制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类(征求意见稿)》[S].2007.

[2]陈建秋,沈卫阳,陈家全,等.药学类高校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意义和必要性[J].市场周刊,2009,(12):123-124.

[3]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124):135-136.

[4]韩建华.让特色教材走进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3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药学专业 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into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Wang Qi Li Peng Tan Yong Zhang Chenlong Wang Xiangfei Zhu Yun

【Abstract】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one of basic courses in pharmacology specialty. The writer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pharmaceutical botany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ers’ business qual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Pharmaceutical botany Pharmacology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在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药学专业后续其他课程提供扎实的植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因此,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授课中,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后续药学相关课程,将药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植物学基础理论与药学课程中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知识点融为一体,克服枯燥单调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如何搞好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使药用植物学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提高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此如何改革药用植物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药学教育工作者探索的。

1.加强业务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联系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讲好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一方面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以及掌握实验技术,也只有在熟悉了这些后续课程的基础上,才能使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做到主次分明、选例有据、演示生动,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同时,也促使每位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去追踪相应药学专业学科的科研最新进展,捕捉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近几年来,我们学科组在加强教师自身学习的同时,非常重视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法交流,共同潜心钻研教材,讨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明确教学内容主次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裁剪教材,讲述带有普遍性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2.根据学科要求,注重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设立的是大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门类多而各科的教学课时少。药用植物学共54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药用植物学,教与学都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就要做到淡化植物学科意识,强化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意识,这样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药用植物学核心知识就是植物的显微结构和分类学特征,授课中就要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要让学生明确,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是为今后药材的真伪鉴定打基础,掌握分类知识不仅在于对药材的识别,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特征性化学成分及显著功效或生理活性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分布的植物种类或多或少都有差异,而统编教材难以体现这一特点。因此,应结合本地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统编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打破原有教材编写的传统模式,少讲或不讲本地区分布少的植物类群,重点介绍本地分布广、种类多、用途广的植物类群,补充本地具代表性的植物,突出地方药用植物特色。在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

3.联系药学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与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融合”到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可经常列举一些与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和药物分离提纯有关的实例。例如,在讲授分生组织时,可以列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主要针对这一部分;在讲授裸子植物麻黄时,可以列举麻黄地上部分由于主要含有麻黄碱具有发汗,升血压作用,而麻黄根由于主要含麻黄根碱具有止汗,降血压作用,临床上应区别使用,以此说明识别药用部位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学好药用植物学,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4.结合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史,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我国对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对我国现存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等的介绍,提高了学生对我国医药发展的认识,增强了为民族医药事业努力学习并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

5.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我们对部分内容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和实验室合一,在保证每生一台显微镜的同时,还购置了数码显微成像仪,在讲授某一药用植物结构特征时,让学生马上制片观察,还可选择好的装片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压缩了验证性实验学时,从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学时。药用植物分类学内容琐碎、枯燥,对植物类群的特征描写及代表植物的介绍较为抽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植物类群的一些典型特征及代表植物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性强,效果也会更好。我校开设药学专业已有20多年历史,在教学硬件上已形成规模。我们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园、生药陈列室、植物标本馆等,将其纳入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体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4

关键词:药学概论;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药学概论”课程是一门药学启蒙课,在药学类大学中,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属于专业基础课的范畴[1]。该课程是对药学整体内容进行介绍,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目的意义在于给出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背景、特点和趋势[2]。在药学、中药学类专业,其作为专业入门的一门课,已经在药学类、中医药类、综合性等高校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大学都有开设[3]。对于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药学知识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药品又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药学概论课程像一扇窗口,作为一门药学启蒙课,展示给学生药学学科领域的全貌[4]。因此,对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范畴、沿革、主要成就与发展,还能在药学分支学科中,初步地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为此,有必要在本校针对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开设药学概论校选课程。

1药学概论校级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治病救人,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关系到广大用药群众的身心健康。所以,有必要普及药学基础知识、药物的特性和合理用药知识等[5]。如果药物不能合理使用,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如抗菌药物,其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了,它的影响在扩大,已经影响到了国际经济[6]和社会其他领域。在我国,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所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非常有必要。如所有的临床医师都可能会用到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潜在的处方者,所以医师所需知识之间的不平衡,造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这是普遍性问题[7]。抗菌药物在使用前,首先要留取相应标本,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明确是否是细菌感染,从而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另外还要考虑感染部位[8]。为此,有必要在大学生中普及药物的特点、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药学相关知识,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等,药学概论校选课正是为适应这种情况,在综合性大学除医药类专业外的学生中设置的一门药学综合性课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使非医药类专业学生掌握药学各学科的发展、特点和体系,掌握药学的基础知识,进而对药物的特性、使用及作用情况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促进药物合理应用,避免药物不合理应用。

2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燕山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面向全校不同专业(除药学专业)学生的跨院、系的公共选修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药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校选课药学概论学生人数限制为120人,选修的学生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涵盖全校各个专业,如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工商管理、工业设计、会计学、经济学、材料物理是、金属材料工程等。

2.1课程的教学内容

最早是1998年,在沈阳药科大学,给本科所有专业的大一学生开设了药学概论必修课,是一门在全国范围内创立的药学专业教育先导性课程,共34学时,课程内容包括绪论、药物化学、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和药事管理几个部分的先导性介绍[3]。我们学校的药学概论作为一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设置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药物滥用与不良反应内容,以引起学生对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视,课程内容详见表1。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公共选修课来说,重点介绍各学科性质、学习任务、学科历史,发展现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药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药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重视药品安全性的问题,合理理解、使用药物。

2.2课程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药学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板书只写总领性内容、推导和计算内容,其他相关内容制成PPT提前给学生,学生结合教师的板书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授课过程中,经常引用药学相关的案例进行案例式[9]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对待特定案例的分析中掌握药学相关知识,注重药物的特性、使用及作用效果方面的简述,引起学生对药品质量的重视,进而合理、有效的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的滥用。这是一门校选课,各个专业的学生均有,所以同时把保证产品质量的理念折射到各行各业,让学生们做诚实、守信的人。(1)关注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大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报道国内外各类药品事件、疾病的出现等。因此,要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当前的药品事件、疾病问题等。引导学生去查找资料、综合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讨论如何避免药物的不合理应用。(2)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参照其他学校药学概论的课件,以本学校药学概论需要讲授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收集大量的药学相关知识的影响资料(纪录片、事件案例),在相应的知识点处有选择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如,在讲药剂学的缓释制剂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来演示一个片剂进入消化道,穿过口腔、胃,最终在小肠溶解吸收的过程[10],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缓释肠溶制剂的吸收过程,从而提高授课的效果。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于广大学生对公共校级选修课本身不够重视,多半是抱着修学分的初衷来的,只有少数同学是对药学相关知识感兴趣而选该门课程,使得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较少。为此,教师应该在主体内容不变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发生的一些药品事件、新产品的出现、新疾病的出现等灵活加入相关的内容,给学生讲述前因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或者带来好处等。同时考核要严格地进行,与必修课的要求一样,同等对待校选课,要求学生不能无故旷课、逃课。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增加考核环节,采取签到、随堂问答、章节测试、结课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掌握药学相关知识,掌握如何学以致用。

结语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5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41-02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学生要具备药物制备、鉴定、存储、养护等能力。有机化学在药剂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药剂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化学反应多且反应机理抽象,教学内容广泛。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运用有机化学知识有难度,兴趣不高。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结合药剂专业岗位需求,增加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并以此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一、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定位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对应的岗位主要有零售药店营业员、医药代表、药品仓储管理员、药品验收员、药品采购员等。岗位知识技能要能突出药学服务和营销调剂两个方向的内容,所以有机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方向不同合理划分知识的重点,把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有机化学课程是为后续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奠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任课老师要广泛学习与药学有关的化学知识,拓展自身知识领域,同时与药剂专业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有机化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教学中密切联系专业岗位能力目标,切实做好课程的定位。

二、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优化教学内容

药剂专业所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全国统编供中职卫校药剂和检验专业共同使用的教材,教材系统性强,难度适中,包括了两个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造成了药品营销方向的药剂专业在学习的主要内容上体现岗位能力要求的特点不够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精选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学内容更加精练。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划为重点知识讲授,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可以略讲。在教学时可适当介绍临床上一些药物特性与官能团之间关系的实例,适当增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生理作用等。通过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由浅入深,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药剂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有机化学知识在药剂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包含知识点在内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准备好解决的措施。如“羧酸和取代羧酸”这一章,设置问题如“生活中你接触过的酸有哪些?这些酸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能否说出其中一种在医学中的作用?”等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羧酸物质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探究式教学。当下,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中职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获取的信息量丰富,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推理、讨论等活动,把枯燥无味的有机化学知识转变成实际专业岗位应用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羧酸”这一节时,以维生素C泡腾片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及亲身体会,透过实验现象分析产生气泡原因,从而掌握有机酸酸性强于碳酸酸性的性质,同时感悟泡腾片剂类药物的优点,为将来岗位应用做准备。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讨论氛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例如,在学习“胺的化学性质”这一小节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组学生发放盐酸普鲁卡药片和药品说明书,学生通过分析盐酸普鲁卡因片的结构及课堂实践进行讨论:说明普鲁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水溶性大小,如何增大含有难溶于水的氨基、亚氨基或次氨基等基团药物的水溶性?由于与专业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积极性较高,主动查找相关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

(四)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是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目前智能手机在中职生的普遍使用,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QQ群,作为班级学生和老师网上聊天交流的工具,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班级QQ群实施翻转式教学。利用QQ群中的群视频及QQ邮箱向学生学习内容、练习、测试等,并在指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在线解答和辅导,采取和学生单独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不扎实或未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答疑解惑。通过QQ群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增强了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改进实验实践内容。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的实验课教学课时较少,但可以通过改进实验项目,增设和药剂专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例如增加与药物或生活有关的趣味实验,如肥皂制取、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通过改进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7

[关键词] 科研能力 中药学 课程研究

医学的发展必须以科研的提高为基础,对医学生加强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1]。尤其对中药学这一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学科而言,必须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科最新的研究结果和动态,为学生的科研思维奠定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科研不是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是研究生主攻方向的思想,因而在中药专业教学中忽视了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这种现状,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中药本科专业中开展了以提高其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多学科渗透与融合,培养科研素质,注重创新能力

对于中药专业学生而言,必须系统、全面地掌握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品开发研究、医院药房、药厂生产、产品营销等工作,教学内容虽然侧重在药而不在医,但医学与药学知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2]。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临床,为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问题和思路。因此,中药学教学与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药制剂等学科是密切相关的。

1.注重药理、生化、微免等基础医学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渗透,兼收并蓄,大大拓宽了传统中药学的学科内涵,中药学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性学科。实验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分子中药学等次级学科的分化已日益明显[3]。为顺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立足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现代科学研究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科研的开展又必须根植于药理、生化、微免等基础医学研究,并以基础医学研究作为手段。多学科合作是创新发现的有效途径[4]。中药教学与基础医学在教学与科研中,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在大多数医学院的中药学教育重视化学基础教育而轻视基础医学教育。这是因为在中药学专业创办之初,主要是为药厂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药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已不再大规模需要技术人才,而中药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马上进行适应性的改变,这使得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化学、分析等知识与能力较强,而药理、生化、微免与临床知识相对不足[5]。为此,我们教学团队一直在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将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教学融合。在对药物功能主治介绍的同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加以解释,启发学生进一步总结、探讨与思索。例如:在讲解清热解毒药时,我们重点介绍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讲解活血化瘀药时,我们介绍其改变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动力学的机理。这样学生就不再觉得中医药术语的抽象,而更直观地理解中药知识。

2.淡化临床治疗,注重与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炮制等专业知识的衔接

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中医学专业研究中药的目的是以临床知识为本,以潜方用药为目的,然而中药学专业更应突出以药物为主体[6]。为此,对中药专业而言,中药学教学的详略、主次、重点、方法是不等同于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应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调整教学的结构和程序,淡化应用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病机和症候特点的相关内容,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药物功用特性上,鼓励学生了解药物作用的实质,为衔接后续中药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已从过去单纯的临床用药观察,发展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中药的化学组分、药理作用、疗效机制等内容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诠释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起到积极的作用[7]。因此,在讲授时,教师不仅要介绍中药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来源、加工、药性、功能、主治,而且要介绍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种植炮制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在这些与其他专业课衔接的知识点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中药资源学,注重各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当前国家十分注重中药、天然药物创新与产品开发。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用药存在着一定差异,各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分配在本省工作,故对本省常用药必须掌握或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8]。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几乎各论每一章都收载有各地的药用植物。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统编教材时,应将现在的重点药、熟悉药的数量适当缩小。增加各地药用植物的介绍,增加的分量由各院校依据当地具体情况补充。制订大纲、质量标准以及举行统考都可以根据培养目标适当调整。

比如,在我省秦巴山区就有很多珍贵的药用植物[9],“太白七药”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因为没有收载在统编教材中,在中药学课程讲授中,并没有相关的内容。但实际上,在科研领域,大批的学生在参与其种植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工作。同时我省大批的制药企业也在研发生产这样的优秀产品,比如“盘龙七片”。对此学生反映迫切需要对本省珍贵药用资源知识的介绍与了解。

结合中成药学知识,中药研究新成果的及时补充

近年来,中成药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新统计可供药用的中成药数目已达一万多种[10]。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发态势良好,如丹参滴丸、络欣通、康莱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拓展了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疗效[11]。这些中成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虽是基于中药学知识,但却是中药学知识的进展与突破。在教学中适时地予以补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还没有专门开设《中成药学》课程。当前《中成药学》课程则主要针对许多药学各专业和西医临床等专业的学生开设选修课[12]。我们教学团队建议,统编《中成药学》教材,开设36学时的《中成药学》必修课。此课程的开设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正确选择使用中成药,掌握中成药的基本知识,研究开发中成药的基本素质、能力、实用技术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介绍方剂学科的发展动态

中药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科研实践活动。科研是获得知识的最直接、有效、迅速的途径。教师通过科研不断吸收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同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熟悉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相反,缺乏科研背景,只能照本宣科。枯燥的教学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科研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自主性学习模式[13]。

以一定的学术研究为背景,有创意和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4]。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学术研究中。近年来,我院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参与带教本科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科的发展动态,讲解科研中的热点和空白点,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打破陈规,逆向思维,开展文献研究。同时方法上给予指导,为他们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大胆放手地让他们独立参与科研全过程。明显发现学生在科研方案设计、实验动手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将科研理论融汇于教学中,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教学亮点。

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院士在论述教学与科研关系时,曾指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15]。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成果可以更新教学内容、科研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科研资源可以改善教学条件、科研实践促进学生创新。随着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中药学教学改革将会更加全面与深入,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岩,李治淮,刘孟安等.提高西医院校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74-3075.

[2]袁颖,何世民,金素安等.导入与启发相结合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医教育,2011,30(5):43-44.

[3]陈立军.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22-242.

[4]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5]史志超,钱桂敏.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索[J].药学教育,2007,23(1):23-25.

[6]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部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88.

[7]吴嘉瑞,张冰.基于BB平台的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5):8-10.

[8]李海燕,王倩.对中药学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5):324-326.

[9]欧莉. CAI课件在中药学教学中应用的探析[J].中医教育,2011,30(4):35-36.

[10]周蓓.运用纲目法优化临床中药学教学[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98-99.

[11]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21-122.

[12]赵宇昊,刘仁慧,王秀娟等.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5):76-77.

[13]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14]常丽虹.浅探中药标本在中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91-92.

[15]李越兰,洪寅,宋捷民等.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72-73.

作者单位:张彦 黄英 冯永辉 张寒 孙艳平

汪兴军 魏彩霞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8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药理学课程 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57-01

兽医药理学是我国动物医学临床研究的重点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到一起,主要应用生理生化与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作为作用机理,为兽医临床工作提出合理的理论依托,教师必须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1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u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与双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付连军等.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8):92-94.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9

[关键词] 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07-02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中医、中药基础知识和临床其他应用学科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目前高校各专业《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的教学思路,即以培养处方能力为主。但是,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和药品推介等,故需通过《方剂学》获得与中药行业相关的临床知识而不是处方能力[1],基于这一需求,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应按照以下基本思路进行。

1 把握“实用性”原则,突出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中药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是从事临床药师、零售药店、新药研发、新药推介等工作,因此其《方剂学》教学应更加突出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实用性”药学人才,使学生有能力适应各种药学类工作岗位,其体现在《方剂学》课程改革上的内容即是增加实用知识:如依法统方、研制方举例、非处方药、不良反应、药品商品学知识等。

1.1 依法统方

针对每一类别方剂,可增加对该章所涉及方剂组方思路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提纲挈领的掌握类方的基本组方规律。如辛温解表剂常由辛温解表药、活血通脉药、宣降肺气药等组成;而辛凉解表剂常由辛凉解表药、宣肺止咳药、清热解毒药、养阴生津药组成。通过药物类别总结各类方剂的组方思路,更适合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易于理解掌握。

1.2 增加研制方举例,强化主方治法及配伍特点的讲授

由于中药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极少有临床开具处方的机会,因此对于方剂的具体临证加减应用,可以适当省略,但可以加入以正方及相关附方组成为主加减,或师正方(附方)治法而研发成功的中成药,并简述其研发的中医理论依据。为学生将来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如连花清瘟颗粒,是由麻杏甘石汤与银翘散合方加减而成,师麻杏甘石汤表里同治,治里为主的配伍特点,合银翘散之金银花、连翘、薄荷增加透表作用,加入板蓝根、鱼腥草等清肺之热毒,伍大黄以泻热通便,导热下行,伍藿香以化湿浊,红景天活血化瘀,全方汗、下、清并用,卫气同治,兼可化湿,又以清瘟解毒为主。

1.3 附方要具备中药专业的特点

由于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可能担任执业药师,其工作中的重点是推荐并安全使用非处方药,因此各类方剂的附方应增加由正方通过加减药物或转变剂型开发而成的常用OTC中成药,并详细讲解其组成、功效和适应证,为学生从事医院或药店药师打下基础。如羚翘解毒丸由银翘散去芦根加羚羊角组成;由玉屏风散通过转变剂型而成的玉屏风颗粒;由逍遥散通过转变剂型而成的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等。

1.4 增加相关方剂及OTC附方的不良反应举例,并分析原因及提示避免不良反应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药及中成药的广泛使用以及对中药安全性的重视,中药及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因此,可在《方剂学》各章中增加已有报道的正方或OTC附方不良反应内容,特别是对于中药专业学生,OTC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其将来所从事的药师工作相关性较大,这对于指导患者安全使用OTC中成药具有重要意义。如笔者曾对大量OTC中成药不良反应做过文献分析[2],其中藿香正气水(由藿香正气散通过转变剂型开发),逍遥丸(由逍遥散转变剂型开发),附子理中丸(传统成方)以及香砂养胃丸(据平胃散加减而成)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在已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案例中,除了患者具有过敏体质的原因外,还存在用药不当的情况,如药证不符,多药联用等。

根据药物组成及配伍原则,明确中成药的功效及适应证;针对疾病,选择相应的治法,并将中药通过合理的配伍形成方剂,是避免或降低中药发生不良反应基本且有效的措施。因此,各章节中应明确各方剂的适应证以及使用注意,这是临床指导用药的基本条件。

1.5 适当渗透药品商品学知识

《方剂学》课程中也可渗入一些药品商品学的知识,比如方名是消费者(患者)对每种方剂的第一印象,如果根据其药物组成、主治病证、治法或配伍理论使其命名具有一定吸引力,以增加药品的商品竞争力,如由归脾汤开发的人参归脾丸,因在方名中强调含有人参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吸引消费者的作用。

2 把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精简相关内容

由于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时较少,就业需求与中医专业有所不同,其教学内容也应有其特殊性,因此要把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精简相关内容。

2.1 把握“必须”原则,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核心理论

由于针对中药专业的学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及临床知识比应用具体方剂随证加减治疗疾病(开具处方)更加重要,所以《方剂学》的基本核心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扩展应用知识的基本保证。体现在总论部分即方剂的治法和配伍理论;体现在各论部分即那些代表法度的经典方剂,如麻黄汤代表汗法、大承气汤代表下法、小柴胡汤代表和法等。

治法在辨证和遣药组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药师指导患者临床用药,首先要明确针对患者病情所使用的方剂或中成药是否符合该病证的治疗大法,比如虚证用补法、热证用清法等。

针对病机,在治法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配伍组成方剂,是保证中药临床有效的基本途径之一。中药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药品研发工作,掌握方剂的配伍理论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于研发疗效确切的新中成药具有重要意义。

方剂学的基本核心知识是针对病机、病证,选择相应治法,并依据治法,通过合理的配伍原则遣药组方,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且配伍理论在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缺少诊断等临床知识技能,中药专业的学生无法像中医专业学生那样完成整个处方过程,但可通过方剂学课程的学习,将课堂渗透的临床知识及方证特点与所学的治法及配伍理论有机结合,用于开发中成药,这便符合中药专业学生毕业从事新药研发的就业需求;同时,由于掌握药物配伍知识,通过对已有中成药药物组成配伍的分析,及主治病证的了解,也可结合方剂学所了解到的临床知识,推荐患者使用适合其病情的OTC中成药,这便满足了中药专业学生毕业从事药师的就业需求。

2.2 把握“够用”原则,精简内容以适应课时需要

由于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较少,且部分内容对于中药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需求意义不大,故在前述“必须”原则的基础上“够用”既可。主要从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分述。

2.2.1 “够用”原则在总论部分的体现 针对中医专业,《方剂学》课程既要保证学生的临床处方能力,同时也要保证对《方剂学》的传承和研究,所以方剂学发展史在总论部分占有一定比例,但此部分内容在中药专业学生就业中应用不大,故可适当删减,保留发展主线即可;方剂剂型在中药专业《中药药剂学》课程中有详细讲解,因此这部分内容也可以适当精简。

2.2.2 “够用”原则在各论部分的体现

2.2..2.1 章节设置改革 多数方剂学教材的各论部分多以治法(功效)分类成章,章节及方剂数量较多,而中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方剂所表达的法度,设置章节和选方数量不在多而在精。因此某些方剂类别可以从简,比如现代不常用的疮疡剂、驱虫剂、涌吐剂等章节,而此类方剂中比较重要的方剂可归入其他相似类别的章节。比如在多数供中医专业使用的《方剂学》教材中,仙方活命饮属于疮疡剂[3],由于该章节在中药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大,因此可以根据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的治法特点将其归入清热剂章节进行对比讲解[3]。

2.2.2.2 具体内容改革 由于中药专业无医古文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相对较浅,对于中医专业术语的理解掌握势必不足,因此经方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阐述主治病症、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简明扼要的分析方解及配伍特点。如大承气汤为《伤寒论》经典方,原文中【用法】部分使用的是古文,不易于中药专业学生理解,可以直接讲授现代用法;【主治】项目为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日晡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由于中药专业学生,临床基础知识不足(如不开设诊断学课程),无法理解阳明腑实证及大堆的症状,因此可将其归纳为热结便秘证,大便秘结,脘腹痞满疼痛,舌红苔黄,脉沉实作为辨证要点。这样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 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要在保证基本核心知识不变的前提下,适应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即把握“实用性”原则,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把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精简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璞,邢丹,黄新峰.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9-10.

[2] 王璞,王聿成.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2):47-49,55.

[3] 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0.

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篇10

药物服务就是药学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和工具,向社会公众(包括医、药、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和其它关心用药的群体等)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药学服务的对象涉及面很广,但其服务中心是病人,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关心或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过程,提高用药质量,使病人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

药学服务的内容:要求药学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广泛的医学、药学知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交流能力,在治疗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安全、有效、经济。安全性:是用药前提。对于提供药品的适应证、作用特点、配伍禁忌、不良反应、使用方法等性能全面了解,权衡利弊,在风险和利益并存时以达到最小风险,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做好用药的宣传教育,使病人了解药品的双重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避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病人造成的损害。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的。针对病症选择最佳用药目标。经济性:以最低成本换取尽可能最大的治疗效益,临床药学工作涉及面很广要使其得以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得支持、努力和配合。

1 政策的支持

医药学工作者主要以调配药物制剂,药品采购供应等工作形式为主,已无法适应现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法制规范运行下的医疗工作。药物致损害事件(ADE)的发生,加快推进临床药学的发展。尤其是国内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潜在的损害不可低估,ADE警示――滥用药物不仅危及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而且重复治疗,无效用药,增加政府和病人的经济负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数目触目惊心。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显为尤其重要,药学人员工作核心重点应转变为临床、病人、社会的用药群体提供最佳的用药服务,保护病人弱势群体的利益,减少避免用药不当造成的危害,促进合理用药。在临床药学的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导向是首要的,尽快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的政策,建立临床药师教育体制,使临床药学尽快与国际接轨。

2 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国2004年5月决定成立临床药学专业,现我国药学教育仍以化学模式为主,诊断与治疗几乎是空白。临床实践仍处在被忽略的状态,多数院校把临床药学定位在科学范畴,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临床药师需要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解决药物治疗中疑难问题的能力。目前的专业设置存在“广对口”与“专业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而生物医学模式的药学教育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药学教育是其发展的必然。药学教育应逐步向以临床合理用药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药学服务理念和意识,丰富临床药师人文素养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药学专业知识、较好服务于临床和社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对重点病人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法规赋予了临床药师更大的责任,临床药学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了亟待加强的重点,临床药物应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药学教育与临床药学应用的要求不相使用,因此必须改革高等教育,储备兼并人才,推进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3 提高医院对药学工作的重视

在政策及临床药学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医院对发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正确认识与重视,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药品收入是医院主要收入和补偿渠道之一,医院过度重视药品供应,忽视药品应用质量,主要表现:(1)生产厂商、销售商最大限度利用药品价格盈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竞争行为进行药品促销,导致与临床药学所强调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背道而驰。(2)对临床服务药学服务所产生的深远的社会群体健康效益认识不足,临床药师使用一统天下,药学领域人才学历普遍低于医生,甚至将其它学科淘汰人员补充药师队伍,而老一代药师多为大中专学历,药师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明显挚肘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上人才流失,新老交替,人才出现断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