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十篇

时间:2023-11-14 17:53:34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1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作用;影响力

“生命在于运动”。人的生命活动能力和体内各器官机能的增强,都有赖于合理的体育锻炼,这是人体对于一定的负荷、强度及一定量的刺激的积极适应过程。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尤其需要认真锻炼。

一、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

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对于人体则表现为器官和组织在大小和重量上的增加,这属于量变。发育是指细胞与组织的分化以及功能的演变,属于质变。那么,要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并提高其速度,就要促使人体各器官、各系统、各组织及细胞之间的量变和质变,而体育锻炼是人通过主动地、有目的地参加体育活动,调动起体内各部分的积极性,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形成人体内部的质量变化,使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加粗加大,最终达到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体育锻炼对肌体各系统的影响作用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首先,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中的强度、灵敏性和均衡性。例如:学生上了两节文化课之后,大脑的兴奋程度有些低潮,接受新知识的效率下降,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相同体质,却没有经过体育训练的人,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是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提高了大脑皮质细胞兴奋强度所产生的效果。第二,神经传导过程的灵活性,一般是指一个神经传导过程变为另一个神经传导过程的快速程度,转变快说明灵活性高。反之,灵活性差。例如:学生要想做到反应快,大脑灵活,思路敏捷,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加快大脑皮质细胞兴奋的传递速度,使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得到提高。第三,神经传导的均衡性。是指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对比关系。通过是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也相应的强。这样,两个过程就处于均衡状态。如果一个强,一个弱,就说明两个过程不均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使神经传导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提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体育锻炼,还能改善脑血循环与供能条件,消除大脑疲劳,人的一切活动和思维都离不开大脑的工作。人的脑重约占体重四十七分之一,但是,它的实际耗氧量却占人体吸养量的专,它一天的能量消耗占整个人体一天消耗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如果人体不能满足大脑的能量和氧的需要,使大脑出现养料危机,人就会产生头昏脑胀、精力分散、思维迟钝、头痛等脑疲劳现象。体育锻炼能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脑部毛细血管增生,从而,增加流经脑部的血流量,为脑神经细胞提供充分的养料和氧气,保证人体在从事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时所需的能量供应。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并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可以使大脑得到积极性休息,尽快消除疲劳状态。

三、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能使心肌发达和增大心脏容量,加强心脏收缩力。

(二)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能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增多,肌红蛋白约增35%,心肌糖原约增30%,糖激酶约增80%,这些营养物质的储备量提高,便会大大提高心脏的活动能力,使之在较高负荷状态下维持较长时间的工作。

(三)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心血的输出量和降低心率。训练有素的人,由于心动徐缓,心脏舒张期延长,所以,心肌能得到充分休息。同时,由于心肌粗壮有力,在安静状态下他们每搏输出量比没有锻炼都大,在剧烈活动时,这种差别就更明显。

(四)体育锻炼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使冠状动脉血流得到改善,减少了血栓的形减,缓解动脉硬化,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都有良好的作用。

中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从小注意锻炼身体,有一个健康的心脏,对以后的人生会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

四、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增大呼吸差,增大脑腔容积,改变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

运动器官主要包括骨骼和肌肉。运动对骨骼的影响是:一是提高骨的坚固性和弹性,提高骨骼对扭转、弯曲、拉伸、压缩等外力的抵抗能力。二是促进骨骼生长:在儿童与少年时期,骨骼尚未完全骨化,由于运动改善了骨的血液供应,使正在造骨的软骨组织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的长度不断增加。所以在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运动和锻炼,可以使骨骼受到良性刺激而加快骨过程的进展。据统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比一般人长得高大健壮。三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与韧带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从而扩大关节的运动幅度,提高其灵活性和稳定性。运动对肌肉的影响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持久的能力。

五、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2

【关键词】错误观念 不良后果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5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体质的变革,社会各用人机制对人才的需求量大量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质量也要求得越来越高。而对这一社会现实,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考期间,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不惜重金购买补品,陪孩子熬夜,补习功课,但许多孩子并没有像家长所期望的那样,不仅没有考出好成绩,而且成绩还不如平时的学习成绩。原因何在呢?就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没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好高考期间的体育锻炼与复习时间。

一、应去除的几种错误观念

首先应去掉的错误观念是:"1.你的身体很好,一年不锻炼也能承受得了学习负担。""2.这几个月抓紧时间复习,暂停一下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大。"

早在六十年代,有关人士就提出过一个公式:"8-1>8",也就是说,每天花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从表面看是减少了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协调工作的功能,给人体这部"精密仪器"补充了"油",从而使人的大脑更加灵活,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有的人认为:"早晨锻炼了,上午学习会发困,对学习的影响较大。不如早晨不锻炼,把时间用在记单词、公式上"。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早晨固然是记单词、公式的好时光,但在此之前进行适当适时的体育锻炼,会促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早晨刚睡醒时,抑制状态的残余在短时间内仍然存在,表现为不想立即起床,肌肉活动慢而无力,感到很难一下子进入到有效学习的状态中。如果早晨起床后先参加一二十分钟的体育活动,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就会使全身机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大脑很快地由抑制状态过渡到兴奋状态,这时再去读书背诵,就会很快进入状态并且记忆牢固。有些人在锻炼后上午学习时发困,这是早晨锻炼的时间和内容掌握不当,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所致,如量与时间掌握较好仍然发困,则应考虑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切不可因噎废食,取消早晨的锻炼。

二、复习期间中断锻炼导致的不良后果

有些学生在高三期间忽视或中断体育锻炼后,出现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是高三复习期间脑力负担繁重,用脑过度而又取消了适当的体育锻炼致使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紊乱失调后所形成的神经衰弱。相反地,如果在紧张的复习中加入适当的体育锻炼、就会改善脑细胞的氧气及养料供应,使大脑皮质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剂,加上运动后的愉快心情,就会使脑细胞得到相应的松弛以防止神经衰弱的发生。也就应和了前文所说的"8-1>8"的公式。

中断体育锻炼导致的第二个不良后果是"体质下降",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有些学生因中断了体育锻炼而在高考前染上疾病,如感冒发烧,饮食不当而引起的痢疾,急性肠胃炎等,不仅影响了考试成绩,而且使有些人痛失考学良机。

第三个不良后果是降低了复习时思考记忆的效率。人的大脑负担着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及思考理解的功能,因而所需的氧气及养料也比其它器官多。如果在紧张的复习中适当的安排训练,会加速血液循环,保证足够的氧气及养料供应,实际上这是给脑细胞"加油",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大脑的有效记忆能力。

三、如何安排体育锻炼

在高考复习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复习和锻炼时间要合理安排。一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要分散使用。早晨15-20分钟,可以慢跑,或做操。散步等。切忌跑的速度不要太快。上午复习一个半小时后可以站起来原地活动或到户外散步十分钟,然后再进行复习。下午四点以后可用20-30分钟的时间做一个比较充足的调整,如听音乐、步行、打球、爬山等。这三个部分加起来不超过一小时,对整个复习计划没有影响,反而能收到益智强身的功效。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3

健身爱好者采用跑步、动感单车和普拉提等锻炼方式都能让健身功效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显现出来。它在运动生理学上的表现为:心跳加快,血液迅速流向肌肉,热量燃烧和情绪提升。

一周进行3-5次有氧锻炼,每次锻炼至少30分钟,就会让人的寿命增加6年。在此基础之上,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锻炼(即重量训练,每次间隔1-2天),还会让你精神矍铄、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和身材苗条结实。

一、当你刚开始进行锻炼的时候

肺功能更加强壮。当进行有氧锻炼时,大脑会向肺部发送一种专门的信号,让人体呼吸节奏加快,幅度加深,以便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肌肉。

锻炼动力达到最高峰。锻炼时人体内产生大量内啡肽,会让健身者情绪高涨,感到心情愉悦和精力充沛。

多余的脂肪和松弛的肚腩得到燃烧。通过有规律的有氧锻炼,身体内多余的脂肪会大量燃烧。健身人群所进行的有氧锻炼强度越大、时间越长,人体利用氧气的效率也就越高,因而更多的脂肪可以通过锻炼得到燃烧。

二、当锻炼进行到一个小时的时候

会起到抵御感冒、流感的作用。锻炼能提高人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数量,这种蛋白质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抵御炎症。当锻炼的强度达到让人出汗的地步时,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就相应得到了增强。

感到情绪舒畅。锻炼后的几个小时内,人体内能提升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会在大脑中大量释放。

感到饥饿。锻炼能使身体里储备的多余能量得到燃烧,血糖水平也会随之下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运动营养学专家发现:血糖水平下降多少是由锻炼前饮食和进水量的多少决定的,也会受到锻炼强度和时间长短的影响。

三、锻炼结束后的一天内

瘦肉肌肉重量增加。经常进行力量训练的健身人群的肌肉组织会在这个阶段进行恢复,瘦肉肌肉重量相应增加。而且有研究显示:经常进行力量训练的女性与经常进行力量训练的男性相比,前者比后者在重量训练后恢复得更快。

心脏更健康。锻炼达到出汗的效果后,会使血压持续下降16个小时。

学习时更加轻松。锻炼结束后,人体的感觉系统更加敏锐,学习起来注意力更加集中。因为锻炼会增加流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流量,学习枯燥的知识会觉得轻松自如、如鱼得水。锻炼刚刚结束后最适宜进行非常耗费脑力的记忆性学习或是处理非常棘手的事件,因为这时大脑各部位的功能运转处于最佳状态。

四、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后一周内

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降低。锻炼量越大,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越强,从而有助于血糖水平的降低,患上II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最大摄氧量增量(VO2 max)在锻炼结束后一周内会提高5%,也就意味着人体耐力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明显增高。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身材更加苗条。每周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同时饮食方案保持合理,每天摄入的热量就会减少500卡,一周下来体重就会减轻1磅。

五、经常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后一个月内

身体更加强壮。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减轻8磅的体重并不是件难事,而且力量训练的重量也不需要很大,因为这时肌肉耐力已经得到了明显增强,可以将每组力量训练的次数从10次增加到12-13次。

腹部脂肪得到充分燃烧。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进行四周后,松弛的腹部会逐渐变得紧绷,肌肉重量增加。澳大利亚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体重超重的人如果进行四周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腹部脂肪会减少12%。

大脑智能得到增强。经过一个月的体育锻炼后,大脑中的蛋白质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新的脑细胞生成,脑力充沛。

六、经常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一年后

锻炼对于你来说是件不费吹灰之力的小事。经过8-12周的锻炼后,人体的耐力和身体素质会明显增强25%。一年之后,人体耐力会增倍。

心跳速度明显放缓。经过长期有规律的锻炼后,心脏输送血液和氧气的功能明显增强。如果锻炼前你的静止状态下心跳次数是每分钟80次,这时会降低到每分钟70次或更低。心脏的负荷减轻了,身体自然就会更健康。

身体内多余的脂肪会源源不断地融化。这时人体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已经达到最大化,能够将体内多余的脂肪充分燃烧,成为一个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不断燃烧脂肪的熔化炉。

患上癌症的可能性降低。研究者通过对1.48万多名女性的调查发现:有氧锻炼强度较高的女性与经常静坐的女性相比,前者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会降低55%。进行中等强度有氧锻炼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会降低33%。其他一些研究还显示:锻炼还会降低女性患上子宫内膜癌、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4

摘 要 体育锻炼和智力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篇论文利用了卡特尔和霍华德・加德纳的智力模型就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智力发展

一、概念与定义

(一)体育锻炼的定义

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益寿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群众面广,各种年龄、性别、不同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宜的锻炼。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独自锻炼,也可集体进行。

张迎春(2003):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事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

葛虹(2010):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程的延伸部分,是学生练习巩固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放松精神和缓解疲劳等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智力的定义

治理的定义在心理学史上不同的心理学家都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主要分成以下四种: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05)认为逻辑分析,推理,记忆,语言理解等是智力。

J.P.Guilford(1959)提出智力结构是“操作能力”“知识单元”“理解”等三个纬度交织的多个能力。

霍尔曼认为是智力由一般能力(又称基本能力,通常是指那些在各种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特殊能力(指在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计算、音乐绘画、形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以及某种实际操作相联系的动作体系,如飞行员、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特殊能力)组成。

卡特尔(1963)则把智力分成了流体智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和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

二、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一)基于卡特尔模型的研究

卡特尔(1963)卡特尔把智力分成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个部分组成,流体智力的根本为直觉速度、记忆力、大脑发育程度,晶体智力代表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简单的讲就是学习状态和学习时间。所以我对课外体育活动对于这五个要素的影响做了专门的研究。

1.体育锻炼对知觉速度的影响

王军(2010)实验数据表明:从事体育动的人比不从事体育运动的人思维速度要快得多。再者,运动能使人的反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心理测定证明:经常从事赛跑运动的人,简单反应速度一般161.5毫秒,复杂反应速度为248.7毫秒;而不从事赛跑运动的人,简单反应速度为217.5毫秒,复杂反应速度为372.5毫秒。

2.体育锻炼对记忆力的影响

陈四新(2007)人们都渴望有良好的记忆力。加强体育锻炼,则是生理、心理学家们推荐的提高记忆力的简易方法。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功能的增强起着很大的作用。人的每个动作都是由大脑指挥的,经常运动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f调兴奋、抑制过程,增强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这正是一个人良好记忆力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力不佳与脑疲劳有关。人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大脑皮层相应部分的细胞群处于工作状态(兴奋状态),其余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抑制状态)。这就是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点。开始时大脑细胞能量恢复过程超过消耗过程,继续下去消耗过程逐渐大于恢复过程,疲劳随即产生。记忆力下降正是脑疲劳产生的重要标志。此时,如果仍继续学习、工作,记忆力就会下降。如果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体操、打拳、打球等),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区转换,疲劳会很快消除,记忆力得到大大改善。

3.体育锻炼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蒙军、李冬莲(2008)体育锻炼可以缩短大脑反映的潜伏期机体活动属于反射完成的,从机体接受刺激到完成动作需要靠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分析来实现的。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中,有时球速快达每小时几十公里以上,因此要求学生在一瞬间作出很快的反应,这样的运动项目对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缩短潜伏期无疑是起着巨大的作用。体育运动可以开发右脑,人类至今通常习惯于使用左半大脑进行活动,没有对开发右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人的右脑半球主要与空间造福型结构、音乐、文学能力相成概念有关,如果使左侧半身活动频繁,灵活协调就会相应的使右脑发达起来。而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要求左手右手左腿右腿相互协调配合,诸如篮球、足球、排球这样无形中使人们右脑半球发达起来了,这样左脑半球就得到了开发。

何少均(2011)体育锻炼能提高脑细胞的功能,有助于人的智力开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视觉、听觉等感觉器管都比较敏锐,大脑神经细胞反应速度、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也比较强。从大脑生理学来说,左脑进行的是论理、分析思维,右脑是情感和意志的舞台。左脑的活动是右脑活动的必要前提,在左脑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右脑的功能,能使左右两半脑互相协调、运用自如,这属于大脑综合运用型,这种类型的活动对培养创造性想象力是有利的。人的大脑中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特别是右脑的开发。体育运动是形象的,所以它能开发右脑的潜力。

4.体育锻炼对学习状态的影响

王礼忠(2009)人们在进行脑力劳动时,一般是静坐姿势,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新陈代谢的废物逐渐增多,代谢产物的堆积将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并使血液中H+的浓度升高,pH下降,脑细胞对血液pH变化十分敏感,当血液pH下降超过脑细胞的忍耐力时,可造成脑细胞工作能力的下降。同时人体的其他器官,如消化循环等系统都由于人体的相对静止,其机能状态跟不上大脑紧张活动的需要,大脑便出现了养料不足的情况,于是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后,人都会感到精力分散,甚至头昏眼花,产生疲劳的感觉,这时候需要休息。休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休息,包括睡眠,另一种是积极性休息,即用体育活动代替脑力劳动。

都海波(2011)食物是血糖的供给源,运动能使人食欲大增,消化功能增强,可促进食物淀粉转为葡萄糖,并源源不断地供给脑神经细胞使用。科学实验表明,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心脑血管会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研究数据显示,喜欢体育运动的人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大脑功能增强,思维敏捷。运动促进大脑释放有益的生化物质:运动会促使大脑本身释放β-内啡肽等有益的生化物质。这些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

5.体育锻炼对学习时间的影响

王彪、横雯(1991)肌肉含量占人体重量比重越高的人,一天内能保持高效工作的时间就越多。曾有研究表肌肉含量占人体重量比40%,一天内能保持高效工作8小时,肌肉含量占人体重量比重45%,一天内能保持高效工作10小时,肌肉含量占人体重量比重50%,一天内能保持高效工作超过12小时。

(二)基于霍华德・加德纳模型的研究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和表现形式,因此人们的智力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与任何人的统一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7种智力,即提到的语言智力、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交际智力、自省智力。

1.体育锻炼对空间智力的影响

肖毅(2006)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空感和理解力。良好的时空感和理解能力对许多学科研究很重要。体育中的球类、体操、溜冰等项目的空中动作,对时空感的要求都很严格。运动中,球和人的运动之后,速度以及各质点的相对位置,加强了学生对三维立体空间运动状态的理解。

张玉蓉(2007)体育锻炼也能使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排球传球和接球时,考虑判断球的落点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考虑同伴和对方队员可能的位置关系,以及球在空中飞行的这段时间里,这种位置可能出现的变化等。对球落地的第一落点、反弹的方向、第二落点的判断,都需要依靠在对过去经历过的类似情况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在当时情景刺激下,通过某种重新组合加工做出预测,这一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在武术运动中,创编套路的构思,演练动作的意境,攻防技法的创设,招术变化的确立,以及那N“练时有人”的假设练功方法等等都无不与想象有关。毫无疑问,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空间想象力。

2.体育锻炼对音乐智力的影响

盛建伟(2009)体育课堂是训练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协调力最基本的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也是体育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龚斌(2001)体育与音乐联系的历史轨迹在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始终与体育有着密切联系。早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就有以“击刺之法”配以音乐的武舞,称为“舞象”;而在西汉墓中出土的绘有伴唱伴奏的“蹴鞠舞”的西汉帛画以及乐舞杂技陶俑。音乐与体育的技艺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3.体育锻炼对交际智力的影响

毛振明等(2005)认为,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从规模上看有全校性及年纪性活动、班级性和小组性活动等;从性质上看,主要有效团体活动、个人锻炼活动、社团活动等。这些不同规模的活动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丽珠、毕仲华等(2007)认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时间越来越少,在书桌前、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交际能力呈下降的趋势。

三、结论

通过对于卡特尔的智力模型和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于智力因素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

在卡特尔的智力模型中体育锻炼对于智力组成的五大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模型理,课外体育活动也对其中四种智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运动智力本身),并且运动智力本身就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之一。

四、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多数的内容缺乏实验数据,单纯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单一的研究了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各种智力因素的影响,没有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

五、研究建议

(一)加入一些更为科学的统计方法,或者结构分析模型,使各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的更为精确。

(二)增加一些对体育活动对智力发展的分类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04):31-33.

[2] 葛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新探析[J].体育教育.2010(10):83-85.

[3] 王军.论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J].科技信息.2010(04):126-129.

[4] 陈四新.论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07):78-79.

[5] 蒙军,李冬莲.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影响浅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2):113-116.

[6] 何少均.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2011(09):103.

[7] 王礼忠.体育锻炼对智力的促进作用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9(05):97-98.

[8] 都海波.论体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文化教育.2011(03):139-140.

[9] 王彪,横雯.谈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1(02):96-99.

[10] 肖毅.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04):33-34.

[11] 张玉蓉.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职业圈.2007(17):96-97.

[12] 盛建伟.体育教育中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力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2.6:108-110.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5

其实,寒冷的冬天固然会给我们带来阵阵寒意,但这个季节,没有了夏日的骄阳,也同样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有句俗话说得好:“冬炼三九”。越是在严冬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就越是能够增强人的体魄。坚持参加冬季体育运动,不仅能够磨练人们的意志,而且能够使机体耐寒抗冻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也许有人会问这些道理从何而来?这不仅是人们在长期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而且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冬季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有三大好处

1.可提高御寒能力。据科学研究表明,坚持冬季锻炼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能增强8~10倍。这主要是因为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并促使其对体内务器官、系统加紧进行协调,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的功能,体内产热与散热平衡,从而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这样人们一旦遇到寒冷就能及时调节,久而久之人体便能够逐渐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另外机体不断受到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就会随之增强。所以坚持冬练的人,很少患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2.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大脑氧气的供应量,增强血管的弹性。这对消除大脑因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耐寒锻炼还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

3.接受紫外线带来的好处。夏季骄阳似火,过度地暴露在紫外线下对人体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而冬季在户外锻炼,则可以充分享受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有消毒作用。紫外线被人体皮肤吸收后能够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户外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冬季锻炼好处很多,冬季锻炼的项目也很多,一般多采用慢跑、武术、球类、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对于中老年人则可以进行慢跑、打太极拳、打门球等舒缓而充满乐趣的体育活动。

冬季体育锻炼需要注意五个问题

冬季锻炼如果不当,也容易给自己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掌握冬季锻炼的一些安全知识很重要。

1.锻炼之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非常必要。尤其在准备进行较强的体育活动时,要用比平时多2~3倍的时间进行准备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运作水平,改善肌肉、关节的灵活性,有效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的发生。

2.注意保暖。室外锻炼时,人体的肌肤很容易暴露在寒风中,使肌肉关节变硬,而暴露部分血管收缩,使血液循环能力降低。因此,进行锻炼的时候,应该穿上保暖、轻柔的运动服装。另外,在锻炼后要及时穿衣保暖,更勿穿湿衣服让冷风吹,以防感冒。

3.对运动量心中有数。冬季锻炼对于人体的体能消耗较大,容易疲劳,锻炼前应先定好合适的运动量。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6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脑力劳动者;健康水平

1前言

通常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忽视了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机体健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尤为突出,对机体规律性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延缓生理老化、保持智力和体能、维护身心健康、纠正病理性的紊乱、调整重要脏器的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等作用知之甚少。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职工496名(204名男性,292名女性)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医学实验检查、文献资料分析。

3结果

3.1对被测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年龄的增长基本成正比,这可能与被测者可支配时间与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与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被调查者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始终存在于各个年龄组别是31—50两个年龄组中,41—50岁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降到了50%,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又逐渐回升到70%、79%,直至7l一80年龄组开始下降至67%。

3.2对被测者健康现状的检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清楚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及所占的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31—50岁年龄组心肌缺血的发病率猛然由6%增长到38%,在51—60岁年龄组心肌缺血的发病比率最高,6l—80年龄组也存在较高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在4l—60年龄组而总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年龄组。

在表3表4中可以看到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以临界高粘血脂症,甘油三脂,胆固醇检验指标较高,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年龄组。远超各年龄组位居首位。

比较男性与女性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被测者30岁之前患病人数比率极低处在健康状态,到3l—40岁年龄临界高粘血脂症与总发病率陡然上升,而到4l—50岁年龄组总发病比率猛增到各年龄组之首,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比率略有下降。男性与女性脂肪肝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41—60岁年龄组。总发病率也在5l—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均,比较而言男性的病发律要略高于女性。

4分析

4.1对496名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2l—30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高,反映了这个年龄阶段人群精力旺盛、可支配时间充裕,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而从3l—40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略有下降,大部分被调查者正处在一个工作重要时期精力、体力充足但可支配时间较少,致使在这个年龄阶段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略有所下降,随着年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开始增长,这部分人群集中在41—70岁年龄组,这与他们个人经历、素质、健康意识、可支配时间的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4.2对496名不同年龄脑力劳动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从心电图检查中可以看到,心肌缺血的发病率从3l—40岁年龄组的6%,骤然升高到41—50岁年龄组的38%而后居高不下,成为被检查的四项中发病率最高的一项病因,41—60岁年龄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的阶段,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不良的膳食习惯以及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造成这个年龄组出现大比例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4.3对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临界高粘血脂症,甘油三脂,胆固醇发病率较高,而高粘血症发病比率居其他几种病症之首,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与被测者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不参加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脑力劳动者工作性不尽相同,机体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体育锻炼的时间又非常少,个人的膳食习惯不佳,生活习惯不规律,使得能量的摄取与消耗失衡,形成高脂血症造成对机体的隐秘性损伤,逐渐在组织、器官血管末端开始形成病变、血液粘稠增高,血流缓慢,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板块,长期会使血管形成狭窄,血流不畅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4对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析

在超声波的检查中可以清楚看到发病率同样集中在41—60岁年龄组,其中脂肪肝发病率最高,如果利用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能够改善代谢紊乱,利用脂肪供能消耗体能多余脂肪,减少脂肪细胞过剩堆积在肝细胞上,积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胆汁分泌功能,胆汁是肝内脂肪分解代谢所必需,胆汁增加可以使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的机会大大降低,避免出现脂肪肝病症。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被调查的496名脑力劳动者中不难发现,年龄越小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越多,这与身体健康状况,精力和可支配的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当年龄增加往往可自由支配时间越来越少,工作生活压力增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膳食摄入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降低都造成了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降低,导致心肌缺血、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的迅速攀升。在41—60岁年龄段患有心血管疾比率最为突出,成为了各年龄段患病率的高危年龄段。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7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健康主要是指身体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那种“无病即健康”的生物学健康观已经过时,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的状态,精神健康的标准是:(1)具备自我控制能力;(2)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3)内心世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

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the concept and standard about mental wellness)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 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日本的松田岩男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来适应,即个体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 综合各种认识,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 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说法不一,综合各种国内外各种观点,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智力正常:智力是个体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其了解、认识外部世界的十分必要的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并具有情绪体验能力,从而自我效能感增强,而智力落后者经常遭遇失败,伴随烦恼、痛苦的体验,产生自卑感。

?(2) 适当的情绪调节能力: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个体就会被消极情绪所困扰,而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的话,就可能使自己产生心理疾病,并可能对生理健康造成损害,患上身心疾病。同时,不良情绪的发泄方式必须考虑道德及社会的评价。

?(3) 自我评价恰当:心理健康者能充分了解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在学习、工作上获得成功,在生活中同他人和谐相处。心理不健康者,往往将失败归因于机遇和任务难度,整日怨天尤人,或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4)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他人交往,建立了较为和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离群索居,对他人不信任,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烦恼和痛苦。

第二节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

? (the effects of mental wellness upon physical exercise)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个体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呢?参加体育活动就是调节个体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 (physical exercise is useful to intelligence) 

? 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 研究表明,由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能够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体育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制,降低疲劳感,提高文化学习的效率,此外个体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地挖掘与开发学习的潜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physical exercise for good feeling)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麦克曼(mclman)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1)

更多关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文章 >>

查看更多>>

?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physical exercise for good will)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体育锻炼使自我概念更为清晰 (physical exercise makes me clearer)

?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例如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和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等。其中,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自尊则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

? 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身高和低估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其身体自尊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 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体能强的人比体能弱的人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高的身体概念;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因此,更积极的自尊心,更高水平的身体概念和自我概念与高水平的体能状况相关。

五、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physical exercise for good public relations)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体育锻炼则打破了这种封闭,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马塞(massie)等人1971年的调查发现,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球类、做操等集体性活动来得到满足。

?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六、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 (physical exercise for decrease mental disease)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人们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掌握并发展一些运动的技能和技巧。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与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

[2]

更多关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文章 >>

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组2010—2011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音美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九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8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促进

前言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 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 内啡肽也会产生欣, 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 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 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二) 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

人格,也称个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而失败也是对人格的一种考验,在失败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三) 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方面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经常到公共场合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记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 体育锻炼与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认知行为假说指出: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 促进身体健康, 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 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体育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有助于消除体育之外的阶层或文化上的差距, 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 冲破"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 从而增进和发展与不同类型的人的交往。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有利条件, 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 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 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机体战胜各种病魔的侵袭和摆脱各种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续化、年轻化, 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 体育社会学[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姐刚彦. 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 体育科学, 2000,(1).

[3] 江宇. 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9).

[4] 李京诚. 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5] 汪继兵.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j]. 黄山学院学报, 2006, (10).

[6] 张力为, 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刘协和. 心理卫生大全[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3.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9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人的全面素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紧张,性格内向,缺乏锻炼加之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常常被一些心理疾病所困扰,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习和身体健康,这已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更是战略性地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为此,很多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改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行之有效地治疗或辅助治疗心理疾病。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大多是竞争性的集体活动,能力、修养、个性,都会通过活动凸显出来,学生因此会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认识,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进行身体锻练时,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需要做身体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支持、团结协作、尊重和信赖。最后,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了解了他人。可见,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这种交往使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增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进行体育锻炼总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在克服困难和障碍(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的过程中,意志的坚持性得以养成,从而有益于心理健康。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通力协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三、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

体育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的奥林匹克精神。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必须克服困难,遵守规则,调控和制约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体育锻炼处处都有对抗和协作,在对抗和协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潜力、增强自信,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同学都承担着让对手尽其所能的义务,通过活动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思想和愿望,在竞争中历练自己的品行,并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集体之间做出选择,在选择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或游戏规则的运用,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强化手段,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1990年,美国人科克凯尔迪等人提出:体育锻炼已成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很好方法。国外1750名心理医生根据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60%的人认为,可以将体育锻炼作为治疗手段消除焦虑症;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治疗抑郁症。研究资料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调整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特定应急源对生理的影响,增强心理的坚韧性和承受能力。学生参加某运动项目且坚持锻炼,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的同时,会相应的掌握并发展一些体育的技能和技巧。取得这些成绩后,个体会以自我反馈的方式向大脑传递这些成就信息,从而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体验。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缓解学生的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使锻炼者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五、体育锻炼可促进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力。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同时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认识能力,可以让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交换过程得到加强,改善大脑皮层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人体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体育锻炼的手段,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钥匙,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开心结,走出困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体育与健康.河北教育出版社.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篇10

【关键词】临夏县中学;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1.缘起

笔者在临夏县中学实习之际,发现该校的体育教学和当地的体育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实习期间,看到许多学生整天在教室看书,包括课外活动时间也是这样。面对这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力促学生身心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临夏县中学全体高中学生。发放问卷400,收回303,回收率85.33%。

调查对象的组成(N=400)

人数:男157人 占51.82%

女146人 占48.18%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及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经过反复阅读对我调查临夏县中学高中全体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2.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3份,回收率85.33%。包括临夏县中学高一、高二、高三6个班。问卷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运动次数和运动频率、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等。

2.2.3 实地调查法

在下午放学后,和课外活动来到临夏县中学的体育场地(如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了解学校场地情况。计算出每块场地上的人数,以便得到科学的统计数据。

2.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基本的数理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每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情况

体育锻炼动机:

男:

每周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占62.42%;

每周不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占37.58%

女:

每周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占53.42%;

每周不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占46.58%

由于高中学习压力大,高三和高二的学生不得不把精力都投资到学习上面,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当地体育观念的的淡薄学生中,把爱锻炼和不好好学习贪玩直接联系到一起。导致体育锻炼参加人数的直线下降。女生中不能主动锻炼的竟然占46.58%,所以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是目前摆在当地体育老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3.2 参加体育锻炼动机调查情况

体育锻炼动机:

男:锻炼身体45.86%;

学习技能43.31%;

学校强迫10.83%

女:锻炼身体42.47%;

学习技能30.82%;

学校强迫26.71%

其中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锻炼身体和学习技能的占73.29%,被学校强迫体育锻炼的占26.71%。

4.增强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4.1 改变体育在当地人心目中的观念,处理好学习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参加体育锻炼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其实殊不知体育锻炼能促进青少年大脑的生长发育对改善大脑有着积极作用,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大脑神经的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能力较强。体育运动耗氧量大,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增加红细胞的载氧能力,可以给大脑供给更多的氧气。只要肯坚持,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既有先进文化知识,又有强健体魄还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栋梁之才。[1]

4.2 如何处理好体育锻炼和之间的关系

在伊斯兰教中,妇女佩带面纱是社会的一种古老风俗。认为戴面纱是出于隐藏妇女佩带的首饰和保护妇女不受男犯的目的。《古兰经》中说:“对信女们说,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使她们不受侵犯”[2]。真主解释妇女戴面纱和身着伊斯兰教服饰,不是束缚妇女,而是解放妇女,是人们摆脱欲望的驱使,保持心灵与道德的纯洁,从而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3]。

4.3 体育课程建设逐步完善

由于受到体育场地,器材的限制,所以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每节课之间关联不科学,运动强度忽大忽小,使得教学过程呆板,不灵活。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致使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呈下降的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香良性发展。[4]

4.4 增强师资力量及活动场地、体育器材方面的资金投入

在临夏县中学体育老师一共有5位其中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1名。每个老师每天工作量都很大。他们每个人每天至少三节课早上还有高考训练队要带,还得给全校带早操、课间操,晚上还得给学生看自习。只有加大投入,增加体育投资尤其是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方面的投资,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此我呼吁当地政府,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投资,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5.小结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素质,完善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应当把提高自身身体健康素质水平作为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铁雄.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1.

[2]马坚译.古兰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