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使用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督检查处室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负责建立机动设备预修计划、长远修理计划,组织设备维护状态的检查与评比工作。
三、组织各教学点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完好率,做好有关设备完好和事故的统计报表工作。
四、负责对全校各教学点进行机动设备维护、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业务指导,并定期组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五、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拟订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规划和大修理计划,提请各级领导审议讨论。
六、积累与分析有关机动设备维修工作的各项原始记录,研究设备维修规律,协助制定和修订出适时的规章制度。
七、做好全校机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测设备的质量,督促在用设备按时、按质维护,延长机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八、认真负责抓好仪器设备的到货验收,认真办理填写验收单等固产入账手续,对进口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要做好验收前所有准备工作,保证验收按计划,按要求进行,确保验收工作及时完成。
九、认真办好订货合同的催交工作,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商检、拒收、调换、索赔等工作,保障和维护学校的利益。
十. 执行校《仪器、设备报废处理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仪器、设备报废的申报和审批手续;认真做好仪器设备报废的鉴定及处理工作。
十一. 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核算公司固定资产,计算总资产、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预提修理费用;
十二.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与报废;
十三.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十四.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十五. 完成处、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掌握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情况,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管理。
三.责任人:
财务部制定此制度并颁布执行。
四.内容
1.为了更好的利用固定资产,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按照集中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以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分工管理如下:
1.1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明细帐卡。
1.2中心电教室仪器设备全部由电教室归口管理.
1.3.电教室负责生产各教学点设备的购建、安装、修理和使用管理。
1.4 学校仪器仪表设备应由教育技术中心归口管理。
2 主管部门的职责
2.1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
2.2负责监督配合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提高利用率,并定期组织设备的清点,保证帐、号、物三相符。
2.3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搞好固定资产的分类,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登记帐、编号,负责办理验收、调拨、报废、封存、启用等事项。
2.4根据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组织编制设备大中修维修计划,按期编报设备更新计划。
2.5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擅自赠送、变卖、拆除固定资产的行为和破坏固定资产的现象。
3 使用部门职责
3.1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员,各教学点设置专门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要明确使用、保管、维护的责任者。
3.2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清洁、和安全使用。
3.3 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固定资产的领用、调出、报废必须经主管部门及中心主任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动、报废,更不能自行外借和变卖。
3.4 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做到帐、编号、物三相符。
4 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
4.1 由于教学、科研需要,各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必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经中心及设备处批准后,由相关部门负责购置。
4.2购设备进校后,由相关单位开箱检查、验收,设备安装完毕后填“设备使用单”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设备使用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通知使用单位。
5固定资产的调拨与转移
5.1 凡列入学校的固定资产未经学校主管领导和中心主任,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拔、转移、借出和出售。
5.1 .1 学校内部设备的调拨与转移,必须通过主管部门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同时由调出、调入单位的双方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后,由财务部门办理转帐手续, 并通知相关的会计进行帐、编号交接。
5.2 学校对外的设备调拨和转移一般实行有偿价调拨方式, 设备主管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折余价值、新旧程度按质论价,原则上调出设备的价值不得低于设备的折余价值, 对外处理设备必须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价值,报中心主任签字方可处理,办理有关财务手续。
5.3 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各使用部门无权办理设备转移及处理,一经发现,将追究部门及经办人的责任。
6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封存
6.1 学校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时,须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单。经相关领导批复后,办理报废相关手续。
6.2 凡符合下列条件可申请报废:
6.2.1 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工作效率低,耗能高,而且不能改造利用的。
6.2.2 不能动迁的设备,因教室改造或教室布置改变必须拆除的。
6.2.3 腐蚀严重无法修复或继续使用要发生危险的。
6.2.4 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无修复价值的。
6.2.5 因事故或其他自然灾害,使设备遭受损坏无修复价值的。
6.3 凡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在教学一线上使用,主管部门与使用部门要及时处理。 处理后的固定资产由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一起办理固定资产的注销手续, 对外处理报废固定资产时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中心主任批准,变价收入上交财务部。
6.4 凡停用三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封存、保管。
6.5闲置设备和封存设备启封后,由使用部门填写启封单,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7.固定资产的清查
7.1 为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各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 毁损或未列入帐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和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由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情况,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知中心主任,待批复后,作相应的帐务处理。
固定资产管理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合理调配、提高效益、
篇2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使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其来源主要包括通过财政投入、上级投入 、依法收取、自身创收和接受捐赠等形成的资产。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物质保障,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资产的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中以保值增值为基础,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达到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为目的。
近年来,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许多高校选择了扩张合并的发展取向,也加大了国有资产的投资力度,各高校国有资产其数量急剧增加,有些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体现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许多不协调和矛盾冲突,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重视建设规模及数量增加而忽视了优化资产结构配置,重视增量建设轻视存量管理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和监督,对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投资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各高校按照国家对高校资产管理方面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日趋规范。但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设备资产名目繁多,涉及学科专业广泛的特点,在当前高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不少高校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制定方案及应对措施,但有一些薄弱环节和共性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1)国有资产管理认识及约束机制不到位。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对国有资产管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方面,学校的有些决策和执行者缺乏国有资产的整体管理意识,对资产采购非常重视,但对日常管理有些忽视,对国有资产的流失、资产的闲置浪费造成的损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缺乏必要的措施。有些基层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机构和队伍,人员变更频繁,管理人员变更时不及时办理资产的交接手续,造成账目不清以及后续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所管理的资产心中无数,使资产管理不能有效衔接。资产的日常管理处于应付状态,对人员退休或内部调动不及时进行资产核实及归还。
(2)资产管理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各高校都出台了一些资产管理制度,但未形成完整闭合体系。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之间关联、衔接方面还有待研究,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相关管理细则还不尽完善。如资产日常管理细则、大型设备采购评估制度、资产管理及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制度、采购管理和采购监督制度、资产丢失、损坏赔偿制度、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很多高校在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执行的力度、强度不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不严,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3)资产管理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高校都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资产管理,在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统计和汇总以及核对、修改、打印数据清单等任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提供完整、可靠的数据支撑。但在计算机对业务流程管理应用方面还有欠缺,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实时完成业务管理。使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具体使用部门能够实现实时数据共享。
以上分析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拟提出几点改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供广大高校资产管理者参考。
3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宣传
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装订成册,认真学习,让全校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制度,自觉爱护国有资产,正确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要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出台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使之形成闭合体系。如资产日常管理制度;资产领用、借出、归还制度;购置大型设备资产评估制度;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制度;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监督制度;资产丢失、损坏赔偿制度;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奖惩制度等。做到人人执行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使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
(3)建立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
高校的校园网络,是资产管理网络化建设的硬件基础。要加快对现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开发的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合适的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结合各自高校管理运行的特点,把软件改进成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更完善的管理系统软件,在管理流程上,从资产申请、报批、资产购置、资产验收、资产登记、资产领用、资产查询、资产调拨、资产清查、资产报废整个运行周期的全程动态管理,均在网络化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中完成。将高校资产管理数据库建成一个开放性的信息互动平台,做到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与开放性。
(4)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效益监督和考核,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为了解决学校资产设备闲置、浪费和利用率低的问题,一方面要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高校的公共设施和仪器设备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需要,可以在课余时间向教师、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在满足校内使用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资产使用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细化量化资产使用效益考核指标。对学校资产管理进行定期清查和重点抽查,检查结果和部门考核、领导干部考核、工作人员晋升、评优挂钩,对管理规范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混乱和造成损失者给予批评和相应的处罚。
(5)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资产管理队伍
多年以来,有些学校对资产管理队伍重视不够,认为谁都能管理好,人人都能干,而实际上,资产管理是一门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资产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直接影响着资产管理的水平,所以,要提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制定资产管理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同时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及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管理能力,维护保养、维修的能力。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
为保持资产管理的可持续性,要保证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频繁更换资产管理人员。要重视爱护资产管理人员,使他们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管理好本部门资产的重要保证。
学校的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各方面联动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学校固定资产属于一种国有资产,它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加大投入,中小学办学规模扩大、学校的资产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品种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学校各项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需求,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保障,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流失、重复购置等。本文主要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管理改进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课桌、实验用具、图书等) [1]。固定资产是中小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中小学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期良好和安全的使用状态,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普遍重视,鼓励办学教学,中小学办学规模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过于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长期以来成为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只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提高其使用率,减少资产流失,才能更好的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思想落后
中小学校作为我国非盈利性组织之一,其固定资产是由国家拨款购置或者调配的,属于国家资产,由于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校对这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淡薄,一些中小学通常只是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匮乏,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提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有的地位,甚至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相关负责人的思想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重引进轻管理,头脑中没有固定资产管理概念。例如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包括学校各种设备、实验室、器材等经费都有一定的额度,许多中小学对于资金的争取,积极性很高,而一旦转变为资产,认为属于自己单位的了,重视程度明显衰退。一些具体分管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知识储备不足,业务能力欠缺,平时又不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导致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二)管理混乱,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
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混乱,导致一些固定资产账面不真实,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根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中小学校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入账且不计提折旧。除了固定资产的清理或报废以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一直保持不变。但是我们知道,一项固定资产在购入后,其价值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磨损、技术进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而减少,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已经不是购入时的历史价值,从而固定资产在账面上无法反映其新旧程度和现值[2]。另外,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与财产物资不分的现象,如在一些学校将部分低值易耗品(如化学试验中的烧杯、试管等)也列入固定资产项目,进行登记,从而造成财务会计账面固定资产总值中存在着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出现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情况。一些学校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不及时,如有些固定资产早已遗失或者被盗,一些房屋与建筑物已拆除,而学校对这些固定资产却长期摆在账面上不予处理,不及时上报,导致账实不符。
(三)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忽视对绿化资产的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比较大,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没有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职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如目前很多中小学不注重一些专用设备很难与一般设备严格相分别,在采购计划于审批环节不够严谨,重复浪费现象严重;资产清查工作不重视,进行不得力,大部分学校很少认真清查好学校固定资产。尤其是对于绿化资产,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小学对于固定资产的内容理解局限于学校的教学大楼、办公楼、宿舍楼、教学设备、图书、办公用具、运动机械等这些常见的固定资产,但是对于校园绿化资产却存在一个严重的缺漏,校园里的林荫道、盆栽、花园、植物园、果树等,这些其实都属于学校固定资产的一部分,由于它对学校产生的是一种无形的非经济效益,导致很多学校领导不予重视甚至不把这一绿化资产列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范围,每年校园新绿化面积、植被保护、盆景更换、草坪护理等绿化费用支出从申报、核查、审批、财务报销等各个环节的严谨性不够,绿化资产管理的各项手续、程序混乱,甚至不知道该把绿化资产如何归类。
三、加强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策分析
(一)规范管理,做好资产核算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中小学应按照相关规定及学校具体情况设置好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对于购入的资产要按照规定要求判断是固定资产还是低值易耗品,如其是属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还是专用设备,只有判断准确,才能保证核算无误,要严格区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例如学校各个科室保管员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固定资产小卡片,凭入库单、出库单、报废单等对各项资产数量及金额进行登记。对于学校所接受捐赠的资产要采取入账的方式做好记录,同时对于每一笔捐赠的来源、如何使用、用在哪一方面、谁负责等都要严加监管,确保资产的流向明晰,保障以后做账有根有据,防止捐赠资产的无故流失。重视并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有效管理和利用,优化学校办学资源效益。
(二)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各中小学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从提出购买申请到保管、领用、报废回收,都应当有章可循,手续完备,同时学校内控制度不能停留在“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使制度流于形式,而要对固定资产有实质的管理控制。如对于固定资产(比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从购买申请到报批、论证、购置整个环节中,设置不同人员进行核查审查工作,且注意他们的职位应该互不相容,根据整个环节来设置固定资产要有专人保管,具有一定稳定性及连续性。对固定资产的领用要进行严格的登记手续,不能有借无还。另外,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要先进行科学论证,确定其为已报废、无法再投入使用的资产,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置,需要提交说明这一固定资产的用途、使用年限、现状等,申请报废,财务核实无误,从账上核销这一固定资产,同时做好记录,留存资料,进行最终回收处置,这些程序要符合相关法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换、调拨等,都需按照相关法规程序严格进行。另外需要加强对于绿化资产的重视与管理,每一学期开学,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及校园绿化管理等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本学期绿化工作绿化费用管理、校园植被保护费用、草坪保养等各项绿化费用支出预算,并把它们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内,从而对校园固定资产内容不断完善及提高。同时,固定资产主管部门也需相应加强监管力度。
(三)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责任意识,培养一支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固定资产都是国脚拨款购置或者无偿调拨使用,学校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从而难以形成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管理意识。中小学校要要改变这种国家拨款、与己无关的错误意识,转变重钱轻物、重引进轻管理的思维观念定势,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视为学校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合理使用原则下,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还要注意其可持续发展运用,确保资产效益。学校相关领导要经常组织、监督和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协调。另外,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选配责任心强、廉洁奉公的人员担任管理工作,设置好岗位和编制,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资产管理
高校经济管理的建设是为了高校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健康运营,并且还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中树立的良好形象。其次,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高校内部各项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在如今的校园建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无论是高校经济管理还是资产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管理上的不足,需要在今后进行不断的完善。
1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问题和处理措施
1.1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中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管理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人才是高校经济管理的主体,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高校经济管理和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的开展,也关系到学校经济效益的稳定。从一定程度上讲,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内部的成员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工作进行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提高,但是在提升的这一段时期里,高校内部经济管理和资产管理必然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就容易被其他高校所代替,进而失去市场中的优势位置。从客观角度来讲,高校经济管理的培训无论是时间还是培训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与理想的培训效果大相径庭,因此不仅不能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1.2优化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的相关措施
1.2.1高校经济管理团队成员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
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是为了促进高校的经济发展,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所以说,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人员直接的关系到整个高校的发展。为此,为了保证高校经济管理成功开展,需要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在人员选拔之前,先设立一定的技能标准,对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人员再进行考核择优录取,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1]。
1.2.2高校经济管理团队人员的选择要公开化、透明化
高校经济管理团队人员的挑选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高校经济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了减少选拔中的“走后门”现象,高校经济管理人员的标准设立和选拔过程应该公开化和透明化,让舆论大众对整个选拔流程进行监督。此外,在选择高校经济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化的对面试人员进行考核,挑选综合素质过高的人员进行高校经济管理工作。
1.2.3强化高校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
此外,在高校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其工作内容肯定会涉及高校内的物资设备或是校内的其他资产。与此同时,高校的资产管理因为涉及到高校方方面面的物资采购和教学投资,因此在高校经济管理人员采购和管理的过程中,整个采购过程是否能够做到透明化、公开化、公正化将是检验高校经济管理团队人员个人素养的关键。为了避免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在管理工作上的个人失误,造成的经济受损,应该建立高校经济管理系统,对高校经济管理团队人员的工作开展进行全面化的监督管理,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纰漏[2]。
2完善的高校经济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
2.1建立科学化的高校经济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科学化的高校经济管理制度,是为了让管理人员在高校内部的资产管理上有一个可供参考、咨询的依据,还能起到监督高校经济管理行为的作用。此外,高校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还需要结合当下的市场发展状况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既符合高校发展特点又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校经济管理制度。
2.2改革高校现有的资产管理考核制度
针对高校资产管理考核制度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统一校内所有固定资产数目,并对现有的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化管理。其次,完善高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一方面有利于高校资产管理,另一方面便于高校内部的财务统计和管理,以及支出财务账目的核算工作[3]。第二,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应该从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使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确认和界定。针对高校固定资产还应该按照其类别的划分,采取相应类别方法的计算。此外,高校内有丰富的图书资源,虽然图书是高校内部的固定资产,但是它属于一种特殊的固定资产,因此在资产管理计算上,不能按照普通的方式进行计算。第三,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管理理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简言之就是对高校内部的各项财务资产进行管理,然而高校内部财务资产在性能上又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需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划分,这就需要对其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从而保障高校内部的资产不受任何损伤。为了实现此目标,就需要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管理理念,并尝试将一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中,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进而确保高校内部财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是为了促进高校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帮助其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此外,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除了促进高校内部的各项财务管理之外,还有助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开展和实现,并且还能促使高校的资产管理健康、科学化的发展。这样就能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有序分类和管理,进一步的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资源配置。除此之外,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能够促进高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使高校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夏文红.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15,(9):145-146.
[2]武珺.RFID应用于高校资产管理之小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2(3):45-48.
[3]陈慧雄,武珺.深化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优化资源配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1):28-29.
篇5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
[作者简介]潘,宁德师范学院资产管理处助理研究员,福建宁德352100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174-03
高校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组成中教学科研仪器占很大比例,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
一、理顺体制,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强化管理职能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理顺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是关键,必须改革高校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应设立由校领导负责的专门领导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其直接领导下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职能机构“资产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全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其他校领导担任,委员由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该委员会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门领导机构,是管好高校固定资产的强有力保证。资产管理处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职能机构,负责国有资产和日常管理,统一对学校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管理。
为防止高校固定资产流失,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和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固定资产形成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等一套管理系统。按照“国家所有,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实行监督管理。设立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机构,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相结合,责、权、利三者相统一。该机构成为全校固定资产集计划、供应、调配、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同时在各部门建立归口管理部门,从而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校内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这是管好国有资产的基础和保证。
二、健全制度,增强资产管理调控力。以制度促管理,增进管理的灵活性和进取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调控能力。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依据内部控制不相容的原则,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效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形同虚设、效能低下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对资产的每个管理环节明确责任,加强资产的计划申报、论证、招标、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每个管理节点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对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协调的程序在制度中要有明确的规定,以避免由于责权不清而推诿扯皮。同时加强资产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落实好定期的资产清查工作,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应加强学校内部的监督和审计,学校的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防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要倡导在资产管理中走制度化管理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用新机制来约束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根治管理活动中的不良现象,促进固定资产的最优化配置,以增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灵活性和进取性。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人员管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包括资产使用者、资产管理者和资产决策者。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努力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充分开发工作人员的智力和体力,发挥工作人员的自主性,是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能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关系到领导和职能部门。高校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进行经常性检查,了解并熟知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组织清查。对在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要敢于坚持原则,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不怕得罪人。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固定资产总量不断扩大,这对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只是对账簿的建立、登记、财产的保管,现在已经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者,应有做好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工作的知识、思路和能力,具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熟悉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精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了解所需设备生产厂家的历史、产品信誉、售后服务情况等。
要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以人为本,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奖勤罚懒,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赋予管理人员一定决策权的同时,明确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并按决策效果好坏实行奖罚。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在设备投资决策过程中态度认真、责任心强、能严格把关、促进设备资源合理配置的人员给予肯定,并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对于因不负责任或主观臆断,造成决策性失误,从而导致设备资源低效运行和闲置浪费的人员,应追究行政及经济责任。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提高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保管,更应管好管活,让这些资产发挥更好更大的效益。
四、强化内部审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内部关键节点的控制
加强审计监督职能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审计监督职能首先是对设备资产购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参与采购、验收工作;其次是对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卖以及“非转经”资产进行监督,监督设备资产变价收入是否按要求入账;最后是对资产的账目进行审计,账账、账物是否相符。高校的审计监督部门要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资产管理的效率性、安全性,防止资产的流失。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控制是一项长期重要的管理工作,每个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使学校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资
产过程管理的失控往往是管理制度不落实、管理运行不流畅所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管理对象繁杂,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长。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可以引入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预算、论证、购置、使用、转移、处置和监督等主要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设计若干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控制节点,明确控制节点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固定资产购置环节主要分购置预算、专家论证、审批、招标、验收、建账六个关键节点;固定资产使用调配环节主要分资产清查、定期巡查、资产调配、维修四个关键节点;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主要分专家论证、审批备案、招标、销账四个关键节点;等等,以此类推,只要控制好每个节点的质量,就可以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五、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大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给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依托校园网络,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互动管理。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现状、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的合理利用率和效益。网络克服了地域的限制,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周期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记录固定资产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现状、处置等具体情况。网络克服了信息滞后、信息不透明、信息流通不方便的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实现了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者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
大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动态化、信息化管理,高校可以自行研发系统,也可购置网络版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充分沟通,保证国有资产账账相符。该系统可及时掌握高校固定资产变化的情况,为高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可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简化工作程序,节约人力物力,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该系统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实时、动态的管理,改变了以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分依赖校级管理部门,使各使用单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各使用保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权限,随时从网络中查询学校的资产情况、资产使用状况、资产的构成比例等信息,对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地监督,减少资源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固定资产数据动态管理系统涵盖了财政部、教育部规定的固定资产类别,通过固定资产数据动态管理系统这一平台,能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修改、查阅、报表、统计、接口等多项功能,可以方便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汇总,根据分配的权限、实现网上登记、对账、查阅等功能。
六、构建科学的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合理高效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良性循环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注重使用效率、合理配置。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客观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全面运行状况,既符合高校自身管理的需要,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为改善宏观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目的就是要对高校国有资产的运营效果,从管理角度作出一个系统测评,综合获取资产运作的成绩和效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固定资产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工作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迅猛发展,利用经济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资产存量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管理,逐步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及中小学教育系统各层面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的购置,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日趋增加,有的学校相当庞大,固定资产总额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综观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等现象。如何科学的管好用好中小学固定资产,在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完好的前提下,科学配置并有效利用各种经济资源,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目前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各级教育、财政部门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将资产管理作为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省范围推行了学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数字化,并开发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资产管理新体系,有力地支持了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学校管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10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笔者亲历了这场资产管理的变革和提升。广大资产管理人员以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同。目前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全部实行了微机化管理,手工帐与微机帐并存,各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固定资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更好的利用,也有力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 涉及面广
一个正常运转的学校,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固定资产的支持和利用。因此,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渗透到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既要履行保障职能,又要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
2、 分散性强
从整个学校来看,固定资产分布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对每一件固定资产的现实状态和具体情况进行准确掌握的难度很大。尤其农村中小学多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办学规模小而分散,尽管整个教育系统占有固定资产总量巨大,但校均固定资产占有额度较低。
3、 工作量大
中小学的固定资产除了房屋、校园设施外,主要是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办公家具及图书等。许多是作为大批量同类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单位价值偏低,但数量很大,如桌凳、仪器等。使用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和活泼好动的孩子,资产变动性强,易受损坏,这就形成了无穷无尽的日常的资产供应、分配、维修、管控、养护、清查、处理等工作,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4、 专业化高
中小学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属性各异。对每一类资产的管理都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技术作支持,这样才能使资产管理、维护和利用科学化,才能使资产的应用最大化。
5、 不提折旧
中小学固定资产同企业资产不一样,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并且在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过程中具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接受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 目前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的问题
1、 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在一些学校存在“重钱轻物,重建设,重购置、轻管理”的倾向,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简单的、具体的业务工作,无关紧要,看不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复杂性。
2、 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有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门管理人员;有的多头分散管理,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有的分工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有的缺乏专门化的管理队伍,管理工作往往由临时工勤人员担任,或由教学能力低,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兼任,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熟练。
3、 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虽有,但过于简单、片面;有的制度过时、陈旧、不适应新形势;还有的管理制度空洞,无实质内容;有的制度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差。
4、 管理基础薄弱、业务不规范
有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简单粗糙,没有严格按照《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运行,微机帐、手工帐同会计帐核算不同步,造成帐、物、卡不符;有的学校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变动后,没有及时交接和处理帐务;也有的学校存在大量的帐外资产,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
5、 购置、利用、处置固定资产不规范
有的学校不按规定的审批手续,存在盲目攀比,配置过于豪华,不注重利用,一些资产长期闲置,未经批准擅自出售、转移、转让、出租等固定资产处置现象。
四、 继续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根据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对学校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对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组织、协调、指挥拥有最高权力。为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决策得到不同职能部门的认同并加以实施,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主要成员由后勤部门、财务部门、教学部门等主要负责人组成。这个小组是实现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跨部门合作的有效保障。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决策一般都在小组会议上研究、讨论、协调决定。充分认识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确保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学校还应成立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日常活动,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根据部门划分,多数学校将该机构设在总务处或后勤处。对于规模较大,也可成立专门的校产科。学校总务处或后勤处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配给学校的基层管理机构,如各教学部门、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实习车间等。各基层管理机构再把固定资产管理任务落实到班级或责任人,形成从校长到分管责任人一条指挥链。
2、 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
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必须配备责任心强、懂业务的专门人员来从事管理工作,为此要设固定资产总管理员1名,专门负责固定资产正常增减变动、监督检查、清理清查等;负责固定资产微机帐、手工帐,根据总账、分类明细账进行登记;指导部门管理员建设固定资产明细账、分布帐及一物一卡。并且总管理员和部门管理员要相对保持稳定性,人员变动必须进行交接和培训工作。
3、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一套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职责,如:校长职责、分管校长职责、后勤主任或总务主任职责、总管理员职责、部门管理员职责等。学校要实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用以规范指导各项管理活动。
4、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规章制度是指令性文件,一经颁布就应该坚决执行。各主管部门应经常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检查了解实际工作与制度之间的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各项制度符合管理规范,并对管理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和考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 规范购置、使用、处置等有关手续
篇7
一、中职学校存货管理办法的制定
学校的存货是指在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等。存货来源主要包括购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等。中小学校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对于正常运作的学校来说,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对教学及后勤保障十分必要。存货既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需在科目中核算存货的实际成本,按照存货的N类进行明细核算。从经费节约的高度来认识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需强化存货管理意识,有效进行存货管理。
学校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每一环节在存货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规划管理好各个环节,才能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提高使用率,节约成本的存货管理最终目的。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存货作用的前提下,降低存货成本,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构建节约型校园。
1. 制定中职学校存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存货分类较简单,价值占资产总价值相对较小的比例,再加上随购随用部分可以直接列为各类支出科目,因而管理上容易出现问题。第一,对存货管理不够重视。第二,存货多头管理。第三,存货明细分类不规范,核算计量不够准确。第四,存货盘点制度执行不严。第五,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因此,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是各种积弊和管理漏洞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完善的存货采购、库存与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学校在存货的整体管理上基本是粗放运行的。首先是表现为存货的库存量和保质期把握不准。在以往的实际运行中,时常会出现存货库存量过少或过多的现象。其次是对存货的采购过程缺乏控制。由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日常的采购环节往往由一个人完成的。最后是存货的验收手续不够规范。存货的验收是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如果经办人对存货的验收警惕性不高,对一些特殊存货的质量问题疏忽,就必然会给学校造成损失。
2. 制定存货管理制度需注意的问题
中职学校存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中职学校存货具有种类繁多、分散、流转快的显著特点。以广州市交校为例,学校所需的存货是非常大量的,尤其是专业的实验实习工具耗材,属低值易耗品,占存货比例的85%。二是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每年的存货采购与耗费总量也在同步增长。三是管理人员编制配备少,存货场地设施紧缺矛盾非常突出。因而建立适合职业学校的存货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制定中职学校存货管理制度的关键点在于:第一,要体现中职学校的组织机构、办学规模、专业与课程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要在人员配备与存货场地设施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确保《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对存货管理的要求始终如一得以贯彻落实;第三,要有效地防止和消除以往在存货管理上的积弊;第四,要有效地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和降低运行的成本。
二、中职学校存货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
存货管理存在多部门关联的问题,应从存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归口部门的职能、资产及相关人员培训、存货内部的控制实施、存货管理制度的落实、存货管理软件配套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应抓住以下的关键要点。
1. 相关职能部门在存货管理中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
广州交校的存货管理办法的制定,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合理调配,厉行节约”。其目的是促使全校各部门在存货管理中切实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在实际运行中,广州交校的做法主要如下:第一,对存货管理实行学校、科室(教学部)两级分类归口管理。根据中职学校特点,在当前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缺少的现状下,可由学校总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学校存货管理,对各部门存货物品的采购与使用进行宏观管理,并对其日常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二,学校存货物品按使用部门进行分类,实行集中归口管理。学校在总务(资产管理)部门设立存货总库存账,从整体上反映和监控全校存货物品的分布和动态,而各部门日常所需的各类存货物品,归口由各部门负责管理,实物由归口部门建立二级仓库储存。
2. 发挥好学校部门资产管理员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存货管理是由存货管理员执行的,其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加强存货管理必须从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具体包括对采购人员、保管人员、核算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存货管理人员树立起存货“实物与价值管理并重”的观念。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18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24- 02
随着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的资产也急剧膨胀。如何管好、用好资产是摆在高职院面前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摒弃以前的老旧观念,使用科学的严谨的资产管理模式,促使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1 目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资产来源从原来单一国家拨款, 变成了政府拨款为主,学费、科研经费、捐赠款、“三产”收入等多渠道筹资的新局面。使得资产的构成多元化。从而带来了的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诸如重复购置、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高职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沿续按资金来源、用途实行“分类负责”、“归口管理”的模式,导致机构不健全、体制不理顺;从而权利分散, 职责不清, 损失、浪费严重。目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具体存在以下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管理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到位
我国大多数的公办高职院校,主要靠国家拨款或者无偿捐助以及银行贷款等来完成学校各项设施的购置和组建,往往不承担经济效益的责任,从而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资产的购置和组建不从实际出发,没有有效规划和可行性论证,“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学校管理人员一方面大力扩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又搁置大量的闲置资产,不考虑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大, 热衷于量的增加,没有必要的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更没有保值增值的理念。而对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失误、以及操作不当导致的资产报废、处置方式及价格不合理等等责任, 一些高职院也没能按照有关制度和办法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使责任意识不到位。
1.2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利用率低下
长久以来,高职院被认为是以育人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 高校经费由国家财政包揽,不需计算盈亏。加上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核查,资源配置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多是按照部门、院系、专业和课程来安排资产的购置计划,造成各部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力求小而全,忽视大局带有功利性地去提出资产配置和建设计划。在一些管理粗放的高职院校,甚至管理决策工作成为一种形式,使得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在资源的使用方面,由于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协调,设备共享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对效益和费用的严格核算,一些设备到货后才发现暂时用不着或者是选择不恰当;有的不考虑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全、高、新,致使一些设备不能发挥其功能被闲置下来;有的则是为了所谓的“节俭”而购置那些技术落后的设备,最终因满足不了科研或教学要求而闲置。
1.3 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力
近年来,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不少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条例; 各高职院校也根据自身的一些特点相继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等;但是, 具体到高职院校自身来说, 还有一些资产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的制度执行不力,使得这些制度或者办法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1.4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账实不符, 家底不清
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是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及时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从而使新增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或者时有漏记错记,报损、报废、处理固定资产核销不及时和固定资产不定期清点。致使账外资产大量存在, 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很大、品种繁杂、清点需大量的人力和较长的时间, 所以不少高校长时间不进行固定资产清点。没有定期清点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 有的有资产清查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清点基本上形成了上级检查时突击清点,检查过后依旧如故。结果是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2 应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领导应该摒弃传统守旧的观念,在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行动上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使其在教学教研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加强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并定期核查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数据,促使教职工和学校领导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广大教职工也要积极地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2.2 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单位对高校的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加强资产的集中采购、出入库管理、采购论证工作;明确资产的使用部门、归口部门以及资产保管人和责任人。另外,可以采用资产经营公司对高职院校对外投资的情况进行管理。
同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审核与登记制度、采购验收制度、保管使用与养护制度、资产调拨与变动制度、资产的档案管理制度及保管使用和维修制度等。制度完成后不能流于形式,需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为确保制度的执行。要严惩因个人责任而导致的资产损失。
2.3 使用新设备,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积极参与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推广工作,开发出更为先进的管理软件。对资产从采购、使用、处置和结存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实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实行信息化管理,成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平台,以帮助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交流对接。以便各级部门及时了解每个部门的资产使用和变更情况,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梁伟.加强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7(12):107-108.
[2]王凤英.构建高校资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
篇9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对策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使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其来源主要包括通过财政投入、上级投入、依法收取、自身创收和接受捐赠等形成的资产。高校资产具有非生产性、服务性和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等特点。
一、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推动我国高校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高校的资产,可以说财务管理即是对资产的管理,财务与资产互相促进。高校资产的管理在增值的基础上,如何进行资金的调配和资源的利用,让管理更加适合社会制度的变化,让高校的资产更好的促进高校发展。加强资产管理,可以提升高校的财政体系和社会服务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巩固高校的物质基础,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对于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传统的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存在着管理漏洞,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无形的资产缺少管理。随着高校的发展,资金来源多样化,高校财务管理需要有新的制度和措施,从而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教学实力。
二、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形势问题
当前各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仍然存在许多严重问题:
1.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资产管理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没有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没有采用科学的资产管理程序和方法,在资产管理工作中,随意性大,主观性强,管理程序不规范。也有一些高校由于学校合并,资产管理手段没有及时统一,各校还是按照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容易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和无序,出现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即使是一所高校内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各单位之间也是呈现出各自为政、分区管理的状态,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标准规范,缺乏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严重影响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处理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资产使用效率。根据笔者调查中发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这几个部门却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沟通,财务部门注重会计核算,因没有设置详细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很少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实核对。资产管理部门则只满足于管好资产的验收、入库登记、调拨、报废等事项,很少与财务部门进行账账核对。而资产使用部门工作随意性比较大,怕报废程序繁琐,不及时办理资产的报废手续,资产调拨也不到相关部门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由于这些部门在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管账的不问物,管物用物的不理账,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其结果就是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院存量资产的数量、分布状态、使用状况等信息,无法对高校资产进行有效调配和监督,极易造成高校资源不能共享、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
3.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工作不规范
当前部分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且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偏少,特别是各院系二级资产管理单位没有设置专职的资产管理员,一般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管资产管理工作。这些兼管人员大多数学历层次低、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工作不熟悉,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或系统的理论学习,致使资产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的缺失与高校快速发展的规模和迅速增长的资产水平很不适应,在目前状况下,加强资产优化管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三、加强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宣传
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装订成册,认真学习,让全校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制度,自觉爱护国有资产,正确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要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建立起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固定资产购置、审批、验收的环节,强化校园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报损、报废环节的管理力度,推行固定资产有偿调拨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管理;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范畴,统一管理政策,推行有偿使用制度,对经营性房屋、相关设备仪器进行事前评估,将其完整地纳入学校管理工作范畴;可借鉴企业管理资产的模式,维护学校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以此为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能力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清查与核销固定资产相关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实际盈亏,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处理账务,还应完善相关的惩罚机制,严格追究因为工作失误,而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管理人员的责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私自侵占、挪用或非法交易、窃取固定资产行为。
3.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由于高校规模的普遍扩张,高校资产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资产变动更加频繁,这无疑极大增加了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单纯依靠手工操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快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电算化和网络化。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大型设备的共享共用。还能够让资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高校资产的详细情况,为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调配、报废等决策提供科学论证依据,避免了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的产生。
4.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效益监督和考核
为了解决学校资产设备闲置、浪费和利用率低的问题,一方面要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高校的公共设施和仪器设备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需要,可以在课余时间向教师、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在满足校内使用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资产使用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细化量化资产使用效益考核指标。对学校资产管理进行定期清查和重点抽查,检查结果和部门考核、领导干部考核、工作人员晋升、评优挂钩,对管理规范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混乱和造成损失者给予批评和相应的处罚。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充实资产管理队伍。要定期举办相关业务培训班,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充电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高校还应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来减少资产管理人员的心理落差和不公平感,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激励措施主要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发展激励。物质激励就是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较高的工资、奖金、福利以及充足的经费;精神激励就是给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平等合作、工作自由、休息休假以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发展激励就是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和高校教师一样的出国交流、重大项目、重要课题、参加学术会议以及晋升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预算 资产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各地教育部门和民办高校办学主体的共同努力,很多民办高校已经有资格进行统一招生,民办高校不但拥有了独立的校园,而且实行了独立会计核算。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在民办高校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约束民办高校经济行为、促进民办高校发展意义重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规范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已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实际,我们把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职能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编制预算,对民办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加强资金统筹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合理编制预算,对民办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
预算管理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灵魂所在。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要把预算管理放在首位,合理编制预算是民办高校逐渐形成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民办高校要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节约高效、规避风险”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计划和当年基本任务统筹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编制一般采用“自下而上、领导集体决策”的办法来操作,学校可以把各学院及基层单位视作单独核算的各个成本中心,把预算分为维持其基本生存所需预算和促进其发展壮大所需预算两个层次,用企业管理的手段和项目细化的形式来审视各成本中心的必须支出。同时,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各成本中心的不同职能性质安排收入计划。在具体操作时,可引入财政部门对普通高校严格的预算审核方法(即把学校视作财政部门,把各成本中心视作申报预算的各普通高校)。各成本中心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可能的预算收入水平、根据学校对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和编制方法,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报学校编制预算的职能部门,进行审核、论证、平衡。经学校财经领导小组通过,报校董事会批准。再将批准的预算计划逐一下达到各学院和基层单位。即通常所说的“一上一下”预算编制模式。
预算计划下达后,学校财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对各学院、各基层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如实反映和监督执行,并对预算结余数在各学院各基层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结转。
二、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民办高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办学经费基本自筹,很少能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获取教育经费。因此,民办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也应侧重于对收入的组织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的自筹收入主要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据不完全统计,学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在民办高校的办学收入中占95%以上的比例,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顺利落实这些收入,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否则,没有收入,没有了资金来源,财务管理就是空中楼阁、无米之炊,再是巧妇也只能束手无策。学费和住宿费收入主要受收费标准、收费学生人数、收费率三个因素制约。第一个因素是收费标准,众所周知,高校收费标准必须得到省级物价部门的批准且获得收费许可后方可具体实施,在实务操作中,我们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严格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杜绝乱收费现象。第二个因素是收费学生人数,收费学生人数存在一定的客观性,财务人员无法凭主观努力来增加收费学生数,收费学生数主要受办学规模、招生计划、办学环境(市场因素)、办学质量(校内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第三个因素是收费率,收费率会受学校教育质量、教学环境、生源状况等学校自身情况以及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达程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学校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收费比率,如:财务人员及时向各学院通报欠费学生名单和欠费金额,督促学院辅导员通知到学生本人,并了解欠费原因。采取激励手段,收费率高的学院相应增加教学业务费预算,和学生的选课系统联网,欠费学生无法选课。民办高校的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发展支出。基本支出即维持学校基本开支的必须支出,主要分为人员经费、教学经费、学生经费、公用支出、后勤支出。基本支出已经是保证正常教学所需的必需开支,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满足。但应注意到的是,人员经费往往是民办高校办学成本的最主要开支,约占总办学成本60%左右,学校可以通过控制生师比,精简行政人员、保持一定比例兼职老师的办法来节约人员成本。公用支出中的水电费、通讯费、交通费、会议费可以采用人均定额控制法来掌控支出程度。后勤服务、安保服务支出可以采用服务打包,用业务外包、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确保合理的成本支出。发展支出主要是科研支出、学科建设支出、高端人才引进支出,发展支出应在满足基本支出的情况下考虑安排,以“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为基本原则,应设置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即提高学校内涵和竞争力,使学校在未来一定区域的民办教育市场中占有竞争地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财务制度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本单位经济业务特点、管理体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分类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综合性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报销审批制度等;建立单项财务管理制度,如收入分配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教职工借款管理制度;建立相关性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制定一系列科学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民办高校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让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有据可依,用制度来规范行动,以制度来服众。
四、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抓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资产记账要分离,资产实物账和会计固定资产明细账必须核对一致,资产配置和使用相分离,使资产的配置合理科学。资产维修需求申报与审核执行相分离,确保维修方案的合理性,防止小病大修。其次,要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及时掌握资产报废、报损情况,对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报上级管理部门后作账务调整,保证账实相符。再次,建立资产出借制度,规定那些资产可以出借、出借期限、借还手续、损坏责任等。特别是公、民两用的手提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资产的出借,借前、还后都要对资产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以便分清责任,保证资产使用寿命。最后,建立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资产报废请求的提出和审批、处置相分离,对于大宗资产的变卖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防止资产处置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民办高校除了要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外,还要防止其他资产的流失,随着民办高校多年的积累,民办高校自身已具有一定的品牌,但这个品牌没有受到民办高校自身的重视,也没有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往往被其他企事业单位无偿占用,也没有维权和资产流失的意识。日积月累,损失不容小觑。另外,民办高校教职工科研成果90%没有得到转化和利用,也在不断流失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注重对办学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同时做好教职工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工作。
五、加强资金统筹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民办高校应选择灵活的资金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统筹考虑资金安排,加速各项资金运转速度,保持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重大开支项目要算好账,处理好项目投入与回收周期中的资金流转关系。对各项资金实行定额管理,防止呆账、坏账和资金沉淀,盘活资金存量。同时,做好流动资金的分析和信息反馈,树立资金效率意识,采用科学的结算方法,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管好用好资金,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六、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困难
民办高校的收入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每学年的开学初是资金最充沛的时候(九月-10月)。其他月份的资金收入相对较少,特别是每年的五、六月份,资金非常紧张,而人员经费、教学经费不会因资金缺少而停止发生,资金流和业务流严重不匹配,造成很多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民办高校可否学习国外的一些高校,把会计期间从公历年度改为学年。同教学周期相匹配,更准确的核算教学成本支出。
民办高校建校之初,纯粹独立筹建的很少,往往是依托一所普通高校而创办,人、财、物都是依托母体高校分流出来的,同依托的母体高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表面上看,民办高校有独立的校区、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实际上存在资产界线不明、用工关系(人员编制)复杂、财务归属不顺等问题,许多民办高校甚至已变相成为母体高校的下属创收学院,民办高校的内涵被严重歪曲,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部已意识了这个问题,在2008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可以让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到民办高校的管理中来,让民办高校真正拥有独立办学资格、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和独立财务核算,理顺和母体高校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院。
(作者:任职杭州师范大学,会计师)
参考文献:
[1]董汝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探讨[J]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9)
- 上一篇:沉降法的基本原理
- 下一篇: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