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教学计划十篇

时间:2023-11-10 17:41:44

篮球课教学计划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1

关键词:篮球实践课;教学计划;篮球规则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19-01

随着中学学校体育的改革,教学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我们老师上课的指导性的文件,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表现出来我们教师在教学水平以及知识方面的层次,也将是促进我们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向导。从而,我们从以往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现状出发,对于我们在篮球实践课项目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个较好的教学计划。

1学校教学中,中学篮球实践课教学的现状

文献资料和深入了解,发现我们现在的中学教学中,篮球课教学计划大部分是以技战术教学为主,没有把规则的介绍列入教学计划,从而导致了我们学生,在学习篮球之后,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走步球,什么是两次运球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把篮球规则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很少有纳入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学生在理论课上,听讲的能力一般,况且,中学生对于篮球实践课的热爱程度很高,而理论课上他们一般不是很感兴趣,讲完后能记住的很少很少。所以才导致了,在学校的篮球赛中,出现了学生抱着球满场跑,还有故意用脚去踢球的行为出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部分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女生,我们也要在教学中解决好这个问题。

2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实践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般实行的是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所以,中学篮球课教学时我们要考虑他们掌握篮球技术的现状,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向导。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授篮球技术,还要讲解篮规则,所以,在实践课教学的制定中,我们要进行改革,做出一份更好的教学计划。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男女性别不同、场地、器材、教师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没有一份科学的教案,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做指导,很难达到我们所谓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更不能实现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而把篮球规则很好地融入篮球实践课教学中,不但老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实践课中学到更多的篮球知识。

3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课教学计划中的简单分析

3.1移动技术:包括滑步、后撤步、侧身跑、后退跑、急停。

在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考虑的是学生以前在初高中学习基础差,再次进行学习,加强他们对于篮球运动中防守的练习。在本次教学中,可以辅助以游戏来进行,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要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篮球规则的讲解。比如说,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滑步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在比赛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滑步主要用于比赛的防守中,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规则中涉及的部分规则,比如“合法防守位置”、“圆柱体原则”、“阻挡”、“带球撞人”等。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防守位置,什么是正确的防守方法,避免在课余参加篮球运动时,造成无谓的犯规。所以说,在这一个课时内,我们不但完成了动作技术的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打破我们以前在理论课中,专门讲解规则的传统方法。这样,一个是节省了理论课的课时,另外,提高了学生对于规则的了解程度。

3.2运球技术:包括原地的高低运球、原地的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直线快速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考虑到原地运球是基础,练习原地运球是为了给行进间运球打好基础,另外是让学生第一次触球时,增加手对球篮球的感觉,也就是球感、手感的练习。

在本节课中,涉及的规则有:非法运球(两次运球)、走步球、脚踢球、翻腕、球回后场等。

3.3传接球:

原地传接球练习,包抱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反弹球。

行进间传接球,包抱行进间短传配合练习,行进间长传配合练习。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传接球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为例,以免在比赛时出现无谓的失误。强调在传接球时的具体时机和比赛时与持球时间有关的违例情况。

涉及规则:漏接球、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秒。

3.4行进间投篮:行进间单行抵手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在这一环节制定课时时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进攻规则和防守规则的理解。比如:阻挡、拉人、打手、进攻3秒为例等。

规则讲解:比赛时间4×12分钟,暂停、换人。

3.5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这一课时主要涉及走步违例、侵人犯规等规则,可以在制定课时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罚球练习,附带讲解罚球站位及规则。

规则讲解: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3.6教学比赛:讲解一场球的组织,在比赛的同时可以就事论事,对场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场下的学生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真正能从一场完整的教学比赛中学到相应的组织形式和理论知识。在裁判员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指正,这样可以加深其他同学的裁判意识。

让学生练习裁判,实习学习到的内容。

4对于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实践课中应用的分析结论

在这份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实践课中应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但有了技术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把我们在以往的理论教学中的规则部分,放到了我们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篮球动作的同时,我们进行相近规则的讲解,这样,让学生加深记忆,也好理解,避免学生在学习完篮球之后,不懂规则的事情发生。根据篮球课具有的特性和教学课型的不同任务,优化课的结构,选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在身体、技术技能和篮球知识规则的运用和理解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增加中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更好的投入到篮球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汉卿主编:《体育教学法》,河南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篮球专修课 教学模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36-02

2003年开始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后称《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学生的专业限选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选课或是专修课),只有270学时左右,规定开设两年共四个学期。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修课都是依据《课程方案》来设计教学计划的,设置篮球专修课学制也不例外。经查阅资料得知,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等具有代表性的几所体育院校开设三年以上专修课外,其余大部分院校,特别是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大都是开设两年时间,即从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各项目的专修课学习。而且在开设专修课的两年时间内,学生还要完成专业实习等学习任务。因此体育教育两年的篮球专修课开课时间明显不足,需要增加课时数。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课现状为例,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来篮球专修课“二年制”教学设计为“三年制”教学,增加教学时数,优化教学内容,以达到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程设计改革的理论创新,目的是实现专修课目标,即培养一专多能型体育教师。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为其它项目专修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对省内外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状的调查,结合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各学期教学周数分配情况现状(见表1),从宏观角度对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来篮球专修课“二年制”教学(课时总数224学时,开设两年四个学期,即从第四学期到第七学期进行)设计为“三年制”教学,从第三学期到第八学期进行,总学时由224学时增加到320学时。具体模式见表2。

2、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设计的现实依据

篮球在我国是开展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不管是学校还是社区,人们喜爱篮球运动的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体育院系设计与试行“三年制”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对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篮球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体育学习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专业技术的传授与学习,但它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维度的认知,还包含身体维度的认知,主要体现方面就是技术的掌握,而身体认知的提高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认知基础上的,因此从理论基础方面来说,相关技术的研习不只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就是在整个教育学习中也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球类项目是具有很强技术性的运动项目之一。优秀运动员需要良好的技战术意识。良好技战术意识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需通过大量的对抗训练和比赛,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技战术意识。只有较长时间的接触球,以产生良好的球感,才能形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定型。有了意识和球感,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合理运用。而这些运动技术的传习都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现行体育教育培养计划中安排的篮球专修课教学学时数较少,学生很难系统、全面地去学习和掌握篮球教学核心的知识和技术。目前实施的篮球专修课程只有两年200多学时,再除去学生出去进行实习和中间找工作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在那么短的教学时数下要完成教学内容,要培养专项素养高的毕业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加强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改革,设计试行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展篮球专项运动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培养一专多能型体育师资奠定基础。

3、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

篮球专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学完篮球普修课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及篮球技战术水平而继续学习的课程,它是篮球普修课的拓展和提高。首先,在第一学年开设篮球普修课。我们规定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先开设一学期的篮球普修课学习,授课周数为14周,每周两次课4学时,授课总时数为56学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是初步掌握篮球的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和个人防守动作以及传切、挡拆、策应等基础战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是初步掌握篮球重点竞赛规则、裁判执法准则以及比赛的组织与编排。因为要娴熟地掌握临场裁判的判罚与篮球竞赛的组织流程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过程,因此,这部分教学内容在篮球专修课每一期都需要安排相应的活动,所以也应作为篮球专修的重点内容。其次,在第二学年开设篮球专修课。篮球专修课从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开始进行,每周授课4学时,直到第八学期毕业结束。为避免重复篮球普修课的内容与教法,我们设计的篮球专修课重点应该掌握的内容有:篮球组合技术及教法,常见基本战术和集体战术的运用,篮球游戏的创编,篮球规则与裁判法,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及临场裁判实习等。每学期授课周数安排(见表2),即第三学期安排16周的教学时间;第四学期安排16周的教学时间;第五学期的教学时间为15周;第六学期安排8周教学时间,8周教学结束后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实习;第七学期安排17周的教学时间;第八学期安排8周的教学时间,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总课时为320学时。专修课的考试每学期在正常的授课时数里进行,由篮球专修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专修课培养目标来确定考试方案。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3

摘要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势态,做出抉择的能力。青少年篮球活动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只有青少年篮球活动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使我国篮球运动迈上新的台阶。发展篮球运动,应从儿童抓起,以普及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抓好青少年的篮球训练,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篮球人才。

关键词中学篮球队组建选材训练

中学篮球队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一个有效途径。积极开展中学生篮球业余训练,有利于培养体育活动骨干,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 中学篮球队的组建与管理

中学篮球队的组建工作一般可采取推荐和选拔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年级或班级比赛逐级进行选拔。

(一) 选材原则

除了选出思想好,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进入校代表队外,选拔时还应注意要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选,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格拉姆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远,这种可能性越大。”运动能力的家族化倾向,已为大量运动实践所证明。

(二) 选材基本条件

认识与掌握篮球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理素质等指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是科学选材的重要问题。

1. 身体形态指标:篮球运动员以选择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腿长、躯干短,特别是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五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脚弓隆起、肩宽、胸廓大、腰细、臀部小且上翘,肌肉线条清楚、皮下脂肪少、体重―身高指数大,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

2.生理机能指标:运动实践表明,人体生理机能水平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最终表现。如神经系统选材的指标为神经类型与反应时;循环系统选材的指标为心率、血压、心功指数与血红蛋白;呼吸系统选材指标为呼吸频率、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感官功能选材指标为视力、视野与听力等。

3.身体素质指标: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能方面的能力。全面的素质是运动员掌握和完成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一个人即使有再好的身体形态,再好的球性,如果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做保证是不可能达到预想的高度的。

4.技术基础指标:这是选拔队员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通过测试队员运球、投篮、传接球及防守等技术水平,观察、评估其反应能力和协调性,动作的规范化程度以及配合意识、球感等。初中学生年龄尚小,技术基础的要求应与高中学生有所不同。

5.心理素质指标:心理素质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和在个性心理行为上反应出来的反射能力。如对空间动觉方位和距离的准确判断,位置选择性好。

在以上各项指标基础上进行科学选材,对队员个人发展和球队整体发展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球队管理

经选拔的队员名单应张榜公布,以引起学校重视和激发队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学校篮球队成立后,应列入学校教务管理、后勤管理和学校整体目标管理之中,在体育教研组具体指导下进行日常训练与管理。除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外,学校篮球队管理关键在“三落实”:

1.人员组织落实:除篮球队队员与教练员名单要落实外,日常训练、比赛与管理应在体育组具体领导下进行,应请学校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以协调教务与总务及行政的关系,便于顺利开展工作。

2.训练比赛落实:篮球队的训练与比赛应按训练计划安排落实。

3.必要的经费、器材要落实:这里主要是指教练员与队员的必要补助费和比赛服装及一些交通费和球等。

二、中学篮球队的训练

篮球运动训练是竞技能力的提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教育及教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

(一)制定训练计划

中学篮球队的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多年(三年)训练计划、学年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

1.多年训练计划

初中阶段以三年为期制定总体计划。要贯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指导思想。多年训练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三年训练的基本设想和达到的目标。

(2)对运动员思想、意志品质、身体条件、年龄、生理特点、基本技术等基本情况的分析。

(3)各年度(学年)的训练任务、技术指标及主要措施。

(4)比赛安排及名次要求。

(5)测定和评定训练水平与全面考核措施。

2.学年(包括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训练计划

学年训练计划是三年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是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组织、较系统地落实三年训练计划的指标与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学年训练总任务。

(2)提出比赛达到的目标和身体、技术的指标。

(3)划分训练周期和各周期的任务。

中学篮球队的训练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每学期分为训练期、比赛、或休整期。训练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与提高一般与专项身体素质,掌握与提高基本技术和战术的质量,同时加强作风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比赛或休整期:比赛是为了检查训练情况,锻炼队伍,发挥水平,争取优异成绩。如果学期没有比赛任务,也要进入休整阶段,它主要是总结经验,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便新学期投入新的训练阶段。

(4)检查训练工作与安排考核时间。

(5)学期结束进行训练工作小结。

3.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是具体落实学年训练计划到每一周中去。主要内容包括:一周训练任务与要求;确定训练次数与时间;训练内容与运动负荷;比赛与测验安排。

4.课时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是根据每周的训练计划安排、制定课时训练计划(教案)。训练课是整个学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教案是上好训练课的基础和评估训练质量的依据。训练课教案基本和体育课教案形式相同,分为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教案的内容除明确本课的具体任务、训练内容与要求外,还应注意安排选择练习的形式、手段、练习时间、强度、密度等。

(二)科学训练

中学篮球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1.身体训练

(1)速度素质

它是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与位置上优势的重要条件。

(2)耐力素质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

(3)柔韧素质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地奔跑、急停与跳跃、转身、跨步和空中动作的变化、地面位置的争夺控制,都要求运动员的各关节、韧带和肌有大幅度伸缩变化和抗强拉伸的坚韧程度,特别是肩关节、躯干、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的灵活性,更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柔韧素质。

(4)灵敏素质

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突变的运动情况下,快速、准备、协调、灵巧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5)弹跳素质

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急速离开地面的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

在训练中要注意各项素质的因素以及各年龄阶段的训练措施。依据人体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正确运用,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面对中小学生,切记训练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避免单调。教学方面多多采用直观教学。

2.技术训练

篮球运动有许多基本动作。篮球运动员的动作技能需根据对手或同伴的行为或临场情况发展而随机应变。因此,训练中,一方面要掌握较多较巩固的动作技能,并注意在复杂的攻防场合下安排比赛性战术训练,提高分化能力,预识对手的意图,领会队友默契,以培养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动作技能和战术意识的能力。以转身运球,背后运球为例,通过球绕腰部进行球性熟练化练习,就可对此两项技术起到优化提高作用。

另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训练中可一边进行体力、技术训练,一边进行智力启发,以理论作基础,既满足他们知识方面的渴望,又能很好地指导其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训练为例,采用理论讲授或实践要领的讲解,将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的有关原理与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说明投篮时的准确性取决于球的旋转、用力方向及球的出手角度;出手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双臂、腰腹甚至双腿。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知其然并加其所以然。这样,再加上教师不同情况的示范,既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并能自我纠正,同时也增加学生对技术训练的兴趣。这样掌握的技术一般是比较稳固的。

总之,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掌握扎实、全面的篮球基本技术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进地战术配合和比赛,有助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向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攀登。

3.心理训练

当前,许多中学篮球队,其年龄特点注定其心理波动幅度大,在双方实力相当或稍有差距的情况下,往往心理能力强者胜。心理训练,主要是抓住运动员动机的培养,以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渴望程度;抓住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真程度。

训练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心理训练的目的性

教练员要把计划和每天主要训练内容告知运动员,使他们对整个训练的周期、任务、手段、指标、进展、要求等有个全面、全过程的了解,做到认识上的一致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训练中教练员尽可能改变运动员的被动地位,应使之成为训练的主体,形成自觉。

(2)运用注意规律,提高训练质量

要发展无意注意的能力,诱发训练兴趣。在训练中,教练员的训练态度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方法,手段的选择要使运动员感到新颖,有趣味,引人入胜,这在中小学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点在长时间和长周期训练中尤为重要。

(3)严格要求,不断强化心理训练

在训练中对运动员应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断加以强化心理训练来促使训练产生良好的效果。

4、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包括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配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两三人之间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攻守合作行为的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攻防战术的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科学训练要遵循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相互结合将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竞持体育水平的提高。只有综合培养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挥教练的技战意图,有利于给自己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稳定心理,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篮球(第二版)[M].2009.6.

[2] 田虹等.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6.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4

近些年来,高陵镇中心小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把篮球作为体育特色项目,通过一整套篮球特色活动的开展,助推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总结创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集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阳光体育校园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以“篮球精神”为途径,营造良好活动氛围;以“篮球游戏”为载体,开展特色篮球活动;以“篮球教学”为基础,提供多元活动空间;以“篮球元素”为内容,完善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精神”: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是传递一种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勇于拼搏、挑战自我的顽强斗志,增强自信,培养勇敢品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篮球作为一项集体活动项目,能够增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使学生们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包容和欣赏,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激烈的抢断、运球,精彩的进球,默契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启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鉴于此,高陵镇中心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加大篮球的宣传力度,营造开展篮球特色活动的氛围,并有目标地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体育组还办起了“篮球知识小报”“篮球明星欣赏”“篮球学习园地”等,举办了“篮球大战”“篮球季赛”“快乐篮球伴我成长”等多项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与手段,由篮球这一运动展开,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与理念,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七彩阳光下、走到美丽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与此同时,学校还随时注意宣传体育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让“篮球精神”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篮球游戏”:开展特色篮球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常规的篮球教学往往显得单调枯燥,致使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偷懒现象;而有趣的“篮球游戏”,则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保证他们高质量地参与篮球锻炼。于是,本校在发扬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篮球教学中,利用篮球作为道具,结合实际情况,创编了丰富多彩的融层次性、简易性、趣味性、竞赛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篮球游戏数十例。下面笔者通过几个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

其一,训练学生移动技能的趣味游戏。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技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篮球的端线外,分4路v队站立;在教师的要求与指令下,学生们逐个完成单个动作练习;在学生们掌握好单个动作后,再进行组织与动作的练习。游戏规则:移动过程中脚必须踏线,并按要求在衔接处进行动作的变化;练习的次数与参加的人数依学生的素质情况而定;每组最后一人先于其他组完成者为胜一局,学生回到出发点后,再进行下局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其二,训练学生传接球技能的趣味游戏。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每组再平均分成4队,分别在篮球场半场的4个角站好,每组两个球;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各组持球学生原地向邻近一队的排头学生传球,当球传出后迅速向球跑动,接回传球后,再在行进中传给下一个邻近队的排头学生,然后跑向该队队尾站好,各队按照此法传球跑动。游戏规则:一个球场上,男、女各组分别在两个半场内同时进行传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接传球的小组为胜方;第二局则按逆时针方向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倘若出现传接球失误,则必须拾回球,重新开始。

其三,训练学生运球技能的趣味游戏。运球是控制球、支配球、组织战术配合以及个人实行突破的重要进攻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分成男、女各4组,每组一球,分别站于篮球场端线外;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每组持球学生按事先规定的路线向前运球,运球方式不加限制,但在衔接处必须运用运球急停、快速起动、胯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运球变向、背后运球等方式进行。游戏规则:开始时用右手运球,返回时用左手;不能够走步或者两次运球,倘若出现违例,必须重新开始;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其四,训练学生投篮技能的趣味游戏。投篮是进攻得分的唯一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男、女学生分成4组纵队,分别面对4个球篮,按照投篮的正确技术动作,依次投篮,最后一名学生投完为一轮,命中多的为胜;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按投篮的正确技术动作,站在罚球线后,依次投篮。游戏规则:投篮动作必须正确,否则无效;在动作正确且熟练的情况下,不断加快投篮速度。

上述小游戏只是高陵镇中心小学篮球游戏教学中的几个典型小例子。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学校还创编了一套“篮球操”,把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融入其中,并利用篮球运动的动作名称给每一节起名,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篮球知识,掌握篮球技能;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篮球规则,学校还根据篮球裁判的“手语”创编了一套“裁判操”,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实践证明:运用各种游戏进行篮球教学,不仅让学生们快速掌握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篮球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篮球教学”:提供多元活动空间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鉴于此,本校建立起一种大课程观,将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有特点、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我们将课内与课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与谋划,打破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束缚,形成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大课间与体育活动课为两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开放的多元化体育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丰富、自由、交互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收获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

一方面,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本校始终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要求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课外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促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约束与限制,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途径,进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意识,营造出一种多元化的参与度高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篮球元素”:完善篮球校本课程

本校的篮球校本课程,在学习、借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分三步走,有效地落实了小学游戏化篮球校本教材的整理与编写。

第一步:教材内容分水平进行系统设计。我们根据“培养篮球能力,激发篮球情感”的指导思想与“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指导原则,制订出各水平段的具体目标。水平段1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做出篮球运动中的简单基本动作”;水平段2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做出篮球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水平段3的目标要求是“初步掌握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创编了3册小学游戏化篮球校本教材,分别是《小学生篮球入门篇:水平段1》《小学生篮球基础篇:水平段2》《小学生篮球提高篇:水平段3》。

第二步:校本教材创编力求图文并茂。在篮球校本教材的创编过程中,学校集思广益,利用不同老师的爱好特长,分工合作,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最终打造出一整套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的小学篮球校本教材。一是按照“4+1+3+2”四大教学模块,进行教材的搭配与编写。即:4个辅助主教材的篮球游戏,1个主教材技能动作,3个群体性篮球游戏,2个自主创新的篮球活动。二是组织学校参加过区级以上大赛的优秀篮球运动员,拍摄教材所需的写真照片。三是安排计算机教师负责版面设计、照片剪辑、文字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安排语文教师负责最后的校对工作。

第三步:篮球技能与配套游戏有机融合。这套篮球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素材库中选择相应的配套游戏,将篮球技能与配套游戏进行归纳、整合、打包设计,使每一课的内容都能够根据“4+1+3+2”教学模K落实。科学的安排,精心的策划,促使学校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俨然成了“一条龙”流水生产线,从而得以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推进。由于集结了本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创编质量。这套内容丰富、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为学校的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5

【关键词】篮球 体育设施 改进措施

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篮球比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和多变性,对场地、设备和用具的规范有严格的要求。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正常进行的保证,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载体。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建设,能促进中学篮球教学和中学篮球的普及和发展,能满足体育教学、学生锻炼和全民健身的需要。

本人在基层的中学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对该县的体育设施、场地和用具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现就该县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篮球场地存在的问题

1.部分篮球场地惨遭“蚕食”。为了解决学校车辆的摆放,“蚕食”学校体育场地的事例不断发生。学校在扩建教学楼,教职工的住房,使得学校的使用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师生的车辆无处可放,最终摆放在体育场地,使原本处于弱势的篮球场地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更影响了篮球运动的开展。

2.场地没有规范化,影响正常教学。基层中学篮球场地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合理设计,场地与教学区紧密相连。有学生就提出:上课的时候听到外面上体育课的同学们的吵闹声,我们都无心在教室里听课,也想去外面玩。这就告诉我们,篮球场地靠近教学区,影响了其他室内课程的教学。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学生怎么安心学习?

3.篮球场地凹凸不平,不规范,影响篮球技术的提高。现有的篮球场地凹凸不平,水泥地板大块松脱,坑坑洼洼,下雨时积水成滩。这些情况,很容易给篮球教学带来教学事故,阻碍了篮球教学的进程,给学生带来身体伤害。

4.篮板出现腐化,篮圈不稳。基层中学有大部分的中学学校存在这种情况。学校购买的篮板质量差,木板篮板最容易腐化,从而导致篮圈下垂。篮圈下垂,影响篮球水平的发挥,不利于篮球教学。

5.场地、篮球少,阻碍了教学进程。场地是保证篮球教学的场所。场地太少,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篮球教学,也不能满足师生锻炼身体的需要,更难于组织体育活动。基层中学体育场地面积太小分布很不平衡,学生多,场地少,学生活动的场地面积普遍不够。每周2次体育课,一堂课往往有好几个班同时在上体育课,人多拥挤容易造成事故。篮球少,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

二、改进篮球体育设施问题的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充足的体育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因此,各级学校领导、教育和体育部门应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也要重视篮球场地的规划和建设,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对困难学校进行体育事业支助。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下指导进行扩建和改建。

2.整体规划场地,构建和谐校园。篮球场地的修建必须根据校园规划的整体安排而选择确定,应充分考虑学校的道路、教学区、生活区、绿化区的布局,尽可能避开教学区、教学楼,排除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时分散注意力的可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体育场地整体规划好,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一个美观的体育场可以作为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

3.改进设备设施,促进篮球教学。学校体育场是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场所,人员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篮球场地必须平整,设施牢固,场地平坦无障碍物,平面坚实。其次,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要求更高了,所以学校应购买质量更好的篮球,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篮球技术可以用于正规的比赛,同时培养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4.维护体育场地,管理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和器材都是体育运动的硬件,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力度。水泥篮球场地的养护和管理比较容易,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防止大型车辆的重压;二要禁止人员在场地上晾晒物品,停放车辆。学校要派专业的场地设施维护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排除不安全因素,保证篮球教学和篮球运动的正常进行。

我国学校体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两大支柱之一,在竞技体育日益受到重视、国际影响日益巨大的今天,学校体育肩负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输送运动人才的重任。因此,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保证他们掌握基本的技术,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陆元兆.体育场地与设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07).

[2]曲宗湖.中学体育健身园地的设计与实施[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06).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课程设计;全面发展;教学策略

引言

自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随之加重,尤其是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何既要保证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要尽可能的减轻他们的负担,使其保持劳逸集合的学习状态,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篮球运动作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受到学生们的普遍青睐。完善篮球课程设计对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其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如何才能通过篮球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健康的学习心态,在丰富高中生篮球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高中篮球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篮球是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深受高中生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从体育教学知识定位角度来看,篮球体育训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与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一致的。学校应重视高中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而篮球教学作为高中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对篮球的训练和学习,提升高中生的团结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其养成健康、积极的锻炼方式,掌握一门体育技术。学生在运动时能够充分放松,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因学习任务繁重所导致的焦虑不安心理。

二、完善高中篮球课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篮球这门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习者的天赋要求相对较高,许多动作仅仅凭借个人的意志力是难以做到的,例如“篮下拉杆”这一动作对学生腰腹部力量的要求很高,而个人的对抗能力、力量等则是后天努力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而不是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具体地,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师的课程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采用鼓励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性。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较为重视学生对相关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的内心情感则不够关注,简单地认为,自己所提的要求,学生都能够理解,并且按要求做到。其实不然,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学生的个人情况展开,包括其心理需求和情感活动。一些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在身高、体能、协调性等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某些动作达不到教师的标准。此时,教师不应一昧批评,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并对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进而在学习时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发挥出的潜能也就更加巨大。因此,恰当的鼓励与赞扬要胜于一切先进的教学理论,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真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性和热情。

3.强化教学情感投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完善篮球课程设计时应紧扣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素质,获得更好的发展来进行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将篮球课程与其他高中普通课程看作一样,安排最基本的教学大纲和任务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入挖掘有其潜力的人才,对于有天赋的学生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负责,同时也为国家篮球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训练是高中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中,应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国波.杭州市高中篮球选修模块教材内容选编的研究[J].运动.2014(22).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篮球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篮球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篮球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篮球“精品课程”更是受到了当前篮球课程教学资源的限制未能实现良性推广,因此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育部将体育课程确定为活动课程,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学体育课程理解为: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活动课程。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限、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等。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加强技能。在提高学生篮球专业技能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教学、训练比赛、组织竞赛、临场裁判等体育教育能力。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发展史,篮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要求,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锻炼计划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高、中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明显提高、使初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比之现在考核标准显著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篮球比赛和管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篮球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就业需求,使得优秀毕业生。

三、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设置、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置

1.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设定,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既定学时的体育课。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基本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1)选项课:三个学期共计100学时,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和素质练习。

(2)课内选修:为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课内选修课程学习,共计36学时。主要进行篮球战术和篮球比赛的欣赏与篮球规则裁判法的学习。

2.选修课:为满足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3.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二)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规定,围绕大课程观的理念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出发,紧紧扣住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开设多类型、多教学模式的体育课,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目前可开设的类型为:

1、篮球基础素质课

根据学生入学体育基本活动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运动能力的基础教育,全面加强体育锻炼,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篮球基本技术课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特殊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以及学校具备的师资、教学条件状况,有选择性的设置一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3、课内选修课

篮球课的课内选修课程开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为主要目的的项目运动水平。

4、保健课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5、课外体育活动及俱乐部锻炼课

面向广大学生的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锻炼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在专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健身锻炼,参加比赛和参与组织等,在学校设定的项目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的健身活动形式。

6、运动训练课

体育特长生组成的高水平运动队,其训练课为必修课程。通过训练课的学习所获取的成绩和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所取得的名次,是运动训练课程成绩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课程内容

1、身体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的“健康”的指导思想,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内容的选编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要树立新观念,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旧的教材体系。

2、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我校师资场馆设施、器材等情况选编内容。各教学区由于场地情况各异,所教学生不同,所以在教材选编上更要讲求实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在同单元上课时的场地分配,各自选用不同场地的教材。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应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伯朝文.关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6(7):18-22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8

摘 要 大群体式的教学模式令教师不能细致的向学生指点篮球运动、不能有效的提高高校篮球公体课的教学效率,为此,现在人们提出一种小群体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次研究说明了“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意义、方法、要点,研究的成果可成为体育老师的教学借鉴。

关键词 篮球教学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为教师为体育教学的中心,全班的学生要以教师为中心,服从教师的安排,围绕教师的教学规划开展体育运动。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以高校的篮球公体课教学来说,高校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已经较强,他们排斥在生活、学习上接受教师的安排;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大群体式的教学模式令教师不能细致的向学生指点篮球运动、不能有效的提高高校篮球公体课的教学效率,为此,现在人们提出一种小群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分群的依据

假设一个高校的班级有数十人,所谓的小群体就是指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每个组只有6-8个人,每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单位,学生以单位的形式开展体育练习。以哪种依据划分一个小群体比较科学,这是教育学家们正在讨论的问题,目前教育学界没有得出一个唯一科学的划分群体的方法。目前,小群体的划分原则为:以层次的划分为原则、以兴趣的划分为原则、以自愿的划分为原则。层次的划分原则,这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开展篮球训练,训练的效果不高,应当让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接受训练;兴趣的划分原则是指学生愿意开展的篮球运动项目不同,如果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一起开展篮球运动项目,学生能接受喜的篮球训练,训练的积极性会提高;自愿的原则是,是指教师要尊重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他们自,让学生依自己的愿望组建小群体。

(二)分群的实施

小群体分组的实施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指体育教师与学生要选择一个划分小群体的目标,为该目标划分区分的指标。比如以高校篮球公体课的小群体划分为例,教师和学生通过商讨以后,根据负责的位置为方向划分小群体,即小群体分为:中锋组、大前锋组、小前锋组、得分后卫组、组织后卫组,当确定了这一群体划分的方向以后,便可进入评估的环节。评估的环节是指根据指标将学生分组,比如一名学生要当前锋,他就必须有足够的身高和体重,教师可以以此为方向评估学生是否可能成为合格的前锋,如果学生不能符合该标准,就要让学生改进其它组。训练阶段,这是指当群体已经划分以后,学生要进入所属的群体接受针对性的训练。组织阶段,是指小群体的成员除了接受本组的训练以外,还要为了全面的精进技术与其它群体的成员一起合训,或者与其它群体的成员完成对抗训练。群体的划分在一段时间内为固定的,即学生进入了一个群体以后,为了保持群体的稳定,学生不能轻易退群,每隔一段时间,可根据学生成长的情况重新划分一次小群体。

(三)分群的影响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小群体的高校篮球公体课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自主性的想法,当学生觉得可依照自己的意志组建团队、开展训练时,学生的训练自主性会有极大的提高;创造性的想法,在小群体的篮球公体课中,教师会减少干预学生的训练,学生可发挥创意自行设计篮球训练;控制性强,传统的篮球公体课是由教师控制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小群体的教学方法实施实现了教师控制、团队控制、学生控制这三重控制,强化了教学控制力度。

二、“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现在详细说明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传统的篮球体育公体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教学环节,即教师要集合学生,开展放松运动及自由练习活动;进入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集中的阐述今天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由组织、自由练习、自由评议;课后放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做放松运动,完成这一课的学习。这是一条以教师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为单方面与教师交流互动,生与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内容较少。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以小群体为核心开展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为团队队员M1-Mn与团队队长L商议,制订出该次的训练计划,该种模式的互动为教师与集体团队互动、集体团队与其它集体团队互动、集体团成员之间交流互动,该种教学模式的集中性、互动性、控制性极强。以一则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为例,教师提出今日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防守技术,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强化的防守技术不相同。以中锋组为例,中锋要练习的防守技术以卡位和抢篮板为主,中锋组的学生可共同研究篮球资料,提到提高卡位技术的关键问题,一起研究要强化哪些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防守能力。该小组有针对性的训练篮球技术,能极大的提高篮球训练效率。

三、“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引导学生建立民主的学习环境

从“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可以看到,这两种教学模式的重要区别如下:传统的篮球公体课教学方法的控制权在教师的手上,教师控制全部的教学过程;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控制权移交给团队,让团队的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过程,教师仅仅只给予方向性的引导。为了让“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顺利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民主的学习讨论环境。比如在篮球体育训练中,学生要决定今天的训练强度,在这一问题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意见可能不统一,如果学生不能统一意见,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投票法、轮流法等方式决定意见,让训练能顺利的进行。有一个学习小组解决分歧的方法很有意思,该小组决定,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学生可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这两个立场。然后学生一起投硬币,如果正面的数量多,就代表赞同;如果背面的数量多,就代表不赞同;如果正面背面一样多,就重投一次。这种决议事件的方法虽然随机性太强,却是一种能有效消弭争议的办法。

(二)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系统

高校篮球体育训练的过程非常艰苦,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学生可能不仅要在公开课上训练,还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比如学生在早上可进行晨间训练,在晚上可进行课后社团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系统。依然以中锋队的训练为例,该队的训练方法为早上进行基础训练,比如开展基本的带球跑训练、投篮训练等;在公开课上强化技术训练,即在公开课上作中锋的专门技术训练;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些中锋的基础不佳或体能不好,此时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有些学生技术强、体能好,希望更精进技术,此时也可做强化训练。如果学生能够以群体为单位,制订一套学习系统,学生就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三)引导学生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小群体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依然以中锋队的训练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一味的埋头训练不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为了强化训练的效果,学生要接受最新的篮球资讯、了解最新的体育赛事,从中得到学习启示。比如有些学生个子很高,但是他们的力量不足,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身体素质是否不能担任中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中锋群体一起研究关于柔性中锋的资料,寻找能发挥柔性中锋优势的技术、研究柔性中锋和其它队员配合的打法,最终,这名学生突破了学习的难关。

四、总结

传统的篮球公体课的训练缺少针对性、控制性、层次性,小群体的体育训练模式能够突破这些短板,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公体课中,教师选择应用小群体的体育训练模式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本次研究说明了“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意义、方法、要点,研究的成果可供体育老师作教学借鉴。

参考文献:

[1] 冯霞,程彭阳子,张建丰.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模式研究――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例[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01).

[2] 钟兆祥.高校篮球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9

关键词:中职女子篮球 教学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08-02

所谓教学有效性,换言之就是教学效率、效果。随着中职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步深入,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追求和课改动力。该文将探讨的就是教学有效性背景下的中职女子篮球教学策略。

1 中职女子篮球教学的现状

女子篮球一直以来是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每每提及女子篮球教学,中职体育教师往往“无可奈何”,甚至到了组织一场女子篮球赛都有困难的地步,更谈不上教学有效性。中职女子篮球教学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理念落后、方法陈旧,女生对篮球兴趣不高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课堂主体的转变,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也随着课堂主体的转变而转变,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可是,目前中职女子篮球改革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仍处于滞后状态,仍不能打破体育教学传统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受体认知,趣味性严重不足,“填鸭式”教学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难以行之有效、立竿见影。从而导致中职女生对篮球课产生心理上的抵触、行动上的抗拒。

据笔者问卷调查,中职女生对参与篮球运动抵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觉得篮球运动剧烈,对抗性太强,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望而却步。二是篮球运动枯燥乏味,不如健美操等运动趣味性强。三是女生受重视程度不高,篮球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关注男生,预备活动后女生大多数情况是“靠边站”。四是教学方法不适应女生,教师经常把男生和女生等同起来,没有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练习方法,女生难以完成课堂训练与配合。

1.2 女生对篮球运动价值认同度不高

中职女生对篮球运动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力量、促进机体代谢水平、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度,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没有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对个人意志力的锻炼、判断力的提高、自信心的提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没有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是集体运动,是团结协作、高效果配合以致胜的运动,是增进人际关系、增强自我社会适应能力的运动。女生对篮球运动的错误认识,使篮球运动的价值在女生心中大打折扣,从而使女生体会不到篮球运动的魅力,严重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1.3 缺乏必要的场地设施

据笔者调查,大部分中职学校占地面积少,体育场地少,特别是篮球场少。课余时间篮球场大部分被比赛占据,没有比赛的场地大部分被男生占据,很难看到女生的身影。这导致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机会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极少量的比赛,或者为男生的比赛充当啦啦队。由此可见,场地限制是女生对篮球运动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提高中职女子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快乐篮球

为了提高中职女子篮球教学有效性,笔者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实施快乐篮球来取得突破。

2.1 提高对“快乐体育教学”的认识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竞技往往比传统运动更具魅力。“快乐体育”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以来,在国内体育届和体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做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学,学不会再做数遍,教师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教师以课堂主体的身份控制了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快乐体育教学则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注重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师徒关系,还是在共同爱好篮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快乐同盟关系、朋友关系。三是注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方法极具趣味性、富有吸引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教学活动的普遍真理,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2 快乐篮球的具体实施

(1)转变观念、营造氛围。为了增强篮球运动对中职女生的吸引力,提高中职女生对篮球运动的参与度,中职体育教师首先要在自身观念上转变过来,要充分考虑中职女生处于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快乐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恰当控制运动强度,积极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力争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提升素养、改进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性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的理论、技术、技能,是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据笔者调查发现,体育教学在中职学校受重视程度不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更有甚者学校的体育教师是其他非体育专业教师代课。中职女子篮球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体育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不高造成的。中职专职体育教师少,教学任务繁重,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低,教学计划和教案往往多年不变,篮球教材多年沿用一本或者根本没有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另一方面,中职体育教师对女子篮球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男生。从而造成了中职女子篮球教学积重难返。

为此,中职体育教师要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走出女子篮球教学困境的首要途径,紧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中职女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中职女子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中职女子篮球教学上水平。

(3)培养兴趣,体验快乐。激发和培养中职女生对篮球的兴趣是破解中职女子篮球教学难题的密码。而激发和培养中职女生的篮球兴趣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传统的灌输方式。笔者在经过实践的基础上认为以下方面是切实可行的:一是运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文化,让中职女生切身感受篮球文化的魅力。二是针对女生的生理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四是综合运用趣味性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女生的学习兴趣,让女生充分体验篮球带了的快乐。

具体来说可以是组织女生观看NBA比赛,讲解篮球的历史、运动价值、篮球明星传纪;可以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尽量压缩集中学习时间,增加自主练习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针对女生的生理特点设计技术动作,对女生降低技术要求,把“打篮球”变为“玩篮球”。可以设计“老鹰捉小鸡”、“击鼓传球”、“穿花传球”等趣味性强的游戏环节。可以引导女生根据自身的身高、体力等条件自主选择投篮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尝试降低篮筐高度。可以在女生稍有进步是加以赞许和鼓励等等。

篮球课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高校女生;篮球训练;影响因素

一、影响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因素

1.心理因素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因为长时间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而言就相当重要。随着青春期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她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她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及教练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因此这就要求教练在平时注意观察,同时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应当改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生理因素

月经虽属于女性正常生理现象,但痛经给女性带来的痛苦不可避免。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由于年纪比较小,月经不规律等原因,训练普遍受到影响,大多请求见习或要求降低训练强度甚至彻底休息;即使参加训练,也多情绪不佳,且特别不喜欢对抗训练。因此教练员应先在心理上疏导队员,同时在女性经期训练中应缩短训练时间,适当减小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经期训练的习惯,提高月经期机体适应训练、参加比赛的能力。当然对于个别有痛经或月经紊乱的女生,月经期应停止体育活动。

3.学习成绩

“学生运动员”,这是个随着学校体育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名词,代表的既是荣誉和光鲜,也是辛苦和酸楚。首先,身为学生,你的天职就是学习;作为运动员,训练又是你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矛盾就来了,一般学校运动员训练的时间是下午的最后两节课,但是大部分学校最后两节课会安排文化课的教学,所以,对于参加训练的运动员而言,因为没法上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需要教练及学校领导老师一起努力,在运动员训练后专门安排1~2名老师,帮助“学生运动员”完成文化课程的学习,以保证运动员们学习、训练两不耽误。

4.医疗保障

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类的竞技性项目,因此,队员在训练及比赛中受伤的机率比较大。而大多数学校的校医只是负责处理学校学生的一些普通的突发性疾病,没有专门针对学校运动队员的监护与医疗措施。因此,需要教练及学校领导老师一起努力,配备队医及一些常规的医疗设备,做好运动员的医疗保障。

二、高校女子篮球训练的几个重点

高校女子篮球训练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由于高校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女生在这阶段又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在有限的训练时段中,既要合理安排计划又要针对女生特点进行训练策略研究,从而不断丰富训练手段与方法。

1.注重训练方法,针对女生特点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身体素质、掌握基础等综合因素,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执行训练任务并及时总结训练完成情况,寻找差距和不足,分析原因,合理地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修改。其次,根据学生喜欢形式多变、训练手段多样化的训练方法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抓住练习的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针对女生要面子、怕难为情、自信心不强的心理,在练习中采用多表扬、多鼓励,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激发训练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

动性。

2.注重兴趣培养,加强篮球意识

当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已基本建立,针对性地选择运用篮球游戏,巩固和强化技术动作,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原地投篮技术以后,组织“投篮晋级”“罚球比赛”等,使篮球技术游戏化,提高投篮能力,巩固投篮技术。在战术训练中,选用移动游戏如“贴膏药”“你追我赶”来培养学生的跑位意识,使学生明白防守战术思想;两人在快速跑动中练习传接游戏训练快攻战术,“传球触人”提高学生的传球意识。在培养学生学习篮球兴趣中,选择一些综合性的游戏如“活动篮筐”,降低篮球比赛难度,熟悉篮球规则。因此,在训练中篮球技战术与游戏相结合的模式,既有利于篮球兴趣的培养,也有利技战术的运用与提高。

3.注重基础配合,提高战术素养

在传授基本的技战术时运用动作要领的口诀,既生动有趣又简明扼要。如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双手持球于胸前,眼睛瞄准篮上沿,蹬地伸臂要抖腕,指拨球出向手转”。一边默念口诀一边练习体会,在练习中对照动作与口诀是否一致,从而保证动作的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初学阶段的基本动作一定要正确规范,不能急于求成。在战术上的训练,主要以加强小组合训练为主,如二人传切配合中“二过一要配合好,传球之后切入跑。抓住时机别错过,配合默契才为高”。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观察主力队员的特长、进攻习惯,组织与她们相适应的战术,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点,增强自信心,提高整体战斗力。

4.注重体能训练,提升专项素质

一般的身体素质应有计划地进行力量、弹跳、柔韧、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平衡能力的全面训练,一般放在训练课的前面或结尾为宜。训练的开始练习体能作为热身活动,宜安排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为主,时间不宜太长;训练的结尾练习体能时间和强度可以稍长、加量,意在锻炼她们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而篮球运动最需要专项的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弹跳,一般是周期性练习和与训练内容相结合练习,作为专项性或辅训练,提高她们的专项素质,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比赛要求。

5.注重实战演练,积累比赛经验

在平时传授动作技术时,给女篮队员讲解篮球规则,组织观看各种篮球比赛,边看边讲解。多组织比赛,平时训练中经常性开展3打3,打半场或全队攻防交换练习等。以赛带练,促进技战术水平的快速提高。经常与本校男生切磋,与篮球特色的高中、职高交流,比赛后与队员及时分析原因,减少失误、增加比赛经验。只有在比赛中不断地磨练,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才能得到进一步有效地提高。通过日常赛、交流赛、友谊赛,培养队员勇敢、果断的作战能力,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发挥球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刘彬.高校篮球队的训练的思考[J]. 才智. 2010(01)

[2] 李斌.普通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形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