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十篇

时间:2023-11-09 17:47:44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学理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基本状况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们的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视。拥有严谨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盲目地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自身的数学知识能力掌握状况;个别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忽略了教学内容,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个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独立能力。这些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加强师生关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夯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营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学习氛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消极思想,进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最终制约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思维非常活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巩固学生的知识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高度统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与途径,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3.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加强对正确思维品质的渗透,通过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性选取有针对性的习题,学生在对习题进行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教师要选取可以锻炼学生敏捷性、条理性以及实践性的数学内容,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解答,掌握整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培养,通过数学法则与公式,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支持,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性以及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数学题目的答案都是单一的,大多为封闭性问题,这样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以及思维创造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应用相关的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开放性系统的重视,通过开放性习题的锻炼与解析,提高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学生在对开放性系统解答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方面去了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地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与创造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深处发掘学生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与主要特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论,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的工作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教学活动

新课改以来,我校就一直沿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套教材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总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结构合理,插图新颖,习题适当,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操作性强,数学思想渗透高,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好,教师完全可以立足教材设计高效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锻炼和养成学生思维的作用。

一、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逻辑水平和抽象程度,反映在小学生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中,且小学生展开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需要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小学生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的组织。(1)小学生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开展思维活动,并在思维活动中紧扣“引入+形成+深化+构建”四大环节,对所学数学基本概念进行强化。且在小学数学数量关系、运用练习、算理分析和几何知识分析中,对小学生概念运用、判断以及逻辑推理进行有效训练;(2)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其真正置身于数学知识分析、比较、综合学习活动中,对数学思维进行概括、抽象、系统化、具体化的锻炼。

二、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笔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措施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1)充分利用综合性较高的组合图形、复合应用题和混合运算等数学情景,对小学生直觉思维进行训练,具体办法包括瞬间综合训练、总体观察训练、预见训练、切入训练和假设验证训练等;(2)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数学学习训练,如,听算训练、视算训练、口算训练、应用题列式、强大竞赛训练等,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简算、速算的要领,增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3)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设计并开展针对性强的练习,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实现数学知识“动力定型”。

三、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开展的角度选择、方法应用、过程开展等方面的灵活性。笔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措施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可逆性训练。在教学中立足小学生数学已学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小学生自学新知识,利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分析题目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顺逆关系,引导小学生对练习题进行正、反方向的穿插思考;(2)变通性训练。在教材习题练习中,引导小学生从多角度数学思维出发,对题目中存在的代换、转化、恒等变形、假设等条件进行变通训练;(3)沟通性训练。在教学和习题训练中,教师应对数学学习中的思路和知识进行沟通联系,引导小学生熟练沟通训练。

四、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独特性、新颖性和发散性。笔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教学,引导小学生趋向创造力“最近发展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在数学新知识教学中,教师鼓励小学生从多角度获得新知识,拓展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和思辨争议的学风;(2)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题多变、多编、多议、多解、多验的习题,对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训练;(3)利用多样化应用题,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基本扩散训练,如,数量关系逆向思考、基本思考方法训练、多组合问题训练、新数量综合训练等。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学科自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及养成,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鉴于小学生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之间相互制约、联系,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交叉效应,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用,锻炼及养成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3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真实情况,这使得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色彩,因为小学教育势必会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校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新课改的要求里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实行就要结合具体的学习环境而定,所以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就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态,那些正待解决的问题,也验证了实行新课改的必要性。所以农村各小学院校必须在严格遵守新课改的要求的前提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农村小学的新课改计划深入贯彻并落到实处。

一、农村小学新课改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大多数小学老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考察学生的做题能力,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从而淡化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小学教育就是在为今后的知识积累打基础,我们要通过小学教育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就像寓言故事一样,老师的职责不是给学生变出一座座金山,而是教会他们把自己的手指变成拥有"点石成金"技能的金手指。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农村小学新课改实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教育,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考察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下面的听课效果,也就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较低,而新课改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现科学教学。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兴趣就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枯燥的课堂环境,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产生的弊端,是实行新课改的绊脚石,所以,要想完成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就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不高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主动去学习的意识,导致学习效率难以有所提高。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主动去学的意识,再让其对数学产生兴趣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又何谈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呢。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只是听课,但是,或许当时已经听明白了,听过就忘,就是课堂学习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问题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教学生如何记课堂笔记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功课。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关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如何解决现有问题,将新课改落到实处

1、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称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例,创新思维的锻炼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思考问题,以至后来可以完成独立思考,并乐于思考,善于创新。具体来说,创新思维就主要是通过各种问题的讨论锻炼出来的,所以,可以适当增设一些有助于学生开动大脑的课堂小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参考别人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问题,渐渐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锻炼出来。创新思维锻炼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农村小学教学新课改的顺利完成。

2、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4

一、联系生活,丰富思维,感知空间概念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资源,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对空间概念的良好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实际,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数学空间知识,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调动其数学思维,对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和观察,从而从中感知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还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和提升空间感知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汽车的移动,进而引入平移的概念;从方向盘的转动中,认识到关于旋转的含义;从生活中寻找圆锥形的物体,从而引入圆锥的概念和性质。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锻炼,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感知空间的能力,而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后就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经验的应用,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观察,锻炼思维,形成空间意识

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难题。而观察则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和有技巧的观察,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通过反复的认真观察,透过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在观察环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调动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正方体的物品,如魔方、木盒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带物品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在观察中调动思维,回答问题: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正方体和之前所学的长方体的区别是什么?正方体的棱长、顶点各是多少?在学生观察正方体的过程中,会进行积极的思维,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观念也会初步建立,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把握和应用。

三、重视操作,丰富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观察只是培养学生良好空间观念的初步阶段,仅仅依靠观察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观念的形成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极大地丰富思维活动,也能够独立自主地探究数学几何和图形知识,从而通过自身的动手操作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并在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知识学习中完善空间观念,掌握大量的几何和图形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和数学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制作圆柱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在求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时需要将上下两个圆形的面积和侧面的长方形相加,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体时就是这样分步骤地制作出来的。又如,在讲解对折绳子求绳子长度的数学题目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尚未形成,在理解和解题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进而抓住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技巧,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完善空间观念

在学习几何和图形知识时,想象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拓展空间思维,调动思维能力,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是学生进步的源泉,也是学生掌握几何知识不可或缺的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必须具备感知空间的能力,以便有根据地发挥空间想象,完善空间观念。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力,让学生开动脑筋和有效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例如,在讲解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图形,学生大部分的答案是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认识到图形的种类多种多样,并不是局限于以上几种形状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探究了其中的几种图形就可以通过空间想象获得对其它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5

一、小学数学教学采取估算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估算学习兴趣,通过估算可以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结构框架,使得学生心中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事迹来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例如:数学题中有关于钱数的估算,根据教材教师可以设立新的教学模式,让家长配合,给学生设定考题,让学生自己去文具店买10根铅笔、2块橡皮、5本笔记本,让学生估算这些用品需要多少钱,如果不够,需要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进行填补,前提是必须买到指定数量的文具用品,这样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去估算,平时都是家长陪同,那样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独立办事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所以,通过估算让学生规划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利用生活常识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做铺垫。

2.低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而对学生进行估算教学一定意义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例如:小学生数学学习多以计算为主,考试模块通常有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试题,238+36=?480+43=?2409+53=?像这些题都是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而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挥,教学方案引入估算教学,如238+36=?学生可以忽略个位数进行相加,那就是260,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和14,总数就为274。这样估算可以节省学生算题的时间,活跃大脑思维,即使教师希望学生在初学阶段用笔算,但是估算也可以协助学生笔算,从而起到检查的作用,所以估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帮助,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加强学生的思维转变。

3.掌握估算的策略,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发现估算的特点。老师要正确引导,让估算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在授课时加以分析、概括、举例,让学生发现估算的优点,掌握各种估算法的使用策略,以做到针对不同的题目,选择相应的估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估算结果,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例如:旅程的估算,让学生估算一段旅程费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旅程的美好,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估算能力,学生会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经验估算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估算教学的意义

1.通过估算让学生对学习有新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可以利用估算来解决的,通过估算来使知识更接近答案的规范性。锻炼学生利用各种估算技巧来提高学习兴趣,锻炼估算能力,让数学这门课程学起来更加轻松,游刃有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6

人类迈入了21世纪,迈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曰新月异,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并导致从经济到上层建筑,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属于上层简单的范畴,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者,研究教育创新和知识经济教育发展的方向时,不能不正视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完全可以说,以电脑化,网络化,教学化为重要内容的“信息化”不仅是知识经济到来的标志,也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失去了载体;而没有这种载体的所谓“创新”,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门学科而存在,也要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堆进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超前的规划和发展。在此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论述。

1. 现代信息技术将有效地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手段提供了现代化模式的框架,其构思基于:“以计算机作为储存、传输数字化“了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网络化”、“智能化”了的信息技术作为驱动载体高效率的储存、传输教学内容的动力。“数字化”是引发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文字材料等教学内容中的元素就能以一定数字格式输入计算机,从而达到借助计算机进行存储、传输的目的。网络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腾飞,拓宽了信息技术传播时间。“智能化”的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软件的功能,更好协调教与学的活动的互动性。当“智能化”与“网络化”融合一体,则现代化教学如虎添翼,相得益彰,功能奇妙。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主要通过校园网来实现,而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实现。以现代高新技术的设备和师生的智慧可以使校园网的各部分之间都能互相联通,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这样可以使校园网发挥更好的效益。

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

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等持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引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了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往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枯燥土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教

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里,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致盅然,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体育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而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与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讲解,一堂体育课中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山羊分腿越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看清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惯,不一定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与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听与看,对于重点与难点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象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终身体育教育的第一选择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

很好的辅助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为学习和锻炼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主

观形式。学习内容的非线性传递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强大的数据库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的极大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

2) 锻炼者——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加大锻炼者的参与程度,帮助锻炼者协作意识的形成和学

会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上,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网络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参与程度。信息时代的新型公民不光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要学会进行协作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资源来促进更多新知识和新思想的产生。另外,网络提供的检索功能,使锻炼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信息 需求分析问题,选取恰当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存储或做出相应的变换,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 教学活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师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价值的支持。学习与锻炼者在决定锻炼目标后,分析问题,利用信息工具获得相关资料并加以分类、综合、建构,通过网络与体育教师或服务器联系,或在学习与锻炼之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现场讨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应乐于听取其他人学习者的异同点,慎重考虑后,对自己的原始资料做出调整,进行再整理,从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目标。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者可以通过网络多方面地取得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因此,锻炼的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及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3.1 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

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信息时代教育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

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于体育教师,教师教育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3.2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符合锻炼规律提高锻炼效率。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师道尊严”,以传统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去吸取知识和锻炼方法,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随着网络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发明,摆脱了教师固定思维的束缚,在锻炼活动过程中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能力与锻炼能力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法发生一场深刻改革,它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3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动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基本运用现代信息进行体育教学时的教学模式的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 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多种双向传输方式,即师〈——〉 生、 生〈——〉生、网络 〈——〉生(网络)、师(网络)〈——〉生(网络)、生(网络)〈——〉网络、师〈——〉网络。网络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与锻炼,也可以通过网络间接从教师、其他学生处获取信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师生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自行获取信自主学习与锻炼,师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协作学习与锻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师生之间的交流,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与锻炼。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1 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体育教育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有价值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探索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4.2 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取基本知识之后,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内容以传统型转变为探究型。

4.3 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交流互动化、学习主动化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与锻炼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强调学习与锻炼的合作互动,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游戏活动;探究活动;小组合作

高效数学课堂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场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多种活动来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组织游戏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游戏活动的组织是构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投入度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知识,强化学生的认识,更为了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在基本的知识点讲授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我介绍”的活动。比如,我是“锐角三角形”,我的最大特点是三个角都小于90°;我是“直角三角形”,我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角是直角;我是“等腰三角形”,我最大的特点是三个边中有两个边是相等的……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给枯燥的课堂注入生机,而且学生还能在自我介绍中明确三角形的分类,强化学生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来组织游戏活动,要鼓励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二、组织探究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探究活动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知识利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1)回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2)什么是异分母分数?

(3)一个蛋糕,妈妈吃了■,爸爸吃了■,思考:还剩下多少?

(4)我们如何对异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着进行解答,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组织小组合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数学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加强生生交流、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一线数学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确保数学课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高效。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梯形面积公式”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操作,通过对梯形D片进行折叠、移动、拼接等活动来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如:

一个加工厂运来一批钢管,把它堆成梯形状,最上层有6根,最下层有14根,从上往下数共有9层。这批钢管共有多少根?

这是一道生活情境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交流,了解和掌握题干中的相关内容,进而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出相应贡献。最后,选择一名小组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使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8

关键词: 智力游戏 兴趣吸引 学前教育 身心成长

幼儿期是心脑系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如何让幼儿在积极而富有乐趣的幼儿园氛围中轻松快乐地获取知识,得到身心智力成长与发展,是幼师在学前教育中应对和处理的关键。轻快而精彩的游戏能迅速提升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与行动好奇心,这是幼师对幼儿进行智力培养与知识指导的最佳载体。那么如何创设让幼儿觉得兴趣性浓厚而不过分劳累,知识性强而不十分枯燥的游戏呢?这是教师应该全力思量探索的问题。只有让幼儿时刻徜徉在游戏的欢快与动作的积极中,并随性地加入对他们知识的引导与智力培养的有益因素,才是创造属于幼儿成长学习乐园的关键。

那么如何创设有益轻松而充满乐趣的游戏氛围呢?不同的游戏类型有不同教育特性,下面我就不同游戏模式对智力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话题讲述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手动操作,发展幼儿自我思维兴趣

手动操作游戏是让幼儿亲自触碰并操作游戏材料或实体玩具,通过他们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游戏材料不同构思形式的操作或摆放,更能因此锻炼他们的手动技巧,培养动手灵巧性与思维灵活性。此种游戏法可以持续全面地为幼儿创造兴趣游戏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乐趣的自我游戏中得到欢乐,由此提高智力与思维能力。幼师可以在此类游戏教育中不断鼓励并奖励幼儿的操作成果,对幼儿动手操作思维进行分析,有利于之后对幼儿整体性的思维与操作能力培养教育工作进行客观分析与改进。

通过一定规则说明对游戏道具材料进行说明,完成一种操作性手动游戏教学。如“图形宝宝找家”游戏,可以同时培养幼儿的几何学习兴趣;“邮票收集游戏”,通过写有需要幼儿掌握的知识邮票的分类收集,让幼儿在区别联系与找寻的基础上培养对相应知识的认知与熟识;“堆积木”,这个传统游戏,能全面锻炼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实体思维能力。

二、情景模拟,提升幼儿逻辑想象空间

情景游戏是一种场景模拟游戏,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对幼儿进行面向真实生活的一种实践化模拟游戏,可以在幼师指引的游戏规则中输入对教育有用的知识,对此进行知识回忆与复习,达到放松幼儿身心的作用。这种游戏可以在某个空闲的大活动时间内进行,幼师仔细讲解游戏规则与条件说明,对幼儿进行分组,并不时对幼儿进行课内知识渗透,让幼儿牢记知识的基础,迅速提升思维能力与生活常识应付能力。如可以开展“数字游戏10的组成”,让幼儿模拟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分给不同组不同幼儿不多于10元面额纸币,让幼儿模拟用不同方式购买10元商品;之后可以将物品换成低于10元的不同价格物品,指引幼儿用已有的钱购买数量最多的物品,并对两种游戏模式中表现最好的幼儿组进行奖励,记录幼儿的游戏成果并进行课后分析,通过不同结果的思考分析幼儿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已有情况进行教学效果增强方案策划。此类游戏不仅可以更好地对幼儿的知识回顾进行锻炼提高,更好地检查幼儿的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断为幼儿提供认识生活、体验社会的机会,教育幼儿如何在不同场所做相应的事情,从而促进幼儿智力身心发展。

三、欢快运动,锻炼幼儿身心协调能力

积极欢快的运动是一种户外的、热情的游戏,适合在课上枯燥的时候进行,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兴趣,展示他们运动的活力与个性,培养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锻炼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力。这是幼儿好动天性的鼓舞,是幼儿积极思维的锻炼提高。教师可以基于此类运动性游戏,将学习知识融入欢快兴奋的游戏氛围中,在幼儿玩乐愉悦的同时,随机对幼儿的知识巩固进行提高,是适合幼儿在课外时间展现自我,发挥运动热情,享受游戏时光的重要教育方式。此类游戏有传统“掷沙包”、“掷飞镖”、“七巧板”等游戏,教师通过学习需要加上自己的规则说明,诸如“数字8回家”、“寻找24”等,让幼儿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复习巩固数学知识,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锻炼身心、发展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并达到知识复习的锻炼效果,是幼师学前教学中应当重视的一种游戏方式。

幼儿是游戏学习的主体,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对象,需要用爱心、耐心、细心的教育素养进行培养教导。对幼儿的知识教学要注重幼儿课堂中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游戏环节中的知识回顾与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以智力游戏方式进行学前教育,不仅能很大程度提高幼儿的乐趣,让他们欢乐自信地融入幼儿园乐园中,以兴趣提高知识能力,更能通过不同游戏方式,达到提高自身思维、智力提升、身心发展的目的,是幼师进行学前教学时应当分析、应用与完善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焦丽梅.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游戏法及其实施策略探析[J].船舶职业教育,2013-7.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9

关键词: 游戏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应用

我国的游戏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市面上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游戏软件。一些致力于开发青少年智力与思维的游戏软件正逐渐被学校与教育机构所接受。教育游戏以教育性与娱乐性并重为特点,以游戏为教育传播的手段,试图在严肃游戏与教育目的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根据教育游戏的载体不同,教育游戏可以分为线上游戏与线下游戏,它们均以游戏为表现形式,使参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技能等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成功的教育游戏,可以培养参与者的知识、智力、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现代教学中适当引入教育游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教育游戏的特点

1.教育性。

教育性是教育游戏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游戏的最基本特征。任何一款教育游戏的开发必然要基于教育的特性,只有具有教育功能的游戏才能称之为寓教于乐的好游戏。教育游戏在创造与设计中,要着重考虑到锻炼参与者的情感、智力、反应力、合作精神等特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方位锻炼。在数学课堂上,教育游戏的选择要注重其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对分析与归纳能力的锻炼,以及对特定知识技能的考察,通过对这些能力的锻炼,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2.娱乐性。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分,娱乐强的教育游戏可以更快地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学在玩中,玩在学中”。众多教育游戏的设计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感受知识的乐趣。

3.竞争性。

许多教育游戏的晋级与通关均要经过不同的等级与步骤才能完成,这给了学生一定的门槛与竞争性,只有能力或者技能相当的学生才能通过相关等级,因此在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潜在潜能与技术在一定的竞争与压力下得到发展。

4.虚拟性。

教育游戏具有虚拟的特性,在模拟情景下,学生得到技能的锻炼,如出现错误或者失误,还要返回重新开始,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情境,使学生遇到相似问题可以产生问题的联系与思考,对学生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5.挑战性。

每款教育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均要具有挑战性与吸引力。越具挑战性的教育游戏对学生越具有一定吸引力,因此学生在挑战一道道不同的游戏关卡时,不但策略与技能得到了锻炼,而且增强了耐挫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结合数学教材,循序渐进进行。

教育游戏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必须与实际教学相吻合,在特定的阶段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练习,这样才能对课堂知识很好地巩固与加强。数学教学要遵循人的思维发展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特性,因此相关的教育游戏也在遵循这一科学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思维导图与发展轨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游戏的功能达到最大化。

2.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从旁悉心教导。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本是需要教师充分投入与参与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特征,教师有必要从中不断点拨,从旁鼓励,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时,可以选择师生共同参与的数学游戏,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数学游戏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3.不同游戏阶段,体现个体差异。

不同的游戏阶段体现着不同的背景知识,因此不同的学生所达到的游戏阶段反映了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游戏进展,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方便其展开针对性教学。对于数学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晋级不同的游戏等级,等级越高,游戏的难度越大,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越高。

4.课上课下相结合,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教育游戏的运用不仅是体现在数学课堂上,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育游戏仍然可以发挥其完整的功能。学生可以对相关教育游戏进行线下练习,巩固所学到的具体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性与教学性相结合的附加产品,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乐趣,而且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5.建立数学感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教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形象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与常用的数学意义的表达,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够进行数学模型的思考。例如,建立直观的几何模型可以把复杂的数字关系形象化,有利于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预测结果。数学问题的解决与能力的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尝试着在数学游戏中解决相关的问题,可以使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具有与众不同的学龄特色,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形象性和感知性。教师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教育游戏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官认知,通过观察、操作等实际动手过程,使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抽象的数学概念,一经形象与感性的认知,便可在头脑中建立鲜明的印象。教育游戏便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特色,使二者充分结合,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利用教育游戏,可以充分发掘出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得详.教育游戏――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2010.

[2]万力勇,赵鸣,赵呈领.从体验性游戏学习模型的视角看教育数字游戏设计,2012.

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篇10

关键词 少儿 课余体育锻炼 学校体育 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库的查阅。同时,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有关少儿体育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专家访问法

研究初期,通过走访高校以及少儿体育的专家,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获得了有关少儿课余体育锻炼教育方面的一手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2结果与分析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许多标准,但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少儿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智力发育正常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提出,少儿身体的发育与其心理能力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身体活动对少儿智力发展的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少儿的神经系统以及其它一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因此,从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角度来说,课余体育锻炼更利于人的智力发展。智力的发展又分别从注意力与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方面展开说明。

2.1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注意力与观察力培养的分析

注意力是指意识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观察力是指主体对对象的一种仔细考察的能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认知过程,它是“心灵的门户”,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起点。出生后不久即具备无条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发展成两种注意。一种没有预定目标、是不由自主的注意,称无意注意;另一种有预定目标,是通过主观意愿来支配的注意,叫有意注意。研究结果:1岁半小儿只能集中注意5~6分钟;3岁时为15~20分钟,5~6岁时为25~35分钟。少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强,智力发育水平越高。90%的人认为少儿课余体育锻炼有利于少儿意识指向性与集中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观察细致、精确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少儿无注意力的培养也有相当大的帮助。所谓的无意注意不等于注意力不集中,它是一种特殊的注意方式。因此,少儿课余体育锻炼老师的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随着年龄增大,无意注意将不能完全满足少儿的学习需要,应逐步训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内容和活动上,促进有意注意发展。

2.2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少儿记忆力发展的分析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过去生活中感知过,思考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被回想起,或当它们重新出现时被认出。记忆的量可以从记忆的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来衡量。影响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如情绪状态、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等等。少儿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他们的情绪经常处在一种积极调动的状态下,75%的人认为这种积极的情绪对他们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有着积极影响。

2.3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思维开发的分析

“思维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表7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有利于右脑的进一步开发。人们在学习套路动作或参与活动时,都能凭借自身的感受、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引起机能和精神上的高度兴奋,引起右脑思维的快速运转,各种活动的形象反应在脑海之中,产生丰富的生活联想,并不断扩大延伸。这种从一点到多点,从一线到全面的想象,便使人们置身于这种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过程使人的想象力增加,思维反映灵敏,思维方式活跃。及时发挥和利用这种教育手段会使学生的右大脑得以充分开发,使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体育锻炼在形象思维活动的带动下,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左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4少儿体育锻炼对少儿创造力培养的分析

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体育活动中也不例外,在体育锻炼中伴随着动作的进展,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必须的。因此动作模仿的背后意味着创造。少儿课余体育锻炼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少儿的创造力。70%的人认为从小系统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少儿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十分有利于少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一些家长认为体育活动可有可无,并担心过多的身体活动会对少儿智力产生负面影响的顾虑是完全可以打消的,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对少儿智力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智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感觉、知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操作智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据笔者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大多都性情开朗、活泼好动,并充满自信性。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孩子们意志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由于少儿所处的独特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其心理发展最脆弱、最不稳定的时期,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去关注、培养与呵护,培养健康的心理与良好心态的方法众多,其中体育锻炼不乏是其中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