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1-09 17:4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1

加强对外来车辆的管理,能有效的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如何管理外来车辆呢?下文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外来车辆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外来车辆管理办法一

为了加强学校对食堂、商店、浴池送货车辆及工作人员平时进出校门管理,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维护学生安全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做出如下规定:

一、关于送货车辆进出学校的规定

1、送货车辆进校必须向辅警出示学校统一制作的送货卡,在校门警卫室登记后方可进校。

2、超过2吨以上车辆禁止进校。

3、司机酒后禁止入校。

4、送货车辆在学校规定时段即每天上午:8:55——9:40、下午:2:35——3:20允许进校。

5、课间学生在校园活动时间禁止出校。

6、送货车辆在校园内必须缓速行驶,禁止鸣笛。

7、食堂泔水车进校时间为学生就餐半小时后,等待学生就餐结束方可收集残食。

8、送货车卸货完毕须经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人员准许方可出校,下课时间不准出校。

二、关于工作人员进出学校的规定

1、食堂、商店、浴池工作人员进出校门必须向辅警出示工作牌。

2、工作人员晚上外出时必须于当晚学生就寝熄灯前(21:40)返校。

3、食堂制作早餐工作人员早晨入校时间为:4:00——4:30。

4、食堂、商店、浴池工作人员骑自行车到校门必须下车推行,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在校园要缓速行驶,停放在摩托车棚。

三、违章处理办法

1、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员对送货车负有安全管理全部(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责任。凡是送货车在校园肇事的未经学校准许一律不准出校,根据肇事情节追究车主和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员责任。

2、凡是顶撞辅警,无理取闹的车主和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进校,违章强行进入者,辅警有权代表学校扣车、报警。

3、工作人员未经当日值班领导批准,不准带其他人员入校。工作人员在校园内要检点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发现言语过激、行为失当者随时辞退。

外来车辆管理办法二

为了确保学校师生进出校门和在校内的人身安全,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1、车辆进出校门时,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

2、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期间,教师车辆必须给学生让道。教师车辆进入校园后,必须按规定车位停放。不得乱停乱放。校车停放在学校行政办公楼前。传达室西停车场不再安排停车,备上级领导来时停车用。教师的轿车停放在学校大门北、中学楼北停车场和小学学生厕所以南地带。教师其他车辆停放在小学楼A楼和B楼北幕墙下坡道上。

3、车辆到位后要锁好车,注意防盗。但必须关闭防盗音响和防盗灯。

4、校内严禁鸣笛。

5、要自觉维护好自己的车辆,做到不漏油、排气流畅,不乱扔废物,自觉讲好卫生。

6、以上条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违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责任制扣分。

看过学校车辆出入管理制度范本的人还会看:

1.学校车辆出入管理制度

2.学校车辆管理规定范文3篇

3.学校停车管理规定范文3篇

4.学生出入校管理制度

5.公司车辆出入管理规章制度

外来车辆管理办法

一、除学校公车、上级有关单位机动车辆和本校教职员工私人车辆外,其他机动车辆非必需不得进入校园停放。

二、外来机动车辆(非校内人员使用的车辆),未经学校领导允许不得入校。

三、任何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后,必须减速慢行(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五公里),禁止鸣笛,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下课期间不允许任何机动车辆在校园内行驶。

四、食堂、超市等运送货物的车辆凭有效的驾驶证、行驶证、车辆年审合格证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到校保卫处办理进出校园通行证,方可在规定时间(早7:30之前,晚5:30之后)内入校。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入校,则必须由要求送货的部门派人到校门口接待,并在上课时间内进入校园。车辆入校后,必须在校内遵照学校道路交通指示标志行驶,按位停放。

五、本校教职工的个人机动车出入校门时,必须将校内停车证放置在挡风玻璃右下角,进入校园后须将车辆按要求停放。在校园内若本校教职工违反本制度而出现任何交通事故,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扣发全年奖金和当月绩效工资并按情况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客运出租车禁止进入校园。特殊情况可由保安请示学校领导后方可进校。

七、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需出入学校执行任务的,保安应及时放行并指明路径。

八、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的有校外人员参加的活动,组织部门应事前通知保卫处,将活动时间、地点和车辆情况提前告之,协助保安做好车辆停放的管理工作。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2

摘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高校校园开放程度的加大,校园交通安全隐患逐渐受到重视。为了给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文中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校园交通现状的调查,归纳了现阶段存在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了隐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隐患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安全;高校;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高校校园是城市结构组成的特殊部分,其交通类型通常是以高校师生上下课和日常生活出行为主的人为活动,与城市交通、社区交通千差万别。随着机动车大量涌入校园,车辆和人之间的矛盾显现,且快速增加。然而中国在校园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比美国等西方国家起步晚,针对校园安全对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全面,为了保障高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对校园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研究非常有必要。

1新疆农业大学校园交通现状

以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为例对在校师生、退休教职工及家属生活区以交通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共发放1140份问卷,回收1138份,回收率99%。由于是针对校园交通,调查对象中学生所占比重最高,有925人,占81.3%,在校教职工和退休教职工分别为66、60人,各占5.8%和5.3%,其他人员(周边商户、停车场管理人员等)共87人,占7.6%。交通调查主要从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涉及的人车冲突、管理体制、安全基础设施、学生安全意识四方面展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列出农大存在的主要交通安全隐患(见表1)。

2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

2.1人车冲突

高校校园的交通环境较特殊,其主要参与者是在校师生,交通方式以步行为主,属于慢通。而且由于作息时间统一,在固定时间段内人流量会表现出阵发性,在正常工作日,每天8:40—10:00会出现人流与车流早高峰(下文默认为高峰时段)。在正常工作日的早高峰期间出现了人流和车流高峰,集中表现为人、车混行,人、车抢道。考虑到农大的实际情况,其校园道路和周边道路是相互贯通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早高峰时段,很多机动车司机会选择驾驶车辆进入农大校园道路,穿过学校,从而避开高峰时段所带来的交通拥堵。这无疑使农大的校园道路承担了城市道路的任务,增大了道路压力,在农大道路宽度不变的情况下,会对师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2.1.1道路宽度不足

道路宽度不足是人车冲突中的重要因素。道路宽度包括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人行道宽度,如果道路宽度不足,在高峰期间,人会进入机动车道,出现人、车混行,安全隐患显而易见。分别对农大家属区道路、教学区和学生住宿生活区道路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得到家属区道路网分布、教学区-公寓楼道路网分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的两幅车道宽度为7.50m,单幅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人行道宽度为2.2m。经统计,农大生活区道路共12条,其中9条为两幅路,占总数的75%,只有1条达到规范要求,合格率仅8.3%;单幅混行车道3条,占总数的25%,其宽度均在5m以上,合格率为100%;人行道宽度为1.2m,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甚至有的路段没有人行道。另外,农大道路均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农大生活区内建有农大附中和农大幼儿园两所颇具规模的学校,且生活区的道路是连接农大东路和西外环路的重要支路。在交通高峰时段,大量学生、校车、送孩子的家长及家长驾驶的车辆、家属区住户及住户驾驶的车辆、来回过路的社会车辆聚集于此,对生活区的道路需求很大,以生活区现有道路宽度无法满足高峰时段人与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出现人、车混行,人、车抢道是必然的,导致行人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如图2所示,除动医学院楼前的分支路和继续教育学院楼前的环草坪路外,教学区道路宽度基本在6m以上,学生生活区的公寓楼前路也较宽松,虽然不满足规范要求,但可满足师生正常学习、生活所需。但由于学校统一作息时间,校园内的人流量是阵发性的,在特定时间如上下课期间,人流突然骤增,导致学生与校园内行驶的外来车辆和后勤车辆等挣道、抢道而行。

2.1.2停车场设置不合理

随着学校开放程度的加深、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及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涌入校园,出现许多路边停车、教学楼前随意停车、食堂前车辆乱停等现象,不仅占用很多道路资源,而且在高峰时段内极易造成校园交通拥堵,产生安全隐患。教学区停车集中在教学楼与体育馆前,以教职工用车居多,其他车辆包括外来临时车辆、后勤车辆、外来办事车辆等。停车场设置在教学楼和学院楼前,占用了过多的道路和公共空间,势必会在人流高峰时段造成道路拥堵,降低师生上下课时道路的流畅程度,在车辆停放或驶离时也会带来相应的交通安全问题。从表6、表7可知:生活区停车多集中在附属小学和幼儿园停车场,其中住家户停车211车次,占总车次的60.6%;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停车96车次,占总数的27.6%;外来车辆、商店配送货物车辆等其他车辆停车41次,占11.58%。住家户一般会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的停车场,对交通影响较小,造成道路拥堵的主要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所驾驶的机动车。由于停车场距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且路上来往车辆较多、调头不方便等,家长很少将车停在规定的停车场内,一般会在路边临时停车,对于生活区宽度5.6m左右的道路而言,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了大量道路面积,势必造成拥堵,产生交通安全隐患。

2.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校园交通管理方法主要有封闭式管理、半封闭式管理、全开放式管理3种,农大采用半封闭式管理,由各进出口的门卫对进出校园的人和车辆进行管理。然而农大管理机构中对进出的行人和车辆进行管理的部门较模糊,门卫只是简单地对进出的人和车辆进行基本信息记录,至于这些人和车辆进入校园的目的、去向并不记录。因为没有设立明确的校园交通管理机构,无法及时、迅速地处理突发性校园交通状况,致使在校师生的利益得不到及时维护;因没有制定合理合法的校园交通管理办法,处理紧急情况也没有相应的文件依据。

2.3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足

高校拥有自己完整的内部道路网,其属于城市道路网又独立于城市道路网,应配有相对应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如红绿灯、人车分流护栏、人员密集部位的安全提示标志、车辆经常出入路口的反光镜、限速标志,并在高峰时段对主要路段进行车辆管制。然而农大道路网中只有个别交叉路口设有人行横道,有的人行横道线不清晰,少部分路面上设有车道分割线,缺少限速标牌,在特殊路段只有少量减速带及机动车隔离杆;生活区的人行道过窄,其中附中南路的人行横道不仅窄而且高,不宽阔的人行横道上还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树木,使人行道变得更拥挤,行人、学生不得不进入机动车道与车混行,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2.4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校园交通事故频发,不仅仅只有肇事者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方面的原因。在校园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手握手机行走匆匆的“低头党”,在路上嬉戏打闹的学生,戴耳机听歌、聊微信的学生,其中也不乏在校教师。也有小部分学生在路上玩滑板、骑单车,且速度很快,很少注意道路上过往车辆。由于校园道路的特殊交通环境,许多学生甚至老师主观意识中认为校园内的交通是安全的、车让人行是必然的,这种错误的麻痹思想是造成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3改善措施

3.1减少人车冲突

3.1.1减少进入校园的交通量

车辆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校园;鼓励师生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实行教职工车辆单双号限行,有些教职工为了减少麻烦,会放弃驾驶私人车辆上班;鼓励幼儿园的孩子乘坐校车,减少家长驾驶的车辆数。在正常工作日高峰时段或特殊时段限制或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对于学校的后勤车辆,规定允许进入学校的时间段,避开人流高峰。重新施划车道分割线,在生活区的一些较小交叉口设置禁止左转或禁止右转标志,把一些道路宽度勉强够用的双向路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成单行道,从而降低通行量。教学区内规定“车让人行”,行人优先通行,在重要道路上特殊时段禁止车辆通行。

3.1.2优化停车场

在保证师生上下课流畅度的前提下对建在教学楼前的停车场进行优化,合理利用停车场面积,寻求最优停放车辆数,避免空间浪费。对大停车场进行改造,拓宽停车场大门,方便车辆进出。收取停车费,从经济上限制停车数量,对教职工实行正常收费标准,对外来车辆采取长、短时收费。从时间上限制停车数量,根据正常作息时间规定教职工停车时间,将外来车辆分为办事车辆和纯粹停车,外来办事车辆可适当延长停车时间,纯粹停车则严格限制其停车时长。在不能停车的地方设置明显的提示牌,以免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影响校园交通。

3.2完善管理体制设置

专门的校园交通管理部门,一般将保卫处设置成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合法合理的校园交通管理规定,给保卫处实行交通管理提供文件依据,强化保卫处在校园交通管理方面的权利。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考虑到保卫处处理紧急情况的局限性,与交警部门相协调,帮助保卫处更好地进行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3.3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

在校园道路上合理设置减速带,并设置明显的减速、限速标识标牌及道路标识标线,严格控制校园内车辆行驶速度。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交叉口设置清晰的斑马线、让行线或禁行线,保证校园道路以人为先、车让人行。对生活区人行道进行改造,降低特定路段的人行道高度,并移栽人行道上的树木。在所有校园道路上安装监控探头,为突发事故提供真实的视频证据,保障师生的切身利益。

3.4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为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可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交通安全课,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还可通过交警部门开办校园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校园广播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方法提高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师生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交通安全隐患的心。

4结语

校园交通安全关系到工作、生活和学习在校园内每一位成员的利益,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对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的研究,不仅要找出解决安全隐患的对策,更要找到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它,同时要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提高警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杜一鹏.关于高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6).

[2]张敏.高校校园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李伟.高校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4).

[4]徐春利,戚利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9(6).

[5]朱建军.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2,25(2).

[6]丁良平.大学校园交通现状及管理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3/4).

[7]刘唐志,闵强,周静,等.学校区域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4(1).

[8]李家顺,李淑庆,钱小兵.减速带在校园交通安全的应用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1).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 高校; 停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81-02

目前不但是在公共区域和场所停车难,就是在高校住宅小区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并且日益突出。上百辆甚至数百辆车停放在小区的路面上,挤占人行道和消防通道,极易出现交通事故。

以西安石油大学校区机动车辆尤其是私家车辆的现状为例:

一、现状分析

1.私家车辆数目急剧增加,2011年,西安石油大学私家车的保有量已达到500多辆,而2006年300辆,同比增长66%。而校区停车场(库)却未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距离“一车一位”的理想状态相差甚远。

2.停车位不能满足要求,1996年以前建成的老住宅区,基本就没有设计汽车停车位和汽车库,使得车辆无处可停;二是部分2008年前后新建的住宅小区,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和停车场,不能满足车辆的停放。交付使用的小区由于规划滞后,汽车停车位与汽车拥有量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平均相对缺口为60%;2008年以后交付使用的住宅由于管理到位,配套较全,克服了因汽车位配建标准不足引起的矛盾,基本能满足停车的需求。但是随着近两、三年来车辆的剧增,很多住宅区域又明显出现了粥少僧多的现象,“停车难”成了车主们的口头禅,也成了物业管理的一块心病。

3.“停车难”导致“并发症”。由于“停车难”,客观造成了车主的无序停车,从而导致小区交通管理上的“并发症”:一是部分汽车野蛮的停放在绿化带内,严重破坏了现有的绿化带;二是车辆的数量多,占据了整个小区的主干道、次干道,影响了小区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三是汽车露天停放,容易出现汽车被损坏和被盗窃的现象;四是汽车停放产生的噪音和尾气污染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由此也引发了不少纠纷。

二、原因分析

其一,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内机动车不断增多,同时外来车辆也在增加,这使得校园里有限的停车位根本无法满足猛增的停车需求,这是导致当前“停车难”的最直接的原因。近年来,汽车的销售价格越来越低,私家汽车数量迅猛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汽车价位仍将下降,私家汽车的数量还将大幅度增加,停车位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同时,大量的单位公车也涌进了住宅小区过夜,增加了小区的车辆容量。小区汽车数量迅猛增加,远远超过了校区原有配备的停车位。

其二,校区原有规划预见性不足,没有考虑停车问题,使得目前停车位紧缺,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由于过去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汽车停车位和停车场,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和停车场,缺乏一个完整科学、统筹协调的停车发展规划,造成停车设施布局不合理,规划用地未预留,停车场(库)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小区都有地下停车库或路面停车位,但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车主的需求,因停车位而产生的纠纷日渐增加,从而影响校园稳定安全。

其三,校园规划建设缺乏生态理念,使得停车场的设计理念仅仅停留于“为了停车而停车”的最原始想法上,只是满足了低层次的停车需求,而缺乏体现于细节的生态及人文关怀,校园里缺少生态停车场。

其四,停车配建标准低。原有的《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与近几年机动车迅速增长的情况不相适应。即使这一较低的停车配建标准,在实施中往往也不到位,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由于停车配建标准太低,且标准执行又不到位,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缺口很大,造成住宅小区停车供求矛盾尖锐。

其五,停车管理措施不到位。停车位经营机制不合理。尤其是路面与地下停车场(库)的经营机制缺乏合理性,收费价格倒挂,未能发挥以价格经济杠杆来调节停车供需关系的作用,客观加剧了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矛盾。

其六,停车管理法规不完善。由于缺乏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的行政法规及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出现了停车位被占用、不服从规定乱停车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停车依法管理的效力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三、校园停车难题的解决对策

1.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停车资源,合理规划,增加停车泊位。调整绿化,将部分路边绿地改造成“生态型停车场”传统停车场,一般都是占用大量的绿地,大面积地铺砌不透水的花岗岩或混凝土,不仅不美观,而且会给校园带来大量的热辐射,形成“热岛效应”。同时,车辆在烈日下暴晒,“车如蒸笼”。因此,生态型停车场应运而生。通过将绿地做成生态停车场,不仅具有绿化功能,而且还增加了停车位。

2.加强校园的停车管理。高校应研究加强校园的停车管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小区内的公共区域改造成停车场,可以在一些次干道、支路等不影响交通的区域开辟临时、夜间停车场,以缓解停车矛盾;二是做好车辆进出登记工作,严格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出和停放。校内的车辆要进行登记,并发放进出通行证,每次进出要实行验证放行制度;对外来车辆,除日常办公、消防、救护、军警、搬家等车辆外,一律不得随意进出;三是外来车辆确要进出的,实行登记和收费相结合的制度,如临时停车,半小时内免费,超时则按照规定收费;节假日外来子女及亲朋好友探视的,由于校内车辆本身外出的也较多,因此这部分车辆一律免费,体现大学应有的人文关怀。

3.鼓励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容车率,简单的平面停车场显然是难以满足需求的,而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占地面积小、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已被普遍看好。比如日本,国土面积不足我国三十分之一,人口是我们的十分之一,汽车保有量比我们还多,却基本解决了居民区、商务区的停车难问题,其根本就是日本将高科技和创新思维充实运用到泊车技术和泊车场得扶持上,使立体泊车设备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兴建立体停车库,尽管目前社会上的运作尚不太成熟,但是从长远看这的确是一个解决停车难的好办法。高校应本着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积极尝试建立立体停车场,一方面解决学校空间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整个社会提供这方面的实验。其思路可采用建立停车场产业基金的方式,以充实资金来源,制定办法,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采用社会资金、学校资金、教职员工资金三方共投的方式,减少修建立体车库的资金压力,同时缩短建设时间,尽快达到环境改观,使三方受益。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良性循环。

4.采用时段调控手段,参照境外的惯用做法,利用居住区周边的非主要道路提供泊车,即在晚上7点至次日早上7点,局部路段开放道路边泊车。学校不少道路比较宽,实际上都可以加以利用。如果能够利用起来的话,无疑可以增加很多临时停车位。

5.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部分授权与学校交通管理权力,使校内管理干部有权对校内发生的交通违章行为进行有效和有力的制止和处罚,从而解决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6.力争在新建建筑物设计时,规划更多的地下停车位。亡羊补牢,作为对过去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汽车停车位和停车场建设的补充,目前一定要从发展的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和停车场,新建建筑物地下停车场的修建规模应适度扩大,这也是我们在有限的校园面积上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西安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就取得了不错的收效,例如西安美术学院校本部,由于新建大楼时充分考虑了停车难题,修建了有数百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基本解决了以后学校教职员工私车及学校公车的停放问题。

参考文献: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4

本组集中行动两次,对*乡的*超市、润恒超市、*村的宝宝幼儿园,*村幼儿园和市区的苗圃幼儿园、*酿造厂、市妇幼保健站、*诊所、*诊所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当场对卫生不合格的润恒超市进行关停整改,对两家黑诊所当场依法取缔。各检查组对排查的隐患都制作了现场检查记录,对于较大的安全隐患,都下达了整改指令书,明确了整改时限、责任人和验收标准。

市教育局对全市所有306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环境安全、校车安全等6个方面进行拉网式大排查,排除隐患。共排查出安全隐患145条,校车90辆,其中无证校车39辆,校车超载严重。查出公路边无交通标志、标识学校56所。查出非法无证学校(幼儿园)65所。协调组织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对全市65所无证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取缔,对51辆合格校车进行了审验。消除安全隐患144条,拆除危房30间,39辆无证车辆已停止使用。

市体育局对全市58所武术馆校的安全领导组、安全制度、教学楼、住宿楼、厨房、锅炉、消防设施、消防通道,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教学训练设施、生活服务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校内校外集体活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发现各类大小安全隐患50处,提出整改意见、建议31条,现场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7处,消防安全自查整改承诺书签订率100%。

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机构的消防设施、基础设施、医疗安全、危险品存放等方面做了全面排查,排查出安全隐患169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查处“黑诊所”83家,其中市区17家,乡镇66家,对这些“黑诊所”已经全部下发停业通知。

市防疫站对全市餐饮单位、中型以上娱乐场所、学校、武校、幼儿园、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检查305户(其中餐饮单位168户,公共场所64户,学校33所,武校14所,幼儿园26所)办理有效许可证230户,办证率75%。共没收销毁过期、“三无”、变质食品80多公斤。责令停业42户,限期整改33户。

市工商局对市区学校周边环境做了拉网式排查。对查出的过期食品、三无食品没收销毁,对证照不全的经营户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后办证营业。重点对市区的34家午托部进行安全排查,34家午托部大都是家庭经营方式,只有5家有手续,其余全部为无证经营。午托部属于旅馆式特种经营行业,但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存在安全隐患较大。

根据排查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校车管理,虽然教育局尽力协助公安部门治理,但效果巩固时间不长,治理紧时好,松时坏,长效机制和根治措施建立困难。

二是无证非法民办学校、校园周边午托部有市场需求,牵涉几个部门管理,彻底取缔难度大。

三是交通主干道旁边的56所学校的交通标志标识应尽快彻底解决。

四是小武校和部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大。从业人员许可证办证率低,大环境卫生差,案板发霉,有出售凉菜、“三无”和过期食品现象,学校食堂和幼儿园有养狗、养猫现象。餐饮单位、公共场所三防设施不齐全,消毒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健康证办理不及时。

对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近几年,我市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应该肯定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我市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都是无证开办,存在办园条件差,教师专业素质低,食品卫生差、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建议民办学校幼儿园实行属地管理办法,由教育、民政部门配合,督促完善办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整改合格的予以办证开办,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合并、取缔。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5

王 超(1983.8.21-),男,籍贯:陕西西安,民族:汉,学历:研究生在读,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保卫处,职称: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崔志林(1983.2.18-),男,籍贯:河北河间,民族:汉,学历:本科,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保卫处,职称: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治安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4--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外各项交流也在不断增多,教职工及学生开车出入校园越来越普及,校园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完善校园内交通设施、标示的建设,齐抓公管,才是杜绝校园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现状

高校校园一般处于城市市区内,门口紧邻交通要道,导致部分社会车辆把校园当做临时停车场,给已经严重饱和的校园交通现状增加负担,加上高校本职教职员工和部分学生开车进出校园,一般高校大门处车辆出入频繁,来往密集的车辆及行人,导致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同时,高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多,校园大面积的施工建设,学校内各类培训班、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各类货物运输、业务单位车辆来校合作、兄弟单位来校考察等各种情况车辆进入校园,且外来车辆对高校交通管理及停车场位置不熟,从而进入校园后随意乱放车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大学校园交通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校园内行人、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而高校道路设计之初就十分狭窄,老校园的问题尤为严重。高校道路建设之初,为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道路建设时通常设步行道,道路不会太宽,一般是5-7米,步行道两边设立人行道。而现今高校内车辆越来越多,车辆行驶在步行道上,人、车抢路而行现象十分严重,加之高校校园一般不设专门的机动车停车场,校内有限的停车位不能满足机动车高速的增长,车辆只能任意停放道路两边,行人在车辆中穿梭而行,造成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存在极大的校园交通安全隐患。

2、高密度的车流量造成管理不足。高校对出入车辆进行相关管理,要求对出入车辆登记查验,传统的门卫人工查验、登记、发证等工作时间过长,有其是山下班的高峰时期,校园大门处极易造成车辆拥堵,手续繁琐造成的门卫与车主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

3、大学交通安全制度建设不足,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度不足。大学校园面临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而大部分高校的校园交通安全制度还停留在10年前或更早,并没有根据当前的形势而每年做出更新;校内师生员工也没有专门的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师生校园交通安全意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的方法和措施

1、合理规划校园道路建设,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富有远见的规划道路建设,提高校园容纳度;对老校区道路建设加强改造,提高利用率,;完善校园道路标示、标志的设立和维护;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校园道路设计、交通标示的建立、维护,大型活动的交通保障,交通事故的处置善后等工作需设置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

2、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引进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校门处对人员、车辆进行分流,对校内车位实行动态化管理,使交通管理走向科学化、高效化;通过收费这个经济杠杆,来达到限制外来车辆进校,缩短车辆在校内停留时间的目的;局部实现无人化管理,降低人员成本,提高通行能力。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6

今年,商场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安全保卫工作,认真吸取去年发生两起投毒案件的教训,在学院经费较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投入60多万元安装了能覆盖全校80%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全校的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录像,投入2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正在进入施工阶段。为了完善各栋大楼的防盗报警设施,今年又投入1万多元在各栋教学大楼的值班()室安装了防盗报警总台,实行了专门布控。分管保卫的学院领导,每个星期都过问学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听取保卫处的工作汇报,并经常深入第一线,提出建议和要求。保卫处领导坚持每星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讨论、总结和布置安全保卫工作,对学院安全保卫工作的薄弱环节,调整了力量,加强了防范。有效地预防了犯罪,确保了学院治安的稳定和消防安全,如期解除了区综合治委去年对我院的黄牌警告。

二、校园整治,确保到位

一年来,为了确保校园治安稳定,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加强了校园及其周边的治安整治力度。

(一)加强校园内部治安管理工作

1.狠抓内部治安管理

鉴于目前较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校园内师生员工的的单车、摩托车失盗案时有发生的现象,保卫处积极研究对策,狠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的落实,强化应急小分队的职责,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保证一旦有事能得到及时处置,加强对校园的值班()、巡逻,保卫处干部分片、分区管理责任制,值班()干部进行全天24小时带班查岗、查哨,督促检查校卫队员执勤情况。挑选精干的校卫队员对学院重点要害部位和教职工宿舍区等较常失盗车辆的地方进行昼夜伏击。对进入校园的可疑人员,进行跟踪查问,对运出校园的学院物资,进行清查、登记,同时,加强对各栋教学大楼的管理,对进入教学大楼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并坚持每晚对每栋教学大楼的清查工作,注意检查各个教室和办公室门窗的关锁情况,确保教学大楼的安全。保卫处全年共抓获小偷15人,查获盗窃自行车团伙、诈骗团伙各2个,追回赃款10000多元,赃物手机2部、被盗自行车20辆,教育违纪人员一批。

2、加强校园的交通管理,确保校园的交通安全

①治理外来车辆。校园是载客车辆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西校门未建好前,出租"的士"经常进入校园乱冲乱撞,加上逃避收费的车辆绕道经过校园,严重影响校园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安全,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东门、西门、南区校门、中区校门设卡拦截进入校园的外来车辆,重点拦截进入校园的出租"的士"及二轮、三轮载客摩托车。在"非典"防治期间,保卫处坚决执行学院决定,对车辆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对来校办事的车辆实行换证通行,本校教职工车辆发证通行,外来返校人员车辆直接送至隔离观察区观察。其它车辆禁止进入校园。同时在交通事故易发地段的校道上重新增设了5条缓冲带,在校道上比较危险和拐弯的地方设置交通标志牌,大大减少了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清理校园乱停乱放车辆。为了解决校园内车辆乱停乱放,特别是在校道上乱停乱放车辆,严重堵塞交通,影响校容校貌的现象,保卫处集中整治了南区的交通秩序,严禁在校道上乱停放车辆,规范了车辆的停放,撤消了南区校道上的广告牌,校园面貌为之一新。今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派出警力近300多人次,在中、南、东、北校门加强对外来车辆和乱停乱放车辆的整治和管理,特别是载客机动车辆和"的士"的管理。纠正和处理各种违规车辆近2000辆次,教育乱停乱放车辆的人员一批,确保了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

3、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确保校园的治安秩序良好

今年学院基建项目多,建筑工地民工多及进入校园务工的外来人员多而混杂,造成租住混杂,给学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今年保卫处加强了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力度,对全院的建筑工地民工、后勤集团的临时工和教职工聘请的保姆及租住教职工住房的外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清查,登记造册,统一办证挂牌上岗,严格控制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对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实行来访登记,保障了师生的安全,确保了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

4、加强安全文明小区的管理,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减少失盗案件的发生

鉴于今年初亮湖楼等小区单车、摩托车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保卫处加强了对安全文明小区的管理,在原来9人的基础上,在小区内增设看护人员2人,实行全天24小时三班倒,实行来人来访登记,车辆出入换证通行制度。同时清理小区内租住教职工住房的外来人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办法,确保了良好的小区内治安秩序,大大减少了车辆失盗案件的发生。

5、加强对全院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各项消防设施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群防群?quot;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明确了治安、防火责任人职责,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学院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单位的治安、防火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落实,奖惩分明。经常对全校消防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特别是对学院的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安全消防大检查。特别是对化学、易燃、易爆物品进行检查,设立专门仓库,专人负责,分人双锁保管制。今年11月3日,分管院领导亲自组织由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及各系防火责任人组成的安全防火检查小组对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区、校园各施工工地等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不安全因素逐一登记造册,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损坏的消防器材,进行维修、更新,完善消防设施,保证学院消防工作不出问题。积极开展"11.9"消防安全的系列活动,在2003年11月7日参加梅州市公安消防局举办的梅州城区第十一届消防运动会上,保卫处代表学院选派的5名义务消防员参加比赛,通过激烈的角逐,在130多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麻袋灭火第一名,单盘水带连接室内消防栓第一名,干粉灭火器灭火第二名,两盘水带连接第三名,集体项目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得到了梅州市公安局、消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学院的消防基础设施工作受到上级消防部门充分肯定。全年无发生火灾事故。

6.加快硬件建设,实施科技创安

学院对保卫部门的硬件建设一贯重视,确保了通信畅通、交通便利,各种报警器设施配套。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分子的高科技作案,给学院的治安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由于周边环境复杂,道路四通八达,没有完整的围墙,单靠人防、物防已经不适应学院安全保卫的需要,学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60多万元安装了一套较为先进的彩色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共有近26只摄像枪,对学校重点要害部位,如水池、饭堂,各栋教学大楼、实验室、图书馆、各校门出入口等实行24小时监控,第二期工程投入20多万正进入施工阶段。充分发挥了电子警察的作用,抓获来校偷摩托车、自行车、书包等违法分子15名。6月29日,一名江西籍男青年假装成学生来校盗窃摩托车作案时,被校卫队员当场抓获,此事己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新闻中播出,震慑了犯罪分子,保护了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

今年,加强了校园及其周边的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了校内多处比较杂乱的地段,出动警力300多人次,整顿交通、清除无证摆卖,特别是学院东区,老百姓利用学院的地方乱搭乱建,摆卖现象突出,保卫处配合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酒吧、桌球室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学院保卫处一次又一次采取行动,净化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保证了安静的校园环境。

三、做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本年度,办公室在新生军训、国防教育及"八·一"座谈会、执行学院押钞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对文件、资料及报纸的收发、整理和归档工作,以及临时工工资的发放工作,重新修订、打印保卫处及各科室职责和制度并挂墙,更新了保卫处、武装部网页,编写?quot;情况反映"10期,打印起草文件、资料一批,完成了在册的年度人口统计工作。全年,配合学院财务人员执行押钞任务200多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四、广泛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宣传活动

一年来,保卫处十分注重师生员工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学院开展"11·9"消防安全活动日的系列活动。利用电视、录像、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国家安全、国防教育、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保卫处还坚持每月出一期《情况反映》,反映本院的治安动态、好人好事以及有关建议、要求,对师生员工宣传治安、消防安全知识,促使各系、各部门能及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亡羊补牢,及时整改。同时为各部门全年订购了《国家安全》、《隐蔽战线》、《法制》、《南粤110》和《长安》等刊物,有效地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法纪观念。今年来,ι忻挥谐鱿治シǚ缸锵窒蟆?br>五、抓好新生军训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确保今年新生军训的顺利完成,根据今年新生军训"两多、一紧"的特点,即本科生参加瞄准、射击人数多、训练科目多、训练时间紧的特点,及早与梅州市武警支队教导队和梅江区武装部领导联系,制定计划,周密安排,在各系、室,各部门和承训部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对本、专科新生3170人进行了为期十五天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服务师生,多做好人好事

一年来,本着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原则,文明执勤*,热情为广大师生服务,常年义务担任夜间护送急病的学生去医院达200多人次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受到师生们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两次学生食堂中毒事件中参与抢救学生,出动警力200多人次,出动各种车辆近100辆次。正如同学们常说,保卫处值班()电话(xxx)是校园"110",只要拔打此电话,就能有求必应。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系统 高校财务管理 管理效率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正在朝信息化方向改革,以校园网络技术和IC卡技术为平台的高科技产品――“校园一卡通”(以下简称一卡通)在高校得到普遍推广。所谓一卡通,就是在学校范围内,凡需要用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校园卡来完成。一卡通项目的建设是建立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也对财务信息管理、增强资金调度和调控能力、规范收费秩序等财务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从而对高校管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Florida大学于1996年夏天首先推出校园智能卡,同时也是首所通过校园卡为学生发放奖贷学金、助学金的学校,该卡可用于查阅资料、购买图书、在娱乐厅、洗衣房、游泳池、快餐厅等收费场所消费,信息反馈显示,不仅教职工和学生对新卡的功能非常满意,而且明显提高了管理效率。1997年相继又有十几所高校开始运行“一卡通”系统,英国各院校也对“一卡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筹备实施。Thames Valley大学于1997年9月最先实施,Exter大学和York大学在Modex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开始试运行“一卡通系统”。这时的校园卡被赋予新的内涵,可用作图书证、门禁检验、选举卡、消费卡。持Modex卡的学生家长还可通过电话为其子女的卡上加款。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已经成为韩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手机大学”,学生在校园内可以使用手机确认身份并进行交易。随着校园卡功能全球化、社会化,未来的校园卡不再随着学生生涯的结束被注销,而将伴随使用者一生,其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更是意义深远。这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气象,也成为当今世界的财务管理领域的潮流和趋势。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一卡通”也开始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在高校,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目前,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湘潭大学等高校近年来均已推出特色各异的“一卡通”。中山大学于2002年9月在中山大学本部推出“牡丹―中山大学联名卡”为学生省却了许多麻烦,其功能从银行、邮局到自助转账圈存和财务结算;从餐厅、超市、小卖部到上机上网、图书借阅和医院就诊;从通道、门禁出入到宿舍考勤和保安巡逻,共涉及12个分系统,是目前国内“一卡通”应用项目较多的系统。

三、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设计

根据高校的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六大模块设计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以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目的。

(一)缴费管理模块

缴费管理的模块的开发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收费水平与速度,也解决了一些手工收费方式下存在的弊端。高校的学生学费、住宿费等相关缴费信息都初始进校园卡系统平台,学校财务收费人员,凭借校园卡系统平台能及时准确的查询到学生所有已缴费和未缴费信息。也可以解决纸质数据的查找困难性和费时性。由于校园卡平台数据的可随时调阅的特点,从而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1、根据学校教务处或研究生学院提供的学生信息,学费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学生费用信息的初始。财务处票据管理人员做好收费人员票据的初始。

2、收费人员收费时,根据系统中已经初始的学生应缴费用信息收费,并打印票据。

3、此操作形成的缴费记录将保存于数据库里,学生可以查询到,学费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及时查询欠费学生信息。对于学生遗失票据的行为,也可以避免在后台账务中去查找,而立即可以在票据信息中查询出何时由哪位操作员以何种方式收取学生何种项目的费用多少金额。

(二)手机校园一卡通管理模块

通过校园卡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升级现有的“非接触IC卡”模式,将“手机IC卡”模式引入校园,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跨出校园”。“手机IC卡”模式的校园卡与普通模式的校园卡的功能一致,包括身份识别、消费功能、借阅书本等,但通过“手机IC卡”的应用,可以使校园卡的应用更安全、更灵活、更透明、更便捷、更具服务性等。

(三)寝室管理模块

由于高校学生都有实习要求,尤其是医学类高校的学生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就会陆续去各大医院实习,学习临床经验,而实习基地一般遍及重庆多地,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一般学生去基地以后,学校的寝室相应需要退出,并在实习基地安排住宿。而从公平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一部分流动性较大的学生,学校应按学生实际入住天数收取住宿费。从而导致因学生去实习的时间不一致而形成不同的住宿费。若以传统的手工方式收取费用的话,则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实际入住天数进行折算住宿费后再收取。这样一来学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就下降了,再者由于人工操作的误差,必然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公平收费。

寝室管理的模块是针对学校学生入住信息混乱和不能及时反馈性、手工操作的资料不易保存等传统寝室管理的弊端而开发与应用的。

1、寝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于学生处提供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性别等信息,在学生报到入学前就进行寝室的安排。一旦安排进入系统之后,同一学生在校园卡系统中就能不在另一个房间入住登记,从而避免了因为传统手工操作手段导致的同一学生寝室重复安排的错误。

2、财务工作人员可根据学生的入住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缴费明细,并据此收取相应的住宿费。避免了误收、错收或漏收住宿费的情况。

3、学生的入住信息自动记录校园卡系统平台中,方便了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查询学生的入住情况后合理的管理学生。学校的寝室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查询学校的寝室的入住率和空房率、合理优化学生寝室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学生寝室的管理效率、节约资源。

(四)贷款管理模块

由于高校的家庭贫困的学生,不能按时足额的缴清在校期间的学杂费,根据国家的政策,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方式缴纳在校期间的学杂费。而根据高校的规章制度,学生一般应该在学年初缴清学杂费,而学生的贷款却不能在学年初及时到达学校账户上,这中间的时间差必然会对学校清理恶意欠费信息带来不便,针对此种情况设计了“贷款管理”模块。

1、学生从报到入学开始,需要贷款的同学通过学生处批准,办理绿色通道,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上课以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填报办理国家贷款或者生源地贷款,一般若贷款成功,则学生可凭借其与国家贷款发放部门或者当地生源地贷款资助中心签定的贷款合同,在贷款办公室办理贷款登记。

2、贷款办公室整理贷款登记的贷款学生的信息提交给财务部门学费管理人员,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贷款管理”模块中录入学生贷款信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据此信息在学生欠费表中清退相关贷款学生信息,整理出准备的学生欠费信息表,由此发出的学生欠费信息表能更准备的反映学生的欠费明细。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此学生欠费明细可以及时有效的催交学生欠费,同时也避免误催学生欠费的情况。

3、学费管理人员根据“贷款管理”模块中的学生贷款信息可以及时跟踪国家贷款的到账情况及生源地贷款的到账情况,催促相关部门及早汇入学生的贷款款项,加快学校资金的流入。

4、学校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贷款管理”模块中学生的贷款人数、金额而制定出相应的学生扶持计划,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学校的实现学校的社会帮扶效应。

(五)离校管理模块

学生报到注册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情,但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学业、图书是否归还、寝室是还退还、水电费是否缴清等一系列学生毕业离校将面对的问题将是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更大的难题。通过“离校管理”模块,将有效的解决离校中的一系列问题,并由此使离校完成情况动态的展现在学校管理层的眼前,及时了解离校完成情况,解决离校过程中的问题。

与毕业生相关系统的各部门如:研究生学院、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外事处、寝室管理中心、图书馆、设备处等将于学生毕业日前的一个月左右开始准备学生毕业工作。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1、研究生学院和教务处将确定的毕业学生名单信息传递给财务处离校管理工作人员,财务处离校管理工作人员根据毕业学生名单信息将毕业生导入离校流程。

2、财务处离校管理工作人员将毕业生导入离校流程后,再通知其他相关部门,如:图书馆、寝室管理中心、外事处、贷款管理办公室、设备处等与学生毕业离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离校系统中完成毕业生的离校处理。

3、毕业学生在毕业前的两个星期内,可以在一卡通系统中,查询出自己是否完成离校流程顺利毕业,或者查询是哪些流程未完成,并去相应的部门办理手续。

通过此方法,可以避免到毕业时各个与毕业学生相关系的部门都被学生围着,工作人员辛苦、学生排队也麻烦。提高了学生毕业完成的速度,并能有效控制离校的质量。做到不放走一个未完成欠费、借书或未缴水电费等各种引起学校损失的学生,同时可以让结清所有费用或事项的毕业生方便快捷的毕业。

(六)停车管理模块

为了改善校内交通秩序,高校陆续设置了车闸系统,一卡通系统中可增设“停车管理”模块。对于需要办理包月卡的职工,携带有效证件到后勤物业管理办理停车登记,然后于次日在财务处办理相应的停车卡及缴费。而对于临时出入校园的车辆,则由保卫处放行与收取停车费用。由此减少了社会上的车辆免费占用学校的停车位,解决了学校的车辆无处停车,外来学校的办公车辆停车难的现象。由此改善了校内交通秩序,合理利用了学校的室内和室外停车场,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论

由于高校机构多,相应的财务数据来源渠道也多,而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相一致,造成同一信息各部门报送的结果不一致,使财务资料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实施校园一卡通,奖学金、贷款等的发放和学费、医疗保险费、水电费等扣除均通过一卡通来完成,学生、教职工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若信息有误,相关个人会自觉并积极地到一卡通部门修改或补充,这就保证了财务资料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各子系统录入的数据由一卡通统一管理并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也保证了信息管理的唯一性,变动后的数据能被其他系统及时调用,提高了会计原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进而对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效率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盛其杰,校园“一卡通”的一种设计和规划,西北人学学报,2004.4

[2]师秀清,“校园一卡通”与高校财务管理信惠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琶洲中小学方案设计 紧凑经济型

前言

琶洲中小学作为琶洲村改造项目的社区配套教育建筑,在设计上既符合并体现新时期教育的内在要求,也重视与社区整体设计风格的协调,极力营造高尚学府的氛围,也是新港东路上的琶洲村改造新社区的靓丽的风景线。

1.工程概况

琶洲中小学是由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兴建的公共建筑配套项目。该项目位于广州市琶洲村总体改造项目中南部。规划用地面积30162,其中可建设用地29027。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3784平方米。其中包括地上计算容积率面积19600平方米,地下层面积3412平方米。地面部分为教学楼区、实验楼区、办公楼区、综合楼等,地下室主要是(平时)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库(战时部分人防地下室)及设备用房。建筑高度低24米。琶洲中小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小学30个班,中学15个班,合计学生2100人。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为多边形,四周有规划道路,相对独立,南面与新港东路相接,北面是琶洲村地块十一的8号楼住宅楼,东侧规划为琶洲幼儿园,西侧与SOHO办公区(地块三)一路相隔。总用地面积为30162平方米,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9027平方米。地块内场地较平缘,现状标高介于7.9-15.8之间,呈南低北高之势。

在城市建设分区中属于密度三区。用地内无市政基础设施或特殊的设施限制,不涉及城市总体规定的特殊控制区域。

3.总平面构思

3.1整体布局

学校的建筑布局由南北向轴线组合和东西向轴线而成。根据用地的不规则性,建筑尽量沿地块西边行列式布置。有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 教学楼与运动场中为学校的主中心轴,直通学校南面主入口。另一轴线为西侧的次入口与运动场组合成的景观轴。建筑以庭院式组合,庭院景观向外敞开,与一路相隔的SOHO办公地块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建筑布置的各个方向的退缩间距满足《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功能分区

校园的规划强调功能分区、动静分区、生活学习分区,强调各功能分区的交通流线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琶洲中小学,小学30个班,中学15个班。其中有实验楼、办公楼、综合楼。教学楼两栋,1-3层为小学部,4-6层为中学部。实验楼两栋,配置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劳动技术室、美术室等等。办公楼为教师办公用房与行政用房。综合楼配置有食堂与室内运动球场兼礼堂。

本工程建筑分类为三类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抗震设计计算按7度,抗震构造设施按8度。

4.1立面造型

琶洲中小学项目的整体立面与周围整体环境氛围相协调,采用新古典风格,并适当运用一些现代手法,符合中小学校的学校形象端庄又活泼。

建筑采用统一材料质感的面砖搭配和对比,结合建筑细部尽可能反映装饰与结构形式美,结合建筑自身的结构形体,运用竖向装饰线、横向梁线、飘板、百叶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建筑主体的黄色面砖及首、二层部位的条形面装饰砖结合,飘窗及空调百叶,给人通透感觉,清新典雅。

预留空调机位结合建筑外观设计,巧妙地进行隐蔽处理。预埋空调冷凝水集中排放管,既保护了设备,又美化了建筑外观,彻底避免了“空调雨”现象。管槽移至室外进行隐蔽处理,不仅没有破坏建筑外观,而且避免在室内过多穿孔开凿,有利防止渗漏,增加室内使用面积,便于管道检修。

4.2交通组织与入口

学校临新港东路为主入口,主要为人流出入口。

地块西侧为学校的次入口,设置人车分流出入口。次入口北侧设置了出租车上落客泊位10个,以及西侧广场设置了临时停车位与自行车停车位。

办公楼设置了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一个,机动车地下停车位为27个。教学楼首层设置地下非机动车库出入口一个,非机动车地下停车位为728个。

4.3绿色生态环境的塑造

人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已经成为21世纪困扰全球的四大显性危机,首次在人类发展史上敲响了警钟,因而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环保意识显得意义深远。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塑造生态的校园环境,并将学校环境本身作为活的课本,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如何尊重自然,节省能源。

学校公共绿地包括教学楼之间的庭院绿化、体育运动场的绿化。教学楼之间的庭院绿化考虑结合生物园地、地理学习园地、物理学习园地设计。在体育运动场地的绿地上主要布置康体活动设施。在这些公共绿地中设置尺度宜人的地灯、座椅、小品、花坛、活动器械等,配以草地、灌木及常绿乔木,成为学生就近休憩的公共绿化空间。该地块绿地率为35.2%。

4.4建筑无障碍

本项目各单体出入口及公共平台、电梯均按建筑无障碍要求设置无障碍通道,校园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大于2.5%。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在休息座椅旁设轮椅停留位置。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均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7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校园中心广场、中心绿地、运动场地等尺度较大,可承载多种类型的活动,提供给学生集会、演出、展示、休闲的公共场所,已经提供标志性可识别的校园景观。设计中从空间形态、尺度、环境、景观等多方面入手,将其塑造成为符合群体活动特征的校园公共活动空间,以此促进各种交往活动,让孩子们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品德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县城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城区建成区为重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原则,深入开展我县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的档次和水平,为迎接“二青会”的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一)加强城区建成区智能交通建设。在城区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城区智能交通建设,根据城区现状进行有计划、有顺序的城区智能设备的配备(人脸识别系统、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公共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停车诱导等),真正做到科技强警,网上巡逻与路面精准打击全面结合。

(二)完善城区建成区道路交通设施。对标线不清、标志不明和标牌破旧的设施进行重新施划、设置和更新,同时对电子监控、信号灯设备检查维护,确保高效运行。“示范路”、“示范区”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达到95%以上。城区建成区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的科学渠化率达到90%以上,车辆掉头和左转冲突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三)改善城区建成区停车秩序。推进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区停车设施运营管理,8月底前完成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逐步推动改善城区停车环境。整治根除沿街单位、门店强占公共停车位现象,坚决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停车无序、车头朝向不一致、占用盲道人行道等现象。

(四)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在主要交通路口、公交站点、长途汽车站、人行横道,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引导活动,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人行横道礼让行人,杜绝机动车随意掉头、变道、争道抢行,行人乱穿马路,翻越隔离护栏等现象,逐步提升城区路口文明交通形象。

(五)打击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合理布置警力,加强对城区建成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特别是十字路口的管控力度,开展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乱停乱放、超速、超载、酒后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整治,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90%以上。

(六)畅通公共交通行车秩序。倡导绿色出行,不断提高常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同时,整治占用公交站停车等行为及“小街巷”行车秩序,打通“微循环”,确保公共交通行车畅通。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协调工作开展。

组长:王文奇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王飞飞县政府办副主任

成员:刘海兵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李守勇县教科局局长

王爱军县民政局局长

梁志华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蔡育新县住建局局长

贾四勇县交通局局长

张青年县卫健体局局长

李仲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杨媛媛县团委书记

刘建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刘建平兼任。负责我县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期间的综合协调,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再明确一名班子领导专门负责推进此项工作,并将名单和联系电话报领导组办公室。

四、任务分工及措施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强大合力,确保部署的任务执行到位,安排的工作落地见效,提出的问题全面整改。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政府办

协调各单位开展建成区道路交通基本情况摸底评估。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测评系统(wmpc.tmri.cn)(用户名:wmpc.141100密码:cpoooooo),对我县建成区交通综合治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文明交通守法通行、交通管理专业水平等5方面40项内容进行摸底自评。将此项工作纳入13710系统,督促8月15日前完成首次上报,根据省政府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工作领导组专家组审核和初步评估情况督促8月底前完成二次上报。

(二)县委宣传部

1.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新媒介,大力宣传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升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素质。

2.倡导文明单位组建交通文明志愿者队伍,有计划地安排到我县主干道和重要路口,协助交警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劝导行人、非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

3.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等机构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礼让斑马线等活动,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文明形象。

4.统筹新闻媒体,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乱停乱放、超速、摩托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行人乱穿马路、翻越隔离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和店外经营、马路市场、强行圈占店前、门前停车位以及大型商场、医院、校园门前等乱象每周进行曝光。

(三)县公安局

1.统筹政府执法部门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综合治理。联合政府督查室对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警力投入,实施交警、巡警、派出所民警“三警”联勤机制,并通过扩大交警示范岗辐射带动效应、完善高效指挥体系、优化交通勤务模式、增加路面巡逻频次等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交警主力军作用,提高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水平,实现路口提效、路段增速、路网扩能的工作目标。

(四)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1.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和省政府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打造综合治理“示范路”“示范区”。根据实际,拟定307国道清河路、贺昌大街、青龙大街、北大街为我县示范路,以贺昌大街、清河路为轴心辐射区域为我县“示范区”。“示范路”、“示范区”确定之后,相关内容要向社会挂牌公示。同时,要通过微信、微博、互联网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群众重点关心的城区道路交通问题和需求,为下一步专项治理找准重点。从综合治理角度出发,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统筹推进,确保目标达成。

2.科学优化城区核心区及学校、医院、商贸区等重点区域、拥堵节点的道路交通组织,根据交通流量变化规律和道路条件,合理应用“单行道”“微循环”、潮汐车道等交通组织方式,缓解早中晚高峰城区交通拥堵。

3.加强智能交通投入,对电子监控、信号灯设备检查维护更新,对标线不清、标志不明和标牌破旧的设施进行重新施划、设置和更新,确保有效运行。“示范路”、“示范区”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达到95%以上。城区建成区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的科学渠化率达到90%以上,车辆掉头和左转冲突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4.改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的通行条件,合理设置机非隔离护栏、阻车设施,改变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现象。推广设置安全岛、过街天桥及行人过街信号灯。

5.加强交通出行诱导服务,与社会力量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渠道,为群众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路况信息和交通管理信息,及时发布交通管制、恶劣天气等出行提示信息。

6.以城区道路中的交通堵点、秩序乱点、严管街区等重点路段,党政机关、学校、车站、商圈、医院、大型居民区等周边区域以及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整治区域,严厉打击容易致乱致堵致祸的“三驾”(酒驾、醉驾、毒驾)、“三乱”(乱停车、乱变道、乱用灯光)、“两闯”(闯红灯、闯禁行)、“两牌”(套牌、假牌)等交通违法行为,严管“一口两线”(路口、斑马线、停止线)、“三车”(低速车、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行秩序,不定期开展城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7.对城区中心主干道路以严格控制为主,按照“有限满足群众夜间停放需求”的原则,合理设置夜间停车泊位;

对非中心城区主干道路以适度供应为主,适当提高道路停车位数量,满足群众停放需求。

8.完善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确保行人、非机动车有路可走。着力改善非机动车道、行人道等慢行交通的通行条件,合理设置“机非”“人非”隔离护栏、阻车桩、隔离墩等设施,改变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现象,满足行人、非机动车的出行需要;

配合城建部门在道路两侧合理位置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确保非机动车、摩托车按序依次停放,解决非机动车、摩托车乱停乱放的问题。

9.继续推进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及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的专项整治工作。

(五)县教科局

1.继续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交警、学校、家长停车共治”机制,消除校园周边接送学生停车乱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校园电子屏、展板、橱窗、板报、家长微信群等宣传载体,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发送交通安全知识,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2.继续加强各校园(包括幼儿园)保安人员维护校园门前安全工作,继续加大校园门前及周边违法乱象的整治,学校在上下学时段要增派3-5名保安人员配合公安维持校园门前的秩序,学校要实行“错时放学,定点接送”的办法,改变“只管门内,不管门外”的方法,彻底消除校园门前的违法乱象。

3.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遵纪守法、文明交通”课程,建立公安交警部门定期入校授课工作机制,积极创建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切实提升中小学校学生安全出行意识。继续抓好学生家长驾乘摩托车佩戴安全头盔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县卫健体局

协调县医院加大医院门前及周边违法乱象的整治力度,增派保安人员定时、定岗、定责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维持医院门前及周边秩序,实行既要管住院内,又要管好门外的方法,彻底消除医院门前及周边的违法乱象。

(七)县住建局

1.制定完善县停车场配建标准,分类确定不同区域建筑设施的停车配建比例,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加强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和配置停车资源,8月底前完成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逐步推动改善城区停车环境。

2.充分挖掘社会停车资源,组织街办、社区、派出所等基层组织积极协调各单位、医院、学校、居民小区等加大临时停车资源的开放力度,组织开展非机动车道、便道及商户门前临时停车位的摸排及规划设置工作,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

3.加强城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科学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在人流密集的区域,结合周边建筑、公交车站,统筹规划和建设过街天桥等设施,形成连续贯通的步行连廊。

4.升级建成智慧环卫综合监管平台,依法取缔“占道经营”“以路为市”等交通乱象,对临街占道修车停放的汽修厂、二手车店和没有作业空间的洗车行,以及其他临街占道经营商铺进行清理整顿。

5.清理整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强化渣土车监控系统功能,实现准入、运营、处置、监管、执法联动。严格落实渣土车辆违法抄报制度,配合公安部门严打渣土领域涉黑恶势力,推动渣土综合整治实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

6.加强规范企事业单位、商贸区、医院、学校、集中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周边停车位的设置,针对无照非法圈地、圈店前便道收取停车费的行为,通报相关单位,联合市场监管、公安部门进行整治取缔。

7.规范便道、人行通道。整治便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乱象,统一规划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统一车头停放方向。

(八)县交通局

1.加强公共交通运行情况评估和研判,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交通网线,合理设计公交站点与交通枢纽、停车场的衔接,大力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提高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建设完善“柳林公交app”平台运营,通过更为人性化的经营模式,吸引群众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联合公安等部门,加大对非法营运行为的整治力度,重点整治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医院、学校以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

3.严厉打击出租车拒载、拼客、强揽、甩客、倒客、故意绕行,以及未取得出租车从业资格证从事出租车营运的违法行为。对出租车随意停车揽客、随意占道调头、驾驶时拨打电话、吸烟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4.完善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隔离室安装工作,并在每辆公交车上配备1-2名保安人员。

(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针对无照非法圈地、圈店前便道收取停车费的行为,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联合城建部门、公安部门进行整治取缔;

打击取缔非法经营未列入国家“公告”序列的电力三轮车、电力四轮车。

2.严厉打击车辆非法改装、拼装行为,重点整治改装、拼装窝点,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拼装、非法改装三轮、四轮机动车以及非机动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

(十)县民政局

加强与城建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将路名信息以及损坏的路牌标志告知城建管理部门,共同做好路名标志完善工作。

(十一)县团委

组建交通文明志愿者队伍,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主干道和重要路口,协助交通警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劝导行人、非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

五、实施步骤

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8月1—8月10日)。领导组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动员。县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自查梳理阶段(8月11日一8月20日)。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实地勘查、蹲点调研等方式,找准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

第三阶段:集中治理阶段(8月21日一12月23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建立治理台账,细化治理内容,明确时间节点,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阶段:考核验收阶段(12月24日一12月31日)。对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督导检查和量化考核,完善城区道路交通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负主体责任,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挂帅,督促落实,制定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要设立相应办事机构,根据任务分工逐条分解细化,制定实施意见,确定“一把手”负总责。同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门联络员,建立定期会商工作制度,及时报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进工作,共同开展评价。

(二)加强执法管理。要树立执法权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尊法风气,突出对容易致乱致堵致祸交通违法行为的肃清力度,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全覆盖、“零容忍”,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形象,落实执法保障,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安全执法。

校园内停车场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8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师生拥有机动车的比率的日益提高,高校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008年5月,安徽师大西门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商贸职院一骑车女生;同年,仅上海市各高校就发生交通事故20余起;2010年1月20日,郑州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发生两车相撞的惨剧。著名的“李刚门”事件也是发生在大学校园中。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到来严重威胁,也对学校名誉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校园交通事故甚至引起了学生的聚集,其对于高校日常管理和发展的隐患不容小觑。

1问题分析

1.1现状

滇东某高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十几年本科办学历程的学校,其由校本部、古城和环东三个校区组成,占地总面积1399.43亩,其中学校教学主要集中在校本部,这里地处郊区城乡结合部,有近15000名本科生和近1000名教职员工在这里学习工作。因此,人员比较集中。

由于学校校本部距离城市中心有近10公里的路程,因此有近70%的教师是自行驾车上下班,全校登记的机动车有600余量。不仅教师的机动车较多,学生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电动车的数量已经逐步赶上并超过了自行车。因此每到上下课等时段,校园内人、车异常拥挤。

由于人员较多,加上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使得校园内安全隐患陡增,安全事故逐步增多。2013年一名教师在校园内行驶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一名学生脚部受伤。2016年3月一名学生在宿舍楼附近驾驶摩托车时,将一名行走的女生撞到,造成女生半月板损伤,膝盖骨裂。除了这些造成人员受伤的事故外,还有很多车辆刮擦、碰撞的事故发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的。

1.2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人、车、路三个基本要素,对高校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也离不开对这三个要素的考量。通过对滇东某高校交通安全状况的考察和分析,出现上述交通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2.1人车混行

由于高校道路是典型的“社区道路”,它与“社会道路”不同,没有严格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划分,部分区域甚至没有严格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划分。再加上人员比较密集,且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在上下课的时段是道路上人员和车辆较多的时段。这时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车混行的情况发生,增加了交通安全危险程度。

1.2.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

该校的停车位是3年前才划定的,之前校园车辆随意停放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即使划定的停车线,仍出现部分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另外,校园内只有部分道路O置了减速垄,整个校园内没有限速标志,人行横道线也只有在部分学生通行较集中的道路上有,没有人车分流的护栏等设施。由于学校绿化面积大,岔路多,很多十字路口视线不佳,但是缺乏相应的道路广角镜等设施,增加了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该校在安全设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2.3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不力

学校的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是由保卫处负责,但是鉴于人员有限,工作繁重,在道路交通的管理方面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多的管理工作放在对校园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登记管理、校外车辆进出校园监督管理等方面。另外,对于保卫部门管理校园交通安全,还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从监管的技术层面来说,和很多高校一样,目前学校保卫部门对于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更多的还停留在“人防”、“物防”的阶段,“技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4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教育引导的相对薄弱,学校师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在校园内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很多学生不仅走在路上看手机、打电话、听音乐,而且还不走人行道。还有的学生在校园内超速骑行电动车,有的甚至搭载两三个人。有部分学生甚至在没有摩托车或小轿车驾驶证的情况下,无证驾驶机动车辆。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也有在校园内超速行驶、乱停乱放的情况。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得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式更加严峻。

2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消除安全隐患,就需要制度上的完善,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员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最权威制度性文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是该法在高校交通管理方面却存在着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原因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校园道路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校园内的人、车通行为主,因此,校园里的道路显然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基于此,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主体。就目前的情况看,就是保卫部门。要充分给予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管理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其次是要从制度的高度,严格规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是没有执法权和处罚权的,针对这个情况,高校可与当地交管部门联系,通过委派交警或交通协管员进驻的方式,弥补这一缺陷。

2.2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

高校交通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是完善校园道路交通设施。在学校门口及主要路段设置限速标志,原则上校园道路应限定在20公里/小时。在部分危险隐患较大的路段设置监控探头,加强监管。在视线有局限的地方大量使用广角镜,避免驾驶盲区过多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建立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整个校园交通系统中运用先进的电子通信系统、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施综合管理实现校园交通管理现代化。其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车辆进入校园的监管。原则上在上下课高峰时段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进入的车辆要严格登记制度,对进入的区域、时限做好规定。第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以志愿服务或者勤工助学工作等形式参与到学校的交通安全管理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教育和引导。第四,加强校园内各类交通参与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在交通繁忙时段,加强对校园的巡视,利用学校对师生的管理制度,对不文明、危险隐患较大的行为予以重罚,以督促校园交通参与者自觉遵纪守规。

2.3加强师生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对师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是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最有力的抓手。开展教育引导,首先是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通过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让师生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避免出现不文明或违法的交通行为。宣传教育的途径应当实现多样化,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段。其次,是定期对社会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或校园内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通报,以真实案例警醒师生,提高其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第三,是开展各类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每年的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可以利用这些特殊节点,让师生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建军.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