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07 17:30:34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培养 逆向思维

高中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其中在众多数学思维方法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锻炼一向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师对逆向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也只是把逆向思维方式当作学习的其中一项内容,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就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问题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一、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原因

(一)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都习惯于运用顺向思维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乃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经常会从顺向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的惯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向,会使学生的思路受限,思维方式变得单一。而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就能够弥补思维单一的不足。逆向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很多解题捷径,一旦他们脑子里面形成了这种逆向思维的意识,就能够使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别人要强很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要加强对高中学生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和引导。

(二)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与常规思考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从不同多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对数学公式和概念有个本质的了解。所以,这种非常规思维模式的培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对问题有个本质上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它。就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逆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逆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只有善于观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各种明显或者隐藏的条件的学生,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才会有飞速的提高。在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时就能够锻炼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逆向思维方式总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灵感思维,这些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一)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将逆向思维灌输其内

备课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课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在备课内容中要时刻牢记将逆向思维方式灌输到课堂内容中去。不断地引导和提示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经过课堂上教师对不同的教课内容中涉及的逆向思维的不断疏导,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逐步的引导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当顺向思维解决不了时就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二)教师在讲课的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方式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包括数学思维模式中的反向推理、反证法、假设法等等都是变相的逆向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公式方面、推理方面和概念方面都要进行逆向推理。数学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强化对公式的逆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用逆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新接触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这些公式、概念以及推理。充分理解后,就能够让他们在数学题中能够灵活运用。高中数学中不管是函数题目,还是几何中的证明题目,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不断的疏导,让学生有了逆向思维的意识,很多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问题上,反证法就是一种很多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正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则只需举出菱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就能够证明题目中的命题是假命题。逆向变式方法也能够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难题。

(三)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部分锻炼学生逆向思维方式的练习题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逆向思维 重要性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33-01

初中数学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初中也是学生的思维模式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教学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难题,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

一 初中数学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数学基础对数学学习意义重大,概念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基础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数学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逆向思维能弥补定向思维的不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及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明确概念的用处,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

2.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颇多,许多问题需要学生用双向思维来解决,而且在初中数学需掌握的内容里还有运算和逆运算、定理和逆定理这些需要双向思维理解的知识点。另外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源头进行理论推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应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可防止学生思维被禁锢。培养学生习惯用逆向思维思考,可大大地提高学生数学想象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大大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也可以扩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空间。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习新思路

初中生大多习惯用定向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定向思维并不适用于所有问题的解答,善用逆向思维,学会换个角度思考则会大大降低许多数学问题的难度,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巧妙使用逆向思维能发现更多的解答技巧,有利于学生探索出更多的学习技巧,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初中数学逆向思维培养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在数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概念都是双向性定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基本概念的来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用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常规应用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具有创新意义应用方法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反向理解,强化概念应用训练和公式法则的逆向运用训练。

2.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在数学思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许多初中生无法很快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习惯于定向思维,教师需要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专门设计针对培养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定向思维分析问题不足时逆向思考可以弥补,学会巧妙使用双向思维模式思考解决问题。教师需重视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在解题过程中合理采用分析法,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习惯。加强反证法的训练,这也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方法,很多数学问题用直接证法解决难度较大,用间接证法则相对容易,从待证结论的反向出发推导出矛盾,通过否定待证结论的反面来肯定待证结论。

3.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数学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习题课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运用逆向思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用特殊解法去解决一般问题,坚持正难则反的解题原则,从而快捷轻松地解题。教师可以用分析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分析法是几何证明法中最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执果索因,由结论推出题设,从中找能使之成立的条件,由未知推出已知从而证明命题真实性,这正是逆向思维的解题模式。在习题讲解中加强反例训练也可以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构造反例则能加深对定义和公式的理解,及时纠错,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不断地改变题目条件来活跃学生思维能力,一个固定类型的题目改变其中某个条件,就能改变题目的解题思路,初中数学几何求证类题目都是较好的一题多变练习的素材,进行一题多变练习也能从角度进行思维运动,对逆向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 结束语

初中数学逆向思维培养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基础数学能力,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帮助。教师可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习题教学、思考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强化相应逆向思维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蔷.转换思维角度,学会逆向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6):95~96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概念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57-01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出了几点看法。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出其不意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呢?

一、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展开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一教学要求带进每节课堂,并寻找各种契机开展实施。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问题探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与逆向思维有关的问题,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在概念教学中注意培养逆向思维。数学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秉承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定性思维,对于逆用公式法则等很不习惯。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例如在学习“倒数”概念时,先可以问学生:“5的倒数是什么数?”接下来问:“5是什么数的倒数”?在平面几何定义、定理的教学中,渗透一定量的逆向思考问题,强调其可逆性与相互性,对培养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互为余角”的定义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形式:∠A+∠B=90°,∠A、∠B互为余角(正向思维)。∠A、∠B互为余角。∠A+∠B=90°(逆向思维)。当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应明确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才能适时给学生以训练。

(二) 加强逆定理的教学。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但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经过证明后成立即为逆定理。逆命题是寻找新定理的重要途径。在平面几何中,许多的性质与判定都有逆定理。如: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注意它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定理的教学应用对开阔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大有裨益。

(三)强调某些基本教学方法,促进逆向思维。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如逆推分析法,反证法等都可看做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在证明一道几何命题时(当然代数中也常用),老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经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由果索因,直指已知。反证法也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习题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有意识地选编一些习题,进行逆向思维的专项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法则都可用等式表示。等号所具有的双向性学生容易理解,但很多学生习惯于从左到右运用公式、法则,而对于逆向运用却不习惯,因此,在数学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应加强公式法则的逆用指导,使学生明白,只有灵活地运用,才能使解题得心应手。

例1:计算:(a+2b)2 (a-2b) 2

点拨:本题可以直接正向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但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若能逆向运用公式(ab)2=a2b2,则计算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了。

解法一:原式=(a2+4ab+4b2)(a2-4ab+4b2)

=〔(a2+4b2)+4ab〕〔(a2+4b2)-4ab〕

= (a2+4b2)2-16a2b2

= a4-8a2b2+16b4

解法二: 原式=〔(a+2b)(a-2b)〕2

= (a2-4b2)2

= a4-8a2b2+16b4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例2:分解因式x4-y4

解原式=( x2+ y2) ( x2- y2)

=( x2+ y2) (x+y)(x-y)

=( x2+ y2) ( x2- y2)

分析:由于对乘法运算太熟练,“乘”的意识太强了,因式分解已完成又习惯性地作了乘法运算。

结果不是“积”

例3:分解因式:x3-2x2+x-2

解原式=x(x2-2x+1)-2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4

一、逆向设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知识作正面讲解外,还要经常有意识地挖掘互逆因素,反向设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讲绝对值的知识时,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训练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若|a|=4,则a=?摇?摇?摇?摇.

像以上可逆向思维考虑的问题在初中教材中无处不在,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去抓住,及时加以处理,就可促进学生思维向多向发散,这无疑对其逆向思维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抓住定义的可逆性对学生时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定义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定义总是可逆的,具有性质和判定两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运用,对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定义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都是有益的。

例如:对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对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训练。

(1)C为AB的中点(已知)

AC=BC(中点的定义)

(2)AC=BC(已知)

C为AB的中点(中点的定义)

三、重视公式、法则的逆应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数学中,有许多的公式和法则,而且有许多公式和法则反过来也成立,可以正反使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公式法则的正向使用,而忽视了公式法则的逆应用,有时逆用公式,或适当改变公式的形式再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抓住公式、法则的可逆特点,对学生进行公式的正反两方面的使用训练,既能使学生加深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例1:计算2×()

这里可引导学生逆用同底数幂相乘和积的乘方公式:a=a•a,a•b=(ab)

解:2×()=2×()×=(2×)×=

例2.计算(x+3y-2z)-(x-3y+2z)

此题很多同学都习惯先算平方再算减法,当然逆用平方差公式就简单多了。

解:原式=[(x+3y-2z)+(x-3y+4z)][(x+3y-2z)-

(x-3y+2z)]

=2x(6y-4z)

=12xy-8xz

四、利用逆命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中存在大量的命题,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导学生考虑逆命题是否成立;成立的话,逆命题又应如何应用等,以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如: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逆命题是什么?成立吗?从而自然引导学生得出逆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通过对逆命题的探索得到一个新的定理。

又如:命题:若a=b,则a=b。

问:逆命题是什么?成立吗?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a=b,则a=b。它是不正确的。

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养成反过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发现许多新的结论,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重视基本逆向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方法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单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有时往往会陷入困境。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时,考虑间接解决,在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时,迅速转变思维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促使问题解决。教学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分析法、反证法,是培养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加强对学生进行这些方法的指导。

1.分析法,人们称之为“执果索因型逆向思维”。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在几何证明题中,体现更多。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养成“要证什么,需证什么”的思维方向,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逆推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达到把问题转化,如此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达到推出原命题的条件,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通过分析法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如图,在ΔABC中,BD和CE分别是ΔABC的两条高.

求证:∠ABC=∠ADE.

分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从结论出发,欲证明∠ABC=∠ADE,若能证明ΔADE∽ΔABC就可以得出∠ABC=∠ADE,这样就把证明∠ABC=∠ADE的问题转化为证明ΔADE∽ΔABC的问题。如何去证明ΔADE∽ΔABC呢?结合题设,这里已有∠A=∠A这个条件,要找到其余一组角对应相等是不可能的,若有条件=就可以得出ΔADE∽ΔABC,这样把证明ΔADE∽ΔABC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的问题,那么有如何去证明=呢?只要证明出ΔADB与ΔAEC相似即可得出=这个结论。这样又把证明=的问题转化为ΔADB∽ΔAEC的问题,而根据条件完全可以证明出ΔADB∽ΔAEC,从而问题得以解决。

2.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它的思维特点,在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用反证法证明的一个例子。

例如: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

分析:至少一个角为60度的情况有三种:一个、二个、三个,这证明起来比较难。换个角度想,至少一个的反面是没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只要说明一种情况不可能就能说明命题成立。显然,若没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则三个角都小于60度,这样它的内角和将小于180度,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因此,没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成立。

通过这些数学基本方法的训练,学生能明确用一种方法解不出来时,要转化思维方向,从反面来思考,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逆向思维有着许多优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可转换思维方向,进行反面思考,从而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不仅仅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5

一、逆向思维的有利作用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的另一种思维形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已有的思路反向去考虑和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一般的学生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而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这种转变时是迅速且自如的,这就是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思维的运动性方面的素质差异。这种思维的运动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学数学中看,逆向思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有利于:(1)有利于排除顺向思维中的困难,培养思维的创造性;(2)有利于克服顺向思维中的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有利于挖掘顺向思维中的弱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

1.互逆概念。小学数学中有许多“互为”与“互逆”关系的概念,如“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与约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等。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去思考与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还是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①3的倒数是( );②1的倒数( );③16是( )倍数;④( )的倒数是8;⑤()的倍数是8。

2.逆向观察。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基础。数学中逆向观察与顺向观察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操,逆向观察是改变过去的由上及下、由左到右的顺序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逆向观察,不但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和熟练地运用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示练习题:把四个相同的圆片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并涂上了颜色。如果把每张圆片都看成单位“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这四个分数所表示的面积都相等,即1/2=2/4=4/8=8/16。组织学生从左向右观察,12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乘以2,则等于2/4;若都同时乘以4得4/8;若同时乘以8得8/16;可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组织学生从右向左观察,8/16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除以2,则等于4/8;若都同时除以4得2/4;若再同时除以8 得1/2;可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通过顺向与逆向观察就可以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逆想训练。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说过:“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想并不总是必须沿着完全相同的思路进行,而只是向相反方向运动。”这里指的“向相反方向运动”是逆联想能力。逆想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能由眼前的事物、事实或过程联想到与之相反或相对立的另样事物、事实或另种过程,从而进入新的数学意境,产生新的领悟。

例如,某粮店有两个仓库,甲仓库存米是乙仓库存米的4 倍。当乙仓运出5 吨米后,甲仓存米则是乙仓的6 倍,甲、乙两仓原来各有米多少吨?学生习惯于顺着题意从倍数角度思考:5÷(6-4)=2.5(吨)(乙仓);2.5×4=10(吨)(甲仓),这种解法显然是错误的。有的学生虽能看出作为一倍量的乙仓存米数是变化的,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具有逆联想能力的学生就能自觉地调整思考方向,从变化的量逆想到不变的量,从而用甲仓存米数5÷(1/4-1/6)=60为单位“1”的量,实现由“倍”到“率”的思路逆转,便能很快地求出甲仓存米(吨),再求乙仓原有存米为60÷4=15(吨)。

4.逆用公式。小学数学中的公式都是求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是解题规律的抽象概括,数学中的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在正向应用的同时,加强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出示下列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的塑料面积是90 平方厘米,它的高是10 平方厘米,这块三角形塑料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

组织学生思索,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以逆推出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由此可列式为90×2÷10=18(厘米)。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逆向思维 培养

逆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补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逆向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全面加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学生逆向思维意识的培养

逆向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克服了思维所具有的保守性,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起到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首先要以知识作为首要条件,把逆向思维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自觉地遵循这个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逻辑顺序,由于各种原因,教材的顺序与学生所特有的心理顺序不一致,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无法正常地开展下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把教材的章节和内容之间的思路理顺,找出矛盾之处,并加以分析。特别是一些章节存在学科之间联系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在授课的时候使其融会贯通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既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开阔他们的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数学公式中注重逆向思维

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一般数学公式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运算的,也有从右向左运用的时候,也可以说成是正向思维转变为逆向思维的方式。在许多的数学习题解答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要求把公式和法则转换来进行解题,然而许多学生在解题时都缺乏相应的自觉性和基本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让他们学习逆向应用数学公式和法则。在讲解完一个应用题或者公式以后,教师可以紧接着寻找一些关于公式逆向应用的例题给学生练习,使他们在练习中掌握逆向应用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解决。在三角公式中,逆向应用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例如诱导公式的逆应用、三角函数关系公式的逆应用等等,这些公式在运算工程中,如果使用正向思考却只能解决一小部分,而使用逆运算则可以充分解决问题。因此,逆向思维在数学公式中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利用逆向思维完善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成功的关键。逆向思维中的反证法和逆推分析法则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例如在一些几何命题中,教师往往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从所要证的结论入手,结合题目中所提到的已知条件和图形分析进行解答,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反证法也是集中了这种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向思维,例如一道题无法用正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则可以反过来思维,假设问题不成立,通过层层分析来证明假设是错误的,从而来证明定理是成立的。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例如在一组逆向思维题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求证和转换,并把题目变成与原题相似的新题型,让学生能够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去研究和解答问题。这种巧妙的逆向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在学习当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学习数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多种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46-0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机会比较多,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实,在社会生活中,逆向思维同顺向思维同等重要,有时逆向思维比顺向思维还要重要。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一、从直观入手,形成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最好从直观入手,比如通过操作,采用看看、摆摆、说说等,帮助学生由顺向思维过渡到逆向思维。例如3+2=5这个算式是顺向的合并,学生很容易看出是3和2组成5,而5=3+( )算式则是逆向的分解,学生就不容易看出5可以分成3和2。为了形成逆向思维能力,这时,笔者就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互逆关系。把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35,25,反过来,把5个分成3个和2个两个部分,53,52,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初步了解组成和分解是互逆关系。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进行合和分的操作,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3+2=5,5=3+(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出现许多实物、图片,可以扩展到与实际的联系和比较。要求学生针对实物的多少、大小,线段的长短、粗细,人的高矮,说出相互之间的互逆关系。这样,学生就初步理解了互逆关系,形成了逆向思维能力。

二、依据教材,从不同内容入手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为了巩固已形成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加减法和乘除法教学同时进行。有一道题:左边有2只公鸡,右边有3只母鸡……列式为5-3=2。这样,学生就理解部分与整体的互逆关系,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而且又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的互逆关系,逆向思维得到了训练。又如,在教表内乘、除法时,问学生:有4个相同的部分数3,可以合并成一个整体,这整体是多少?怎么列式?学生列式3×4=12。反过来,把整体12分成4个相等的部分数,这个相等部分数是几?怎么列式?学生列式12÷4=3。之后,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很快列出相关算式。比如,3×5=15写成除法,算式是15÷3=5、15÷5=3。同时还能归纳结论: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不仅巩固和提高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在数的应用方面,笔者也非常重视可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观察一幅图时,要求学生从顺、逆两方面来想,然后要求编写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的应用题,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加减乘除应用题训练。比如在黑板上写出“3”“6”两个数后,要求学生先编出加法应用题,再改编成减法应用题。部分学生说:“李刚有6本书,王强有3本书,他们一共有几本书?”改编成减法则是:“李刚和王强共有9本书,李刚有6本,王强有几本?”或者“李刚和王强共有9本书,王强有3本,李刚有几本?”编写乘法应用题:“有3组同学做卫生,每组6人,共有多少人做卫生?”改编成除法应用题:“有18个学生做卫生,6个同学分一组,可以分几组?”或者“有18个学生做卫生,分成3组,每组几人?”通过编写与改编应用题的练习,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开始。”因此,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经验少,识字不多,而且刚刚有了一些逆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时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应当适时地创设问题加以点拨,开拓学生思路。例如,在教“城东小学秋季种树82棵,比春季多种18棵,春季种多少棵”这类应用题时,部分学生对题意不理解,出现了82+18=100(棵)的错误解答。为此,笔者适时地创设以下几个问题加以点拨:“按题意谁比谁多?”(秋季比春季多)“不改变题意换一种说法应该怎么说?”点拨逆向变顺向思维,学生对题意就容易理解了(实际春季比秋季少18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什么方法?”(用减法)通过这样顺逆关系的点拨,以后学生遇到逆解应用题,就会运用逆向思维去解决,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三、通过多种方法的训练,提高和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一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常性地训练才能形成。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训练的形式和方法要多种多样,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能力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充分利用教材有利条件下,采取图形排列推理、数列推理、计算训练、口语对话、编写应用题和改编应用题等方式进行训练。形式上可以采用对口令、放鞭炮、送信、查岗哨、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使学生逆向思维敏捷灵活,并具有创造性。

四、结束语

在依据教材巩固逆向思维能力时,教师还要注意创设问题,激发思维,点拨关键,开拓思路。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明显缩短教学时间,突破教材中许多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8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数学知识和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现行的数学课本中提供了大量的可逆素材,如定理与逆定理、函数与反函数、可逆运算、反证法、可逆变换等等。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出逆问题或从相反方向去考虑,这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但能进行正向思维,而且还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相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一、通过利用“逆定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很多问题是可以借助定义解决的,但定义的逆用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如果能重视定义的逆用,适当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就可以使有些问题解答得更加简洁明了。

例1.设f(x)=2x-4x2+2,求f-1(0)。

分析:(一)常规思维:先求出反函数f-1(x),再求f-1(0)的值。

(二)逆向思维:令f(x)=0,解出。

显然,求反函数比较困难。对比之下,方法(二)使得解题过程更加简洁。

二、通过逆用公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书本上有许多公式,学生往往习惯于正向运用公式,对逆向运用公式不太习惯,可有很多问题需要逆用公式才能解决。

例2.在斜三角形ABC中,求证:

(a2-b2-c2)tanA+(a2-b2+c2)tanB=0

分析:

利用余弦定理得:

a2-b2-c2=-(b2+c2-a2)=-2bccosA

a2-b2+c2=a2+c2-b2=2accosB

代入左边得:

左=-2bccosAtanA+2accosBtanB

=-2bcsinA+2acsinB

=-4SABC+4SABC=0,即证。

例3.求值:

(1)■ (2)■

分析:在三角函数中,“1”的形成有很多变形,若能巧妙地运用,解题就能得心应手。此题利用“1”=tan45°,易求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挖掘潜能,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运用反证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反证法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证题方法,它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例4.已知:a+b+c>0,ab+bc+ca>0,abc>0,求证:a,b,c都是正数。

分析:如果依据已知条件尝试用直接证法来证明,会发现难度很大,因此,考虑用反证法。假设a,b,c中只有一个是负数,或者a,b,c中有零,这都与已知条件abc>0相矛盾。故若非都为正数,必有两个是负数,以此为起点去寻求题设条件之间的矛盾。

证明:假设a,b,c不都是正数。又abc>0,故三数中必有两个负数,一个正数。

不妨设a

由a+b+c-(a+b)

又a+b

c(a+b)

ab+bc+ca=ab+c(a+b)

=-[(a+■)2+■]

这与条件ab+bc+ca>0相矛盾,

a,b,c都是正数。

四、通过应用排除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任何问题都有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排除错误的就可得到正确的,对于那些正面复杂而反面简单的问题,这无疑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例5.20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从中任取5件,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分析:此题若从正面解决,比较复杂。若用排除法,从总数中减去不符合条件的取法,即可得到符合条件的取法。

即:C520-C517=9136(种)

另外,排除法也较适用于选择题,在四选一的答案中必然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运用排除法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五、通过运用反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用命题形式给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有一个使结论不成立的例证,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就是反例。数学史上著名的用尺规作图的三大难题:三等分角问题;立方倍积问题;化圆为方问题就是通过反例证明其不成立的,一些世界著名的猜想也是通过反例证明其不成立的。

例6.设ABC三边的长分别是a,b,c,且a+■=b+■=c+■,则此三角形必是正三角形,判断此命题正确与否。

解:由a+■=b+■得,(a-b)(ab-1)=0,即a=b或ab=1。

但当ab=1满足题设条件时却未必是正三角形。

易举出反例:

当a=2,b=■,c=2时满足题设条件,但ABC不是正三角形。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9

关键词:逆向思维;受阻表现;训练;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02-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逆向思维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探索,当某一思路出现阻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一、阻碍学生逆向思维的因素

从教学形式看,最主要是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建立定理--证明定理--运用定理”这三部曲或采用“类型+方法”的教学模式,忽视了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以致学生不能迅速而准确地由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

二、逆向思维受阻的具体表现

1、缺乏显而易见的逆向联想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较多的是由此及彼的单向训练,而忽视了逆向联想,这就造成了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和思维过程中顽固的单向定势习惯。

2、混淆重要定理的正逆关系

对于运用正逆关系的数学命题,学生经常混淆题设与结论的顺序。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在ABC中,AC=5,BC=12,AB=13,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学生认为运用的是勾股定理,理由是“AC2 + BC2 = AB2,52 +122 =132 ,ABC是直角三角形。”其实有“AC2 + BC2 = AB2”,已经是直角三角形了,还要“52 +122 =132”干什么呢?

3、忽视正逆转化的限制条件

如:已知……(条件),则……(结论) ;但反过来由结论推出“条件”就不全面了,遗漏了另一种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限制条件的反求,学生更是束手无策,如:当cbc,则a

4、缺乏逆向变形的解决能力

如:计算 ,有些学生竟然对它进行通分,却不会用变形。

5、缺乏逆向分析的解题思路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只习惯于从条件到结论,却不会从结论出发去寻求解题思路,缺乏双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逆向思维训练在教学中的实施

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学的学生思维发展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向和水平是不同的,最初只能是单向的,没有逆向思维,以后才逐渐形成思维的可逆性和反复性。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从正向思维序列转到逆向思维序列程度也不同:一般地,能力较强的学生几乎在建立正向思维的同时,就建立了逆向思维,只需稍加点拨;能力中等的学生,要建立逆向思维必须进行适当的训练;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形成这种逆向的心理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些学生还是把重点放在正向思维的建立上,在巩固了正向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长期多方面的引导和特别训练,才能逐步地接受逆向思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逆向思维。

1、定义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作为定义的数学命题,其逆命题总是存在,并且是成立的。因此,学习一个新概念,如果注意从逆向提问,学生不仅对概念辨析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2、公式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中的公式总是双向的,可很多学生只会从左到右顺用公式,对于逆用,尤其是利用变形的公式更不习惯。事实上,若能够灵活地逆用公式,再解题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此应特别注意两点:第一、强调公式的顺用和逆用,“聚合”和“展开”。第二、逆用公式是求代数式的值、化简、计算的常用手段。

3、运算法则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中的很多运算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运算作为逆运算,如: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乘方和开方都是互为逆运算,彼此依存,共同反映某种变化中的数量关系。而且在同一级运算中,可以互相转化,如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倒数的概念可以转化为乘法。

4、定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不是所有的定理的逆命题都是正确的,引导学生探究定理的逆命题的正确性,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完备,而且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韦达定理的逆定理都是存在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四、逆向思维训练的实施策略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当从正面考虑时会出现很多障碍,或者根本解决不了,而从反面着手,往往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再或者证明问题的不可能性,等等都需要有非常规思路去解决。比如“正”难则“反”。

反证法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被誉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是解数学题常用的方法。当题目出现有“至少”或“至多”字样,或以否定形式给出时,一般采用反证法。

五、逆向思维的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双向性,而且还能克服由单向思维定势造成解题方法的刻板和僵化,以及不善于在新条件下独立发现新方法、新结论等不足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值得说明的是:首先,必须有扎实而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为前提,只有具备大量的知识信息,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向、不同联系上去考虑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类比、引申、拓广、举反例等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使之形成习惯;再者,提倡变式教学,“模式化+变式”是逆向思维训练的高效率的形式之一;最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必须量力而行,应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因为许多逆向问题对中、下学生来说,考虑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该回避的还是不涉及为好,让这些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基本内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广思路,提高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篇10

【关键词】 逆向思维;初中数学;习题 解题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而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组成.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有研究表明,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逆向思维的能力不足,习惯只是学习公式、定理等刻板的内容,没有创造和观察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逆向思维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在实际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1. 加强基础知识的逆向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仍是基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引入逆向思维不单可以加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思考方式. 在基础教学中应该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优化逆向的教学. 在这中间存在很多互为的概念. 例如:互为倒数、互为相反数等,通过这些概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正、反两个层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2. 由概念着手增加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中很多概念是互逆的,对于这种类型的概念可以采用先正后逆的方法,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分析概念,同时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惯. 比如同类项是代数中的重要概念,为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可以举例并分析:

(1)假设-amb3与2a2bn是同类项,那么m,n的值是多少?这题目一开始会难住很多学生,但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的思维方式来解题,学生就可以根据相应的逆向思维得出m = 2,n = 3.

(2)教学相反数的概念时,不单可以问学生3的相反数是几,同时还可以提出0.3的相反数是多少,或-5和数字几互为相反数,等等. 通过从正反两个层面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 通过公式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中往往要涉及很多的公式、法则,对于这些公式和法则的双向性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只会从左至右地正向运用,对由右至左的逆向运用不熟悉. 所以,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中要加强相应的逆向指导,只有正确地运用正逆两种法则和公式在解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举例说明,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判断方程2x2 - 6x + 3 = 0的根的情况. 在解题的时候可以将方程变式成为: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 - 6x + k = 0,k取何值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经常进行这种有针对性的逆向锻炼对逆向思维的形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注意在解题方法上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1)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以特征结论的反面为基础,推出矛盾,以此来否定证明结论的相反面来肯定特征的结论. 这也是很多数学问题在直接证法处于困难时所经常使用的方法. 加强反证法的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对逆向的思维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

(2)分析法. 分析法实际上是从命题的结果出发,一路分析充分条件,直至推理出已知条件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看果追因是分析法的基本内容,其关键是整个解题过程一定是一个可逆的情况.

(3)举反例. 在数学的命题中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其错误,只要给出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并不能成立的例子就可以否定此命题. 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举反例. 加强对举反例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锻炼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 立体几何命题

立体几何中的定理、概念除了直接应用之外,还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与要求进行相反的应用. 举例说明,求证: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不平行直线是异面的直线. 根据题目的条件得知两条直线不平行. 只要证明了这两条直线并不相交就可以证明是异面直线.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利用反证法来解决此问题是非常容易的.

2. 概率命题

举例说明,全班共有50名学生,求至少有2个人是同月同日生的概率. 这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生日怪论命题,帮助学生了解此理论,引导学生运用对立事件的解决问题非常容易. 先得出50名学生都不是同月、同日生的概率,之后根据对立的事件的总概率 = 1,得到至少有2个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值. 充分利用对立事件进行逆向思维,可以让原本复杂的概率问题得到简化.

3. 不等式命题

由实数的性质可以知道成立,以此来找到证题的始点. 在数学中,互逆定理、公理、运算等到处都存在. 如果可以熟练地掌握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逆向的思维会让原来复杂的题目变得简单.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