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园艺专业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7:57

观赏园艺专业

观赏园艺专业篇1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优秀课 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2-01

高校打造精品课程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知识传播渠道,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做好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观赏园艺学》的知识传授意义重大。

一、学好《园艺观赏学》课程的意义

观赏园艺学以观赏性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并综合应用艺术和社会科学,融会了《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观赏园艺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奠定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优秀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规范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对园艺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自觉探索园艺知识的兴趣。

二、建设《观赏园艺学》优秀课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为了将《观赏园艺学》建成优秀课,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组教师认真总结、多次研讨,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大纲和授课程计划,更新了《观赏园艺学》的知识结构,缩小了知识内容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强化了知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融合了我国特色的设施、栽培方式及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三、教学任务的实现途径

(一)完善教学大纲

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修订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统一了教学内容,规范了授课计划。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确了《园艺观赏学》在园艺专业的基础地位,阐明该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紧密联系,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二)创新纲领性课程讲授

以往的《观赏园艺学》教学基本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因学生对具体的植物陌生,教师直接讲述其意义及分类,学生没有直观印像,不能形成理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记忆。通过优秀课程的建设,我们利用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因素,先带领学生直接进行植物识别课,用一棵棵、一类类植物的识别进行直观教学,最后再进行纲领性课程绪论和总论的讲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学习,能够达到自己归纳植物种质资源的规律以及准确地进行植物自然分类。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师评价测评平均分为94.6,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是82.3,总体较好。

(三)精讲各论教学

该课程老师在深入研究后,用自己的语言以及对植物的现场识别,适当增加教学引导,结合植物进行精细教学,结合常见观赏园艺植物的形态特征、习性、繁殖与栽培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观赏与应用价值,使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建立形象、直观的知识记忆。

四、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

(一)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教法科学、教学任务具体的情况下,只要能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达到了优秀课程建设教学共享这一目的,并实现使学生受到知识传授这一终极目标。

(二)加强硬件设施

一方面要加强植物品种的引进,建立品种、数量足够的植物资源库;另一方面应为本课程教师配备现代采集设备(如专业相机等)。因受植物生长的限制,一部分植物不适合我们北方的生长环境,教师只能利用网络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采集植物资源,才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植物知识点。

五、小结与展望

《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过程的实践表明,在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观赏园艺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今后的学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而不断地提升其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以及与产业结合的实用性。《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教法也要因时而宜,围绕提升学生的教育效果,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颖,彭红丽.高职《园林树木学》精品课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07).

[2]周英,赵俊伟,张子戌,范如永.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08(12).

观赏园艺专业篇2

关键词 园林艺术 园林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1-4 文献标识码:A

1开设园林艺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园林环境的要求日趋增加。园林行业的服务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园林功能日趋多元化。园林学也成为更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艺术性成为其显著的学科特点。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成为优秀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园林技术专业需要开设园林艺术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给学生传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体现艺术性的理论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造景艺术和技巧、园林空间构图艺术,具备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鉴赏和初步的设计、组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2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定:学生能够运用各造园要素进行园林风景构图、空间组织,具备鉴赏、设计园林空间与现场方案调整的能力。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界定园林范畴;对景观进行艺术处理;园林色彩的构图;园林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广场的鉴赏能力;配置园林植物;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提高学生对园林造景要素的了解,并增强学生的配置、色彩搭配、构图空间营造的能力。具体能力培养目标为:能够识别地形、置石、水体、水岸的类型;能进行园林建筑的鉴赏;能进行园林小品的鉴赏;.能进行道路广场的赏析;能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能够对景观艺术性进行分析;能够合理地设计园林色彩的构图;能组织园林空间;能创造园林空间意境。

2.2知识目标

从知识结构角度来看,将要培养的知识目标总结如下:能说出:园林的概念和范畴、不同的园林风格和规划形式;景观、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园林地形的改造类型、假山布局、置石形式、水体类型及水岸的处理;园林建筑的类型,陈述园林建筑的布局、空间、借景、色彩与质感艺术;园林小品的概念、类型及功能作用;园路的布局艺术、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技艺、不同环境选择植物的原则;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3课程设计思路

3.1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技术员岗位的所需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园林设计和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园林企业对专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实际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3.2教学组织设计思路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典型的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切入点,根据园林设计和施工的工作任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园林风景艺术欣赏至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教学项目将主要突出学生对园林美的鉴赏能力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园林相关实际工作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4教学设计

项目一:园林形式与空间布局

内容描述:美的思想、特征及园林美、园林空间布局、园林艺术布局、景点与游赏路线的布置、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

知识目标:掌握园林总体布局形式确定的方法;掌握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法则及其应用;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够分析园林作品中应用了哪些景观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方法能力:能准确陈述景观和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在学习经典园林设计作品基础上建立独立设计园林作品的意识,将园林空间的组织手法运用于园林构图中;社会能力:能协调与沟通建设部门、设计部门、规划部门、花卉供应企业。

项目二:园林意境创造

内容描述:意境与园林意境、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直接表达方式、间接表达方式。

知识目标:了解意境与园林意境及其创造方式;掌握园林意境的直接表达方式和间接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依据要求确定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方法能力:能根据现状确定最佳的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社会能力:能协调与沟通建设部门、设计部门、规划部门、草坪供应企业。

项目三:园林构成要素艺术造景

内容描述:地形设计的原则、小地形营造艺术、园林堆山艺术、园林置石艺术、园林水景的设计原则及艺术处理、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园林树木的配置艺术、园林艺术欣赏的意义及作用。

观赏园艺专业篇3

〔关键词〕高雅艺术进校园 湖湘文化经典 立德树人

高雅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遗产,是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和纽带。它能净化心灵,健全人格,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其在校园文化建O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7年以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以湖南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湖南地方戏曲、民歌民乐、民间舞蹈、红色话剧等为具体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以“走近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历经9年的探索和实践,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覆盖面广,形式新颖,参与度高,示范性强,以美的形式、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韵味吸引了大学们的目光,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实途径,已成为湖南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知名艺术教育品牌。

一、围绕“一个核心”,提升高雅艺术进行校园活动的内涵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自建校伊始,始终把传承和发扬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作为崇高使命,把培养和造就功底扎实、富于创新精神的演艺人才当作立足之本,为湖南本土文化的活态保护和传承储备人才,以实现薪火相传。近年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本着“育人为本、德育首位”的原则,进一步采用“以美储德、以美育善”的方式,积极开展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湖湘文化经典”为载体,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弘扬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和湖南广播电视合主办“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成功承办了“雅韵三湘・艺动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认真组织湘剧、花鼓戏、桑植民歌、湖南民族舞、红色话剧等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赴多所高校巡回演出,使直接受益学生群体达2万人以上。同时,还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传媒工具加以宣传和推广,让更多学生了解湖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高雅艺术,品味湖湘文化经典,使间接受益学生群体达8万人左右;同时,还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湖南首个“高雅艺术进校园――湖南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探索出了湖南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新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其育人功能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这样不仅拓展了弘扬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渠道,而且开启了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运行的新模式。

二、健全“五个机制”,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长效开展

(一)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学院成立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演出和相关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演出的宣传发动以及对观众和演员的调研工作;同时还设立了演出组、后勤组和安全组,演出组负责充实演员队伍及日常排练,以确保演出质量,并使演出达到最佳状态;后勤组负责场地安排、演员生活和演出设备设施安排等;安全组负责活动安全有序实施。

(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2011年,学院专门立项了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行研究的院级课题,科研处出台了立项政策,每年拿出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高雅艺术的研究工作;同时,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学院将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重要的演出项目列入其中,并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全力保障。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学院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排演列入学院工作重点,每年拨出专款10万元用于演出;院团委每年拿出3万元配套资金开展高雅艺术实践活动。

(三)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为进一步整合高校和社会的艺术教育资源,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2013年12月28日,湖南首家“高雅艺术进校园――湖南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落户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以“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大学生德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形成了一个覆盖大中小学,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产生良性互动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新格局。基地自成立以来,组织了39场艺术演出交流活动,开展了25场高雅艺术欣赏、辅导和培训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完善多元普及机制

经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协调,活动已在湖南20多所高校巡回演出;同时,根据学生观众的需要和欣赏水平,认真做好高雅艺术讲解和普及工作。在每场演出开始前,表演艺术家们都会对湘剧、花鼓戏和桑植民歌等湖湘文化经典进行具体的介绍,让广大学生了解其发生、发展以及艺术特征,使其在娱乐的氛围下普及了艺术知识;并且还积极主动指导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辅导其排练和演出;还常常把演出活动与各高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使高雅艺术在校园中得到进一步普及。

(五)完善调研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演出活动,演出领导小组健全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调研工作制度,在每场演出结束后,组织工作人员对观众(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演出的演员发放调查问卷,对活动进行调研。对观众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演出效果的评价、对湖湘文化经典的了解程度、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意义的认识、高雅艺术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教育该如何开展的建议等。对参演人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演出的总体效果、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对自身的提高是否有所帮助以及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建议等。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情况与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三、做到“四个结合”,丰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形式

(一)突出演出节目的湖湘地域特色,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璀璨生辉,源远流长。湘剧、花鼓戏等湖湘戏曲是本土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湖南民间舞蹈、红色文化、桑植民歌等也是极具湖湘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这些湖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紧密结合,在各大高校进行巡演,让广大青年学子领略了湖湘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过程中,学院相继把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补锅》、《刘海砍樵》,湘剧高腔《沁园春・雪》送进校园;通过观看精彩的演出,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广为传唱的戏曲名段,领略到艺术家坐念打唱、一招一式的优雅与考究,感受湖湘文化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子们喜欢这些优秀的湖湘文化,能原汁原味地传承。同时,学院非常重视传统艺术的创新,综合其他艺术形式,走多元化道路。创演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融湖南传统戏曲和时尚rap于一身,用歌舞的形式表现了农民工与现代城市生活潮流的撞击、冲突和纠缠;创演的大型现代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采用湖南地方小戏来反映当代城市社区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创演的《永不凋谢的姊妹花》在现代话剧中融入湖南传统戏曲和舞蹈,展现革命战争年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对传统文化创新,才能使其长盛不衰。

(二)坚持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做到高雅艺术演出与讲解、观众互动相结合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高雅艺术,领悟湖湘文化经典,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演出现场开展节(剧)目讲解和与观众互动活动,做到了现场演出与专家讲解相结合,台上演出与台下观众参与互动相结合,艺术欣赏和知识传播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爱好,而且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演出开始前,主持人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安排普及性讲解,深入浅出地解说湖南地方戏曲、舞蹈、民乐等湖湘文化经典的艺术特征,为广大学生加深对高雅艺术的理解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很快地喜欢上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演出时,台上是省内顶尖的艺术家,台下是热情的师生,主持人十分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将演出变成了一堂高水平的艺术鉴赏课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实践课。如在演出花鼓戏《刘海砍樵》(片段)时,主持人时常邀请师生观众上台饰演胡大姐或者刘海哥,“(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他们与艺术家配合默契,表演得有板有眼,相当投入,精彩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与花鼓戏之间的距离,而且常常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样,通过演出前的讲解和演出中的互动,既排练台上演员,也排练台下观众,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三)开设“雅韵三湘”专栏,创建“艺动校园”微博、微信体系,做到高雅艺术与新媒体相结合

红网建立了“文化润三湘”官方网站,开设了“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专栏。旨在全面普及高雅艺术知识,加强学校美育,筑建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传播高雅艺术,网站设立了活动介绍、新闻报道、活动图片、活动视频、观赏指南等四个栏目,专栏共分为艺动校园、艺苑金秋、多彩节目等七大板块,紧紧地将大学生与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湖湘文化经典有效传播以及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微博和微信不仅仅是传讯工具,更是这个时代的烙印,是年轻人思想汇集的地方、社会关注的地带。学院创建了“艺动校园”微博,开通了微信,在演出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活动进行介绍和宣传,让学生及时知道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演出动态,以便适时观看演出;同时,各承办演出院校利用校园广播、网站、电视台、宣传栏等阵地,广泛、深入宣传高雅艺术活动。这样通过新媒体对活动的传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去了解高雅艺术、欣赏高雅艺术和接受高雅艺术,扩大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高雅艺术在大学校园生根发芽,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并能够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在其心中扎根,从而扩大活动的参与面。

(四)开展调查研究、开设高雅艺术的欣赏与培训课程,实现高雅艺术与科研、教育相结合

目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已成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研究中心,挂靠在艺术研究所,并结合各个场次的演出活动,广泛开展调研。学院在开展实践演出活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在近几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众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现状分析――以湖南高校为例》、《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以话剧为例》、《以高雅艺术构建校园文化的作用与措施――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等。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湖湘文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湖南民族舞、桑植民歌等必需课程,开设了艺术大讲堂,聘请湖南本土的艺术名家授课,使湖南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中规中矩地传承;同时,学院作为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还积极组织开设湖南本土舞蹈、地方戏曲等方面的培班,由艺术培训部专门负责。特别是湖南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成立后,开展了更为广泛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欣赏、交流、辅导、培训、演出等系列活动,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利用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面。

四、发挥“五个作用”,不断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一)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湖湘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湘剧、花鼓戏、桑植民歌、湖南民族舞、红色话剧等传统文化的载体中蕴含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散发出了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既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高雅艺术的需求者和共享者。通过开展以“弘扬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这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湖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杨翠明在观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雅韵三湘 艺动校园”《艺韵潇湘》综艺晚会后,深有感触地说:“在流行文化抢足风头、多元文化现象使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更要继承和弘扬高雅文化艺术。无论是湘剧、花鼓戏,还是湖南民乐、民间舞蹈,其经典作品对大学生的心灵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满足了年轻人自身天性的需求,也有益于他们身心发育和成长,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发挥育人导向作用,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湖湘文化经典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而且充溢着厚实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人文精神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它将理性的道德灌输内化为感性的道德自觉,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给广大学生以艺术的体念,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爱,对他人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生活的爱,并且还使他们受鲜明形象的感染和高尚情感的熏陶,从而起到了净化其心灵和陶冶其道德情操的作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方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欣赏高雅艺术,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深层次的审视,是对人格和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湖南艺术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与各高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或闭幕式结合起来,这样使之与它们自身的校园特色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其校园文化氛围,使之趋向多元化。保险职业学院第八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花鼓戏专场《五十二家别墅》演出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给其学院师生带来了一个亲近高雅艺术、感受湖南优秀传统文化、欣赏艺术魅力的难得机会,而且给同学们如何给予社会底层人文关怀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迪;这样校园文化艺术节很好地与高雅艺术进行了对接,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了和谐校园。

(三)发挥宣传报道作用,与社会形成良好互动

先后有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人民网、红网、新浪网、湖南文化、湖南教育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行了90余次深度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轰动。2012年学院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桑植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桑植民歌进校园”原生态音乐会;还与桑植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的“桑植民歌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课堂教学活动,并在该县挂牌成立了桑植民歌实践教学采风基地。这样,不仅加强了对桑植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加强了对桑植民歌演艺人才和高层次音乐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桑植民族音乐文化活态保护,以实现薪火相传;而且开启了学院与地方政府携手保护、传承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学院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利用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形成更为广泛的受众面;同时,还进一步整合了高校和社会的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和拓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形成了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互动的湖南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新格局。

(四)发挥“蝴蝶效应”作用,引领全省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广大青年学子,对于参演院校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排练和演出水平明显提高;对于表演艺术教育家来说,有助于高雅艺术走出书斋,面向广大青年学子普及实践研究成果,扩大其影响力;对于各承办高等学校来说,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促进了高雅艺术的传播,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质。近些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蝴蝶效应的作用,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推动湖湘文化经典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各高校都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的高校把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或是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一些高校以网络要闻、校报新闻、网上论坛等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大学生们通过多种方式欣赏高雅艺术,参与评论,聆听专家讲座,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2011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组织了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戏曲、小品的展演,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长沙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纷纷挑选了有湖湘特色的高雅艺术节目参加比赛。2012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被湖南省文化厅和省非遗中心授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单位,被教育部办公厅和文化部办公厅授予“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优秀单位。

(五)发挥职能定位作用,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雅艺术凝练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淀,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使其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花鼓戏、湘剧、民间舞蹈、红色话剧等艺术形式的演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湖湘文化,欣赏和热爱高雅艺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兴趣;这样不仅为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审美素养提供了载体,而且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欣赏习惯搭建起了平台。当代大学生应当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有着独特的审美能力,有着丰富的知识层面,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洋溢着创新的精神。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更是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因此,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内涵,探索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湖南艺术教育的整w水平。湘潭大学红色旅游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建平教授观看《永不凋谢的姊妹花》后指出:“新生代力量正不断崛起,现在的青年人能够将革命题材演绎地如此淋漓尽致实属不易。更为重要的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还提高了我们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了他们的认知面,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弘扬湖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实途径,不仅可以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而且能优化艺术教育环境,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将满怀实现“中国梦”的激情,不断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建设,使之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传播湖湘文化经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伍益中. 以高雅艺术构建校园文化的作用与措施――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伍益中.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现状分析――以湖南高校为例[J].艺术教育,2012(6).

[3]伍益中.湖南地方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结合的思考与实践――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J].戏剧之家,2015(9).

观赏园艺专业篇4

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是综合运用现代工业成就和科技成果,创造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专业化、集约化、高效益的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商品显著提高。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是加速园艺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2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优势

区位优势城郊位于大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电力、水利资源丰富,有巨大的新鲜时令园艺产品市场做依托。消费者消费水平高,对高档园艺产品需求潜力大,容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均已经开设净菜市场,这些都为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平台。经济优势城郊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县乡,经济综合实力强,有能力投资投入产出比高的高效生态型园艺业。郊区靠近市区,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农业推广技术人员配备也比农村齐全,为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型园艺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及信息储备。

3发展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的意义

是农产品市场开放的需要园艺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项高效现代产业。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实行对外开发。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园艺业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城郊园艺业迅猛发展,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生产中仍存在精品少、效益低、污染重的弊端,无法满足“三高”农业的发展需要。选择最能够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城市郊区,建设质量高、规模大、成本低的高效生态型园艺生产基地,挡住进口,扩大“出口”,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在全面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今天,城郊生态型园艺业成为园艺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型园艺业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市民创造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却是国家,仅仅强调生态意义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提高生态型园艺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才能使生态农业建设得以顺利发展。是市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城郊园艺业以城市新鲜时令园艺产品市场做依托,满足了市民需要高品味、高档次的园艺产品的需要。

4发展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对策

以绿色为基础,努力发展名、优、特产品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由于发展绿色食品前景广阔,许多地方已开始从“战略微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加强绿色食品的发展。因此,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业应以绿色为基础,采取措施栽培、反季节栽培、产品贮藏保鲜等技术,进行名、优、特园艺产品生产,在产、供、销一条龙中实施绿色食品监管制度,提高绿色园艺产品的市场定位,抢占市场份额,抵挡外埠及外国产品的冲击。

积极培育园艺业新的增长点食用菌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食用菌生产可以利用大量的农、林、牧业副产品,在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良性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用菌产品的低脂、低糖、高蛋白、高氨基酸、高矿物质特点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因此,应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之成为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新的增长点。

变传统观赏园艺为“合宜园艺”合宜园艺是国际观赏园艺发展的新理念,各国都开始重视合宜园艺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合宜园艺对提高观赏园艺的经济效益,缓解纯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城郊的观赏园艺应该强调园艺在食物和燃料生产上的自给自足性、城市需求和生态学倾向。尽可能采用树、蔬菜和燃料植物进行绿化。

充分发挥高效生态型园艺的综合效益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使高效生态型园艺成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从而充分发挥其生产、休闲、观光的综合效益。

促进家庭园艺的发展提倡每家养一盆花、种一株菜、栽一株果的家庭园艺,这样既美化生活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鲜果蔬和花卉食品,又可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发挥现代科技园区与企业的龙头作用以“三高”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加强对区域农业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区和企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

观赏园艺专业篇5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9.29

随着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迈开了改革的步伐。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美术技能、提高美术素养,成为摆在我们学前美术教育面前的崭新课题。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进行探索,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策略。

一、更新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目标是基础。

学前美术教育是学前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新理念下的教学大纲确立了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四方面内容,掌握美术技能技巧与提高美术素养并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

(一)掌握基本美术技能技巧。

学前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都会走向幼儿教师的岗位,他们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者。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园开展的大部分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玩教具制作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因此,幼师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的需要,改变过去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降低美术专业标准的难度和深度,达到“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即可,让教学更靠近职业、靠近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创设必备美术基本能力。

(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幼儿教师不是艺术家,只要学会简笔画、做做手工就行,一些美术欣赏课可以改为技能训练课”,而幼儿园也不乏“我们不需要懂多少美术知识的人才,我只要一个能实施幼儿园美术教学、懂得装饰教室的老师就行了”的观点。为了适应新形势,迎合社会、市场的需求,绝大部分中职学前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导致学前美术教育过于关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相比知识技能的掌握而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艺术素养,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并用艺术魅力感染幼儿的心灵,用奇思妙想的创作手法开发幼儿的心智,从而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审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学前专业学生――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会画几幅画、做几样手工,而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审美感受等,我们一般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实现。高教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是独立的一章内容,在课时安排充分的情况下,应加大美术欣赏课的比重,将不同的欣赏内容有序融入每一年的教学中,通过三年的艺术熏陶来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上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更深层次的作品认识和理解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二、转换美术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艺术课程标准》出台、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性蜕旧更新,热切呼唤着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师角色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位移。

传统的学前美术教育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传输与训练,教师画圆学生就不敢画方,且学习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的,内容单一、高深、繁多,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美术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信任、尊重、合作的关系,实实在在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和教师都成为“主角”,共同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鼓励每个学生把各自的看法和想法大胆说出。比如在欣赏梵高名画《向日葵》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故事,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观赏画作,在学生看画的同时,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作品中色彩是怎样的?作品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去观看、感受、思考和讨论,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震颤,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学生由于经验能力所限,对美术作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三、教学密切联系学前专业特点。

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园教师,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它特有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来进行美术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的同时,也满足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求。

(一)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拓展增设《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幼儿园环境设计》、《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讲课时注重结合幼儿美术特点,丰富学生对幼儿美术的认识。例如,教学中还应应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结构素描、加强装饰色彩教学和卡通画的临摹与设计。

(二)幼儿园绘画形式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教学中要扩大学前专业学生的美术视野,加强对儿童蜡棒画、儿童水笔画、儿童线描画、儿童版画、儿童水墨画、综合材料粘贴画等一些贴近幼儿的绘画手段和技法的了解和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变,为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三)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如学前三年制二年级《有趣的线描画》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自教"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线描画,然后尝试在小组以此为教学内容实施讲课,碰到疑问引导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实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尝试了“教学”,为学生真正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启蒙。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

[2]吕袁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新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观赏园艺专业篇6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

项目来源: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特色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5JB354)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管理日渐规范,教学设施投入也稳步增加。随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逐渐成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1.课程目标设计单一、片面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往往是把教学目标放在知识领域上,这样的片面设计,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缺乏对知识结构、能力获得的方式、能力结构进行综合立体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现阶段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鉴赏艺术作品、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等、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吸纳中外优秀的艺术成果,从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在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从以往的目标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性、想象力、创造性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单调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过度关注艺术学科理论知识。对跨文化、跨学科内容以及国际普遍关注的课题内容不够重视,这种不合理且缺乏独特性的艺术课程结构,不符合艺术教育的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艺术课程群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文学、艺术、舞蹈、影视、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可以具体分为艺术学科理论、艺术实践两个方面。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重点的关注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不断的传承其中的优秀艺术精神,同时也应该结合当地的区域特色,有针对性的介绍区域文化、传统文化和地方企业文化。课程内容覆盖面依然较窄。

3.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方式比较偏重传统的纸笔测量,主要有课堂作业、考试、小论文、讨论等形式。通过这种简单、粗糙、缺乏系统性的纸笔测量的方式考核学生成绩,是非常片面的。这种评价方式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忽视了公共艺术课程的特点,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艺术学习情况。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在知识、情感等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以纸笔测量为主要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很难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成功,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影响未来更好的发展。鉴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公共艺术教育的现有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依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以“艺术浸润技术,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特色化课程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建设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2006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国家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确定的目标:现阶段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鉴赏艺术作品、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等、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吸纳中外优秀的艺术成果,从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在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为依据来构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均以目标为参照标准而运行。构建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1.艺术性。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人文素质,并不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当然也不是简单艺术欣赏课程。它是一种具有丰富人文价值内涵的综合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并不是简单的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职业技能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受到艺术的“教化”功能。

2.综合性。现实社会中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任何学科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存在。艺术与其他非艺术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互通、互补的艺术生态关系。这种良好的生态关系可以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审美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与同感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这种艺术生态关系可以更好的改变现阶段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条块分割式的单一教学方式,造就符合时展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技能人才。

3.实践性。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艺术化的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鼓励学生在艺术创造中相互交流经验,鼓励学生现场即兴发挥,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和技能大赛等实践平台,分享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取得的成效。

三、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一)特色化的内涵界定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也要体现这一功能。所谓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即以艺术浸润技术,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建设特色课程、设计特色活动、注重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通过公共艺术教育让学生领悟质量之美、技术之美、服务之美,从而创造生活之美,体现高职特色。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按照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方面构建,如上图所示:特色校园文化区域化特色课程特色化课程体系特色理论课程特色实践课程专业化特色课程虚拟特长班艺术学分艺术浸润技术,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学生领悟质量、技术、服务之美,体现高职特色。

(二)特色理论课程

1.区域化特色课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要求各高校需开设《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8种限定性选修课程,同时文件还指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情况、研究成果、师资水平、所在地域特色等优势来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选修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也缺乏自身特色,内容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在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中,大多数课本没有涉及具有本地地域的知识,没有根据本地特色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也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很少,教师很难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艺术素质的差距。这种单一的传授方式,对于那些非专业的选修学生来说,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高职特色理论课程从培养服务地方人才的角度出发,把传承地方艺术精髓作为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切入点和鲜活教材,研究挖掘地域内诗词、音乐、书法、绘画、戏曲、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还有人文景观、文化名人、工艺大师等,作为各门类艺术鉴赏课程的极好素材。在实际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人文内容,更好的融入艺术教学中。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各个部门应该给予帮助,确保形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项目。例如无锡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可以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吴文化、惠山泥人、古运河等文化元素,在诗词鉴赏中加大对东林书院等诗词的解读和理解,开设“地方方言”、“区域文化讲座”、“锡剧名家名段赏析”等课程,让学生逐渐了解当地区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2.专业化特色课程

高职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以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要求为宗旨。为使学生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等综合素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可根据这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开发建设与专业相关的艺术鉴赏和艺术设计课程。如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懂设计、通工艺、精操作、会维修、能创新”,我们可针对性的开设《工业产品造型鉴赏与设计》等课程,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旅游、酒店专业的学生开设《舞蹈鉴赏》《音乐鉴赏》类的课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服务素质和艺术修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终归是要到企业中去,到生产一线去。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和了解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融入企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开设“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等课程,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逐步了解当地企业文化,帮助学生迅速融入企业,适应岗位需求。各类行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是有差别的。针对行业的职业特点,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影响深远。各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各不相同,但吃苦耐劳的专业品质,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是各行业都要求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质的养成不仅需要在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等教学环节实施,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也可以有所体现。如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行业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到校开设专题讲座,就职业发展前景、职业精神、典型事迹介绍等方面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识、职业素养和就业期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在校园文化中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企业名称命名校园道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融入了行业企业文化,在校园中构建了一堂隐形而又无处不在的特色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学习生活,耳闻目染,自然对行业企业文化加深了了解,提升了职业素养。

(三)特色实践课程

1.虚拟特长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挑选部分有一定基础、兴趣浓厚的学生组建虚拟特长班,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各课程指导教师从大一新生中选拔有专长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培养对象。同时也招收部分自愿参加的学生。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班。凡参加艺术特长班学生可优先参加校内外文艺表演,优先选送参加省市级艺术展演、学分奖励政策等。我校艺术特长班设有舞蹈、国画、书法三个班级。培养时间为3学期,共计6学分,同时可免修公共艺术教育和文化素质学分。学期培养结束后,根据平时成绩、艺术实践、课程考核、参赛情况等综合评定给予6学分。因学生个人原因放弃课程学习者,均不给予学分。开设特色实践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实践课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生动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整个教学过程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艺术学分认定。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创业、创新、交流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05年起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还要完成文化素质分方准予毕业。文化素质分为必修学分,包括公共艺术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与等方面,在此前提下,学院鼓励学生多修文化素质学分。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步入职业生涯过程中,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成功的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成为影响其更好发展的障碍。高职院校在推进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内涵建设,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培育和发掘一批骨干学生,组织开展特色品牌校园活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使其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举办的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重点开发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教师应该努力挖掘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和权威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从“物质时代”进入“精神时代”,美育的意义、作用愈益重要、突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将愈发得到重视,在注重个性和创新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公共艺术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美育知识的教育与熏陶,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飞明.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措施[J].机械职业教育,2009(6).

[2[马洪波.谈以高职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改革为切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观赏园艺专业篇7

可用于都市园艺体验的花卉植物,大致可分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室内观赏植物三大类。木本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藤本3种类型。乔木主干和侧枝有明显区别,植株高大,大多不适于盆栽;灌木主干和侧枝没有明显区别,植株低矮、树冠较小,大多适于盆栽;藤本枝条不能直立,蔓生,通常设置一定形式支架使之附着生长。木本植物常见的代表植物有月季花、山茶花、牡丹、杜鹃花、茉莉花、栀子花等。草本植物包括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3种类型。一年生草本植物指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至枯萎死亡,其寿命只有一年(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完成生活周期)的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指第一年生长季(秋季)仅生长营养器官,到第2年生长季(春季)开花、结实后死亡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指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两年以上的草本植物。草本植物常见的代表植物有风信子、郁金香、水仙、万寿菊、石竹等。室内观赏植物包括室内观叶植物、室内观花植物、室内观果植物3种类型。室内观叶植物主要观赏特征为叶片色泽、形态和质地,常见种类为蕨类、凤梨科、五加科等;室内观花植物主要观赏特征为花色艳丽或花形奇特或花香四溢,有些观花植物由于历史和传统文化赋予的内涵,更为园艺栽培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如兰科花卉;室内观果植物主要观赏特征为奇特果形或艳丽色彩,常见的代表植物为石榴、金橘、佛手、乳茄、万年青等。

2未来都市园艺体验游娱项目的发展对策

现阶段都市体验游乐项目可分为观赏、体验、感受三大类,常见的典型项目为园艺博览会和园艺DIY。园艺体验着重动手参与,对于如何培养更多园艺爱好者、怎样使园艺动手体验更具吸引力、更有趣味性等,需要从“新、育、技”方面着手考虑,使游娱项目创新化、教育化、科技化,从而达到丰富都市园艺体验的目的。

2.1以“新”为主,打造创意奇异型项目

从“生产-栽培-销售”(即生长发育阶段、繁殖栽培过程、销售加工后期处理)产业链考虑,打造一系列创新体验项目。

2.1.1前期——新表现形式。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园艺对象,即各类农作物(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植物而言,新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种植方式、品种类别两大类型。(1)种植方式:现阶段种植方式无外乎苗圃式、棚架式、盆栽式、水培式4种形式。前两种种植方式适用于大面积批量生产(其游娱项目表现为后期采摘果蔬环节和养殖基地参观环节),为增强视觉观赏效果、创新园艺体验过程,土壤基质的地理方位可从水平陆地变更至垂直墙面,如采取立柱式、墙壁式、牵引式等立体种植方法形成的“蔬菜树”景观。盆栽式种植方式适用于个人兴趣培养,需借助花盆或其他外界容器进行种植,其改变方式可从容器、植株两方面着手,如创意盆栽的奇异化,容器可从陶瓷、玻璃、金属等常用材质更新至木质、橡胶、砖块等不常用材质,从球状、杯状、长方体等常见形状更新至人偶状、书本状、鞋状等奇异多变形状等,植物可从选择各类仙人掌、多肉多浆类型到食用观赏两相宜的果蔬类型,从正常大小体积更新至袖珍微缩体积等;容器、植物的改变也可同时进行,两者互相协调融合,创意盆栽才会更有新意。水培式种植方式适用园艺对象为水生、湿生类植物,但结合无土栽培原理,技术加工后对象可增加至原先土培的蔬菜(如空心菜、西洋菜、莲藕、水芹、豆瓣菜等),经过人为后期处理后,对象可变为迷你版水培植物。(2)品种类别:在常见普通原品种的基础上,通过嫁接、克隆、转基因等科学手法和栽培技术,培育出特种新品或改良奇品,其特点在于高产、优质、抗病虫害、造型奇特等。如兰花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经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理想新品种既能保留兰花独有特征性状、改良兰花品种,又能增加产量、提高抗病虫侵害能力,从而扩大商业价值。

2.1.2中期——新组合形式。古语云“一草一木一石,皆有生命,皆是精彩”,园艺对象的组合形式,不单局限于食用观赏并存的果蔬、生态美观的植物,且应配合外部介质达到生境、画境、意境三境结合的效果。考虑生态科学性、经济合理性、功能综合性、种植目的性等因素,选取合适组合种类搭配,在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创新与艺术等原则中均衡画境,从而升华至灵魂、精神、文化层面的意境。如对于花盆,在原有单种植物的基础上,借助繁殖栽培技术和园艺体验者对美的自我理解,增加生态习性相近的植物花卉或水果蔬菜,以丰富盆内景观,将一个破花盆演绎成一个植物小王国;又如石子、木片、植物、泥土这些简单元素,注入文化精髓后,可将其组合成具有日式禅意的盆栽作品等。当一个物体(生境)被视为生命看待,加之人为思想的倾注(画境),那它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意境),这就是新组合形式的最高境界。

2.1.3后期——新销售模式。传统销售模式为花鸟市场、田园菜地,园艺爱好者的体验仅从植物果蔬成型后开始,越过幼苗期直接进入生长期,使园艺体验过程得到压缩。有些都市人群碍于时间和技术问题,对于种植过程中的播种、浇水、修剪、施肥、除草、杀虫等环节的参与度不够,其中浇水、收获栽培过程占大多数,即使有相关园艺经验的园艺体验者也只能对某一或某些少数园艺对象进行小规模种植。面对这一问题,从虚拟网络到现实生活的“开心农场”可解决技术、时间两大阻碍,对于有兴趣者,可体验更多园艺种植环节,生产属于自己的农作物;对于菜农,可改变传统销售形式(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变成销售种菜的手艺),达到双赢的和谐局面。具体内容为(1)对于爱偷懒的园艺爱好者,可选择一些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且平时护理较少、操作较容易的农作物,如花生、玉米、白薯;(2)对于没有经验的园艺爱好者,可向开心农场内专业农艺师咨询,获得免费技术指导;(3)对于没有时间的园艺爱好者,开心农场可推出托管服务,代为管理菜地,托管服务可包括播种、施肥、杀虫、除草、浇水、收获等一系列栽培过程。

2.2以“育”为主,开创文化感受型项目(见图1)

2.2.1针对食用作物型。食用作物型特点侧重可食用性和营养价值。作为农作物,“育”的主要对象为学生人群,表现手法为展示农作物生长各阶段状态(如选种、育苗、生长、成品阶段)、开设农作物专类园,旨在培养都市新一代对农业的认识,优点在于可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接触感性地认识农作物、区分农作物,将书本上的农文化生动具体化;作为食物,“育”的主要对象是居家人群,表现手法为利用都市家庭住房空间(如屋顶、阳台、庭院、角落等)种植的家庭菜地,旨在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优点是在有限空间内可还原农业生活的微缩场景、体验田园牧歌般的野趣生活,并在收获期间可随时采摘无公害、有机健康的蔬菜作为食品素材来源。

2.2.2针对观赏果蔬型。观赏果蔬型特点侧重观赏价值,其应用形式有以下两种。(1)创意盆栽:区别于一般植物盆栽,创意盆栽选材对象为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水果、蔬菜,其组合选择多样、搭配形式丰富。由于盆栽体积小、占地面积有限,除室外大面积种植造景外,也适合各类室内空间(如家庭室内及商务办公楼、餐厅、酒店、茶室等商业空间内)摆放;又选材新颖、易于管理,是都市园艺体验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农业元素在都市(商业)景观营造中的体现。(2)园艺装饰小品DIY:园艺DIY是农业元素在都市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园艺DIY店的开放,满足了城市人群“不仅爱看花,而且爱种花”的心理,其DIY选材对象为观赏花卉,而有些瓜果蔬菜也同样具有种植体验价值,园艺爱好者可通过自己的手、脑、心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意装饰小品,并带回家作为空间摆设或赠送亲友。

2.2.3针对花卉植物型。花卉植物是自然界的恩赐,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小环境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某些特殊植物还具有到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驱蚊杀菌等作用。花卉植物不仅可培养人们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更能激发城市人群对自然生态的向往,国外风靡的“园艺疗法”甚至对病患者康复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促进作用。园艺疗法对象为身体及精神方面有待改善的人群,它是一种借助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身体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辅治疗方法。对于高压都市白领、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等,可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浇水、施肥等栽培手段消除不安心理、改善急躁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加强身体素质;也可通过视觉(植物的色彩、叶花果的形状等)、触觉(植物花茎叶的质感)、嗅觉(植物的花香、果香)、味觉(植物结出果实的味道)、听觉(风吹动植物的声音、花开叶落的声音等)五感刺激身体感官,以“绿色”治疗手段达到复健养生之目的。

2.3以“技”为主,开发科学技术型项目

无论是农作物或植物,从一粒种子或一株幼苗发育到一个成品,其生长栽培过程需要人为控制,否则很难较好存活。生长过程涉及的内容:(1)园艺生产用具,如栽培容器、铁铲、花洒、水桶、各类不同用途剪刀(整枝剪、采果剪、手工艺剪、高枝剪、绿篱剪、环割剪等)、各类不同用途锯子(修剪锯、高枝锯、折合锯、嫁接刀等);(2)园艺栽培手法,如水分管理、温度管理、光照管理、基质管理(土壤、水体)、除虫技能、追肥疏苗技能等;(3)园艺培养技术,如温室大棚培养、植物激素运用、嫁接繁殖手法等。对于缺乏园艺经验的都市人,除亲身体验种植外,也可参观园艺方面的各类展馆,感受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如每年举办的各地园艺博览会、园艺工具陈列馆、园艺栽培手法体验馆、园艺技术科教馆等。

3总结

观赏园艺专业篇8

2008年4月8日至1 2日、5月22日至25日,分会在常州宝胜园举办了首届中国盆景高级研修班。通过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讲演、学员盆景创作展示、大师点评、论文研讨等形式,培养、发掘中国盆景界的高层次人才,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层次盆景交流活动,选拔优秀的盆景讲师及示范表演作家。期间邀请中日盆景友好视察团举办了第一届中日盆景艺术大师教学研讨会,日本盆景艺术大师木村正彦、日本盆景协会理事长竹山浩、日本青年盆景艺术家铃木伸二进行了创作表演。

四、参加、举办亚太展,加速促进中国盆景走向世界

1991年5月,在印度尼西亚华裔业余盆景、赏石爱好者麦培满先生、司法部部长伊沙梅尔・沙勒先生的倡议下,在印尼巴厘岛举办了首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以下简称亚太展)。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应邀派出代表苏雪痕、孙德龙、苏淡光与会,以此为切入口介入以亚太地区华人盆景界为主体的重大活动,并为中国盆景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

1993年4月8日至15日,香港盆景会在香港沙田举办第二届亚太展,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因故未组团参加。

1995年5月26日至29日,应新加坡盆景与雅石协会邀请,分会组织以理事长汪菊渊为团长、副理事长甘伟林为副团长、副秘书长韦金笙为秘书长一行7人的中国代表团,并率考察一团23人:副理事长傅珊仪、苏雪痕率考察二团39人,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三届亚太展,并展出中国盆景作品和赏石藏品。理事国(地区)会议上,通过申报、辩论、投票,决定1997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四届亚太展。会议期间,韦金笙还代表中国代表团首场讲演《中国盆景的历史、流派及其艺术欣赏意境》,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并纷纷认为:世界盆景中心在亚洲,亚洲盆景中心应在中国:上海植物园高级盆景技师胡荣庆在“与盆景大师共创作”活动中,示范创作中国盆景。

199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上海风景园林学会、上海植物园承办的第四届亚太展在上海植物园举行(图5)。来自中国、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越南、泰国、韩国、毛里求斯、南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亚太展创始人之一、印度尼西来原司法部长伊沙梅尔・沙勒先生和世界盆景友好联盟(WBFF)主席、日本盆景协会会长加滕三郎先生专程到沪出席,并表示热烈祝贺。会议期间,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组委会执行主席胡运骅的组织下举行盆景、赏石研讨会,各国代表在研讨会上分别介绍各国盆景(栽)、赏(雅)石现状和特色,并研讨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中国盆景艺术家胡运骅、殷子敏、汪彝鼎、邵海忠、潘仲连、赵庆泉等还作了中国盆景创作示范表演。为宣传中国盆景、赏石艺术,同时举办盆景、赏石展览,共展出盆景精品120余件,赏石精品200余件,并组织日本加滕三郎、印尼伊沙梅尔・沙勒、中国韦金笙、贺淦荪、中国台湾苏义吉组成盆景评比组,对盆景进行评比。会议结束后,日本、印尼、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毛里求斯、南非以及中国香港、台湾代表共76人,于11月3日至4日专程奔赴扬州,参观在扬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理事国(地区)会议决定,1999年在中国台湾举办第五届亚太展。

2003年2月27日至3月2日,应菲律宾盆景协会、菲律宾雅石协会邀请,分会组成以理事长甘伟林为团长、副理事长韦金笙为副团长的9人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七届亚太展。在理事国(地区)会议上,经紧张、激烈的申办陈述、辩论和投票,中国以绝对优势,荣获2005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第八届亚太展的举办权。

2005年9月6日至8日,由分会和北京园林学会联合主办、北京植物园承办,以“木石情缘”为主题的第八届亚太展在北京植物园隆重举行。来自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个代表团,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德国、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泰国、法国、菲律宾、越南、南非、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组团或派代表参加盛会。本届展览分盆景展区、赏石展区和古盆展区三大部分,共展出盆景399件、赏石402件、古盆100件,供现场观摩交流,参观者近百万人次。亚太展创始人之一的印尼麦培满先生专程到会致辞,并向分会赠送由印尼专程运至北京的巨型木化石,理事长甘伟林题词《木石古韵》。开幕式后,举行隆重仪式,将之安置在北京植物园内,见证共同的事业和友谊。继后,副理事长韦金笙引领并向参观盆景展区的中外嘉宾讲析《亚太参展盆景流派和分类》。展会期间,还在展场进行示范表演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胡乐国、赵庆泉、于锡昭,以及中国台湾盆景艺术大师郑诚恭,分别作动势盆景、五针松盆景、水旱盆景、小菊盆景和柏木类盆景示范表演;同时还举行盆景艺术研讨会,胡运骅主讲《中国盆景艺术流派鉴赏》、李树华主讲《中国盆景文化史》、彭春生主讲《草书盆景》、罗沙迪主讲《国际盆景现状介绍》;并首次邀请宜兴江氏工艺陶瓷厂技师作现场紫砂盆制作表演,向国际盆景界宣传中国紫砂盆工艺。理事国(地区)会议决定,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第九届亚太展。

2006年4月30日至5月7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际盆景协会(BCI)、顺德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陈村镇人民政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承办的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盆景收藏家藏品展,在陈村花卉世界隆重举行(图6)。来自全球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以及我国各地的盆景赏石爱好者和收藏家3000多人出席了盛大的开幕仪式。开幕仪式上,国际盆景协会、世界盆景友好联盟联合向陈村镇人民政府颁发“世界盆景赏石园艺博览之都”牌匾、向陈村花卉世界颁发“国际盆景赏石园艺文化交流中心”牌匾。是日,国际盆景协会、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以及广东省各界领导和嘉宾,在大观园内还共同植下“世界同心树”(树龄超过300年的四季大桂花),并立“木石盟”碑石,寓意“木石同根,世界同心”,以作纪念(图7)。博览会组委会于4月30日下午至5月4日,还邀请中国胡运骅、刘传刚进行丛林式盆景制作表演,赵庆泉进行水旱盆景制作表演,刘仲明、谢克英进行岭南盆景制作的手法和技法表演,杨汉年、吴松恩

进行岭南盆景的修剪演示,日本木村正彦进行真柏、松类盆景制作表演,澳大利亚Lindsay Bebb进行真柏盆景创作表演,美国William Valavanis进行桧柏类盆景制作表演,新加坡朱勤飞进行南洋树种雪梅分景式制作表演,印尼江职宏进行风吹附石水旱盆景制作表演。同时还邀请中国韦金笙作《中国盆景盆的历史演化》、哥伦比亚苏丽达・罗沙德作《世界盆景和赏石》、中国台湾苏义吉作《盆景、赏石、古盆欣赏》主题演讲。

国际盆景协会、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国际盆景赏石园艺文化交流中心还发起签订《关于推动和促进国际盆景赏石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共同宣言》(陈村宣言),号召:“木石同源,世界同心。本次博览会结下的中外友谊之果实,应遍播全球,使世界盆景赏石事业枝繁口十茂,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国际盆景赏石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景石藏秀,盛世华章。世界盆景赏石文化将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焕发出醉人的神韵。”

本届展览布展体现“追本溯源”、“天人合一”、“知音共赏”、“艺海溯源,文化之旅”,共展出250件盆景和300件赏石精品。

2007年9月1日至4日,应印度尼西亚盆景协会和印度尼西亚赏石协会邀请,甘伟林率中国代表团近60人参加在印尼巴厘岛举办的第九届亚太展。本届会议暨展览以“友谊、和平、文化”为主题,开展盆景、赏石展览及评奖、学术研讨和专题演讲等活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中国台湾盆景艺术大师郑诚恭专场进行盆景制作表演,并邀请韦金笙、赵庆泉担任评委。理事国(地区)会议上,由中国南京、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申办2009年第十届亚太展。当韩国、澳大利亚放弃申办后,中国南京代表礼让,支持中国台湾举办第十届亚太展。此举,受到各国(地区)代表的高度赞扬。在闭幕晚会上,全体与会台湾代表登上舞台,向祖国大陆代表鞠躬致意,场面感人。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30日,应中国台湾“中华盆景艺术总会”邀请,甘伟林率中国代表团以及广东省盆景协会代表团、花木盆景杂志社代表团、港、澳代表团一行300余人,参加在彰化县万景艺苑举办的第十届亚太展(图8)。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名誉主席岩崎大藏、主席胡运骅、国际盆景协会会长苏义吉、亚太展创始人之一麦培满到会祝贺。10月31日下午至11月2日,中国、美国、日本、波多黎各、印度、印尼、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斯洛伐克等国的赵庆泉、铃木伸二、李仲鸿、陈建良、威廉・瓦拉瓦尼等10位盆景作家先后进行精彩的盆景创作表演,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盆景爱好者作面对面的精彩交流。组委会邀请韦金笙、赵庆泉担任展览评委。理事国(地区)会议决定,2011年在日本高松市举办第十一届亚太展。

中国盆景以亚太地区华人盆景爱好者为主体举办的亚太展为切入口,从参加到两度举办,加速促进了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并赢得荣誉。成功举办的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更奠定了中国盆景在国际盆景界的地位和影响,成为国际盆景界的中坚力量。特别是礼让支持中国台湾举办第十届亚太展,团结台湾盆景界以及亚太地区盆景界,共同引领亚太地区盆景新潮流,使以中华盆景为主体的亚太展成为国际盆景界的重要展会之一,从而促使日本申办亚太展。五、合办世界盆景大会,引领国际盆景新潮流

2009年7月在波多黎各举办的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上,中国金坛市成功获得2013年世界盆景大会举办权,分会副理事长胡运骅当选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主席,中国一举成为该组织的主席国。此举不仅奠定了中国在国际盆景界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成为向国际盆景界展示中国盆景发展成就,让世界盆景中心回归中国的绝佳契机。2009年12月5日,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中国地区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举行,宣读中国执行委员会名单,并公布苏州万景山庄、上海植物园、扬州瘦西湖、广州流花西苑、厦门园博苑、常州宝盛园、苏州宝鼎园、黄山鲍家花园、深圳趣恰园及香港盆景雅石协会等单位作为首批WBFF中国地区盆景交流中心。2010年10月1日至7日,为迎接2013年世界盆景大会在中国举办,选拔优秀盆景展品和创作人才,增进国内外盆景技艺交流,分会联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协办的“东沃杯”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暨盆景创作比赛在上海植物园举行。本届展览共展出全国各地包括香港选送的207件精品,全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盆景的“新风采、新风格、新韵律、新格调、新精神”。同时应邀来华参加WBFF理事会的各地区主席和国际顾问,参观这次展览和比赛,并给予较高评价。南非国际顾问路易斯・尼尔先生评价:这次展览足可与日本国风展媲美,且盆景形式更为丰富多彩。

2009年6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办的国际盆景协会理事会上,扬州市申办代表团通过申述、播放专题片、现场答辩以及理事投票等程序,最终获得2013年国际盆景协会50周年庆典暨国际盆景大会的举办权。2010年10月5日,国际盆景协会主席苏义吉率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BCI嘉宾的访华团,与扬州市人民政府隆重签约。国际盆景协会第一副主席罗伯特・康平斯基表示:盆景艺术源头在中国,2013年国际盆景协会50周年庆典暨国际盆景大会在中国扬州举办,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盆景乃至扬州在世界上的影响,BCI将全力以赴,筹办好这次大会。

观赏园艺专业篇9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 教学改革

2014年5月,教育部要求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国家的高校改革措施标志着应用技术大学时代已经来临。长沙师范学院作为新升格的应用型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重点教育基地。学院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学前教师教育和儿童发展支持领域教育为重点,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是长沙师范学院培育幼教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重头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学龄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的幼教人才为主要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含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美术教育技能等多种课程。美术教育作为提升幼教人才人文素质和艺术教育技能的重要课程,在新时代需求及应用型高校的背景下,应转变过去“重技重能”的教学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设计以应用为主导,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所需的美术课程,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改革教学目标,融入应用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兼有美术和美术教育学科性质的特殊基础教育课程,它要求师范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并能将知识服务于幼儿园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美术教育目的是增进幼教人才的美术知识,提高幼教人才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而非提高美术专业技能。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幼教职业“师范性”与“应用性”的特点相吻合,一是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二是培养师范生较高的综合美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与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两部分,美术基础为素描、教师简笔画、色彩、美术鉴赏课程;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为儿童故事画创编、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在应用型高校的背景下,美术课程应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将专业技能训练与幼儿园教育教学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具有实用特色的课程内容。

(1)整合课程资源。如整合素描与教师简笔画为线描课,课程内容一是传授造型基础知识,使零基础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了解透视关系;加强写生训练,培养学生以线造型的绘画能力。二是传授装饰图案中富有艺术化的夸张变形手法以及形式美的法则,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对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想象并进行创编绘画。在此基础上,课程后期内容应进一步上升至为幼儿歌曲、幼儿诗歌、幼儿图画书进行配图绘画设计。课程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基础造型问题,还应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又如调整手工制作为幼儿园实用手工,一方面传授折纸、剪纸、纸浮雕、布艺、泥塑等传统手工技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对综合材料艺术、装置艺术等当代艺术的鉴赏和学习,拓宽艺术眼界,提高创意思维。还可借鉴深受幼儿喜爱的橡皮泥画、锡箔纸画、瓶盖画、彩绘装饰物等等作品形式,引导学生将手工制作与绘画艺术相结合,通过“画与做”的想象结合,形成既有儿童审美情趣又极富创意的手工作品,并能将作品合理地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去。课程目标不仅要学生学习材料和技法,还应使学生感受丰富的艺术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如色彩课程,在传授色彩原理、色彩构成等知识后应抛弃单纯的水粉、水彩画技法临摹学习,增授幼儿水墨画、幼儿版画、彩铅画、拓印画、刮画、吹画、多载体绘画等等多种色彩画法,通过多姿多彩“玩色彩”的方法将幼儿喜爱的色彩绘画技法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玩”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其依据喜爱的色彩技法创编符合幼儿审美的色彩作品。

又如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是传授美术史论知识,还应加入地方民间艺术赏析、现当代艺术鉴赏与评价等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应重点引导学生对优秀绘本进行解读与欣赏,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使学生能了解幼儿绘画特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此外,每一类美术教学内容都应加强欣赏教学的比重,通过循序渐进的艺术熏陶来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增加选修课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美术课程压缩至不足200课时。学时周期过少,导致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所需。因此,师范院校应合理安排美术教师教学任务,鼓励教师增开选修课,如POP手绘海报、电脑美术、幼儿园舞台美术、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实用能力。

三、提高教学手段,建设交互教学模式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寻求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从学生本位出发“授之以渔”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新共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教师应积极寻找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搭建互联网教学平台。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网络海量资源成为世界性的知识宝库。美术教师应顺应时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如微信、QQ群、微博、APP等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相互分享各类艺术资源、幼儿园美术教学资源,探讨艺术见解;还可建设丰富的微课资源,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

(2)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应用技术能力的培育,更是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探究性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优秀方法,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教”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学”的认知,可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如美术鉴赏课可以按小组划分学生,每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找寻一个鉴赏切入点开展研究,教师以激励、引导和帮助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独立搜集艺术知识,相互交流、分析、探讨,加深鉴赏认知和评价。美术教学中应合理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四、增加见习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幼教人才应用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沙师范学院与湖南省内各大幼儿园均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大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教育教学的见习与实习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由于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师均为教学法教师,且针对提高学生美术实用技能的教学实践仍是空白,如手工课程结束后,没有后续针对幼儿园需求的实践练习,导致学生无法将美术专业知识与幼儿园教学所需合理对接,使得学生的实用美术能力仍是纸上谈兵。因此,在美术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美术实践能力,也为学生的教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加随堂见习环节。美术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增加1-2次下园随堂见习,教师指导学生观摩幼儿美术活动的形式、内容,搜集幼儿美术技法的种类、方法,掌握幼儿美术发展的新动态、新观念,了解美术知识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增加集中见习环节。美术实用技术课程教学阶段,在课程后期集中2-3周下园见习,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幼儿园各类特色美术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戏剧表演节、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美术兴趣班等,协作园方开展各项艺术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总之,在应用型高校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应围绕幼儿教育教学实际所需进行教学思考和研究。并且,还应建设合理的考核机制和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来共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观赏园艺专业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 重要性 必要性 改革措施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开设《观赏植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植物保护学》和《园林规划与设计》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性都很强,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或加强。生产实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绝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亦是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1.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园艺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1.2.1教学观念未能满足人才市场的要求,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视实践的能动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1.2.2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的针对性不强,未能针对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薄弱环节去安排操作技能的训练,未能针对生产过程的系统性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往往是按照教条或经验开展实践教学。在内容上,教师对理论知识讲授较多,学生对专业技能操作较少。在教学方法上,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综合实习少。

1.2.3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校企合作难以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简直就是纸上谈兵。企业怕影响生产,从自身目前的利益出发,对学生实习持不欢迎、不合作的态度,学校在第三学年无法统一安排学生进企业,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没有机会在实际岗位进行操作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校内实习基地设施、设备不够完善。

1.2.4园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被看成教辅人员,待遇偏低,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部分园艺专业学生对参加实践教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随便应付,迟到、早退、缺席等现象屡见不鲜。

1.2.5实践教学的考评措施单调。在《观赏植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植物保护学》和《园林规划与设计》等课程的考评中,许多教师平时仅是布置学生把一些定义、操作步骤抄写在作业本上,以应付检查。期末,仅仅采用纸质试卷安排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同时,某些教师专业操作技能本身就很差,未能形成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激励性的实践教学试题库及其成绩评价标准,无法准确地、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绩。由于未能充分发挥考评对实践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因此,学生对实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被大打折扣。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重视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园艺企业更为看重的还是应聘者具有的特殊才能和实际能力。因此,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也将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堂讲授能引导学生掌握园艺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学过程的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应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重视实践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充分调动师生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建立一些稳定的、设施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条件。

2. 2通过基础项目启动学生的求知欲

如今的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有些甚至对身边的植物也知之甚少,但他们又想认识更多花红叶绿的植物,一堂植物学的"植物品种认识"实训课,让学生们在兴奋的状态中,收获了实用知识,使一些连罗汉松与桂花树也分不清的学生,认识了起码50种以上的植物。同样地,我们利用校园绿化资源安排的 "花卉品种的认识"和"插花技巧"训练项目,融入理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训练的同时,收获了实用知识,学生也能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然没有厌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