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和管理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6:45

城乡建设和管理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1

[关键词] 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国家发展

1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综述

1.1 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我国的住房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甚至涉及政治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素来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以二元化为特征,将人民大众区分为三六九等,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人口迅速在城市落户和安家与国家住房制度的内在矛盾问题。另外,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住房问题的直接受责备者是政府。所以,从宏观方面来讲,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及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绩效。

1.2 社会效应方面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是实现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阶段,那么,民众必然对先富是否带动后富比较关注,必然将其视为政府对自己的承诺,工作做不到位,必然引起民众较大的不满,影响国家整个战略的部署。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社会方面的效应。

1.3 政府承担之角色的研究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政府应该稳定大局,做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该逐步实现对民众的承诺,应该在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政策调节,使“先富者”回馈社会,同时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会计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2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重点

2.1 分析性质,重点加强

由于住房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不一样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区分先后顺序,区分重要程度,考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民众不同的承受能力,就有必要对会计管理的性质加以界定。界定主要是针对宏观面上的性质界定。以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依托,以工程可以为民众带来的实际社会效果为度量,以民众的关注程度作为时间先后的度量,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然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加以特别说明,以明确重要程度,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

2.1 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约束

在经济学中,gdp只是一个用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简陋的工具,但是,当前各地政府都比较注重gdp,许多好的政策和项目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gdp效果,这就使得它们的级别被不断降低,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中应以社会效益替代gdp效益,这样才能从内部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风险和防范

3.1 风险的来源

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①重视不足导致的延误风险;②认识不足导致的工作风险;③一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前两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特定风险,本文重点论述。所谓的重视不足是指因为城市用地是国家所有的,乡镇土地也可以通过权力征收上去,那么土地的财产怎么体现,怎么计价问题需要考虑,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用途问题。到底是以其达到的实际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呢,还是以其产生的政绩为出发点呢?不同的出发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方面的压力,其间必然产生无人管理和具体核实及评估的问题,从而导致延误风险。其二,认识不足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有所缺乏,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导致的问题。

3.2 加强审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加强审计要从增加信息透明度出发,在政府具有土地所有权的背景下,对于土地的各方面审核必须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项目的资料(非保密前提下)尽可能公开,以便于核实和审查。而且,要建立相关的计量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活动的合规性。

4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先制造一些不平衡的发展,等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足够先进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之后,才运用政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最终统一发展的目的。不过,纵观我国目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住房问题依然是二元化的划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那些到城市去打工的人群最终得以在城市落脚,变为城市人,住房问题的解决是这些人的大问题。所以,怎样实现国家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怎样解决城乡建设的协调和统一,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抓好会计管理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应围绕会计管理的重点,降低风险,从大局出发,在细节上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2003(5).

[2]吕萍,甄辉.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3]朱婷.统筹城乡住房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2

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内部控制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各级主管部门对财经纪律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机关及集中核算事业单位全部经济活动的预算管理和收支行为均适用本办法。独立核算事业单位在做好单位内控管理的情况下自行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制度),报财务科备案。

第三条  根据机关和集中核算事业单位的机构性质,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第四条  财务科对机关和集中核算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实行统一调配、使用和集中管理;对独立核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章 资金预算管理

第五条  预算决策机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执行机构。

预算决策机构由住建委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负责审议、决策全委经费预算相关工作。

预算管理机构设在财务科,负责落实履行预算日常管理职能,组织与预算业务相关的各项日常工作,其他业务科室和事业单位应配合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

预算执行机构为各业务科室和集中核算事业单位,执行审批下达的预算。

第六条  预算编制。财务科根据区财政局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填报要求,负责编制汇总部门预算。各科室、集中核算事业单位须根据所承担的工作及年度工作计划,按实际需求,认真负责地填制项目申报表和项目绩效目标表,提供相关依据,交财务科进行汇总统一编制,再报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定后报区财政局。

对应实行政府采购的商品、服务项目,应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项目预算。

第七条  预算指标分解。财务科将区财政局批复的预算指标分解、下达给相应科室、事业单位。

第八条  预算支出管理。各预算执行科室、集中核算事业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加。

 第九条  无预算指标或者超预算指标的事项,要先履行预算追加和调整程序,追加和调整申请程序为:接区财政局的预算调整编报通知后,财务科及时通知有预算资金调整需求的科室、集中核算事业单位提供相关依据、预算金额等,先行申报到财务科汇总,再由财务科报经预算决策机构同意后,报区政府审批。

第十条  决算和预算绩效管理

(一)决算编制:经费报销截止日期原则上为每年的12月18日(具体以区财政局每年通知关闭财政支付平台的时间为准)。财务科按照区财政局关于编报决算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分析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决算。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

财务科分析预决算差异原因,撰写预算执行结果报告,报分管财务领导和行政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反馈给各预算执行科室(单位),查找问题,进行整改。

(二)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一般在预算项目按计划完成后及时组织开展,对照项目责任科室、事业单位申报项目预算资金时填报的项目绩效目标表所设定的各项目标值情况,进行评价目标值完成情况及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要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要及时反馈给财务科、预算决策机构,预算决策机构、财务科收到评价结果或评价报告后,要作为下一预算编制期间的重要参考;预算执行科室、集中核算事业单位要针对评价报告中提及的问题建议进行分析、整改。

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原则上由项目科室、事业单位自评,重大项目可委托中介机构等第三方进行评价。财务科负责对预算项目绩效评价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章 资金收取、支付管理

第十一条  罚没款收取。执法责任科室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被处罚单位按照处罚决定书确定的处罚金额到财务科开具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被处罚单位到指定银行将罚款缴入区财政开设的非税收入专户---被处罚单位凭银行出具的缴款证明到财务科换取罚款收据。 

第十二条 配套费

(一)XXX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简称配套费)征收管理执行市政府关于配套费征收的相关规定,主城区内的配套费均由市配套办负责征收管理。区住建委受市配套办委托,代办部分配套费征收工作,由财务科安排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相关工作。

(二)全额缴纳配套费:由申报单位向财务科提供建设规范许可证等相关资料,经办人审核资料并按相关文件规定计算应缴金额---财务科负责人签字审核---分管财务领导审定---企业按审定金额将配套费缴入市财政开设的配套费专用账户---财务科凭企业提供的银行划款凭据并通过配套费网络查询系统查询核查款项是否到账---财务科经办人开具配套费已缴纳正式手续。

(三)减、免、缓规定:凡需申请减、免、缓配套费政策的项目,由申报单位直接到市配套费办理窗口进行办理。

(四)财务科在为企业出具办理施工许可和竣工备案的配套费办理完结证明手续时,必须核查企业是否有市配套办出具的配套费办理完结书。

第十三条  民工保证金

(一)收取

由业务科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需缴纳民工保证金的企业(或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金额,然后到财务科出纳处办理缴款。

(二)退还

1、退还民工保证金本金:退款单位向业务科室提出退款申请---民工保证金会计核查该项目民工保证金账上余额情况并签字---业务科室负责人及其分管业务领导审核是否符合退还政策规定----财务科负责人对退款手续和资料齐全情况进行审查并签字---分管财务领导对是否同意退款进行审批签字---退款单位到财务科出纳处办理退款。

企业在提出申请退还民工保证金时,应提供由住建委出具的缴纳民工保证金的收据原件备查。

2、退还利息:退还企业缴纳的民工保证金利息时,由财务科出纳按同期银行存款活期利息计算后与民工保证金本金一并支付。

第十四条  安全文明措施费

根据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管理规定,自2015年5月起,区住建委不再收取安全文明措施费,在此之前收取进行统一管理的安全文明措施费,由申请退款单位向安管站提出退款申请,安管站具体经办退费事宜,安全文明措施费会计需核查账上余额情况并签字,安管站负责人、财务科负责人、住建委分管业务领导审核签字,住建委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同意后退款。

企业在提出申请退还安全文明措施费时,应提供由区住建委出具的缴纳安全文明措施费的收据原件备查。

安全文明措施费退款时不计算利息。

第十五条  经费管理

(一)工资、保险等人员经费审批及办理流程

工资、保险等须经区人社局审核的人员经费,由人事干部按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相关规定制表,经区人社局等部门审核通过后按相关规定直接发放。

不经过区人社局审核而由单位自发的相关人员经费支出,由人事干部按相关规定制表,由财务科负责人审核、单位分管人事工作领导审核、单位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同意后支付。

(二)日常经费及项目经费审批及办理流程

1、经办人员:负责填制支付审批(费用报销)单,填写单据应做到简单明了、写明事由及决策依据。负责收集与支付事项相关的票据和证明资料,并在外来原始凭证背书,对其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负责。

(1)工程进度款支付需收集的资料:①第一次付款提供工程合同、中标结果(原件);②经现场代表、监理、跟审单位审核的进度款支付报告(原件);③对方单位开具的发票;④其它与该项支出相关的资料。

其中:工程合同、工程发票、经甲方签字确认的进度完成情况必须提供,其它资料如有则必须提供,即如有监理则必须提供监理单位的审核报告,如没有监理则不需提供监理单位的审核报告。

(2)货物、服务采购货款支付需收集的资料:①第一次付款提供采购合同、中标结果(原件);②送货、收(验)货资料;③供货单位开具的发票、销货清单;④其它与该项采购支出相关的资料。

(3)零星费用报销需收集的资料:①对方单位开具的合规发票;②其它与该项费用支出相关的资料。

(4)差旅费报销:①出差审批单、机票、车票、住宿费发票等原始凭证;②住宿费、机票按规定需通过公务卡或转账结算,并提供公务卡消费小票;③机票需使用公务卡在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https://app.gpticket.org)购买;其它方式购买机票的,在报销时必须提供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下载的出行日期同班飞机机票市场价格截图等书面材料,以证明其低于购票时点的政府采购优惠票价。

(5)公务接待报销:①政务公函;②公务接待审批单;③按规定使用公务卡或转账结算;④对方单位提供的消费发票,公务卡支付需提供公务卡消费小票。

(6)保证金退还及支取:①本单位开具给退款单位的原始收据及复印件;②与退取该保证金相关的其它佐证资料。

(7)其他注意事项:

①收款单位、开票单位、货物或劳务提供单位需一致;

②发票抬头简称:XXX住房城乡建委;

③费用报销、货款支付按规定通过公务卡或转账结算。

2、承办科室负责人:负责审核支出(报销)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资料是否完整等,并签署意见。

3、分管业务领导:负责审核支出(报销)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等,并签署意见。

4、财务科负责人:负责审核支出(报销)事项预算资金来源,单据填制是否规范、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等,并签署意见。

5、分管财务领导:对支出(报销)事项进行审批并签署意见。

6、单笔支出(报销)金额1万元以上报住建委主任核签;单笔支出(报销)金额5万元以上报住建委党委会集体研究同意后送住建委主任核签。

经单位内控程序签订项目合同的项目,资金支付时按合同约定条款进行,不再报党委会审议。

7、出纳人员凭签批要素齐全的资料办理款项支付(报销)。对附件资料不齐,签批要素不全的,应要求经办人进行补充完善。

(三)“三公”经费管理

1、公务接待费管理

公务接待应本着从节约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控制在年初的“三公经费”预算额度内开支。公务接待必须填写《XXX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务接待审批表》。公务接待用餐一般应安排在食堂吃工作餐,涉及招商引资或其它重要接待事项确须在外面用餐或住宿的,需事先向单位分管业务领导和主要领导请示,并优先安排在区政府定点接待酒店进行食、宿,相关食宿标准按财政、纪检等部门适时的相关公务接待要求和标准执行。

2、公务用车管理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须在年初的“三公经费”预算额度内开支,公务用车购置必须按区政府相关规定进行报批。

3、公费出国管理。原则不安排公费出国,特殊情况按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规定审批后办理。

(四)差旅费管理

差旅费管理执行XXX财政局印发的《XXX区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区住建委关于转发《XXX财政局XXX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出差地交通费收缴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相关规定。

第四章  银行印鉴管理

第十六条 住建委机关和集中核算事业单位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留单位财务专用章和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印鉴章。

第十七条 印鉴保管和使用。银行印鉴实行专人负责,分人分印管理。任何人不能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一人保管全套银行印鉴。

第五章 财务票据管理

第十八条 财务科是财务票据的主管科室,负责全委财务票据的领取、发放、核销、稽查和监管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发放、出售、承印财务票据以及使用非财务票据以外的其他收费票据。

第十九条 财务票据由财务科负责向区财政局或税务机关领购,财务科要建立票据使用、回收、核销登记薄,并指定一名财务票据专管员负责财务票据的领用及管理。

第六章 内部岗位牵制制度

第二十条 财务人员工作职务的分工上严格分离。会计、出纳工作岗位分别设立,相互不得兼任。会计岗负责机关和集中核算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业务的记账工作,出纳岗负责机关和集中核算事业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工作,一人一岗,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会计、出纳岗位应定期轮换。

第二十一条 出纳员只负责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收支业务,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每月定期与出纳进行对账,年底进行彻底的盘点清查,核对现金金额与实际库存金额是否相符,核对银行存款帐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

第二十二条 设立内部审计小组,由住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财务领导任副组长,财务科相关人员为组员。内部审计小组根据住建委党委的安排组织对住建委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

第七章  附   则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3

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市城乡新型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市委《关于加强城乡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孝发[2012]2号)精神,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民政局等单位出台了《关于全市城乡三类新社区三个“1+x”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孝组文[2013]4号),召开了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成员单位协调会,牵头组建了由民政、建委、规划、房产、国土等部门骨干人员组成的专班,各县市区和市直三区均已成立工作专班。

截止4月21日,全市已建成7个新社区:2个城市新社区、2个城镇新社区、3农村新社区;2013年计划建设110个新社区:44个城市新社区、34个城镇新社区、32农村新社区;目前在建55个:23个城市新社区、10个城镇新社区、22农村新社区;筹建55个:21个城市新社区、24个城镇新社区、10农村新社区。2013年计划建成68个(城市社区17个,城镇社区24个,农村社区27个)。

市本级规划的24个重点城乡三类新社区(23个为城市新社区,1个城镇新社区为双峰山)中,目前在建12个城市新社区,筹建12个社区:11个城市新社区、1个城镇新社区。新社区专班正在对全市三类新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探讨制定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建设标配。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4

一)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理论基础

1城乡统筹理论概述

a.城乡统筹的概念

指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城乡统筹。把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与农村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进行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其中,城乡良性互动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结构的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b.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

统一规划城乡建设布局,城乡统筹一般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统筹,实行城乡统一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用工制度和统一的劳动保障等;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实行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城乡公共资源统筹,即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实行城乡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尽可能地消除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极其匮乏的局面;城乡管理(体制)统筹,统一的户籍等管理制度。

c.城乡统筹的途径

进而逐步在体制和政策上体现城乡统筹工作的话,专家陈锡文指出:如果不能首先在观念上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要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很困难的目前可以着眼做城乡统筹的方面是非常多的关键问题是要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正确的观念和有弊端的体制,转变观念、改革体制,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念、体制、政策的改变。

d.城乡统筹的渐进与非均衡理论

1城乡统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均衡的

e.城乡统筹的主体和运作机制

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城乡统筹涉及城乡两个非均质空间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等重大问题的规划、调节、引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完成。专家陈锡文也认为:城乡统筹的主体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当然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面,考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方面,考虑市民和农民的利益方面,能够做到城乡统筹”所以,城乡统筹的主体是政府。

2城乡建设管理理论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城市和乡村的管理就是分开的城市和乡村的建设管理也同样是如此。直接表述的城乡建设管理理论几乎是没有的只能借鉴和引申城市化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a.城市化理论中对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的研究b.城市管理理论的借鉴

3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综合二者形成本课题的理论认识。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城乡统筹理论和建设管理理论(即上述城市化理论和城市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

a.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含义

把城市和农村的建设管理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系统地筹划,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是指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进行统筹解决。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方式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b.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内容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主要指城乡规划、建设、市政环卫等三方面的管理统筹。

c.统筹的途径

改变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的体制和政策。城乡建设管理统筹的途径主要是树立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观念。

d.统筹的主体和机制

选择的主要机制是规划机制、政策机制、法律机制、工作机制。城乡建设管理统筹的主体依然是政府。

e.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坚持城乡建设管理的系统性,城市管理的四条原则对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就是要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充分考虑城乡的综合效益,并且要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则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和运作,将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引申到城乡建设管理领域。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手段是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

f.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其他认识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前面的理论介绍可以知道:由于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分割情况较为严重。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与乡村建设管理统筹是非均衡的对城乡建设管理来讲,管理主体具有与城市管理主体同样的发展趋势,即单一的政府管理主体向多元化管理主体演变。

二)市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现状

城乡建设管理分治就是二元结构在建设管理领域的具体反映。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建设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城乡分治的特征。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特性体现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

1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分治现状

2城乡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上的分治

3城乡建设技术标准的分治

4城乡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分治情况

三)城乡建设管理分治引发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建设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给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带来阻力,对城乡建设特别是乡镇(农村)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1城乡建设管理分治中的主要问题

a.规、建、管机构分设给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极大制约农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b.乡镇建设管理无保障。加深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程度

出现“区中区、县中县”管理情况c.区县开发区建设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出现新的管理法规空白d.法律法规的修订滞后于现实情况。

2原因分析

a.历史形成的二元体制结构是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的根本原因

直接引起基层建设管理混乱b.我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不顺。

c.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滞后产生了建设管理实际工作中城乡差别对待

d.城乡建设量和建设复杂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建设行政管理的城乡差别

e.有限的行政管理方式制约了建设行政管理向农村的延伸

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f.城乡建设管理的法规以及标准建设较慢。导致农村建设管理效力低下

四)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趋势分析

1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环境背景分析

a.中央的有关精神

1大的有关精神。2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3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

b.建设部的有关精神

建设部对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精神主要体现在全国村镇工作建设会以及《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

c.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建设管理的影响

该法的实施对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

d.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对乡镇建设管理的影响

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的推进,当前具体实施乡镇建设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乡镇政府的建设部门。乡镇建设管理部门的设置、职能等也会发生变化。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5

关键词:城乡规划 城镇建设 规划管理 规划建设

城乡规划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时期,对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和部署,同时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城乡布局的合理化。城乡规划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城乡布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随意性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具有行政能力的管理方式,是当地政府意愿的体现,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特征。由于城乡规划过程中的城镇储备能力有限,因此经常处在应急的状态。当地的政府在城乡规划进程中缺乏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光,往往是每一届政府出台一届新的管理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

2.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

城乡规划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城乡规划工作缺乏宏观的指导,因此在实际规划建设决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城镇的体系规划缺乏层次,而且性质雷同,在同一个区域内存在较多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带来的更大的难度。另外, 由于针对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小城镇在城乡规划中处在尴尬的地位,也失去了自身的特色。由于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使得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办公程序,只能依照领导者的意愿进行。近几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技规程和政策指导,但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仍然任重道远。

3.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难度大

执法难度大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顽疾,长期存在,却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制止。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受到政府权力的牵制,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滞而无法顺利执法;第二,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利用金钱打通关系,而大量的占用公共资源;第三,很多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的建筑物,往往周旋在罚款与拆除之间,甚至利用罚款来躲避拆除,使得执法工作面临两难的境地;第四,个别领导干部带头违法,以重点项目作为掩护,从中谋取利益。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提供保障。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建设管理技术十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正常运转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途径

1.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视

城乡规划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通过科学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够促进城镇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城市人口相对饱和的状态下,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能够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提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法规体系作保障,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行政决定的依据必须要明确规定,因为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会导致程序的混乱,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明确,时期符合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等相关程序的要求。同时,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中,应当对规划审批与法定规划、法定通则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确保城乡规划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另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开展,要与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并且根据城市规划中关于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的规定,经过申请、审批等相关的环节,否则视为违法。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的消除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随意性,制止和越权的现象。

3.加强对规划管理的监督

城乡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这也决定了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为了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且做好日常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对于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督促相关人员坚守岗位,完成自身的职责。只有制度才能保证和维护监督,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在这些年的规划管理实践中,很多地方存在着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缺乏监督的现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对此必须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且促进内部控制度的完善,从而实现对规划管理的有效监督,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

4. 增强人员素质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繁琐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过程,因此作为城乡规划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自觉坚守工作岗位,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将不断加快,对于城乡规划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充分重视城镇建设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并且积极地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增强人员素质,鼓励公众参与,同时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的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能力,同时促进城乡规划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彭新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J].广西城镇建设,2014(02)

[2] 王欣光.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难点及改革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 朱富强.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制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2(07)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6

关键词:乡镇;规划;管理机构;覆盖;调查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扩大,为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统筹的原则,落实南宁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管理全覆盖目标,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组织了市辖各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研究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问题。从2008年4月起,课题组深入南宁市六城区、六县及区外,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调研,分析南宁市当前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想建议。

1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第四十二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作出规划许可”。可以看出,加快编制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就成为保障南宁市城乡建设的一项急迫而重要工作。但目前南宁市各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仍然滞后和不平衡,截止2011年6月,市域范围内的102个乡镇只有37个批复实施了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总共完成了大约1500个自然村屯的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仅占全市1392个行政村和4000多个自然村的一小部分。为了符合城乡规划编制“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要求,乡镇一级规划管理机构在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中充当着组织、协调、配合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规划审批覆盖城乡

《城乡规划法》重新定义了“一书三证”的审核界定,并提出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概念。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四十一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此规定可以看出,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上,乡、镇人民政府具有初审权,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上,经依法指定的镇人民政府具有审批权。因此,只有配置了乡镇一级规划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才能有专门机构审查此类的申请。

1.3强化规划监督检查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按此规定可以看出,乡、镇人民政府具有了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因此配置乡镇一级规划管理机构可以协助当地政府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村镇违法建设,保证各项建设按规划实施。

2.南宁市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2.1基本情况

2.1.1市辖六城区

六城区下辖24个乡镇,面积6559平方公里,全部属于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乡镇一级没有单独的规划管理机构,只有建设管理机构,机构名称一般为:某某乡(镇)村镇建设站,由乡镇和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自2004年规划管理职能从南宁市建设委员会改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承担以来,基本上各城区乡镇的村镇建设站就不再履行规划管理的职能。

2.1.2市辖六县

六县下辖78个乡镇,在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之时,原乡镇一级的村镇建设管理站大多撤消或和土地管理所、环卫所进行合并,乡镇一级的村镇建设管理主要由县规划建设管理局统一管理,但是往往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大多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处于瘫痪状态。这几年南宁市规划管理局一直积极奔走呼吁各县尽快设立乡镇一级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至2007年,宾阳、上林、横县、隆安设立了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武鸣、马山未恢复。设立的机构名称一般为:某某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由乡镇和县规划建设局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

2.2面临的问题

六城区的乡镇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城区规划分局负责履行规划管理职责。但是目前遇到的困难较多,一是规划管理范围扩大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各城区的规划分局人员、编制并未随之增多,以原有人力、物力难以适应新形式下的管理要求;二是在2004年原隶属于南宁市建设委员会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移交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后,原城区建设局系统的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由于职能不明确,不再开展村镇建设的管理工作,造成边远乡镇群众报建不便,规划业务审批时限增长等问题;三是由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城区规划分局人员少,对边远乡镇规划管理覆盖很难到位,以致这些地区的违法建设现象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为解决上述问题,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曾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提出由规划部门授权各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助开展规划管理工作的思路,由于考虑到条件未成熟等种种原因,尚未获得上级批复同意。

从县辖乡镇设立了的规划建设管理站来看,主要为一是应受理量和实际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户主没有主动报建的就没有受理,而且对于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建房基本上管理缺位;二是工作经费不足,难以开展正常工作。

3.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法律及政策依据。

3.1《城乡规划法》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文中涉及的条款。

3.2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7〕42号)中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县、乡(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健全各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

3.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发展的若干规定》(桂政发〔2005〕42号)中提出“加强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各重点镇要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或设专人管理,做到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4.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想和建议。

4.1整个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网络的设计。

根据南宁市目前的管理体制,《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划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由四个层级构成,力求管理做到“纵到底,横到边”。

4.2城区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

思路一:参照国土系统的管理体制,在城区乡镇一级设立规划管理站(所),隶属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进行统一组织培训和管理。每个规划管理站(所)拟配备人员3~5名,优先考虑各乡镇原有乡镇村镇建设站的管理人员,缺额人员通过社会公开招录。

思路二:利用城区各乡镇村镇建设站现有人员,在规划审批权不下放的前提下,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各城区的规划分局委托城区各乡镇村建站实施规划审批的初审及相关工作。实施要求是一、城区政府要在各乡镇村建站的管理职能上增加规划审批的初审、规划管理和执法监察职能;二、在目前实行乡镇和建设部门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增加规划部门的领导,形成乡镇和建设、规划部门共同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三、对于已纳入南宁市规划区核心区和重要发展地区的乡镇,仍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城区的规划分局全权负责。

5结束语

通过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立,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使我市的广大村镇能逐步摆脱无人监管,违法乱建局面,使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王瑜玲.关于优化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思考[D].天津大学,2005年.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7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规划;问题;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得到很快的发展,尤其是在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一带,城市和乡村之间不断融合,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统筹”。而当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实现其他几个统筹的前提和途径。

城乡一体化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城乡规划一体化就是对城乡发展目标、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重点建筑和主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展示城乡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依据和方向。

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探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农田村庄现在已经变成繁华的街区。但是我国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依然没有改变,依然适用于两部法规——《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这种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把城市和乡村相互割裂,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特别是对乡村规划的管理非常薄弱,现有的一些规划甚至无法体现农村特点,农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严重,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着手制定一部规范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法律。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城乡规划法》。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这也意味着我国将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体制,进入到一个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全新时代。

在这部法律中,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旨在加强统筹城乡管理,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看:(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不平衡。政府更注重城市的产业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乡镇的同步推进,以至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出现失衡。(2)城乡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城乡规划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中心地”功能偏弱,工业的空间、产业和人口等集聚度很低。(3) 条块分割,整体协调不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包含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有机组合协调发展,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相当不平衡,发展水平、速度和拓展面的落差都比较大。(4)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仍太低。上至城区之间,下至村与村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对城乡的总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成重要制约因素。(5)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

此外,还存在土地开发征用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问题和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解决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的途径

如何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我们认为,不仅要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而要实现这个转变,最大的障碍就是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所以要从体制上下工夫,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

1、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将城乡分立、多头分设的规划部门统一于一个统筹城乡规划的部门之中,对城乡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城乡住宅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水面和绿地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空间布局。

2、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只管城市或城乡分割管理一律向农村延伸,实行统一管理,创造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

3、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城市要构建完善的土地开发制度。土地开发要适度。

4、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制。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行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享有平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5、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体制。①加快城乡公路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②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重点抓好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③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电网输送体系。

6、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体制、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制、城乡一体的财政和税收体制、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体制等的改革。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进程中,要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6年10月

[2]林凌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j) 开放导报 2007年8月 第4期

[3]田洪刚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问题探讨(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 第6期

[4]高扬波 当前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五大问题(j) 党政干部论坛

[5]李晓琴,张文渊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若干问题(j) 中国建设信息 2003年8月

[6]刘勇,谢扬 《“十一五”时期城镇化若干战略问题》 韩俊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6月

[7]徐承红,张佳宝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财政政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

[8]覃仲池 城市发展新论(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

[9]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eb/ol) /speical/detail.jsp?id=69348

[10] 城乡规划法引领中国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 (eb/ol)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8

城乡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城乡规划的方针和政策,组织领导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维护城乡规划的法治和秩序,制止违反规划的行为,保证城乡规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城乡规划的综合效益。城乡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下达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建筑设计方案的审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等。在进行规划管理各项活动中,都将产生大量的具有工作查考和保存价值的规划管理档案。规划管理档案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依法实施管理的真实记录。

由于城乡规划管理是保证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施具体的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城乡规划管理档案。如在建设用地管理工作中,涉及建筑用地的申请,审批工程选址、施工放线等,都要有有关的批准文件,工程设计图纸等文件材料作为工作凭证。可以说在整个规划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都与规划管理档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规划管理档案是进行规划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划管理档案或规划管理档案不完整、不准确,都将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可以说,规划管理档案是规划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规划管理工作成果最终实现形式。

规划管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规划前期管理档案资料和规划后期管理档案资料。规划前期管理档案资料主要有:建设单位(个人)建房申请书、基建计划批准文件、建设(定点、用地、工程)规划申请表、建房用地申请书、建房踏勘报告书、征用土地批准书、征用土地协议书、规划用地红线图、征用土地红线图、建设用地(工程)规划审批单存根、建设工程红线图,以及其它有关工程建设的文件材料。只有当这些材料齐全完备,才能说明该工程是一个合法的建设工程。在这些材料中,土地征用红线图、规划用地红线图、工程建设红线图、征用土地协议书、规划(用地)建房申请书,以及建设用地(工程)规划审批单存根,是规划管理档案的核心部分,其日后档案的查考利用的重心也就在这部分。

从以上可以看出,规划管理档案与工程竣工档案具有明显的区别。工程竣工档案主要反映工程的施工情况,诸如隐蔽工程记录、各种原材料的试拉试压报告、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等,主要反映了工程建设的技术性和质量可靠性。而规划管理档案则是集中记录了建设单位(个人)在工程建设前期所办理的各种手续和所做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反映了建设工程的政策性和合法性。规划管理档案作为城建档案的主体之一,从某种意义讲,它比工程竣工档案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规划后期管理档案资料主要是指对违法违章的查处。如超面积、违反规划红线的工程建设,其内容主要有立案审批表、调查笔录、送达证、停工通知书、复工通知书、行政案件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存根、结案审查表以及补办“一书两证”等文件材料。

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形成于城市规划管理各项活动中,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也不同,因此,应区分不同情况,要将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材料的收集与归档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和有关制度规定之中。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做到人员、设备、装具的落实。其次,建立专门的文件材料归档制度,规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保证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以项目为单位,对涉及的所有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归档。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将城乡规划管理文件材料向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移交,以确保城乡规划管理档案的齐全、完整。

城乡规划管理档案是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和城乡规划管理人员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查考保存价值。因此,必须对城乡规划管理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城乡规划管理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集中统一管理就是将各个工作部门、单位分散保管的城乡规划管理文件材料按照相关的归档制度统一交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档案室进行保管。在现阶段,集中统一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档案室保存阶段。这个阶段指城市规划管理档案从形成、保管到移交前的阶段。因为规划管理文件材料在项目规划建设期间需要经常使用,因此,在项目建成的两年之内宜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档案室保存为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实际效能。二是城乡建设档案馆保存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乡规划管理档案在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保存两年之后,要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永久(长期)保存。这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延长城市管理档案的寿命,发挥档案的综合作用,方便各部门、各单位利用,为今后建设提供服务。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9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规划;问题;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得到很快的发展,尤其是在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一带,城市和乡村之间不断融合,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统筹”。而当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实现其他几个统筹的前提和途径。城乡一体化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城乡规划一体化就是对城乡发展目标、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重点建筑和主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展示城乡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依据和方向。

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探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农田村庄现在已经变成繁华的街区。但是我国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依然没有改变,依然适用于两部法规――《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这种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把城市和乡村相互割裂,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特别是对乡村规划的管理非常薄弱,现有的一些规划甚至无法体现农村特点,农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严重,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着手制定一部规范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法律。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城乡规划法》。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这也意味着我国将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体制,进入到一个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全新时代。在这部法律中,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旨在加强统筹城乡管理,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看:(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不平衡。政府更注重城市的产业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乡镇的同步推进,以至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出现失衡。(2)城乡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城乡规划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中心地”功能偏弱,工业的空间、产业和人口等集聚度很低。(3) 条块分割,整体协调不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包含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有机组合协调发展,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相当不平衡,发展水平、速度和拓展面的落差都比较大。(4)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仍太低。上至城区之间,下至村与村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对城乡的总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成重要制约因素。(5)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

此外,还存在土地开发征用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问题和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解决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的方法

如何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我们认为,不仅要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而要实现这个转变,最大的障碍就是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所以要从体制上下工夫,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

1、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将城乡分立、多头分设的规划部门统一于一个统筹城乡规划的部门之中,对城乡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城乡住宅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水面和绿地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空间布局。

2、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只管城市或城乡分割管理一律向农村延伸,实行统一管理,创造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

3、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城市要构建完善的土地开发制度。土地开发要适度。

4、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制。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行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享有平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5、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体制。①加快城乡公路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②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重点抓好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③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电网输送体系。

6、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体制、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制、城乡一体的财政和税收体制、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体制等的改革。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进程中,要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

城乡建设和管理篇10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234-01

城乡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搞好城乡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城乡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城乡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

一、新疆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

对于新疆地区来说,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乡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乡规划对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乡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乡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乡规划代表的是城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乡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乡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乡规划对城乡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乡整体利益的代表,城乡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此外,新疆城乡规划还主要存在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不强等等问题。国外“公众参与”经历了从物质建设规划、数理模型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几个阶段,规划工作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由政府行为转向市民的角度,由理论性、专业性和集中的权力转到感性、具体、由下至上的参与。这一成果还没有被我们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很好的利用,一个城乡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存在,城乡最起码的要求是是满足人正常生活的要求,然后是精神上的需求,忽视了公众的对城乡建设的需求实际上必将导致城乡发展走弯路。

二、加强新疆城乡规划工作的建议

(一)改革城乡规划管理机制

城乡规划管理作为实施城乡规划目标、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和城乡发展秩序的宏观引导和调控者,在现代社会要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调整规划管理模式,抓大放小。现行城乡规划管理效果欠佳主要表现是宏观失控、微观越位。规划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城乡建设具体项目管理的日常活动上,陷入了开会、协调、纠纷、扯皮、批项目、跑现场、赶场子等烦琐任务而不能自拔,因而大大降低了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宏观规划参谋决策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综合调控协作能力及城乡规划管理自身提高和系统改革能力。为此,要树立全新的城乡规划管理思路和现代管理理念,集中精力抓大事、抓方向,真正发挥政府参谋作用,提高规划管理在城乡政府的行政地位,将城乡规划管理作为实施城乡规划目标和配置城乡空间资源重要调控手段之一。

(二)科学设置规划管理机构

没有科学的机构设置,管理中的内耗就多,效率低下,从根本上影响城乡规划目标的实现和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网络的同时,要明确界定规划管理权限。规划管理权限的划分应立足大局、整体和长远,避免受部门利益、既得利益影响,消除条块分割,坚持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提高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管理上的权威,保证其对城乡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一方面明确城乡政府的规划执法主体,将规划管理权集中,绝不能下放、分散;另一方面将对违法违章建设的强制执行权直接赋予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这样有利于执法,增强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

(三)加强公众监督,扩大公众参与。

增强城乡规划的透明度,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也是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的有效途径。城乡规划的科学化要建立在民主化的基础上,公众参与是规划决策民主化在编制和实施中的体现,是城乡规划本质所决定的,是城乡规划实施目的所决定的,也是规划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新疆城乡规划目前仅限于政府与专家之间的交流,公众参与十分有限,广大群众处于被动接受规划的状态,这种被动性成了城乡规划实施的阻碍。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抓紧建立公开透明、群众监督、科学公正的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监督机制。

结束语: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事业,必须解决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部门要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的总体水平。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简介:阳辉,女,本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