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10-25 17:34:37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 会议经济 市场竞争力 SWOT分析

会展经济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强、关联性大、收益率高的经济形态,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因此会展业被国际上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 和“城市的面包” 。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会展业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会展产业经济带。正当会展经济方兴未艾时,我国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又悄然兴起了会议经济的热潮。由于会议经济较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集聚性、关联性和绿色生态性等特征,因而成为当今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西宁市会议经济的概述

所谓会议经济是指由于会议的效应产生一系列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成功会议的举办对餐饮业、交通业、印刷业、通讯业、旅游业、饭店经营、房地产业等都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对地方政府顺利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在大力开发地区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会议经济,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青海省在“十一五”远景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并将会议经济发展作为西宁市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确定下来。强卫同志在考察海湖新区时,指出应加强会议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从而推动西宁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近年来,为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步伐,西宁市也先后开展了各种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和各种节庆活动。如“民族文化旅游节”、“三江原国际摄影展”、“中国藏谈国际展览会”、“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中国青海郁金香节”等,这为西宁市进一步发展会议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西宁市会议经济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西宁市作为中国夏都旅游城市,发展会议经济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开发潜力。首先表现为各种节庆活动为西宁举办各种会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次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通,为西宁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和并形成一定的地域区位优势;其三是随着城市知名度提升,旅游业快速发展,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条件;四是随着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五是多功能旅店、饭店业的快速发展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场所;六是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会议经济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些都为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形成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影响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我国会议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共性外,还有一些自身所呈现出的特性,其主要表现为:1.内部因素。西宁市会议经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行业体系,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规模层次不够,不利于会议经济的发展。2.外部因素。青海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行业、会议经济,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城市的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导致会议经济发展缺乏力度。

这些都对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瓶颈。为了使会议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建设有必要对其作出全面系统地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宁会议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揭示出西宁发展会议经济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西宁会议经济发展策略。

三、西宁市会议经济市场竞争力的SWOT分析

1.优势:是指使会议举办者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和特征,通常表现为一种相对优势

西宁发展会议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属内陆高原气候,气压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避暑胜地,享有 “中国夏都的美誉”。城市空气质量,生活饮水质量较好,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是我国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这对会议活动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和竞争力。

(2)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西宁的区位条件较为优越。尤其是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使西宁在西部版图上位于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更为凸现。同时随着南北过境过路(同仁路)高架桥等一批城市建设骨干项目相继建成,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形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骨架和环状交通网络。所有这些,为西宁加快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便利区位运输条件。

(3)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西宁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塔尔寺、北禅寺、东关的清真大寺、南佛山、日月山、老爷山、民俗博物馆、省博物馆等有名旅游景点。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旅游资源优势。

(4)后发的经济优势。“十一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13.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先后突破1000美元和3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5.7%。 同时,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利用,初步建立以重化工业和水利、高原特色资源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这是西宁市今后依托产业发展会议业的重要基础。

(5)丰裕的民俗文化优势。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艺形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拉伊”等。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劣势:指对青海省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导致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其主要表现为:

(1)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体制上规范行业发展,是世界上大多数会展经济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西宁至今仍未有一家专业的会议组织机构,缺乏对会议的组织、协调的引导。同时,西宁缺乏行业的约束机制,对具有什么样资质的单位才能举办会议,举办哪种层次和内容的会议均没有明确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西宁会议经济的发展。

(2)会议的场所及相应配套硬件设施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西宁市规模较大的会议场所较少,层次水平较低,各种会议设施不完善,使得其接待能力较差,不能为一些大型会议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服务。会议档次不够。

(3)缺乏专业的会议经济人才。会议及会展需要大量的组织、广告、宣传、策划、公关、工程等专业化工作人员和翻译、导游、餐饮、保安、货运等服务人员。目前,西宁会议经济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系统地会议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严重制约了西宁会议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会议的档次、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纵观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高档次的品牌战略。如米兰的时装博览会、上海的世博会等。近年来西宁也举办了一些会议,但规模档次较低,会议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尚不明确,形式单一,缺乏亮点和影响力,从而使会议经济应有效果大打折扣。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联动效应。

3.机会:就是能不断帮助会议业实现或超越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和状况

(1)会议的品牌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为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找准定位,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利条件。

在国际上,专业性的会议已成为会议经济发展的主流,代表着会议业的发展趋势。由于与一般会议相比,专业性会议具有针对性强、参会观众质量高、参展效果好等特点,因此近年来许多综合性会议都不同程度地转为专业性会议。对西宁而言,举办综合性的会议,无论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具备条件,但强调特色、突出专业的会议经济发展趋势,则为西宁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成为全球不断细化的会议体系中的一个节点的可能。同样也对西宁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支点。

(2)现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西宁会议经济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议经济各个环节运行的效率。顺应这一趋势,西宁会议经济的起步和发展速度将会大大提高。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西宁城市魅力 ,与参会商建立联系;利用电子邮件直接邀请专业人士参会;通过网上会议弥补硬件场馆设施的局限,扩大会议规模等。

(3)青藏铁路的修通,使西宁区位优势更加凸现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各种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青藏铁路的修通,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西宁处于青藏铁路的中段,担负着守护的重要任务,西宁应将这种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会议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扩散能力和带动效应。因此西宁应发展会议经济,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西宁市应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发展会议经济,以推动电讯业、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对地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4.威胁:对西宁会议经济不利并导致其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

(1)面临其他城市会议经济的巨大挑战。西安、拉萨等周边城市的会议经济已走在西宁市的前面,其所具有的实力、城市品牌的影响力等条件是西宁市无法具备的。从而对西宁会议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2)竞争压力较大。随着全球会议经济的成熟化、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会议经济已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会议经济发展已粗具雏形,并逐步走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进行发展。西宁会议经济相对于我国国内一些省份来说,起步较晚,对会议经济认识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进行组织、指挥。面对国际、国内强大的竞争压力,由于西宁会议经济呈现出规模小,档次不够,专业化程度低,竞争能力较弱,从而形成一定的威胁。

四、西宁发展会议经济的保障措施

西宁市具有发展会议经济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构建发展思路,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实施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发展会议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打破常规,为企业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便利条件,增强企业的积极性。转变观念,开放市场,多渠道拓展会议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并与周边兄弟城市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会议关系网,把会议经济作好,做大,做强。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组织制定规范会议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会议业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成立“西宁市发展会议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会议发展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明确会议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对会议的质量进行动态化、市场化的评估和认证,规范会议经济发展市场,从而为会议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

3.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速培养会议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事关会议经济持续发展,是会议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应在有条件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开设会展专业学科,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培养既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具有策划、公关、组织能力,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举办一些务实性的短期培训班,有计划地对会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为西宁的会议经济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奠定人才基础。

4.加大会议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服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西宁市应在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基础上,尝试发展“网上会议”,逐步与国际接轨;在会议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建设上走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把西宁培育成西部地区的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设立会议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会议的宣传推广,引进扶持部级、国际级重点会议。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会议业发展方向、目标、重点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扶持政策。三是努力扩大和提高现有会议规模和水平。要充分发挥西宁市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对已有的展会和会议进行更高水平的策划和包装,提升会议质量和档次,培育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品牌会议。积极承办国内、国际高水平会议活动,丰富会议业内涵。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对一些在会议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予以一定的奖励,以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从而为西宁市会议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积极引进外资,提高会议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会议业将不可避免,外资的引进能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能带来会议业经营和运作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西宁会议业的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因此,西宁应积极引进外资,尽快实现会议业的规范化发展。

6.培育优秀市场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目前会议产业的主要障碍是市场主体不清晰,或主体太弱小,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因此,规范市场主体,培育优秀的会议经营企业是当前会议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会议产业的服务行业,它本身没有有形产品,因此树立品牌对会议产业尤为重要,甚至成为维护产业经营者生存的关键,会议品牌不是一次会议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定期会议或长期办会的积累。树立品牌,应当避免短期,着眼长远。如果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失去严肃性,则一定会失去品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岩:珠海发展会议经济的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7)

[2] 青海信息:第191期

[3] 过聚荣:2006-2007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 2007,4

[4] 孙明贵:会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第一版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2

一、经济圈建设情况分析

1、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一是巢湖区划调整提高了市在省内的首位度。随着原巢湖市部分区域的加入,面积扩大了40%,从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中国特大城市基本都是1万多平方公里,这为建成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经济圈总体实力在不断提升。随着长三角辐射作用的增强、东部产业转移趋势的加快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省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日趋紧密,经济圈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面向中西部的重要门户。三是经济圈吸引力与日俱增。随着经济圈影响力的增强,全椒、定远正积极争取加入经济圈,据了解,定远县已向省提出加入经济圈的申请,在召开的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三次会商会议上,已邀请定远县作为观察员出席会议。

2、合作共识不断深化。一是经济圈城市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奠定了合作基础。2010年11月30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在巢湖市召开,会议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主题,签署了《经济圈城市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围绕“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的要求,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环境保护等方面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和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明确了经济圈合作的重点和目标。二是《淮南宣言》进一步凝聚了合作动力。2011年5月18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二次会商会议在淮南市举行,会议以“互动·互融·一体化”为主题,就加强经济圈各市整体联动,加速融合,达成广泛共识,会上发表了《淮南宣言》,提出以推进重大专题为抓手,以实施区域性重大项目为载体,本着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并举、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并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举,分工与合作、互利和共赢的原则,分步骤、有计划地推动一批重大专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三是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为统领,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合淮同城化,优化资源配置,聚合发展能量,形成整体优势,把经济圈建成接轨长三角、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并提出了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体系”四个一体化。

3、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产业合作日趋紧密。经济圈各市依托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在支柱产业配套、旅游资源开发、商贸流通、优势农产品布局等方面,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如:的江汽、安凯、熔安动力等大型企业与、桐城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密切;经济圈建立了“经济圈旅游一卡通”,开展经济圈旅游大篷车巡游活动,开通了—天堂寨、—寿县等旅游直通车;农超对接广泛开展,在等地共建蔬菜基地总规模达4.22万亩。二是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新桥机场及机场高速连接线建设进展顺利,淮南、等异地航站楼启用;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建成通车,合马路改造全面完成,环巢湖公路积极推进。随着一批交通、通信、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成,至圈内城市“一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三是生态保护合力加大。经济圈在巢湖流域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区域环保合作,积极促进环保规划对接、生态市共创、环保项目同建、循环经济圈共连、环境污染同治、信息资源共享、应急处置互帮,对进一步改善经济圈区域环境状况,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合作专题稳步推进。根据淮南会签署的《经济圈轨道交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经济圈区号统一合作框架协议》、《经济圈开展直购电试点工作框架协议》和《经济圈引大别山优质水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内容要求,经济圈城市轨道交通、统一区号、直购电试点和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等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4、合作机制逐步常态化。一是各市党政领导会商制度确立。建立了《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制度》,为经济圈各市党政领导高层互动奠定了基础,目前几届会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已经对经济圈的合作起到了许多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二是部门会商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圈内各市发改、招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重大项目合作、联合招商、旅游合作等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积极合作,成效十分明显,为经济圈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三是民间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圈各市民间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圈内城市之间的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如:11月19日至20日,由、淮南、、桐城市乒乓球协会主办,市乒乓球协会承办的“客运杯”经济圈乒乓球友谊赛在市举行。通过经济圈的内部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密切了经济圈的联系,增强了经济圈融合力和凝聚力。

同时,经济圈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一是在全国区域竞争中尚处较为弱势地位。在经济圈周围,有南京都市圈、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虽然在县级巢湖市与庐江县划归所辖后,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已达到特大城市规模,但仅凭自身体量,还不足以比肩宁汉。正如有关人士分析的那样,东西方向上,南京都市圈已把的马鞍山、芜湖、滁州接纳为正式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圈造成挤压;西边的武汉城市圈从1+8结构扩展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南北方向上,江西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5万多平方公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扩展为3+5城市群结构后,面积是经济圈的数倍;北边的河南中原城市群在2011年正式变身为中原经济区,其范围确定为跨省性的。通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比较分析可见,在区域经济新的竞争格局下,经济圈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市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速度”,但与省外其他经济圈中心城市相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对整个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是省内区域一体化竞争更加激烈。7月28日,铜池一体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铜陵市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铜池一体化工作协调会章程》、《铜池一体化高层会商会议制度》、《铜池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近期六项重点工作,标志着铜池一体化从战略构想正式迈入操作实施阶段。11月13日,芜湖市、马鞍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马鞍山市会议中心举行。根据合作框架协议,马鞍山、芜湖两市重点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市场环境、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八个方面展开合作。当前铜池一体化、芜马同城化发展加快,经济圈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三是发展的融合力依然不够。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以及信息通信通道不对接、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经济圈内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各自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在经济发展水平上,2010年人均GDP为4.8万元,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淮南人均为2.6万元,处于工业化起飞阶段;、桐城人均GDP为1.2、1.8万元,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经济圈各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梯度差距较大。四是一体化政策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各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户籍制度等形式的地方“行政篱笆”。受行政区划分割等因素影响,经济圈各市政府间缺乏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本地税源和利益分配,不利于企业流动,使产业趋同问题加剧,并进一步影响到今后经济圈建设中企业间的整合重组问题。

二、我市加快经济圈建设建议

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经济圈建设,只有坚持开放、合作、共建,才能实现共赢。我市要抢抓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主动,全面推进,加快合六一体化进程,加快融入经济圈发展。

1、突出高层互动,提高合作对接效率。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圈内各市党政领导高层互访,特别是我市党政领导要与市党政领导形成定期互动机制,积极开展高层交流活动,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合作事项,推动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提高合作成效。进一步加快建立经济圈各城市跨地域对口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各市发改、经信、农业、交通、规划、旅游、招商等部门联席会议,贯彻落实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具体事宜,形成各市对口部门之间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2、突出专题对接,深化重点领域合作。要立足我市融入经济圈合作的重点,围绕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轨道交通建设、区号统一、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开展直购电试点4个专题和即将签订合作协议的交通1小时通勤圈、合六产业走廊、大别山生态保护、旅游联合开发和对外开放联合招商5个专题,推进实施步骤,加快合作进度。要进一步围绕《经济圈城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积极推动在市场建设、企业准入、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开展专题合作,推进跨区域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和即时兑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共享的金融服务公共平台;探索建立同类企业实现税收“原坐落地”与“现坐落地”按比例分成机制,推进区域特色产业整合置换,提高各地政府推进产业集聚的积极性;对于跨地区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调节资源供给地与资源加工地之间在统计、收益等方面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消除圈内各市行政审批层面的壁垒,推进工商登记、质量检验、环保评审、卫生检疫、消防安全、外资审批等互通互认,以及加强户籍统一管理。

3、突出项目支撑,做实合作共建载体。围绕合作共建领域,认真谋划遴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加快合六产业走廊合作步伐,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家电、装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与市配套发展。旅游联合开发方面,支持天堂寨、白马尖、万佛湖、寿州古城等一批旅游景点重点项目建设,把大别山打造成经济圈旅游基地。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加快开工建设312国道段升级改造、206国道舒城段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做好合六城际铁路、合六南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通往新桥机场快速连接线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对淠河、史河等跨地区流域治理,积极实施一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推进城市防洪和县城、重要城镇防洪工程建设。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3

大连市是国内最早提出会展经济理念的城市。2007、2009年两次在大连举办的“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助推大连会议业快速发展。2010年1月,李万才市长在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借助夏季达沃斯年会品牌效应,发展以星海湾、钻石海湾、金石滩和长海为基地的会议经济。”这是大连市第一次将会议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将发展会议经济列入政府议政日程。2011年1月,经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以东港中央商务区、星海湾会展商务区、普湾新区国际会展城、小窑湾商务区为核心,积极承办大型高端国际会议,建设区域性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的发展目标,为我市会议的长远发展描绘了理想蓝图。2011年7月13日,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在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奋斗》中强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物流、信息、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把归属于生产业的会议业谋划好、发展好,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层次的重要内容,也是贸促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课题。

一、大连市会议设施现状

目前大连市现有会议设施总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星海会展中心、世界博览广场两大展馆的会议区。大连星海会展中心7500平方米的国际会议区,分布着10余个规格不同、风格各异的会议厅(室),同声传译等先进会议设施齐备,曾成功承接了2001年的APEC高官会议、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世界华人保险大会等国际会议逾千次。

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多功能厅面积5766平方米,可举行3500人的大型会议,1500人的大型宴会。会议区设有会议室12个,可容纳50-1000人不等。2005年2月投入运营以来,成功承接WTO非正式小型部长会议、20国财团部长会议等高级别的会议以及两届夏季达沃斯一新领军者年会,会议承接是世界博览广场一大亮点。

二是金石会议中心、长兴岛国际会议中心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金石会议中心剧院式的金石国际会议厅可容纳400人,圆桌沉降式的海牙国际会议厅比照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厅设计,可容纳140人。另有多种风格的13个小会议厅。金石国际会议中心自2001年5月开业以来,先后成功接待了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海亚商CEO会议、日本爱丽丝・欧亚玛集团百年庆典大会等重要会议。

长兴岛国际会议中心工程项目投资2.5亿元,项目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园林景观建设。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2008年11月奠基,规划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将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将成为具有国际标准的大型综合会议中心和演出中心,可承办国际国内各种大型综合性会议,并满足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使用要求,成为展现大连城市魅力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建筑屋顶为“贝壳状”,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要组成部分有:3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可满足国际国内大型综合性会议以及餐饮要求;拥有1800个座席的高标准剧场,可承担包括大型歌舞剧演出在内的多种演出活动;中心内还分别设有1000座、500座、300座等中小型会议厅8个,小型会议室30个,2个32座小电影厅和多媒体会议厅。

三是现有10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区。大连是东北地区星级宾馆酒店最多和最全的城市,规模、设施、装修、设备具有国际水平,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档次齐全的会议、旅游接待网络。富丽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饭店、凯宾斯基饭店、日航饭店、海景酒店、银帆宾馆、新世界酒店、百年汇豪生酒店、远洋洲际酒店等五星级豪华酒店,能为商旅会议提供国际一流的会议和下榻环境。

除此之外,据了解,长海县广鹿岛将构建国际会议经济特区,大连甘井子区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正在规划建设能够承办国际性会议和高端论坛的国际会议中心,金州新区的大连金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大连秀场、世茂嘉年华项目都包含能够满足各类大型国际会议需求的会议设施。

正在兴建中的大连东港商务区已经落地20余个项目,仅五星级以上的酒店就有8个,东港商务区将成为东北地区五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区域。星海湾地区的金融大厦、中石油大厦、绿城大厦和北方金融担保大厦建设已全面启动,华润君悦五星级酒店、沿海国际万豪五星级酒店、飞通广场喜来登3座五星级酒店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在建的11座五星级酒店,预计至少还将新增会议面积1.5万平方米。这批在建高档次酒店都会将会议设施作为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接会议作为扩大经营的重要业务。

我市已有会议设施尚未完全充分利用,新一轮的规划建设方兴未艾,会议设施供大求的局面已经出现。

二、大连市会议组织者情况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原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第三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暨合作洽谈会开幕式上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开会所具有的信息交流作用能够形成生产力,也能形成产业。会议产业的组成可由会议的组织者(主办方)、场地的提供者(会议中心或酒店会场)和会议服务的提供者(包含多种类别)等几方面组成,并由此展开为一个具有上下游、买与卖、发包与承接关系的会议产业链。

发展会议经济的主体是会议组织者。我市承办会议的主体有三方面组成:

一是政府和政府部门。大连市专门设立了夏季达沃斯年会协调办公室,负责办理夏季达沃斯年会具体事务,市港口与口岸局、市外办、市经信委分别承担了中国航海日、东京一北京论坛、中国中小企业节等重要会议、论坛、节事的具体事务。

二是会议公司。大连一些展览公司组办的与展会主题相结合的专业会议,但以展为主,以会为辅,并且多是以展养会。大连商品交易所组办的与自身业相关的油料大会、玉米大会等,主要为扩大交易影响。完全运用商业方式运作的会议公司数量不多,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独树一帜,已成功组办过60多个国际高端科技会议。

三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这类会议数量不在少数,但规模一般不大,而且多在院校所自有会议中心举行。

四是旅游接待公司。这类公司主要接待外地来大连举办的会议,没有会议主办权,仅承担会务旅游事务。

三、大连市会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发展会议经济的薄弱环节呈现“四少”:即办会主体少、自有资金少、从业人员少、扶持政策少。

我市会议业虽然在全国起步早,影响大,多次被评为全国最佳会议目的地城市,但是承接会议的主体除了政府部门外,主要是酒店。政府部门承接会议虽然有着特殊的优势,便于组织协调全市相关部门的力量,保证会议的质量,但抽调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会议所需,势必影响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占用财政开支,不是今后长期发展的方向。酒店承接会议由于不掌控会议的主办权,面对会议市场的激烈竞争,酒店的单打独斗、四处拉会,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我市专业会议公司不仅数量少,白有资金不足,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会议项目困难重重,影响企业发展壮大。

四、大连市发展会议经济的建议

1、抓紧组织制订发展会议经济的规划。我市会议经济已有一定基础,会议设施已很完善,会议影响已很广泛,而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发展会议经济的概念,内外环境对发展会议经济非常有利。应抓紧组织制订发展会议经济的规划,结合贯彻财政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出的《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一方面落实“服务发展、确保重点、规范管理、精简务实”的原则,一方面提出对商业化运作的科技会议的扶持政策和发展方向及前景。

2、重点扶持和培育办会主体。发展会议经济必须注重投入产出,运用商业模式,发挥拉动效应。扶持和培育公司背景的会议展览公司,吸引各类资本投入会议产业,吸纳更多从业人员参与会议产业,是发展会议经济的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

要注重让社会和企业成为国际会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要角色。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的因素很多,举办地和当地相关企业、团体的参与,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申办、承接国际会议的活动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阵容强大、信誉度高的国际会议申办、承办队伍。

3、用好管好现有会议设施。已投入使用的会议设施,是我市发展会议经济的有力支撑和优势所在,一定要利用好管理好,发挥更大的效能。一要将我市现有展览场馆的经营管理经验向会议业转移推广,少走弯路。二要加强对会议业统筹协调、服务和管理。三要开展对会议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发展会议经济关键在于人,在于经营管理会议设施的人,在于经营管理会议项目的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让会议行业的从业人员掌握办会特点,拓宽经营视野,扩大经营范围,丰富经营手段,增强招揽、承办、组织国际会议的本领。

4、严格控制会议设施建设。目前大连会议设施已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正在兴建中和规划建设中的会议设施接踵而来,方兴未艾。光有会议设施并不意味着会议经济的崛起,对正在规划之中的会议设施,要做好论证,综合平衡,按需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埋下恶性竞争的隐患。

5、尽快形成发展会议经济的团队力量。国际会议市场的竞争点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曾经一度作为竞争优势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节,已经变为举办国际会议的必备条件,国际会议的管理体制、争办体制成为制约会议产业发展的瓶颈,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会议项目更是发展会议经济的根本出路。大连市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尽快成立专业的会议推广机构,加快政府相关部门职能转变,从单一“管理”会议业转为多层“服务”会议业,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向会议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并组织专业协会、酒店、会议中心、航空公司、旅行社、主题公园等共同出击,形成发展会议经济的团队力量,联合推介会展设施和条件,游说国际协会和会议主办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创造良好的会议环境。

五、贸促会可以在发展会议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贸促会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又是中外经济联系的桥梁。既可以面向国有企业,也可以面向民营企业,既可以服务国内企业,也可以服务外资企业,既联系企业,又不受行业的局限,不受体制的局限,工作范围很宽,服务对象范围很广,产生的影响就会很大。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推动科学发展的号召,积极培育商业化运作的国际高端科技会议,丰富大连市贸促会在引领会议产业发展中的服务手段,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全面介入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的各项组织工作,保证活动周进展顺利,取得圆满成功,并从中提升了发挥贸促优势、占领科技会议高地的认识。

2011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8周年,人类DNA草图公布1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4月25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隆重开幕。活动周邀请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一些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和世界百强企业高管等出席会议。为期5天的会议,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专家参会,探讨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本届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议题聚焦在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及海洋工程等前沿领域,举行的中外企业家论坛、专业科技论坛和最新生物技术产品展示会,成为本次活动周的亮点。时任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出席并致词,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刘延国,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世超、大连市副市长朱程清、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张荣杰出席会议。

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推动大连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吸引技术、吸引资本,引起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而且充分表明国际科技会议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活动周期间,应我会邀请,西安市、厦门市、长春市和安徽省贸促会和会展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周的主要活动,直接感受到高端国际科技会议的盛大场面和深刻内涵,对积极发展高端国际科技会议产业产生浓厚兴趣,并对城市之间联合开发国际科技会议市场充满信心。

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由大连贸促会参与主办,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承办。大连贸促会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反映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在筹办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办好活动周的要求,妥善协调政府13个相关委办局的关系,为活动周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4

一、综合类: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拟重点安排以下课题:

1、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查研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大任务。拟从分析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国家宏观政策背景入手,弄清全市存在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从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培育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2、区域交通枢纽规划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拟通过对我市交通体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掌握目前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打造交通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3、改善民生的调查研究。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常德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拟通过调查研究,重点围绕扩大社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住房保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参阅。

4、深化改革的调查研究。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不断提供动力。2010年,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抓好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三大类改革任务。拟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推进各类改革的措施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5、维护社会稳定的调查研究。当前影响稳定的因素多,社会管理的任务重,稳定问题是压在各级主要领导头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拟调查了解社会稳定问题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强化工作责任、完善防控体系、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平安祥和社会环境等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6、应对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从2010年元月开始,在全省实施省直县财政体制改革。拟通过调查了解,认真研究政策,提出应对体制改革、确保实现中心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参阅。

二、工业类:

7、积极培育旗舰企业,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的调研。旗舰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常德工业经济一枝独大的问题突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由此明确提出打造旗舰企业的工作要求。拟从分析工业经济结构入手,重点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大名品名牌创建力度、培育企业集团和企业公司等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8、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纷纷处迁转移,这对做好常德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拟从分析常德的资源、产业现状入手,重点围绕有效实施对接产业转移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农业类:

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情况的调查研究。拟调查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经营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外地的成功经验,围绕进一步盘活林权制度、建立健全林业投融资体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参阅。

10、油茶产业发展研究。油茶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家专门出台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湖南包括常德是全国主要的油茶产业基地。拟调查了解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常德油茶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常德借势发展,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龙头企业落户常德,推动全市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供领导参阅。

四、城市类:

11、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的调查研究。市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在全面实施省管县体制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紧迫。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的的重大决定。拟调查了解市城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体制机制、行政区划、项目布局、产业配套等突出问题,提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的对策建议。

12、加强控违拆违工作,加快城市项目建设进度的调研。近几年,常德控违拆违工作不理想,征地拆迁跟不上,已经沉淀了城建项目资金,影响了城市项目工程进度。拟从分析现状入手,重点围绕强化工作责任、完善拆迁管理办法等方面提出思路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

五、环保类:

13、发展低碳经济,培育环保产业的调查研究。拟调查了解国家出台关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结合常德的实际,找出优势和潜力所在,围绕扩大项目投入、加大资金扶持等方面,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培育环保产业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六、科技类:

14、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调研。常德产学研结合创新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加强产学研结合,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常德的必然要求。拟结合常德产学研工作实际,主要围绕培养创新队伍、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等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七、服务业类: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5

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徐绍史主任的报告站位高、讲得实、可操作,对2016年十个方面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对2017年工作提出的“五个把握、六个聚焦”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把准了发展改革工作的着力点,对2017年九个方面工作部署创新求实、精准有力,体现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我们准确领会中央精神、正确研判形势、科学制订目标、创新工作举措,有针对性地做好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年来,国家发改委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做了大量开拓性、原创性工作,为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树立了标杆、做出了表率。回去后,我们将及时把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报告,向发改系统干部传达,结合各地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

第四组8省市涵盖东中西三个区域,大家交流介绍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普遍认为,2016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预计多数指标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提质增效、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2017年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大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加大去产能、治污染支持力度。河北、河南、山东等结构偏重的省份承担着较重的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的任务,虽然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各地有决心把产能压下来、把环境治理好,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任务。建议:在去产能方面,不仅要压任务、也要给条件,专项奖补资金安排,给予承担任务重的省份倾斜和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奖补资金使用范围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对不是淘汰类的压减产能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同时,电力去产能工作,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顶层O计方案,以便于地方推进落实。在推广清洁能源方面,不仅要削煤炭、也要保气源,对开展“禁煤区”建设的省份,支持拓气源、稳气价,为实施气代煤创造条件。在削煤任务安排方面,不仅要考虑能耗总量、也要兼顾产业结构差异,下达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制目标时,对产业结构偏重的地区,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

第二,精准施策支持实体经济。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状况亟待缓解,各地普遍反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大多集中在房地产及相关领域,制造业比重偏低。建议国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重点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机制,支持地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协调金融机构适度提高涉农、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大输配电、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改革推进力度,适当平衡垄断企业和实体经济利益,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加大减税清费力度,适当降低部分行业增值税率,帮助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继续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既是稳增长最直接的手段,也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迫切需要。明年各地统筹稳增长、去产能、治污染的难度很大,特别是在消费难有大的提高、出口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专项建设基金对稳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非常得民心、非常受欢迎,建议国家保持相关政策的延续性,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并保证必要规模。同时,山东建议加大对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河南、重庆、甘肃建议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等领域补短板。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6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能。截至2010年3月7日下午2时,共收到提案5430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87人,占委员总数88.82%。经审查,立案5163件,占提案总数95.08%;作为委员来信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128件,占提案总数2.36%;与提案者协商后并案、撤案139件,占提案总数2.56%。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4848件,占提案总数93.90%;八个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268件,有关人民团体提案3件,界别、小组提案42件,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2件。

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既有事关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有事关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具体问题的对策。总体来看,提案质量普遍较高,充分体现了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言献策的政治责任感和参政议政水平。

一、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共提出提案2200余件

涉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提案836件,主要建议有:

1、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协调国内外市场,运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扩大民间投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3、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城市绿色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涉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提案489件,主要建议有: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贸易摩擦,稳定外需市场;改善融资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防范过度负债风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4、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机制,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33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沿海沿边地区开放步伐和环渤海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区域合作。

5、涉及“三农”工作的提案506件,主要建议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二、围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共提出提案1700余件

1、涉及教育、科技事业的提案510件,主要建议有: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改善高等教育整体布局,改革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强公益性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涉及文化事业的提案160件,主要建议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力度;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整合对外文化交流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3、涉及医药卫生事业的提案367件,主要建议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运行、监管、补偿机制,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国民身心健康。

4、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提案200件,主要建议有: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切实解决部分地区招工难和总体就业难问题;抓好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工作,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指导力度,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尽早、全面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5、涉及住房保障的提案43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效抑制部 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

三、围绕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共提出提案1100余件

1、涉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提案514件,主要建议有:尽早出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总体方案,将一些硬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城乡、行业收入差距,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关心、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2、涉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提案182件,主要建议有:做好新时期工作,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机制;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后续工作。

3、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提案204件,主要建议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制度,畅通民众政治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涉及司法公正的提案166件,主要建议有:完善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惩治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行政信息公开和监督力度,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7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内涵的法律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可以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而从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来看,我国学者樊莹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了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达到最佳配置生产要素的目的,以政府的名义,通过谈判协商而建立经济贸易联合的过程,实现成员之间互利互惠及经济整合的制度性安排。

而我国学者杨丽艳则从法律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进行论述,指出法律角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国际区域内的诸个国家或关税领土,以一定协议建立一定机构以确立某种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在某些特定经济领域内有效实施统一规则的整合过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条约的支撑性;(2)领域的特定性;(3)机构的必备性;(4)规则的向导性;(5)机制的强制性。

(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是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的。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提出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在文莱召开的第5次10+1领导人会议上达成协议,一致同意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FTA,会议正式签署了《加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从此开始,并迅速展开了区域建设的谈判,焦点主要集中在例外产品清单和关税减让幅度等一些技术问题上。2003年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中国总理参加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补充议定书等文件。从10月中旬开始,中国与印度和新加坡也分别就自由贸易区的双边协议展开谈判。

2、东北亚经济合作。2003年10月7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会晤,并发表了三国间第一个联合宣言——《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虽然至今中日韩之间合作仍停留在官方磋商阶段,并没有形成制度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使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以及东盟与东北亚“10+3”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8

>> 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巴州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思考 古交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丹东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晋城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左权县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赤峰市设施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建议 华南地区蔬菜设施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西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与建议 广州花卉设施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城郊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红古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铜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马鞍山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伊犁地区鲜食葡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临潭县粮食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新昌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 镇沅县振太镇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潘百涛,刘晓红,印东生,等.中国北方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5(2):15-17.

[3] 红狐.大庆将建设全国最大农产品集散中心[EB/OL]. [2012-04-17]. .

[4]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大庆市棚室经济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2(5):52-58.

[5] 张宏雨.大庆市2012年棚室经济发展情况[EB/OL]. [2013-03-10].http:///zwzx/View.aspx?id=106460.

[6] 程国谟.以棚室经济为牵动 打造龙江果蔬第一区――关于大同区加快棚室经济发展的调研[J].大庆社会科学,2011(4):60-62.

[7] 于立河.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市场预测[EB/OL]. [2011-08-04] .http:///news/News_View.asp?News

ID=101.

[8]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等. 温室大棚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 (1):90-93.

[9] 丁润锁,宁书臣,张景岐,等.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66-67.

[10] 刘德福,李泽宇,王迪,等.大庆市棚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12] 王葳.兴安盟农研所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107-108,114.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9

关键词:亚太经济共同体,apec, 对外经贸政策

1993年11月20日,在首次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英文缩写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提出以apec为依托,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设想。这一建议当即遭到亚洲国家的普遍反对,克林顿旋即对其设想进行调整。此后,apec曾就是否建立共同体问题进行过数次探讨,但终未在成员间形成共识。直至今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仍然是本地区领导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05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apec领导人会议提出“走向一个共同体:应对挑战、适应变革”的会议主题。2006年的汉城(今首尔)会议继续将“走向一个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和富有活力的共同体”作为主题。美国还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并未在apec成员间达成共识。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对外开放程度与1993年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于是否要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问题,中国需要从国家根本利益的角度独立看待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apec历史上就其发展方向进行过怎样的争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又应如何重新审视当今的亚太经济合作进程?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apec发展争议与深层解释

1. apec发展过程中的争议

纵观历史,apec确实在亚太乃至全球事务中独领,成为许多前沿性议题的推动者和倡导者。在全球事务的层面,1993年的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乌拉圭回合谈判进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催化作用,使之于次年初完成。1996年,apec率先提出制定全球信息技术协定,并得以实现。2001年“911”事件后,apec于当年10月在中国上海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深入讨论反恐问题并发表了一项重要声明,是“911”后第一个以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名义共同发表的反恐声明。在区域合作层面,apec根据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的特点,先后提出弥合数字鸿沟,协调粮食、环境、经济与人口增长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打击腐败等新议题,并制定合作框架。

在国际机制创新层面,apec最具独创性。国际机制通常指“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策程序,行为体的预期以之为核心汇聚在一起”。[1]传统的机制模式所要求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方式是制定有严格约束力的组织章程,决策通过内部谈判而达成,并有普遍的约束力。apec没有走这样一条老路,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1994年apec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茂物目标”,即apec中的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承诺将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次年的大阪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确定为apec合作的“两个轮子”。1996年,apec进一步确立了它独有的合作方式,这就是时任中国国家主席在出席当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高度概括的“apec方式”,即“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在会议上指出:“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导下,apec成员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作出自己的努力。这些原则和做法,照顾了合作伙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使它们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2]这一方式成为此后指导apec进程的基本原则,也是apec在引导区域合作总体方向和探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

然而,在apec发展方向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争论。首先是西雅图会议的“大c小c”之争。1993 年7月,克林顿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阐述美国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四项:(1)鉴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美国决定增加对该地区,特别是亚洲的贸易和投资,把亚太地区变为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2)推行其“扇形经济结构”,以美日为中心,逐步向韩国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以及该地区其他发展中成员辐射,进而全面推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贸战略。(3)在亚洲继续驻军,以确保美国安全战略的实施。(4)推行人权外交,改变亚太地区的人权状况。[3]“新太平洋共同体”是一个融经济、安全和人权为一体的制度化构想,美国并未在apec中全盘托出,而是先强调了亚太地区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为此代言的是以美国学者博格斯滕为主席的apec知名人士小组。该小组于1993年10月提出了名为《走向亚太经济共同体》的报告,主张apec要为贸易投资自由化设立时间表,解决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中难以解决的贸易问题,以此带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即apec要走向一个在全球贸易事务中起到领导作用的经济共同体。[4]美国政府据此在西雅图会议前夕抛出一份成果文件,明确写入要把apec建成亚太经济共同体(英文为大写c开头的community)。

此建议遭到中国、韩国及多数东盟成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果建立这样一个亚太经济共同体,亚洲国家在经济上根本不是美国的谈判对手,必将处于劣势;在政治上难以避免让美国当盟主,进而使之可以大肆推行其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这样亚太地区事务的决策将远离民主,而由美国一家说了算。这表明在目前情况下,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想法,既不反映也不符合亚太地区的现实。[5]面临强大压力,克林顿在西雅图会议的领导人晚宴上不得不转换基调,称美国政府的设想是希望建立一个各成员和睦相处、集中进行经贸合作的“大家庭”(英文为小写c开头的community),暂时搁置了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动机。但西雅图并不是克林顿亚太战略的终结,美国从未放弃初衷,在此后的若干年中,不断以不同的方式推动apec走向其设想的亚太经济共同体,只是因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而未能如愿。西雅图会议对大家庭的内涵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所谓的大家庭,意味着apec只是一个经济论坛,还是一个半机制化的区域合作组织,亦或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共同体?尽管apec方式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但由于美国对apec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根深蒂固,而其他成员考虑也各不相同,apec在自身定性和发展方向上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

1994年在印尼茂物举行的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围绕设立贸易投资自由化时间表的争论,是apec方向之争的再度较量。当年的知名人士小组提出第二份报告,虽然报告明确反对apec走向欧盟式的内向贸易集团,主张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即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成果可在双边互惠基础上给予非apec成员,但建议所有成员于2020年前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6]尽管这是一个没有量化的自由化目标,但它一旦为各成员领导人所认可,将至少具有政治上的约束力。以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坚决反对这一时间表,强调每个成员都有权选择自己开放市场的方式与速度。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坚持认为,如果apec没有一个合作的时间框架将失去动力,最终不会取得任何成果。

双方各持己见,难以达成妥协。分歧的根源仍然是对apec的未来方向有着不同的考虑,要不要时间表将决定apec是走向一个自由贸易区还是仅仅推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是以强制性的条约为执行基础,还是保持以政治共识推动具体合作的作法。因此,要哪一方放弃自己的主张都是相当困难的。在此情况下,印尼总统苏哈托显示了一个老牌政治家的睿智。印尼自身亦不愿设立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时限,但处于会议主席位置上的苏哈托避免了走向前台的做法,而是提出设立两个时间表的建议,即apec中的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这样,既保留了时间表,又给了发展中成员10年的缓冲期,他们可逐步开放市场。会议最终通过了含有这两个时间表的成果文件,这就是apec历史上著名的“茂物目标”。

最近一次的争论是有关“部门提前自由化”建议的实施,这也是apec历史上在发展方向问题上最白热化的一次较量,并且到了摊牌的地步。1997年加拿大主持apec会议期间,为加速推动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员的倡议下,一项名为“部门提前自由化”的建议出炉,其内容是选择环境产品与服务、医疗设备与仪器、汽车、珠宝、玩具等15个与亚太地区经贸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先于茂物目标的期限实现自由化目标。15个部门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激烈讨价还价的过程,因为任何一个成员都希望将市场开放具备优势的部门纳入进去,将需要保护的部门排除在外。在部门最终确定后,apec经过了近一年的密集磋商,各成员都派出包含部门专家在内的庞大代表团,对15个部门逐一进行审议,但分歧依然十分明显。矛盾集中的焦点是,主动推动部门提前自由化的成员要尽量淡化甚至扔掉茂物目标的两个不同的时间表而制定统一的新时限,被动参与磋商的成员则坚持要在制定新时限时体现茂物目标中的差别待遇。对于中国而言,还遇到更为特殊的障碍,因为当时中国还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而部门提前自由化建议中的要价已超过中国在入世谈判中的承诺,这种“超世贸”的自由化速度对于当时的中国及其他apec内尚未入世的成员来讲,显然是不现实的。马来西亚一贯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保守姿态,而作为当年会议主席却转变了态度,希望促成这项新建议。但因各方之间的矛盾在谈判进入实质阶段后难以调和,最终无法达成协议,会议决定将此建议一揽子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讨论,部门提前自由化在apec内以失败收场。 经济,国际宏观-[飞诺网]

2. apec争议的深层解释

对于这三次交锋,可以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层面进行分析。国际贸易利益在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是不同的,贸易使出口部门福利增加而使进口部门福利减少。因此,由于apec中不同成员在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由此导致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差异,发展中成员的多数经济部门在同发达成员竞争的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往往占上风,从而政府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政策的主要表现是趋于保守;而发达成员同发展中成员进行贸易的多数部门中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内对外扩张主义势力常常占上风,因而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倾向是对外扩张。这就使apec中的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问题上的态度是对立的。[7]

三次交锋在深层次上则体现了apec成员在是否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这个方向性问题的博弈中最为根本性的利益冲突。政治上,冲突的实质是争夺地区事务主导权的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东西问题,这集中于大c小c的争论之中;经济上,穷国与富国为维护各自的贸易利益对保持或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传统意义上的南北问题,这集中于两个时间表的争论之中;部门提前自由化则是这两对矛盾激化后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体现。中国政府在这些矛盾冲突中采取了与其他亚洲发展中成员站在一起抵制美澳建议的立场,主要缘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参与建立区域贸易集团的谈判,被迫卷入必然被动,利益难保。另一因素是apec以自主自愿、协商一致为基础的运行规则符合当时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和apec本身机制发展的实际状况,违背规律强行推进则必然将这一重要区域组织推向停滞甚至解体,这同样是中国政府所不愿看到的。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历史跨入新的千年后,与加入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初期相比较,中国在全球及区域事务中采取的立场需不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为此,必须分析中国对外政策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变化是明显和巨大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apec创始初期1990年的1.85万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04年的13.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之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贸易循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进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1 154.4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11 547亿美元,增长了10倍,并且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1993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高达37.5%,2001年降至15.3%,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承诺,2007年的关税水平将降至10%,并且要取消全部400种商品的进口配额。在中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中,apec地区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进出口总量的3/4集中于apec地区。除欧盟外,中国的10大贸易伙伴有9个为apec成员。中国从apec成员吸引投资也占中国实际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是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保持平稳,在有关地区重大事务的决策中正在形成互惠双赢的格局。今天在审议有关地区经济合作的议题过程中,无论由谁发起,只要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就可以采取灵活积极的态度。

其次是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谈判未能取得预期的进展,主要谈判方在农产品补贴、服务贸易等议题上陷入僵局。与此同时,次区域及双边贸易安排发展迅速。1993年美国提出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时,亚太地区已形成的次区域贸易安排只有东盟自由贸易区,而在此后的若干年中,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加中日韩(10+3)、东盟加中国(10+1)等相继发展起来。据世界银行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增加了6倍,[8]到2002年底,全球累计共签署了25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约九成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许多国家正通过小范围的贸易协定解决全球贸易安排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apec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一个或几个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者,apec已成为一个由诸多次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这些贸易协定的签署,已经极大地推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越来越多的apec成员呼吁要对区域内的次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进行整合,以形成整个apec地区的贸易安排。

再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apec的运作方式遇到了挑战。由中国参与推动创立的apec方式,在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处于整合过程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刚刚起步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单边自愿方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在apec方式中,单边行动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基础,但单边行动只涉及各成员自身利益,而集体行动考虑的是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在贸易投资自由化由务虚转入务实之后,涉及各成员共同利益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多,而apec中的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主要依靠集体行动来完成,因而只靠各成员的单边行动就难以有所作为。集体行动的地位上升,预示着 apec 机制需要发生新的变革,apec方式必然将在实践中有所调整,不断进行创新和逐渐加以完善。[3]

三、中国参与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益处

apec机制的调整并非意味着中国要脱离亚洲发展中成员这个重要的政治基础,也并非要摒弃apec方式,而是要在总体对外政策中增加一种新的选择,改变过去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规则。apec方式也仍然具有它的有效性,特别是apec合作遇到障碍和困难时,它仍然是化解矛盾寻求出路的最佳手段。我国提出对现有合作方式适时进行调整的基本前提是,apec在真正意义上如期实现茂物目标对中国是有利的,因此需要调整和完善现有合作机制,使之服务于这个大方向。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中可以看到,apec以往的合作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经济一体化的低级层次,它尚缺乏一种自我强化、自我激励的发展机制和行动集团,这对于茂物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必须进行调整。更进一步,如果我国主动推动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将会在三个方面获得益处:

第一,政治上为协调我国与亚太主要国家的关系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中美关系尚存矛盾,但如能在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找到利益的汇合点,将为深化中美关系提供契机。中日关系的死结在于历史问题,而apec合作集中于经济领域,中日之间合作拥有较大空间,在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将有可能为改善中日关系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在深化apec发展进程中,更能团结东盟等发展中成员,维护共同利益。

第二,在经贸上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果,直接服务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一个更为紧密的apec合作机制将对各成员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每个成员实施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步骤将更具有实质意义。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深化,必然在这种规则明确的博弈中获得好处。此外,地区贸易安排中的争端调解机制将便于我国同地区内的贸易伙伴解决贸易争端,较之以世界贸易组织的程序更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对于apec的发展,中国可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过去若干年,中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是“跟着走”的多,作为推动者的情况寥寥。因为apec的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在符合中国利益的情况下主动推动,或至少是推动者之一,这将在规划亚太未来版图中有我国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别人把生米基本煮成熟饭后让我国最后象征性地参与一下。由于前述apec在全球及地区事务中的领军作用,我国在区域一体化中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对各类游戏规则的制定亦能体现中国的影响力,这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才应该是相衬的。

当然,还要看到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能遇到的挑战。从外部看,亚太地区主要大国就一体化进程尚有不同意见,东盟多数国家对加强apec的机制化一直持怀疑态度,美国作为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始作甬者,目前也难于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做出大的承诺,[9]日本更是如此。从内部看,中国必须协调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避免两者出现矛盾。对中国而言,还要特别处理好中国台北在参与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敏感问题。但是,这些挑战尚够不成颠覆性的因素,经过磋商与协调是可以克服的。

四、研究结论

在当前情况下,本文认为,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将是中国亚太政策的一个战略选择。尽管实现完全的区域一体化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大国和力量在此问题上逐步形成共识,将世界三大贸易板块中的两块进行重新整合,首先建立一个跨太平洋的自由贸易区,在中短期内还是能够实现的。以此为基石,向一个和谐、共赢的亚太经济共同体迈进,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战略选择,对现在的中国有益,对未来的中国更有好处。

参考文献:

[1]王杰.国际机制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eb/ol].外交部网站:www.mfa.gov.cn

[3]谷源洋.亚太经合组织的五大关键问题及其思考[eb/ol].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网站:www.iwep.org.cn,2004-11-09.

[4]apec eminent persons group, a vision for apec towards an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mmunity-first report of the eminent persons group[r].singapore, 1993.

[5]王?飞??桌?pec一个中国高官的体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8.

[6]apec eminent persons group.achieving the apec vision: free and open trade in the asia pacific—second report of the eminent persons group[r].1994.

[7]盛斌,殷晓红.apec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0

目的总结过去、分析形势、展望未来、推进发展。这次市委扩大会议是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既肯定了成绩,这次会议是推动解放思想的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也指出了存在问题,既展望了未来,又提出了发展措施,符合客观实际。会议不仅自己与自己比,而且与周边地市比,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催人奋进。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情绪,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这次会议是鼓励开拓创新的会议。会议要求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年,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条件异常艰苦,同志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赢得军事斗争的胜利,而且经济建设和苏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赞誉它为“式”革命根据地,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苏维埃模范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同样需要我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地处理各种关系,这次会议是坚持科学发展的会议。努力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既追求增长速度,更注重增长效益;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更注重全社会协调发展;既追求生产力的提高,更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这次会议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会议。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包括政协工作都提出了更实、更新的要求,这次会议对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所以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为此,政协机关要在近段时间,集中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各位主席、党组成员要带头学,县级领导要自觉学,办公室、专委会要组织学,务必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握六个基本要求:

1切实把握学习精神的基本要求

党史研究长期探索的结果,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是精神的实质。对精神的八个字”概括。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公认。精神对我当前的各项工作都有现实指导意义,会议要求我学习精神,就是要全面学习和把握这四个方面。

2切实把握“一个枢纽、四个基地”基本要求

提升区位优势,一个枢纽”就是要把建设成为赣浙闽皖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升开放水平。

为建成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四个基地”就是要把打造成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报告的主体部分,市委蔡书记报告中提出的以上要求。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连续性,对相当长时间发展的战略思考。报告还就实现以上目标提出了四个具体“抓手”部署了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市政协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决策参谋所要把握的重要内容。

3切实把握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

既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要求,会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也是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会议强调中心城区的建设,要求在城市发展理念上要坚持贴近时代、贴近市情、贴近市民,让老百姓有家园感、归属感、幸福感;要按照“控制老城区、做热开发区、做靓三江区、做旺中心区、连接城东区”总体要求进行空间布局,都为中心城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搞好决策参谋服务所要把握好的又一重要内容。

4切实把握努力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保证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上半年市政协很好地完成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议对继续解决重要的民生问题做了具体的部署。推动科学发展”调研任务;下半年,要着重就“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开展调研。调研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市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筛选出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5切实把握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基本要求

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经济区。对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今年4月份,省委、省政府提出这一战略初期,与省政协举办了环生态经济区论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得到普遍的赞誉。苏荣书记在报告上作出了批示,充分肯定了论坛取得的成果。之所以能这么快就策应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关键是去年就进行了有关《促进滨湖三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研,为我第一时间里办好这个论坛奠定了基础。因此,调研一定要结合实际选好题,要有前瞻性。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建设生态经济区的调研力度,多出成果,为我市全面融入这个经济区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6切实把握对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做到树正气、讲团结、重表率,要认真按照市委全会报告的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政协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切实把市委扩大会议精神贯彻到政协工作中去

作为政协组织来说,1以精神为指导做好政协工作。市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学习精神的要求。就要紧密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来抓好贯彻落实:第一,要始终以推进科学发展为政协工作的主线。第二,要始终把顾全大局、服务大局贯穿于政协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重要决策履行政协三项职能。第三,要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提高政协工作水平。这既是精神的体现,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还是市二届政协成立以来的经验总结。第四,要始终发扬清贫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政协组织虽然没有决策权和执行权,政协机关也是清水衙门”但按照政协章程的规定开展工作,仍然可以做到没有权力有活力”要学习同志的奉献精神,象那样把能为党工作当作最大的幸福。

2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推动市委决策的落实。

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和推进城镇化、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组织好调研,一是集中民智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认真了解和分析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新措施、新办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多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