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十篇

时间:2023-10-23 17:26:21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 水资源;机械制造;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5)09-0056-01

1 我国水资源状况

2014年全国各省市内用水消耗总量3222亿m3,耗水率(消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53%。各类不同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比如,农业为65%;工业为23%;生活为43%;生态环境补水为81%。(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大,其中主要系生活废水排放量不断攀升。由产业信息网的《2015-2020年中国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市场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指出,2004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而到2013年,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99.6亿吨,较2004年增加了77.08%。

我国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相当突出。监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每年的水污染事故均在2000起左右。据测算,当前水污染总体数量必须要减少30%-50%,水的整体环境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由上述数据可知,发展污水处理和水循环设备及工程业务是有必要的。

2 行业政策推动

2011年我国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污水处理业务列为鼓励类项目。2011年4月,环保部下发《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处置场地等设施运营服务中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社会化运营和特许经营。

2011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里面提出直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新增城镇污水管网总计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的能力。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里面提到要对部分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对主要污染物的减少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目标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到4,569万立方米/日。

根据投资估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总体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投资达到每个月1040亿元,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投资137亿元。上述规划目标的实施,将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辽阔的市场空间和上升空间。

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部设市的城市和县城里面已经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处理能力,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可以达到2亿立方米/日以上,采取政府实施管网建设、企业负责建设厂等方式,鼓励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市场化建设以及运营。

2013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管理及运营体制进行全面规范。这些产业政策的推出及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污水处理总量规模较大,但出水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舆论和公众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我国还存在有大批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进行升级以及改造,如增加脱氮除磷的功能、按二级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或一级B排放标准、部分按一级B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标准等。上述提标改造进程,也将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015年3月31日,政府提出了规模超过4880亿的水利项目工程,以提振国内需求。

可以预期,各地蓬勃开展的水利建设,对于水工机械及农田水利施工机械、疏浚技术及设备、防汛抗旱机械设备、环境保护及水处理设备将直接形成大规模的拉动作用。

3.1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上下游情况概览

我国污水处理产业上下游,水处理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分布,自上游的设备,到中游的工程施工,再到下游的运营服务,呈现金字塔形,并且竞争激烈程度逐渐缓和。在过去三年,收入方面,水处理设备、工程施工、运营服务三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53%、37%、10%,销售利润所占比重分别为41%、45%、14%。自上游到下游,收入占比不断减少,可是利润率水平不断升高。上游行业毛利率最低。这种结构预示了在水污染治理需求增加的情境下,全产业链将步入快速整合。

3.2 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现状

水处理设备制造处于行业上游,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1)产品种类繁多,造成市场分割;2)竞争较激烈,利润率相对较低。水处理设备市场涉及种类繁多的设备类型,包括管道、阀门、污泥处理、消毒、膜、仪表等几大门类,以及上千种具体设备。根据《中国环保产业》的统计,样本企业产品数量总计在2500种左右,水处理药剂、材料、监测仪器的种类都在100余种,每种产品对应的收入不过两百万元,利润更是不到一百万元。不过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以及不断提高,日处理能力达到5t、10t、25t、50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部分设备都可以实现国产化、本土化。其中,国内生产的曝气鼓风机、高强度曝气机、带式压滤机、各种格栅除污机、刮砂机、刮泥机、曝气转刷、微孔曝气器、大型污水泵、潜水电泵等都已经能够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很多产品出口到国外。

4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主要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

4.1 行业周期性

水处理行业与经济周期的紧密相关,受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波动的影响。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政策会有所调整,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作为水处理行业中的各个应用子行业,可能会受经济周期影响,但是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水处理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受益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将迎来快速时期。

4.2 行业季节性和区域性

从整个行业来看,并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是从其中的一个子行业,电力行业水处理来看会体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一般各电力集团会在每年第一季度制定当年的投资计划,随后安排资金并实施投资计划。因此,电力企业主要在一、二季度通过招标签订供货合同,三、四季度进入设计、制造和调试阶段,年底前交付使用,取得销售收入。

就整个水处理行业而言,并无明显的区域性,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求较多,西部地区在政策的指引下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 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5.1 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由于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吸引了大批的水处理跨国企业,从而加大了行业的竞争力度。另外,国内中小污水处理企业鱼龙混杂,导致竞标时的技术方案和价格差异较大,容易引发价格战。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2

自2009年3月起,《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历时8个月对中国2001-2009年期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入库、评估。在从结构参数、技术参数和对象参数等18个方面对报告进行定位和分类的基础上,从结构完整性、内容实质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可信度、报告可读性和报告创新性等六个维度对报告进行了系统评估和研究。

《报告研究》以2001年1月1日-10月31日在中国大陆的582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主,同时涉及2001年以来的社会责任报告。致力于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构建一个了解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整体状况、学习和借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优秀实践的专业平台;发挥社会责任研究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提升编制与社会责任报告的能力;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沟通,以实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持续提升。

会期间,新华社等媒体对本刊副社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进行了专访,本文为专访现场笔录。

为企业编制CSR报告提供参考

记者:这个研究针对2001年到2009年所有的社会责任报告,历时8个月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请问您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决定进行这样深入的研究,以后是每年都进行一次综合的研究,还是每隔几年都要进行系统综合的深入研究呢?

殷格非:我们做这个工作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从2005年就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当时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报告,但是我们预测中国肯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近这几年在国际国内场合,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就是中国究竟发了多少报告呢?通常都是一个人说一个数字,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在同一个场合非常尴尬。所以我们下决心要把中国历年的报告,能收集到的尽量收集到,而且建一个数据库,供大家研究使用。

第二个想法是我们发现很多人写报告,就是把别人的拿过来参考。但这样有很多问题,因为现在报告越来越多了,没有哪个公司能把所有的报告都拿过来读一遍,我想这部分工作应该由我们来做。这个工作量确实是很大。

我们花了8个多月来做这个工作,一个是收集工作比较麻烦。要打电话联系,有的人说我以前的都没有了,几年以前的找不到了。收集还只是一部分的工作,真正重要的是每一份都要去读,但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读它、判断它?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所以我们也开发了一个评估系统。据我们统计,从2001年1月1日到10月30日中国共了582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们实际上收集到541份报告,还有40多份收集不到,这541份我们读完、评估完了以后,会给企业提供一个参考,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帮助那些想写报告的企业,给他们推荐具体的案例,同时让他们总体上对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

CSR报告对内对外两方起作用

记者:这是首次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于公众了解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内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帮助?《报告研究》对企业发展又有什么帮助?

殷格非:应该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做社会责任工作的一项新实践,做企业社会责任要有一个很透明的管理,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跟它的社会责任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靠企业自己本身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要跟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跟它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利益相关方的认识、认可,直至参与。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真正作用,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对内它提高社会责任管理,对外就是刚才说的起到一个沟通交流的作用。所以对内来说,一个报告不是几个人写出来的,而是公司的很多核心部门都涉及到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财务报告更丰富,不仅包含了财务报告的内容,而且超越了它。编制报告的过程也是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公司传播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责任实践全面总结的过程,所以在内部最终会提高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

我们做这个研究是提供给企业做参考的,不是说只看几份报告,而是全面研究。企业会知道各种报告都写得怎么样,哪些方面是报告出彩的地方,也会推荐一些我们认为不错的报告,供大家参考。这是我们做这个研究很重要的目标。当然我们也会开展一些这方面的培训,每年都在做。就是为了帮助中国的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方面做得更好。

记者:这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中涉及到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央企,将来会不会有更多外资企业,或者是一些比较大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这个报告当中?

殷格非:我们收集的报告中,大部分确实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这跟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历程有关系,为什么这几年发展很快呢?一个是有中央企业带头,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在2006年首先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又出政策鼓励,希望中央企业带头来做社会责任。现在,国资委不仅仅倡导,而且还要求中央企业三年之内都要社会责任报告。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们在这次研究过程当中也发现了有少量的外资公司、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专门针对中国运营区的报告,不是像过去仅仅是翻译过来的,以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也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潮流中来。

记者:请问在做这个研究调查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个调查的重要性?

殷格非:难度最大的是怎么去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因为如果体系有问题的话,参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出来一个结果误导大家。这个是最大的挑战,我们也会在以后通过不断的研究来提高这项工作的水平。

责任运营模式创造价值

记者: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没有促进作用?责任为什么能够创造价值?对于企业把社会责任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中,您有什么建议?

殷格非:社会责任最终产生的是一个价值观的变化,就是说企业以前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现在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这实际上是一个最重要的价值观的改变,是社会责任产生的根本。价值观变化以后,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也在发生改变,不仅仅是为股东赚了多少钱,而是为整个利益相关方创造了多少价值,就像上交所讲的每股社会贡献值,就是为股东、员工、供应商、银行、政府各方面加起来的总价值并平衡好各方利益,才是这个公司成功的标准。如果企业能形成这种文化,它最终的社会责任就达成了,我觉得这是以后很多企业长期要做的一项工作。

我们在2005年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责任竞争力,就是说企业尽了社会责任以后,是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的。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出一本责任竞争力的案例集。很多人认为社会责任是负担,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新的公司运营模式,也叫责任运营模式。社会责任带来公司价值、理念的变化以后,其实公司的经营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要重新衡定。以前纯粹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价廉物美是一种竞争规则,只要东西质量好,价格便宜,在市场上就占有优势,现在这个规则正在发生改变,价廉物美只是前提,只有是对利益相关方负责任的价廉物美,才可能在这个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产品价格便宜、质量好,但是如果克扣工人工资、污染环境,在未来就没有竞争力。这实际上是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规则应该加入新的元素,公司要具有竞争优势,必须要考虑社会责任这个因素。用责任的理念来导向之后,还可以创造新的市场和机会,直接给公司带来价值。

记者: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没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殷格非:国外的很多企业十几年前就报告了,它的实践当然会比较丰富。中国社会责任报告从内容来讲比较偏向于社会方面的内容,这可能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关,强调“社会”这两个字。所以社会方面的内容,在整体报告里面比较偏重。

普遍来说,中国企业的环境内容报告比较薄弱,而跨国公司更多把报告考虑到日常的运营过程当中,特别是跟它的战略相结合,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提升的地方,现在很多企业还是为了报告而报告,没有真正把报告同公司的目标、宗旨、战略、体系融合起来,这需要时间。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01-2009)》“四大发现”

发现一:发展迅速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受到空前重视。

2009年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占全球报告总数比重由2008年的5%左右,预计增长到2009年的约15%。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迅速发展,主要源于:1.先进企业的示范带动。2.政府政策的有力引导。3.社会力量的积极推动。4.企业意识的不断提升。

发现二:起步阶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水平不高,约一半报告还处在起步阶段,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报告指标覆盖率和国际化程度不高,与回应利益相关方要求和体现公司价值尚有一定差距。

1.约一半报告处于起步阶段。

2.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

3.报告指标覆盖率不高。

4.报告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发现三:差异显著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无论在报告质量方面,还是在主体的构成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1.报告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报告质量与企业规模正相关,领袖型企业报告的质量相对较高;

二是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高于所有报告的平均水平;

三是不同行业报告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采掘、金融保险和电力行业报告质量处于领先水平;

四是成长型企业、民营企业中有部分报告质量较高,但大多数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

2.报告主体的构成存在巨大差异

一是东部地区了373份,占68.95%,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二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了377份,占报告总数70%以上;

三是制造企业了272份,约为其他所有行业报告的总和;

四是上市公司了465份,占85.9%,非上市公司的报告的数量仅占14.1%。

发现四:潜力巨大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几年报告的数量将会持续大幅度增加、质量会显著提升,报告成为国际通行商业语言的趋势明显,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

1.报告数量将持续增加。未来几年,随着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深化,以及外部力量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社会责任报告。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报告; 公司特征; 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问题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追求其经济利益的同时,在社会责任方面还应为社会公民承担更多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很多跨国公司用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球社会责任运动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多方面开展,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在法律规范方面,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8 年5月,上交所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这两项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截至2012年4月30日,沪深两市披露2011年报同时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达到582家(含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披露的数量继续保持增长。582家公司中,有393家属于应证交所强制披露规则要求披露的;有189家属于自愿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这一数字比上年增长了30%;在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22家在2012年中断了。那么,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与不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有哪些明显的公司特征呢?

本文以2009—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特征。

二、文献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呢?社会责任报表、传统报告、目标社会责任报告是德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主要形式(Dierkes,M.1979)。英国与澳大利亚的企业采取的披露形式多样化,在年度报告中单独的一个部分或是年度报告中其他主要专题中讨论,也有采用单独的报告,大多以描述性信息披露为主(Pang,1982)。法国则采用了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具特色,也是最完整的,包括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向股东、工会和雇员传递社会责任信息,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积极倡导对社会责任会计项目进行独立核算。许家林、刘海英(2010)发现央企100份社会责任报告中有一部分采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模式进行披露,大部分是采用其他模式,披露的内容缺少准确性、较随意,缺少规范。卢馨、李建明(2010)发现在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环境信息的披露存在于多个项目中,主要的方式仍然是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阳秋林认为应以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作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

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历程来看,最开始在年报中穿插简单的描述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来进行披露,更好地满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也促使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讨。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企业规模、外部利益集团的压力、企业经营业绩、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大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多、更广泛,但在披露内容及强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不同行业间也一样存在差异(Jenkins & Yakovleva,2006)。另有学者认为法律制度因素会随着信息环境的丰富,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呈现减弱的趋势(Hope.2003)。众多学者研究发现,盈利能力、公司资产年龄以及财务杠杆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示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多从公司规模、企业绩效、资本成本、地域差异、公司治理等方面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一是公司规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沈洪涛,2007;马连福和赵颖,2007)。二是资本成本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呈现的是“U”型关系(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2010)。三是财务杠杆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学者的结论并不一致。孙清亮、张天楠(2010)认为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沈洪涛(2007)认为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四是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有的认为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杨春方,2009),有的认为公司盈利能力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不显著(尹飘扬,2010)。除此之外,部分学者还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行业属性、制度压力等方面研究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从规范研究过渡到实证研究为主。因为国内企业早期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较少,所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样本都是以年报为主,单独研究社会责任报告的较少,即使有限的一些研究,也只局限于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本身进行研究,没有与不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的比较研究。

三、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情况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基本特征。

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有足够的盈利作为支撑,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会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带来更多的盈利,形成良性循环。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

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愿更强烈。根据信号理论,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在利益相关者中传递良好形象的利好信号,赢得更多的支持,能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2: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

政治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环保团体、媒体、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关注。因此,规模大的公司,为增强公司声誉、降低政治成本,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公司规模正相关。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应该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债权人认为公司过多从事社会责任事业会使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因此,本文要求证的假设是:

假设4: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要定期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财力、人力、物力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应该更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5:公司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正相关。

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社会信息披露水平是有差异的,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更容易在环境保护和员工福利等方面受到来自政府和其他监管组织的压力,为了树立良好形象和降低管制成本,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更有可能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6:公司属于重污染企业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正相关。

不同的上市地点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及监管方面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因此,本文要求证的假设是:

假设7: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上市地点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11年深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ST、PT公司,防止极端值对统计结果造成偏差;因为金融保险行业的特殊性,也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再去除一些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取6 301个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样本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自于巨潮资讯网。

第三,国有控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负相关,与假设5不符,这与国内学者先前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国有控股公司的样本较少,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评分偏低,影响社会责任报告的。

第四,重污染企业以及沪市上市公司更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假设6和假设7成立。这与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的研究结论一致,沪市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范围比证交所广;另外一个原因是沪市的上市公司一般规模较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大、资产负债率低、非国有控股、重污染行业和沪市上市的公司会更多地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而公司盈利能力未表现出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显著影响,营业收入增长率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呈负相关,表明企业在片面追求利润时会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经营理念上具有短视性。

本文提出建议如下:一是扩大强制披露范围。上海证券交易所可在对三类公司强制披露的基础上,增加某些对环境、社会民生等有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作为强制披露的范围。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应该选择部分行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试点。二是制定社会责任指引。沪深证交所制定的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格式与内容没有统一规定,建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推进提供框架指南。三是督促践行社会责任。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拟上市公司开始就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对规模一般、资产负债率高、国有控股企业等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强化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工作。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公司的外在特征,还有内部的治理结构等。另外,本文只考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与否,没有观察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本身的内容,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einolf Dierkes.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 in Germany:Concept-

ual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J].Accounting,orga-

nizations and society,1979(4).

[2] Pang YH. Disclosures of corp-

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Chartered Accountant in Aust-

ralia,1982(52).

[3] 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6).

[4] 卢馨,李建明.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以2007年和2008年沪市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3).

[5] Jenkins H,Yakovleva N.Corp-

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ining industry: Exploring trends in social and environm-

ental disclosur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

[6] Hope OK. Firm level disclosures and the relativeroles of culture and legal orig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

ment & Accounting,2003,(14).

[7]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国外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0(3).

[8] 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3).

[9] 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J].会计研究,2010(9).

[10] 孙清亮,张天楠.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视角的再探讨[J].会计之友,2010(10).

[11] 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07(3).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4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第二年该研究报告。报告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可比性、可读性、平衡性和创新性等六大指标为评价维度,对中国2012年的885份报告进行逐一评价、打分,得出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得分、排名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阶段特征。

《白皮书》显示,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9.8分上升为31.7分,整体由一星级(起步阶段)步入二星级(发展阶段),但仍有57.3%的企业报告只有一星,处在起步阶段。

研究还显示,各行业社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差距较大。在重点研究的25个行业中,特种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电力供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得分超过60分,处于三星半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银行业等15个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得分位于30-50分之间,处于二星级(发展)水平;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建筑业、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业等7个行业得分低于30分,处于一星水平,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得分最低,仅为19.3分。

其次,《白皮书》显示,国有企业领先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具体数据为:国有企业(35.9分)高于外资企业(29.7分)和民营企业(24.2分)得分,处于发展(二星级)阶段,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报告尚处于(一星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中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得分为65.4分,处于良好(三星半)水平。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5

首先在解释“何为管理会计报告”之前应该先解释“何为管理会计”。IMA在2008年底公布的管理会计新定义:管理会计是一种包含了制定管理决策、计划和绩效管理系统,并且在财务报告系列和披露中提供专业意见,辅助组织战略制定和完善的职业。通过对比IMA在1981年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管理会计的定义已经有所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的收集、归纳、分析,作为一个信息提供者为决策者们提供信息支持,而是已经站上了制定管理决策、计划和绩效管理的高度,并且进一步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外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或者也可以说人们对管理会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要求管理会计不断完善和创新。

我们也可以通过CIMA2006年给出的对管理会计四个阶段的发展分类认识到管理会计概念的演变,管理会计的具体职能在不断地强化,从最初的成本管理到价值创造阶段,很明显管理会计的工作变得复杂而艰巨。相比较于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明显滞后,潘飞(2010)总结中国管理会计学者经历的三个重要的研究历程:①大量介绍了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研究成果;②站在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角度剖析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③在我国制造业尝试推进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并向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迈进。除此之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目前存在的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存在的误区还有:强调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不是探究为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如何提供会计信息。有学者指出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的大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记录和报告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正如同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

基于本人的理解,从本质上管理会计并没有变,它是基于管理的会计。只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寻找到的突破口越来越少,而在实践中人们渐渐发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体现出的一些成效。一直以来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落后以及考虑到成本效益,管理会计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现在这个阶段可以说管理会计的内驱动因和诱发动因都具备,当务之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当然鉴于管理会计并不像财务会计一样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拥有一套较为完备且权威的准则体系,并且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往往需要在设计中应用权变理论,所以其研究难度肯定是不可小觑的。

二、何为管理会计报告

在阅读国内管理会计相关文献之后,本人发现在大部分文献中管理会计报告等价于内部报告。张先治(2005)在《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中提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该根据每个责任中心围绕自身的核心责任目标为依据形成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报告系统。张先治(2006)在《内部报告体系及设计》中也提出内部报告体系应该形成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报告系统。并且张先治在200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先后表示会计报告应包括对外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和对内报告(管理会计报告),明确了将对外报告等同于财务会计报告,将对内报告等同于管理会计报告。而王仲兵(2009)在《企业会计信息结构重构:基于企业与市场的互动视角》一文中也指出,“企业与市场的边界通常被称为企业与市场的两分法,而正是两分法观念的存在造成传统意义的财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间的差异,即简单地将财务报告视为对外报告而管理会计报告为对内报告。”他也是将管理会计报告和对内报告等同起来。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建设项目;编制;方法

可研究报告当中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出比较好的预见性和公正性,同时还英爱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其可靠性,这是因为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同时,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针对这样的状况,一定要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1 团队合作法

团队通常就是指一组人员为了能够完成一个既定的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工作流程共同努力,合理分工的形式,团队和做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比较讲求的是团队精神,需要在工作中发挥集体的力量,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应该根据既定的目标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在对可行性报告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四个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如果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大,一个组内就可能有到6个成员,这些成员会在项目负责人的妥善安排之下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扬自身的价值,同时还要树立团队意识,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去进行编制工作。比如说有些工作人员需要完成总论、市场分析和预测的编制,有的人需要完成的是生产规模和生产投资等内容的编制,每一部分的人员都会通过一定的通信软件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分享和信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将所有的环节全部整合在一起,这样也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其价值和作用。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编制,一个人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最后交给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审核,审核结束之后需要要通过网络将这些资料编辑整理在一起。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保证编制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很好的将大量的时间节省出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 项目分类法

项目分类法实际上就是将建设项目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类,其中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在这一过程中咨询的项目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在建立建筑甲级资质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对经营过程中经常需要完成编制工作的房地产开发小区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公共建设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建设与之十分相似的项目时得意应用,减少了规划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投资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现场的世纪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同时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一些规律,在以后的实践当中也可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如:我院在承担某省九所中小学校舍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时,时间要求比较紧。因为政府投资教育的基础设施资金有限,加之校舍改造必须在学生暑假期间改造完毕,这就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出了难题。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除了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外,还应该把这九所中小学校舍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分类,因这九所中小学校舍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公用事业教育类项目,我们就把它们和以前做过类似的项目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归纳,这样我们就可以借鉴以往做过的类似项目的共同点,把不同点进行分别编写,这样就可快速编制可研报告,节约时间。由于我院采用了分类的方法为这九所中小学校舍改造及时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安徽省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顺利通过,使这九所中小学校舍改造获得了政府划拨资金的投资。

3 投资估算软件法

投资估算通常就是指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整个过程中按照当前所具备的材料和一些工作中需要采用的特殊方法对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合理的估算,这也成为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更是工作可行性报告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此外,投资估算还是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开发的依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项目自身的投资决策,在以往的项目投资估算工作中通常都是按照设计图纸对其进行合理的预算和分析,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依靠的就是主观判断,所以也非常容易出现一些误差,但是在使用了投资估算软件之后,估算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机器明显的提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进设计平台,对其中的一些工程量的计算用自动化的形式去完成。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特殊的造型,那么久可以选择动态输入的方式,这对提高工程量的准确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量的计算准确了,工程概预算也就准确了,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例如:我院承担了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某地“润地广场”二期商住楼(总投资16970.14万元、建筑面积为33219平方米)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任务,由于房地产开发商资金不足要向银行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尤为重要。投资估算人员利用《三维算量软件》中单击编辑工具菜单栏,选择导入CAD电子图命令,这样就把设计的AuTo CAD方案图导入计算工程量,然后算价,这样就可避免了手工计算工程量的漏算、少算、错算等错误,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工估算时间。由于投资估算准确了,该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就准确了。这样使 “润地广场”二期商住楼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银行组织的专家论证,为房地产商顺利贷款6000万元,为房地产商顺利开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有多种多样,不同的咨询单位编制可研报告的方法各有千秋。要想快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我们可研编制人员在工作中通过当今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地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造价软件、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管我们使用任何一种编制可研报告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让我们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切合实际、满足项目要求,并能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国家投资的基础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企业的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刘应宗,潘鹏程,徐江.建设项目设计方激励机制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3).

[2]王成芳.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J].建设监理,2006(3).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7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构建;流程规范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电力信息化项目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复杂、独特的活动,其内容包括电力信息化的开发应用、推广以及升级改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以及改造,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软硬件设备的建设与升级改造,标准规范以及专题研究的编制和修订。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包括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可研编制、实施流程等,对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相关业务十分复杂,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涉及的作业项目以及施工单位众多,因此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与写协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电力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其次,项目在实施中需要对复杂的文档进行管理与统计,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对不明确的问题进行细化和流程明确,所以在实施中电力信息化需要对复杂的业务文档进行规范管理,因此文档管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需要进行规范与协调。

最后,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实施中需要进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将影响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所以必须在信息化建设时借助外部的技术量加以持续,才能在实施中获得成功,所以必须对项目的复杂性进行提前的预判。

上述问题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开展中将成为必须面对的难题,所以在实施项目前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流程,帮助对项目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使得项目设计和开展满足实际的网络建设需求,从而适应日后的电力发展,这就是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二、电力信息化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模式构建

任何项目可行性研究都必须有固定的流程以及文件编制、可行性报告审核,因此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管理模式中必须突出这三个要点,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模式,从而帮助可行性研究实现规范化。

1流程构建。可行性研究的流程的关键是调研和审核,此时就要由电力集团公司的相关部门先对项目进行申报,并对项目需求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项目初审,进行可行性报告编制,然后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就完成了对可行研究报告的审批乃至项目审核。其中应当注意的是,项目需求和分析必须适应当地电力的发展要求,配合宏观电力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项目初审的通过。

2可行性报告编制。这个过程是适应调研和分析的过程,在此应规范报告的固定模式和具体问题,需要做到:对报告进行模块划分,使之形成固定的模式,这样就可在审核中明确关键问题,提高调研的针对性以及编写的高效率,如规范名称和单位名称填写、固定项目实施内容等,以此方便进行信息输入。同时规范报告的范围,对投资规模进行限定,对相应规模的项目进行编制模块设定,并对其细致性进行限定;同时对项目的类别进行细化,如业务系统、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并对建设属性进行细化,包括改建、扩建、新建,以此规范报告的内容。同时对项目之间的系统关联性进行描述,要求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性质进行细化,尤其是在已有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对新建、改建、扩建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并保证其项目范围和内容的明确性,以此可以判定项目的重复性,保证审核的顺利开展。

编制中应要求对方案进行细化,以此可以帮助找到项目实施的细节问题,如架构图等,并从物理层和应用层上对整个架构进行分析与描述,从而对基础设施以及拓扑图等形成一个宏观的布局和概念,突出项目建设后的应用效果以及作用。在编制中还应参考电力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应用性能等方面对项目的非功能性进行细化分析,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运营的要求,对非功能性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分析,在可研阶段对项目涉及的范围进行分析,并对业务范围和用量等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保证可研报告编制的针对性。最后就是对投资和投资估算的确定,一方面应细化投资估算的内容,对项目的费用进行科学细化和估算,一方面应对费用的标准进行细化,确定编制估算的累计计费方式,保证项目估算的过程按照实际的人工和材料费用进行累计,保证计价的准确性。

3对可研报告的审核管理。在审核中应明确重点内容与方法,其审核的要点如下:首先,按照相关报告的手册进行要点圈定,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项目的技术性进行审核,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先进性,评价是否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其次,对上交审核的文件必须进行规范,因为按照编制的流程其形成的报告也应是统一规范的,因此在审核中必须对报告的规范性进行检查,以此保证可研报告中的内容是突出重点的,方便专家进行高效率的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对参与人员的资质进行限定,即针对性的选择专家来参与对报告的审核,优先对部级人才和人才的资质进行考察,选择技术骨干以及专业的公司技术人员参与对可研报告的审核,并在审核中进行合理的技术分组,按照专业特征对专家进行分组,针对性的审核报告相关内容。在专家评议的过程中也应进行规范化的要求,编制针对不同技术内容的意见表格,专家可以按照技术部分、经济性部分进行分组,进行不同项目的审核,并形成意见。此时应规定相对应的打分原则,制定细化的评分标准,以此提高专家评定标准的统一性。

报告格式的规范修订。在报告完成后应利用统一的格式进行保存。对最终的报告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进行修改。同时报告应附有对口单位的审核意见,然后经由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报告,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归档和保存,审核通过的报告应纳入到电力信息化项目规划以备调用并实施。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电力信息化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需要严格的按照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编制流程以及审批流程,建立相应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并注意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进而提高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的质量。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8

1.1国外研究成果

1.1.1以完整信息披露为纲要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认为提供众所信赖的、有某种全球共享的概念框架、一致的语言以及衡量标准的可持续性报告框架可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强调提供不偏不倚的完整信息为目标。报告中分别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界限上对业绩指标进行了阐述,每个界限包括相应核心和附加业绩指标的披露,其中社会指标从劳力、人权、社会和产品责任方面作进一步阐述。报告框架提到了使用报告一般注意事项,诸如数据收集过程中需明确指出报告中省略部分的材料信息以及省略的原因;数据的合并与分拆中,需要考虑报告的工作量以及细分报告数据可能带来的额外价值,两者之间应取得平衡;在报告频率中,企业应界定一致的、周期性的报告周期。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张对作报告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提供不偏不倚的和合理的说明,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强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完整性;在报告结束时,报告撰写者应宣布它们通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应用等级”体系所应用的报告框架等级,通过等级宣布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的真实及详细程度。

1.1.2以指标普适性为特征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于1992年首先引进了生态效率的概念并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应用中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和衡量它。于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试图建立生态效率测量指南,一个能够被各行业使用的用来评估和报告企业生态效率的指南。该生态效率测量指南包括:(1)一套有限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认为对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效的普遍适用的指标;(2)在企业或者部门水平上,选择业务相关的具体指标的原则;(3)实施指导;(4)怎样与内部和外部听众沟通生态效率信息的建议。指标选择是生态效率测量指南的核心,这些指标选择建立在八项原则的基础上,指标共分为普遍适用指标和具体业务指标两大类。关于普遍适用指标,这些指标中的每一个都涉及到一个具有全球环境关注程度或者商业价值、确定的测量方法和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所有其他不符合这些标准的指标被称为具体业务,具体业务指标不一定比第一组指标显得不重要,它们仅仅是没有那么广泛适用。

1.1.3以企业经营内部管理为预期的环境管理—环境业绩评价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期望从企业经营角度为企业提供一种可靠的、可核查的、及时的管理信息的内部管理流程和工具,从而制订了ISO14031国际标准。ISO14031的具体内容基于“压力—状态—反映”模型建立,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管理模式来说明环境绩效评价(EPE),其核心部分在于计划和执行两个环节。计划环节重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ISO14031采用两类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环境业绩指标(EPIs)和环境条件指标(ECIs),环境业绩指标又有两种类型:管理业绩指标(MP-Is)和经营业绩指标(OPIs)。环境条件指标提供关于环境条件的信息,它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其环境方面的实际影响和潜在影响,从而协助规划和实施环境绩效评价。在执行环节中,ISO14031强调企业应当定期收集数据,在指标数据搜集、分析、转化和使用中要满足数据的可核查性、一致性、可比性、有效性、正确性与完整性等要求。

1.1.4以生命周期理论为视角的企业环境业绩指标指南

日本环境部(MOE)的环境业绩指标指南在指标设计过程中从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立指标框架,指标框架包括经营性指标、环境管理指标和与管理相关的指标三种分类。该指南把重要性和普适性作为划分核心指标和普通指标的分类标准,核心指标共有9个,包括能源输入总量、物料输入总量、水输入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学物质的释放和转移量、生产和销售总量、废物总量等信息、最终处置量、总排水量等。凡不同时具备重要性和普适性条件的统称为普通指标,如补充核心指标的定性指标、不具普适性但很重要的定量指标,以及为建立可持续社会在将来变得重要的指标(以上的普通指标均包含于经营性指标中)、环境管理指标、与管理相关的指标等。

1.2我国研究现状

1.2.1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简称CASS)早在2009年11月就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1.0版本(以下简称“编制指南”)(2011年4月了“编制指南”2.0版,其3.0版处于编制过程中),“编制指南”提出了“四位一体”社会责任模型,具体是构建了一个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石,以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的“四位一体”模型。模型打破了国际上通行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初始划分,将客户责任、股东责任和伙伴责任重新组合为市场责任,结构更加平衡。并且“编制指南”拥有正式的评价标准,形成了涵盖标准、应用、评级、改进的完整闭环。评价标准以“编制指南”为依据,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原则与方式,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现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最终采取星级制,共分为七个级别和相应发展水平,各星级对应于特定分数区间。具体评价过程是,首先从实质性、完整性、易读性、平衡性、可比性及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对报告主体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进行评价,这六个方面分别通过相应评语级按百分制打分,并根据既定权重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得分,然后再根据所得总分数转换成对应星级级别进行最终评价。

1.2.2以环境绩效为重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2011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简称MEPPRC)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简称“编制导则”),并于2011年10月1日实施。该导则指标框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基础信息指标、环境绩效指标和社会业绩指标,其中环境绩效指标是框架的重点,包括环境管理、环保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指标等。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可选择指标两类,具备重要性和普适性的指标为基本指标,重要性的判断依据是通过层次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数学方法计算的各指标权重,其社会业绩指标往往属于可选择项。“编制导则”通过对企业环境报告书中各主要技术指标在数据收集完整性、表达方式规范程度及指标计算说明等方面的直接对比来进行打星评价评价,满足“编制导则”对该技术指标描述所有要求、做得最好的直接给三星,无相关描述、做得最差的没有星级。

2中外研究成果比较分析

环保投资绩效评价具有多目标、多指标等特点,属多指标综合评价范畴。接下来,本文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和评价应用的一般物理过程对中外研究成果的特点做比较分析:

2.1体系构建思想国际趋同化

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一个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特定评价客体数量规模与数量水平的信息系统。系统的构造一般包括系统元素构造和系统结构构造两方面,在这两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大致保持了相同的研究思想。系统元素构造即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哪些指标组成。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均基于定性的原则选择相应指标,也就是要求进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要满足一定的原则要求,较多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指标满足“重要性”和“普适性”原则,只有ISO公布的环境业绩评价指南特别强调了指标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等原则。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类型看,大致有两类,一类称为“目标层次式的”,另一类称为“因素分解式的”。除了WBCSD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外,其余环保投资效率评价研究均采用了“目标层次式”指标体系结构,可见,这种构建体系框架思想得到了国际认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层次式”的体系需建立在对待评价问题有清晰准确的概念认识基础上。也就是,“目标层次式”构建体系框架的关键就是要对评价问题的内含与外延作出合理解释,划分概念的侧面结构,明确评价的总目标与子目标。

2.2评价方法复杂化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分为“指标量化”、“权数构造”和“模型合成”等要素,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比较主要体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方面。国外学者比较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量化”研究,且研究内容集中在生态效率指标上。国内学者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权数构造”和“模型合成”方面,充分借鉴了近年来综合评价学在多指标评价体系方面的前沿成果。关于“权数构造”,我国学者在环境投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运用了多种综合评价学中的权重构造方法,如使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权重。

2.3评价应用差异化

2.3.1评价范围界定方面各执一词

在评价范围的界定方面,国内外组织、机构各有说法。国外研究如此,WBCSD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虽然强调上下游有重要影响,但更关注企业直接控制领域;MOE的《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指南》强调按合并会计范围搜集数据,企业所能直接控制的实体和能施加重要影响的实体都应该考虑在内,无论上下游或者海内外;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观点同MOE相类似,但范围更广,报告范围除了涵盖日本环境部描述的实体外,如果对方实体能对自身企业施加重要影响也要纳入报告范围,即施加重要影响具有双向性;ISO的《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价指南》没有提到报告范围,从语言上判断企业需报告的内容还包括了生物多样性等社会上一些和企业有关联的信息,并且报告范围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意愿。我国的研究也是这样,CASS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在描述报告界限时界定为公司及下属机构;而MEP-PRC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在编制说明中提到,对于有多个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企业有选择是否涵盖各分支机构的自由。

2.3.2评价标准上两种思路对垒

国内外学术组织、机构主张使用等级评价方法判断企业环保投资效果,如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通过指标索引对比由企业自行宣布应用等级并由GRI审核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评价标准;CASS公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通过专家点评、利益相关方评价、报告评级和报告审验等方式进行评价,其中报告评级方式是从实质性、完整性、易读性、平衡性、可比性及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对报告主体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按百分制打分,并根据既定权重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得分,然后再根据所得总分数转换成对应星级级别进行最终评价;中国环境部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则通过对企业环境报告书中各主要技术指标在数据收集完整性、表达方式规范程度及指标计算说明等方面的直接对比来进行星级评价。而学者尤其是我国学者大多采用价值排序方法,如温素彬(2005)计算出综合绩效得分进行排序评价等。

2.3.3评价周期上大统一

关于评价周期,国内外组织、机构则一致强调了应定期公布相关信息,我国甚至直接采用财政年度作为其评价周期。

3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启示及思考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9

关键词:港区 铁路 建设程序Abstract: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dure of port railway, and describes some of their own views.

Keywords: port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F5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港区新建的1#-4#泊位4个10万吨级散货码头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并已实现了年吞吐量600万吨,建设业主为某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港外铁路已完成铺轨工作,目前港口车站正在建设中没有投入使用,建设业主为某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港口码头需要新建连通港口车站的铁路专用线及用于列车编组的港区调车场,以解决港口货物集疏运能力问题,降低港口货物运输成本。新建的1#-4#泊位铁路专用线的设计能力:近期为发送1280万吨,到达110万吨;远期为发送1840万吨,到达180万吨。铁路设计等级:工企I级。

铁路专用线总平面图

2 建设流程

2.1 建设基本原则

铁路专用线建设遵循“谁需求、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原则。

2.2 建设基本程序

(1)项目预核准

投资主体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经铁路局行业审查和省铁路建设办公室预审后,按程序报省发改委申请预核准,省发改委根据行业审查意见和预审意见对项目进行预核准。为了加快审批程序,有的项目可以跳过项目预核准程序,而直接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就跳过项目预核准程序,而直接委托有铁路资质的设计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由投资主体委托第三方具有铁路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修改完善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地方铁路局审批。

(2)项目核准前置审批手续

投资主体同步开展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等前置审批手续。其中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评估报告后分别报送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评审审批。本工程委托的是某交通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用22万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费用10万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费用22万元。

(3)项目核准

在完成项目核准前置审批手续后,投资主体按程序向省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申请项目核准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项目申请报告(附项目可研报告);2、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可研预审意见和铁路局行业评审意见;3、国土部门用地预审意见;4、规划部门选址意见书;5、环保部门环保意见书;6、资金承诺或证明文件;7、项目法人组建方案;8、省发改委规定的其他材料。投资主体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向规划部门申办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办正式用地手续。

(4)项目接轨行政许可

投资主体在完成以下工作后,向铁道部申请接轨行政许可:1、地方铁路局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行业审查意见;2、地方铁路局同意接轨意见;3、省发改委核准意见;4、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本;5、设区市消防、安监、环保等行政部门审批意见;6、铁道部《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接轨审批办法》规定的其他材料。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物品铁路专用线与干线铁路接轨,还必须提供铁道部认可的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铁路危险品货物运输安全综合分析研究报告。

车站改造项目的费用由投资主体负责承担,本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港口车站的改造涉及到:增加2条到发线、9号道岔改为12号道岔、桥涵改造、增设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新建车号工控机房、供电扩容、通信信号改造、站场照明改造、配电所扩建等等内容。对港口车站改造项目的费用,投资主体需要与接轨铁路产权所有人进行商谈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地方铁路局才会同意出具接轨意见。

车站改造平面图

(5)设计审查

投资主体在项目核准后,委托具有铁路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由投资主体委托第三方具有铁路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修改完善后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地方铁路局审批。

(6)征地拆迁

在项目核准后列入省重点工程的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其征地拆迁工作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征地拆迁补偿与安置按省政府下达的文件标准规定执行。本工程的用地总规模为8.91公顷,房屋拆迁面积为2.5万㎡,由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拆迁工作。

(7)施工招投标

投资主体依照招投标法和省发改委核准的招投标方案组织施工、监理、材料设备等公开招投标工作。

(8)开工申请及质量监督

投资主体落实项目施工、监理单位后,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质量监督申请。

(9)竣(交)工验收

项目完工后,由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出具质量监督意见,质量合格后由投资主体按规定组织项目参建单位和线路管理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明确缺陷责任,并按要求限期整改到位。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工程竣工后,投资主体按要求及时组织工程档案移交与接收。

制造行业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作用;问题及对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受到批准,是建设单位向国家申请补助或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合资的重要依据。凡是向国家申请补助或者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建设项目,应该向相关的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或银行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确认建设项目的实施性之后,才能批准进行资金补助或银行贷款。在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编制的根据。初步设计指的是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设计,最终为施工图做出准备。初步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项目经济技术指标、投资概算、建设工期、建筑节能、三废治理、劳动定员、设备选型、工艺流程、总体布置、产品方案和规模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原则。

但同时不能不注意到,在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在不少人看来,投资项目决策与评价的决定性指标,是投资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其他指标不过是经济内部收益率的陪衬,都是为经济内部收益率服务的,至于拟建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过去则往往很少考虑。在正常情况下,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经济内部收益率,是投资项目经济活动量的集中表现,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因而过去往往以经济内部收益率是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还是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作为唯一指标来决策项目的取舍,一是忽视评价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二是忽视评价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项目与所在地区利益协调一致;三是忽视评价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社会风险。

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经济发展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过去一些业主和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收益和当地GDP的增长,仅注重项目经济收益和给当地带来的GDP的增长,而对就业率、社会保障度、居民消费指标视而不见,热衷于上所谓的见效快的项目,对关系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存权,关系到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升华,关系到经济长期繁荣、政治稳定的项目,则不愿意去投资。项目决策与评价也是以项目生产的物质成果作为判断依据,而有关项目生产与人的关系则很少去研究和评价。

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过去近30年的经济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投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我们也支付了比较昂贵的生态成本,经历了一个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的过程,自然资源损失迅速上升。一些业主或地方政府在项目评价与决策时,往往急功近利,只看到拟建项目眼前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硬指标,没有看到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软指标。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也往往只注重GDP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多少,而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到老百姓长远福祉的指标,则考虑不够。

对近年来的建设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我们看到这样的事实:有的项目,工期一拖再拖,投资一增再增,仍然难以建成,成了"胡子工程";有的项目,虽然建成,但不能达标达产;有的项目,建成投产了,也能正常生产,但产品销售不出去,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很多,其中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粗糙,没有科学、客观、公正地为顾客提供依据充足、内容完整、实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这一严酷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此,指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对策,更好地为投资决策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1 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 依据不足。

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建设必要性的论述中没有国家和地区或长远规划,没有国家产业政策,没有项目建议书及其批文;大中型骨干项目,没有必要的资源报告,对于需利用矿产资源的项目,没有国家批准的矿产资源报告;在投资估算中,没有主要设备的咨询价格资料,没有相应的工程造价的定额、标准;在经济评价中,随心所欲地采用一些过时的财务三率和参数等。

1.2.内容不全。

所谓内容不全,就是缺少应设的篇章。例如,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节能篇,有的没有环境保护篇,有的没有建设进度计划,有的在设计方案中没有方案比选及其推荐方案的论述,特别是有关章节没有风险分析等等。

1.3 深度不够。

所谓深度不够,就是该写的篇章都写了,但研究得不深不透,论据不充分,论述不详细,定性描述多,定量计算差。例如,有的缺少生产规模确定原则和计算过程,有的缺少设计方案的确定原则,有的缺少主要生产设备的计算方法,有的节能篇中只是泛泛地描述,缺少具体的节能措施和节能指标,有的环境保护物尽其用仍然采用已经作废的标准,缺少具体的环保措施。在经济评价中,对基础数据的来源不调查,不研究,不分析其可靠性和真实性等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如果不能占在市场,或者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这个项目将难以生存。因此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等闲视之。有的可行性研究的市场预测,缺少对产品销售范围区内市场需求(包括显在需求和潜在需求)的调查研究,缺少产品寿命期的分析,缺少替代产品的竞争分析,缺少价格分析,缺少风险分析和营销战略分析。

1.4 人为掺“水”。

例如,有的有意压低设备价格和建筑安装费用,降低投资估算;有的有意压低成本,抬高产品售价,满负荷生产,无库存积压,抬高经济效益;有的对各种风险分析则轻描谈写,有意降低项目风险等等。把"可行性"编制成"可批性",甚至编制成“可骗性”。

2 可行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有关政策问题。

早在1983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距今近30年了,仍在"试行",不见正式。各行业关于可行性研究的规定参差不齐,有的行业至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有的行业有规定,但已不适应目前形势需要了。

2.2 建设单位问题。

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程序不了解,听说要搞可行性研究,随便找几个人写上几页就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这是盲人骑瞎马。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程序了解一二,但图省事怕麻烦,不按规定要求办事,这是明知故犯。

2.3 编制单位问题。

目前,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设计单位。目前,就可行性研究而言,设计单位先天不足,缺乏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装备资源和资金。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不灵,特别是缺乏国民经济综合信息,这是造成可行性研究依据不足的主要原因。二是设计单位一般具有工程设计力量,但缺乏经济、市场、财务、营销、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专家,这就不可能对经营风险进行认真而实际的分析和预测。三是有的设计单位,"艺不高,胆却大",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力量有限,跨行业、越资质地承揽任务。四是为了降低成本,不作现场调查研究,甚至连现场都不去,坐在家里闭门造车。五是一味迁就、照顾建设单位意见,完全按业主单位或领导意图办事,大讲可行方面,不讲或少讲不可行方面,对有利条件,连篇累续,以示利条件则轻轻一笔带过,失去了公正、科学、求实的基本原则。六是为了赶时间、争项目,抢资金,在短期内(有的甚至五、六天)就编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粗制滥造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七是有的设计单位甚至出卖资格证书,为社会上其他人员或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负责任地加盖自己的公章。

3 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特提出如下对策:

3.1 制定新规,细化相关条款

国家和行业部门应对以往的规定进行清理,制定新的有关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使得可行性研究有法可依,有章可遁。其基本要求是:一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二是要与国际工程咨询业的要求接轨。三是根据本行业部门的特点,尽量细化有关条款。

3.2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的规定。

早在1994年,国家计委就了《工程咨询业管理办法》(2号令)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暂行办法》(3号令)。1997年又发出了《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管理暂行办法》(计政研[1997]506号文),2005年颁布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根据以上文件精神,中咨协会和各地方、行业协会在资格认定、年检复评中就特别注意:在资格认定时要严格按照2号令中规定的资格标准,逐条对照,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认定。在年检复评中,要严格审查其产品(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对不合格品多的、顾客反馈意见不满意多的单位,要严肃处理,该降级的降级,该取消资格的就取消资格,决不手软。

3.3 加强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人员培训。

针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缺乏编制可行性研究方面的人才的现状,应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地培训有关方面的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是:建设项目程序、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方法、可行性研究概论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软件应用。此外,设计单位还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审批可行性研究。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制订了《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办法》,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价目标、标准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前期质量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类项目都要做好可行性研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简化建设程序和超越权限,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达不到规定内容和深度的,评估单位不予评估,审批单位不予审批。

3.5 设计单位应加强企业管理。

就可行性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意识和管理措施。所谓质量意识:一是企业领导要把质量管理当作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二是坚持不懈向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第一思想的宣传、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公正、科学、求实的行业道德,认真调查研究,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四是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资质和能力范围内,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1998(10)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7]王洪成.园林景观设计要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8]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