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廊规范十篇

时间:2023-10-20 17:32:58

城市管廊规范

城市管廊规范篇1

关键词: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管廊;市政管线;电力

中图分类号:U17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71-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传输能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满足民生之需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城市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我国城市发展出现“拉链式”开挖现象,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市民生活,而且浪费人力财力、污染环境。此外,各类管线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监督和管控,致使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易出现管线事故[2]。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3],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减少管线事故、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优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方向。

成都市作为特大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同时大量架空电力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地下电力通道资源愈显紧张。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通过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规划的耦合,能够提升电力通道的建设水平,提高电网的负荷保障能力,适应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

成都市目前已建成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其中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电力电缆线路已入廊投运,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设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良好。

1.2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需求

1.2.1 成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成都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成都电网负荷压力越来越明显,电力通道资源的日趋紧张又制约着电网的发展,未来成都市的电力负荷保障任务充满艰难和挑战。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促进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同时对稳定经济增长、拉动有效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具有积极作用。

1.2.2 成都电网效益效率提升需求

成都电网供电量和供电负荷不断增长,架空线路入地又导致城区电缆化率与日俱增,原有电力通道已经处于满载甚至超载敷设的状态。但由于城区土地资源已极为紧张,加之原有电力通道规划建设模式效率较低,目前成都电网电缆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导致部分已建成变电站无法按期投产,迟迟不能发挥效益。将综合管廊作为新型电力通道资源,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其它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应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另外,综合管廊相比原有电力隧道、浅沟、排管等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故障抢修过程中可以避免道路开挖,降低维修成本,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升电网的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

2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实践

2.1 综合管廊规划设计

2.1.1 编制电网专项规划,耦合总体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负荷数据,成都供电公司在电力设施规划与现状普查的基础上,对未来电力负荷需求进行了长期预测,并编制了电力通道专项规划,明确了电力管线入廊类型与电力舱建设要求。在此O罟婊指导下,成都供电公司联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积极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实现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2.1.2 电力线路入廊相容性分析

综合管廊内集中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为防止各管线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各自安全运行,成都供电公司通过整理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得出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相容性研究报告,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入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指出,电力电缆入廊时是否应独立成舱应视其电压等级而定;电力电缆与高压给水管线同沟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施工质量,加强维护管理,避免爆管事故;电力电缆不应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2.1.3 电力线路入廊经济性分析

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收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入廊费由各管线直埋成本决定,日常维护费由管廊运维单位支付的管廊本体运营维护的成本决定。经测算,高压电力电缆由于需要单独敷设成舱,工程建设基价较高,单根管线每年费用分摊达到10.22万元/公里,较以往电缆敷设成本基本翻倍,将会大幅推升入廊电力线的造价水平,短期来看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减少运维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运行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电网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

2.2 综合管廊建设验收

2.2.1 建立综合管廊建设监督小组

成都供电公司配合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交由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进行融资、招标、采购,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

2.2.2 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14]1459号)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明确了电力舱本体、接地工程、防水工程、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等电力舱相关的工程验收规范。

2.2.3 规范入廊流程,建立监管机制

入廊流程、入廊施工等事项严格按《综合管廊入廊协议》相关内容执行。所有管线入廊施工完成后,管廊管理单位及管线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成都供电公司协同其他管线单位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检查施工情况,确保各方施工过程中既不对已施工管线造成损害,也不妨碍后续管线的入廊施工。所有管线入廊完成后,质量监管小组共同完成检查验收。

2.3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

综合管廊内管线较多,各管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实施运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监管是一个难点。

2.3.1 建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根据成都市实际情况,成都供电公司配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发改部门、建设部门、经信、水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管廊管理单位以及管线单位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认定。

2.3.2 建立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在已有的运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新增了相应条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管廊电力电缆运行管理规范,实现了标准体系的新。

2.3.3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引入综合管廊后,各种管线相伴共存,无论是维护、检修,还是事故防范都必须有全局意识,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要求运维管理人员具有相对综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

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时期,成都供电公司同步启动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储备,成立综合管廊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综合管廊中各管线的运行管理规范,以及涉及其他管线的运维管理注意事项。

3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成效

3.1 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成都市自开展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次规划方案意见征求及阶段性论证,形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推进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4月,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这也说明了成都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

3.2 规划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过程中,成都供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实践框架,极大提高了市政管线规划设计的效率,就电力行业而言,平均每公里线路的规划时间降低10天,减少了与其他管线单位协调路径,避免相互干扰的工作量,减少了单独审批等环节,显著提高了规划设计效率。

3.3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避免了线路的重复开挖,有效节约了水泥、钢材等社会资源,显著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以金融城综合管廊(500米)为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较管线直埋成本约高500万元;维护成本较管线直埋约低800万元;综合管廊排水、电气工程、管廊检测、通风等运营成本约1500万元,较管线直埋引起的道路质量折旧、交通阻滞、管线漏损、管线事故等成本低300万元。另外,综合管廊建设带来的土地效益、生命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等间接效益则无法估计。

3.4 树立行业新形象

经过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会极大缓解城市中已存在的“城市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热点问题。

电力线路入廊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不仅减少了电网企业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影响居民生活等,极大的提高了电网企业的形象。

4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电力线路及其他市政管线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效率,有效解决城市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极大节省社会资源,树立行业新形象。成都市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与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时胜慧.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72-73.

城市管廊规范篇2

关键词:市政管廊 规划管线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管廊也称为市政综合沟(英文名称为“u-tilitytunnel”),是指在地下建造一个共同空间,将两种以上管线集中布置于其中,从而构成以管廊为平台的市政管线敷设系统。就现实而言,也就是把城市的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以及电力、通信等管线管网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围的地下空间内,形成集约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

1、市政管廊建设的意义

推动市政管廊建设发展,对减少管线建设浪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节约型城乡建设的需要,已成为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市政管廊在城市发挥了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的输送载体作用,是维护城市生命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推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的提升,其实施意义重大。

2、从规划角度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动实施市政管廊涉及方方面面,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是有效运用市政管廊技术的关键。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且其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有必要更新传统的规划理念,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市政管廊规划。

本文从规划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市政管廊系统规划的需求,重点从如下方向进行研究:

(1)推进实施市政管廊的发展条件

(2)市政管廊的适建区域

(3)入廊管线的选择

(4)市政管廊的综合布置

3、案例分析与比较

笔者收集国内外几十个有代表性的市政管廊工程,对比分析如下:

3.1 推进实施市政管廊的发展条件

(1)比较

表1各城市实施市政管廊的条件比较

(2)分析总结

根据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情况,在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一般城市人均GDP大于3500美元时,城市进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高速发展期。

国内城市来看,北京、上海市政管廊实施年代较早,具备政治因素和示范效应,而佳木斯市为建设部确定的市政管廊试点城市,经济条件也不是市政管廊实施的重点要素。综合分析国内其他大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情况,从经济条件来看,当城市或地区的人均CDP超过3000美元时,就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经济基础。国内城市开始建设市政管廊的条件一般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南京、苏州和无锡都是在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才开始建设市政管廊。

3.2市政管廊的适建区域

(1)比较

表2 各城市市政管廊适建区域比较

(2)分析总结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城市市政管廊实施的道路和区域来看,大部分城市市政管廊主要敷设于城市新区和重要园区的主干道路。由于城市新区和重要园区的建设标准相对较高,对城市道路交通、景观、环境的要求较高,通过建设市政管廊,可以大大缓解常规管线直埋敷设方式带来的重复开挖影响城市交通、环境的问题。

无锡太湖新城、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厦门高尚生态社区通过实施市政管廊,容纳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和其它管线,不仅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同时可大大缓解传统高压走廊占用大量地上空间资源、影响环境景观的问题。因此,对于城市重要区域、重要道路,在实施高压线路下地的同时,同步实施市政管廊,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

此外,由于旧城区架空管线林立、管线众多,并且道路狭窄、空间资源有限,部分城市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市政管廊容纳多类管线,能够有效缓解空间资源限制条件下的管位敷设矛盾,同时显著改善旧城区的景观风貌。

3.3入廊管线的选择

(1)比较

表3 市政管廊入廊管线选择

注:管线敷设方式,纳入市政管廊的为“√”,直埋敷设的为“”,该路段无需敷设的为“—”。

(2)分析总结

给水、再生水、污水压力管等压力流水管,以及高压电缆、中低压电缆、通信电缆等管线纳入市政管廊,在国内是普遍的做法,不同城市的区别主要在于市政管廊沿线需纳入此类管线的需求。

将燃气和供热管线纳入市政管廊也不存在技术问题。供热管线的收容主要是由于其输送热介质会带来管廊内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安全影响,在管线布置上应将供热管线与热敏感的其他管线保证适当的间距,或分室收容。供热管线比较适合与给水、再生水等管线共室收容。在国外,大多数情况下将供热管道集中放置在市政管廊内。因此,在管廊的规划中应考虑纳入供热管道的可能性,有条件的话,应将其纳入。

燃气纳入市政管廊,根据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经验,采取单独一室而不与其他管线共室,同时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并没有出现安全方面的事故。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管相应会增加工程的投资,对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传统的燃气管线直埋相比,将燃气管道纳入市政管廊,更具有经济效益,所以管廊规划设计中应考虑进入燃气管线。

国内外城市一般不将雨水、污水管道纳入市政管廊。雨水、污水为重力流管道,由于这类管线所要求的纵坡很难与市政管廊协调,很容易引起市政管廊的埋深增加,从而导致造价上升,且污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不安全因素,一般采用直埋方式。

3.4市政管廊的综合布置

(1)比较

表4 市政管廊的综合布置比较

(2)分析总结

从国内外城市市政管廊的断面形式来看,矩形断面较为常见,管线数量较多、存在燃气管线、存在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等几种情况下采用多舱断面。采用矩形断面的优点在于施工方便,市政管廊的内部空间可以得以充分利用,但在穿越河流、地铁等障碍时,有时市政管廊的埋设深度较深,将采用盾构或顶管的施工方法,因此,该部分一般是圆形断面。市政管廊的断面尺寸确定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市政管廊内的管线种类、数量,管线的安全距离,管线的敷设、维护操作空间,人员通行的空间。

从国内外城市市政管廊的平面布置来看,除个别较宽的道路市政管廊采用双侧布置,大部分市政管廊为单侧布置。而市政管廊的平面布置位置,主要取决于市政管廊的等级和尺寸。干线管廊尺寸相对较大,主要容纳主干管线,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绿化带下方,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支线管廊一般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纳入直接服务沿线的各种管道;缆线管廊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面;干支线混合管廊可设置于机动车道、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可结合纳入管道特点选择敷设位置。

从国内外城市市政管廊的埋设深度来看,国外、尤其日本城市市政管廊的埋设深度一般较深,国内城市市政管廊的埋设深度一般较浅,大部分城市市政管廊廊顶覆土深度在1.5-2.0米左右,可有效避免市政管廊与给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供热等埋设较浅管道的交叉,但难以避免与雨水、污水、河流等的交叉问题。当市政管廊与雨水、污水管道等交叉时,一般采取雨水、污水管道倒虹的方式避让市政管廊。

4、结论与建议

市政管廊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管廊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线综合规划为依据,与各类市政管线的专业规划相衔接,满足市政管线的容量需求和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市政管线服务城市的功能。管廊规划应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利用,与道路规划相衔接,加强与其它地下空间的统筹协调。管廊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注重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协调统一,使得管廊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根据城市的经济能力和发展阶段,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

科学制定市政管廊规划,可有效指导市政管廊的设计、施工。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创新市政管廊投资、建设和运营机制,各部门、各专业、各区域通力配合、协同努力,推动我国市政管廊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卓如.深圳光侨路共同沟工程设计[J].市政技术,2011,29(1):66-69.

[2]陈永刚.城市市政综合管沟应用规划探讨[J].城乡建设,2010(7):38-39.

城市管廊规范篇3

Abstrac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grating urban wastewater pipeline into utility tunnels in mountainous city are discussed, this research states opinions on associated issues when integrating wastewater pipelines into utility tunnel in mountainous city.

关键词: 山地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入廊

Key words: mountainous city;utility tunnel;integrating wastewater pipelines into utility tunnel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74-02

0 引言

综合管廊是建于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1]。综合管廊可以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27号)、《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9号)、《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6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出台系列文件,大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入廊管线的选择对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影响巨大,直接关系到管廊建设的区域、断面形式尺寸和管廊造价。通常纳入管廊的给水管线、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热力管线、再生水管线,部分预留有直饮水管线、垃圾真空输送管等管位。由于污水为重力流,且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支管线接入频繁,国内建成的综合管廊中,鲜有污水大规模入廊案例[2]。

我国广义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2%,狭义山地约占33.3%,山地城市在建制市中的比例达到35%,建制县中的比例高达51%。山地城市中大量的城市开展综合管廊建设,众多城市还将污水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因此,开展山地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入廊问题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1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的优势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的优势和平原城市类似,例如:运营维护更加方便,延长污水管道使用寿命,避免沉降带来的污水管道破损渗漏等等。

此外,山地城市道路坡度较大,在局部路段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在不增加管廊埋深的情况下保证污水重力自流排放。山地城市建设成本较高,道路人行道、绿化带宽度较窄,雨污水管道受管位空间限制,经常被布置到机动车道上。污水入廊可以大量减少机动车道上检查井的数量,提高行车舒适性,同时将各种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内,有利于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2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入廊污水管普遍管径较小

由于山地城市的地形特点,污水干管通常位于地势较低的河道溪流边上,干管沿河道溪流敷设,沿途收集道路污水管道汇入的污水,最终送入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道路上的污水管道一般为污水支管,管径大多在d400~d600之间。《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指出宜在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发展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重要的公共空间,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区域建设综合管廊。这就造成综合管廊规划路由往往与污水干管布局错位,也难以通过排水系统的优化调整将污水干管纳入综合管廊,山地城市污水入廊一般纳入的是管径较小的污水支管,小管径污水支管大量纳入管廊会显著提高建设成本。

2.2 入廊污水重力排放问题

为了实现土石方就衡,降低建设成本,山地城市道路纵坡大多呈高低起伏的波浪形,道路起点至终点为单向坡的情况较少。在重力流管道不入廊情况下,综合管廊坡度一般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因此管廊的纵坡也是顺坡逆坡交替。如果污水入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道路逆坡段的管廊顺坡埋设,以保证污水在管廊内重力自流排放,但这将造成管廊整体埋深加大,大幅增加综合管廊建造成本。二是管廊坡度整体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在管廊标高较低的位置将管廊内污水接入与管廊相邻的其它道路直埋污水管道,由于管廊覆土一般达到2.5~3.0米,管廊本体高度一般也在3米以上,即从管廊接出的污水在接入点对下游污水管道的埋深要求一般在6米以上。这种方案主要是增加部分直埋污水管道埋深,较方案一投资更少,但管廊内污水需较为频繁的接入廊外直埋污水管道,入廊污水系统性较差。三是管廊坡度整体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在管廊标高较低处设置小型污水泵,在管廊逆坡段采用压力输送。这种方案需在管廊系统中增加若干污水泵,提高管廊设计负责程度,后续运行管理也极为不便。

3 论

虽然与传统直埋敷设方式相比,污水入廊存在诸多优点。但山地城市污水入廊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问题。首先,山地城市入廊污水管普遍管径较小,使得污水入廊的投入与效益之间不成正比。其次,山地城市道路高低起伏的波浪型纵坡也给入廊污水重力排放造成较大的困扰。因此,山地城市污水管线不可盲目大规模进入综合管廊,应该结合道路竖向、排水系统方案、道路红线宽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谨慎研究污水入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

城市管廊规范篇4

关键词 菏泽市 巨野―东明化工长廊 空间管制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志码:A

一、空间管制的目标和原则

化工长廊空间管制的目标是:以空间资源、环境保护与协调发展为主要对象,对长廊范围内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保护与权益分配,促进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综合相融,以利于化工长廊区域内重要工程和决策的实施,进而形成协调城乡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和生态相交融的富有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格局。

化工长廊空间管制的原则:一是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区域内城镇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化工长廊范围内生态环境容量和产业布局的差异性以及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空间管制区域划分,共同推进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三是市场调节与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引导促进重点项目的优先成长,提升重点产业的发展水平,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二、空间管制划分

一是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是化工长廊内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存在资源环境问题,需要优化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区域范围内包括菏泽市区(含牡丹区、市开发区)、巨野县城、东明县城的老城区。

二是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域是化工长廊内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对化工长廊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地区。区域范围包括长廊内城镇新区、规划建设区、产业园区及周边规划建设地区,特别是巨野龙园区、郓城南化工园区、牡丹区高新技术园区等8个特色园区,规划面积已达180多平方公里,并已经初具规模,要把这8个园区作为下步发展重点,为化工长廊提业支撑。

三是禁止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域是化工长廊内比较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水源地、地质地震和洪涝灾害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廊道、重要的市政走廊、城镇组团分隔带等。需要永久或暂时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市区东部济广、日兰高速公路之间,西部吕陵镇、万福办事处周围和南部万福河以南地区各预留60―8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菏泽市长远发展备用地。

四是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包括化工长廊内上述三类地区以外的广大农村区域。该区域要在规划指导下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如果没有急需不要开发建设,而是随化工长廊和城镇群发展的要求,根据需要和规划逐步发展。

三、空间管制需注意问题

一是地质构造影响问题。东明县陆圈镇、牡丹区吕陵镇一线是化工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陆圈镇恰好位于聊考断裂带东明段的东沿,该断裂带东西宽约10-12公里,活动年代较新,对强烈地震明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原则上既不能建设高层建筑,也不适宜作为人口聚集区。另外,聊考断裂带的次生断裂小宋-解元集断裂处于牡丹区吕陵镇东6公里,据研究该断裂是1937年菏泽7级地震的发震层,危险性更大。因此,陆圈镇、吕陵镇一线产业如何布局、城镇建设和人口聚集规模等问题,需要再做深入研究。

二是煤炭压幅问题。据煤炭局测算,化工长廊两种界定方案范围内,煤炭压幅面积均较大,并覆盖大量采煤塌陷区:其中方案一(以327国道向南北延伸,总宽度15 KM)区域内,覆盖巨野煤田龙矿全部井田及赵楼矿、万福矿部分井田,覆盖总计及影响面积318.3k,采煤塌陷影响总计317.5 k;方案二(以327国道、日东高速为框架向南北延伸,总宽度20 KM)区域内,覆盖巨野煤田龙矿、郓城赵楼矿全部井田及郭屯矿部分井田,覆盖总计及影响面积444.5k,采煤塌陷影响总计444.5 k。在上述范围内,必须严格实行空间管制,科学界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注意建设次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应科学治理和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把采煤塌陷区作为天然蓄水池,为化工长廊工业和农业蓄水。

三是用水缺口问题。据水利部门测算,当化工长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时,总需水量为8.99亿方;当长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0亿元时,总需水量为13.13亿方,与当前4.33亿方的供水能力相比,用水缺口分别为4.66亿方、8.8亿方。因此,在不同的管制空间内要按照分质供水、优化配置的原则,居民生活用人主要通过水库引黄、引江水来解决,生产和生态用水主要通过河道拦蓄、平原水库、中水回用来解决,以保证长廊发展用水的需要。

城市管廊规范篇5

关键词:城市管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又称为城市共同沟,是市政工程中专门用于设置公用事业管线的管道或者沟道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解决管线布置难的问题。这种布置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利用,在我国,也有少部分城市进行综合管廊的建设,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其中上海于1994年正式使用浦东新区张杨路的综合管廊,到2012年,该综合管廊的建成长度超过15km。其断面选择的是2.4m×2.4m的方形,平均每千米的造价超过2500万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项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到市政工程、电力通讯、供水供气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为了增强城市的抗灾防灾性能,加强地下管网的智能化建设,研究地下管廊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原则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规划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主要为:

第一,综合协调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各种基础设施面对的服务群体都不一样,彼此之间的要求也千差万别,需要进行独立成网的工作,管道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是对地下空间进行分配,因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工作应当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

第二,统一规划特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建设应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以及同步建设。在进行道路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按照道路的方向、级别、干支线等标准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工作,一般来说,一条道路建设一条综合管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建设多条。注意管廊中应该留有充足的空间,以便于工作人员前期安装和后期维修工作的开展。新建的道路应当先进行综合管廊的布置,然后进行道路的建设;

第三,前瞻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通常需要一次性的投入和施工,不方便进行分期修筑,一旦预测远景发展出现失误,会造成管廊容量不足或过大,导致后期工作不便、成本浪费,且工程管线的相连容易导致发生事故。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入廊管线的种类和选择

城市市政管线系统主要包含给排水管线、污水管道、再生水管道、通信电缆、路灯以及燃气管道等。不同的城市发展水平对于管线的建设有着不一样的要求,所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方案应当结合城市经济水平、地质水文条件以及管道的功能等,研究经济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和风险因素等,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电力、通信电缆:电力、通信电缆的铺设、布置非常灵活,不会受到管廊纵断面变化的限制,在管廊中具有非常大的自由度。由于电力电缆会对通信电缆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在布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距离;

给水和再生利用水管道:这两种管道为压力型管道,布置方式相对灵活,并且管道维修的几率非常高,也比较适合纳入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范畴中来,入廊之后能够克服漏水的缺陷,减少因外界因素造成的管道爆裂,减少由于维修而对交通通行产生的影响;

燃气管道:燃气管道对于环境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也是一种压力型管道,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爆管、泄露等危险事故。燃气管道通常使用直埋的方式进行敷设,在将其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安全因素。燃气管道具有非常特殊的要求,管廊建设中需要为其设置单独的舱室,切忌与电力缆线布置在一起;

供热管道:供热管道最大的特征就是会出现很大的热补偿,需要设置好伸缩器,且管道自身散发的热量非常快,会造成整个管廊温度的上升,需要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同样与电力电缆管道保持一定的距离;

城市污水管道:污水管道带有一定的压力,在进行布置时可以参照给水管道的布置直接将其纳入到管廊建设中。重力污水管道建设中要求甚至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每间隔一定的距离要设置相应的检查井。另外,污水管道中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对管道的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影响到管道的埋深,增加建设成本,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条件、经济技术指标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将其纳入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来;

废物收集管道:随着城市污染治理相关技术的成熟与体系的完善,废物收集管道在各国开始推行,我国也开始建设使用。当真空运输的技术进一步优化发展,废物收集管道也能够进一步纳入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范围中来。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方案

3.1总体设计

首先,总体设计的标准应当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管廊的分类以及形式应当根据实际的城市功能划分合理选择;其次,总体设计应该基于规划原则的指导,确定好建设路径,明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道路、河流、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总体设计要明确管廊断面、分室等的规格和尺寸;断面的形状直接关系到施工方式,通常来说,矩形结构的断面使用开挖浇筑的形式、圆形或者是马蹄形的则选择使用盾构工法。设计期间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经济技术指标等各个因素,综合选择断面形式;断面的大小受到管廊的性质、地下空间以及入廊管道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管道的间距以及人员通行的合理;最后需要在管线设计完善的基础上,合理处理各个管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内部各个管线之间的统一和谐关系。

3.2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明挖法:明挖法比较适用于场地较为平坦、没有重要建筑物以及有较大的场地满足开挖条件的地段,一般都在新城区的建设中。明挖法的施工方式有明挖现浇以及明挖预制,可以使用放坡开挖、型钢支护以及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等形式;非开挖的方式:该施工方式适合在城市中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地区运用,其施工方式有导向钻施工、顶管掘进机铺管以及盾构法等。

3.3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

在管廊建设完毕之后,选择管理能力强的单位对其日常运行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方法和细则,健全维护管理制度,保证管廊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为便于工作人员的维修,应该留出相应的位置便于同行,在综合管廊中,每200m的距离内会设置一个长度为2m、宽度为0.7m,高出地面0.5m的投料口,方便维修人员的行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帮助给排水管线、污水管道、再生水管道、通信电缆、路灯以及燃气管道等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原则、整体建设方案能够进一步完善其建设,确保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的实现。但是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性支出,这给综合管廊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制约。应当将其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协调,通过市场与竞争的作用,公开招标,形成社会参与建设的机制,提高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经营一体化,提高运行效率,获得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罗海玲.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规划标准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

城市管廊规范篇6

关键词:综合管廊;沟型确定;管线选型;断面设计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下市政管网对管线种类和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管线容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由于城市综合管廊具有减少城市道路开挖、节约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地下空间资源、延长市政管线寿命等优点,很好的缓解了管线容量不足的问题。

华东地区某综合管廊总长度合计约为5.1km,覆盖范围约4.1km2。本工程设计从沟型选择、管线选型、断面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沟型选择

综合管廊基本类型包括[1]:干线综合管廊(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采用独立分舱敷设主干管线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设置在道路两侧或单侧,采用单舱或双舱敷设配给管线,直接服务于临近地块终端用户的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封闭式不通行、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盖板与地坪相齐或稍有上下)。

从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拟建设干线综合管廊。

2 管线选型

管线选型基本原则[2]: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敷设、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布置、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该管廊敷设的管线包括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污水管线、电力管线和通信管线。

对于燃气管线,因其比较特殊,若纳入综合管廊需独立分舱敷设,这样将提高工程的直接投资、管理维护难度、管理成本,同时国内工程中燃气管线绝大多数不纳入管廊内,仍采用传统的直埋敷设方式。

对于雨污水管线,因其采用重力流,若纳入综合管廊将增加综合管廊的埋深和断面尺寸,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同时国内工程中雨污水管线基本不纳入管廊内,仍采用传统的直埋敷设方式。

出于以上考虑,本工程建议燃气管线和雨污水管线不纳入综合管廊内,其余市政管线均纳入综合管廊。故考虑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为:1.给水管线,2.电力管线,3.通信管线。

3 管廊设计

3.1 平面设计

根据规范要求[1],综合管廊顶部需设置通风口、检查口、投料口等各类孔口,其中通风口通常高出地面,其他孔口需要根据管理维护情况进行开启。所以综合管廊平面位置宜敷设于道路绿化带内。

1.本工程综合管廊布置在道路东侧绿化带中,总长5100米。

2.控制中心设在建筑物内,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地上450+地下50平方米),建筑风格考虑与建筑群相同。

3.管廊每隔200m设置一个防火分区,共设置26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的进风口、出风口、逃生口、吊装口。 吊装口尺寸1.2×6.5m,逃生口尺寸1×1m。

3.2 横断面设计

管廊断面形式分为矩形和圆形。矩形断面的优点是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保养维修操作和空间结构分割容易、管线敷设方便,一般适用于新开发区、新建道路等空旷的区域。采用明挖现浇或预制装配施工时易采用矩形断面,施工方便,内部空间可充分利用。圆形断面一般用于支线型市政综合管廊和缆线型市政综合管廊[3]。在穿越河流、地铁时,如埋设深度较深,可采用盾构或顶管施工,一般是圆形断面。

本工程采用矩形断面,明挖施工。断面内尺寸为2.9m×3.05m,单仓结构,电力管线放置一侧,通信管线、给水管线放另一侧。管道位置见图1。

3.3 纵断面设计

综合管沟纵断基本与道路纵断一致,以减少土方量。同时综合管沟在纵坡变化处应满足各类管线折角的需要。在穿越路口处,为避让重力流管线,采取局部下卧或上穿的措施通过[4]。

综合管沟的纵断应考虑管沟内管道检修时自流排水需求,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2%;最大纵坡应考虑各类管线敷设、运输方便,一般控制在10%以内。

纵断面设计考虑因素:

(1)综合管廊的埋深需要满足抗浮要求。

(2)管廊的上部覆土还应满足雨污水支管、燃气支管及其他公用管线的穿越等要求。

根据现有地质报告计算及综合考虑其他公用管线的穿越要求,确定综合管廊覆土不小于2.10m。 综合管廊穿越河道处,保证管廊顶距离规划河道底大于1.0m,过河后以小于10%的坡度与标准管廊段顺接。

3.4 附属设施的设计

规划标准的附属设施系统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受配电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有害气体监测系统、警报系统、标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其他经主管机关等认为有必要的设备等。

消防系统:防火分区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m,防火分区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

供电系统:消防设备、监控设备、应急照明按二级负荷、其余按三级负荷。

照明系统:正常照明与应急照明。

监控与报警系统:保证能准确、及时地探测管廊内火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通风系统:采用自然与机械相结合通风方式。

排水系统:应设置自动排水系统。

本工程设计检查口内径为100cm,间距不大于85m; 每个防火分区的中部设置2~3组投料口,净断面尺寸为6m × 1.0m; 消防以监控为主,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烟感装置2套,对综合管廊进行24h监测; 排水沟断面尺寸为0.4m×0.1m,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2台照明配电箱,每隔10m设置1处40W隧道灯,沟内照明度为20lx。

4 结论

从沟型选择、管线选型、断面设计等方面确定了本工程采用矩形断面,明挖施工,单仓结构,电力管线放置一侧,通信管线、给水管线放另一侧。本工程设计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

[2]朱南松.共同沟在我国之现状及发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2):152-154

城市管廊规范篇7

关键词:廊坊;保险投融资;地方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8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062-03

廊坊地处我国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每年都有众多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这些灾害对廊坊辖区内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失,保险的基本职能是保障职能,即在保险事故发生以后,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赔付责任。随着保险的不断发展和对廊坊人民的生活影响的不断加深,其所具有的保障职能和融资功能以及社会管理功能对社会公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投融资作为保险融资职能的主要体现,对廊坊市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投融资对廊坊市城市建设的作用

(一)保险投融资活动直接影响廊坊市的城市建设

截止到2009年6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3.7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37万亿元,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560.8亿元,是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已经实现的收益中,占比51%,与此同时,随着2006年“国十条”①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保险投资的大发展,保险投资渠道扩大到了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中,保险投资额约计160亿元,占总股份13.93%,为第二大股东。廊坊作为京沪高速出京第一站,是该项投资的直接受益者,直接影响廊坊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尤其是新设的车站将对于廊坊市南城的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同时,随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廊坊市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也将会直接受到保险资金的影响。

(二)保险投融资增强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影响廊坊人民的生活

由表1可知,廊坊市的保险密度在2008年已经达804.9元,是2006年的2.3倍,而保险深度更是达到了3.13%,由此可见,廊坊市人民对于保险的需求和购买量在近三年来大幅提高,特别是一些“低保人群”和“无保人群”对于保险更是趋之若鹜,保险公司的经营对于廊坊经济的稳定、保障廊坊市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承保利润逐年下降甚至有的公司出现负的承保利润的情况下,保险投融资活动对于保险企业至关重要,投资回报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而偿付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将来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保险金是否能够足额领取。所以,只有强化保险投融资的力度并提高其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从而才能保障廊坊市被保险人的利益。

二、利用保险投融资为廊坊市城市建设服务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投融资的作用,把保险资金运用与廊坊市城市建设相结合,为廊坊的经济发展搭建一个优秀的金融平台。具体来说,保险投融资可以在以下方面服务廊坊城市建设,以促进和谐廊坊的发展。

(一) 廊坊市城市建设风险管理方面

一座城市对突发性风险的反应能力,集中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从2001年的“9.11”到肆虐全球的甲型流感,从六年前的“非典”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频繁出现的公共危机,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使得人类不得不重视风险管理在城市中的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中外许多城市的成长历程和对抗风险的经验中我们看到风险管理工作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风险管理不仅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而且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常态,是确保城市生活正常运行的“基础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把“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作为“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内容,将应急管理和风险应对工作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统筹考虑。

中国的城市风险管理系统,是在近几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北京市在奥运期间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为中国的城市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探索。廊坊市作为“京津走廊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这样一座新兴城市,历年来屡次承办如“5•18”投洽会、“9•26”农交会等大型国内外各种展览和体育赛事,其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同时,廊坊市的六大主导行业中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会展旅游业等都是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保险行业作为风险管理的行业,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在廊坊市的城市建设规划作为政府的风险顾问,为廊坊市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一些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比如说近日来对廊坊造成重大影响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的防控工作,就可以请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参加制定工作方案。另外,廊坊市正在进行的金光道西延工程、永兴路开通以及蔡庄、周各庄、“小廊坊”等地的改造工程,都可以由保险为其保驾护航。重庆安诚保险为重庆诚投路桥管理公司所属大桥营运风险防范管理就是地方城市利用保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成功一例。通过保险公司的参与,保险财产由原来的9.5亿元扩大到13.7亿元,保险责任由原来的17项增加到现在的25项,同时保险费则由原来的45万元减少到39万元。

(二) 建立完善廊坊市融资体制方面

保险企业都是集团化经营,自2003年7月16日起至今我国已经基本建立“9+1”的保险资产管理格局,对保险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专业化的投融资,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金目前主要以债权的形式间接投入在建工程,除了京沪高铁以外,泰康资产的“泰康开泰―铁路债权计划”和“泰康―上海水务债权计划”向上海城司实施的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定向投资120亿元;华泰资产设立“华泰国开―沪通支持投资产品”,募集24亿元投向上海久事轨道交通项目;中国人寿资产则设立规模达25亿元的“2007国寿资产―申通集团债权投资计划”用于投资上海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用于世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总投资金额为30亿元。而平安则率先拿到了股权投资的试点资格,相继进行了湖北荆东高速公路、山西高速公路、广西柳州自来水三个项目的股权投资计划。对于廊坊市来讲,一方面可以借助保险企业的一些经验以弥补本地上市公司不足,同时也能为一些筹备上市的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廊坊市五家上市公司中有三家跟能源有关,这些行业中需要注入更多的资金,保险资金作为一笔巨大的资产如果能选择投资这些企业,将是促进廊坊市发展的一个重大机会。

另外,保险资金除了支持基础设施类建设,还在银行信贷、信托等多方面为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如华泰资产的“华泰国开―沪通支持投资产品”就属于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方式。同时,保险与银行等金融行业的合作可以为廊坊市的一些企业提供经验,他们可借助自身的某些优势强化与地方金融行业的合作,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一点,华夏的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华夏幸福目前就拥有廊坊鼎顺信用担保有限公司67.75%股权和2%的廊坊市城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及5.22%的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

(三) 廊坊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首先,保险行业能够吸纳来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剩余人员”。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医疗、住房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以来,廊坊市国有和集体职工人数由1995年的287 713人减少为2008年的181 480人②,而保险业以其多层次的需求性能够容纳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员,其中就有许多是下岗职工,从而保障了廊坊市众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和基本生活保障。

另外,保险特有的功能能够给体制改革后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改革以后的廊坊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住房以及子女的教育都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据廊坊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廊坊市城市居民居住房改私房和商品房住户比例达94.38,而商品房的住户高达65.78%,居民用于住房和医疗保健两方面的支出就占到了居民个人支出的22%,其中医疗保健费用达9%,另外居民的教育费用占到了3.3%;居民收入中来自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及社会保险金的比例约占个人收入的14.7%,而来自商业保险的收入仅占到了个人收入的0.1%③。由此可见廊坊市商业保险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全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环境下,廊坊市居民的养老、医疗要更多的依赖商业保险资金的运用。

(四) 公益活动方面

虽然保险企业是以营利为目标的,但保险企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保险企业不可能仅仅考虑自身的商业利益,在其经营中必须要考虑社会效益,所以保险资金有一部分是用于公益事业的,而保险投融资活动的有效性又是这部分资金的有效保障。从某一方面上来讲,保险企业的公益活动对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的和谐性建设。以中国人寿廊坊分公司为例,几年来共捐款百余万元,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为灾区捐款达314 363.7元,还为志愿者赠送了280万元的意外保障,向来廊坊就读的灾区学生赠送了1 077万元的保险保障。同时中国人寿廊坊分公司开展的“牵手国寿,共建和谐生活”、“6•16国寿客户节”“送图书进校园”、“保险进社区”等活动,影响范围不仅仅是保险客户,而且涉及到廊坊市全体市民。这些活动对促进和谐廊坊的建设和发展廊坊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之,保险资金能够在多方面支持廊坊市的城市建设,二者结合的领域涵盖了从基本建设到股权投资,从资金市场到资本市场、从企业发展到城市形象建设等众多领域,所以保险资金的安全运作能够有效促进和谐廊坊的建设,提升廊坊市的整体形象。

基金项目:2009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保险企业投融资对建设和谐廊坊的意义”(课题编号:

2009039)研究成果。

注 释:

①《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保险“国十条”。

②资料来源: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09)2―1就业基本情况,第30页。

③作者根据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09)12―11城市居民人均现金收支情况和12―1 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谢伟.城市建设如何利用保险投融资平台[N].中国建设报,2008-5-14.

[2]薛澜.风险管理――从更基础的层面推动应急管理与城市管理工作[J].应急管理动态,2007,(13).

[3]中国廊坊政府门户网――廊坊概貌[EB/OL].lf.省略/pub/htm/langfanggaimao/.

[4]廊坊市统计局.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07[Z].2007,(11).

[5]廊坊市统计局.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08[Z].2008,(12).

[6]廊坊市统计局.廊坊经济统计年鉴2009[Z].2009,(13).

[7]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保监局官方网站[EB/OL].circ.省略/web/site19/tab1100/.

城市管廊规范篇8

关键词:多因子评价;空间管制;“四区”划定;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109-03

1 绪论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阶段,城市化的需要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2002年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明确将“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和“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作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建设部于2006年4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中心城区“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经建设区”(以下简称四区) 。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中要明确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目前,“四区”划定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内容。

为保证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有序引导城乡建设,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GIS技术支持,以阳逻新城为例,探索和建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四区”划定的技术方法。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

阳逻新城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距武汉中心城区20km,是武汉通向沿海地区的水路咽喉和华中地区对外联络的水上门户。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为低岗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区内湖泊众多,水质良好。规划区总面积为401km2,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阳逻老城周围及汉施公路沿线,现状城市建设总面积约为24.18 km2。规划区人口约20万人。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航拍影像图,阳逻新城发展战略规划范围图,阳逻新城近年来批租划拨项目分布图,相关规划说明及重要图纸等。

2.1生态基本要素分析

规划区地势平坦,植被覆盖良好。七大自然湖泊以及与此相连的界埠河和倒水河两条河流、大片未开发的农田构成了整个规划区景观生态的基本框架。

2.2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考虑自然生态格局和人类活动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本规划区生态敏感性分析涉及三大类因素,即生态系统功能、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人文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主要考虑不同缓冲区范围内的水体(主要是七个湖泊和相联系的河流)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植被(包括林地、园地)对于动植物群落生存活动的敏感程度。

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反映了自然生态系统所处的外部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动植物群落生存活动的敏感程度,包括坡度、高程和洪水威胁。

人文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考虑目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中林地最敏感,城市建成区最不敏感,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介于两者之间。

通过对上述三个要素评价的综合权重分析(见表1),得到规划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如图1、图2、图3)。

2.3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的出发点主要考虑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人类建设和开发活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本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着重分析两个大要素,即自然因素(包括坡度和高程)和人文因素(主要是各种交通廊道远近,包括长江、高速公路、铁路、轻轨以及城市建成区的不同距离)。具体分析见表2、图4。

3 空间管制及“四区”划定

空间管制是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的结果。依据规模效益的原则,在空间上对各种小的地块进行了一定的整合。

本次规划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区,即现状建成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如图5)。

现状建成区:包括规划区内已经建设开发的地区。

禁止开发区:指禁止一切开发建设行为的地区,包括长江堤外江滩(受洪水威胁)、主要水体(七大湖泊和河流)及其保护区(水体150m以内)、主要山体(坡度超过25%并且高程大于50m)、以及较大规模的林地(大于50hm2)。

限制开发区:指建设行为受到一定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发建设的地区。限制开发区包括农田中的菜地和园地、坡度较大区域(大于25%但高程小于50m)、高程较高的区域(大于50m但坡度小于25%)、低洼地区(高程小于20m)、现状和规划交通走廊一定距离范围(长江岸线&高速公路&铁路大于2000m,轻轨&现状建成区大于1000m)。

适宜开发区: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一般为生态敏感性评价中不敏感和中低敏感的地区,包括地势平坦地区、高程适中地区、一般耕地(林地园地菜地除外)、城市建成区周围、以及现状和规划交通走廊周围。

基于“四区”划分标准,结合现状及上述空间管制分析结果,对破碎度较高地块进行整合,得到规划区“四区”划定结果(如图6)。

4 生态规划框架

湿地是地球上生态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考虑规划区河湖密布的生态环境特点,本规划区的生态规划主要以规模较大的水体(包括湖泊和河流)及其周边保护区所构成的湿地为框架,主要包括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其中,生态斑块为不同层次生物群落在城镇区域内的栖息地,而生态廊道则为连接生态斑块的通道,主要满足生物群落迁徙的需求。根据服务功能的不同,将规划区内的生态框架分为两个层次,既区域生态框架和城市生态框架。区域生态框架旨在维护区域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为区域内生物群落提供完整安全的栖息环境。城市生态框架则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即既满足地方性生物群落的最低生存需求(metapopulation),又服务于城市居民(减轻污染、日常休息与游憩)。

4.1区域生态框架

区域生态斑块包括武湖生态农业区和涨渡湖湿地保护区。这两个湖泊及其周边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在上位规划中被定义为武汉地区的蓄洪区,所以在本规划中加以保留,基本维持现状湿地范围。

区域生态廊道包括西部武湖生态廊道、倒水河生态廊道、界埠河生态廊道、城市北部生态廊道以及沿长江生态走廊。其中西部武湖生态廊道为上位的武汉总体规划所定义的沿武湖低洼地区所设定的武湖生态绿锲,而城市生态廊道是依据城市周边现有零星分布的植被覆盖良好的山体而设置的动植物迁徙通道上的临时栖息地(stepping stones)。

区域生态框架不仅仅作为维护区域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同样也作为城市增长的绿色边界线。本规划的Eco-OD发展模式(基于生态系统)就是以此区域生态框架为基础的。其中框架中的城市生态廊道和沿长江生态走廊大致框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而西部武湖生态廊道、倒水河和界埠河沿河生态廊道既作为切入城市中心的绿锲,又作为隔离和划分城市组团的绿地。

4.2城市生态框架

城市生态斑块主要是由位于城市内部及周边的五个湖泊及其沿岸线保护区组成。

这五个湖泊由穿城而过的高速公路沿线防护绿带构成的生态廊道连接成珍珠串状,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方性生物群落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联系通道。

其中,五一湖定义为郊野湿地公园,柴泊湖和倒水河入江口河段定位为城市湿地公园,陶家大湖和七龙湖定位为区域一级的休闲旅游度假湿地。具体分析结果如图7。

5 结论

应用GIS技术对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进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并将二者叠加进行城市空间管制分析,可为城市总体规划“四区划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及为下一步生态规划提供规划框架。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F-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1996.

[2] 程烨,王静,孟繁华等.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3]John M Levy.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第五版).张景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石楠.论城乡规划管理行政权力的责任空间范畴——写在《域9规划法》颁布实施之际.城市规划,2008,(2):9-l5.

[5] 徐会夫.撤县(市)并区”的市辖区空间管治研引.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论文,2004.

[6]龙瀛,何永,刘欣等.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制订城市扩展的边界.城市规划,2006,(12):20-26.

[7]胡亿东,吴志华,熊伟等.城市建成区界定方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城市规划,2008.

城市管廊规范篇9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建设;应用

时代在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会使人们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包括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所以也要加强城市的建设,从而来使我国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地下综合管廊的配合,它们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使城市的地下空间有合理的应用,就必须对地下综合管廊有很好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的道路顺利进行。

1.地下综合管廊的内涵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对地下空间有所应用,这种管廊在很多领域的建设中都有所体现,利用地下的空间使城市的空间范围变得更大,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低于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就是将城市的地下空间进行更优化的管理,使其在城市建设中有一定的作用。总的来说,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时候,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将人们生活中所运用到的各种电力、水力和通讯方面的各种线路都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不仅使人们使用起来很方便,还对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修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地下综合管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地下空间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节约了很多资源,从而使整个城市建设的道路中更加顺利。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难点分析

2.1地下综合管廊分类

2.1.1对其功能进行划分

地下综合管廊在进行划分的时候主要分为三种:第一,干线综合管廊。它主要是对支线综合管廊的吸纳,一般是设置在道路的中间,因为它的直径比较大,发挥的作用也很大,但他也有优点,比如:设施齐全等;第二,支线综合管廊。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连接工作,它一般是在人行道下进行工作,它的形状一般是矩形。第三,缆线综合管廊。它主要是对电力进行综合的管理,也是建设在人行道下面,但是它的设置会比较浅,它有着最简单的构造,同时使用起来也比较灵活,价格也比较低。

2.1.2对其施工方法进行分类

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第一,明挖式综合管廊。简单来说就是在表面上进行施工,不管是周边环境或地下水位或开挖深度等情况。对于挖的深浅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围护形式,深的时候就使用桩支撑,浅的时候利用重力式挡墙。第二,暗挖法施工方法。这个方法下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矿山法的施工比较慢,可以适用于不着急的工程。盾构法的施工速度就比较快,而且成本还不高,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比较多。顶管法适合短距离的发掘,同时它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很实用。

2.1.3对施工工艺进行分类

在进行施工工艺的分类时,有两种方法进行,主要是现浇式和预制拼装式。但是使用最多的就是预制拼装式,它不仅完成的速度快,还能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从而使整个工程的造价有所减少,但是他也有一定的缺点,如果在中心线和标高等方面有所偏差的话,处理起来就会很麻烦。

2.2特殊地段的应对措施

2.2.1对于地基比较复杂的地方,要利用橡胶止水带对变形缝进行修理,从而避免出现沉降的问题发生

。2.2.2在做前期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勘察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出现地基不好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加固,防止出现更大的沉降问题。

2.2.3在进行交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水工作的进行,从而保证交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2.3管廊内特殊管线设计难点

在现在这个工程进行中,最难的就是对燃气管和排水管的设计,燃气管的危险系数很高,所以要加强对燃气管的安全性,如果安装不当出现漏气现象,一定要及时处理,防止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排水管的设计主要是对坡度的设定,保证其流水的畅通,如果设计不好就会使成本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对这两个难点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保证其的安全性,从而是整个工程顺利的进行。

3.地下综合管廊应用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1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

在现在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大的要求,同时我国的人口又是最多的,城市的承受能力有限,所以这就对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要求,最近几年,城市正在走向国际的舞台,对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城市的承受能力也造成了威胁,道路交通和设施等问题不断出现,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中能减轻城市的压力,保证城市建设正常的进行,与此同时,还对现在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所帮助。

3.2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安装过程中要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相关的成本控制,保证用质量最好的材料和设备对工程进行最好的建设,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能阻碍交通,保证人们的正常通行,从而使城市的建设成本降到最低。

3.3提高了社会效益

对城市的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很好的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利用,那么对整个城市的美观和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减轻道路的承受能力,使道路拥挤的问题有所减少,从而来使道路的寿命有所增强。除此之外,对地下的合理应用不仅能使城市的使用价值提高,还能使城市更加美丽,从而使城市走向一个健康的道路。

4.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选择符合标准的入廊管线

在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设置中,对管线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线进行安装,对城市建设的质量有所保障,从而使城市建设有更好的发展。

4.2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维护的管理力度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好后,一定要对其进行很好的保养工作,对其的运行和维修都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安全隐患的排除,从而使地下综合管廊更好地使用下去。

5.结语

根据上述所说,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合理的利用地下综合管廊,使城市的承受压力降到最低,使人们在使用电力、排水功能和运输等方面有最大的方便,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安置时,一定要保证一次性完成,如果返工就会很麻烦,所以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城市更加美观,还能对城市的承受能力有所舒缓,从而使城市建设走向健康的道路。

作者:白洪昌 单位: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积极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J].城市规划通讯,2014,01:10.

[2]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现阶段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应用现状调查[J].混凝土世界,2014,07:22-27.

城市管廊规范篇10

主题词:宗地、地籍调查、城乡地籍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

概述

廊坊市地处河北中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总人口381.6万人。现辖二市六县二区(三河市、霸州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广阳区和安次区),9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60个),3229个行政村,截止到目前,建制镇以上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地籍调查工作,建成廊坊市规划区域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廊坊本地特色的科学土地管理方法,使廊坊市的土地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建设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目标

通过开展全廊坊市农村地籍调查,建设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旨在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在覆盖廊坊市所有范围的统一坐标系下,建立标准、科学、现势的地籍基础数据库,构筑起地籍基础平台,实现城乡地籍调查全面覆盖和地籍业务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地籍管理对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支撑和基础作用,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2、在廊坊市范围内构筑起一套完整的地权体系,进一步完善、更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成果,更加有效地保障农村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利益。

3、建立真正意义的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真正做到城乡土地数据共存一库,等同看待,统一管理,打破城乡土地差别,利用该系统为每一宗农村土地进行土地登记,让农村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拥有标准的土地证。

4、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土地的管理能力

由于技术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人们头脑中旧有观念的影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前对农村土地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随着近年来廊坊市村镇经济的迅猛发展,进行农村地籍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掌握了农村地籍的准确数据后,土地管理人员可以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建设、村镇建设范围的面积控制等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强地树立政府机关的公信力。

建设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投资分析

廊坊市农村地籍调查是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投资的方面有下面几项:

硬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配置高性能服务器一台,计算机若干套并建立办公局域网,费用约需50万元。

软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购置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软件数套,费用约需100万元。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支付外委测绘单位进行地籍调查项目的工程款,费用约需2000万元。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培训一批懂得现代地籍管理技术的专业人员,投资一定的培训费。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提高地籍信息管理手段

地籍调查工作完成后,将会获得大量的地籍信息,包括每个宗地的权属资料、界址数据、土地使用情况、土地登记情况等,这些数据和属性资料,虽然仍有必要象以前的管理方法一样以图、表、册、卡的方式建立地籍资料档案,但是利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全部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存入电脑,建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以前由手工、人力完成的工作完全被自动化、电子化取代,包括用地申请、登记、调查、审核、审批、归户、发证及新增宗地、宗地变更等日常地籍办公业务,均可以利用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轻松完成。

2、实行土地登记资料的公开查询

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成后,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实行开放式办公,增加土地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政府管理贴近百姓生活,构建地籍管理公开查询系统,让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任意查询,及时了解土地利用信息,增加对政府的信任感。

3、与电子政务系统相衔接,开展网上办公

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成后,可以纳入整个河北省的国土管理系统,使得数据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办公网络化。

4、实现快速土地动态监测

廊坊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成后,即获得了当前现势性的土地利用资料,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与实际土地使用状况完全一致。由于有及时的变更调查和测绘手段,对于今后土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情况,可以随时通过卫星象片、航空像片或修测的地形图跟踪、捕捉,并实时地更新到地籍信息系统里,准确监测计算出用地范围及用地性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