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16 17:06:54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1

产品贮存管理规定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对采购/外包、生产过程的产品和成品的贮存实施管理,为贮存的产品提供适宜的贮存条件,维护贮存产品的固有质量,特制订本文件。

1.2本文件规定了采购/外包、生产过程产品和成品的贮存、入库、保管和出库过程的职责、程序和要求,适用于采购/外包、生产过程的产品和成品的贮存管理。

2引用标准

GB/T19000-20__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20__)

GB/T1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ISO9001:20__)

Q/SHYG01.01Z-20__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GB/T19000-20__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采购部负责产品贮存的归口管理,负责采购/外包过程产品、生产产品的入库、贮存和出库,负责对生产工段领用产品进行审批。

4.2加工工段、装配工段、铆焊工段负责按规定领用采购/外包过程产品,负责生产产品的贮存和入库。

4.3质量部负责各类产品的入库前检查,参加对库存产品的定期检查。

5管理内容和方法

5.1产品的防护标识

5.1.1在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应注意产品包装上的防护标识。通常实施的防护标识有:“小心轻放”、“防潮”、“堆码层数”、“向上”等。

5.1.2在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应按照产品的防护标识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产品损坏。

5.2产品的贮存

5.2.1对采购/外包过程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件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成品、顾客提供的产品等,应控制其贮存过程。

5.2.2各类产品的贮存应使用合适的库房或场地,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5.2.3产品的贮存方法应适当、标识明显、按规定摆放,适当隔离。

5.2.4生产部应会同质量部定期对贮存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防止产品损坏、超过保存期或变质。

5.3采购/外包过程产品的入库

5.3.1采购部采购/外包过程的产品到货后,应填写入库单并签字,然后与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一同提交质量部进行进货检验/验证。

5.3.2质量部进行进货检验/验证后,对合格产品应在入库单上盖章,对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

5.3.3保管员应按入库单接收采购/外包过程产品,清点产品数量、检查产品外观、复核产品标识,并在入库单上签字。

5.3.4保管员应及时按入库单对入库产品登记上帐,并将采购/外包过程产品入库单交财务部办理结算手续

5.4生产产品的入库

5.4.1生产部在产品生产完成,经过质量部检验和试验合格后,生产部应持产品合格证,填写入库单,向成品库办理入库手续。

5.4.2仓库保管员应在接收产品时,验证产品的合格证,清点数量,目测产品的外观质量,并在入库单上签字。

5.4.3仓库保管员应及时按入库单对入库产品登记上帐,并将贮存产品入库单交财务部办理结算手续。

5.5产品的库存保管

5.5.1库存的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件、成品等应贮存在指定的库房内,大宗钢材、毛坯以及成品部件等可以放置在露天场地上。

5.5.2贮存产品的库房应具备防火、防潮、防变质、防锈蚀等适宜的贮存条件。露天贮存场地应平整,不积水,并设置垫木、型钢等以避免产品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5.5.3库存产品应有清晰的标识,需要时填写材料保管卡片,按产品的入、出库情况及时更改产品数量,做到帐、物、卡“三一致”。

5.5.4产品贮存期间,应分类存放、间隔适当、摆放整齐、标识清晰,产品堆放不得过高,标识方向应向外。

5.5.5小型的产品贮存时应尽量放置在货架上。货架应牢固、稳定。产品摆放应上轻下重,分区、分类摆放。

5.5.6对于贮存的产品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库存产品的损坏、丢失。需要时应对产品采取涂油、防锈等措施。

5.5.7保管员应定期清点库存产品的数量,检查库存产品的质量状况。发现产品锈蚀、变质、损坏、超过保质期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5.6贮存产品的发放

5.6.1由于生产需要领取库存产品时,装配人员应填写领料单,经过装配工段长、生产调度审批后,交保管员办理出库手续。

5.6.2成品出库时,销售人员应填写发货通知书,经过销售经理审批后,交保管员办理出库手续。

5.6.3保管员在发放产品时,应核对产品标识,防止错发、误用。对于有贮存期限要求的产品,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产品,防止产品超期贮存而变质。

5.6.4对于不能整个包装领用的产品,拆开包装后,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产品的锈蚀和变质,并保持产品标识。

5.6.5保管员应按领料单、发货通知书及时将产品发出情况登记、上帐。

6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6.1入库单

6.2保管帐

6.3领料单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2

论文关键词 案件质量考评 功能 体系

一、当前案件质量考评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一直以来检察机关对案件的管理考核和评价侧重于行政化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的宏观管理,部门负责人或主诉检察官的具体管理,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来实现。这种管理形式造成案件多头管理,监督效果不明显,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制约,着重于对个案的管理与评价,忽视了横向制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评价重结果轻程序

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更注重线性管理、层级管理的权威性,管理的质量和力度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和重视程度,随意性大,在实践中表现为着重于结果准确性的认定,而忽略了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和案件整体质量的评价,导致对案件程序管理的缺失,在执法办案中容易出现执法程序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等问题,影响案件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水平。

(三)评价标准不科学

当前的检察业务考评更注重指标的数字化,强调硬指标,但在实际的检察工作中有许多是无法用数字来量化的工作,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只注重工作数量的完成,而忽视办案的社会效果。同时管理指标不够细化,案件诉讼是个动态的过程,初查、立案、侦查终结、、判决等不同阶段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办案时效等要求不同,对案件质量和办案工作的评判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当前的考评只注重于对案件最后结果的考评而忽略了对诉讼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

二、案件质量考评体系功能的设定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件质量考评应当覆盖检察机关的所有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办案环节,对检察业务的监督既有事后的也有事中的,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监督。因此,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评估功能

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直接对个案、类案以及检察机关办理的整体案件质量进行评价,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

(二)监督功能

通过确立规范的办案流程、执法标准等对执法过程和办案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规范,通过对案件流程的全程动态监督,及时获取案件办理信息,实现对案件全方位的直接监督,全面掌握本院的案件情况。

(三)规范功能

检验、评判检察业务工作规范化程度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检察业务工作考评,通过考评,可以看出既定程序和要求具体的执行情况,可以发现规范化建设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建水平。

(四)导向功能

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后,各部门以考核为导向,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层层分解质量责任,确保案件质量,提高了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自觉性,杜绝了办案人员行为的随意性,一方面提高了个案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案件质量考评体系的构建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遵循检察工作规律,以案件管理部门为依托,引进先进的现代管理经验,全面实施对案件的全程监控、问题预警和结果评价的考核评价系统。

(一)组织形式

在案件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下,设立案件质量考评领导小组,由检察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及案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对案件质量考评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案件质量评查人员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其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对全院办理的各类案件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考评标准

考评标准在整个质量考评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的设定直接影响着考评工作的综合效果,考评的内容应该覆盖办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具体可分为案件质量标准、办案行为标准、案件责任标准等。

案件质量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执行实体法的标准,包括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收集及审查、法律的适用等,还应体现不同诉讼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执行程序法的标准,包括遵守办案过程中的各种程序如每个诉讼阶段办案时限的规定等。司法文书标准,包括法律文书、卷宗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等。

办案行为标准包括,检察机关审查的刑事案件、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刑事申诉赔偿案件具体细化办案规程要求的,明确受理范围、审查方式、结案标准、结案方式、法律文书、备案审查制度等。

案件责任标准包括,根据具体办案岗位明确的人员权限,并对责任追究的范围、方法、幅度等作出统一明确规定。

(三)考评体系

为保证考评工作的有章可循,应制定出《检察机关办案工作流程》,《检察机关案件质量标准》,《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办法》,《检察机关错案、严重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考评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一整套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规范办案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各类案件质量标准,从明确执法要求、统一执法标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角度,共同构成完整的办案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案件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应以规范执法程序为前提,以提升案件质量为核心,以案件运行分析评价为基础,以检察业务考核激励为导向,通过构建案件管理监督机制、案件审查督查机制、案件运行分析评价机制、检察业务考评机制等四大机制,加大对执法办案活动的横向监督制约,强化对检察业务工作的统筹管理指挥,实现“源头控制执法活动、全程管理办案程序、动态监督办案质量、案后评查办案效果、综合考评业务绩效”等工作目标。

——构建案件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统一审查受理和分配各类案件,审查开具、备案管理法律文书、对涉案款物工作的监督等手段,实现对案件的入口与出口监管,同步监督办案环节和诉讼程序,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执法办案活动依法规范进行。

——构建案件审查督查机制,加强对重点案件质量的审查监督。通过对提出异议的不批捕、不、撤回等案件,检察长批示交办、督办案件进行审查、督查、评查,促进提高执法水平和案件质量。

——构建案件分析评价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运用对检察业务运行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执法办案活动专项检查等手段,及时分析评价办案质量、效率和执法规范化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服务于领导决策。

——构建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案件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检察业务综合考评工作,对本院及下级检察院执法办案质量和业务开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价,有效运用考评结果,开展检察业务工作指导。

构建并确保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查督查、案件运行分析评价、检察业务考评等四大机制的有效顺畅运行,是实现案件集中管理工作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四大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统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为目标,共同形成案件质量考评的有效运行体系。

(四)考评方式

案件质量考评采取个人自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形式。

个人自评是指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承办人在案件办结时对所办案件的质量进行自我评定。

综合考评是指案件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个案进行核查,结合跟踪监控掌握的情况,依据案件质量标准对案件质量和干警执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并将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

(五)反馈机制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考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增强考评体系的有效性、连贯性,应该包括内、外部评议整改两方面内容。

1.内部评议整改。在案件的质量考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抽查,写出案件质量评析报告后,组织业务部门人员召开办案质量评析会,对办结案件进行评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总结出经验,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案件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 TQM 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囊括从招生工作开始一直到毕业生毕业离校的整个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民办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过程方法,抓住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并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确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指导思想和观念的问题。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效的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要始终从坚持全面性观念,即: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二是全程性的观念,即:始终要明确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括从校内到校外,从招生到毕业,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质量评价等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全员性的观念,即: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民办高校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具有学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及:在构建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运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民办高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新型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来不断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存在的,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一套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体系六大主要的部分。

在这六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决策体系是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建立高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对重大的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构建以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及教务处长和各院系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构建以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其次是要注意构建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民办高校一定要注意强化和完善本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注意突出本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指导职能和细条职能,并尽可能的从宏观化、全局化的角度来出发开展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完善各系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强化其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是构建科学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民办高校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发展质量标准、学校的教学工作标准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标准等内容。在构建标准体系时,要注意标准应该系列化、要明确、具体,且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标准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制定的过程之中;

第四是,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是确保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相关工作有章可循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五,是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体系。科学、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中仅限于考核教学效果的做法,将招生、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社会评价调研等内容都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之中,并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安排,以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最后是信息体系。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信息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其中信息采集系统要注意不但要包括校内信息的采集,还要包括校外信息,比如: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其它各类社会评价组织的信息采集,而且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等工作以及信息的顺畅反馈,以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和贯彻落实。

二、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主要是指的是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与对策。结合上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下就从教学过程、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和就业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教学过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滞后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是要注意坚持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注意结合当代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三是,在学生培养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课程设置。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不科学,且过于散乱。为了改变上述这些问题,在开展课程设置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例如: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注意提高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和课程的实用性等等。

再次是实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点:一是,缺乏必要的量化考核,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三是,很多民办高校合作的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培养计划;四是,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实习计划的执行效率不高。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在组织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学校应注意做好实习之前的学生培训和动员工作,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实习态度,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和实纲,积极的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民办高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则应该注意完善带教机制,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现学校、实习单位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

最后是就业。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存在就业知识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渠道较少,只一味选择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盲目,而且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注意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就业和择业,并且注意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4

工作计划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岗位工作。从广义上讲,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员在职工作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职员在职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精神,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金融改革、发展,深入开展金融法制教育,为维护全辖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目标要求

(一)通过普法学习宣传教育,培养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信念,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领导干部、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金融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依法监管、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有较大提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实现金融管理由注重行政手段向注重法律的规范化、程序化转变。

三、主要内容

(一)深入学习《宪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公司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今年新颁布的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处罚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以及今年新颁布的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普法学习的重点。

(二)以《中国人民银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执法指南》为基本教材,重点学习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等内容。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学教活动由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和指导,组织征订有关普法教材。各业务部门负责有关金融规章的普及学习和宣传教育。

(二)明确普法重点对象。今年普法的重点对象是各部门负责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要抓好重点对象金融法律知识的培训,结合人民银行系统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建立学法考核登记制度。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和金融法制意识。

(四)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向干部职工宣传宪法及有关与职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制度,增强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

(五)开展金融法律知识培训,包括以会代训,提高监管职能部门的依法监管水平。

(六)开辟金融法律宣传专栏,分析和探讨金融热点法律问题。

(七)完善行政处罚法律审核制度,组织开展金融执法监督大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职员在职工作计划2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风险的发生

1、定期召开由行长及网点主管参加的内控、制度、风险分析会议,提出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同时形成会议纪要对一些各网点不规范的业务进行统一落实。

2、会计结算部负责着全行的本外币会计、出纳、资金清算、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管理;

组织落实相关制度、办法及柜面业务核算和管理;负责人民币结算中间业务的收入;负责综合业务系统参数表的统一管理;负责全行会计凭证的统一管理,包括领取、分发、保管与销毁的管理;负责会计专用印章的领取、分发、回收和销毁工作;负责全辖现金、有价单证等贵重物品保管、调运业务的管理。这些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点,要求我们按照制度规定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控制。

3、加强对全行所有网点在制度执行及业务操作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并落实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定期通报会计结算部的检查结果并跟踪落实,杜绝同样问题在网点的二次发生。

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1、继续执行柜员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对我行的临柜人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对在我们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进行通报处理外,我们将继续执行对临柜人员的经济处罚手段,以及差错人员的业务学习与考试。

促使柜员重视业务差错的发生,努力减少差错。

3、有罚有奖,按照全行临柜人员的差错考核情况,对全年无差错及工作表现好的柜员进行奖励,以促进柜员的工作积极性。

4、定期、准确、及时地向市分行会计结算部上报各种会计结算报表。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临柜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

1、制定出培训计划,我们准备对我行股改上市后的会计制度、支付结算办法、新会计科目以及综合业务系统新版本等业务知识以及各种新兴业务进行培训。

及时让柜员吸收新的业务知识,帮助她们跟上我行的变革速度。

2、加强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业务培训上做好互通有无,通过邀请其他各部门的业务人员为会计结算柜员讲课,或讲业务知识,或讲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相互学习,以提高柜员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做好服务。

3、好市分行会计结算部下达的各项会计结算工作,如版本升级、测试验证、帐户管理、计划任务等各项工作安排,并及时将业务信息向下辖网点传达,以更好地完成市分行的工作任务。

4、加强对营业经理的考核与考评工作,使营业经理能发挥潜力,履行好职责,提高我行的会计核算质量。

职员在职工作计划3__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行政部作为公司的后勤保障部门,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公司的发展默默的付出着,在集团领导的带领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之处,现将__年行政部工作汇报如下:

一、档案管理方面

1、归档

档案管理一直是行政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项工作,__年第四季度开始,行政部依据相关规定并结合各部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渐确定了各部门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2、管理

根据公司管理制度要求,档案实行统一领导、集中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行政部对档案室重新做了调整,档案柜也重新分配,并且设定了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所存档案及时归档和借阅等工作,并做有档案借阅登记。

二、办公设备管理方面

为了统一管理、控制成本,公司所有办公设备由行政部经过货比三家后,统一采购验收入库后按需配置到各部门,并且监督管理。公共办公区域办公设备由行政部统一管理,所有办公设备的耗材皆由行政部管理配备。

三、办公用品管理

公司各部门的办公用品都实行由部门按需申报,行政部统一后按需采购、入库,各部门按要求领用。办公用品的发放、采购和管理,建立办公用品台账和领取记录。

四、会议管理

会议管理是行政工作的一部分,做好公司会议及其他各部门会议的组织和后勤服务工作。落实各类会议的会前准备、会后的会议纪要的整理及发送各部门等工作。

五、制度的建设

配合总经理在原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包括《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公司车辆管理办法》、《办公区域卫生管理办法》、《招待用品管理办法》、《办公室用电安全规范》、《文件签批流程》、《证照管理标准》、《网购管理办法》、《印章的管理标准》、《办公室卫生检查扣分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办法》等等。根据企业现状,进行修改和完善,近期已将公司新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下一步就需要相关领导进行会审。

六、车辆管理

为领导和员工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是行政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后勤保障更是一项重要工作,__年开始,行政部保障了各部门员工外出工作的便利,员工满意度也得到提升。一年来,行政部结合工作实际,在车辆管理的方面,达到一车一人,定期保养,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车辆的高效管理,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网络管理

为了保障集团的日常办公,加强公司现代化办公需求,本年度OA办公进行试用阶段。对各部门办公设备的配置保养和维修。保证各部门的通讯和网络畅通。

八、总结: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一)困难:

1、行政部较频繁的人员流动,带来工作不连续的问题。

1)人员的变动造成个别工作的中断,如:工作交接的不顺畅,各项记录的不完善。

2)办事风格的不同,也容易引发多方面的不适应。

2、公司的阶段性发展带来的整体认识偏差及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1)各方面还是更习惯把行政部作为单纯的服务职能来对待,

2)公司目前所处的阶段,有规范管理的必要性,但这种必要性还没有达到普遍感到“急迫”的程度。在整体氛围可有可无的情况下,工作推进的难度可想而知。

3、现行及试行制度本身尚待完善,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

例如:工资福利制度的改革、财务报销制度的改革等。

(二)不足:

1、团队建设、内部管理尚有不足。

1)由于行政部管理幅度较宽(行政部现在涉及的工作已经越出了单纯一个部门的范围)、事务性强,需要部门员工普遍做到一专多能,且相互之间有团队、补位意识。这一点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2)行政部内部管理,如车辆、人员管理、文件传递等,仍有提高的余地。

2、责任心、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

1)行政部工作“即时重要”的性质,决定了工作琐碎但责任重大的特点。

2)部门内个别岗位尚存在人员不足等问题,

3、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尚待提高。

1)目前部门个别岗位服务意识不足,需要提高工作责任心。

2)服务水平与服务技能有直接关系,好在部门员工普遍悟性较强,且大部分均有上进心。

九、小结

行政部在公司安排的任何工作中一定要首当其冲。困难是存在的,现实的,难免的;我们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行政部有决心也有信心迎难而上,在伴同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整体提升!__年已经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员在职工作计划4一、管理制度制定

1.质检部门的管理制度与质检部门职责要在二月完成初稿,并先行实施。

2.要在四月中旬完成检验规范、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细则的文本文件并报领导审批。

3.明确质检部门人员职现责与分工(包括进料、半成品、成品、电子电器设备及各部分检验流程和测试步骤等)。

4.明确质检部门的人员考核标准(要求文本文件)。

二、加强产品检验及抽力度

1.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首先要加强原材的进货检验,原材料进厂是质量管理的首要关口,只有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到位,才能保证后续的正常生产,越早发现问题损失就越小。

对供货商的提供产品质量要求形成文件化,形成质量协议,提高、保证入厂原料质量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达到共赢的目的。再次是与供应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质量反馈,让供应商对其提供的产品有明确的认知。

2.加大检验力度。

为了加大检验力度并做到全方位的检验工作,需要考虑增加质检部人员。

3.为了更好的产品检验,需要为质检部门配备产品检验测试场地。

4.配备质检部门用的测试工具。

三、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

质检部有责任与义务要求采购部、设计部、生产部和计划部门配合与协调,以便更好质检目标。新的一年,质检部将按照公司制定的新目标,将质量工作向各部门深入的开展,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即时跟进新产品、新标准。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对产品检验手段、方法的分析研究和策划,加强质量目标的统计和质量异常的跟踪。切实做好年的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职员在职工作计划5__年,我们质量管理办公室将根据公司的年度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质量、效益”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质量体系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确保公司员工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一、加强部门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本年度将根据公司学习计划的总体安排,认真组织部门所属人员进行技能学习,使部门人员能深入公司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时事,与时俱进。并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和实践经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认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深入研究质量管理的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推动我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加大质量体系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本年度,质管办将在开展各种质量管理活动中,对各受控部门进一步加强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学习指导,并要求各受控部门及分承包方对所属人员定期进行集中学习,对新引进人员、转岗人员及时进行质量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贯,努力使各受控部门和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外审后修订的文件、新增部分乃至整个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特点,严格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运行。

三、认真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严格实行质量管理

根据公司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本年度我部计划安排两次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工作,质管办将从质量活动的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和审核、评审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和质量管理。内审的重点是审核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贯彻培训情况,检查质量管理记录填写的情况和不合格项纠正的情况,检查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同时,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对分承包方提供的服务开展评估工作。在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和缺陷情况时,将及时督促纠正。在管理评审中,将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予以分析、评价,研究并改进内审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及体系运行方面的缺陷等。并将通过管理评审工作总结经验,为下一年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四、做好各项预备工作,推进质量管理全员化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5

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把目前的税收工作目标、业务规程、岗责体系、工作标准、绩效考核等主要内容融入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之中,进行优化整合,创建一个科学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顺应了科学管理的发展潮流,符合税收管理的发展规律,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

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创新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工作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税收管理创新必须遵循依法治税的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当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的要求,严格遵循现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行政管理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提高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税收执法质量和依法行政的管理效能,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水平的提升。

(二)科学管理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补充修订,应当体现科学管理的特征,要借鉴、吸收当代管理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保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体现工作流程精简、业务标准精细、绩效考核精确、管理体系精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

(三)注重实效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求真务实,立足于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当抓住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精髓,解决传统税务管理方法的薄弱环节,要注重制定工作标准,实行过程控制,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制定和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减少征纳双方的办税成本。

(四)简便易行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搞繁琐哲学,应当做到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可行。同时,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应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自动考核为主,设置预警提示,进行过程控制,减少纸质记录。

(五)积极稳妥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循序渐进,先进行试点,完善后再全面推广。如可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方案制定阶段、体系设计阶段、推行试点阶段、全面推行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体系设计是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总体设计思路围绕“目标引导、面向流程”。所谓“目标引导”,就是指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紧紧围绕提高税收管理质量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体系设计,并将总体目标具体量化,形成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将税收质量指标逐层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岗位,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所谓“面向流程”,就是指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过程控制,变事后考核为事中监控,明确每一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要求及控制要点,确保整个业务流程的顺畅运作。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在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工作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设计质量指标体系。根据工作的实际,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实现三个总体目标。即:牢固树立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绩效理念,打造“政府放心、纳税人满意”的品牌;制定、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总体目标,要设计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具体税收质量指标。分等级,量化指标,应当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进行考核。

(二)制定《管理工作标准》。每项管理工作标准应当明确工作职责、质量目标、业务流程、质量要求、控制要点、绩效考核、责任追究、表证单书和引用文件等主要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质量标准结合

ISO质量体系标准包括ISO9000、10000及14000三种系列。ISO9000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适用于生产型及服务型企业。ISO10000标准为从事和审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ISO14000标准明确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教育作为第三产业,隶属服务行业,质量是办学之生命线,如何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产品(人才培训)质量,是化解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群众对教育需求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ISO9000的精髓

ISO9000的精髓可概括为两点:一是预防性,它认为质量是由人去控制的,只要是人难免会犯错,如何预防和减少犯错的概率或者尽量不给你犯错的机会,这就是它的预防性所在。二是过程管理为主,标准第一次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

二、ISO9000适用于学校管理的成因分析

(一) 质量与要求

ISO9000给出的是质量管理方法或路途,是证明和评价组织者具有提供合格产品能力的一个保证。而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是有质量要求的,凡有质量要求的地方,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二) 产品类别

产品不外乎四类:硬件、软件、材料、服务,而教育作为服务类中的的一员,其产品的特点是为社会、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这种服务在学校的办学活动中多以“学生主体,质量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来展示。

(三) 服务特殊性

学校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具有感彩的群体,人。具有不可预测性,而如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预见性地加以规范、引导,促其健康成长,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功能,而这一点,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

家长选择学校,将子女交与学校,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但家长 “望子成龙”的愿望是对办学质量的检验。

三、ISO9000八项管理原则与学校管理的对应关系

ISO八项管理原则学校管理中的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认可领导作用校长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工过程方法基于学段、学年、学期的过程监督管理的系统方法文件化形式的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对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与家庭的关系

四、ISO9000在云南省现代教育学校评估中的应用

云南省现代教育学校评估指标ISO“四大板块”A1办学目标B-1办学目标管理职责B-2面向全体学生 A2B-3领导班子资源管理办B-4教师队伍 学B-5校舍场地 条B-6规模控制 件B-7教学设施 A3办学B-8常规管理产品实现过程B-9德育管理 B-10教学管理 B-11后勤管理 A4教育B-12学生素质测量、分析和改进质量B-13社会反映 B-14办学特色

五、学校管理中的标准化实施内容

(一)管理标准化与制度化。ISO9000要求建立规范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活动,明确质量管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与关系,确定对各项活动的控制原则和控制方法,并要求持续有效地运行。这样一个管理过程,是搭建学校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因此,管理标准化可从如下几方面构成:一是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围绕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来制定;二教师的搭配与课程方案相吻合,特别是课时量要做到科学、合理;三是各项活动(教学、课外等)的推进、完成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反思。

(二)质量控制成为可能。

1、树立“两种思想”。学校教育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是学生,一群带着感彩的人,而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具有不可动摇性。因此,要牢固树立“两个思想”,一是“教育是服务”的思想,它认为教育的是一种公益报务,是有需求对象的;二是“管理是服务”,它指学校管理者的理念、方法、制度、过程都是为学校提供服务支撑的。

⑴“定性”-教育是服务。应从“校风、教风、学风”上入手,即准确定位定位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环境、师生环境等来确立。

⑵“定量”-管理服务。应从优生率、全科合格率、品德合格三个方面,通过统计、分析手段来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建立起一个满足学校发展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会感到三种改变:一是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二是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三是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认知获取过程构成了学校 、教师、家长、学生友好合作,共同发展过程,使“快乐学习”不再是一个梦想。

2、制定“四项措施”。教育质量不是通过简单的加工、制造就能实现的,他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成长而累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质量的控制要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管理质量的管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形成模块化,让每位教师直接写入;二是教学过程评价的科学化,通过录播系统和学科教研系统完成,找到亮点,形成共振点,推广应用;三是教学反思提示化,每完成一堂课,教师应开展自我反思工作,从学习者、传授者、资源配置、环境分析、后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完善;四是质量检测,通过不断的、主动的检测来有效预防和改正知识传授中存在的问题,以最大限度达到班级学科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学校的顾客不是单个个体,而是由学生个体组成,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国家、合作办学者以及其他需要服务的群体。因此,其满意度可用好与差、优秀与合格等来区分,但无论如何,学校提供的质量保证是产品合格的前提条件:一是合格的教学设施、设备和环境;二是能否按照社会需求向受教者提供合格的知识传授、信息获取、学习技能和方法;三是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和能力所需的优质服务。因此,学校等级评价成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评价应由硬件标准化与软件标准化两个方面构成。

硬件标准化:即硬件标准化(包含教学、住宿、运动、就餐、功能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 ISO9000标准独立学院 质量管理体系

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统计,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虽然这种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的趋势依然在持续,但竞争压力对独立学院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引起高度警觉。

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教学质量,构建一个规范管理、有效控制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质量体系,是独立学院的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企业界成功运用的经验,将其导入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

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不适应现实要求

目前,尽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大都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大多照搬举办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也大同小异,很多教师也是一套教案两边用,这样势必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能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求。

2.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由举办高校、外聘教师和本院自有教师组成,其中本院自有教师大多为离退休教师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一般来说举办高校教师和外聘教师基本上都占到全体教师人数的50%以上,有的甚至占到90%,这部分教师除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举办高校的教育与科研工作,受制于举办高校的评价体系,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精力也明显不足。

3.教学管理机构不全,人员不稳定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举办高校聘任而来,管理方法和手段常沿袭举办高校,独立学院对教学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创新意识不足,不能够积极寻找适应“三本”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方法。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经验不足,多数独立学院对年轻教学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也造成这部分人很不安心在独立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二、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导入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

(1)ISO9000标准应用范围包括了航天航空、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教育等39类行业,中国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把教育列为其中的第37位,它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业,可以看成是一种“顾客”(或“消费者”)与“服务”的关系。可见IS09000标准适用于教育领域,其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解释为:高校依据某一选定的标准,通过建立质量体系,明确自己的质量方针和组织目标,借助编制文件化的程序,设定为达到这此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所需求去实施,并采用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措施,不断寻找运行的不符合之处,纠正对设定目标的偏离,以持续地改进和提高质量的过程。

(2)《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将独立学院规定为具有混合所有制和混合公益性事业特征的民办高等教育,并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因此,就必须核算成本,加强管理,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关信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出资人利益最大化,并赢得持续竞争力。因此,学校要满足投资方的需求,在管理上就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方法,将ISO9000标准导入教学质量管理,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实现管理的基本功能。

(3)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增进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运作能力,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以满足顾客(包括个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和政府等)的需要和期望。两者都力图通过制订评估教学效果的准则,通过持续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鼓励和促进学校积极、主动地改进工作,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高。

2.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

(1)应用IS09000标准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需要

按照朱兰螺旋曲线,可以把高校教学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表示成教学质量螺旋曲线,它的形成全过程包括10个环节(质量职能):人才需求分析、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规范、采购、教学设备和设施配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反馈。这10个环节构成教学质量系统,而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因此,必须对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独立学院要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建立高校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应用IS09000标准是独立学院应对新的竞争和挑战的需要

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新生入学分数差距扩大,组织教学困难;生均占有教学资源下降,因此管理效率要提高。目前,各独立学院在已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上寻求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更高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而ISO9000标准的引入,可以创造一个比较宽松和谐、有序高效的办学环境,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借鉴ISO9000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0900O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在学校学生是消费者,家长是监护人,教职员工是服务者,其服务对象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及上一级学校。独立学院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服务质量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及时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并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2.ISO9000十分强调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和责任,因此,独立学院党政一把手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不仅要为本校确立统一的办学宗旨和方向,还要“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和提供确保体系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应做好制订方针、确定目标、分配任务、配备资源、落实职责、平衡协调、营造环境、监督评估等工作。

3.引入IS09000标准要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地位,以及各独立学院的管理模式特点,确立自己的教育特色,制定明确的相应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既要向社会和公众作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承诺,又能使教职员工明确工作方针,不可将企业应用IS09000标准的范例直接硬搬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潘志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2]常宝红.基于ISO9000标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科学管理;案件工作;路径

自2003年6月高检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案件管理的规定》指出“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是检察机关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的重要保证。”由此,检察机关案件管理这一概念正式产生。这一规定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行办案流程管理,要根据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建立科学的办案流程管理机制。对受理控告举报、初查、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抗诉、办理申诉案件等各个办案环节,都要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关于案件管理工作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尚不够明确,一些重要原则性问题也尚未理清。对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提高检察干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对案件管理机构的职能认知,有助于案件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与完善。

一、检察机关原有案件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层次多,指挥链条长,不符合现代司法活动规律。司法程序是一种“设置有对立面的过程”,强调横向对抗,而非纵向审批。目前的案件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听取汇报的形式来决策,行政化色彩明显。一方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属一个“系统”,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层层行政审批的将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一管理模式并不契合现代司法。一是案件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不明确,与检察业务工作的联系不够密切。不少地方盲目跟风,设立案件管理机构的初衷只是为了增加一个部门、解决几个编制、提拔一名干部,未考虑检察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案管部门的职责、地位和实施办案监督的程序、方法研究不足。即便是同一地区的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沟通,案管机构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造成上下职能的不对应,影响了案管机构作用的发挥。

(二)注重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难以全面保证案件质量。现有的管理制度只要求结果的“正确性”,而对办案过程中的偏差、遗漏、甚至错误却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力度。“过程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重要内容,保证过程的正确性,才能全面保证结果的质量。一些地方受思想认识的束缚,重配合、轻监督等长期形成的工作理念难以改变,案管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属于同一检察机关的内部机构,是“兄弟”,碍于情面,正常的监督措施往往得不到有效地执行,例如备案不及时、只备案不审查或者审查不够细致深入。对执法中存在的超时限办案、与侦查机关互借办案时间等违法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提出的意见无关痛痒,缺乏针对性。

(三)办案主体与监督主体相互混淆,业务部门对案件自我管理,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直以来,办案业务和管理事务犹如一对连体兄弟,难以分开,既分散了办案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又造成了监督缺位。在出现问题时,各内设机构也是自寻对策,各找原因,缺乏对全院执法办案

工作的整体把握。这种管理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一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速度缓慢,信息容易失真;二是管理“断头”多;三是纠偏纠错动力不足。从目前来说,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构仍属于新生事物,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的建立,实现了检察案件由自我管理向阳光、透明管理的转变,弥补了执法办案内部监督的不足,不少地方受编制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案管机构人力匮乏,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搭配不合理,造成案件管理的合力不足;同时,由于案件管理的工作量大,而目前大多数检察院还没有实现网上办案,对案件的流转控制、案件预警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操作,跟踪、监督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二、建立科学案管模式的必要性

(一)基层检察院业务工作需要。案管工作满足了基层需求。基层院信息化建设基础好、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有客观需求”案件管理机制正是一种自体化的法律监督,“就宏观层面而言,案件监督管理满足了时展新形势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 “就微观层面而言,案件监督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基层检察机关面临的案多人少的矛盾。”它的主要性质和功能就是制控法律在检察机关内部的运行过程防止、控制和纠正偏差或失误,在检察工作实践中起到保证案件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的作用。

(二)案件质量监控评价的需要。长久以来,检察机关虽制定了内部各机构之间加强协调配合的诸多规定,但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依然存在,案件承办人员以未依法定期限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退回补充侦查名义相互借用办案时间、办理换押手续不及时、案件归档遥遥无期等不严格按照诉讼程序规定操作的现象经常发生。而案件管理中心的存在,则能从块面上,全面掌握案件流程并实行监督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中的违法违纪问题隐患,促进检察机关和检

察人员公正规范地文明执法。

(三)规范业绩考评的需要。目前,检察机关还没有形成统一、具体、规范的业绩考评体系,主要依赖于检察长、主管副检察长的宏观管理,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直接管理,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管理,管理归口分散,纵向层级过多。检察长和部门负责人往往身兼业务、队伍和行政事务等多项管理职责,检察业务管理经常被放到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不利于检察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性,也妨碍了检察官司法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检察机关业绩考评急需开辟新的途径,打破管理层级,进行专门的业务考核审核汇总和考核资料的统计,从而使检察业绩考评工作专门化、规范化。

三、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构建检察机关新型案件管理机制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业务工作流程。编写操作文件、制定工作流程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案管管理办公室的操作文件是明确案件管理“由什么人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具体工作规范,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查我所记、改我做错、验我所改”的思路,制定案件管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做到制度明确、有章可循;要制作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制作案件管理工作流程图,突出案件管理的重要控制节点。

(二)按照过程控制理论加强工作流程中的监督。一是要加强对案件管理办公室自身工作流程的过程控制。案件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案件受理、分流和移送转出,在受理环节,整合业务部门原有的案件受理权限,变为统一的对外窗口,因此要细化受理的条件,强化形式审查,例如根据法律文书判断是否属于本院管辖、卷宗材料及相关法律文书是否规范齐全、案件请示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等;在分流环节,将原来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分配案件的权力收归案件管理办公室,根据案件来源、性质和办理阶段的不同,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分配到相关业务部门办案人手中;在转出环节,案件管理办公室统一结案管理并负责案卷的对外移送,要重点审查规定流程是否已经完结、卷宗材料、法律文书等是否齐备,对不符合结案条件的要退回办案部门。二是要对案件的具体办理过程加强监控。主要是对各办案部门立案后的办案期限和办案程序进行跟踪、预警,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法办案的情形,对于办案期限届满后仍未办结的、案件流程中违反法律规定的,案件管理办公室应当向办案部门下发《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要求其整改或落实。发现办案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有违反诉讼程序行为或涉嫌职务犯罪线索,应通知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建立案件管理中的质量评价体系。案件质量是司法的生命,其维系着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案件质量评价是检察业务规范管理化的重要方式。案件管理办公室对案件办理的质量评价也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办案流程监控中的实时评价。实时评价发生在案件管理办公室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衔接、流转过程中,例如受理时的形式审查、针对违法办案的监督预警、案件管理办公室接受办结案件移交时的审查等,要同时对相关行为作出质量评价,发现不合格的要坚决予以纠正;二是定期的质量评查。质量评查属于阶段性的集中评价机制,包括重点案件评查、特定类型案件评查、随机抽取案件评查等方式,其目的在于发现、分析、解决案件质量问题,总结办案经验,提高办案质量。质量评查一般以检察委员会为主体、案管管理办公室为具体办事机构,抽调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对于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果属于人为责任,要与相关责任人员的奖惩相挂钩;如果属于制度性问题,如业务岗位设置不科学、检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影响案件质量的全局性问题,要提交检察委员会对业务规范化管理体系文件进行重新审视,建议检委会启动对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实现规范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定期修正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樊崇义:《证据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郑成良:《现代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成人高校 教学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监控体系 探索与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高等学校要按照把发展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管,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TMQ)是指为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由组织的全体人员综合应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对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以达到生产者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目的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核心理念:消费者满意、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依据事实进行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领域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近年来,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高校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即使国外也主要是一些与市场变化非常紧密的职业院校,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丰富。本文结合我校成人教育的工作实际,就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成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框架

(一)质量监控理念。所谓质量观念,是指人们对质量的认识、理解和态度。由于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质量应该是“满足消费者的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质量不仅指产品和服务,还包括过程、环境和人员。就高等教育的质量而言,“规定的需要”,主要包括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等,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河北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检查指标体系》等。而“潜在的需要”则是指那些未明确提出但却实际存在或现实尚未显露而在未来将会显现的需要。“过程、环境和人员”在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育的过程、环境和教学人员从根本上来保证或满足消费者的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的实现。

(二)质量监控标准。现代教育要求成人高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以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全面提高的状况作为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即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为此,各成人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理论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①培养目标标准。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和实训大纲;②课程建设标准:包括重点建设课程及优秀课程评估方案、精品课程评估方案;③试卷、毕业论文标准:考核组织管理、命题与试题管理、成绩评定记载、考场与监考规则等;④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学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标准;⑤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包括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选用与评价的有关规定。

2.实践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①实验室工作规程:包括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教学评估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标准,包括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办法等;③生产实习标准:包括生产(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教学实习管理办法、教育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内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④毕业论文(设计)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等。

(三)全程质量监控。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包括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过程的质量管理、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条件的质量管理、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就业指导过程的质量管理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质量监控点,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提高。

(四)全员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把教学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下移到每一个教师,使教师从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全员的质量管理要制订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在明确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要求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于质量做出相应的承诺。

(五)学校的管理责任。学校各教学管理层次都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教学管理部门应制订出全校的质量方针、目标政策与质量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学校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成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

鉴于成人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特殊性,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1.领导决策体系高效。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指挥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中枢,因此,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领导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要建立各教学管理部门齐抓共管教学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建设,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

2.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全面质量管理虽然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但还要有特定的组织或个人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建立不同层级的质量管理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管理。学校权威性的常设管理机构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学督导组,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院(系)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3.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相互关系而设立的一些制约,它是组织运行的规则或准则。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所需的规章制度。成人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包括对师生、管理队伍和教学环节的管理。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工作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师德规范、学生守则、管理干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这些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人们的思想行为。

4.信息反馈体系合理。教学信息是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保证,是决策机构实施调控的重要依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节,促使教学沿着计划的方向进行,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学校领导联系院(系)级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反馈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务处工作例会制度等。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通过收集学生信息员提供的各种教学信息,从学生角度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对课堂讲授、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即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根据评估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做出判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鉴定。

5.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主要是对全面质量管理人员的考核,旨在督促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人的行为,考核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组织内的全体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及表现,要突出业绩。学生的业绩主要是学业成绩、能力和素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考试、考查与鉴定等。教师、干部的业绩是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考核要制度化,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成立考核领导机构,加强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考核的办法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简便易行。考核结果应纳入晋职、提薪和用人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可见,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以教学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制度完善、标准规范、全员参与、全程实施、信息反馈、过程监控、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面向21世纪的高校管理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J], 高等建筑教育,1999(03)

[2] 刘凡丰,反思美国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1(01)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篇10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质量方针等进行的质量控制,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和国有企业法律工作开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法律工作的建设。

【关键词】

质量管理;国有企业;法律风险

0 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通常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等将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予以制度化和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的法律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所需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若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和国有企业法律工作开展有机的结合,必定能够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法律工作的建设。

1 国有企业法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日渐上升,如何寻求传统的法律工作与新型企业发展的契合点,是现阶段企业法律工作管理的重点。对于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法律工作,需要将传统的法律工作的体系、方法和运行模式进行系统、科学的规范和调整,将ISO9000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内容引入法律工作体系中,即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良好运行机制,使工作质量管理系统规范化,通过机制改革和管理考核,实现国有企业法律工作由传统型向发展型迈进,从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从号召式向自主式演进,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分散型管理向系统型管理的转变。推行法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互动互商,共创共建的过程,在体系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沟通协调,强调主动服务,强调条块结合,强调步调统一,若在法律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涉及多个主体,则需要考虑在确保和谐稳定的前提下,科学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整合,互享法律工作成果,共商党建发展手段,共同推进法律工作的可持续循环控制,通过流程再造和痕迹管理达到规范和落实各项法律工作的目标,整体提升法律工作总体水平,因此,建立和推行法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既是保障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企业法律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

为持续深化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法律风险防控能力,需开展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推进法律风险由部门防控向岗位防控进行落实,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三级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是将法律风险防控与经营管理业务和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将法律风险防控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业务流程,实现对法律风险的全方位防控,具体操作过程是将法律机构职能防控与业务部门管理防控相结合,建立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明晰、共同防控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三级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从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尺度的前提出发,将法律风险的类型和特点按照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区分,分门别类的建立与之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部分组成,纵向是从组织机构的上下指导关系出发建立岗位防控体系,横向是指从岗位职责出发建立岗位防控体系,包括清理岗位,梳理岗位职责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识别岗位法律风险源点,判断哪些岗位是涉法岗位;针对涉法岗位细化岗位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按照规范格式编写风险防控体系,其架构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编号、隶属部门或单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法律风险源点、法律后果、控制措施、实施证据、法律及制度依据等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清理机关及直附属各部门岗位名称及职责;清理岗位名称及职责;清理对外投资公司岗位名称及责任;识别并确定涉法岗位;识别涉法岗位的法律风险源;对照法律风险源梳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完成各岗位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等。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是通过对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全面的对企业的安全、治理、环境行为进行充分有序、文件化、可验证化的评价,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建立后,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项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为防控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包括职业健康、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废水排放、噪声排放、放射性物品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置、钻井工程、自然灾害管理、电力通信、管道保护、质量管理和综合等方面。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依托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职工权益保障条例、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法、放射人员健康管理办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进行制定;环境保护依托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条例、环境检测质量管理规定、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等,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废水排放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废气排放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噪声排放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采取防范措施;放射性物品管理按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标准进行制定;应急管理通过定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突发性事件报送管理办法和突发性应急预案,开展多岗位应急系统演练,增强各级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管道保护依托新颁布的管道保护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管道保护法宣传与学习工作,将其融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质量管理依托产品质量管理,从化学剂产品质量认定、物资采购质量监督、产品交接计量等多种方式从标准上对质量进行把关,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质量管理的宣传,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自身共同出发做好质量方面的管理和掌控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