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3 17:36:33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1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常识普及和自我心理照顾的一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启明星。学生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并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心理现状,在遇到心理障碍时能够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缓解来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目标。就目前的中学课程开设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关爱机构的开设情况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基本还是要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来推进。思想品德课可以系统地、完全地、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也可以以最为熟悉和接受的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这种渗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课堂上的活动以及一系列课外活动都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1.教学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教学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刻地保留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发生知识迁移和情感迁移行为,让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行为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剖析、心理常识普及、心理游戏开展等模块,其中各个模块都需要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例证支持。如学生辍学的案例、家庭沟通问题的案例、学生沉溺于网络的案例,甚至是学生试图自杀的案例,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较为丰富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此类信息,积极与周围的师生及家长沟通以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课外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课外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发展展览馆等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将课外实践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包括带领学生进社区服务、开展社会小调查、参观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咨询师对话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动态知识。同时这种转化还需要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服务能力,以帮助他人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课外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当好课外实践指导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变化,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道路上的引路人。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2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08

谈到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往往也有一些误区,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德育应是学校负责德育的领导、部门、班主任的事,好像与一般课任老师无缘,这就是常说的为德育而德育。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一个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好。其实这两种认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害的。我认为德育的方式、德育的内容、德育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多渠道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班会课上空洞和一味的说教上。我认为德育应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应该渗透在平常的每节课中,还应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内化,作业布置的适当等因素上。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案例,谈一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教养培育的一点想法与做法。

一、精练内化教材渗透法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编写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模块教材,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中多一双眼睛、多一些思考,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中对学生按理成章进行教养的渗透。

案例1:又一轮的有机化学教学,在学习加聚反应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类反应的原理,如学习nch2=ch2■ 这一具体加聚反应时,将每个ch2=ch2分子双键中的其中一个键断裂的状态,可比喻成像人样伸出两只手,变为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然后相互间手拉手形成长链高分子化合物。表示如下: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由此可渗透如下的德育内涵: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同学应像ch2=ch2分子那样及时伸出“双手”,给人以帮助与关心,但切记在学习和生活中莫伸三只手,这时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并且ch2=ch2分子间“手拉手”后,我们就发现,它由气体变成强度较大的聚乙烯固体,因此当我们都伸出友谊的双手且手拉手时,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在汶川、玉树地震等自然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就再现了这种宝贵的品德,只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很快更美好的汶川、玉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精确把握特性渗透法

许多物质具有的化学特性,在课堂教学时如能加以提炼、迁移、类比,再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会起到心领神会的作用,能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

案例2:在教学蛋白质内容时,学生对酶有如下认识: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有以下三个特性: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③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根据酶的以上特性可渗透以下德育内容: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像我们刚认识的酶一样,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优秀品质:①作为学生应艰苦朴素,学会生存。在学生时代对物质世界不要有太多的追求,懂得做学生的能吃饱、能穿暖就应满足,还应淳朴、淳厚,与师生、家长和睦相处、和谐相处,做一名淡泊名利、谦虚上进、适者生存的好学生。②在学习上能高度的专心孜孜,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③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要求下,更要像酶一样,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体质锻炼,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会安排,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成为高效率、高品味的现代中国人。

三、精心设计导入渗透法

精彩的课堂的导入,它既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还能有助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

案例3:在教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引入。

[视频展示]首先播放汹涌波涛的大海画面……

(学生活动:惊叹不已,沉浸其中。)

[音频播放]再播放歌曲《游子吟》谁知那海水又苦又咸……

(学生活动:面带笑容静静地聆听。)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咸是因为海水中含有

富的氯化钠,苦是因为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镁。)

[教师]回答的很好,由此可见,海洋是包括氯化钠在内的巨大的资源宝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学生活动:心倾神往,跃跃兴奋。)

[话语紧转]为什么大海能汹涌波涛,能有巨大的能量?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活动:愕然!充满期待。)

[解释]因为大海是苦的,它能吃得苦中苦,也能包容一切,她具有海纳百川的品质。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大海一样,在学习中要刻苦、勤学、苦思,吃得苦中苦,同时还应虚心聆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取长补短,学会合作,能成为一名吃苦耐劳、谦虚诚实、团结协作的优秀学生。

(学生活动:此时同学们一起发出由衷笑声。)

四、精当布置作业渗透法

作业的布置,当前的状况是老师们重视程度还不够,真实的情况是一节后,发给学生做的练习大多是买来的教辅活页练习题,很少去关注它的可行性、分层要求等,更谈不上考虑德育要素,为此笔者曾做过一些努力与尝试,自感效果良好。

案例4:在教学完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糖类—葡糖糖”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查得葡糖糖的红外光谱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信息表明:葡萄糖:3500cm-1左右为羟基吸收峰、1400cm-1为碳氢键吸收峰、葡萄糖在红外光谱无羰基(醛基)吸收峰。这是为什么?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去解释之?

学生查得参考书所得信息:葡萄糖中醛基与醇羟基形成了半缩醛的形式,分子中有一个六元环。在此基础上根据以上信息建议葡萄糖的结构式?学生很快就写出六元环状结构式。

同时提供如下资料让学生阅读: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德语:hermann emil fischer,1852-1919)德国有机化学家。他合成了苯肼,引入肼类作为研究糖类结构的有力手段,并合成了多种糖类,在理论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结构,总结阐述了糖类普遍具有的立体异构现象,用费歇尔投影式描述之。费歇尔用了七年时间才确定葡萄糖的结构。1902年费歇尔因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费歇尔对葡萄糖结构研究中所体现的精神,请同学们谈谈你今后对学习化学的态度?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学好化学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有的说学好化学要学会创造,学会挑战,有的说学好化学要有耐心、恒心、细心,有的说学好化学要甘于寂寞,反复思考推敲,等等。这样的作业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涵。

以上想法与做法是笔者的一点肤浅课堂实践,我相信我们化学教师在实践中多一些留心、多一些思考,定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题材,这也是我撰写此文的一点期待,也希望我们同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创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诚信教育;会计教育;渗透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受到社会经济各主体的关注,诚信已经成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政安全。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场地,十分重视社会上会计人员缺乏诚信的现象,加强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中。但是,由于会计教育渗透诚信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缺乏科学的经验指导,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以及教育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会计专业尽快解决。研究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完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现状

1.1教育目标不明确

首先,会计专业缺乏对诚信教育的明确定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重点放在会计技能和会计知识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在职业道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对诚信教育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将诚信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其次,会计专业缺乏计划性的诚信教育目标。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都是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想起来的,加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

1.2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一味向学生传授诚信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诚信教育的意义,缺乏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联系。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味的说教导致学生对诚信教育内容产生厌恶心理;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诚信教育内容多为覆盖整个会计行业的知识,缺乏对具体工作和具体岗位的诚信教育。

1.3教育方法不够灵活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单一,教师采用课堂教材讲解的教育方法,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与会计工作相联系。并且,还有部分会计专业将诚信教育纳入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中,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职业道德教师和思政教师大多采用说教凡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不合理,没有正确把握诚信教育的渗透实际,导致诚信教育的渗透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另外,还有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渗透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没有阻止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忽视了实践教学,诚信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学生不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诚信与会计工作中的诚信。

2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1明确教学标准

首先,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培养目标中,将诚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会计专业应根据诚信培养目标建立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学目标中,加强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并且,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明确诚信在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将学生的诚信道德伦理意识、诚信道德冲突解决能力、诚信道德推理能力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目标。另外,会计专业应积极寻找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模拟实验、思政教育课程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

2.2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会计专业应积极在会计入门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要素、经济业务核算、记账方法等知识时,插入诚信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诚信精神的重视,明确诚信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会计专业应在会计实训中渗透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此,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锻炼,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创设仿真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运用仿真的证书、账单、报表等进行记账工作,并在实训中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再次,会计专业学生应积极在会计考证中渗透诚信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为学生讲解考试内容的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向学生灌输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和诚信工作的道儿准则,避免学生的作弊行为,加强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最后,会计专业应在学生实习中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习惯。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诚信品德要求,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做到诚信,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习惯。

2.3完善教学方法

首先,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对诚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树立诚信意识。另外,会计专业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总结,在学生掌握诚信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检验学生的诚信行为;最后,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采用岗位体验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是深入了解岗位工作,重点强调岗位对诚信品质的要求,让学生在岗位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罗华燕.关于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2]周玉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4

一、教师必须要有德育渗透的主动意识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看得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因此,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因为它是指引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所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的更新比方法的更新更为重要。要想让德育有效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以“育人”为动机与根本,并要有主动渗透德育的意识。

二、研读课标,找准德育渗透点

教材是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知识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纵观各学科教材,均蕴含了极其丰富的育人资源,只不过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充分研读课标,理解、把握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育人点,即找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最佳作用点,并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方法把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使德育渗透具有实效。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人教版八年级下)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方法(齐读、自读、范读等)让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加深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把上阕中表达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胞弟的别离、中秋对月、抑郁惆怅、想逃避现实之感与下阕中作者通过借景抒情,表达对人们美好的祝愿、对生活的热爱进行对比、分析后,再把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性格中充满豁达开朗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就能找到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最佳作用点。在对比、分析完这些后,教师可作这样的总结:“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你面对挫折或不如意的时候,心态一定要平和,像苏轼一样,以豁达的胸怀来对待。”用这种“平和心态,豁达胸怀”来处事、处世正是直接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利用教材,把握德育渗透的时机

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必须从教材出发,另一方面必须从课堂实施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从教材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其渗透时机不是由上课教师随意安排的,而是根据教材内容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与地位,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而进行的。如上述《水调歌头》的教学片断正是上课教师抓住了上、下阕中作者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进行对比、剖析时,捕捉到的最佳教学时机,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但如果从课堂实施的过程出发,就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方案顺利进行。此时进行的德育渗透点、时机都具有偶然性。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把课堂中临时生成的资源及时转化为进行德育渗透的课程资源进行渗透。例如,在一节复习旧知识的语文课上,教师检测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背诵学过的五首诗词,对待学生甲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如下处理。

学生甲主动站起来背诵,当背诵一半时“卡壳”了,直到教师提示了3次后,学生甲还是背诵不下来。此时,教师说:“某某同学,对他而言,今天背诵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大家说对不对?好,你先坐下,在其他同学背诵的过程中你再熟悉一遍,好吗?”紧接着在其他4位学生背完后,教师又给学生甲一次机会,这次他较流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教师站在学生甲生身旁说:“某某同学平时胆子小,今天能主动站起来,表现得相当勇敢。虽然他第一次背诵得不太顺利,但是这种勇敢的精神是可嘉的。最近他一直很努力,请大家为他最近的表现鼓掌,好不好?”学生甲在全班热烈的掌声中落座,显得信心百倍,激动万分。

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学生背诵的程度是个未知数,教师充分抓住该生胆子小和最近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鼓励与评价。这既保护了学生甲的自尊心,使他备受鼓舞,又教育了班内其他学生——只要努力,老师就会表扬。所以,教师要善于灵活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善于抓住德育渗透点,捕捉及时渗透的时机,这样才会到达“教者有意,教育无痕”的理想效果。

四、以身作则,把握道德渗透尺度

如果说上述的三点是解决德育渗透的观念问题、突破口问题和切入时间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解决如何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课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功亏一篑;如果“尺度”过大,就会容易出现改变学科性质的现象,感觉好像是思想品德课。所以,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尺度”意识,要坚守德育渗透的底线——到位但不越位。

教育家加里宁说得好:“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习惯和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是因为在教师与学生的长期相处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备受学生关注,已然成为学生的表率。另外,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喜欢模仿,但其认识和判断又不完全成熟,所以教师在思想上必须要具有示范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用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

如今,在教育界盛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因此,每个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自身做起,从踏进授课教室门(准确说是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做起,包括从课前的准时到位,到上课时的站姿和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中对学生作出的评价,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评价,无不折射着“为人师表”的光芒。为人师道的人格魅力。记得一位资深人士说过:“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的竞争,培养学生全人格是符合教育规律、社会竞争规律的,是方向盘;而学校对学生全人格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注重自身人文素质提高的同时升华自己的人格,通过言传身教,运用言语、行为,实现德育渗透与学生心理零距离的对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全面实施、推进、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可持续地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把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教学之中。这正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纲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是解决育人问题。然而在现实中,教学和德育是“两张皮”,如何解决?就必须具有上述几种意识,并努力在课堂中持之以恒地践行、探索,让德育渗透寓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使教师体味到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5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原因

1.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知程度不高,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授课内容仅仅局限于教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认为德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与自己无关。

2.课堂中德育教育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基础会计是职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概念、原理、原则既多又很抽象。因此,大多数老师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都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会计的认知能力,忽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或职业道德教育。

3.学校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只是追求单纯的专业知识评价尺度,忽视学生的德育评价,特别是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对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强调较多,对育人工作的要求仅在规定中有所体现,而无具体实施细则,显得“软弱无力”。

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

1.人生观教育渗透。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是学习知识、身体成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而且是一个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可利用生活中鲜活的会计事例,加强基础会计课堂德育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学生今后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和成为一个出色会计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学生报考财会专业的出发点各有不同,有的是爱好这个专业的,有的是觉得这个专业就业惬意的,有的则是家长选择的。同时,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学生入门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他们对会计职业知之甚少,对会计职业道德更是模糊不清,因而更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入行之初就明确职业操守,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比如:在教授《基础会计》教材的前言、总论、概论内容时,我结合本地区的实例和本校财会毕业生的成功典型事迹,对学生渗透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充分认识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责任,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培养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

3.法制教育渗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的会计信息存在着广泛的使用者和需求者,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广大的社会公众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但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使进行会计造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基础会计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尤为重要。要通过课堂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减少今后工作中伪造账表、弄虚作假的行为,避免会计人员借职业之便,贪污、挪用国家集体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走上经济犯罪的道路。

三、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增强育人的意识,注重钻研教材,发掘其德育因素。在基础会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解会计核算原则“真实性原则”时,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收集相关经济案例让学生分析,知晓会计信息失实对经济建设产生的恶劣影响,从而理解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意义,明确会计职业道德中此项原则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情景联想引入法。例如在讲解“错账的更正方法”时,要结合错账更正中画线更正法的具体步骤:在错误数字上整体划横线、上方写上正确数字、盖责任人签章、主管负责人签章等一系列内容,引导学生明白不管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为人处方面,都要敢于直面所犯的错误,敢于担当,及时改正。并让学生树立“做事先做人”的观念,突出“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职业道德教育。

3.分组讨论协作法。例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中“会计凭证”一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议题:作为单位主管会计,审核你私交很好的同事或者你的领导拿来的票据,发现不合法,你是否给予签字?学生分组讨论,给出各自意见及决定依据。大家畅所欲言,教师因势利导,归纳总结,教育学生做人要正直,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坚决不予办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会计的监督职能”的讲授中,通过学生分组的讨论给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明白对于违法收支要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要及时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正确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无形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4.岗位情景模拟法。模拟会计工作岗位环境,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定位,并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基础会计手工做账技能训练是财会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具体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与经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技能训练时,可根据业务内容安排学生分别担任填制、审核、制单、登账等不同的角色,评讲时可以用“某会计”来称呼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把学生出现的错误“放入”实际的经济生活里,让学生体会粗心大意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德育 渗透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毕竟不同于政治学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这个问题在国家较为办法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为我们作了解答。《大纲》要求我们“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材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好的影响。”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指导学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作风,顽强意志等道德品质修养。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呢?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以及所观所感,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第一、做到两个“善于”,进行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首先,善于钻研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困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3 U2中心话题是“Language”。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标志,它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处理“reading”部分阅读材料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出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这一话题。我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这一事实在“汉语热”这一点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可根据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语课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M6 U2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一文让学生学习本文主人翁身残志不残,自强、自立精神。认真理解,培养学生助残为乐的思想品德,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的精神。

M5 U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单元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内涵,了解如何与朋友相处,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笔者在处理阅读文本的时候,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他们心中的朋友是怎样的,他们心中的友谊是怎样的,讨论之后再总结真正的友谊。不久,同学们的手举起来了,“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A friend is who we can be always relied on and trusted.”“A friend is who can share both sorrow and joy.”对了!这就是教师对学生暗含的期待,无须说教,也无须点破,这一预期中的答案巧妙有力的通过学生之口说了出来,显得更有说服力,教师频频点头,学生也频频点头。从学生忍俊不禁到若有所思到心领神会,其功力在于一个恰到时机,恰如其分,同时蕴涵教师强烈情感的问题点播。正如商小民(2002)在《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中提到的那样:

……德育渗透,切忌引经据典,政治说教。贵在真诚的启发,润物细无声。要使精心设计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内在的矛盾冲突,最后纳入他的主观世界。在英语课堂中,这种思想活动,正式学生运用英语的素材。教师要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渴望。在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P.158)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其次,善于利用英语课堂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无痕渗透

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不断调整,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小学教学的工作中,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使用不同方法或者教学策略将德育渗透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说,老师不仅只是简单的教学生知识,还要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学生,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这个时候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指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进行影响,并通过学生接受程度和在生活进行体验与实践,以此形成社会发展中需要的道德教育活动。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和潜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案

1、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挖掘出来进行渗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素材包含在其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将德育素材提出来,并将其渗透给学生[1]。例如,老师在讲“学校图书馆前,有一个方形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边每边各摆放12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这道题时,就可以将问题中存在的德育内容提炼出来,告诉学生从小要有爱心,不要破坏花坛里的花草树木。老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花坛里的花朵好看吗?你们喜欢它们吗?如果你们喜欢它们的话,那么,以后你们就要好好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不要随意的去践踏它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记住老师的忠告,从而,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形成一颗有爱的心。2、根据课堂实践,使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现如今,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小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娇惯下成长,所以,会让小学生形成自私的性格,不管是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2]。根据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学生画正方形,一组学生画三角形,然后同学之间将其进行组合并剪下,看有几种组合方法。在这过程中,就是看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默契,如果一方有困难,看另一方学生是否会进行帮助,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可以找到问题答案,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可以让小学生摒弃掉自私的陋习,学会互帮互助,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3、结合生活实际,将德育渗透到课外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被各个领域所应用,大到科学实验,小到衣食住行,它无处不在我们身边[3]。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外生活当中。例如,生活中的烙饼问题:妈妈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通过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并让学生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不应该对父母耍小脾气,应该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所以,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将德育渗透到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三、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没有接受好的道德教育或者根本就没有在道德思想上受过教育,那么,即使这个学生学习再好,他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缺少思想道德观念的失败者[4]。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道德观念是老师教学的首要目标。数学虽然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严谨学科,但是,它却有着很多思想道德观念在教材里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德育在无形之中渗透给学生。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意识,让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变强,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小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更专心的去听讲,提高数学成绩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渗透是当前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为其设计一套道德教育教学方案,将道德教育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从小就可以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为人师表,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道德修养,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从小形成道德观念,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翠群.浅谈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2):128-129.

[2]唐仁钧.润物无声育心无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21):62.

[3]陈银荣.有意为之无痕操作--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点滴体会[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74-74,133.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8

1.1游戏渗透。对于任何年龄层次的人,娱乐都有着一定的“深化”意义。通过游戏的方式,普及和监理法制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知识记忆,使法制教育得以高效率的实现;另外,游戏教育要求学生身体力行,讲求团队合作性,对帮助学生组织观念的树立也有着极好的促进意义。

1.2案例渗透。法制学习主要的方法便是案例,但是一些课本中的案例与现实生活差之甚远。贴近生活的案例,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以法制规范学生认知态度,才能够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如进行思想政治课中,通过相应的文献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品德,以法律规范己身。

1.3设施渗透。信息时代的来临要归功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最前沿的信息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通过电脑和网络学习法律知识,建立法制认知,帮助学生更广泛的接收法制信息,促进法制教育方式健全。

1.4作业渗透。作业一直是学生十分反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高校生在历经小学和中学的磨砺之后,促使高校作业多是敷衍了事。在作业中渗透法制观念,要采取适合的方式,布置纸面命题作业,难以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2、增强教师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发现合理渗透点

2.1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储量,能够客观的认知法制规范,辩证的分析法律案例。如,在会计课课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法制意识,可以通过会计知识的应用、会计职业道德,违规的会计行为的危害等之间的关系,在帮助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能够认识到会计合法运作的必要性,建立起关于会计的法律认知,并在相关侵害案例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法律解决途径。

2.2深入挖掘课本内容,适时进行形式创新。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应对知识的合理认知,从教学内容到教育目的挖掘有效的法制渗透点;另外,教育可不拘泥于形式,除必要在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在相关学习环境中入手,如练习、实践课程等,从侧面帮助学生认知法律。如,教师可以根据“作业”与学生探讨,分析独立完成作业和抄袭行为,帮助学生认识到抄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有效引入著作权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侵权行为,而被抄袭者,则意味着权益受到侵害。

2.3紧密贴合社会与生活。在高校的现行课本中,大量引入了生活相关知识,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对于法制教育而言,课本知识贴近生活的课程改革,也是其渗透到学生思想中的重要契机。如,环境问题。无论任何学科,在课本中都会涉及到环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概念,以法制规范认知环境保护,更好的认知环境与法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以法制维护环境的行为意识。

2.4寻找兴趣话题。高校学生已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灌输知识往往适得其反,对于此类人群而言,最好的教育方式应是引导。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有效的契合法律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渗透。如,在英语教学中,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单词便可以作为渗透点。Clone便是社会一般认知生物克隆,通过这个单词便可制造话题,如“克隆羊多莉的成功,是不是意味着人类也能够进行克隆,是否人类也可以进行克隆?”该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人类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克隆观念,普及相关法律意识。

3、建立多环境结合体系,全面落实法制教育需求

学科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是法制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建立意识高度统一的多环境教育体系,才能够满足高校法制教育的需求。具体来看:

3.1教师要树立法治观念,主导学科法制教育的渗透。高校在校学校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学习,学科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应该成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在事实过程中,首先要求各科教师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懂法、讲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法律,也使法律能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3.2要求学校积极关注。首先,高校的主管部门应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加大投入教育支持,或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学校提升渗透法制教育能力;其次,任课教师需积极配合高校教学工作,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参加学科教育活动,避免结果适得其反;最后,社会媒体要意识到法律责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法律案件,正面引导学生健全法律意识。

3.3帮助教师规范行为。在学校,对于学生行为意识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其教师,教师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为更好的实现高校法制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充分的学习法律知识,并以合理的行为传达给学生,培养其以法制认识社会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法律素养。

4、结语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 《人民调解实务》课程 德育渗透 途径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德育渗透力,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是每位学科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是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人民调解实务》课程及其德育渗透优势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劝说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频发、多发,呈现多元化和新型化,给社会稳定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人民调解作为"第一道防线",起着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的重要作用。

(一)《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介绍

《人民调解实务》是一门阐述人民调解基本理论和传授人民调解具体操作技能的课程。人民调解实务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重点内容为人民调解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实训教学采取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对基本制度的阐释和模拟调解相结合,利用人民调解实际观摩、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民间纠纷能力。

(二)《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与德育教学结合的优势

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加强德育的渗透和熏陶,使学生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教育,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人民调解实务》课程具有与德育教学结合的天然优势,首先,课程素质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的人民调解员。其次,人民调解突出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情、理、法相融合的特征。德育包罗了法律教育、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情感教育等,而人民调解就是"以法为主,德情辅助"来开展调解,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教育疏导,消除矛盾隔阂。

1、《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中"法"的德育实现。依法调解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人民调解活动的始终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调解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针对各类纠纷进行法律释明,掌握跟运用法律进行调解的过程助于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中"理"的德育实现。我国源远流长的道德传统绵延至当今社会,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孝"为例,"孝",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从古至今一直就有"办善孝为先"的说法。在人民调解的案例中,对于赡养等纠纷,就需要从传统的文化中寻求伦理支持。学生通过对赡养类纠纷案件的调解,一方面掌握该类型纠纷调解的方法、技巧,另一方面形成是非观,对虐待老人、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行为进行批评,树立青少年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尊敬师长、关心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人民调解实务》中"情"的德育实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人民调解中婚姻类、邻里纠纷的调解,以及双方当事人存在一定情感基础的纠纷都需要调解员在调解中注重"以情动人"。例如在邻里纠纷的调解中,要宣传"行要好伴,住要好邻。"、"选亲不如近邻"。"以情动人"进行矛盾纠纷调处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具备同理心,互谅互让,关爱他人。

二、结合《人民调解实务》课程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为德育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以课程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课程文化为载体,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法、理、情三个角度对纠纷进行调解,对于纠纷的案例进行解析,对案情进行评判,引入正统主流的价值观,让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感受本专业对个体的道德要求,体会专业知识中蕴含的道德价值,从而受到德育熏陶,达到德育与专业教育互相促进,最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人民调解实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民调解实务》课程理论教学强调"理论够用",理论教学与实训课时比例达到3:7,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在实训实习环节中加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实训中,模拟真实的调解活动,面对某些民间纠纷中的不正之风或丑恶现象时,引导学生对纠纷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些优良的品格,如公平、公正、理性、睦邻友好、人文关怀等等。

(三)《人民调解实务》课程弥补了当前德育实践中的诸多不足,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性

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德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而人民调解实训实习给与了一个道德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强调责任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通过在实训模拟及实习岗位中的参与,在实践中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产生遵守道德规范,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进而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德性。

单纯在课堂向学生直接灌输既定德育内容,脱离生活,这种教育方式只是"知",但是通过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训和实习来培养公民德性,则是提供实践环境,达到"知行合一"。

三、德育在《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中的有效渗透途径

(一)在课程目标中体现有层次性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程目标

《人民调解实务》课程授课时应突出渗透点,找到专业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强调《人民调解实务》课程德育教育使学生终生受益原则。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夯实知识目标,抓牢技能目标,贯彻情感目标,最终完成课程专业教育与德育相融合。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组织学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学生辩论、模拟调解等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广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训中,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模拟,做到每个人都有角色,都参与,在合作中让学生的学习既自动又互动,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三)选择案例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明确学习《人民调解实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学习一方面是为今后从事基层法务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对于以后亲友之间的矛盾隔阂都能够进行调解,让学生知晓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实训设计中鼓励学生用身边的真实案例或上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模拟调解,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做到每个案例调解都让每个学生从中受益,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在交流中体验,在交流中反思,在交流中成长。

(四)过程上重视学生的道德感悟和体验,做到德行合一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在校内实训中,通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调解,体会调解方法技能的运用,养成能力;二是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实习中以及寒暑假到司法所、社区等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实习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通过融入真实的工作情境,更好地体验综合调解能力。强调在调解中,达成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案例积极思考,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引起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共鸣,并通过道德践行,将其内化为真正的、自觉的行动。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把德育目标纳入考核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民调解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评价标准就是加强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重视品德养成,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还包括参与教学主动性,团队合作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职业品质、职业道德以及课程所渗透的品德,综合进行考核。

结语:德育在《人民调解实务》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就必须强化在学校理论教学中渗透、在课程实训中渗透,在专业实习中渗透。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寻求"德育"与"专业教学"的整合,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真正为基层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蒋小花,顾灵妹,高职法律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实现[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对策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意志,掌握学生的整体动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环节中。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老师本身就是教育的表现者,作为老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老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他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不严谨等不良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体育教学中,本来就没有多少课本知识要学习,体育老师的言行举止占据课堂的很大比例。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渗透德育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没有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导致很多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不高。某些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学是班主任或者德育教师的人物,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某些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关注体育技能、教学方法,没有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教学设计中,又或者仅仅在教案中简单提及,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实施,德育教学效果不佳。鉴于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说服力,确保学生打心底认可教师的授课内容,而不是简单地敷衍。

除了小学体育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存在问题之外,学校对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现阶段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不足的主要原因。小学体育教师在讲授公开课时,各级领导、教师仅对某一节教学内容中德育的渗透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和措施不足,仅仅利用自己熟悉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缺少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情况的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为此,小学体育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启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才能向学生诠释德育的真正含义。

二、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

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趣味教学,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如果体育教学仅仅是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就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且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老师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因此,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道德教育。例如,在小游戏“抢救伤员”中,老师可以在游戏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的事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团结友爱,严谨认真,使学生在游戏中形成团结友爱的道德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则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2.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马卡连柯有一句话说: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真正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就必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与要求,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例如,在上课排队中,老师要做到严格规定,给学生规定明确的是非行为界限,使学生始终生活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只有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多地接受道德教育,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

3.借题发挥,合理运用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老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利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道德教育,而且可以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赛跑比赛当中,经常有学生摔倒。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并在比赛过后对此事进行讲解,通过对该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发事件无论好坏,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合理运用突发事件,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使学生接触并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

三、结语

德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点,体育教学则是一门很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广德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丁怡,任晓燕.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