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叛逆心理咨询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4:24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1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应用

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于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而言,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樊富珉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是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开始逐渐应用于学生具有的普遍性和共性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格叛逆、性意识萌发、早恋、与父母沟通缺失等现象不仅成为学校、教师需关心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一、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长为成人的过渡时期,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使中学生不仅在生理上迅速接近成人,而且在心理上也迅速向成人过渡,即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同时这一时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性冲动等问题。

(一)逆反心理的产生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生理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另一方面是由父母家庭教育方式所引起。中学生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教和监护。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中,“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定势,即父母在家庭中具有权威,子女必须接受父母的知识观念。但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认知差异及同辈群体的出现使孩子开始寻求自己的解决方式。如果子女的解决方式不同于父母所认定的,就被认为不听话、不懂事,从而致使孩子逆反心理产生。

(二)性意识的萌发

由于第二特征的出现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青少年产生性意识和对异性的爱慕。青春期中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初步具备了成人的体貌,但心理上仍然具有冲动、多变的不稳定情绪。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通常对性问题避而不谈,更不会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性生理成熟过程中,青少年渴望了解性知识,并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正确、成熟的性意识,中学生在对待两性态度和处理两性关系的行为上就会出现偏失。

二、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一些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行为表现和家庭教养方式成为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长行为表现不当

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社会行为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模仿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模仿是中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会有逆反心理,性格变得叛逆、不听话,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就言辞令色、非打即骂,使孩子原本逆反的心理变得更加不服管教,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不愿与父母交谈。当孩子面对青春期产生的身心变化时,最终会在潜意识里选择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

(二)家庭教养方式不太合理

父母是家庭的主要养育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结构发生变化,性意识萌芽初生,想与异性亲近或交往,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家庭在对待孩子与异往的态度上过于限制,造成孩子与父母思想、情感上的隔阂,引起抵触、逆反心理。在这一特殊时期,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于严苛的家教或一味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态度会使中学生走向极端,这对于青春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三、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的运用

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大多属于个体心理咨询,就团体心理咨询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但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与指导学生的普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帮助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避免角色混乱,同时引导家庭关注中学生青春期,指导父母正确对待青春期产生的问题。

(一)通过移情训练模拟社会生活情境

移情训练是使学生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练习。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青春期中学生一方面难以对发生的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不想被父母的观念所束缚。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追忆、角色扮演、分享体验、情境讨论、换位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模拟各种社会情境,以寻找和发现在这一时期合理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同时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验父母内心的情感,逐渐化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二)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善不良情绪体验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人的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青春期中学生从内在角度来说感情丰富、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从外部角度来说学业负担重、压力大,家长期望水平较高,从而造成中学生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倾向。心理咨询师通过ABC疗法能有效缓解中学生因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减少情绪困扰和自我挫败行为,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具备处理问题与困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2

2、“爱”——这个词要常常跟儿女讲的,在孩子青少年时期是很渴望爱的,不要只把好的教导、好的行为、好的文字发给孩子看就是爱他们,这些无形当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不如说:今天什么时候回家吃啊?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啊?用一些问话,把你的关怀和爱护表达出去。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在爱的环境里与你多说话,多沟通!

3、“懂”——这个“懂”真的是意味深长,有时候我们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真的懂他吗?妈妈常常把“我知道、我懂你、我明白、我了解”这样的口头语挂在嘴边,他会感觉到你在接纳他。在我们教导孩子之前,你要先明白和认识了解他。

4、“听”——倾听,不光在职场上至关重要,在家庭中也如此。我们可能常常会唠叨孩子,但是在孩子青少年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用两只耳朵去听,他们要对我们说什么。紧紧的闭上嘴唇,多听听孩子说!

5、“保密”——听完之后,保密很重要,所以,你要学会满足他的保密条款 。

6、“智慧”——一个有智慧的家长会想尽办法跟方式使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例如:上网查一些关于叛逆期孩子的心理书籍;找一些关于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咨询师等等。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3

关键词: 逆心理 自发性 闪光点

一、高中学生的叛逆性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随欲性。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不考虑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缺乏冷静思考。

(二)感应性。

具有叛逆性心理的学生常常给教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发展到以冲撞教师为荣,以敢于和教师唱对台戏为荣,把教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有很强的表现欲。

(三)自发性。

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只图“心里痛快”,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事后教师处理严了他不服,处理轻了他认为教师软弱可欺,从而变本加厉地“出难题”。

(四)可变性。

有的学生具有叛逆性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二、对高中生的叛逆性心理的疏导方法

教育过程当中,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叛逆性是一门艺术。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1.教师应是出色的指挥家。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叛逆性心理的萌动。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机,学生亦不是装知识的口袋。教师应是出色的指挥家,他指挥的不是学生的形体,而是学生活蹦乱跳的思维。

2.教师应是敏锐的观察家。教师应具有有穿透力的目光和明察秋毫的机敏,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每一个眼神,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捕捉学生叛逆性心理的萌动,以便及时引导。

3.教师应是心理健康专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二)投入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促膝谈心,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

1.关爱学生,与学生交谈。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2.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做疏导工作。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

3.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师爱润心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讲究教育艺术,努力挖掘“闪光点”。

1.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多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考虑教师语言的运用。多用些“我们”,少用些“你们”,多一些陈述语气,少一些反问语气。

2.讲究方法,因势利导。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消极叛逆心态的特点与成因,教师要用有效方法疏导,“心病还需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叛逆性心理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3.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当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叛逆性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心态投入学习。做到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哪怕表扬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也比找到确凿的理由批评学生效果好得多。

4.批评教育,表扬鼓励。合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又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征;咨询室

高中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遐想,心理正在从懵懂走向成熟,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比较严重。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些青春期的显著特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高中时期的学生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自尊心强、独立性增强,而且从活泼好动转向内向含蓄,不再主动和他人交流,而且开始封闭自我。这种心理特征表明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而且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容易自卑和自负。而且渴望独立,对于父母的管制有抵触的心理,叛逆想法比较多。

二、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建立心理咨询室

由于高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不愿意轻易向他人袒露心声,所以教师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心理教师要先将新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做好记录,建立系统、独立的学生档案,并和学生做好交流工作,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对于有心理障碍或者阴影的学生,教师要格外注意,加倍关注,并且进行耐心的疏导和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QQ、邮件等交流工具,尽量避免见面式的谈话,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2.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做好调查,并记录在案,对于存在或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教育讲座,并且邀请学生的家长共同聆听。开展讲座活动可以从侧面帮助学生纠正心理,也能够促进家庭的和睦。比如,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青春期我懂你”的主题讲座,为学生讲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教育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成长,并且引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也能使家长更加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使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为孩子做好生活中的榜样。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5

春树,春天的树,喜欢红色,喜欢摇滚,喜欢所有在痛苦中努力奋斗的人。这些都可能是造就她作品中存在着大量批判、叛逆、宣泄的原因,她的作品被大家冠以“残酷文学”的称号,和韩寒、贾飞等同获此封号。她的作品《北京娃娃》是自己的自传,描写了她从14岁到17岁时的成长经历。她的经历坎坷,金钱、欲望导致她非常的早熟,以至于多了许多叛逆。[1]这让文坛、教育界、摇滚界十分震惊,并称之为第一本批判现实的青春小说。《长达半天的欢乐》中少年的反叛,以非常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等都让文学界大为震惊,甚至导致书在出版后被禁。她一直饱受争议,人们认为她离经叛道,她小小年纪就抽烟,玩摇滚,太开放,被人们认为是坏女孩的代表,但是,真正了解她作品的人才知道,她所有叛逆的外表之下,无非都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对于爱、对于自由所坚持的那一片净土。她的作品有很多感性的成分,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表现得放荡不羁,任意妄为,为了追求自己所向往的东西,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在这感性的外表之下,总隐藏着她们对自己的目标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 感性的春树:离经叛道的“坏女孩”

对于正常环境下长大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青春有自由,有幻想,有对自己成长所带来的变化的困惑,他们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都非常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都有青春期的叛逆,他们希望成年人和父母能够了解自己,希望能摆脱父母的管束。 青春是什么?是爱幻想,爱自由,有理想,对身体困惑,迷茫。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逐渐接近成人,希望深入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是他们之间各有差异,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对于春树来说,她的青春是残酷的、盲目的,没有人去给予指导,她就将自己所有的幻想,无论正确与否都付诸现实。她过早接触成人世界里的权力、情爱的斗争。在她的自传《北京娃娃》中,她追求个性,如果没有个性,甘愿去死,对于死,对于自杀,她从来毫无顾忌,毫无胆怯退缩,小小年纪,不顾一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家出走,追寻自己梦中的爱情,并与各种男孩发生性关系。她所有这些所作所为都让我们“正常人”瞠目结舌,离我们那么遥远。她太离经叛道,成为大家口中的“坏女孩”,也成为美国人口中中国“垮掉的一代”之一。

在春树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对于什么是爱情,她始终没有弄清楚。她喜欢上心理咨询师,但是她不会表达,她只能每天打传呼骚扰和不停地哭泣。她和李旗在一起时,她连自己爱不爱他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生活不能缺少他。后来和找平在一起后她开始变得玩世不恭。她的爱情就像一辆无人驾驶的车,走到哪儿就是那儿,没有方向,更没有目标。

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她的离经叛道,她感性,她毫无顾忌地去做她想做的事,不管旁人的眼光。她喜欢红色,她热情;她喜爱摇滚,她酷爱和重金属碰撞的刺耳声音;她喜欢鲁迅的文学,她爱鲁迅那种对于现实不满的勇敢批判;她是存在主义者,她认为她没有信仰,她只认存在的东西。所以她敢想敢做。

她的第二本书《长达半天的欢乐》被认为太色情,被列为禁书,吸引着那些有着猎艳心态的人。但是,真正看过的人才知道,其中并没有那么多情爱的情节,对于那些,她都只是一笔带过。[2]这本书只是很单纯的把自己的欲望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不需要掩饰,也不需要退缩,可以为了爱情争夺、打架甚至自杀。她展现出来的80后的青春无拘无束,自由散漫,情爱迷乱,所以被认为是灰色作品,“残酷的青春”成了她的主旋律。

《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让她被定义为“坏女孩”,她只是在用敏感并且带有早熟气息的手法描写80后在社会、家庭、梦想以及情感中的绝望、徘徊和无奈的嘶吼,她所写的80后的青春是迷茫的,是绝望的,带着很多的反叛行为;她只是在用很激烈的手法和很昂扬的情绪来坦承自己的不满,将自己的伤口给一个又一个的陌生人看。

她作品中有太多的离经叛道,太多的让人费解,让所谓的正常人无法接受,她是所谓的“坏女孩”,但是,这些仅仅都是因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有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有自己一直渴望的那片净土。[3]她感性地认为,人就是有那个该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有做了,才证明是存在的。

二、 理性的春树:批判青春的“残酷”,努力冲破冰封的大地

从春树的作品《抬头望见北斗星》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春树颓废、忧郁、离经叛道,迷茫叛逆都只是表象。她的情感,犹如她的名字――春天的树,那是一种希望,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力量,是一棵刚发芽的豆芽,企图冲破那重重的岩石,开出自己美丽的花朵。她在不断努力反抗周围给她带来的不公平,给她带来的伤害,死死守护自己坚持存在的那一片自由的净土。

《抬头望见北斗星》中写道:“我不知道那条路通向何方,它的形状是什么样,但是我就愿意去尝试,去寻找。”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寻找自己想要追求的那一个梦。她叛逆,她大胆,也正是因为她的梦想无法实现,她所要追求的爱无法得到。[4]从《北京娃娃》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一直在追寻爱,可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她甚至对于爱的定义都无从得知,她只知道谁对她好她就跟谁,就算是不爱,但是只要能在一起她就能坚持下去。所以她的爱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她所谓的“男朋友”可以对他施展性暴力,可以侮辱她。所以,她和很多人发生性关系,这都是她追求爱而不得的后果。她也追求父母的爱,可是家人都只为权势而斗争,没人理解她,所以她选择离家出走。她追求很好的教育,但是,中国传统式的教育让她感到无望,所以她选择高二就退学。

她所有的这一切被人们认为不可理喻,甚至连她自己也说“我和疯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我比他们有钱”。她这样的自我评价并不是鄙视自己,相反,她在强调自己的想法,捍卫自己心中的净土。她一直在追寻自己所要的,只是一直在受挫而已。所以,她宁愿活成一个疯子,尽管不被别人理解。

三、完整的春树:批判现实,只为追求自己心中所梦想的净土

关于《北京娃娃》,不管书中的观点是否符合常理,这本书写的怎么样,我们都不用急着道德评判,然而就书中所展现的高中生活状态和想法来说,它让我们了解到了有这么一群中学生――春树和他的朋友们 ,他们每天关心的不是班上成绩的排名,也不是学校给予的各种荣誉,也不是所谓的中考高考,更不是所谓的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他们所追求的是自由,是对自由的幻想和渴望,这恐怕是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吧,但是真正去勇敢追求的人寥寥无几。[5]由于这样那样的制度的限制,限制了学生们应该去向往自由的行动,这也正是为什么春树的青春是残酷的吧,因为不被人支持,不被人赞同,也不被人理解。

综上所述,春树对待性的态度、厌学退学的举动都是因为她具有“另类”的举动和精神,她具有的“朋克精神”也是她反叛的典型表现。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春树的“另类”只不过是她自己独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只是一种不健康也不成熟的生活态度,她肯定不能成为80 后生活的典范和代表。然而“另类”这个词在Time杂志上将其和美国的“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这两个贬义词联系在一起。这些词都代指品格低下的流氓。但是,春树的“另类”只是一种过分的自我标榜,一种极度的张扬。而现如今,令人担忧的是,很多青少年把这种“另类”误认为是一种刻意追求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个人甚至社会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现实的逼迫让春树的作品的个性貌似在逐渐缺乏当中。她在遭遇写作困境,书被禁,被媒体批斗。她被迫迎合媒体的需求。但是,如果她迎合了媒体的诉求点和关注点,这将会导致小说精神的缺乏,也就同时减弱了小说对存在的勘探能力和小说本身的吸引力。引发媒体关注的“坏女孩”形象在寻求主流意识形态消费和社会大众都可以认同的考量,如果青春文学作家不能够摆脱媒体的附庸地位,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将会不可避免地结束他的文学生涯。并且,如果当这种青春情绪和体验失去了媒体关注的热度,随之让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这样以春树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作家就可能会丧失自己的文学空间。以文化命名,以“坏女孩”为形象的书写随之会成为一种时尚,短暂流行过后就将淡出人们的视线。

四、结 语

不管春树的作品受到多少批判,或者受到多少欢迎,我们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她只是在追求自己所要的青春,她的青春是残酷的,但是她追求了。我们要客观地去看待春树作品中的好与坏。感性与理性,这些都是不同的个体,展现出来的不同的个性。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可以选择迎合,可以选择背叛,但是这些都要求我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实。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批判春树的叛逆,也不能一味地去追逐她的个性。她的个性只是为了捍卫自己内心的净土,捍卫自己的自由,她的作品有感性的放纵和理性的追逐,这也成为她作品的一种魅力,无论她的作品之后的发展如何,她都存在过。

[参考文献]

[1] 蒙玲芳.北京娃娃的残酷青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1(05).

[2] 马芳芳.“80后”小说主题研究树为代表的残酷青春小说主题类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3] 刘巍.青春文学的残酷之美――以春树为例的“80后”写作[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4] 王文捷.自由青春力量的朋克文化表述――论春树小说《长达半天的欢乐》[J].文艺评论,2009(06).

[5] 薛月兵.叛逆青春的书写困境与超越――以春树作品中的“坏女孩”形象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6

学生背景:廖同学,来自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该地属签证高危地区(由于当地很多人通过偷渡到美国,此不良风气导致该地区的美国签证通过率极低)。

学习背景:福建厦门一所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结束后辍学,无任何语言成绩且不肯参加任何语言考试。

录取结果:美国加州 Foothill College (山麓学院),附加Kaplan 20周语言课程。

叛逆少年,竟想偷渡去美国

廖同学第一次出现在新东方前途出国厦门分公司咨询办公室里的时候,他那长到遮住眼睛的蓝色头发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就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时,这位看似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男孩说了一句令在场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话:“老师,我想偷渡去美国。”

后来通过与廖同学的母亲交谈我才得知,廖同学在福州一所普通中学读了一年半后转学来到厦门,在一所各方面条件相对欠缺的高中又从高一读起。另外,由于父母离异,他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有些自暴自弃。一年后,他无论如何都不肯继续学业,在高二上学期辍学。如今廖同学向母亲提出想换个环境去美国念书,母亲也同样希望儿子能重振旗鼓,不再虚度光阴。

理性分析,改变需从“头”做起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我对廖同学的情况作了分析:对于正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学生来说,家庭的变故必然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知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因为在国内的这所中学即使成绩拔尖也只能考个二本院校,而如果去美国,廖同学所在的地区是签证高危地区,签证成功率极低。所以,廖同学现在对自己、对未来都极度缺乏信心,甚至绝望得自暴自弃。因而当我告诉他不用偷渡也可以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本来瘫坐在椅子上的廖同学突然振奋起来,两眼放光地等我说下去。

“我只有两点要求,如果你能配合我的工作,我们将一起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

“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等到我想要的答案后,我对廖同学提出了两点要求:

1. 改变形象,从“头”做起。这个“头”既是指他新新人类一般的头发,又是指他崭新生活的开始。我要求他把头发重新弄回学生应该有的样子,开始清爽的生活,改变以往浑浑噩噩的态度。

2. 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就算廖同学所在的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也好过没有规律的作息、没有制度的生活;另一方面,我要求廖同学好好复习,补考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并开具成绩单和在读证明。我告诉他这对于第一阶段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廖同学答应我说一定会一一照办。接下来,我便和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将要达成的第一阶段目标。

根据廖同学的情况,他要去美国的话基本只有两条路:一是转学读高中,但是他的英文功底太薄弱,估计要从头读起,而廖同学读书比正常时间晚一年,加上又重读了一年高中,所以高中毕业都已经 21岁了,不符合国外高中生的年龄要求,所以这条路基本不可行;那么只剩另外一条路,即申请美国加州的社区学院,这便是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

美国社区学院是在美国的州或市用纳税人缴纳的税金来运营的两年制短期大学,提供希望去插读四年制的大学或职业培训课程后直接就业的教育,相当于中国的大专。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的申请条件要求一般都比四年制大学的低,所以学生较易申请入学。没有语言成绩的学生可以首先参加社区学院的强化英语课程。课程结束后,只要通过本校的考试(一般考数学和英文)即可开始学学的学术课程。特别是在当前托福报名较难且SAT在中国内地无考点的情况下,直接去美国社区学院读语言,可以大大节约中国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社区学院通常学习两年即可得到副学士学位,如果学生希望继续深造,可以在完成社区学院的学习之后,转学到四年制本科大学。在此之前,有不少在社区学院读书两年后成功转入美国Top 50大学就读甚至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案例,其中不乏哈佛、耶鲁等名校。听到这里,廖同学显得无比兴奋,充满了斗志。

魔鬼训练,一个月签证到手

当我们用高中三个学期的成绩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加州Foothill College和Kaplan 20周语言课程的录取通知书后,廖同学显得无比兴奋。接下来,能否去美国顺利就读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拿到签证。所以我们打算对他进行一个月的“魔鬼式”签证训练,主要任务依旧有两个:

1. 仪态举止,全面改造。因为美国签证需要面签,所以签证官对廖同学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廖同学穿戴一定要得体,符合他的学生身份;另外,言谈举止要沉着礼貌,显得有素质、有修养。

2. 英语听说,强化训练。面签时,考官要考查申请者灵活运用外语的能力,这就需要申请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听懂考官的问题,然后以自信平和的心态和清晰流畅的语言作出回应。然而以廖同学现在的英语水平来看,几乎需要从零开始训练,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明确了奋斗目标后,廖同学便开始行动了。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廖同学每天早早地开始训练,自觉地将面试时考官可能问到的每个问题反复练习,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就积极发问,直到彻底弄懂为止。甚至在嘈杂的公共汽车上,廖同学还捧着英语书看。他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刻苦,什么叫折磨自己,为了成功,他必须这样做。所以在任何能利用的时间,廖同学手里都拿着一页单词纸。尽管身边有人取笑和不解,但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背单词。从前的玩世不恭在廖同学身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主动、奋发向上;昔日讨厌英语的廖同学也开始喜欢上了英语,并暗暗发誓要学习并掌握这门语言,为出国打好基础。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见证了廖同学的改变。

一个月后,廖同学去广州办签证,结果自然是毫无悬念地顺利通过,拿到去美国的签证。更重要的是,对于廖同学来说,他不仅仅拿到了前往美国的通行证,而且还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第一名,见证奇迹的发生

三个月后,廖同学从遥远的美国加州打来国际长途:“老师,语言测试我考了班上的第一名!”

在为廖同学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并不为此感到惊奇。他本来是一个对生活、对学习、对前途都有些绝望的孩子,然而他并未放弃梦想,依旧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依旧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在这一条并不算长的留学申请道路上,他找回了学习的动力,找到了奋斗的目标,甚至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我们坚信,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未被发掘的潜质,只要稍加点拨,奇迹随时都会发生。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7

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够深刻、全面,形成了他们一定的个性特征(即封闭性、质疑性、叛逆性),从而造成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其一,由于中学生心理成熟不尽相同,形成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其二,由于中学生心理的成熟从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个体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引导),形成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其三,由于中学生阶段属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出现反复,形成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复性。

那我们学校和教育界人士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呢?现在每个学校都在不断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是我们国家以后的栋梁之才。加强心理教育:

一是,时展的要求。

21世纪的人才,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国际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精神疾病更为严重地威胁人类。当代的高中生的心理正在发生着变迁,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21世纪人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祖国的未来。然而,毋庸讳言,当代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社会群体。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和残联调查结果表明:全国精神病人的平均患病年龄是25岁,中学生所占比例为50%以上。只要我们打开各类报刊,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欠佳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反映在环境适应上;有的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有的反映在青春期心理上……各式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成长。

二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来看,社会的需要推动心理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规则。以美国为例,在复杂的文化背景和多元的价值观下,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如虐待儿童、自杀、辍学等问题已不容忽视,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协会因此规划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2000年学校心理咨询》行动纲领,要求美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21世纪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使学校心理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在90年代,学校心理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1994年,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教育,国家教育部也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但还必须看到,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尚有不少领域有待开发,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非规范性的探索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正规化、科学化程度较低,仍需作很大的努力。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又进一步明确要求,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三是,心理研究的走向。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实施对策

教育部把提高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任务,要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适应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打破普查、建档、讲座、咨询的传统服务形式,创新有针对性的、实际可操作性的多种渠道的心理教育形式。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5~18周岁,正处在青春期早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和成人很接近,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处理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方面还不成熟。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表现出比较普遍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人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奉行享乐金钱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竞争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有的因未能成为所谓“正式的大学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前途迷茫,易产生自卑心理问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常常因为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一时目的达不到而产生悲观与失望,容易冲动,行为粗暴,自我控制能力差,甚至受到社会不良诱惑加入犯罪团伙。违法乱纪、打架斗殴、旷课逃学、扰乱公共秩序等。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一些家庭对子女只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对子女的心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巨大。一些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后,对孩子不闻不问,采取放任不管的模式,学生的一切全部交由学校教师管理,不去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跟子女缺少沟通,甚至许多家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学生更加叛逆,更加不服从家长的管制,家长的粗暴干涉和惩罚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将心理教育的所有重点都放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询问及治疗方面,忽视了将该项工作纳入教学任务中,未能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职校学生的心理教学系统。一些职业院校创建了心理咨询室,但来进行咨询的学生却较少,心理咨询室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沿用过往的说服教育方法,收效甚微。还有的职校把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当做思想政治课来进行,给学生灌输空洞的大道理。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人数配备少,心理教育工作大多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心理教育师资团队数量严重不足。

3.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网络、手机的普及,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原来具有的信仰和人生价值观受到冲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逐渐缺失。大量西方文化思想的涌入,使一些学生的“三观”发生了偏差,学生思想道德出现偏差,开始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抱有“混日子”的想法,从而导致多种心理问题。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增强自我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评价自己,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心理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定位自己,恰当地处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他们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设定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提高抵抗失败与挫折的承受力,善于把挫折的压力转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确立一个适合自己发展情况的职业理想,从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中,课上课下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利用课堂教学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创新思路,开展分层分类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服务需求。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影响,线上线下多方面,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利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创设法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电影动漫等传播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泛运用学校网站、微信、QQ、微博、手机App等媒介,设立线上线下隐蔽式心理咨询室,建立家校微信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倡导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三是选派工作能力强的教师,经过系统培训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全校范围选取优秀学生,集中接受各种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经过严格考核,成为心理咨询“中间联系人”,利用学生是同龄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向良性发展。四是组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校级、院系级、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全校实现无缝对接。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对心理危机学生实时跟踪服务;做好学生不同时期、不同季节,新生与老生、男生与女生等的分层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定期研究心理健康工作措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9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与结合的文章比较多,他们主要从涵义、内容、方法、目的、工作对象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有关两者的关系在研究中也逐渐显现一致性。本文主要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互动与结合,其中重点是当前大学生心理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把握联系,认清差异,发挥互补作用,才能有效解决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受到众多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的辩证关系理清,一些高校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忽视心理咨询教育,认为心理咨询教育不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咨询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个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冲击,环境的复杂化引起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道德“下滑”,在价值观的冲突下引起内心困惑。引发了高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行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教育。第二,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随机性的日常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三,品德教育。主要对高校学生进行一定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第四,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帮助高校学生认清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具体问题,通过发泄和释疑,以化解等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上面的四个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

高校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青年大学生帮助、启发和指导,从而提升他们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心理障碍咨询。帮助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挖掘病源,找准对策,解除痛苦。第二,心理适应咨询。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者提供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第三,心理发展咨询。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心理调适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挖掘自身潜力,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大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决定了心理咨询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比如刚跨入大学大门的新生,面临着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克服多种困难和挫折,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等多种心理问题。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大学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历经十多年呈现出明显成绩,各个领域变革如日中天,东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交叉碰撞,网络信息化的真正来临,大众教育向精英教育的转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所以,就有着90后以下两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主体意识增强

“90后”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强,但有时社会责任感淡薄,偶尔会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正确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缺少为国家、民族发展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90后”的大学生们在我国民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平等意识比别的年代的大学生更强,他们渴望自己得到更多的民主和公平,希望在生活的领域中体现自己的民主和权利。

以上心理特点影响和决定着“90后”如下的行为特征:第一,自信、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我。“90后”大学生追求独立与自由,乐于证明自己,渴望表现自我。他们生活趋于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在服装、衣着、言行等方面显出自我个性。第二,善于运用并依赖互联网。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偏向多元化,网络自然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第三,思想独立,早熟而又叛逆。互联网的发展,大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谨、善于表达,喜欢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他们思想比较独立早熟,崇尚个人奋斗,认为具备了独立自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涉世能力,做事情有时会叛逆。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为目标,以马列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新时期大学生精神世界出现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属于精神领域工作,二者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多的契合点。充分挖掘这些结合点,对于两者工作思路的拓展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在思想认识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人,在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片面的夸大哪一方面,也不能把两种问题简单的当作同一性质的问题来解决,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掌握更多的具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知识;为了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必须以塑造学生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为前提;只有这样,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互相渗透,才能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健康的人格。

(二)在工作机制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设立专门的教研室,通过课程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心理咨询教育工作通常是以学校的某个教室为单位,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咨询教师,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心理知识宣传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则还没有被重视起来,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互动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两个部门之间要资源共享,互通情报,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通报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工作细节等,以便于心理咨询中心老师面对学生因为评奖、评优、入党、处分等引起的问题,不至于与学校有关政策要求做出不一致的解释。心理咨询中心也要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通报有关数据以及一些规律性、周期性的问题,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两支队伍要实现双重角色,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要承担起“教育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身分,必要时能及时转换角色。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以心理咨询的方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要钻研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对于心理咨询人员而言,“心理专家”的角色更重要一点,心理咨询者可以不是“管理者”,但应是“教育者”。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交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两者互动,相得益彰,起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强化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克鲁捷茨基著.心理学[M].赵璧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9.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1.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篇10

[关键词] 就业 心理健康 逆反 心理差距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以更好地步入社会。

一、毕业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毕业生离校前个人需要具有迫切感。临近毕业的学生需求点日益集中,迫切感明显增强,自然而然地回顾过去几年的学习历程,发现自己由一个幼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比较务实的青年,并且在德、智、体、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这使得他们把过去一些“无意识”的东西开掘出来,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往往情绪振奋、愉快;当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情绪消极、低沉,加之得知昔日的同学前途“光明”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还是稳定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思想松、标准降、作风散,个别人甚至发牢骚、讲怪话,散布一些消极情绪;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喜欢到处游逛,经常旷课外出。

二、毕业生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及时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就可能会产生对待人和事物多疑、冷漠、反抗社会等心理,变得学习消极、理想泯灭、性格偏执,严重的可能产生厌世或者犯罪心理。有着逆反心理的毕业生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怒。老师、父母越是恼怒,对于他们越发训斥,就会使他们愈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焦虑心理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毕业生当中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毕业生犯罪率越来越高,离家出走、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事实说明,如果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疏导青少年的心理,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将会导致十分惨痛的后果。因此,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十分重要。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毕业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三、消除毕业生心理差距的具体方法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时间,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提高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

“人的需要、动机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同客观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种主观或客观之间的矛盾,正是构成挫折心理的基本原因。”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可以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

参考文献:

[1]张焕庭.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2]郭建丽.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朱仁宝.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