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解决方案十篇

时间:2023-10-12 17:33:52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1

终于,会议室里响起了一声爽朗的笑声,接着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几方人员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互相握手致贺。漫长的商务谈判以贸易双方取得一致意见而结束。这场由中国信保积极促成,在中国出口企业与意大利买方之间的关于贸易货款解决问题谈判的阶段性结果是,意大利买方同意将其逾期的420万货款分两次支付中国出口企业;而中国企业则同意给予意大利买方一次性30万美元的折扣并同意将其所有的生产模具退还意大利买方,而让人略有失望而又是意料之中的是,贸易双方同意终止6年以来每年近1000万美元的贸易合作。

虽然中国信保顺利地协助出口企业成功收回420万美元的货款,但对于中国信保的目标而言,这对于贸易双方、对于中国出口而言并不是一个最圆满的结果。

回顾:一宗普通的追偿案件

2012年3月底,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收到辖区内一家家电出口企业的风险通报,通报该出口企业已合作六年的意大利买方出现货款拖欠,拖欠金额约为420万美元。虽然未到通报可损的期限,出口企业提出希望中国信保提前介入,协助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420万美元的一宗拖欠案件,对于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持续高企的外部风险形势的中国信保而言,只能说是一宗普通的案件。

收到风险通知后,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理赔追偿团队立即向买方发出了追款函,在发出追款函后的第二天即收到意大利买方委托的律师回函。买方提出贸易项下存在质量问题等,导致其遭受损失故无法立即全额付款。中国信保立即要求买方提供充分证据以支持其主张,并积极向出口企业了解贸易详细情况。中国信保经过与买方代表律师的多轮会谈后,认为有必要推进买方代表律师与出口企业进行谈判。于是,促成买方代表律师赴出口企业,由贸易双方进行了第一次的双方会谈。但这次谈判贸易双方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不欢而散。

会谈后,贸易双方基本上放弃了以沟通解决问题的期待,双方均准备全力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谈判的大门似乎已关闭,但此时的中国信保仍在继续努力,于是,就有了上面描述的那一场九小时的谈判,中国信保成功将买方负责人员从意大利邀约到中国广州,促成贸易双方高层进行友好谈判,在谈判现场成功协调双方对420万美元货款纠纷达成解决方案。而即便在已经成功协助企业解决货款收汇问题后,中国信保也从未放弃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案。

寻求:一种最佳的追偿解决方案

在中国信保的风险案件处理平台上,案件的成功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案,中国信保协助企业全额追回货款,贸易双方终止合作;第二种方案,海外买方无力偿付或无理拖欠,中国信保按照保险合同对出口企业进行赔款(损失补偿),贸易双方终止合作;第三种方案,通过中国信保的协调追偿,全额追回海外欠款,贸易双方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三种解决方案中,前两种对于贸易双方来说只能算是一种“零和博弈”,而只有第三种解决方案才是中国信保一直秉承并为之努力的最佳解决方案,即以积极推动贸易双方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贸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

收获:一个几经周折后的双赢结果

在出口企业、买方及其代表律师、中国信保在为谈判结果积极准备“一揽子”《和解协议》的同时,经与买方负责人会后沟通,我们发现买方负责人仍有与出口企业继续保持合作的意愿。于是,在中国信保的再次协调和支持下,出口企业与买方对原谈判方案进行了及时调整,买方一次性偿付折扣后货款,双方继续保持贸易合作。

原本已破裂的贸易合作基础与互信,在中国信保的斡旋和协调下,一点点重新拾起,并在解决一切货款问题后,贸易双方回到原来正常的合作轨道上,并寻求越来越好的共赢合作、共同发展。

正如这家出口企业副总裁事后感慨地说:“我预猜了两种结局,一种是中国信保帮我们企业将货款收回来,我们与买方终止合作;一种是这个买方继续不付款,中国信保完成国家赋予的保险赔付功能,补偿我们企业的损失。但万万没有想到,会是第三种结果,中国信保帮我们全部追回货款,并且我们也成功保留了出口业务。”

打造与坚持:一股支持出口的强大力量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2

关键词:突发事件;档案;信息公开

档案信息在突发事件的应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档案信息公开也是档案部门作为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能。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的突发事件非档案工作突发事件,而是档案系统外部的突发事件,且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与档案信息公开相关,或档案信息对危机的解决有重要影响的突发事件。

1 即时公开

从档案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公开某种意义上接近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档案开放利用。即时公开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在第一时间公开档案信息,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这是基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特点以及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档案利用时效观念由原来的“及时”要求转变为“即时”要求的重大改变。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各类灾害事件中,档案信息即时利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部门应急响应工作效率;而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也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病、疫情此前的档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社会安全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当事人之间的权属利益关系造成的,这对民生档案即时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传播具有“首因效应”,受众会倾向于接受最先接受的信息,档案部门第一时间公开相关档案信息可取得首因效应,充分把握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档案信息公开的时效观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在早期的档案利用工作中,人们对档案利用需求只要纸质档案最终传递到用户手中即可完成档案的及时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要求能在现场迅速实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信息的“即时”公开成为可能,档案信息也通过档案网站等技术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部分实现了档案目录和全文的“即时公开利用”。

紧急情境下人们对档案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相对于常规档案信息利用,社会部门对相关的档案信息公开的时效性要求也随之提高,从以往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服务意识以及时效性都有不足之处,当然也有成功的经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国家档案局及时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将抗震救灾工作急需的档案资料主动提供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当地档案部门也在突发事件的应急过程中,及时提供了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2 真实公开

真实公开,意即公开的档案信息不能虚假,原始真实性是档案信息的核心价值,也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前提条件。基于真实的档案信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部门才能形成对突发事件本身科学的认识,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同时,也只有档案信息真实才能阻止突发中虚假信息的传播,还原事件真相,促进危机的顺利解决。反之,如果档案部门公开的是虚假的档案信息,则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向更严重方向发展。

从2009年起,为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国家重点在农村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2011年央视《焦点访谈》却揭露了安徽怀远县制造虚假健康档案的严重事件,这一事件也致使当地政府和档案部门的形象大打折扣。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本应原始真实的医疗卫生档案都出现虚假,那么,人们凭什么相信档案部门公开和提供的有关公民医疗卫生的档案信息?不仅如此,在其他类似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则会产生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原本真实的档案信息反而会被虚假谣言击败。档案部门应以此为戒,加强对涉及各类突发事件档案信息真实性审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真实公开也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公开档案信息,但档案信息有其自身安全性、保密性的特点。在突发事件中,档案信息公开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对于危及国家安全、组织利益以及公民隐私等不可对社会公开的档案信息,档案部门在保证社会部门的应急利用以及满足公众了解事件真相的前提下,也应当加强对档案内容的审查和过滤,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3 深度公开

深度公开是指公开的档案信息要有深度,不能仅止于表面,不仅要即时和真实地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公布,促使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提高社会应急部门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在突发事件涉及公众切身利益情况下,还应加强档案信息内容的公开,将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告知公众。在心理学上,个体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这也决定了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突发事件表象的认识,内心更要探究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以及事件未来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而全面详尽的突发事件基础档案信息将引导政府进行科学应对,同时,促使社会公众提前采取措施加以规避。

不仅如此,档案信息的深度公开还有利于促进突发事件中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宽容理解,促使有关各方基于客观真实的档案信息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得有关各方积极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中,形成有效协调联动,最终促成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

为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江西万年县2008年首创“百姓档案”信息平台,并充实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求的基础信息,地质灾害点、防汛重点区域、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等安全隐患信息及“危房”、“贫困”、“救助”、“伤残”、“疾病”、“下岗”等群众诉求档案信息,同时,通过“百姓档案”应用管理平台对区域内各部门应急信息进行整合,建成统一的应急处置档案信息平台,并在“改制”、“集体上访”、“火灾事件”、“台风袭击”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中,不但“即时”、“真实”而且“全面”地公开了相关档案信息,促进了政府、部门、当地群众及社会媒体的有效沟通,成功化解众多突发事件的发生。

4 多渠道公开

多渠道公开是指突发事件中档案部门可以利用多种途径作为档案信息公开的渠道,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档案保管场所现场手工利用、档案网站利用、政府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以及手机信息接收等渠道实现档案信息的公开。档案保管场所的现场利用是传统的档案信息公开利用的方式,但这种利用方式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在突发事件中档案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但作为一种传统的档案信息公开渠道,档案保管场所的现场利用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档案部门可充分展示公开原始真实的档案信息,具有更权威的说服力;档案网站利用是近年来档案利用的新形式,通过档案网站社会公众即可实现档案信息的远程查阅,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目前各档案网站建设的质量差距较大,大部分档案网站只能实现档案目录的查阅,只有北京市档案网站、江西省档案网站等极少数可实现档案全文的利用,但内容陈旧,难以发挥在突发事件中档案的信息公开的功能;政府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代表着未来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档案信息公开利用的重要方向,档案部门可尝试构建为政府和社会应急部门提供非公开档案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内部平台,促进依法暂不对社会开放的档案信息在社会应急部门内部的共享利用。如2012年7月,广西柳州市“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与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对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即时调用”;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的进步,手机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工具,档案部门也可以尝试利用手机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档案信息公开服务,但手机档案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保证,虚假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突发事件中档案信息公开的渠道是多样的,但每种渠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档案部门应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档案信息公开,实现各种渠道的优势互补,形成解决突发事件的多渠道合力。

5 制度化公开

制度化公开,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要通过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等,明确档案部门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责任,对档案信息公开的公开范围、公开程序、公开内容、公开方式等具体工作进行规约,促使档案信息公开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开展。

目前,我国并未制定专门的档案信息公开管理制度,但我们可以参照相关法规开展突发事件中档案信息公开工作,如1996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确定了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的原则。200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了“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的精神,因此,档案部门仍可参照以上及其他相关法规开展突发事件中的档案信息公开工作。而在现实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档案信息公开并未有效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在主观上,档案部门对突发事件的服务意识不够,认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主要是公安、消防、环保、交通等应急部门的事情,与档案部门关系不大;在客观上,现有档案管理是一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区域内档案工作处于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各自管理的状况,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上述档案保存机构仅履行按区域执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能,因此,档案部门也难以按区域充分协调管理档案部门开展统一的信息公开工作。

作为重要的信息服务部门,档案部门应认真依照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危机中的档案信息公开工作。尽管有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回避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档案部门只有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困难,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在工作中加强档案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使突发事件中档案信息公开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易经;现代决策原理;对接研究

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个人或企业、组织管理未来变化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现代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个人行动或企业、组织未来行动的有效无效、有利无利、成败得失直接于决策的正确与否相关。该文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现代管理这一决策平台,以充分运用易经的伟大智慧,正确、有效、科学地支持个人或企业、组织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决策。

一、现代易经决策的概念、任务

现代易经决策指在个人、企业或其它组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未来目标,依据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充分发挥易学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智囊作用,利用现代易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的各自优势,设计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或合理可行的方案,以实现正确、科学、有效的决策。

现代易经决策主要用于对个人、企业或其它组织的规划、计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以咨询、策划、顾问等为主要方式的决策。决策支持以哲学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则、策略为主,现代易经决策的基本任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针对未来决策需求,以现代易经决策原理为依据,结合现代管理理论,规范、系统、科学的描述未来变化状态、变化趋势、应变原理和策略,更有效的支持现代管理解决方案,实施合理、可行、最优的决策,最大程度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二、现代易经决策的特点

现代易经决策相对于现代管理决策具有12个方面的特点:

(1)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决策目标;(2)存在实施愿望;(3)决策者寻求最优或合理、可行的方案;(4)存在若干个可行的备选方案;(5)体现智能性。即由管理专家、易学专家、工程师等组成“智囊团”,对预测获得的信息结合决策对象的现状、问题,依据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提出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多个方案;(6)体现服务性。决策问题是依据客户需求而确立的,是直接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对决策的评价主要是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7)体现创造性。要立足现实,因时因地,识变应变,不能默守成规戒律,必须高瞻远瞩,用系统方法提出运用于未来变化的决策选择方案;(8)体现科学性。现代决策对象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战略决策,涉及面广,需要收集、分析、整理、加工大量信息,必须综合利用现代易经、现代管理等科学化手段,才能解决好决策问题;(9)接近性决策。即决策只能不断接近未来变化状态,即决策过程体现模拟性,近似性、可能性、估计性,决策有时还体现为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甚至黑色性;(10)对立统一性。现代易经决策与现代管理决策是殊途而同归,相互参照、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用适时适宜的正确行动和方法,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成功;(11)差异性。现代易经决策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变化信息、变化趋势、应变原理、应变策略及重要提示和建议等,而现代重大决策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及必然性、现状、条件、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重点及对策措施等;(12)互补性。现代易经决策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定性为主的、前兆的、或然的、突发的、大体的、无形的、全时空的、理性的、经验的、无具体约束的、模拟的、策略的、抽象的、发散的、观念的、道德的、法则的、策略的、决策过程,而现代管理决策是专门的、定量为主的、因果的、必然的、计划的、精确的、有形的、多目标的、科学的、实践的、有具体约束的、分析的、对策的、具体的、集约的、技术的、经济的、原则的、对策的决策过程。

三、现代易经决策的要素

现代易经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1)决策目标。指决策方案作用于决策对象系统后所期望达到的新状态或新境地;(2)决策者。指作出决策的人、群众或组织;(3)各种方案。指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定的思路、法则、目标、重点方法和策略措施等内容构成的多种行动计划形式;(4)客观存在的不能被决策者改变的自然状态。指决策对象过去的历史特征、当前的存在状态已成实事,不可改变;(5)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指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P(A)满足o≤P(A)≤1;(6)各种方案的结果。指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不同方案的结果对比;(7)方案选择的标准。指判断方案优劣、可行与否的观念、法则、原则、标准、指标等。

四、现代易经决策分类

现代易经决策有很多分类。主要包括:(1)依据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结合程度高低而分成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依据目标的多少而分成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3)依据决策信息数量表达的确切性可分成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4)依据决策目标的时间和决策作用的期限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5)依据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6)依据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7)依据决策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可分为静态决策、动态决策;(8)依据约束条件的性质可分为线性决策、非线性决策;(9)依据决策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企业决策和其它组织决策、个人决策可分为学习决策、发展决策、理财决策、出行决策、合伙决策、健康决策、争讼决策等,企业决策可分为投资决策、财务决策、市场营销决策、产品组合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定价决策、分销决策、广告决策、设备更新决策、工艺改造决策、人事决策等;(10)其它决策类型。如,专家决策、科研决策、最优决策、可拓决策、辩论决策、满意决策、柔性决策、协商决策、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竞争型决策、灰色决策、模糊决策、集成决策、冲突决策、序贯决策、主观概率决策、追踪决策、信息不全型决策、效用函数决策等。

五、现代易经决策原则

现代易经决策原则主要有:(1)最优化原则。即制定、选择决策方案时要选择最优化或合理、可行的方案;(2)理想化原则。即确定理想目标,选取离理想目标最接近的可行方案;(3)满意化原则。即选取客户满意的方案;(4)系统原则。即把决策对象看成一个系统,把系统论方法作为决策者必须遵守的思维原则;(5)方法论原则。即必须遵循现代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此为所有决策的最高理念、方法加以遵守。(6)文化价值原则。即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并为绝大多数人提倡和遵守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准则、生活信念、道德规范,以约束任何决策行为;(8)时位原则。即必须按照未来变化的时位特征,合理采取各种策略实现决策目标;(9)法理原则。即必须遵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应变法则(原理)来进行决策;(10)目标原则。即必须确定目标,才能制定决策方案,而确定的目标要达到客户满意的要求;(11)发展原则。即决策对象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决策者的认识也随之变化,为此,决策方案必须具有预测和远见,留有余地,善于捕着机遇,提出应变对策;(12)创新原则。即科学的决策方案必须从现实出发,既要善于改变现实,又要与时俱进,适应未来;(13)集体原则。即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提出多个决策选择方案;(14)行为原则。即要求决策方案要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经过决策后能立即付诸行动;(15)反馈原则。即要求决策方案执行后,能够适时追踪反馈实施中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节、控制。

六、现代易经决策程序

现代易经决策程序指依据易经智慧,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实现科学决策的全过程所遵循的先后次序和步骤。具体见图1所示。主要步骤过程:(1)获得信息和阐明问题。首先,通过预测获得易经提供的未来变化信息,变化趋势、应变原理和应变策略,其次,利用电话、网络、信逐实地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获取决策所需要第一手信息,做到资料收集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然后整理、分析、加工各类信息,分析、现状问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等;(2)预测并明确目标。在整合、分析、利用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易经预测原理进行预测,以获得未来变化的趋势信息,同时,并根据易经预测结果和决策者要求,进一步明确要实现的目标;(3)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时,首先利用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寻求实现目标的各种哲理的、文化的、管理的、科学的对策,然后从总体上加以利弊权衡,消除排折性,集中优势表、观念方针、法理原则、重点和管理对策等方面提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兼备的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4)验证和评价方案。对各种可能方案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进行系统分析、实验判断、模型判断;(5)选择最优方案。对各方案作出综合评价,区分优劣,从中选取最佳方案;(6)组织实施即用决策方案指导个人或企业、其它组织的未来行动;(7)反馈。即反馈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偏差,并进行及时控制处理,以上程序可符化为: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执行方案跟踪反馈和调控。

七、现代易经决策方法

现代易经决策方法指由软技术方法和硬技术方法构成的决策方法体系,具体祥见图2所示。软技术方法主要以现代易学理论为主,依靠易学专家、管理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因素,它间接方便,省力、反应迅速,是决策方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对硬技术的重要补充,特别是现代易经决策更长于利用软技术方法进行决策支持。硬技术方法主要以现代管理方法为主,以现代易学理论为辅,以相关科学理论为支持手段,通过双向结合,主次协调,求同存异,集中易学、管理学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决策问题。硬技术方法系统直接科学实用,是现代决策方法最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在现代易经实际决策活动中,必须坚持软技术与硬技术相结合,双向并用的原则。现代易经决策体系主要包括:

1、确定型决策。指每一个方案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只对应一种确定的后果的决策。这类方法包括:(1)变化位序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位序进行决策的方法;(2)变化密码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密码进行决策的方法;(3)变化结构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结构进行决策的方法;(4)变数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数进行决策的方法;(5)变化幅度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幅度进行决策的方法;(6)简单法。指决策的因素很简明,无需复杂计算,靠直觉或简单计算就可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7)线性规划法。指在约束条件下使一个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如,产品产量、原材料控制、行动计划安排、项目布局、物资调运等决策问题;(8)网络分析法。指寻求最优化指标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有网络最小树法,主要解决交通、通信线路布局、城镇项目布局等决策问题;网络最短路法,主要解决最短输送路线,厂区合理布置、设备更新等决策问题;网络最小费用最大流法,主要解决一个具有两个最优性指标的决策问题等;(9)盈利平衡分析法。指根据盈利与亏损的临界点分析计算,选择最佳“量―本―利”方案的方法。该法可用于风险评价最佳方案选择等;(10)存储分析法。指在各种不同需求与供货条件下,货物最经济的存储数量、生产(订货)间隔期与生产(订货)批量的方法。该法主要解决最高库存量、最低保险库存量、最低存储费用等决策问题。

2、非确定型决策。指决策备选方案已知,自然状态已知,备选方案的后果已知,但自然状态概率未知,即各个状态出现的可能性一无所知的一种决策问题,这类方法主要包括:(1)变化模式法(周期法)。指易经某个时期(卦)的变化模式即变化周期特点进行决策的方法;(2)图形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的变化趋势图进行决策的方法;(3)变化环境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或某个阶段(爻)的变化环境进行决策的方法;(4)变化速度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速度进行决策的方法;(5)变化能力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能力进行决策的方法;(6)变化期名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时期(阶段)名称进行决策的方法;(7)变化方向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方向进行决策的方法;(8)变化符号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符号进行决策的方法;(9)变化性质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性质进行决策的方法;(10)大中求大准则(乐观准则)。指如果采取任何一个行动,都是收益最大的状态发生,则比较各行动的结果,收益最大的行动就是最优行动。该方法是从最好情况着眼的带有冒险性的一种决策方法,适用于出现最好状态的可能性甚大,且即使出现最坏状态,损失也不十分严重的场合;(11)小中求大准则(悲观准则)指如果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损失值最大的状态发生,则比较各行动结果,具有最小损失值的行动为最优行动;(12)大中求小准则。指如果采取每一个行动,都是收益最小的状态发生,则比较各行动的结果,收益最大的行动就是最优行动,这是从最坏处着眼的带有保守性质的一种决策方法。适用于企业规划、资金薄弱,经不起大的市场冲击,或最坏状态发生的可能性甚大,对好状态缺乏信心的决策,或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的决策等;(13)等概率法。指假定各状态发生的概率彼此相等,然后求各行动收益的期望值,选择具有最大收益期望值的行动,就是等概率原则下的最优行动。(14)逻辑推理准则。指根据等概原则,计算损益期望值,以损益期望值作为评选标准;(15)后悔值准则。指在计算出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以后,从中选择每一方案最大后悔值,然后从最大后悔值中选其最小者以作为中选方案。

3、风险型决策。指根据状态参数出现的概率,确定备选方案的决策。风险型决策能够克服不确定型决策的各种方法的缺点,把状态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并且赋予它一定的客观或主观的概率分布。这类方法主要包括:(1)变化概率法。根据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概率进行决策的方法。(2)期望值法。指根据参数的概率分布,计算出每个行动的收益期望值,然后比较其大小,具有最大收益期望值的行动便是期望值原则下的最优行动方案。这种方法逻辑上合理且具备多种优点,在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中经常被采用。(3)最可能状态法。从所有可能的状态中,选择出可能性最大的概率,并选择使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行动方案,这个行动就是最可能状态下的最优行动。(4)渴望水平法。指已知收益的一个渴望水平,对每一个行动,都求出其收益达到渴望水平的概率,使这个概率最大的行动,就是渴望水平原则下的最优行动,当收益的多少没有必要细致区分或细估每个行动方案的结果比较困难时,可用此法。(5)表解法。指通过决策损益表选择风险型决策方案的方法。决策损益表主要包括决策方案所面临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和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等。(6)树解法。指应用期望值法进行多级决策的方法。决策树由节点和分枝组成。(7)灵敏度方法。指研究系统的最优解对系统内外条件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若内外条件发生一定变化,使则决策者选择灵敏度低(稳定性强)的方案。(8)效用曲线法。指以损益值为横座标,以效用值为纵坐标的曲线,并以效用值为标准选优决策。(9)马尔克夫法。指对多阶段、多状态问题进行的一种决策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决策。

4、其它决策方法。这类决策方法主要包括:(1)模糊决策法。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一些复杂的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具有大系统特征,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存在不能准确赋值的变量,这些变量属于模糊因素,涉及到一定的主观因素,使得子系统之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从而必须借助排序、模糊评判等方法来进行处理;(2)灰色决策法。指用灰色系统理论,就灰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中决策问题进行决策;(3)层次分析法。指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然后根据某些判断准则就每一层次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赋予定量化的度量,并依据数学方法推算出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和排序,最后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与调查的决策;(4)柔性决策法。指通过可调整性,反馈与超前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增强柔性、应变性和有效性的决策;(5)集成决策法。指采用知识集成、方法集成等集成式的综合性方法的决策;(6)群众决策。指多个决策者在一定规则下协同作出决策的过程;(7)冲突决策法。指在冲突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

八、现代易经决策方案

现代易经决策方案可分为个人决策方案、企业决策方案等个人决策方案可分为谋事方案、理财方案、学习方案、出行方案、经营方案、情感方案、健康方案等,企业决策方案可分为投资方案、财务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产品组合方案、新产品开发方案、定价方案、分销方案、广告方案、物流方案、设备方案、人事方案等。

现代易经决策方案按工作深度可分为机会研究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方案

(1)机会研究方案即初步可行性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行动必要性和依据;现状情况、存在问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的初步分析;结合易经的变化信息、变化趋势初步选择目标;结合易经的应变原理初步确定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方针、原则、重点、进度;结合易经的应变策略初步提出策略及对策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结论。

(2)可行性研究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背景、行动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需求预测;现状问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分析;结合易经的变化信息、变化趋势进目标确定;设计方案,即结合易经的应变原理设计未来行动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任务、重点;结合易经的应变策略提出对策、措施;可行性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结论。

九、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

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指对决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或结局进行评价,以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利用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支持个人、企业或组织进行科学决策,具体祥见图3所示。具体讲,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主要包括:(1)决策顺序分析。主要分析决策的方向、重点和突破点是否正确,是否抓住了主要问题、主要矛盾;(2)决策程序分析。主要指决策过程是否符合程序要求,是否依据易经的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决策;(3)决策技术分析。主要分析决策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否坚持了软、硬决策技术相结合,双向并用的原则;(4)决策现状分析。指在决策中,是否对决策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深入分析;(5)决策思路、方针、原则、目标、重点分析,主要结合易经的应变原理判断决策思路、方针、原则是否符合易经义理和现代管理观念的要求,是否吸取了经验、教训,是否结合变化信息、变化趋势进行了目标设定,达到实际、符合实际、可行、适中的要求,判断是否抓住了影响未来变化的根本环节;(6)决策措施分析。主要结合易经的应变策略判断决策的谋略、对策、措施是否符合实际、合理、可行,应付危机、控制偏差的措施是否具有预见性、主动性、可操作性,通过以上对照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对决策各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决策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执行的方案是否最佳或最满意作出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董福忠.现代管理技术经济大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在华.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Z].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甘出准016字总0214号(2009)074号.

[3]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J].兰州交大学报,2006(5).

[4]王在华.王氏易学[Z].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甘出准016字总0216(2010)003号.

[5]王在华.易经新传[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4

一、免费策略

1、免费信息,查询信息。在网上既有综合性的电子商务网站,也有各行业的专业性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此类服务。例如,中国外经贸(省略 )是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面向国内外客商提供具有完善的检索功能、丰富的综合信息的外经贸领域专业站点。中国外经贸提供的免费服务包括:①采购信息、企业及产品信息的免费,国内外采购商、供应商可以随时自己的采购、企业及产品信息,零成本即可获得最大的成交机会。②免费查询信息,中国外经贸与多个网站保持链接、互通,浏览者无须付费,就可通过其强大的搜索功能,获取丰富信息。中国粮食贸易网(省略/cctn)。你只需经过简单注册即可成中国粮食贸易网试用区用户,在试用区将享受到一系列免费服务。

2、申请免费空间、免费域名,建立自己的网站。在泰龙通信(go.省略./mf.htm)你可以获得很多提供免费空间、域名的网站。其中的金光空间站(省略)是国内最大的网络资源搜集中心,已收录世界各国3000多个免费网页空间,其中国内有500多个,并且每日更新、增添。登录虎翼网(省略),打开友情链接/免费空间,点击免费空间服务介绍,在此页面中登记注册即可获得50MB的免费空间,同时可获得虎翼二级域名(***.省略)。

尽管互联网是一路免费走来,但免费午餐逐年递减,你可得抓紧时间,莫失良机。

二、流行策略

免费策略可使小企业在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获得让全球客户了解你的机会。倘若小企业投入少量资金,则能提高企业网上交易的成功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付费成为优秀电子商务网站的正式会员。在中国外经贸网注册普通会员,费用1600元/年,可享有比非会员更多的服务。在中国粮食贸易网注册普通会员,可直接在贸易网上报盘信息,对所感兴趣的供求信息进行还盘,对用户提出的还盘信息进行再还盘,查询历史成交记录等。淄博齐天真空技术研究所从事真空获得和真空应用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网站“诚信通”会员后,每天都上阿里巴巴网站,每周销售信息5-7次,每周都收到反馈十几条,经过筛选滤掉明显的虚假信息,然后及时给询价的客户回信或电话沟通。觉得有诚意的客户再发样品,客户看到样品满意后就下单。以前他们依赖传统的营销渠道,产品主要是内销,借助通过阿里巴巴联系上的外贸公司,他们的产品走出了国门,现在对网络贸易他们充满信心。

2、租用虚拟主机,建立一个具有商业形象的电子商务网站。利用虚拟主机技术,可以把一台真正的主机分成许多的“虚拟”的主机,每一台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IP地址,具有完整的Internet服务器(www,FTP,email)功能。虚拟主机之间完全独立,在外界看来,每一台虚拟主机和一立的主机完全一样。效果一样,但费用却大不一样了。在东方网景商务网站(b2b.省略/index.jsp),你只需付费680元/年(比单独购买节省500元),即可获得1个英文域名、100M的网站空间、100M的信箱空间。

三、顶级策略

租用虚拟主机,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用它来宣传企业形象、进行市场调研那是绰绰有余。但要实现在线交易,甚至把企业的大部分商务活动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信息处理,这样的网站在功能、速度等方面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时企业就需要自己动手,购买各类硬件设备及软件,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具有较多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站与普通网站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它能进行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服务传递、交易管理,因此在网站的开发、管理方面应慎重。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的软件商能为小企业提供此类服务,即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如联想、IBM等。

怎样在众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软件提供商呢?在明确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软件商提供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①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特点及功能,良好的解决方案应包括帮助你以较低成本,创建和运营网站所需要的核心功能。②商务服务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可以使你的网页管理升级,提供负载均衡,可以使你很容易地对使用中的解决方案进行调整,以保持与企业业务增长的一致性。③软件提供商所提供的插件。软件商的网站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他们经常会通过提供插件来升级他们的产品,要知道采用插件要比独立开发相同的功能更快捷、更方便。④客户评价。软件提供商的现有客户是如何评价他们提供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尽量避免成为软件商所提供方案的试验品,要寻找有足够经验和能力的软件商为你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5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说,VoLTE是4G时代最好的语音解决方案。作为优秀的设备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ZTE致力于为移动运营商打造一张高效智能、节能环保、面向未来的VoLTE精品网络,全面提高网络核心竞争力,为移动运营商的市场拓展和业务创新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形成VoLTE优势

早在4G网络建设方兴未艾之际,ZTE携多年来系统级通信设备研制和通信网络建设的丰富经验,就已正式推出了VoLTE解决方案,不但圆满地在LTE网络中实现了语音业务,而且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几大优势。

采用eSRVCC技术,缩短了呼叫接通时间,提高了语音切换速度,满足了切换前后用户语音通话连续性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体验。ZTE还采用自适应多速率宽带编码(AMR-WB),相比普通编码技术,提高了采样频率,拓展了低频和高频部分,音质效果更逼真,话音更自然、更舒适、更有现场感,即使在噪音环境下也可以清晰分辨。

支持智能语音质量感知,可以对语音业务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在突发和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产生异常告警。对于无线IP环境,通过小区边缘QoS保障、头压缩、半静态调度等技术支持高质量语音通话。

引入统一用户数据融合架构,将用户数据融合为统一数据,保证受理签约以及用户终端操作的补充业务数据在两个域的一致性,在CS和IMS网络间切换时,为用户提供相同的业务体验。

引入IP短消息网关(IP-SM-GW)网元,保证LTE用户在短信业务体验上的一致性。ZTE的IM-SSF方案可以保障用户顺利继承2G/3G中签约的业务,并能够延续已有的业务感知。

采用被叫域选择方案,提供业务锚定以及双触发两种实现方式,运营商可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选用,以提高域选择的准确性,提升呼叫接通率,降低接续时延,提供最佳语音服务。而且在迁移到IMS网络时,用户不必更换号码,还可自行设置优选网络。

四大亮点

ZTE VoLTE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在技术性还是在经济性方面,都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能力,相信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方案也将不断得以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ZTE VoLTE解决方案的亮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在ZTE VoLTE解决方案中,语音业务数据包完全通过LTE网络承载,大幅缩短语音的接续时间,最快的仅需1秒。即使有非VoLTE用户参与呼叫,接续时间也只需4秒左右,约为3G网络的一半。

畅通。ZTE VoLTE解决方案采用eSRVCC技术,实现VoLTE语音到2G/3G网络CS域语音的无缝切换,即使在没有LTE覆盖的环境下,也可保证通话连续性,实现随时随地,畅通无忧。

优质。ZTE VoLTE解决方案采用高清编解码技术,通过提高采样率降低背景噪音,为用户提供更为清晰、自然、真实的语音通话。4G视频可以达到VGA画质,画面非常清晰,让用户获得“面对面对话”的卓越体验,而且语音和视频通话可一键转换。

平滑。ZTE VoLTE解决方案创造性地提出3G网络的平滑演进方案,在不换卡、不换号、不注册的情况下,只需要通过VoLTE终端,即可实现高质量VoLTE通信,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网络代价实现VoLTE。

提升网络品质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6

这些适用协定都有争端解决条款。有些协定只是简单地援引“谅解”。例如,《原产地规则协定》第7、8条规定,有关原产地问题的磋商和争端解决,适用“谅解”的规定。

但有些协定不仅援引了“谅解”,而且作出了自己的特殊或附加规则和程序。[2]例如,《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反倾销协定》”)第17条第4-7款就对争端提交争端解决机构(DSB),专家组的职责以及信息披露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些是结合具体协议特点作出的特殊规定。在“谅解”与这些特殊规定相抵触的情况下,特殊规定优先。如果在一个案件中,涉及两个以上协定,并且这些协定都有特殊规定并且相抵触,则当事双方应进行协商,确定适用于本案的规则和程序。如果双方在自专家组设立后20日内达不成协议,则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DSB主席确定规则和程序,而DSB主席经与当事方磋商,必须在接到请求后10日内完成这项任务。DSB主席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使用特殊或补充规则,而本谅解的规则和程序只应在没有抵触的情况下使用。因此,DSB主席应尽量使用现有规则,而不是另创一套新规则。[3]

在这些特殊和附加规则中,最为突出的是反倾销协定、反补贴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的规定,内容比较详细,在实践中也多次使用。相比之下,其他协定中的规定就比较简单,使用也较少。

一、反倾销协定

第17条第4款规定,如果双方经磋商没有解决争端,且如果进口成员的行政主管机关已经采取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或接受价格承诺的最终行动,则该成员可将此事项提交DSB.如一临时措施有重大影响,且请求磋商的成员认为该措施的采取违反第7条第1款的规定,则该成员也可将此事项提交DSB.此处规定了三种可以提起争端解决的措施:最终反倾销税、接受价格承诺或有重要影响的临时措施。[4]也就是说,有关反倾销协定的争端,只能针对这三种措施;仅仅关于反倾销调查程序方面的问题,是不符合条件的。

关于临时措施,第7条共有5款,但从第17条第4款的规定看,只能针对第一款的规定提起争端解决,即已经发起调查、发出公告并给予利害关系方提交信息和意见的充分机会;已经初步裁定倾销和损害;有必要采取临时措施。对于第7条其他各款的规定,即临时措施的形式、开始的时间、期限和实施等,不能提起争端解决。但在墨西哥糖浆案中,专家组认为,如果作这样的理解,那么在起诉涉及最终反倾销措施时,也不能援引这些条款,这样,这些条款就永远不能被援用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5]在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案中,上诉机构也认为,第7条第4款关于临时措施期限的规定适用于具体的反倾销措施,指控相关立法的权利也不受影响。[6]

第17条第5款规定,在起诉方请求下,DSB应当设立专家组以依据以下内容审查该事项:(i)提出请求成员的书面陈述,其中表明该成员在本协议项下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利益如何丧失或减损,或本协议目标的实现如何受到阻碍,及(ii)根据适当国内程序的使进口国主管机关可获得的事实。

这些规定与“谅解”第6条第2款的规定没有抵触,应当同时适用。[7]设立专家组请求中不必特别出现“抵消或减损”这一字眼,只要说明利益如何受到影响即可。[8]主管机关可以考虑没有向利害关系方披露的保密信息。[9]

第17条第6款规定,在审查第5款所指的事项时:(i)在评估该事项的事实时,专家组应当确定主管机关对事实的确定是否适当,及他们对事实的评估是否无偏见和客观的。如果事实的确定是适当的,且评估是无偏见和客观的,则即使专家组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该评估也不得被推翻。(ii)专家组应当依照解释国际公法的习惯规则,解释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在专家组认为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可以作出一种以上允许的解释时,如主管机关的措施符合其中一种允许的解释,则专家组应当认定该措施符合本协议。[10]

这一款主要规定了专家组的管辖权。上诉机构指出,这些规定与“谅解”第11条没有抵触。另外,这一款还间接地规定了主管当局的一些义务,即必须适当认定事实,评估事实应当客观公正。[11]对于解释本协定有关规定的要求,上诉机构指出,此处的规定是“谅解”第11条的补充,而不是替代。[12]

第17条第7款规定,未经提供此类信息的个人、机构或主管机关正式授权,向专家组提供的机密信息不得披露。如该信息为专家组要求提供,但未授权专家组公布该信息,则经提供该信息的个人、机构或主管机关授权,应提供该信息的非机密摘要。这些规定的内容与“谅解”是一致的。

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的争端解决条款,分别规定在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反补贴措施项下。

(一)禁止性补贴

协议第4条对有关禁止性补贴的争端解决,规定了比较完整的程序。与“谅解”相比,有一些特殊的规则,并且各个阶段的时限大为缩短。第12款甚至直接规定,除了本条提及的时限,审理禁止性补贴的时限应为“谅解”中所规定时限的一半。但当事方可以协议延长这些期限。[13]

1、磋商

如果一个成员认为另一个成员正在给予或维持禁止性补贴,就可以请求与该成员进行磋商。但磋商请求中必须说明关于补贴的存在和限制的证据。这一要求超出了“谅解”的规定,因为它不仅仅要求有关措施存在证据,而且包括作为措施的补贴性质的证据。上诉机构指出,由于禁止性补贴的争端解决程序较短,要求请求磋商的成员提交这种证据是必要的。[14]但磋商请求中不必包括具体的论证观点。[15]

收到磋商请求的成员应当尽快进行磋商,以澄清事实,形成解决办法。

如果在磋商请求提出后30天内达不成协议,则任何一方都可以向DSB请求设立专家组。

2、专家组审理

除非DSB经协商一致决定不设立专家组,否则专家组应当立即设立。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委员会”下设一个“常设专家小组”(Permanent Group of Experts),目的是向具体案件的专家组提供协助,并且向委员会和各成员就补贴的存在和性质问题提供咨询。[16]因此,具体案件专家组成立后,可以请求常设专家小组确定有关措施是否为禁止性补贴。常设专家小组应当立即审查有关证据,并向被控成员提供申辩的机会。常设专家小组应当在具体案件专家组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结论报告,专家组对此应接受,不得修改。

专家组应当就具体案件提交报告。自专家组组成和专家组职责范围确定起90天内,专家组报告应当散发至全体成员。如果有关措施是禁止性补贴,则专家组应当建议立即撤销该补贴,以及撤销补贴的时限。撤销可以是取消补贴。[17]撤销的义务还可以包括对补贴的“完全退还”(full repayment),即对过去和未来提供的补贴,全部退还,但不包括利息。[18]如果补贴涉及将来可以兑现的债券,则应停止兑现,而不论这样是否会导致违反合同;撤销的义务不不受合同义务的影响,不论是与政府还是与私人签订的合同。[19]考虑到撤销补贴所需要的必要步骤,可以给该成员一段时间。[20]

除非当事方在报告散发后30天内提出上诉,或者DSB经协商一致决定不通过该报告,专家组报告应当通过。

3、上诉审议

如果当事方提出上诉,则上诉机构应当在30天内作出裁决;如果不能在30天内作出裁决,应当向DSB提交报告,说明延期的理由,已经预计完成的时间,但不得超过60天。

上诉机构裁决是最终的,应当由DSB通过,除非DSB在裁决报告向成员散发后的20天内,经协商一致不通过该报告。当事方应当无条件接受裁决报告。

4、裁决的实施和报复

如果在专家组指定的期限内,裁决没有得到实施,则经起诉方请求,DSB应授权采取反措施,即采取报复措施。对于报复的水平,可以根据“谅解”第22条第6款提交仲裁。报复应当与禁止性补贴成比例。“成比例”是指禁止性补贴的水平,而不是起诉方利益受影响的水平。[21]

(二)可诉补贴

协议第7条对有关可诉补贴的争端解决,规定了比较完整的程序。[22]这些程序与禁止性补贴的程序基本相同,但时限较长,并且没有提到常设专家小组。

1、磋商

如果一个成员认为另一个成员采取的补贴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使其利益抵消或减损或造成了严重损害,则可以请求与该成员进行磋商。但磋商请求必须包括补贴的存在和性质,以及对自己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使其利益抵消或减损或造成了严重损害的证据。

收到磋商请求的成员应当尽快进行磋商,以澄清事实,形成解决办法。

如果在磋商请求提出后60天内[23]达不成协议,则任何一方都可以向DSB请求设立专家组。

2、专家组审理

除非DSB经协商一致决定不设立专家组,否则专家组应当立即设立。在专家组设立后15天内,应当造成专家组和确定专家组的职责范围。

专家组应当审议该事项,并向当事方提交报告。该报告应当在专家组组成和职责范围确定后120天内散发至全体成员。

在专家组报告散发全体成员后30天内,DSB应当通过该报告,除非当事方提出上诉,或者DSB经协商一致决定不通过该报告。

专家组审理可诉补贴案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成员政府所掌握的信息。因此协议规定,在受可诉补贴严重影响的市场上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向当事方和专家组提交与当事方市场份额变化以及关于所涉及产品价格的所有有关信息。[24]

为了获得有关信息,协议在附件5专门规定了“搜集关于严重侵害的信息的程序”。该程序要求:(1)在专家组收集有关证据时,每个成员都应进行合作;专家组设立后,争端各方和任何有关第三国成员即应通知DSB其领土内负责提供此类信息的的组织和用于应答提供信息请求的程序。(2)为确定严重影响的存在,应当事方请求,DSB应开始收集信息的程序,从给予补贴成员的政府那里获得确定补贴的存在和金额、接受补贴企业的总销售额以及分析补贴产品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所必需的信息,必要时可向给予补贴成员的政府和起诉成员的政府提出问题以收集信息,以及澄清和获得争端各方通过第七部分所列通知程序所得信息的详细说明。[25]收集信息的过程,应保护机密信息,以及提供信息的成员要求保密的信息。(3)关于补贴对第三国市场的影响,争端方可收集以其他方式无法自起诉成员或补贴成员处合理获得信息,包括通过向第三国成员政府提出分析不利影响所必要的问题。这种请求不应以给第三国成员带来不合理负担,特别是,不应期望此类成员专门为此目的而进行市场或价格分析。拟提供的信息为该成员现有的或可容易获得的信息(例如,有关统计机构已经收集但尚未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有关进口产品和有关产品申报价值的海关数据等)。但是,如争端方自费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则第三国成员的主管机关应便利此人或该公司进行此项分析,且应给予此人或公司获得该成员政府通常情况下不予保密的所有信息的机会。(4)DSB应指定一名代表协助收集信息。该代表的职责是确保及时收集迅速解决争端所必需的信息。该代表可提出有关收集必要信息的最有效方法的建议,以及鼓励各方进行合作。(5)信息收集程序应在设立专家组请求提出后60天内完成。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应提交专家组。此信息应特别包括有关所涉补贴的金额的数据(且在适当时,接受补贴公司的总销售额)、补贴产品的价格、无补贴产品的价格、市场中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对所涉市场供应补贴产品的变化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此信息还应包括反驳的证据,以及专家组认为在形成其结论过程中有关的补充信息。(6)如给予补贴的成员和/或第三国成员未能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进行合作,则起诉成员可依据其可获得的证据,将此严重侵害案件与给予补贴成员和/或第三国成员不合作的事实和情况一并提起申诉。如由于给予补贴成员和/或第三国成员的不予合作而无法获得信息,则专家组可依靠从其他方面获得的最佳信息完成必要的记录。(7)专家组在作出决定时,应从信息收集过程所涉及的任何一方不予合作的情况作出反向推断。(8)专家组在使用可获得的最佳信息或反向推断作出确定时,应考虑DSB协助收集信息的代表对任何提供信息请求的合理性及各方以合作和及时的态度应答这些请求所作努力的建议。(9)信息收集过程不得限制专家组寻求其认为对正确解决争端所必需的,但在该过程中未得到充分寻求或搜集的额外信息的能力。但是,如额外信息可支持特定一方的立场且记录中缺乏此类信息是由于该方在收集信息过程中不合理地不进行合作所造成的,则专家组通常不应要求此类信息以完成记录。

3、上诉审议

如果当事方提出上诉,则上诉机构应当在60天内作出裁决;如果不能在60天内作出裁决,应当向DSB提交报告,说明延期的理由,已经预计完成的时间,但不得超过90天。

上诉机构裁决是最终的,应当由DSB通过,除非DSB在裁决报告向成员散发后的20天内,经协商一致不通过该报告。当事方应当无条件接受裁决报告。

4、裁决的实施和报复

如果专家组裁定补贴对另一成员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实施补贴的成员应当采取适当步骤消除不利影响,或者撤销该补贴。

如果在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通过后6个月内,该成员没有采取适当步骤消除不利影响,或者撤销该补贴,并且双方没有达成补偿协议,则经起诉方请求,DSB应授权采取反措施,即采取报复措施。报复应当与所受不利影响的程度和性质相当。对于报复的水平,可以根据“谅解”第22条第6款提交仲裁。

(三)反补贴措施

从第10条脚注35的内容看,除了禁止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采取报复措施(第4条第10款和第7条第8款)外,对于反补贴措施,没有特殊规则。

在美国热轧钢案中,美国提出,反倾销协定第17条第6款所规定的专家组审查标准,应当适用于反补贴措施的案件。上诉机构驳回了美国的请求。[26]

三、纺织品与服装协定

为监督《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实施,审查根据该协定采取的所有措施及其与该协定的一致性,并采取该协定具体要求的行动,WTO设立了“纺织品监督机构”(“TMB”)。TMB由1名主席和10名成员组成,选择成员考虑了成员资格的平衡,广泛代表各成员,并定期轮换。成员由货物贸易理事会指定的WTO成员任命,并以个人身份履行职责。

TMB有自己的工作程序。[27]TMB采取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但如果审议的问题涉及某个TMB成员的所属国家,则决策不需要获得该成员的同意或赞成。 TMB是常设机构,几乎每月召开含义,以履行协定规定的职责。TMB在履行其职责时,应依靠各成员根据该协定有关条款提供的通知和信息,并以各成员可能提交或其可能决定向各成员寻求的任何额外信息或必要细节作为补充。TMB还可依靠提交WTO其他机构的通知及这些机构和TMB认为适当的其他来源所提供的报告。

在WTO成员对影响协定运作的任何事项产生争议时,应当进行磋商;如果双边磋商未能达成双方同意的解决办法,则TMB应在两成员中任何一成员请求下,对有关事项进行全面和迅速的审议,并向有关成员提出建议。

如果一个成员认为任何特定事项损害了自己依据该协定享有的利益,并且与有关成员的磋商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TMB应迅速审议该事项,并且就此类事项向有关成员提出其认为适当的意见。

在形成其建议或意见之前,TMB应邀请可能会直接受所涉事项影响的成员参加。只要TMB被要求提出建议或调查结果,则该机构即应提出建议或调查结果,并最好在30天内。所有此类建议或调查结果应告知直接有关的成员,并且告知货物贸易理事会供其参考。

各成员应尽力(endeavour)全面接受TMB的建议。因此,在美国衬衣案中,专家组认为,TMB的建议没有约束力。[28]但TMB应对此类建议的执行进行适当的监督。如一成员认为自己不能遵守TMB的建议,则应在收到此类建议1个月内(从TMB建议或意见正式告知该成员时起算)[29]向TMB提供理由。在对提供的理由进行全面审议后,TMB应立刻提出其认为适当的进一步建议。如在提出此类进一步建议后问题仍未解决,则两成员中任何一个成员均可将此事项提交DSB,并援引GATT 1994第23条第2款及“谅解”的有关规定。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当事方即可直接请求设立专家组而不另进行“谅解”所规定的磋商程序。[30] DSB的争端解决程序独立于TMB,因此,对于TMB批准采取的限制措施,DSB可能会认定为违反纺织品协定。[31]

DSB的裁决,可以是授权违反协定的成员在货物贸易理事会对纺织品一体化步骤审议后的(但在2005年前),对一体化的步骤进行调整。[32]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WTO成员之间有关纺织品的争议,一般应当首先进行磋商,然后提交TMB作出建议或意见;如果争议仍然没有解决,就可以援用“谅解”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但在土耳其纺织品案中,土耳其提出,印度应当首先用尽TMB程序,然后才能提交DSB.但专家组指出,TMB的特殊规则只有在措施是根据纺织品协定采取的情况下,才应首先提交TMB解决。而在本案中,土耳其认为其对纺织品的数量限制是根据它与欧共体的区域贸易安排作出的,印度的主张也是根据GATT1994提出的,并且区域贸易安排的问题显然也不属于TMB管理的范围。因此,专家组认为,本案没有必要在提交DSB之前首先提交TMB.[33]

在美国衬衣案中,专家组认为,纺织品争端解决是一种“双轨机制”(two-track process),即TMB机制和“谅解”的机制;这两个机制有实质性的差别。协定说如果一个成员对TMB的建议仍不满意,可以请求设立专家组,是指TMB程序可以替代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磋商阶段,但与专家组的正式程序不同。[34]印度在上诉时认为,专家组这种“双轨机制”的谅解是错误的;纺织品协定与“谅解”是“两阶段程序”(two-stage procedure):同样的措施,先提交TMB,在其建议未被接受的情况下,再提交DSB.上诉机构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裁决。[35]

四、其他协定

(一)《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该协定第11条第2款规定,在涉及科学或技术问题的争端中,专家组应寻求专家组与争端各方磋商后选定的专家的意见。为此,专家组可主动或应争端双方中任何一方请求,设立技术专家咨询小组,或咨询有关国际组织。由于卫生和植物卫生争端常常涉及科学或技术问题,因此,这种案件的专家组一般都要咨询科学专家。[36]关于国际组织,协议提到了“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兽疫组织”以及在《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范围内运作的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37]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协定第14条第2-4款规定,专家组可自行或应一争端方请求,设立技术专家小组,就需要由专家详细研究的技术性问题提供协助。

为此,协定附件2专门对“技术专家小组”作出了规定:(1)技术专家小组受专家组的管辖。其职权范围和具体工作程序应由专家组决定,并应向专家组报告。(2)参加技术专家小组的人员仅限于在所设领域具有专业名望和经验的个人。(3)未经争端各方一致同意,争端各方的公民不得在技术专家小组中任职,除非在例外情况下专家组认为非其参加不能满足在特定科学知识方面的需要。争端各方的政府官员不得在技术专家小组中任职。技术专家小组成员应以个人身份任职,不得作为政府代表,也不得作为任何组织的代表。因此,政府或组织不得就技术专家小组处理的事项向其成员发出指示。(4)技术专家小组可向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来源进行咨询及寻求信息和技术建议。在技术专家小组向在一成员管辖范围内的来源寻求此类信息或建议之前,应通知该成员政府。任何成员应迅速和全面地答复技术专家小组提出的提供其认为必要和适当信息的任何请求。(5)争端各方应可获得提供给技术专家小组的所有有关信息,除非信息属机密性质。对于向技术专家小组提供的机密信息,未经提供该信息的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正式授权不得。如要求从技术专家小组处获得此类信息,而技术专家小组未获准此类信息,则提供该信息的政府、组织或个人将提供该信息的非机密摘要。(6)技术专家小组应向有关成员提供报告草案,以期征求它们的意见,并酌情在最终报告中考虑这些意见,最终报告在提交专家组时也应散发有关成员。

这些规定与“谅解”附录4“专家审议小组”的规定相同,只是后者在最后提到了“专家审议小组的最终报告仅属咨询性质。”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7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二语习得;主体自洽原则;连接;冲洗;合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98-03

基于问题的二语习得(Problem-bas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PSLA)主张二语习得始于真实、源自生活、结构不良但多解的问题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协商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语言习得模式,不仅促使学生自主判断、民主确定和主动掌握目的语应用性知识与技能,还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从而发展其应对生活挑战和未来工作挑战的素养。[1]

认知语言学的主体自洽(self-negotiation)原则指“隐喻认知主体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思考,即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或思考需要做到自我一致、自我协调、自我核定、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和自我允准(Self-licensing)”,[2]最终使始源域与目标域达成一致贯通、相互协调,是隐喻构建与解读这两个认知过程的指导原则。结合PSLA的实施步骤将之定义为:“二语习得者为表达对目的语情境中问题A的判断或思考,利用已有目的语知识、综合知识(包括缄默知识)以及洞察力,确定可能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B,将A和B‘连接’(Linking)在一起。连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冲洗’(Washing)过程,即自主收集、筛选新信息,并归纳为新证据,以此作为判断依据进行主体协商和主体核定。若主体允准B对A有效,则A与B‘合流’(Converging)成为新的目的语知识;若主体判断B对A无效,则根据新证据重新确定可能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C,并尝试‘连接’A与C。经过再次‘冲洗’,若主体允准C对A有效,则A与C‘合流’成为新的目的语知识;若主体判断C对A仍然无效,则进行新一轮‘连接’和‘冲洗’。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合流’成功,产生新的目的语知识。”{2] PSLA的主体自洽原则还可以细化为个体性主体自洽原则和群体性主体自洽原则。

一、PSLA的群体性主体自洽原则

PSLA的“确定问题”、“提出方案”、“小组归纳(即合作拼图)”以及“小组反思”环节都是PSLA学习者的群体认知过程。其间,PSLA的群体性主体(即全体小组成员)不仅遵循群体性主体自洽原则进行“连接”和“冲洗”,而且以后者为判断依据和制约因素,最终实现各个环节中的“合流”。

具体而言,当遇到能够触发学习动机的二语习得情境时,PSLA小组成员首先独立判断情境中所彰显的“问题”,即引起个体学习者兴趣的新的语言点、语用现象或异国文化习俗(个体性“问题”)。PSLA群体性主体尝试将小组的学习目标(包括文本层面的语言内部目标和文化层面的语言外部目标)与个体性“问题”相“连接”,即群体协商和判断。若群体性主体一致判定第一个个体性“问题”与小组学习目标不符,或者多数组员不感兴趣,或者远非当前小组能力所能解决,则对该个体性“问题”的“冲洗”失败,PSLA群体性主体转而尝试“连接”和“冲洗”下一个个体性“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直至PSLA群体性主体核定、认同和允准某个或一系列个体性“问题”(包括语言性问题和文化性问题),即符合小组学习目标、大多数组员感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探究、处于PSLA群体性主体“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可见,PSLA小组的群体协商过程即“冲洗”过程,当PSLA群体性主体一致认同小组所允准的“问题”与小组学习目标相符时,两者的一致性便促成了“合流”,即确定了小组的群体性“问题”。

“确定问题”环节的终点,亦即“提出方案”环节的起点。小组的群体性“问题”(下文简称“问题”)所蕴含的新信息与小组成员的已有目的语知识之间必然存在着认知上的断裂或间隙,正是这个空白激发了PSLA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启动了群体性主体自洽原则指导和制约下的语言认知过程。此时,PSLA小组成员分别激活各自的已有目的语知识,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和启发,生成群体性已有目的语知识。然后,PSLA小组利用新生成目的语知识、组员的综合知识(包括缄默知识)和洞察力,尝试从目的语的词汇、语法、语用和文化的视角解释和分析“问题”(“连接”群体性已有目的语知识和“问题”的过程)。此时,PSLA小组依次协商、判断和核定新生成的群体性目的语知识能够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哪些方面和细节,并将仍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那些方面和细节细化成多个“子问题”(“冲洗”过程)。最后,根据集体判断和假定解决“子问题”所需的新信息,小组协商、认同和允准可能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合流”的过程)。

PSLA小组成员完成自主探究(参见标题二)后,PSLA小组需交流、汇总、分析和归纳个体性主体所收集的新信息(这些新的个体性知识就像完成一张大拼图所需的拼图小片),通过群体协商判断,筛选出能够相互啮合的拼图小片(“连接”新信息与“问题”的过程),核定、认同和允准每张拼图小片在整幅拼图(即假设的解决方案)中的位置(“冲洗”的过程)。若某些新信息与“问题”无关,或被其它新信息验证为错误或无效信息,则从解决方案中剔除(正如无法嵌入整幅拼图的拼图小片应弃之一旁)。若PSLA群体性主体判定筛选出的有效信息足以验证小组预设方案的有效性,则“冲洗”成功,新信息与“问题”就“合流”成为能够清晰阐释或完满解决“问题”的方案;若小组一致认为筛选出的有效信息仍不足以验证和支持小组预设的方案的有效性,则“冲洗”失败,小组需重新协商、分析和判断进一步解释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新信息,适当调整预设方案,或核定和允准一个新方案。然后,个体性主体展开新一轮的自主探究,PSLA小组再次“连接”和“冲洗”新信息和“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直至PSLA小组核定、认同和允准一个最终的有效方案(如同经过修正和完善,拼成了一幅全新拼图)。这一最终方案就是本次PSLA认知过程中学习主体所习得的新的语言知识或文化知识,也是整个PSLA认知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合流”成果。

最后,PSLA小组使用目的语报告小组结论,并回顾和评判整个PSLA过程,通过分析和比较群体合作过程和最终方案(“连接”过程),判断、核定、认同和允准此次PSLA认知过程的经验教训(“冲洗”过程),总结和概括出更有效的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以及监控认知过程的元认知策略(“合流”过程),以便指导今后的PSLA学习。

由此可见,群体性主体自洽原则始终导引并制约着PSLA学习者的群体认知过程。前者不仅是指路明灯,更是方圆规矩,确保PSLA群体性主体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理解“问题”,预设解决方案,批判和择定证据,最终将新信息融汇到群体性已有目的语知识体系中,构建一致连贯、主体自洽的群体性目的语知识体系。

二、PSLA的个体性主体自洽原则

PSLA的“自主探究”环节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自利和探究机会,使他们在个体性主体自洽原则的引导和制约下构建新的个体性目的语知识。

具体而言,当PSLA小组将“问题”细化成多个“子问题”,提出一致核定、认同和允准的方案后(参见标题一),小组成员便通过民主分工的形式,确定各自负责的“子问题”。此时,PSLA个体性主体自主判断和抉择收集新信息所需的资源、途径和方式,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整理、分析和归纳相关的新信息,并尝试“连接”新信息与自己负责的“子问题”,运用新获得的目的语语言或文化知识对“子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若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已有目的语知识、综合知识(包括缄默知识)和洞察力,判断和核定新信息不足以有效解释或解决“子问题”,则“冲洗”失败,需进行新一轮自主探究,重新进行“连接”和“冲洗”。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冲洗”成功,即个体性主体实现自我核定、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和自我允准,认为所获得的新信息有效地阐释或解决了“子问题”。此时,个体性主体将新信息融汇到自己的已有目的语知识体系中,生成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个体性目的语新知识。

三、主体自洽的PSLA认知过程

综上所述,主体自洽原则贯穿整个PSLA认知过程,导引和制约着“连接”、“冲洗”和“合流”三个认知运作机制,[2]形成批判性、动态生成的二语习得认知过程,见图1。

图1用直观的模型描述和概括了PSLA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问题情境互动的原则以及个体性和群体性语言系统的建构原则:主体自洽原则。事实上,PSLA的每一个实施环节都要受到主体自洽原则的关照。从确定问题到解释问题,从解决问题到反思解决过程,小组群体协商和合作环节中的二语习得群体不断经历着“连接”、“冲洗”和“合流”的认知循环,追求和实现着主体协商、核定和允准,本质上就是群体自洽的过程;自主探究环节中的二语习得个体通过自我一致、自我协调和自我认同的个体自洽方式,发展和完善个体目的语知识系统,并通过参与小组协商合作,使个体目的语知识建构与群体目的语知识建构产生相辅相成的互动生长。换言之,PSLA学习者主体在每个环节中都要进行一次“连接——冲洗——合流”循环式认知,甚或进行多次这样的循环式认知,直到主体对“合流”结果感到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和自我允准。而上一个环节的完满循环又触发了下一个环节的认知过程,这样循环往复,微观层面上的“连接——冲洗——合流”循环式认知环节最终生成了宏观层面上的“连接——冲洗——合流”循环式认知过程,即完整的PSLA认知过程。可以说,问题情境中的二语习得者的认知过程受到主体自洽原则的导引和制约,主体自洽原则使PSLA认知过程成为主体自洽的二语习得过程。

参考文献: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煤矿供电;越级跳闸;解决方案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逐渐被重视。由于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环境较差,电缆在来回拖拽时极易造成其绝缘保护层损坏,机械运输设备也时常出现挤伤电缆事故,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井下供电系统发生相间短路事故,同时因井下供电线路距离短,分级多,更容易导致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越级跳闸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大面积的停电,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还将对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及矿井安全带来威胁。因此煤矿供电越级跳闸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越级跳闸问题的解决方案

1.1 电力监控的解决方法

对于常规的电力监控,通常是在中央变电所或采区变电所出线开关保护的线路在运行期间出现了故障或遭遇了较大程度的冲击力(短路故障),就会促使其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同时将其保护装置启动信号传输至到中央变电所或者采区变电所进线开关的保护装置。

中央变电所或者采区变电所进线开关保护装置在对故障信号进行处理的同时接收到出线开关保护装置的启动信号,将延时启动本保护装置速断保护。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出线开关的跳闸信号,进线开关保护装置将后备保护跳闸;如在规定时间内出线开关跳闸,进线开关保护装置将恢复正常状态。

1.2 光纤纵差的解决方法

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光纤纵差保护一般为保护地面变电所至中央变电所或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的重要负荷电缆线路,安装于被保护电缆线路两端的开关上。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比对本侧三相电流及对侧三相电流,研究其变化,根据变化的状况及计算出的三相电流的矢量和是否为零进行判断,并根据电流互感器二侧流过的电流值,与保护动作鉴定值进行比较,如果不小于鉴定值,保护装置动作,跳开故障线路两侧开关。2 集成保护式的解决方法

在地面变电站集成保护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井下供电集成保护式的方法。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我们通过对高压供电开关电信号进行瞬时采样,随后将获取到的采样值通过固定的光纤电缆传讯通道传输到主控计算机,通过该主控计算机对电流的计算和判断,集成保护主机通过光纤电缆传讯通道向距离故障点路程较短的微机保护下达跳闸命令,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将会对短路故障进行排除。如果通道出现问题,将关闭集成保护工作模式,将工作模式转变为每台高压供电开关各自保护工作的常规方式。如图3。

3 智能配网的解决方法

在井下供电系统中,我们利用下级变电站保护动作信号或馈出线保护动作信号经矿井高速以太网快速闭锁本线路保护的速断保护功能,从而在确保快速的同时又具有了可选择性。

智能配网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某些方法将智能配网中的故障快速隔离起来:当配网系统发现故障、相关速断保护装置启动的同时,还会向上一级配网系统发出闭锁信号。不仅如此,整个配网系统还具备对下一级系统进行检测的能力,即判断出下一级配网是否有闭锁信息发出。根据判断结果,实施下一步程序。即如果检测到下一级配网发出了闭锁信息,那么就对速断出口进行闭锁。相反,如果下一级配网没有检测到闭锁信息,那么这时,配网系统就会出现一个短延时,然后跳闸。

通常情况下,短延时的时长与下一级配网闭锁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关。经过测算,研究人员发现:在4级以下的配网中,短延时的时长通常≥35ms。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闭锁信息传输的可靠、顺畅。(见图4)

4 越级跳闸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

4.1 简单易行方面

针对上文提到的电力监控、光纤纵差、及集成保护来说,站内电缆或光纤以及站与站之间的光纤的连接都需要以传统的安装方式进行,这对于现场工作具有一定的麻烦性。而智能配网却大不相同,智能配网只需将通讯方式做转变,将RS485通讯改为以太网,因此总体而言比其他三种方案在现场改造方面容易得多。

4.2 可靠性方面

在以上四种方案中,电力监控和智能配网方案采用的都是,当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由下级配网系统负责故障检测。如果检测到故障电流,那么下级配网系统就会给上级配网系统传输故障信息,从而实现了上级配网系统的短时闭锁,进而达到速断保护的目的。因此,电力监控和智能配网方案在所有的煤矿供电越级跳闸解决方案中,属于可靠性较高的方案。

光纤纵差保护方案普遍应用于井上供电系统。当运用到井下联络线时,对于普通的故障(故障发生在联络线之间)来说,效果也比较显著;但是对于特殊故障(发生在母线上的故障)来说,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如偶尔发生越级跳闸现象、存在保护死区等等。

集成保护方案,其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在及时采样方面,同步要求比较高。从而导致排除故障时间的不确定性,即排除故障的时间不能保证完全控制在速断时间内。

4.3 先进性方面

为了改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我们需要将成熟的技术加以利用。井上供电技术要合理地科学性地运用到井下。集成保护正是一项值得考虑的技术,集成保护综合了IT技术的先进性,对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也作了相应的改进和提升。即使在只有一台主机的情况下,也能将全站测量保护及监控的功能包揽下来。

4.4 标准化方面

煤矿针对供电设备的标准,井上与井下存在较大差异。煤矿井下供电设备的标准往往落后于井上,这是由历史原因和专业限制导致的。例如对于微机的保护装置,井上都具有完整的一套标准体系,涵盖了多种的技术指标和参数。而井下则仅有为数不多的要求,使得各项相关设备的性能不统一。在文章提到的解决方法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标准也有差别。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煤矿供电设备也是为今后的供电需求打下基础。

5 结束语

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一直存在于煤矿日常工作中,随着煤矿事业的发展及诸多应用于煤矿中的新技术的相继问世,使得煤矿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上有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近几年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配网方案在煤矿供电系统中得以应用,其可靠性也在应用中得以证实。这种不改变原有安装方式和网络结构的方法不仅解决了煤矿高压供电的问题,更推动了煤矿高压供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对此国家也将颁布新的政策和标准,对煤矿供电的规范进一步地加强,从而在根本上预防了对矿井和矿工生命造成威胁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文超.煤矿供电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的应用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1).

[2]肖立强,王哗,闫叶俊.煤矿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矿现代化,2010(3).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9

企业信息化与3A的亲密关系

何谓3A?传统意义上讲,即营销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

何谓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3A模式,就是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使企业全员都处于3A状态,大大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有关专家指出,基于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此,实现3A,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传递将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特别是在提高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上,3A模式是强大而有力的。有研究表明,企业的管理者离开办公室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办公桌旁的时间,随身携带的信息化终端可以帮助他们不间断地管理企业的运转,即使在离开办公室的环境下仍然可以进行管理。在全员管理方面,广东中小企业计算机人均拥有率不到5%,却有90%以上的员工拥有移动电话,而且所有的企业都有移动的网络覆盖。无论管理者与员工身在何处,依托移动信息化网络,都能马上对事件做出反应。

建设移动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性

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催生出了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它有着响应速度快、应用灵活以及设备应用门槛相对低廉的特点。它可以为企业实现:

1.提高决策质量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中小企业的老板们经常同时分饰多种角色,总经理、业务员、采购员等等,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至关重要。依靠移动信息技术快速响应的特性,移动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这就为提高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辅以信息系统科学的决策模型和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决策者的方案选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

如在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实现全国各地的数据采集、统计、查询和,让企业决策人员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运筹帷幄,真正随时掌握最准确的市场数据,作出正确的决策。在湛江锦华通讯公司的应用实例中,采用了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使数据采集的周期从原来的一周到数周缩短到1小时,既有效地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时间差,也避免了层层汇总带来的数据错误,获得了降低超过20%的库存压力的显著成果。

2.增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提升企业整体快速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个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企业的管理者要随时了解企业内部与市场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关决策之外,更要求企业整体从上到下也必须迅速响应,根据管理者的决策作出应变。

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在瞬间处理并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实现了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管理者的决策指令能迅速传达到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而企业内部各环节也能迅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并把相关反馈信息收集整理后回传到管理者,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应变速度的提高。

3.有效解决资金不足情况下的营销问题

对于部分资金、渠道不足的企业,要实现有效的营销运作并不容易。移动信息化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营销上的好出路。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创造不同的营销方式。如使用短信系统发送最新的促销信息,以及使用手机互联网平台,使企业拥有能有效直达消费者的广告媒体和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平台等,这些都能够让消费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了解到企业的最新情况,其覆盖范围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既增强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大幅节省市场营销的成本。

4.有利于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现代企业要赢得市场竞争,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小企业通过移动网络与重要客户连接在一起,可以直接实现与客户的一对一沟通,随时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效果,为自己创造更多商机。如在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中,汕头金海湾国际旅行社采用该系统实现有效采集客户特征等数据和将最新旅游线路、黄金周优惠线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客户的手中,大大提高了与客户的互动效率,也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利用移动信息化,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对企业员工的束缚,实现企业内外信息在第一时间的反馈与统计,加强远程协作,尤其是可轻松处理常规操作中难以及时反应的紧急事务,从而将公司内部决策机构与在外的营销人员连成一体,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促进内部信息沟通。因为移动信息化有着如此的优点与特性,它让我们看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3A的希望。

为企业量身订做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前推出的动力100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就是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行之有效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对于上述问题,广东移动的负责人说,“我们目前以产品与服务整合为主要思路,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政府、行业协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在产品结构上采用以标准化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相结合的方式,已开发了多种适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且市场反应良好。”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篇10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综合档案馆自我调适的原因

一般认为,“引起调适的原因有:(1)冲突;(2)社会变迁;(3)文化交流。”⑶那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综合档案馆自我调适的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其原因首先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在维护公民知情权等方面提出了某些新的要求。如,以20__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的形式公布的上述《条例》明确规定:1、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第五条)。2、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第九条)。3、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一般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第十八条)。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第十三条)。5、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规定(第二十~二十八条)。6、监督和保障(第二十九~三十五条)。

其次是,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与政府信息公开形势某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开始凸显。以可以对应上述条款的有关内容为例,一是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⑷第十九条关于“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的规定,包括行政机关移交的涉及政府信息的档案在内的所有档案,进入国家档案馆后原则上都适用上述《档案法》的规定,换言之,可以不受上述《条例》的约束,而有关档案馆也就可能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避风港”。二是上述《档案法》第二十条虽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但是,由于上述《档案法》第二十条明确授权制订“利用未开放档案办法”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至今没有出台“有关规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馆藏未开放档案的利用还是一个“无法可依”的领域。这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的形势需要,是不相适应的。此外,以卷为保管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往往使大量控制卷中一些可以公开的档案文件与公众无缘。

即便如此,综合档案馆要不要通过主动调整来积极回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形势下的社会需要,仍然是一个有待形成共识的问题。以要不要开展馆藏未开放档案(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移交的、尚未开放的档案)依申请利用为例,一些同志认为,此事一是缺乏法律依据,二是对于馆藏形成已满30年的档案开放鉴定尚且难以及时完成的综合档案馆来说,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是力所不及的。其实,这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关于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有没有法律依据的问题。上述《档案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而且,该条款同时明确,“利用未开放档案的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此外,__在20__年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__]12号)时就提出,要“加强研究档案开放利用与政务公开的工作衔接”,“市和区县档案馆要加强政务公开的配套服务措施,研究实施依申请提供利用档案的新型服务机制,不断满足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对馆藏档案的利用需求”⑸。 因此,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工作,怎么能被认为是“缺乏法律依据”呢?

至于如何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工作,这正是有待有关档案部门依法作为的问题。关于有关档案馆对于形成已满30年的档案开放鉴定尚且难以及时完成,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工作更是力所不及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种误解。因为,一方面,实践表明,档案作用的发挥往往随着社会关注点的转移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已开放档案不能满足的社会需求,往往需要通过开展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来实现。因此,可以认为,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与依法开放档案,并不是冲突的,而是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档案馆的有限“投入”如何合理使用,是一个应当根据社会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综合档案馆尤其是那些馆藏数量多、基础工作薄弱的大型档案馆,确实面临着一个如何区分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科学抉择问题。而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正是一件值得有关档案馆有所作为的事情。

因为,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工作,一是有助于提升综合档案馆便民惠民的社会形象。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是 党政机关,档案馆通过档案提供利用等公共服务不仅维系着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且体现了其应有的社会形象。然而,由于目前综合档案馆正式向社会开放的档案从总体上看仅占馆藏总量的一小部分,其他未开放档案与公众几乎是“无缘”的(其中相当部分档案的不能开放又是由于以“卷”为保管单位造成的),这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分享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权益和国家档案馆的公众形象。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工作,可以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个性化需要,可以明显提高馆藏档案公众利用的比重,它不仅与形成已满30年档案的依法开放是互补的,而且是积极回应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公众期待的“事半功倍”之举。二是有助于放大政府信息公开的积极效应。据统计,我国有用信息的80%由政府掌握,但这些信息大多处于不对外公开的状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建立了政府与社会之间及时、顺畅的信息公开渠道,加速了政府信息的流动和开发利用,减少了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促进了政府信息更快地转化为社会的物质财富。政府信息公开也使人民通过享有知情权(信息自由权),正常地行使我国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政府信息公开,也是我国政府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努力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的有效措施。而行政机关移交进馆的档案涉及相当多的政府信息,开展这部分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工作,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足。这也是各级综合档案馆被优先确定为当地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场所的基本理由。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而才能自觉做到与时俱进,有所作为。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综合档案馆自我调适的对策

如前所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综合档案馆的自我调适,是一项毋庸置疑的现实任务。其内容包括:一是观念层面的调适,主要是解决与政府信息公开在服务理念上的“接轨”问题。二是实践层面的调适,主要是解决与政府信息公开在实践上的良性互动问题,其中包括档案收集如何扩大范围、健全手续;整理鉴定如何突破传统案卷的束缚;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助推资源共享的进程;档案利用如何实现依法开放与依申请利用并举。三是制度层面的调适,主要是解决有关档案法规与上述《条例》的适度衔接问题。

(一)关于观念层面的调适

为解决与政府信息公开在服务理念上的“接轨”问题,一是要明确什么是“轨”?二是要明确如何“接”?

笔者认为,这个“轨”,就是上述《条例》确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民原则。当前,作为当地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场所的各级综合档案馆,为贴近民生、服务大局同样有必要推行便民原则。而且,坚持便民原则,也是各级综合档案馆公益性的集中表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形势下,只有坚持便民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各级综合档案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何“接”这个“轨”?对于各级综合档案馆来说,关键是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期将便民原则贯穿档案馆建设的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决策规划的民主化。即将“便民”作为档案馆事业科学发展的聚焦点,通过组织专家咨询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系统各类专家在推动档案馆重要决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搭建各种平台,为广大档案用户建言献策提供更多的机会,建立公众参与档案馆建设的长效机制。⑹

2、业务建设的统筹化。即将“便民”作为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新坐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好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与利用服务工作的协调发展。⑺

3、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即将“便民”作为档案馆有关保障工作的立足点,无论是档案馆的客人服务、设备保养、安全保卫、环境保洁、车辆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还是档案整理、鉴定、目录建库及档案数字化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基础业务建设,应尽可能通过履行合同形式外包给有关社会组织(企业)来完成。⑻

4、窗口服务的人本化。即将“便民”作为档案馆利用服务的新境界,档案馆无论在常规性查阅服务中,还是在拓展性社会服务中,都要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⑼

(二)关于实践层面的调适

为解决与政府信息公开在实践上的良性互动问题,有必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档案收集

一是要拓宽视野,扩大收集范围,即根据新形势下政府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综合档案馆既要收集主管部门政策规划性文件材料,又要收集有关单位贯彻实施性文件材料;既要收集反映机构改革、社会变迁情况的材料,又要收集所有涉及人的凭证性信息材料。二是要健全接收手续,为移交档案中涉及的政府信息的后续利用创造条件,即为了解决涉及政府信息的档案移交进馆后提供利用的政策连续性问题,拟参照《__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明确规定⑽,有关档案馆在接收行政机关档案时应要求移交机关书面告知有关政府信息原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者不予公开的情况。三是要依法规范档案提前移交工作,对于旨在规避“风险”而提前移交档案的行政机关,应进行必要的协调工作,让他们全面理解《档案法》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条规定,增强相关的法制观念,即不能认为档案一旦移交进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满30年向社会开放”),不能认为馆藏未开放的档案公民和组织就不能(按规定)利用,不能认为档案一进馆即与移交机关无关了(根据《档案法》规定,档案移交机关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前提是应向档案馆提供其移交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部分的限制利用的意见)。

2、整理鉴定

要突破传统案卷的束缚,但并不是要改变档案实体保管的现状,而是拟在面上推行机关文书立卷改革的同时,对馆藏传统案卷,一是建立文件级档案目录检索体系,二是开展文件级档案鉴定工作,为档案信息公开和全文数字化建设提供依据。在此,要正确认识“尊重原有基础”的档案整理原则。应该看到,尊重原有基础,即保持文件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上的历史联系,这是档案实体手工管理情况下便于保管利用的必要基础,但是它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档案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尤其难以适应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的实际需要。比如,政府信息是以件为单位提供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因此,一般以件为保管单位,建立相应的检索工具,确定鉴定开放意见,更便于提供利用。

3、档案信息化建设

为了助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服从国家关于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的信息化发展战略⑾,一方面要充分兼顾档案利用服务的现实需要。为此,从信息资源建设层面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首先加快以省(市)级综合档案馆为基地的档案目录中心建设,以有效提高本地区档案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水平;其二是推行电子文档管理的规范化,即增量档案资源的电子化建设,最大程度地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其三是开展存量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一方面要求新进馆的档案按要求完成数字化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在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方面,拟借鉴我国外交部档案馆的做法,即在计算机终端上对数字化的档案进 行鉴定,把内容可以公开的档案拷贝到开放数据库系统中去,对外提供利用⑿。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可以突破馆藏档案以“卷”为单位保管的局限,明显提高馆藏档案的开放比重;以内容可公开为标准来整合数字化档案资源,形成的开放数据库系统可以确保对外利用的信息安全。

4、档案利用

一是要实现依法开放与依申请利用并举。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馆藏档案正式对外开放的比重仅占馆藏总量的一小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档案馆的公众形象。有鉴于此,综合档案馆有必要通过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的依申请利用,一是缓解社会对馆藏形成满30年档案鉴定开放的压力,并明显提高馆藏档案对公众提供利用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公众对行政机关移交档案中涉及的政府信息及时利用的需要,即不仅保持与档案移交进馆前有关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政策连续性,而且对馆藏中部分涉及当事人合法权益但不涉及国家机密(重大利益)、商业秘密及他人隐私的未开放档案(信息),依申请提供有关公民或组织利用。

有人担心: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的依申请利用会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政府信息公开同样存在这种可能性,我们不是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吗?何况馆藏未开放档案依申请利用的“裁量权”在国家档案馆手里,有必要如此“担心”吗?诚然,开展馆藏(行政机关移交的)未开放档案的依申请利用工作,对于综合档案馆来说是审时度势的“自我加压”,但它能使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在推行个性化服务和向名副其实的公共档案馆转型方面前进一大步。

二是要加强涉及政府信息的各类馆藏资源的研发工作,即要重视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需求动态,对档案馆拥有的涉及政府信息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并以行之有效的各种形式主动地为公众服务,为政府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

(三)关于制度层面的调适

要解决现行档案法规与上述《条例》的适度衔接问题。如,根据上述《条例》规定,不仅4类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而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主动向政府申请获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而上述《档案法》不仅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而且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然而,进行两相对照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条例》不仅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第十三条),而且明确提出了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程序性规定(第二十~二十八条)。但是,上述《档案法》虽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而该条款同时明确授权制订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却至今没有出台相关的“利用未开放档案的办法”。因此,涉及政府信息的档案,只要进了国家档案馆,就难免不受上述《条例》的约束。有鉴于此,要解决现行档案法规与上述《条例》的适度衔接问题,重点是解决馆藏未开放档案利用的程序“合法”问题。为此,有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拟依照上述《档案法》第二十条授权的规定,通过制订“公民申请利用国家档案馆未开放档案办法”来适应上述制度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