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十篇

时间:2023-10-12 17:17:00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推进“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根据《**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办法》(省政府第220号令)等有关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进程安排

(一)总体目标。构筑“诚信**”形象,到20**年,基本建成以“一个保障、一大平台和三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市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即建立和完善地方性信用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建立信用基础信息平台,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管理三大体系。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使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加强,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加,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机制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

(二)进程安排。在目前以市信息中心为依托,完成**诚信信息平台一期工程项目论证和审批的基础上,具体分3个阶段实施。

1项目建设阶段(20**年):出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编制**诚信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在专家论证基础上,报投资主管部门完成项目审批。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开展信用数据基础平台建设。

2建立数据交换中心阶段(20**年):按照《**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办法》等要求,完善我市信用数据基础平台。建立全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和培训工作。整合各有关行业、部门信用信息,建立同业征信、联合征信的信息平台,并联网运行。培育信用市场,促进信用服务机构健康协调发展。

3巩固完善阶段(20**年):打造实现“一个中心、一个网站,一个平台、两个系统,三个数据库、三大体系”。即:建设全市信用数据交换中心;“信用**”门户网站;企业、个人信用征信平台;企业、个人信用查询系统,信用评价系统;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源数据备份数据库;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政府信用管理体系。着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商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信用形象,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和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信用档案,推动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

(二)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逐步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和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将信用信息汇集到全市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制定企业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工作,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三)推进个人信用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收集、使用、披露及个人隐私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从企业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会计师、评估师、注册造价师等入手,以从业活动、税费缴纳、违法违规及违约记录等个人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个人信用征信工作,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构。成立**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在市打造“诚信**”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指导下,主要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征信平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措施,工作到位,按全市统一布置,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二)搭建征信平台,整合信用信息数据资源。由市信息中心建设**市信用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和应用的技术支撑,对与信用监管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和有序。各有关部门在完成对信用信息数据源同业征信的基础上,积极向市信用信息平台无偿传送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现联合征信。同时,建立政府特许、具有法定资格的信用管理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披露、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服务。公共的信用信息通过“信用**”网站向外和披露。

(三)培育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交易。为促进信用市场的发展,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工作,在政府投资补助、行政许可、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征地审批、资质认定、年审年检、产权交易、评奖等方面积极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和评估资料、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债券和已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实行信用强制评估。在毕业生就业、公务员录用中使用个人信用资料。提倡企业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信用服务,降低交易风险,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鼓励个人信用消费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信贷、个人信用卡投放中,积极使用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产品。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

(四)发展和完善信用中介服务业。逐步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保险和商账追索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信用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日常监管,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高信用担保能力,推动建立与各银行稳固的互信协作关系。鼓励和扶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化中介机构发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职能,提高审计、会计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运用激励和惩戒手段,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失信行为给予信息披露、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等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充分发挥法律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惩罚机制,逐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金融生态环境。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2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为积极推进全镇办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镇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凝心聚力”、网络安全“保驾护航”和信息化“赋能增效”作用,坚持宣传教育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积极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履约守法的良好风尚,为加快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我镇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化支撑。

二、工作实施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分工

镇成立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各片长为成员,统一负责诚信建设工作。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诚信建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等。

(二)加强诚信建设学习

从促进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局出发,落实诚信建设工作任务,搞好责任分工。增强诚信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信用相关政策文件,让更多的干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加强诚信思想传播

围绕“7.5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全国网络安全周等重要节点、“强化诚信责任杜绝虚假信息”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着力让文明上网、依法上网、诚信上网理念深入人心,在全镇上下迅速形成强大主题宣传声势,为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夯实了思想基础。

(四)加强镇系统诚信管理

建立镇诚信服务制度,进一步增强各干部的守信意识,让各干部积极参与到诚信建设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各干部工作内容,积极将本职工作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干部对诚信建设的认知水平。通过镇自身诚信建设,带动镇系统诚信水平的提高。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3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更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与信用交易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对信用交易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而信用交易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适应新的形势,促使企业“走出去”,也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些部门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社会对信用体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面对新的形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协调,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信息公开是信用信息服务业即征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既要规范信用机构和征信行为,还要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需要,促进信用业健康发展。二是征信与保护隐私的关系。发展征信业务必须建立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基础上,注意平衡信息披露和信息保护的关系。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隐私保护、信用征集等许多方面要区别对待,各有侧重。三是信用活动与其监管的关系。必须明确哪些机构或行为需要监管、谁来监管以及如何监管等问题。四是注意衔接配套,注意与现行法律法规相互衔接配套。

二、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加快信用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化建设,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要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三、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信用记录纳入信贷征信体系,有利于促进行业信用管理。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要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产品质量信息,加强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要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此外,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设和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4

一是送法上门,加强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统计普法。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派发统计法律法规读本和相关宣传资料,以面对面宣讲的方式,现场讲解统计法律法规,侧重宣传国家统计局《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及省统计局《__省统计局关于贯彻<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向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普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开展统计业务指导,督促统计人员如实、准确、及时地填报统计资料。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新增企业诚信统计的宣传。以各专业新增企业入库为契机,结合执法工作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新增企业对《统计法》等相关法律不熟悉等特点,突出重点进行统计法制宣传。

一是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__区统计局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__区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办事规程》等两项办法制度,通过明确管理范围、调查项目事项分类、管理机构、工作程序,进一步理清办事流程;将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工作分解落实,由专门机构负责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统一组织、管理和协调统计调查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

二是制定了《__区统计局随机抽查工作办法》,根据统计法律法规规章,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运用电子化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进一步规范统计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公平公正执法。

三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章的变化和统计执法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了《__区统计局统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暂行)》,在征集全局各科室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法律顾问对实施办法的合法性进行了审查,围绕“统计违法行为描述”和“不予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的适用情形等几方面进行修订,细化了各项处罚的具体裁量情形,并对全部罚款项目定额处罚,进一步规范了统计处罚裁量权,避免执法的随意性,保障了统计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信用建设在“十四五”高起点开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国家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现制定2021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如下:

一、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一)推动信用建设法治进程。贯彻实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开展《广州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调研,组织修订《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加强信用建设法治保障。

(二)清理规范失信惩戒约束措施。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失信约束措施台账,加强跟踪检查,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修订、废止任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三)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栏目。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培训纳入“网络大学堂”和公务员日常培训。落实录用、调任公务员社会信用记录查询工作,持续更新完善“公务员诚信档案”记录信息,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加强对政府部门参与或主导签署合同的核查、跟踪,防止政府失信问题发生。持续开展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确保2021年底新增拖欠账款清零。建立完善预防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失信工作机制,市法院每月向市信用办通报涉及我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已立案执行案件,相关区政府以及市有关单位加强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

(四)着力强化司法公信建设。升级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加强法院、公安、检察院的协作配合,建立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司法机构重点职业人群和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公证、司法鉴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突出查办虚假诉讼、恶意诉讼、互联网虚假信息、恶意欠薪、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等破坏社会诚信类案件。

(五)加大力度开展重点领域突出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落实《广州市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穗文明委〔2020〕13号),抓好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防疫物资质量和市场秩序、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金融领域失信、生态环境保护失信等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和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二、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六)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在日常政务服务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制定我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方案,在各级行政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事项中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建立告知承诺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推送、异议工作机制,将承诺人履行承诺情况全面纳入公共信用信息记录。

(七)建立完善信用监管约束机制。按照《广州市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穗府办函〔2020〕35号)关于“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职责分工要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行业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流程和信用全周期闭环监管机制。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动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应用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依据信用等级、风险程度合理确定不同等级企业抽查频次。探索推进政府和平台企业、征信机构合作监管模式,完善社会约束机制。

(八)依法依规落实失信惩戒。严格限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设列领域范围和认定标准,依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建立市级清单并保持动态更新。依法依规落实联合奖惩措施,机制化反馈联合奖惩执行情况。依法认定、归集和公示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主体信息,营造“不敢欠”的社会氛围。持续落实失信案例核查,建立“核查、记录、监管、惩戒、整改、教育”为一体的失信案例核查和失信记录归集工作机制。

(九)建立完善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制度。建设信用管理平台,整合施工、监理、招标、勘察设计、工程检测、造价咨询、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预拌砂浆、物业、房地产中介等领域信用信息数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落实白名单制度,探索建立资金监管、负面清单等监管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修订《诚信旅行社服务规范与评定》标准,开展旅行社的诚信经营评定。推进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家政服务信用等级评定规范》,完善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落实《广州市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信息分级使用管理办法》,以环卫、燃气、违建等领域为突破点,加强信用监管。建立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公示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抽查。构建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为补充的智慧型监管新机制。探索开展互联网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十)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障。完善信用网站信用信息异议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处理机制,保障信息主体权益。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关怀引导,持续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海关失信企业”“重大税收违法当事人”“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安全生产黑名单”“经营异常名录(状态)”“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等各类主体的信用修复工作。引导产业园区和“规上企业”开展园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面向监管对象的信用培训,提升企业信用风险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

三、夯实信用建设平台和数据基础

(十一)加强和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持续做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重错码查验和纠错,确保各类社会主体统一代码全覆盖,重错码率不超过0.005%。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2021)》,对政府部门、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掌握的信用信息“应归尽归”。以国家和省“双公示”指标评估为导向,定期通报“双公示”数据归集情况,开展区级“双公示”质量评估,提升数据“合规率”,着力降低数据“迟报率”“瞒报率”。

(十二)优化升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站。持续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支撑能力,推进市信用监管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基于市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推动书面授权和信用报告上链存证。升级“信用广州”网站,提升信用公示、查询、修复、异议处理等服务功能。落实国家《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2021)版》,上线公共信用信息报告2.0版。

(十三)建立信用信息治理应用机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清洗、校核、入库、核查工作机制,加强常态化数据质量监管,重点提升“双公示”数据、市场监管、社保、公积金、水电气数据质量。利用“数据安全屋”、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匿踪查询等技术,探索信用数据可见不可用的安全应用方式。

(十四)推进湾区城市信用协同机制建设。推动湾区城市间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广州、深圳、佛山等湾区城市间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反馈机制,探索推进城市间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的结果互认。探索试点开展湾区城市征信产品互认,为粤港澳企业提供征信服务。

四、增强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五)大力推进“信易贷”。制定进一步推进“信易贷”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信用融资服务机制,提升广州“信易贷”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与广州“信易贷”平台对接。鼓励各区创新“信易贷”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持续加强广州“信易贷”平台的宣传推广,积极发动辖区、行业领域中小企业在平台注册。

(十六)探索推进信用数据要素改革。探索依据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开展个人守信激励应用,开展信用+医疗、信用+交通、信用+家政、信用+租赁、信用+旅游等惠民创新。支持中山大学研究推动信用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七)创新发展信用应用场景。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其评分细则,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深化完善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司法信用评价应用范围。加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和引导,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深入推进黄埔区“信任审批”、 越秀区“信用走廊”“北京路诚信商圈” “一站式信用修复平台”、南沙区“信易+公共服务平台”“信用产业园区”等系列应用场景建设,打造信用便企惠民服务的亮点示范。

五、增强“信用广州”城市品牌影响力

(十八)开展信用试点示范。制定《广州市迎接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评审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指标任务,扎实做好迎检准备工作。推动越秀区创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先行示范区、广州开发区开展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南沙区创建信用治理创新先行区,在信用优化支撑营商环境、信用服务发展应用、信用信息基础支撑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举措。

(十九)加大诚信品牌宣传力度。健全完善信用建设宣传工作机制,藉“开学第一课”“诚信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记录关爱日”“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点加强诚信价值、信用理念宣传,推动诚信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示范中小企业”和“信用创新案例”评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区、各部门挖掘更多信用创新应用案例,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宣传推介信用建设“广州经验”。

(二十)持续优化城市信用状况。落实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强化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推动我市信用状况持续优化并保持全国前列。委托第三方开展市辖区、重点部门和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状况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促进信用建设水平提升。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6

【关键词】 通信 标准化 体系建设 作用

【Abstract】 With equipment standardization work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 into the core to establish standardizatio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system,Is a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for the communication service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to provide safe, high quality, smooth guarante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tandardized System construction

铁路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是落实铁路高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为铁路运输保驾护航的需要,更是高速铁路时代对通信维护工作的需要。

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通信标准化,就是在铁路通信领域内,规范企业管理、生产设备、维修作业准则,全面提高通信维护基础和作业水平制定、及实施的设备标准、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过程。通过通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从设备、作业、和管理上实现对通信维护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好的通信保障。

1 铁路通信特点分析

铁路运输作业分散在铁路沿线和各车站、客(货)场上,为了统一指挥和调度列车运行,组织运输生产和铁路建设,必须有一个迅速可靠、四通八达的铁路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铁路通信设备分散、线路分歧点多、维修难度较大。铁路通信的埋设或架空的光缆线路、电缆线路分布于沿铁路线两侧;通信设备除了安装在车站信号楼、行车室外,还安装在铁路沿线的机务段、车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以及沿线各车站、客(货)场和工区。此外,铁路沿线每隔一、二公里,还设置从通信线路分歧引出的区间电话,以满足行车事故应急通信和铁路沿线维护用通信的需要。

(2)铁路通信最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因此,在铁路通信业务中,要确保调度电话和站间行车电话畅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事故,使铁路通信发生故障,应千方百计首先抢通调度电话和站间行车电话。

(3)铁路通信是一种有线、无线电相结合的通信。铁路运输生产是通过列车和机车车辆的运行来实现的,为了便于运行中的列车同行车的指挥机构及时联系,铁路通信应发展成为一个以有线通信为主,广泛应用无线通信两者相互结合的通信系统。

(4)铁路通信设备种类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更新和增加。之前铁路通信设备有载波机、增音机、集中机、双音频电话、自动电话、磁石电话、区间转接机等设备。随着高铁时代的发展,通信技术日益更新,设备的种类愈来愈多,传输设备、数据设备、接入网设备、调度设备、GSM-R设备、视频设备、广播设备等等不断加入到通信系统,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要求通信设备传输准确、迅速,分秒不断。

2 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内容

2.1 通信设备标准化

通信设备包括通信线路(区间)、通信站(含无人机房及站区通信设备设施)、通信机房(有人机械室)、通信网管中心、通信车载设备和报话所等在内的设备标准化建设。

通信线路建设标准,要严格规定光电缆线路埋深及防护标准、电缆标石、警示牌栽设维护标准、标注标准和制作标准;架空线路维护标准、过桥钢槽、钢管整治维护标准、电缆气压及充气设备建设维护标准、光电缆接头接续操作等标准,为线路维护提供标准化建设的技术规范。

通信标准站(含无人机房及站区通信设备设施),通信标准机房(有人机械室)包括各类有人机械室(一、二类通信机房)。对通信站、机房的标准化建设要规范机房管理、机房制度、台账、应急预案、及检修工作内容和顺序、机房设备设施建设维护等标准,为通信标准化建设提供规范的维护准则。对于通信标准网管中心以建立设备维护标准、机房环境和维护管理及台帐管理的标准。

无线车载通信设备包括CIR、无线列调电台、列尾控制盒、列尾控制电台等。机车车载设备的标准规定从设备安装、设备管理、设备质量及天馈(缆)四个方面建设标准,尤其是CIR设备、LBJ设备、450M主(备)用电台、450M列尾盒质量要求要有严格的设备管理标准。

报话所从工作环境、人员要求、业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作业标准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实现标准化报话所的建设。

2.2 作业标准化

通信作业标准化根据设备种类分为:通信线路及附属设施、传输设备、数通设备、调度通信、通信电源、车载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列调地面设备、GSM-R核心网设备、GSM-R无线网设备、视频监控等设备的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维护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准则,实施作业标准不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为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标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体现,规范了维护的作业程序、作业流程和技术标准,是实现标准化作业的行为准则。通信作业指导书将设备的日常巡检、集中检修、运行监控、故障处理和业务办理等子项纳入当中,子项又包含作业流程、作业方法、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等,同时根据设备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分项编码,实现作业规范化、作业流程化和作业标准化,为通信维护工作形成了一项长期的、合理的、有效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2.3 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以技术规章为主,建立健段、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五级安全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施工管理标准、和岗位职责标准等内容,为通信维护工作基础的保障。

管理标准化在管理领域应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事故、故障、障碍定性分析制度;建立网络优化、设备更新改造制度;设备管理系统,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制度等。科室建立相对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职责落实制度和生产施工管理制度。车间建立月度、季度、年度安全分析制度;生产组织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执行制度。班组应结合工作建立安全风险控制制度,风险提示制度;设备故障、障碍定期分析制度和生产落实制度。岗位建立学习安全规章、事故案例制度;定期完成生产任务工作制度及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故障处理和汇报等制度。

实现技术规章、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施工管理、岗位职责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通信管理保障。

2.4 建立标准化建设考核标准

建立健全通信设备、机房、线路区段考核标准及科室、车间、班组、岗位管理考核评分标准,实现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良性循环。

3 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作用

铁路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采用标准化作业,实现设备规范化、作业流程化、管理程序化已是现代通信维护管理工作的要求。

(1)安全标准化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通信段负责通信设备的维护,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是有效提高铁路通信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信保障任务,提升铁路通信参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

(2)作业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客观需要。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多数都可归结为错误的操作。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

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对消除或防止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解决“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况下怎么做,特殊情况下怎么做”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具体作业程序来回答。对于作业过程只能通过作业标准来加以补充和完善。作业标准是经验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客观规律,因此只要按照它进行作业就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操作。

(3)管理标准化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涵盖了增强人员素质、提高维修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通过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使通信运维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并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以各种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指导和激励生产人员的行为,是不断促进通信维护工作深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4 结语

通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改变了原有通信维修模式的理念,适应了高铁时代通信维护工作的要求,实现了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的新型维修方式,形成了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推动铁路通信维护工作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且更为通信标准化体系工作向纵深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文件.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

[2] 阎士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院志.2003年.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7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规范诚信的社会机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它对于失信行为具有记录、揭露、预警和惩戒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市场交易中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诚实守信者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保障,从而有力地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当用国外经过百年信用发展积淀起来的信用理念审视我国企业的时候,发现我国企业的资信状况缺乏考量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由于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进一步壮大和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块“短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总体发展的要求。构建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架构,旨在进一步严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彻底扭转由于利益驱动而引发的扰乱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的失信行为。市场信用缺失不仅增加社会交易成本,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加快其相应的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使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市场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自水利部建管司《关于建立水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信用档案的通知》(水建管F20041415号)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已初步建立了2000余家水利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信用档案,开创了水利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和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诚信缺失现象也有一定表现。

2.1勘察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不严格按基本建设基本程序运作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达不到相应的阶段要求,部分设计图纸为抄袭或拼凑而成,致使在实施阶段因设计图纸的错误而频繁进行工程设计变更工作。工程造价中存在随意提升相关的费率,无原则地迁就委托方的不合理要求。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致使工程造价屡屡突破批准的概算范围等现象。

2.2施工企业间围标和低价抢标或靠不正当手段中标

借用企业或执业资格人员资质,非法挂靠承搅工程,低价抢标或靠不正当手段中标。违规使用工程款,恶意拖欠分包单位或劳务人员工程(资)款。工程实施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工程材料,片面地一味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忽视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管理设施的建设。部分施工企业将已中标工程项目进行非法转包或将主体工程进行分包,而部分分包企业将转包的工程项目再进行二次转包。

2.3建设监理单位借用其他企业或非本监理企业的执业资格人员资质进行越级承搅监理业务

主要表现为:现场监理机构不能按规定履行监理工程师应尽的职责,现场监理机构专业监理人员缺位现象较为普遍。部分现场监理机构的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单位共同串通隐瞒问题,谋取不正当的利益。部分现场监理人员缺乏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办事缺乏公正性。

2.4工程设备、材料等供货单位提供劣质设备和材料

主要表现为:通过以不正当手段为工程项目提供劣质设备和材料(与招、投标阶段承诺的工程设备和材料存有差距),致使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不仅为水利工程项目今后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而且缩短了工程项目应有的经济寿命。

以上各种失信的行为不仅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实际运行成本,而且还严重地扰乱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秩序。因此,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信用体系是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的关键之举,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3市场信用体系构筑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从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到材料供应商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信行为,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危。因此,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十分必要,主要表现为:

(1)只有通过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息透明化、市场竞争公平化,使科学的管理、优秀的业绩、雄厚的资信实力成为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筹码,使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切实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各市场主体为增强各自的竞争能力,必须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种激励机制的激活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自觉要求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与树立社会公众形象的意识,从而增进企业规范从业行为以及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

(2)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科学、客观的行业系统内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支撑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科学决策及具体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步骤的合理安排,为水利工程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在国内树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地位和形象,这不仅为各市场主体跻身于非水利工程建设市场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而且为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提供基础性资料;为降低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资源投入,同时为实现国内建设行业市场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条件。

(5)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为提高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认知度和话语权和得到国际权威信用机构的互认。从而加速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接轨步伐,最终为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条件和树立国际诚信企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架构发展的客观需求下进行的,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市场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4主体部门的作用和基本任务

水利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携手打造。终极目标: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和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促使其在法律规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此作为企业资质等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标准;二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建立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向行业提供企业资信情况;四是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建立信用承诺公约;五是建立行业信用守则,规范行业行为,引导行业自觉形成一种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推动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

4.1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和任务

由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独有的权威职能,具体表现为双重职能:一是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各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行业信用环境;二是要求其率先垂范,为各市场主体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在国家尚未出台信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为给本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律支持,并着手研究和制定各市场主体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做好监督指导各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4.2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任务

行业协会通过在本行业内开展各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本行业的行业自律与行规建设工作。并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和制定本行业信用体系的标准和相关制度的建设。通过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用平台,开展对各市场主体信用的动态监管工作。在逐步完成信用征信和评价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行业内的信用秩序。并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双重目的。

4.3工商税收部门的作用和任务

做好水利建设各市场主体的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征信体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各种资信状态进行收集与整理,做好企业资信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建立诚信信息档案,为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资信业务,同时建设征信体系也是打造工商和税收部门诚信环境的基础工作。同时工商和税收部门应适时向社会有关部门或通报各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在其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状况,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的资信和在承搅业务所必需提供的证明件。

4.4中介机构的作用和任务

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和支持信用体系建设中介组织机构如何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特点,在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直接指导下,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及相应的征信标准。并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客观、适用的考核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水利行业的标准体系,以及透明高效的监管体制才是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5加快建立网络监管体系

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制度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和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进行。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功能,建立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网络化的实施步骤可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5.1第一阶段

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信用档案管理与信息查询制度”、“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以防止公布信息的过程中泄密事件的发生;“守信奖励与失信惩罚制度”,为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优胜劣汰,使守信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诚信评价标准”和“信息征信、评价制度”。并对行业内企业法人代表和信用管理人员进行信用知识的培训,加强自我监督,使企业诚信制度有法可依。

5.2第二阶段

研发信用管理软件,建立信用信息平台,筹建企业和执(从)业资格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档案,使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内的专业人员交流更加便捷,也使违规人员无处藏身。在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建设信用信息网络系统,为建立全行业信用信息互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5.3第三阶段

基本完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网络建设。开展信用征信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征集与查询,并在网上公开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暗箱操作,引进群众监督,逐步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使行业内的信用信息制度步入正轨。

5.4第四阶段

将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和公布信用状况的工作向全行业推广,实现全面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以最终实现“诚信”的目标。

6结语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8

【关健词】信用;建筑市场

当前,由于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全、建筑工程供求失衡、各方主体履约意识薄弱,在建筑领域开展诚信建设尤为必要。对于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实《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切实推进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我讲三点看法:

1 充分认识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目前各地、各部门也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已开始注重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

1.2 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和紧迫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性产业,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地区财政收入,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2 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政府信用信息共享不够, 部门信用信息垄断严重,信息公开滞后。根据2002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一些地方建立了信用信息平台,但平台或依附在本单位的政务网上,或以地方政府的政务网站为平台,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是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缺乏统一。目前,对具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信息收集、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应用等还缺乏明确规定。虽然一些地方对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做了规定,但由于各地制定的不良行为标准各不相同,评价方法也不一样,造成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不能互认,甚至形成新的市场壁垒。

三是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奖惩措施不能有效实施。目前,各地在对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后,通常采取曝光、与资质年检挂钩、进行招投标标前提示等方式,进行失信惩戒。但这些惩戒措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行政监督机构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四是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使用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消费者个人信用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维权意识不强,信用道德环境培育力度不够,市场主体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意识还比较淡薄,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进行。

3 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了“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的要求。据此,我们已明确将这项工作作为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新举措,列入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这项工作。

3.1 构建“四个统一”,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建设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二是制定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本着先易后难、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原则,针对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资质资格管理等突出问题,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三是完善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诚信体系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构建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日常监管等相结合,对于失信行为进行教育、行政、经济、法律和舆论等综合惩治,同时对诚信行为给予切实鼓励,形成诚信得益、失信受损的市场环境。

3.2 加大整合协调力度。

当前首要工作是要加快政府诚信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风险。为此,各地要加大协调和整合力度,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诚信信息平台;业务监管部门要及时整理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等不良失信行为的处罚记录,并按照各自权限通过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自行上网记录,形成基础信息,为诚信评价提供信息保障。要充分发挥现有建筑市场与工程现场业务监管体系的联动作用,并依托有形建筑市场的资源优势,提高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推进建筑市场诚信建设。

3.3 推进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本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有的行业协会虽然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工作进展缓慢。行业协会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信用标准,参与信用征信和评价,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专题研究,指导有关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研究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模型和评价方法;组织有关交流研讨和业务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努力提高建筑市场信用征信和评价工作的质量等等。

参考文献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9

一、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结合公路建设行业实际和特点,以信用管理为手段,以规范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人员行为为目的,通过加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

(二)建设目标。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使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建设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规范管理方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征信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公路建设信用体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信息共享方面,加快建立全国共享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不断提高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信息需求者的查询和使用需求。

——在信用活动方面,通过宣传教育、褒奖诚信、惩戒失信,全面提高广大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意识,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公路建设市场氛围。

(三)建设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

交通部负责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设计,制定和完善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全国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

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交通部的统一要求,负责本辖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人员信用的征集、评价和,并按交通部要求上报相关信息。

2.坚持政府推动、各方参与的原则

当前,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环境尚不成熟,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规则,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注重发挥质监机构、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利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政府监督部门的相关信息,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3.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目前,信用评价对象应以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企业为重点,兼顾咨询、、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其它单位和从业人员,条件成熟时项目法人亦应列为信用评价对象。在实施步骤上,应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首先公布公路建设市场基本信息,包括从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往业绩和有关信用记录,再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依法执政和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发挥建设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不得将信用作为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的工具,不得泄漏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资料。各从业单位和人员要信守承诺,依法从业,并按照相关规定如实填报、更新相关信用信息,不得弄虚作假。

二、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信用信息征集。

部负责制定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人员信用信息征集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相关从业单位和人员奖惩信息,以及部审查、审批资质企业的基本信息、列入部建设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等。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部需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本辖区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做好本辖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信用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并按要求将有关信息及时报部。

(二)信用评价。

信用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内容和主体、评价等级划分、评价标准和方法等。

1.评价主体和主要内容。现阶段,守法评价的主体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履约考核信用评价的主体是建设单位(项目业主);质量评价的主体是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质量监督机构。评价主体对信用评价的结果负责,从业单位对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随着信用市场的逐步完善,应当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信用评价方面的作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相关评价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妥善处理评价双方的争议,确保评价工作规范有序。

2.评价等级划分。全国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等级从高到低统一划分五个级别,即:信用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用AA、A、B、C、D表示,不再对同一等级进行细分。施工企业的信用等级解释如下:

AA:考核期内企业信用好,招投标行为规范,严格履行合同承诺,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健全并全部得到落实。

A:考核期内企业信用较好,招投标行为规范,履行合同承诺,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健全并基本得到落实。

B:考核期内企业信用一般,招投标行为基本规范,履行合同承诺一般,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基本得到保证。

C:考核期内企业信用较差,招投标行为不规范,履行合同承诺情况较差,工程进度滞后,或发生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的。

D:考核期内企业信用差,招投标中有违法行为,不履行合同承诺,工程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列入信用D级,全国通报。

1)出借、借用资质证书进行投标或承接工程的;

2)存在围标、串标行为的;

3)以弄虚作假、行贿或其他违法形式骗取中标资格的;

4)将承包的工程非法转包的;

5)被司法部门认定有行贿行为,并构成犯罪的;

6)在建项目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社会公共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瞒报、虚报事故情况的;

7)其他被限制投标,并在限制期内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参照从业单位划分,但考虑到目前基础条件和考核标准尚不成熟,可以个人信用档案形式记录不良信用行为、良好信用行为,以掌握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从业单位及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在信用档案中永久保存。

3.评价标准。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上述信用等级划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按照“公开、公平、量化、便于操作”的原则制定信用评价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信用评价,保证评价结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随着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交通部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

各地应客观、公正对待新进入本辖区公路建设市场的从业单位,不得以没有本地信用记录为由设置市场准入限制和地方保护。若该从业单位在其他省份无不良信用记录,可按A级信用对待;若有不良信用记录,但不良信用性质不严重,可按B级对待,若不良信用性质严重,可参照本辖区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按B级以下对待。

信用等级为C及以上的施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每发生一次,信用等级降低一级,直至降至D级。

1)在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投标文件中伪造材料的;

2)将承包的工程违规分包的;

3)被确定中标后,放弃中标的;

4)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或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5)交通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求企业自主填报并向社会公开的重要信用信息,如主要从业人员、身份识别代码、业绩、施工能力等,经查实,存在弄虚作假的;

6)其他违法法律、法规的行为。

4.评价周期。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和履约考核原则上每年评定1-2次。若从业单位受到政府或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或存在信用等级D级所列情形及降低信用等级行为的,应立即对其信用进行重新评级并公布,强化信用行为的动态管理。

(三)建立信用信息平台。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平台按部、省二级建立,各有侧重,互联互通。部负责建立“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相关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同时,研究制订统一的信用信息分类及编码、信用信息格式、信用报告文本和征信数据库建设规范等,为实现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创造条件。

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平台建设要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平台要与省级交通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建立链接。同时,要逐步通过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招投标信息的,投标单位基本信息的获取,逐步实现网上招标,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平台的作用。

网上公开的信息应注意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必需的资料,如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主要业绩和经营状况、施工能力、主要人员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从业单位不得以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

(四)信用奖惩机制。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动态管理。对长期评定为AA、A级的守法诚信单位要给予宣传和表彰,可在招投标、履约保证金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通过各种奖励措施,逐步建立对诚信单位的长效激励机制,使之真正获得诚信效益;对存在违法、违规、违约等行为的从业单位,要依法查处、重点监管,并按有关规定降低信用等级。

三、加快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当前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等必需的工作经费,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工作职责,做到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推动本辖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

(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

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建立法制政府和信用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人员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行政保障。

(三)强化舆论引导,倡导信用理念。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在公路建设领域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使信用观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深入人心。特别是注重引导和培养广大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诚信经营意识,维护自身诚信品牌,使建设廉政工程、打造精品公路、树立诚信企业成为公路建设市场的主旋律。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篇10

今天召开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表彰会,这是一次夯实“信用”基础,进一步推进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部署会、动员会。刚才,会议通报了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表彰了近年来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人行西宁市中心支行、省信用联社及省州各金融机构莅临指导和多年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向为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作为,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绩喜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州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截止去年年底,信用乡(镇)已达到7个、信用村达到88个,信用户达到9564户,“五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初步建立,为推动农牧区经济建设、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涉农贷款的大幅增长。自年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涉农金融机构借助这一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支农支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截止年底,全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3.37亿元,较上年增长29.23%;农牧户贷款余额达4.98亿元,较上年增长30.69%,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让利428万元,3474户农牧户受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信用风险共担机制的形成。目前,全州四县均成立了信用担保机构,支农支牧担保资金总额达3020万元,金融机构向农牧户发放担保贷款10315笔,总额达到2.96亿元,占全州各项贷款余额的18.1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融资担保平台的不断完善,降低了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风险,优化了信贷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信用资源的有效整合。无差别待遇的信用户、村、乡(镇)评定模式,统一了信用评定标准,实现跨机构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效率。同时,通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有效提高了农牧区群众的守信意识和法制意识,规范了农牧区信用秩序,净化了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

二、查找不足,找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方面。比如:有些地方对金融在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目前,四县中只有河南县达到了信用县评定标准。一些乡镇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工作力度不大,存在相关制度不执行、目标责任不落实、与金融机构的配合不积极等现象,影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违约成本几乎零,守信受益不明确,失信惩戒没力度,导向机制还不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方法简单,没有很好地结合农村牧区的特点和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宣传工作,农牧民群众对金融及信用知识了解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政府领导,优化信用环境。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政府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推动工作任务艰巨。下一步,要尽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机制,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完善财政投资和民间资金有效参与的担保机制,解决小额信贷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推进信用信息有序规范开放,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引导和支持担保机构介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降低金融机构成本与风险,满足农牧户大额信贷需求。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州创建信用户、村、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促进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州人行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职责,严格按照制度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建立与省级领导小组的工作联系制度,多协调、多沟通,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领导小组和金融机构,协助牵头单位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建设好农村信用体系。

(三)深化信用建设,打造“信用”。“信用”是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双文明”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增加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推进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有效的组织推动、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制度创新、扎实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信用”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