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4:32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1

关键词: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18 世纪后期,煤化工产业诞生,19 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从煤化工总量来看,我国在 2006 年建立了 30项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达 80 亿元,2007 年中国化工产业又得到进一步的推进,以新型的煤化工生产洁净能源代替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对保护环境、减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都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煤化工的快速发展,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了我国研究的热点。

一、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煤化工是指工业生产以煤炭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化工产品的过程。虽然煤化工产业以生产洁净能源代替了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在石油价一涨再涨的情况下降低了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是,煤化工同时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它的每个工艺流程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物,稍不留意就会造成重大环境事故。对此,一些社会权威人士提出了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据调查统计,煤化工产业在 2005 年的粉尘排放总量约占全国 6%,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约 12.5 万吨。因此,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那么,关于煤化工的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对煤化工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社会对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认识不高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国政府提倡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并下达了相关减排任务。但是,有些煤化工企业的领导人对煤化工的节能减排认识不高,只是表面上附和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的实处。煤化工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没有层层落实国家规定节能减排指标,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和相关规章体制不完善,节能减排的设备技术落后,不能适应国家对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

(三)煤化工企业很难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煤化工节能减排指标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下达的指标针对性不强,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不是完全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的,脱离企业实际情况胡乱下达煤化工节能排放指标等现象,这种脱离煤化工企业实际和不科学合理的指标造成很多煤化工企业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指标的任务,导致煤化工企业偷排现象严重。

(三)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管理成本高不利于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

煤化工节能减排的管理成本高主要是能源审计、节能减排设备和节能减排测试费用高,造成很多煤化工企业不能支付起如此高昂的节能减排费用。另外,由于先进的煤化工节能减排设备投资量大,导致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无法普遍推广。

(四)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缺少齐全的设备和相关专业人员

由于煤化工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量较大,我国很多煤化工企业只是为了敷衍国家的检查才配备了一些简单老化的节能减排设备,这些设备的配备缺东少西,很不齐全,大部分煤化工企业不肯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导致能源的统计数字不准确,国家对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的考核难以进行。此外,煤化工产业还缺少专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节能减排的设备操作工也缺乏煤化工节能减排的意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二、煤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及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工艺流程

煤化工是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整个煤化工行业工艺流程见图 一。而以粗苯为例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其产污环节,可知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能量消耗、余热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产生,存在许多可以进行节能减排的环节。

图一

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

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化工技术。加大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煤洁净利用的化工技术的研究,加大对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煤炭气化联产技术等洁净煤利用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种煤炭转化技术,通过对化工过程和热工过程集成优化整合实现煤基多联产,同时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包括脂肪烃和芳香烃)和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等),使能源动力系统既达到合理利用能源和低污染排放,又使化工产品或清洁燃料的生产过程变得低能耗与低成本,达到煤炭资源的梯级综合利用, 实现多领域功能需求和能源资源高增值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系统,为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供高技术支撑。

(三)煤层气、焦炉煤气洁净转化及优化利用。加大发展煤层气化工技术研发,积极推进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煤层气转化制合成气工艺技术。开发煤层气生产合成氨及其相关产品、合成油及和甲烷氯化物等有机化学品、合成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乙烯、丙烯、二甲醚、碳酸二甲酯、醋酸等)以及煤层气深加工产品(树脂、维尼龙、聚甲醛)的技术研发。通过对高效脱硫、脱氰、除尘等焦炉煤气洁净利用的基本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创新工艺,即集净化、合成、分离为一体的工艺以及焦炉煤气高温热裂解制氢与部分氧化重整制氢技术,焦炉煤气用于生产化肥技术,焦炉煤气用于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化学品技术。

(四)煤焦油深度加工及产品多元化技术。针对煤焦油加工工艺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分离技术水平低、加工深度不够等问题,加强分离技术理论研究,加快新技术应用转化,延伸煤焦油加工产业链,重点加工沥青类产品,发展向精细化工、染料、医药等方面延伸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研发常减压多塔装置,研究采用空冷、冷热流体换热、多级循环水、低温减压蒸馏、热量回收等技术,降低煤焦油加工过程中水、蒸汽、煤气消耗指标;加大对焦油加工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或对其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技术的研发,从而形成更有效地从煤焦油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组分、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新技术。

(五)现代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及其节能环保新技术。以大幅度减小设备尺寸、节省投资、降低能耗、资源化回收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结合山西煤化工特点,加大对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一是开发新型反应器、新型热交换器、高效填料、新型塔板等化工装备技术;二是强化生产工艺过程,如反应和分离的耦合(反应精馏、膜反应、反应萃取等)、分离过程的耦合(膜吸收、膜精馏、膜萃取等)。实现煤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及新工艺,达到环保、节能、低炭、高效的目标。

三、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引导、强行推动、政策扶持及对企业的检查考核。政府有关部门应避免多头管理,防止造成企业执行困难。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应尽可能符合企业的实际,才能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指标,是鞭策企业科学发展的良方。

节能减排是新观念,在宣传、落实上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使人们逐渐提高认识。政府应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以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高耗能的生产工艺设备,以提高企业管理装备水平,使企业走向资源节约,健康发展,循环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结语

总而言之,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与我国的环境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的煤化工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对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的认识不高、煤化工企业很难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管理成本高不利于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缺少齐全的设备和相关专业人员四方面问题,阐述了健全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明确减排目标、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政府加大对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监督考察力度等几方面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素珍. 陕西煤炭与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探讨[J]. 陕西煤炭,2009,01:19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2

【关键词】中国 节能减排政策

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概述

(一)节能减排政策概述

广义的来说,节能减排主要指的是对资源以及能量资源的有效节约的同时减少废物以及对环境产生危害物质的排放,狭义的来说,节能减排主要指的是能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有害物质的减少排放。

(二)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概述

我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有着较早的认识和发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人大会议就提出国家对资源的保护以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这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来说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同时我国通过《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实现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法可依。根据《节约能源法》中提出的节能工作新指标来看,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发展理念,在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方面则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化发展和完善。

(三)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

1.节能减排政策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从政策实施,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节能减排政策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发展,现今,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开展,国家政策对于企业提出了更加高的发展要求,更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结构调整,进行产业改革发展,满足时代提出的节能需求,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节能减排除了能够满足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发展需求之外,同时也是进一步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

2.节能减排政策对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通过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我国在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上减少了近18.2%,同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近8.9%,同时在城市污水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发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从62%发展到66%,在可开发能源方面则是达到了15%以上,这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来说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面临的问题

(一)不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指标是进行干部筛选以及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同时,由于节能减排措施大部分都是属于投资大、见效慢等问题,因此,从主观的角度来说,部分的地方政府会存在将经济增长同节能减排目标相区别对立的状况,片面化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节能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节能减排目标是通过“自上而下”实现确定的,因此,导致了各个地区在节能减排目标分解以及年度分解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合理的节能目标制定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以及地区并没有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查研究,在进行节能目标制定过程中不切实际,导致节能减排过程执行困难。

(三)节能目标实施前缺乏完整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设计

我国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实施缺乏计划,相应的政策协调性较差,节能目标缺乏配套实施的实际方案、政策支持,同时在节能技术的关键点把握上以及节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点也无法继续准确的预测,导致最终节能目标实现度较低,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

(四)节能目标中松紧程度不一致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节能减排,同时在实际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有令禁止的方式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部分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领导对于节能减排存在着认识不深、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简单的将节能减排作为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导致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依赖上级进行推行实施。

(五)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等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着决策机制不足等问题

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最终的完善来说,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企业等在节能减排问题中存在着决策机制不科学、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化发展。同时,由于政府长期以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政府工作开展存在着效率慢,换代快等问题,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缺乏连贯性,因此,也会导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出现严重滞后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建立统一的节能管理机构

对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统一节能管理机构的方式,保证在进行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中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发展,同时通过统一的标准限制能够保证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主动积极的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升节能减排重要性认识,科学化的结合必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加强相关的政策引导,对于企业经济结构以及国家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健康发展进行合理化的调整,通过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监管机制,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能够更加透明化的开展。

四、总结

21世纪能源的缺乏和污染问题逐渐的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现今,能源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目前全球能源的实际使用现状来说,需要实施多元化的保护方式对能源进行保护发展,同时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提出有效的措施,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最终实现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广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J].企业经济,2013,10:10-15.

[2]刘兰剑.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06:155-160.

[3]曾凡银.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理论框架与实践分析[J].财贸经济,2010,07:110-115.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3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分析,节能减排的税收主要有:环境税、燃料税、其他税收例如消费税、资源税、绿色关税、所得税等。为我国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在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了新企业所得税法,但在新税法中仍要改进一些节能减排的鼓励政策。根据我国所存在的现行节能减排问题,笔者给予了统计与分析:第一、节能减排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二、相关的政策不完整。资源如何综合合理利用,那就是靠政策支持有关。例如煤电气等能源价格根本没有针对性的反映稀缺能源与供给要求,这些将不利于节能减排税的展开;不利用节能减排税收、价格、财政等不配套。第三、相关指标不完善造成节能减排问题。环境的指标非常重要,例如,环境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主体性作用考虑不周全;在环境总指标中,只是控制了废气废水中一些重要的因子,没有控制完全。第四、节能减排投资渠道不很畅通,根本性投资不足。第五、节能减排在监管中发现,主要是拖时间,很难看见减排效果。

二、国外节能减排相关税收政策

(1)日本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日本历来是个重视环保的国家,小排量汽车随处可见,且没有道路使用限制,大车小车一视同仁。但在政策待遇上,小排量车和大排量车的购置税相差20倍之多,小型车购车税只相当于大型车的一半左右。日本的节能减排做的非常优秀的,它有自己的独特的节能完善机制,这是一个相对做得好主要因素就是日本的节能政策上的对策有方。

(2)英国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按照理论分析,欧盟成员国针对他们生产的汽车进行了严格的销售控制,例如尾气中的最大颗粒与NO化合物一定要达标。但是按照消费者角度进行分析,需要进行出租车外,英国还对消费者购买车没有特别的要求,消费者只是根据当时缴纳的17.5%增值税。汽车在适用期间,需要缴纳170英镑公共税费,每年一次的年检需缴纳46英镑费用。

(3)美国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在美国,他们将大排量的桥车的重心转移到小排量桥车进行生产。近年来,美国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企业生产小排量车。由此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还采取税收优惠相关政策。美国销售的经济车占据了大半个美国车交易的市场。在美国,2006年执行的能源新法律中,主要目的鼓励美国能源生产以及促进消费者应该从节能出发,使用清洁能源等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将在未来15年给美国带来减排税收150亿美元。政策支持煤气油电等的节能清洁问题,针对于新法律还执行了15亿美元的节能消费预算政策,这些均是鼓励人们使用新能源等。

三、关于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建议和思考

1.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原则在我国,节能仍然是一个大的问题,形势紧迫、任重道远。在建立完善税收机制上不断的吸取了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收体制,按照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准,环境问题的遵循原则是“谁污染谁负责”,针对处理相关措施就是对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破坏个人或者企业进行规定性征收减排税费问题。环境保护税问题,应该考虑到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关系,这些需要针对性管理,合理进行分配,将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问题,更加有效的治理环境问题。坚持依法征收的原则进行,在新环境保护法律中,针对于环境破坏的个人与企业应该依法征收税原则。坚持以专款专用原则,税款专用问题,就是环保税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当把税收用于政府承办的环保设施和重点环保工程上。同时,又要为环保科研部门提供科研经费,用科技手段来加大环保的力度。

2.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体系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第一、研究开征节能减排新税种环境税开征环境税是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中所提出的、解决环境负外部问题的政策措施之一。其中,需要参与污染排放税的征税范围的选择与水污染税的基本制度设想。第二、完善限制性税收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其中,应该注重改革资源税制度与进一步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强化其节能环保方面的调节作用。第三、优化整合税收优惠政策,使之更加系统化且具针对性。应该在其中注意到:统一管理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调整优惠范围,加大优惠力度;税收优惠的端口要前移等问题。

3.制定与节能减排相配合的政策措施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4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矛盾关系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西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诸如钢铁、电力、水泥、合成氨、原煤、炼油、造纸的排污与能耗均出现了下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外来资本对经济区的投资规模和数量会不断加大。同时在国家节能减排压力下,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不断抬高环保门槛,造纸、化工、水泥、冶炼、陶瓷等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纷纷向内地转移,江西是主要的承接地之一。江西在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推动项目集聚、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群等战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节能减排压力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会尤为突出。面对节能减排的刚性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建设中,要较好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目标,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政府管理者,必须主动理性地处理好以下内外在方面的矛盾与关系。

一、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

常规而论,节能直观反应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减排直观反应的则是社会公共效益,两者既是统一体,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各类能源的投入是企业生产的主要成本,从企业的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水、电、煤、汽等都是其必备的生产要素,直接进入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中企业都会自觉主动的通过各种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投入量。如鄱阳湖区内的大型企业――中石化九江公司将在炼油、化肥和化工产品等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生产残留物通过各种技术改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能源。企业在节能工作中的主动性也很多时候也源于国家政策的促动。例如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其中禁止使用红砖--实心粘土砖是中心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使得粉煤灰砖作为红砖的替代品在建筑领域被广泛使用。九江石化主要的固体废物排放物――粉煤灰自此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许多砖厂和建筑施工企业前来大量购买粉煤灰、煤渣作为制砖和铺路的主要原材料,曾经多得无处堆放的粉煤灰由废变宝,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任何企业往往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企业往往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达标超额排放,将处于隐性状态的环境成本外部化。在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直接导致了节能的“自觉主动”与减排治污的“消极被动”并存的矛盾。在调查中,企业普遍认为这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企业认为除了国家在在排污方面应有相应的严格规制以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为例,该企业坐落在长江边,按理说公司生产取水成本应当是非常之低,公司在生产中一直利用技术改造抓循环水处理,其工作人员透露,这种循环水的处理成本比直接取水成本高出8~10倍,但社会责任在公司经营理念中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其认为取水越少就排放越少,对环境污染就越少。节能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减排需要企业投入而无经济效益,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减排好了,企业效益减少了,影响甚至挫伤企业的积极性。要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一矛盾十分关键。

二、保护环境与保障就业的关系问题

从企业主体角度看,环境与就业看是两个毫不搭界的关系;从政府层面看,两者却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重化工行业比例较高,六大高耗能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都有分布。相对东部地区企业而言,区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环境意识差,成为污染环境的源头。国家对一些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淘汰方案实施的并不顺利,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淘汰的结果将造成相当一部分工人失业,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失业给中部地区所带来的社会稳定的隐患使得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提出了难题。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这些小企业应当被关闭,迫于就业压力又一时很难做到。中小企业在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地区2/3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农村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市每年又有大批的新增失业人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身就面临着比东部地区更为严重的就业压力,就业的压力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动力构成了约束,协调好“环境友好”与“就业友好”的矛盾,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三、加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功利关系问题,应该说,不是一个什么矛盾,但在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却实实在在经常面临着一种两难抉择。近年来,“中部崛起”是国家在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东部地区已经通过引进大量的外资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与人类社会不协调的资源环境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加速经济发展,引进大量的企业进入鄱阳湖区投资成为必然。鄱阳湖区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迎来了来自东部地区或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的发展机遇。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往往是资源密集、劳动密集、污染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很难直接选择到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投资。由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接受这些产业转移,既是发展机遇也存在污染转移的风险,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当力求避免走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另一个角度看,不管是企业还是各地政府,上项目、铺摊子可使政绩立显,在引资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来者不拒,甚至还存在着只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的问题,引进资本的同时也引进了“污染源”。在全国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产业转移接受与否,归根到底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问题,不接受或不发展工业一个地方的财源根基就不牢固,接受就必须付出环境代价,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也是中部地区节能减排过程中必须越过的一道鸿沟。调查表明,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风险,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鄱阳湖地区乃至整个中部地区节能降耗减排任务艰巨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资”必重环保,不能不加区别的当接收大员,顾了眼前效益、政绩,忽略了长远利益和资源环境代价,因急于发展而背上新的节能减排包袱。

四、守法成本高与违法成本低的关系问题

这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政府管制导向的力度问题。如前所述,六大高耗能行业在中部地区基本都有分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保护面临着污染物排放量大、工业污染排放日趋复杂、农业面临污染和生活污染上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增加、环境突发事故增多等问题,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对环保违法违纪案件处理力度偏轻,法律虽然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等,实际上因污染环境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比例并不太高,肇事者往往被行政罚款了事,使得环境保护方面出现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矛盾,企业用于防污治污的投入高于违法后被发现处罚的成本,防污治污积极性不高,宁愿被发现后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在调查中得知,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每年花费在污染物治理工程上的投入非常高昂,它始终认为宁愿支付高昂的治污成本也不能违反国家任何一部法律和政策。但与其相反有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在巨额比较效益的驱使下,偷排冲动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抑制,使得生产成本不同的相同产品在同一市场按同样的价格进行竞争,其严格守法的所得的利益难免受到很大的冲击,长期以往,守法企业主动投资排污设备的积极性会受到抑制。

五、“硬政策”与“软执行”的关系问题

为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早日实现,国家出台了大量的节能产业和技术政策、节能经济政策、节能管理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根据最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在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享受到的政策来看,该公司实施了大量的节能减排项目,但真正享受到的税收、财政、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寥寥无几,大部分资金投入都是公司内部按照正常程序融资投入。尽管国家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是频频出招,且手段日趋强硬,但部分地区在政策落实上有打折扣的现象。

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之所以没有预期的主动,促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各种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到位,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企业并不完全知晓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项目的时候可以享受哪些鼓励优惠政策,连政策都不清楚,更谈不上享受了;其次是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审报程序较复杂,办事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企业往往因为人手、时间考虑而放弃享受优惠政策;再次是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调查中,企业人员认为现在节能减排最大的问题不是政策体系不完善而是政策的执行力的问题。如从对行政部门对节能减排的管理体制来看,就存在着多管齐下,但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的不良局面。由于没有一个总协调机构,政府支持节能减排的现有政策,很多企业都反映很难真正得到落实。

以上五个关系,前三个关系问题在中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后两个关系既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能存在的,也是东部和其他地区广泛存在的。总之,这些矛盾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程度也不一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唯有排除这些矛盾的困扰,避免以往重蹈其它地区发展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从而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区内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这对江西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强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谢晶莹.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J].有色冶金节能.2009(12)

[2]郭勇.中部地区节能减排应处理好十大矛盾.zhwngzh ou.省略/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5

关键词:环保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对自然的伤害是企业运作、工业生产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考虑到环境的容量和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的问题。石油产品用途极为广泛,但其工艺繁琐、技术复杂等,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其能源消耗得不到有效控制、其污染得不到有效制约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质量的恶化,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末端治理费用,从而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使得企业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因此,石油企业在过程当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并融合现代科技与创新技术力量,从资源节约、从环境保护的视角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控制,保证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构筑良好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

1.石油行业环保技术创新过程的节能减排现状

1.1现阶段环保技术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把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作为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目前石油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针对节能减排关键点和疑难点问题上,能有计划安排设置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相互连接体系,把节能减排的指标列入到技术创新考核体系当中,使得节能减排工作通过考核体系当中的指标来评估;有些石油企业同步开展“安全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但总体而言效果还不是很好,尤其针对炼化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稠油热采集中供汽和废气驱油注采清洁工艺等节能减排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1.2创新手段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围绕节能减排实施,国内一些石油企业在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燃料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手法和创新应用方面作出了努力,如:针对注水泵耗电问题、自用油的替代工作问题等方面均被纳入到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环境影响评价当中,不仅强化企业生产流程,使得企业生产规范化和有序化,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保证了节能减排效果性。但目前众多石油企业依旧采用的是“问题”指向“技术”这一个流程,采取的是末端治理的方法,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和影响工作效率,也使得技术“创新”只是并非真正的创新而只是针对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含义。

1.3节能减排规范与效果

一些石油企业围绕节能减排作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并针对石油企业相关的体制进行了改革,这些机构的调整和重组对石油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应该看到所做的这些工作并没有对节能减排产生实质性的效果;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石油企业中,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技术人员多数都是从其他企业抽调来的兼职人员,人数数量少且缺少稳定性,往往计划在前,但实际节能减排工作并不能够如期实施,给企业节能减排效果上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机构调整并没有真正解决石油企业当中存在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石油企业所运用的设备依旧是采用以油气为主燃料结构,不仅仅降低了企业原油产量、加大炼油成本,也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规范,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2.环保技术创新过程的节能减排策略

2.1环保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石油企业经过多年运行发展,本质上已经拥有了技术创新所要求的技术基础;在环保技术创新过程当中,使得节能减排的管理工作和体系建设成为可能。石油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的经验积累和管理方法进行深度的融合,尤其是在技术创新环节要将节能减排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到考核的标准当中,并设置相应的监督评判机构对技术创新环节当中节能减排对效果进行实时重点的评判,一方面采取鼓励的方式,对融合了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成功的项目进行积极的成果申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针对于在节能减排管理当中,针对于技术创新环节及时寻找自身不足,找出它们之间不相容差距。这些都是构建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2.2完善创新手段培养与扶持机制

国外的一些石油企业,在企业技术管理方面已经完全抛弃了“问题”指向“技术”这一个流程;其技术创新手段和以往不同的是,不再采用末端治理方式,从问题上来进行对企业技术流程当中不合理的因素分析;而采用技术创新手段则是从预防的角度来进行深化内部结构和技术的调整,使得生产工艺趋向于合理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的方法,从而避免能源过度消耗、污染问题产生和发展。 我们国家石油企业应该借鉴国外石油企业成熟的经验,采取培养和扶持的态度来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的推广,增强和引进服务的机制,建立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系统,提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2.3建立统一节能减排标准设置

节能减排工作涉及的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一方面我们要对从事石油企业相关节能减排工作队伍进行管理,培养本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人员上岗。再由于节能减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运用复杂,因此需要对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建立统一的标准,依据标准加快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方案、新措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 结语

石油企业创新技术不仅在节能减排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从源头指向问题本质,可以引导企业把“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对企业节能降耗、排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推进行业科技进步,提升行业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6

关键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道路运输业既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的领域。交通运输部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全面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一、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1、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油品消费第二大行业,石油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的1/3。目前,道路运输行业的营运车辆已达一千余万辆,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500万,完成的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3.4%和75.2%。道路运输完成的客货运量超过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的总和,消耗的石油量也超过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的总和。

2、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道路运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而产业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不高、车辆装备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的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而转变发展方式与节能减排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只有通过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才能够有效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3、我国政府向世界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庄重承诺。节能减排任务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并向全社会公布。我国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实现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的难度很大。

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充分

早在2006年国务院已经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对整个交通运输而言全面开展节能减排还需要一定的时间[1]。对节能减排认识不够充分是该项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部门缺乏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对粗排放运输工具的危害无知,都是由于节能减排认识不足引起的。例如,某些运输司机由于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自身不具备主动认清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社会利益的能力,节能减排与他们而言犹如天方夜谭。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由于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所引起。由此可见,节能减排的认知问题是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2、缺乏足够的节能减排资金支持

节能减排的推行并不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其需要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但是,相应的资金支持是节能减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小型运输企业而言,节能减排这项工作的推出会使得其直接成本增加,并且不合格的排放标准也会被停用,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轻者亏损,重者破产的结果[2]。节能减排在我国仍处于出借阶段,小型运输企业的利益没有货的保护,则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资金支持是节能减排工作推行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3、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节能减排推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务院已经下达了相应的标准。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仍然比较缓慢,这不得不说这与监督检查有一定的关系。转言之,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同样是节能减排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节能减排推行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则会使得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运输工具仍然处于运行中。可见,监督检查工作的缺乏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

三、对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组织工作的应对措施

1、做好舆论宣传,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在节能减排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要使更多的人了解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深入民心。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节能减排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优化运力结构,减少成本支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2、加大资金支持

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推行的过程中,加大资金支持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对交通运输企业相应的节能减排资金支持,是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大力支持。因此,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于当地相关的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省级或者国家部门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门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做出优秀的表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环境,是的节能减排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实际节能减排工作中,加大资金支持,加快节能减排的工作步伐,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措施。

3、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监督工作

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交通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其涉及到多个部门。例如财政,环境等。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应当坚决不准上路,鼓励广大市民使用电瓶车车型,多使用新能源的车辆。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做到。另外,相关的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应当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对于违反节能减排的的现象不可坐视不理。

4、鼓励发展节能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

围绕传统货运业的改造升级,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车运输、零担快运等运输组织方式,提高道路货运市场的网络化、组织化水平。切实组织好甩挂运输试点,加强资金的引导与带动,发挥道路运输和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逐步扩大甩挂运输的范围和规模,对新购符合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推荐甩挂运输车型、装备,以及甩挂运输作业相关设施改造给予政策支持,建立农村客运财政奖励制度,引导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公交客运协调发展。

5、提高从业人员节能水平

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营运车辆驾驶员,如果每位驾驶员每天节约一升油,一年下来就是个天文数字。围绕履行节能减排的各项职责,应完善从业资格制度,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节能驾驶技术。实施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推广节能驾驶方法,普及节能驾驶知识,增强节约意识,把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到每一位从业者,使节能减排真正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

6、加快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广清洁燃料的使用,使用石油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交车辆以及出租车辆比较多,改变原有的汽油和柴油行驶方式,使用天然气,同时,在客货运车辆、旅游车辆、驾校教练车辆等营运车辆清洁燃料的使用。引进市场机制,咕噜资金和技术比较雄厚的物流企业在城市中发展,对信息平台进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运输效率。

结束语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运输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一定要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定期总结节能经验,加强对营运驾驶员节能驾驶操作技能的培训,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确保我省节能减排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石友蓉,赵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2]张卫滨.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交通制约因素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7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给排水工程;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措施

引 言:建筑给排水技术在资源能耗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人类工艺、居民生活、卫生环境、游乐、给水、绿化、排水、热水、消防、中水等相关能源消耗。根据相关材料统计,上述能源消耗占建筑能源总消耗的10%到30%。因此,在实际中,必须加强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减排研究,在不断优化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的同时,促进建筑给排水工程发展。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

水作为人类在地球生存的生命源泉,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极具挑战性的战略资源。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方缺水的现状,节能减排、节约用水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根据实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给水系统以及热水供应系统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给水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给水体系出流超压,引起水资源浪费的现象。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城市给排水系统普遍存在出流超压现象,由于很多流量超出的水资源被无端浪费掉,从而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使用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这种给排水资源比较隐蔽,在不易察觉的过程中,持续性浪费对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筑内部热水供应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建筑工程使用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热水供应系统始终存在问题,从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在严寒的冬天,很多水资源都没有发挥应有效益。根据原因分析,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有:部分建筑物使用没有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部分建筑工程由于出水点和热水器相距甚远,导致输送管道缺乏保温措施,管道水资源温度过低。

(二)给排水系统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排水系统问题主要是排水系统配件以及管路渗漏。在排水管路中,由于设计不当或者材质问题,造成管道故障,渗水现象频发。另外,由于输水管路在渗水维修中,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处理,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对用户正常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措施

(一)优化建筑工程节水新技术

在传统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由于经常使用镀锌钢管,一旦钢管生锈,不仅会造成水资源被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大量锈水放出,从而对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根据实际调查显示,使用新型不锈钢管以及铝塑复合管,不仅能解决浪费问题,对节能减排也有很大的作用。阀门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最重要的配件,阀门质量以及类型对工程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使用情况来看:闸阀没有截止阀关的严,但比蝶阀要关的牢靠。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根据施工要求,选用环保、新型的的阀门。在工程施工中,配备良好的配水器具以及卫生器具,除了必须认真考核使用对象、价格因素外,还必须根据节水性能好坏,选用节水型设备以及器具。

配水器具和卫生器具节水性能对整个建筑节水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必须尽量使用配水器材以及卫生器具。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6L节水型水箱大便器,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根据排水要求,在正常情况下,通常使用肖荣军的水箱;国外一般采用两档洗水箱,冲水量一般为4L或者9L。

(二)有效控制给排水水压,杜绝出流超压现象发生

在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在给排水工程规范中,由于水压过高,不仅会导致给水配件造成影响,同时对给水配件、入户支管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水压不仅能确保给水配件使用情况,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出流超压现象。另外,给排水工程过于过于放松作为建筑给排水系统出流超压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必须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对给排水水压进行控制,从根本上避免出流超压现象发生。在实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通过掌握入户家庭净水压力值以及工作压力限值,将供水压力始终控制在建筑限值内;通过采取合理的减压措施,在给排水工程中安装相应的减压装置,保障水压限值。在减压阀设置中,根据配水点水压情况,在尽量降低单位时间水流量的同时,保障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效益。

其次,热水供应系统作为水资源的浪费的主要原因,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必须根据热水供应系统,在推广室内热水循环系统的同时,科学设计热水供应体系,在管道保温的过程中,使用高质量温控装置,从而避免水温调节对热水供应系统造成的影响。

(三)选用降耗材料,开发中水系统

从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网问题来看,管路渗漏作为建筑给排水工程最主要的问题,和工程师合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工程方法具有直接联系;由于没有认真考虑建筑工程温度、环境,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混凝土应力不足,从而造成管路泄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正确选用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保障施工材料、工艺;从而在最大限度降低建筑给排水工程渗漏现象的同时,保障水资源利用情况。在工程材质应用情况来看,根据阀门渗水、管道节点问题,通常采用新型材料,在保障连接处控制作用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管道泄漏。

另外,中水利用作为当今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它作为最好的节能减排措施之一。主要根据建筑物本身以及小区雨水、生活污水,在适当回收后,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建筑物中水使用过程中,建筑区可以节约30%到40%的节约,可以减少35%到45%的污水排放。中水回收系统主要包括原水储存、收集、供给以及处理等多个环节,当前由于造价、操作水平限制,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际利用中,必须综合技术、投资、管理相关内容,选择最佳的中水处理工艺。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实际施工的管理中,必须根据工程整体结构以及特征,将节能减排意识落实到各个细节中。建筑节水技术和措施是工程设计阶段节水的关键,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通过给水系统的节水设计,选用节水型洁具和设备,及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雨水和中水给水系统,相信一定可以使宝贵的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珍.居民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2,(4).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 环保 低碳

引 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所谓“节能减排”,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1]。这是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1.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形势非常严峻。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检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开始实行节能减排,有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严峻。综合减排措施与项目投资并未完全展开,激励减排的政策有待完善。此外,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不降反升。

2.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节能减排法律管理体系,但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建立了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但节能标准、标志的制定和修订较为缓慢,能效标准没有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节能产品目录》尚未制定,无法对相关企业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能耗和污染物统计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仍不够完整。

2.2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推广了合同能源和清洁发展机制,但和我国庞大的节能市场相比,这两种新机制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由于税率错位、融资困难和相应行业标准缺乏,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壮大;由于对最新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跨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

2.3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仍在建设,这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我国小企业数量较多,如果简单地大量关停小企业,将会对社会安定以及生产供应稳定带来许多问题。

2.4节能措施薄弱,优质能源不足,现有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

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例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小,这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加上生产工艺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产品的能耗较高。

2.5新能源及节能新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其推广应用相对缓慢

为了推动新能源的研发,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技术的投入。由于新能源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市场规模较小;我国大多数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且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节能技术发挥的作用相对不足[3]。

3.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做好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等形成合力,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把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等方面,实现节能优先[4]。

3.2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新技术引进、吸收、研发的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光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快引入包括生产制造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在内的复合式技术结构;加大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尽快制定并完善节能新技术的各级标准及相关认证体系[5]。

3.3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

通过经济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应逐步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并把环保收费通过税收的形式确定下来。

3.4制定并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

抓紧通过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新技术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

3.5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从而控制企业盲目投资行为,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3.6借助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借助于法律手段健全节能各级标准体系,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行为;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税收、价格、信贷政策。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严格查处各类违法问题,如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进一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公平性。

4.小结

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目前,各职能部门应对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体制入手,积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这是遵循自然规律与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节能减排理念,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晶莹.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新审视[j]. 有色冶金节能,2008,1:18~19

[2]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n].石油商报, 2007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9

关键词: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1 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煤炭资源是我国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最重要的资源,它是不可循环的资源,而煤化工是我国四大主要用领域之一。煤炭除了作为燃烧原料外,还可以生产合成甲醇、电石、煤制气等煤化工产品。

虽然煤化工产业以生产洁净能源代替了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在石油价一涨再涨的情况下降低了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是,煤化工同时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它的每个工艺流程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物,稍不留意就会造成重大环境事故。对此,一些社会权威人士提出了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据调查统计,煤化工产业在 2005 年的粉尘排放总量约占全国 6%,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约 12.5 万吨。因此,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那么,关于煤化工的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对煤化工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探讨。

1.1 社会对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认识不高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国政府提倡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并下达了相关减排任务。但是,有些煤化工企业的领导人对煤化工的节能减排认识不高,只是表面上附和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的实处。煤化工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没有层层落实国家规定节能减排指标,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和相关规章体制不完善,节能减排的设备技术落后,不能适应国家对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

1.2 煤化工企业很难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煤化工节能减排指标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下达的指标针对性不强,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不是完全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的,脱离企业实际情况胡乱下达煤化工节能排放指标等现象,这种脱离煤化工企业实际和不科学合理的指标造成很多煤化工企业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指标的任务,导致煤化工企业偷排现象严重。

1.3 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管理成本高不利于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

煤化工节能减排的管理成本高主要是能源审计、节能减排设备和节能减排测试费用高,造成很多煤化工企业不能支付起如此高昂的节能减排费用。

1.4 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缺少齐全的设备和相关专业人员

由于煤化工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量较大,我国很多煤化工企业只是为了敷衍国家的检查才配备了一些简单老化的节能减排设备,这些设备的配备缺东少西,很不齐全,大部分煤化工企业不肯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导致能源的统计数字不准确,国家对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的考核难以进行。此外,煤化工产业还缺少专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节能减排的设备操作工也缺乏煤化工节能减排的意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2 煤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及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2.1 工艺流程

煤化工是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而以粗苯为例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其产污环节,可知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能量消耗、余热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产生,存在许多可以进行节能减排的环节。

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化工技术。加大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煤洁净利用的化工技术的研究,加大对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煤炭气化联产技术等洁净煤利用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种煤炭转化技术,通过对化工过程和热工过程集成优化整合实现煤基多联产,同时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包括脂肪烃和芳香烃)和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等),使能源动力系统既达到合理利用能源和低污染排放,又使化工产品或清洁燃料的生产过程变得低能耗与低成本,达到煤炭资源的梯级综合利用, 实现多领域功能需求和能源资源高增值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系统,为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供高技术支撑。

2.2 煤层气、焦炉煤气洁净转化及优化利用。加大发展煤层气化工技术研发,积极推进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煤层气转化制合成气工艺技术。开发煤层气生产合成氨及其相关产品、合成油及和甲烷氯化物等有机化学品、合成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乙烯、丙烯、二甲醚、碳酸二甲酯、醋酸等)以及煤层气深加工产品(树脂、维尼龙、聚甲醛)的技术研发。通过对高效脱硫、脱氰、除尘等焦炉煤气洁净利用的基本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创新工艺,即集净化、合成、分离为一体的工艺以及焦炉煤气高温热裂解制氢与部分氧化重整制氢技术,焦炉煤气用于生产化肥技术,焦炉煤气用于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化学品技术。

2.3 煤焦油深度加工及产品多元化技术。针对煤焦油加工工艺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分离技术水平低、加工深度不够等问题,加强分离技术理论研究,加快新技术应用转化,延伸煤焦油加工产业链,重点加工沥青类产品,发展向精细化工、染料、医药等方面延伸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研发常减压多塔装置,研究采用空冷、冷热流体换热、多级循环水、低温减压蒸馏、热量回收等技术,降低煤焦油加工过程中水、蒸汽、煤气消耗指标;加大对焦油加工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或对其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技术的研发,从而形成更有效地从煤焦油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组分、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新技术。

2.4 现代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及其节能环保新技术。以大幅度减小设备尺寸、节省投资、降低能耗、资源化回收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结合山西煤化工特点,加大对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一是开发新型反应器、新型热交换器、高效填料、新型塔板等化工装备技术;二是强化生产工艺过程,如反应和分离的耦合(反应精馏、膜反应、反应萃取等)、分离过程的耦合(膜吸收、膜精馏、膜萃取等)。实现煤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及新工艺,达到环保、节能、低炭、高效的目标。

3 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引导、强行推动、政策扶持及对企业的检查考核。政府有关部门应避免多头管理,防止造成企业执行困难。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应尽可能符合企业的实际,才能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指标,是鞭策企业科学发展的良方。

节能减排是新观念,在宣传、落实上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使人们逐渐提高认识。政府应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以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高耗能的生产工艺设备,以提高企业管理装备水平,使企业走向资源节约,健康发展,循环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与我国的环境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的煤化工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对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的认识不高、煤化工企业很难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管理成本高不利于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缺少齐全的设备和相关专业人员四方面问题,阐述了健全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明确减排目标、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政府加大对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监督考察力度等几方面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素珍.陕西煤炭与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探讨[J].陕西煤炭,2012,(08).

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K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006-01

工业锅炉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已成为国家能耗和污染排放治理的首要问题,但目前,对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工作还缺乏统一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案。在工业锅炉运行状况监测、自动调节和控制、运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应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锅炉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锅炉管理人员是锅炉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但由于长期缺乏培训,锅炉管理人T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意识淡薄,对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缺乏了解,锅炉的监测、调节等工作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1]。

1.2 燃料品质差

工业锅炉的燃料以煤炭为主,其中较适合层燃链条锅炉的燃料是煤块,适合煤粉炉的燃料是煤粉,但目前的工业锅炉燃料供应还未实现分类供应。许多工业锅炉的实际使用燃料是散煤和末煤,燃料品质差,燃烧所耗的能源自然增加,产生的废弃也会增加,对节能减排工作起到阻碍效果[2]。

1.3 锅炉性能落后

锅炉的性能优越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需要实现机械化连续燃烧,保证稳定供煤、稳定燃烧和稳定出渣。而目前采用的锅炉普遍是手烧生活锅炉,存在人工投煤的燃烧周期性。另外燃料和配风也有待提高,应保证配风的均匀性,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3]。

1.4 辅助设备与锅炉不配套

工业锅炉的辅助设备主要是指辅助机,它是实现燃料机械化连续供应、配风均匀供给、加热连续供应、煤渣连续排除以及污染物高效脱除的关键。但目前辅助机还存在与锅炉不配套、辅助机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1.5 监控调节不到位

工业锅炉的稳定运行和节能减排离不开有效的监测、调节工作,需要在锅炉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对存在问题的现象进行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调节。目前工业锅炉普遍缺乏系统集成的自动控制装备,无法实现对热工参数的在线监测、诊断与调节。

2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对策探讨

2.1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不是个别单位的个别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约束。首先,应制定燃料消费政策,从源头上解决燃料自身品质不足、不能按需供应的问题。比如规定小容量锅炉使用可再生能源,改善燃料供应结构;大型工业锅炉推行燃用动力优质化配煤,无法实施的城市则实行炉前筛分和成型的混煤配煤方式。通过立法对工业锅炉的生产进行限制,使其设计、制造符合标准化规范,保证工业锅炉拥有良好的性能。另外应建立严格的人员任用制度和培训制度,对锅炉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司炉工取证、换证制度,改进培训教材,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工业锅炉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2 加强工业锅炉和辅机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在工业锅炉和辅机的选择上,应做到炉机配套,这是实现燃料稳定供应、锅炉持续燃烧、燃料充分燃烧的前提保障。目前工业锅炉以链条炉排锅炉为主,因此,对链条炉排锅炉的配置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点。其主要措施应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二是减少排烟热损失。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具体做法是改进燃烧室的结构设计,引进先进传热技术,强化配风结构,完善炉拱设计搭配,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排烟热损失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烟气深度冷却技术,使目前在160度到300度之间的排烟温度降低至100度以下,从而有效提高锅炉热效率。

2.3 对工业锅炉进行系统化控制

工业锅炉的监测、调节控制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实现热工参数和排放参数的在线监控、诊断及系统自动调节与控制,减少人为控制可能出现的失误。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对监测传感器技术进行研究,目前精度较高的传感器价格也很高,难以广泛推行,因此要加大对新型传感器的研究力度。同时积极研究有效的锅炉控制节能技术,早日实现位式、闭环控制,并广泛应用。优化现有的控制产品、传感器、执行机构及监测仪器,全面实现工业锅炉的单台控制、远程控制、集群控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故障诊断水平。

3 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问题,国家已经颁布了一些列相关法规,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此外还应该加强相关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力度,早日实现工业锅炉运行的科学化管理、自动化管理,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降低人为原因可能造成的失误给锅炉检测、调节工作带来的影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有效进行对解决当前的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