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总结十篇

时间:2023-10-10 17:43:59

护理礼仪总结

护理礼仪总结篇1

【关键词】护士礼仪 对策 应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帮,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应该是知书达礼,护士作为没有翅膀的天使,更应该容貌服饰端庄大方,言行举止优雅得体,这样才能显示出护士的独特韵味来,有人说,人间的美,十有七八是女人创造的,护士是女人中的天使,护士的一举一动更应是美的展现。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要求护理人员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及专业形象。因此,要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必须从塑造护士礼仪着手。

护士礼仪是研究护理交往艺术的学问,它作为一种专业的文化模式,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对在职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能够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避免医患矛盾,因此,许多医院都比较重视护士礼仪。但从实践效果来看,由于培训内容与护理工作联系不够密切,后续考核管理机制不到位等原因,仍然存在礼仪服务流于表面化,局限了护士礼仪的开展,这就需要探讨护士礼仪培养对策,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要。

如今的医疗服务不只单纯关注如何处理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更注意解决疾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⑴,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⑵。护士礼仪是研究护理交往艺术的学问,它能够规范医院管理,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避免医患矛盾,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水平。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护士礼仪也越来越重视,山东省作为“礼仪之邦”,更是注重礼仪,在医院管理中加强了护士礼仪的规范。为探索更好的适合山东省医院的在仪表、语言、举止、流程等方面的礼仪服务规范,并加强培训规范和力度,对山东省医院的护士礼仪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

一、培养对策的制定

本研究前期,对医院护士礼仪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山东省各级各类医院, 其中三级综合医院25所(40%),二级综合医院28所(44%),专科医院10所(16%)。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对护士礼仪的认识、实施情况、对护士礼仪培训的需求和愿望,以及医院在护士礼仪培训中的难点和要求。大多数医院对护士礼仪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所加强,93.65%的医院有对护士礼仪的培训需求,但重视程度及实施力度依然不够,仅有79.37%的医院认为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很重要,93.65%的医院对护士礼仪制定了相应的行为标准、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49.21%的医院自认为执行情况良好。关于影响护士礼仪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98.41%的医院认为是护理人员时间紧,任务重;79.37%的医院认为是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执行;71.43%的医院认为是缺少具体化、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评价系统,难于评估;50.79%的医院认为是部分护士服务意识与观念仍待加强。通过整理和总结,制约护士礼仪培训及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一)培训方式不合理。正确合理的培训方式是护士礼仪推广和应用的重要保证,护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人员组成层次多样化,如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上组织不得力,容易造成训练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在调查中,55.55%的医院选择了分批专业培训,42.86%的医院选择了骨干培训,1.58%的医院选择了医院自己培训;关于培训的时间,23.80%的医院选择了连续全天集中培训,57.14%的医院选择了连续班余时间培训,19.05%的医院选择了休班时间集中培训;关于培训周期,12.70%的医院选择了三天以内,23.81%的医院选择了一至两周,63.49%的医院选择了一个月以内。

(二)培训内容不规范。护士礼仪中各部分内容的需求程度从重到轻分别为:仪态礼仪(占98.41%)、语言礼仪(占93.65%)、日常礼仪(占90.47%)、行为礼仪(占85.71%)、仪表礼仪(占82.54%),79.37%的医院认为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执行。护士礼仪培训应突出其专业特点,如仅仅是其它服务行业的翻版,很难引起护士的共鸣,不利于护士的接受,大部分护士培训结束后难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三)评价系统不完善。在调查中,71.43%的医院缺少具体化、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评价系统,难于评估,培训后护士多以“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别人都做不到,我也就没必要坚持”、“做不做都一样”为由,使培训流于形式[1]。为配合礼仪培训,更好的开展礼仪服务活动,需要建立长期的、可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多形式的护理礼仪实践活动,

因此,要将护士礼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和可行性。

二、护士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然而,贯穿这些要素的其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

(一)护士礼仪及语言修养。

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并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惊人的成绩。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心灵的声音,护士美好的心灵要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

(二)热情礼貌待人。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视患者,点头微笑问候,送患者到病房,让患者休息,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环境、经管医生、饮食作息并亲切的告知患者将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住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影响,会有不愉快、不满甚至愤怒、忧郁等情绪。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宽容大度、体贴耐心的职业性格,消除患者不稳定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顺利康复。

(三)规范的言行举止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自然、亲切,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可称姓名,对儿童可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的陌生、恐惧感。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又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如:为患者解除忧虑时,话题可从同情、关心患者的问题谈起,诱导患者说出心中的忧愁,护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患者愁闷的心绪,获得与患者沟通的良好关系。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护士礼仪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因此应该将护士礼仪教育贯穿于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三、培养对策的应用

我院一直非常重视护士礼仪的研究,每年都组织培训,这次通过对多所医院全面细致的调查,发现制约护士礼仪发展的因素,重新制定适合临床培训和应用的对策,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对培训小组进行重新整合。

为同护理工作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组织由专业礼仪教师、形体教师、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培训小组,注重资源和知识的整合,本着“规范、实用”的基本原则,编写符合现阶段医院需求的实训手册。内容包括日常礼仪(包括见面介绍、日常着装、方位、馈赠、电话等礼仪)、仪表礼仪(主要包括护士的着装、发型,妆容等)、仪态礼仪(眼神、表情,坐、站、走、蹲姿势和工作中常见动作等)、语言礼仪(医护、护护、护患的语言形式、内容、规则及沟通技巧)、行为礼仪(包括护士基本行为要求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行为礼仪)五大模块,内容更偏向于实践,把基本的礼仪标准融合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使内容更加规范、清晰,一招一式都与护理工作紧密相连,使护士短时间内即可领会、掌握。如护士仪态礼仪中的形体训练部分,是训练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形体训练内容比较单一,专业性强,没有舞蹈基础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且其扩展内容仅仅局限于站姿、坐姿等举止训练,不利于护士日常工作的运用,整合后,用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提取其与护士工作中的动作相关联的因素,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最终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既加强了精细动作训练,又为护士仪态举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引起参训护士的认同感,使培训例证更加贴合工作实际,特聘请优秀护理人员作专题讲座,起到较好的讲授效果。

(二)更新礼仪服务培训模式

根据护士工作特点,为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把培训时间定为1个月左右,并采用骨干集中培训与全员分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骨干集中培训方式的内容主要有仪表礼仪和仪态礼仪,对各科室选送的骨干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过关后回科室分组训练,以每天“晨会十分钟”的方式组织并指导护士进行反复练习,每天早交班前,定一个礼仪训练项目,让护士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5―10 min训练[2]。全员分场培训的内容包括日常礼仪、语言礼仪和行为礼仪,以会场报告和临床环境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如行为礼仪可以安排在临床环境中现场讲解,如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护理纠纷的防范等内容,以加深学员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制定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长期的、可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是更好的开展礼仪服务的根本保证。

首先,培训结束后的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实践考核则通过情景模拟法进行,并对护士表现加以针对性指导,固化培训效果。其次,制定中长期的考评机制,将礼仪服务的考核纳入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范畴,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由护理部组织不定期考核,一季度总结一次,年底进行总评,优秀者予以奖励,此举有助于创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护理礼仪环境,同时极大地鼓舞了护士参与礼仪服务的热情。最后,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护理礼仪实践活动,如护士风采大赛、“月护理服务明星”、“文明礼仪服务示范员”、 “礼仪服务示范病区”评选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在对护士礼仪的认识上,多数医院认为护士礼仪在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形象,减少医患矛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见表1),说明护士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医院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执行中,仅有79.37%的医院认为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很重要,93.65%的医院对护士礼仪制定了相应的行为标准、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49.21%的医院自认为执行情况良好,说明医院对护士礼仪的认识有所加强,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不能系统地对护士进行培训,实施起来依然有困难。

四、结果

“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仅包括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括更加广泛的优质服务,而这种优质服务内涵的反映形式便是礼仪服务。在我院推行的护士礼仪培训模式中,主要集中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因此,优化护士礼仪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如何制定翔实有效的培训计划,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上适应护士职业特点,在培训内容上加以整合,使其顺应现阶段护士日常工作特点和规范礼仪的要求,并加强培训规范和力度。

其次,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评价系统,以便于实施和推广。礼仪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文明礼仪服务操作,使之达到标准化、礼仪化、规范化、高品质化。培训后,我院在护理部指导下,组织各病区制定了“护士礼仪服务行为规范要求”, 对照礼仪服务行为规范要求,规范了从病人就诊、入院、住院治疗、护理到出院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礼仪服务行为标准,各科理顺、完善了护理礼仪服务流程,各环节之间、各科之间,做到以人为本,无缝链接[3],将礼仪服务与临床护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将礼仪服务规范纳入到制度要求与质量管理中,制定出评分标准,与个人及科室年度考核挂钩。

新的礼仪服务内容和规范、培训模式及考核激励机制的实施后,通过由质量管理委员会向患者、家属及合作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电话回访出院患者和礼仪服务总评等方面看,反馈效果较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经调查,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从2012年末的96.20%提高到2013年末的98.45%,医院收到病人对医务人员的表扬信、锦旗中,约37%表达了对护理礼仪的满意程度,礼仪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护士礼仪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士礼仪代表着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社会的“窗口形象”,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更是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积累,护士社会形象的提高,可增强其对工作的认同感,激发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从而完成护理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层的建设[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护士礼仪培训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护理研究成果,并用此成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5]。礼仪服务的培训和开展需要进行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才能真正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雪芹. 护理礼仪临床应用的现状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13,19(7):829~831.

[2]卢慧芳 张敏 黄红霞 胡帆. 早交班前5~10分钟礼仪训练的方法与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1,17(4):451~452.

[3]周玉芳. 我院推广护士礼仪规范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84~85.

护理礼仪总结篇2

1 目前《护理礼仪》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护士礼仪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虽然已经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但是大部分院校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缺乏护理本身的特色,实际应用时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突出,归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护理礼仪》课程为限选课,所以在授课模式上都是沿用选修课方式,对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集中授课,而且是合班授课,上课学生数相对较多,教师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几乎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不好。

1.2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

该门课程的性质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强,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如果授课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概念, 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很显然就不能与该课程的性质相适应。而且大多数护理礼仪课上,授课教师往往忽视实践训练,也可能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开展相对困难等,导致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实际应用。

1.3 考核方式单一, 无法检测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然而以往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选修课考试方式,即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一张试卷,一个总分,则代表了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礼仪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2 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与应用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授课内容的调整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入手,另外改变以往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2.1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使礼仪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从具有普遍性的日常生活礼仪着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注重护理礼仪在工作中的特殊性,使其掌握护理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社交等礼仪,护理礼仪是在一般的社交礼仪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重点讲授和训练学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中应具有的规范性礼仪,突出护理礼仪的特色[1]。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记住我站域名/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简单的动画或图片配以文字中,可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或者动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适时播放护士礼仪的示范短片,供学生欣赏。

2.2.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授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

2.2.3 课堂分角色扮演模式

大学生日常生活空间狭窄,经验阅历不深,但是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强,有着接触更多、体检更多的强烈渴求,教师可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性,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精心地设计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观看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其他同学讨论表演学生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通过对表演内容的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2],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2.2.4 实验室训练模式

在实训训练课上,要以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遵照礼仪规范认真的练习,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实验室,做到衣帽整洁,头发全部盘起,不可过肩,不配戴首饰,不化浓妆。将学生按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对镜练习微笑,做到笑容真挚,语言亲切,注意细节训练。教师要配合音乐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以鼓励为主,表扬其优秀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不到位的礼仪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护士礼仪,全面掌握护士礼仪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

2.3 护士礼仪的考核方法

《护理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护士应该具备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整体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掌握正确的行为举止和仪表规范,以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地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礼仪,称呼礼仪是否正确,举止是否端庄大方等等,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尝试新的考核方式。我们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考察学生对护士礼仪理论的理解,也可以考察其灵活运用的情况,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平时的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试卷以案例分析题为主要题型。

2.3.1 考核采取随堂考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随堂考核,使学

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当场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各部分成绩进行综合分析。 2.3.2 综合考核主要以场景式考试为主,如:不同的场景:查房场景、接待新入院患者场景、危重病人特护场景等,学生可以几个自由组合,充分自由发挥,进行训练。

2.3.3 充分利用过程性考核的作用。平时学生们的出勤、上课的表现、训练的作业等以及训练课堂的配合程度等也记成绩,都可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护理礼仪总结篇3

【关键词】中职 多元化教学 护理礼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48-02

护理礼仪是一种建立在公共礼仪之上的特殊职业礼仪,它是医院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良好素质修养和职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护理礼仪的知识,本文以梧州市卫生学校为例,探讨多元化教学在中职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一、研究对象、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统计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梧州市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84人,对照组79人,两组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学制3年。两组学生采用的教材相同,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耿洁主编的《护理礼仪》。两组学生开课的时间均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时数相同。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课堂讲解、示范,学生听讲、练习。试验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法。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具有较高的形象和视觉要求,为此,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在讲授护士仪表礼仪时,可从互联网收集一些关于护士仪表礼仪的图片,包括正确得体的护士着装,护士友好的眼神,护士的微笑等图片,在授课中通过PPT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护士工作的仪表要求,从而规范自己的着装。在讲授第三章护士行为礼仪时,让举止优美、规范的学生做示范,并将拍摄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照片,制作成PPT给学生欣赏。此外,还挑选梧州市卫生学校近两年护理礼仪大赛中成绩优秀的班级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美,增加美感体验。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授课形象直观,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礼仪的相关知识,还能引发学生对“白衣天使”的向往。

2.讨论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将护理礼仪的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护士言谈礼仪内容时,引入下列临床案例:某病人需要做B超和X线钡餐检查,护士告知病人:“明天早上空腹,到B超室和X线室做检查。”病人表示理解。第二天病人先做了X线钡餐,然后到B超室做B超,做B超的医生说:“刚做过钡餐检查,暂不能做B超。”病人因未能及时做检查,认为是护士没有交代清楚,延迟了检查,引起纠纷。问题:(1)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2)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怎么做才能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护患交流的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3.音乐情绪调动法。悦耳动听的乐曲,能激发人体肌肉能量,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各系统功能。在学习护士行为礼仪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护士行为礼仪的相关视频,主要包括护士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如练习站姿时,可选用钢琴曲《少女队祈祷》作为伴奏,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音乐的节拍、旋律、情绪寻找训练所要求的感觉,体验那种姿态美与音乐美的结合。又如,在练习走姿时,可选用歌曲《三月里的小雨》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通过歌声领会那种轻柔、细腻、飘逸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训练持治疗盘、持病历夹等。训练时播放节奏明快的轻音乐,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表情和动作美感,提高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及角色扮演法。为了使教学更贴近临床,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定的场景和病例,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介绍礼仪时,教师设置了如下情景:某医院外科病房住有三个病人,分别是1床,刘××,女,30岁,小学教师;2床,李××,女,17岁,高中生;3床,苗××,56岁,退休工人。请问:你作为她们的责任护士该如何称呼她们?2床是新入院病人,你应该如何对2床进行自我介绍并将2床介绍给同室的其他病人?请学生运用介绍礼仪的相关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其他没有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将观察到的礼仪与其中的沟通技巧记录下来,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师生共同纠正不足的地方,完善后再进行纠正后的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机会站在护士和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护士和患者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三)效果评价

1.客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试题均为单选题;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护士行为礼仪,包括护士的走姿、站姿、坐姿、拾物、推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等。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下,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2.试验组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试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同意、一般、不同意3个选项。由授课教师统一发放问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4份,收回有效问卷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二、结果

将两组的期末考试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结果( ±s,分)

组别 人数 期末成绩 理论成绩 实验成绩

实验组 84 83.56±5.24* 85.76±2.72* 81.36±7.24*

对照组 79 76.32±3.58 80.85±2.51 71.79±4.24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试验组学生认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详见表2。

表2 试验组学生对多元化教学的评价[人数n(%),人]

调查项目 同意 一般 不同意

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方法 76(90.5) 6(7.1) 2(2.4)

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 78(92.3) 3(3.6) 3(3.6)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74(88.1) 6(7.1) 4(4.8)

学习到护患交流的有效方式 81(96.4) 3(3.6) 0(0.0)

学习到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 79(94.0) 3(3.6) 2(2.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80(95.2) 4(4.8) 0(0.0)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75(89.3) 8(9.5) 1(1.2)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77(91.7) 4(4.8) 3(3.6)

通过学习,对护士的实际工作

过程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72(85.7) 8(9.5) 4(4.8)

能帮助发现自身不足 75(89.3) 7(8.3) 2(2.4)

三、讨论

护理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将礼仪知识与工作、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教学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层层深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显著地增强了教学效果。相比之下,若教师只按课本单纯进行理论讲授,则会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护理礼仪视频,体会护理礼仪在临床的实际应用,可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向往,不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活动的实施均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合作,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从中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学生知道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共同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知识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作用。

第三,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护理工作的特点是与人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护士言谈礼仪时,教师演示如何向新入院患者做自我介绍、介绍入院须知、医院环境等,让学生复述练习。课后布置案例:新来的患者,刚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心里充满焦虑和恐惧,护士应如何安慰患者?要求学生课后运用角色扮演进行练习,并用手机拍成视频上传qq,师生以qq群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互动。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让学生锻炼了胆量,大大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与患者、同行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能有效缩短学校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帮助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护理礼仪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相符合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多元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教师注重教学与临床工作情境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学习,结合护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推理和分析,使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将临床案例运用到护理礼仪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让学生学会将护理礼仪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护理礼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既有助于护生“规范自己”,同时也有助于护生“适应岗位”,对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奚晶晶.浅谈护理礼仪教育[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张晓楠.加强护士礼仪培训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2(3)

[3]余桂林,徐慧娟,王晓楠,等.《护理礼仪》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08(11)

[4]练正梅,潘桂叶.背景音乐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7(6)

护理礼仪总结篇4

今天的所谓礼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

2护理礼仪的概念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以体现“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被各级医疗行业广泛推崇。为更好地树立服务品牌形象,护理礼仪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要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礼仪服务,更应关注礼仪服务的实质内容,并很好地将之运用于为病人服务当中。崭新的概念“护士礼仪”由此产生。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以服务礼仪为主,是护士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包括护士仪表、使用语言的艺术、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及护士行为规范等。护士礼仪能强化护理行为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是科学的、细致的。护士具有各种行为规范,如操作时的“三查七对”、医疗保密制度、询问病情的方式及现在推行的整体护理等,都是护士的礼仪。可以说遵纪守法、遵循医疗操作规程,都属护士礼仪范畴。护士礼仪的提倡和提出,不是凭空想像,不是无源之水,是在原护理工作行为和良好形象的提升、完善和总结。护士礼仪始终贯穿于护理全程中,护士礼仪就是护理礼仪。

3护士礼仪的价值

3.1护士礼仪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并在独立工作时也能够用“慎独”精神来约束自己。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护理操作的娴熟程度,对患者及家属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得体的形体语言是患者的希望各安慰,它能与患者交流语言以外的信息。因此,护士礼仪能强化护理行为效果,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提高工作质量,加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3.2护士礼仪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早日康复。人患病后,其心理和行为均发生一系列变化,满足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疾病的转好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美不仅是外表美,同时还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患者入院时护士投以微笑,并亲切地做自我介绍、环境介绍,消除患者因陌生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及时询问病情,耐心回答问题,细致地讲解作息制度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早完成角色转换。如果是一位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护士,给患者传递的信息就会产生正面效应;相反,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注意语言艺术、保护性医疗制度,就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性心理。美好的仪表、亲切的语言、热忱的态度,使患者的心理得以稳定。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且是有多种生理和心理问题的人。护士的言谈举止会对患者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护士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当的言谈等良好的礼仪行为可达到医药所不能达到效果。如: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对于患者,不仅仅是态度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患者信念上的支持。如果再加上娴熟、得体的工作和人格形象,融洽的人际关系,各方面的默契配合,就能有效地排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为早日康复而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

3.3护士礼仪能密切护患关系,利于利息交流。一个具有良好风范的护士,能给患者带来正面引导。如:与患者见面,都是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做每一项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能给患者讲清治疗目的。对患者不能以床号代称呼,而应使用患者的名字,以消除患者对护士的陌生感,使其感到被他人尊重。在给患者做生活护理时,动作要轻稳,主动帮助患者做功能锻炼,与患者交谈等。这样患者就愿意与护士接近,将自己的问题说给护士听,既可及时解决问题,也便于发现患者现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信息交流能增加护患双方相互了解和理解,并起到医患沟通的桥梁作用,降低医疗纠纷;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行。

3.4护士礼仪能宣传护理人员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在激烈的社会服务竞争中,社会对护士的业务水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社会对护士形象不太肯定,有一定的偏见。这说明我们自身做得不够好。临床上,有一些护士因为工作忙,对患者及家属态度生冷、不耐烦,严重损害了护士形象。护士礼仪是塑造、宣传护理人员形象的主要手段。重视护士礼仪,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规范的服务中体现护理人员的崇高职业道德,是树立良好护理形象的有效手段。

3.5护士礼仪在医疗竞争市场中的作用。当今社会,医疗服务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的竞争是全方位的,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医院所面对的最重要公众――患者,有权以医疗单位进行选择。非技术作为医疗服务价值的内在因素,已为大多数医院所接受,并将它作为技术服务的附加服务越来越被患者所关注,成为影响医院在社会公众中总体形象的关键和人们选择医院的一大考虑要素。由此,以人为中心是护理工作定位的出发点。优质的护理,高水平的人员素质,饱满的精神风貌将直接显示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护士礼仪无声地为这一切做着贡献。它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是外在美和内在思想民、气质反映出来的语言和行为,只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在医疗市场中发挥巨大作用。

护理礼仪总结篇5

关键词:护理礼仪;教学;实践

在当前的护理工作背景下,加强护理礼仪的教学,规范护士礼仪,提高护士修养,已经成为护士素质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护理礼仪教学对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对护理礼仪教学实践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护理礼仪教学现状

临床护理礼仪存在问题,影响了医疗文化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上方面:

1.缺乏热情

在工作中,一些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服务时,总是板着脸孔,在询问病情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带有极其严重的厌烦情绪,这是导致患者不愿与护士交流,加大护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2.语气生硬

一些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语气过于生硬,患者丝毫感受不到温暖,这样,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情绪加深。

3.举止失当

在工作中,护士的行为举止不当,与患者交流时,不采用规范的礼仪,更有甚者,举止表现鲁莽、随意,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且还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和痊愈。

二、护理礼仪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一些学生会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这类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自我认同感,长期下去,必须会产生厌学生情绪。因此,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自身美,让护理学生产生认同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如尽量地设计一些能够展现和发现自身美的教学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2.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在保证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礼仪实践教学,让护生走进医院、走进病房,增强护理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临床护理的工作氛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进而更加适应临床工作。

3.灵活机动

护理礼仪作为一种形式,是程序化的、具体的、严肃的,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且在保证其规范性的基础上,坚持灵活机动的原则,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和水准,进行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如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患者具体的情况、民族、生活方式、文化层次为标准,灵活地运用护理礼仪知识,做到大方得体,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三、护理礼仪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要采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全面促进护理学生的能力发展。

1.案例分析法

简单来讲,就是在护理礼仪教学中,以某一具体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交流和探索。在案例分析时,护生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促进者和指导者,进行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并且通过深入地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情境教学法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实施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病房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各项临床护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环境,而且长期下去,可以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体现护理礼仪教学的寓教于乐,进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可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标准,从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病例情景,激发护理生的热情,提高职业修养,站在患者角度去看待问题,缓解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3.问题讨论法

这种方法就是针对护理礼仪教学的内容,由教师模拟一个错误性的范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语言、行为以及身体语言等等,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到最终方法。

4.表演教学法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要将知识讲授与表演结合起来,消除理论教学的枯燥性,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突出护理礼仪教学的特色,进而为医疗事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如讲授护士举止礼仪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表演教学法,将护士一些经常性的错误,如失敬于人的手语、冷漠的目光、不到位的表情语,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并由学生提出问题,给护生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5.角色互换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自己来当教师,并将知识的重点问题讲解出来,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可以增强记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且便于及时发现一些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可以积极指导,全面提升护理礼仪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护理礼仪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也是其为患者提供各项服务的主体,因此,必须加强护理礼仪教学实践的研究,让护生切实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并且有效地运用到护理工作中,规范其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成文,王成伟,刘剑威.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医学,2009(18).

[2]王成文,宋瑛琦,刘晓雅.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医学,2008(4).

护理礼仪总结篇6

随着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职能、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医疗工作的特点,倡导礼仪文化,注重医德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培养审美情趣,把礼仪知识、美学知识、人际交往及行为规范等作为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专业形象。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必须从塑造护理礼仪着手。

1护理礼仪及其重要性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护士仪表,使用语言的艺术,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及护士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礼仪可以体现出护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知识涵养,是个人自尊自爱的表现。护士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礼仪也反映出敬岗、爱岗、对岗位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礼仪可以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护理人员的形象提高了,同时也塑造了医院的良好整体形象。特别是在医院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护士礼仪作为技术服务的附加服务,越来越被患者所关注,成为影响医院在社会公众中总体形象的关键,成为人们选择医院的一大考虑因素。因此,护理礼仪是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2.1护理礼仪可以加大护患关系的亲和力护患关系是护士跟患者及其家属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关系。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一个热情大方、仪容整洁、面带微笑、举止优雅的护理人员能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加大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从而有效地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反之,不文明的礼仪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2.2护理礼仪能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工作是科学的、细致的,是关系到患者安危的大事,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大祸。一般说,护理质量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护理技术,二是良好的护理礼仪。虽然质量好坏是由护理技术直接决定,但如何使护理技术在应用中达到最佳效果,还取决于护理人员的职业礼仪。护士应以良好的职业礼仪去抚平患者的创伤,促使患者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良好的护理礼仪不仅体现在护理技能操作中,而且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护理礼仪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减少差错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礼仪总结篇7

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是道德的外显,一定礼仪礼节往往都有一定的道德内涵,道德自身也有礼仪功能,礼仪和道德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礼仪和道德的关系在社会交际中有明显体现,对于人际交往来说,道德作为个体潜在的素质并不能为人所直接认知,因此社会个体往往通过自身的礼节礼仪来传递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并以此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孔子曾经就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礼仪和道德对个体行为都具有言语行为规范的作用,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但是二者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却是一致的,功能上的一致也是二者密切联系的标志。基于礼仪和道德的辩证关系,礼仪成为道德的重要载体,云南少数民族通过各种礼节礼仪来表达自己民族的道德思想意识,在待客礼仪、家庭礼仪、农耕礼仪、人生礼仪等各种礼节礼仪的实践行为中,各民族的民族伦理道德思想得到了传承和推广。

二、云南少数民族礼仪认知维层的三重道德教育

(一)公共道德教化

人类社会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这两个属性都要求人类社会需要相应的社会规则秩序来对社会进行规范,以此维持人群的有序生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制度规范的两种主要形式,法律制度通过强制的明文的方式来对社会秩序进行管理,相对于社会生活中形形的各种事件,法律制度的威慑和管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能力是有限的。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公共道德意识潜在的强大的意识规范能力。虽然云南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崎岖的山区和偏远地带,但是民族地区和外界的交往并没有隔绝,另外区域内部的民族之间和族群内的公共关系处理仍然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来规范,因此许多民族的道德认知都在民族礼仪禁忌内有所反映,如爱护环境、礼貌待客、邻里互助等。以爱护环境为例,壮族是云南地区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中,壮族以稻作为生,稻米是壮族人的主要食粮,因此对于保护稻米的青蛙,壮族人具有特殊的感情,有的地区甚至设置了“敬蛙仪”,以此来表示对青蛙的爱护和珍惜,壮族人通过特殊的礼仪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生灵,他们认为自己的寨子也有神灵,而寨子旁边的森林就是神灵的安神之所,因此该民族很忌讳对该片树林的砍伐和放牧,哈尼族对森林的礼仪禁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纳西族多信奉东巴教,讲究自然崇拜,受到,纳西族对环境有很多礼仪禁忌,包括森林、野兽、水源都有禁忌,如在水源内不准倾倒垃圾、不准洗涤脏污物品等,通过各种礼仪禁忌,纳西族传递了爱护环境的公共道德意识。从文明礼貌来看,傈僳族十分注重礼节,其族人在路上行走颇讲礼仪,同辈人要招呼,陌生人要谦让,如果路遇长辈,晚辈更要注意谦让。礼貌待客是傈僳族的传统美德,到傈僳族人家做客,总能让人对其热情和礼貌印象深刻。和谐相处是傈僳族的传统礼仪文化,如果有人在山村某处挖了一条沟,砍了一排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耕地打记号,其他人就不会再打这块土地的主意。在壮乡,客人来到家中,不论男女老少,走过客人面前时,都必须恭敬地对客人说一句“过你面前了”表示歉意。土家人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只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酒。回族人有自己的待客之道,除了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外,主人往往要通过特有的盖碗茶来招待客人,通过庄重的待客礼仪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在邻里关系方面,云南少数民族非常注重互助关系的建立。礼仪之道讲究有来有往,云南佤族很是重视邻里关系,每当有佤族家庭盖房时,众人往往都会无偿相助,而主人家对于别人相助的茅草、大米、酒肉等物品,在别人家有事时,也会以同样的物品同样的数量去回送,这便是佤族特有的“阿佤礼”。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也会在邻居新房盖好时,提着礼品去祝福和庆贺。笑是独龙族友好的象征,无论是见面、入室、送客,独龙族人都会面带笑容,若有外族人来到独龙族,好客的独龙族人都会提着礼物来探望,虽然礼物简单朴实,却是独龙人热情好客的象征。云南怒江两岸的怒族,待人处事十分和蔼,在路上,无论遇到生人还是熟人,都主动让路,并低声问好。客人进家时,全家起立鞠躬,客人辞行时,全家起立恭送,并把客人送到寨边的大路上,打水时,遇到老人和小孩,让他们先打,离家较久的人,归来时总要要给寨子里年岁较高的老人和小孩捎带礼物。等等,云南诸民族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礼仪礼节内浸透的道德意识为各族人民树立了与人、环境等方面的公共道德规范,使各族人民在长期杂居中形成了和睦相处的族群关系,保持了民族团结。

(二)长幼有序的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美德是现代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家庭伦理道德主要体现在家庭的各种关系上,良好的道德意识有助于家庭中夫妇、兄弟、父子之间的关系和睦,同时也是家庭之间和谐关系建立的基本前提。云南少数民族在礼仪中对这些内容都有清晰展现。在云南,多数少数民族注重家庭关系,在家庭道德方面有良好的礼仪风俗。他们通过各种礼仪方式来体现家庭中的道德思想。无论是哈尼族、纳西族、佤族还是布依族,其礼仪风俗都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德意识。哈尼族对尊老敬老极为看重,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哈尼人都会对老人谦让恭敬,并规定了诸多禁忌,如不从老人面前走过、不在老人面前高声喧哗等。纳西族对老幼尊卑也有深刻的认识,纳西族家庭对座位并无严格规定,但是在其日常座次中,总会留下老人的优先位子以示尊敬,即便是戏耍休闲的檐廊,看到老人,年轻人也会遵守一定的礼仪,注意为老人让座,在老人面前高跷二郎腿更是为人不齿。云南佤族素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其民族礼仪也在多处体现了尊老思想,在逢年过节,佤族人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要带上煮好的糯米饭、鸡、芭蕉等,放在小矮桌上,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推到父母面前,请父母享用。在佤族地区,无论平时与父母有多大矛盾,人们都还能原谅,如果这一礼仪未做到就会受人指责。佤族人的尊老在其对待祖父母的礼仪形式上尤为明显,佤族的祖父母往往在家中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祖父称为“达”。“达”起床前,儿孙辈都会把他的洗脸水和漱口水准备好,并在早晚饭时为其准备好烤茶,佤族人通过自身对老人的礼节仪式向小辈人传递了其尊老敬老的家庭道德意识。关于家庭之间的道德意识,布依族民间说道“父母去世后,由哥嫂抚养弟、妹成人,长兄为父长嫂为母”,通过哥嫂的责任划分及弟妹对哥嫂的位置认定来确定家庭主要的道德伦理关系。平时就餐,布依族父母也总是教育孩子,要让老人坐上席,小的为老的盛饭、夹菜等。各族民众通过礼节礼仪中的言传身教向晚辈灌输了家庭道德意识,树立了家庭伦理道德的榜样,孩子们也通过父辈对礼仪礼节的实践带来的良好效应而深切地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民族伦理道德通过各种礼节礼仪而得以代代传承。特别是在人生重要的礼仪中,各种礼仪形式更是体现了浓浓的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诞生礼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礼仪,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来祝贺新生命的诞生。土家族的婴儿出生后,其父亲需要抱鸡到外婆家报喜,而外婆家则按性别给外孙准备礼物。京族婴儿出生后,其父亲也需要备办肉、鸡、米、姜、酒等物,送到外婆家报喜,称为“报姜”。傣族小孩满月,父母要为之举行拴线礼,小孩身着新衣,祭祖后为之拴线,并请年长的亲属,如舅父母、祖父母命名,然后宴请亲友。诞生礼对外家的各种礼仪反映了少数民族民众对姻亲伦理关系的重视,有助于家庭道德伦理关系建立,维护家庭内外团结,是家庭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体现。婚礼礼仪也是人生的重要礼仪之一,关于道德思想意识的礼节礼仪自然不可缺少,阿昌族的婚礼上,舅舅要回家时,新郎家要给他“外家肉”,表示不忘外家。凉山彝族的婚礼上要唱一首说教诗歌《色呀》,整首歌由各种经验和比喻组成,如“当家三年认得盐米贵,养儿三年认得父母恩。不会养儿向雀儿学,不会说话就找画眉”。正是在各种不同的礼节礼仪中,云南少数民族对民众完成了爱心教育、文明礼貌、劳动的家庭道德教育。

(三)修身自制之个人品德教育

护理礼仪总结篇8

随着医学模式与专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而是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整合素质,重塑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形象,护理礼仪正是护士职业形象的高度体现,实践证明护理礼仪在护理活动中是具有特殊的作用。

1护理礼仪的内容

1.1护理礼仪的定义

护理礼仪属于职业礼仪范畴,它既是护理工作者的修养的具体表现,也是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和自觉遵守的言行规范。

1.2护士的颜面礼仪

即仪容礼仪,首先是仪容美观大方、头发整洁、面部清洁、淡妆上岗,护士每天都要接触身体和生理健康受损者,并为他们解除身心病痛,所以护士仪容礼仪给他们带去的是春天般的温暖,给患者以美感和舒适感,使其精神振奋,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表情流露亲切,护士的表情流露应和蔼可亲、乐观向上,以对患者亲切友好的微笑服务为主,微笑是交际活动中最富有吸引力和价值的面部表情,微笑来自内心的真诚友善,爱岗敬业微笑给人以乐观自信的感觉,同时会感染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当然以微笑的表情告之家属不详的消息是十分不妥的,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和情景应把握好不同的表情。

1.3护士的仪表

一般指护理人员的服装,力求统一合体、整洁协调,白色工作衣帽象征纯洁,红色的工作衣帽给人温馨,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性格等特点。仪表端庄、穿戴整齐者比不修边幅者更有修养,也更懂尊重别人,护士仪表端正、庄重,必然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既提升了护士的职业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为护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的人很难相信她会照顾好患者。

1.4护士的姿态礼仪

指护士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举止,它包括自然优美的形体、高雅有致的仪态、训练有素的气质和风度,在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姿态语言,如:持病历夹、端治疗盘、推治疗车、开关门姿势等等,再如:护士的目光、步态、体姿、触摸、倾听等非语言的礼仪控制得当胜过言语的直接表达;微笑的面容、柔和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微微倾向对方的体姿、步履轻盈、动作敏捷,这些身体语言展示的是护士内心真、善、美的职业素养,流出的是关心和体贴的情感,优美的护理姿态礼仪能充分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给患者以美的享受,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5护士的语言礼仪

护理工作中尽可能使用敬语、谦语、雅语,例如操作前问候一下:“您好”;操作中“请”字当头;操作结束时“谢谢您的配合”;操作失败时诚恳的道歉,取得患者的谅解;护患交流时多些赞扬和鼓励,切忌以床号替代姓名,尽可能不直呼其名,最好以“张老”、“徐总”、“顾老师”等尊称为妥,避免命令式的语气,掌握好语音、语气、语速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融洽。

1.6护士的职业道德礼仪

护士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反映其内在的心灵,护士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直接影响和制约其语言、交际能力的效果,并决定护士对待护理工作的根本态度,慎独是护理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伦理上指护士在独立活动或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道德信念,按照道德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没有护理道德礼仪的护士就缺乏高度的自我约

束,其行为必然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2护理礼仪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2.1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患者入院时,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首先留给患者的感觉是安全、规范,通过护士的言行举止传达给患者的是亲切和信任,护理礼仪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良好的护理礼仪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必备条件和基础,让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处于治疗、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达到医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2利于护患沟通、加速患者的康复

护理礼仪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从新患者入院迎接:主动、热情、友好;在护理评估时的交流:举止稳重、言谈得体;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动作轻稳、熟练敏捷;出院时的嘱咐和交待,无不让人感到护士是亲人,面对亲人般的服务,护患关系趋于融洽与和谐,利于患者的倾诉和宣泄,也利于护士获得患者真实、准确的病情资料,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3利于护理职业形象的提高

护理礼仪总结篇9

关键词: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R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6-0027-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经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个人在自己的学生阶段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于喜欢的教师的课程总是认真去倾听,课后认真去复习,自己喜欢的老师讲的科目似乎要简单很多。而若是不喜欢的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似乎则无心学习。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对学生上心,“爱上”你的学生,你才能发自内心的去关怀学生,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师生之间的真诚情感则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助力。尤其是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必须对病人充满热心、耐心、爱心以及同情心,只有拥有这“四心”,护生们未来才能成为具有“人情味”的护理人员,而护生的这“四心”需要从在校期间开始培养,尤其是在一些护理人文课程上,而我校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就尤其注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照护。

1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教育事业中,存在着不少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成为一辈子的好友也不在少数,这些老师算的上是良师益友了。但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约定俗成的,但现在我们更加提倡挖掘学生的潜能,希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在遇到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时,也应多包容,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与学生交流,而不是随意指责、挖苦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例如,在我校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理论课堂上,我们运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而在实训课堂上,我们也较多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礼仪与沟通知识进行实地运用,在这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但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共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尊重教师,依赖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良好品质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1]。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上,学生应当掌握一些接人待物的礼仪、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以及演讲和面试的实践技巧等。这里所指的沟通能力不仅仅是将来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指与同学、与将来的同事朋友等的沟通交流能力,这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护生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如鱼得水。护理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不仅是护生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阶段,更是培养其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实施情景教学,强化人文教育,使学生达到移情,能感受受疾病困扰的病人的内心感受及其家属的体验,从而发自内心地表达出对病人的护理和关怀[1]。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中尤其是实训课堂中,我们用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情景。例如在“自主联系见习,我可以做到”项目中,学生们模拟自己在假期联系医院进行见习的情景,自己进行剧情的设计和表演,在这里面学生们所实际运用到的礼仪与沟通知识包括了电话礼仪、着装礼仪、面试礼仪等。这就把以往枯燥难记的知识生动和形象化了,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能够快速的掌握这些知识,在学生进行剧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如一些他们不清楚的礼仪知识。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運用了一个游戏来让学生实地感悟,游戏的名字叫“盲人与拐杖”,学生通过分别扮演盲人和拐杖的角色来感受在行走过程中拐杖的重要性,教师则起指挥和引导的作用,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安全,该游戏是两人一组,如有学生落单,则可三人一组或是由教师来担任另一角色。游戏结束后,先由学生自己对整个游戏的过程进行总结和感悟,再由教师进行汇总和结语,告诉学生其实拐杖代表的是你在人生路上帮助你的各种人脉关系,并请学生思考一位在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帮助自己的人,并给她打一个电话,告知对方对其的重要性。在这个游戏中,除了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人脉关系,了解人脉在人生路上的重要性,从而去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演讲和面试的课程等,帮助学生提高当众讲话的能力和应聘的能力。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实践的技巧远比枯燥的说教要更加实用[2]。

3恰当运用情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中,我们要重视的是:需要将护生们培养成一个全方位的人,而不是只会进行护理操作的工具。护理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将人文关怀和护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人文护理[2]。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包容和关爱学生,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共鸣,去影响学生,将优良的品质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将来在面对病人时,也能将教师的这种优良品质传递下去,真诚的去关爱、爱护患者,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将情感灌注到整个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那么作为重要的人文课程之一——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中有了爱,才能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瑜,史瑞芬.构建适应就业需求的护理人文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09,(2):451-453. 

护理礼仪总结篇10

教师可以选用多功能神经心理测试仪,对护生进行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测试和训练,目的是训练护生注意的品质和手眼协调能力;对护生进行数字广度项目的测试和训练,主要是锻炼护生的速记能力;选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先让护生测试基础肌电值,再让护生练习渐进性放松法和想象放松法,等护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练习后,再来测试肌电值,以此让护生体会到自我暗示、均匀的呼吸和骨骼肌的放松对情绪的稳定作用。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模拟早交班汇报新入院病人病情场景,教师事先准备十余份病历资料,让护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总结并记忆病人的病情资料,并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的顺序进行脱稿汇报,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汇报内容和形式进行点评。

职业仪容的强化训练项目目前,中国许多护理院系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建立了护理礼仪培训室,进行了护士仪容礼仪、服饰礼仪、体态礼仪、言谈礼仪及工作礼仪等方面的理论课讲授,同时在护理礼仪培训室进行化妆、形体、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结合《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内容,可以模拟求职面试场景,对护生在模拟面试时礼仪、服饰、言谈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点评。应该说,职业仪容的强化训练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经过职业仪容的强化训练后,护生的精神面貌能明显改善,在外实习时受到带教老师和病人们的好评,在求职时信心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

人际沟通技巧训练项目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在修订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时,将沟通能力定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2]。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交流,护士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交流的效果[3]。目前,中国许多护理院系开设了《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等课程,通过训练护生的沟通技巧,帮助护生熟练掌握在职业情境中与人交往的礼貌姿态、语言技巧、距离保持、与不同患者相处的基本原则及变通方式等。在这部分中,教师先根据围绕某一项具体护理操作撰写前导性的情景剧本,让护生5人一组,以抽签形式分派医、护、患、家属等各种角色,进行护理操作和沟通,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护生在护理操作和沟通中表现出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方式,随后进行讨论,指出护生在沟通中表现出的心态、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的优缺点,指导护生逐步建立好的沟通技巧和模式。

应激情境的适应性训练项目结合《急救护理》《护理心理学》《灾害护理学》等课程中应激的情绪管理、灾害心理护理及急救护理等内容,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急救护理模拟情境的培训,培训前让护生进行30min的放松练习,再进行急救护理模拟情境的操作。放松练习后再进行急救护理操作,护生的情绪更放松,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手眼协调性都会有提高。

职业行为的训练内容要涵盖多学科内容,要重视师资建设职业行为模拟训练体系的建立需要整合多学科内容,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及专业知识结构建立的主导者[4]。在对模拟训练项目进行设计时,要尽量融合护理专业知识,要能贴近真实护理情景,要能切实提高护生的临床心理适应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具备较好的效果测评指标。要满足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熟悉护理教育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创新意识。

职业行为的训练要渗透到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经过多次的强化才能形成条件反射,并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职业行为模拟训练要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让护生形成新的适合临床的行为模式。要做到这一点,要有足够学时的练习做为保证,但当前护理本科课程较多、任务重,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所以,职业行为的训练要渗透到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护理基本技术的训练中,教师也应重视融合职业行为训练。